📖 ZKIZ Archives


無錢拿殼-華藝銅業(559)、榮盛科技(1166)、紅發集團(56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03/LTN200905030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0/LTN20081210497_C.pdf

今日公告稱,榮盛科技(1166)出售28.62%(即80,426,375股)華藝銅業(559)股權予王顯碩先生,每股約0.3元,代價為24,127,912.50 港元。


而王先生背景如下:


買方為一家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由王顯碩先生實益擁有。王顯碩先生現為英發國際有限公司、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及新怡環球控股有限公司(上述公司均於聯交所主版上市)之執行董事。


之前榮盛1供4股及華藝大配售均由金利豐包銷及配售。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8/LTN20090428421_C.pdf


紅發在4月28日1供4,每股0.1元,新主不供,包銷商為金利豐。


這位大股東應把殼按予金利豐。


有機會詳細一點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2

金利豐之配售能力- 宏安(1222)、位元堂(897)、康健國際(3886)、香港體檢(397)、華藝礦業(559)、中國農產品(149)


昨天,位元堂(897)、康健國際(3886)、華藝礦業(559)分別配售新股,包銷商均為金利豐。


首先,我們說說宏安(1222)一系。以下是他們系的描述。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009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5807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85


4月20日,宏安向俊和(711)購入俊宏軒商場,作價3.03億,之前向子公司拿的2億元,仍需要1億多元,如何辦?當然就是要找御用包銷商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3/LTN20090423746_C.pdf


首先,最底的公司中國農產品被母公司拿走1.12億後,沒有錢再給母公司榨壓,所以最多配售20億新股,每股8仙,集資1.6億,但是大股東應會為維持股權,增持至約20%,所以最後應會拿約3,000萬去增持股票,扣除增持後,淨集資約1.3億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07/LTN200905071175_C.pdf


之後,位完堂(897)又發行新股,分以先舊後新及發行新股方式,配售1.65億股及2.37億股,每股8仙8,淨集資3,34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1/LTN20090511735_C.pdf


兩項集資後,又可集資1.634億元,扣除約1億元資金需求,淨集資6,000萬以維持經營需求。

之後講講和其關係非常緊密的體檢系。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511


之前都說和燉濁水系無異,果然一語成讖。

昨日,康健(3886)和體檢(397)各公佈一項收購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1/LTN20090511661_C.pdf

康健宣佈購入沙田資訊工業中心其餘51%股權,斥資6,723.84萬元。其中體檢持有20%,何政慧持有31%,兩者分別套現2,636,8萬元及4,087.04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010_C.pdf

其後,香港體檢以29,424,928元購入醫學檢查公司,其中有盈利、資產、現金及負債的規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012_C.pdf

看來體檢一出一入只是花了約300萬,沒有資金需求。但是同一日,又公佈以合股後15仙價格(即未合股前0.3仙),配售12億股,集資1.8億元,上次榮盛(1166)及華藝(559)都是出這一招,看來目的在分離體檢及康健的關係,同時加強某人在公司股價上的控制力。

最後,當然就是說華藝(559)啦。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7632

這次配售正如宏安購入中國農產品的配售一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017_C.pdf


黃顯碩先生購殼後,華藝以0.355元,配售3,541萬股份,集資約1,221萬,目的在加強控制力及令王先生套得收購資金。


四次配售的金額共5.8億元,以3%佣金計算,金利豐最多只賺1,740萬,但是加上其他權利,如價差、按股等,賺錢的確不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1

完全一樣-中國農產品(149)、華藝銅業(559)


首先,我們先重新說一次中國農產品(149)的賣殼過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8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30/LTN20081030769_C.pdf


公司原名寶榮坤,後被殼王購入,並被永安旅遊(1189)注入酒店業務,易名珀麗酒店,後又買回酒店業務又賣殼,易名中國高速,上市又注入農產品市場,易現名至今。

公司在今日公告稱,公司主要股東出售於本公司之所有持股(即207,765,080股股份,佔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27.14%)予利來控股(221),成 為公司大股東,看來宏安對這家公司業務和自己本業相同的公司有興趣,但自己無錢,所以用上年大舉集資10億的利來先買下,然後再圖後計,目標是借力打力, 哈哈。

而主要股東都應該是缺水才賣,否則上年高價又為何不賣,現在賤價才賣?

看來安全又宏大又表現財技了,現時他們有四殼-宏安、位元堂、利來及中國農產品。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5807


買殼後,配售1.53億股,每股0.25元,集資3,800萬大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3/LTN20090213410_C.pdf

集了資後,竟然向宏安購入兩個大陸市場,作價1.5億元,收回收購成本之餘,又可以拿去配股資金,又可以不覺的以其他公司名義抽水,真是好計,金利豐萬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3/LTN20090213437_C.pdf

其後,公司發行這1.53億股後,又再發行20億新股,每股8仙,集資1.6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3/LTN20090423746_C.pdf


回顧完這次過程後,我們看看華藝(559)的配股過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763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03/LTN20090503004_C.pdf


今日公告稱,榮盛科技(1166)出售28.62%(即80,426,375股)華藝銅業(559)股權予王顯碩先生,每股約0.3元,代價為24,127,912.50 港元。


而王先生背景如下:


買方為一家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由王顯碩先生實益擁有。王顯碩先生現為英發國際有限公司、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及新怡環球控股有限公司(上述公司均於聯交所主版上市)之執行董事。

其中兩家公司和金利豐極有關係,如有時間,大家可以去etnet找找股東背景,又或是去港交所找找公告的配售代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84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017_C.pdf


黃顯碩先生購殼不到十日,華藝以0.355元,配售3,541萬股份,集資約1,221萬,目的在加強證券行控制力及令王先生套得收購資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6/LTN20090526493_C.pdf


距買殼不到一個月,公司公佈配售最多316,470,000股股份,足足是公司全部股本,每股20仙,集資6,300萬,兩次批股價較賣殼價更低,意欲何在?


由此可以看到金利豐在協助賣殼後,先以較低購殼價配股,試試市場反應,若成功配售後,再以更低價配股,這個亦是他們配股的新方法。


看來,證券行可說是買殼的全面的財顧,目的是協助(借錢?)別人買殼後,儘量找回資金去填回買殼款,在這情況下,股價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印出來後值多少錢,因為根據周顯先生所說,只要印出來的價錢多過印刷價,都算有賺。


集資後,再用一些物業、概念等資產取回現金或更多股票,以成功取回買殼的錢,並還款給他們,有剩的更可以自己用,或是作下一輪魚肉股東之用。


在這過程中,證券行先賺取資金的利息,然後再賺批股佣金,跟著可以賣給關連人士賺差價,風險就是賣殼這位先生走數。但是亦可像華藝這個Case咁,因控制大量股票,故應可以取回公司控股權,然後賣多一次,賺多一次,取回損失。


有這樣的背景、有這樣的人脈、有這樣的財力,何愁不能賺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81

超單身世代 30歲以上 單身人口559萬創新高,他們在想什麼,你不能不知道

2016-08-08  TWM

單身是一種罪惡?單身是公害?過去十年,或許這種說法仍很普遍,但放眼當今,歌頌單身、樂在單身的新品種,正逐漸冒出頭。

他們的勢力比你想像的還龐大,已高達五五九萬人(三十歲以上),創下台灣單身人口的新紀錄;他們樣貌多元,有離異單身、單親單身、類單身(同居單身)、中年未婚……。而且,比起舊世代,這勢力超級龐大的單身新世代,自主性更高、更懂得規畫單身生涯,消費力高且重視理財,擁有「一個人」也從容自在的本事,享受「樂在單身」的人生狀態,我們稱之為「超單身世代」。

台灣人口新勢力活得更自主、更健康、更富有

如今的超單身世代在想什麼?網路人氣作家御姊愛,二○一四年在部落格寫下〈她們,為什麼一直單身〉的文章,創下一個月五十五萬人次的高點閱率,當時她三十二歲,至今重返單身三年。她自喻生活宛如日劇《熟女不嫁》的女主角翻版,長相不差、獨居、養一隻狗,經濟獨立,又有喜愛的工作與嗜好……。

儘管身邊不乏追求者,她這麼描述自己的狀態:「我想知道自己能飛多高?單身狀態,讓我不再有羈絆」、「重返單身後,我再也不用因熱愛工作,持續加班惹怒另一半;不用壓抑想旅遊的欲望,配合對方的不想浪費……。」

四十五歲的前海悅廣告代銷管理處長劉亮君當年為了重返單身,放棄贍養費,她獨力撫養獨子,又不放棄自我,工作有成的她,戳破嫁入豪門的錯覺,勇於追求想過的生活,如今投入經營部落格,正想發展新事業。

御姊愛、劉亮君追求單身自我價值的想法,與療癒系作家肆一有異曲同工之處。

跨入不惑之年的肆一是不婚族,有交往對象的他坦言,結婚從來就不在人生規畫的藍圖裡。「我覺得人生最大的課題就是照顧好自己,然後用文字療癒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

同樣四十歲、未婚獨居的凱洛媒體行銷總監黃衍澤也一樣,繁忙工作之餘,熱愛衝浪、風帆的他,每年一定為此安排兩趟出國之旅,而且「一個人生活,健康很重要。」他飲食清淡,運動規律,也固定購買保健品養生,捨得花錢在自己身上。

人權環保律師柯劭臻,很早就抱定單身主義,但想生育自己的小孩,三十幾歲便毅然決定到海外借精生子,周遭友人都知道她是未婚媽媽,至今親子關係圓滿融洽。台灣工銀副董事長駱怡君在離婚後恢復單身狀態,決定「獨力生子」,今年六月消息見報,已經是單親媽媽。

離婚人口壯大陣容每10分鐘,就有一對重返單身

隨著社會氛圍的改變,觀念的開放,慢慢孕育出的這個超單身世代,確實已是台灣人口新勢力,而且也具體呈現出台灣中堅人口,有頗高比例處於單身狀態的現象。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顯示,一五年的台灣單身者共計九九六萬人,占全台人口的四九%;其中,三十歲以上的單身者高達五五九萬人,台灣這群適婚年齡階層的單身未婚,從肆一、黃衍澤、劉亮君等例子來看,確實「更自在、更能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

若進一步用性別分析,內政部戶政司統計顯示,一五年整體男性單身比率高達四七.五%,女性單身比率則有三九.二%,與十年前相比,都是倍數成長。其中,三十歲至四十四歲的未婚人數近二百萬人,約占該年齡的三分之一;換言之,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單身。

只是這三分之一裡面,包含比重頗高的離婚單身人口。光是去年,內政部資料顯示,離婚人口創下新高,來到一六三萬人,等於每十分鐘,台灣就出現一對夫妻重返單身。心理醫師王浩威分析,現代人關係比較疏離,過去婚姻關係背後還有兩邊家族牽制,如今家族的影響變小,也讓離婚變得容易。離婚單身增加,其實也「壯大」單身陣容。

他們渴望活得有意義經濟自主,想讓世界變更好

既然不論是「自主」還是「被動」,單身人口數持續放大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現象,這群單身族群如何自處,如何安排生活,規畫老後,做好單身準備?

面對這股龐大的單身勢力,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的觀察是,不論是單身共生、大齡單身、同居未婚還是離異單身,這個世代的單身者對於「活得有意義」的渴望,要比已婚者來得強烈。

這樣的單身面貌並非偶然,《今周刊》特別與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合作,針對一五三九位年齡在三十歲以上的單身族群大調查,發現這群單身新世代更自主、更健康,也更追尋生命意義。

的確,單身新世代正在進化,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維公這麼觀察:傳統單身是「孤僻、乏味」的刻板印象已逐漸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有想法、有高度自主性的超單身世代,這些人多半收入穩定、經濟自主,並且生活精采,甚至有讓世界變更好的熱情。

今年四十歲、單身未婚的王耀鳳,就是如此實踐單身生活。她總是把自己的生活排得充實又有意義。「能幫助年輕人圓夢,培養世代傳承,對國家有貢獻,讓我很有使命感。」父親是飛官,講起話來很熱血的王耀鳳,總是熱中於「支持別人夢想」的公益活動。

她去年曾與友人資助台東卑南國小的少棒隊,一年三十萬元的經費,協助培訓的各項需要;也曾認養偏鄉國小少棒來台北參加少棒比賽,負責他們來台北的食宿,還包電影院讓孩子們一起看電影;她也曾支援苗栗山上梅園國小的認養活動,提供孩子們書包、運動服、原住民舞蹈服裝。

看見激勵人心的「倒立先生」黃明正,打算拍環台紀錄片,王耀鳳就幫忙舉辦活動,讓大家認識這位年輕人,替他募款;投入公益的熱情從未間斷過,她也讓自己生命更有意義。

如何面對孤獨在獨處時光裡,餵養生命養分

只是,日子再怎麼充實,關於孤獨,王耀鳳還是誠實做了這樣的描繪:「我常感覺孤獨,尤其人到了一定年紀,特別要正視這份孤獨感,我覺得孤獨是迷人的,在我的生活裡有八成時間是與人共處,跟事業夥伴、跟好朋友、跟教會姊妹、跟家人,現在我其實滿珍惜獨處的時間。」

她接著說,「獨處的時候,我閱讀(聖經、雜誌、書籍)、我禱告、我會上YouTube看錯過的《文茜世界週報》節目,時而整理思緒、時而安靜,我生命的養分,就是在獨處的時光裡被餵養的。」

老家在屏東的王耀鳳,高中畢業後就北上求學,對身為空軍的父親的記憶,多數停留在飽受老人憂鬱症與癡呆症所苦的磨難,「我母親一邊要照顧年邁病痛的父親,處理他反覆無常的情緒,又要照顧我們三姊妹,日子真的很煎熬、很辛苦,所以我一開始的人生目標除了賺大錢、買房子,有愛國心,深刻感受到,還要夠健康,才能過上好日子。」

王耀鳳大學主修戲劇系與大傳系,曾從事紙風車劇團與企管顧問工作,兩年的忙碌生活,月薪不過二萬八千元,雖然眼界大開,也對工作有熱情,卻覺得賺錢、買房離她好遠,更別提年少時「讓國家社會變更好」的遠大夢想,驚覺自己要改變後,想創業又沒本錢,決定投入直銷。

花了十年努力工作、理財,如今王耀鳳在台北市北寧路上,擁有一戶三十坪的樓中樓,以及一套收租的房子,有了老父親晚年病痛的前車之鑑,她買足了醫療險,並以紀律飲食與規律運動來維繫健康與體態,同時也積極投資研發App軟體,透過經營社群互動抓住年輕世代的眼球,吸引更多的夥伴與客戶。「有了經濟自主當後盾,我就有追求夢想的勇氣!」王耀鳳自信地說。

樂享單身的關鍵經濟無憂,身心也要健康

王耀鳳這樣的單身面貌並非偶然,也呼應《今周刊》針對三十歲以上單身族群大調查的發現,「樂在單身」的前三名:「生活自主」、「經濟掌握度高」、「不須煩惱另一半的家族瑣事」之餘,比率最高的分別是「有獨處空間」與「能追求夢想」各占三成五與二成。

至於生活要快樂,單身族認為最重要的三項條件是:「經濟狀況要好」、「身體要健康」、「對自己充滿自信」,其中「工作要有成就與樂趣」占二五%。

單身者的夢想藍圖方面,滿足經濟富裕需求後,「找到固定伴侶」占比最高達三一.八%,其次是近二成的「投身公益活動」。其中,四十歲至四十四歲單身者,願意「投身公益活動」比重高達二四.六%,是三十歲至三十四歲單身者的二倍。

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今年五十歲的劉維公就坦言:「單身,確實有助於我參與推動國家公共事務的熱情。」

最頭痛的難題老年照護,怕以後沒人顧

至於單身者最焦慮的事,高達七成對「錢不夠用」感到焦慮。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單身族的財務風險較大,因此更該對財務規畫有想法,對照本刊的調查,則有五成七的單身族會將薪資的一成以上,做投資理財,顯示單身族有很強的危機意識,也願意投入理財。

此外,單身族擔心的事當中,「最怕老了沒人照顧」占四七.二%,「得老人癡呆症」占二五.一%,「生活失去重心」占一二.六%,可見對於這群自主性高的單身族來說,老年照護才是最頭痛的難題。

一個人的孤獨感,永遠是單身者自處的挑戰,有趣的是,在「孤獨指數評量」的測驗調查中,除了「感覺一個人去做手術最孤獨」奪冠達三七.九%,但也有高達二七.二%的人認為「沒什麼好孤獨的」,顯示單身者有其自處之道。

其他的孤獨感排行,則有逾二成的人認為「一個人去旅行」最孤獨,由此可見,KKdays、Klook旅遊平台網站,鎖定旅伴媒合商機其來有自。

然而,面對孤獨,單身的知名作家張曼娟這麼建議,「如果你有獨處能力,就能駕馭孤獨;若沒有,就要練習喜歡自己,才能吸引頻率對的人也剛好喜歡你。」

孤獨會使得單身者積極尋求結婚機會嗎?調查顯示,「你是否會積極尋找伴侶結婚」的選項,整體來說,有超過六成的適婚單身者,對結婚興趣缺缺,而且女性不想結婚的比重遠高於男性;其中,男性有高達四三﹒七%的人表示「會積極找結婚的伴」,要比女性占比的二四﹒一%來得高;而選擇「完全不想結婚」的女性高達四五﹒四%,要比男性的二五%高出許多。

肆一分享他的觀察,「科技網路發達反而放大了單身者的寂寞感,只是,大家做了很多事情來掩蓋這些寂寞,所以不想結婚,也想找個伴。」

肆一說,自己平常是個單純的出版社編輯,回到家,雖然有室友共住,也有交誼的公共空間,「但我大多習慣待在密閉式空間寫作,在小小的空間裡閱讀、思考與自己對話,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我覺得單身不婚者變多,和都會區高房價多少有點關係,像很多人要結婚就會想先買房,但錢不夠,就會想放棄。即使我對婚姻沒有想像,想在台北買房,高房價也讓我卻步,雖然和不婚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少了買房成家的動力,我反而把更多時間與力氣花在其他美好的事物上,沒有結婚的打算。」對於單身不婚,肆一這樣解釋。

高房價讓人難成家寧可把力氣用在其他事物

房價居高不下,讓許多單身者未能擁有自己的房子,但也有許多人有房、不獨居,與家人同住,從本刊調查顯示,有高達五三.五%的單身者與父母同住,即使年齡層在四十歲至四十四歲的大齡單身族,與父母共住的比重也有五成,三十五至三十九歲年齡層則高達六成。

四十五歲的室內設計師廖韋強,離婚後,就把母親接來同住,「與其說我照顧媽媽,還不如說是互相有個照應,比起獨居時,家裡總是泡麵、罐頭,與母親同住飲食更健康。」

單身者的社交生活,也比一般人想像中的「陽光」,從問卷結果顯示,他們認識新朋友的管道前三名分別是,參加旅遊活動占五四.三%、戶外活動占五○.二%,從事義工服務二五.七%,App交友軟體與交友網站各僅一成。

調查結果還有一項有趣的現象,即使單身,仍有高達五一.六%想要生育孩子;其中,「沒對象也不想結婚」者,有二成想生育孩子。

曾專文探討「凍卵生子」議題,而受到關注的網路媒體《女人迷》主編柯采岑認為,「拜社會與科技進步所賜,婚姻裡能提供的,沒有婚姻依然可以獲得,單身,就只是一個自主性比較高的選項,即使台灣單身者借精生子尚未合法化,遠赴海外孕育下一代的人,正逐漸增加。」

未來,一旦法令開放單身者也可進行人工生殖,單身者可合法透過這類醫學幫助,不婚生育下一代,屆時,「單身父母現象」也許將成為台灣的另一幅社會風景。

無論如何,「單身」是每個人都可能有機會經歷的狀態,或人生的一種選擇,只要做好準備,就算單身又怎樣?當「超單身時代」浪潮來襲,為了挖掘背後蘊藏的龐大商機,這股勢力的新面貌,你不能不認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78

2017年總票房超過559億背後,電影市場的真相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2/166733.shtml

2017年總票房超過559億背後,電影市場的真相是什麽?
壹娛觀察 壹娛觀察

2017年總票房超過559億背後,電影市場的真相是什麽?

電影市場一片蕭瑟,“拐點論”、“反思談”,不絕於耳。

來源 |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

作者 | 師燁東、子由

2017年的最後一天,大盤單日票房突破5億,最終的市場總票房定格在了559億,比去年超過100億有余,全年漲幅超過20%(按照官方說法,2016年的票房調整後為492億元,因此2017年的漲幅為13%),電影人喜上眉梢。

還記得2016年的年末麽?

在大家對總票房倒退的擔心之中,最終的數據勉強超過了2015年,但是卻結束了之前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電影市場一片蕭瑟,“拐點論”、“反思談”,不絕於耳。

市場轉好了,2018年票房能繼續增長下去嗎?

從2017年批片數量再創新高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大盤的年度總數被放在了當前電影市場里一個異常重要的位置,我們還有很多辦法可以沖擊600億。

但是2017年最後兩周的市場,值得玩味。馮小剛靠著賀歲檔中最不賀歲的一部《芳華》,一路逆襲,一直到上映第三周,還能和歲末第三波上映的大片一較高下,這樣的事情,即便放在2016年,也難以想象。

1

《芳華》最後兩周皆為周票房冠軍(數據來源:淘票票專業版)

2017年56億的《戰狼2》和不斷逆襲的《芳華》告訴我們兩件事情:觀眾與增量觀眾一直都在,只要影片好且合適,他們就會出現;其次,口碑為王的情況會越來越明顯,過往幾年市場飛速增長過程中,攢明星拍爛片騙票房的套路,很難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中繼續奏效了。

無論如何,559億這樣的數字值得電影人在2017年結束之時能輕輕喘一口氣。但是在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看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數字就忘記2016年的種種教訓。新的一年,市場看起來欣欣向榮,真的是這樣嗎?

電影市場回暖了,但是並沒有想象的那麽熱

今年年初,在計算總票房時,新加入了一個叫做“服務費”的數據,即網票商每售出一張電影票,按照每張票2~5元的服務費來計算並且計入總票房。2017年總的觀影人次為16.2億人次,網票出票占比超過了80%。有數據分析師告訴壹娛觀察,2017年的服務費總額大概在35億元左右

扣除了服務費,2017年相對具備可比性的年度票房為524億。比起去年的455億同比增幅約15%。雖然這麽來看漲幅降低了一些,但是增加的數字仍舊有69億元之多。

回看今年全年的市場,一直到《戰狼2》出現之後,市場才能算開始真的回暖,而在此之前的幾個月,票房同比2016年並無明顯增勢,並且上半年國產片整體都被進口片碾壓,2017年上半年國產片的票房合計只占到上半年總體票房的39%,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表現。

2

《戰狼2》出現之後,市場才能算開始真的回暖

《戰狼2》之後,電影市場熱了起來,但是一直到十一檔期之前,國內市場主要在還是靠進口片支撐,在暑期檔過後,被壓制將近兩個月的進口影片一度對國產影片實現了幾乎是“報複性”的碾壓。十一之後,國產片慢慢多了起來且有了《羞羞的鐵拳》這樣20億的產品出現,國產片的總體票房才慢慢回暖,最終在2017年拿到了301億元的票房,占比53%,但這已經是近幾年最低的一個占比的數據——國產片表現不足,我們很難說電影市場向好的方向發展;批片放開數量限制之後,今年一系列優秀的小成本批片讓國產影片面臨了更多的競爭壓力。。

在今年的暑期檔之前,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檔期里如果有好萊塢的大片,幾乎很少有國產大片去應戰。這也造成了不少大片在中國一些傳統檔期里紮堆的情況出現,尤其是今年底開始的賀歲檔,多部影片投資成本超過2億元,到最後都被沒有特效也幾乎沒有明星的小成本影片《芳華》逆襲,而且目前來看有的影片最終票房甚至難以超過4億,幾乎鐵定賠本。為什麽?

3

《芳華》逆襲

高成本不等於能掙錢,口碑為王的時代正在

來臨

2016年年末大家在複盤電影市場時,好的影片太少導致觀眾流失被認為是2016年市場結束高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4

2015年電影大盤數據(數據來源:拓普電影智庫) 

在過去幾年電影市場的增長中,銀幕數量與觀影人次的增長在驅動著票房不斷壯大,2015年全國觀眾12.6億人次,相比2014年增長超過4.3億人次,觀影人次增幅超過51%,總票房同比增幅也接近50%。而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這一年中,許多影院經理在接受壹娛觀察采訪時,都表達了影片質量較差導致觀眾流失的擔憂。最終2016年的觀影人次僅為13.7億,同比2015年增幅回落到個位數,僅為8%,最終票房增幅也更低。

5

2016年電影大盤數據(數據來源:拓普電影智庫) 

實際上,一直到2017年的上半年,觀眾仍然沒有回到電影院里。上半年的觀影人次為7.8億,同比2016年上半年的7.2億人次僅增加了8%。而今年下半年的觀影人次則達到了8.4億人次,超過了上半年——要知道,在前兩年,觀影人次都是上半年遠超下半年的

6

2017年電影大盤數據(數據來源:拓普電影智庫) 

在2016年到2017年的這兩年時間里,觀眾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市場的想象。去年底成龍主演的影片《鐵道飛虎》,在豆瓣同樣是一個不及格的分數5.1分,最終不緊不慢拿下了將近7億票房;但是到了今年年底,同樣由成龍主演的《機器之血》,成本更高,概念更多,在豆瓣評分也是5分,上映11天之後,票房還不足3億,並且排片占比已經落在了2%以下,這也就意味著其後續幾乎不會有太多票房產出了,其成本超過3億人民幣,幾乎沒有了翻盤回本的希望。

回看2017年,很多賺錢的影片卻未必是高成本電影,尤其是一些小成本非美批片的崛起,比如說《摔跤吧!爸爸》、《看不見的客人》等等,與年底的《芳華》相似,這些影片基本都有著相似的票房走勢:依靠著高口碑實現了逆襲與票房的長時間持續增長。

在2017年,不少影院經理和院線排片經理在接受壹娛觀察采訪時都表示,現在的影片如果口碑不好,基本一個周末都挺不過去。不少高投資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票房都不及預期或者前作——影片質量不過硬,卻想用簡單的“視覺轟炸”和“流量鮮肉”讓影迷買單,最終結果極可能會事與願違。

好萊塢大片不再通吃,進口片數量會越來越多

在前幾年的中國市場里,好萊塢大片就是品質與票房的保證,然後到了今年,不少影迷都在好萊塢大片的影評中提出了“審美疲勞”。

最明顯的就是《變形金剛5》的票房不及預期。該片原本被各投資方、發行方預期將超過前作的19.8億元,早前甚至還傳出26億保底的新聞,但公映後因口碑的拖累而節節下墜,最終也只拿到了15億票房。如果說《變形金剛4》的低口碑還能用高票房來遮掩,考慮到3年內市場容量已擴充數倍,爛番茄的新鮮度16%、豆瓣評分4.8的《變形金剛5》的實際跌幅更為驚人。

7

《變形金剛5》電影票房趨勢(數據來源:拓普電影智庫)

除此之外,前幾年在中國市場特別吃香的場面激烈、動作火爆美國批片,在今年亦有不少影片票房撲街。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美國大片”已經不是看電影時的首選了。

2017年中電影市場的現象級事件就是出現了眾多爆款非美批片。在《天才槍手》、《一條狗的使命》等收獲高口碑與高票房的批片背後,批片的數量與總體票房都創下了新高。整個2017年,引進批片數量超過了70部,豆瓣評分8以上的多達10部,批片總票房突破50億,全部創下了批片在中國市場的紀錄。

《天才槍手》國內總票房達2.7億

各方面創下新高的同時,批片在中國的數量限制似乎也沒有了。在2015年時,大家公認批片數量都會有一個30部的數量限制,每年的引進數量也會圍繞在這個數字左右。但是到2016年年末時,批片在國內上映數量就已經將近50部,到今年則超過了70部。

批片的進口數量已經沒有了限制,下一步會不會是分賬片?2017年是中美分賬片新的談判期,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有數量上的定論。特朗普上臺後,美國方面亦對此有過擔憂,擔心特朗普的對華態度會導致美國得不到更多的配額開放。

不過此前消息人士在接受壹娛觀察的采訪時曾表示,進口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趨勢一定會是越來越開放的。即便短期內分賬片數量沒有大幅變化,但是現在的批片也不僅僅是單純的“買斷”了,不少批片亦開始有了“分賬”的設置。隨著2017年爆款批片的出現,可以預見未來批片的數量很有可能進一步上升,僅僅是放寬批片,進口片的總體數量也會是一個越來越多的趨勢。

院線上座率越來越低,下遊競爭越來越激烈

和總票房與批片數量一起增多的,還有中國的影院數量與銀幕數量。而且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影院與銀幕數量這幾年的增速始終沒有放緩下來,在大量三四五線城市都新建了影院,如果這些影院不能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帶來持續的輸出,那麽他們在未來就有可能成為市場的負擔

8

2005-2015年全國銀幕數量及增長率(數據來源:智研咨詢)

2017年,全國新增銀幕數量9597塊,同比增加17%,銀幕總數已經達到了50776塊,同比增長21%,都超過了2017年電影票房的增幅。而在2016年電影總票房幾乎停滯的情況下,影院數與銀幕數仍然維持了超過20%的增幅——總體來看,近幾年票房的增長是跟不上影院與銀幕的建設數量的,而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在未來兩年可能會更加明顯的體現

其實下遊的人已經在開始擔憂了。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時,有一位院線的高層就表示,“我們鹽城的影院,這兩年業績下滑的非常厲害。我們去做了調研才發現,剛開業的時候,周邊只有兩家影院,大家都賺錢;後來在周邊7公里開了15家大型影院,都是8個廳以上,結果這15家影院經理現在都很苦惱。”

對於下遊的影院來說,最明顯的就是這幾年來上座率的變化。拓普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2015~2017的三年間,院線平均的上座率從17%一路下滑到13%,老大哥萬達的上座率也從從23%滑落到15%;與此同時,盡管萬達也在不停買買買,但是其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下滑。

9

2015~2017院線平均的上座率從17%一路下滑到13%

未來在電影下遊的競爭,差異化的牌已經打不出來太多,精品化會是未來影院之間競爭的一個主要趨勢,但是在此之前,許多低產出的影院會先被淘汰——2017年發生了橙天嘉禾、UME等影投的被收購,院線與影投間兼並重組在2018年仍將繼續。

對於下遊來說,好消息是,銀幕與影院的增速終於開始下降了。在2017年的一季度,銀幕就增加了3000多塊,好在最終全年的銀幕數沒有按照這個速度增加到超過1萬塊。但是如何消化這幾年來超過票房增速的增加量,對於影院來說仍然是一個難題。

劇和遊戲越來越火,電影需要面臨的是多屏幕的競爭

2017年電影市場回暖的同時,文娛產業中其他版塊也出現了很多現象級的產品首當其沖的就是網劇的蝶變。

精品化的網劇正以激進的方式擺脫觀眾對網絡劇“粗制濫造,內容浮誇”的刻板印象:大量的電影團隊開始從大銀幕轉戰小熒屏,行業級扛鼎人物也在向網劇靠攏,周星馳、管虎、唐季禮、馮小剛、張黎等一眾導演也開始在網劇領域內探索,網劇的投資額度越來越大,制作也越來越精良,2017年出現了11部點擊超過百億的網劇。

而《王者榮耀》已經在2017年成神,成為了現象級手遊,甚至有電影人笑稱“王者榮耀搶了影院的生意”;另一款電腦遊戲《絕地求生大逃殺》同樣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崛起,中國玩家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這款遊戲數量最多的群體,僅2017年10月份1個月,該遊戲在中國的銷售額就超過了3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遊戲搶電影生意不僅僅是玩笑話,盡管電影還是最有儀式感的社交方式之一,但是當前娛樂的形式與載體都太多了,電影已經不是年輕人首要或者是必要的選擇。

“原來晚上下了班經常去看電影。今年下班後的零散時間基本都用來打‘農藥’或者和朋友在電腦上吃雞了。打遊戲基本不需要花錢,而且不需要出門跑,同樣也能放松。”一位26歲的影迷告訴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其2016年在電影院的觀影量超過了50部,但2017年其只在影院里看了30部左右的電影。

國內外的流媒體也在不停試探縮短電影在線上的窗口期。毫無疑問,在娛樂形式多元化以及年輕消費者消費習慣一直在變化的今天,電影將會面臨更多方面的競爭,這則需要上下遊的共同努力。

2018年的第一天,大盤拿下了將近4億的單日票房,為新的一年開了一個好頭。回望2017年的增長,對於我們電影人來說,在帶著成績繼續前行的同時,亦需要回想2016,吸取之前的教訓,正視當下的問題。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穩。

電影產業 芳華 戰狼2 遊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20

海之戀首批實呎1.57萬 高柏傲灣4% 1房入場費559萬 最快下周開售

1 : GS(14)@2017-05-18 09:20:33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90&issue=20170518
【明報專訊】新盤市場再度聚焦荃灣西,繼新世界(0017)年初推售柏傲灣後,長實地產(1113)海之戀1期昨以折實平均實呎15,772元首推216伙,較4個月前推出的柏傲灣首批折實平均實呎15,183元高約4%,同時較區內指標二手屋苑萬景峯近日成交實呎約1.5萬元,高約5%。代理消息指,樓盤最快下周開售。

明報記者 方可兒

長實地產執行董事趙國雄形容,是次定價為「sweet heart」價,相當於約3個月前樓價水平,屬低市價推出,稍後加推定必加價,項目將於本周五開放示範單位及同步收票。樓花期約15個月的海之戀1期,位於荃灣西站上蓋,涉970伙,首批216伙定價平均實呎19,715元,折實平均實呎15,772元。

首批216伙市值28億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海之戀項目共有9座,1期佔5座,主要位於屋苑後排。1期首批單位分佈於第6、7及9座,除第6座位於前方單邊位置,可享開揚海景外,第7、9座單位多望內園,部分可享少海景。以每座最高樓層50至52樓計,海之戀首批分佈於6至20樓,屬中低層戶。

事實上,海之戀首批部分中低層向海單位呎價,已與柏傲灣高層向海單位呎價相若。如柏傲灣第1A座40樓D室、屬實用1039方呎的向海3房戶,成交實呎約1.86萬元;海之戀第6座20樓D室、屬實用770方呎的3房戶,折實實呎18,256元。

海之戀首批包括34伙1房、72伙2房、97伙3房及13伙4房。扣除最高20%即供折扣優惠,整批單位折實價558.8萬至2078.9萬元,折實實呎約1.25萬至約1.8萬元。若以定價計,整批單位市值約28億元。是次入場單位為9座7樓C室,屬實用371方呎1房戶,望內園為主,定價698.5萬元,折實價558.8萬元,折實實呎15,062元。

至於首批最平呎價為第9座6樓E室,實用734方呎,同時屬首批最平3房戶,望內園及小量海景,定價1144.5萬元,折實價915.6萬元,折實實呎12,474元。首批最平2房則為第9座6樓D室,實用496方呎,定價851.1萬元,折實價680.9萬元,折實實呎13,727元,是首批唯一折實價低於700萬元的2房戶。

發展商提供最高八成半一按

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會為買家提供按揭安排,選擇即供付款辦法的買家最多可承做七成按揭,首3年供息不供本,全期利率為P減1厘(P現為5.25厘);選擇建築期付款辦法的買家最高可承做樓價85%按揭,首3年利率為P減2.25厘,其後為P(P現為5厘)。
2 : GS(14)@2017-05-18 09:21:10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90&issue=20170518
【明報專訊】位於荃灣西站五區灣畔的海之戀,該地皮早於2012年由長實地產(1113)以96.31億元投得,折合每方呎樓面地價4309元,已高於當時市場估值上限逾一成。樓盤首批以折實實呎15772元開售,連同建築成本計,相信發展商可獲豐厚利潤。

華懋城畔每呎樓面地價3124元

近年荃灣西一帶地價成本相對最低的發展項目,為華懋同於2012年投得的城畔項目,作價26億元、折合每方呎樓面價3124元;相關樓盤現時已正式命名為全‧城匯,屋苑由7座組成提供953伙單位,提供戶型介乎1至3房。華懋預計全‧城匯最快6月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計劃下半年推售。

至於新世界(0017)與內房萬科合作、今年1月推出至今累沽逾910伙的同區柏傲灣,相關地皮於2013年初投得,作價34億元、折合每方呎樓面地價508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422

代理沽柏傲山賺559萬

1 : GS(14)@2018-01-07 15:39:12

【本報訊】樓價狂升,代理亦趁機出貨。消息指,北角柏傲山3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913方呎,三房間隔,剛以2,638萬元易手,呎價28,894元。原業主為何兆棠(LOUIS)等人,何的中英名與中原地產營業董事同名,料為同一人。該單位2014年10月向新世界(017)以2,079.3萬元買入,今次易手獲利558.7萬元。

太和邨售430萬再破頂

公屋造價屢創紀錄。剛誕下全港最貴呎價公屋的大埔太和邨,樓價再破頂。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福和樓高層7室,實用面積443方呎,連地價售430萬元,貴絕大埔公屋,亦為區內歷來第三宗「4球」公屋;惟呎價僅9,707元,較上月錄得一伙迷你公屋呎價15,950元低四成。賣方2000年以約21萬元未補價買入。消息指,鰂魚涌太古城銀柏閣高層E室售1,818萬元,呎價19,718元。沙田翠湖花園A座高層2室售1,130萬元。另中原樓價指數回軟。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65.02點,按周跌0.36%。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報166.73點,按周跌0.73%。CCL(中小型單位)報165.07點,按周跌0.56%。3大指數均為歷史第三高位,CCL連續3周創新高後正常回軟,CCL Mass及CCL(中小型單位)連續5周創新高後回軟。本周3大整體指數齊跌,相信整體樓價升勢未止,預期CCL持續反覆向上。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6/20266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