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花23億買價值44億土地 綠城項目融資恐噬利潤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31/2413785.shtml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花費23.3億元,是否可以買到成交價格約44.3億元的土地儲備呢?這樣的好事並非痴人做夢,而是確有其事。8 月28日,綠城中國公佈的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和合作夥伴一起在上海、遼寧、河南、山東等地拿地,總建築面積為452萬平方米,並獲得其中 201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上述土地出讓總金額高達111.6億元,而年報顯示,綠城中國僅承擔其中的23.3億元。
出現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因 為綠城拿的土地便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綠城中國公佈的上半年新增土地儲備、總出讓土地價格以及綠城在上述土地儲備中所佔權益進行計算,發現綠城如 按年報所公佈的權益,至少需要承擔111.6億元中的44.32億元。然而,綠城卻自稱,公司僅支付23.3億元。難道說,綠城的合作夥伴為與綠城合作, 向綠城贈送土地?
或有意粉飾財報
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綠城內部的一位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綠城之所以能以23.3億元的土地出讓金獲得價值44.32億元的土地,其根本原因是合作夥伴向綠城合作開發的項目公司提供了比銀 行基準利率高出100至200個基點的借貸,並以綠城在這些公司所佔的項目權益作抵押。
上述內部人士稱,這一做法能實現雙贏的結果:既能大大減輕綠城的財務壓力,合作夥伴也能獲取了遠高於銀行的存款收益。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經理劉淵表示,這一做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使綠城的財報比想像中漂亮。據他介紹,除綠城外的其他地產公司,也在採用同樣的辦法,增加項目公司的負債,以降低公司整體債務情況,進而讓公司有比較好看的財務數據。
不過,這樣的方式,顯然會削弱綠城今後的利潤率,公司的部分利潤將變成財務利息,歸還給合作方。
事實上,綠城這麼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截至今年6月30日,綠城旗下項目的新開盤銷售率只有53%。《每日經濟新聞》此前也曾報導,綠城在個別月份的銷售率甚至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
為此,綠城在上半年壓縮了新項目開工量,僅為277萬平方米。而年初,綠城制訂的開工計劃是487萬平方米,跌幅達到45%。同一時期,國內其他的一線地產巨頭,如萬科、金地、碧桂園等都沒有調整過開工量,部分開發商甚至計劃提高下半年的新開工量。
綠城半年報顯示,綠城截至6月30日可動用的銀行現金及結餘僅67.44億元,抵押的銀行存款30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卻高達135.14億元。
滯銷下開發商仍需保持規模
流動資金極為緊張,銷售率沒有好轉,諸如台州等原來不限購的城市,也有可能隨著第二輪限購令的出台被限購。然而,讓人不解的是,綠城的策略卻是繼續買地。
上海同策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張宏偉說,維持並繼續擴增企業的市場份額,是目前所有大地產公司共同的戰略。為保持這個戰略,很多開發商調整產品結構,試圖延續之前的高周轉模式,擴大規模,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
對綠城來說,為實現中長期的發展,同樣需要保持目前的開發規模。但是限購令背景下的滯銷,使公司的資金更加吃緊。以此來看,綠城選擇由合作企業墊資買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劉淵認為,今年上半年雖然各家公司的資金都較之前有所收緊,但土地市場也面臨不錯的機會,出現了很多低價土地。能乘機低價抄底的公司,就有可能在未來的 兩三年裡,創造漂亮的業績。這樣的機會同樣也讓綠城眼熱,在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綠城不得不選擇借款拿地,以保證企業未來兩三年的盈利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1

難產的「7·23」事故報告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95.html

讓有關方面騎虎難下的,並非單純的軟件設計、調度和電務誰的責任更大,而是板子最後要打到誰身上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谷永強 於寧

  

  在民間輿論兩次倒計時之後,9月21日18時31分,新華網上終於掛出了「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通報調查進展情況」的新華社通稿。

  這篇千字出頭的新聞通稿中,隻字未提誰應為「7·23」事故負責,也未給出事故調查報告發佈的時間表,僅稱「仍有許多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需 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驗證,事故調查報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時間」,並再度承諾,「有關事故的調查進展和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這千餘字,暫時緩和了人們對政府未依照既定時間表公佈「7·23」事故調查報告而積聚的不滿。7月23日晚發生在溫州南郊的罕見火車追尾事故, 共造成40人死亡,200餘人受傷。事故引發公眾對高鐵安全的擔憂,鐵道部在事故發生後的救援處置,又引發了普遍的憤怒。而原定要在9月中旬出台的 「7·23」事故調查報告至今遲遲不見蹤影,使得報告出台時間再次成為微博上的討論焦點。

  有關調查報告出台時間的最早報導來自7月28日,即事故發生第五天。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現場報導,國務院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調查組在溫州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事故調查組副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表示,調查組要在9月15日形成書面調查報告。

  直到9月15日24點,人們未能等到任何消息。第二天,有媒體援引國家安監總局新聞宣傳處一名王姓工作人員的話說,王德學當時說的是「力爭在9 月中旬形成報告」,「9月15日的時間節點系媒體自行理解」。9月20日,即9月中旬的最後一天,國家安監總局有關人士接受財新《新世紀》電話採訪時表 示,目前針對這一事故原因的調查「仍在進行當中」,而何時對外公佈調查報告,「沒有既定時間表」。

  至今,「7·23」事故已過去兩個月,事故發生的過程及原因在媒體的還原下逐漸清晰,國務院調查組的調查報告為何依然如此難產?

  電務反擊

  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人士看來,除了信號設備生產商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下稱通號集團),事故責任的調查一開始就指向了電務部門。

  事故發生翌日,鐵道部即對外宣佈,對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原鐵道部總調度長安路生7月25日調任上海鐵路局局長。

  三天後,7月28日上午,安路生在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全體會議上稱,「7·23」動車事故是由於溫州南站信號 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他同時指出,溫州電務值班人員沒有意識到可能的錯誤顯示, 未按有關規定進行故障處理,沒能防止事故的發生。安路生的這一講話顯示,電務已被認定為除信號設備生產商通號集團外的又一事故責任人。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事故發生後,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兩名值班人員和上海局調度行車部門有關人員被帶走接受調查。

  溫州南站電務車間是電務系統的最基層單位,其辦公地點在溫州南站附近的一個白色小樓內,電務人員值班室在一層的一個小房間內,列控設備等則放在二層的一個大房間,緊挨著車站行車室——溫州南站值班員工作所在地。

  7月28日下午財新《新世紀》記者到這裡時,氣氛已很緊張。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員工當時即對安路生講話表示不認可:「我們說電務110,出現故障我們怎麼會不去呢?我們又看不到行車狀況,你到溫州南站的行車室一看就清楚了。我們沒檢修好他們為什麼發車呢?」

  一個月後,8月25日,國家安監總局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突出了電務的責任:「從發生故障到列車追尾,責任部門沒有採 取防範措施,違規操作,並且上海鐵路局全路調度圖沒有發現故障信號,屏幕沒有顯示故障。這說明信號系統有問題,沒有顯示,但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 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發生。」

  黃毅上述講話被報導後,引起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員工的激烈反彈。8月26日晚,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全體員工通過鐵路辦公網絡向全路所有電務段發表公開信,指責黃毅的講話「與事實不符,混淆職責,有失公正」。

  公開信稱,事發當時,電務值班人員正根據車務登記的兩個軌道電路區段進行故障處理,黃毅所稱的電務值班人員「未進行故障處理」與事實不符;針對 黃毅所稱「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公開信援引了鐵道部頒發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車站值班員應注意列車在車站的到發及區間內的運行情況,正確及時 地處理問題,防止列車運行事故,發現設備故障後應在運統-46上登記,向行車調度匯報,並及時通知電務、工務等相關部門處理,電務值班人員應在接到車站的 故障通知後,按照故障處理流程盡快修復設備。信中反問稱:「不知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是指電務值班人員未向哪個部門及時匯報?」在溫州電務車間員工看來, 黃的說法是「混淆職責」。

  此外,公開信稱,黃毅所說的「當時上海鐵路局全路調控圖也沒發現故障信號,屏幕沒有顯示故障」有失公正。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員工在信中指 出,CTC(調度集中系統)設備由上海行車調度所的中心設備和各個車站的分機共同組成,當天的情況是車站和調度所的監控屏幕上都出現了前車D3115次丟 車(即調度系統無法確定列車位置)的顯示,但該系統沒有丟車報警功能,「車站值班員當時已經發現了丟車情況,並向行車調度作了匯報」。

  這些員工稱,正常的故障處理被說成「未按有關規定及時匯報,未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一下子把我們打進了冰窟窿——涼透了!不知道他的發言是個人講話還是代表安監總局發佈調查進程!」

  在他們看來,「國家安監總局發言人的講話好像把全部責任都推到電務這邊了,調度人員已經逃之夭夭。」

  調度責任

  伴隨溫州南站電務車間的公開信,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也提交了一份《關於甬溫線特大事故存在問題的分析》(下稱《分析》),對「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過程進行了還原,其中提及的時間及細節取自微機監測和微機聯鎖的維修機。

  《分析》稱,7月23日19時30分,溫州南站信號設備遭遇雷擊出現紅光帶故障;19時39分,電務值班人員接到車站值班員故障通知,一分鐘後電務值班人員趕到車站行車室,在確認設備故障屬實後,開始著手處理。

  事後發現,當日溫州南站列控設備採集驅動單元的電源板因雷擊造成「區間軌道電路採集」保險絲熔斷,隨即列控設備對區間軌道電路信息停止實時採 集,並維持原有的採集數據,由於列控中心軟件設計邏輯錯誤,導致「故障安全導向」的設計原則失效,最終向後面的D301次列車發送了錯誤的區間信息,從而 造成追尾事故。

  《分析》承認,當日電務值班人員也有過錯,主要是登記不規範。按照《上海鐵路局行車簿冊填記標準》規定,電務部門在日常運營記錄上登記設備故障 時應直接註明「現停用某設備處理故障」,但當日電務值班人員登記的是「接車站值班員⋯⋯情況屬實」。但《分析》稱,電務人員設備故障登記不規範,並非未能 預防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使電務值班人員按照規定登記了現停用某設備處理故障,行車人員仍然可以放行列車⋯⋯7月23日甬溫線寧波東至奉化區間出現紅 光帶故障,在電務人員登記停用區間通過信號機的情況下,調度行車人員仍然按照正常行車組織先後放行D3111、D3211等5次列車進入故障區間」。因此 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認為,事故當天即使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按規定規範登記故障,也不能避免D3115次列車進入故障區間。

  《分析》認為,事發當日,上海調度和溫州南站車站值班人員違反了多項《鐵路技術管理規程》中關於調度行車的規定。根據《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 246條,「在基本閉塞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停止使用自動閉塞,改為電話閉塞(簡稱停基改電)」,列車應根據調度員命令採用電話閉塞法行車;該規程第256 條中規定,採用電話閉塞時,車站值班員組織向同一方向連續發車,在收到前次列車已通過區間、到達前方車站的電話記錄後,方可為後續列車填發行車許可。但當 日溫州南站車站值班員在19時30分設備出現故障後,「因怕麻煩,為避免非正常列車接發列車作業,未能按照規定採用停基改電」。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292條還規定,「列車在區間被迫停車之後,車站值班員接到司機通知,應將區間內列車運行情況通知司機,並立即使用列車 無線調度通信設備轉告區間內有關列車;在停車原因消除前不得再放行追蹤、續行列車」。而20時22分,D3115次列車從永嘉站出發後,曾在標號為 5829G的地點短暫停車並報告調度,溫州站值班人員沒有按照管理規程規定採取措施,違章放行D301次列車,三分鐘後即20時25分,D301次列車從 永嘉站駛出,開往溫州南站。

  除《鐵路技術管理規程》外,上海鐵路局《車務系統行車事故應急預案及非正常情況下行車處置辦法》也對「軌道電路發生故障」時的行車組織做出規 定,「設備發生異常必須按規定登記《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並按規定經工務、電務人員檢查簽認或口頭(電話)通知同意使用後,車站方可按規定辦理行車事 項」。但《分析》稱,事故發生前,鐵路工務、電務值班人員對軌道電路故障、檢查、處理情況一直未銷記(工務是在20時30分時在《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上 進行了銷記),行車人員於20時30分工務人員銷記之前,分別在永嘉至溫州南區間連續放行D3115次和D301次列車,導致同一區間進入兩趟列車,最終 釀就慘劇。

  回顧事故發生的經過,一位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認為,當日上海調度、車站值班人員和司機之間的信息交流失誤,是事故最終未能倖免的直接關鍵。

  報告難產

  溫州南站電務車間全體員工對外公開信發表之後,在全路電務系統引起很大震動。據上述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透露,「鐵道部當晚連夜召開電視電話會 議佈置穩定事宜」。財新《新世紀》記者從上海鐵路局電務系統一位人士處獲悉,8月31日,上海局一位副局長前往溫州進行「安全工作檢查」,安撫溫州南站電 務員工的情緒。

  時至今日,隨著調查的深入,事故的技術原因其實已基本廓清——信號設備設計上的缺陷導致「故障安全導向」機制失靈;調度部門和車站值班人員的疏 忽最終未能避免事故的發生。但鐵道部事發之初的處置讓其騎虎難下,「一開始就把上海鐵路局負責電務、工務的副局長給免了,如果現在再回頭來說調度部門應負 主要責任,豈不是說原來的處理錯了?」

  據一位接近事故調查組的人士透露,技術層面的報告「其實應該說在8月30日就已經完成了」,但最終定責需要提報國務院定奪,「由於涉及的方面太多」,最終的調查報告遲遲未能敲定。

  「讓有關方面騎虎難下的不僅是調度和電務誰責任更大。」他說,「如果定性為技術原因為主,板子是打在前任鐵道部長劉志軍的身上,但影響的是跨越 式發展的高鐵,涉及的是政府決策失誤,以及高鐵走向國外的進程;反之如果定性為運營管理負主要責任,那麼板子是打在鐵道部現任領導身上。」

  不過,對高鐵而言,定責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規範、改變和提高,如果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或者看人下菜,誰能保證慘劇不再發生?來自調查組的最新信息稱,調查方向又變了,兩大方面的博弈還在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4

23億票據驚天黑幕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2286.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秦穎】10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姚尚加案,一起特大票據詐騙的案件逐漸浮出水面。

根據公訴人的指控,在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間,姚尚加向共計21名個人及單位,採用高息借款和非法借取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等方法,吸收資金共計4億餘元,至案發尚有1.2億餘元無法說清去向,尚未歸還。

根據姚尚加公司員工提供的賬外資料顯示,在2010年8月至9月這短短的兩個月裡,姚尚加收到的銀行承兌匯票達到23億餘元!

審計報告表明,姚尚加名下的公司,至2010年8月31日,資產總計僅為234萬餘元,但其對外負債卻達1.3億餘元。除經營性收支外,姚公司的借貸資金量,月平均超過億元!

「其實除了上面21名個人及單位報案外,還有不少債權人沒有報案的,所以牽涉的資金可能遠遠不止這些。」一位債權人告訴本刊記者。

保險箱被盜 500萬元取信資金圈

那麼姚尚加究竟是何人?做幾百萬的玻璃生意,怎麼能運作數十億元的資金呢?

資料顯示,姚尚加,1969年出生,小學文化,安徽壽縣人。細究起來,他的生意做得也不大。

「我曾聽他老婆講,兩人在安徽壽縣的時候是挑糞的,上世紀90年代來上海,當時沒有錢,帶了二十幾塊錢過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姚尚加年輕的時候人蠻勤奮,也肯吃苦,騎著自行車到處做銷售,攢了幾十萬元以後開始開公司。」

上述公司即是姚尚加在2002年4月註冊的公司,名稱是上海振璃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振璃公司」)。但和很多投機取巧的生意人一樣,姚尚加註冊這家公司的註冊資金需50萬元並沒有到位,而是找了家中介公司,支付了一兩萬元的中介費用搞定。

「當時自有資金大概40萬元左右。」姚尚加在法庭坦言,「但這種做法很普遍,也沒有多考慮。」

剛開始,姚尚加老老實實做了一段時間的玻璃生意。但是玻璃批發的生意利潤畢竟有限,什麼辦法能讓財富迅速擴張呢?一年多後,當姚尚加在做生意接觸到客戶給的「承兌匯票」後,一個快速擴充財富的夢想迅速在他的腦海裡升騰。

「引他進門的是一個叫曹文榮的人,這個人本身也是做票據生意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密切。」上述知情人士談道。

在民間,承兌匯票因為具有遠期兌付的特點,而常常在匯票尚未到期前私下貼現轉讓。這種私下貼現轉讓手續較正規銀行簡便,且貼現費用相對較低,但並不具合法性,屬於擺不上檯面的「私下交易」。

曹文榮從事的正是這私下交易的生意,靠的是賺取「貼現」的利差。但姚尚加卻有所不同。

姚尚加的模式是,收取大量承兌匯票,用自己公司開具的遠期支票做抵押,以低息或無息來兌換承兌匯票,但拿到承兌匯票後並非等到期兌換,而是將其拿給下家繼續貼現兌換。貼低息買入、賠高息賣出,這顯然是一筆虧本買賣,但卻可以套取大量現金。

一開始,姚尚加開具出去的支票是非常有信譽的,100%能夠兌現,這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姚尚加、相信姚尚加,也讓後來有幾個和姚尚加合作有6年以上的長期客戶,輕易被騙數千萬元。

「姚尚加的出名頗為傳奇。2008年前後,聽說曹文榮被偷了一隻保險箱,裡面應該有不少票據。當時很多人欠曹文榮錢就因此沒還,但聽說只有姚尚加一 個人照例還了500多萬元。這件事以後,姚尚加就在上海的資金圈子出名了,大家口口相傳,有的人甚至打聽到姚尚加要把錢交給他處理。」一位債權人告訴記 者。

隨著到姚尚加「處理」承兌匯票的人越來越多,註冊資金僅50萬元的振璃公司所開具的支票已遠遠不能滿足開票要求,此時姚尚加又通過中介幫忙的方式,受讓常州九馳物資有限公司,專門用於開具兌換承兌匯票所需的發票。

而此時相信姚尚加的人也越來越多。一位叫王萍的債權人,自2006年開始,就和姚尚加有匯票貼現業務的往來。姚總是對王平說,自己需要用承兌匯票進貨,每月有上千萬的進貨量,因此王有多少匯票他都收。光王平一人,前後就有數百張承兌匯票交給姚打理。

另一位來自浙江慈溪的債權人徐華峰,則是姚尚加在匯票的背書中發現後自己主動聯繫上的。姚以2.1%的貼現率給徐提供現金,徐也陸續給姚提供了高達1.24億元左右的承兌匯票。

中年婦女抽資 23億元票據遊戲終結

矛盾始終存在。通過貼低息買入、賠高息賣出,姚尚加的盈利模式到底在哪裡呢?還是他根本就沒有盈利模式?

徐小英是姚尚加案中的一位關鍵人物。常州九馳物資有限公司就是原屬徐小英名下的公司。2007年開始,徐小英開始幫姚尚加做承兌匯票的貼現業務。根 據檢察機關提供的振璃公司出納張玉珠的證言,最高峰時,幾乎每個禮拜都交給徐小英1億餘元的承兌匯票,而徐將這些匯票轉手貼息兌現後,每次能從中收取 300萬-400萬元的手續費。

徐小英處理的這些票據,一般貼息1.5%-2.2%不等。以平均2%貼息率、最高峰時吸收23億元匯票計算,僅倒貼入的金額就達4600萬元,這還 不算給徐小英及其他人的手續費。雖然能大量兌現現金,23億元扣除4600萬元,即22.64億現金,但將近4600萬元的漏洞又如何填補呢?雖然姚尚加 表示,公司經營好的時候能夠彌補利息,但檢察機關提供的資料證實,振璃公司經營最好的時候,交易額也僅1500萬至2000萬元左右,要賺取近5000萬 元的利潤,得賺到哪一年呢?

另據記者調查得知,姚尚加除了經營玻璃批發銷售的項目,其他並無實業。為了「做好」玻璃生意,姚尚加租下了三間倉庫,供擺放現貨。

「姚尚加的三間放玻璃的倉庫,東西都是滿滿的,我們和他做生意,也曾去看過幾次。每次都是忙忙碌碌的景象,看起來生意做得很好。」一位債權人告訴記者。

當然,這只是姚用來印證「擴大經營規模」的藉口之一,更多的跟姚完全沒有業務往來的票據,則是衝著姚尚加的「資金運作」能力而去。

但對於姚尚加來說,雖然利用自己開出去的遠期支票兌換承兌匯票,隨後讓徐小英等人快速在外地將承兌兌現,能夠打一個時間差,讓公司賬面的現金始終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維持了一種表面的繁榮,但虧損始終存在。而且,隨著票據生意越做越大,這種虧損也越來越大。

「他的票據生意也就是在2009年開始做大的。但這種模式,必然會有資金鏈斷的那一天。據我所知,2009年開始,他除了做承兌匯票集聚現金,還開始以高利借貸的方式去用民間資金彌補不斷出現的虧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姚給出的月息從1.5分至6.5分不等。

高利貸在資金鏈中原屬劇毒,此時姚尚加已經逐漸應付不暇。

「除了徐小英,還有一個叫高穎(音)的中年婦女,她在山東幫姚尚加賣了不少票。聽大家說她可能前後拿了好處有近千萬。但是不知什麼原因,在案發前幾個月,她跟姚尚加鬧翻了,突然抽掉了幾千萬的資金,姚可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資金吃緊的。」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但問題是,當一系列問題逐漸暴露的時候,姚不是想著去申請破產,不是想著去清償債務,而是利用原有的信譽去進行一場「最後的瘋狂」。

2010年9月至10月間,檢察機關經審查查明,姚的公司已無實際經營的業務,但是他卻仍然瘋狂地吸收承兌匯票2.5億餘元將其變現,其中數億資金無法償還。

2010年10月14日,十多名債權人圍堵在姚尚加公司門口追討債務,此時,姚的資金鏈徹底斷裂。至當晚21時許,債權人張建新攜5張價值300萬元的空頭支票來到上海市南匯派出所報案。

至案發,王萍被套6000餘萬元;徐華峰被套767余萬元;徐小英被套1800萬餘元,其餘被套者也均有數百萬至數千萬不等。

「相關證人證言,姚尚加借取票據時,均稱公司經營玻璃利潤高,借款是要擴大公司經營規模。」公訴人在指控中指出,「但是姚集資的數額與經營規模明顯不符,其行為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原始賬本消失 票據背後爛賬幾何?

相關債權人也表示,介於1.2億元虧空姚尚加說不出去向,他們認為,除部分是利息差造成的虧空外,很大部分可能被姚及其家人隱匿起來了,這也是姚在最後兩個月拚命收票的原因。

事實上持上述觀點的債權人佔大部分,因為在他們看來,整件事似乎是有預謀的。

「姚尚加的公司除了個別工作人員是外聘的,其餘20多個職工,都是姚尚加的親戚。他的老婆、兒子、哥哥、侄子等等,都在公司打工。」這位知情人士談 道:「但是奇怪的是,所有資金的經手人,都是姚尚加一個人。後期有一些高利貸的借條等,都是姚一個人簽的字,所以姚的家人,沒有辦法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但事實上,他們有部分人跟這些事也脫不了干係。」

檢察機關提供的訴訟材料顯示,至案發,扣押的贓物為一幢面積130.12平方米的住宅和一輛寶馬轎車。但相關債權人向記者表示,法院、檢察機關對姚尚加的資產查得不清。

「那幢房子是姚的住宅,在浦東,現價在每平米1.5萬元,價值200萬元左右。但這套房子本身還有53萬元的建行貸款沒有還清,加上在本案審理前, 已經有3家債權人以民事訴訟的方式起訴該房屋,所以該房屋等於被他們3家瓜分了,我們其餘的債權人分不到一分錢。」一位債權人告訴記者。

「此外,姚的公司共有16輛車,不清楚當時為什麼沒有全部查封。被本案查封的那輛寶馬車,是在徐小英名下,也早被徐拍賣掉了。16輛車中,有一輛是 克萊斯勒300C,姚的兒子姚冬冬的豐田凱美瑞和侄子姚丹丹的本田CRV,目前仍在使用中,並未被查封。其餘主要是一些大型貨車、平板車等。」他補充道, 「以上海汽車牌照4萬元左右的均價計算,這些汽車拍賣也能有上百萬元的現金。」

「至案發,姚的倉庫裡還有大批庫存的玻璃,當時我們估計有400萬元左右的貨。案發後沒有及時查封,我們去看過幾次。但一段時間後這批貨就被處理掉了。」另一位債權人告訴記者。

此外,還有大量未去報案的債權人的相關債務沒有統計在該案的涉案金額中。

「這些人未報案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的可能前期拿到過巨額的利息,虧空不大沒有報案;有的可能本身與姚有其他方面的聯繫,如曹文榮,據稱被騙3000多萬元,但是據我們所知姚尚加在法庭上聲稱公司還有一筆1100萬元的應收賬款其實就在曹手裡。」知情人士透露。

究竟有多少欠款?遺憾的是,至案發,振璃公司的原始賬本已經「消失」。

「最清楚情況的應該是出納張玉珠,她是從2002年開始就在振璃公司,她對這一切賬目應該最清楚。但是至案發,我們向經偵人員反映情況後,經偵人員以張懷孕不便為由並未對張展開深入調查。」一位債權人透露。

「承兌匯票是不可能隱瞞的,至案發後很多匯票債權人都去掛失了,匯票等於一張廢紙。而姚尚加親戚等多人的銀行賬戶,也在案發後被查過,確實沒有發現 資金去向。但是這種事如果有心操作也很容易,只要把當初兌現的現金私藏起來,或者找個跟姚家完全沒有關係的第三者的身份做個賬戶存起來,根本查不到。」幾 個債權人均私下揣測,大量「消失」的錢可能被姚藏起來了,「只要姚不被判死刑,姚家能拿到幾千萬,他們就是贏家。」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大量上家用票據從姚手中換得空頭支票、而票據被姚貼現消失在江、浙、滬、山東各地後,沒拿到錢的上家們開始在各地法院掛失自己的票據,而拿出真金白銀換得承兌票據的下家們,拿著還未來得及兌現的票據也成為了一張張廢紙。

各地的金融秩序被迅速攪渾。

但姚尚加本人似乎對此事應對輕鬆,這也造成審判長在庭審當天數次指出:姚尚加你的認罪態度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還能在法庭上笑得出來?

與之對比的是,姚妻因為聽到房產將被抵押還債時而在法庭上情緒失控,哭訴著對法官叫屈。

這究竟是一場戲還是一個局?不管怎樣,1.2億元的資金去向還是一大疑問。對於多數債權人來說,目前最苦惱的是,票據和錢都難以挽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45

河南23家擔保公司非法吸儲超百億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211774.html

南擔保業脆弱的神經又一次緊繃。

11月10日上午,鄭州市主幹道花園路自北向南車道幾乎堵了一整天。來自河南中達擔保有限公司(下稱中達擔保)的眾多投資客戶在花園路正道花園商廈門口拉起了「還我血汗錢」的橫幅。

繼「盛歸來」「聖沃」事件後,越來越多的河南擔保公司陷入擠兌危情。《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知,經由河南省工信廳、公安廳經偵總隊牽頭的全省擔保 行業雙向排查結果顯示,截至發稿共有23家擔保公司涉及非法吸儲,涉案金額超過100億元。而據鄭州擔保公司聚集地的鄭州金水區工信局一份內部文件顯示, 河南省政府已經成立了由工信廳、公檢法等部門組成的臨時專案組,要求各擔保公司負責人24小時開機,每6小時匯報情況,並隨時接受調查。

上百億資金被套

發生在中達擔保身上的擠兌圍堵事件僅僅是河南整個擔保行業的一個縮影。「除去盛歸來、聖沃、中達外,還有新通商、寶銀等公司都先後發生了擠兌事件, 在政府的介入下,大多數都採取了延緩還款期限的做法,而那些投資客戶則每天都去擔保公司『上班』,一步都不敢離開,生怕錢要不回來。」鄭州當地一位擔保公 司老總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的擔保公司不同程度遭遇擠兌。

在河南相繼發生「盛歸來」「聖沃」事件後,由河南省工信廳、公安廳經偵總隊牽頭的全省擔保行業雙向排查活動正在悄然進行。「一是排查到底有多少家擔保公司涉及非法吸儲;二是排查擔保公司資金到底流向何處。」一位參與此次排查的經偵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已經發現存在非法吸儲現象的擔保公司共計23家,涉案總金額超過100億元。」該經偵內部人士透露,截至2011年11月15日,已經發現問題的23家擔保公司中,有5家被立案調查。

「立案調查就證明要麼老闆跑路了,要麼放出去的錢短期內無法收回,而處於資不抵債狀況。」鄭州當地一位企業老闆告訴本報記者,最近一段時間,經常遇到前來借錢的擔保公司老闆。

根據河南省政府官方統計資料,目前河南全省登記在冊的擔保公司共計1640家,註冊資金578億元。而前述23家涉及非法吸儲的100多億元資金佔全省註冊資金的近1/6。

「涉案金額超過100億元與註冊資金沒有直接關聯。」前述經偵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23家公司存在大量的相互拆借現象,同時還發現,這些擔保公司非法吸儲的錢甚至放貸到了溫州。

據透露,此次由經偵部門組織的排查主要是依靠擔保公司自查的形式來完成,各擔保公司負責人以書面形式上報是否存在非法吸儲、吸儲資金量以及資金流向等問題。

「政府說了,最好如實上報,否則出了事情誰都保不了,我聽說總共有43家擔保公司承認有非法吸儲,但這肯定不是事實的全部,還有很多老闆在隱瞞,整個鄭州的擔保公司老闆都在四處借錢。」前述擔保公司老總透露,自己吸儲的資金也有近1億元,但自己已經籌到了錢。

2011年11月6日,鄭州市金水區工信局對轄區內各擔保公司下達的文件顯示:根據擔保公司目前不能及時兌付投資人資本金的現狀,省政府成立了由工信廳、公檢法等臨時組成的專案組,要求各擔保公司董事長及高管24小時開機,隨時接受專案組調查,每6小時匯報工作進展。

同時,該文件還要求各擔保公司在2012年5月31日之前結束兌付工作,在此期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控制擔保公司董事長及高管自由,而由政府監管,否則以非法拘禁直接批捕,在最後日期不能兌付,則以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罪直接立案批捕。

一位參與擔保公司理財客戶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政府已經派駐工作組進入出現擠兌現象的擔保公司。每個擔保公司的工作組通常由4名工作人員組成,分別為河南省工信廳、鄭州市中小企業局、擔保公司所在區的工信局以及著便衣的公安幹警。

雙向排查:房地產成首要對象

「除了排查擔保公司的資金來源是否存在非法吸儲外,還對擔保公司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情況進行摸底。」前述經偵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河南正弘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向清向記者證實了經偵的排查,擔保公司吸儲的錢大部分都經過了層層「吃息」,到了擔保公司手中,已經是2分或者更高的月息了,「除了房地產,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夠提供這麼高的回報率。」李向清說。

而河南的房地產行情是否能夠支撐這麼多高息貸款成為此次河南擔保行業擠兌事件最為關鍵的因素。

記者從河南省房地產商會瞭解到,2011年9月份,鄭州市市區商品房銷售6138套(間),環比下降3.08%,同比下降36.11%;商品房銷售面積65.98萬平方米,環比上漲1.09%,同比下降29.99%。

「原本預計2011年銷售50億元,到現在才完成了20億元。」李向清告訴記者,正弘置業藍堡灣二期在「國十條」影響下,「銷售很差」。

記者從鄭州市房管局獲知,總計2800餘套的藍堡灣二期項目在2011年10月份,僅僅銷售了6套。

藍堡灣項目早在「思達系」汪遠思手中時,就因高息貸款而被迫陷入重組,「除了銀行借貸外,大量的民間高息借貸壓垮了這個『鄭州地王』,而其中就有來自河南省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興業擔保、大用擔保以及宋基會旗下擔保公司的錢。」一位熟知藍堡灣項目重組的債權人告訴記者。

擔保公司非法吸儲到底多少流入了房地產行業目前並沒有統計,不過,最近鄭州的土地、房產交易以及按揭市場卻「異常火爆」。

「最近兩個月,很多地產公司找上門來,希望將手中的土地和房產變現,抵押或者出讓都可以。」河南方華土地信息數據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急於變現的土地或房產在市場中僅僅能夠獲得市麵價格的6成。

「真正成熟的地產企業通常不會用擔保公司的錢,而擔保公司的錢大都流向了一些初涉地產界的中小型公司。」河南房地產商會秘書長趙進京告訴記者,這些 小地產商抱著投機心理用擔保公司的錢,但是居高不下的利息使得地產企業使用這種融資手段充滿了風險,其中一些地產企業乾脆自己成立擔保公司,以獲得更低的 融資成本和資金便捷的使用渠道。

「這些擔保公司通常將收益寄託到未來地產項目運作結束,但是一旦中間出現問題,將是多米諾骨牌倒下的關鍵。」趙進京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1

Facebook IPO中不為人知的23個事實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8/227162.html

Facebook將於5月18日上市。以每股38美元的發行價計算,Facebook市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不過,Facebook及其CEO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一些情況仍不被外界廣泛瞭解。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列出了Facebook IPO(首次公開招股)中不為人知的23個事實。

1.Facebook上市後的市值將超過eBay、雅虎、Groupon、LinkedIn、Netflix、IAC、AOL、Zynga和Pandora的總和。

2.Facebook上市後的市值將略微超過亞馬遜。

3.Facebook聯合創始人埃杜阿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已經放棄了美國國籍。

4.根據同事的說法,扎克伯格最出眾的才能之一是解僱他人的能力。

5.扎克伯格擁有Facebook近60%的投票權。

6.扎克伯格曾拒絕了維亞康姆的收購提議。

7.扎克伯格曾同意過雅虎的收購提議,但在雅虎下調收購報價之後交易流產。當時雅虎CEO還是特裡·塞梅爾(Terry Semel)。

8.支付業務對Facebook總營收的貢獻約為15%。

9.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曾提出收購Facebook,在沒有成功後對Facebook投資2.4億美元。

10.在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出任Facebook COO之前,Facebook還曾面試過雅虎前高管艾倫·西米諾夫(Ellen Siminoff)、蘋果資深人士巴德·科裡甘(Bud Colligan)和OpenTable前CEO傑夫·喬丹(Jeff Jordan)等人選。

11.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曾邀請Facebook在2008年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演示其iPhone應用。

12.扎克伯格本人沒有出面,而是派遣了一名工程師和一名營銷經理進行演示。效果不是很好,而喬布斯最終取消了這一活動。

13.在與華爾街銀行家會面時,扎克伯格穿著連帽衫。

14.扎克伯格於2005年參加了「CEO課程」。

15.扎克伯格是美劇《歡樂合唱團》的粉絲。

16.一名接近Facebook的消息人士稱,扎克伯格是黑莓(微博)的粉絲,這也是Facebook移動業務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17.扎克伯格直到2010年才放棄他的黑莓手機。

18.扎克伯格希望避免無人駕駛汽車等奇怪的邊緣項目,但這也令Facebook員工感到無趣。

19.扎克伯格曾承諾今年每天都編寫代碼。

20.在沒有諮詢董事會的情況下,扎克伯格就完成了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的交易。

21.在美國次貸危機發生時,扎克伯格開始尋找海外投資。

22.Facebook工程師最初計劃將「Like」按鈕命名為「Awesome」按鈕。

23.谷歌在上市時的估值僅為Facebook的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5

基金業回報不及存款 23家基金公司空吃管理費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5/5NNTAzXzQ0MDg5NQ.html

編者按:1998年3月,老三家基金公司國泰、南方、華夏基金公司相繼開業,公募基金業的歷史開啟,至今,基金已然走過十四年風雨歲月,在此期間,基金業從零發展至規模近3萬億,並成長為資本市場上規模最大的機構類型。

基金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疑得益於全國數千萬基民的信任與支持,但是基金業十多年回報給基民是什麼?

可 供統計的2001年到2011年的11年時間裡,基民在偏股型基金上的累計投入就高達6.3萬億元,但是11年的時間裡,扣除各項費用後,該類型基金為基 民實現的回報只有區區754.54億元。基民的回報微薄的同時,基金公司股東的回報卻相當可觀,11年來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費高達1646.56億元,但 已有的67家基金公司的總註冊資本只是104.9億元,以註冊資本計算基金公司的股東投入,已經高到十數倍。

基金業肥了公司,瘦了基民。

 投資者曾經一度對基金趨之若鶩,2007年基金銷售最火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基民找關係託人買基金的離奇案例,但不知從何時起,基金公司和基民關係出現了變化,甚至開始走向對立面。被詬病最多的是,在基民巨額虧損的時候,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規模卻基本不受影響。

那麼11年間,基金總共為投資者賺取多少錢呢?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1年11年時間裡,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共計為投資者賺取利潤3034.52億元,平均下來每年尚不足300億元。

偏股型基金收益跑輸存款利息

偏股型基金(以股票投資為主的基金)毋庸置疑是各家基金公司的拳頭產品,然而,11年間偏股型基金並未分享到市場上漲的一杯羹。雖然不少偏股型基金經歷了2007年千載難逢的大牛市,但是把視線拉長來看,偏股型基金收益情況並不樂觀。

好 買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1年9月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設立算起,一直到2011年12月,中國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總成本約為6.30萬 億元(首次發行+持續申購),扣除其間退出的市值約5.24萬億元(贖回金額+分紅,分紅按全部轉為現金計算),基民的淨投入成本為1.05萬億元左右。 而截至2011年12月底,偏股型基金的總市值(期末資產淨值)為1.24萬億元,總市值與總成本之差即為基民的總投資利潤,約為1900億元。然而,按 偏股型基金認購、申購、贖回分別為1.2%、1.5%和0.5%的費率測算,投資者支付了1145.45億元(最低認購金額計算)。

所以扣除手續費之後,基民的總收益只剩下754.54億元左右。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投資者為偏股型基金支付的費用為1145.45億元,而最終落得的收益為754.54億元。

此外,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測算顯示,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在近5年的時間內取得了明顯的擴大,大部分的利潤也是在此期間獲得的,如果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平均下來的年收益率只在1%~2%之間。

「平均下來年收益在1%~2%之間,這一水平明顯比不上銀行存款,而更趕不上近幾年來日益高漲的CPI,可見投資者持有的偏股型基金連最起碼的保值都未達到,更何況升值,」一位券商基金研究員告訴記者。

超三成基金公司空吃管理費

基金公司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其投資能力自然應高於常人。然而,梳理2011年年底之前成立的60多家基金公司發現,超過三成基金公司使得投資者顆粒無收。

記者統計,去年年底64家基金公司中,共計41家基金公司為投資者帶來了正回報,另有23家基金公司出現虧損,尚未給投資者帶來正回報。

具 體來看,華夏基金為基民帶來的回報最高,逼近500億元,這一數據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佔所有基金公司總回報的16%;居其後的為易方達基金,11年間為投 資者賺錢大約355億元,南方基金和嘉實基金分別為基民獲得回報321.5億元和211.24億元,排名第三和第四位。這四家為投資者帶來回報最多的公司 合計回報達到1382.17億元,貢獻了行業總利潤的近乎一半。

除此之外,富國基金、銀華基金、博時基金、交銀施羅德、國泰基金、工銀瑞信、長盛基金、鵬華基金、華安基金、海富通和建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為基民帶來的總回報均超過了100億元。

「基金公司帶來的總回報首先是和總體規模這一基數有關係,其次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密不可分,」一位第三方分析師向記者解釋。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給投資者虧錢的基金公司共計23家。其中中郵基金和光大保德信首當其衝,成為虧損額度最大的兩家基金公司,帶來損失均超百億元。

中郵基金從2006年開始管理基金產品,截止到2011年底,六年時間中郵基金虧損高達224.16億元,縱然如此,該公司累計提取管理費超過29億元,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總管理規模近250億元。

虧損額度居高不下的還有光大保德信,該公司2004年開始管理基金,8年間共提取管理費22.69億元,但其累計使得基民財富縮水逼近173億元。

除此之外,長信基金、華商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萬家基金等給基民帶來的虧損也超過50億元。小基金公司中天治、泰信、東吳、益民等基金公司同樣出現虧損,並未給投資者帶來正收益。

6000點套牢眾基

提及基金業的第一次飛躍,2006年、2007年是不能繞過的,隨著大盤上攀至6000點,基金業迎來了爆髮式增長。基金業資產規模從2006年底的不到9000億狂增至3.32萬億。

然而,牛市的瘋狂則是投資者的悲劇的開始。2007年,基金市場異常火熱,誕生了數隻巨無霸,而至今無數投資者仍被套牢。

當時的基金銷售人員和如今不能同日而語,說彼時基金公司處於甲方地位並不誇張。新基金發行之際,一度出現排長隊買基金的盛況,基金採取比例配售的方式來解決超額認購為常態,當日售罄同樣屢見不鮮。

然而,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無數基金在當時釀造了悲劇,其中尤以中郵核心成長為甚。

2007 年8月13日,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發行。當時A股市場人氣爆棚,中郵系已經管理的產品——中郵核心優選基金領跑同類基金。在如此火爆人氣和業績示範效應之 下,中郵核心成長首發當日已超過基金募集規模上限150億元。時隔一個月,中郵核心成長打開申購,短短4天內,規模增加251億份。然而再隔一個月,大盤 觸及歷史最高點6124.04點,隨後步入了漫長熊途,各股票方向基金也開始大跌之旅。時隔5年之後,中郵核心成長目前的淨值為0.4923元,淨值折損 超過一半。至今年一季度,該基金份額為292億份,5年間,已經割肉離場的基民帶走了100億份規模。

同年發行的新基金南方隆元產業主題、光大保德信優勢配置、泰達宏利市值優選、華富成長趨勢、廣發大盤成長混合等多只基金目前淨值下跌幅度仍在30%以上。

2007 年大行其道的還有QDII基金,彼時投資者對於QDII熱捧不亞於A股基金。首發的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當日吸引千億元資金認購,創下國內基金史上多項紀 錄的盛況。隨後的幾隻QDII基金同樣承接著市場的火爆人氣,繼續大受追捧。然而,滿載期望和夢想揚帆出海的QDII基金至今仍舊套基民無數。如今,上投 摩根亞太優勢淨值跌幅超過50%,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南方全球精選配置兩隻基金的淨值跌幅也均在40%左右。

「市場遇到大牛市,投資者已經失去了理性,而此時基金公司抵制不住擴張慾望,瘋狂的規模裂變最終套牢投資者無數,回頭看,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一位基金業界人士如是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9

福建「返利網」崩盤 騙局涉及23省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1MMzA3XzQ0NDg1MQ.html

人去樓空。

5月31日,福州西湖邊上的中福西湖花園北樓六層一片狼藉,偌大的整層辦公場所只剩下幾個格子間,包括吸頂式空調在內的所有物品已被洗劫一空,約300平方米的場地到處可見破損的天花板及紙屑垃圾,就連董事長辦公室的玻璃門也被砸爛。

「28日深夜,這裡發生了聚眾哄搶事件,拿走室內物品的是百分百商城會員,憤怒的人群還砸毀了裝修裝飾。」中福西湖花園的保安告訴本報記者。

這裡正是此前眾多會員寄予發財夢想的百分百商城大本營。記者看到,其大門上粘貼的百分百受害會員通知赫然寫著:各位百分百會員及各受害者請到福州市經偵大隊集中,共商後事。

「百分百商城自稱會員20多萬人,涉及23個省市。」一位陳姓會員對本報記者說,「事情起因是聽說百分百商城老闆姚建清及高層已經捲款10多億元跑路了。」

5月31日晚間,記者從福州警方獲悉,姚建清已於當天被福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五大隊從外地拘捕歸案,涉嫌罪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短時間內警方已登記被騙金額數千萬元。

對於此案涉及人數和金額,至今仍傳說紛紜。由於5月29日立案以來,報案人絡繹不絕,至今尚無法具體統計涉案金額及受害人數。

5月28日深夜發生在福州的哄搶事件,已迅速波及閩北的武夷山市。

武夷山銀行發生擠兌

源於福州的百分百返利商城崩盤事件,卻很快在356公里之外的武夷山市掀起波瀾。

「5月30日晚,就有傳聞稱國家有關部門將整頓返利網,可能凍結個人銀行賬戶。」多位武夷山當地居民向本報記者證實,「所以才不斷有人蜂擁到銀行取款,31日取款人群形成高潮,市區的建行、農行、工行甚至武夷學院後門的取款機都人滿為患。」

武夷山市民馬女士告訴本報記者,5月31日晚上,樓下都是大聲打電話通知排隊取錢的吵鬧聲,街道上摩托車轟隆不停,「武夷山人瘋了。」她說,其丈夫就是百分百返利商城的會員。

「返利網全國最活躍地區就是武夷山了。」一位當地人士透露,他每天都能聽朋友、同事談論返利網,賺到錢買車的人也多。「今年3月到4月,向返利網投錢的人最多,買幾萬的人多的是,甚至幾十萬上百萬地買。」

多位當地人士稱,百分百返利商城在武夷山發展了不少商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某些人的操作,慢慢演變成了一種「投資」獲取暴利的模式,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

本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瞭解到,繼武夷山全城瘋狂後,同屬閩北的建甌、邵武、順昌、浦城等縣市,各種名目的「錢生錢」返利「暴富」遊戲同樣火爆。

但由於同樣事發突然,並且取款和報案人數不斷增加,這些地方的涉案人數及金額目前亦無法具體統計。

「錢生錢」暴富遊戲

雖然中福西湖花園哄搶事件已時過境遷,但直至5月31日下午,還不時有人三五結伴來這裡打聽百分百返利商城情況。

而門口的一紙《公告》稱,租客拖欠房租,房東已收回使用權。

大樓的物業告訴記者,百分百返利商城去年底搬入此處,房屋的原承租者姚遠,是福建建甌人。

本報記者瞭解到,運營百分百返利商城的企業是福州誼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誼生公司)。

工 商資料顯示,誼生公司成立於2011年12月23日,註冊資本1000萬元,屬軟件行業,經營範圍則非常龐雜,包括日用百貨、建材等數十個行業。公司法定 代表人原來為姚建清,今年3月31日和5月24日先後變更為馮游旺、高偉平。而股東也歷經兩次變更,從姚建清、何花月變更為馮游旺、范寶玉,再變更為高偉 平和柯奇敏。

記者發現,誼生公司於去年12月25日由「建甌市百分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改為現名,創始人姚建清系福建建甌人,現年39歲。

「5月7日到8日,誼生公司在福州西湖賓館召開了全國經銷商會議,有超過500個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會員、代理人、經銷商參加會議。」一位百分百返利商城經銷商說。

據其透露,在所謂全國經銷商會議

宣傳下,僅5月8日到14日一週時間裡,誼生公司就吸收會員幾個億資金。同月14日,誼生公司的「百分百返利」舊網站關閉,18日取名「百分百商城」的新網站開通,通過兩天的促銷活動又吸金無數。

本報記者從多名會員口中得知,姚建清於2011年5月份開始通過「百分百購物商場」網,以收取5%手續費的方式發展代理商和加盟商,並吸收會員資金,承諾100天回本、400天淨賺的高回報「錢生錢」盈利模式。

福建「返利網」崩盤 騙局涉及23省市

其初期做法是,會員在加盟商購物1萬元,向誼生公司支付1600元,誼生公司以每日20元返利給會員,共計返利500日。隨著會員人數越來越多,後來轉為直接向誼生公司支付1600元錢就可獲得每日20元返利的方式,而誼生公司還是從會員每日20元返利中收取5%手續費。

誼生公司還大肆採取區域代理的模式發展「下線」,壯大會員隊伍。「代理商的加盟費是1萬元,促銷活動期間的的優惠價是5000元。」福建省內一位代理商稱。據多名會員介紹,百分百商城目前在全國有加盟代理商6000多個。

本報記者5月31日獲得的一些銀行賬單和客戶資料顯示,誼生公司打給會員的返利有幾百到數萬元不等,而匯款加入會員的多數金額為幾千到幾萬元。

「參與金額比較多的是福州市下轄的福清市,幾個人合計就有數千萬元。」某會員透露,「事件爆發的導火索也是這幾個人,應該是獲知誼生公司股東變更後,逼迫新的法定代表人高偉平交回投資款,導致百分百返利商城崩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4

思考的碎片--8/23很長很長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fh5.html
思考的碎片--7.7 很長很長


1。保代猝死VS陌陌門

兩個加一起就知道他們加班在幹嗎了
別給我瞎扯。



2.打架是標誌性事件
背後是什麼?
路演打架這個很超過,這是聞所未聞的事件。(反而股民跳樓其實是常態)
那麼背後是什麼?我和@trustno1的討論是背後是IPO的圈錢走到極點。看來IPO的玩法要變化。不然無法持續。
這一定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不過這個事件也是不太來錢。只是告訴大家IPO的新股完全不能買。輸贏的比例一定超過99:1
贏面1%的遊戲直接放棄。

3.屈臣氏
【屈臣氏回應「問題面膜致死」事件:面膜質量合格】8月16日,屈臣氏在其官網上發表聲明稱,屈臣氏珍珠臻致美白面膜質量合格,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此外,屈臣氏還表示,此次福州女子的死亡原因尚未可知,亦期待有關部門及時公佈調查結果。http://t.cn/zWTraUL

這個事件後大家懂的,誰還敢買渠道自有品牌?
別給我扯那麼多,渠道自由品牌的質量控制永遠會是問題。反正我不相信。
特別是中國!
我幾乎可以用常識判斷屈臣氏的產品過敏性試驗可能做的不夠。同時產品的生物安全性哈哈。
別忘記我是四環素牙。別給我扯那麼多。
沒有足夠小白鼠,我覺得還是規避的好。

4.上海北京出租車在大水中表現的差異/金融服務。
這個命題展開說很長很大。懶得寫。這裡記錄下。我和@trustno1對這問題的探討結論是這樣的。
從兩個案例思考
A.Jobs90年底有次去日本結果日本海關不讓他帶他的刀,Jobs說沒見過乘客劫持自己的私人飛機。結果從此再也不去日本。
這個其實和機場出租車司機訛詐乘客意思差不多。如果讓商務客戶受到傷害那麼是透支了整個城市的信用。
這是不會被城市管理者允許的。

B.Bloomberg當了紐約市長據說第一件事情就是吧地鐵裡的塗鴉全部清理乾淨然後持續的維持乾淨
這個邏輯是這樣,當你看到一座建築物有一塊破碎的窗那麼你或許更輕易的會決定去扔石子打碎第二扇。
反之如果沒有一扇破窗那麼你會自動的覺得這是一個有guard的建築物。
這個出租車漲價一個道理。不讓司機漲價隱含的推論是這是一個安全的城市。一個有秩序的城市

5.LV+歷峰業績好 VS Coach Tiffany業績不好 可能是豪宅最後跌跌起來最厲害。

6.hard to be  kind then clever 的本意其實是讓自己快樂。
我想明白一個問題。我早前喜歡在Blog裡寫一個滾字。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以後我的回答都是 hard  to be kind then clever

7.益達 最新廣告很棒 兩粒在一起最好
這是一個好廣告。類似的案例是以前味精的案例。還有肥皂粉的勺子。甚至隱形眼鏡清洗液的盒子!

8.百度 
百度一直是我沒法理解的玩法我最近才明白本質上是這樣一個命題。
internet or not/restricted internet better then no internet
兩選一大家必定會選擇一個restricted internet

更有趣的是最近的360玩搜索VS百度
其實在有牆的世界裡比的是誰更流氓

哈結論很容易推演出來。


9 ATPG的案例看UGC
所以UGC邏輯上是只能避免陷阱不可能發現價值。
這和價值的初衷違背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互聯網早期
我是從IRC開始玩互聯網的當時PChome
很少有騙子逐步騙子會多起來
我也應該是QQ最早期的玩家也經歷過這個階段
包括其他很多BBS之類
都是開始熱情的UGC最後賽選機製出問題。或者從眾心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76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3/5MNDE5XzU2OTU5Mg.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3/5MNDE5XzU2OTU5Mg.html

劉豪總在不停地跑。

作為長沙一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他騎著電動車,穿行於大街小巷。派件取件,上樓下樓,也都是一路小跑。

他說,他就是喜歡這種不斷奔跑的感覺,讓他不那麼浮躁,又比枯坐辦公室有趣得多,「我是在和整個城市打交道」。

他還欣喜於這份工作帶來的收穫感,「錢是一份份快件攢起來的,算賬的感覺挺開心。」

不過,一旦不跑了,孤獨就泛上心頭,「快遞員不好找女朋友。你說,是不是很多人都瞧不起這個職業呢?」

休息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去逛街,在城市的繁華間遊走,累了就一個人看電影。

他也有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我在長沙工作2年了,再過5年,也有可能是10年,我肯定在這裡立住腳了。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下班開著車,身邊坐著妻子,後面有自己剛會爬的孩子,那種感覺特別好。」

求變 「我喜歡一直在路上的感覺」

11月14日早上8點半,劉豪呵著白氣,騎上電動車出發了。

「雙十一」網購帶來大量包裹,這讓包括劉豪在內的快遞員工作量大增。

他騎車很快,記者將電動車開到最大速度,也沒能跟上他。

「我喜歡一直在路上的感覺」,劉豪說,這是他當初來做快遞員的原因。

「你知道嗎,在路上的感覺特別充實,大概能讓我變得不那麼浮躁一點。」

劉豪今年24歲,瀏陽人,畢業於長沙一所大專院校。2010年畢業後,他先進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做文案策劃。

剛畢業的他,意氣風發,「渴望有所成就」,但很快便對現實失望。他說,他厭倦沒完沒了的熬夜、加班,以及低得可憐的工資。

他想著要改變。

「有一次,一個快遞員到公司來收件,我跟他聊了幾句,心裡就把這事兒給記住了。」

他於是跟家人和同事都說,要去做一名快遞員。

「大家都不理解,老闆跟我打趣說,你幹這個賺再多也是個送貨的。我當時心裡咯噔了一下。」

2011年年初,他辭職了。但他沒有馬上去做快遞員。

「家裡人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我爸說他花了十多萬元供我讀完大學,難道最後就是個送貨的?」

他在長沙出租屋裡玩了一個月,整天打遊戲,3000元積蓄只剩下100塊時,他想著真要找份工作了,「相對來說,快遞員這個工作門檻低,輕鬆自由」。

一個月後,他被一家快遞公司聘用。

「進來後才發現,快遞公司其實藏龍臥虎。基本上都是跟我年紀相仿的大學畢業生。有個跟我一批進來的,念的重點大學,原先在株洲的南車電力機車公司做技術員,後來受不了枯燥的工作才改行做這個,更多的是,一畢業就做了這個,因為找不到別的更合適的工作。」

我在長沙工作2年了,再過5年,也有可能是10年,我肯定在這裡立住腳了。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下班了開著車,身邊坐著自己的妻子,後面有自己剛會爬的孩子,在馬路上穿行,那種感覺真是特別好。

樂趣 「我在跟整個城市打交道」

長沙市青園路168號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再到韶山南路156號加加大街,這兩個坐標之間的幾乎每條道路,劉豪都很熟悉。

按照公司規定,劉豪要在10點半之前派完第一批件。如果做不到,可能會被客戶投訴,進而被扣分甚至辭退。

14日這天,劉豪第一批要派出30個快遞,大部分是衣服鞋襪、化妝品和圖書。

他的第一站是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收件的是個梳著娃娃頭的姑娘,包裹是某淘寶服裝小店寄來的。

劉豪說,有些大學的女生喜歡買書,有些大學的女生則更愛漂亮,她們買書沒那麼多,但在護膚品和換季衣物上,特別捨得花心思。

在南園小區,劉豪樂呵呵地將一個包裹遞給一名40多歲的女士,這位女士裹著睡衣,叮囑劉豪天冷要多穿點兒,「我還買了過冬的衣服和打底褲,這幾天幫忙留意一下。」

一個老大爺要派件,花5分鐘填完單子後,劉豪卻發現這份快遞要寄到茶陵鄉下。他急了,「大爺,寄到鄉下我們公司做不了,您改郵政吧。」老大爺沒聽太清楚,劉豪又說了一遍。他抬手看看手錶,腦門急出了汗珠。

每一個快件,他幾乎都小跑著上下樓。他的手機一直放在左手,為了趕時間,他大多在騎車的時候打電話,「喂,你好,是XXX嗎,你的快遞到了。」風聲呼呼,不斷灌進電話,劉豪的手凍得通紅,「我已經在路上了,快到了!」

從加加大街出來時,已經快10點了。劉豪從電梯裡跑出來,長長的背包帶子掉下來,他踩在上面,差點摔了一跤。他顧不上這些,騎上電動車又開始跑。

幾分鐘後,在經過一個小區時,因為他忘記把電動車的撐腳收起,撐腳刮到減速帶,他連人帶車摔了。


爬起來後,他把掉下來的包裹手忙腳亂地整理上車,搓了搓手,笑了笑,「沒事,刮了點皮。」

雖然風風火火、手忙腳亂,但劉豪樂在其中:他是在跟整個城市打交道,這可比枯坐辦公室有趣得多。

「城市的組成部分是人,現在的社會,是人總要購物吧,你不網購,你的子女網購,子女不網購,子女的同事朋友要網購……每天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也挺有趣的。」

劉豪說,做了一年多快遞員,確實會有些不同的經歷和經驗。比如,只要看下快件上的發貨地,就能大致猜出包裹裡裝的是什麼,「因為淘寶、天貓上的店舖都比較熟悉了。」

他還很神秘地告訴記者,去年有一個小夥子,每月至少有兩單發自上海的「成人用品」,根據尺寸大小,他估摸著是充氣娃娃,多次派送之後,劉豪「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後一次去派送,那男的只開了半邊門,從門縫裡遞出來一包香煙和一包檳榔,說,兄弟,先讓我驗下貨,謝謝。2分鐘後,他從門縫裡探出頭來,說沒問題,才簽單讓我走人。」

收穫 「月薪過萬?六七千都罕見」

10點20分,劉豪別在腰間的「巴槍」響了。有消息通知他,附近有客戶要求上門取件。

「巴槍」看起來有點酷,黑色的,像1990年代老闆們用的「大哥大」。它最基本的功能,是幫助完成快件的現場跟蹤。快件在每一個人、每一個倉庫、每一輛車之間發生轉移,工作人員都需要用「巴槍」掃瞄快件上的條形碼,這樣一來,電腦查詢系統就能夠跟蹤快件去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下單後,能夠在網上實時查詢快件行蹤的原因。

「巴槍」是近些年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產物。

劉豪聽人說,長沙快遞行業在本世紀初開始興起。開始的時候,快遞網點很少,在長沙南部這塊廣闊的區域,很多快遞公司只設了一個點部。

「當時,有快遞員為了派送一個包裹,騎著一輛自行車從汽車南站到火車站。」劉豪說。

現在,物流快遞行業無疑在高速發展,很多媒體報導稱,快遞員的工資很高,月薪上萬並不鮮見。

「長沙哪有那麼高?深圳、上海那邊多是發貨地區,所以才月薪過萬,在長沙,一個月能拿六七千已算罕見。」劉豪說,快遞員的工資由底薪加提成組成,他的底薪是1600元,其他收入來自提成,一般派發一個快件賺一到兩塊,收件要高一點,兩到三元。

10點30分,劉豪的快遞派發得差不多了,還收了近十個快遞。他說,這一趟,他大概賺了40元。

劉豪說,做快遞員只要勤奮肯幹,一個月拿5000塊沒問題,相對來說,很多行業卻不那麼立竿見影。

他做快遞員第一個月,拿了1800塊工資,還清了之前買電動車的借款。之後的每個月,他都會有結餘,有時候會寄些給父母,大部分自己攢著。

「每天想的就是怎麼上4000塊。第一次取到30個快件那天,我特別高興,給我媽打了個電話,取30個件就意味著這天能拿100塊……每天都騎著電動車到處跑,特別辛苦,但是心裡一直在算賬,就挺開心。」

劉豪說,他似乎找到人生的另外一些東西,他開始相信「付出真的有回報」,「讀大學不只是為了拿到一張文憑,不是所有老闆都可以榨乾你的心血卻從不提加工資。」

孤獨 「走累了就一個人去看電影」

「但是,我不確定我還能幹這行多久。」劉豪話鋒一轉。

劉豪說,他到公司第二個月,一個老同事跟他說,趁早轉行吧,賺再多你是個送貨的,口氣跟之前的老闆一模一樣。

「到現在,我家裡人還是看不起這個職業,有段時間我自己也看不起。」

他所在的快遞公司,每年有百分之八十的快遞員流失,大部分快遞員不會幹上兩年,「當然,也有幹了五六年的,他們是年紀相對較大,懶得換工作了。」

據記者瞭解,全國範圍內,快遞公司都面臨著招人容易留人難的尷尬處境,這與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及物流產業格格不入。

「還有,快遞員很難找女朋友」,劉豪說,「不僅僅因為快遞員朝五晚九,沒有時間,更主要的是女孩們覺得,快遞員嘛,跟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差不多,都是靠體力賺辛苦錢。」

劉豪就沒有女朋友。「人家給我介紹女朋友,我媽不好意思說我是快遞員,一說,別人門都不進就走人。同學朋友問起我在幹嗎,我家裡人也只說我在快遞公司,沒說是做快遞員。」

現在,劉豪和兩個同事一起租住在一個三居室的老房子裡。下班後,三個人互相開開玩笑、講講段子,這是他們一天中最開心的事情。

劉豪說,他的很多同學、朋友都結婚生孩子了,沒人跟他玩。休息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出去逛,步行街那塊都被他走遍了,「走累了就一個人去看電影」。

他屋裡的桌子上,擺著《時間簡史》、《美國民族簡史》之類的書。不管白天多累,每晚臨睡前,劉豪都要翻上幾頁他說,那才是他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

「不過,你問我夢想到底是什麼,具體的我不能告訴你,因為這是很珍貴的東西。」頓了頓,他還是忍不住說,去年有段時間,他天天做雅思題,為的是有一天能去新西蘭等移民門檻較低的國家。

不過,現在看來,那似乎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我現在駕照也有了,車肯定會有的。我想發狠賺錢在長沙買套房子,以後嘛,女孩子肯定要穩定的生活,一個房子就是給她一顆安心丸。」他笑。

他又認真地說,「我在長沙工作2年了,再過5年,也有可能是10年,我肯定在這裡立住腳了。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下班了開著車,身邊坐著自己的妻子,後面有自己剛會爬的孩子,在馬路上穿行,那種感覺真是特別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84

2012-11-23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efd7.html

今天查了一些有關興業、民生和招商的資料。南京和寧波明天再看了。


1、興業的特色在於同業業務。
同業資產主要由存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拆出資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三項組成,其中前者可能為主動存放,利率較後兩者低,而拆出資金受監管要求,比例不得高於銀行各類存款餘額的8%,因此同業資產的高收益關鍵看買入返售資產的配置。
同業負債主要由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拆入資金、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三項組成。其中前者為被動負債,利率較後兩者低,而且拆入資金受監管要求,比例不得高於銀行各類存款餘額的4%,因此同業負債的低成本關鍵看吸收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的能力。
興業的優勢就在於:低成本的同業負債和高收益的同業資產,64%是買入返售資產,僅有6.4%是存放同業(這個收益率低),同業存放佔78.5%。這個是民生和招商都比不上的。民生在同業負債方面還行,但在同業資產端還是略差一籌。招商在同業方面最弱,2012年第三季度,同業業務首次出現萎縮,似乎招行也不打算在這方面和興業競爭了。其次,興業的同業配置從來都是借短配長,拉高利差。
2、興業之所以能夠有穩定增長的低成本同業存放款項,得益於他們和同業特別是城商行、信用社之間的同業往來。尤其是,興業多年來打造的「銀銀平台」,充分開展同業代付、同業代理清算、櫃面互通等業務,合作網點超過15900家,並且,通過對部分小銀行進行IT系統的科技輸出,通過IT系統進行合作關係的綁定,為興業帶來了穩定的同業存放資金。
3、興業通過較低的成本收入比和同業業務消耗較少資本,獲得了趕超招行的加權風險資產收益率。(評價資本消耗水平的指標)。
4、興業這方面做的確實不錯。但對於銀行傳統的業務就不那麼可觀了。

 

民生現在在小微貸款和同業上都比較發力,現在處於發展的高峰期。
招行現在應該說低成本的獨門優勢依然保持,但競爭也非常激烈,目前狀況比較艱難。3季度已經在同業方面壓縮了。興業的資本消耗水平已經超過招行,民生正在趕上。招行的非利息收入也未見大的增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