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顺德民企发力南美:130亿元购50亿吨铁矿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9/15963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5

北京烂尾项目翻身奥园预计回笼130亿元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8/2010012804063806.html


每经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去年,以兼并收购突击土地市场的中国奥园(HK,03883)先后以低价接盘北京、沈阳项目。1月27日,中国奥园表示,此前收购的北京耀辉项目,预期今年首季度开始住宅单位第一期销售,均价预计达8万元/平方米。

        据 了解,耀辉项目是中国奥园去年7月以8.3亿元从香港世纪协润投资有限公司手中收购的,原项目在2004年就已取得开发使用权,几经周转,由北京首都开发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开股份)和香港世纪协润共同拥有。该项目当初预计将建设成结合住宅、商业以及酒店的综合商业豪宅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 米。

        由于拆迁工作难度大,项目拖得太久,期间又遇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公司项目资金未到位,使得豪宅销售举步维艰。2008年7月,该项目停工,成为北京长安街著名的烂尾楼盘。

        去年7年,奥园借助低价接盘的机会进军北京市场,以3.7亿元收购香港世纪协润投资有限公司41.33%的股份,此后又同世纪协润签订了一笔4.6亿元的订立贷款协议,用于支付首都股份拥有的北京耀辉项目62%的转让权,最终获得收购该项目。

        据 了解,该项目的总投资约50亿人民币,项目主要以200~100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约有500个单位,其中可销售住宅面积16万平方米,该项目第一期预 计于2011年之前竣工。奥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住宅均价预计为8万元/平方米,若住宅全部销售完毕,可回笼资金达130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17

中環在線:稻香向茶客派$130萬利是 李華華

2010-02-11  AD





 

稻香控股(573)能夠喺競爭激烈嘅飲食界佔前列地位,自然有過人之處,例如大年初一向茶客派10蚊利是,就令到客戶好窩心,軟銷效果好了得。

稻香行政總裁梁耀進噚日介紹銅鑼灣新開嘅「HIPOT」火鍋店時話,往年喺年初一派利是有成100萬蚊,今年嘅預算係120萬至130萬蚊,因為分店多咗。舊年本港面對金融海嘯打擊,但佢話仍會向員工派花紅約1500萬銀啦。

講 到發展大計,梁總話計劃喺本港開設7至8間分店,華南地區就開3至4間,涉資約1.5億銀,兼且要增聘員工800至1000人。另外喺大埔嘅中央物流中心 會喺出年首季投產,今年仍要投入資金2億。今年要應付通脹,料營運成本增加1至3%,要加價或減租就好難,佢話惟有加大中央採購控制成本,增加人流,同埋 拓展包裝食品同季節食品,希望可以抵銷通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95

IQ 130 vs. 研究很多股票的人(副題: 少見多怪)-中港照相(1123)

(我自己有持有此股,佔組合約15%,敬請留意。)

今日看鄭家華先生的文中,其中一句是這樣的:

這種活動,較直接的叫法!應該叫做「偷橋」或「偷點子」,筆者就經常向歡樂時光的酒友及同文兼同事王雅媛小姐偷點子。

今日,我挑完他之後,再挑投資理財週刊和王小姐同頁的聲稱自己「經國際認可機構評定智商130以上」的親切的金子關於談及中港照相(1123)的文章,我早期有寫過,詳看此文

她推介的原因有四個,但全部站不住腳,請看以下解釋:

1. 派息很高

2. 主要股東為管理層、利豐集團及基金

關於(1),請留意近兩年的派息政策,主要是年中和末期各分派一定額的股息,其中1仙是正常的股息,其餘是特別的派息,所以假設他的派息不能持續,派息根本只是2仙,股息率根本只有3.5%,較一般的REIT和真正的高息股已經是很低,請問如何高息?

關於(2),根本和(1)是自圓其說,只能解釋因為有(1)的原因,才會派息,慷慨之說根據(1)稱更是奇談。

3. 集團全無負債,每股現金水平50仙,整盤生意值4仙,不合理地便宜

根據報表,公司有現金5.86億,扣除派息約2,900萬(請別要忘記已經除了息),淨現金是5.57億,折合現金只有48仙,如果加上1.61億的「透過損益按公平值計算之金融資產」,確實,公司確實超過股價,有61仙,但是其生意的經營情況確實慘不忍睹(見下文),值不值錢見仁見智。

4. 市帳率只有0.68倍,每股資產值79仙,有32%折讓。

(1) 第一句和第三句意見重複,不敘。

(2) 我已多談講明,市帳率和投資股票絕無關係,香港大量老千股及呃錢礦業股市帳率長期處於0.1-0.3倍水平,為何股價還這樣便宜,大家心知肚明,只有在大股東公平公正情況下,小股東才會獲得好的回報。

(3)根據報表,公司9.25億資產中,有3,578萬是商譽,淨資產只有約8.9億,折每股76仙。

然後,它用兩大段來談公司的發展,但是我夠膽說,這是廢話:

第一段談它的沖晒店業務,其實這盤生意根本不賺錢,在2007年富士公司終止其業務代理權後,公司明顯缺乏盈利基礎,近兩年盈利合共370萬中,由地產投資及股票投資的帶來的重估其他盈利約2,200萬,即是如沒有這類業務支撐,公司每年蝕約900萬。

第二段談富士的合作,其實在2006年7月,富士公司眼見公司經醫療產品好賺,於是終止其代理權,並給予大額賠償,很明顯富士都是在商言商,但沒太多錢賺的合作關係會維持。這就是公司現時手上現金的由來,但公司不擅投資虧了一部分,派息又花了一部分,所以已經沒了一截。

所以,這篇文中只有一句值錢: 是非常好的收購(按: 買殼)對象。但這句之前,我都研究了這股至少3年,為何她還說「應該未聽過」?是否她,還是我少見多怪?為何投資理財周刊會選這個對股票認識很少的人去寫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6

顺德民企牵手三央企 130亿购南美铁矿

http://www.21cbh.com/android/news.php?id=159635

低调顺德民企再现猛龙过江之举。

12月26日下午,日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子豪宣布,全资收购智利铁矿的所有法律手续已在今年10月完成,储量达50亿吨的3个矿区的矿权已在掌握之中。

28日晚,李子豪告诉本报记者,获得上述3个矿区的控股权耗资130亿元,主要包括履行合同款和向智利政府缴纳的税收等。该笔收购款将分期支付,部分资金由香港公司股东成员提供。

一向不为人知的李子豪,其涉足矿山领域的底气部分来自于三大央企捧场。记者获悉,中国五矿珠海公司将协助打开国内铁矿石销售市场;中远物流承担铁矿石运输;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公司(简称“中交建”)将协助建设运输铁路及码头等设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圣诞节后宣布此项收购也颇有深意。按照惯例,中国钢企与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就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展开。而据五矿方面介绍,该项目同等品位铁矿石,其离岸价将比淡水河谷今年供给亚洲市场的离岸价低30%以上。

李子豪这项收购其实只是中国企业进军南美矿产资源的一个插曲。此前不久,武钢与委内瑞拉矿业公司达成铁矿石长协价协议,并出资4亿美元投资巴西EBX集团下属MMX公司。

只是,这次大手笔收购的主角换成了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除了对这些收购诸多细节的疑问,业界还在思考此举是否有助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天平向国内钢企倾斜?

神秘收购人

“我们计划2010至2012年,对中国市场的供货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2014年后,每年的供货量不低于1.2亿吨。”李子豪称。

给日新发展带来底气的是那储量丰富的智利铁矿。根据日新发展提供的资料,其获得的3个矿区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1000公里,总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其中,1号矿面积2平方公里,2号矿面积9平方公里,3号矿面积20平方公里。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矿山就被震撼,它就是一个铁疙瘩。”李子豪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铁矿的情景,“从200米高的地方向下望去,很多铁矿石已经露头,开采容易。”

一位曾到智利矿区现场勘查过的人士也向记者描述道:“我们将吸铁石放在铁矿山体侧面,吸铁石马上就被牢牢吸引住了。”

令李子豪怦然心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铁矿的地理位置。“它离海岸线很近,才50多公里;港湾没有浪,离岸一点点的地方,水深就达25-30米。”为了探明该 铁矿的储量,2008年,日新发展耗资百万美元,测量成果报告证实,仅1号矿和2号矿两个矿区的铁矿石储量就达30亿吨。“据估测,3号矿的铁矿石储量超 过20亿吨。”李子豪说,“我们还将对矿区进行钻探,以进一步确定它的储量。”

在广东顺德,日新发展几乎默默无闻。李子豪又是何方神圣?

记者了解到,成立于1996年的日新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人民币,20多个员工在顺德某商业城办公。1980年高中毕业的李子豪,曾在国有纺织品进出口 公司“摸爬滚打”,在1995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记者曾问李子豪:“你的第一桶金来自哪里?”“纺织品出口。”李子豪回答称。

据李子豪透露,日新发展还在广西拥有金矿,在贵州有钼矿、煤矿,并在澳大利亚投资了煤矿。“日新发展是一家多元化的投资控股公司,我控制的公司有15家以上。”

1998年,日新发展开始进军汽车产业,斥资2400万元收购了成都新大地汽车厂,2008年,其又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江苏牡丹汽车(8188.HK) 收入囊中。李将目光瞄准南美铁矿始于2002年。“中国资源贫乏,但南美资源丰富,而且智利有我熟悉的华侨。”李子豪回忆,“当时,那里有消息过来,说智 利的铜矿不错,铁矿也好,很有搞头。富含铁元素的铜尾矿2美元∕吨,有一大堆,你来看看。但我感到距离太远,不想去。”

但3年前,汽车板价格快速飙升,这使李子豪的汽车生产企业面临沉重的成本压力,也促使他重新审视智利的铁矿。2006年底,他独自一人到智利去考察,当地 的华侨朋友告诉他,60%以上品位的铁矿,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开采。“铁矿需要大规模开采才能把物流成本降低,但它的市场不在南美,因此很多矿主守 着金山用不了。”

李子豪看准时机,开始在智利寻找收购目标。他委托华侨朋友先后考察、洽谈了100多家铁矿企业,并于2007年初确定了收购对象。“我们耐心地与他们谈了 1年多时间,2008年扩大了战果,终于把3个矿区76%的股份买了下来,今年已把矿权登记等法律手续全部办完。”李子豪说。

收购款何来?

获得3个总储量超过50亿吨铁矿控股权,日新发展需付出多少真金白银?“130亿元(人民币)左右。”12月28日晚,李子豪如此回答本报记者。

130亿元的收购款,主要包括履行合同款和向智利政府缴纳的税收等,“合同内容很复杂”。

一个星期前,本报记者曾问李子豪,与宝钢、武钢等企业在国外买的矿相比,日新发展的收购价格处于什么水平?“天壤之别。”李子豪称,“他们花的是买意大利家具的钱,而我们的价格就像买中国木头那么便宜。”

尽管价格“便宜”,但对一家在顺德名不经传的企业,日新发展收购智利铁矿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无疑是外界关心的重点。据李子豪介绍,“对智利铁矿的收购, 是通过日新发展控股的香港公司进行的”,不过,这130亿元的资金,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采取分阶段付款的方式”,“先支付一定比例,待开采达到一定规 模后再逐步付清”。

日新发展支付的首笔资金从何而来?“有一部分是我们香港公司股东成员提供的。”李子豪说,“我们的股东财团,还控股了柬埔寨联合商业银行,我在其中也有股份。”

李子豪背后是否有一个传说中的财团支持?一位接近此次收购的知情者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顺德,李子豪找几个人,凑个10亿元不是难事。”而130亿元的收购款,仅仅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日新发展的智利铁矿要想顺利投产,还需要一笔巨额投资——运输铁路和港口码头的建设资金。李子豪说,这些建设将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公司承担。

此前,李子豪告诉本报记者,为智利铁矿开采配套的码头和铁路建设约需上百亿元的投资。但12月25日,中交建的一位高层向本报记者表示:“不需要那么 多。”28日晚,李子豪再次向记者确认:“仅铁路和码头建设确实不需要100亿元人民币,但矿区还要建设发电厂和堆矿场等设施。”

联手三大央企

仅有收购资金还不行,三大央企加盟令李子豪增加了胜算。

目前,由这家香港公司全资控股的新公司—智利亿龙矿业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采申请、港口码头申请等前期工作,同时开始布局国内市场。根据初步计划,2010年,亿龙就将通过中国五矿向国内钢铁企业供应铁矿石300万吨。

据李子豪透露,下一步,日新发展和中国五矿有可能在铁矿石方面进行股权合作。

日新发展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是中国远洋旗下的中远物流。此前不久,日新发展与中远物流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者将承担智利铁矿石的运输业务。“铁矿开采,物流很重要。我们会与日新组织一个团队,开展更紧密合作。”

12月26日,广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租船部副总经理陈才升对本报记者称。日新发展在智利的最重要合作伙伴,则是另一家央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公司。

据了解,中交建旗下一家专门从事海外工程的公司已与日新发展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但谈判尚未结束。“我们想多持有一点1号矿的股份,他们也想多多益善。”中交建旗下那家公司的一位高层透露。

中交建与日新发展接触已半年之久,上述中交建高层曾与李子豪以及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的专家一起到智利的矿区实地考察。“我们开着车跑了两天。开始我也不太相信,去看了才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项目。”

本报记者获知,日新发展与中交建的合作将采取交叉持股方式——中交建持有铁矿石公司的股份,日新发展反过来持有铁路公司的股份。“现在,双方都想尽量多持有两个公司的股份。”一知情者透露。李子豪称,智利2号矿和3号矿,“有央企和香港投资机构想参股”。

据上述中交建高层透露,他们很快就会派人前去智利,开展港口和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他对本报记者称:“智利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善,将来在项目建设上的纠纷比较少。”

此项收购对即将来临的铁矿石谈判会产生何种影响?李子豪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就是要争口气,打破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垄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7

上市3个月乡村基上海豫园店关门 IPO承诺年底130家店或难完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2/2145781.shtml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从重庆发展起来的乡村基,自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以来名声大噪,公开消息显示,乡村基从一开始就打出“中国麦当劳”的旗号,不仅打算布局中国,更有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不过这家被红杉资本看好,并实质性参与其中的公司,近日在上海却出现关店消息。
据了解,乡村基早先已经进驻上海,并且拥有4家门店。但是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乡村基位于上海市繁华地带的豫园店已经悄然关门,乡村基的网站上也已经将上海豫园店抹去。
记者向乡村基方面求证该情况时,上海分公司一位自称是总经理助理的人士告诉记者,“关掉豫园店也是公司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保证任何一家门店都赚钱,不赚钱的门店自然要停掉。”
乡村基IPO招股说明书指出,公司计划在2010年底将分店增加至130家。记者统计乡村基网站信息发现,其目前拥有的门店总数为115家,在距离年末已不到10天之际,有分析指出,乡村基能否完成IPO时的承诺值得怀疑。
豫园店已关门
12月21日,记者来到乡村基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280号金豫名品折扣中心2楼的豫园店,发现原店址内部已经有4名工人在进行重新装修。大门口乡村基的 店牌已经拆除,只有玻璃门上还留有“CSC”的标志。其玻璃门上豁然贴着一份出自上海得聪乡村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上海乡村基公司)的停业通告:“乡村基豫园餐厅于2010年11月30日起停止营业,感谢您长久以来对乡村基的支持,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原 谅。”
而对于乡村基豫园店关门的原因,却有各种猜测。“世博会结束以后,乡村基豫园店的生意已经不行了。”金豫名品折扣中心1楼的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这里房租这么贵,他们生意又不好当然就关了。”
记者随后找到该商场一位负责招商的梁姓负责人。该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乡村基豫园门店的店面有420平方米,现在的租赁价格是每平方米每天7.5元,再加上每平方米每月26元的物业管理费。也就是说,租赁这样一个门店,每个月需要支付十多万元的租赁费用。
“门店不赚钱,每个月还要贴进去一点,我们自然就把门店关掉了。”前述上海乡村基公司总经理助理告诉记者,“公司在操作上会有失误,也属正常。”
据乡村基中国的一位贺姓负责人介绍,上海乡村基公司为乡村基的子公司,“上海豫园店确实已关门,这主要根据公司内部的一些考核指标而定的。其实每家公司都有自己评断门店优劣的考核标准,KFC、味千等同类型品牌也时常会有这类事情发生,属于企业的正常调整。”
除已关门的豫园店外,乡村基在上海还有3家店正常营业,分别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高路上的易初莲花、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沪清平公路,以及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西路易买得。这3家店都位于相对市郊地区,房租较为低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中午12点20分来到乡村基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上的易买得店。此时正值午餐高峰时期,记者发现该店一楼可容纳70个人的场地中, 上座率约70%,二楼却空空荡荡。5分钟之后,该门店迎来较多顾客,排队人数约20~30人,其中大多顾客的脖子上都挂有一个蓝色吊链的挂牌,上面指明为 易买得工作人员。
一位行业内人士指出,乡村基豫园店的关门,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类似乡村基的中式快餐的发展模式都必须要注意成本控制。乡村基在上海繁华地带开门店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选址的租赁成本,另外一个就是乡村基较低的价格是否与繁华地带的格调相匹配。”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上海是一个商业发达的一线城市,面对各色餐饮店,“上海的顾客还是比较挑剔的”。乡村基截至目前,只在上海市郊拥有3家门店,而市中心唯一的一家店已经停业,“乡村基在上海的扩张是否顺利?我们要打个问号。”
IPO承诺或难完成
作为中国第一只在美上市的快餐连锁概念股票,乡村基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热捧。2010年9月28日,乡村基以每股16.5美元的发行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上市,每ADS对应4股普通股,筹资规模约9200万美元。IPO当日,乡村基涨幅达47.27%,股价报24.30美元。
而就乡村基的上市,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曾表示,乡村基的商业模式值得称赞。针对中式快餐一直具有挑战性的标准化问题,乡村基在实践中有重大突破,“这样的模式能够使企业很快地在全国扩张”。他并指出,乡村基具备了快速扩张的管理能力。
i美股投资研报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7年,乡村基单店数总共为9家,扩展速度并不快。2007年11月,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向乡村基共同注资 2000万美元,规划将乡村基打造为“中国麦当劳”,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第一中式快餐品牌。从2007年底开始,乡村基进入快速扩张期,2008年单店数为 43家,2009年单店数81家,截至2010年9月底单店数为114家。
乡村基在IPO的招股说明书中指出,在2010年四季度,乡村基将再开16家分店,这样乡村基的总店数有可能将达到130家,同时消费者平均消费价格也从此前的5~13元提高至10~16元之间。
记者统计乡村基网站公布的信息,发现其目前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以及上海所有的门店总数为115家。如今距离年末已经不到10天,乡村基能否顺利在这余下的10天内再扩张15家门店?
上述贺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乡村基目前还是会以中国西南地区为重点。”而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告诉记者,明年起乡村基会向上海周边地区进行扩张。
中投顾问研究员黎雪荣指出,中式快餐目前往往具有区域性,“要考虑成本控制,另外就是中式快餐的口味问题。如果从地区发展到全国就要考虑到菜品的不断创新,在竞争力上往往会实力不如当地的中式快餐。”
i美股投资研报指出,乡村基目前面临的挑战在于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三大方面。不同于肯德基、麦当劳严格的工业化标 准,全世界统一风味,在中式快餐里难以完成标准统一化,要提供规格、口味、分量统一的产品更是困难重重。“比如不同地区消费者口味千差万别,许多中餐产品 不能提前预制加工,中餐饭菜口感与新鲜度不易保持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84

的士攻略【的士牌130萬入場】

2011-1-13  NM




在低息環境下,投資者紛紛擁抱實質資產,而有經濟寒暑表的的士牌,亦吸引了大批新手沾手炒賣,牌價更屢創新高,被炒至四百八十八萬元,去年升幅近三成。

從事冷氣維修的陳先生,○九年初經朋友介紹,開始投資的士牌,當時牌價只是三百二十萬元,「銀行嗰時按揭批到九成,首期只係俾三十幾萬,又有車行保證出租同管理,每個月車租已經夠冚供款,仲有少少錢落袋,最緊要唔使驚有租霸。」

見回報吸引,陳先生買了一個又一個,惟三個月後牌價升了二十萬元,即放售鎖定利潤,炒了兩轉,賺了四十多萬元,現時仍手持三個牌照,花了二百五十萬本錢, 「仲諗緊買唔買多一個,今次真係諗住長揸收租。」記者問他會否擔心牌價大跌,他淡定說:「買樓買股票都會跌,咁乜都唔使做啦。」

事實上,政府自九四年停發的士牌照後,市區的士便一直維持在一萬五千多輛,而每個月平均約有三百宗成交。根據的士聯合交易所資料,去年初的士牌價由三百七十萬元,一年內大幅飆升至四百七十萬元,升幅接近三成;相比同期恒指表現僅升了百分之三,足足跑贏大市十倍。

的士行內規模數一數二的金威汽車,其總經理陳楚建指牌價大升,全因銀行水浸。「去年銀行好勇,開始轉用同業拆息加一點三釐計息,息率大概一釐半,比之前最 優惠利率減三釐仲平,息率持續低企,牌價不停升;依家息口低到離晒譜,嚿錢放响銀行一年得幾十蚊利息,不如買的士牌收租好過。」

陳楚建表示,近兩年買牌的人,有一半是的士初哥,「好多專業人士,如教授、律師見的士係搵食車,所以都買牌收租。」甚至有內地客大手掃貨,「內地客响十月 分三轉,買咗十幾個牌,佢哋好熟價,仲識壓價,我見佢買嘅量多,可能平一萬、兩萬俾佢,我知佢仲响其他車行買咗,至少揸住三十幾個牌,平均四百五十萬,而 家賬面賺晒啦。」

回報四釐

以上週牌價四百八十八萬元為例,的士按揭息率則H加一點三釐,不過首期須付二成半,並購買一輛新的士,入場費合共一百三十萬元,分二十五年供款,月供一萬五千九百元。

為方便新手入門,部分車行提供保證收入計劃,保證首年固定收入,其後按年調整。例如在金威購買牌照及新車,其收入保證為每月一萬九千元,一年便可收二十二 萬八千元車租,扣除一年供款及保險等雜費,回報約為三釐九五。現時的士行業正申請加價至起錶二十元,倘行政會議通過,陳楚建指車主可每月多收五百元,回報 達四釐。

事實上,車行向司機收取日更約四百元車租,晚間則收三百四十元,一個月便收取二萬二千元,扣除收入保證,變相車行賺取差價三千元。

而投資的士亦有一定風險,如發生交通意外,車主須承擔維修費用,「每個司機會交八千蚊按金,的士有咩損壞就由按金扣起,如果八千蚊以上,就須由車主補 貼。」另外維修期間的租金,亦由司機的按金賠償,例如修理費達八千元,而維修兩天,車主便損失此期間車租,約一千四百元。但陳楚建指,由於二手零件便宜, 如車頭冚只需四百元、車殼亦只需九百元,如非全車報銷,一般數千元搞掂;即使不幸全車報銷,車行亦隨時可提供現貨的士。

買賣手續簡便

以往投資的士牌看似黑箱作業,有行內人指,牌價升跌由數間大車行話事,但現時牌價可於各車行的互聯網查閱,「全行有過百間車行,但做牌照買賣大多只係十間 八間,價錢會有少少分別,所以投資者最好先格價。」上週四,美勤汽車及金威標價四百八十八萬元,而信安車行則只需四百八十五萬元。

另外,的士牌買賣只須於車行進行簡單手續,填妥一份買賣合約及租賃合約便可,不用律師費,通常於恒生、滙豐申請按揭,「先落十萬蚊訂,等銀行批出貸款,五個工作日內便可批出,再交埋尾數,便完成手續。」其後買賣雙方均須到運輸署簽署過戶紙,手續費為一千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2

焗網通啃電盈李澤楷袋130億

2006-6-29  NM




本週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訪港,其行程成為焦點,市場盼以此解讀李嘉誠和中央的關係,皆因其次子李澤楷甘冒觸怒北京之險,擬出售電盈的電訊及媒體資產予外資;縱使電盈中方股東網通大聲疾呼反對,李澤楷至今並無退意。

中央由始至今都不願這間香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訊公司,落入外人手中。○○年英國大東想賣股給星加坡電信,立時撬起當時的華資第二大股東——中國電信。結果,李澤楷在中銀等財團的信貸支持下,成功擊退星加坡電信。六年後的今天,李澤楷「玩」相同伎倆,中資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同樣被逼到牆角。

收購建議提出至今已逾一週,還未有結果,按中央一貫做法,不外乎是由信得過的本港富豪,或者是網通,買下李澤楷的股份。

愛做大「刁」的李澤楷收購及放售電盈,都引起哄動。他七年前獲港府「贈送」數碼港項目,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即盈科數碼動力前身),不足一年鯨吞香港電訊。若然電盈成功出售資產並派發特別股息,加上早年李澤楷配股所得,小小超憑電盈便淨袋近一百三十億元,大把籌碼另起新爐灶。

「嘩! 又傳李澤楷會買TVB嘞,八號仔追唔追得過呀?」「唔好呀!千祈唔好買八號呀!以前累死過好多人㗎啦!」連日來,雲集在深水埗中國銀行的師奶阿伯,都對電 訊盈科議論紛紛。事關股價一直低沉,了無起色的電盈,忽然充滿希望,受收購消息影響,上週四曾高見五元八角,比停牌前四元八角,升了兩成。

但其後證監罕有地主動表示,會調查電盈四天內三度停牌及股價大幅波動;之後,「財爺」唐英年更插手,親自要求證監主席韋奕禮徹查此事。

雖然證監調查予人印象都是不了了之,李嘉誠父子的公司,向來都得到監管機構「格外開恩」,今次看來政府的確是分外重手。

售資產提升至政治層面

這亦反映李澤楷放售電盈資產,已提升至政治層面,而且不在本港,而是北京。

電盈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既是中國四大通訊網絡公司之 一,又是江澤民之子江綿恒所創立,是江派的代表企業。網通反對李澤楷把電盈資產賣給外資,代表着中央對此事的態度,所以買賣三方:澳洲的麥格理、美資的新 橋、李澤楷,當然包括其父親李嘉誠,不得不摸清中央的看法,而且須得到其「祝福」,交易才可成事,否則,他們日後要在中國「搵食」,必定困難重重。

特別是李氏父子。自江澤民下台,胡溫掌權後,李嘉誠的影響力被指大不如前,胡溫對於江撐腰的董建華,毫不留情地拉下台,讓曾蔭權上台,這一年來,也刻意淡化「李家天下」的色彩,原為李家囊中物的西九,突然要推倒重來,就是最明顯例子。

李嘉誠今趟為子與中央「交手」,亦是胡溫上場後的第一次,正可考驗他在中央的地位。

收購消息自上週一傳出後,本週突然沉寂下來,適逢此時總理溫家寶非洲訪問之旅即將結束,回國後會親自為此事拍板,因此各方都偃旗息鼓。

網通高層急返京

北京傳來的消息說,網通董事長張春江和剛辭去首席執行官、仍任副董事長的田溯寧,已被急召回北京開會,中央更下令網通不得聘請財務顧問,研究收購建議,可見中央不想「被玩」。

中央如此嬲怒,皆因網通去年入股電盈,根本就是怕李澤楷把電盈賣給外資。

香港不像其他國家,有法例限制電訊業不得落於外國人手中,雖然固網市場已開放,但電盈固網佔有率有六成八,仍是行內一哥;中央於是透過網通出手,落注電盈,當作中央「睇實」電盈。

去年一月,網通以每股五元九角,收購兩成電盈股權,作價七十九億元。這個價錢較當時市價溢價達兩成半,已令市場人士嘖嘖稱奇;而入股條件之一,原來要在合約列明,電盈出售香港電話或電盈互動影院一定投票權前,須取得網通同意。這在上市公司入股或合作中,並不尋常,擺到明網通不想電盈甩掉電訊資產予他人。

合作規模極細

網通當時聲言,會在四個範疇與電盈合作,引入NOW寬頻電視的模式進軍內地、共同發展內地流動電話業務、開發內地地產項目,及發展海外電信。

但到目前為止,落實的只有北京一個機樓重建項目,及由電盈收購網通母公司的杭州、寧波寬頻項目,規模極細。而當時派入電盈董事局的網通要員張春江及田溯寧,亦極少理會電盈日常事務。「網通入股後,與電盈的合作項目並不多,而張春江等人多留在北京,甚少理電盈的事,這正是因為網通的政治責任,重要過賺錢盈利。」接近中方的消息人士說。

電信市場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中國)總裁王煜全說,電訊從來具戰略性作用,「控制網絡,便可以截獲往來的訊息,加以分析,不但可得知訊息內容,什麼人、從哪發出,都查得出來。美國政府就是靠截聽等方法,獲知恐怖分子的行動部署。」

擺明藉外資脅迫

中央認為,既有此共識,李澤楷今次竟找來兩個外資洽談電訊業務,擺明是逼網通「食埋」電盈股份。而麥格理及新橋,又「巧合」地與李澤楷關係密切。其中澳洲最大投資銀行之一麥格理,在今年一月,找來和黃及長實獨立非執行董事馬世民(Simon Murray)加入,成為該公司的企業融資亞洲區主席。馬世民以往是李嘉誠重臣,亦曾任李澤楷的「太傅」,在和黃打工時扶助太子上位。

美資的新橋資本與李家更有淵源,其董事總經理戴德時(Timothy Dattels),為前高盛董事總經理,曾替長和系達成多宗交易。李澤楷在三年前有意收購英國大東,亦找來新橋母公司德太集團合作,不過其後告吹。而新橋○四年購入深圳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大股東,原來亦是由李澤楷穿針引線。

今年一月,新橋提出收購電盈母公司,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兩成半股權,並有意私有化,作為李澤楷淡出電盈的第一步。

中央企硬不示弱

市場傳聞,麥格理和新橋都向網通招手,表示購入電訊資產後,成立的新公司可 讓網通持股五成,但消息人士透露,被激怒了的中央企硬不會屈服。一來中央認為不能示弱,被人脅迫;二來網通無論財政及管理上,都未必啃得落電盈。 Frost & Sullivan(中國)總裁王煜全說:「近年來,網通面對客戶流失及用戶每月消費(ARPU)下跌的問題,較主要對手中國電信嚴重。」

當年南北分家,中國電信將北方十省分予網通,保留較富裕的南方省份,形勢較網通為佳。「再加上內地寬頻競爭白熱化,3G前途未卜,網通根本無暇再外顧,而且也沒有錢。」

去年全年網通總收入為八百七十億元人民幣,與中電信的一千七百億元人民幣,相差甚遠;而在現金方面,網通亦只有約五十億元人民幣,是中國電信的三分之一。

馬世民幫手賣甩蝕本貨

網通最近亦收縮業務。話說○二年網通聯合新橋投資、軟銀亞洲基金,以六億三千萬元,收購原屬和記環球電訊的亞洲環球電訊,並以此基礎成立了亞洲網通,主要業務為海底電纜。其後,網通從兩個合作伙伴手中收購亞洲網通股份,總作價為十五億元,令亞洲網通成為網通的子公司。不過,亞洲網通原來是爛茶渣,○五年度虧損三億五千萬元,流動資產淨值為負八億元。

今年六月初,馬世民牽頭找來英資安石投資管理公司(Ashmore)和Spinnaker資本集團,收購亞洲網通,涉資約十三億元。市場預期馬世民等會再購入亞洲網通其他相關資產,作價估計約十八億元。網通總共以三十億元出售亞洲網通,因此淨賺十五億多,有助改善現金流動。

恍如○○年翻版

今 次電盈收購戰,恍如○○年的翻版。當年英國大東為打入中國市場,把香港電訊股份售予中方,中方為加強在香港電訊業的影響力,最後示意中國電信入股香港電訊 近一成三,成為第二大股東。豈料大東後來突然決定出售香港電訊予星加坡電信,中方遂找來李澤楷出手,由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牽頭,借予李氏旗下的盈動九百億 元,並以總代價二千九百億元,鯨吞香港電訊。

如今李澤楷變成當年大東的角色,同樣突然要出售電訊資產,中方若重施故技,就要找港商接棒,市傳恒基主席李兆基及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是人選。本週二,榮智健對此傳聞,只微笑搖頭,不作回應。

派息可套九十億元

假如美國新橋及澳洲麥格理銀行真的落實以近六百億元,向李澤楷收購電盈旗下電訊及媒體資產,扣除電盈的二百六十多億元債項後,將剩低三百四十億元,若以每股約五元的特別股息盡派給股東,以小小超及其有關公司現時持股計,即約可收到八十九億元。加上六年前他截香港電訊母公司英國大東胡,搶先以每股十五元八角一仙,配售二億四千萬股盈動,套現足足三十八億元,李澤楷前後可套回一百二十七億元,成為此次交易的最大贏家。

回想當年李澤楷取得電盈,幾乎不費分毫!

李澤楷在美國史丹福修讀電腦工程,未畢業已在父親的和黃集團任董事及副主席,在父親打本下,他與和黃合作投資九億多元,成立衞星電視。到九三及九五年,分兩次合共六十八億元高價,出售予澳洲傳媒大亨梅鐸,勁賺六十億!

小小超其後以出售衞星電視賺得的三十億元,自行創業成立盈科集團,並在新加坡借殼上市成為盈科拓展(即電盈母公司)。

港府祝福獲數碼港

不久變身IT人的他,獲香港政府「祝福」,從董建華手中,不用招標便取得數碼港發展權。由是將原本為地產股的盈科包裝成高科技項目,再加上私人及星洲盈拓持有的北京、上海及香港零碎物業,以廿五億元作價注入黃鴻年旗下的得信佳,令李澤楷成功借殼上市,並將公司改名盈科數碼動力。

趁着科網風潮大熱,盈動四出大肆收購和入股網業,如東方魅力、Outblaze、時富數碼金融等,每次盈動公布有新投資,股價便受刺激上升,令股民及基金趨之若鶩,盈動亦多次以先舊後新方式,不斷配股集資,向外擴展。

及至二千年,小小超進而得到中央「祝福」,收購香港電訊。在短短一年多,小小超的神仙棒,將電盈股價炒高到約廿六元(五股合一股前)的歷史高峰。盈動未與香港電訊合併前,只是市值才三億元的蚊型股,一鋪變成市值三千三百億元的大型企業。

變負資產忙減債

然而,在科網股泡沫爆破後,盈科亦爆煲。合併後的電盈,變成負資產三百億的公司,要不斷變賣資產減債。

除了要將最賺錢的流動通訊業務 CSL售予澳洲電訊公司Telstra,前後共套現一百八十億元,為了爭取銀行為過渡性銀團貸款再融資,李澤楷忍痛將心血結晶NOW寬頻電視擱置。

不過電盈負債纍纍,而股價亦一瀉千里,由高達百多元(五合一後計),跌至不足四元,小股東欲哭無淚,而李澤楷亦成千古罪人。

為 打救已成負資產的電盈,李澤楷○四年初又再重施故技,把數碼港的豪宅項目貝沙灣、北京及香港盈科中心,以及機樓重建優先權等地產業務,連同八十億元負債, 注入東方燃氣,以換取東燃九成三權益及兩批可換股票據,東燃遂變身成今天的盈大地產。到了○四年底,電盈配股減持盈大股份,成功套現十一億元。

一條龍增吸引力

見電盈業績開始穩定,李澤楷開始執靚公司,在○五年中以近二十億元,收購流動電話服務供應商SUNDAY,取得3G牌,並開始大肆發展NOW寬頻電視,既大灑金錢挖角,又落重注取得ESPN等頻道播映權。

過去四年一直沒有出席電盈股東大會的李澤楷,由於心情靚靚,今年五月突然出席,更獲小股東拍掌支持。

他精心炮製,把固網、流動電話、寬頻電視捆綁成「一條龍」,令電盈包裝得更吸引,目的就是向外資推銷,沽售求利。

野 村證券分析員何景行表示,由於盈大擁有電話機樓的優先重建權,就算以後電盈將電訊資產出售,盈大仍有機會從重建中獲益。現時電盈手上有八十多個機樓項目, 其中重點及處 於市區的,有十多個,牽涉十七萬平方呎地方,可建二千個住宅項目。無論是麥格理還是新橋購入電訊資產,盈大仍擁有機樓優先重建權,屆時雙方仍可合作賺錢, 李澤楷甩身後地產項目仍有「揸拿」。

二億八轉戰《信報》

李澤楷淡出電盈後,新發展之一可能是《信報》。他一直洽購這份有三十 三年歷史的老牌財經報章,去年十二月消息曝光後,雙方曾因價錢問題談不攏而作罷,但現在雙方又再談判,並落實到律師樓洽談階段。「六月初,有電盈的人來 《信報》參觀印刷廠及寫字樓,看得很仔細,相信林生(林山木)、林太(駱友梅)賣給李澤楷的機會好高。」《信報》員工道。

市場傳聞,林氏夫婦出售《信報》的目標價接近二億八千萬元。屆時李澤楷又會在媒體市場出現,勢將再起風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2

中環在線:碧桂園三小姐23歲年薪130萬 李華華

2011-6-1  AD




 

碧桂園(2007)老闆楊國強三位掌上明珠,最細嘅千金楊子瑩經過3年努力,終於獲升做執行董事。噚日碧桂園宣佈,委任楊子瑩為執行董事,年芳23歲嘅楊小姐,基本年薪130萬人仔,仲可以享有其他附加福利,的確令到唔少80後恨得牙癢癢。

不 過,佢嘅年薪當然少過家姐兼大股東楊惠妍,舊年家姐攞170萬人仔。年紀雖小但來頭唔小。佢細個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主修心理,08年加入碧桂園做主席助 理,返嚟幫屋企手前,喺國際性投資銀行打過工。計計吓,楊小姐咪20歲之前就已經大學畢業,唔怪得楊主席成日都讚自己個女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0

杜邦快速變身 關鍵購併130天

2012-10-15  TCW



在二○一○年復活節前夕,杜邦 (DuPont)首席執行長柯愛倫(Ellen Kullman)的電話響了起來,打電話來的是丹麥食品原料暨配方製造商丹尼斯克(Danisco)執行長湯姆.杭森(Tom Knutzen),他開門見山的問,「杜邦還有興趣買丹尼斯克嗎?」

在杜邦的購併雷達上,丹尼斯克已經出現很多年了,這一家工業級生物科技與食物配方全球領導企業,是幫助杜邦往新事業組合轉型的完美標的。儘管,杜邦投注生 物科學領域轉型已經超過二十年,在一九九九年,杜邦賣掉了傳統石化事業康諾克公司(Conoco)大瘦身,隨即以一系列的購併,進軍基因改造種籽、食物配 方等應用,但在這個轉型過程之中,華爾街對杜邦的表現評價並不高,股價還曾經一度掉到其間最高點的四分之一,在《財星》雜誌上的五百大企業排名也直直落。 丹尼斯克的技術不僅杜邦想要,過去兩家公司也維持著夥伴關係,如果能夠成功購併丹尼斯克,杜邦就能夠靠這家已有穩健經營模式與現金流的企業,快速轉型變 身。

與時間競賽一個半月時間,提出購併企畫書

然而,過去柯愛倫幾次探詢丹尼斯克,答案都是不賣。「誰能夠預料,不久前才問過的,在三個月之後,答案居然完全不同,」柯愛倫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表示。

問題是,二○一○年是全球剛剛走出金融海嘯,景氣仍然低迷的時候 ,多數企業都會避免在這個時機點進行大型購併;杜邦在海嘯期間也才經歷了裁員、無薪假等大幅內部企業改造的衝擊。

「你必須與時間競賽,做出抉擇,」丹尼斯克在二○一一年一月七日提出正式的購併邀請時,已有其他企業與杜邦競爭。柯愛倫必須以最短時間,評估這筆交易是否 符合杜邦的最佳利益,她召來財務長范磊達(Nick Fanandakis),高階經理人團隊核心七人隨即加入,決議爭取董事會支持這個購併機會。就從感恩節到一月七日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杜邦提出完整購併 計畫,提出買價,並正式對外發出新聞稿:

杜邦將以每股六百六十五克朗,約六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總價購併丹尼斯克,每股溢價較二○一一年一月七日收盤價,溢價二五%。

與市場競賽提高出價,贏得九二%股東同意

然而對於杜邦這樣的購併老手,跨國購併複雜程度仍遠超過預期。由於丹尼斯克上市的丹麥法令要求,購併必須取得八○%以上股東同意,才能夠取得企業經營決策權,遠比美國規定的五一%要高,這使得避險基金捉到機會,推升丹尼斯克股價。

當年四月十五日,杜邦與丹尼斯克的購併已分別取得四十個營運所在國家多數批准,行政程序都快走完了,然而,杜邦才取得丹尼斯克四八%股東同意原來的購併價 格,柯愛倫與團隊陷入兩難,「如果不提高購併價格,就會輸掉這筆交易,但如果提高購併價格,買得太貴,購併後產出價值的門檻太高,完全失去購併的意義。」

英國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筆下《哈姆雷特》在舞台上對天地吶喊:「做?不做?」戲劇化場景並沒有在商業世界中發生,但兩難抉擇同樣艱困。

對柯愛倫與杜邦來說,丹尼斯克購併案是企業轉型成長的B計畫,是天上掉下的良機,然而,「內部有機成長才是A計畫,」柯愛倫在《哈佛商業評論》表示。

杜邦的購併戰情決策必須重新啟動,派員與機構投資人溝通關於「交易行情是否公平」,重估購併價格最低底線,最後,在四月二十九日,杜邦提出新的購併價格:每股七百克朗,較原先提高五%的方案,總價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千億元)。

接下來,柯愛倫只能等待,「我們做了所有能做的事,如果交易不成,最壞的打算就是,我們還有內部成長的A計畫。」五月十九日,杜邦贏得了九二%股東同意,宣布交易完成。

與未來競賽整合新團隊,再求創造差異化

柯愛倫表示,對杜邦來說,丹尼斯克購併目前還處於整合團隊、盤點資源第一階段,未來功課是結合兩家企業的跨領域強項,創造差異化,對杜邦來說,還有第二、 第三階段要走。「我想丹尼斯克的例子說明了市場變化與掌握時機,我們考慮購併很久了,但沒有想過它會在金融海嘯發生不久之後來,但你必須永遠對放在桌上的 計畫書保持彈性,機會在那裡,我們決定掌握它,最後我們成功了!」柯愛倫說。

這筆才完成一年半的交易,推升杜邦股價回到三年新高,在《財星》五百大企業排名推升逾十名。

杜邦因為有了內部成長A計畫,才能堅持B計畫價值底線的故事,對於過去操作跨國購併,已經累積無數失敗的台灣企業來說,也是寶貴的一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