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戴志康:離開騰訊做天使損失7000萬,不靠看星座來給創業者投資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5/144685.html

2014年夏天,一篇揭露創投圈怪現狀的文章被傳得特別火,裡面提到一個曾是「著名站長」的天使投資人只能靠給創業者算星座來投項目。我心裡狂笑,這說的不就是戴志康嗎?

僅從表面看,戴志康符合傳言中的落魄形象。他本是中國最著名的站長之一,當年80後創業者的代表人物。他創立的康盛世紀2010年被騰訊以6000萬美元(約4.68億元人民幣)收購,戴志康因此加入騰訊。不過,2014年他從騰訊高管的位子離開了,同時失去了超過7000萬元人民幣的騰訊股票。

如果你要證明他是被騰訊踢出去的,我還可以為你添點證據:他在騰訊最後一個職位是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生活電商部總經理,負責微信的O2O拓展。後來騰訊入股京東,ECC被拆分,他負責的微生活項目不尷不尬地留在ECC裡,他離職後,這部分業務被劃至大眾點評運營。

十年前的那一批明星80後創業者,後來大部分被捧殺掉了。幸好有戴志康,「80後創業者」才沒變成一種嘲諷。離開騰訊的戴志康現在是天使投資人,可天使投資人現在又是個虛火直冒的職業。

我就是帶著這種扼腕的態度坐在他辦公室裡的。他仍在Discuz!原來的地方辦公,這現在是騰訊的場子。房間很大,裝修不算新潮,桌子上堆著亂七八糟的資料,茶几上擺著吃剩的麥當勞和餐盒,幾個礦泉水瓶歪在旁邊。

等他推門進來,惋惜立即煙消云散。他沒什麼令人惋惜的,早就財務自由了,做天使投資人也獲得過1000倍的回報。關鍵是他沒有變老,彷彿比他加入騰訊前還年輕了些。如果他是被騰訊踢出去的,或是熬著過日子,還能這麼神采奕奕,那情商一定很高。或者說是,離開騰訊讓他立即獲得了新生?

下面就請看戴志康的口述。

\

我喜歡從0到1

人都是有願景的。我最早的願景是做個一流的程序員,程序員做出產品就必須推向市場,所以我迫不得已做了一個創業者。我其實是把Discuz當成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真正的願景,從2001年一直做到2013年,花了十多年時間。

不管你承認或者不承認,公司一旦賣了,創業者心理發生的變化是很奇妙的。那時候我嘴上還是把它當成願景,內心已經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當你失去完全的決策權時,公司會受到一些非市場因素的影響,這時你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願景。無論是不是說出來,從併購開始,這個願景都會有所減弱,但你也阻止不了。住自己買的房子和住租的房子,感覺就是不一樣。

那就要尋找新的願景,所以我把第二個目標放在O2O上。在大公司裡面,一個東西要是有人關注,它的空間相對就會少一些。因為關注的人多了,伸手的人也多。當時做O2O沒人關注,我覺得這玩意挺有意思,就又做了兩年。那時我還是挺有願景的,開始還比較有空間,但越到後來公司裡畢竟還是存在大量的不可控的因素,不夠自由。不夠自由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其實也挺好的,它能導致你吸收別人的東西,無論被迫還是自願。

但回過頭來,我終究要形成自己的東西。我適合做什麼?我能創造什麼?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我必須追問我存在的意義。但是我最終發現,吸收別人的東西再進行改進不是我的興趣所在。大公司某種程度上都是改良式的運作體系,有點像舊房翻新。舊房翻新我也能做,但不是我最想做的。

我喜歡從0到1的過程,而不是從1000到10000。前者解決的是房子該如何蓋的問題,後者解決的是如何平衡各種利弊的問題,老想平衡的事,創造力就會受到一定壓制。

這時我就會想,我的創新能力呢?這對我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創新能讓我感覺到自己活著的狀態。我去創造的時候,狀態會比較好,也能激發我很多東西;但如果在一個平衡的環境裡,這邊創造加一個砝碼,那邊就失衡了,還得補一個,這會花費很多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時間是活的,我在這種寬鬆自由的狀態之下,很投入地去創造,消除了外界干擾,會感覺到時間變慢了。這相當於額外獲得了時間,從而延長了生命。

對於一個人來說,時間其實是最寶貴的,但它也不是能夠計算出來的。對於錢,我覺得也無所謂,因為時間比錢寶貴得多。後來我和Pony(騰訊CEO馬化騰)談了這些想法,他挺理解的。後續我可能還會在騰訊保留顧問的身份,所以股票不知道最後怎麼安排,沒準會還給我。

但我和Pony提出要從騰訊辭職時,真是想好了要放棄7000萬股票的。錢該是誰的就是誰的,按我的性格,也不會為了得到這筆錢就如何如何。反過來,這說明大家經過相互溝通都是可以理解的。

錢不是事兒

我最早的投資項目是博雅互動。(這家互聯網棋牌遊戲公司2013年11月在香港上市,受到熱捧,戴志康因此獲得了千倍的回報。)2008年前後,我投資了兩家公司,之後就沒錢了。到了2011年,我才又開始投資,偶爾看看項目,也沒花多少時間,只是當成業餘愛好。

一位創業者未來有多大能力,我會大致有個評判,聊個10分鐘、20分鐘就知道要不要投。這是個很短暫的過程,我也說不清楚評判標準,和你去吃飯一樣,好不好吃第一口吃下去就知道了。

首先我得對創業者這個人感興趣,我才會去聽他要做什麼,或者說我聽他說他要做什麼是為了瞭解他這個人。我自己就是比較典型的創業模型,從什麼都沒有,到有了自己的期望願景,再去實現。本質上我是在用其他創業者和我自己做樣本匹配,如果匹配程度高,我知道差不多就是他了。

對投資的項目,我沒什麼預期,有預期就壞了。早期天使投資是個漫長的工作,你預期什麼時候能摘果子,什麼時候長成,那都只是一己的期望而已,對不對?它是一棵樹,花開是有季節的,它有它成長的自然規律。那怎麼預期呢?我預期不到,也不預期,反而無慾則剛。

至於投多少,不同項目不同階段標準都不一樣。這一兩年我投了一家做英語學習的小公司,幾個小朋友做的,很早期;投資了一個「火幣網」,做比特幣的;還投資了一個做中小企業服務的公司「MikeCRM」還有一些,都很早期,有的只有想法或者Demo,就芝麻大小。

我做天使投資人和別人選項目和培養人的方式都不一樣。我是真的不太看項目本身,是什麼都無所謂,主要看人,人靠譜就行。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再說我投的公司很多都改了方向,這說明你按項目來投成功率也不高。當然,很多其他的投資人也注重人,但還是項目為先、事為先。

就是看人,我和他們看人的方式也不一樣。很多投資人是從外在看得更多,比如學歷、履歷、成功經歷。這些東西當然也可參考,但我覺得比較表層,我會分析人性格產生的源頭。在這一點上我時常感到孤獨,因為與其他投資人共同語言比較少。

我什麼性格的人都喜歡,就是比較功利、比較算計的生意人我不太喜歡。我喜歡有願景的人,理想實現不了又能怎麼樣呢?大不了就是多虧錢嘛,對不對?但是你去支持這種有點理想的人,總比支持沒理想的人有點意思吧?有的項目投進去就有人跟,馬上變熱捧,這種我都不太愛進去。因為我覺得這和投機差不多,這世界上有很多錢可以賺,但是賺了又怎麼樣呢?除了錢,我自己也沒什麼收穫,我覺得意思不大。

因為沒什麼雜念,所以我得能聽出來他的願景到底是什麼,到底為什麼創業。我那時候創業,也有願景。但那種願景,就像一個人的穿著,你能感覺出來他穿的是不是自己的衣服。

有了這條之後,我還要判斷他是不是能把想法落地。比如說用戶為什麼用你的產品?你的產品到底在哪些地方能打動用戶?產品的需求點到底是怎麼來的?有一種情況比較可怕,他上面的一切答案是自己主觀想像來的,自己假設出一個世界,這種我也不太喜歡。

我還不喜歡大家都能看到未來的東西,什麼手環、智能手錶之類的。你也許能做出另一塊智能手錶,那這個世界上也不缺另一塊智能手錶吧,也不缺一個書包,一家餐館。當然你要把餐館做得很有氣質,這我也喜歡,但如果就是做吃飽肚子的餐館,做那個有啥意思?那種項目也許很賺錢,但我從中學不到東西,我又不是為了賺錢而做投資的。

我把所有投出去的錢都當成學費。每個創業者都是我的學校,我就當投資是我花錢去買一個和創業者一起創造的體驗過程。所以我把學費交給誰,我是要選擇的。如果沒啥可學,那我為什麼把學費交給他?

這幾年我沒正經地交過學費。什麼MBA課程,我覺得那東西特傻。很多東西應該屬於人文的範疇,需要人去感受。把這些變成機械化的東西,把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冷冰冰的東西有什麼意思啊?MBA我覺得不是給創業者弄的,這就是給打工人弄的東西。騰訊有一些公司培訓,有一些是強制參加的。大家也可以相互探討,但都比較淺,對我而言就像知識一樣,知識多了其實沒什麼用。我很早就不上學了,為什麼?因為我覺得人並不需要太多知識。需要什麼,自然去學,學過再給扔掉了就好了。比如化學,考試之前我看兩眼,學學就能考120分,但考完一瞬間我再去考試,可能就只能得80分。為什麼?因為我已經把它扔掉了。

讀書時期,我的身份是學生,身份的職責就是一定要考試。但是在那個時候,我的身份必須是一個學生嗎?也不一定。這個問題我很早就想明白了。我就是我嘛,我為什麼必須是個學生呢?我就是我自己,不等於那個身份,就像我也不偏愛那些把身份和自己粘連起來的創業者一樣。

當然,退學會有壓力,遇到壓力是我主動的選擇,我肯定要為此承擔後果。但做學生就沒有壓力嗎?當我遇到壓力時,我知道這是我主動選擇的結果,所以我會主動面對,而不是被動接受。就像你用頭撞牆,可以主動撞讓自己清醒一下,和被動地被人推一下,力度可能一樣,但前者容易承受得多,後者就經常受害,埋怨是誰推了我一把,要找他算賬!我覺得一個真正明確的人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轉化成主動的,即使是被動的遭遇也轉化成主動的方式去面對。既然你有選擇,就有評估,最壞的結果你也能承受。

所以從小到大,很多人說我no zuo no die,說又怎樣?他們說什麼關我什麼事?就算真的一貧如洗,身敗名裂,你也可以挖掘一下自己,這一切是不是真的不能接受。到最終你會發現,你挖掘到的所有東西其實都是可以接受的。我經常問創業者一個問題:「一無所有又如何?」

每當覺得不能接受時,我一定會不斷挖掘自己,後來發現沒什麼事情是不能接受的。你說別人又罵你了,那原來沒人罵過我嗎?我從小到大一直挨罵,做Discuz也天天挨罵,罵了又怎麼樣呢?他罵你,你還可以選擇你舒服或者不舒服嘛,有情緒或者沒情緒,你是可以選的嘛。給我幾年時間,把外界的東西全部隔絕掉,深度思考一些問題,沒準我就琢磨出一些很神的東西呢。

就是要逼他們

我的很多遭遇就是創造出來的,創業者就是自己逼自己的人。

有時候我會對一個創業者特別凶,因為我覺得他內心挺堅強的,我故意對他特別凶,就是看看他的底線到底在什麼地方。其實那一刻我沒有情緒,不生氣,就是好奇。

我投資博雅互動的時候,我明明說好了投100萬元,後來就是投了50萬元。他可能會說,你怎麼變卦呢?我那時就是想試一試,他同意了我們就有緣分;他不同意就沒緣分唄。本質上我是想看看他處理問題的能力,因為前面我都和他說好了。投資這件事,錢不是用來衡量誠意的,投50萬還是100萬,對那家公司的影響其實不大。但對我來說,我就是投1元錢,我也會把這件事情當成很重要的事情來做,我也會跟你一起如何如何。

既然我的投入程度是一樣的,那50萬還是100萬隻是錢上的差別。錢對我來說也不是個事,但我可以用這個來試探他什麼反應。他一開始會生氣,過一會兒會平靜下來,過一會兒他又會生氣,然後再跟他談他又會平靜下來。最後,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我說,「你三天之內做出一個選擇,不要再磨蹭了」,我看他是什麼反應。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他是怎樣做決策的,是怎樣看待價值的,甚至瞭解了他是怎樣的人。

任何事情我覺得都可以試一試。比如說某一個創業者糾結於面子問題,我就想這樣找個辦法逼他放下面子,看看他什麼反應。我的做法可能造成對方糾結,OK,你不是糾結嘛,本來這事,我允許你做7天決策,但因為我看到你糾結,我就把決策期給你壓到3天。如果你太糾結,我也不想投了,我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你身上。

最壞的結果就是這個人不搭理我或者不投了唄!也許今天你會說,不投資我會損失一大筆錢,但那全是假設。正是因為他最後做了決策,他才是今天博雅互動的張偉。如果因為他的糾結我沒投,那他的人生軌跡也會有所不同。

我和這些被投資公司的創始人在一起時,至少有兩個我。第一個是現實中的我和他,比如如何解決產品問題、運營問題等。另外的一個我一直在觀察,觀察他的各種表現,其實是我在從他身上學習。這看起來是我對創業者的深度陪伴,其實也是我自己學習的過程。

其實我最願意分享的是我對非常小的公司的陪伴過程,現在它沒有名氣,也不成功,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過程本身。我經常想,五年之後我陪伴的這家公司死了,那我們所經歷的這個過程也蠻有意思的。

我給創業者製造遭遇,不是要證明我多牛逼,只是想通過體驗的方式讓創業者實現自我成長。無論何時何地,創業者中一定有許多炮灰,但是炮灰也會創造出更多的行動者。所以我根本的價值觀就是行動比不行動要好。

我投資一家公司後,做的所有事情就是促進並引發它去主動行動。哪怕一開始它不願意主動,踢著它讓它主動。因為有我在,我的存在也是為了守護。行動之後我們來總結總結,你學到了什麼東西。

我剛投資了幾個從硅谷回來的小朋友,他們很早期,離成功的路還很遠。公司裡有個實習生不太合適,創始人到我這裡來問我怎麼辦。我只做了一件事,讓他晚上8點之前把這個人開掉,不開掉我就會找他算賬。他說我一點準備都沒有,這怎麼開口?我說,「我不管。你8點之前把他開掉,9點鐘我們再見」。

他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而無法採取行動,這個事就變得一拖再拖,給團隊造成了影響。我也不知道他那樣會產生什麼樣的情況,可能有衝突、矛盾,但我做得很簡單,我就讓他行動嘛,壞了又怎麼樣。因為行動產生了什麼問題都不要怕,就算出現了問題,我還有無數的方法可以幫你補救回來。

因為逼迫,他壯了膽子直接找實習生談,實習生反而覺得他挺開放的,也開誠布公。通過這個過程,被辭退的實習生更多地瞭解了公司的願景,但這個創業者得到的更多。他知道了基層員工是怎麼想的,他的痛點在哪裡。所以這個過程中,他學到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如何開掉一個實習生。

如果你每天都在學習的話,你應該早晚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我不怕把創業者逼壞,因為一個創業者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意志力極限問題。這個社會上很多人都被卡在某個極限上,但一旦創業者卡在哪個極限上,他的企業一定卡在哪個極限上,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我要幫助創業者提高極限,如果他的極限值那麼低,那他本身就不應該一個創業者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96

扒一扒搜狐系的創業者,那些離開「黃埔軍校」的孩紙們,你們還好嗎?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6/144964.html
很早以前,就有過一個說法,說搜狐是互聯網界的「黃埔軍校」。很多現在知名的新媒體或互聯網創業者都出走自搜狐。包括優酷的古老(古永鏘)、愛奇藝的龔爺(龔宇)、原來酷6網的CEO李善友、螞蜂窩聯合創始人呂剛 、會唐網唐亮等等,這一批是「搜狐系」創業中最早的一波起來的。為何搜狐出這麼多牛人?搜狐的土壤有天然的「創始人」基因嗎?

Q:

你在搜狐工作過嗎?出走搜狐是哪一年?現在創業做什麼?

A:

八爪娛經 V- 影視娛樂八爪魚

來看,我搜到的2012的一個統計名單,被震驚了!!!

1. 優酷網創始人兼總裁古永鏘,曾經的搜狐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優酷網現在市值相當於1.5個搜狐,為19.10億美元;

2. 人人網CEO陳一舟,曾經的搜狐公司高級副總裁和搜狐旗下chinarenCEO,人人網現在的市值為14.30億美元;

3. 酷六網CEO李善友 ,曾經的搜狐網高級副總裁兼總編輯,酷6網現在市值為0.6億美元;

4. E龍網創始人張黎剛,曾經的搜狐前營銷主管,藝龍網現在的市值為4.55億美元,現在張黎剛離開藝龍創辦了愛康網;

5. 錢中山——搜狐前副總裁,中國金融界總裁,成功帶領金融界登陸納斯達克;

6. 馮玨——搜狐前副總裁,TOM在線執行董事;

7. 我樂網CEO王建軍,曾經的搜狐高級副總裁;

8. 天線視頻副總裁曾伏虎,曾經的搜狐新聞中心總監;

9. 奇藝網CEO龔宇,曾經的搜狐COO、焦點網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10. 多玩網總裁李學凌,原搜狐IT主任;

11. Galaxy Business Consulting 獵頭公司負責人王悅,原搜狐網副總編輯;

12. 九脈網總裁丁振輝,原搜狐新聞中心主編、經理;

13. feelcars總裁高飛,原搜狐CMS技術人員;

14. 天一創意文化傳播機構總裁劉偉 ,原搜狐內容部外聯負責人;

15. 麗人天下CEO於海泯 ,原搜狐市場部、無線總監;

16. 北京卓眾傳媒總裁李博明 ,原搜狐IT、數碼天下主編;

17. 周伯通創始人黃志光 ,原搜狐IT副主編;

18. 百通聯盟總經理 張旭 ,原搜狐網站網絡聯盟負責人;

19. 優酷網總裁助理、副總裁魏明 ,原搜狐總裁助理和訊網技術開發總監;

20. 車語傳媒創始人余清木 ,原搜狐汽車頻道主編;

21. 螞蜂窩聯合創始人呂剛 ,原搜狐在線BD;

22. Bianews創始人陳中,搜狐IT副主編;

23. 酷六網董事、副總裁曾興燁,原搜狐TOP Sales、媒體合作部經理;

24. 酷六網副總裁韓坤,原搜狐Chinaren內容負責人;

25. 口碑理財網CEO高巍,原搜狐財經高級編輯;

26. 新鮮傳媒CEO紀中展,原搜狐市場部;

27. 圈網你我他CEO曹劍,原搜狐無線;

28.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文部主管胡瑞;

29. 土豆網總編輯陳漢澤,曾經的搜狐總編助理;

30. 天線視頻劉妍,搜狐財經高級編輯;

31. 北京聯華盛世文化傳播機構 總經理 陳勇 ,原搜狐網副總編輯;

32. 酷六網產品副總裁兼總編輯 郝志中 ,原搜狐網內容部經理,先後主管社區、女人、寬頻等;

33. 新浪網女人頻道主編尹娜 ,原搜狐網媒體合作部華南區經理,女人頻道副主編;

34. 智聯招聘網產品總監周天舒 ,原搜狐網IT頻道主編;

35. Globe7 HK LTD 總編輯 董羽 ,原搜狐網IT頻道高級編輯;

36. 計算機世界網總經理歐陽斌 ,原搜狐IT副主編;

37. 新浪科技主編 曹增輝 ,原搜狐IT高級編輯;

38. 中國金融網副總裁兼總編輯樊震 ,原搜狐財經頻道執行主編;

39. 中國金融網證券主編 ,原搜狐財經高級編輯;

40. 奇虎網副總編陳傑 ,原搜狐財經頻道主編;

41. 谷歌產品經理顧先冰 ,原搜狐體育頻道主編;

42. 中國雅虎社區運營部總監 盧海波 ,原搜狐新聞中心副主編、娛樂頻道主編;

43. 網易媒體合作部總監 梁薇 ,原搜狐媒體合作部;

44. 樂途旅遊網總編輯姜珊 ,原搜狐教育主編、新浪博客主編;

45. HERSCHINA總編 楊春曉 ,原搜狐媒體合作部;

46. 中國雅虎 公眾與客戶溝通部總監王彤,原搜狐總編助理;

47. 樂淘 總監陳虎,原搜狐IT副主編;

48. 啟創驛訊 副總裁 朱塵 ,原搜狐新聞中心;

49. 奇虎網總編室主任 謝軍樣 ,原搜狐新聞中心;

50. 大旗網總監 陳擁軍 ,原搜狐IT記者部主任;

51. 土豆網總編輯 陳漢澤,原搜狐總編輯助理;

52. 創世奇蹟互動營銷副總經理 何天毅 (原搜狐銷售經理);

53. 西域投資合夥人 季攀 ,原搜狐華南廣告部 客戶總監;

54. 北京億播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 陳立 ,原搜狐市場部;

55.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社區主管胡瑞 ,原搜狐互動中心;

56. 路透中文網中國區銷售經理李雪松 ,原搜狐媒體合作部;

57. 校內網市場總監金鵬 ,原搜狐市場部;

58. 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邵麗,原搜狐法務部;

59. 騰訊網IT頻道副主編 龍兵華 ,原搜狐IT記者;

60. 聯華盛世傳播總監賈軍慧,原搜狐股票主編;

61. 和訊網產經中心總監卞京,原焦點房產主編、搜狐IT主編;

62. 天涯站務中心總監如風、原搜狐社區主管;

63. 洪武客服總經理錢宏武,原搜狐社區技術負責人;

64. 汽車點評網總經理林明軍,原搜狐財經主編;

65. 騰訊財經產品經理胡立善,原搜狐財經編輯;

66. 明德公關總經理蔡強,原搜狐IT副主編;

67. 維珍電信產品總監夏陽,原搜狐IT狐鬧鬧欄目負責人;

68. 新浪網副總編孟波,原搜狐副總編;

69. 天線視頻副總編楊明,原搜狐新聞中心;

70. 傳智整合傳播客戶總監殷星,原搜狐IT《企業解讀》欄目負責人;

71. 新浪網總編室產品經理駱磊,原搜狐IT編輯;

72. 梁祝茶館老闆張振羽,原搜狐財經編輯;

73. 信義永科技市場總監王韶輝,原搜狗分類組;

74. 愛物網總經理王宏達,原搜狐新聞中心;

75. 長安馬自達網絡部戴南,原搜狐汽車;

76. 激動網副總編伍蕊,原搜狐汽車;

77. 中國台灣網編輯肖燕,原搜狐體育;

78. TOM高級經理盧海燕,原搜狐娛樂;

79. 騰訊總編室任建宇;

80. 慧聰CFO郭冰冰,原搜狐網財務經理;

81. 和訊網開發總監徐林,原搜狐CMS經理;

82. 網易銷售總監楚立廣,原搜狐華北銷售;

83. 酷六網副總裁兼總編輯陳峰,原搜狐新聞中心主編;

84. 鳳凰網副總裁兼總編輯王煒,原搜狐財經負責人;

85. 金山網遊副總經理李安科,原搜狐IT品牌欄目負責人;

86. 谷歌產品經理顧先冰;

87. 計世網總經理歐陽斌,原搜狐IT副主編;

88. 國家地理頻道上海分公司龍昱男,原搜狐上海銷售。


安傳東 V- 北京東新財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現在是媒體人創業的高潮期,搜狐人尤其異軍突起,他們更善於利用原有互聯網門戶體系的,格局、大氣、大局、統籌的觀念。尤為重要的一點,這個時代不僅拼人,拼能力,跟拼關係(人脈),行業積累,能力積澱。現有更多的投資人,投資搜狐人看中的也許更多的也在這一方面。
 

盛威 V- 當地文青
 

看到一篇好文:懷念張老闆的創業者們

2004年底,決定從搜狐公司總裁、首席運營官崗位上離開的古永鏘曾放出狠話,
  
    第一句是,

「我希望去一個100人以下的公司創業」;

   第二句是

「再次創業,我要做老大。」

在搜狐任職6年,從最早協助搜狐融資到接手搜狐銷售、市場、產品等全面運營,古永鏘離職前已經成了張朝陽之下的二號人物,他的突然離職曾令業界頗多猜想。對此,古永鏘解釋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在於當時的搜狐已經看到寬帶的普及帶來的視頻的廣泛應用;「地利」則是在搜狐幾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學會了如何經營一家互聯網公司;「人和」則他個人喜歡看視頻,喜歡拍攝、旅遊。他特別提到,「搜狐在文化方面有很多良好的、人文的東西,比如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還有人際關係的簡單等,現在創業了,好東西都會學過來。」

很快,在搜狐與古永鏘有過短暫交集的李善友、龔宇隨後離開,又在視頻網站行業不期而遇。2010年1月,百度組建奇藝網,龔宇出任新公司CEO;8月,華友世紀更名酷6傳媒,李善友正式出任新CEO,酷6傳媒成功通過借殼在納斯達克掛牌;同年12月,優酷網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收盤股價漲161.25%,古永鏘一躍成為互聯網新貴。

對於出走搜狐,龔宇則曾對媒體表示,自己喜歡做創業類事情,但在搜狐會受到財務、法律等方方面面的部門掣肘。「一個部門有不同的意見,就很難說服。這種事不是說不好,而是我不喜歡這種事,增加了溝通的成本。」

因創辦China Ren被搜狐收購,而成為搜狐資深副總裁的陳一舟也稱,後來由於「做不了主,沒有什麼勁頭」,選擇離開了搜狐,創辦千橡集團。

推動內部創業

或許是不少高管離開創業的故事刺痛了張朝陽,「內部創業」在搜狐的成長過程中有了特殊的意義,暢遊、搜狗輸入法、視頻等搜狐重點發展的業務領域,最初都是通過內部創業孵化成長起來。

張朝陽認為,有點歷史的公司,有大鍋飯的問題,內部創業模式可以讓一群人在明確的目標下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這個目標實現和不實現是有極大區別的,有著很強的團隊激勵作用。

眼下,在被張朝陽重視的無線部門就正在推動內部項目的創業孵化工程「懸崖計劃」,與此前搜狐暢遊、搜狗輸入法類似:選好小團隊、給予一定承諾,未來引入外部投資,待合適時機或做獨立分拆。

「懸崖計劃」的命名與百度「呼喚狼性」類似,意即背水一戰。

其中,內部孵化的三款移動應用產品從唐詩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取名,對應短視頻應用「野火」、閱讀應用「春風」、招聘應用「又生招工」。

2011年離開搜狐、現橘子酒店市場總監陳中則表示,在互聯網發展初期,機會很多,但巨頭們卻忙著自己的主業,這令古永鏘、龔宇、李善友等人在某些細分行業找到了方向,「錢,團隊,經驗,加上PC互聯網紅利,七八年前的他們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但如今PC紅利大大減少,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借助收購或自身擴張變成「巨無霸」,一般創業者看到的機會都被巨頭盯上,導致PC上的創業機會越來越少。

當創業者把目光聚焦在移動互聯網上時,陳中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多數還是以產品、技術為核心優勢,但搜狐出來的人創業主要集中在媒體行業。相比之下,網易幫的移動創業者大多得到了前門戶總裁李甬天使投資,更像是一種「圈子文化」。

無知者

 

我也要來講故事

我知道有個俞清木是車語傳媒的CEO,車語傳媒有人知道嗎?

俞清木以前是搜狐汽車主編,後來離開搜狐在07年成立了車語傳媒,車語旗下業務包括全國電台汽車節目、獨家運營電台、獨家行業廣告代理等。車語還推出了考拉FM,是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個性化電台。現在車語傳媒年營收已經達數億規模了。

還有TOM的馮玨,北大的美女高材生,1998年加盟搜狐,創造了搜狐"100萬美元"的收入神話。2001年,成為搜狐副總裁,主管華東分公司、華南分公司、市場推廣和手機短信業務後來就出走了,現在是TOM公司執行董事兼銷售與市場推廣部行政副總裁。

唉,搜狐留不住人啊。

匿名用戶

 

搜狐的「鬆散式」管理方式,要求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因此每個人都得到很好鍛鍊,「當然,他們有創業夢想的部分人會出去,出自搜狐融資也比較容易,也還有其他很多因素造成出去的。」

此前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則如此評價:凡是他(張朝陽)直接管的部門很少有成功的,但離開搜狐的人都很懷念張老闆,再也遇不到像他那樣給予下屬寬鬆信任空間(的老闆),否則,搜狐也不會出產如此多的成功創業者。 另外其內部創業也是非常成功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87

卡梅倫動情挽留蘇格蘭:討厭我我不會賴著不走,你若離開將覆水難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98

英國,蘇格蘭,獨立,卡梅倫,英鎊

蘇格蘭本周四的公投前景未蔔。昨日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表演講再次深情挽留,稱蘇格蘭人民如果投票支持獨立,將與其他英國地區“痛苦地分離”,他個人不會永遠擔任首相,可蘇格蘭脫離英國將是覆水難收的永別。

卡梅倫昨日講話警告,獨立將剝奪蘇格蘭擁有英鎊作為本幣的權利,蘇格蘭人民會失去“我們建立幾個世紀”的軍隊,共同的養老金也會以“某種代價”分割,出行不會得到英國大使館庇護,半數以上蘇格蘭的房貸都不再由本國銀行支持。

卡梅倫勸告蘇格蘭選民,不要相信獨立派宣稱的脫離英國會過得更好,那種前景“美好得不真實”。他請求蘇格蘭人民“不要分裂英國這個民族家庭。”

截至上周,不計立場未定的蘇格蘭選民在內,支持與反對蘇格蘭獨立的兩大陣營支持率差距一直沒有超過4個百分點。本周公投結果還是未知數。

點擊觀看卡梅倫上述演講視頻

以下卡梅倫講話內容來自微信號“英國那些事兒”(華爾街見聞略校語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這一周可能永遠改變英國,還有可能讓我們所有人熟知的”United Kingdom” 不複存在。 周四,你們開始投票,周五一早醒來,可能你們就已經身在一個不同的國家。

我們要知道,此行一投,已再無退路,這就是一錘定音的一次投票。 如果蘇格蘭人投YES, 那我們便會從此分道揚鑣。 獨立會終結一個國家,一個我們稱為家的地方,那里曾發起啟蒙運動、發起工業革命,那里消滅了奴隸制,打敗了法西斯而贏得全球尊重
一旦獨立,家破,國亦不在…..

獨立不是一次短暫的分居試驗,而是一次永久的痛苦離婚:不再有英國養老金;不再有英國護照;不再有英國英鎊;不再有一個統一的保護自己的軍隊;在外旅遊的蘇格蘭人不再得到英國大使館的保護;給你們提供房貸的銀行一夜之間變成了外國的銀行;蘇格蘭的銀行不再能有整個英國來擔保;我們的邊界將成為國界,不再能隨意跨越;那個因為能夠聯合幾個王國的人民共同執政而成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也將不複存在。

只有不獨立,才會帶來真正的變革,蘇格蘭議會會有更多的權利,蘇格蘭在稅收,開支,福利方面會有更多的權利,不獨立意味著更快,更公平,更安全,更好的變革…

我們希望你留下,從我們內心,頭腦到靈魂最深處都希望你們留下,請不要弄混了“暫時”和“永遠”的關系,請不要因為你不喜歡政治而選擇離開我們。

如果你們不喜歡我,我不會永遠在這里,如果你們不喜歡這一屆政府,這一屆政府也不會永遠在這里,但是你們選擇獨立,那就是永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45

歐盟委員會主席:離開歐盟,英國什麽都不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16

即將離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周日表示,英國繼續留在歐盟會更強大,他相信首相卡梅隆會選擇留下。如果英國離開歐盟,政治影響力將變成零。

巴羅佐在查塔姆研究研究所發言時表示,“全球化的趨勢意味著歐盟這樣強勁的聯盟也不可能單獨改變世界格局。事實上,全球化正在逐漸影響歐盟。在全球氣候變化、烏克蘭危機和ISIS等多個問題上,英國已經和歐盟開展了良好的合作。如果沒有歐盟的幫助,英鎊有能力獨撐大局麽?我覺得非常困難。”稍早之前在參加BBC節目The Andrew Marr Show時,巴羅佐則表態:如果如果英國離開歐盟,政治影響力將變成零。

受到英國國內保守黨的壓力,英國首相卡梅隆已承諾,一旦保守黨在明年5月舉行的大選獲勝,將在2017年底前舉行公投,讓民眾決定英國在歐盟的去留。卡梅隆同時承諾將會與歐盟展開協商,以改變那些不符合英國國家利益的規定,包括限制歐盟移民人數每年不得超過10萬人。

對此,巴羅佐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歐盟願意就移民詐騙福利金、假結婚等問題與英國政府進行協商,但不能接受英國提議對移民人數設限。目前有140萬名英國人住在歐盟其他國家,其他歐盟公民也應有同樣的公平權利住在英國。

英國三大主要政黨的領導人將在近期展開辯論,以決定英國是否有必要就離開歐盟展開公投。由於對歐盟持懷疑態度的聯合王國獨立黨崛起(UK Independence Party,UKIP),卡梅倫正在試圖尋找到“退歐”和“留歐”選民之間的平衡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01

美國資深HR:員工為什麽要離開你的創業公司?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6/147179.html

\原文地址:FirstroundReview,本譯文首發於創之網(chuang.pro)。

在本文主人公 Carly Guthrie 在 Per Se(紐約市最熱門的連鎖餐館)擔任 HR 的時候,總經理給了她這樣的建議:"Guthrie,你要知道,作為公司高層領導,員工的表現評價可以分為兩個門類:A 類,你哪些做得好;B 類,你哪些沒做好。"總經理教會了她如何把員工的負面評價變成正面的評價。

Guthire 離開 Per Ser 之後,在科技公司繼續擔任 HR 工作,並且保留了她在 Per Se 學到的技巧。在她看來,員工與領導之間很少會進行坦率的對話而最終導致員工離職,這種事情讓她非常震驚。"這就是現在科技圈盛行的唯利是圖的風氣,人們追求更快、更熱門、更具破壞力,但是卻很少有關於如何留住人才的內部探討。"

在過去的 15 年里,Guthrie 看過了無數員工入職和離職。在她看來,人們喜歡或者討厭一份工作的原因大體上是一致的。留住人才的第一步:理解為什麽要留住人才以及為什麽企業留不住人才。在本次獨家訪問中,Guthrie 將向各位分享她所知道的員工離職原因,以及讓創業企業知道員工入職第一天後該幹什麽,確保員工保持開心,積極參加工作,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甚至能讓員工刪掉其他企業發來的挖人郵件)。

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你不尊敬他們的時間

從 Guthrie 的經驗來看,如果員工在工作中感覺到了一絲憤怒、無趣或不滿足,員工就會開始跟其他雇主或者獵頭聯系。她說,"一般都是他們自己覺得疲勞或者是因為加班沒回家讓配偶覺得不開心。真正優秀的 CEO 會考慮到企業的大局,知道員工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第一個防止員工離職的方法就是別讓他們覺得想去別的地方工作。"

但是如果對此考慮的過於簡單也是不妥的。例如,Guthrie 看到了無數企業將每周員工快樂聚會時間定在每周五下午的 4 點 30 分,借此來增加團隊友誼。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員工會認為,如果想要成為優秀的同事,就得留到晚上 6 點,然後他們就趕不上車,最後回家晚了,回家晚了就會很累,而原本這個時段,他們應該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把員工聚會時間挪到周四下午,能讓員工覺得公司在關註他們,讓他們覺得公司和領導層對他們很好。"

另一方面,許多創業公司喜歡強調在周一早上早點到來參加勤奮員工會議。Guthrie 見過最早的開會時間是 7 點半。"沒有人願意在周一早上 7 點半去開會!沒!有!人!願!意!這就強迫有孩子的員工飛奔著送孩子,然後再飛奔著去開會。即便員工可能沒有孩子,員工也想把周末時間最大化的去利用,誰周日晚上不想晚點睡呢。"雖然企業可能並非有意為之,但這種交流方式透露出企業並不把員工當人看。

"從周五下午 5 點到周一上午 9 點,這段時間是員工自己的時間,不屬於公司的。"

是否在周末工作,應該由員工自己來選擇。如果你認為創業企業需要更快的速度,那麽應該考慮下面的內容:

喜歡工作和公司的員工隨時都願意工作。如果你招對了人,這種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

員工如果有自己的生活,他們會做出更優秀的工作。Guthrie 說,"雖然這並不是流行的觀點,但是我看到這件事情屢次發生。不僅僅是那些有了小孩或者結了婚的員工,任何在工作外有社區活動的人都願意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少有雇主會尊敬這個看法,如果 CEO 能做到這一點,肯定會讓員工更親近你。"

有些公司開始采取更進一步的方法來讓員工有自己的生活,有的公司會給員工 1-2 周的假期,這段時間內他們完全不必理會公司的郵件或工具上的信息。在員工休假的時候,就應該停止給他們發郵件。

"這段時間內,員工可以盡情地與家人玩樂或者外出旅遊。"但是如果工作上出現了緊急情況怎麽辦?Guthrie 說,"我們都是成年人,自然可以解決問題。"不過在一些初創階段的公司這個策略或許不行,但是如果你的公司已經很大了,那麽就應該更加尊重員工的時間。對於絕大多數員工來說,"時間比其他事情都要重要。"

員工一般都會因為老板而不願意離開

在 HR 領域,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能與經理和睦相處。雖然聽起來是這樣的,"但是實際上很少有員工會因為這個理由而離開。"通常來說,在招聘過程中,就可以判斷員工與老板是否能夠和睦相處。如果說員工因為老板而離職,那就是公司招聘上的失敗,也就是在招聘過程中,員工並沒有與老板進行足夠的接觸,或者換個角度說,當老板的這個人就是個品格不佳的人。

然而,員工因為經理而離職的一個重大原因是:對經理或公司失去信心。Guthrie 說,"假設你有很多重大創意,但是不再信任公司或者公司的理念,就會對公司的市場營銷能力或領導能力失去信心。作為公司的領導人物,你需要在公司內部意識到這種潛在的風險,並提前解決這些問題。否則公司中最好的、最聰明的人才可能會跳槽的。"

如果創業者要求員工履約,那就失掉人心了

一般情況下,為了防止人才流失,創業企業會在員工說要離職的時候要求員工按照合同要求繼續履約上班。但是這麽做的話,留住這位人才的戰鬥基本上已經輸了。"當你對雇主說要離開的時候,你會說'我不開心。你或許可以繼續按合同買我 6 個月,但是我在這里能做的,基本上就這麽多了'"

"如果員工開心的話,就不會考慮其他工作。"

應聘者總是忘了找工作是一項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人們只會在當前的工作不滿意的時候才回去考慮找新工作。"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很開心,那你肯定不會考慮去找新工作。你會想回家,和朋友吃飯,也不必擔心如何安排工作時間才能去參加別的公司的面試。如果員工對工作滿意,他們才不會去找新工作。"

留住人才,要這麽做

發現和防止員工離職只是問題的一部分。留人的最佳策略包括的內容不僅僅是防止員工的背叛。要前瞻性地增加員工的快樂和友善。下面,Guthrie 將會介紹一些創業企業可以采取的策略:

有目的地建立社區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創始人需要創辦一個人們願意花大量時間工作的社區。"我曾經看到過有的環境中,員工在非常積極地參與產品開發,員工覺得他們在做一件很重大、很有意義的事情。"

你的目標應當是讓員工感到:"我們聚在一起做一件事,組成一個團隊就有機會成功。"

作為 ReadyForce 的 HR 和運營主管,Guthrie 看到了這家公司不可思議地團結在一起,有些員工即使離開了,他們還是好朋友。這樣的社區形式可以提升人才的水平,讓公司更加團結合作,使團隊成員很難離開那麽 ReadyForce 是怎麽做到這一點的?

ReadyForce 有獨特的面試過程。面試中,三位面試官會對某一職位的所有應聘者分別進行面試,這樣他們就可以進行逐個對比。隨後他們聚在一起,說出誰更好誰不好。如果他們三人的意見相左,他們就會探討為什麽,並對面試者進行有意義的辯論。"這就迫使每個人都得出自己的觀點,並對每個遇見的人認真思考。這個人是合適的人選嗎?為什麽?讓他加入會有什麽後果?"最後,如果所有人都對某個面試者的加入感到興奮,那麽這個面試者就可以收到 offer。

\另外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公司招聘的時候並不是純粹地看技術。"說實話,我們看中員工是否幽默,我們願意去招聘更奇妙的員工。我認為可能與我們更願意與那些雖然學習能力不算強,但能跟企業文化契合的人一起工作有關的原因。"

相反,這麽做會篩掉那些雖然技能很出色但卻沒法融入企業文化中的人。坦率地說,Guthrie 建議創業企業忽略那些"聰明的混蛋"。企業文化不可能靠一張紙上的文字來規定,它是公司集體性格的反映。每一個你招來的員工都會對企業文化帶來一些不同。還有需要註意的重要內容是:聰明的混蛋是很難除掉的,因為一旦他們開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了很好的工作的話,那就很難以正常理由來辭掉他們。但是這些混蛋會對企業文化產生惡性影響,使他們在公司露面的時間更多(帶來更多更壞的影響)。

在實施詳細的、全面的入職過程之前,ReadyForce 還采取了一種獨一無二的集體活動態度。"許多公司都可以看到強制性的快樂活動,不管員工願不願意去參加這些活動,都強制參加。在 ReadyForce,我認為我們的工作體驗是特殊的,因為這些活動都是自發的、有組織的,根據員工個人的興趣自己決定是否參加。領導層也會根據員工的興趣來提供資源和空間,使員工能做出更有創造性的東西來。"

你需要在社區的重要性和允許員工遠程工作的自由上做出權衡。

作為流行的留人策略,企業會允許員工采取靈活工作制度,一般會讓員工(尤其是工程師)在家辦公。但是在家辦公的策略如何與建立社區、統一文化協調在一起呢?

"對於在家辦公,沒有強制規定,取決於企業文化。"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難。Guthrie 對此給出了 2 個建議,可供創業企業參考:

確保經理信任他們的員工。經理從人的本性來思考會"我看到這個人沒在辦公室里,我會潛意識地認為他沒有在努力工作。"經理需要跟員工溝通清楚,公司需要看到他們遠程工作的成果,而員工也要相信經理叫他們去辦公室的時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交代。這麽做尊重了雙方的時間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更加相互尊重。

如果你為工程師提供了在家辦公的選項,那這個選項就應該對所有員工開放。如果只有工程師可以遠程辦公的話,其他員工會覺得不滿。"銷售人員也可以在家里打電話嗎?不公平的對待也會促使員工離職。"最好是擬寫一份文件,在既團結了辦公室友情的情況下,又保留了可以讓員工偶爾在家工作的福利。

建立員工真心想要的導師制度

提供優秀的導師,讓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自然、簡單,能讓員工做的更好。導師制度可以體現出公司對員工個人成長的投資,而且滿足了員工的興趣。但是不能強求。就像強制性的快樂活動一樣,隨意搭配導師與學生不會得到好結果。

"你不能把新招來的員工隨便介紹一個導師,對導師說'這個人就是你的學生了'。這種事情也經常發生。"Guthrie 說,"你應該做的是看一下新員工的個人技能,了解一下他們想要學什麽。然後找到技能與興趣相匹配的老員工搭在一起,然後向雙方解釋為什麽這麽做。"

"導師制度需要更加渾然天成地來完成,絕不能像往常一樣強制完成。"

"也要考慮到有的人不願意與其他人交流、互動。如果從學習層面上來講,把兩人組合在一起會帶來益處嗎?答案如果是積極的,或許可以將他們組合成師徒。詢問一下每一位員工:你想在這份工作中得到什麽?你想學到什麽其他技能或者繼續磨練哪一項技能,我們應該怎麽幫助你?"

問這些問題可以讓員工相信他們選擇你的公司是正確的。關註員工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營銷部的人說他們想學 Ruby 編程,或者一個工程師說他們想學演講技巧,千萬別當成耳旁風。把他們說的記下來,然後給他們介紹公司內最合適的導師。介紹完導師還不算完,要多考慮一下這些人在一起如何學到更多知識。或許可以給他們規定一個每個月見幾次面的約定。如果他們關系密切了,所有事情都會做好,他們可以決定是否繼續師徒關系。持續關註導師在培訓過程中的動向,然後也要給學生機會來展示他們學到的新技能。

導師制度也是傳統的"經理-員工"關系中縮短反饋循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幫助創業者及早發現員工跳槽問題。

"優秀的導師能清楚地知道你想要通過導師制度完成的任務,會主動給你反饋。"

創業企業可以通過導師制度來縮短反饋循環,還不必擔心是否會讓員工對他們的工作表現感到緊張。尤其是在企業還沒有建立正式的報告制度的時候,員工更願意與導師坦率交流,可以讓企業更早地知道員工是否在尋找新的工作。

盡早找個優秀的 HR 能帶來很大的不同。

"聽人們說 HR 只是按規則來辦事,這種無理指責讓人失望。"Guthrie 說,"這就是為什麽公司需要一個可靠的、可信的 HR 或者代表的原因。有了這麽一個崗位,員工就會覺得可以問他任何問題,甚至是一些很笨的問題。而作為創始人或者創業公司的經理,應該給予 HR 最多、最深刻的信任。"

"你的團隊中最需要誰?應該是 HR。"

"不管什麽理由,你需要找一個你喜歡的人。HR 這個職位不僅僅和規則、算法有關,其中還要牽扯一些人文關懷,說到底就是一份很麻煩的活。你需要移情於團隊,找到一個可以說'我雖然不同意你的決定,但是我會設身處地地從你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人來當 HR。"

這些都是一個優秀的 HR 需要具備的素質,但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優秀的 HR 能夠有效地訓練經理來解決相似的問題和麻煩。

Guthrie 說,"健康企業文化的特點是讓員工能在提出問題然後從領導處得到反饋時感到自在、舒服,反之亦然。如果員工走進一間辦公室,發現 HR 已經坐在里面了,員工如果覺得不會發生好事,那麽說明公司的氣氛有問題。這是管理層的錯誤,他們沒有清楚地進行溝通。"

為了訓練管理層、組建一個有力的董事會,在公司創業初期就應該找到一個 HR(或者能履行相似職責的人)。

有時候,尤其是你在運營一個初創階段創業公司的時候,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外包 HR 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因為外包的 HR 不屬於公司,不會參與到公司的發展進程中來。"如果這麽做,那麽這位 HR 只是來幫忙的。隨後,當企業人數發展到 40 人的時候,你已經對人事部門的運行有了大致的了解。創始人是非常孤單的,但我覺得這種孤單很容易忘記。不過能找一個 HR 來看到你看不到的事情,解決、管理人員,或許可以讓創始人少一點孤獨。"

總結

有許多方法可以留住最好的員工,但不一定是萬用良方。在你思考自己公司的留人策略時,要記住以下幾點內容:

要記住,員工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要培養自己尊重員工的時間。

如果員工因為老板兒離開,絕非是性格不合,而是對公司失去了信心。

綁定協議並非治病良藥,不會挽回員工工作時的不快。

在公司內組建一個社區是留住人才的關鍵。請確保招聘過程中招聘人員要合作,多考慮員工的文化契合度。

制定詳細的"在家辦公"策略能夠提高員工的快樂程度,留住人才,但究竟是否實施要根據公司的需求來決定。請確保公司上下保持公平。

良好的導師制度是有組織地出現的,而且符合員工的興趣和未來發展。導師制度還會帶來更短的反饋循環。

能早投資 HR 就早投資,不管是投資 HR 過程還是 HR 人員都能帶來好的結果


俞敏洪:離開世界時如果只有一個人來看我,希望不是徐小平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7/148007.html

造勢近一個月的洪泰基金11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成立儀式發布會現場,擺滿了俞敏洪和盛希泰朋友們送來的花籃,頗有鮮花著錦之勢。有媒體朋友回憶,這種盛況比當年真格基金成立高大上多了。前來捧場的不乏閻焱、熊曉鴿、黃怒波、王中軍等創投界、企業界大咖,俞敏洪的前合夥人徐小平也來到會場,並參與了揭牌儀式。洪泰基金的21位LP隨之揭開面紗,組成堪稱豪華,讓這支基金備受關註。
\ 

以下為中企記者整理的發布會上俞敏洪演講全文:

說到創業,黃怒波應該是創業者的代表,他是從國家系統出來的,其實我也算國家系統出來的。我們出來,某種意義上既是對當時體制的一種反叛,但更多是一種青春的沖動,當時我們還沒到三十歲,風華正茂的時候,反叛對我們來說也算是一種時尚。

大家都知道創業也好、冒險也好,跟青年人密切相關的事情,對所謂成熟的社會、成熟的人以及成熟的體制充滿了厭惡,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幹的事情,北大已經是充分自由的地方,但我覺得空氣如此沈悶。我出來時,周圍很多認識的人,包括北大領導、我的朋友都說俞敏洪你身上看不出一點點做生意的基因,你出去是死路一條。很長時間,無數人叫我個體戶。

實際上在那個狀態下,我們也依然堅信未來是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現在20多年過去了,我們從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變成了50來歲的中年人,不光年齡增加了,整個身心也走向了中年。回過頭來思考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絕對不能變成一個所謂成熟的人,在一種成熟的體制以及舒適的狀態下生活。因為我知道所謂的成熟意味著遮蔽你的眼光、磨鈍你的銳氣。所謂的成熟有意無意主導年輕人的發展,所謂的成熟有意無意看清楚一些事情,而且所謂這些事情甚至是你看來的愚蠢,看來的不規矩,看來的破壞和顛覆。著名作家毛姆說過這麽一句話:“當你聽到年輕人自信滿滿、目中無人地滿口胡言時,當你看到他武斷教條、偏執狹隘時,你生氣做什麽?指出他的愚昧無知做什麽?你難道忘了,你跟他一般年紀的時候也是這般愚蠢、武斷、傲慢、狂妄,我說的你,也說的是我。”

實際上當我們自以為自己成熟的時候,已經離開這個世界,離開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遠了。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跟年輕人不斷打交道的人。每年新東方培訓的學生總共有300萬人,13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孩子有200多萬,我依然感到我有的時候對年輕人不斷用挑剔的眼光,這是一種不自覺的眼光,你自以為你歷經滄桑,自以為對這個世界有透明完整的了解,但當我們發現我的孩子在玩著ipad,玩著手機,當他們所有的交流都在跟現代世界在發生接觸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已經落後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打字非常快,一般人比不上我,但我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在ipad上打字、在手機上敲信息的速度居然能追上我在電腦上打字的速度,我發現自己真的落後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年輕人正在向我們走來,他們從我們身邊走過,走向比我們更遠的地方。過去,馬雲、李彥宏、馬化騰這些人,第四代互聯網創業者用了十年時間做到今天這個規模,是很偉大的事。而我們突然發現一瞬間(可以)做一件事情,在一兩年以內他們(年輕人)就開始影響世界,他們公司的估值開始達到十億、二十億美金。我們到Facebook訪問時,發現他們的創始人大概三十歲不到,就已經掌控了一個兩千多億美金市值的世界,並且在他們系統上影響了八億人的生存狀態,我感覺我們這代人開始變老了。

當我們變老的時候,有什麽辦法參與年輕人的世界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對我來說,實際上至少為年輕人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我每年都對兩百多萬大學生和中學生進行演講,通過演講我至少還能從學生中間捕捉到追求生命的火花和追求未來的期望。你的講座放在網上有上千萬去看的時候,為什麽還要走向現場每年做100多場講座?我說,他們看到網上的視頻,激動只有一天,如果現場聽過我的語言,他們可能激動一個月,他們的生命或許從此發生改變。

其次,每年大量學生因為新東方培訓進入中國更好的大學,進入世界頂級大學。毫無疑問,我們幫助年輕人實現了更好的夢想。創業的年輕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跟我們說,我們曾經是新東方的學生。

徐小平跟我差不多是同齡人,但他確實把自己當做年輕人,把自己的心靈和靈魂都沈浸到年輕人世界中的年輕人。當新東方上市以後,徐小平從新東方董事會離開,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怎樣幫助年輕人。我記得這個路徑特別清晰,當他跟年輕人交流時,忽然發現這些幫助是虛的時,決定用新東方上市得到的錢幫助年輕人。徐小平做的真格基金之前至少投入了十個項目,每次到銀行取錢老婆都跟他打一次架,因為取的都是自己的錢。前兩年你不可能有任何可能的賺錢機會,現在他愛人非常支持他,因為他投資的三家公司已經成功上市,徐小平的成功不是對於天使的眼光而是對於青春的熱愛。這恰恰也是我在新東方做的事情。我們必須永遠跟青春掛鉤,我們必須永遠相信年輕,才能跟這個時代掛鉤,跟未來希望掛鉤。

毫不誇張地說,我是從年輕人身上拿錢最多的人,其實不是我投資年輕人,首先是年輕人投資我。他們把錢給我們了,我們才有錢再次投資。所以毫無疑問,我不能光拿年輕人的錢,當我們看到徐小平已經成為我榜樣的時候,其實我之前已經有這樣的意識,當年李開複做創新工場時,小平還沒有做天使投資,我既是創新工場的GP(General Partner,一般合夥人)又是他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後來只要覺得跟年輕人相關的靠譜的基金都投了,投了十幾家基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間我突然發現,我是一個特別喜歡主導的人,我喜歡親自有一種幫助人的感覺。我想徐小平在這個地方做的風生水起,而且他鼓動年輕人的熱情和風格比我更加厲害。我想我要插一腳來共同做,我也當GP,什麽時候跟GP分臺的話,是不是把他風頭給搶走了?(笑)另外,我覺得中國不管是PE還是VC,很多中國人真的缺乏這樣的勇氣,願意把錢扔下去不求回報。坦率地講,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敢做,因為我沒真正做過這樣天使的篩選,我知道年輕人的熱情,我也怕我是熱情了,但把三億人民幣投進去一個沒成。所以,做一件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其實,我和盛希泰經常見面,但總是匆匆忙忙,十幾年前我們一起喝酒,家靠的也比較近。第一次打電話什麽感覺呢,當時我家里來兩個客人,我發現沒酒了,就給盛希泰打個電話說需要一瓶茅臺酒。他說,你到我家里來取吧。沒想到他給了我整整一箱12瓶茅臺酒,我就覺得這個人很大方。另外,他的家庭成員也跟北大有關系,所以走的近了。一來二往熟了,我跟他再次見面時,這兩年他已經一門心思投入到天使投資中了,他把成功案例給我看,我想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合作夥伴,後來我們決定一起做一個基金。我相信未來我們天使基金會有大量的合作。我相信由我出面來主導這樣一個基金,至少把年輕人的視線跟我們緊密相連。因為我剛才說過,這個世界未來永遠屬於年輕人,不管年輕人有多少的缺陷,一定是年輕人的世界。我希望等我離開這個世界時候,我的墓誌銘一定刻上一句話:他一生與年輕相伴。如果那一天只有一個人來看我,我希望這個人不是徐小平,而是一個年輕人。

附文:洪泰十問

造勢近一個月的洪泰基金11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發布會開始前,創始人俞敏洪和盛希泰接受了《中國企業家》采訪,深談公司創始人需要具備的素質、90後創業、投資泡沫、如何投出下一個BAT等十個問題。

一問:洪泰基金投公司的標準是什麽?

俞敏洪:我覺得就是三個部分,第一個是看人。剛開始的時候創投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初創的,但是它不斷的發展中有很多方向會變,我們發現不只一個成功的創業公司,剛開始拿到創業投資的時候,他講的(商業模式)和未來不是一回事。他為什麽後來做成功了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其實我覺得我們兩個人在看人方面,尤其是看年輕人方面是有利的,這是新東方的專長。首先是要聰明,要有想法,其次要有價值觀和核心理念,這個更加重要。第二個就是商業模式,第三個是看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商業發展大勢,是不是推動社會進步。如果光想自己賺錢的事情,我們就不投了。

盛希泰:在中國創業投資很方便,但是只有1%的人適合做CEO,實際上各種O都不缺,CEO是缺的。做追隨者比較容易,做老大比較難。那天我在北大有一個演講,說創業之路很絢爛。為什麽說絢爛呢?你準備過的很絢麗的日子,只有1%的時間,99%的時間你都要過爛透了的日子,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你選擇的生活是什麽樣的?失敗了就是死。這和打工的成本不一樣。這是我覺得特別重要的心理素質,沒有這個心理素質你不要出來幹事情。

俞敏洪:我比較同意他說的這句話,10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能做CEO,能當企業領袖。這個事情實際上比原則還要重要。實際上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前兩天一個創業者問我新東方為什麽會成功?我說你認為呢?(不單)因為有團隊和中國合夥人等等,其實是有俞敏洪。因為俞敏洪具備了搞教育的素質,剩下的思路都對,但是因為有俞敏洪在這里可以把這些東西整合過來。你可以說你有無數個好東西,但是這一點必不可少。黃太吉為什麽會出現?因為有盛希泰。他現在作為投資領域的大顎,我們有著十幾年的交往,我覺得他的眼光,他的能力和他的判斷,堅持原則(很厲害),我是被他吸引過來的,盡管他也被我身上的某種氣質所吸引。

盛希泰:其實你不用說創業,老大應該承擔的最多,老二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們是體會不到的,一半的生存壓力給你的。創業的話,老大非常重要。第一個是心理素質,比如說你準備做劉邦還是樊噲,這是不同的。馬雲這麽成功,阿里巴巴上市對政府和社會層面都是正面的,很多人覺得創業很好。包括陳歐四年時間就上市了,其實他們是踩著9999個人的屍體過來的,這麽多人死掉了,但是很多人沒有看到。

除了心理素質之外,作為老大必須要有一個自我激勵的作用。你是一個老大,你得帶動別人,你的副手和各種O需要你帶動,你作為老大自己要發光發亮,不能指望別人。偶爾狀態不好的時候,你要自己站起來。

第二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既然創業,想幹什麽就做。開飯館或者搞一個什麽高大上的事情,必須要適合你,包括你的經歷和閱歷,團隊和成員等能力都需要(適合自己)。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團隊,你當老大有當老大的本事。不管用什麽手段,你可以很流氓,也可以很文質彬彬,有人願意追隨你很重要。每個人的領導力方式都不一樣,但結果是一樣的。用土話來說,就是你留不住人是不行的。我覺得創業不能吃獨食的,吃獨食是吃不下去的,包括團隊里面各種知識結構和經驗結構也在改變。

第四個要素就是學習能力,當然不是空洞的。創業團隊的學習能力指的是圍繞你的出身說話,比如說做證券融資,然後做IPO。一個企業從創立到搞IPO,一大半是靠你的學習能力和建設能力。你作為一個船長不能把船開翻了,一旦船啟航的時候,就需要你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管控能力。能不能及時判斷或改變航向非常重要。一個人的悟性是改變一個人的自我調整,這非常重要。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即使想的再完美,直著往前走也會撞死。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是學習能力。

二問:俞總和盛總兩人如何分工?誰是老大?

俞敏洪:基金和公司是不一樣的。

盛希泰:我們是創始合夥人。

俞敏洪:基金是合夥人,可以貢獻各自的長處。一個公司CEO來做,有在後面輔助的,這還是有點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因為希泰是百分之一百的精力投了進去,他把它當做終身的事業,我也當成終身事業來做。因為我後面還有一個大公司,不能一下子扔掉。所以說我的精力投入了百分之三四十就差不多了。

盛希泰:俞敏洪的精力劃分,是三分之一新東方,三分之一洪泰,三分之一職業演說。其實最後三分之一要加到洪泰上,因為新東方已經不需要宣傳了,洪泰需要宣傳。所以一加的話,投入精力三分之二。(笑)

三問:如果有一家公司具有顛覆新東方的基因,俞總會不會投?

俞敏洪:一定會投,為什麽呢?因為這家公司具有顛覆新東方基因,我投了以後等於新東方得到了轉身。如果不投的話,最後我連顛覆的機會都沒有。別說是外面了,現在新東方里面做的一些東西都是在顛覆新東方原有的事情,你必須做,這個都不矛盾。洪泰基金作為一個中立基金是這樣的,因為它不是培養新東方的基金。如果說洪泰基金真正投教育領域公司的時候,就表明了這個教育模式和發展就有了一定的模式。第一有教育專家在里面,我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有新東方在上面做保障,第三投入的公司一定是與新東方的某種業務能夠掛鉤、互補,或者是未來取代新東方在哪項業務上會做的更好。如果這個東西做好了,新東方能夠托底,即使上不了市,我們可以交換市場,買下來就可以了,這條線就非常正常了。

四問:俞總跟你的老朋友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相比,洪泰基金的優勢在哪里?

俞敏洪:首先說天使投資永遠不是一個競爭關系,因為中國的天使投資實在是太少了,跟美國相比的話。

盛希泰:美國去年是25.8萬人,中國就幾千人。投項目的話,美國天使項目四五萬左右。

俞敏洪:咱們中國加起來連一千都不到,所以說它的領域太大了。實際上我們成立洪泰基金有兩大好處:第一個是徐小平跟我是同一種思維模式,都是新東方出來的。我覺得毫無疑問盛希泰的思維模式跟我們不一樣。第二個,實際上我是年輕人的核心,可以這樣說才剛剛開始。每天我往團隊里面發項目都擠不過來,年輕人希望到我這里來。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想要得到資金支持,還希望得到精神支持,從我身上可以找到更多的精神支持,所以我更加願意來做這樣的事情。第三個和真格相比,我們是相互(促進)的,這麽一個團隊可以沿著天使的使命,我們會進一步擴大,形成一個某種意義上良性促進的局面,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這個基金一宣傳,很多天使基金是有一定的危機感的。又殺進了兩個人開始做這件事情,好像被搶走了一樣。大家願意為年輕人創業提供更加精細的服務,對創業者也有好處,其實是一個好上加好的事情。

五問:據了解,洪泰有一部分資金投向了移動互聯網,這也是大家關註的一個重點。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教育結合起來,風投會出現在什麽地方?

俞敏洪:從兩個層次來說,第一個是未來的任何產業,不管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還是高科技的產業,任何產業離開移動互聯這個概念已經不能成為產業了。傳統產業一定要與移動互聯結合起來做商業模式的調整,新投入的模式一定是從移動互聯出發的。

第二個剛才說的移動互聯和商業的結合,其實不存在純粹的移動互聯。未來再提這個概念的話,應該說是什麽商業模式能為我們的用戶或者客戶提供最佳、最有效、最貼心的服務、最好的模式,最能夠吸引人的註意力的模式就是一個好模式。比如,教育領域有一些東西就必須線上線下結合,比如說中小學領域,純粹做線上也不行。即使你做一個強大的APP,也只是免費的給學生使用。甚至你和公立學校一結合,不讓你在上面做任何廣告,也不讓你做任何增值服務,收費模式就沒有了。

但是如果你把線上的智能化學習系統、評價系統、老師篩選系統和地面的培訓結合起來,學生就非常容易接觸到優質老師的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這一塊就會(有營收)。但是面對18歲以上的人群,純粹的移動學習模式就會占到主導地位。比如有一門考試要過,但你沒有時間每天固定去線下學習,甚至沒有很長時間聽線上老師講一兩個小時的課,現在是隨時隨地移動化的、碎片化的學習。這樣的系統存活下來以及收費模式會非常清晰,要不然是內容收費,要不然是增值服務收費。遊戲領域的大發展就是增值服務帶來的收費體系,因為剛開始做遊戲的時候,只要你上去玩遊戲就收費,很多人就不去了。但不收費的話,大家都上去玩,我就收不到錢。但是增加了增值體系,我讓你在遊戲中間分等級,讓你買道具,讓你吸引姑娘,讓你組建團隊。很多人因為有錢也願意買,這些買的人就把不買的人的免費成本給去掉了。

互聯網的特點是通過這樣的模式讓更多的人享受最基礎的服務,並且節約成本,教育也可以這麽做。舉個簡單例子,很多人每年上免費的基礎課,可以保證他們及格。但這里面有一部分人喜歡做增值,需要加倍的服務,我要老師一對一的講。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個模式,線上老師普通單詞的講解免費,但是有學生說這個老師講的很好,我想上他的課,點進去就是老師的收費課程,這相當於增值模式。所以,我個人覺得不存在線上推翻線下的事情,只是在部分領域,不是整個教育領域。美國MOOC網站已經有上萬門課,全是美國最知名的教授上的。反而導致了地面學生去大學報這個教授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興旺,為什麽呢?因為線上基本沒有解決他在教育領域其他的問題,可能要面對面解決。

六問:你們選擇LP的標準是什麽?除了黃怒波、王中軍這樣的企業家以外,還會有其他LP類型嗎?

盛希泰:如果我們不挑選LP的話,基金的規模是控制不住的,搞的太大了。因為天使投資每個項目金額不大,兩個億可能投一兩年,再大了的話沒法玩。昨天我跟俞老師開玩笑,別的基金成立的時候發愁沒有人,我們不是這樣。我們想要打造一個能夠給創業者更好服務的平臺,我們LP會發揮能力找到一些資源,能夠更好的幫助投資的企業。到目前為止,我們LP的成員是整體水平非常高,大佬很多。實際上這個基金除了我和敏洪兄以外,LP(有限合夥人)也是一部分。我們肯定要非常謹慎的選合夥人,達不到量級不行。

俞敏洪:我們有一個共識,希望這些人對天使投資的鼓勵、關於創業創新的理念,能夠讓年輕人從內心里感覺到支持。因為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年輕人會是失敗和成功交替的世界。我們不希望一個基金合夥人過來就是投一點有收益,或者你必須保證我的收益,或者說你來了就希望投的項目盡可能成功,能夠賺很多錢,我們不想要這樣的東西。

我們希望我們的LP本身就具備非常好的創新意識以及對這些新鮮事物內心的喜歡。我們接下來也會吸引一些年輕富豪進來做LP。但我希望這樣的年輕富豪不是富二代,而是自己創造財富的年輕一代。

七問:你們跟創業者之間會有怎樣的溝通機制?有的人有很好的創業想法,但在短期內都沒辦法像我們一樣和創始人面對面的交流。

俞敏洪:我們會有定期的交流會和定期的創業大賽,會定期邀請我們認為有希望的項目參會。我個人也會到各個城市不斷地去做創業講座。同時,我們正在商量在中關村創業一條街做出一兩千平米,讓那些剛開始起步,有想法的人,沒有資源的人在那邊有一個場所,讓他們先做孵化器。因為正好在新東方邊上,更方便。北大創投基金、黑馬會全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那里。這個成立儀式一結束,我和希泰就會飛到蘇州,北大已經挑選出來四百個年輕創業者參加訓練營活動。我們兩個人去是給他們提供一個交流平臺,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和年輕人交流的機會。現在各種各樣的創業大賽邀請評委,我們也參加。

八問:你們剛才說跟美國對比起來,中國的投資項目是非常少的。但資本市場也有另外一種說法,現在存在一定的投資泡沫。

俞敏洪:這個不怕,永遠是有泡沫的。

盛希泰:有兩個事實,一個是我們國家前端的創業者投資估值是比美國要高的,我們在美國也參與投資。

第二個是最近一兩年以來,同樣的項目估值從動作來看是最高的。從內容上來講是有泡沫的,怎麽看這個事情呢?我覺得從一個企業成長階段來講,從後往前PE階段是一個投資厚重的階段。我們國家PE機構的數量遠遠超過美國,金額卻比人家少很多,單體少。但是PE家數太多了,VC數量也比美國多,但天使比美國少很多。剛才我說美國的天使投資人大概25.8萬人,數字不一定準確,但是幾十萬人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跟人家比差距太大了。美國經濟增長動力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有無數的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我覺得我們離泡沫還非常遠。基於是不是泡沫,我覺得需要投資人去引導,去怎樣正面解釋它。

當然,我給你提供另外一個解釋,現在有一個疊加的現象。很多好的項目進入A輪投資就比較高了。第二個年齡越大的創業者,成功的概率一定大於年輕人。90後的創業者成功率一定要低於70後的,70後的創業者不想的很清楚或者不搞熟,誰出來創業呢?

九問:盛總剛才說90後創業者成功率低於70後,現在90後創業非常熱,你對於90後創業者有什麽意見?如果你們投90後創業者,有什麽樣的標準?

盛希泰:我覺得每個年齡段有不同的事情。像90後創業者的創意,80後想不到,70後也會想不到,因為它來源於生活。我投的一個項目,它的創業模式就是玩出來了,只有他這個年齡段的人知道可以這麽玩,可以當一個創業項目來做,我覺得這是有不同的體驗的。他們這一段的風景線是別的年齡段不能取代的。

第二個我覺得90後的問題還是太年輕了,沒有社會經驗。有時候是需要經驗、需要感覺的,感覺不是讀書讀來的,一定是心里的結果。90後創業首先是自我約束能力很重要,一般跟年齡大的人相比是有些差距的。包括感情觀,跟女朋友吵架了,或者怎樣了肯定會有波動,不靠譜的事相對就高一些,我指的是概率。90後創業的話,更重要的還是要提高你的對話能力,他們精力旺盛我們很難跟的上,但也要努力的去跟。

俞敏洪: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說90後一定就是年輕沒有經驗或者情緒波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新東方上上月任命的樂詞網老總只有22歲,沒有上過大學,16歲從家鄉跑出來,一個人在互聯網打拼到今天,按照新東方現在的標準,做我們基本的員工都不符合。盡管他是一個90後,實際上在互聯網領域打拼這麽久,經過了很多挫折,加入了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一些成就,個性也變的比較平穩,但是又保持了年輕人玩的創意,你會發現這種人就能用。像這樣的90後讓我們投資的話我們馬上就會投,因為他的個性成熟了,他也年輕。

十問:大家都在尋找誰能夠成為下一個BAT,比如創業項目未來估值可以達到億級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IDG或紅杉跟你競爭,你怎樣做到還可以理性的估值一個項目?

盛希泰:我覺得不管誰來競爭,大家對這個項目的競爭都會感性和理性結合。再牛再好的創意要把它做成也是很不容易的。為什麽很多人錯過了BAT呢?很多人看到了,為什麽沒有投呢?就是因為這個創業項目很好,人也不錯,但是投的時候就想能不能走到底呢?像凡客這麽好的一個東西,現在其實很難了。

俞敏洪:我認為投了BAT是運氣,跟水平無關。

盛希泰:就是你沒有這種緣份,實際上在這個公司發展中也是不小心走歪一步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天天網2011年之前的量是超過陳歐的。但是陳歐拿了一個基金,天天網也拿了一個基金,陳歐現在上市了,差的太遠了。模式完全一樣,各種因素混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必然。

俞敏洪:實際上這就是我剛開始的問題,在同樣一件事情上,兩個人同時做,看他們能夠把這個事做到什麽地步。我做培訓課的時候,中關村已經有了幾十家培訓機構,和我做的一模一樣。我是從他們手里生生的把學生拿過來的,後來就新東方一家上市了。

盛希泰:我們能給創業者什麽,就是我們和其他投資人的區別,這個區別是比較大的。我們這種經歷能給創業者提供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我們洪泰是一個中文名字,還有一個是英文名字是“Angel Plus+”。這是說對於年輕人在創業中的幫助“不只+一點”,而是三個“+”,一個是加上我們的資源、人脈、經驗教訓包括心理規劃。俞老師是第一代創業者,而我解剖了這麽多企業的IPO,這種體驗是一般投資人沒有的。

第二個“+”是我的一個體會。一年多天使投資的實踐告訴我,創業者最需要的不是錢,是需要你幫他一塊做什麽。投資人的身份瞬間就過去了,投完錢之後覆水難收,不要再想錢的事情了,你要跟他共同創業,成功概率一定很高。也有很多天使投資人撒種子,這個行業布局十個創業者,成一個算一個,這個成功概率很低,你說的20%已經很高了,二八開是不可能的。其實天使投資人10%就已經很高了,我們希望達到30%的目標。

第三個“+”是就我們投資階段來講,因為有前面兩個“+”的努力,我們跟創業者的對話能力不一樣,創業者對我們的認可程度也不一樣。我們可能對LP的程度不一樣,因為LP是出錢的人,我們進入一個項目的成本比一般的基金要低,價格相對便宜。因為前面兩個“+”會拿到便宜的項目,這是我們的一個理念比較完整的解讀。

俞敏洪:我自己可以去做創業導師。我們前後端的資源比較豐富。比如,一個創業公司做大了以後,整個上市流程從基金本身就完成了,因為希泰在這方面太專業了,一般的天使投資不可能有這樣的東西。

盛希泰:我們不會貪多,貪多嚼不爛,因為很多創業者失敗了就是那麽一剎那之間,鐵路岔口沒有搬過來,可能搬過去的走向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更年輕的人。不要把自己搞的很高大上,做天使投資人就是做屌絲。創業者的年齡段是屌絲的,天使人覺得很牛逼的話,跟他交流的時候不會走到他心里,不能幫助他。這方面俞校長是毫無疑問有發言權。

俞敏洪:我讓年輕人來跟我吃頓飯什麽的還是很輕松的,我老跟年輕人有飯局。

鏈接1:洪泰基金LP名單

蔡曉東 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文思 北京思藝和文化投資公司董事長

黃怒波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

姜 明 天明集團董事長

陸風雷 金浦產業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

牛根生 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

沈 颯 北京中科金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王玉鎖 新奧集團主席

王 哲 天使投資人

王中軍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溫世寬 萬融集團董事長

吳少勛 勁牌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徐 勇 中關村科技創業金融服務集團總經理助理

閻 焱 賽富基金創始合夥人

曾 玉 和玉複合投資管理合夥人

張 磊 高瓴資本集團董事長

張 湧 德展集團董事長

趙文權 藍色光標傳播集團董事長兼CEO

趙 勇 富華國際集團總裁

周成剛 新東方執行總裁

周少雄 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鏈接2:洪泰基金擬投的8家項目

浙江自在影業有限公司、北京林之泉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博眾博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思藝和文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易後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果敢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玩聚時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VV拼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60

【每日黑馬】多諾租車:把停在機場的車租給離開機場的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8/148015.html

i黑馬:去外地旅遊,若是可以選擇,你願意在機場租車,還是在市區租車?

多諾租車是一款專註於機場租車的APP,3個月前獲得了Pre-A輪投資,額度在數百萬美元,產品已經在11月20日上線。
 

\與P2P(PP租車等)、傳統租車(神州租車等)模式相比,機場租車有許多優點:車輛利用率高、閑置率低,客單價更高... ...對車主而言,不僅可以降低停車費,還能獲得額外收入。對用戶而言,享受的價格通常是市場的7折。

但由於是上線初期,多諾租車訂單還不高,每天僅為10幾單,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5個城市。創始人楊洋表示,預計在明年,將再開設6-10個城市的機場業務

今年6-7月份,楊洋打算做一個新項目——多諾租車,專註機場租車。

在做之前,楊洋問了自己一個很本質的問題:為什麽要去租車?

想不明白時,他就去問別人。得到的答案多是出差旅遊,比如從北京到杭州,自己開車太貴了,開過來也不用不了,大城市都會限行。所以,他們一般會租車。

他接著問,最希望在什麽地方拿到車?答案都是一致的:火車、飛機... ...打車去市區太麻煩,去市區找車也麻煩。若是一下飛機就拿到車,直接開去酒店,這豈不最方便?

這給楊洋提供了創業靈感,多諾租車紮的就是這個市場,讓經常出差、旅遊的用戶下機場就能租到車,與P2P租車相同,這些車均來自私家車主。

機場租車也有很多優點。“跟P2P租車相比,它一個訂單平均要配12輛車,我只需2輛車就行。以杭州為例,我以500米畫一個方格,若按P2P模式,需要50000輛車才能均勻布滿。”楊洋解釋道,P2P的匹配機制很複雜。

第一個是地位位置。租戶不會租離自己太遠的車。

第二個是時間匹配。一些車輛上午閑置,但有些用戶是下午用。

第三個是用戶匹配。車主是挑人租的,比如對方是一個帶著大金鏈子、紋身的人,你敢租嗎?可能不願意。

機場租車模式把這三個問題全解決了。1、地理位置,大家都在機場。2、時間,凡是停在機場的車都是可以租的。3、用戶,商務、旅行的人差距不會太大,大多是同一類人。

與傳統租車模式(神州)相比,機場租車的閑置率更低。

車輛一閑置,會產生維護、停車等費用。“而機場租車解決的就是閑置車輛問題。”楊洋認為。“一個閑置的產品與一個產生利潤的商品比價格,哪個更有優勢?以神州為例,我的價格可以做到他的7折。”

運營成本一低,收入就高了。更關鍵的是,機場租車本身客單價就高,約為1000元。“既然是出差旅遊的人,不可能說大老遠跑來,租幾個小時就完了,比如去三亞旅遊,一般呆就是幾天、一禮拜。而市區租車不會這麽長。”

這樣一來,楊洋就有足夠的錢去補貼私家車主,比如停車費。

在國內,一些車主不喜歡開車去機場,因為停車費太貴。“我就去把機場拿了下來,降低停車費。只要願意,我可以振臂一呼停車免費,流量就來了。”

若是有人願意把車租出來,還能獲得一定收入。“以前是閑置,要付停車費,現在能有幾百塊收入,不是挺好?”楊洋介紹,這些車主多是小白領,每月5000-6000元收入,車普遍以經濟型為主。”

這些因素一考慮,車主自然願意到平臺上來。

對於用戶而言,運營成本降低,使得楊洋能提供更低的價格,再加上租車需求,用戶也樂意到平臺上來。“我至少比神州低30%以上的運營費用。同一款車,比如別克凱越,他在機場每天是170元,我是它的7折再往下,客戶會選擇我。”

模式想通後,產品開發很快。6-7月份想法成形,7-9月份做產品開發,10月份市場摸底,11月20日,整個模式跑通,產品上線,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5個城市。

“整個過程中,最難是交接環節。”楊洋認為,“車主把車給我們,再把車轉給租客,租客用完再還過來,我們再還給車主。這需要人工服務、產品、系統三方面去配合,哪個環節斷掉就卡住了。”

為此,楊洋在各個機場都鋪設了服務點。“一個城市約10個人的體量,分為城市經理、調度、司機服務、市場推廣幾個崗位,負責客戶交接、總體調度、車輛處理等,每個崗位至少2人。”

目前,多諾租車有70多人,由於產品上線僅一周多,訂單量一天十幾單。“我也沒考慮收入問題,想都沒想過。”楊洋說。

看完文章後,如果你是租車行業的創業者(或感興趣者),請加微信wangfangnews。這是個美男紙的個人微信號。後續,我會拉你拉入相關創業者群。

驗證時,不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這個美男紙不會搭理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歐洲頂級智庫:離開歐元區 希臘這次更有底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01

歐洲頂級智庫Open Europe首席經濟學家Raoul Ruparel近日撰文表示,從經濟層面來看,希臘銀行業和經濟已經觸底回升,這讓希臘在選擇是否退歐上有更多的選擇。

Ruparel首先建議讀者回顧他們在2012年6月歐元區危機時有關希臘是否會退歐的文章。當時涉及經濟、政治以及技術性問題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讓Ruparel相信希臘在當年不會選擇離開歐元區。但是這一次,情況可能會大為不同。

2012年的時候,希臘銀行業對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依賴十分明顯。而最近的數據顯示這種依賴度已經大幅降低。希臘銀行業對於本國國債的持有比例也大幅減少。

1111

換句話說,即便現在出現退出歐元區的狀況,希臘銀行業也可以做到全身而退。這就會讓希臘發行本國貨幣更加容易。

當然希臘銀行業本身並非毫無瑕疵。壓力測試顯示,希臘銀行依然十分依賴遞延稅收借款作為一級核心資本。此外,希臘銀行盈利能力不佳也一直沒有改變。

除了銀行業,還有一點十分值得註意。希臘2014年已經錄得基礎財政盈余——經常帳小幅盈余,經濟也出現增速。這就意味著希臘經濟已經可能已經築底,或者說正在築底的拐點上。

2222

如果希臘選擇債務違約並不支付利息的話,希臘政府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被視為希臘應該留下來的理由,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不再依賴外部資金流入也讓希臘更加“來去自由”。

當然,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希臘一定會離開歐元區。包括失業率高企,工業增速緩慢和商業氛圍脆弱等問題依然存在。而通過發行本國(希臘)貨幣並大幅貶值的方式到底能夠給希臘帶來多大的利好也很難判斷。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困擾希臘的經濟問題已經成為歷史。政治、技術性和法律相關問題可能才是決定希臘去留的關鍵因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最後的堅守者開始離開 西方長線資金撤離新興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14

在2013-2014年的新興市場資產拋售潮中,大型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按兵不動,而現在,這些長線資金開始動搖。

盡管新興市場資產只占到這些機構投資者資產的一小部分,但近年來,比例有所上升。

這些長線資金管理著大量資金。其中,僅全球養老基金就管理著超過35萬億美元的資產。而現在,這些長線資金的撤資可能使得新興市場資產失去支持。

多年來疲軟的回報和不佳的增長前景使得長線資金選擇從新興市場撤資。華爾街見聞網站本月提到,世界銀行下調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

在過去兩年,發達國家的回報率高於發展中國家。美國債市和股市在2014年都錄得兩位數回報,這吸引了部分長線資金回流。

QQ圖片20150127090556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簡稱IIF) 董事總經理Hung Tran表示,

幾大吸引機構投資者投資新興市場的因素已經發生改變。

IIF去年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6月美聯儲暗示加息而導致新興市場大跌後,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並未減少。IIF認為,這是由於機構投資者正在購買廉價資產,進行長線投資。

不過,去年12月,資金從新興市場凈流出。這是18個月來首次。IIF預計,2015年新興市場將面臨25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其中大多是由於機構投資者的撤出。

IIF研究顯示,近年來,機構投資者加大了對發達市場的投資比例,並下調了新興市場的比例。

Tran表示:“新興市場的增長優勢已經從幾年前的5%降至1%,所以讓投資者承擔更多風險的前提已經有所降低。”

此外,將資金推入新興市場的“推動”因素也有所減弱。自去年來,油價已經下跌超過60%,法國巴黎銀行預計,這將使得石油輸出國從國際市場中撤出資金,改變長達20年的趨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格林斯潘:希臘離開歐元區只是時間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7

1987-2006年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預計,希臘將不得不退出歐元區,退出只是時間,因為其他歐元區國家不會冒險再給希臘貸款。只要希臘還留在歐元區,該國的危機就不可能得到解決。

昨日接受BBC采訪時,格林斯潘說:

“我認為希臘最終會離開(歐元區)。我沒有發現這(希臘留在歐元區)有助於希臘和歐元區其他國家。大家都會意識到(希臘)離開才是最佳對策,這只是時間問題。”
“希臘的處境是,如果不能得到新的貸款,就會違約,離開歐元區。到了這個階段,我不認為誰還願意提供那些資金,大家已經一再失望。”

昨日被問到是否支持德國堅決反對希臘新政府放寬救助條件的要求時,格林斯潘回答:“我當然支持。”格林斯潘認為,除非全體歐元區國家實現政治一體化,否則即使歐元區實現財政一體化,也無法保證歐元存續。

希臘目前背負外債逾3200億歐元,約相當於其GDP的175%。本月28日,希臘與歐盟、歐洲央行和IMF這“三駕馬車”簽訂的救助協議就將到期。今年夏季希臘需償還100億歐元外債,失去三駕馬車的貸款,希臘又幾乎不可能通過公開市場得到低成本的融資,其債務違約的危險明顯增加。

此前英國財相奧斯本稱,希臘退出歐元區會使英國“深陷騷亂”。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昨日警告,如果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其他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隨之離開,歐元區會土崩瓦解。

下圖展示了希臘3230億歐元的外債構成以及救助貸款構成。
希臘,歐洲央行,德國,默克爾,違約,歐洲債務危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