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咋沒玩沒了地鬧錢荒?vs規避監管與貪得無厭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6746157
銀行咋沒玩沒了地鬧錢荒?vs規避監管與貪得無厭
2013-12-23
文/向小田

6月中的一天我正在家裡面吃西瓜,老陳突然打來電話。
「田總,不好啦!銀行間市場違約了!」
老陳在某金融機構工作,一直負責資金業務。
銀行間市場都是信譽良好的大機構,怎麼可能違約呢。我看了下日曆,並不是愚人節。

老陳接著說:「怎麼辦?現在借個錢好困難啊,眼看我這池子開放日就到了,快給逼瘋了。」

老陳口中所稱池子,是他們建在表外,用來給企業放貸的資金池。這幾年,銀行信貸紛紛出表,將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做成了一邊低成本吸收資金(負債),一邊通過各種金融工具(信託/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給企業放貸(資產)的所謂中間業務。這麼一來,一不用計提風險準備金,二不受信貸額度限制,大大降低了業務門檻,規模飛速發展,賺了很多錢。

低成本吸收資金有幾種方式,其中一種就是借金融機構的身份拆借同業資金,另一種,就是發行短期理財產品。借的錢成本大概都在5%左右。他們的貸款放出去,很多都給了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綜合成本都在10%以上。中間的差價,基本上全被老陳所在的機構賺走了。這種借短炒長的業務模式,被認為非常具備競爭力,還曾在全系統推廣呢。

但是這種模式運行起來,一個難度就是短期資金一定要跟上,不能出現流動性缺口。比如你放貸出去,資產端的期限是一年。借進來的錢,是要每個月還一次的。也就是說,你必須保證每個月都能借到錢換上個月借的錢的本金,不然就會產生兌付風險。一般來說,借個錢問題不大,首先是市場存量貨幣充足,一般情況下同業拆借點錢不是難事,無非就是多花點成本。換成理財產品,無非就是提高一下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5%賣不出去,提到6%還不行?所以這樣一來,每次遇到問題,總有辦法解決。但老陳這兩天苦惱的,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我說,老陳,別著急,慢慢來,說說看情況。

老陳說:田總。這幾天,7天回購利率一度在7%以上,隔夜利率更高達9%。我們的產品根本沒法融資啊。首先就是贖回的量大。我們之前給機構投資者的,都是5%的利息。現在他們一看利率上去了,紛紛要求贖回,量很大,我上哪兒找錢去?賣資產也沒那麼快啊。你看我錢很多都給開發商蓋房子了,哪能說還就還。前面準備的應對流動性的方案,一遇到這情況全不好使了。說實話,我要是客戶,肯定也贖回呀,隔夜拆借利率那麼高,傻子才在我們這兒玩。但我現在又不敢提高客戶收益率。我放貸出去的時候,利率都固定了,賺回來的錢都數得清楚,現在提高融資成本,我必虧無疑啊。

我說,那你們設計流動性應急方案時,怎麼就沒考慮到這點?

老陳說:我們有考慮。但沒想到,今年6月份這麼緊張。季末資金緊張一般我們都是有預估的,外匯佔款下降、監管考核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就算是5月底、6月初的稅費清繳,企業把錢都提出來,交給國庫放在央行,那也是可預測可評估的。一般資金稍微緊張點,央行肯定會想個辦法。可最近聽說,央行好像沒有發福利的意思。

我說,你看,還是沒有加強學習吧。李克強總理之前在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上不是說過了嗎?要激活貨幣信貸存量。啥意思?重點說存量,實際上是告訴你,沒增量了。你關鍵時刻跑去央行要增量,人家能給嗎?太不政治正確了。再說了,老百姓不是說四萬億貨幣超發太多了嗎?說明存量早就夠了,在存量裡面做文章,就能解決資金問題。你們自己缺錢,那說明干業務的思路還沒有跟中央精神統一。

老陳說:那往後怎麼辦?
我說,你幹的這個影子銀行,恐怕後面要管了。之前國家在宏觀調控從緊的行業,像房地產、地方融資,產能過剩產業等,都嚴格限制新增授信,把這些行業的融資需求一股腦全趕進了影子銀行。現在對你們融資施加壓力,就是讓你們一不要把資產負債表做得太大。就算要做大,也要計提一些風險準備金,不能像現在這麼搞了。另外,對你們的資金投向,恐怕也要和傳統業務一樣做個限制,不能過多的把資金流向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要把有限的金融資源分配給實體企業。我想就是這個思路。
……
6個月時間過去,12月份又在鬧錢荒了。

9號文(即《商業銀行同業融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出來以後,我給老陳打了個電話。老陳負責資金業務有一段時間了,「錢荒」之後,他一直在考慮如何轉型的事。好幾個月沒聯繫,正好問一下他的業務開展得怎麼樣了。

我問老陳,9號文草案裡面提到,買入返售時候,回購方不能將業務項下金融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同時,同業融資業務還要計算資本佔用和計提。對你們影響大嗎?

老陳說,我給你講一下啥是買入返售你就知道影響大不大了。以前啊,我們給房地產企業放貸款,都知道房地產企業的貸款應該比一般企業適用更高的風險權重,一般我們以120%風險權重計算風險加權資產,再按照8%的資本要求計算貸款需要的資本佔資本淨額的比例。前段時間銀監會發了個數字,說寬口徑統計五大國有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信用風險佔銀行資本淨額比例都超過15%,估計佔比最高的銀行能達到20%。這麼大量的資本佔用,都知道銀行的錢是有成本的,佔用得越多,計提得越多,資金的成本就更高。所以我們想了辦法,用自營資金買信託受益權來幹房地產。

我說,銀行自營資金怎麼能搞房地產呢?這不是違規的嗎?

老陳說,當然不是直接干。我們是用信託受益權的模式。比如說,因為自營貸款有資本佔用成本,稅收也比信託高,我們就用信託來給開發商發放貸款。信託的錢從哪兒來?還是從銀行。找B銀行發一個理財計劃,募集資金,來投這個信託受益權。為什麼不是直接買信託呢?因為銀監會禁止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投向信託轉讓資產,那我們就把信託的受益權轉讓給一個「過橋企業」,再找B銀行理財資金受讓這個信託受益權。這樣我們就繞過了銀監會的監管。開發商借錢成本15%,給信託公司2%,B銀行理財資金收益就剩了13%。然後,我們和B銀行簽一個買入返售協議,約定買B銀行理財資金的信託受益權,到期B銀行再以11%的年化利息買回去。這樣我們賺11%,B銀行賺2%。但是本來這個開發商客戶就是我們銀行的,我們的錢無論是通過信託還是自營貸款給,都是我們承擔風險,B銀行是不可能承擔風險的。於是,我們再找一個C銀行,為這筆買入返售簽一個擔保協議,C銀行收1%。C銀行也不承擔風險,於是暗地裡我們跟他們簽一個反擔保協議。從上面的情況來看,整個資金流就是我們的資金借給了開發商,利率是10%,比貸款利率高多了吧。但是最大的好處不至於此,由於這筆投資是以受讓信託受益權的方式,因此是以同業資產入賬,不是以房地產自營貸款入賬。從會計科目上看,這筆資金有銀行兜底,又是信託受益權,風險資產權重和資本消耗比房地產自營貸款低多了。

我說,一圈轉下來,這業務實際風險並沒有降低,就是資本佔用低了。而且對B銀行和C銀行來說,都是白賺錢的好事啊!

老陳說,這你就說對了。國家限制房地產行業從銀行拿貸款,我們就採用這個方式。越限制,房地產融資利率就越高。我們搞同業資金買信託受益權,你想想,同業資金成本多低啊,拿來搞房地產,不是賺大發了?又沒有資本消耗,又不計提壞賬,簡直就是解放了銀行的雙手啊。那規模,分分鐘給你做到幾百上千億。搞貸款,是有多少錢干多大事。搞這個,是空手套白狼啊!只要我能從同業市場上借到錢,我就能不斷做大。借短期資金,放長期貸款,現在銀行不都在做這個嗎?

老陳嘆了口氣,接著說道:你看看,9號文出來後,又要計算資本佔用又要撥備,那不是要了親命嗎?咱圖的就是你這個便利,現在這麼幹,我還不如去搞自營貸款,還沒這麼多流程這麼多交易對手平添麻煩。這下你明白了吧。
我恍然大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992

定增黑幕與理財產品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6777309
 自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事情越鬧越大,以至於國家審計署開始對地方政府家底搞大普查之後,老王的生意就越來越難做。之前發的幾個產品,到了今年年底,也基本到期了。老王找到領導,商議著找其他機構發產品,先還上本金,其他方面資金再挪動挪動,把利息還了,總算沒有形成壞賬。「這陣子都在這事兒上摺騰,忙得跟狗似的。」老王這麼跟我說道。

上週,老王給我發了一個邀請函,說公司喬遷新址,要搞party慶祝,順便把客戶聚在一起聊聊業務機會。我閒著也是沒事,於是便溜躂了過去。新址是在CBD一個豪華寫字樓,上了電梯,發現老王的公司居然佔據了整整一個樓層。辦公區很小,大部分空間空著。整個辦公室透著一股氣派,氛圍中隱約透著兩個字:有錢。我走南闖北見過那麼多私募基金,沒見到這麼有錢的。嗟嗟嗟,我嘆道。

我問老王:「半年不見,你生意越做越大啊。跟我講講,有什麼訣竅嗎?」

老王說:「田總,你是知道我的。我哪裡有什麼訣竅。做平台融資產品,越做越難做,許多銀行都搞了區域授信額度控制,我重點搞的江蘇省好幾個地級市,都進了黑名單。沒辦法,只能另謀出路。」

我說:「看樣子,你謀的出路不錯啊。這辦公室也換新了,管理費收得不少嘛。」

老王趕緊揮手,燈光下那手錶上大鑽石閃瞎了我的雙眼。「是這樣的,」老王說道,「前陣子有個在上市公司做董秘的同學跟我說了個商業模式,我搞了一下,發現點兒超正。」

「此話怎講?」我問道。

「我呢,也算是做過投行的,跟上市公司倍兒熟。過去這一年,不是沒IPO嗎,我就淨幫他們搞再融資了。」

「你是做財務中介?」

「不是!」老王笑道。「做財務中介能掙多少錢?淨是扯犢子。我是做定向增發,主動管理。」

「定向增發我知道,這模式不稀奇啊。」

「田總,您可能不知道,定向增發是老東西,但老東西能翻新花樣。」

「怎麼說?」

「我這生意基本是空手套白狼。首先,我有圈子有關係,上市公司要搞定向增發,我一般都能聯繫上。我去銀行渠道發一個產品,專門來搞這種定增項目。比方說,某上市公司定增10億,我拿了5個億的額度,去銀行發一個理財產品,保底8%。」老王說道。

「定增買的是股票,股票價格有波動,你怎麼保底啊?萬一虧損了怎麼辦?」我趕緊問。

「別怕。我現在手上的項目,八成都能做到讓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大股東承諾保底。他們保底10%,我只給客戶保底8%。我找券商或者基金弄一個產品,優先級賣給客戶,承諾保本收益8%,次級資金我出,以次級資金對優先級資金提供擔保。這樣,就算是股價下跌了,先虧的是我的,客戶不擔心。如果下跌得多,我還可以補倉,保證客戶不受損失。當然,作為回報,萬一股價上漲,那除了給客戶支付的本息,超額收益部分就全歸我們。」

老王說起來很是興奮。「我給你算個賬。比如說5個億的盤子,客戶出4.5億優先,我出5000萬劣後。股價漲一倍,5億變成10億。客戶4.5億的本金兩年後本息總計4.5*(12*8%)=5.22億。支付完後,就是說我5000萬變成了4.78億。你說,夠不夠賺。」

「你這是股價漲一倍的情況,應該沒這麼樂觀吧。沒有業績,股價怎麼漲?要是業績很差,股價暴跌,你的錢不是全虧了?」我說。

「不會。我們會跟上市公司大股東對賭。如果股價下跌,大股東會安排其他方面給我補償,所以我不擔心。萬一產品到期後是浮虧的,我還能弄個大宗交易,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賣給大股東。你也是做資本市場的,肯定能看到有時候會有這種蹊蹺的事兒出現。有的機構,明明可以在二級市場以便宜的價格買股票,為什麼還要以超出很多的價格在大宗交易上接盤呢?就是這個道理。同時,為了進一步規避風險,我們會找一些私募機構共同做股價。我隔三岔五放一兩個無法證偽的消息,股價能不漲?我手上這麼多籌碼,想怎麼搞怎麼搞。你看那個誰,那麼爛的票,照樣炒上天。二級市場傻子太多了,我想不發財都難!」老王脖子上的粗金鏈子也開始晃我的眼睛了,我感到一陣眩暈。

我心想,這不是操縱股價嗎?礙於面子,我沒敢當面說。

老王邀請我去他的酒莊喝紅酒(一年前他炒股虧損的時候可沒這麼風光,現在居然有酒莊了!),我謝絕了。老王搞的這個商業模式,我看太危險。在二級市場上,有的人吃肉,有的人喝湯,有的人自己成了肉和湯。我現在算是明白個中緣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78

彼得林奇:賺錢密碼(1990年月一次演講)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6851369
註:這是我看到的林奇最全面、最珍貴的投資理念,是他1990年5月1日在哈佛商學院紐約俱樂部的演講稿。)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學院紐約俱樂部1990年年度聚會--國際晚宴上的演講,下面的這篇摘要就選自林奇在宴會上發表的精心準備的演講:
「活動的組織者告訴我什麼都可以談。我只知道一件事--股票。因此我很快便作出決定:我應該談談股票。我將盡力回顧少數幾個要點,這些要點對我而言關係重大,並且我認為它們對試圖在股市中賺錢的人也有重要的作用。」

規則1:瞭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條規則是你必須瞭解你持有的股票。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知道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你應該能夠在兩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之內向一個12歲的孩子解釋你購買一隻股票的原因。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如果你購買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你覺得它的價格將上漲,那麼你不應該買入。」
「我可以給你說一隻簡單的常見股票--這種類型的股票大多數人都會購買。它是一家相對平凡的公司,生產的產品也很簡單。該產品具有1M內存的CMOS、雙極RSC浮動點數I/O接口的處理器、16位雙通道內存、Unix操作系統、Whetstone每秒百萬浮點運算的有機硅放射器、高帶寬以及15微秒的運算能力等。」
「如果你持有這種垃圾股票,你永遠都不可能賺錢--永遠不會。瞭解你持有的股票是非常重要的。你投資的企業應該很簡單。給我帶來優良回報的是我能理解的簡單公司,比如唐恩甜甜圈(Dunkin'Donuts)、Laquinta汽車旅館等。能夠帶來不錯回報的就是這些公司。」

規則2:作經濟預測徒勞無益

「預測經濟完全是徒勞無益的,不要試圖預測利率。艾倫·格林斯潘是美聯儲的頭兒。他無法預測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無法告訴你12個月或者兩年後利率將是多少。你無法預測股市。」
「我很希望能夠知曉這些信息。對我來說,當衰退將要發生的時候獲悉這種信息是很有幫助的。這會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數人應該還記得1980年至1982年的衰退,那是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當時我們的失業率達到了15%、通貨膨脹達到14%、基礎利率高達20%。你們有誰接到告訴你們會發生衰退的電話了嗎?你是否記得在你經常閱讀的那些雜誌上有哪一本雜誌曾經成功地預見到了那種情況?沒有人告訴我將出現那麼悲慘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們在預測一年之後將發生的事情上面浪費了多少時間。能提前知道一年後的事情當然很棒。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費心機了。這沒有任何好處。」

規則3:不要擔心股市

「你必須尋找麥當勞和沃爾瑪這種類型的公司。不要擔心股市。看看雅芳。在過去15年裡,雅芳的股票從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是現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門,可是家庭主婦要麼外出上班去,要麼和她們的孩子在外面玩。她們銷售的東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藥店買到。雅芳的盈利基礎土崩瓦解。這家公司只偉大了大約20年。」

「今天股市的收盤價是2700點。就算今天的收盤價是9700點,雅芳仍然是一家悲慘的公司。股價從160美元跌倒35美元。因此在過去15年裡不管股市表現怎麼樣,你在雅芳公司上的投資都很慘淡。」

「同樣是在這一時期,麥當勞的表現非常好。它們進入了海外市場,它們推出了早餐和外帶,它們做得很好。在這一時期,它們的績效經歷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長至原來的12倍,股價上漲到原來的12倍。如果道瓊斯今天的收盤價是700點而不是2700點,你在麥當勞上面的投資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報。它的股價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獲得8或9倍的盈利。」「關注個股,忘掉全局(bigpicture)。」

規則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時間

「你有充足的時間。不要有這樣想法:你一想到某個概念就必須馬上把它付諸實施。其實你有足夠多的時間讓你對公司進行充分的研究。給我帶來豐厚回報的股票都是我在關注它們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後才買入。在股市賠錢會賠得很快、但是賺錢卻賺得很慢。賺錢和賠錢之間應該存在某種平衡,但是實際上沒有。」

「我想和你們談談沃爾瑪這家公司,該公司於1970年上市。當時它們有38家店,一個漂亮的歷史經營記錄和一個堅實的資產負債表。在經過分拆--當然,沃爾瑪的股票受歡迎永遠不是因為分拆這個原因--調整後,它的售價是8美分/股。你可能會告訴自己,如果我不在下個月買進沃爾瑪的股票的話,我將錯過一生中最好的投資機會。」「5年後,沃爾瑪有125家店,利潤增長至5年前的7倍。你猜怎樣?股價上漲至5年前的5倍,達到41美分/股。」「截至1980年12月,沃爾瑪有275家店,利潤再次上升至5年前的5倍。你猜怎樣?股價上漲至5年前的5倍,現在是1.89美元/股。」

「1985年12月,它有859家店,這並沒有把山姆會員店計算在內。在這個5年期間內,利潤上漲至原來的6倍,股價現在是15.94美元。因此你可以告訴你自己,天啊,這只股票從80美分上漲到15.94美元。我買入得太遲了。太瘋狂了。我不應該再買入這些笨重的巨型公司。不,你此時買入還不晚,一點不晚。因為今天沃爾瑪的收盤價是50美元。你有充足的時間買入。」

「1980年,沃爾瑪已經上市10年了。它的銷售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資產負債表好得不得了,經營記錄良好。真正讓人驚訝的就是這些--投資於沃爾瑪可能並不會給你帶來巨額的盈利,但是如果你在1980年買入沃爾瑪,持有至今你仍然能夠賺25倍,在這一時期,這種回報率將把麥哲倫基金打得落花流水。順便說一下,在此期間我並沒有持有沃爾瑪。當時我覺得它的股價過高。」

囊獲富達的工作:
「當我申請為富達工作的時候,富達共有80名員工。如今,我們的員工總數是7200人。當時富達求職者中有25名來自哈佛,總共有50名求職者爭奪3個職位。我是沃頓的,我們過去經常開玩笑說,哈佛是二流學校,我們沃頓才是一流學校。不管怎麼說,有很多求職者來自哈佛。但是我是唯一一個給總統當過11年球僮的求職者,因此我得到了三個職位中的一個。」

「我在富達工作的早些時候,我們有一個笑話:能工作到下一個聖誕節的機會就是很好的聖誕節獎金了。這是一個可怕的開始。」

危險的說法1:股價已經下跌了這麼多了,股價還能跌多少呢?

「下一個話題是股票市場常見的十個最危險的說法。危險的說法1:既然股價已經下跌了這麼多,它還能跌多少呢?」

「差不多在我剛開始為富達工作的時候,我很喜歡凱澤工業這只股票。當時凱澤的股價從25美元跌至13美元。那時我就使用了危險的說法1這條規則。我們買入了美國證券交易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一一宗交易。我們要麼買入1250萬股,要麼就買入了1450萬股,買入價是11.125美元,比市場價格低1.5美元。我說,『我們在這只股票上面做的投資多好啊!它已經下跌至13美元。從25美元跌到這個水平,不可能跌得更低了。現在是11.125美元。』」
「當凱澤的股價跌至9美元的時候,我告訴我母親,『趕緊買,既然股價已經下跌了這麼多,它不可能跌至更低。』幸運的是,我母親沒有聽從我的建議,因為股價在接下來3個月跌至4美元。」

「凱澤公司沒有負債,持有凱澤鋼鐵50%的股份、凱澤鋁業40%的股份、凱澤水泥、凱澤機械以及凱澤廣播30%的股份--該公司共計持有19家子公司。在那個時點,由於股價跌至4美元,1億美元可以把整個公司買下來。」

「回想那時,一架波音747飛機的售價是2400萬美元。如今,我想這麼多錢你連波音747的一個廁所都買不了,或許可以買一個引擎。不過那時凱澤工業公司的市值可以買下4架波音747飛機。該公司沒有負債。我不擔心它會破產。但是我買入得太早了,我們不能買入更多股份,因為我們已經達到了上限。」

「最終在4年之後,他們清算了他們持有的所有頭寸,結果這只股票成為一個極好的投資。最後每股的價值是35美元或40美元。但是,僅僅因為一隻股票的價格已經下跌很多而買入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思路。」

危險的說法2:股價還能上漲多少?

「危險的說法2和之前那個剛好相反,這和沃爾瑪的故事很像,『既然股價已經上漲了這麼多了,它怎麼可能還會漲得更高?』」

「我舉一個公司,你可能認為它不是成長型公司。1950年,菲力普莫利斯公司的股價是75美分。11年後的1961年,股價漲到2.5美元--上漲了3倍。你可能會說,對一個處於衰退行業的公司--該公司的產品很糟糕並且沒有前景--而言,這麼大的漲幅已經夠多了。它還能漲到多高呢?它已經漲到2.5了。因此你可能會在1961年把它賣掉。」

「11年後的1972年,該公司的股價上升到28美元。從你在1961年賺了3倍賣出之後又上漲了11倍。1972年你可能會對自己說,既然股價已經上漲了這麼高,它還能漲到多高呢?然後你在股價上漲了11倍之後賣出,在上漲了3倍之後又上漲了5倍,你錯過了賺7倍利潤的機會。」

「因此我要說的是,不要捲入對股票表現的技術分析。股票評論員會使用所有這些術語、形容詞和開場白。如果一隻股票的價格上漲,他們不斷地添加新的稱謂。他們會說股價過於膨脹,然後是太高了,與內在價值嚴重不符,或者股價超級膨脹。他們掌握了所有描繪股票被過高定價的術語。」

「如果你喜歡這家公司,這不應該對你造成干擾。你應該對自己說,我喜歡這只售價30美元的股票。不過你永遠無法擺脫股票評論員的評論。但是你不得不擺脫這些評論。因為你是正確的,你應該說,『我喜歡這只售價30美元的股票。這些評論員是錯誤的。」
「不過,當這只股票的價格漲到50美元的時候,評論員的話可能會浮現在你的腦海裡。你可能會說,『等等,在股價為30美元的時候,這些人就很確定股價被高估了。現在股價已經漲到50了,他們肯定是對的。』」
「因此你真的需要將這些評論屏蔽起來免遭它們的影響。我曾經在斯巴魯上漲至原來的20倍之後買入。我很幸運,因為買入之後賺了7倍。我也買入過股價從20美元跌至12美元的股票。我買入過很多這種類型的股票。現在,你不能以5美元買入一盒HersheyBar巧克力了--它們5分錢一塊。」
「因此,股票的歷史表現和未來表現無關。公司的績效才與未來表現有關。」

危險的說法3:我能賠多少?股價只有3美元。

「第三條危險的說法非常重要,我永遠都能聽到這個說法:『股價3美元。我能賠多少?股價只有3美元。』」

「現在我們來做個算術,回到我們基本的數學知識。如果你買入兩隻股票,一隻股價為60美元,另外一隻6美元,你在這兩隻股票上面各投入1萬美元,如果他們的股價全都跌至零,你賠的錢完全一樣。這很明顯。結果就是這樣。人們就是不相信這一點。你們回家之後自己算一算就知道了。」

「很多人經常說,『天啊,這群笨蛋竟然買價格為60美元的股票,我買的股票只有6美元。我這個投資多好啊。』但是,注意觀察那些通過賣空股票賺錢的人,他們不會在股價達到60或者70美元並且仍然處於上漲通道的時候賣空這只股票。當股價下跌75%之後他們買入75%的股票。當股價從40美元跌至7美分的時候,他們絕對相信該公司已經一文不值了。他們不會在股價40美元的時候賣空這家公司的股票。他們選擇在股價下降的過程中殺進來,在股價跌至3美元的時候賣空。那麼是誰在接盤這些人賣空的股票呢?就是那些說『股價只有3美元,還能跌到哪去』的人。」

危險的說法4:最終,跌去的全都將反彈回來。

「以RCA公司為例。它曾經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RCA的股價反彈回1929年的價位用了55年。可以看出,當時它過高定價的程度有多高。所以抱牢一隻股票並認為它終將反彈到某個價位的想法完全行不通。JohnsManville公司、移動房屋公司、雙排鈕針織服裝公司、軟盤公司--Winchester光盤驅動公司,記住這些公司,它們的股價跌下去之後就永遠沒有反彈回去。不要等待這些公司的股價反彈。」

危險的說法5:情況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我應該買入。

「僅僅因為公司的情況很慘淡而買入它的股票。當情況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時候就是買入的時候(是很危險的)。1979年,美國有96000節鐵路貨運車廂。截至1981年,該數字減少到45000節。這是17年中的低谷。你對自己說,『鐵路貨運車廂已經從96000節下跌至45000節。這是17年中最糟糕的情形,還能變得有多糟呢?』如果這是你買入的唯一原因,那麼1982年你將發現貨運車廂數量從45000節減少到17000節,並且在1983年又進一步減少到5700節。僅僅因為某個行業的景氣狀況正在惡化這一個唯一的原因而在這個行業投入大量資金是很危險的。」「再舉一個石油鑽井的例子,1981年美國有4520台在岸石油鑽井。1984年這一數量減少了一半至2200台。這時,許多人闖入該行業。人們說是時候買入石油服務行業了,因為鑽井數量減少了一半。兩年後,鑽井數量減少了70%只有686台。現在,該數量仍然在1000台以下。因此僅僅因為某家公司的狀況很糟糕而買入是不明智的。」

「我見到過處境不佳的公司,下一次你稱它們的情況糟糕得讓人難以相信,然後你會用可怕、失望或者慘不忍睹等字眼來形容它們的境況。因此我從紡織行業學到的最好的經驗是柏林頓工業公司仍然是一家相對比較新的紡織公司,因為它成立於1908年,而紡織工業存在了很長時間。紡織行業經歷過慘淡的時期,它們知道那是什麼樣的。它們見識過衰退時代。」

「紡織公司和成衣展覽公司的人不一樣。後者是一個相對樂觀的群體。如果你問它們展覽的效果如何,它們的答案永遠是很好、精彩絕倫、太棒了、每個人都很喜歡等這類字眼。它們永遠是歡快的,和軟件公司的人很像。」「但是紡織行業的人比較平靜。它們經歷過衰退和艱難的市場行情。紡織行業有一句絕妙的諺語:『否極泰不來(itis always darkest before pitch black)。』」

危險的說法6:當股價反彈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

「危險的說法6:當股價反彈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一旦你說這句話,股價永遠不會反彈到10美元--永遠不會。」

「這種情況發生了多少次?你挑選了一個價格,然後說,『我不喜歡這只股票,當股價回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這種態度將讓你飽受折磨。股價可能會回到9.625美元,你等一輩子可能都等不到它回到10美元。如果你不喜歡一家公司,不管你當時的買入價是40美元還是4美元,如果公司成功的因素不在了,如果基本面變弱,那麼你應該忘記股票以前的價格走勢。」

「希望和祈禱股價上漲沒有任何用處。我曾經試著這麼做過,沒用。股票可不知道是你在持有它。」

危險的說法7:永遠不賣長島照明公司

「ConEd的股價在18個月之內下跌了80%,然後上漲至原來的6倍。印第安納州公共服務公司、灣州市政公司以及長島照明公司這三家公司每一家都下跌過75%,然後又出現了大幅上漲。德州一些質地良好的銀行--我說的這些銀行權益對資產的比率都在8%到9%--股價下跌了100%。公司是動態的。他們的發展是由一些力量推動的。你必須清楚這些力量是什麼。」

「人生的一個悲劇是有時候人們會繼承股票。他們繼承了一隻股票,不知道這只股票是什麼,但是他們的母親告訴他們,『不管你做什麼,永遠不要出售長島照明公司的股票。』我說的不是閱讀報紙的財經版面。該公司有一個小型工廠叫Shoreham,這座工廠的建設已經逾期七八年了,並且預算超支了50億到70億美元,人們不想要它。」

「但是,人們認為長島是一個不錯的成長市場,長島照明這家市政公司有著10年輝煌的經營記錄,它們在長島還享有壟斷權--你怎麼能錯過這麼好的公司呢?讓我告訴你一些情況,如果你母親閱讀報紙的話,她應該就能發現公司存在的所有問題。她應該在28美元的價位上賣出,或者在25或23美元。或者應該在4美元的時候割肉。她應該知道這家公司真的有問題。」

「有些人繼承了伊士曼柯達公司的股票。不過僅僅因為他們的父親母親或者叔叔喜歡這家公司,他們就一直持有。但是如果他們的父親或母親知道該公司的增長動力出了什麼問題的話,他們可能會賣空柯達的股票。」

「公司會變。沃爾瑪已經變了。如果公司不能變得更好,它們就會變得更糟。為了保持增長,麥當勞做了五件不同的事情。因此你完全不應該理所當然地認為持有保守型股票就能獲得好的回報。」

危險的說法8:因為沒有買入而賠的錢

「第八個危險的說法很可怕:看看我因為沒有買入而賠的錢多多啊。」「這個說法一直困擾著我。記住:如果你不持有某隻上漲的股票,趕快查你的銀行賬戶,你沒有損失一分錢。如果你看到家庭銷售網絡的股價從6美元漲到60美元,並且你不持有該公司的股票,你並沒有賠30萬美元。只有當你持有股票並且股價從60美元跌至6美元的時候,你才會賠錢。」
「為踏空感到煩惱的人多得難以置信,根據我的想像,如果股市一天之內上漲了50點,有人可能會說,『我剛剛損失了280億美元。』」

「所以,記住:如果你沒有買入某隻股票,然而股價後來漲了上去,你實際上並沒有賠錢。在美國,賠錢的唯一方式就是持有了某隻股票,然後股價下跌。這種情況我經歷了很多次。有一個很常見也很基本的事實是,如果你在一隻股票上面投入1000美元,除非你瘋了去做保證金交易,不然你的全部損失頂多是1000美元。」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不僅使用了保證金,我還把房子做抵押用住房金融貸款炒股。幸運的是,當時是牛市。不過如果你在股市投入1000美元,你最多損失1000美元。就是這樣,我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我管理的基金裡面,每年破產的投資組合公司超過了3家。但是如果你買對了公司,你可以賺了1.5萬,或者2萬,甚至7萬美元。一個時代裡面你只需要買對少數幾隻股票就可以了。你必須讓好的公司所賺的錢來彌補那些不好的公司所造成的損失。」
「股市的賺錢機制引人注目,在股票上面你可以賺的錢比你賠的錢多很多。但是你必須持有足夠長的時間。在一個月或者一年之內是不會發生這種事的。」
「我錯過了成百上千的股票。不過你只需要幾隻股票便可發財。」

危險的說法9:這是下一個偉大的公司

「危險的說法9很重要。不管什麼時候,當你聽到『這是下一個……』的時候趕緊試著中斷你的思維不要聽後面的話,因為後面的話將永遠是激動人心的。下一個偉大的公司永遠都沒有成功過。下一個玩具反斗城沒有成功,下一個家德寶沒有成功,下一個施樂沒有成功--施樂自己做的也不是很好,下一個麥當勞等等都失敗了。」

「任何時候你聽到下一個什麼什麼的時候,不要理它就是了。」

危險的說法10:股價上漲了,我的看法肯定是對的

「危險的說法10:股價上漲了,所以我的看法肯定是對的,或者股價下跌了,我的看法肯定是錯的。」「這些電話永遠讓我覺得驚奇,有人來電說,『我不久前剛以10美元的價格買了一隻股票,現在它漲到14美元。你應該買這只股票。』他這話是什麼意思?他10美元買進的,現在漲到了14美元,我為什麼應該買呢,就因為股價從10美元漲到了14美元嗎?顯然,人們覺得股價上漲的事實意味著他們是對的。」

「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指點別人。這什麼都意味不了。我曾經在粉單市場上買入了一隻股票,股價從10美元漲到14美元,然後跌到3美分。我沒有開玩笑。我也買入過從10美元跌到6美元的股票,後來漲到60美元。我可能在6.125美元賣出了。」

「你不應該擔心股票的走勢。我注意到若干年前本活動有一位主題發言人是喬治·布什,想到他我就想起Zapata公司,1981年,它的股價是32美元並且還在漂亮地上漲。該公司的未來是海上鑽探。如果你查看這只股票的走勢圖,你會說這只股票顯然將達到310美元。」
「同時,還有另外一家公司Ethel,它生產的產品叫四乙鉛,它們是幫助從石油中提煉辛烷的添加劑。這只股票的價格是2美元,並且看起來沒有什麼前途。」

「如今,Ethel的股價已經上漲到那時的15倍。Zapata的股價下滑了90%。股價已經上漲和股票未來的走勢沒有任何關係。公司的績效才與股票的表現相關。」

一、遠景型公司不能給你帶來回報:

「避免遠景型公司(longshots)。每一次你聽到有人向你推薦股票,他們推薦的股票讓人如此興奮,以至於他們在電話上和你交談的聲音很輕柔。我不知道這是因為他們擔心隔壁的鄰居聽見,還是因為擔心SEC的監聽。或許如果你以輕柔的腔調打電話,你就不用坐牢或者只需要服一半的刑。」

「不管怎樣,他們輕聲細語地說,『我給你推薦的這家公司非常好、好得不可思議,或者這是一家實力強大的公司』等。但是他們漏掉了一些東西。對這些股票有一個非常技術性的術語NNTE即短期無利潤(nonear termearnings)。這些公司沒有盈利。它們沒有歷史記錄(即這些公司只有一個遠景--譯者注)。它們有的僅僅是一個很好的想法而已。實際上,這個想法可能行得通。可是經常行不通。」

「記住:如果股票從2美元漲到300美元,你在8美元買入同樣可以獲得很高的回報,甚至在12美元進入也可以。當別人向你推薦這類遠景型公司時,你可以在一年之後跟進,把它們寫在紙上,然後放到抽屜裡面。一年之後再拿出來看看,三年之後再拿出來看看都行。考察這些公司三年之後的基本面如何再作投資決定。」

「我曾經買入過25家遠景型公司。我跟蹤了它們5年。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取得突破,我買了25家,沒有一家公司成功。」

二、不要把成長和賺錢混為一談:

「避免高增長、容易進入的行業。高增長行業是一個可怕的領域,因為每個人都想進入這個行業。有多少人聽說過CrownCork Seal公司?這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它們製造罐頭以及罐頭和瓶子的瓶塞。」

「在座的全是有影響的人。這周有多少董事會將開會決議是否進入罐頭行業?去年有多少?過去7年呢?過去20年呢?」

「這家公司的股價漲到起初的50倍。它們永遠保持著技術上的領先。它們是行業的領頭羊。他們沒有把公司的名稱改為像Crocosco這樣的首字母組合詞。」

「罐頭是一個無增長的行業。山姆·沃頓所處的零售也是一個無增長的行業。這很好--你要找的就是一個無增長行業中的成長型公司。因為沒人想進入這個行業,但是Winchester光盤驅動公司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想進入它所在的行業。」

「20世紀50年代的地毯行業好得讓人吃驚。電腦行業最快的增長時代也是20世紀50年代。那時,地毯行業的增長率比電腦快。」

「我記不太清了,在20世紀30和40年代,地氈的售價好像是20或者25美元一碼。所有有錢人家裡鋪的都是地氈,其他人都是地板。」

「後來有人發明了一個特殊的製作流程。地毯和地氈的價格降至2美元/碼。地毯遍及各個地方,機場、學校、辦公室、公寓、住房等。人們先鋪一層膠合板,然後在上面鋪上地毯。」

「現在,地毯已經過時了。最好鋪木板。人們的口味就是這麼反覆。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地毯行業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增長。不幸的是,地毯生產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時候的4家增加到後期的195家。結果沒有一家公司賺到錢。由於行業的增長,它們全都賠了錢。因此不要把增長和賺錢混為一談。實際上,增長通常導致虧損。」

「如今市場對生物工程類公司的熱情讓人驚奇。大部分這類公司都有102位博士和102台顯微鏡。人們像瘋了一樣購買它們的股票。而讓我賺錢的是唐恩甜甜圈。我不用擔心韓國的進口以及貨幣供應量數據。當你持有唐恩甜甜圈的時候,你不用擔心這些事情。」

三、五年級的數學足以滿足投資所需:

「一定要考察資產負債表。這非常重要。如果你接受了五年級的數學教育,那麼這就足夠投資所用了。我不錯,數學是我的強項--直到數學中出現微積分之前。我在數學方面真的很好,還記得這個數學題嗎,兩輛火車一輛從聖路易斯出發,另外一輛從達拉斯出發,多長時間兩輛火車相遇。我很喜歡這類問題。」

「但是突然之間,數學中出現了二次方程式和微積分。還記得嗎?微積分的意思是曲線下面的面積。歷史上有沒有人能理解這一點?他們不停地說微積分就是曲線下面的面積。我永遠無法理解曲線下面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不過股市的好處在於你不必與任何這類事情打交道。如果你學過五年級的數學,你可以在股市上做得很好。股市上用到的數學十分簡單。」

「你不需要使用電腦。人們說電腦時代弄壞了股市。我的意思是如果電腦能算出該買哪只股票不該買哪只,那麼你要做的就是花點時間在Cray計算機上就行了。」

四、花15秒時間在資產負債表上:

「但是你必須得考察資產負債表。我持有的並且讓我從中賺到錢的幾乎每一家公司都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只需15秒就能看出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你看看資產負債表的左邊,你再看看右邊。右邊一團糟,左邊很可疑。不用花太多時間你就知道這家公司不值得投資。如果你看不到任何債務,你清楚這家公司相當令人滿意。」

「當我剛踏足這個行業的時候,你得不到季度資產負債表。如今,你可以得到每個季度的資產負債表。過去,公司不會列示債務的到期時間。現在它們不得不列示所有債務的到期時間。你能從中知道公司欠銀行的錢有多少。」

「我估計現場應該有幾個銀行家。30年的錢和30年期的銀行貸款之間差別巨大。你知道銀行是什麼樣的。它們只會錦上添花,當你經營得很好的時候,它們請你吃飯,願意為你提供各種各樣的貸款,但是一旦你連續幾個季度績效慘淡,它們就想收回貸款,從來不會雪中送炭。」

「但是你可以閱讀資產負債表。你可以考察一家公司,看它是否有債務。或者你發現公司確實有3000萬美元的債務,不過這些債務要30年後才會到期。」

五、就像你研究微波爐那樣研究你要購買的股票:

「當我幸運地買入克萊斯勒的時候,當時該公司有10億美元現金,並且沒有三年之內到期的債務。他們實現了盈虧平衡,現金流為正。因此,即便對週期性公司而言,花一分鐘考察資產負債表也是值得的。」

「有一種現象讓我感到很驚詫,人們在最終購買冰箱之前會先對比10台冰箱。他們會在《消費者報導》中查看到不同冰箱的測評。他們會逛15家商店。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們對股市感到如此神秘,他們沒有意識到聽從一個的士司機的小道消息而在某隻生物工程公司的股票上面投入1萬美元一點賺錢的機會都沒有。」

「最壞的情況是股價在他們買入之後上漲了30%,他們又投入2萬美元;最好的情況是股價在接下來三個月中下跌30%。」

「這種情況太讓人吃驚了。當人們投資股票虧錢的時候,他們會埋怨程式交易(programtrading),他們會把責任歸咎於機構:『就是這些該死的機構讓我虧錢的。』如果你買一台冰箱,後來發現買的是一台次品,你會說,『我真是個笨蛋。我本應該做更多研究,我買的那台冰箱質量不合格。』」

「兩天後相同的這些人前往夏威夷的時候為了節省98美元而花了一個半小時購買往返機票。人們對待這些事情非常小心,但是一到股票上面,他們就很不小心了。」

「就像你研究微波爐那樣研究你要購買的股票。這種投資方法將給你帶來更好的股市投資回報。」

六、你只能在事後知道哪只股票是偉大的:

「偉大的股票永遠是意外。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有誰在買入沃爾瑪的時候就知道他可以賺500倍,那麼我覺得他是外星人。你永遠不可能在事前知道誰是偉大的公司。」

「你買入一家好公司,回顧這只股票過去8年、10年甚至12年的表現,你說,『天啊,看看我賺了多少錢。』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未來你將賺多少,或者賠多少。你只能在事後知道盈虧。」

「這和房子一樣。許多人在20世紀60年代買房。卡洛琳和我就在那時以4萬美元的價格買了一套房子。後來房價上漲了很多。我們買的時候,沒人告訴我們將賺很多錢。回想20世紀60年代,沒人說:『買一套房子吧,買房是很好的投資,你將賺很多錢。』你瞧,15年過去了,房價上漲了一大截。這完全是一個意外。」

「然而過去四五年來,人們大量購置房產--他們的第二套住房,他們覺得他們將從中發大財。這種方式行不通。」

「股票也一樣。我買入了麻省的一個零售公司Stop&Shop。當我買入的時候,它的股息收益率是7%。股票的表現平平,我當時覺得我可能會賺30%。」

「4個月後,在我做了更多的研究之後,我發現該公司在收購了Bradlees之後的表現非常好。在現在這個時點上,沃爾瑪仍然不是Bradlees的對手。Bradlees開始進入沃爾瑪的市場。不過整個東北市場都是它們的。Bradlees是一家折扣倉儲商店,現在做得很好。它們轉變了Stop&Shop的經營方式,推出了超級Stop&Shop。它們做得非常好。股價在11年的時間內上漲到原來的15倍。」

「對我來說這完全是一個意外。不過公司不斷變得越來越好,我也一直持有。」

七、散戶具有巨大的優勢:

「在股票投資方面,散戶絕對具有難以置信的優勢。有些散戶在化工行業工作,有些則在造紙行業就業。他們將比我提前9個月獲悉化工行業的景氣狀況變化。他們能最先知道氯出現了短缺。他們可以率先知道腐蝕劑缺貨。他們能第一時間知道庫存銷售完畢。但是他們卻去買生物工程類股票。」

「他們也知道修建一座氯氣工廠需要5到6年。如今在美國,得到一張保齡球館的環保批准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具有腐蝕性的氯氣工廠了。人們能獲得他們所處行業的很多信息。」
「我最喜歡舉的一個例子是史克必成(SmithklineBeck-man)。這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醫藥公司,是它發明了治療潰瘍的藥Tegamet。直至那時,治療潰瘍沒有其他方法只有手術。」

「對一家公司而言,類似Tegamet這種藥非常好。一個不好的藥是你喝了之後病就好了,然後你說聲謝謝,並支付4美元的診斷費就完了。但是你不得不持續服用Tegamet,不然的話潰瘍就會復發。」

「這家公司的股價上漲至原來的15倍。在他們買入必成器具之前叫史克。」

「你不必在Tegamet還在做臨床測試的時候買入這家公司。你甚至不必在它剛上市的時候買入。不過,當你的親戚朋友使用了這種藥發現對潰瘍的治療效果不錯的時候,那時你應該買入。想像一下所有的醫生都開這種藥,所有的藥劑師都配這種藥就知道這筆投資有多好。」

「在座有多少人曾經從醫生那裡得到關於醫藥公司股票的提示?有多少人從醫生那裡得到石油或者電子公司的提示?

「我曾經從假日旅館公司的副董事長那裡得到過一個非常好的提示。大約12或13年前,他告訴我德州有一家名為LaQuinta的汽車旅館公司。他說,『他們打敗了我們。他們的產品很好。他們的經營範圍已經超出了聖安東尼奧,他們做得很好。』結果證明這的確是一隻很好的股票。」

「每隔幾年你只需要投資幾隻你擁有豐富信息的股票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回報。你只需要專注某個領域,購買你熟悉的本地公司就可以了。」

「在麻省威爾伯雷市有一名消防員,他對股市知道的不多。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理論。他發現他們鎮上有兩家公司不斷擴大工廠,於是他每年在這兩家公司的股票上面投入1000美元,連續投了5年,結果他成了一名百萬富翁。」

「他不看《華爾街日報》,他也不讀《巴倫週刊》,沒有Cray計算機。他只是看到公司在不斷成長,因而得出判斷公司的情況一定很不錯。他們是了不起的本地公司。」
「散戶具有一些優勢,我真的想著重強調這一點。散戶一般覺得他們是業餘籃球隊員,卻要與洛杉磯湖人隊對決,因此毫無希望獲勝。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散戶具有很多特定的優勢。」

八、職業投資者--一個難以置信的矛盾:

「我知道你們聽說過經常被人引用的矛盾說法『大蝦(jumboshrimp)』。這一矛盾說法我一直很喜歡。由於我曾經在軍隊服役兩年,因此另外一個我喜歡的矛盾說法是『軍事情報(militaryintelligence)』。」

「不過『職業投資者』這個說法也是矛盾說法中的精品。職業投資者具有所有那些偏見,他們只買大盤股,他們只買具有多年歷史的公司,他們不會看有工會的公司。我曾經持有過有工會的公司,它們給我帶來豐厚的回報。他們也不會買無增長行業的股票。我們卻在該行業獲得了很好的回報。我曾經買入過破產公司的股票。我還買入過即將破產的公司。這些投資並不愉快。你可能不相信職業投資者的偏見,有些人不會買入以Y開頭的公司等等。」
「另外,職業投資者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規則。如果你是一名職業投資者,如果你在市場公認的藍籌股上賠錢,你會沒事,但是如果你在其他股票上面賠錢,你就會遇到麻煩。比如如果你在IBM上面的投資虧了錢,所有人都會說,『IBM出了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你在TacoBell或者LaQuinta汽車旅館上面虧了錢,他們會說,『你出了什麼問題?』你在後者這樣的公司上面賠錢,他們會把你掃地出門。但是你卻可以在IBM、明尼蘇達礦業公司或者柯達公司上面無限虧損都沒事。」

九、永遠有一些事讓人擔憂:

「最後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永遠有一些事讓人擔憂。你必須問你自己,『我對痛苦的容忍程度有多大?』如果你準備進入股市,你就必須做到能夠承受痛苦。永遠有一些很嚴重的事情讓人擔憂。」

「我在20世紀40和50年代長大,股市在40年代的表現不太好。人們真的很害怕再次出現蕭條。相對比較嚴肅並且很關切的人是國家的領袖,他們認為我們走出大蕭條的唯一原因是二戰。他們覺得這個國家如此不穩定以至於如果再發生一次大蕭條,整個社會就會崩潰。」

「後來就是對核戰爭的恐懼。20世紀50年代人們像瘋了一樣修建防核塵地下室、囤積罐頭食品。他們修建了成千上萬的防核塵地下室。」

「20世紀50年代人們不願意購買股票,因為他們擔心核戰爭,擔心蕭條再次出現。20世紀50年代不是那麼輝煌的年代,可是道瓊斯指數仍然上升至原來的3倍。普通的股票也漲至原來的3倍,雖然這個時期人們擔心很多大問題。」

「十幾年前,我清楚地記得石油價格從4美元/桶、5美元/桶暴漲到30美元/桶。所有人都預言說石油將漲到100美元一桶,那樣的話世界將遭遇蕭條,全球都將崩潰。」

「3年後,石油的價格跌至12美元/桶。那是人們又說石油價格將下滑至2美元/桶,我們將遭遇蕭條。我沒有開玩笑,這是相同一批人說的。人們擔心石油價格下降將導致與石油相關的貸款出現大規模違約。」

「再後來人們擔心的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情況。你們還記得嗎?貨幣供應量的數據通常在週四下午公佈。我們全都等著看最新的數據。沒人知道這些數據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們會說M3增速平緩、M2增速下降等等。每個人都對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憂心忡忡。」

「但是這與Melville公司一點關係都沒有,Melville公司的盈利連續42年保持上漲,HJHeinz的盈利連續58年上漲,BristolMeyers的盈利連續上漲了36年並且沒有債務。你認為這些公司在乎貨幣供應量嗎?人們是在杞人憂天。」

「現在人們開始擔心臭氧層和氣候變暖。如果這是阻止你購買好公司的理由,那麼你就有麻煩了。實際上,如果你看星期天的報紙,裡面的新聞如此消沉以至於你很可能週一都不想去上班了。」
「你得聽我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在過去10年中我們新增了2500萬份工作,儘管大公司裁減了100萬份工作。二戰之後我們經歷了8次衰退。以後我們還將碰到衰退。在過去70年裡股市下跌幅度超過10%的次數共有40次。我們還將經歷更多下跌。」

「但是如果你將一直為這些事情擔心,那麼你應該把你的錢存在銀行或者貨幣市場賬戶。」

十、投資真的很簡單:

「因此你需要找到一些你掌握很多信息並且能理解的公司,然後和這些公司綁在一起就行了。就是這樣,投資就是這麼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01

美國版餘額寶是如何垮掉的?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6960896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者 蔡凱龍

中美兩國在金融體制、互聯網技術上有諸多差別,但互聯網本身是無國界的,而金融的本質與服務人的金融需求也是一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通過分析介紹美國互聯網金融的幾個具體形式,期望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帶來一些啟示。

  大名鼎鼎的第三方支付先驅Paypal在1999年創立第一支MMF(Money MarketFund,貨幣市場基金),到2007年規模到10億美元。不僅僅Paypal,美國市場上MMF規模蓬勃發展,在8年內從政策開放時的一片空白到2008年3.75萬億美元規模。

  但在2008金融危機時,撐起MMF快速成長的兩大基石──現金級別流動性和保本紛紛垮掉。由於MMF為了提供給客戶比市場無風險基準利率更高的回報,不可避免投資在短期的政府債券、企業短期商業票據等高質量短期資產。

  在2008-09年金融危機期間,以往被認為安全的資產全部陷入困境,大量MMF 破天荒第一次Break thebuck(1元MMF不值票麵價),不再保本了。投資者習慣假定MMF是保本的,哪怕損失一點都會產生極大恐慌。

  在當時金融危機環境下,Only Cash is theKing(只有手裡持有現金才是王道)。不開玩笑的說,那時候投資人晚上摟著老公老婆還不夠,還得摟著現金才睡得著覺。大量投資者的蜂擁贖回讓另一塊基石──流動性也垮了。

  最後美國財政和美聯儲不得不聯手對其中一小部分MMF提供暫時擔保,保住72個MMF的命運。當時MMF市場也被毀得差不多了。後來再加上美聯儲為了刺激經濟,把短期利率壓倒接近0%,Paypal和其他在金融風暴後倖存的MMF都大幅虧本,先後都無奈地退出這個市場。

  最近國內MMF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7%甚至10%的MMF鋪天蓋地而來。但是投資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謹記金融界(6.51, 0.98, 17.72%)最重要一條金科玉律:No Risk NoReturn(任何高回報都伴隨著高風險的)。

  由於新事物沒有嚴格的監管,國內的業者為了搶奪MMF這個大蛋糕,用了各種各樣辦法「創造」出較高的回報率:協議存款,用回購方式加大槓桿,買賣上時間差,收益和成本的不同計價方法,甚至自己倒貼錢的方式等等,這些都是以投資者承擔較大隱形風險換來的,這種方式在美國的監管體系裡是不可能被允許的。

  業者為了讓投資者放心,有的MMF還提供企業擔保。但是這些擔保在真正危機和風險來臨的時候,企業還能獨善其身嗎?他的擔保有多少可信度呢?Lehman(雷曼兄弟(0, 0.00, 0.00%))在倒掉以前夠大牌,它擔保的企業債券最後還不是慘不忍睹!只有央行和美聯儲動用國家信用的擔保才是唯一可以靠得住的。

  不過,國內MMF倒是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國內利率水平整體偏高(一年SHIBOR,即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都可以在5%),這給老百姓擺脫低存款利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雖然目前短期看不到市場下跌的趨勢,但是利率本身也會上下波動也是一種風險。美國的經歷對國內MMF從業者的啟示在於:注意市場和信用風險的防範,加大教育大眾其產品風險並徹底公開其操作方式,同時注意監管的變化。

  (本文作者介紹:互聯網金融千人會華爾街分會秘書長,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現供職於德意志銀行美國戰略科技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01

解構餘額寶天花板:巨無霸生存壓力已來(轉)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7343041
如果45萬億元活期存款都要多付出3%的息差,就是1.5萬億元。這已略超過商業銀行的整體收益。

                            解構餘額寶天花板:巨無霸生存壓力已來

                                       2014-01-25 經濟觀察報

2500億元,雖然驚呆了許多貨幣基金同行的小夥伴,但這可能遠遠不是餘額寶的天花板。

這個金融業的巨無霸到底還將怎樣生長?

支付寶內部對餘額寶2014年的KPI考核目標暫定是5000億元。如果收益率不明顯下降,以現在資金淨流入的情況看,實現這個目標用不了一年。上萬億或許也不是難題。

有基金經理測算,從國內貨幣基金現有投資標的容量看,短期內貨幣基金發展到1.5-2萬億元之間的空間不成問題。

貨幣基金市場只剩餘額寶一隻獨大?而餘額寶要在未來一年內撬動銀行現有16萬億元活期存款的十分之一。

那又將是一個怎樣的局面。

其實在餘額寶的快速膨脹下,支付寶已經處於重壓之下。

上萬億不是夢?

毋庸置疑,在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互聯網餘額理財形式銷售的貨幣基金已經成為存款定價的重要一環。

2013年12月底,央行統計居民個人儲蓄存款總量45萬億元。其中超過16萬億元為活期存款,這是互聯網餘額理財的最大空間。

以2013年貨幣基金市場結構看,近9000億元的規模中,餘額寶佔據了20%,包括華夏、易方達、匯添富在內的發力互聯網渠道的基金公司旗下貨幣基金都是微微持平甚至負增長,以直銷渠道的增量彌補了傳統渠道的縮水。

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在下載了自家和同行貨幣基金APP進行比較後,還是悄然選擇了餘額寶。目前看來,雖然各類「寶」如雨後春筍爭相湧現,但在操作便利、支付便利、取現便利方面,餘額寶的優越性力壓群芳。在個人用戶理財方面,未來可與之一搏高低的估計只有微信版的理財通。

讓其他貨幣基金經理羨慕不已的還有,除了「雙11」,餘額寶幾乎每天都保持著資金的淨流入。

細心的人還發現,從餘額寶幾次披露的規模和用戶數據看,其戶均持有額在持續增長,目前2500億元、4900萬戶的戶均持有量為5100元。

中信證券近期一份報告指出,貨幣基金總規模將在2-3年內邁向2.2萬億的新高度,大致相當於活期存款中的5%。

單純從需求角度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餘額寶的吸金大法似乎還不會失效。

一位監管部門人士預測:在目前的形勢下,餘額寶規模上萬億也並非難題。餘額寶佔據貨幣基金總盤子的比例可能從20%繼續提升。

從貨幣基金的管理看呢?管理萬億級別的貨幣基金是否存在問題?

餘額寶背後天弘增利寶基金經理王登峰,從業經歷四年。天弘增利寶的2013年四季報揭示了這只巨無霸貨幣基金的投資細節。

其資產組合中,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佔到了92.5%,債券投資僅6.7%。即餘額寶90%以上的資產投資了銀行的協議存款。

該基金還有一大不同於絕大多數貨幣基金的地方在於:其報告期末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僅51天,平均剩餘期限在30天以內的資產組合佔到了63.69%。即餘額寶投資的銀行協議存款一大半以上期限都不超過一個月。

對比多只貨幣基金,包括同樣在互聯網端銷售的華夏現金增利E、匯添富現金寶,餘額寶絕對是國內貨幣基金剩餘期限最短的貨幣基金,這樣的投資組合是貨幣基金裡絕無僅有的。

「貨幣基金強調流動性管理,餘額寶的最大優勢是資金淨流入、散戶多,且擁有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在流動性管理方面進行預測,這也決定了其如此畸形的投資組合。」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稱。

也就是說,餘額寶做的工作非常簡單,將零錢整存至銀行短期存款,後者目前收益率即5-6%,基本不用發揮主動管理能力。

尤其是在6月和11月「錢荒」的時候,餘額寶也不差錢,其收益率能基本與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同步。

一位貨幣基金經理分析,同業存款規模大致10萬億,這是電商貨幣最主要的投資標的,如果非銀行機構參與佔到其中20%,貨幣基金可投資存款的規模在2萬億元,可以支撐貨幣基金的發展空間。

在他看來,在現有投資環境下,單只貨幣基金的管理幾乎沒有上限,電商貨幣基金的投資剩餘期限一般都在90天之內,每個季度所投資存款即會更換一次,相當於重新建倉,在收益率上也不會有明顯差距。

據悉,天弘基金和支付寶內部亦將用戶數上億作為目標。看上去,餘額寶的巨無霸路徑仍將繼續。

不過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威脅已來

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初期,市場利率都維持在較高水平,這是餘額寶生存的最大前提保證。在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初期持續了2-3年。然而,如果這一進程走得過快,或者說,餘額寶沒有「節制」,又將會怎樣?

餘額寶的投資運作的最大優勢是資金淨流入,而一旦資金淨流入打破,其流動性管理和T+0墊資的難題都將凸顯。

在貨幣基金的投資週期中,存款和債券的投資交替會時不時出現,長期看收益率曲線沒有差異化的扁平形態不可持續,短期存款的利率終會下降。如此以後,餘額寶的收益率如何保證?

除了協議存款,目前1年期內的央票、金融債、短融這些具有流動性、又承擔違約風險的投資標的有限,最多僅能支撐1萬億左右貨幣基金的規模。

在上述資深固定收益部負責人看來,試想一隻數千億級別的貨幣基金去投資債券市場,這在國內還沒有哪個人,甚至哪個團隊敢於勝任。

再來看目前餘額寶依賴的協議存款,貨幣基金大量投資其中的一大前提是「可提前支取不罰息」,這一政策其實是銀監會和證監會給予貨幣基金的「政策優惠」,並非市場化。這意味著貨幣基金不用承擔所投資標的利率風險,一旦需要提前支取,利率損失由銀行承擔。「一旦餘額寶的淨流入被打破,數千億的協議存款可提前支取不罰息,對銀行而言都是定時炸彈,如果銀監會叫停這一政策優惠,貨幣基金整個的遊戲就別玩了,餘額寶也將立馬臥倒。」一家基金公司高管稱。

從投資運作上看,是收益率下降引起餘額寶淨流入被打破,還是淨流入被打破引發管理難題收益率下降,兩種局面都有可能出現。理性看,餘額寶持續的資金淨流入不可能是常態,而天弘能否建立起一支能發揮主動管理能力,管理數千億級別資金的固定收益團隊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餘額寶的對手早已經不再是基金業的小夥伴,其最大威脅來自於銀行界的反擊,2014年,餘額寶的最大競爭將來自銀行代銷渠道T+0的覺醒,或者是上述來自監管層面的出手。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分析,餘額寶現在是2500億元,以其年化5-6%的年化收益率計算,一年可以創造150億元的收入,而原來這2500億元在銀行的活期存款中,銀行只需要給予0.35%至0.85%左右的活期存款利率,這也就是5億元左右。由此,中間的145億元差值就是銀行損失。

如果45萬億元活期存款都要多付出3%的息差,就是1.5萬億元。這已略超過商業銀行的整體收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都已經準備或推出了自家的T+0貨幣基金,對抗餘額寶的吸金大法。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目前餘額寶的用戶數量已經有4900萬戶,而支付寶內部活躍賬戶數量在1.5-2億戶。一位支付寶內部人士略有擔憂:最活躍的三分之一已經購買了餘額寶,接下來,在支付寶內部用戶中,也需要新的「投資者教育」來開墾市場。

支付寶承壓

其實外界已經可以透視支付寶運作這只巨無霸的種種壓力。

不包括此前備付金收益的成本損失,餘額寶需要承擔的成本來自於墊資和轉賬兩部分。業內有傳言,支付寶在餘額寶項目已經出現數億的額外成本。

日前支付寶推出最新規定,餘額寶客戶資金轉入支付寶的資金規模,單日單筆不超過5萬,單月不超過20萬。外界猜測,這是餘額寶墊資掣肘所致。

貨幣基金通常需要T+2日贖回到賬,但是為了方便互聯網用戶的體驗,餘額寶可以實現實時到賬和消費。一位支付寶內部人士介紹,餘額寶消費並不需要墊資,淘寶內部7天消費在途設計可以滿足贖回時間的要求,但是餘額寶轉出都涉及到墊資問題,包括轉入支付寶和銀行卡。

通常,貨幣基金T+0需由基金公司負責墊資,但是對於2500億的餘額寶,顯然天弘基金沒有這樣的能力。墊付資金的成本問題將由支付寶承擔,或許天弘基金會用管理費進行彌補。

有業內人士稱,通常100億元的貨幣基金就可能需要5億元墊資準備,這意味著支付寶可能需要為餘額寶準備百億元的流動資金。

同時,任何一筆銀行卡至餘額寶的轉入和轉出都涉及轉賬費用,均有支付寶承擔。餘額寶託管於中信銀行,與其他銀行間的操作都為跨行轉賬。一般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會協商這一價格,最高的每筆為千分之二。支付寶與各家銀行商談的這部分價格外界不得而知。

以2500億元,0.33%的管理費計算,餘額寶賺得的收入是8.25億元。不過,其每次規模提升都有大量線上下線的營銷活動,成本也已經以數億計算。

記者瞭解到,阿里內部被稱為「9號計劃」的餘額寶二期,近期剛剛組織基金公司重新上報方案,該產品名為「定期寶」,暫定為開放平台產品。支付寶的要求是分級、定期產品皆可,但收益率要高過餘額寶,最重要的特點是有封閉期,該產品可能3月上線。還有消息稱,阿里近期在與某大型光伏電站投資及運營商洽談,期望將光伏電站資產金融證券化,也很可能對接定期寶。

不論多久,投資銀行協議存款的貨幣理財收益率必然下降。阿里內部更為重視餘額寶對現有個人用戶的現金管理功能,定期寶則可以從收益率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而定期運作也將大大降低支付寶的成本支出。

一些銀行人士分析,餘額寶還可能利用阿里的大數據分析能力,自我組建了一個對多「資金拆解平台」,根據具體自身情況和市場資金價格給需要資金的商業銀行報價,這樣通過頻繁交易提高收益,而商業銀行可以用這些錢繼續匹配自己的非標業務;或者餘額寶二期可以將資金投入到阿里小貸中賺取高息差收益。

但工商銀行一位人士擔憂:餘額寶是對銀行的掠奪和擠壓,這就是貨幣空轉,銀行不擔心你來搶我的市場,擔心你把市場秩序給攪亂了。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目前許多基金公司都已經放棄了與互聯網平台在個人貨幣基金用戶上的競爭,轉戰中小微企業現金管理。餘額寶目前僅供個人用戶開戶,上限100萬元。大量淘寶商戶已經使用餘額寶。由於央行反洗錢等政策,機構用戶基金開戶還沒實現電子化,同時企業做賬對貨幣基金電子賬單管理也存在問題,許多基金開始盯住支付寶看不上的細分市場,發展電腦端線上100萬以上級別的企業版「餘額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71

最近一百年,全球湧現過哪些最頂尖的、最賺錢的公司?(轉)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8115810
最近一百年,全球湧現過哪些最頂尖的、最賺錢的公司?
2014-01-12 沃頓商業評論

最近一百年,全球湧現過哪些最頂尖的、最賺錢的公司?它們的共性是什麼?

截止2013年12月28日,市值在1000億美元以上,成立時間在1900年之後的,非行政壟斷型企業,有以下這些:

 1911年,IBM,市值1989億美元,IT科技

 1916年,波音,市值1028億美元,航空航天

 1921年,斯倫貝謝,市值1163億美元,石油服務

 1923年,迪士尼,市值1297億美元,文化娛樂

 1933年,豐田,市值1879億美元,汽車,日本

 195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2900億美元,金融投資

 1962年,沃爾瑪,市值2524億美元,商業零售

 1963年,康卡斯特,市值1341億美元,文化娛樂

 1968年,英特爾,市值1266億美元,IT製造

 1969年,三星電子,市值1914億美元,IT製造,韓國

 1972年,SAP,市值1015億美元,IT軟件,德國

 1975年,微軟,市值3095億美元,IT軟件

 1976年,蘋果,市值5107億美元,IT科技

 1976年,VISA,市值1392億美元,金融服務

 1977年,甲骨文,市值1678億美元,IT軟件

 1978年,家得寶,市值1135億美元,商業零售

 1982年,沃達豐,市值1892億美元,IT電信,英國

 1984年,思科,市值1159億美元,IT製造

 1985年,高通,市值1233億美元,IT製造

 1987年,吉利德科學,市值1149億美元,生物製藥

 1995年,亞馬遜,市值1827億美元,IT互聯網

 1998年,谷歌,市值3714億美元,IT互聯網

 1998年,騰訊,市值1125億美元,IT互聯網,中國

 1999年,阿里巴巴,市場估值1200億美元,IT互聯網,中國

 2004年,facebook,市值1411億美元,IT互聯網

 ——以上25家全球頂尖企業,你能看到什麼呢?

如果將世界上所有1000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企業羅列出來,這個名單將要長的多。

如果從1900年開始做一個劃分,我們看到,絕大部分的歐洲頂尖企業都消失了,而美國的頂尖企業絕大部分仍然保留在榜單上。這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呢?

因為自從19世紀末以來,美國超過了歐洲,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立足於這個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場,美國的新興行業優秀企業能夠通過規模優勢,輕易的戰勝其他地區的競爭者,獲得了成長為全球頂尖企業的優先入場券。而歐洲企業,在全球產業革命的大浪潮中,漸漸地就被邊緣化了。

誰能夠適應市場的變遷,誰就能夠成就百年基業。斯倫貝謝就是這麼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19世紀末,石油工業開始獲得快速發展,歐洲的殼牌石油、BP石油是市場中最早的巨無霸。石油開採的難度越來越大,於是孕育了一個新興的專業技術服務市場。1921年,斯倫貝謝成立,作為最早的石油探測和鑽井服務公司,斯倫貝謝在一開始就已經奠定了技術領先的地位,1927年發表的《鑽井電信號研究》是這個行業的基礎技術之一。

斯倫貝謝最早作為一家歐洲公司,他的出現是歐洲科技領先水平的體現,但是如果一直紮根於歐洲,斯倫貝謝不會有今日的行業地位。二戰前後,世界石油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變化,美國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墨西哥灣的石油開採業蓬勃發展。斯倫貝謝1940年將總部遷至美國休斯敦,將業務重心及時的轉移至美洲市場,由此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空間。

在競爭激烈的石油服務市場,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靠自己的技術保持長久領先,因此依靠行業地位積累的資金不斷收購,補齊短板就成了重要的法寶。從1950年代開始,斯倫貝謝幾乎每一年都要收購幾家公司,1952年收購forex公司進入鑽井市場,1956年收購johnstontesters公司成為綜合性測井公司,1993年收購IDF公司成為鑽井液服務供應商,2010年收購史密斯公司成為鑽頭生產巨頭。

正是通過適應市場的業務調整和收購擴張,斯倫貝謝不斷向新興的更有發展前途的藍海前進,在一百年的時間裡不斷壯大,才成就了這家石油能源產業鏈裡「最年輕」的頂尖企業。

自1920年代以後,世界範圍內,再也沒有誕生過一家石油行業的頂尖跨國企業(非國企)。

波音公司是另一個適應市場的絕佳例子

1903年,萊特兄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架具有實用性的飛機,並且創辦了自己的萊特飛機公司。當然,今天我們知道,萊特並沒有笑到最後。

1916年成立的波音公司,在早期的飛機公司中並不起眼,和很多當時的主流飛機公司一樣,波音的業務以政府的軍用訂單為主。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波音才脫穎而出。

二戰,是改變這一切的根本力量。二戰之前,軍用業務才是市場主流,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飛機的市場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軍用市場萎縮,大型民用客機市場開始興起和壯大。1957年,在原有空中加油機基礎上改進的波音707噴氣式民用客機大獲成功,獲得了上千架的訂單,波音從此在商業客機市場上奠定了領先位置。在當時所有的軍用飛機公司中,波音是最早做出轉型決定的,正是這次及時的轉型,向藍海市場的進軍,讓波音笑到了最後,成為航空航天市場的新王者。

在歷史上,波音不是第一架飛機的研發者,不是第一架民用飛機的開創者,但是波音在民用客機市場上改進的產品,最好的適應了客戶的需求,在安全、空間、舒適性和性價比上,最大程度的滿足了客戶的需求,於是波音就成功了,持之以恆,就將這份領先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波音的成功告訴我們,具有靈敏的市場反應能力,時刻堅持產品的微創新,是成就偉大企業的一條重要道路。

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樣很重要

192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產業開始興起,迪士尼也在這個時期開始投身創業的浪潮。1928年,迪士尼推出首部以米老鼠為主角的世界最早的有聲動畫片,掀起社會熱潮,隨後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第一部寬銀幕動畫片小姐與流氓,直到近一百年後的1990年代,仍然是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數字技術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正是這些領先的多媒體技術的引入,讓迪士尼的動畫片始終擁有著同時代作品中最好的視覺體驗,帶來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但迪士尼的探索不僅於此。迪士尼之所以能夠超越同時代的所有文化媒體企業,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就,在於他建立了文化行業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

——迪士尼認為,對於電影產業來說,故事不是最重要的,形象才是核心。

圍繞著永恆的角色形象,延伸出來迪士尼樂園和玩具銷售的下游產業鏈,才使得迪士尼擁有了更大的市場規模、更低的成本支出、更長久穩定的利潤回報。

迪士尼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創新的產品可以帶來一時的成功,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帶來一輩子的成功。

金融併購是獲得規模成本優勢的另一個重要手段。

康卡斯特就是這麼做的

1960年代,有線電視行業開始興起,康卡斯特在這個時候只是美國一個三線小城市的有線電視服務商。作為同質化競爭的行業,想要在產品上實現創新並不容易,經過十幾年的管理經驗積累,在成本效率上發揮到極致之後,康卡斯特走上了大規模收購擴張的道路。1986年,收購group W cable公司,將規模擴大一倍,1988年收購StorerCommunications Inc公司成為全美第五大有線電視運營商,1992年收購amcell,1994年收購Maclean-Hunter『s 美國業務,成為全美第三大有線電視服務商,1998年收購Jones Intercable公司,2000年收購LenfestCommunications公司,2002年斥資475億美元收購AT&TBroadband Cable Systems公司,從此成為美國第一大有線電視服務商。

無論是創新的商業模式,還是金融併購手段,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規模效益,如果不能創新,簡單而快捷的收購兼併就是達成目標的最佳策略。

策略並不是越複雜越好,簡單而有效的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股神巴菲特創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就是典型例子

二戰以後,美國的金融證券市場走向成熟,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建立的價值投資論受到歡迎,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成批買入優質藍籌股,投機風潮褪去,穩定的股市使得認同企業內在價值的證券投資者獲得了成長的沃土。

195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立,巴菲特成為價值投資學派最忠誠的信徒,在企業價值被低估時買入,在企業價值被高估時賣出。如果你在這一年將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打理,今日這份本金將增值為2.7億美元,這就是股神點石成金的魔力。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成功告訴我們,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方向,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最後就獲得了偉大的成功,就是這麼簡單。

二戰,對於20世紀的全球產業發展史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

在此之前,主導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是石油能源化工、鋼鐵機械汽車飛機火車輪船航天軍工,在此之後,他們的光芒都被掩蓋了,IT產業的創新成為舞台中央最耀眼的明星。25家全球頂尖企業,有14家來自IT行業。

在其他的行業,同樣是創新的技術和服務,孕育了新生的商業機會。

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銀行和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來自證券投資行業,VISA來自信用卡行業。

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商業百貨公司,沃爾瑪來自連鎖超市,家得寶來自連鎖建材賣場。

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傳統媒體公司,康卡斯特來自有線電視行業。

這一百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化學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來自生物製藥行業。

這五十年來,再沒有孕育一家頂尖的汽車、飛機、機械、石油、化工頂尖企業,在那些科技變革緩慢,市場成熟的行業裡,行業格局已經固定,傳統壟斷巨頭的存在,遏制了新生企業成長的空間。只有通過創新的科技產品、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全新開拓的藍海市場,新生企業才有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可能性。

而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機會,就是IT科技行業的變革浪潮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藍海。

最早的明星是IBM

1911年,IBM在紐約成立,早期主要從事穿孔卡片數據處理業務,也就是員工考勤用的打卡機。

1932年,IBM投入100萬美元建設第一個企業實驗室,並且與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展開技術合作,從此奠定了IBM在技術上的雄厚積累。到1935年,IBM的卡片統計機已經佔領了美國85%的市場份額,1950年代進一步成為美國國防部的電腦系統承包商,在1960年代大型計算機行業興起的時候,IBM水到渠成的成為了行業龍頭。到1974年,IBM生產的計算機數量是世界上其他所有計算機廠家生產總量的四倍,是這個行業絕對的壟斷者。

可以說,一部IT產業的早期發展史,就是IBM的企業成長史。

但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即使積累深厚如IBM,仍然數次差點在陰溝裡翻船。1976年,蘋果公司推出的PC電腦給計算機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市場主流從大型機向小型機發展。面對個人電腦帶來的衝擊,IBM迅速轉型,以橫向開放的商業模式,將挑戰者蘋果擊敗,繼續在新興的個人電腦市場上稱霸。

1993年,在新一代挑戰者康柏和戴爾的衝擊下,IBM再次陷入巨大虧損。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IBM意識到,消費者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聚焦於渠道,而自己的優勢在於技術積累,高昂的成本無法與新生代企業競爭,於是再次做出轉型,向高價值的企業服務市場發展,重獲新生。

一百年來,IBM的業務重心不斷轉變,在訊息萬變的IT科技產業上猶如大象般翩翩起舞,他的成功,是適應市場,以科技創新和優秀管理敏銳感知市場水溫變化,迅速調整方向進軍新興藍海的典型代表。

IBM的成功,孕育了另一個傳奇微軟

1975年,比爾蓋茨創辦微軟,在早期只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型軟件公司。蘋果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

1980年,IBM為了推出全新的個人電腦與蘋果抗衡,廣泛將零部件外包,英特爾贏得了芯片合同,微軟贏得了至關重要的操作系統合同。這份合同是微軟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由於時間緊迫,程序複雜,微軟甚至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一位程序員Tim Patterson手中買下了一個叫QDOS的程序,然後稍加改進後提供給IBM,這個系統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MSDOS。隨著IBMPC的普及,微軟的操作系統很快就成了行業的標準。

此後,微軟加強研發,在新一代的WINDOWS系統中引入視窗化技術,一代代的更新,伴隨著個人電腦行業的壯大而不斷強大。

微軟的成功告訴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勢發展,是小企業上位的一條重要捷徑。

英特爾的故事同樣有趣

1947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的工程師肖克利發明了晶體管,這項技術的發明是現代IT工業的里程碑式創新,肖克利也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創新並不是企業成功的必然保證。1955年,肖克利離職創辦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吸引了大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工程師加入。只是在糟糕的管理之下,這家新生的企業很快就分崩離析了。號稱「八叛逆」的八位傳奇工程師再次離職,合夥成立了硅谷早期聲名顯赫的仙童半導體公司。1968年,「八叛逆」中的諾伊斯和摩爾再次離職,成立了英特爾。

1971年,英特爾推出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1980年代成為IBMPC的芯片標配,此後隨著個人電腦產業的興起而不斷發展壯大。

英特爾的成功,不可否認是技術創新的成功,從微米到納米製程,從4位到64位處理器,從奔騰到酷睿,從硅技術、微架構到芯片與平台創新,在IT計算機行業的最前沿技術領域,英特爾一直是創新的領導者。

英特爾的成功,同樣是管理的成功,正是安迪葛洛夫這位優秀的管理者加入,使得英特爾沒有再次重複肖克利和仙童公司的覆轍,在半導體行業實現了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壯大。

英特爾的成功,同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沒有肖克利,沒有IBM,英特爾無法獲得今日這般顯赫的傳奇。

IBM同時孕育了SAP的成功

1970年代,是IBM大型主機風行的時代,IBM通過出售大型計算機給企業客戶,並且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軟件解決方案,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五位IBM德國分公司的軟件工程師認為,為每一個企業重新開發軟件,費時費力,不如設計一套統一的標準軟件提供給客戶更好。他們的建議遭到了IBM決策部門的拒絕,很明顯,這樣的方案最終將損害IBM的利潤。無法實現理想的這五位工程師最終選擇了離職創業,他們推出的企業標準管理軟件很快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

SAP的成功告訴我們,如果你發現了客戶的痛點,而市場又無法滿足時,只要你能夠拿出切實可行的創新產品,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IBM還是甲骨文的搖籃

1970年,IBM的研究員埃德加考特發表了一片著名的論文《大型共享數據庫數據的關係模型》,奠定了關係型數據庫軟件的理論基礎。但是IBM的軟件部門因為立足於層次式數據庫軟件,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利益關係而遲遲不願意推出相關的產品。

1976年,為IBM開發軟件的埃裡森讀到了這篇論文,立馬意識到其中的巨大商業價值,立馬拉上兩個同事創辦了甲骨文公司。甲骨文的軟件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並且很快獲得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的訂單。從此之後,甲骨文公司一直引領著數據庫軟件市場的發展,並且伴隨著數據庫軟件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而不斷壯大。

甲骨文的成功告訴我們,一旦意識到市場機會,執行比埋頭研發更加重要。

IBM的地位如此重要,幾乎所有IT產業上的明星都與她有著糾纏不斷的故事。

蘋果的興衰起伏,尤其讓人唏噓

1976年,兩個電子產品DIY發燒友喬布斯和沃茲在車庫裡創辦了蘋果公司,他們的小型個人電腦一開始就以令人驚豔的創新在市場上受到矚目,並迅速成長為PC市場上的早期領導者。但是很遺憾,只有創新而缺乏優秀管理能力的蘋果最終被IBM打敗了,創始人喬布斯也被迫離開,在1990年代成為一家被人遺忘的公司。

蘋果的早期失敗再次告訴我們,創新的產品只能帶來短暫的輝煌,但市場的較量是持續的,只有優秀的管理配合持續的創新,才能保持長盛不衰。

1997年,瀕臨破產的蘋果公司將在市場上久經打磨的創始人和靈魂喬布斯重新請回,一場商業史上最偉大的王者歸來開始上演。從ipod隨身聽,imac個人電腦,macbookair筆記本電腦,到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蘋果公司以持之以恆的創新精神,不斷刷新著世界對於完美科技產品的期待。

2011年,隨著喬布斯的逝世,蘋果的創新精神似乎也逐漸遠去。

蘋果公司的成功,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創新的啟示,更是如何保持持續創新的難題。

思科對這一點有著自己的解決之道

1984年,思科系統公司由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中心的兩位主任創辦,他們最早設計了叫做「多協議路由器」的聯網設備,將校園內不兼容的計算機局域網聯通成一個網絡,從此開創了互聯網時代。

立足於不斷壯大的互聯網設備市場,思科獲得了飛速的成長。但是他們很快認識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光靠自身的研發是不可能持續保持技術的領先的。

怎麼辦呢?思科的解決方案是:收購。通過早期建立的領先積累,不斷在市場上收購新興的技術和團隊,然後通過自己的龐大分銷渠道,在行業中確保了長久的領導者地位。簡而言之,思科專注於成為一個創新科技產品的分銷平台。

思科的成功,是創新者的成功,同樣也是收購策略的成功。

高通則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

1985年,高通公司成立,早期主要從事移動通信技術在運輸行業的應用服務,1989年最早推出了基於CDMA技術的移動通信解決方案,從此成為這個新興的通信行業的標準制定者。從2G到3G到4G技術的演進發展過程中,高通公司累積了4000多項CDMA專利技術,始終主導著移動行業的技術發展步伐。

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高通的移動微處理器第一個支持安卓操作系統,隨著安卓的廣泛普及,高通也成為了移動芯片行業的霸主。

高通的成功,和英特爾的成功是很像的。在一個高技術領域,通過高投入的研發,遙遙領先的技術水準,廣泛的專利壁壘,封殺了幾乎所有的競爭者生存的空間。除非行業發生大的變革,高通的地位就是無人可以威脅的。

隨著IT技術的日益普及,很多傳統行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誰能夠適應時代,最早將IT技術引入到傳統行業,誰就獲得了顛覆巨頭的能力。

沃爾瑪就是這麼做的

1963年,家樂福在歐洲推出超市大賣場的商業模式,沃爾瑪很快就將它拷貝到美國去。1980 年代沃爾瑪再次率先引入新興的IT技術,對物流和庫存進行了全面流程改造。在IT技術的幫助下,沃爾瑪的連鎖擴張戰略得到有效執行,大規模的全國性鋪開分店,又進一步降低了渠道成本。規模優勢一旦建立,在馬太效應之下,對傳統百貨渠道的蠶食一步步加強,最終在1990年代超越了百年老店西爾斯百貨,成為新一代的零售之王。

沃爾瑪的成功,是適應市場的成功,及時引入新興的商業模式,及時引入最新的IT技術,強化流程管理,降低成本,從此不斷走向強大。

家得寶的成功法則和沃爾瑪如出一轍。

家得寶1978年成立,1983年開始引入IT校驗技術,通過倉儲和物流的流程改造,以連鎖建材百貨店模式改造傳統的建材流通渠道,從此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家得寶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發展成為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巨頭,其成功的秘訣和沃爾瑪一樣:引入全新的連鎖倉儲店商業模式,引入IT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最後通過規模優勢實現不斷壯大。

金融行業通過引入IT技術誕生了VISA

VISA的前身是美洲銀行的支付業務部門,1958年推出第一張具有創新循環信用功能的BankAmericard卡,1973年推出電子化授權系統,1974年推出電子清算和結算系統,1976年改組為VISA銀行卡公司,向國際業務擴張。1983年,VISA推出全球ATM網絡,讓世界各地的持卡人可以全天候24小時在自動提款機上提取現金,為現代商業和休閒旅行帶來了便利。1993年,率先將神經網絡技術應用於電子支付,有效降低了信用卡的欺詐風險,確保金融安全。

VISA的成功,是金融支付行業率先引入IT技術,不斷開拓新的應用,走向藍海市場的典型。

新興行業不僅是IT技術,還有生物基因技術

近一百年,隨著老齡化的到來,醫藥行業的市場越來越大,但是全球頂尖的醫藥公司幾乎都是19世紀成立的化學製藥先驅。

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傳統的化學藥對某些病毒的治療一籌莫展,比如艾滋病和癌症等。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誰先在生物基因技術上獲得突破,誰就有可能獲得偉大的商業機會。

吉利德科學就是這麼一家走在科技創新前沿的公司:1987年在硅谷成立,是近二十年來新興的唯一一家來自非IT行業的頂尖企業。從目前的臨床測試來看,吉利德離成功的門檻已經越來越近。

吉利德科學的成功,是醫療行業生物製藥科技革命的代表,是向艾滋病等抗病毒藥藍海市場拓展的代表。

新興的技術帶來了巨大的藍海市場,但是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注定了只滿足於本土市場是無法進入頂尖企業行列的。

沃達豐就是一個成功的跨地區擴張案例

沃達豐1982年成立,早期是英國拉考爾電子公司的一個移動電話技術部門,1985年獨立出來,建立了英國第一個模擬信號網絡,到1987年沃達豐已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服務公司之一。

但是英國的市場空間畢竟有限,1999年沃達豐和美國的airtouch通訊公司合併,2000年再次和德國曼內斯曼公司合併,從此一躍成為歐美市場第一大電信服務公司。

沃達豐的成功,首先是立足於移動通信市場的成功,在移動通信取代傳統固話通信市場的大環境格局下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其次是金融併購策略的成功,通過英國-美國-德國三大市場的規模擴張戰略獲得進一步的規模優勢,從此躋身頂尖企業行列。

落後地區的企業要想躋身頂尖行列,進入美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

豐田的成功之路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豐田汽車公司1933年脫胎於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的汽車部,作為汽車工業的後來者,第一桶金來自1937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陸軍卡車訂單,1950年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46億美元巨額訂貨,讓豐田再次打了雞血,從此飛速發展。

從一開始,豐田就認識到,作為汽車行業的後來者,不可能在技術創新上跟歐洲、美國的巨頭抗衡,因此強化管理、降低成本、以經濟型節油性的小車與西方巨頭展開差異化競爭,就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豐田發展出了「精益生產管理」模式,1966年推出的低價經濟型車「花冠」大獲成功,從此奠定了在日本汽車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1973年和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得美國汽車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變化,大型車滯銷,經濟型節油性小車暢銷,美國的汽車巨頭一下子就懵了,豐田抓住契機,全力進軍美國,先後推出了專為美國市場開發的佳美和凌志車型,從此鯉魚躍龍門,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

豐田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創新,成功必須建立在比較優勢之上。在缺乏創新能力的情況下,在早期可以將低勞動力價格和精益管理作為優勢,重點開拓低端市場,然後耐心等待市場格局的變化,在機遇到來之時實行彎道超車。

韓國的三星電子同樣是這一策略的優秀執行者

三星電子公司1969年成立,是1938年創辦的三星公司進軍IT行業的子公司。1970年代,三星電子開始進入冰箱、洗衣機和電視機領域,1983年進入內存芯片領域,1997年進入手機行業。

三星電子能夠不斷擴張,進入美日巨頭壟斷的家電、半導體和手機行業,並且發展壯大為行業領導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於學習,在早期以低勞動力價格優勢,一步步擠壓搶佔西方巨頭的市場份額,這是三星在家電和半導體行業獲得成功的關鍵。

在手機領域,三星一向以外觀設計多樣化著稱,在非核心技術上與西方巨頭展開差異化競爭,等待彎道超車的機會。從1997年到2010年,三星等待了十三年,直到智能手機時代來臨,蘋果顛覆了傳統的手機行業,卻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三星抓住機會推出大屏智能手機,滿足了市場多樣化的產品需求,從此崛起為新一代的行業領導者。

三星電子的成功,和日本豐田汽車的成功是一樣的,作為一個來自發展中地區的技術落後者,要想超越巨頭,只有通過低成本價格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在市場發生巨大格局變化中及時抓住機遇來獲得成功。

最近二十年,全球信息產業革命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技術的革新,成功的頂尖企業不斷湧現。

亞馬遜

亞馬遜公司1995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一批的電子商務公司之一。但是,在2000年的網絡泡沫破滅後,幾乎所有的同類型公司都破產了,只有亞馬遜公司,從一家網絡書店向電子產品、影音軟件、各種品類的商品不斷擴張,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

早期的亞馬遜並不是發展速度最快的電子商務公司,卻是經營最穩健,管理最嚴格,資金運營效率最高的公司,正是這種高超的管理能力讓亞馬遜熬過了網絡泡沫破滅的寒冬,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的領導者。

2000年以後,亞馬遜通過全球擴張,終端物流中心的搭建,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一步步成長為可以與沃爾瑪抗衡的零售巨無霸。

谷歌

谷歌1998年成立,作為最早一批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之一,通過率先推出的廣告商業模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先者。隨著搜索引擎逐漸成為互聯網的信息入口,谷歌的廣告收入不斷壯大,一步步取代了傳統的媒介形式,成為互聯網時代最早的行業領導者。

2000年以後,谷歌對創新保持了高度的關注,先後推出了谷歌地圖、安卓操作系統等一系列偉大的產品,並且在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可穿戴眼鏡設備等IT前沿領域繼續探索。

谷歌的成功,同樣是創新的成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技術創新者之一。

facebook

facebook2004年成立,是21世紀最新一家崛起的IT互聯網巨頭。facebook是美國最早一批的社交網站之一,通過持續的體驗改進,很快受到了年輕人的歡迎,2006年後從校園市場向全社會網絡發展,2008年超越myspace,自此一直引領著西方的社交網絡市場。

facebook的成功,是持續微創新的成功,不斷改進的產品體驗,讓facebook超越了一個又一個的行業領先者,發展成為新一代的互聯網巨頭。

在互聯網時代,不再是只有美國的創新者獨領風騷,中國的創業者也開始加入進來,躋身於全球頂尖企業的行列。

騰訊

騰訊1998年成立,最早是ICQ即時通訊產品的跟風者,通過產品的改進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交網絡平台。2003年後,騰訊進入迅速成長的網絡遊戲市場,並且依靠社交平台的流量優勢和優質產品體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絡娛樂公司。

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產品,及時向移動通訊平台轉型,再次獲得巨大成功,成為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移動社交平台。

騰訊的成功,第一是創新商業模式的成功,第二是適應市場發展及時轉型的成功。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公司1999年成立,最早是一家面向中國外貿行業的信息服務公司,2003年推出淘寶交易市場,與ebay易趣展開競爭。淘寶通過創新的支付寶擔保交易技術解決了電商行業的信任問題,通過免費的C2C交易商業模式迅速聚攏了市場人氣,只花了三年時間就將ebay驅逐出了中國市場,成為這個行業新的領導者。

2010年後,阿里巴巴推出天貓商城、阿里云服務、菜鳥網絡、餘額寶、眾安在線保險等新業務,在互聯網商業、物流、金融等領域持續擴張,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互聯網巨頭之一。

阿里巴巴的成功,第一是創新商業模式的成功,第二是適應市場不斷向新的藍海發展的成功。

以上25家全球頂尖企業,他們有哪些共同的成功因素?

a,立足於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立足於一個新興的持續高速增長的藍海市場,在行業發展的早期格局未定之時進入。

b,要麼是行業最早的創新領導者,從推出的第一個產品之時開始就一直引領著行業發展的步伐。

c,要麼是最早一批進入的行業競爭者,通過微創新改進產品體驗,通過優秀的管理不斷進步,實現在一大堆的競爭者中突圍而出。

d,要麼是新興發展中地區的追趕者,通過低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低端市場上不斷擴張,以差異化策略與行業龍頭競爭,然後在市場環境發生突變時實現彎道超車。

e,將IT技術引入傳統行業,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是傳統行業新興巨頭獲得巨大發展的重要動力。

f,質量只是企業獲得成功的基本要求,但並不能保證企業超越競爭對手,因為你的任何一個優秀的競爭者都把質量看的很重要,對於消費者來說,前三名的產品質量沒有區別。

g,創新的產品,優秀管理之下持續的微創新體驗,創新的商業模式,是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的關鍵原因。

h,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是企業在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中持續保持領先的重要競爭力,因此收購擴張就不可或缺。

i,基業長青的企業,總是那些能夠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具有敏銳觸覺及時轉型的企業。

j,價格策略獲得成功的前提是通過技術或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成本降低,而不是自殺式的營銷擴張。

k,……

最後一點,不是總結,只是預言:

19世紀的創業機會集中於歐洲市場和傳統行業,20世紀的創業機會集中於美國市場和IT行業,21世紀的創業機會集中於中國市場和互聯網新興行業。

為什麼?

因為中國擁有13億人口,快速穩定增長的發展空間,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在這個市場中成長起來的優秀企業將獲得相對於西方企業更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他們擁有著無敵的競爭力。

在可預見的十年內,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在新興的IT互聯網行業,中國也已經成為和美國並肩的全球創新中心,孕育頂尖企業的沃土已經具備,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28

餘額寶的未來(轉)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8190626
作者:長江商學院陳龍教授
針對餘額寶,僅僅形容為屌絲的逆襲、缺乏監管是不夠的。最近三家大行拒絕向其提供協議存款也不會改變什麼。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陳龍提出了四大預言:第一,只要讓市場自由競爭,監管機構不過度干預,即便在利率市場化之後,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的攬存能力將會遠遠超過銀行的活期賬戶的攬存能力;第二,餘額寶目前以銀行協議存款為主的投資是暫時的;第三,最優質的企業將大批離開銀行體系,直接對接餘額寶們融資;第四,擠壓之下,銀行不得不自我革命,重塑盈利模式。最終,貨幣基金浪潮同時降低了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是,這不是預言,這是在複製二三十年前發生在美國的故事,我們要嗎?

此前,我們發佈了陳龍教授關於支付寶的「預言」文章的一部分,廣受校友好評。今天分享給您的是文章全文,原文刊登在3月10日出版的財新《新世紀週刊》。以下是陳龍教授學術思想:

餘額寶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貨幣基金,這個故事可能才剛剛開始。
餘額寶是支付寶和天弘基金於2013年6月成立的貨幣基金。天弘基金在2012年管理資產還不到100億元。借助餘額寶,天弘基金所管理資產在半年之中一飛衝天,已經超過4000億元,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基金。

餘額寶對基金業的衝擊,從市場到思想,都是巨大的。華夏基金16年辛勤耕耘出的市場第一的規模,被餘額寶半年超越。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這些「寶」啟動後,就像水龍頭被打開了,不需要做任何工作,每天幾億到幾百億元的資金嘩嘩流入;餘額寶最近每日的資金流入達到讓人瞠目的200億元。這種景象改變了多年來基金攬資的慣例。
對此,有人認為其撼動了銀行壟斷,是利國利民的金融創新;有人則認為餘額寶抬高了社會融資成本,是吸血鬼。如何判斷?為此,我們需要理解餘額寶的本質,才可知餘額寶們的未來。

驚人相似的歷史

回顧美國20世紀70年代貨幣基金產生的歷史,可以幫助理解今天的餘額寶。
那時美國股市低迷,大量資金找不到投資渠道。美國銀行法規定銀行活期存款賬戶不得支付利息,同時Q法案(也叫Q條例,該條例指美聯儲按字母順序排列的一系列金融條例中的第Q項規定:禁止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會員銀行對吸收的活期存款支付利息,並對定期存款規定了利率上限。後來,Q條例變成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代名詞)限定了其他銀行存款賬戶的利率上限。在利率非市場化的背景下,第一隻叫「儲備基金」的貨幣市場公募基金於1971年應運而生。由於基金在銀行體系之外發行,因此不受Q法案的制約,可以提供比銀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收益,同時也不需要向美聯儲交納準備金。「儲備基金」剛發行時只有30萬美元的規模,三年之內飛速擴展到3.9億美元。到1974年末,貨幣基金總量為2.6億美元,佔美國存款機構總存款量的0.78%。相比之下,中國2014年初的貨幣基金總量約為9000億元,佔銀行存款總量的比例也不到1%。

讓美國貨幣基金騰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券商加入了貨幣基金行業,帶來金融創新。美林證券,作為美國證券業的創新先鋒,於1975年推出了貨幣基金的支付服務,允許貨幣基金的持有者開支票和償付信用卡。此舉讓貨幣基金擁有了銀行存款者最需要的兩種功能:支付功能和安全的利息收入。這些功能的開發對商業銀行震動巨大,銀行界大聲抗議,認為衝擊了金融體系的穩定。但在當時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美國政府沒有採取遏制措施。
第二個因素是利率非市場化帶來的商機。到1978年末,美國市場利率突破10%,而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賬戶仍然不能支付利息,其他賬戶的利率上限約在5%-5.5%之間。市場利率和銀行利率的巨大反差,加上貨幣基金對存款者來說已經具備了銀行最重要的功能,促成了貨幣基金的真正飛躍。

這個飛躍讓人瞠目結舌。1978年末時,貨幣基金總額為9.3億美元,佔存款總額的1%,到1979年末,貨幣基金總額達到443億美元,佔存款總額的6%;到1989年末,貨幣基金總額為4328億美元,佔存款總額的30%;到1999年末,貨幣基金總額為1.48萬億美元,與存款總額的比率是63%。至此,貨幣基金已與銀行分庭抗禮。到2001年,貨幣基金總額為2.14萬億美元,與存款機構存款總額的比率最高達到77%。在之後的十幾年中,這個比率起起落落,到2014年1月回落到28%(見圖一)。

中國的貨幣基金市場可能有多大?

只要政府不干預,中國貨幣基金市場未來完全可能達到30萬億到50萬億元。美國的歷史證明,貨幣基金本身的生命力就可能達到這個結果,互聯網則大大加速了這個過程。
中國的貨幣基金市場誕生於2003年,增長並不快,至2011年末還不到1500億元。到2013年末這個數字達到8830億元,兩年翻了近6倍。促成這個爆炸性增長的原因有幾個:一是餘額寶為網上客戶提供當日(「T+0」)贖回、轉賬和支付服務。猶如在美國一樣,這些功能使得貨幣基金成為支付市場利率的活期存款,而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還不到1%。二是資金緊張,具體表現在2013年多種因素下的錢荒,造成市場利率攀升,進一步加大了市場利率和銀行活期利率之間的利差。猶如20世紀70年代末的美國,利差加大帶來了利率雙軌制下,貨幣基金爆炸性增長的商機。即便沒有互聯網金融,只要政策允許,貨幣基金的成長也是遲早的事。

於金融改革的意義

對管理者天弘基金來說,餘額寶讓貨幣基金得以幾乎零成本地接觸到8億支付寶用戶,它帶來的額外益處是渠道和銷售成本的革命。對支付寶來說,為這個支付工具添加利息功能,以加強用戶黏性,是自然的選擇。對阿里來說,在渠道為王的時代,在現有平台上加一個金融產品,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但可增加對用戶的服務,進而完善阿里生態圈的閉環。對用戶來說,餘額寶提供了一個現有金融體系沒有提供的投資和支付渠道,相當於一個網上銀行。美國20世紀70年代,最初主要是散戶購買貨幣基金,逐漸延伸到機構客戶,餘額寶也將如此。

天弘基金對餘額寶收取0.3%的管理費,支付寶收取0.25%的銷售費,銀行收取0.08%的託管費,因此餘額寶盈利模式需要的「存貸差」只有0.63%。和商業銀行3%的存貸差相比,餘額寶可以用比銀行更高的利率攬存,並以低於銀行貸款的利率貸出。其競爭力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攬存成本低。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最近表示,在未來15年內,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前台會由互聯網企業完成;二是因貸款對象是最優質的客戶,不需要高利率去覆蓋風險;三是貨幣基金不需要準備金,運營成本低。

第二和第三個因素都是貨幣基金的優勢,第一個因素是互聯網平台的優勢。互聯網公司做金融,其最本質的邏輯是貿易,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需要支付和金融的支持。這個邏輯,和當年晉商從販鹽貿易起家,進而創立山西票號為貿易提供支付功能,最後通過票號放貸是類似的,也和GE的產融結合沒有本質區別。互聯網公司做金融的第二個邏輯,是互聯網平台優勢和金融創新的結合,如餘額寶。互聯網金融的第三個邏輯,是大數據平台可以提高金融產品的風險定價能力,這在阿里巴巴的另外一個金融產品阿里小貸上得到驗證。
貨幣基金會在長期推高社會融資成本嗎?以美國為例,由於貨幣基金的巨大衝擊,美國商業銀行做了兩方面的變革:一是改變立法逐漸為活期存款支付利息(1980年);二是設立貨幣市場賬戶(1983年),一開始這些賬戶提供和貨幣基金一樣高的利息,但是因無法支持而放棄,於是資金外逃的現象持續發生。後來的結果很有趣,一方面貨幣基金成為和銀行分庭抗禮的攬存渠道,另外最優質的企業也離開銀行,通過發行最高評級的短期債券從貨幣基金融資。銀行由於最優質客戶的逐漸流失,被迫轉而向風險更高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並通過銀行間併購降低運營成本。銀行經歷了一番折騰,最後的結果是更完善的金融體系,大企業和中小企業都獲得了更低的融資成本。

餘額寶現有資金中約93%通過協議存款借給銀行,5.3%是購買短期國債和AAA級別的金融債和信用債等,其餘是現金。應注意的是,中國現有的貨幣基金總量1萬億元,還不到銀行存款的1%,在現階段不足以成為銀行間利率的決定因素。更合理的解釋是,銀行間利率的高企帶動了貨幣基金利率上升。長期來看,貨幣基金可承受比銀行間利率更低的利率,這是因為最優質企業的融資成本可以比銀行間利率更低。實際上,美國商業票據(即最好企業發行的短期債券)的平均利率就低於銀行間利率。只要貨幣基金的融資成本(於貨幣基金是借)比最優質企業的融資成本(於貨幣基金是貸)低,並且這個利差不明顯低於1%,這個模式就可持續。現在餘額寶們對銀行協議存款的依賴並不代表貨幣基金的未來,而是中國短期資金緊張、銀行間利率安全又有利可圖的結果。
一個可以預測的方向,是越來越多的最好的企業將脫離銀行,通過資本市場發行商業票據,以低於銀行貸款的利率融資,而貨幣基金將會成為這種融資的主要資金提供者之一。銀行將被迫更關注中小客戶,金融創新。這對銀行的管理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而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的自我革命。這不正是中國金融改革想要追求的嗎?因為在利率管制下,「壘大戶」才是理性選擇,代價卻由承受了低利率的儲戶和缺乏融資的中小企業所承擔,最終埋單者是整個中國經濟。

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說,現在反對餘額寶是很正常的,因為其損害了銀行業的短期利益。但從長期來說,銀行不可能永遠躺在央行規定的利差上掙錢,早一天變革,就早一天爭取到主動。

風險與監管選擇

談到貨幣基金的風險,一個被廣泛引用的案例,是美國的互聯網貨幣基金Pay-pal——美國版「餘額寶」。美國在線支付公司PayPal在1999年就創建了將賬戶餘額投資於貨幣市場基金的模式,將在線支付和金融業務結合起來。基金回報率曾在2007年到達約5%。但該貨幣市場基金於2011年7月由於不賺錢被PayPal關閉。

如圖二所示,美國貨幣基金總量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只有兩次明顯的下滑,第一次是從2001年底的2.19萬億美元下降到2005年6月的1.78萬億美元,之後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3.57萬億美元,然後回落到2014年1月的2.4萬億美元。答案很簡單,這是自1971年以來美國惟一的兩次平均利率明顯低於2%的時期。其中美國基礎利率在2011年9月被美聯儲降到0.08%。當基礎利率如此之低,評級最高的企業很容易用比這個利率稍高的利率融資,這樣貨幣基金就沒有了利潤空間。而銀行仍然可用通過對更廣泛的客戶貸款而盈利。


換言之,只要利率不是太低,互聯網貨幣基金空間就很大。只要中國經濟不急劇下滑,基礎利率被降到遠遠低於2%的可能性很小。PayPal貨幣基金的關閉,未必是中國餘額寶們的未來。

美國貨幣基金的本質,是通過市場繞開銀行進行投融資(所謂金融脫媒)的金融工具。貨幣基金的投放對象被美國法律限定為最安全級別、短期(平均期限不超過60天)的政府債、金融債、銀行借債和公司債等。由於是為政府和最優質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短期流動性,這個目的與銀行的更廣泛的放貸對象有所區別,所以無需準備金。其本質是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能力,取代銀行最優質的短期貸款。

貨幣基金的盈利模式與商業銀行不同,與後者更廣泛的放貸對象有所區別,因此監管要求也不同。即貨幣基金可用高於銀行存款的利率攬存,並以低於銀行普通貸款的利率貸出。只要存貸差不太小,這個不同於銀行的盈利模式就可持續下去。當市場利率明顯高於銀行的存款利率時,貨幣基金的優勢尤其明顯。

隨著美國貨幣基金金額變得巨大,後來也投資了一些評級很高但可能有風險的債券(如雷曼兄弟的債券或結構化的金融產品)。即便如此,風險仍然很低。從1971年到2008年的37年間,幾乎沒有貨幣基金跌破過本金。金融危機最深重的2008年,由於雷曼兄弟的破產導致最悠久的「儲備基金」第一次跌破了本金(損失率3%),這個從未發生過的現象導致了貨幣基金的恐慌性贖回,但在美聯儲擔保後立即平復。美聯儲曾因此在2011年討論過是否對貨幣基金要求準備金,但最後決定仍不要求。

美國貨幣基金目前所受監管主要是要求投資標的評級和債務期限。具體而言,美國要求貨幣基金持有相當於最高評級的債券,單個債券期限不超過398天,組合的平均期限不超過60天,單個債券的持有量不超過總資金的5%。另外,貨幣基金必須每個月報告所持有的每個債券的細節。

餘額寶的風險有多大?由於其93%的資金投資於銀行協議貸款,剩下的主要是最高評級的債券和現金,除非發生銀行倒閉,現階段餘額寶的風險很小。
餘額寶是否會因擠兌發生流動性風險?首先大部分客戶使用餘額寶資金是為了在淘寶購物。由於支付寶要求客戶資金被扣留七天驗貨後才支付,這部分資金的需求很容易安排,不會受到流動性打擊。其次,即便客戶資金需要流出阿里體系,由於餘額寶現階段仍處於大量資金淨流入階段,實際完全不需要贖回現有投資。如果有一天真的需要贖回現有投資,由於餘額寶和銀行簽的絕大部分協議存款規定其可當日贖回而不必罰息,只要銀行沒有流動性風險,餘額寶就不會受到衝擊。假設銀行如果有一天要求不能當日贖回協議貸款,支付寶也可以通過開發「定期寶」等方式來對沖流動性衝擊。所以,無論從資產質量、資金現狀或期限結構來看,餘額寶現階段的信用和流動性風險都非常低。
隨著餘額寶金額的擴大,以及中國利率市場的改變,可想見餘額寶逐漸需要投資在銀行間市場外的其他債券資產時,餘額寶的風險可能會有所增加。
為了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提高中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大方向上應理解並鼓勵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在這個基礎上,討論如何加強適合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至少在現階段,比較合適的監管辦法可能不是要求準備金,而是在投資標的、期限和信息披露上做更多要求。因為中國在這些方面比美國寬鬆,還有很多改善監管的空間,比如應該報告所有投資標的的細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67

卡爾•伊坎:買別人不買的東西,在沒人買的時候買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8363830
我最喜歡的伊坎的名言是:「買別人不買的東西,在沒人買的時候買。」這篇文章中有許多真實的案例。77歲,200億美元身家,華爾街首富。

卡爾·伊坎(CarlIcahn)的辦公室看起來像一座非同尋常的博物館。在用木板裝飾的走廊裡,到處陳列著30年來美國金融史上最出名的一些敵意收購(hostiletakeover)、代理權之爭(proxy fight)以及董事會襲擊(boardassault)的戰利品。例如,環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Airlines)的模型飛機——那起收購鞏固了他作為頂級交易者的名聲;還有ACF工業公司(ACFIndustries)生產的玩具火車,幾十年來該公司一直是他的取款機。有機玻璃製成的墓碑記載了他對20世紀眾多偉大企業的征服史,其中包括米高梅電影製片公司(Metro-Goldwyn-Mayer)、摩托羅拉(Motorola)、德士古石油公司(Texaco)和納貝斯克公司(Nabisco)等。

伊坎的這間充滿了懷舊氛圍的辦公室位於曼哈頓歷史悠久的通用汽車大廈(GMBuilding)頂樓,這裡正變得前所未有地引人注目,因為一些40多歲的億萬富豪正被他搞得怒火中燒,例如邁克爾·戴爾(MichaelDell)和比爾·阿克曼(BillAckman)。過去15個月裡,現年77歲的伊坎已經購入14家企業的股票,並繼續展開攻勢。人們認為他在這把年紀早該退隱江湖了,可這波襲擊使他成為商業界最具破壞力的人,美國每一件重要的企業界事件背後幾乎都有他的身影。

他時而發動全面收購,試圖將戴爾公司(Dell)從其創始人戴爾手中奪走;時而迫使從事深海鑽探的越洋公司(Transocean)派發可觀的股息。當網飛公司(Netflix)有好消息時,基金經理們對伊坎的及時投資大搖其頭。如果有人擋了他的路呢?對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Energy)聲名狼藉的首席執行官奧布里·麥克倫登(AubreyMcClendon)的辭職,伊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還在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的直播節目中與阿克曼當眾爭吵,這使得世界各地的交易大廳沸騰了。兩人還作為備受爭議的維生素生產商康寶萊公司(Herbalife)的多空雙方而發生爭鬥。
所有這一切,伊坎做得都很堅決果斷,而且輕鬆自如。從他的臉就可以看出來:如今他蓄著學者般的白鬚——這是最近到邁阿密短途旅遊的副產品。他的行動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賣掉了自己那艘54米長的遊艇,因為他覺得在船上耗費時間很無聊;投資者已經發現,對伊坎而言,幸福意味著積極地進行他的維權投資事業。
伊坎靠在椅背上,擺著手反問道:「除此之外我還能幹些什麼呢?去參加無聊的晚宴嗎?」再過幾天,他就要主動競購近期估值為250億美元的戴爾公司了,提供50億美元的股權承諾,這筆錢幾乎完全出自他自己的腰包。然而他看起來對此事滿不在乎,彷彿只不過在思考是否要幫好友開一家奶品皇后(DairyQueen)加盟店。他身穿一件藍色運動夾克,紐扣是金色的;平靜地用吸管喝著水晶杯裡的可樂。他說:「我們在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對於我們所做的事,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
然而坦率地說,他所做的事已經發生了變化。過去他先是利用垃圾債券等槓桿工具來襲擊企業,後來又搞明白如何通過對沖基金架構利用其他人的錢。然而現在他用的完全是自己的錢——根據《福布斯》雜誌的估算,他的資產淨值約為200億美元(這使他擊敗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成為華爾街首富)。他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幫助或批准了。這讓他變得極端危險。
同為金融界億萬富豪的利昂·布萊克(LeonBlack)說:「他喜歡贏,喜歡錢——但錢只不過是顯示他發掘價值並贏得勝利的記分卡而已。」上世紀80年代布萊克在德崇證券(DrexelBurnham Lambert)當投資銀行家時曾為伊坎服務過,後來他與別人共創了私募股權巨頭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GlobalManagement)。他說:「伊坎既聰明又無情,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雖然他並不總是正確的,我永遠不會當他的對手。」
儘管伊坎的再度出山殺了華爾街一個措手不及,這實際上是他5年來精心策劃的結果。本世紀初的頭十年年裡,伊坎用創建對沖基金的流行做法賺了不少錢,那樣做他可以利用自己和投資者的錢進行投資。為了享受這個特權,投資者願意給他投資額的2.5%及利潤的25%。2007年時他管理的外部資本高達50億美元,這些資本來自於捐贈基金、養老基金甚至中東國家。他的基金一直順風順水,直到在經濟危機中價值縮水35%以上。突然間他和大多數基金經理一樣,不得不面對失望的投資者,任由資金緊張的合作夥伴贖回投資。
伊坎並未設法使自己管理的資產回覆元氣,而是讓自己徹底擺脫有限合夥人的束縛。2011年他返還了對沖基金裡剩餘的17.6億美元外部資本。他說:「我跟我的投資者們從來沒發生過問題。但當我想收購一家企業的全部股份時,最後發生了太多衝突。」他不想再當收取管理費的基金經理,而是作為獨狼重出江湖。他彈藥充足,不僅有許多個人投資賬戶,還有自己的伊坎企業公司(IcahnEnterprisesLP)旗下的基金——他擁有這家上市企業90%多的股份,該公司管理著240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在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輝門公司(Federal-Mogul)等8家企業的多數股份。
過去4年裡,伊坎的投資基金跑贏了標普500指數,年均收益率超過25%,這項壯舉讓絕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都難以望其項背。今年的開局也不錯——到3月13日為止他的投資基金上漲了12%。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坎聲稱過去幾年中自己的投資組合很大程度上是對沖的——他用標普500指數的大量空頭頭寸對沖持股。與此同時,伊坎企業公司的表現也優於同時期美國股市的表現。在市場觸底時伊坎的個人資產曾縮水至90億美元,不過他已經迅速將資產翻了一番。

如今,除了他自己以外,伊坎不用對任何人負責,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投資。他手頭的現金從未像現在這麼多,而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也是如此,這個巧合引發了伊坎最近的那種「狐狸進雞舍」的古怪行為。如今是他揮舞令人恐懼的維權投資之劍的大好時機——通過搶購上市企業的股票、佔據董事會席位以及要求派發現金股息等行動,讓企業雞犬不寧。

基思·梅斯特(KeithMeister)曾是伊坎的手下,如今他的對沖基金管理著20多億美元資產,他說:「伊坎有膽量做大事,敢下重注。坦率地說,他現在擁有的現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維權投資者已經成為個人崇拜的對象,在這一行沒有比伊坎更出色的了。」

伊坎表示自己尊重新一代的維權投資者,如梅斯特、丹尼爾·勒布(Daniel Loeb)和巴裡·羅森斯坦(BarryRosenstein)。(他說他們是「好小夥」)但他們管理的資金可以被投資人贖回,伊坎則不同,由於他在經濟危機後退回了外部資本,如今他可以用所謂的永久資本——自己完全控制的錢——進行代理權之爭和競購。由於永久資本規模龐大,他可以將目標瞄準那些以前被認為無法撼動的企業。伊坎揮舞著一把鋁尺,就像揮舞著騎兵軍刀一般,說道:「現在我們什麼資產也不用變賣,就可以開一張100億美元的支票。」彈藥充足的伊坎有能力襲擊那些市值高達500億美元、擁有充裕現金的企業。

這使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成了他的目標。今年2月,戴爾似乎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重新控制當年自己在大學宿舍裡創建的這家公司。他和私募股權公司銀湖資本(SilverLake)合作,準備進行一樁價值244億美元的交易,以每股13.65美元的成本將戴爾公司私有化,這個價格相對於最近的交易價格有25%的溢價。
伊坎在報紙上讀到這個新聞後,迅速買入10億美元戴爾公司的股票,他明白,如果戴爾肯投這麼多錢,該公司目前的股價一定非常便宜。

3月初伊坎已經得出結論:戴爾的報價未能反映該公司斥資137億美元收購的基礎設施技術所帶來的15%內部回報率。因此他請求股東們迫使該公司放棄這筆交易,然後利用現金和發行新債派發每股9美元的股息。

到了3月中旬,伊坎思考更有力的策略,他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該公司的創始人已經設立了價格底線。3月底伊坎告知戴爾公司董事會特別委員會自己對獲得該公司的控制權感興趣。未來幾週內,他、戴爾和黑石集團(BlackstoneGroup)之間的競購戰將見分曉。鑑於伊坎所下的重注,即使輸了競購,也能獲利匪淺。
這是伊坎精通並熱愛的遊戲。自戴爾事件發生以來,《福布斯》雜誌採訪了伊坎十幾次。一開始,他對針對戴爾公司的計劃遮遮掩掩。進入本月後,他打開了話匣子:「邁克爾是自亂陣腳,他讓自己處於了不利的位置,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公司。通常要奪走他的公司是很難的,畢竟他擁有15%的股份。」在伊坎正式發出收購要約前的日子裡,你可以感受到他昂揚的鬥志,他已經在為沒有戴爾的戴爾公司制定計劃了。

雖然億萬富豪伊坎看似無處不在,其實他很少離開通用汽車大廈的辦公室去談生意。他很少搭飛機去參加股東會議或去律師事務所。他人在曼哈頓就能讓企業發生巨變,堅稱自己不需要進行微觀管理。他說:「那就像看醫生做手術,然後告訴他做錯了。」他的點子——比如對戴爾公司的競購,往往來自於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觀察到的東西,如果他對某樣東西發生興趣,人們會主動來找他——要不他就打個電話。正如我們在電影《霹靂嬌娃》(Charlie'sAngels)中看到的,一名只在電話中發號施令的男子擁有巨大的能量。
甚至當他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比如和阿克曼的那次爭吵,他也是打電話過去。在他發言時,節目組配的頭像是他多年前的照片。《福布斯》雜誌這次的封面照片是6年來伊坎首次讓媒體拍照,公眾得以首次看到他蓄鬚後的新形象。
伊坎花了半世紀的時間,才讓鐘擺完全擺向自己所處的位置。在職業生涯的前半部分,他得四處奔波去拜見其他人。

伊坎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是猶太教會堂的領誦人,母親是教師。在皇后區遠洛克威(Far Rockaway,Queens)的低檔地段長大的他努力奮鬥,從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畢業後去讀醫學院,不過中途輟學去參軍,退伍後到華爾街工作。上世紀60年代初,他叔叔幫他找了一份期權經紀人的工作。後來他開始進行風險套利和一些小規模收購。到了80年代,他抓住有利時機賺了很多錢,作為以垃圾債券為武器的敵意收購藝術家上了頭條新聞。

如今伊坎對「企業掠奪者」(raider)這個詞的本能反應幾乎讓人發笑。他已經充分吸收了「維權投資者」(activist)這個概念所展現的語義:以《悲慘世界》(LesMiserables)的方式,領導受虐的股東反對懶惰或臃腫的管理。今年3月,富有傳奇色彩的證券律師、毒丸防禦(poison pilldefense)策略的發明者、現年81歲的馬蒂·利普頓(MartyLipton)發表了一份針對伊坎之類的維權投資者的備忘錄,質疑說他們要為美國相當一部分的失業現象以及裹足不前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負責。他寫道:「維權主義者的對沖基金正在掠奪美國企業的方式,只能被視為一種勒索。」伊坎反駁道:「我尊重利普頓,但他的觀點大錯特錯。」

追根溯源,這位維權投資者當初也是一名企業掠奪者。伊坎對TWA具有開創性和破壞力的收購案,以及他在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Milken)舉行的年度企業掠奪者舞會上的突出地位,都無可辯駁地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米爾肯和伊凡·博斯基(IvanBoesky)鋃鐺入獄,維克多·波斯納和索爾·斯坦伯格去世了,梅書拉姆·瑞克里斯(MeshulamRiklis)和塞繆爾·貝爾茲伯格(SamuelBelzberg)退隱江湖,伊坎卻能與時俱進,儘管歷屆政府和監管部門已經壓制了垃圾債券時代最成功的戰術「綠票訛詐」(greenmail,指買進某公司的大量股份,以兼併相威脅,迫使公司用高價購回其股份)。

如今伊坎將自己的商業哲學描述為加進了維權的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 &Dodd)投資理念,傾向於將自己與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格雷厄姆和多德式投資者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相比較。自2000年以來,伊坎企業公司的總回報率為840%。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Hathaway)呢?250%。然而市場給予巴菲特的參與以溢價,而你可以以相對於淨資產值打折的價格購買伊坎企業公司的股票。儘管伊坎將自己與巴菲特相提並論,除了他們在大多數同齡人只能玩填字遊戲打發時間的年紀還擁有撼動世界的願望外,二人幾乎沒什麼共同點。巴菲特在市場的無效之處尋找優秀的企業,一旦買入後他預期的持有期是「永遠」。伊坎偶爾會持有股票,但時間跨度很不穩定。他敏銳的頭腦能發掘交易機會,同時渴求殺戮,這兩個特質決定了一個人究竟是企業掠奪者還是維權投資者。

比如說,甚至不用我們提醒伊坎就會主動談到阿克曼,他說:「阿克曼沒法在遠洛克威的街道上生存。有件事使他成為與我截然相反的人:要成為真正的贏家,你必須學會優雅地獲勝,而阿克曼永遠無法做到這一點。」

阿克曼犯下的「大罪」是一筆900萬美元的進賬,這位現年46歲的對沖基金經理經過長達7年的關於霍伍德房地產公司(HallwoodRealty)的訴訟戰後,從伊坎那裡贏得了這筆錢。伊坎說:「我是個大男孩;我一直與最優秀的對手為敵。有時他們贏了,我向他們表示祝賀,仍然當他們是朋友。但這傢伙四處招搖,讓記者寫文章講述自己如何擊敗伊坎,這種方式非常下作。」

因此今年伊坎花了很多時間以牙還牙。在CNBC節目中爭吵時,伊坎稱阿克曼是「校園裡的愛哭鬼」和「道貌岸然的」騙子,這只不過是在公開場合的抨擊。私下的爭鬥早在去年12月就開始了,當時阿克曼開始宣揚自己用10億美元做空康寶萊公司——並且拉低了這家維生素製造商的股價。

伊坎狼吞虎嚥地收購受打壓變得更便宜的股票,倉位達到6億美元之多。這推動了股價的上漲,給阿克曼施加了壓力。他還派代表進駐董事會。雖然伊坎說買這個股票是為了賺錢,但他承認對阿克曼的折磨使這筆交易變得更令人愉悅。(阿克曼拒絕就本文接受採訪。)伊坎說:「這次做空使他進退維谷——2,000萬股的做空所造成的損失可不容易彌補。」當你不用對其他人負責時,仇殺作為投資策略是無可厚非的。
聲勢浩大的戰鬥讓伊坎上了頭條新聞,但暗地裡他也許已經成為美國水力壓裂(hydraulicfracturing)革命的最大受益者,這種方法開啟了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
幾十年來,伊坎擁有龐大的油罐列車車隊,他聲稱,如果油罐車一字排開,你可以從曼哈頓走到俄亥俄州而不用觸地。

他還擁有2家軌道車生產商:ACF工業公司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軌道車工業公司(American RailcarIndustries,ARII)。中西部地區水力壓裂法熱潮產出了海量石油,於是對這些車的需求以及租賃價格激增。由於石油生產商為了橫跨美國運輸燃料而哄搶油罐車,自去年3月以來ARII的股價上漲了75%。

多年來軌道車一直輸送現金流供伊坎使用。1984年他斥資4.69億美元收購了ACF工業公司,隨即拋售了3個部門獲利3.6億美元,解僱了該公司紐約總部180名員工中的大部分人(他說,無論自己還是聘請來的顧問都沒法搞明白這些人究竟在做些什麼)。後來他利用ACF工業公司的錢為很多收購計劃提供了資金,包括他出價42億美元收購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Petroleum)的45%股份,當時他和布恩•皮肯斯(T.Boone Pickens)兵戎相見。

但他新得到的石油財富可以追溯到CVR能源公司(CVREnergy),這可能是伊坎做過的最佳交易。2012年1月他開始在這家煉油公司建倉,到了夏天他已經擁有82%的股份,並且更換了董事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油流到該公司的煉油廠,股價翻了一番,伊坎已經賺了20億美元。勝利部分要歸功於運氣:在股價開始起飛時他沒能成功賣掉公司;但無疑部分要歸功於伊坎:他促使CVR能源公司的管理層讓某些煉油資產上市,成立一家業主有限責任合夥企業(masterlimited partnership),他準確地預測該公司對渴求收益的投資者將具有吸引力——自那時以來股價上漲了35%。

然後還有天然氣巨頭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這可能是水力壓裂法最明顯的受益者。在打造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同時,麥克倫登暗地裡運營著一隻神秘的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利用他在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油井持有的少量股權作為抵押獲得貸款,然後進行魯莽的企業投資,使企業負債纍纍。《福布斯》雜誌在封面上稱他為「美國最猖狂的億萬富豪」。然而似乎沒人能把麥克倫登從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寶座上趕走,直到伊坎的到來。

伊坎於2010年開始投資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然後立即要求該公司出售資產以減少債務。麥克倫登依從了要求,出售了一些油田獲得約60億美元,這導致股價上漲。不過當伊坎盯著麥克倫登,要求在該公司董事會安插一個代表時,麥克倫登拒絕了。伊坎說:「我們對自己說,出售結束了,他再也不打算賣了。」所以伊坎就開始清空股票,他說:「我們賣掉了所有持有,獲利5億美元。」

一年後伊坎重新在該股票建倉。此時麥克倫登因內幕交易指控而成為千夫所指,正需要支持,於是他歡迎伊坎手下的得力幹將文森特·因特列裡(VincentIntrieri)進駐董事會。今年1月,麥克倫登宣佈退休,稱「董事會與我之間存在著理念分歧」。在那之後,股價上漲。麥克倫登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而伊坎只是說:「我尊重麥克倫登所做的事,但他不是那種喜歡削減成本的人。」《福布斯》雜誌估計,這次伊坎又在該公司賺到了2.5億美元。
很多年老的高管選擇退休,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而伊坎一家的做法卻恰恰相反。父親沒停止工作,孩子們在公司工作,花更多的時間和父親在一起。伊坎的兒子佈雷特現年33歲,已經和父親共事11年了,如今他作為薩爾貢投資組合(Sargonportfolio)的共同經理人為父親搜索交易機會(他和另一位為伊坎工作的新星大衛·謝克特[DavidSchechter]提議對網飛公司進行投資)。伊坎的女兒米歇爾(Michelle)現年30歲,目前是一名教師,很快將到公司工作。

他們加入的是一家沒有官僚作風的公司,那裡只有20名投資專業人士和律師——與管理的資金量相比,該公司的規模可以說非常小。那裡沒有沉悶的投資委員會會議。不過他們要熬夜和伊坎一起研究兩三個核心問題以增加投資的把握,此外還要打很多電話。伊坎一醒來就會打電話,往往會推遲到上午10點左右才去上班。

摩托羅拉解決方案(Motorola Solutions)的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布朗(GregBrown)說:「你得對他開誠布公,而且要隨叫隨到,對伊坎來說這兩點非常重要。」當年伊坎投資於他的公司期間,有次他在中國時曾在睡夢中被伊坎的來電喚醒,這甚至打亂了他去參加自己的結婚紀念日的安排。他說:「還有業績:如果你沒有進展,你就有麻煩了。」
自去年秋天伊坎收購網飛公司10%的股份以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裡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一直在學習接受伊坎。當時伊坎的收購促使該公司採取所謂的毒丸策略,以防止他購買更多的股份。哈斯廷斯說:「這就像國際象棋的開局。他走了棋子,我們就採取毒丸策略。這是司空見慣的反應。在我們不瞭解他的時候我很擔心他,但我現在得說,我喜歡他的加入。」伊坎回應道:「我們喜歡哈斯廷斯。我告訴他,當一個人為我賺了8億美元時,我不會揍他。」
然而,一批銀行家和律師——用伊坎的話說就是「高盛(GoldmanSachs)之類的僱傭兵」——已經湧現出來,保護首席執行官和企業董事會免受伊坎的侵襲。考慮到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他們有得忙了。伊坎說:「這些企業坐擁無數現金,我們是催化劑,促使他們用現金做些什麼。」
伊坎一定會記住誰幫他釋放了現金,而誰沒有。網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哈斯廷斯改善了公司業績,使股價上漲,從而延緩了伊坎的震怒。與此相反,當伊坎在2012年5月控制CVR能源公司後,他的團隊發現,高盛已收費1,850萬美元,試圖阻止他們的行動。伊坎的團隊指示該公司不付這筆錢。對於這位瘋到完全按自己的行事原則戰鬥——並且有足夠財力取勝的人,如果你成為他的敵人,下場可想而知。

伊坎如何診斷企業家?
現年33歲的佈雷特·伊坎在去年得到30億美元,為伊坎資本進行投資。但他在為父親工作的11年裡不得不證明自己。(伊坎的女兒米歇爾將於今年春天加入該公司)讓你的子女參與自己的生意的最佳方法是什麼?伊坎提供了幾個建議:

及早開始。多年來每週末佈雷特都會和我一起花很長時間散步。他非常敏感,總是充滿好奇心。他擁有良好的心態——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佈雷特看見我總在工作。我對商業界和華爾街有一些玩世不恭的看法——他繼承了這些觀點。他聆聽並學習別人的看法,他有這方面的天賦。他上過會計課程,理解資產負債表。辦公室裡的人也教了他很多東西。我們觀察不同的企業,然後進行鑽研。他學得非常好。他不是那種被寵壞的富家子弟。
將他們作為普通員工對待。不要任人唯親。你要說:「嘿,你在這裡工作得像其他人一樣:從基層開始,沒有任何特權,你必須明白這一點。」對待他們得比對其他任何人更嚴厲,不能讓別人認為你的子女享有特權。佈雷特對這方面特別敏感。有時候,我和公司的兩個高管開會時,我會說:「嘿,佈雷特,來這兒,你可能會學到些東西。」他說:「爸爸,除非你把和我一起工作的3個同事一起叫過來,否則我不去。」

考驗他們的勇氣。佈雷特和他的搭檔謝克特開始運營薩爾貢投資組合時,他們說:「給我們3億美元。」我說,可以,不過我有權否決他們所做的任何決定。他們放棄了工資,願意取利潤的一小部分作為提成。規定了一個最低可接受費率(hurdlerate)。這樣一來,基金就成了他們的孩子。交易時他們所作的選擇與我有些不同——更側重於成長股和高科技股——但他們幹得很出色,幾乎讓資金翻了一番。去年8月,他們新建了3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自那以來上漲了7.2億美元。
伊坎小傳
1936年
卡爾·塞利安·伊坎(Carl Celian Icahn)出生。
1957年
這個來自於皇后區遠洛克威的孩子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得哲學專業學士學位。
1961年
從紐約大學醫學院輟學以及在軍隊服役後,在華爾街的德雷福斯公司(Dreyfus & Co.)開始了職業生涯。
1968年
創建了主營套利和期權交易的證券公司伊坎公司(Icahn & Co.)。
1979年
作為收購藝術家在華爾街嶄露頭角,收購企業相當多的股份——有時取得控股地位。在購買加熱器製造商塔班公司(Tappan)的股份後,他迫使公司進行變賣。
1981年
投資銀行家布魯斯·沃瑟斯坦(BruceWasserstein)將企業為了從伊坎等不受歡迎的投資者手中收購回它的股票所付的錢稱為「贖金」(ransom)。這種行為還被嘲弄地稱為「綠票訛詐」而廣為人知。
1982年
伊坎向丹河(Dan River)等公司發起了收購戰,在馬歇爾領域公司(Marshall Fields)一役中大獲全勝。
1985年
伊坎先是收購了TWA的部分股份,成為該公司的董事長,最終使其私有化。但這家航空公司最終分崩離析,在90年代兩次宣告破產。
1987年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華爾街: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上映。劇中戈登·蓋柯(GordonGekko)的一句台詞借用了伊坎的名言:「如果你需要朋友,找條狗吧。」
1989年
他出售了在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全部股權,獲利20多億美元。當年在該公司破產期間伊坎開始購入股票。推動公司斥資30億美元解決法律責任。
1991年
在推動鋼鐵和能源企業美國鋼鐵聯合公司(USX)重組的長期戰鬥中獲勝,該公司為美國的鋼鐵部門單獨發行了一類股票。USX的2類股票均暴漲。
1997年
放棄了17個月來試圖拆分納貝斯克公司(RJR Nabisco)的努力,但仍然獲得不錯的利潤。
2002年
在高盛(Goldman Sachs)實習以及短暫地從事藝術電影導演生涯後,佈雷特加入了父親的公司。
2004年
作為百視達(Blockbuster)和好萊塢影視公司(HollywoodVideo)的最大股東,伊坎鼓勵兩家公司合併。然後他批評百視達的首席執行官及其優厚的薪酬。後來他稱百視達是「這輩子做過的最糟糕的投資」。
2005年
伊坎與3家對沖基金合作,迫使時代華納(TimeWarner)分拆有線電視部門,回購200億美元股票以提振股價。首席執行官迪克·帕森斯(DickParsons)只滿足了略超過一半的要求,回購了125億美元,伊坎稱之為「嬰兒學步」。帕森斯反駁道:「他的目標是讓股價上漲到目標價位後賣掉。」
2008年
微軟出價收購雅虎失敗後,伊坎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的雅虎股票,將持股比例提高到4.3%。他領導股東起義,試圖提名一批新董事,解僱楊致遠(JerryYang),重啟與微軟的談判。他失敗了。
2008年
伊坎的對沖基金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價值縮水了35%。
2010年
伊坎向麥克倫登的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投資了6億多美元。
2011年
在運營基金6年後,伊坎將外部資金返還給投資者。他在致投資者的信中寫道:「從許多方面來說,2008年我們基金的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失,比我自己的損失更讓我感到困擾。」
2011年
經過多年的戰鬥將摩托羅拉分成兩個實體,從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Mobility)出售給谷歌的125億美元的交易中獲利13.4億美元。
2012年
10月伊坎透露自己擁有網飛公司10%的股份;宣佈購買的當天,股價飆升14%。這是個巨大的勝利——自那以來股價已上漲了近200%。
2013年
伊坎在報紙上讀到戴爾要買斷戴爾公司的消息後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他先是推動該公司派發特別股息,然後競購試圖控制整個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1

「327」贏家們的悲慘結局(轉)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8935205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近日在湖北咸寧中院審理的劉漢案,爆出一連串內幕。其中關於他和有「北京李嘉誠」之稱的袁寶璟的恩怨,引發了人們對1995年「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贏家命運的關注。這些人當年通過國債期貨完成原始積累,然後稱霸一方,成為各地的頭面人物。若干年後,其中的多數人卻以悲慘的方式謝幕,顯示出這個時代政商圈子的云譎波詭。

327國債期貨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謂「327」,是一個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九十年代初國債發行非常困難,老百姓普遍不願購買。國家決定引入發達國家的交易方式,讓國債更具流通性和價格彈性,1992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計並推出了12個品種的期貨合約。

第二年,財政部決定參照央行公佈的保值貼補率,給予一些國債品種保值補貼。國債收益率開始出現不確定性,炒作空間擴大了,國債市場開始火爆,聚集的資金量遠遠超過了股市。

「327」現券的票面利率為9.5%,如果不計保值貼補,到期本息之和為128.5元。在1991~19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當時中國第一大券商萬國證券的總經理,有「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估計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高嶺、高原兄弟執掌的遼寧國發集團,開始大舉做空。

在他們對面,是隸屬於財政部的中國經濟開發公司(中經開)和眾多市場大戶。後來創立證券市場「湧金系」的魏東,當時只有28歲,研究生畢業僅僅2年,曾在中經開執掌證券部,後創立自己的公司。但在這場戰役中,他被媒體描述為中經開事實上的主操盤人。

後來一直有傳聞說,中經開高層和魏東,都通過可靠的渠道,獲知了財政部的底牌: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甚至有傳聞說,多方通過遊說改變了原來的兌付方案,因此穩操勝券。總之,當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正式公佈消息後,空方的失敗已經難以挽回。2月23日一開盤,雙方就在市場上激烈交戰,遼國發的高氏兄弟看到勢頭不對,突然調轉槍口,開始做多,當時中國第一大券商萬國證券被逼進死胡同,面臨著60億元的巨虧。

在收市前8分鐘,萬國證券拚死一搏,違規下單,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其中僅最後一個賣單就對應面值1460億元(而327國債總價值也僅僅300多億)。由於時間倉促,多方根本沒有時間反應。如果按照收盤價交割,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反勝為敗,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虧損,全部爆倉。

當天晚上十點,上交所在經過緊急會議後宣佈:2月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的、無效的,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151.30元。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被萬國證券翻轉的盤子,再次倒轉過來:萬國證券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隨後,萬國證券被申銀證券接管,管金生被捕入獄,遼國發高嶺兄弟人間蒸發,到今天仍然沒有下落。而以中經開為統帥的多方,瓜分了巨大的勝利蛋糕,一夜之間暴富。這一天,被外媒稱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因為無論是獲勝一方,還是失敗一方,都出現了嚴重違規。而中經開一方,因為跟財政部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一直讓人懷疑其涉嫌內幕交易。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金融大戰中,至少讓這四個人完成了原始積累,或者發了大財:當時28歲的魏東,29歲的袁寶璟,34歲的周正毅以及30歲的劉漢。當然,中經開一戰成名,成為市場中最彪悍的莊家。在國債期貨被停止交易後,這些人和機構都進入了股市或商品期貨市場,成為市場中的新霸主。某隻股票或期貨交易品種,只要傳說有他們參與,馬上身價倍增,狂漲不已。

時間是把殺豬刀,它不僅僅雕刻莊家的容顏,還直接消滅他們的肉體。

不可一世的中經開,在此後證券市場中多次違規。在327國債事件幾個月後,就將其配售的四川長虹禁售股上市流通,其中複雜而又觸目驚心的內幕,令中國股市再次蒙羞。隨後,中經開又捲入了東方電子和銀廣夏兩個大案之中。十年賭四命,中經開終於將自己送上了絞刑架,公司灰飛煙滅,其掌門人姜繼增也被送上法庭。

在327國債事件中,有消息稱魏東個人賺了約2個億,隨後他的公司控股了九芝堂、千金藥業和國金證券等,成為資本市場上叱咤風雲的人物。但在2008年,他突然在北京家中跳樓身亡,年僅41歲,身後留下了巨大的謎團。

周正毅也在327國債期貨中掙過大錢,後來逐漸成為滬上政商圈子裡的名人,號稱上海首富。曾捲入與香港多個女明星的緋聞,常常登上香港媒體娛樂版頭條。最終因案涉到某個「老虎」,2007年的時候,在上海被以「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挪用資金及單位個人行賄」等五項罪名判刑16年。

袁寶璟的結局最慘烈。327國債之後,他因在四川炒期貨,跟劉漢結怨,隨後指使下屬刺殺劉漢未遂。這個下屬出身警察,後來多次要挾袁寶璟,袁的兄弟們就刺殺了這個人。後來案情的發展令人驚訝,2006年法院判處袁寶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緩。一條人命,讓三個人償還,而袁寶璟是否對刺殺事件完全知情,還存在某種爭議。最近,有媒體在報導劉漢案的時候透露,袁家之所以付出如此慘重代價,是因為劉漢暗中運作的結果,其代價可能是一筆高達22億元的利益輸送。

至於劉漢,可能是這些人中走得最遠的,被捕的時候已經有400億身家,多條人命在身。據媒體報導,在四川,只要他看上的項目,是沒有人敢於競爭的。在四川,劉漢號稱是地下組織部長,可以左右不少公務員的陞遷。當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劉漢已經「大到了不能倒」地步的時候,他突然倒下了。
「327國債贏家」這個群體,從出來混的那天起,就有強烈的走捷徑、破規則的意識。他們當年之所以能搞垮中國第一大券商,瓜分掉萬國證券的數十億資產,某種程度上靠的就是內幕消息。完成原始積累後,更加確信自己的「生意經」和「人生觀」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這是一個叢林社會,只有當肉食動物,靠狡詐和兇殘,才能生存在食物鏈的頂端。事實上,他們每個人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順風順水,所向披靡,引無數官員競折腰。
聖經上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的東西。「327國債」贏家們,僅僅是在重演中國傳統社會的政商大戲而已,所以他們的結局早就注定。你看那胡雪巖,當年攀上了有總督、軍機大臣頭銜的左宗棠,多麼不可一世,最終還是倒在李鴻章、盛宣懷的暗算之下。而李鴻章一死,盛宣懷的權力、財產就成為袁世凱系眼中的唐僧肉,被切割、瓜分;而袁世凱身後,他的家族財富又能維持多久呢?

通過特權實現的利益,最終肯定會被更大權力或者法律剝奪。權在,錢來,錢聚;權去,錢就成為災禍,必然散去。這彷彿是個魔咒,在中國存在了數千年。

中國目前正在開啟一場新的變革。其中,「把權力裝入制度的籠子」,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目標。只有這樣,走正道的人才能發財,蓋茨、喬布斯這樣人在中國才不會淪為窮光蛋、二貨、SB,劉漢們才不可能張狂,這個國家才有希望。但願「327國債贏家」的悲喜劇,在中國不再重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961

港股市場投資反思錄(一)(轉)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9052989
從2008年首次投資港股以來,經驗和教訓都有,但主要是教訓。虧錢的經歷總是讓人難忘,而賺錢的經歷卻容易遺忘。簡單記錄下來,以備以後反思和再反思。

一、小盤股的估值陷阱

 從A股較離譜的小盤股估值看過來,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簡單對港股小盤股的極低估值下判斷。這樣的經驗教訓很多,例如2011年的0809,當年業績好的出奇,淨利潤大增3倍左右,收入也逐年上升。股價上漲一波後回落下來,靜態市盈率僅4倍多。公司也是為投資者勾勒一副美好的遠景。結果如果當時在4倍市盈率買入,現在股價暴跌了80%,市盈率為負數,因為大幅虧損。又如看到諸如0904、0682這類,市盈率居然僅有0.7-1倍,如果簡單判斷,結果是血本無歸。這意味著,低市盈率、低市銷率、低市淨率的簡單指標並不是價值投資的充分條件。這些年看過無數這種「低估值陷阱」。例如3999,還記得在北京調研時,對公司不足0.1倍的PS感到驚訝。幻想著公司如果能稍微提高一點點淨利潤率,淨利潤都將是爆髮式的增長。可是結果卻是多年過去,公司盈利、估值絲毫沒有任何改變。

 這類公司低估值的原因主要是:

1、業績造假,例如0904、0682這類;

2、非經常性損益,香港很多小盤房地產股票都是這樣,依靠物業重估來大幅提高利潤,這類公司市盈率都極低;

3、公司業務和業績不穩定,例如強週期性的企業,或者是競爭充分的企業,香港通常就是4-5倍市盈率。例如0449這樣的製造業企業;

4、老千公司,例如0764,手持現金和股票合計價值11.73億港幣,其中現金6.62億港幣,還不包括持有的物業等價值。而公司沒有任何銀行負債,總負債僅2600多萬港幣。而目前市值僅3.72億港幣,遠遠低於淨現金!如果你選擇這種「低估值」的格式標的,那麼你同樣將血本無歸。因為你沒想到它的錢,其實都是依靠融資從投資者手中獲得的。糟糕的是,它還會有很多手段繼續把你的錢吸引過去,花到你想不到的地方去。

5、昨日明星企業,失去護城河後,例如0589等很多,失去品牌壁壘後的結果就是市盈率掉到5倍左右,而過去公司常年估值在17-22倍市盈率之間。這種陷阱也很多,有時候思維慣性的投資者極容易掉入進去。我是這種情況的受害者,這裡面誰是被市場錯殺,誰是真正的一去不復返,是需要審慎且認真思考的。

6、還有一種低估值是由於流通量和小公司治理缺陷造成的。香港很多市值低於30億港幣的企業(其實相當多市值低於60億港幣的企業也是如此)通常都會有折價,反映小公司在成長中的不確定性、治理結構不完善以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很多公司估值極低,但是由於股權結構不合理,大股東不願回饋投資者,將大量利潤費用化開支掉了。而由於流通量小,經常缺乏買賣盤的情況下,小幅的股份出售都會導致股價劇烈波動,從而出現較低估值。

說是小盤股估值陷阱,是因為香港市場大盤股的估值水平相對比較合理(相對小盤股而言)。跟蹤的機構較多,信息披露充分,治理結構也相對容易改善。這並不意味著港股大盤股就不存在估值陷阱。

二、造假(或涉嫌)風險

 港股市場最大的教訓就是,無論如何,將遠離造假或涉嫌造假股票作為第一生存要訣。一旦踩到地雷,幾乎是立刻宣佈死刑,並不僅是虧損多少的問題。這些年研究過、調研過、甚至投資過的問題股票太多,幸運的是,除了雨潤食品被忽悠大了,造成最後50%實質性虧損外,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但的確有些時候是與死神擦肩而過,例如1698,幾乎在獲利賣出後幾天,公司就被瞬間「秒殺」,如果稍微晚些,這筆投資將瞬間變為烏有!(已經停盤兩年)。

 這些公司都有些共同之處,之前也有總結,再回顧下不過分。

1、很大部分集中在初級農產品加工、高科技企業、出口型企業、資源型企業上。因為這些公司共同點就是極低稅負,甚至沒有稅負,例如初級農產品加工。在沒有稅負的壓力下,造假幾乎沒有太大成本,而且沒有稅務機關的一層監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小額現金交易,審計很難去抽查。例如農產品一堆造假企業:雨潤、超大現代、中國綠色食品、科地農業等等。資源型的也很多,例如1380、0773等等。福建的農業、新疆的礦......

2、這些公司都有說不明的高毛利率和高淨利潤率。這類企業一定要百分小心,如果沒有護城河的壁壘,任何顯著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率都是可疑的。遠的一大堆出事公司都是如此,近的,例如蠟筆小新(40%毛利率、19%淨利率完全不符合食品快銷行業水平,接近旺旺這種行業巨頭)、老恆和釀造(60%毛利率,33%淨利率,秒殺行業龍頭)等等都是如此。造假在收入規模上是較難的,但在利潤率上是相對容易的。

3、公司一定有訴求,例如大股東減持、高位融資、大股東股份質押等等。還有類似雨潤這樣的,大股東減持和資本開支上做手腳。減持很容易被市場察覺,但是配合故事的大額持續資本開支是另一個將上市公司資金抽走的方法。超大現代等也是如此。還有些是將上市公司做成一個融資平台的,高負債來派息和資本開支。這類公司迷惑性強,因為經營現金流充沛,資本開支貌似合理,還能長期維持派息。

4、直觀感受市場情況與公司宣傳不符的,公司也需要警惕。例如0873,宣稱自己在中國床上用品方面有較大市場份額。但實際上無論是公司網站、電商情況、線下情況,都不是很符合。這家公司也是值得研究的對象,每年超大規模的經營性現金流入,幾乎沒有資本開支。照道理這類公司應有極強的盈利能力,不需要任何負債。但實際上這家公司的負債節節攀升。這只能說明一點,就是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不合理,且手中的「現金」可能根本不存在。這家每年堅持派息、自由現金流充沛到極致的公司,目前市盈率是2.6倍。問題是,你相信嗎?

5、大股東一般在外部有大量產業,例如典型的雨潤,外部有龐大的地產、商業零售、物流等等業務。這類公司也需要小心。大股東過去有劣跡的,千萬不去碰。例如1380的老闆、0067的老闆,都是有前科的資本市場玩家。這類老闆,你指望他能善待投資者,那是與虎謀皮。

總的來說,符合以下幾點的公司,造假風險很低:

1、公司有較長的可追溯業績,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與淨利潤匹配,資本開支合理,資產負債率合理較低。

2、公司股權結構合理,董事會有相互制衡的力量,如果有知名的投資基金或者是有口碑的上市公司持股,則相對好很多。例如香港的惠理等,外資的不好說,有些也是被忽悠了,例如波頓基金。

3、大股東沒有太大的減持行為(馬化騰也減持),融資方面最好沒有,如果有,需要過去有募投項目成功的歷史,募投項目需要仔細分辨。

4、大股東歷史比較乾淨,沒有爆出過醜聞。香港很多大股東個人行為惡劣,例如抵押公司持股去做投機等。結果被券商斬倉,導致股價忽然的暴跌,因為這些小盤股根本沒有承接買盤支撐。

5、公司有良好的回饋投資者歷史,例如持續性的派息(這種派息完全是基於公司業務產生的自由現金流)、持續性回購股票(偶爾的SHOW不算,例如雨潤大跌時,大股東也曾偶爾大筆回購過)、大股東個人不斷增持(偶爾的增持SHOW不算)。過去股權稀釋程度較低等等。

6、公司業務和財務指標沒有異常,或者是難以解釋的地方。例如大存大貸、極高的毛利率淨利潤率、應收款過大、非經常性損益頻繁等等。一旦發現,最好不去解釋,而是少碰為妙。例如過去幾年為雨潤的財務問題糾結到死,最後還是沒有結論。想想,這些公司的會計、審計機構很多都是國際大行,簡單的財務破綻豈會被一般投資者識別?懷疑的都有道理,但並無實質性的證據。在股價上漲,沒有質疑時,這些問題很難暴露出來。

在港股市場投資的,基本上都是以「價值投資」或者說「基本面投資」為主。道理就在於此,無數血淚的教訓讓投資者都趨於相對成熟。完全不理會基本面的投資,在港股是匪夷所思的。一次的失誤,就會讓過去所有的積累灰飛煙滅。而A股由於沒有成熟的退市機制,垃圾股的偏好,導致即便出現失誤,例如綠大地之類,也能有充分的機會逃命。這樣的結果就是投資者對基本面風險忽視,炒代碼,而不是投資於公司基本面。

投資港股,更多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首要不是盈利,而是如何不被市場「瞬間秒殺」(港股出事的公司,幾乎都是瞬間秒殺,幾乎沒有逃命機會,瞬間大幅下跌加上沒有買盤承接,然後是無限制停盤和背後的法律訴訟等等)。在A股,則是考慮盈利問題,因為風險還是相對小很多。不少涉嫌造假的公司,股價居然在小幅下跌後還能創出歷史新高。當然,有一天,A股的投資者必然會為這種不理性的投資行為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6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