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借力社區營造,中國慈善超市謀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361

 

已有13年歷史的中國慈善超市在全國各地開花,但叫好不叫座。(視覺中國/圖)

中國近萬家多以政府主導的慈善超市運營艱難,急需轉變濟困思路,發動社區居民參與。

坐落在熱鬧的菜市場附近,廣州市越秀區慈善捐助超市顯得有些冷清,店外人來人往,店內與貨架卻空蕩蕩的。

“門庭冷落。”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研究員楊永嬌說。2016年年初,楊永嬌開始研究國內慈善超市運營機制,關註慈善超市近年在運營上存在的問題。半年後,這一研究被確定為民政部部級研究課題。

一個半小時里,住在光塔路的陳先生是店里唯一客人。他花了不到10分鐘,用積分換了兩袋米和一些日用品,“(積)分已經換完了。”陳先生表示,因為店內商品以米和食用油為主,沒有太多選擇,“談不上有沒有滿足需求,我就每個月來一次,換點米而已。”

越秀區慈善捐助超市於2003年7月建成開市,是廣州市首個慈善捐助超市,由越秀區慈善會運營,區民政局分管。時隔13年,這家慈善超市仍然維持著最初的運營模式——接受社會熱心人士捐款捐物,通過積分兌換為低保、低收入困難家庭發放生活必需品。

自2003年第一家慈善超市開業以來,中國慈善超市總數量持續增長。據統計,2004年全國共有1842家,這個數字在2014年超過了10000家,到2015年小幅下滑至9654家。

困局:政府主導還是市場自主

慈善超市是舶來品,現代意義上的慈善超市源於20世紀的美國,主要業務是接收、翻新、銷售市民們捐贈的二手物品,再將銷售所得用於為殘疾人、失業者、孤兒、新移民等社會困難群體興辦的職業培訓機構和學校等。

過去100年來,這種運營模式在歐美很受歡迎。美國最早的慈善超市“好意”由獨立慈善組織運營,如今在全球已有近三千家零售商場、網站、捐贈中心及職業中心,發展成為世界級連鎖企業。根據“好意”官網,2015年,“好意”慈善組織收入主要來源於社會捐贈,近34億美元,占總收入的43%,而來自政府的捐贈則約占總收入的19%。

與西方不同,中國的慈善超市在政府的推動下出現,作為政府扶貧和救助工作的補充,依托社會捐助站點,向所屬區或街道單位困難居民發放物資。

以越秀區慈善捐助超市為例,根據《廣州市越秀區慈善捐助超市管理辦法》規定,擁有越秀區戶籍,持有“廣州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或“廣州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的困難群體即為慈善捐助超市的服務對象,領取積分後,可以在慈善超市內兌換所需商品。

從2003年到現在,越秀區慈善超市每年發放給困難群眾的物品總值近100萬元,其中10萬是彩票公益金,87.5%來自企業和社會團體捐贈,個人捐贈僅占2.5%(比較多由固定的10位愛心人士捐贈);資助困難家庭5000多戶,受惠群眾1.1萬人。

2014年,民政部下發《關於創意慈善超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慈善超市向社會化運營轉變。對此,越秀區慈善會副秘書長鐘穗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已經與廣東省內的大型企業談過,希望利用現有場地,銷售部分可贏利的產品,所得利潤一部分用於支付員工薪水,剩余的則用於購買面向困難群眾的優惠物品。

然而,場地和經營主體成為談判擱置的兩個因素。

據了解,慈善超市的場地屬於政府物業,免租金和稅收,如果面向普通群眾進行大規模售賣,便需要辦理營業執照,且場地屬性就會變更,接受工商部門的監管。“這塊場地我們只有使用權,不可能出租。”鐘穗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以我們計劃是搞一個民辦非企業,但企業不願意擔任經營主體。”

“委托企業運作是一個可行的渠道,但權利與義務必須匹配。企業用慈善超市的招牌,同時需要獨立運營,自負盈虧,承擔慈善失信的後果。很遺憾,這樣的企業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越秀區民政局分管慈善會的陳漢榮表示。

鑒於此,這家廣州最古老的慈善超市僅僅停留在擴大規模的層面。目前,慈善會陸續開辦了五間街道慈善超市,方便困難群眾就近領取物品。

突破:互聯網慈善超市入局

在嘗試經營慈善超市的過程中,國內社會企業和民間組織交出了與政府不太相同的答案。

2010年,號稱“中國第一家在線慈善商店”的善淘網成立,創始人周賢和聯席CEO余詩瑤均是海外留學歸來,另一名聯席CEO孫夏燕曾是一名肢體殘疾的會計從業者。

至今,善淘網擁有超過3萬名消費者和捐贈者。余詩瑤表示,善淘網與傳統慈善超市的不同之處,不僅僅是實體店和網店的差別,“政府型慈善超市專註於扶貧濟困,而我們的慈善網店專註於‘授之以漁’”。

善淘網表面上是一家淘寶義賣網店,實際上是一家通過義賣的公益金資助殘疾人就業和實現深層次的殘健共融的社會企業。善淘網買家林小姐分享了她的購買體驗:“全新的商品居多,價格又很實惠,適合普通消費者購買。”不過她也提到:“工作人員都是殘障人士,有時難免出錯,需要買家體諒。”

目前,善淘網已實現收支平衡:2015年的自營性和項目性收入總和超過180萬,除去29萬的運營成本,其中72萬用於庇護就業運作維護費,42萬元用於庇護性就業補貼,2萬元用於公益倡導,結余則繼續投入第二年運營。

民間組織的進駐則更早。

2006年,北京工友之家、新工人藝術團發起創辦了北京“同心互惠商店”,主要紮根城鄉接合部,為城市務工者群體做二手衣物義賣。目前,同心互惠商店已有15家,專職工作人員40人,其中8名為殘疾人。2014年,同心互惠團隊實現年度營業額近169萬元,營收約25萬元。

來自山東的務工者苑先生是一名家具廠木工,月收入6000元左右。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同心在工友群體里很受歡迎,一到晚上,工會里面的同心互惠商店就會很多人。“比別處便宜很多,主要購買衣服,還是挺全的。“不過,他覺得賣日用品商店流動性太大,希望來的頻率更高一點。

2016年,同心多年的積累有了一個“爆發”。根據官方網站消息顯示,時尚集團、中煤集團、東芝有限公司、京東等多家知名企業都與其合作開展了公益募捐活動,拓展了同心的募捐渠道和知名度。京東公益活動組織人趙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活動10月18日截止,收到網友捐贈衣物10萬多件。”這次是京東和同心第三次合作,趙超覺得:“選擇合作方最看重他們的公開透明,同心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此外,同心在華東地區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以及處理衣物的效率也是京東看重的地方。截至目前,同心已經和北京100個高校社團、150家企業單位及市民居民社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並建立起44個捐贈點。

同心互惠超市負責人王德誌希望同心互惠商店可以在北京市中心和外省開花,面向普通居民義賣品種更豐富質量更高的商品。

難題:吸納社會資源不容易

“個人捐的?基本沒有吧。”越秀區慈善捐助超市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店里僅有數包由個人捐贈的舊衣,經過清洗等處理後將捐到國內其他貧困地區,而非留在廣州本地。

而歐美模式的慈善超市處理個人捐贈的方式與國內傳統模式不同,民眾也有著不一樣的態度。

還是以美國“好意”慈善超市為例,在通過社會和個人捐贈獲得二手或全新的商品後,將采取“前店後廠”的運作模式,進行洗滌、整理、修理、估價以及銷售,提高了捐贈物的附加值。如此一來,“好意”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培訓困難群體,為他們提供工廠的職位。

英國民間組織理事會統計顯示,在英國,每5個人當中有4個人向慈善超市捐贈過。“可以說,把閑置物品捐贈給慈善組織已成為許多居民的習慣。”中山大學研究員楊永嬌介紹,“相反,雖然一些中國人有將閑置物品捐贈給慈善組織的意識,卻很少有人直接捐贈給慈善超市。”

除了社會捐贈的物品,社會資金也是慈善超市維持運營的重要部分。根據“好意”官網的統計,盡管其收入主要來自於慈善商店零售,但來自公眾直接或間接的捐款也在2013年達到了2.05萬美元。

而國內慈善超市則面臨著資金的困境。“募捐渠道越來越窄,”鐘穗鵬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們需要想辦法創新。”他介紹:“慈善法的出臺規範了慈善組織的募捐行為,不能強行攤派、不能下達指標任務。”對越秀區慈善會來說,吸引募捐的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是倡議。

善淘網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則是讓物品賣得更快。“這需要更多的渠道資源和市場推廣。”余詩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而用於擴展的資金,我們需要找基金會贊助或者進行社會影響力融資。”

王德誌認為,現存的困難還有社會公信力及品牌效應仍需繼續加強。“雖然目前由於發起承辦機構工友之家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作為新興的事物及理念,(社會企業)在中國才剛剛起步,社會公信力及品牌效應的建立是影響其自身發展的關鍵環節。”

創新:濟困的不同思路

“我們的宗旨還是濟困。”鐘穗鵬表示:“慈善超市對於社會救助只是一個補充,還是需要政府兜底。”對於國內傳統慈善超市來說,救濟困難群體的方式主要是派發生活必需品。

在“給予幫助,而不是施舍”的理念下,美國“好意”慈善超市則逐漸轉變成就業導向型的慈善超市,或在完成培訓後,安排弱勢群體或受助對象到店鋪和工廠就業,或提供個性化的職業培訓。如2015年,超過15000人參與了“好意”提供的辦公軟件使用技能培訓,以改善工作表現或提升就業機會。

2015年,“好意”幫助約31200人在所在社區內順利就業。據“好意”2015年度報告的估計,該年慈善超市的技能培訓將幫助受訓者在其職業生涯中,增加142億美元的收入。

在國內,同心互惠商店與善淘網根據企業或社會組織的定位,集中為某個特定群體服務:同心互惠商店關註城市務工者群體,而善淘網把目光放在了殘障夥伴身上。

根據同心互惠商店2014年年報,支出12000元用於社區兒童及工友文化活動,27000元用於工友文化藝術大賽,29745元用於員工培訓和學習,8730元幫助設立“同心互惠小額基金”,支持大學生社團開展相關服務工友的公益活動。

善淘網則專註為殘障夥伴提供培訓等服務。自2010年創辦至今,募集資金達500萬,已為超過三百多名殘疾夥伴提供職業培訓,推動就業和提供崗位。並且,在這支40人左右的全職團隊中,超過20名夥伴是殘障人士。

中通快遞員張師傅為善淘網發貨已有一年,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基本每天都會發貨,生意應該挺好的。我也在上面買過,價格和質量都還不錯。”在他看來,殘疾人能在善淘網就業尤其可貴。

同時,善淘也基於互聯網為殘障夥伴設計了兼職機會——互聯網慈善商店店員,在余詩瑤看來,善淘存在的根本,是為了能自主造血,為殘障夥伴提供有尊嚴的工作崗位。

學界:建議與社區依存共生

2016年9月29日,在中山大學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公益慈善思想峰會上,楊永嬌分享了自己一篇關於慈善超市研究的論文,是民政部課題研究前期成果。她基於社區資源整合的視角,提出慈善超市與社區間存在著“二元共生”的關系,“就是彼此需要”。

“在西方,社區普通民眾需要慈善超市。”楊永嬌認為,比起專屬困難群體的中國慈善超市,西方慈善超市受眾面更廣:普通民眾不僅能在慈善超市購買低廉的二手物品,還能擔任誌願者,服務社區。根據英國智庫Demos統計,截止到2013年,英國慈善商店共招募了超過21萬名誌願者。

除實用功能外,西方的慈善超市也是一個社交場所。楊永嬌曾在英國的“樂施”慈善商店擔任過誌願者,“社區民眾來閑逛時,可以相互閑聊,彼此認識。”英國智庫Demos2013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每5個調查對象之中有1個表示曾在慈善超市與陌生人交談,1/3受訪者認為慈善超市培養了居民的社區意識,1/4認為慈善超市直接增加了其所在社區的凝聚力。

楊永嬌認為,相對應地,慈善超市也需要社區民眾的支持。社區民眾捐贈閑置物品,提供了物資,更通過擔任誌願者節約了慈善超市的運營成本。更重要的是,慈善超市的持久運營需要民眾口口相傳的影響力,“許多民眾會認識和理解慈善超市的服務內容、理念和價值,從而主動提供支持”。

“慈善超市最根本的生存土壤還是社區,西方有很多案例和經驗可以借鑒。”楊永嬌認為,中國慈善超市在社區建設層面有著很大的潛力。

然而,即使是走在全國前沿的深圳慈善超市,在社區融合這方面也效果不彰。

深圳市捐助管理中心王建設主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慈善超市原先的社區功能就很弱。在市民的印象中,慈善超市就是物品購送,接收物資都是捐助站在做,慈善超市還沒有在市民心目中樹立接受捐贈的功能。”

同心互惠商店和善淘網則已經察覺到社區融合的重要性。

同心的宗旨之一就是社區參與,他們的團隊已在皮村建立了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館和電影院,還成立了文學小組和法律培訓。務工者苑先生參加了同心開辦的文學小組的培訓學習,這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兩個月後,善淘的第一家實體商店將落地上海。在余詩瑤看來,網店在輻射力和影響範圍的優勢不言而喻,而實體的優勢則在於能根據不同渠道和物品來降低處理成本,能夠深入地影響社區,讓更多居民了解殘障夥伴工作能力、慈善超市文化,促進慈善與社區的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75

五糧液“親自”披掛上陣 推O2O項目入局電商謀變

五糧液不再滿足酒類電商“軍火商”的身份,準備“親自”披掛上陣。

五糧液2日晚間宣布將非公開發行0.8億股,擬募集資金18.5億元,而其中6.6億元將用於啟動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項目。白酒酒企做O2O項目的並不多見,五糧液方面表示,目前即飲市場占酒類消費市場的76%,而五糧液正試圖依托現有的萬家經銷商終端門店做O2O,加入個人消費市場的爭奪。

記者了解到,此次五糧液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將采用自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方式,一方面與外部電商平臺合作,另一方面則準備借助經銷商的門店資源,啟動從線上訂購、跟蹤、監管、線下體驗、配送、售後相結合的O2O項目。

五糧液方面表示,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不同於當前第三方電商平臺、垂直電商和其它白酒企業自建電商的電商模式,是公司與消費者直接連接、增強消費體驗和忠誠度的一種嘗試。

五糧液進入O2O早有預謀,在今年10月13日,2016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上,五糧液董事長唐橋表示,2012年開始,五糧液一直在電商領域進行嘗試,下一步五糧液將進入互聯網改革深水區,即面向“經銷體系”和“生產管理”的互聯網化改造,將自建“B2B2C+O2O模式的五糧液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

根據此次公布的計劃,五糧液將拿出擬募集資金的三成,在電商項目上投資6.6億元,其中包括了電商平臺運營,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經營以及采用O2O方式整合現有經銷商網絡資源。

具體的建設內容則包含:電商平臺軟件設計、電商平臺硬件系統、合作O2O配送體系、自建試點城市O2O配送體系、合作倉儲中心、終端專賣店改造等。整個電商項目建設計劃分兩個階段實施:2016-2017年是籌備與設計階段;2017-2018年是測試運行階段。

與此同時,五糧液也首次披露了電商銷售數據,2014年五糧液通過電商渠道銷售業績約為4億元。

五糧液、茅臺、洋河等名酒企業的核心產品,一直是目前酒類電商的熱銷產品,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購物節,五糧液排名京東酒類銷售第一。而根據宜賓商務局的統計數據,僅“雙十一”當天,五糧液網絡交易額1.5億元,同比增長132%。

而且五糧液並不愁賣,今年9月份五糧液在公司營銷會議上透露的信息顯示,52°新品五糧液已經完成90%的任務,並在年內兩次調高出廠價,目前普五的出廠價已提升至739元/瓶。今年1-9月份,五糧液完成銷售177億元,同比增長17%。

事實上,五糧液瞄準O2O,更看重酒類即飲個人消費市場的巨大空間。

據賽迪調查顯示,即飲消費是目前酒類消費的大頭,商務或外出家庭聚會及餐飲渠道占白酒消費的比例合計達到76%。這些白酒的消費行為即時性很強,但沒有計劃性,而當前的酒類電商很難實現特定場景下收貨的及時性,導致目前國內酒類行業電商化程度不高,目前酒類電商滲透率僅為1.5%。

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五糧液啟動O2O更多意在提前布局,原來五糧液以前的經銷商多以惰性銷售為主,銷售更多依靠廠家的品牌力,現在五糧液想做線上線下的O2O,鞏固和發展五糧液的忠實消費者,爭奪個人消費市場。

不只是五糧液在琢磨這個市場,茅臺銷售公司總經理王崇林在今年的國際酒類博覽會中也曾表示:“酒業的互聯網化並不僅僅是指電商渠道的興盛,而是更加註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是對傳統營銷模式和理念的改變。”

肖竹青認為,以前白酒營銷手段相對粗放,酒業總經理四板斧就是“控量、漲價、上央視,推新品”,而目前中國酒業從渠道驅動到消費者驅動,需要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這是未來中國酒業競爭的新的分水嶺。目前各酒企都在針對目標人群、尤其是高端人群,開展精準化的目標爭奪。溫河王酒業也在通過機場建貴賓廳、體驗店;在高星級酒店做體驗中心,來爭奪重度消費人群。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國內酒類O2O電商平臺項目並不少見,包括1919酒類直供、酒直達、酒便利等,已有相對成熟的方案,但國內做O2O的白酒名酒酒企卻並不多見。

酒直達、華龍酒業董事長翟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O2O項目的前提是線下落地,實現快速短距離配送,此外還需要大數據的支持,做O2O最重要的是需要建成高效靈活的O2O服務體系。

五糧液方面對將啟動的O2O項目表示樂觀,認為目前公司酒類產品豐富,且品牌知名度較高,公司經銷商擁有上萬家終端門店,分布遍布全國大中小城市及鄉村,而這一網絡也將成為五糧液O2O項目的基礎。

但業內也有專家表示擔心,認為五糧液做O2O或存在硬傷。目前五糧液的線下經銷商很多還停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O2O運營模式與傳統模式區別較大,經銷商能否適應和較好的執行。而另一方面,傳統名酒企業國有體制的特點會否成為阻礙也值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19

百度謀變與李彥宏的戰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7/0211/161150.shtml

百度謀變與李彥宏的戰爭
商業人物 商業人物

百度謀變與李彥宏的戰爭

對於熬過本命年的李彥宏和17歲的百度,我們終於在2017年看到了新的變化。

本文系商業人物(微信 ID:biz-leaders)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何思妤。

導語:“恐龍腳上踩一個刺,幾個小時以後它的腦子才能反應出來,這樣不管你長到多大,都會滅絕。”而目前的百度正處於一個艱難的轉折點上,“迎接新時代”將是一場苦戰,百度正在經歷一場從內到外、自上而下的變革。此時還不到退休養花的時候,他是百度的創始人也是精神領袖,他必須帶領百度走出泥淖。

“迎接新時代——我們要做好準備,打好每一場戰爭、戰役和戰鬥。”

對於熬過本命年的李彥宏和17歲的百度,我們終於在新的一年看到了新的變化。或許與此有關,百度在2017年初完成了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

1月17日,先是微軟華人第一高管陸奇加盟百度任總裁,全面負責百度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統管所有業務。幾天後傳出,李彥宏的妻子馬東敏帶著“危機感”和“使命感”回歸百度,擔任董事長助理,負責投資、人力、財務。春節一開工,百度又挖來了前聯想之星合夥人劉維出任百度風投CEO;而此前,原小米CFO張曉玲加盟百度投資,25歲的內容創業者李靖出任百度搜索公司副總裁也引發了大眾熱議。

與此同時,過去的一年,百度包括李彥宏本人也意識到需要極力扭轉形象。百度公關一改以往強硬作風,開設“這屆百度公關”公號,彎腰賣萌、自黑自批;李彥宏接受生存專家貝爾邀請,光著膀子爬泥地、還曬出吃蟲子的照片;1月18日,作為貝爾《越野千里》冒險成員之一,還“委派”女兒代表自己出席節目發布會......

0cd2400472c8d055ac4b2af0c511ea4a

百度近年來在BAT中日漸邊緣化的處境以及去年遭遇的重重劫數,尤其是因魏則西事件受到史無前例的輿論聲討,都開始迫使李彥宏反思百度的管理文化和戰略路徑。

從去年至今的一系列調整也反映出百度求變的迫切心態。

新陳代謝

隨著一系列人事任命的公布,李彥宏能否徹底放權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

和陸奇一樣來自微軟的張亞勤,加入百度近三年,卻並未獲得預期的重用。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位技術大拿還曾一度負責百度大市場、公關及政府關系團隊。

有媒體人士分析,百度高層的政治鬥爭長期以來備受詬病,陸奇可能遭遇的最大挑戰,將來自百度的企業文化。

2bd6b1766231e1c671c69f19636a6679

但陸奇絕不是個普通的職業經理人。采訪過陸奇的媒體人稱,“別看陸奇身材瘦小,待人謙和但工作風格彪悍,跟他聊天時都能感受到他性格里有股狠勁兒。”

百度副總裁曾良曾任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據他評價,與其說陸奇是AI科學家,不如說他是科學管理人才。微軟內部對陸奇評價很高,他甚至曾被視為微軟前任CEO史蒂夫·鮑爾默的接班人之一。

當然,至於陸奇這個外來的和尚,能否在複雜的百度廟宇中念好經,這還得且走且看。

值得註意的是,春節長假剛剛結束,2月6日,李彥宏在內部發布了一封題為《迎接新時代》的內部信,指出了百度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包括對產品服務、反腐、組織人事、文化、風氣等進行了反思。

在內部講話中,李彥宏再次表明了對於公司管理的態度:“迎接新時代,也要打掃門庭,管理層要有新陳代謝。能的人上,不能的人要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做的好的要獎,做的不好的,也要采取措施。......要大膽啟用新人,不能論資排輩。”

對於“不善表達”的李彥宏來說,管理一直是個頭疼的難題。

在2008年的百度員工大會上,他第一次感覺到,“這個公司好像有點不像我創辦的公司了,最後我感覺大家做出來的東西、說出來的話、問出來的問題,讓我感覺陌生了,很多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大家不明白,很多我覺得是這樣的大家以為是那樣的。”

那時的百度員工數約為7000人,而此時的百度已是員工超過40000人的龐然大物。

“簡單,可依賴”是李彥宏驅動百度帝國的關鍵力量,李彥宏曾經講過一句話,這個企業不管做多大,一定不要搞政治,他當時的原話就是“誰搞政治誰走人!”

在2017年內部演講中,李彥宏兩次提到“公司風氣要好”。他表示去年百度內部反腐力度比較大,這是同公司的理念相吻合的。同時他說公司內部要整頓風氣,在反腐的戰場上要常抓不懈,打擊鉆制度空子的人。

去年百度曾在反腐中屢出重手,4月副總裁王湛因違反職業道德、損害公司利益被開除處理,11月副總裁李明遠因在參與某收購中獲取巨額經濟利益,情節非常嚴重而引咎辭職。此外,更有多名中低層員工的違法違紀行為遭到了“嚴打”。百度公司職業道德委員會也表示,根據公司管理層的要求,繼續加大對反腐行為的查處力度,處理和曝光貪腐案件,凡觸發國家法律的,堅決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百度的員工曾這樣說:“李對人充分相信,但企業大了,環境在變,人也在變,他雖然充分相信人,也會產生一些管理上的縫隙。面對激烈的競爭,老業務要維持發展,一大堆新興業務又處於死纏爛打的狀態,這種疏漏就開始暴露了。”

談到企業文化,李彥宏表示:“我們也要鼓勵開放溝通。容忍這些張揚的個性,百度文化包括我在內,更多的是做事相對比較溫和的。但是實際上那些有棱有角的人,那些說話更沖的人,那些有些個“臭毛病”的人,我們要讓他們在大的平臺上有發揮的機會。”

“我們要鼓勵推動變革的人。我們做了十幾年,很多事情已經有慣性了,不太去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果這個團隊里頭,你旁邊的人你覺得他很差,你羞於與他為伍,這個團隊它怎麽能夠有戰鬥力呢?所以降低要求就像木桶最短的板一樣,水就從那兒流走。”

KPI對陣用戶價值

2月8日晚間,一則關於“百度內部整體裁撤醫療事業部”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在當天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李彥宏並未對“裁撤”一事進行正面回應,只稱O2O掛號技術含量並不高,醫療市場是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能夠改變醫療市場最重要的力量是人工智能。

次日,百度宣布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優化:百度醫療事業部智能小e團隊和拇指醫生團隊,轉入AI體系;醫療事業部內容建設團隊,轉入搜索公司。醫療事業部其他業務將予以關停,相關人員將結合公司發展需要在內部提供轉崗機會。

961aa915be6f6d2d5d94d65424fa7f33

“加班熬夜從不叫苦,如果按照公司的“狼性標準”,醫療事業部的同學們應該能排到百度各部門前幾位,”然而,百度醫療事業部連續兩年業績最差。

究其原因,此前擔任百度醫療事業部資深產品經理的李俊明撰文稱,互聯網講求的是“快”,但醫療又偏偏是個“慢活”。百度的核心能力是流量,知道用戶的需求,但百度醫療事業部並不是基於此來設計產品,更不是基於此完成KPI,而是買量、換量、甚至直接接入第三方流量來“達成KPI”。

據李俊明透露,為了買一個掛號訂單,甚至付出過高達1800元的成本。

“迎接新時代,也要打掃門庭。打擊虛假信息和過度廣告,這是目前傷害我們體驗最重要的因素。”

去年先後發生的“百度貼吧”事件和“魏則西”事件是百度受到輿論討伐最大的兩個風暴點。究其原因,搜索中展示的醫療廣告難辭其咎。

百度以KPI為導向的公司文化受到了一致詬病,這也被認為是百度屢次犯錯的重要原因。在李彥宏的演講中,他這麽解釋道:“當我們往下去拆解任務的過程當中,容易變成一些用戶體驗不好的體驗。這樣的情況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李彥宏覺得,把一個任務變成一個簡單的機械的KPI往下分解和傳遞,那麽很可能到基層到一線員工的時候,他完全不理解我們為什麽要幹這個事兒。這個時候如果他心目當中想的不是用戶體驗,而是怎麽完成KPI,那時間一長公司就完蛋了。

因此他總結道,一定要更多去思考市場的需求,更多的去思考產品對用戶的價值。2006年,李彥宏也曾寫下《百度永遠離破產不到30天》一文警醒員工,若失去用戶支持,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

以往李彥宏總是給人溫和的印象,而從近日頗為嚴厲的表態來看,百度變革決心不小。

此次講話中,李彥宏再次強調“要淘汰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如果做不出來,就別在那兒混了,別在那兒撐著了。該撤就撤,該關就關,該並就並。資源向我們有優勢、戰略上重要的項目去聚焦。產品沒有市場競爭力就撤掉,別再混著撐著。”

對於擁有數萬名員工、被質疑尾大不掉的百度而言,如此發狠,收效如何?尚需觀望。

創新的焦慮

百度無疑是PC時代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最大的贏家,憑借搜索、貼吧、知道、百科等一系列產品,百度迅速成為了PC時代的巨無霸,並隨之建立起來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商業邏輯。

然而,自2010年開始,百度的“競價排名”廣告模式就始終飽受詬病,這背後,廣為爭議的“百度價值觀”問題,也一再被提起。百度,也漸漸在人們眼中成為了“最不具有產品創新基因”的公司——畢竟,百度確實至少已經有5-6年沒有誕生過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型產品了。

而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也讓百度焦慮不已,於是,百度開啟了一系列轉型嘗試,如百度外賣、電影、糯米、OTA、無人車等。然而,從O2O到“移動入口”再到“金融”,百度始終處在一種“慢半拍”的節奏中,並未能獲得預料之中的成功。在此背景下,百度開始押寶AI。

李彥宏在第十三屆亞布力夏季高峰會開幕式上表示,互聯網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他把人工智能稱之為百度大腦,這個大腦擁有四大突出功能、語音、圖像、自然語言理解、用戶畫像。

fb2595919a6f3e70304b8e561b36367f

有人統計,在過去一年,李彥宏共19次出現在公開的演講場合,“人工智能”這個詞一共出現了513次,正如他在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上所說:人工智能對於百度來說是核心當中的核心。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也表示,AI 是百度的DNA。

2016年4月13日,百度成立了“百度搜索公司”,李彥宏在內部郵件中寫到,自己會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互聯網金融、無人車、人工智能等創新業務上,同時從戰略層面關註內容生態、服務生態、金融生態的布局和建設。

理論上講,如果中國要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百度的確應該是最可能的對象——畢竟無論是技術還是數據方面的積累,都很少有人能比得過百度。

此前在《財富》雜誌刊載的文章中,百度作為唯一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與谷歌、微軟、Facebook一起被認為是AI領域的四大巨頭。MIT的Technology Review雜誌,把百度的Deep Speech 2評為“2016改變世界十大突破技術”。

Fox Business稱,百度已運用其在人工智能的強大技術優勢對大多數現有產品進行了優化,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盡管,目前對現有產品優化的效果可能無法用簡單的價值來進行量化,但人工智能技術對於百度未來的發展可能是無價之寶。

然而,人工智能雖然是大勢所趨,但卻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直接給公司帶來看得見摸的著的現實收益,對於身為一家上市公司,且股價已經長期止步不前的百度來說,無疑還是需要看一看短期產出和收益的。

因此,在2017新年講話中,為什麽李彥宏一句話概括了百度安身立命之根基:“百度從本質上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接下來百度面對的是內容分發、連接服務、金融創新、人工智能的新時代。李彥宏將內容分發視為百度的核心。

與PC互聯網時代一個瀏覽器就能逛遍整個世界不同,移動互聯網的世界是由一座座孤立的APP島嶼構成,正由於每一個APP都試圖建立一個獨立王國,這直接導致百度搜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價值縮水,也連帶削弱了其信息分發樞紐功能。因此,重建信息流將成為百度重回賽道所必須拿到的入場券。

然而,在該領域百度將面臨勁敵環伺。

據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統計,2016年12月,“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的騰訊系組合的日活用戶數量合計超過3.1億,今日頭條的日活用戶約為1.7億,而手機百度APP日活用戶在1億左右,與前兩者尚且存在一定差距。微信、手機QQ和微博也在取代百度,成為入口級應用,其內容分發基於社交網絡的巨大優勢百度短期內還無法超越。

退休養花還是做一只死去的恐龍

李彥宏之前曾對外多次表露過他對退休生活的期望。

比如,在2013年IT領袖峰會上,當吳鷹問及李彥宏什麽時候會退休時,李彥宏表示:“我會慢慢退下去。我管的事永遠是作為一個比例的話,永遠是越來越小的,慢慢就退下來了。”

再比如,2015年12月,李彥宏就稱,他很想像柳傳誌那樣培養出一個好的接班人,自己就會變的輕松很多;甚至,李彥宏更是暢想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我還有很多工作以外的愛好,也希望能花一些時間來做。比如我想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園。”

0460164c52b6803a9e48d7010fb391a3

李彥宏曾說:“恐龍腳上踩一個刺,幾個小時以後它的腦子才能反應出來,這樣不管你長到多大,都會滅絕。”

而目前的百度正處於這樣一個艱難的轉折點上,“迎接新時代”將是一場苦戰,百度正在經歷一場從內到外、自上而下的變革。他是百度的創始人也是精神領袖,他需要帶領百度走出泥淖。

雖然百度仍有一手不錯的好牌,但要扭轉連續多年來的不利局面,還得打好2017年以及之後的每一場戰鬥。而李彥宏能否處理好他與陸奇、馬東敏的合作關系?能否在“內容分發”上對環伺的勁敵給出有力回擊?又能否在其寄予厚望的AI戰場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將成為對百度的嚴峻考驗。

李彥宏 百度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33

政策紅利PK資本寒冬 企業機構齊謀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4/1109568.html

每經記者 張祎 王小璟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近年,新三板市場無疑處於凜冽的資本寒冬中,存在流動性差、融資困難等問題,但隨著監管層頻繁發聲力挺新三板,業內普遍預計2017年的政策支持力度必不會少。在此背景下,隨著一些政策紅利的逐漸落地,2017年很可能是新三板市場動態發展中蓄勢謀變的一年。

不少掛牌公司開始做兩手準備,進可IPO,退可留在新三板綻放。而一些投資機構未雨綢繆,著力布局一些有“精選層”概念的新三板企業。

企業做兩手準備

“流動性”難題已是新三板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新三板留不住“優等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企業也是對“轉板”磨拳霍霍、心向往之。

截至5月22日,有436家掛牌企業仍處於上市輔導狀態。不過,隨著交易制度改革的預期不斷加強,不少企業已轉變思路。

之前,有多位券商新三板做市部門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正在配合全國股轉進行系統測試,有關交易制度的改進,讓市場浮想聯翩。

眾所周知,在去年分層以後,對於創新層的配套紅利問題,市場一直議論紛紛。此次再提“精選層”以及測試交易系統,讓市場不少企業再度重燃留守新三板意願。

上海一家創新層掛牌公司董事長向記者表示,對於IPO,公司肯定樂意去沖擊一下,但如果新三板的“精選層”能夠推出,同時出臺差異化的配套制度紅利,公司也樂意留在新三板上繼續發展,“公司目前企業財務狀況不錯,前景也很好,相信‘精選層’出來後,我們應該能入選,所以現在對我們來說,是如何選擇的問題。”

Pre-IPO已非首選投資標的

對於投資者而言,IPO加速以及政策預期加強的背景下,如何投資新三板不是簡單的選擇題,而是一道需要研究思篤的解答題。

有私募人士向記者提到,之前看到的新三板公司,都是去看一些小而美的公司,有成長、有題材,看好企業帶頭人。但是現在不同了,要考慮的太多了,包括企業有沒有IPO計劃以及能不能進入未來的“精選層”等。按照創新層的分層標準,估計“精選層”準入標準應該會比創新層更苛刻,不能用老眼光看投資。總是選擇小而美,可能就要錯失創新層甚至是“精選層”帶來的潛在投資機遇。

另有某券商的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他們現在整理了不足百家公司進行重點研究,就是為“精選層”做準備,在他看來,“精選層”公司將是以後市場重點關註的對象。

也有私募不再將目光緊盯著Pre-IPO項目,而是在場內尋找賺錢機會。某私募機構董事長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尋找做市交易比較活躍的股票,“其實IPO上市只是謀求退出通道,只要新三板流動性起來了,一樣可以把股票賣掉變現。我認為,現在的投資思路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通過Pre-IPO去算估值差了,因為按照現在新股發行加速,A股和新三板之間的估值差在縮小,通過跨市場套利的空間在壓縮,所以現在投資的核心還是應該傾向於從企業成長中獲取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24

資管新規配套細則待出,中小銀行升級投研能力謀變

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公布,《意見》將過渡期從2019年6月30日延長至2020年底。第一財經記者也從兩位銀行資管部人士處獲悉,包括銀行理財相關細則的配套文件將陸續出臺。

盡管過渡期延長看似利好,但對中小銀行而言,如果想要涉足理財或資管領域,轉型的挑戰不小,難以一蹴而就。首先,消化存量業務是關鍵;其次,新業務要滿足合規要求,而監管層對於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要求,對目前尚缺乏投研能力、人員配備的中小銀行構成挑戰。

“保本理財產品叫停對於依靠保本拉動負債增長的小銀行造成了不小的壓力,而監管倡導的產品凈值化和標準化投資則對有投研能力的銀行來說是一種優勢。近期凈值化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已經超出預期,”南京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戴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下一步需要銀行繼續強化投研能力,標準化債券投資必然會加大對於信用債的配置,對於權益類投資則可以繼續通過FOF等方式來進行。此外,對於有能力設立資管子公司的銀行而言,資管子公司將給予銀行資管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同時也符合去通道的監管導向。

華創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屈慶則表示,代銷或者投顧可能是未來中小銀行理財的主要方向,但代銷不僅要求銀行具備代銷資格,還要銀行對大類資產配置有非常好的趨勢把握;對於不願意代銷其他機構產品的銀行,那麽投顧是另外一個選擇。當然,投顧的終極目標是不用投顧,這同樣需要銀行加強投研能力。

銀行去通道、凈值化轉型

眼下,除了理財規模同比下滑,變化還發生在銀行理財的期限和計價上。按照投資目的,是持有到期還是可交易,可以分別使用攤余成本和市價法。對於銀行而言,目前最擔憂的問題在於,產品凈值化後,凈值波動增大。

《意見》要求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明確剛性兌付的認定及處罰標準,同時也明確了銀行理財投資債券類產品不能采用攤余成本法,除非是期限匹配。在期限錯配情況下是不可能用原來成本計價的方式投資債券的。

“一些客戶基礎好、能力強的銀行,的確可以做到凈值化轉型,但對於部分能力較差的銀行而言,無疑將面臨客戶的流失。”戴娟對記者表示。

此外,不少銀行全年表內非標額度已經用盡,而多數銀行也已在收縮非標業務,這主要因為早前銀行通過資管計劃、信托計劃等通道、嵌套形式進行投資,而在資管新規下,部分投資已不合規,如果非標回表,則需要消耗大量資本金,這也導致資本金吃緊的銀行被動縮表。

同時,資管新規對投資“非標”的要求也愈發嚴格,尤其是在期限匹配方面。銀行期限匹配的嘗試已經展開,但挑戰仍在於拉長理財產品期限後,投資者是否願意買單。

眼下,也有股份行資管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具體的事宜仍要等銀保監會的細則指引,尤其是非標究竟如何定義,市場比較關註未來銀登中心和北金所是否可以作為非標轉標的選擇,此外還有公募產品投資非標的比例,銀行資管子公司的配套管理辦法,以及結構性存款如何定性等。

期待資管子公司落地

資管新規對新理財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屈慶也表示,現在部分中小銀行沒有投研團隊,沒有投研系統,這決定了很多中小銀行不具備開展理財業務的能力。其實按照監管要求,中小銀行應該更多服務當地的實體,也就隱含了中小銀行少做理財業務的意思。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於部分資管能力、客戶基礎本來就紮實的銀行而言,轉型的陣痛並不大,需要的只是投資者適應的時間。幾家銀行也相繼表明了擬出資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意願。

今年3月,招商銀行公告擬出資50億元設立資管子公司。之後,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公開表示,提出申請就會認真對待,鼓勵更多主體參與資管市場,主體多元化有利於提高競爭與效率,但有一定程序;早在2016年時,南京銀行董事會也同意了成立資管子公司的事宜;同年年初,中信銀行亦稱,成立資管子公司在上一年就通過董事會批準,並計劃於當年4月正式運營;而在此前的2015年3月底,光大銀行就公告稱,董事會已同意全資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同年5月26日,浦發銀行公告擬設立浦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如果有能力的銀行能夠正式成立資管子公司,投資的便利度就更大,原來不得不依靠的通道、嵌套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戴娟告訴記者。

早前,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潘東就提及,嵌套和通道其實是分成三種不同的目的,除了監管套利的目的,即純粹為了規避MPA考核或避免資本計提,另一個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投資交易。由於資管行業參與者的行業身份不同,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準入,為了實現投資交易的目的而不得不借助通道。如果新規能給予各行業公平的待遇,通道自然就沒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資管子公司盡管以法人獨立運營,但由於客戶、資金、資產等均來自母行,反而有可能成為銀行調節資產負債表、資本充足率、變相剛兌的通道,仍然難以實現實質獨立。如果真正獨立開展業務,就需要市場化運營,面向全市場開發業務。

根據海外經驗,獨立的資管子公司是提升銀行ROE的利器,也是有實力銀行的普遍做法。

渣打財富管理部投資產品總監閔成對記者表示,全球大型資管公司中,有很多是銀行獨資,有很多資管已經超過了銀行自身的表內規模。它們在業務模式、組織架構、流程分工、人員配備、產品體系等方面的做法,對於探索適合中國銀行理財業務的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具有較大參考價值。

探索投顧、代銷模式

在現有模式下,部分銀行也在探索投顧和代銷的模式。

其實,代銷基金等產品的模式也是外資行的普遍做法,但代銷並非易事。

“市場上有公募基金的產品,有券商的產品,還有大銀行的理財產品,信托的產品,不是說什麽產品都需要代銷。而且不同的產品,投資門檻不一樣,也是銀行在選擇代銷產品時重點需要考慮的問題。”屈慶表示,銀行要對金融市場有非常好的趨勢把握,在合適的時間代銷合適的產品,其實就是要自己做好大類資產配置。

此外,銀行要對客戶進行分層,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客戶推薦不同的產品。由於以後更多是凈值型產品,這意味著銀行對客戶的風險收益特征的了解要比現在更準確。同時,銀行要評估機構的管理能力,做到事中監控和事後業績歸因分析,這樣才能保證銀行代銷的產品最終能給客戶帶來好的收益。

至於投顧模式,主要是針對那些不願意代銷其他機構的產品,還是希望自己的團隊來做產品的銀行。顧名思義,投顧的意思是錢不出賬,只是聘請外部投資顧問來幫助自己的團隊做好投資。

“如果投顧可以在權益類資產、信用債等投資方面給出較好的建議,我們也會予以考慮,當然對於投顧的選擇較為慎重。”戴娟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85

資管新規滿月,寒冬已至PE如何謀變

統一監管標準、消除監管套利,打破兌付,統一杠桿,去通道……已經滿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對PE行業影響日甚。

“資管新規會使PE行業進入一個洗牌期。中小PE機構將被推到優勝劣汰的軌道上,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但對於業內的頭部機構來講,強者恒強,是一個利好。”清科集團管理合夥人符星華在6月12日舉辦的清華PE夏季論壇上稱。

符星華還表示,資管新規可以壓縮行業的水分,為最近膨脹的行業降降溫,也讓市場參與主體更理性一些。美國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才14萬億元規模,活躍的VC和PE加起來不過3600多家。而中國短短幾年市場規模就達到9萬億元,現在僅備案的就有2.4萬家私募機構,加上沒備案的可能有6萬家。

北京律師協會私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佩璇則稱,資管新規有“危”也有“機”:對一些管理和運作不規範的PE機構是“危”;對有能力的機構是“機”,服務中小企業脫虛向實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PE寒冬已至

《2018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在募資方面,2017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募資金額達到1.8萬億元的水平,已經成為全球募資量最大的市場。在投資方面,2017年全年投資額達到1.2萬億元,雖然和美國有一定差距,但已經遠遠超過歐洲市場。

不過,行業繁榮中卻暗藏隱憂。另外一則數據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領域都同比下滑45%以上。符星華表示,今年下半年在很大程度上情況會繼續惡化,2018年到2019年這兩年將是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寒冬。

符星華進一步解釋道,2018年、2019年有三重“風險” :2010年、2011年第一批人民幣基金出爐,周期為5年+2年,2018年到2019年為清算年份,可能會造成資金鏈緊張。

另外,VC 2.0開始於2014年,大概有460多家一線機構的合夥人出來創業,2014年~2016年間市場上新增了4萬多億元的管理資本總量和1萬多家投資機構。如果當下市場突然收緊,這一波剛過投資期、進入退出期的機構將迎來寒冬,很多機構可能無法發行第二只基金。

還有一波的“風險”就是當下的監管趨嚴以及資管新規的出臺,使得中小型PE機構沒有辦法快速適應環境,只能進入到優勝劣汰的軌道,但另外一方面,資管新規對於PE的頭部機構是一個利好。

不過,符星華表示,如果PE機構在當前低谷的時候能夠沈住氣,平穩度過,兩年後會迎來比較好的機會。

合眾資產副總經理關嬌陽表示,資管新規對機構最大的影響是通道業務大幅萎縮,之前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但目前全行業有22家資產管理公司的通道業務所占比重依然很大,業務進入艱難轉型期。

另外,她還表示,資管新規對私募股權資金的募集影響很大。過去沒有太多要求,可以做比較多的結構化的支持,特別是來自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支持。但新形勢下,明確資管產品設計分類,對設計新產品結構有一定的影響。

關嬌陽同時認為,資管新規並不是專門針對股權投資發布的一份文件,主要是防範監管套利以及規範通道化等不規範行為,但它的出臺會影響股權投資的資金鏈,包括融資、之前投的項目、退出和估值以及後續產品的發行,短期內影響較大。

中小機構突圍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資管新規下,大型PE機構未來會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強者恒強。但對於中小型PE機構,怎樣才能在這一大洗牌過程中存活下來?

華控基金執行董事陳喆表示,PE不是套利的行業。投資機構最重要的是投資策略、投資理念、投資邏輯和團隊。特別是中小投資企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的發展培育不同的投資領域,認真思考到底投資哪個類型的企業,認真比對行業、企業還有項目本身,可利用這個契機增強自己的實力。

符星華表示,中小PE機構的機會很多。LP(有限合夥人)青睞的中小PE機構有三個特征:能夠專註一定領域、垂直市場;發行的產品規模不大,雖然有能力發30億、50億元的基金,但對自我有嚴格要求,只做10個億或者只做5個億,不貪多,在極度舒適的範圍內開展業務;歷史業績比較好,儲備項目明確,上下遊資源能投進好價格、及時退出,產業鏈上下遊較為熟悉。

符星華稱,在退潮時是有陷阱的,當下是典型的現金為王的時代,所以都非常留意自己手上的“子彈”。對中小機構來說,如果產品真的好,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關嬌陽表示,以前不少機構是享受政策性的紅利,現在更考驗在資產配置方面的能力,特別是未來產品有了更明確的分類之後,是否具備資產配置以及資產管理方面的能力,直接決定了資管機構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總監李詩林表示,資管新規對私募股權行業總體上是利好的,中小型PE機構要修煉真正的投資管理能力。堅持業務本源,提高項目識別能力,提升自身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