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網友評論關於資本策略(0497)的問題

今日有兩位網友 61.15.60.138及 Dave 向筆者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議,其評論如下,筆者只作少量評論:

(1) 關於該公司去年的業績的評論澄清:

筆者已按照Dave的評論更正上文: 

「關於「按照最新的業績來計,看來業績都唔錯,但其實營業額的絕大部分只是出售物業,當中有約75%只是出售國衛大廈入帳」有誤,以下為業績的主要來源: 

1. 上海的盛邦大廈(11億人民幣,約13.5億)

2. 尖沙咀的Gi Mall(4億,即之前周星馳的比高集團(8220,前華索國際、帝通國際)出售之物業)

3. 上環的易通商業大廈(2億)

4. 另外金鐘國衛中心入帳既有4萬平方呎,大概4.5億, 所以出售國衛只佔其中既18.5%」

(2) 關於下年業績及該公司物業的入帳問題:

Dave:

「己公佈將於上半年入脹既有:

1. 模漢大廈(13.8億)

2. 國衛中心部分銷售(不肯定,大約3.5億),

3. 美國銀行中心(大約1億) 

4. The hampton 住宅銷售收入(未計算)

假設佢租金收入係拎黎扣燈油人工, 盈利大約8億,加上下半年國衛再有7億銷售收入,以及賺約3.5億, 全年一年未扣稅賺11億,如果而家個股價唔升,市盈率大約係2倍,如你所說,PE無咩意義, 計黎無謂。」

61.15.60.138:

「497的中期業績有6億以上的主要原因係呢間公司的入帳模式決定的, 如去年賣的AXA大廈, 就分3個季度入帳,是根據資料策略去年所出售的物業入帳情況而得出的。即已經出售了相關物業, 只是入帳到那個季度/全年業績的問題。」

筆者:

我知道下期業績基本上一定好,但是未來呢?按照公司會計處理方式,是需要不停購入及賣出資產,才能錄得利潤,但是如果他能高價售出物業,那區的物業就會上升,故尋找平價的物業會更困難,可能會接火棒,影響利潤。

照我所知,香港的物業市場幾年總有一個低潮,如果他當時心雄,多購入幾個物業,當低潮時,物業跌價低於按揭價值,被銀行催收借款,被迫要賤價出售物業,這就導致骨牌效應,所以他要積極尋找資金來源,不停地宣傳自己公司,方便公司集資,以使公司財務沒有大問題。

(2) 關於公司的資產值:

天知先生:

「市場先生一般會對物業投資股給予一定的折扣,但一般的物業投資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每年經重估的,照道理說是公平合理。而本策略的資產負債表是只反映成本,而成本對真實淨資產值已有相當的折扣,而市場先生竟錯誤地再給它一個相對資產負債表的折扣,這個折上折使我們價值投資者有了相當好的投資機會!各位會計師﹑分析員﹑價值投資者,我這樣說對嗎?至於資本策略的真實淨資產值是0.95元(按: 筆者根據公司回應所稱引錄年報,資產值約1.05元),清算價值是0.47元。」

61.15.60.138

1. 淨資產值就是資產減負債,很好理解, 但「清算價值」 是指什麼? 如果是淨資產值不準確而打個折扣,「淨資產值是HK$0.95﹑,清算價值是HK$0.47」 這折扣也太大了吧。

筆者:

a. 清算價值可參考香港繁體版證券分析第3本,內中已有詳細的解釋。

只怪你平時不多看投資書藉,在下面得知,你還不看年報,在不了解的時候,為何還要買股票,還要用一些價值投資的分析來看股票,更適合的,應該用止賺止蝕。

b. 折讓的確不少,但比較這兩位同業A同業B,前者股東有新鴻基地產,後者10年來並無集資。兩家公司派息也穩定,折讓也有你提及的該公司的比例,作風亦遠較這公司好,為何不留意這些股公司,走去挑戰自己? 投資沒有難度分的。」

2. 一般地產公司已經在每年的公平值上反影了資產價格的變動.而政府的政策和樓市的周期亦會對所有房地產公司一樣, 何解指497的風險比別的地產公司高? 

筆者:

因為他投資的是商廈及豪宅,其他發展商投資的是住宅,你可以不做生意,但可以沒有物業住宅,特別是賤價物業,所以周期性來說,資本策略物業的波動應較高。

(3) 轉營為發展商的打算

公司亦積極購入地皮, 如參與九龍塘的地皮拍賣, 參股銅鑼灣的地盤開發等, 都不是純炒樓行為。

筆者:

你說得很好。該自行參考其銅鑼灣的合作夥伴是哪家上市公司,其屬於殼王系,該系作風又是如何,我不作評論,他跟埋這些人,又如何是好公司。

(4) 其他物業重估值不及這公司?

既然一般地產公司是每年按公平值來評估資產淨值,市場再打個折扣在股價中反影,那麼這公司沒有按每年按公平值來評估資產, 只按買入價, 但市場卻根其他類似地產公司打同樣的折扣, 這的確是給投資者更好的入市機會。

筆者:

你認識公司太少了,我舉的是其中兩家有重估業績的公司,只不過它沒有大宣傳,你就看不見,可見你對股票之缺乏認識。

(5) 主席的人格

「至於鍾楚義的人格問題, 是否老千等,真的不好說, 或許2個都是破產,從他這幾年的眼光和今年的派息來說,回報都不錯。

他跟英皇鐘錶珠寶(887)的老闆比較, 我情願相信鍾多一些, 真的不好說,從他這幾年的眼光和今年的派息來說回報都不錯。

 

如我去年以$0.2入英皇鐘錶珠寶(887),因人人都說他是老千$0.5就出了, 現在已經升到$1.65元了,所以最重要是有業績支持。

筆者:

a. 根據資料,你是沒可能在去年以20仙買到英皇鐘錶珠寶,據資料所得,這價最後出現在約2009年10月。

b. 無錯,一家公司最緊要業績,但如一家公司有不停的集資需要,股價亦只會在區間徘徊,如同時經常集資和之財務情況差不多的太平洋恩利(1174),但英皇鐘錶珠寶是先收錢後付款,財務情況會好一些,最大開支是開新鋪,但這情況是預料到的,所以只是減慢開鋪速度,加上市場的情況不斷轉好,業績會爆發性增長。

c.楊先生同系有幾隻股,例如超越集團(147,前新系集團、鷹馳實業)、英皇資訊科技(283,前松日控股)等,在科網時期騙了一大筆錢後,在2004年好像作風已變,除了中國3D數碼(8078,前英皇娛樂)因經營不佳賣殼外,實業股方面不停讓人賺錢機會,所以我會信楊先生多一點,但鍾先生近期在意馬國際(585,前寶途國際、IMI Global)的表現,以及他和這些人人作,我個人不抱信心。

(6) 集資攤薄問題

筆者之前說「反過來看,如果間公司每股真是值當時的40仙的話,點解佢25仙都肯賣?反過來亦得知當時是不值這價錢的,現在贖回,只能肯定在老闆心目中最少值25仙吧。」

61.15.60.138稱:

「當初0.25配股給鄧普頓被指賤賣資產, 照理現在底價贖回以免現有股東被灘薄,何以又被指成『每股資產就會攤薄,再上次供股的原理都是一樣。』
本人只是一個小股民,沒意務翻。因沒錢炒樓,看到497的炒樓及投資眼光不錯,不如買他的股票等於間接炒樓。估計目前商業樓市行情應有一段時間行情, 怕是老闆心術不正。」

筆者:

1. 為何你是小股民就沒義務翻,你是有義務的,只是你不懂,所以才這樣說。

2. 投資眼光不錯還有我上面提及的公司,他們沒有多賣過物業,如果物業市道是保持良好的話,他們為公司省下不少交易開支,這對股東不是更加有利嗎。

3. 心術不正我不敢評論,最少也是急於求財,所以會有時「賤價」發售股票,保持流動性吧。財技本無善惡,只視乎他點用,但現時以公司財務情況,應該暫時不會過分使用財技,但因為他只要規模最大化,所以每股多少錢集資根本就不是問題,只要保持知名度,維持集資能力則可,就是現在的情況。

附錄:

公司董事簡士民回應 61.15.60.138之妻子為何要採用這種會計方法,在下面已有詳細解釋,主要因為害怕讓其他賣家知道價格,讓人認為資本策略賺大錢,使為他本人買貴貨,也不想讓別人知道出售作價太高,未來獲利會更困難,這和筆者上面的憂慮相若。

另外,公司亦引錄公司年報已述及公司價值為每股1.05元,但我認為需要略打折扣。

「The Yahoo blog is fairly accurate. Essentially it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CSI is not required to disclose certain transactions under the Listing Rules (and the comments in realblog against CSI for breaching listing rules and using “financial skills” are, in my view, unfair due to the writer’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how CSI do its business).

Apart from Listing Rules, there are usually commercial reasons for not announcing/publicizing the details of CSI’s property transactions.

For example, when we are selling individual floors of a building,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 for 1 floor, we might not want prospective buyers of other floors which we have been talking with to know exactly the price we have sold that 1 floor.

Another example, say we have sold something in TST and were looking to buy another property nearby, we may not want the market to know the price we have sold since this may make the other property which we wanted to buy more expensive.

Also, sometimes when we make a lot of profit on a property, if all the newspaper were to publicize “CSI made massive profit….” this may affect the buyer’s sentiment and it might make him feel that he has bought the property too expensively from us, and may then default and not proceed to complete the sale.

Finally, a buyer of our property may for his own reasons default and not complete the purchase from us, and if this purchase and subsequent default was publicized, this will affect CSI’s ability to sell that property later.


In short, I understand that a lot of shareholders would like to see “good news” from the company as often as possible. However, from the management’s point of view, the company’s business and profitability are of course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and a careful balance is required. Hopefully by delivering good financial results and bottom line profit our shareholders can understand and accept our strategy.

Finally, Yahoo blog’s writer has mentioned at the end of his blog that CSI should disclose our “revaluation surplus”. In our latest annual report we have actually done so, and under the “Asset Value” section on pages 3 to 4 of our annual report, we have stated that our unaudited NAV per share (as if properties are stated at open market value) is HK$1.05 per share.

I hope this helps.
Regards
Simon Kan
Executive Director
CSI PROPERTIES LIMITED (HKSE Code: 0497.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8

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離職風波評論:之一 高善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8ef2a0100tjcb.html

一段時間以來,財經媒體對賣方分析師群體的關注度在上升,從股價預測的偏差、到虛構事實的研報、從虧損投資者的起訴到群體離職的紛擾,這引起了一些客戶和朋友的好奇,似乎也勾起了公眾的些許興趣。

 

媒體的報導在細節上難免捕風捉影,渲染情節以吸引眼球,其中與真相多有出入,但嚴肅的新聞調查有時枯燥乏味,媒體的競爭又異常激烈,這終究是可以理解的。

 

過去十八個月中,安信證券研究 中心行業分析師離職較多,這在近期引起了一些媒體的好奇和討論,就事論事地對此做出澄清和回應似乎必要,但如果以此為契機,對賣方分析師群體的生存狀態、 發展困境、以至於其來世今生進行更全面的反思和檢討,以此就教於同業、並推動媒體討論的深入,可能更有意義。

 

我自2003年中從事賣方研究工作以來,迄今已近八年,經歷了這一行業從乏人問津到門庭若市的海天變遷,目睹了市場從絕望到瘋狂的幾度輪迴,體驗了成敗得失之間的喜樂心酸,對行業的體悟未必全面,權可當作一孔之見,引玉之磚。

 

本文為此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討論賣方分析師的角色,並請同業和媒體批評。

 

 

 

賣方分析師(以下簡稱分析師)是干什麼的?

 

對於賣方分析師,譽之者贊之為「金手指」,毀之者斥之為「算命先生」,評價殊途,勢如冰炭不能同爐,這大約都反映了觀察者的感受,其依據又多是股價的短期漲跌,這無疑是樸素和有道理的想法,但可能很片面。

 

其實分析師職業在中國古已有之,在民間最負盛名的非諸葛亮莫屬,只是當時人們以「謀士」、「軍師」等稱號以冠之。

 

諸葛亮以而立之年,在野之身,即料定未來天下三分的大勢,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確定了發展戰略的思想基礎,其卓越的洞察力令人歎服。民間推崇諸葛亮,主要是因為其料事如神,這當然與演義小說的誇張渲染很有關係。

 

然而,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諸葛亮如此睿智,為何不在青年時期自立山頭,割地稱雄,而要抱膝吟嘯、待價而沽?又為何在劉備死後困守西南,勉力維持,而不能師出祁山,收復舊都?

 

個人以為,在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上,諸葛亮是賣方分析師,劉備是買方投資者,買賣雙方的角色對人的性格和才能的要求完全不同。

 

成功的買方至少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準確地識別和判斷、並快速採取行動的能力,二是網絡和聚攏人才的能力,三是敢於接受巨大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

 

劉備長阪坡上摔阿斗,對於收攏趙云的人心肯定有作用。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其表演能力(假摔而不是真摔)、快速的行動能力(說摔就摔)、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萬一摔死了怎麼辦)都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至少諸葛亮未必能夠。

 

有朋友曾經開玩笑說,阿斗後來智力殘缺,就和劉備在長阪坡上用力過猛是有關係的。

 

成功的賣方分析師也需要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善言雄辯的表達能力,二是全面客觀的觀察能力,三是縝密細緻的推斷能力。

 

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群儒,證明了其雄辯的口才;判斷孫權可聯,劉璋可代,證明了其客觀的觀察能力;料定天下三分,而不是群雄並列,證明了其縝密的推斷能力。

 

但是如果劉備諸葛亮易地而處,扮演對方的角色,恐怕都會很失敗;至少諸葛亮會很受挫。

 

首先,諸葛亮缺乏冒險精神,注定獨擋一面時難成大事,比如其六出祁山,勞民傷財、均無功而返,毛主席也評價「諸葛一生唯謹慎」。

 

其次,諸葛亮籠絡人才的能力似乎不突出,晚年所用都是劉備舊部,這些人「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與陛下」。北伐時「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證明其識別和提拔人才方面欠賬很多;

 

再次,諸葛亮快速採取行動的能力可能也是存在疑問的。

 

數年以來,一直有人好奇我為何不「私奔」募資,轉戰市場,而要寄身券商,碼字謀生?以年近不惑的我來看,主要是認為自己性格「好疑而寡斷」,不適合買方角色。好疑者,凡事不輕信,偶可見人所未見;寡斷者,臨機不決,瞻前顧後,難任方面。

 

所以,賣方分析師和買方投資者是兩群非常不同的人,賣方分析師的角色是「分析局面、判斷趨勢、為人設謀」;買方投資者的角色是「察言納諫、採取行動、面對結果」。

 

從買方的角度看,高水平的分析師當然是能夠正確預言趨勢的人。然而以我們現在的知識和理解來看,人類的經濟社會系統十分複雜,未來無法準確預知,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換句話說,成功的預言多少都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否則何來承擔風險之說。

 

因此綜觀中國歷史,可以正確預言未來大勢的謀士都是鳳毛麟角。即使諸葛亮本人,也在《後出師表》中承認「至於成敗利鈍,則非臣之明所可逆睹」;明太祖朱重八稱帝以後也感慨「本想打家劫舍、不料弄假成真」。

 

所以絕大多數分析師都無法持續準確地預言趨勢,這是現實情況。

 

然而,無論是割地稱雄的豪強,還是佔山為王的毛賊,殺伐決斷的時候,都要找一些分析師一起商量利弊,從來不諮詢謀士的帝王將相似乎沒有。即使以毛主席用兵之明,淮海之役的構思部署也多賴粟裕將軍面折廷爭。

 

既然分析師很難正確預言趨勢, 他們的作用是什麼呢?個人理解,主要是拾遺補缺、完善買方的決策思路,幫助買方儘量周全地考慮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從而爭取最有利的情況,並在風險出現時 有所應對。賣方並不對買方的結果承擔最終責任,項羽飲恨烏江,並不能抹殺項良仍然是一個出色的分析師。

 

所以,現實地來看,評判賣方分析師好壞的標準應該是:他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是否能見人所未見,是否能給買方的決策帶來啟發、補充和思考?

 

同樣,現實地來看,分析師的客戶和粉絲主要是可以自主決策、自主承擔風險、有專業分析和判斷能力的小部分社會人群,而不是一般的芸芸大眾。諸葛亮給襄陽守城的小兵剖析天下三分的大勢是沒有用的,也沒有這個必要;守城小兵也付不出諸葛亮安家置業的價碼。

 

近期媒體在「審判分析師」,並 系統梳理了眾多賣方分析師對股價的預測成敗記錄,這無疑是樸素和可以理解的做法,也折射了社會大眾對投資受損的困惑,以及對分析師群體薪高而言亂的憤怒。 但如前所言,這樣的標準是絕大多數分析師都無法達到的標準,也未必是合理和現實地評判分析師價值的標準。

 

分析師的客戶主要是專業(機構)投資人,只有他們才能夠相對準確地評價分析師的價值,理解分析師的獨立思考結果和對投資的意義。機構投資人一時一地的投資未必成功,但在角色上只有他們才是為分析師的工作付費,並擁有評價權的群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3

[已推荐到新浪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安信证券行业分析师离职风波评论之二:卖方分析师是怎么干的 高善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8ef2a0100tq4e.html

前文《賣方分析師是干什麼的》以三國設喻,討論賣方分析師的角色定位;本文為此系列評論的第二篇,題目是《賣方分析師是怎麼幹的》,主要討論賣方分析師的生存狀態和現實困境,並請同業和媒體批評。

 

 

 

賣方分析師是怎麼幹的?

 

高善文

 

中國賣方分析師行業的出現和成長,是依託在以公募基金和保險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快速崛起的基礎上。這好比有了天下大亂,群雄紛起的時代,各路謀士才有了施展縱橫之術、可以朝秦暮楚的舞台。這一變化主要發生在過去十年的時間。

 

對於一般的公眾來說,90年代的股評家和現在的分析師似乎是同一夥人,畢竟這些人每天都在媒體上口水橫飛、剖析大勢、預測股價。但以我之見,股評家與分析師之間並無師承關係,這兩伙人之間缺乏基本的相互認同,甚至互相也看不起對方。

 

站在分析師的角度看,股評家屬於算命先生,分析師屬於謀士;股評家看重短線預測,以技術分析為依據;分析師立足於中長線判斷,以基本面分析為指南。

 

然而,正如90年代盛極一時的股評家隊伍日漸蕭索一樣,斗轉星移,在過去十年,賣方分析師行業內部也經歷著陸塊飄移帶來的撞擊和陣痛,經歷著氣候變遷帶來的興廢存絕,這一變化迄今遠未結束。

 

十年之前的世紀之交,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初試啼聲,以之為客戶的券商賣方研究和機構銷售業務應運而生。

 

共同基金的投資方式本出現和興起於西洋,於國人實為舶來之品。正如中國人早先學做西裝,連上衣的補丁也要如法仿製一樣,連同共同基金一起乘船東來的,還有價值投資的理念和信仰,這相對於90年代依靠資金優勢坐莊圖利的風潮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價值投資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立足於發現並買入被市場低估的股票,一直持有直到其價格回到合理水平;其基本信仰是股票價格在短期內由於各種原因可以嚴重偏離基本面,但市場遲早會自我修正,股票價格從長期來看要反映基本面。

 

這樣,投資過程在原理上包括兩個步驟:一個是弄清楚基本面,例如經濟走向、行業政策、公司前景,並體現為盈利及其趨勢的動態等諸多指標的預測;二是弄清楚公司股票是否存在低估,當前是否存在恰當的、促使股價修正的催化劑。

 

2003年我初入行業的時候,基本的感受是:當時在買賣方機構之間似乎存在一個基本的默契,即賣方分析師負責第一個步驟;買方投資人負責第二個步驟。

 

所以當時我們常討論一個賣方分析師職業的重大問題,即分析師到底是在「研究公司」、還是在「研究股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賣方分析師是負責研究公司的;研究股票的工作交給買方投資人來做。

 

基於這樣的看法,當時甚至要求分析師在電腦上刪除行情系統,不理會股價的漲跌,埋頭研究公司和行業的情況,並提出三個判斷分析師研究報告質量的標準,即「數據是否紮實可靠?邏輯是否縝密細緻?看法和判斷是否具有獨創性?」

 

回頭來看,由於宏觀經濟週期性的原因,以及基金行業方浮海而來,正蹣跚學步的發展階段,2003年以「五朵金花」為代表,價值投資的理念大獲成功,盛極一時。

 

以此為契機,專注於分析基本面的賣方研究業務也奇葩初綻、早鶯鳴樹。許多人同意,當時的賣方分析師總體上確實撰寫了不少有創見、有深度、有啟發的研究報告。

 

如果以當時的行業情況作為標竿,過去八年中賣方分析師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發生著兩個重大而持續的系統性變化:一是研究報告的質量一降再降,以至於捕風 捉影、觀點雷同、論證草率、市場批評詬病日多;二是研究服務的方式爭奇鬥豔,以至於花樣百出、競騷弄巧、耍嗲賣呆,甚至出賣「色相」、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如此持續和全面的行業變化當非起源於一家機構或少數幾個分析師的微觀原因,必來自於地殼運動、陸塊漂移等重大的環境變化,從而形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化過程。

 

造成這一巨變的宏觀原因,個人認為,應該是外來理念本土化過程中的適應和掙扎。

 

巴菲特被公推為價值投資理念的化身,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頂禮膜拜;但他老人家也公開地認為短期股價波動難以預測。一言以蔽之,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的價值投資關鍵之一是時間維度,價格只有在長期內才會向價值回歸。

 

那麼從操作上看,長期有多長呢?這方面沒有權威和公認的說法,我個人認為,保守地看,不會少於一年。

 

但中國投資者評判股票買賣成敗的時間尺度通常有多久呢?個人感覺六個月到一年(除非深度套牢)。這形成了專業(機構)投資管理人三月一排名、一年一大考的行業規則和文化;並波及到保險公司等本來著眼長期的專業機構(這是由於基金管理人可以來回流動)。

 

問題隨之而生:既然投資者貪急功、好近利,基金管理人就被迫在三到六個月的比拚中爭長短,在一年一大考的排名中決生死。但基本面研究又無法為如此短期的股價波動提供可靠的指引,於是行業被迫改變,其基本方向是價值投資的衰落和勢頭投資(或趨勢投資)的興起。

 

這好比本來是練馬拉松的長跑運動員,一下子被要求參加百米賽跑,從比耐力變為拼速度,這對正在興起的資產管理行業而言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挑戰和轉型。

 

在體育領域,短跑冠軍很少人能夠贏得長跑比賽,在投資領域情況大約類似。有時投資人短期業績居前,則欣欣然、飄飄然、負手而立、環視四周、以為天下英雄、捨我其誰?殊不知秋雨黃葉、風雲際會,其間運氣成分極大,豈可全歸於人力之功?檢視過去多年行業排名變化、此理昭然。

 

終極的問題是,投資活動本來應該是長跑比賽;用練短道速跑的方式來應對無疑是旁門左道之路,這一事實業內人所共知,但沒有人能夠改變。

 

這一地殼巨變對行業氣候影響重大,它迫使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轉變到「研究股票」,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密切關注股價變化的動量和催化劑,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絞盡腦汁去尋找短線的投資機會。用行業內部人的話來說,就是「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

 

業內的人大約知道,我個人是宏觀經濟分析師,部分是出於興趣,部分是為回答客戶的各種問題,過去八年中提出過幾個小理論,名之為「產能週期理論」、「通貨 膨脹理論」和「資產重估理論」,分別用以回答經濟波動、政策鬆緊和股價漲跌的問題,而其中以資產重估理論略為見知於買方機構。

 

就事論事地看,資產重估理論是否站得住腳,眾議紛紜、見仁見智、褒貶不一;大家所可達成一致的是:此說為我們自創的武功秘籍、內力心法,成敗之間,可由市場來檢驗。

 

然而,資產重估理論之所以較其他兩個理論略為出名,關鍵之一在於它試圖回答市場的趨勢問題,其預言未必從來成功,但立此存照,權可備考。這從側面印證了趨勢投資的興起和流行。

 

賣方分析師既然被迫調整,其應對之策是什麼呢?他們該如何進化以適應投資氣候的巨變,從而避免自身淪為博物館的恐龍化石呢?

 

迄今來看,分析師發展出四種技巧和方法來適應行業的新環境,這些分別是:

 

一是走「取巧」之路,在內幕信息上做文章。

 

顧名思義,內幕信息必然是謀之於床榻、籌之於密室,口傳心會,無法公開形諸報告。這迫使分析師要善於勾兌、長於打聽,又要在報告中多加掩飾。

 

市場廣大,各色傳聞朝夕流布;風吹影動,難免令人浮想聯翩,有時形成「一犬吠影、百犬吠聲」的奇特景觀。個中交易,當事人各取所需,局外人難窺究竟,這自然引發公眾的憤怒和聲討。

 

二是走「守拙」之路,在公開信息的服務上做文章。

 

公開信息很難用於短期股價的漲跌預測,但買方機構至少可用於控制風險,所以仍然日日需要,時時緊盯。於是乎彙總各類公開信息和情況的報告如沙飛石走,內容不外乎你傳我抄,大同小異,所爭著只是「誰的速度更快、誰的腿腳更勤」,把智力活動徹底轉變為體力勞動。

 

為了在「守拙」之中建立門檻,減少競爭,分析師採取的策略是各立山頭,分別把住幾家上市公司,成為其與資本市場溝通的獨家渠道和代言人。如此一來,其獨立性自然受到質疑。

 

三是走「傳粉」之路,在把握市場情緒上做文章。

 

市場短期難以預測,部分原因在於其情緒起伏難測,在亢奮時把多數利空解讀為利好,在低迷時把多數利好解讀為利空。

 

但如果與主流投資者朝夕交流,把握其所思所想,自然有助於理解市場的短期情緒波動。這好比做官要揣摩上意,就必須低眉折腰、降尊屈貴與領導身邊工作人員搞好關係;搞對象要揣摩女人心思,就必須噓寒問暖,慇勤服侍,時刻不離一樣。

 

實際上單個買方機構對其他買方機構的想法通常都很好奇,這只有勤於交流的賣方機構才能把握。所以分析師還可以如蜜蜂傳佈花粉,把一家買方機構的想法帶給另外一家,多家機構走下來就釀粉成蜜,形成有價值的看法和報告。

 

四是走「行險」之路,在閉門造車上做文章。

 

發揮想像編故事,預測股價放衛星,其結果要麼一鳴驚人,天下側目;要麼轉移槍口,重新來過。由此拼湊的報告泥沙俱下,自不待言。

 

許多賣方分析師多年寒窗苦讀、甚至負笈海外求學,習得屠龍之術、使得如椽巨筆、做得錦繡文章,跑得馬拉松、游得萬米泳、本要在「邏輯」、「數據」和「創 見」上與人拼內力、比高下;不料一身真功夫、滿腹好學識在中國市場卻全無用武之地,同業競爭、臨陣對決、近身肉搏之時,全靠「勾兌於茶肆之間、謀劃於密室 之內」、需要「勤如蜜蜂布粉、媚若小姐侍客」,勝負決於盤外,不亦悲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4

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離職風波評論:之三 高善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8ef2a0100tvxc.html

前文《賣方分析師是怎麼幹的》,主要討論賣方分析師的生存狀態和現實困境;本文《賣方研究業務的生態是什麼樣的?》,討論賣方研究商業模式的由來和走向,並請同業和媒體批評。

 

 

 

賣方研究業務的生態是什麼樣的?

 

在中國傳統的草根文化中,大灰狼邪惡狡詐,惹人憎恨;而小綿羊由於溫順可愛,很受歡迎。

 

其實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在草原生態中,草、羊和狼相互依存,形成完整的生態鏈;狼的存在對於控制羊群的數量,從而保護草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沒有狼,羊群就會過度繁殖,草地退化,最後生態圈消失。所以基於樸素的觀察和感情做出的結論,許多時候並不可靠。

 

賣方分析師近來受到媒體的關注和圍毆,其中許多指責體現了很樸素的想法、判斷和願望,也反映一般公眾對賣方研究業務的生態圈缺乏認知,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那麼賣方研究業務的生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90年代早期中國資本市場濫觴之初,券商對於研究業務還是比較重視的,估計當時天真地認為「研究能夠創造價值」,到了這一時期的最後幾年,研究業務在券商內部就日益邊緣化。

 

這好比明媒正娶的太太,一直不能生育,最後被貶為小妾一樣,由於研究部門不能直接產生利潤、也無法創造想像中的價值,其地位自然江河日下,被棄入冷宮。

 

同期自營部門以坐莊為模式,以拆借為手段,依靠資金優勢操縱市場,翻云覆雨。這好比年輕風騷的丫環,又能生育又能耍嗲,自然逐步登堂入室。

 

世紀之交,共同基金行業開始快速成長,監管加強,證券公司拆借渠道被切斷,這使得券商喪失了資金優勢;同時集中持倉開始受到嚴密監控,再加上市場調整,行業生態發生重大變化,賣方研究業務逐步走上前台。

 

賣方研究目前的基本商業模式是:專業(機構)投資人從券商租用席位以進行證券交易,由此向券商支付交易佣金;作為交換,券商向機構投資人提供包括研究報告在內的諮詢服務。這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本質上是一樣的。

 

這 一模式從表面上來看是非常古怪的,也讓人難以理解:券商研究部門為什麼不直接向自營部門提供諮詢意見,共同獲取資本收益,反而要低眉折腰,面向外部機構, 獲取低廉的交易佣金?又為何不面向經紀業務的大量中小客戶提供諮詢意見,從而獲取更高的佣金,反而是面向少數專業機構,獲取總量並不很多的收入?有不少名 氣很大的分析師,預測好像從來都沒對過,但市場為什麼仍然給予很高的薪酬和評價?

 

我個人認為,這是由投資活動的性質決定的;公眾對研究業務的期望和憤怒,都可以歸因於對投資活動性質的不同理解。

 

投資活動的前提是預測,這包括兩個維度:一是預測上市公司未來的收入、盈利以至於宏觀政策、資金利率等經濟變量;二是預測交易對手的心態、想法和判斷等行為變量。

 

四 十多年以前,工程技術人員已經可以將人類在指定時間送達月球的指定地點,這無疑是了不起的科技壯舉;但四十年後的今天,經濟分析人員仍然搞不清楚下個季度 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經濟統計人員甚至搞不清楚上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從過往的經驗看,第一個維度的精確預測是極為困難的;

 

弈棋麻將,本為小道,怡情養性,以遣永日,但如全力投入,攻防之間,絞盡腦汁,你推我擋,也是十分複雜的,這顯示第二個維度的精確預測同樣困難。

 

問題在於投資活動必須在這兩個方向上都做出預測,這必然涉及簡化、猜度和概率。舉個例子來說事,假設有筆投資,其盈虧只存在兩種可能性:要麼輸光當盡,血本無歸;要麼完勝而回,博得一倍之利,

 

假設共有100項份量相當的因素在影響投資結果,投資者頂多只能夠深入分析其中的10項因素,且對這10項因素的把握是60%;其餘90項因素無法仔細度量和評估,其多空影響只好認定為隨機事件,產生盈虧的概率各50%。這時投資者成功預測的把握度就是51%

 

如果有賣方分析師深入研究、且僅僅深入研究了第11項因素,並將預測該因素的把握度從50%提高到60%,這時投資者殺伐決斷的成功概率將上升到51.1%,提高0.1個百分點。

 

如果該筆投資的規模為100億元,那麼買方投資人的預期收益將因此增加1000萬元,後者就是前述賣方分析師創造的價值。

 

行文至此,形勢已昭然若揭:該賣方分析師僅僅研究了一項因素,以此為基礎預測投資,其結果當然只能是亂槍打鳥,難以成功;對於中小投資人而言,其報告似乎是滿紙亂言,一文不值。

 

儘管該賣方分析師的報告既非無字天書、也不是河洛甲骨,但其價值和含金量也需要專業的眼光來評估和判斷,其對專業(機構)投資人而言也算是一字千金。

 

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在現實條件下,為什麼賣方分析師的獨立思考和創見才是其工作的核心價值;而以預測成敗定高下並非專業的做法。

 

一 般公眾很少對天體物理學評頭論足,但對經濟分析卻常可嘲諷一二,部分原因在於前者可以提出精準的預測,常識所不能及;後者多為馬後砲,解釋過去頭頭是道, 似乎有理;預測未來躲躲閃閃,誤差驚人。由於經濟分析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對未來的預測,所以並不同等地受尊敬,其於決策的價值,也只有少數專業人員略可賞 識。

 

在宏觀經濟分析領域,謝國忠先生的預測記錄並不出色,但我依然認為他是少見和十分出色的賣方經濟分析師,原因在於其報告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常能見人所未見,讀來如聞空谷足音,良有啟發。

 

既然影響股價的因素如此繁雜,並且難以全面把握,取捨之間如何決定呢?

 

中 國市場廣大,海龜土鱉、科班舉子、市井豪傑競技於其間,可謂眾生芸芸。我自入行八年以來,浮沉於江湖之上、掙扎於草根之間,常路演遊走客戶之中,於各類投 資機構和市場豪傑之士偶有交接,並常求教投資之道。曾聞有短線交易高手、多年名貫市場之士言及:「日居台前,緊盯盤面,每出手之際,於交易對手為何類機 構、心態若何、大致了然於胸、一如熟友弈棋、故進退迅捷、失手不多」。

 

我黨我軍在井岡山龍興之初,佈陣打仗,多行遊擊,騰挪躲閃、輕盈靈動,風格頗似峨眉派的功夫;及至解放戰爭,放馬中原、橫掃東南,已完全是降龍十八掌的路子,何以前後迥異如此?答曰「規模使然」,投資的情況大約類似。

 

以 是觀之,投資之法,長持短炒、並無定式、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資金鬆緊、盈利高低、市場情緒、行業壁壘、宏觀政策、國際形勢等樣樣重要、但無須、也不大可 能樣樣精通,長於其中一技,專注於彼、持之以恆、似乎足以苟存於市場,這大概是不同投資風格和理唸得以形成的基礎吧;買方如此、賣方似亦然。

 

現實地看,公募機構收取管理費、追求相對回報,以規模取勝,做大以後騰挪不便,宜鑽研基本面、著眼長期、勤修內功、輔以趨勢把握,尤其適合生存於長期上漲的市場環境。

 

(中小投資人和)私募機構收取業績報酬、追求絕對回報,以收益取勝,規模可控、靈動輕巧,長槍短劍均可一試;似乎特別適合生存於箱體波動的市場環境。而今天下好近利、世人貪急功、風向所被,公募機構用功於騰挪、私募機構著力於堅守,頗為怪異。

 

過去十年,公募基金規模急速膨脹,賣方研究業務有機會一展身手,並取得相對投入而言頗為不菲的獲益。利之所在、各家券商奮勇殺入;列國紛爭、賣方分析師身價水漲船高,形成今日之局面。

 

券 商於此開土拓疆之際,各顯神通、頗為熱鬧:有以高聳的業務收入為基礎,依靠雄厚內力,行人才之吸星大法,延攬好手,苛以嚴責、許以重利、數年之間,崛起於 江湖者,風格與日月神教頗為類似;有用功於人力培訓、積累數據體系、創製分析範式、自力更生、穩紮穩打、立足於江湖者,隱然有少林之風;其餘嵩山武當、峨 眉崆峒、以至於波斯明教,似皆彷彿有之。

 

拓疆就需要管理、管理離不開考核。賣方分析師工作的核心在於創見,價值評估尤為困難。當此之際,媒體開始推出買方機構的投票排名機制,其初始設計頗為合理,遂為券商所用。此事件對行業生態影響極大,具體表現為:

 

一、  媒體的標準化評價體系增加了賣方分析師市場的透明度和流動性,提升了分析師的談判能力,降低了單個券商對分析師的議價和控制能力,促使賣方分析師薪資水平加速上升;

二、  投票機構中包括公募、私募、券商資管和 保險公司等各類機構,本意或在儘量客觀評估分析師的市場影響力,但後兩類機構無法給券商提供佣金分倉,缺乏商業合作模式。由於票權在手,後兩類機構可以迫 使分析師和券商幾乎免費地為其提供服務,這對於公募等付費機構而言頗為不公,對券商而論也是有苦難言。

三、  中國傳統文化好虛名、重人情,再加上賣 方分析師行業「名利合一」的特點,為奪排名,不少分析師開始在「拉票」環節上猛烈用功,券商遇此也順水推舟,甚至傾力為之。每年媒體組織投票之際,賣方分 析師拜票之激烈、拉關係走門路之喧囂、耍嗲賣呆之不堪,以至於賄選買票,令人不忍形諸文字。八年以來,研報質量一降再降,服務日益競騷弄巧,這與行業排名 機制的引導可能也有關係。

 

賣方研究業務目前群雄紛起、列國並爭,未來的行業格局或有輪廓,但不少公司的管理仍然粗放,競爭局面似乎尚不穩定。那麼,行業未來生態將會如何演化呢?

 

我個人的看法是,賣方研究業務必須立足盈利自養,絕不能持續虧損,否則勢必如白頭宮女、人老珠黃,色衰愛馳。而今新興券商繼續湧入、賣方分析師薪酬水平不斷提高,行業獲利空間受到持續擠壓;逢此亂局,行業需要未雨綢繆,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那麼,券商應該如何應對群雄混戰的當前局面呢?賣方分析師又應該如何理清自身定位、規劃職業生涯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5

安信證券行業研究領域發生了什麼--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離職風波評論之四 高善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8ef2a0100u1x4.html

 

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離職風波評論:之四

 

前文《賣方研究業務的生態是什麼樣的?》,討論賣方研究業務商業模式的由來和走向;本文《安信證券行業研究領域發生了什麼?》為本系列文章的第四篇,討論面對投資氣候的劇烈變化,安信證券行業研究部門的適應和掙扎,以回應媒體和公眾的好奇。

 

安信證券行業研究領域發生了什麼?

 

大約在距今6500萬 年以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今日北美墨西哥灣一帶地區,揚起遮天蔽日的沙塵,引發地球氣候劇變,其嚴重後果之一是稱霸地球逾億年的恐龍物種的大規模滅 絕;後果之二是隨後哺乳動物的全面興起;人類的先祖成為這一撞擊的直接受益者。現在我們知道,這次的物種滅絕是地球漫長進化史上數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之中距 今最近的一次。

 

為了適應變化後的氣候和自然條件,物種需要調整和適應,從原則上看,生物要麼選擇改變行為,要麼選擇改變基因。從地球進化史來看,生態系統的選擇是通過基因的改變和新物種的興起來適應,這很可能是因為行為取決於基因,是很難直接改變的。

 

熟 悉的人大約知道,我學校畢業以後曾經投身政府部門工作,部分原因在於年少時期接受傳統教育,心中多少有一些「致君堯舜」的理想的影子。數年以後辭職歸里, 漂泊無定,本打算赴美遠遊,偶然之間,為友人挽留,在不知「賣方研究為何物」的情況下投身證券市場,自此浮沉於江湖之上,掙扎於草根之間,路演度日,碼字 謀生,醉心於計較錙銖之利,勞神於盤算身外浮名,生活經歷與年少理想相差何其之大。

 

在 此期間,曾經有前輩學長熱心關照、慰誨勤勤,勸邀回任公門。我思慮再三、婉拒所請、未遽然而去者,自以為志趣情商、言談舉止不能適應政府部門的工作環境。 亦嘗與朋友開玩笑說「鳥在天上飛、魚在水裡游、鼠在洞裡鑽,灑脫無跡,悠然自得」;但是如果讓它們交換一下生活環境,鼠在天上、魚在洞裡、鳥在水中,則恐 怕笨拙不堪,難以苟存。人對職業生涯的選擇和堅持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 前面的系列評論中,我們談到,過去八年之中,共同基金的投資方式浮海東來,傳播於中土,期間不斷調整以適應本地投資者的需要。這一過程推動了中國賣方研究 業務從無到有的巨大飛躍,也伴隨著投資理念從價值到趨勢的深刻轉換,並迫使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過渡到研究股票,從關注基本面過渡到關注市場動量,從生產 深入的研究報告過渡到提供貼心的研究服務。

 

面對這一投資氣候的劇變,行業需要進化和適應,可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先賢有云「王德如風、民德如草」,買方投資人的風往哪裡吹,賣方分析師的草就往哪裡倒,說穿了賣方研究是在做買賣,必須提供市場和客戶所需要的產品。

 

在 傳統上,安信證券行業研究的文化強調基本面研究和價值投資,看重數據分析和邏輯推演,鼓勵原創性的觀點和看法,並曾經認為這是賣方研究機構長期保持核心競 爭力的唯一秘訣。因此,面對環境的改變,選擇了「以不變應萬變」的立場,並採取措施儘量將客戶需求和銷售壓力與分析師的日常工作隔離開來,引導分析師在相 對寬鬆自由的氣氛中尋求創見。

 

在這一導向下,安信證券的行業研究形成了「溫婉如處子、沉靜如秋水」的內斂性格,「舉止多似名士、談吐頗類前賢」。儘管絕大多數行業分析師都擁有出色的教育經歷、工作極為努力,也展現出驚人的天分和才華,但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市場的需求卻不可避免地漸行漸遠。

 

我們知道,賣方分析師群體規模不大、相對透明,再加上需求持續快速擴張,人員流動性本來很高,一般公司大體在20%左右、或者更高;但安信證券行業部門在2007-2009年的兩年多時間裡,人員離職不多,總體流動率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與前述的管理和引導是相關的。

 

在 此條件下,來自銷售部門的壓力與日俱增。曾經有不少客戶公開抱怨說,「幾年時間裡,給了你們近千萬的佣金,但仔細盤算,你們成功推薦的股票並不算多,給人 印象也不深刻」,「你們從年頭忽悠到年尾,又從年尾忽悠到年頭,耍來耍去,主要耍得多是策略和宏觀」。這一評價頗為極端,但也算大體屬實。在媒體組織的買 方機構投票排名中情況也基本如此。

 

安信沒有自己的基金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規模不大,渠道銷售能力不算突出,研究隊伍規模也一直比較小。但在面臨這些不利因素的條件下,安信研究的市場影響力大體可維持在證券行業前五、佣金分倉維持在行業前七,頗為不易。然而,不能掩飾的事實是,2009年以後行業研究部門的排名已快要淪落到敬陪榜末的境地,內外壓力都很大。

 

調整已經不可避免,套用一句老話「變革是有風險的,但不變才是最大的風險」。

 

面對投資氣候的劇變,我們最終於2010年初被迫積極應對、選擇了調整和適應,基本的做法是將行業分析師直接暴露在市場需求和銷售壓力之下,以客戶派點為基礎進行業績考核,順應行業潮流。

 

這一內部氣候的劇烈變化迫使行業分析師需要調整和適應:要麼改變行為,要麼改變職業。行業研究部門接近一半的人選擇了改變職業,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因為行為取決於性格、性格決定於基因,改變職業是困難的,但改變行為更難。

 

也是由於這樣的原因,絕大多數離職的分析師轉向買方機構,這一方面是因為通過客戶派點和外部排名考核分析師,已經是賣方研究業務的通行做法;一方面是因為沉靜內斂、不善交遊的性格更適合從事買方研究工作。

 

那麼如何評價這一變革給公司帶來的即時影響呢?

 

從人員情況看,2010年變革之初,行業部門有35 人,研究部門合計不到50人;目前行業部門有50多人,研究部門合計接近80人,人員補充的速度明顯快於人員離職的速度。

 

從經營情況看,變革之處公司在研究業務領域分倉的市場份額為4.18%;目前大體為4.32%,市場份額實際上出現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說離職分析師對公司的收入完全沒有貢獻,更合理的解釋是:由於機制的轉換和新入職分析師的共同努力,離職風波對公司業務收入的負面影響大體上被抵消了。

 

從補充人員的構成看,大約一半來自於同業券商、一小半來自於產業領域,少數為應屆畢業學生。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人員補充格局呢?

 

我們知道,行業研究大體可劃為週期類和非週期類,前者如鋼鐵、煤炭等,後者如醫療、服裝等。週期類行業產品大體同質、價格隨行就市,研究側重自上而下,重點在於把握週期趨勢,困難在於預判拐點。

 

因 此,這些領域的研究對數據和邏輯較多依賴,與宏觀分析交相印證。考慮到安信研究的傳統,以及在宏觀策略領域薄有微名,因此畢業學生多補充於週期性研究領 域。這一安排的優點在於可以利用自身培養能力,容易形成自上而下的一致判斷,不足之處在於未來上市公司人脈資源的積累和公司個性化信息的發掘與把握。

 

過 去的經驗顯示,經濟週期的拐點是無法預測的,就像市場的頂底無法預測一樣,原因是在經濟升降和市場多空力量基本平衡時才可能會出現趨勢轉折,而這種情況下 隨機擾動因素的影響極其顯著。所以人們總是開玩笑說經濟學家成功預測了過去三次衰退之中的十次。換句話說,只有每天都在預測衰退、每天都在看空的人才能夠 成功預言所有的經濟衰退和市場頂部,但其意義實在不大。

 

因此宏觀分析和週期判斷的核心在於事後盡快識別和確認拐點,並緊密跟隨和把握住趨勢變化,這在實際操作中也是比較困難的。

 

證券研究業內一般承認,儘管週期性行業的分析和把握很困難,但消費品行業的分析和把握難度要大得多。例如,第四代蘋果手機上市,這對其他品牌的手機會產生多大影響呢?蘇寧電器推出了網上商店,這對其銷售業務會帶來多大推動呢?

 

在這些領域,對上市公司的客戶、產品和商業模式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其經營團隊戰略制定和實施能力的判斷等微觀領域的、個性化的分析是研究的核心和焦點,而經濟涼熱、貨幣鬆緊、國際形勢等宏觀方面的變化則無關緊要。

 

如果把1945年的國共兩黨看作兩家上市公司,以資產規模、市場份額、機器設備、技術研發等判斷,國民黨顯著佔優,但如果分析經營團隊(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商業模式(大規模土改)、產品客戶(貧下中農、城市工人和左翼知識分子)等因素,我黨最終勝出當屬情理之中。

 

因 此,提前識別和準確把握消費品領域的投資機會,需要有比較豐富的產業領域的閱歷,需要在相關領域的戰略、執行、營銷和產品等層面有必要的積累,需要有企業 家的眼光。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近年以來證券研究在這些領域補充人員的重點逐步從名校學生轉向實業領域,也解釋了安信證券行業部門過去十八個月中的人員補充策 略。

 

實際上,這一做法相當成功。例如安信證券行業部門去年以來補充的TMT領域的王學恆、軍工領域的原丁、航空領域的謝紅等都有出色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產業閱歷,進入公司幾個月以後,就迅速在客戶中引起相當認真的注意和廣泛的好評。

 

如 果說週期領域研究的重心是把握宏觀經濟的走向;那麼源自產業領域分析師的困難則在於理解資本市場的邏輯和趨勢,在於盡快完成從產業專家到投資專家的轉型。 在這一方面,我們一直以來倡導的資產重估理論也許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實際上這也成為我們目前正在建立的培訓體系的中心內容之一。

 

那 麼,既然消費品領域的研究如此困難,過去八年中證券行業出色的分析師是如何產生的呢?個人的看法,中國證券市場在消費品領域的研究,存在比較明顯的低水平 重複建設和價值含量不夠高的競爭。運氣因素之外,分析師在「取巧、守拙、布粉、行險」等旁門左道上下了太多的功夫,這當然有客戶導向的影響,但行業早期人 員來源側重名校的應屆畢業學生可能也有一定關係。

 

那麼,我們如何看待人員流動呢?

 

實 際上,我個人始終認為,證券研究領域管理的重心和對社會的價值在於培養人,一方面要將剛離開校門、懷揣家庭厚望和社會理想的學生盡快培養成為有用之才,使 之盡快確定職業生涯的規劃和路徑,並早日付諸實施;一方面要幫助出身產業領域的行業分析師盡快轉型,成為合格的賣方分析師,如此則對人對己都善莫大矣。

 

我 的助手溫永鵬博士留德十年,自哥廷根大學博士歸來,從我一年有餘。我觀其所學有成,頗有抱負,對我自創的一些內功心法也多有領悟,為其長遠發展計,今年三 月我力薦其離開安信,到一家保險機構擔任宏觀研究領域的主管。此事中我所考慮的重點就是幫助其盡快找準發力點,早日成長和發展,而非公司分倉收入的增減。

 

我的另外一位助手北大畢業數年,尚未而立,已頗有不少金融獵頭垂青眷顧,對方所開年薪甚至已近300萬元人民幣之巨,數倍於在安信的薪水。其所以徘徊未去者,並非我從中作梗,而是我認為其所學未成,一如幼兔雛鷹,尚需時日曆練。

 

其實,在眼看其他一些分析師不適合長期從事賣方工作的時候,我也曾向買方機構多有推薦。

 

實際上,在媒體上個月開始關注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離職風波的時候,此事已經發展超過十八個月,而目前安信行業部人員的調整過程已經大體結束,工作的重點正在轉向培訓體系的搭建。

 

我還記得在2010年初安信研究部門的變革剛開始的時候,有位助手提醒我說「縱觀中國歷史,自商鞅變法到戊戌維新,改制莫不留血」,我當時評論說「最壞的情況將是公司市場份額下降一半,行業部完全推倒重來,這一代價我們準備接受」。

 

回 頭來看,迄今為止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穩定,人員補充迅速,競爭力正在增強,這顯示安信為適應氣候巨變而進行的轉型在短期內形成的衝擊比當初的預期要更小。 這一轉型在長期是否成功,可以觀察公司在(剔除渠道和股東等不可比因素後)分倉市場份額的變化和行業排名的進退,這無疑需要時間來檢驗和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6

1026中期業績評論 八戒港股手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838ff0100thm1.html

業務亮點和利潤來源主要是香港/海外支付的手續費收入(可能包括小量的外匯兌換收益),這部分收入由去年同期的2200萬元(港幣,下同)增加到 8100萬元,由於行業旺季在暑假(一是購物旺季,二是海外留學生匯出學費和生活費),預計1026全年的海外支付手續費約2億元,連同國內的第三方支付 收入0.8億元,合計支付業務收入將會有2.8億元,淨利潤約為1.2億元左右(不包括木業利潤和上海總部大樓的物業重估收益)。假設所有認股證被行使, 全麵攤薄每股盈利將達到0.06元,手頭淨現金約為3.8億元(相當於每股0.2元)。全年派息約為0.035元(包括特殊股息0.012元),以目前股 價0.7元港幣來看,預測市盈率約為12倍,息率約為5%,作為一隻高速增長的互聯網金融股,估值實屬便宜,值得作長線投資。

 

  從中期報告看,1026向銀行淨借入了一億元港幣,這可能與下半年的收購活動有關,這點與我五月份訪問公司時得到的信息一致。如果收購成功,也許可以增加 利潤。另一方面,環迅支付最近也成為網絡支付應用工作委員會的副主任單位,該委員會包括八家國有銀行和四家第三方支付企業(支付寶,財付通,環迅支付,匯 付天下),而1026業績報告中也提到「集團也積極聯合政府,銀行等多方,籌備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發,以增強市場競爭力」;新的金融創新產品的推出,的確有 助於營業額和利潤的提升。

 

  業績報告反映出環迅支付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業務特色--海外支付和海外匯款。該項業務之所以出現大幅度增長,原因有二:第一,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外匯管 理局簡化了海外支付和匯款的手續,;第二,人民幣加快升值,刺激了海外網購和匯款的大量出現。展望未來三年,隨著人民幣繼續主動升值,國家進一步放寬居民向外匯款,海外網購和海外支付將會繼續大幅度增長,增長幅度甚至會大大超過國內網絡購物的增長。

 

  從海外支付手續費收入來推測,環迅支付上半年向香港及海外匯出了大約20億美元。由於進入該行業很早(自2001年開始),布點合理,運作暢通,環迅享有競爭優勢;因此,環迅支付將享受行業規模擴大帶來的好處,業績繼續高速增長;1026也可以歸類為人民幣升值概念股。

 

 

 

背景資料:

  國內居民向海外匯款,每張身份證每天不能超過2000美元,累計全年不得超過20000美元;各大銀行的海外匯款手續費在金額的1-3%,還需支付匯票 費,鈔匯轉換費等等,到帳時間在1-3天左右;第三方支付手續費約為5‰,到帳時間約為一小時(香港)至一天(歐美);第三方海外匯款有明顯的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44

美股評論:投資銀行時代的終結

http://news.imeigu.com/a/1321543260897.html

導讀:本月正值安然醜聞十週年,MarketWatch主編卡拉維(David Callaway)撰文回顧了金融服務行業的成長歷程,以及近年來眾多華爾街醜聞的發展軌跡,得出的結論是,投資銀行業很可能正走在盛極而衰的道路上,他們的時代即將結束。

以下即卡拉維的評論文章全文:

這位大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那麼真誠,但卻又是那麼令人震驚。

「我們在學校研究安然崩潰有關的課題。那時候的情況你比較瞭解吧?」這位學生提問時的態度是那樣直接又那樣單純,似乎是在研究某個歷史問題,比如越南戰爭或者人類登月之類。

事實上,安然的崩潰到現在也不過是十年。十年前,我不但已經在從事媒體行業,而且已經在MarketWatch這裡了。對我提出的正式問題是,我是否覺得安然相關醜聞已經改變了華爾街做生意的方式。唉,我必須承認,我是有過這樣的感覺,但那只是很短的一陣子。

十 年過去了,一切已經非常清楚。安然其實只是若干年來我所目睹的若干醜聞清單上的一筆而已——從當年的Drexel Burnham Lambert,直到幾週之前的MF Global。我所經歷的,就是這樣一個時代,屬於風險、貪婪、槓桿手段,以及愈來愈危險的金融產品的時代。

記 得安然崩潰的時候,高管被送上了法庭,政治家們就如何改進監管措施展開爭論,散戶投資者則因為雷伊(Ken Lay)、斯基林(Jeff Skilling)和法斯托(Andy Fastow)等人的貪婪、自以為是和膽大妄為而深感震驚,他們一度成為了企業界貪慾的象徵,成為了午夜節目說不厭的談資。

當然,這些名字現在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了,讓位給那些導致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國國際、MF Global……出現狀況的名字。清單上的下一個會是誰?或許會是來自一家崩潰的歐洲銀行吧。

記 得歐洲危機的濫觴,最早是來自冰島,而後穩步東進,逐漸席捲大陸,現在已經威脅到一些歐洲最大的銀行,威脅到單一貨幣體系,乃至威脅到全球金融系統的健 康。一個又一個爆炸性的大字標題讓市場心驚肉跳,步履蹣跚,只是看上去,無論最後發生的是什麼,我們都將繼續生存下去,直到某一天,我們看到自己記憶中驚 心動魄的一幕又成為了某位大學生的研究課題。

不過,說起來也有一件事情發生了變化。今日的大眾比當初更加憤怒。公眾的憤怒不僅僅是針對美國國際或者是安然這樣的具體公司,而是整整一個階層,一群特權者,他們持續上下其手,花樣百出,而他們的做法本身就決定了不時爆發的危機是必然的結果。

安然規模是不小,但算不上一家全球化企業。Drexel確實很大,但是威脅不到整個系統。即便1995年無良交易商利森(Nick Leeson)搞垮巴林銀行,也只是暫時威脅到了歐洲和亞洲的金融機構。

直到雷曼兄弟崩潰,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崩潰終於發展到全球性危機的水平,大眾開始意識到,這些銀行究竟能夠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未來造成怎樣的威脅。現在,我們又一次被推到了懸崖邊,大眾的憤怒爆發了。

當然,任何一場危機都會過去的。經濟將會復甦,投資者將會再次得到利潤。可是,目前正處於自己十字路口的佔領運動,已經讓憤怒得以昇華,從自覺發展到自發,發展到某些滲入我們頭腦的理念。我們已經知道,他們是正確的,整個系統是不公平的,那麼該怎麼辦呢?

幾年前,我們幾乎每年夏天都能夠聽到希臘或者意大利,又或者是法國社會動盪的消息。現在,這更是幾乎每個大城市都司空見慣的事情。或許,這不會最終轉化為又一場法國大革命,但是抗議者們已經獲得了成功,因為他們已經改變了全球的談話內容,改變了選舉的走勢。

記得我在紐約的青少年時代,我的朋友當中沒有一個的父母是銀行家或者投資銀行家。他們有的是飛行員,有的在食品公司工作,有的是媒體人,有的是廣告商,有的是汽車銷售商,有的是醫院的工作人員。整體而言,醫生是最受尊敬的職業。

然 而,就在三十年左右的時間當中,金融服務業爆炸性地成長起來了。對賺錢的強大慾望發展為一個全球性的行業,有了數以百萬計的員工。金融行業的爆炸又刺激了 金融媒體行業的大發展,催生了MarketWatch、彭博、TheStreet.com等公司的出現,我們的前輩們寫的是滾石的音樂會,而我們所寫的則 是意大利債券的收益率,但是新聞筆法卻是一樣的。這些變化提供了無數紐帶,將整個世界連接在了一起,而這紐帶本身也是利弊互見,一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一方面也是有很大破壞性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

考慮到公眾目前的反應,危機或許是正在一個轉折點上。銀行家和貨幣兌換者總是存在 的。可是,屬於投資銀行家的時代或許正在逐漸走向衰落。之所以這樣說,並不僅僅是因為今年秋天,花旗和瑞銀華寶等機構都在成千上萬地裁員,關鍵在於,那些 位置可能會永遠消失,留下的空檔將由其他更加重視幫助這個世界,而非只賺錢的事務來填補——比如保護自然資源。

由於綠色組織的行為方式常常為人所不喜,「環境」這樣的字眼在某些圈子看來,似乎還是有毒的樣子。不過,能源行業的成長,以及中國等強有力的希望積累資源的國家的興起,就意味著諸如水、食品和採礦等相關行業在未來幾年將會迎來繁榮。資源不僅需要開發,也需要交易。

簡而言之,未來某一天,那些重要的企業可能會更像是安然,而不像是高盛證券或者摩根士丹利的模式。這難道不是件值得大學歷史課本收錄的事情麼?(子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2

評論:不賺錢只燒錢的行業,談何發展?

http://news.imeigu.com/a/1323305473445.html

「電商和團購,真的是現在中國互聯網的一趟渾水,誰也不想輕易去碰。」近日,記者和艾媒諮詢CEO張毅在閒聊時,不僅得到這樣的結論。確實,電商和 團購,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中,雖然佔有的份量不少,而且發出的聲音也不小,但是,真正拿出來掂量一下的話,都是一些「扶不起的阿斗」。

先看 電商領域,淘寶、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在前,噹噹網、一號店等在後,無一不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中響噹噹的名號。但是目前除了噹噹網成功上市之外,還沒有第二 家電子商務網站能夠登錄資本市場,而且在業界對這些電商的看法當中,「燒錢、融資、再燒錢」的做法似乎已經成為慣例,讓旁觀者無一不為之心寒。而不單止在 外界的人看來電商是個無底洞,連從業人員自己也為之感到悲哀。樂淘CEO畢勝就認為電子商務可能是個「騙局」:「我最近聽到『電子商務』這4個字就比較噁 心,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覺得我入錯行了。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不少電商都是賠本賺吆喝,並不賺錢,所以可能就是「騙局」。畢勝在一次演講中說,目 前樂淘正思考再次轉型突圍,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誠然,一個正如最近微博上盛傳的一個段子:「A:這個,你們明年利潤能做到多少?B:我們 是電商。謝謝。A:我知道你們是電商,我是問你們明年利潤能做到多少?B:你傻嗎?我們是電商!」也許噹噹網的業績很能說明問題,噹噹網發佈第三季度財 報,當季噹噹網總營收為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0%,百貨業務增長162%,由於物流投入1.3億以及低價策略全品類執行,整體虧損7110萬元,相信 即使是電商的老大,京東商城的財報也不會比這個好看。

除了電商,團購行業也是目前中國互聯網的一個熱門領域,從興起到如今百團大戰僅僅是兩年的時間,而如今超過5000家的團購網站或者涉及團購的網站,到底生存狀況如何呢?

也 許拉手網的上市延後、窩窩團的裁員風波和一大部分團購網站不再更新的消息還不夠對行業造成影響的話,記者最近在和大眾點評網的朋友在探討業界的時候,來自 大眾點評的員工竟然極力抗拒讓大眾點評和團購扯上太多的關係,而一直強調大眾點評是一家專注移動互聯網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眾點評的團購服務,連 記者本人也已經多次光顧了。緣何讓一家公司極力地否認自己所經營的業務呢?「團購」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讓自己的「親媽」都不肯認呢?要找原因,還得從團購自 己說起,正如艾媒CEO張毅所說的那樣,團購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模式,但是由於現在做團購的人都太急功近利了,把一個好好的模式在中國硬是做濫。

團購行業發展還不夠三年,融資、上市之聲已經不絕於耳,挖角、裁員也層出不窮,可以看出行業的浮躁不是簡單的一兩個網站形成的。

最 近盛大網絡發佈最新的財報,被問到盛大網絡在電子商務和團購方面的內容時,陳天橋則一副著急的模樣,陳天橋表示,之前有關於盛大進入電商和團購領域的消息 都是不實的,「我在這裡很明確地說,我們沒有進入過包括團購和電子商務在內的企業投資。」他強調,目前的主要業務仍然是遊戲、文學、視頻、云計算、支付、 廣告這六類。

陳天橋要撇清的不僅僅是電商和團購兩個業務,更多的應該是希望好好的盛大網絡,不要被兩趟禍水所禍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7

一個有趣的網購評論和一個有趣的行業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4k.html

昨晚在雪球網上面尋找美股的資料,意外看到了一個評論,嚇了我一跳!


許志宏一个有趣的网购评论和一个有趣的行业回覆 @Eddy

: 啥叫智能搜索?我覺得這個提法不靠譜。應該是智能省錢,你在噹噹買一本書,剛剛按了購買按鈕,360瀏覽器就告訴你,這本書在京東買省1塊錢,你是360 的用戶再返利1塊,爽不爽?這還不是最爽的,京東今天免運費,再省5塊。如果你點擊按鈕,360瀏覽器會告述你:今天360幫你省了7塊錢,擊敗了 25321名用戶,是最聰明的網購消費者。(12-29 23:57)」


馬上用360瀏覽器上了京東商城試了一下,假的!失望一个有趣的网购评论和一个有趣的行业

 


三個多月沒有關注美股了,我關注的中國臍帶血庫(CO)到價了也不知道,希望遲些還能夠再見2元邊吧。這是一家很特別的行業龍頭,這種服務一旦定購了之 後,很少人會終止的服務,特別是一子政策下的中國。即使後悔也不太可能為了省下那一萬元,而讓孩子去賭還機會很小的萬一,呵呵。
本來也想過它的母公司港股金衛醫療(801),但想想香港投資者不喜歡沒有派息的股票,擔心很難回歸應有價值,還是考慮美股算了。
企業官方網站:http://www.chinacordbloodcorp.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0

力量煤業(1277)評論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11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13/LTN20120313019_C.pdf §
1. 我們的採礦業務目前集中在一個礦區進行。
我們的業務目前集中在大飯鋪煤礦,預計我們的絕大部分經營現金流量及銷售均將來自銷售此單一煤礦產生的煤炭。大飯鋪煤礦在開採、洗選、儲存或運輸煤炭方面的任何重大營運或其他困難均可能減少、干擾或暫停我們的煤炭生產,從而對我們的業務、前景、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2.我們的經營歷史較短,投資者難以評估我們的業務及增長。
本公司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且尚未開始商業生產。我們在二零一二年一月於大飯鋪煤礦進行為期一至六個月的試生產,並計劃於獲得多個牌照、許可及批文後開始商業生產。和其他正常的處於起步階段的煤炭採礦公司一樣,我們產生了虧損淨額及負經營現金流量,並支出了大筆借款融資用於投資活動。於二零一零年及二零一一年,我們分別錄得虧損人民幣10.4百萬元及人民幣47.9百萬元。

3.我們於未來未必能取得充夠的融資為我們業務提供資金。
我們的業務屬資本密集型。我們估計大飯鋪煤礦(包括開發礦場以及興建洗煤廠、裝載站及配套鐵路支線)的總資本開支將約為人民幣1,241百萬元,而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產生其中約人民幣602百萬元。秦皇島倉儲及混配設施的估計成本約為人民幣5百萬元。迄今為止,我們通過股東權益、銀行貸款及關聯方墊款的組合方式撥付我們的資本開支及營運資本所需。上市後,我們預期通過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全球發售所得款項以及其他債務及股權融資的組合方式撥付我們的資本開支及營運資本所需。

4. 發展計劃
我們擬透過兩階段發展計劃實現大飯鋪煤礦每年5.0百萬公噸原煤的總煤炭產能。我們透過收購並整合原大飯鋪煤礦、原銀泰煤礦及一個鄰近採礦區為大飯鋪煤礦,於二零零六年開展了第一階段開發計劃。我們已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完成建設採礦及洗煤設施,並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在大飯鋪煤礦開始試生產。

5.潛在客戶
我們計劃主要向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燃煤發電廠銷售煤炭。我們擬建立優質煤炭市場。華南地區和華東地區為我們的主要目標市場,我們相信我們已處於有利地位,將從該等地區的消耗量增長中獲益。我們於二零一一年六月及七月與獨立第三方(即上海申能燃料有限公司、山東京魯中煤煤業有限公司及廣州珠江電力燃料有限公司)簽訂了煤炭總量約為2.9百萬公噸的無約束力銷售意向協議。該等協議就於二零一二年交付煤炭提供了初步框架。該等潛在買家並無任何責任根據該等協議購買,而我們並無任何責任出售任何煤炭產
品。我們擬就根據當時市場慣例釐定的煤炭數量、價格及其他商業條款與該等潛在客戶訂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總結來講,都是大股東欠了錢,就搞檔野上市cap水,但是就誇大好多,使本利都可收回,建議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