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奧能源戰略升級 提供能源綜合解決方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0MMDAwMDIzODI0MA.html

「新奧能源在穩固燃氣及其他能源業務的同時,將為地方政府和經濟開發區提供一攬子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在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奧能源」)上市十週年慶典上,該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透露了新奧的戰略升級方向。

 這意味著新奧將在過去的燃氣分銷基礎上,向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角色升級。

王 玉鎖表示,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天然氣的使用比例由4%提升到8%,預計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目標總量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這對燃氣公司而 言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新奧能源一季度銷售管道燃氣1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六成;2011年全年,公司計劃銷售管道燃氣50億立方米。」新奧能源CEO張 葉生表示。

但隨著以中石油為代表的上游壟斷企業不斷在向下游延伸,民營企業在城市燃氣方面的業務肯定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因此,有業內人士對本報指出,新奧能源戰略升級有其內在的必然性。

為 此,新奧能源不再向用戶提供簡單的能源產品,而是以用戶「單位產品能量成本最優」為目標,依託其自然的系統能效和泛能網技術,面向新建省級園區和大型工業 企業、公共建築等客戶,提供包括能效審計、方案設計、金融服務、設備集成、工程建設、運營服務直至後期能源供應組織等一攬子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及實施。

本報記者瞭解到,新奧能源已與21個省、市和工業園區簽訂了節能減排框架協議,提供節能減排方案,開發系統能效管理平台。

根據張葉生介紹,新奧能源與長沙黃花機場合作天然氣熱電冷能源管理項目,在滿足機場新建T3航站樓的供熱、供冷的基礎上,將實現全系統節能率33%,每年可減少一次能源消耗折標煤約152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807噸。

正是基於其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方面的優勢,新奧集團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向國外輸出技術的典型。

記者獲悉,5月9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三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新奧集團和廊坊市政府會同美國夏洛特市政府和全美最大能源企業之一美國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簽署了《中美綠色合作夥伴四方協議》。

該協議成為了自中美兩國政府於2008年簽署《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綠色合作夥伴計劃框架》以來,兩國間第一次通過政府與企業間各自結對的形式,開展新能源領域的合作。

根據該協議,在協議中,新奧與杜克制定了一整套行動計劃,其中涵蓋五項技術,將解決:太陽能發電試點、新的配電站電池能力測試、智能電網及電網管理優化、居民用戶進行用電管理的展示、社區電能存儲能力的測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4

缺水問題該怎麼解決?

2011-5-23  TCW




Q:該怎麼解決缺水的問題?

A:颱風過後導致蔬菜歉收,我們可曾見到人們擔心「缺菜」?前陣子小麥生產國遭到水旱災,有人在煩惱「缺麥」嗎?幾個月前利比亞炸毀輸油管,有人在擔心「缺油」嗎?但為什麼不下雨,我們就擔心「缺水」呢?

如 價格理論大師艾智仁(A. Alchian)所說,短缺不是因為供給減少,而是因為產品價格不能調整,以致人們的需求量還是和以前一樣,產品供不應求,短缺才會出現。如果價格可以調 整,人們會自動減少他們想買的數量,以和供給相符。因此,價格能否調整,才是為什麼我們不缺菜、不缺麥、不缺油,卻「缺水」的根本差別。

因此,要解決缺水,不是靠政府限水,而是要讓水漲價,讓人們對水的需求量,調整到和已減少的水供給量相符。

但一說到漲價,有些人就大力反對,這些反對的理由之一,就是水是「必需品」,每個人每天就是要用這麼多水,漲價只是使人民多花錢,肥了自來水公司。

如果沒有水,當然沒人可以活下去,但問題是我們不只把水用來維生而已,我們還把水拿來養魚、洗車、澆花、泡咖啡。換句話說,水除了滿足我們最重要的用途—讓我們活下去外,我們還拿來做其他次要的用途。

人們把水用在這些次要用途,就是因為水的價格夠低。如果水的價格提高,用水的代價變貴了,人們就只會把水用在他們認為最重要的用途上,水的次要用途就會被放棄。

例 如水價提高,養魚的人可能從三天換一次水變成一週換一次,平常用水洗車的人,或許就拿乾抹布擦擦算了,每天澆花的人可能改成兩天澆一次,每天泡三杯咖啡的 人,現在也只泡一杯就好。一言以蔽之,因為用水的代價提高,人們會捨棄那些較次要的用途,把水留在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讓我們喝水活下去,此舉的重要意 義就是:讓已變得更珍貴的水,用在更重要的用途上。

當某物的價格上漲,不須告訴人們減少浪費,也不用經濟學家去告訴人們該做什麼,每個人都會找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來節約,人們不用受很大的罪就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們遠比別人更清楚自己的狀況,這就是水價調漲比政府限水對人們更有利的原因。

此外,水價調漲,過去被認為不符成本的一些取水技術,如海水淡化、廢水變淨水等,就變得有利可圖了,想賺錢的廠商有動機去找出更多水給人們使用,這是水價調漲的另一個重要功能。

「短缺不是因為供給減少,而是因為價格不能調漲,」這個真理值得再三反覆強調。只有水價調漲,讓一般人更有效的利用水、讓廠商去找出更多的水,這才是解決現階段「缺水」的根本之道。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34

蕉賤傷農該如何解決?

2011-7-25  TCW




Q:最近的「蕉賤傷農」該如何解決?

A:農民的問題,是一個純粹要靠經濟學解決的市場交換問題,解方就是廢除所有加諸在農民身上的市場交換限制。

一般人以為,如果農人收入低,那麼務農的成本也很低,這是錯誤觀念。如果一塊土地可用來蓋房子,但農民堅持務農,他務農的成本就是放棄土地用來蓋房子的收入。

如果土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收入,比農民務農的預期收入還高,他們就寧可把土地轉為它用,甚至乾脆賣掉,這就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但農民若不能自由選擇怎麼用土地,而是由政府強制劃分土地的使用方式,這就是在變相壓低農民的收入。

因此要提高農民收入,就是取消所有土地買賣限制,取消政府劃分哪種土地屬「商業地」之類的做法(政府難道能預知哪塊土地適合用商業?)。如果農民在不受束 縛下,可以自由買賣土地,但還是堅持務農,那麼政府也不能干涉,尤其要廢除以任何名義「依法徵收」農民土地這種踐踏人民私有產權的行為。

把農地自由買賣的選擇權交到農民手上,而不是交到那些官員、民代、為農民請命的道德人士手上,這些農民自然會去追求自己最切身的利益,這才是改善農民處境的根本方法。

其次,有些人把農民的問題,歸因於農產品產地價格和市面上零售價格落差很大,因此推論是中間商剝削農民,這種看法也是錯的。農民選擇把產品賣給中間商,是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比自己拿去市場賣更划算,也就是說,中間商幫農民節省了親自找客戶、運輸保存的費用,中間商可不是威逼恐嚇,強迫農民非得把農產品賣給他 不可。一切都是自願交易,何來「剝削」呢?

那些批評中間商「剝削」農民的人士,真正想說的是:中間商向農民收購的價格太低了。如果真有「太低」這回事,那麼解決方式,不是強迫中間商提高收購價,也 不是叫檢察官去追查中間商「剝削」、「囤積」,而是應該完全開放中間商這門行業,讓所有想加入這行的人都可以自由進出。

如果中間商是政府特許壟斷的行業,在這種人為進入障礙下,即使其他新進者想以更高的價格、更好的服務向農民收購,也會因為這種障礙無法實現。而在政府保護下的那些中間商,向農民收購價格自然就偏低。

若任何想從事中間商這行的人,不用什麼執照、考試、加入公會等資格,都可以自由進出,在這些人彼此競爭下,向農民收購價格自然就提高,這才是解決農產品收購價「太低」的最好方法。

只要讓農民有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他們自會找出改善處境的方式。如果加諸在農民身上的束縛一日不去,只靠政府補貼、提高政府收購價,或鼓吹人們多吃香蕉,都無法從根本改善農民的處境。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1

武商联动手解决三个儿子“窝里斗”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30/5MMzA3XzM2OTY5Mg.html

几经波折后,武汉中商(000785.SZ)和武汉中百(000759.SZ)的重组方案终于出炉。武汉中百今日发布公告称,拟以新增股份以换股方 式吸收合并武汉中商。事实上,武汉中百、鄂武商A(000501.SZ)和武汉中商三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皆为武商联,而此番吸收合并,标志着武商联在与 银泰系争夺鄂武商股权艰难获胜后,正式拉开重大资产重组帷幕。

吸收合并武汉中商

本次交易拟由武汉中百新增股份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武汉中商。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武汉中百作为合并完成后的存续公司,武汉中商将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在册职工将并入存续公司。本次换股吸收合并预案已经武汉中百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武 汉中百的换股价格以中百集团审议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交易均价为基础经除息调整后确定,即12.39元/股。 武汉中商审议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为11.49元/股。双方同意,武汉中商与武汉中百的换股比例为 1:0.93,即每1股武汉中商之A股股份换0.93股中百集团之A股股份。

对于本次吸收合并,武汉中百表示,有利于一体化整合发挥协同效应,降低管理成本,武汉中商在百货业务方面、武汉中百在超商业务方面的传统优势,将在整合后的上市公司中得到更进一步体现;合并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继续沿用两家公司目前已树立的品牌。

整合的算盘

在 武汉地区,最大零售巨头当数武商联,其控股的上市企业包括武汉中百、鄂武商和武汉中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为了巩固自己的商业龙头地位,武商联一直 在谋划整合,但可惜麻烦不断,其中尤以鄂武商股权纠纷为最,由于鄂武商第二大股东银泰系一直觊觎大股东地位,因此长期与武商联大战,直到近期,武商联以巨 大成本及一致行动人方式才确保自己的大股东地位。

“鄂武商风波暂告段落,武商联自然要开始关注自身整合。武商联控股的武汉中百、鄂武商和武汉中商有一个同业竞争问题,所以合并同类项、明确各个业态的定位,避免内部竞争和不必要的成本是武商联整合的关键。”时富金融消费类分析师廉波指出。

武商联总经理、武汉中百公司董事长汪爱群曾经表示,武汉三家商业上市公司到了非重组不可的时候了。一个老子门下三个儿子做同一样事,是不符合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的。

武 汉中百集团披露,吸收合并后,通过统一的融资安排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而且通过统筹规划重大投资项目,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吸收合并后,将根 据两家公司的业务情况进行重新分类,未来上市公司的超商业务将以“中百”品牌为核心,百货业务将以“中商”为基础,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集约原武汉中百、武 汉中商的供应商资源,针对旗下门店进行供应商整合,共享供应商资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2

温州借贷危机:根源与解决之道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5/4OMDcwXzM3MTc4OA.html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21世纪》:温州高利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高层的密切关注,高利贷实际已存在多年,为什么问题会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发?

陆磊:高利贷并不仅仅是温州的问题,至少发达地区都普遍存在这种局面:借贷利率普遍偏高,实体经济面盈利水平普遍向下走,伴随着今年财富指数体现的经济不景气。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点爆发?道理很简单,实体经济收益率往下,而融资成本持续往上,两者出现交叉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随着货币政策或信贷层面持续偏紧,若没有后续补充,必然恶化实体经济向下和资金成本向上的态势,所以在这个时间点爆发并不令人惊讶。

高善文:温州事件也许只是更大范围内资金紧张的一个缩影。

实 际上,自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通货膨胀持续上升以及宏观总量调控政策的实施,整个经济体系的资金成本快速上升。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指标来看,资金利率水平 已经上升到历史罕见的高位,比如9月短期票据贴现利率就一度达到了12%、13%,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资金的紧张在资产市场上也有广泛 的表现。近期股票市场总体估值一直在下降,接近历史低点,特别是过去几个月的下跌出乎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料;债券市场在今年9月中旬以前也一直疲弱;房 地产市场也开始表现出压力;理财产品市场利率上升很快,信托融资利率多在10%以上。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政策紧缩对中小企业的边际影响都要大于大企业,这并不奇怪。但是具体到本轮宏观调控,总结起来,其与2004、2008年宏观调控存在三个方面的特殊之处。

首先,2009年四万亿投资迄今并没有全部结束,与此相配套的项目贷款一定程度上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资金层面受到的挤压更为严重。

其次,在一系列调控举措和信贷压力下,截至今年7、8月份为止,房地产市场通过大幅降价加速回笼资金来应对资金压力的现象并不普遍。资金压力使得部分开发商通过高息融资获得资金支持,实际上也加剧了其它领域资金的紧张。

最 后,过去三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严重的泡沫化,这在房地产市场、股票中小板市场、收藏品市场都有体现。经济的泡沫化吸引不少民营企业将资金用于资产市场 投资或投机。而资产市场投资资金链的可持续性建立在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之上,一旦这一过程停止,资金链就会出问题。资产市场的投资活动看起来加剧了资 金紧张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困难。

《21世纪》:温州高利贷危机折射出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状况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

陆 磊: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投机泡沫问题,及货币政策该不该放松的问题,是两码事。在中小企业从事实体经济业务的背景下,应该向它提供相应的支持;但对于投机行 为,不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撑。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它一定有一个假定,就是你不是去炒房、炒地、炒资源、炒矿产 品,而是从事实体经济。当然,其中的困难是实际运行中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它到底是从事实体还是从事投机。

高善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 有技术上的原因,比如能够提供的合格担保品比较少、没有长期健全的信用记录、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等,使得无论在银行体系中,还是在资本市场 上,它们的融资都要较大企业更为困难。另外,房地产投资项目、基建项目,对信贷资金投放的影响也很大,以至于每一次紧缩,民营企业都会因配额、规模控制等 原因被排除在正规信贷市场之外。历史上的数次宏观调控,使得这一问题更为尖锐地暴露出来。信贷、融资市场上的筛选机制,迫使中小企业转向民间融资,同时也 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的利率双轨化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高息理财产品大量出现;同时,银行通过信托产品使得贷款利率 自由上浮。利率双轨化也造成了存款人之间、贷款项目之间的分化。存款方面,大量中小存款人面临负利率,规模较大的存款人通过信托、理财产品享有很高的利 率;信贷方面,很多中央项目获得的贷款利率并不高,而很多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特别大,甚至被迫从民间借贷市场上高息融资。

当前解决这一状况的方法,可以从利率市场化以及总量调控政策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是促进利率市场化,双轨变单轨,或者至少让双轨宽度收窄。看起来目前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有利时机。由于现行条件下资金紧张,即使贷款利率实现自由浮动,其对信贷市场的冲击应该也不会很大。与此同时,适当放开存款利率上浮空间也是可以考虑的。

其 次在总量层面进行调整,比如继续提高存款利率、适当提高贷款利率、纠正负利率,为利率单轨化做一个铺垫;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适 当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增加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如此一来,一方面银行存款成本上升,逐渐同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市场拉平,促使私人资金从银行表外向 表内回流、从民间借贷市场向规范金融市场回流,并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力;另一方面,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银行发放贷款能力增强、贷款投放增加,从而降低了 民间借贷利率,这也就促成了两个市场的利率的适当接轨。

要不要救温州?

《21世纪》:继温州高利贷事件后,地方各级政府一揽子救市措施消息不断,甚至有消息表示温州方面正在争取央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要不要救温州,市场分歧很大,您怎么看?

高 善文:在这种时候,谈自由市场的理想于问题的解决是无益的。政府是救还是不救,关键看哪项举措的成本更大。倘若不救,可能面临的成本包括企业倒闭破产、工 人失业、当地政府税收减少、银行资产质量受到影响以及一定范围内民间金融体系的崩塌。倘若救,以上风险在短期内也许都能避免,但救的成本是,既要政府提供 相应资金,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变相鼓励民间借贷。

地方政府在事件中恐怕不能置身事外。比如在债务重组中,地方政府就需要积极出面协调。 企业破产、资产处置、债权补偿等,都需要地方公安、司法、工商和税务部门的配合。另外,如果企业资产处置以后仍然无法弥补拖欠职工工资等应优先受偿的项 目,地方政府出资弥补缺口、维护社会稳定、完善职工善后保障工作,也是必要的。

那么就债权人的损失来说,政府需不需要出资?如果债权人是 资金较为雄厚的高利贷放贷者,那么其承受一定的资本损失可能也是应该的,因为其参与民间借贷之前已经对其中的风险进行了充分评估,当风险出现时理应承担。 如果是银行风险管理不当,导致银行资金参与民间借贷市场,也应当承担损失,政府的救助似乎是不必要的。

但问题是,如果大量的中小投资人参 与了民间借贷,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讲,政府出面弥补他们的损失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说中小投资人自身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政府毕竟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在补偿的同时,为了避免道德风险、避免政府未来一次次被拖入重组和救助中,必须加强监管。这似乎也是促成民间借贷合法化和阳光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陆 磊:实际上中国央行自成立以来,或《中央银行法》颁布以来,还没有出现过由央行直接向地方或实体经济部门直接发放再贷款的经验或可能性。简单地说,这是违 反中央银行法的。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做三件事情: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支付清算。即便为了金融稳定,也是有前提的。之所以叫再贷款,是央行只能向它的金融体 系特别是系统性金融机构发放专项、定向的融资。即便在90年代三年治理整顿之后,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海南发展银行事件、城镇信用社全行业关闭,地方上也 曾向中央财政借钱,但绝不是向央行借钱,而是转手由央行提供面向这些金融机构的专项再贷款。所以,我个人以为绝不可能出现地方政府直接向央行申请再贷款的 可能性。

其次,温州并没有大的法人金融机构的总行,最多只有城商行和一些大银行在本地的分支机构,分行不是法人,不具备向央行申请紧急专项再贷款的资格。

温州的事情,我的看法是不管,要管也由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去管。这里有两点判断:首先,温州的事情属于区域性而非全局性金融风潮,它是民间的相互借贷,除非能够证明工、农、中、建、交这样的大银行已全面涉足,才需要通过拯救这些大银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其 次,民间借贷相对来说都是有钱人通过炒作来完成前期的投机性操作,前几天跑路的眼镜大王,他不是生产眼镜出了问题,而是炒作其它资源类产品出了问题。如果 我们对于投机行为实施救助,就建立了非常不好的道德风险产生机制,意味着炒作者成倍的收益是自己的,一旦赔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是可以救助的,这是严重 的权责不对称安排。投机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金字塔游戏规则,就像麦道夫诈骗事件,双方是愿打愿挨的,不可能出现美国联邦政府或美联储为此买单。

《21世纪》:温总理在视察温州之后表示,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您认为引导规范需满足什么条件?

陆磊:怎么理解阳光化?是把它放在阳光下随它去干,还是纳为正规金融?首先我们要界定,民间借贷不是非法集资,它本身就是阳光的,是你我之间商定的。不阳光的是非法的地下钱庄、自己代办银行业务,这

是该打击的。“阳光化”这个语境,我们应该有精细的认知。

其 次,假设把它变成正规金融,如2005年至今各地建立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机构、典当行,这些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也有很多,为什么还有地 下钱庄或高利贷?它是打不尽杀不绝的,是人性使然,总有人是风险偏好者,想投机,想获得更高的回报,而也总有人能够提供这样的可能性,所以他们之间就按照 高利率进行交易。如果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四倍,就是非法;但如果双方签一个对赌协议,我现在借100块钱,来年你还我200,那就不叫 借贷,而是债权债务关系了。所以,这些跑路的企业家,到底是向一般不认识的老百姓筹资,还是向他的亲友筹资?如果是熟人就不属于金融法调节的范围,而属于 民法调节的范围。

高善文:中国民间借贷如此盛行,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规范金融存在着大量的管制、企业很多融资需求在规范金融市场上无法满足。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加强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规范金融市场的利率自由化和准入自由化,促进金融服务的便利化。

目前的情况是,民间金融的存在是无效率规范金融市场的一个补充,有它一定的合理性,政府应当加以规范和合理引导。

我 个人认为首先应以温州事件为契机,为民间金融支持下广泛存在的债务违约问题确立一个清晰的破产重组程序,这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具有积 极意义。债务违约既然已经发生,随后的工作就是进行债务重组,比如最坏的情况,企业破产清算、资产处置、债权补偿;比如稍坏的情况,原先债权人承受一定比 例的资本损失、引入新的股权投资者和债权人、恢复企业经营等等。企业破产程序、优先受偿顺序、债务重组机制等,都需要有完善的法律程序和规章制度,中国在 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还很欠缺。因此,借由此次温州事件,确立明确的破产重组程序,促进民间借贷规范运作看起来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这种信用增强机制会使得中国 金融业生态越来越丰富和深化。

多重困境下的货币政策

《21世纪》: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上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市场对于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在升温。货币政策当如何取得平衡?

高 善文:静态地看,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动态地看,压力看起来正在消退。过去三个月,通胀压力消退的速度比市场预期的要慢,表现出很强的粘性,但这可能不 会影响通胀压力逐渐消退的基本趋势。目前在资金仍然紧张、外围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减速迹象,硬着陆担忧的升温,反映出市场对 经济的看法比较负面。

从历史经验来看,央行的判断与经济形势的发展似乎总难一致。每一次通胀爬升的时候,央行往往很早地预警风险;在通胀 回落的时候,又总是过一段时间才确认趋势。当然这可能不完全是专业能力的问题,同央行所处的地位也有关系。我个人认为,目前央行的调控相对而言偏滞后于周 期,经济可能没有央行判断的那样好,通胀也没有央行认为的那样糟糕,这一点跟2008年有点相似。

未来一个季度继续维持总量政策的稳定, 这并不意味着结构性的政策不能实施。考虑到目前比较严重的利率双轨,即使利率不能立即自由化,也可以考虑先提高法定利率,相当于一次紧缩性政策;同时,提 高贷款投放规模,相当于一次扩张性政策。两相结合,操作适当的话,既能实现总量政策的稳健,又能形成利率双轨向单轨的靠拢。鉴于目前经济可能的下行风险以 及通胀下行的趋势,即便政策在最后的操作上略偏向于扩张,也是可以接受的。

陆磊:着陆是肯定的,硬着陆是不可能的。经济上的硬着陆一定伴 随着金融危机,这在当前暂时不足以发生。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绝不会是由于民间借贷链条断裂,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了大问题。现在财政收入仍然保持30%的 增长,说明政府是有钱的。虽然房地产调控使土地和房价不往上涨了,但也没有非常强的下跌动力,所以整个融资平台发生泡沫破裂的可能性还不大,短期内不存在 硬着陆的风险。

经济增长率达到9.2%就说是硬着陆,这太可笑了,这仍然超过了我们设定的目标7%。硬着陆一定是经济急剧下行,伴随着金 融体系的崩溃。四季度我预测是8.3%,我们观察到的是民工荒,并没有观察到大面积失业,所以,没什么好怕的。现在我担心的是在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又放 松,进入下一轮的泡沫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甚至出现资本外逃。

货币政策具体的操作,首先,我认为加息周期随着7月份那次加息已经结束了。虽然中国应该加息,负利率就是让老百姓补贴投机者,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再分配;但现在我们投鼠忌器,怕经济硬着陆,不再加息,这个可能性我愿意接受。

其次,不排除出现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这不是说放松贷款,而是避免银行体系出现比较紧的资金状态,导致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危机。

最 后,在适当情况下,如明年一、二季度以后,随着通胀率下行,可能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也仅仅是为了使实体经济面不至于过紧,而不是大幅度地放松银根。关 于降息,我个人以为可能性不大,因为我们已经是负利率,所以利率政策可能会进入一个稳定的平台期,能动的只是数量性工具。总之,我不赞同现在下调存款准备 金率,但赞同根据银行体系情况来调整公开市场操作。

(因时间关系,陆磊的发言未经本人审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5

網路金礦 來自解決人們抉擇痛苦


2012-3-5  TCW




搔癢,對找不到對症下藥的過敏性 皮膚炎患者來說,是件令人苦惱的事,但日本最大不動產資訊平台創辦人、Next株式會社執行長井上高志,卻從這個不便,發展出該公司最新的服務項目。

方法是,透過下載App軟體,患者記錄自己的搔癢頻率,再透過網站判讀出最佳治療方向。「從出生到死亡,人們經常面臨諸多抉擇,正如抉擇住怎樣的房子,也 得抉擇如何找對醫生,透過網路,可以降低這些抉擇風險。」來台宣布投資網路家庭集團旗下樂屋網的井上高志,闡述他對網路商機的觀點。

以提供購屋者免費物件資訊起家的Next,是繼伊藤忠商社,第二個注資網路家庭集團的日本商社,去年營收破百億日圓。和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樂天創辦人 三木谷浩史齊名,井上高志是日本網路界的創新代表人物。

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表示,Next扮演促成房仲業與購屋者資訊媒合的角色,提高不動產交易效率,是全世界少見成功打造房屋資訊平台的典範性公司。

提供便民的生活數據庫

井上高志認為,人們所有的不安、不滿和不便等,都是來自資訊不對稱,移除這些「不」,正是網路商機所在。因此,Next除建置不動產資訊網站 Home's,也先後發展出,提供各社區、地區情報的生活網站Lococom,以及與購屋關聯的房貸、理財網站Moneymo,建立以居住者為中心的生活 數據庫,協助人們找到最適合居住的房子。

Next已陸續在中國、泰國成立分公司,下一步,將發展連結亞洲各國的不動產資訊跨國平台,把日本的房子外銷出去。

這兩年,Next年營收成長兩成,井上高志證明,即便處在資產泡沫年代,只要人們依舊需要一個家,仍有抉擇的痛苦,生意就會做不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9

美國普大煤業無心解決事端(更新)

這家美國上市公司和金山能源(663,前恆光行、南嶺化工)的關係很深,而天行國際(993)亦有購買他們的票據,近來公司亦有澄清。鱷兄此前己有一文撰於此,但問題絕不如此簡單,有機會再向大家披露。

此前,該公司公開向美國證交會告知以下事實

同時,山西普大煤業集團針對此事,也作出以下說明:

1、此事件不過是原先事件(美國「做空」中國概念股)的延伸,是投資者投訴彙總美國證交會後,統一對美國普大高管的民事訴訟。

2、律師代表團隊正在和美國證交會協調。

3、本次訴訟主要是美國普大煤業股權之爭,不涉及山西普大煤業集團銀行債項事宜。

4、目前在美國已對美國普大煤業的資產邊際進行了法律劃分,美國普大只擁有洗選煤資產的權屬,山西普大煤業集團煤礦資產全部屬於內資。

另外,亦對中國媒體發佈以下講話

事情起源於美國「做空」中國概念股。去年上半年一場席捲全美的做空中國概念股的風暴把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票幾乎悉數打壓殆盡,「做空」背後真正的目的就是利益的驅動和對中國企業的打壓。這對於剛剛走出國門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羽翼尚不豐滿的中國公司無疑是遭受滅頂之災,普大煤業也難逃厄運。在被迫退市後,普大煤業發出私有化要約,以儘可能保障投資者利益最小化為前提,目前仍在進行多方協商。

美國普大煤業公司和山西普大煤業集團公司雖為關聯企業,但其資產分別屬於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美國普大煤業只是集團洗煤板塊的上市公司,與集團的其他業務無任何關聯。

普大煤業美國上市公司是一家外資企業,與國內的山西普大煤業集團雖為關聯企業但他並不符合山西省政府制定的整合煤礦的條件。故山西普大煤業集團利用內資公司和中信信託的戰略合作以整合山西煤礦而進行的投資,符合中國法律及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相關政策的要求。

山西普大煤業集團是山西省「優秀民營企業」,2009年在山西省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整合工作中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整合主體。2011年被評為「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

日前,美國證交會(SEC)向普大煤業兩名高管提起民事訴訟,指控他們有涉嫌欺詐行為,誤導投資者向一家空殼公司注資。目前,已經委託美國當地律師團積極應訴。

公司負責人表示,美國是一個法制國家,解決問題仍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公司高管是否涉嫌欺詐,最終有待於法律的公正判決。針對此次SEC所謂「企圖『偷偷』出售旗下唯一收入來源——山西普大煤業集團」的訴訟,美國普大煤業公司董事會此前一直在就相關事項與SEC交涉。

集團負責人表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企業都必須依法合規經營,也必須對投資人負責。中國有句古話「沒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我們一定會積極認真應對此次訴訟的影響,既要對美國的投資人負責,更要對我們中國的7600名員工負責。我們堅信,此次事件對集團的整體業務不會造成大的影響,也不會就此動搖我們走向世界的信心。

但是,據一位美國投資者提供2012年3月8日公司律師Sidley對普大煤業起訴文件告知

-Sidley has never represented Mr. Zhao and has had no direct contact with him
(Sidley並未代表趙明以及並無與他直接聯絡。)

-Since Septemeber 2011, Sidley has had no contact with (and no ability to contact) Mr. Zhao, even through counsel!
(自2011年9月起,Sidley 稱並無直接以及並無辦法聯絡趙明。)

-There are no employees or Directors that Sidley has any contact with or the ability to contact.

(Sidley並無聯絡或無辦法聯絡任何一位普大的員工及董事。)

-Sidley has not received any payment of the fees incurred to date in its represnetation of Puda Coal

(Sidley 並無收到作為代表普大煤業的法律代表的費用。)

可見趙明都是目的達成了,或是真是走投無路,但目的都是拿了錢想走的騙子,請大家小心此兩股的所作所為,希望證監會能查明事件,不要使這兩公司的股東權益受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51

經濟特性研究(一)——解決什麼問題? 王海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9cd2b01012k6f.html

 

經濟特性研究(一)——解決什麼問題?

作者:王海平

 

筆者是一位「奧卡姆剃刀」原則的踐行者,崇尚簡單,深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深刻內涵,既然如此,本人為什麼還要引出「經濟特性」這個概念?原因就是她能解決我們一系列的「疑難雜症」。例如: 

 

1、對投資者來說,定性研究如何得以可能?

2A企業比B企業更卓越,或者更平庸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既不是成長速度也不是規模)

3、卓越企業與平庸企業有沒有臨界點?

4、為什麼市場會給有些企業幾倍於淨資產的溢價,而有些企業卻只能躺在淨資產下方掙扎?

5、是什麼原因使利潤數據及增長數據完全一樣的企業之間享受著完全不一樣的估值?

6、如何制定具體可行的對策幫助企業家提升企業的內在價值?

7、為什麼有些企業具備「基業長青」的基因,而有些企業只能遭受「曇花一現」的宿命?

8、把「定性研究」納為安全邊際的考量範圍,生出這樣的信心有想像的那麼難嗎?

9、「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卓越企業」與「以極低價格買進平庸企業」,為什麼是這樣的配比?

10、以上兩套投資策略孰優孰劣?長期來看,有必要分出優劣嗎?

11、為什麼有些企業可以集中投資?而另外一些企業只能做「風險配置」(分散投資)?

12、為什麼有些企業可以長期投資?而另外一些企業只能做階段性持有?

13、為什麼有些股票能越跌越買,而有些股票只能定為「死倉」(跌得再多也不必加倉)?

 

站在投資人的立場來說,以上所有的問題,都會涉及到對企業本質的理解,並且最終都要凝結到一個詞——企業的「經濟特性」。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便是本文的緣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67

解決家族紛爭,傳承規劃應考慮可轉讓的家族股權

http://www.xcf.cn/sy/tt2/201204/t20120427_297529.htm

  緊鎖家族資產與股權的傳承規劃往往有礙家族紛爭的解決,反而保持家族資產的可流動性有助於解決家族紛爭與降低紛爭對企業營運的影響。在規劃企業傳承時,企業創辦人應考慮家族治理、股權結構及公司治理等更廣泛的範疇。

  

  近年來,亞洲商業家族爭產事件頻發,看來許多家族缺乏良好的家族治理與傳承規劃。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欠妥的傳承規劃及伴隨的家族紛爭對家族 及企業將產生惡劣的影響。筆者數年前一項對250家中國香港、台灣及新加坡家族企業的研究早已發現,家族企業傳承過程中企業業績嚴重下滑,以股價計,調整 過大市變動後平均達-60%,也就是企業每100元的市值在傳承過程後平均僅剩下40元。

  

  伴隨傳承的家族糾紛產生的一大原因是新舊兩代的價值差異。中國傳統上是將主要財產傳予長子,或許對其他子女不公,但在客觀上保護了家業,避免紛 爭。然而,新一代家族成員受西方價值觀影響,推崇公平、民主與個人主義。新舊價值觀的差異讓家族治理與傳承規劃更加困難。從中國香港與台灣的案例來看,在 我們找到保障家族世代和諧的方案前,緊鎖家族資產與股權的傳承規劃往往有礙家族紛爭的解決,反而保持家族資產的可流動性有助於解決家族紛爭與降低紛爭對企 業營運的影響。

  

  緊鎖企業股權的家族信託

  令家族紛爭懸而不決

  

  新鴻基地產(00016.HK)是香港地產業巨頭,創辦人郭得勝生前將新鴻基約42%的股權轉入永久性家族信託,信託及下屬資產在任何情況下均 不得解散。信託受益人包括郭得勝妻子及三名兒子。郭氏三兄弟共同經營新鴻基集團。2008年,長子郭炳湘與兩個弟弟因故不合。郭得勝遺孀以家業為重,免去 長子的公司職務。作為家族信託受益人,郭炳湘上訴法庭,狀告家人,要求恢復公司職位。2010年,新鴻基宣佈郭氏家族信託進行重組,將郭炳湘剔除出信託受 益人名單。重組後,郭炳湘表示事件對其不公,將繼續抗爭。

  

  由於永久信託緊鎖家族股權,家族成員無法以售出股權退出。所以,信託其實延長了家族內鬥,也使企業在內鬥中蒙受損失。另外,郭氏雖然使用西式信 託,但家族治理仍依靠中式大家長權威。中西合璧有時效果並不理想,雖然郭老太出馬,內鬥也依然持續,何況她年事已高。因此,家族信託必須輔以有效的家族治 理,否則信託強大的捆綁性可能阻塞矛盾解決渠道。

  

  一些非永久信託通過設定有效年限,在保持若干年股權結構穩定的同時,為未來提供靈活性。1935年,以《紐約時報》出版人命名的奧克斯信託成 立,持有紐約時報集團50.1%股份,受益人為奧克斯的獨生女兒、女婿及外甥。信託有效期至女兒去世,之後股份將在第三代的4名後人中平分。1986年, 第三代的4名兄弟姐妹分別成立了4個家族信託,有效期至第三及第四代最後一名家族成員去世後的21年。一般來說,非永久信託主要為代際傳承提供靈活性。有 效期太短會失去緊鎖股權的意義,歸根到底,信託離不開家族治理。

  

  以慈善基金會隔離家族紛爭對企業的打擊

  

  前台灣地區首富、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精於言傳身教。在其影響下,女兒王雪紅隻身創業,如今已成為台灣地區新富之一。儘管王永慶對教育子女有獨 到之處,但因家族分支眾多,家族治理頗不到位。王永慶也十分清楚三房15名家人在其去世後免不了為財產起紛爭,於是將大部分台塑股份轉移至一個慈善基金會 —長庚紀念醫院。

  

  這一股權結構成功避免高達50%的遺產稅,也使企業免受家族內鬥影響。2011年,王永慶長子王文洋狀告三房,追討父親遺產。由於所爭遺產不在 基金會範圍,對台塑集團經營沒有影響。通過慈善基金會控制企業,任何家族成員將無法從企業資產中獲益,所有基金收益必須再投資或用於慈善。家族成員只能在 15人理事會授權下進入管理層。15名理事中,只有5名系家族成員,其他成員為外部職業經理及董事(參見2011 年9月本專欄文章《王永慶:有形與無形財富的傳承》)。

  

  通過慈善基金會隔離家族與股權,同時將家族及外部經理人納入制度化經營軌道,台塑集團大有可能實現永續經營。當然,這或許是一個例外,畢竟將股權全數贈予慈善基金恐怕是很多創業者及後人不能接受的。

  

  不分產的家族社會主義不易長久

  

  地產及賭業大亨霍英東雖然沒有設立信託,但據報導,其在遺囑中規定家產必須保留在同一屋簷下,不得分家。長房次子霍震寰被任命為遺產執行人,每 月給家人派發定額「薪水」。長房10餘人如今仍群居在霍老留下的沙宣道大宅中,霍氏後人只能開「公車」接送朋友。霍老還禁止二、三房子嗣參與家族企業。即 便如此,內鬥還是在長房中爆發了。

  

  2011年底,長房三子霍震宇起訴二哥霍震寰企圖私自霸佔遺產。霍英東的傳承設計和郭氏信託一樣,都沒有設立家族成員退出機制。當次子希望購買 其他家族成員份額時,家族內鬥隨之發生。霍氏內鬥仍未解決,同時家族產業受到影響。但相對郭氏,霍家的問題更易解決,畢竟在法律上拆解一個永久性信託相當 困難。而霍氏一旦決定分家,在法理上操作較易。

  

  直接持股與上市有利於以股權轉讓解決紛爭

  

  2004年,香港鏞記酒家創辦人甘穗輝去世,將鏞記控股公司股份分給長房妻兒,長子甘健成及次子甘琨禮分別得到35%,妻子麥少珍、幼子甘琨 岐、幼女甘美玲分別取得10%。2007年,幼子甘琨岐去世,將其10%的股權轉贈二哥甘琨禮。2009年,母親將其10%股份贈予長子甘健成。後甘琨禮 取得四妹的10%股權,總股份達55%,超過兄長的45%。甘健成指二弟成為大股東後安插子女入董事會,企圖「奪權」,引發了兩兄弟間矛盾。

  

  矛盾發生後,兄長甘健成提議二弟買斷自己的股份,或自己買斷二弟股權。一旦一方得到所有股份,另一方自然退出,還可通過賣出股權的現金另起爐灶。家族成員間或仍有芥蒂,但矛盾不會對企業產生影響。這正是直接持股優於信託的一大方面。

  

  然而,甘氏之前的股權流動主要以贈予為主,不存在估價問題。由於沒有上市,甘家兩兄弟對於股價估值存在分歧。甘健成認為鏞記總資產達15億港 元,甘琨禮方面估價為13億港元。由於2億港元差價遲遲談不攏,導致內鬥持續了兩年多。甘健成要求法院判定出售股份,否則就將母公司清盤。

  

  股權流動性為解決矛盾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徑。但由於鏞記未上市,股權估值阻塞了股權買賣,拖延內鬥,影響飯店名聲。最近,倍受矚目的周大福上市似 乎是考慮到家族人口眾多,一旦發生內部摩擦,可通過股權轉讓解決問題,而已上市的股票將不存在估值問題(參見2012 年3月本專欄文章《股票上市與家族企業傳承:周大福與鏞記酒家的經驗》)。

  

  傳承規劃要點

  

  「禮失求諸野」,相對內地,港台地區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保護反而更好。因此,傳承對內地家族企業將是更嚴峻的挑戰。從以上港台地區的經驗,我們可以總結出傳承規劃的一些要點。

  

  家族治理

  

  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及目標,家族後人往往沒有興趣參與經營或接手企業,就算有先進的法律工具也無法阻止家族與企業分崩離析。成員擁有統一價值觀的家族更容易延續。比如日本法師旅館秉承以柔克剛的哲學,小小一個溫泉旅館居然傳了46代,1300年。

  

  共同價值的建立需要創辦人言傳身教。四季酒店創辦人伊薩多·夏普曾說:「如果無法身體力行,那麼最好不要宣傳你信奉任何價值。」共同價值的維護 需要一套明確共同價值、整合家族利益及解決衝突的機制,一些家族企業甚至設有家族憲法(參見2011 年10月本專欄文章《家族憲法:治家傳業的根本法》)。同時,這一機制必須規範家族成員的參與及退出企業。不過,基於西方價值體系的解決方案有時並不合 適,如何將西方家族治理工具改良運用於中國,是中國家族企業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股權結構

  

  上述案例中,創辦人多期望通過某種方式緊鎖財富及股權。而家族成員基本希望在創辦人去世後得到屬於自己的「公平」的一份財產,隨之而來的法院訴 訟幾乎難以避免。家族內鬥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前兩例中家族內鬥嚴重影響了企業,但王永慶的巧妙設計最小化了企業所受的影響。

  

  在股權設計中,家族治理程度是一大決定因素。一般來說,家族治理度低的適合直接持股。家族治理度高的可考慮使用信託。在家族治理薄弱,但認同財 富屬於社會的前提下,可以釜底抽薪,將資產鎖定在慈善基金中。若不能保證家族齊心,可由後人直接持股,甚至在其他條件允許時上市,日後通過股權交易調和家 族利益。

  

  公司治理

  

  即使家族企業的繼承人擁有與父輩一致的價值觀及熱忱,也未必是經商人才。因此,建立一個強大的管理團隊,並輔以高效的公司治理,可有效監督管 理。雖然相關法律制度仍有待完善,但職業經理人可以很好地解決家族企業人力資源問題。筆者發現,由後代執掌的華人公司在財務方面更加透明,各方面更加制 衡。由於後代多受西式教育,接班人相對創辦人更易接受外人治理公司。

  

  任用職業經理人、家族退居幕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家族內鬥。假設新鴻基郭氏及鏞記甘氏均通過董事會嚴格實行經理人篩選,那麼,由經營權引發 的矛盾會得到緩解。即使不能完全避免,至少不會導致家族股東勢不兩立。由經營權引發的衝突最後往往通過改變所有權解決,傷筋動骨。若任用職業經理人,或許 可直接變更經營權結構,在解決矛盾的同時避免傷及家族成員間感情以及公司所有制結構巨變。當然,職業經理人的聘用監管必須依據嚴格的公司治理章程,有條件 的企業可通過上市加強對職業經理人的監管。

  

  綜上所述,中國企業的創辦人多希望後代團結一致、不分家分產。然而,這往往是創辦人的一廂情願,因為家族成員,特別是那些不參與企業經營的,通 常希望變現退出。西方以協調家族成員關係及利益為目標的家族治理模式也可能與中華文化不契合,難以實施。因此,家族內鬥往往在創辦人剛去世甚至尚未去世時 就爆發。

  

  中國企業的創辦人正嘗試不同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取得的效果參差不齊。不成功的企業傳承會導致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在規劃企業傳承時,企業創辦人 應考慮家族治理、股權結構及公司治理等更廣泛的範疇。家族治理是在本質上嘗試凝聚家族成員;股權設計可以規避、調節矛盾;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衝家族 內部矛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3

麥肯錫七步成詩法 有效解決企業問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999

諮詢公司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對於解決企業問題非常有效,對於解決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複雜問題都值得借鑑。隨便舉幾個例子,為什麼政府要遏制房價上漲?怎樣獲得升職?成立市場部應該如何規劃?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麥肯錫七步成詩法進行分析,得出較科學的結論。

(問對網/圖)

七步成詩法是個很靠譜的解決問題方法論,非常有名。原名裡沒有「成詩」,不知哪位麥肯錫中國區的前輩給翻譯成這個帶點浪漫主義的名字。這七個浪漫的步驟是這樣的:

一、問題描述——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往往不清楚要解決什麼問題。例如,領導對你說:我們部門的銷售業績不佳呀,你看看怎麼解決一下——聽完後你真的清楚要解決什麼問題嗎?業績具體 指什麼?是銷量還是利潤?不佳是啥意思?怎麼才算是「佳」?為了讓問題更加清楚,有經驗的你興許可以反問「是不是下半年將銷售額做到1千萬,您就會滿意 了?」——這樣問題就很清楚了。

二、問題分解——哪些因素在影響這個問題?

我有個朋友做事特別認真,選擇購買一款卡片相機都會把所有能想到的因素都寫下來,如價格、外觀、像素、連拍速度等等。一條條加以分析後再做出決定。 雖說有點「蔑視」大老爺們的行為竟此等婆媽,但心底對其全面分析方法還是很佩服的。問題分解就是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從上到下逐級分解。分解時做到「相 互獨立,完全窮盡」(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簡稱MECE)。

三、抓大放小——哪些是關鍵因素?

假設每個問題都被分解成三個子問題,分解幾次後你會發現,問題太多了!怎麼辦?——抓大放小,把明顯沒必要深入探討的問題給砍掉。如果公司的核心問題是供應鏈優化,一個分支問題是配送中心位置不合理,另外一個分支問題是倉庫通風不好,抓哪個放哪個很明顯吧?

四、工作計劃——分析方法是什麼?需要花多長時間分析?

前面已經梳理出一些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現在要做工作計劃了,考慮大致方法,安排人手,規劃時間。諮詢項目時間壓力非常非常大,有些項目需要在1、 2個月內完成。可能每天都有三四個訪談、兩三個跨部門會議、一堆資料和數據需要分析總結,團隊還需要開內部會議進行頭腦風暴,晚上還需要寫高質量的項目文 檔。缺乏工作計劃絕對不可能按時完成項目。

五、深入分析——針對各關鍵因素,解決的手段是什麼?

既簡單又複雜的步驟。簡單之處在於,如果問題清楚解決手段其實不難找。還是上面提到的供應鏈優化案例,如果問題是「配送中心位置不合理」,一個顯而 易見的手段是重新在合理的地址建設配送中心。複雜之處在於,這麼建議你會被扁的!重建?——老的配送中心怎麼辦,折價賣掉?公司有這麼多現金用於建設嗎? 領導們在過去的選址方案上都簽了字,你居然公然說他們全錯了?重新建設值得嗎,多少年break even?有沒有其他的可行方案?——除非你有足夠的數據支持,否則建議難以站得住腳。

六、導出結論——方向是什麼?主要舉措是什麼?

以建設配送中心為例,項目需要一個結論性總結。例如建還是不建?建幾個?花多少錢?自籌資金還是融資?要實現這個建議,需要採取一系列關鍵步驟,這就是舉措。如籌集1億資金、在市郊選址徵地、通過招標確定建築商、升級公司的物流IT系統、為新配送中心招聘人員等等。

七、讓結論獲得認可——什麼時候,什麼方式,讓誰認可?

諮詢公司做出結論後項目還不算結束,客戶如果不認可的話,搞不好要推翻重來的。所以結論必須獲得客戶的認可。客戶一般會讓上上下下的人都聽聽諮詢公 司的報告,大家都基本無異議並確定可執行後才能通過。為了降低不通過風險,諮詢公司在有階段性結論時,會和客戶上上下下同事提前溝通,免得落個猝死,也能 夠提早聽取反饋意見,將項目做得更紮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