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移動互聯網畸形現象:規模大,不賺錢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92425.html

似有前景,但不賺錢。當移動互聯網的「市夢率」被不斷催高時,投資者和開發者開始警惕起來。

這個被TechCrunch撰稿人傑伊·賈米森稱為Web 3.0的互聯網概念,在經過去年的高度吹捧之後,目前正受到廣泛的質疑。

這種質疑隨著近來國內移動陌生社交應用陌陌獲得高達1億美元估值的B輪融資,而達到了高點。一名投資者認為,在巨頭公司陰影下成長,且看不到營收模式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都能獲得1億美元估值的話,那說明這個行業離泡沫已經不遠。

目前,移動互聯網領域出現奇怪的「二元現象」。

今年,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4.5億,超過了去年預期。但易觀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環比增長率開始出現了下滑,從去年第四季度的8.6%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1%。此外,在巨大的用戶群面前,具有清晰營收模式的產品不多。

百度CEO李彥宏是最早唱空移動互聯網的業內大佬。在今年5月的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表示,目前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像是在酒駕,盈利模式並不清晰,廣告收費模式也只是看起來美麗。他呼籲,創業者在創業前要注意認準商業模式。

而來自資本界的聲音是,華興資本創始人兼CEO包凡在今年的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移動互聯網已有泡沫,明年將進入沉寂期,2014年~2015年才會有明星公司出現。

事實上,資本的態度已經開始發生轉變。2012年第二季度,國內移動互聯網投資僅有4起,平均來看,今年移動互聯網投資筆數較2011年的22起,有所減少。

易觀分析認為,今年移動互聯網的投資熱度降溫主要來自三大原因。首先大部分應用的商業模式不清晰,用戶黏性較差,變現能力不強。有分析認為,移動互聯網正上演著2000年如出一轍的泡沫現象。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正是因為找不到盈利模式才出現的坍塌現象。

其次,移動互聯網環境尚未成熟,用戶並沒培養出良好的付費習慣,支付體系尚未健全,品牌廣告主仍持觀望態度,市場仍需培養。

最後,大的互聯網巨頭借助資本優勢,強勢進入市場,給中小企業造成了威脅,以及渠道營銷推廣成本的增高。

在營收方面,雖然國內移動廣告市場前景巨大,但一方面,市場中有70%的廣告主是行業內廣告主,品牌廣告仍持觀望態度;另一方面,以易傳媒等互聯網營銷企業也進入移動廣告市場,加速行業的洗牌。

此外,移動互聯網的流量通道也存在Web端和APP方向性的分歧,而這種分歧的存在也影響著移動互聯廣告的表現形式。海豚瀏覽器CTO 劉鐵鋒認為,Html 5技術的不斷成熟減少了應用開發者的成本,具有跨平台性,而不需要針對某個機型或系統進行調試。但從目前來講,APP的表現形式更加有感染力,且APP的 本地計算方式,使得廣告的加載速度以及廣告的豐富度較Web端更有競爭力。承載形式包括登錄頁面、Banner、通知欄等。

但他也認為,移動互聯網正在上演著10年前PC行業的格局。誰先開始佈局,誰先擁有較大的用戶,誰就越有後發優勢。而對於這點,儘早地嘗試在Web端進行開發是較為有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50

被控七項侵權 雃博反擊規模大三十倍的瑞思邁 跨國專利戰 小蝦米找到對抗大鯨魚的新武器

2013-09-02  TWM
 
 

 

撰文‧李洵穎

電子業互告侵權的案例屢見不鮮,從蘋果告三星,或是宏達電、蘋果間的專利訴訟,都是近年來受矚目的例子。不過,就在八月中,一家台灣生醫器材公司雃博槓上了比自己規模大三十倍的大廠瑞思邁(ResMed),引起市場注意。

雃博,一年營收規模不過新台幣十多億元的氣墊床及呼吸治療器公司,三年前積極主打「APEX」自有品牌,去年才進軍美國市場,沒想到第一役就遇上專利訴訟,被澳洲業者、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公司ResMed控告侵害七項專利權。

ResMed是全球睡眠治療大廠之一,一年營業額也同樣是十多億元,只不過幣別是美元。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說,當初接獲被告通知時很錯愕,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是我?」「雖然(雃博)規模不大,但對方會來告,顯然我們對它(ResMed)也是個威脅。」ResMed不但以巨人姿態控告雃博,甚至請來的律師更是蘋果控告宏達電的專利訴訟團隊,要一次擊垮雃博的意圖明顯。

另闢戰場

新戰線節省時間與金錢

李永川到處尋求科技業朋友提供經驗,結果得到的建議多數都是「乾脆付權利金」、「退出美國市場」等消極作法。但他不甘心就此妥協,便向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周延鵬請益。周延鵬是李永川多年鄰居,「他就住在我家樓上,」也是鴻海集團的前法務長,專利經驗豐富。在周延鵬主導下,雃博和ResMed專利訴訟攻防就此展開。

周延鵬對他說:「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場有兩個原則,第一、你被告,代表你是somebody;第二、被告了,就一定要告回去,否則就只能乖乖地付一輩子權利金。」在周延鵬指點下,李永川決定與ResMed正面對決。

而其對決的戰略,則是「在不利的戰場速戰速決,另闢具有優勢的新戰場」。首先,雃博與ResMed的專利訴訟開端起於今年三月底,照以往案例,這樣的訴訟至少必須走十四到十六個月,雃博決定,在這條戰線上快速脫離戰場,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承諾不進口侵權產品至美國,以獲取ITC同意終止調查,讓ResMed白忙一場。

另一方面,雃博則積極另開一條主動攻擊的新戰線。八月中旬,雃博反提ResMed六項專利無效,並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出「多方複審(IPR)」申請,化被動為主動。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把戰線從ITC轉到IPR。」如果在IPR這個戰場獲得勝利,那麼,ResMed的專利權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侵權」問題,雃博可以自由進入美國市場。因為已有長期蒐證,雃博對ResMed的六項專利無效性很有把握,更重要的是,IPR這個戰場,對於「小蝦米」格外有利。

首先,按照過去廠商間專利訴訟實務統計,當專利權利人向美國聯邦法院控告國外廠商侵權並要求ITC調查時,ITC最終多半會主張專利有效,也就是通常對提告廠商較為有利。而這次雃博所採用的IPR程序,是第三方用於挑戰現行專利權有效性的程序,第三方只要能夠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無效的證明,美國專利商標局接受的機率不低。

其次,以訴訟時間來說,走ITC程序平均耗時十四至十六個月,而IPR約一年就可確定專利是否無效。更重要的是,以訴訟成本來說,IPR平均介於五十萬到八十萬美元,如果是打ITC的專利權官司,費用可能高出五倍以上。

新法上路

已有十件專利確認無效

周延鵬表示,這一條有利於「小蝦米」的專利權訴訟戰新工具,來自於去年九月生效的美國AIA法案新條款:「任何人都可以質疑發明人的發明而提出審查要求」,自新法上路以來,至今已有十件左右的專利確認無效。台灣先前曾有台積電循新制度提出專利無效案件,目前仍在進行中;雃博這次一口氣提出六項專利無效案件,以數字來說,算是台廠最大動作。

除了提供台廠在面對侵權指控時的有利工具之外,世博國際商業法律一處總監吳俊英表示,美國AIA新制上路,也讓台廠能夠在「事前」即做好防範誤踩專利權地雷的準備。

他表示,以往廠商開發新產品時,遇到「已被申請專利但卻存在模糊空間」的技術時,往往只能冒險一試,被動等著被告之後再打官司,提出反駁證明;如今,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挑戰專利權」,所以只要研究周全,就能在事前即以較低成本的方式,主動提出專利無效,拆除既有廠商或專利地痞的專利地雷。

當然,雃博與ResMed的專利權大戰尚未結束,雃博能否扳倒大鯨魚仍在未定之天;但無論如何,對於長期苦惱於專利權地雷的國內科技業者來說,這條省時省錢的新戰線,的確值得投注心力,好好鑽研一番。

雃博、ResMed營業狀況比較項目 雃博 ResMed 成立時間 1990年 1989年產品項目 醫療用褥瘡氣墊床組62.38% 呼吸治療產品 23.24%

福祉器材10.33%

醫療電子產品2.55%

其他 1.5% 呼吸器面罩45% 呼吸器(Flow Generators)55% 一年營業額(新台幣) 18億元 400億元銷售地區 歐洲48.63%

美洲29.44%

亞洲及其他21.93% 美國56%

歐洲33%

亞太11%

透過ITC和IPR程序主張美國專利無效的比較

項目 ITC IPR

主管機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美國專利商標局所需時程 約14個月到16個月 約12個月訴訟費用 數百萬美元 數10萬美元申請人 專利權人 專利權人以外的任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5

被控七項侵權 雃博反擊規模大三十倍的瑞思邁 跨國專利戰 小蝦米找到對抗大鯨魚的新武器

2013-09-02  TWM
 
 

 

撰文‧李洵穎

電子業互告侵權的案例屢見不鮮,從蘋果告三星,或是宏達電、蘋果間的專利訴訟,都是近年來受矚目的例子。不過,就在八月中,一家台灣生醫器材公司雃博槓上了比自己規模大三十倍的大廠瑞思邁(ResMed),引起市場注意。

雃博,一年營收規模不過新台幣十多億元的氣墊床及呼吸治療器公司,三年前積極主打「APEX」自有品牌,去年才進軍美國市場,沒想到第一役就遇上專利訴訟,被澳洲業者、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公司ResMed控告侵害七項專利權。

ResMed是全球睡眠治療大廠之一,一年營業額也同樣是十多億元,只不過幣別是美元。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說,當初接獲被告通知時很錯愕,第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是我?」「雖然(雃博)規模不大,但對方會來告,顯然我們對它(ResMed)也是個威脅。」ResMed不但以巨人姿態控告雃博,甚至請來的律師更是蘋果控告宏達電的專利訴訟團隊,要一次擊垮雃博的意圖明顯。

另闢戰場

新戰線節省時間與金錢

李永川到處尋求科技業朋友提供經驗,結果得到的建議多數都是「乾脆付權利金」、「退出美國市場」等消極作法。但他不甘心就此妥協,便向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周延鵬請益。周延鵬是李永川多年鄰居,「他就住在我家樓上,」也是鴻海集團的前法務長,專利經驗豐富。在周延鵬主導下,雃博和ResMed專利訴訟攻防就此展開。

周延鵬對他說:「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場有兩個原則,第一、你被告,代表你是somebody;第二、被告了,就一定要告回去,否則就只能乖乖地付一輩子權利金。」在周延鵬指點下,李永川決定與ResMed正面對決。

而其對決的戰略,則是「在不利的戰場速戰速決,另闢具有優勢的新戰場」。首先,雃博與ResMed的專利訴訟開端起於今年三月底,照以往案例,這樣的訴訟至少必須走十四到十六個月,雃博決定,在這條戰線上快速脫離戰場,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承諾不進口侵權產品至美國,以獲取ITC同意終止調查,讓ResMed白忙一場。

另一方面,雃博則積極另開一條主動攻擊的新戰線。八月中旬,雃博反提ResMed六項專利無效,並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出「多方複審(IPR)」申請,化被動為主動。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把戰線從ITC轉到IPR。」如果在IPR這個戰場獲得勝利,那麼,ResMed的專利權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侵權」問題,雃博可以自由進入美國市場。因為已有長期蒐證,雃博對ResMed的六項專利無效性很有把握,更重要的是,IPR這個戰場,對於「小蝦米」格外有利。

首先,按照過去廠商間專利訴訟實務統計,當專利權利人向美國聯邦法院控告國外廠商侵權並要求ITC調查時,ITC最終多半會主張專利有效,也就是通常對提告廠商較為有利。而這次雃博所採用的IPR程序,是第三方用於挑戰現行專利權有效性的程序,第三方只要能夠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無效的證明,美國專利商標局接受的機率不低。

其次,以訴訟時間來說,走ITC程序平均耗時十四至十六個月,而IPR約一年就可確定專利是否無效。更重要的是,以訴訟成本來說,IPR平均介於五十萬到八十萬美元,如果是打ITC的專利權官司,費用可能高出五倍以上。

新法上路

已有十件專利確認無效

周延鵬表示,這一條有利於「小蝦米」的專利權訴訟戰新工具,來自於去年九月生效的美國AIA法案新條款:「任何人都可以質疑發明人的發明而提出審查要求」,自新法上路以來,至今已有十件左右的專利確認無效。台灣先前曾有台積電循新制度提出專利無效案件,目前仍在進行中;雃博這次一口氣提出六項專利無效案件,以數字來說,算是台廠最大動作。

除了提供台廠在面對侵權指控時的有利工具之外,世博國際商業法律一處總監吳俊英表示,美國AIA新制上路,也讓台廠能夠在「事前」即做好防範誤踩專利權地雷的準備。

他表示,以往廠商開發新產品時,遇到「已被申請專利但卻存在模糊空間」的技術時,往往只能冒險一試,被動等著被告之後再打官司,提出反駁證明;如今,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挑戰專利權」,所以只要研究周全,就能在事前即以較低成本的方式,主動提出專利無效,拆除既有廠商或專利地痞的專利地雷。

當然,雃博與ResMed的專利權大戰尚未結束,雃博能否扳倒大鯨魚仍在未定之天;但無論如何,對於長期苦惱於專利權地雷的國內科技業者來說,這條省時省錢的新戰線,的確值得投注心力,好好鑽研一番。

雃博、ResMed營業狀況比較項目 雃博 ResMed 成立時間 1990年 1989年產品項目 醫療用褥瘡氣墊床組62.38% 呼吸治療產品 23.24%

福祉器材10.33%

醫療電子產品2.55%

其他 1.5% 呼吸器面罩45% 呼吸器(Flow Generators)55% 一年營業額(新台幣) 18億元 400億元銷售地區 歐洲48.63%

美洲29.44%

亞洲及其他21.93% 美國56%

歐洲33%

亞太11%

透過ITC和IPR程序主張美國專利無效的比較

項目 ITC IPR

主管機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美國專利商標局所需時程 約14個月到16個月 約12個月訴訟費用 數百萬美元 數10萬美元申請人 專利權人 專利權人以外的任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6

本周逆回購到期規模大降 資金壓力持續緩解

今日,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進行12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凈投放50億元。

上周,在公開市場上,央行於上周一到周五分別進行了1200、600、550、500和900億元的7天逆回購投放,共計3750億元,當周逆回購到期6100億元,凈回籠2350億元。

而本周逆回購到期資金僅為3750億元,規模大幅收窄。8月初以來資金壓力持續緩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19

學者:老年人貧困人口規模大 狀況令人擔憂

2014年,中國低於世界銀行絕對貧困線的貧困老人有4895萬,占老年人比例23.09%;低於國內低保線的老年人為5576萬,占老年人比例達到26.3%.。

日前,在“精準扶貧與城鄉一體化建設”中青年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講師朱曉提交學術論文給出這一組數據。論文稱,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貧困問題將逐步顯化。目前中國老年人貧困的發生率較高,貧困人口規模巨大,貧困狀況令人擔憂。

正是由於老年群體的貧困發生率較高,並且成為中國新貧困人口中的一個快速膨脹的群體,使得近年來老年人貧困問題越來越引起學界和社會的關註。相比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中國人口老齡化來勢兇猛且規模巨大,同時養老需求及養老成本急劇上升,帶來前所未有“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壓力。

論文數據來自2014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該調查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負責具體實施的一項全國性、連續性的大型社會調查項目。此次調查具有一定的全國代表性,其調查樣本的整體年齡分布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較為接近。

其中,世界銀行貧困線指標有1.9美元/天(絕對貧困線)和3.1美元/天,折算2014年購買力平價分別為2448元/年和3994元/年,均高於農村新的扶貧標準2300元/年。國內貧困線分為城鎮和農村的低保線,由於低保標準是由各縣級部門根據當地消費及財政水平制定,各地區及城鄉之間存有較大的差異,各省市城市低保線均高於農村,論文選取分城鄉各省平均低保線。

研究發現,中國老年人貧困呈現“三高三低”的結構特點,即老年人貧困發生率是農村高於城鎮,女性高於男性,高齡高於低齡,並且貧困發生率隨著老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獨居老年人和農村空巢老年人是貧困發生率最高的群體之一。

比如,根據論文研究,35.88%的農村老年人收入不足1.9美元/天,即3個農村老年人就有1個人處於絕對貧困;2個農村老年人約有1個人處於相對貧困。按照最新2300元/年農村的扶貧標準,有35%農村老人總收入低於這一標準,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農村人口貧困發生率7.2%的5倍。

比如,高齡老年人是陷入貧困的高危群體。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其貧困發生率為30.09%~49.72%,遠高於低齡、中齡老年人。根據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2014年中國高齡老年人的基礎數據,可推算得出高齡貧困老年人為770萬~1272萬。

另外,農村女性老年人具有農村、女性和老人三重弱勢身份,更易陷入經濟貧困。而獨居老年人貧困的發生概率又高於非獨居老年人,這就使得農村、女性獨居老年人是收入貧困的高發群體,而經濟收入低下會影響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質量並導致惡性循環。調查中有近80%的獨居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這使經濟薄弱的老年人生活更加拮據。還有就是,農村空巢家庭的老年人貧困發生率遠高於城市空巢家庭的老年人。

需要註意的是,朱曉在論文中提到,由於使用的是截面調查數據,因此只能推斷具體時段老年人貧困發生率及其結構和規模。由於問卷中也沒有給出老年人家庭總收入,因此貧困分析不能以家庭為單位,這可能會高估老年人貧困的發生率,因為就老年人個體來說是貧困,但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其生活可能並不貧困。

此外,從貧困的內涵來看,由於貧困是一個多維概念,不僅僅經濟方面受到剝奪,還有健康、社會、精神狀態等,但經濟貧困往往是其他類型的貧困之源,收入仍然是衡量貧困的最重要的並具有可比性指標之一。她提到,如何構建恰當的測量指標對老年人貧困進行全方位綜合的測量將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97

港府發債反應差 規模大縮44%

1 : GS(14)@2016-01-21 14:46:2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1/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本港股匯波動,走資惡化情况已衝擊債市;金管局原定昨日在機構債券發行計劃下所推出的18億元10年期政府債券,最終發行規模縮減至10億元,是金管局歷來首次出現臨時縮減發行政府債規模的情况,票面息率原為1.68厘,惟因平均接納價低至96.47元,最終年率計收益率為2.084厘。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金管局通告指出,是次發行的10年期政府債券,債券投標申請總額有31.5億元。投標對發行額比例為3.15。平均接納價是96.47,即以年率計的收益率為2.084厘。

首次臨時縮額 提高息率

局方又表示,縮減發行規模是因為美國聯儲局去年12月開始加息,市場預期未來息率趨升,對長期定息產品需求減弱,所以金管局按既定發行機制將公布的發行額由18億元調整至10億元,當局會一如既往密切留意市場情况作出適當安排。

金管局其後回覆本報電郵查詢表示,根據政府債券計劃的發行機制,金管局可以因應市場情况調整發行金額,而今次是第一次作出類似調整。

除了發行的政府債券首度出現縮額,昨日5年期及10年期債券孳息率亦有所上升。其中,10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上升22.3點子(1厘等於100點子)至1.724厘,5年期債券孳息率亦升24.7點子至1.237厘,均為去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

陸庭龍:走資潮擴至債市

近期股市波動,資金理應尋找避險資產而流入本港政府債券,但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認為,如果是資金避險,政府債券應該反過來會擴大認購額度,息率亦應該下降,而目前情况顯然是沒有資金進入債市,反映走資的影響正從股匯擴散到債市,資產價格調整之下,只有縮額增息去吸引資金留下。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亦稱,政府債券息率上升,勢令企業發債成本增加,不過影響的程度要視乎發債企業本身融資能力,例如是藍籌還是其他。另外,如果港匯沽壓持續,債券息率將或繼續上調,以彌補匯價損失,企業發債成本亦會進一步提升。

港匯弱 增企業發債成本

龐寶林還表示,現時市况波動,已有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氣味」,若情况短期不見改善,利息肯定要被推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85

骨科問題多 市場規模大

1 : GS(14)@2016-09-02 05:20:32

【明報專訊】有關骨科的各種問題,都涉及到規模龐大的市場。而隨着人類壽命愈來愈長,這些問題相信將會有增無減,市場還有進一步增長的潛力。單以骨關節退化為例,市面上已有多種紓緩產品,包括:止痛貼、外用軟膏、口服補充劑等。至於置換人工關節的市場規模,有估計稱,每年就高達70億歐元以上。

據悉,歐盟之內就有多個研究計劃,包括:利用生物陶瓷材料及3D打印技術,來製造一些骨填充物,甚或製造整個人工髖關節和人工肩關節。又或者,將生物陶瓷材料應用於頜面外科手術和整形外科手術。此外,亦有機構正在開發可以注射的生物陶瓷骨填料,用於修復錐體壓縮性骨折,並刺激骨再生。

物料不適合打印整個關節

有些機構則在基因工程技術方面下工夫。例如,本地的生命組織科技有限公司(Living Tissues Company Limited)就正在研究,抽取患者本身的骨髓,透過基因工程技術,轉化成誘導性「萬能幹細胞」,來培植出軟骨或硬骨組織,然後再透過微創手術,將之植入患處。一般相信,這方案若應用於軟骨磨損問題,效果將相當理想,遠勝現時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現時的人工關節都是以金屬、塑膠、纖維等製成,效果並不太好。)

只是骨科問題很複雜,沒有單一方案能解決所有問題。性質稍為有分別或者涉及不同位置的問題,就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案,或者不同的物料等。但大致來說,生物降解陶瓷物料、3D打印技術及幹細胞技術,是其中三種備受看好的技術。

蘇文傑表示,該局的「3D骨科填料打印系統」使用的HA和PCL也屬於生物降解材料,但就不屬於陶瓷類。由於骨細胞與HA和PCL之間的相互特性所限,該系統暫時並不適合應用於完全斷開的骨折;亦不適合用來打印整個人造關節。

[生意眼 企業管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34&issue=201609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106

胡曉煉評接管安邦 「規模大傳染性強」

1 : GS(14)@2018-03-12 02:05:06

【明報專訊】中保監上月宣布接管安邦人壽,被問及往後會否發生私營企業被中央或者地方政府接管的類似事件,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在政協記者會上指出,部分機構規模大,一旦發生風險市場傳染性比較強,會跨市場、跨機構和跨領域傳染,對這些機構的風險需高度關注。

胡曉煉指,有問題的公司出現高負債、迴避監管、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資產負債表脆弱的問題,當市場環境、監管環境變化,便會暴露風險。處理風險的過程中,當局採取分類施策的做法,對槓桿過高的公司督促去槓桿,對偏離主業的公司要求回歸主業,對於極端情況監管機構會直接接管。由於風險化解和處理平穩,不會在過程中出現再產生重大風險。

中財辦:成立金穩會為填補漏洞

她續稱,除了處理風險,還要積極填補漏洞,當發現機構套利、規避監管、在灰色地帶遊走,監管機構立即出台監管辦法,才可令一個或幾個機構的問題,不會演變成多個機構的問題,「不會從一隻狼弄成狼群」,最後造成系統風險。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則補充,國務院去年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就是要監管現有機構監管不到位的制度漏洞,因為過去這類集團跨行業,可以鑽監管漏洞,所以現在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採取一些措施,相信隨著監管到位,可化解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26&issue=201803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