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2G到3G 跑百米變成跨欄 「高通障礙」蔡明介如何跨過去?

2011-8-22  TWM




這是《今周刊》獨家進入高通總部 後,第一手的貼身觀察,到底是什麼,讓高通能遠遠將台廠甩在後頭,使享盡投資人掌聲的台灣IC設計廠吃盡苦頭,就連龍頭聯發科也贏不過它?

撰 文‧陳正奇

田徑賽場上,一一○公尺跨欄的急速躍動,總是令觀眾熱血沸騰!而對於跑者來說,要在短短十多秒的過程中,跨越十座的跨欄。如果不 小心踢倒了、絆住了,都將會導致跑速減緩。

跳得太高會加重腳的負擔,跳得太低更有跌倒風險,如何動作一致、完美地跨越一座又一座跨欄,不只 是田徑選手的必修學分,換個角度來看,也是全球IC設計公司都必須苦思的功課。

高通歷年研發支出

將近聯發科資 本額的四十倍因為在台灣,聯發科作為世界第四大IC設計公司,雖然已跨越了研發、成本、人才、新興市場、一站式技術服務(turnkey solution)等高欄,但卻跨不過3G與智慧型手機、軟體與平台、國際品牌客戶、智慧財產權,甚至是行銷、品牌、公關等過去一再輕忽且不放在眼裡的一 座座「矮欄」。

我們可以簡單地比喻,跑百米就是2G時代,跑跨欄就是3G時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好比是一位百米賽場的常勝選手,但換了跨 欄項目,卻一點都不適應。

聯發科在賽程中失誤踢倒了一座欄,之後一座座如骨牌效應跟著崩倒,而現在的蔡明介只能眼巴巴地望著終點線,吆喝著 同仁趕快重新站起來。

跑在前頭的3G時代大贏家,順利跨越了一座座高欄的,是高通。跨欄的祕訣,在高通執行長保羅.雅各(Paul Jacob)口中,還是對研發的無悔堅持。

高通每年研發支出,約占營收二一%,去年達到二.三億美元(相當於六十七億元新台幣),足以蓋起 一座高雄巨蛋體育場。美國各大科技企業平均研發支出約為三%,就算是歐洲最敢投資在研發的飛利浦,也僅達七%。

高通歷年來投入研發數字,已 達一五四億美元,這將近聯發科資本額的四十倍。即使在金融風暴後、半導體行業最慘澹的時刻,高通仍不改其志繼續砸錢,研發預算甚至在二○○八年首度突破二 億美元。

事實上,高通的各種項目,都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的,不少計畫甚至長達五年以上。因此不論高層如何換將,幾乎所有日常營運都不受影 響。

當然,高通來自CDMA(通訊技術之一)技術授權的營收不算少,也常被手機客戶抱怨價格很硬,但是在研發上的無悔堅持,確實造就了高通 的領頭羊地位。

我們如果假設3G是一條高速公路,聯發科賣的是「可以開上」高速公路的晶片,高通賣的則是「整條」高速公路。這就可以看得出 雙方的差距了。

高通主導成立手機聯盟

聯發科單打獨鬥、反應遲緩在這整條高速公路上,高通擁有足夠的資源,與世 界各地的手機品牌、電信業者一起加速狂奔!因為高通擁有最先進的通訊技術,這也使得身後有一群高通的跟隨者,一直死忠的宏達電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例子。

為 了推展CDMA規格,高通主導成立的開發手機聯盟(Open Market Handsets,簡稱OMH)來說,就有超過五十家公司加入,一線手機品牌不用說,連中國的比亞迪、TCL、華為、海爾都是老成員,看得出來高通與客戶 搏感情的細緻。

非常相似的,為了推Android作業系統,Google早成立了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作為創始會員之一的宏達電,如今已經靠著Android吃香喝辣,但聯發科直到去年才擠進去。

能不能夠參與這些聯盟, 不只是看公司的規模,看得更是彼此的認同程度。雖然不能立刻轉化到獲利數字上,但能夠在這個全球化的互惠體系中,就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此 外,對於高通來說,除了手機客戶,另一大客戶就是世界各國的電信業者。

同樣為了跟電信業者交好,高通特別設有一個工程服務部門,類似諮詢公 司的角色,協助電信業者進行3G網路規畫。關鍵在於,工程服務部門從不需要考慮獲利,因此可以完全站在電信業者的立場給建議。

最近的一個例 子是,南非的電信業者MTN,目前在非洲的二十一個國家有一.五億用戶,是非洲大陸最大的電信業者之一。在一○年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賽期間,有為數眾多的各 國球迷湧入,會使得MTN的語音、數據流量超過負荷。

因此高通事前就向MTN提出警告,並且幫助MTN重新規畫世界杯期間的工程建設。雖然 一毛錢都沒收,但看在MTN眼裡,這是再實用不過的經驗分享!無形的價值,有一天肯定會轉成有形的訂單。

高通華麗轉身

整 合軟硬體 聯發科差距立現的確,高通不只是單純的IC設計公司,像蘋果、Google一樣,高通也非常努力地建立生態系統(eco-system)。

「2G 手機晶片,只要把hardware(硬體)做好就行了!」高通全球營運總裁汪靜一語道破了高通與聯發科之間的差距,因為在3G與智慧型手機上,硬體的實 力,只是很小的一塊,尤其這麼多手機客戶都在做Android,高通希望讓客戶在高通的生態系統中,做出最大的差異化。

以網頁瀏覽器來說, 採用高通晶片開一個網頁的速度,比競爭對手的同級晶片快二一%,重新整理網頁的速度快三○%,下載時則快上四六%!

每位使用者都希望自己的 手機更好用,最直接的就是開網頁的速度,稍微慢一點,就是考驗使用者的耐心。

但這不僅是硬體的速度而已,更是考驗軟硬體整合的能力。

舉 例來說,這麼多的硬、軟體都要連結在一起,高通內部有一個「ALL JOYN」計畫,這些都不是晶片的設計問題,而都是在軟體上下工夫。

如 果有一個很高效率的繪圖晶片(GPU),但如果沒有辦法與攝影軟體結合,與照相鏡頭結合,最終在手機用戶眼前呈現出來的影像就會打折扣。

「高 通很大的價值是在軟體開發上,我們每一天,都更接近成為一個軟體公司!」高通技術長葛勃強調。

這是一個典範轉移,更是華麗的轉身!誰都想不 到,世界最大的IC設計公司,內部的軟體開發計畫,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著一個投入,總營收當中有超過四十億美元不是來自晶片銷售。

「型男」 高通有品味 抓住客戶想法「宅男」聯發科不修邊幅 失市場的確,到了3G與智慧型手機時代,生態系統的建構極端重要,蘋果就是最好的例子。早在○一年,在保羅的領導下,高通就投入開發手機基礎平台 「BREW」,儘管後來被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超越,但這顯示出高通早就已經看到軟體研發將會是未來市場上的一場硬仗。

「晶 片只是副產品而已!」汪靜說得直接。

很難想像,世界第一大IC設計公司,卻只是把IC當作次要產品。這樣的反向邏輯,確實令人無法相信,而 這也正是台灣IC設計公司的弱點。

台灣的IC設計宅男們,都是關在大樓裡頭,夜以繼日希望做出一顆低成本、高效能的晶片,好把歐美IC設計 公司比下去。他們不需要跟市場打交道,更不需要懂得行銷與企業品牌,因為只要做得真正好,客戶就會自己上門,連跑業務都不重要。

這樣的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文化,在蔡明介身上就看得到,他低調寡言,一個人躲在竹科裡頭,就顛覆了全世界的光碟機晶片與2G手機晶片市場。後進的晨星更神祕,一 間間戰情室裡的研發大軍,紀律比聯發科更嚴苛。

但市場與客戶的想法不一樣了!宅男們卻沒有發覺。

因為不論是蘋果或宏達電,每 一支新手機的大小規格,不論是CPU與基頻晶片是誰出品,都要讓消費者知道。簡單地說,手機客戶都不想賣沒有「品牌」的晶片。

這就好像過去 英特爾的CPU,不論是奔騰(Pentium)或迅馳(Centrino),連姊姊妹妹都能琅琅上口。

英特爾更是非常致力於建立品牌、懂得 廣告威力的半導體公司,但這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的打法,台灣的IC設計公司是到了最近這兩年才慢慢上手,聯發科開始積極參與全球各項通訊大展,蔡明介也勤奮地在中國登台演講,就是最 好的例子。

這是高通給台灣IC設計公司上的一堂課!蔡明介聽到了嗎?

高通權力核心唯一華人暢談4G市場汪靜:WiMAX已 死!

在高通這樣一家全球巨擘的公司,最靠近權力核心的唯一華人,是他,49歲的高通全球營運總裁汪靜,今年是他進入高通的第10年,剛收到 了一塊紀念獎牌。過去每三年就有一次大升職的他,如今的辦公室,就在執行長保羅辦公室旁邊。不言而喻的二把手位置,讓他被視為下一任營運長的熱門人選。

談 到4G市場,汪靜毫不諱言地說:「WiMAX現在已經死了!」他強調,WiMAX技術上有嚴重缺陷,如今相較於另一個4G技術的LTE,也沒有建立起足夠 大的生態系統,「那是做電腦的人想來做移動通訊,但反過來是移動來消滅電腦!」的確,早在2007年,高通在4G規格就槓上英特爾,這也是保羅的鐵血意 志。

英特爾力挺WiMAX,但高通堅決擁護LTE。在汪靜口中,高通當時還是比較孤獨的聲音,可是現在情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包括美國 Verizon等電信業者在內,全球如今有超過25款4G手機,都是內建高通LTE晶片。

「我們在3G與4G都是領跑者!我也相信TD- LTE會成為主流!」高通執行副總裁兼CDMA技術集團總裁莫倫科夫則說,高通中國與中國移動等三大電信業者深度合作。

高通不做純2G晶 片,因為山寨機的土壤已經不好了。在汪靜口中,雖然比WiMAX好一點,還沒有完全死掉,但由於3G時代來臨,山寨機規模也會慢慢地縮小。

一 流的公司賣規格、賣標準,二流的賣品牌,三流才賣產品。這句管理老梗,真的在高通身上印證了。

制訂規格、強化整合、打出品牌

高 通地位無可撼動

2010年

通訊晶片市占率

高通 40%

聯 發科 17%

德儀 16%

ST-易利信 10%

英飛凌 8%

博 通等其他 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6

南投奇蹟18度C 百米飲食版圖載滿對兒子的大愛 父子的約定 讓一顆巧克力掀翻埔里


2015-03-16  TWM
 
 

 

做過麵包師傅,當過保險業務員,茆晉(日爿羊)(日爿羊)的「最好」哲學,讓18度C巧克力工房搖身成為埔里觀光奇蹟。

風光背後,伴隨著喪子的傷痛;但他不僅走出來,還將兒子的大愛化為幸福的承諾。

撰文‧鄧 寧

三月十日下午兩點,台北信義誠品三樓有一場溢滿可可香氣的新書發表會,主人翁是人稱「茆師父」的「18度C巧克力工房」老闆茆晉(日爿羊)(茆音同卯,音同翔);他的新書《巧克力的幸福秘碼》,沒有預期的甜點食譜、不主打烘焙教學,站在會場擁簇人群中的他想分享的,其實是自己在一顆三公分立方的巧克力所灌注的職人精神,以及如何化悲傷為幸福的能力。

與世界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不同,茆晉(日爿羊)前半生雖也是麵包師傅,但曾半路出家當保險業務員,四十歲時才在兒女極力要求下開創巧克力事業;十年之間,這家固守南投埔里的18度C巧克力工房,已成為與微熱山丘、妖怪村齊名的「南投三寶」,年營業額高達三億元;對巧克力原料廠而言,更是全世界單點單店進口數量最高的指標客戶,許多國際級甜點大師來台,都會兼程到埔里拜訪茆晉(日爿羊)。

他的店,以前是「走過經過會錯過」現在是埔里最hot觀光景點與茆晉(日爿羊)結識十餘年的堂本麵包、亞森洋菓子負責人陳撫洸笑說,「他的店一開始是『走過、經過、會錯過』,現在卻變成埔里最熱的觀光景點,大家對觀光區的食物期待都不高,但他堅持端出最好的東西、最好的服務,才有今天的18度C。」18度C巧克力工房開在從埔里鎮中心開車五分鐘即可抵達的慈恩街,這裡是茆晉(日爿羊)從小生長的地方;18度C出名後,不少人捧著錢請他到台中、台北開店,但他卻一一婉拒,深信「只要東西好,不怕人不來」。但在中國四川與泰國、美國,茆晉(日爿羊)找到好的事業夥伴,也願意以技術授權方式,幫助當地品牌開設巧克力店,在走出埔里前先跨到了海外;今年,他終於鬆動堅持,願意前進都會區,目前正與台北松菸誠品洽談設櫃細節,將成台灣第二個據點。事實上,也已有券商找上門,意圖勸說18度C進入資本市場,出人意表地,茆晉(日爿羊)並不排斥,但怎麼做,「還是看緣分。」在這短短一百公尺的街道上,18度C已從一家小小的巧克力店,拓展成有冰淇淋店、披薩店、年輪蛋糕店、霜淇淋店、火鍋店與附設停車場的小型觀光園區,遠道而來的遊客,輪流在不同店面間穿梭排隊。

照理說,同時開設業態多元的飲食店,內容必難精緻,但18度C卻打破常態,每次開展新事業,茆晉(日爿羊)無不卯足全力,聘請國內外的一流師傅教學、示範,「我做什麼事都這樣,要學就學最好的,給客人也是最好的。」從國中畢業進入麵包店當學徒,再升上專業師傅,無論在哪家店工作,茆晉(日爿羊)都是吃苦當吃補,「我把自己當長工,就算老闆沒要求,也早到晚退,因為我不想浪費時間,不只要學技術,還要學店面管理,以後才能開自己的店。」別人要用一小時做的事,茆晉(日爿羊)要求自己四十分鐘做完,再主動向主廚討工作,「我是以量取勝哪!能多做事,就是多學習。」肯拚能幹的態度,讓茆晉(日爿羊)在台中盛極一時的麵包老店「麥思多」備受老闆賞識,當時麥思多有三家工廠,茆晉(日爿羊)才進去不到一年就升任廠長,隔年更被調派美國,擔任美國麥思多麵包店的廠長,領台、美雙份薪水,那年他才二十五歲。

在美國待了一年多,茆晉(日爿羊)回台,又在麥思多工作了四年,當時他領的薪水加獎金已是同級烘焙師傅中的最高薪,卻也僅五萬多元;一位在美國結識的企業家欣賞他的工作態度,多年來鼓勵他自行創業,但卻要茆晉(日爿羊)先進保險業「學行銷」。

「他說我不會是好老闆,因為光會做麵包、蛋糕,不懂得賣東西。」友人的鼓吹加上保險業務員的高額獎金,讓茆晉(日爿羊)悄然心動,開始兼職,每天從麥思多下班後就趕回埔里拉保險,「我只有兩小時跑業務,人家跑五個,我就做十個,目標硬是比別人高;三個月後,月收入竟有八到十五萬元,遠遠超過正職。」

人生上半場:拚命三郎

周一到周五跑業務,周末開烘焙教室保險收入讓茆晉(日爿羊)痛下決心轉換跑道,他秉持一樣的工作態度,很快就晉升主任、襄理、區經理、講師,周一至周五認真工作,周末也沒閒著,就在自家開設烘焙教室,「兩張工作桌、一個烤箱、一個攪拌器,一次八名學員,一堂課五百塊,我的學生不只有埔里人,連草屯、彰化都有。」茆晉(日爿羊)略顯不好意思地說,一邊教烘焙,他還與廠商合作,賣了幾百台烤箱出去,每個學員也幾乎都變成保戶,用烘焙拉近關係。

二十六歲的女兒茆蕙蘭回憶,從小到大爸爸都在拚事業,家人相處時間不多,但從開了烘焙教室起,「媽媽、哥哥與我都邊看邊吃,爸爸還教我考到丙級烘焙執照。」個頭不高的茆晉(日爿羊)像能量用不完的電池,從沒休息過一天,他很自豪地表示,從國中畢業出社會迄今,沒有一個月是零收入,即使當上南山人壽區經理,仍不忘加強烘焙技能,到處參加講座,飛去歐洲、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進修,與吳寶春、陳撫洸也是因技術交流而認識。

不斷學習並廣結善緣,也是後來18度C眾多店面得以成功的原因。陳撫洸說,茆晉(日爿羊)每次研發出新產品,就會興致勃勃地拿給每一個人試吃,「從材料到作法,他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願意投入金錢與時間。」開義式冰淇淋店,茆晉(日爿羊)先買最貴的義大利製機器,價格足足是國產機器的六倍,並請義大利人指導;開披薩店,先花一年時間找麵粉,再請榮獲拿坡里披薩世界比賽冠軍的師傅教學;開年輪蛋糕店,直接送團隊到日本學習。

套用到待客之道,茆晉(日爿羊)更不馬虎,為了不讓排隊的人龍枯等,他買生豆焙製、買高山茶冷泡,款待來客,而且絕不用便宜材料,每個月光是免費奉茶、奉咖啡,就要支出近百萬元費用,若有人勸他不必如此,他還是老話一句:「要做就做最好的」。

茆晉(日爿羊)的「最好」哲學,不只用在18度C身上,提攜後輩,也不吝分享最好的,他說:「以前我當學徒,師傅總是藏東藏西,配方都留一手,從那時起我就發誓,以後有能力,一定會分享給別人。」當他終於成為「有能力」的老闆,也真的實踐承諾。

吳寶春二○一○年在籌措「法國大師賽」經費時,儘管與茆晉(日爿羊)才初相識,他二話不說拿出五萬元資助,金額雖小,情義卻深;去年七月在挪威奪下全球甜點冠軍的陳立喆、「UIBC世界盃青年西點大賽」第四名的邱舷菱,賽前都受過茆晉(日爿羊)提供的戰鬥特訓。

如今加入18度C當巧克力技師的邱舷菱說,「老闆常常這樣,聽到有台灣人要參加烘焙比賽,就會聯絡主辦單位,說他可以提供選手練習場地,而且食宿全包,不用幫他工作,只要專心練習。」

人生下半場:回饋社會

鼓勵學童讀書、年提撥四千萬元做公益這件義舉在烘焙業界出了名,廠商也願意無償出借機器,茆晉(日爿羊)就像老師一樣:「我會打聽比賽場地怎麼布置、用什麼牌子的機器,我就打造一模一樣的環境讓選手練習。」18度C的主廚蔡佳峰,也在茆晉(日爿羊)的鼓勵下連創比賽佳績,「我以前也待過別的店,老闆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從不端架子、從不罵人,而且鼓勵員工有自己想法。」自認修養不錯的陳撫洸形容,有些他聽了會怒摔烤盤的事,茆晉(日爿羊)只是一笑置之,還對他說:「這事情給我們一個教訓,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我們應該怎麼做。」能如此動心忍性,其實是茆晉(日爿羊)已走過風浪,無懼亦無怖。

○八年時,18度C才剛設實體店面一年,愛子茆峻輔卻像是洪仲丘翻版,在離退伍還剩兩個月時,因氣血胸不治去世。承受莫大的喪子之痛,茆晉(日爿羊)一時間找不出生命的解答,卻篤記著兒子生前的囑託:要捐款給陽光基金會、捐款給四川大地震。

18度C靠著口碑打出來的業績,創造出一年逾億元的獲利,茆晉(日爿羊)沒有悉數攢進口袋,反而每年提撥三至四成,相當於三、四千萬元做社會福利公益,當會計師阻止時,他巧妙地說:「不然打電話給我兒子討論看看?」沒有一絲遲疑。

公益彷彿是茆晉(日爿羊)另一份事業,而且他一樣做得有聲有色。南投縣政府教育處課程督學邱國峰就說,「18度C文化基金會」與縣府合作的「我愛閱讀」計畫,幾乎全縣的國小學童都能領到一本閱讀護照,讀四十本書就能到18度C換一盒巧克力;千萬別小覷巧克力的魅力,18度C平均每個月要送出六千多盒巧克力,「暑假更不得了,每個人都有時間看書,開學那個月份,哇!發出一萬三千多盒。」茆晉(日爿羊)呵呵大笑,換算數百萬元的開銷,他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口味。」電影《阿甘正傳》的阿甘,永遠以正面善良的能量面對人生,茆晉(日爿羊)也一樣,即使人生的巧克力盒已吃完大半,嘗遍酸甜苦辣,但他願放入別人巧克力盒內的,都是幸福的滋味。

茆晉(日爿羊)

出生:1966年

現職:18度C巧克力工房負責人經歷:台北揚名食品、台中麥思多麵包師傅;

南山人壽區經理

學歷:埔里高中夜間部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歿)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22

創新產業是一場馬拉松 不是跑百米 綠能、生技、物聯網怎麼走?產業觀察家杜紫宸出招

2016-05-16  TWM

出口連15黑、全年GDP不保一,景氣來到新谷底, 新政府瞄準五大亮點產業,到底能不能重振台灣經濟? 熟悉台灣產業的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一一提出分析。

台灣產業競爭力一直在弱化,大家都在期待新政府提出解方。現在看來,新政府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是比較具體的政策,也就是要發展綠能、生技、智慧機械、物聯網、國防這五項產業。不過,這個產業政策的重點和問題怎麼解決?我們一一來看。

綠能》 找出國際市場

引進國外技術帶「國家隊」台灣「綠能產業」和「綠能政策」有交集的,就是太陽能和離岸風力發電。我們在二○○七年開始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投入非常多產能,但後來油價大幅波動,再加上中國大量生產,結果供過於求。現階段來說,就算有政策的支持,這項產業要發展,還是得看國際市場,單靠本土需求,是沒希望的。

至於風力發電,現有的陸上風力發電,運轉情況都不理想,所以很多專家都說要發展離岸風力,我們現在也有中鋼、台船、東元組成的「國家隊」自主研發。但最大的問題是,除了離岸風機系統的技術近乎是零,我們更沒有相關海事工程的經驗,關鍵就是引進國外技術,否則緩不濟急。

我們可以自己留下三分之一的發電場域,來做產業發展;剩下就發國際標,讓英國、德國、挪威來做,先來開路,才能兼顧政策目標與產業發展,對走在後面的台灣團隊也有好處。

最後別忘了,如果要發展綠能產業,我們的電網也要升級。台電內部曾經估計,分散式發電,要收、輸電分離計價,還要搭配儲能系統,重新設計,成本至少要一千億元。這部分的錢怎麼來,我還沒看到新政府有任何著墨。

生技》改進投資模式

降低上市標準恐傷散戶

生技方面,台灣過去已經投入非常多資源了,現在要開花結果很合理。

生技有兩個地方要注意,第一、這是一項高風險、高利潤的產業,所以國外都是專業的基金去投資,一般散戶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台灣的生技公司籌資,主要的對象是散戶,這樣會造成很多問題。我認為,這個投資模式很不適當。

現在,政府還考慮要降低生技公司上市櫃的標準,更是萬萬不可。新藥初期,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平衡問題,就讓它去資本市場吸金,價格炒高測試中的新藥卻失敗、散戶賠錢,這是很大的社會不公義。

第二個問題,現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說要修法,把以前獎勵投資那一套搬來新藥。這也讓人好奇,鼓勵研發為什麼要獨厚新藥?其他像醫材產業呢?為什麼不是把好處給所有研發的產業和企業?鼓勵研發、引進人才和技術、法規鬆綁,這是我贊成的;但是獎勵投資集中在生技,還是其中的新藥這一塊,這是為什麼?對於就業和分配真的有幫助嗎?新政府應該說清楚。

智慧機械》 聚落綜效難

從實做經驗人才扎根

發展智慧機械,是工業四.○中的一個環節,方向上沒有問題。但是,新政府打算把台中產業聚落和新竹連在一起,我很好奇,這兩個聚落過去沒有互動,為什麼現在會有綜效?

智慧機械是跨領域的新產業,不是把兩項沒做過智慧機械的產業連起來就成了。你不會找一群矮子來,討論出長高的方法嘛!一樣的道理,台中精密機械要怎麼長高,你拉新竹來討論,不會有結果。

這項產業是一場馬拉松,我認為,台灣得從人才開始培養,要發展得比較快,就是引進國外跨領域的人才及技術,或是在科技大學開學程,重新設計台灣的技職教育系統,讓有實做經驗的人了解智能,才能扎根。

而且,既然是馬拉松,就不能用跑百米的方式來衡量結果,不能要求產值五年後就開始成長。

物聯網》桃園適合發展?

用城市實驗計畫吸資源

每個人聽到「亞洲矽谷」,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是桃園?南港、新竹都比桃園好,因為創投、人才都在那些地方。桃園是工業大縣,加工廠或是上游的傳統產業很多,但絕對不是創新產業聚落。桃園有哪些條件能吸引國外的物聯網人才或資金?

所以我們到底希望桃園在物聯網、亞洲矽谷扮演什麼角色?我認為最實際的作法,就是把物聯網的實驗放在桃園,例如智慧家庭、交通,電網這些中型的城市計畫,以應用來帶動資源的聚集,這或許是一個方向。

國防工業》 燒錢、缺技術

務實面對政治副作用

國防產業從產業發展的方向和實務,都有很大的困難。首先是「潛艇國造」,我們沒有聲納、無聲引擎、魚雷技術,這些技術都在瑞典、日本、以色列及美國,我們自己做出來,要花很久的時間;如果沒有技術,做出來就是玩具或是教育機,那是教育產業,而不是國防產業。

再來,新政府想要研發軍民共用技術,雖然對民間也有幫助,卻會引發政治上的副作用。美國對於發展國防技術,都會很關心。以成本面來說,研發戰機、潛艇都是燒錢,但是我們對美國的軍購預算能不能減少?它有非常高的機會成本,也有敏感的政治副作用,所以這部分要較務實地去看。

類主權基金》推制度化

管理方式若不改 難擋民粹除了圍繞在五大產業,其他部分也要考慮清楚。首先,就是發展五大產業的資金來源:類主權基金(編按:新政府規畫中的半官方國家級投資基金)。

如果這個基金是用來分擔產業發展的風險,對產業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像前面說的風電引入國外技術,假設找了奇異電子,立法委員若質疑你是不是拿國家的錢圖利廠商,監察院就查不完,案子也不用做了。所以這個基金一定要走向專業,像新加坡淡馬錫那樣的專業管理方式,才能有效率。

投資的規定應該制度化,例如投資生技產業的停損,讓它標準化,因為可能四年錢燒光了,藥證第五年才下來。如果沒有清楚規定、百分之百授權,以現在的社會氣氛來說,可能一個案子都投不出去。

最後,台灣資源有限,投入國家資源去發展新的產業,過程中一定會對老舊的、淘汰的產業造成傷害。政府和社會得做好準備,重新調整資源分配,才有發展的機會。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70

湯曉鷗談AI的明天:深度學習的三大核心要素,以及在中國創業要像百米賽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1/163216.shtml

湯曉鷗談AI的明天:深度學習的三大核心要素,以及在中國創業要像百米賽跑
黑智 黑智

湯曉鷗談AI的明天:深度學習的三大核心要素,以及在中國創業要像百米賽跑

中國創業就像跑百米一樣,要跑的非常快,第一個到達終點才可以活下來。

5月20日,以“科研·產業·融合”為主題的2017CCF青年精英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科技創新產業服務平臺Xtecher協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百度創始七劍客之一雷鳴、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IEEE Fellow陳熙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杜小勇、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杜子德、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文繼榮、紅杉資本合夥人周逵、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嶽斌、寰景信息董事長陳擁權、CCF YOCSEF學術委員會學術秘書陳健等近五十位學術界、產業界、投資界大佬和數百位計算機領域的科研人才出席了此次活動。

本次CCF青年精英大會進行的“思想秀技術秀”上,共有22位青年學者、科技人才展示了前瞻性的思想觀點以及最新的技術成果。最終,評委會選出了2位優秀青年赴 CNCC(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將於10月26-28日在福州舉行)進行演講。

此外,大會還公布了“青竹獎” 獲獎名單,表彰推動科研進步的青年學者,鼓勵產學研各方面創新人才。“青竹獎”由中國計算機學會牽頭,聯合Xtecher 共同發起,經過評選委員會李開複、王恩東等17位委員的專業評審,最終評選出了6位獲得“青竹獎”的最具潛力青年精英:碼隆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黃鼎隆、真格基金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李劍威、清華大學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鮑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雲從科技公司創始人周曦、物靈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顧嘉唯。

在會議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做了主題為《人工智能的明天,中國去哪?》的特邀報告。湯曉鷗在演講中,講述了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發展,並指出,深度學習的三大核心要素,就是算法設計、高性能的計算能力,以及大數據。

湯曉鷗表示:“無論人工智能怎麽樣發展,年輕人選擇創業還是做研究,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我們需要花時間把基礎打好。剛才趙沁平院士講得很好,就是要堅持,真正花時間把人工智能的基礎打好。第二,我們要創新,要做新的東西,不要老是跟在別人後面走。第三,我們要把 ‘漂在上面的東西’落地,最終實現產業化。”

以下根據湯曉鷗演講實錄整理: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人工智能的明天,中國去哪兒?》我選了一個比較大的題目,希望能壓住場。原來我想的題目比這個還大:人工智能的明天,地球去哪兒?後來發現“一帶一路”會議剛剛開完,地球去哪兒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我還是回到我的小題目——中國去哪兒。

不管是中國人工智能接下來如何發展,還是年輕人如何創業或者做研究,我們要做的事情也就是這三件:

第一,要堅持,要花時間把基礎打好。

第二,要做創新。要做新的東西,不要老是跟在別人後面走。

第三,要把飄在上面的東西落地,要產業化。

今天從我們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和公司做的產品,來講講我對這三個方面的理解。

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突破

首先,什麽是人工智能?這個概念現在已經非常難定義了,大家幾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往人工智能上靠。從我的理解來講,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的部分就是深度學習。因為以前的人工智能確實是在很多情況下用不起來,人手設計的智能還是比較難超越人來做某一件事情。而有了深度學習之後,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變成一個數據驅動的過程——當做某一件特定事情時數據量及參數量大到一定程度時,機器就可能在做這件事情上超過人類。很多現實中落地的產品化的東西,大部分是深度學習做出來的。深度學習做的東西,成功的案例比較多,一方面是在語音識別領域,另外可能更多的是視覺這方面,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計算機視覺方面新的成果。我今天給在座講的人工智能其實也就是計算機視覺,是用深度學習去做計算機視覺,就變得更窄了。

湯1

 

大家可以看到“深度學習“”這個詞在谷歌上的搜索情況:從2006年才開始有人搜索這個詞,是Hinton(黑智註:深度學習的開山鼻祖Geoffrey Hinton)和Yann LeCun(黑智註: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卷積神經網絡之父)們那個時候發明了這個算法。這中間很長一段時間,2006-2011年曲線是很平穩的,只有學術界才會去搜索這個詞語,才知道這個事情。2011年突然之間搜索量開始呈現指數型增長,各行各業都在討論深度學習,現在搜索量已經非常的巨大。這條曲線形象的演示了深度學習的爆發過程。

深度學習到底在做什麽事情?實際上他所做的事情抽象出來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在做一個從X到Y的回歸、或者說從A到B的Mapping(對應)——你給它一個輸入,我怎麽樣給出一個對應的輸出?特殊的地方就是深度學習把這件事情做得非常非常好。以前也有其他算法可以做,只不過一直做不過人,現在深度學習做到了極致。比如說給了一張人臉照片,它就可以給你對應出這個人的名字;給你一個物體的形狀,它就可以告訴你是什麽物體;給一個車的行駛場景,我就可以給你輸出這個車應該往哪兒拐;給一個棋局,它能算出下一步怎麽走;給一個醫療的圖像,能幫你判斷這是什麽病……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不要把人工智能想象成可以超越人類,可以控制人類,這些都是所謂的“好萊塢的人工智能”或者想象中的人工智能,真正人工智能在現在這個階段其實就是做這麽簡單個事。當然做成這個簡單的事情其實已經很不簡單了。

最近這幾年深度學習確實在學術界、工業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第一個突破是在語音識別上。Hinton和微軟的鄧力老師,在2011年用深度學習在語音識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昨天可能大家在微信也刷屏了,我們中國科大畢業的師兄鄧力老師從微軟出來到頂級對沖基金工作。我的理解這也是一個A to B的mapping 的過程:把鄧老師的深度學習的經驗等內容都輸入到對沖基金的算法里,這個對沖基金的錢就自動Map到了鄧老師口袋里。

語音識別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後,緊接著在視覺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突破。2012年時,Hinton在ImageNet上將圖像識別一下子提高了十幾個點,以前我們都一年一個點在推,他一年就推了十年的進步,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2014年我們團隊做人臉識別,通過深度學習,做到算法首次超過人眼的成績。

最後,在2016年,還是谷歌最厲害,每年120億美金的研發投入沒有白投,下了一盤棋叫AlphaGo,這盤棋下完之後人工智能就不需要我們解釋了,大家忽然都明白了,人工智能原來是這麽回事兒,就是下棋。

接著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現在比較熱門的是醫療影像方面,借助人工智能進行診斷。

深度學習的三個核心要素

深度學習有三個核心的要素:

.學習算法的設計,你設計的大腦到底夠不夠聰明;

.要有高性能的計算能力,訓練一個大的網絡;

.必須要有大數據。

接下來分享我們在深度學習方面做的一些工作。我們從2011年開始做這項工作,一開始沒有開源的框架,所以要自己做很多的工作。做的時間長了,我們就做了一套Parrots系統,這個系統目前還不是開源的。

我們用這套系統訓練的網絡可以做到非常深,原來AlexNet是8層,後來GoogleNet在2014年做到了22層,後來Resnet做到了150多層,去年我們的PolyNet做到了1000多層。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網絡發展趨勢,越來越深。這是我們設計的1000多層的網絡,比較細的線就是整個網,中間一個格往下走,放大出來的部分就是網絡的細節結構,這個網叫做Polynet,Dahua團隊的這個網絡設計和Facebook的Kaiming團隊的Resnet,在圖像分類上做了目前為止全球最好的結果,最後基本上成了我們實驗室出來的兩個學生之間的競賽。這個網絡的最後形狀有點像 DNA 的雙螺旋。

在物體檢測上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個進步速度,2013年一開始的時候,200類物體的平均檢測準確率是22%,但是很快谷歌可以做到43.9%,我們做到50.3%,緊接著微軟是62%,現在我們做到最好結果是66%。這個速度是幾年之內翻了三倍,也是深度學習的力量,我們這方面的工作是Xiaogang和Wangli團隊做的。

我們訓練出來這樣一個大腦,可以把它應用到各個方向,做出很多不同領域的不同技術。在人臉方面我們做了人臉檢測、人臉關鍵點定位、身份證對比、聚類以及人臉屬性、活體檢測等等。智能監控方面,做了人,機動車,非機動車視頻結構化研究,人體的屬性,我們定義了大約70種。人群定義了90多種屬性。下面這些是衣服的搜索、物體的檢測、場景的分類和車型的檢測,車型檢測我們標註了幾千種車型的分類。在文字方面,小票的識別、信用卡的識別、車牌的識別,這些都是由深度學習的算法來做的。同時在圖像的處理方面,在去霧、超分辨率、去抖動、去模糊,HDR、各種智能濾鏡的設計都是用深度學習的算法,我們基本上用一套大腦做很多的任務。

深度學習另外一個門檻就是高性能計算,以前高性能計算大家都是講的CPU集群,現在做深度學習都是GPU,把數百塊GPU連接起來做成集群目前是一個比較大的門檻。我們在北京做了三個GPU的集群,在香港做了一個大的集群,用這些集群,原來一個月才能訓練出來的網絡,加速到幾個小時就能訓練完,因此我們訓練了大量的網絡。

深度學習第三個門檻就是大數據,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成一個火箭的話,大數據就是這個火箭的原料。

我們與300多家工業界的廠商客戶進行合作,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數億的圖片,我們有300多人的團隊專門做這個數據標註。包括幾千類車型的數據、人群的大數據以及衣服的搜索和分類的數據庫,這些對於學術界以及工業界都是很有益的。實際上谷歌所做的數據體量更大,他們和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合作很快會開放一個非常大的醫療圖像的數據庫。在醫療方面我相信大家很快會有大量的數據進行處理,這個時候對於我們的高性能計算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實驗室有幸對深度學習研究較早。在計算機視覺包括人臉檢測等各個方面起步較早,這里列了18項計算機視覺領域由我們在全球最早提出來深度學習解決方案的問題,也相當於對創新的一些貢獻。我們被評為全亞洲唯一的人工智能研究十大先驅實驗室,非常榮幸跟MIT、斯坦福、伯克利這樣的名校,以及深度學習的頂級工業實驗室臉書、谷歌的深度學習負責人團隊等等在一起獲選。我們也在研究一些現在沒有的技術,比如說,大家可能以前見過很多依賴深度攝像頭才能做的人體跟蹤算法(比如Kinect)。目前我們團隊做的算法,用很便宜的單個RGB攝像頭就可以做到同樣效果,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要做到實時,在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下面這個工作是去年做的,根據一張照片里兩個人的姿勢,可以自動判斷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是友好的還是敵對的。同時可以根據兩個人的表情也可以判斷兩個人的關系。所以以後如果你把你的照片上載到互聯網上,實際上我們可以判斷出來跟你一起照相的這個人和你具體是什麽關系。

這有什麽用途呢?大家經常會把照片放到網上,我們用這些照片分析這些人,如果你跟一個非常有名的人,或者跟一個非常有錢的人照了一張合照,那你這個人可信度可能就增加。或者你和一個罪犯、或者信譽不好的人拍了一張照片,你的可信度就下降。我們用這項技術可以做金融的征信,把不同人的關系網建立起來,把信用度傳遞出去。這個關系問題還可以做得更多,把一張圖片任何物體之間,哪個在上面,哪個在後面,互相是什麽關系,可以由一張照片判斷出來。

下面這是最新的工作,我們以前定義了70種人的特性,根據這個特性進行視頻搜索。現在定義一個新的搜索模式,是用自然語言來搜索,即我說一段話來描述這個人,把這個人描述出來以後用這段話去搜索我要找的這樣一個人。實際上,其中涉及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尋找也更加精準,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大的開源的數據庫來幫助大家做這個研究。

在這些數據中,從這些自然語言里面我們可以抽出不同的詞,用詞來描述不同的人,其信息量巨大,搜索準確率也大幅度提高。這是具體的監控方面應用的結果。用自然語言做人的搜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醫療上的應用,如在多模態的醫療診斷上。一個是醫療的圖像,一個是醫生的文字診斷,可以實時的識別出來,進行自然語言的分析,把兩個進行結合再進行診斷。

下面這個也是一項新的研究工作,根據這個Video,識別內容,判斷劇情屬性。以泰坦尼克號電影為例,你可以看到那兩個曲線,現在是浪漫的場景,代表浪漫的線就上來了,如果是災難,那個災難的綠線就上來了,實時根據這個內容判斷劇情,這也是去年的工作。

今年目前團隊又做了一個新的工作,可以根據電影的實時計算分析,來理解判斷這里面的劇情,可以把一個演員,在整個電影里面,在什麽地方出現,在那段時間是什麽劇情,用自然語言描述出來,把整個電影的內容分析,用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自動可以分析出來了。將來可以用來分析和插播廣告,還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搜索各種不同的片段。

我們還有一項工作是超分辨率,就是把很小的圖像放大,最大化還原細節。這是好萊塢電影的圖像,視頻抓到一個很模糊的嫌疑罪犯的圖像,然後把它實時的放大變得很清晰。這只是諜影重重電影上演的效果,還是很震撼的。

2016年的時候,推特跟谷歌密集發表了幾篇關於超分辨率的文章,其核心就是深度學習。而我們早於他們,就已經做了大量先期研究。我們在2014年發表了全球第一個用深度學習研究超分辨率的論文,在2015年又發表了一篇相關文章,2016年發表了兩篇,取得了更大的突破,而在2017年緊接著發表了三篇。我們的Cavan教授團隊是第一個做的,也是目前做的最好的。目前超分辨率已經走向實時以及效果實用化的階段,利用這項技術在某些實時監控,公安監控攝像頭可以把人看的比較清晰了。

而在自動駕駛上,我們也做了大量研究,六大類別的技術,有30多個細分核心技術。我在這里面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做演示。比如車的檢測、行人檢測、路道線的檢測、實時的場景分割……我們也做到前端,用前端的芯片做實時的效果。

這是人臉的布控系統,目前已在很多城市實時布控了。還有百米之外抓人,百米之外看到一個目標拉近然後進行人臉識別。

這是視頻結構化,把視頻里面的人,機動車,非機動車及其特性都檢測出來了,自動標註出來了,這樣把整個視頻變成了文檔,就可以進行文檔性的搜索。

下面這些也都是我們所做的技術的落地產品:在中國移動的實名認證系統,去年給中國移動做了三億人的實名認證;小米的寶寶相冊;華為Mat8的智能相冊;FaceU、SNOW等做的特效;微博相機;這絕大部分是基於我們的人臉識別、人臉跟蹤等技術做出來的。實際上在人工智能落地方面我們做了許多的落地產品,去年的雙創活動中幾百家企業里面選了兩家代表中國人工智能,右邊是百度,左邊是商湯科技。

因為主辦方希望我講一下學術研究和創業的關系,我最後總結一下,在中國創業是一個什麽感受?我覺得中國創業就像跑百米一樣,要跑的非常快,第一個到達終點才可以活下來,但是這個跑道並不是塑膠跑道,而是滿地都是坑的土路。這場賽跑有兩個結局,一個是全力跑到最快,另外一個是剛起步就掉到坑里了。創業的困難是一定存在的,年輕人要不要創業?盡管路上的坑比較多,但還是可以試一試。

另外用什麽錢創業也是個問題?什麽錢可以用?什麽錢不可以用?我的忠告是,首先父母的錢你不可以用,那是他們養老的血汗錢;你自己掙的錢可以用,你的第一桶金可以用,你們還年輕,用光了可以再去掙。投資人的錢是可以用的,因為大部分都是有錢人的錢,我覺得劫富濟貧人人有責,所以如果大家一定要創業那就創吧。

黑智二維碼

歡迎關註黑智

CCF 青年精英大會 湯曉鷗 深度學習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23

河南玻璃棧道碎裂於數百米上空 遊客嚇到腳軟

1 : GS(14)@2015-10-08 02:23:57

內地近年多個旅遊景區大興土木建玻璃長空棧道,但隨時奪命!河南焦作5A級雲台山景區玻璃棧道上月20日才修通啟用,前日卻驚爆其中一處發生玻璃碎裂,遊客在數百米上空嚇得腳軟心慌,所幸無人傷亡。事後當地工作人員竟稱,應是有遊人不慎把不銹鋼杯掉在玻璃上所致。


有內地網友前日下午於微博爆料稱目擊玻璃碎裂一刻。「見證了歷史性一刻,雲台山玻璃棧道剛剛碎了……就在快到終點的位置,突然『砰』的一聲巨響,腳下一震。低頭一看,我腳下的那一塊玻璃碎成花了……玻璃碎的原因具體不知道,但是那一瞬間,所有人都在尖叫,我大喊『真的碎了,是真的碎了!』然後推着前面的人就跑……嚇壞了。」


■玻璃棧道上月才啟用,吸引不少遊客。

啟用十多天 不銹鋼杯撞爆


其後有景區工作人員證實事件,指經了解裂痕應是尖銳物體外力造成,或與有遊客把不銹鋼杯掉到玻璃上有關,事後遊客及時疏散,安全未受威脅。他指棧道現時已關閉,暫未知棧道何時能恢復通行。雲台山擁有峽谷類地質地貌景觀,玻璃棧道則位於雲台山茱萸峰鳳凰嶺景點,共投資500多萬元人民幣(約600多萬港幣)興建。棧道在海拔1,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共分為兩段,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形,另一段懸於千米懸崖之上,是中原地帶首條U形高空玻璃棧道。目前已建成的為一期棧道,全長260餘米,其中玻璃棧道68米,據稱每平方米能承重800多公斤,厚約2.7厘米,護欄由雙層玻璃構成,地板則由3層鋼化夾膠防彈玻璃構成。景區稱棧道上下臨空可飽覽壯麗景色,其驚險刺激更可與美國大峽谷「天空之路」玻璃走廊相媲美。適逢內地十˙一長假,遊客逼爆雲台山,此次事件很快引發熱議,有人質疑玻璃棧道才啟用10多日已出事,質疑是豆腐渣」工程。此外,據稱玻璃由鋼杯撞裂,有網民則對此調侃:「鋼杯是諾基亞出產的嗎?」中新網



內地玻璃棧道廊橋一覽




河北白石山玻璃棧道

位處海拔1,900米的保定淶源縣白石山景區,全長達95米、寬2米



重慶雲陽龍缸景區玻璃景觀廊橋

離地高度718米,步道寬約3.4米,長約50米,其懸空部份長度26.68米,比美國大峽谷「天空之路」玻璃廊橋懸空部份多長5.34米



湖南張家界天門山鬼谷玻璃棧道

全長1,600米的棧道憑空伸出的一小段玻璃眺望台,共長60米,寬1.6米,最高處海拔達1,430米



遼寧丹東鳳凰山景區玻璃棧道

依懸崖峭壁凌空而建,長度31米;棧道盡頭還有一個寬8米,向外懸空4米的全玻璃觀景台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7/19323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54

【動畫】送仔返學追巴士慈父跑百米猝死

1 : GS(14)@2016-12-01 08:06:35

浙江杭州前日發生一宗致命悲劇。一名中年男子早上送兒子上學時,為追上巴士奮力跑上百米。豈料中年男子成功截車後,卻突然在巴士內倒下,再沒醒來。事發於當日早上接近8時,49歲的余姓男子送9歲兒子上學。據沈姓巴士司機憶述,在巴士站開車前,從倒後鏡看到一對父子匆匆跑上來。二人跑了近100米,終於追上巴士。沈師傅見二人上車始開車。二人上車後,男童坐在司機後面的座位,而余男則抓著扶手站在旁邊。司機當看到余男在口袋找東西,不知道找甚麼。巴士行駛約300米後,司機突然聽到巨響,停車後,看到余男仰面倒在地上。男童則大聲喊爸爸,又指父親的心臟不好。巴士乘客見狀,即時致電召護車,亦有人為余男做心肺復蘇。而余男兒子亦利用手錶電話致電回家。十多分鐘後,余男外父外母趕至,但由於事發時正藉繁忙時間,一直未見救護車出現,巴士司機決定開車到醫院。余男外父途中不停為女婿做心肺復蘇,因情況危急,巴士司機更連衝2次紅燈。經多方努力,余男終被送抵醫院,可惜最終返魂乏術。家屬透露,死者每日都會先送兒子上學,然後再上班。他的心臟一直不好,曾考慮做搭橋手術。急症科醫生根據死者的病歷和症狀,初步診斷為心梗導致的猝死。《錢江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1/198516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06

化工廠廢物堆百米高隨風沿河威脅人畜

1 : GS(14)@2016-12-03 05:11:24

內地環保意識薄弱,企業只顧生產,漠視生產期間對環境的破壞,讓當區民眾獨力承受惡果。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中化集團於重慶一化工廠生產時產生的污染物,對當地做成的破壞及影響,情況讓人震驚。重慶市涪陵區雙桂村依山傍水,原本是個山明水秀的小山村。惟村民因環境嚴重污染而如叫苦連天。因為村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被空氣中的白灰,熏得睜不開眼睛,田裏的農作物都被灰白色的粉塵所覆蓋。村民指白色粉末其實是磷石膏。磷石膏是生產高濃度磷復肥時產生的一種工業副產石膏,是一種粉末狀的灰白色固體廢渣,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鈣。村民指,飄到村子的磷石膏粉塵來自附近的一家磷肥廠,是中化集團重慶涪陵化工廠所屬的磷肥生產廠,而化工廠曾被揭過百噸的磷石膏污染廢料粉露天堆放。化工廠的污染中,污水令當區水源受到嚴重污染。村民指,當地水源有酸有堿,手伸進去會癢會疼。目前整個雙桂村的井水都不能飲用。人和家禽家畜的飲用水也改為自來水了。但堆放在高處的磷石膏遇到大雨,污水就流到山下的田地和村莊。化工廠總佔地一千畝左右,如今當地剩下的耕地少得可憐,一人只有兩三分地,而且都是只能種菜的坡地,只能種菜。村民說,磷石膏粉塵常年飄落到田裏,粘上磷石膏粉的蔬菜會枯死,即使葉子上的磷石膏粉被雨水衝洗掉,但是,雨水會將磷石膏粉沖到田裡,土地又被污染。蔬菜難賣出去,村民只能自己吃。央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2/198528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64

【專題籽】百米崖底游繩而上 輪椅包山王爬獅子山解心結

1 : GS(14)@2017-10-09 03:41:06

去年12月9日,黎志偉再登獅子山,用一雙手,兩個多小時由100米下的崖底向上爬達崖頂。



【文化籽:果籽人話】「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自大。『學無前後達者為先』,有些事情你不付出,是未必有收穫的。但若你做都不做,就連等待收穫的機會都沒有。」2011年12月9日,亞洲攀石冠軍、2008年長洲太平清醮包山王黎志偉(黎Sir)遇車禍半身傷殘;2016年同日,他與40名義工登上獅子山,連輪椅一起從百米下的獅頭攀岩而上。兩年的準備與壯舉給拍成92分鐘的紀錄片《結CRUX》,把他這兩年的故事娓娓道來,並於今年10月6日舉行首映禮,收益會捐予樂善堂。



「坐輪椅後基本上你講得出的輪椅運動我都試過,如輪椅拳擊、輪椅乒乓球、輪椅籃球、輪椅馬拉松、輪椅帆船、甚至輪椅攀石攀樹我都做過了!」記者都知黎Sir好傳奇,意外後各樣運動樣樣得,但沒想過條list水蛇春咁長。決定去攀「以前常爬」的獅子山,他說:「每次望到座山,都覺得隻獅子在呼喚我。」他一個人,同時是整個計劃的總監,「計劃、聯絡、找隊友、找支援、部署、找攝影隊,我真係諗晒㗎!」隊裏都是各界別的頂級運動員,要忙工作、訓練和學習。「過程其實是有想過縮沙的(笑)。在WhatsApp約開會,約三個星期都開不到!我都係行動嗰日先見齊四十人大隊咋!」嘩,諗起都頭爆。兩年來,不少好朋友與義工陪他研究輕身的背椅、計劃路線,揹他上山的人也得操練。行動那天,做攀山繩索拯救的人還早一晚上獅子山,看守繩索,等大家在日出一到就可以落山行動,「你知道12月份凌晨時間上獅子山,是等如你上雪山似的!得幾度又好大風,還要得兩三人,好慘的!」


40義工冒寒支持 陪下山大風到搖搖吓

大家摸黑揹他上山時,他坐在隊友背後,雙臂用力抓住同伴,抱着自己無力、吊吊揈的雙腳,聽着大家的喘氣聲,看着平常人都要手腳並用才上得了的崎嶇山路;或者吊在100米斷崖中間,靠一雙手以每下六至八吋的距離上升兩個多小時,爬了一半雙手累到沒知覺之時,都想過「我做緊乜呢?還好今次我不是為了鬥快或拿甚麼紀錄的,純粹想解開心結,重新站起來。也想坐着輪椅,看看後面維港現在變成甚麼景色。」一想起這次所有的事都係靠自己一手一腳弄出來,「若我說放棄,就會好對不起大家。所以必須要盡力做好,如何都要爬上去,最終順利完成了。」 黎Sir思前想後,但其實由頭陪伴在則的40個朋友,倒沒多想。19歲的劉澄鋒天生聽障,13歲起跟黎Sir學攀石至今。回想意外前的黎Sir,佢忍不住說:「嘩!好恐怖㗎!」那時的世界冠軍,對人對己要求高,「有時爬不到,佢嬲㗎!」現在多了份溫柔體諒,二人還成了好好的朋友。這是一個極辛苦,準備時間長,又極大可能半途而廢的行動,所以當初阿Sir找他幫忙時,他是拒絕的,原因不是怕辛苦或覺得Mission impossible,「我……第一次上獅子山咋!驚累街坊!」最後他變成陪伴在側的協助人員。「因為感到他(黎Sir)很相信我、相信我們。我又見佢一步步解決問題,咁真係冇乜問題吖?」12月的獅子山,黎Sir形容似雪山。半夜冒寒,不單要在獅頭走上走落揹工具,他還要陪黎Sir游繩下山,「望落去山崖,嘩!真係好驚㗎!又大風,吹到阿Sir搖搖吓,『真係好癲!』。爬完又覺得試咗先知自己好多嘢都得。」回首繼續走下去的運動員人生,精采到黎志偉自己都驚,當中也讓他重新看到好多事,「好人壞人都遇過。」做慣訪問,對答行雲流水的他這才苦笑道:「真的叫歷盡一切啊,學懂甚麼是人生,及如何做回自己。」「望着石牆,5年前的我覺得好難,好艱巨。那時若你說我怎會做傑青,又出書又拍電影,講你都不信啦。坦白講梗係想再走路,但這事是未必有可能的,若我下下逼到自己要站起來、要康復的,這只會逼死自己,現在要學懂釋懷。」真正走過高山低谷,放下,其實是要看清自己,看清想要的路。用更適合的步伐,一步又一步。然後你會發現終點原來有好多個;從前一人獨步登頂,現在,原來是大夥同行,那風景,更廣闊吸引。



學生劉澄鋒(左)要陪伴黎Sir游繩。

兩年來研究了幾張輕身穩固的椅子,讓隊友揹黎志偉上山。

黎志偉:「其實那刻,我已把我的生死交託給隊友,因為途中隨時有失誤,如跣腳掉下山,而我感覺到他們是100分地支持我。」


12月的獅子山,山頂有同伴冒寒守着繩索,山下同伴們揮汗如雨協力上山。

天氣由幾度寒冷到白天日正當中,40人終於完成壯舉。

記者:陳慧敏 (劇照由《結CRUX》提供)編輯:施明慧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8/201658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