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HO正式將埃博拉定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604

埃博拉,

世界衛生組織周五正式宣布,西非埃博拉病毒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將對其他國家造成風險,需采取協調性措施。

但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國際社會不應該因埃博拉病毒而停止與西非國家進行貿易或禁止到西非國家旅遊。

世界衛生組織在聲明中表示,埃博拉病毒是一種“不尋常事件”,考慮到其特點和毒性,還有可能進一步在國際蔓延,其後果可能會“特別嚴重”

目前全球感染和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已經有1711人,其中大部分位於西非。目前埃博拉病毒已經造成近1000人死亡。

美國、西班牙均有人感染病毒。另外,菲律賓、沙特等地也稱本國有疑似感染病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72

懸崖邊的委內瑞拉:石油換衛生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05

store-empty-shelves

由於油價下跌且國內經濟面臨崩潰,大量生活物資依賴進口的委內瑞拉不得不接受鄰國提出的緩解措施:以石油換衛生紙。

彭博社報道,本周二,在西班牙港見完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後,加勒比海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 Tobago)總理比塞薩爾(Kamla Persad-Bissessar)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石油交換計劃。她表示,這項交易將有利於這兩個國家。
 
比塞薩爾說,“商品共享的概念很簡單。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政府將從T&T生產商采購由委內瑞拉政府認可的商品,例如紙巾,汽油和部分機械產品。”

比塞薩爾說,我們可以用紙巾等商品同委內瑞拉交換一些工業需求品,尤其是瀝青和原油。

委內瑞拉超過90%的外匯來源於石油出口,大量國內基本商品依賴進口。去年油價急跌六成,令外匯收入大減。委內瑞拉正面臨國內物資嚴重匱乏、物價飛漲的局面。總統馬杜羅已經實施外匯管制應對,影響外國貨進口。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數據,糖、面粉和其他日常必須品進口,在委內瑞拉消費商品中占據70%的份額。1月份,由於土豆庫存告罄,委內瑞拉的100多家麥當勞餐廳已停止供應薯條,轉而提供油炸阿瑞巴玉米餅和木薯等南美傳統食物。

盡管委內瑞拉擁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儲備,但其民眾卻要為尋求一袋衣物洗滌劑、衛生紙或食用油而在超市外排數小時的長隊。由於價格管制以及進口商缺乏美元,許多商店的基本用品被搶購一空。委內瑞拉馬杜羅政府稱私營部門投機和囤積物資的行為是造成物資短缺的罪魁禍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受油價暴跌的沖擊,今年委內瑞拉的經濟將萎縮7%。而其通脹率,在去年12月份時就已高達69%,是全球通脹最嚴重的國家。

就在上個月,中國決定向委內瑞拉提供200億美元融資,並向厄瓜多爾提供75億美元貸款。至此,自2007年以來,中國已向委內瑞拉提供了500億美元貸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44

“面對罵,我已經習慣了”對話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759

甘肅醫改的主推人劉維忠,以倡導中醫、強力推行中醫而引發廣泛爭議。但他本人,大學學的卻是西醫。(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圖)

“這些專門罵我的人是不是和藥企有關系,中醫藥用得多了,他們的藥品自然就用得少了。”

“以後應該推廣不要‘終生服藥’”

“看病一定不能市場化,市場化造成了看病難。”

又一次湧上風口浪尖後,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的大門依然向各路媒體開放。4月20日那天,南方周末記者是他接待的第二撥媒體。一旁的等候室里,還有七八個人,包括知名的獨立紀錄片制片人徐童,他們想拍一部甘肅民間中醫的紀錄片,而劉維忠是最合適和了解這些老中醫的人了。

衛計委這棟位於蘭州市白銀路的灰色辦公樓,極不惹眼。門樓上掛著前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1 年10月寫下的一幅題詞:“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基礎的問題,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居民健康,走中醫特色的甘肅醫改之路。”——這也是劉維忠堅持至今的觀點。

西醫學出身,卻大力推廣中醫藥。當了衛生廳廳長之後,他的外號連珠炮似的一個接一個。一開始是“豬蹄廳長”,然後是“真氣廳長”“黃花菜廳長”……最近一次引起全國嘩然的是十幾天前。

4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劉維忠介紹了甘肅醫改情況,舉例“當年舟曲泥石流災害讓很多村民失去親人、患上抑郁癥。我求助於全國的名老中醫,得到用黃花菜煮水的方子,立馬買了2噸黃花菜,在村子里支起12口大鍋煮水,村民們喝完真的治好了抑郁癥。”

“黃花菜治抑郁”?爭議、不解言論在每一次風波之後都會湧來,網上最多一天800人都在罵他。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來到甘肅,與這位59歲的西北漢子面對面進行了一場深度訪談。

南方周末:黃花菜治療抑郁癥的提法其實你之前也提過,這次引起這麽大的反響,意外嗎?

劉維忠:他們(反對的人)真的是不了解。我在舟曲泥石流之後用了實實在在起了效果。其實藥典有記載,黃花菜就是解憂草,可以治抑郁的,特別是這種群體性抑郁。

國家對舟曲泥石流的救援是有評估報告的,上面肯定了中醫藥正面積極的作用。當時我們煮的黃花菜水就給他們當成水喝,要喝水就喝這個。

南方周末:怎麽看每次在事後罵你的人?不生氣嗎?

劉維忠:習慣了。因為中醫藥見效慢,剛開始沒效果就有人會罵我。我也懷疑,這些專門罵我的人是不是和藥企有關系,中醫藥用得多了,他們的藥品自然就用得少了。微博上有一個小夥子幾乎天天罵我,問我怎麽不下臺。我就不明白,微博是供討論的地方,有話不能好好說嗎?為什麽非要罵我呢?

南方周末:提到微博,你也經常分享一些民間偏方。請問這些方子安全性、有效性怎麽保證呢?

劉維忠:我發的都是靠譜的方子。比如高血壓,芹菜水對一部分人效果就很好。我遇到病人會和他們說,先不要撤藥,但把芹菜水喝著,血壓降下來藥就慢慢減,之後就能替換了。降壓藥最大副作用就是沒性欲。有一個患者和我說過,降壓藥吃了那方面不行了。我說這是大事情,之後我就說你把鎖陽弄成一寸一段的,泡水從早上喝到下午一段時間就起來了。再喝芹菜汁把血壓降下來。果然,之後他再沒來找過我。

南方周末:可是像降血壓、降血糖的藥物不都是應該終生吃的嗎?

劉維忠:我們現在總是宣傳要終身服藥,第一時間讓人吃藥,這是不對的。有些病中醫能治好,應該用中醫治一治。現在降壓藥要終生服藥,降壓藥是利水的,時間長了腎就不好使了,腎不好了又要吃藥。還有現在腎透析的病人,很多都是糖尿病,吃降糖藥吃的。是藥三分毒,終身服藥對身體哪能不損害。(註:西醫科學結論認為,血糖控制不好,直接傷腎。腎衰的首要原因是糖尿病,而不是降糖藥。)

南方周末:那應該怎麽做呢?

劉維忠:用食療的方法。孫思邈曾說過,“凡欲治療,先以食療。食療不愈,後乃用藥”,意思就是食療不好再吃藥。而我推薦食療不好再“無藥治療”,指的是拔火罐、推拿、按摩、體育鍛煉這類方法,他們對身體損害小。以前我們一直說不能太多輸液,現在終於好些了,以後應該推廣不要“終生服藥”,終生服藥會造成很多醫源性疾病。

南方周末:但這些慢性病中醫能治療嗎?

劉維忠:我們常說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中醫都能治,而且能治好。

南方周末:你上面的很多觀點恐怕西醫們不能接受。

劉維忠:醫生不接受是有原因的。我同學是治療糖尿病的西醫,有一次我給他們的病人講食療,我說苦蕎面就可以。他讓我再也不要來講了。因為如果病人都吃苦蕎面,藥賣給誰去呢?這都是醫療市場化的結果。

南方周末:醫療不能市場化?歐美最好的醫院都是私立的。

劉維忠:看病一定不能市場化,市場化造成了看病難。美國為了醫改花了那麽多錢,走了市場化失敗了。我們國家前幾年有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如果用一部分錢把醫院養起來就好了,醫院和醫生不會太功利。醫療如果是商品,它就會是不透明的商品,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應該花多少錢,所以應該是政府行為。

南方周末:那甘肅醫改後怎麽做呢?

劉維忠:我們現在鄉衛生院、縣醫院實行總額包幹,比如去年增加1000萬,今年生病的農民少了,可能會給他們1200萬。如果今年得病的農民多了,可能才返還800萬。這樣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願意到農村入戶做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通過以上這些減少病人的辦法,也落實了習主席講的“公平可及、群眾受益,改變醫院趨利行為”的目標。

南方周末:效果怎麽樣呢?

劉維忠:很多醫生還是思想問題。我就讓各級醫院每月看一次警示教育片,也樹立了一些典型,我們拍了七部戲,每年花四個月時間巡演,讓大夫們反複看。完全用錢不行,錢給多少是個度啊?要鼓勵他們,所以我們要評醫德醫風的先進個人和標兵,還送優秀人才出國進修。

南方周末:現代醫學評判一個藥物有效性、安全性,靠的是嚴謹的三期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試驗。質疑你推廣中醫的人會覺得,中醫不具備現代科學的理念。你怎麽看?

劉維忠:中醫的療效可以說是經幾千年人體試驗出來的,是老百姓的命換過來的。西醫光靠老鼠的研究就說是循證醫學,那遠沒有中醫科學。中醫講究個性化,因人而異,比如說咱倆同樣得一個病,你在南方,我在北方治法就不一樣。西醫完全用一個標準,就說感冒,總也看不好。因為可能你是濕熱體質,我是虛寒體質,用同一種藥就不行。

南方周末:可現實中每個中醫的水平不一樣,如何對患者負責?

劉維忠:在甘肅我們給中醫都評了職稱,從一級到十三級。但不要求中醫都統一培養。人有五臟六腑,有的中醫治病從肝入手、有的從肺入手,路徑不同,效果好就行。中醫就是這麽神奇,要求它千篇一律,那就不是中醫了。有人說,如果用英語語法衡量《道德經》連個標點符號都不對。那如果用西醫的方法衡量中醫也是不對的,應該各走各的路。

南方周末:西醫為主的綜合醫院支持嗎?

劉維忠:現在醫院都很支持,像甘肅省人民醫院,原來基本沒有中醫,現在一天能賣一千多服中藥。中藥在有些方面比不上西醫,但中西醫結合效果很好。現在我們的幾個西醫院,堅持中西醫並重,把醫改兩個難題都解決了:第一中醫便宜,把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解決了。第二中醫純利潤高,把醫生收入少的問題解決了,兩頭矛盾都緩解了。

南方周末:除了中醫,甘肅醫改的各項制度落實如何?

劉維忠:我們特別嚴格。前兩年有十幾個省份都來甘肅學習醫改經驗,很多是學習制度建設和落實的,有的來了好幾趟。北京、廣東、山東、江西、貴州都有。很多地方的政策都比不上甘肅,我們除了衛生系統,很多部門都很支持和配合。國家中醫局全國中醫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省就是甘肅,唯一的一個。

南方周末:為什麽制度建設這麽重要?

劉維忠:如果把監管做好,醫改就好了一半,再把預防做好,又好了剩下的一半,再就把醫院的體制調順,不要市場化,再堅持中西醫並重,把健康促進模式做好,估計醫改就能成功了。醫改一定不能複雜,複雜了以後,專家看得懂,老百姓看不懂。老百姓看不懂的效果就不行。

南方周末:你也說自己很快就會退休了,剩下半年你最希望完成的事情是什麽?

劉維忠:最希望看到國務院把甘肅的中藥產業實驗基地批複下來。如果批下來,甘肅的中醫產業事業都能更快地發展起來了。對我自己來說,我就覺得甘肅中醫發展我參與了,甘肅老百姓看病便宜有我出的力,就成了。改革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他們不罵不可能,但是多數人,特別是老百姓、窮人不罵我就可以了。

南方周末:那之後你會做什麽呢?

劉維忠:年底退休了,我就做中醫,給人看病,我的醫術還可以。現在我每周都到社區去講課,也給病人看病,都是為了推廣中醫,中醫是弱,再不喊就要消失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38

報告:中國若不深化醫改 2035年衛生費用將增至15萬億

今天下午,一份《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聯合研究報告》在北京發布。發布會上,參與研究的“三方五家”,也就是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中國醫改的階段性成果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建議進行了聯合通報。

這份歷時兩年的醫改聯合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迅速邁進,醫改成就舉世矚目,但還需要采取一系列關鍵舉措和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並進一步控制不合理費用的增長。

報告指出,在過去30多年,中國有6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同時在衛生領域成就斐然。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中國對衛生的基礎設施投資顯著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得到強化,在較短的時間內基本實現了醫療保險全覆蓋,個人自付費用在衛生總費用中所占比例下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持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深化,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可負擔性得到了改善,大幅降低了兒童和孕產婦的死亡率以及傳染病發病率,顯著提高了中國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期望壽命。

“幾十年前,中國在衛生領域推行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等創新措施,向世界展示提高數億人的健康水平和大幅延長預期壽命是可能的。”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說,“今天,中國可以再次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層衛生服務改革,實現患者優先,轉變對昂貴的醫院服務的依賴。我們相信,這些改革將會改善服務於所有中國居民,約占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衛生體系。”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表示,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增加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現在基本上已經達到了醫保的全面覆蓋。同時,中國已建立很多公共衛生項目,包括兒童計劃免疫,破傷風等疫苗等已經實現全覆蓋,也消除了很多流行性疾病,還使孕產婦和兒童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這些都是中國成功的經驗,值得其他國家來學習”。

報告針對中國的衛生服務提供體系提出了8項改革建議,其中第一項就是建立“以人為本的優質的一體化服務”新模式,加強基層衛生服務的核心地位。這個模式的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其實就是過去一段時間里反複提到的“分級診療”。國務院醫改辦常務副主任、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在會上介紹,醫改實施以來,一直堅持將醫療衛生的重心下移、將資源配置的重點下沈,在去年也提出進一步明確做強基層醫療機構。目前,相關改革配套正在各地推進。

和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中國的醫藥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癌癥、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已經成為主要的健康威脅。另據研究進行的測算表明,如果不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國的衛生費用預計會從2014年的3.53萬億元,增加到2035年的15.805萬億元,分階段預測的平均年增長率是8.4%。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將從2014年的5.6%上升到2035年的9%以上,其中,預計60%以上的增量衛生支出來自住院服務的增長。

另外,在醫改各環節當中,支付方式、支付方對服務提供者的經濟激勵是鼓勵服務提供者降低服務費用、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機制之一。人社部醫保司的副司長顏清輝介紹,新醫改以來,已經明確提出要在總額控制的基礎上結合門診統籌開展按人頭付費,結合住院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種付費,建立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談判協商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當前,人社部也正在起草相關文件,進一步推進改革。

顏清輝指出,總的考慮是要結合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開醫保組合控制,進一步系統推進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按床位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強調要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險的醫療服務管理,逐步對醫療機構的服務監管延伸到對醫務人員的服務行為監管,全面推開醫保智能監控體系。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指出,“三方五家”密切合作,研究紮實深入,所提建議對編制“十三五”醫改規劃具有積極參考價值,要對此報告成果認真研究吸納,使之發揮推動醫改的積極作用。

(綜合央廣網、中國新聞網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45

最高規格衛生會議召開 中國激活大健康紅利

二十年後,中國健康戰略再次升級。中國的衛生事業正式向“衛生健康”方向邁進。

1996年12月9日~12月12日,有六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參加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總結了改革開放後衛生工作的成績、經驗,並為新時期衛生工作制定了目標和方針。

此後,中國歷經了醫改與深化醫改,實現了從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到社會救助“兜底”的全民醫療覆蓋。

時隔二十年,全國最高規格衛生會議再次召開。“將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核心內容被明確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在此次會議中強調。

在政策拉動下,包括制藥、醫療服務、商業保險、移動醫療等各領域開始迎來新一輪增長和並購、重組和投資機會。

釋放系列增長機會

“醫療體系的服務模式從‘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也就是‘以人為中心’,明確提出讓居民享受‘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複、健康促進’一體化服務、關註‘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這對醫院以外的預防保健、醫療康複和養老都有重大的發展啟示。”8月23日,知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合夥人金毅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據預測,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超過4億,屆時每3人中就會有一個老年人。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失能老人”的總數已經超過3700萬人。

但人口老齡化一方面使得我國人口負擔比加重,社會贍養率增大;另一方面也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全國老齡辦數據表明,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達到1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3萬億元,2030年達到8.6萬億元,2040年達到17.5萬億元;而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我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商務部近期公布的《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養老產業發展規劃成為被提及的重要內容之一。

3月,南京新百宣布完成對以色列境內護理公司A.S.Nursing&WelfareLtd的收購——根據其公告信息,收購之後未來的發展重心之一是從零售業向中國養老服務市場的開拓。

不僅如此,外資養老機構對中國市場也早已悄悄布局——歐洲養老康複行業優勢品牌法國歐葆庭在華的首個項目已經落戶南京,主打“私人定制”概念;法國第四大養老機構高利澤集團首個在華項目預計2017年上市,瞄準失能失智老人;而作為京津冀醫療一體化的首個國際養老項目,秦皇島泰盛健瑞仕國際康複中心背後則是美國最大的物理、職業、言語和呼吸治療提供商之一的GRS健瑞仕康複服務集團,後者2014年11月在廣東增城建設了中國首家康複活力中心(VITALITYCENTER),並先後在中國運營了包括廣州、浙江、安徽、北京、香港、秦皇島等地的7家分支機構。

“在我們服務老人的過程中發現,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齡老人大部分被慢病、失能、失智所困擾,‘長壽但不健康’、‘空巢化’是我們社會要面對的一大挑戰,正在影響著數以千萬的家庭。中央高度重視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重點關註養老、康複、健康管理等產業,將有望建立新的保障體系,改善老年人生存狀況,同時也給養老行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二毛照護創始人侯薈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不止如此,有機構預計,“十三五”期間,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健康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量級。

而本次會議對中西醫並重發展,更加發揮中醫“治未病”的預防醫學理念也使得中醫藥板塊看到新一輪增長機會。

金毅告訴本報,在國家層面,這次明確和重點提出“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預判下一步國家對中醫藥行業會有一系列的具體鼓勵、激勵和優惠政策出臺,促進中醫藥行業在國內和國際化的發展。

兼並重組提速

迎來增長機會的同時,行業的新一輪兼並重組也已經可以清晰預見。

“可以清晰地看到,十八大以來政府對醫療健康領域持續的關註和政策延續性。十八大後,預計未來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會更多地出現因為政策主導的各細分領域的變化,制藥、醫療服務和商業保險等方面都會存在增長、創新和投資機會;而政府一直在鼓勵創新,藥企從創新著眼,技術授權,海外並購,行業也會出現轉型和整合的趨勢,中國醫藥健康市場會更加向國際成熟市場靠近。”羅蘭貝格合夥人林江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近期,綠葉制藥集團宣布與瑞士Acino公司簽約,以約合18.11億元人民幣購買其旗下透皮釋藥物業務——根據公告信息,標的公司是位於歐洲的全球領先的先進透皮釋藥系統(TDS)公司,也是歐洲最大的獨立TDS制造商之一。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這家中國本土制藥公司第一次一擲千金的海外並購,2015年,綠葉集團旗下綠葉醫療曾以44億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的私立醫院運營商HealtheCare,創下當時並購金額紀錄;而其制藥板塊綠葉制藥近年也在加速海外布局,先後並購了在新加坡的分銷合作夥伴WBM公司和新加坡生物技術公司A-Bio。

而本土創新藥在市場上的地位也開始被逐漸認識。

作為全球最大糖尿病負擔國,糖尿病治療藥物市場長期以來被跨國制藥公司壟斷——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糖尿病病人已超過1億,未來人數預計將持續增長。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排名前十的糖尿病藥物生產商共實現了620億美元的銷售額,糖尿病藥物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用藥市場,其中,口服降糖藥占60%,胰島素占40%。

“我國糖尿病病人數量已經達到1.1億人,居全球首位,糖尿病已經成為國民健康的重要威脅之一。而胰島素作為治療糖尿病的核心藥物之一,其市場一直被跨國藥企所壟斷。甘李藥業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可以規模化生產、銷售第三代胰島素的企業,不僅產品藥效與進口藥具備等效性,而且價格降低了20%~30%,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用藥負擔及國家醫保負擔。”甘李藥業副總經理、董秘王旭州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醫改攻堅“硬骨頭”

與此同時,全國13萬民營醫院正在等待新的發展機會。

“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要加快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落到實處。”習近平強調。

根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至2015年8月底,全國醫院數量達2.7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3314個,民營醫院13475個,民營醫院在數量上首次超越公立醫院。

然而,在全國醫院診療服務數量方面,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只占10.9%,出院人數12.9%,與公立醫院對比懸殊。

金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會議再次重申了繼續啃醫改“硬骨頭”的決心,這也是給各級政府釋放更加強烈和明確的信號,不要“再等待、再觀望、再拖延”,強基層、分級診療、破除“以藥補醫”(醫藥分家)、公立醫院改革等核心舉措會加速、加力推進。

“從我們走過的路來看,社會資本醫療機構的發展核心驅動力仍然是人才,而眾多社會資本類醫療機構正在受制於這一因素。以人才為基礎的平面上,醫院有其對自身的認同,內部專家對運行模式的認同,之後有社會的認同、政府機構的認同,最後還要有患者的認同。這些多方認同才會促成一個醫院的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在民營醫院撬動之下,從三甲醫院到社區門診的分級診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被提上日程。

“要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習近平指出。

8月19日,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推進分級診療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了北京市等4個直轄市、河北省石家莊市等266個地市、作為試點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

有數據測算指出,全國一共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包括直轄市),這意味著實行分級診療的城市已經達到了79.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54

協和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醫生不可能成為健康守門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句口號近來一直被提及,但如何才能讓全民健康?

“我們說強基層,把全國醫生培養成健康守門人,健康能守得住嗎?大量的因素不是我們醫生能守得住的,全國醫生不可能成為健康守門人,他可能是醫療的守門人,讓你不必要到大醫院走冤枉路。全科醫學你再怎麽培訓要求他全能也是不現實的。”北京協和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近日在“健康城市與健康社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

預防大於治療

建國初期,我國經濟水平較低,但中國的健康改善發展甚快。人均期望壽命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這就使得中國獲得非常重要的經驗:只要重視預防,健康水平在經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發展。在建國初期不到一年,第一次全國衛生大會提出了至今仍然有效的預防治療。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經濟發展速度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越來越接近,我們的健康水平基本上沒有得到非常明顯的改善,不僅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我們發現我們的慢性病正在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現在全國每10個人里面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每4個人里面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劉遠立表示。

在健康領域,僅有醫改和吃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重視預防。不少人有一種誤解,認為現在科技發達了沒有治不好的病,但在劉遠立看來,人類能真正治愈的疾病只有十多種,大部分疾病是沒有辦法治愈。

“有時治愈,時常幫助,永遠安慰,這是我們醫療能夠幹的事。雖然很多病不能治愈,但都是可以預防,通過環境、生活行為方式,真正做是可控可防。”劉遠立表示。

健康中國2030,不是衛生系統單獨來完成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30年前的《渥太華宣言》就把健康定義為五大類別的系列合作,制定健康的政策,創造特殊的健康環境,加強社區的行動,發展個人的健康素養技能,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從被動治療到主動的健康服務。”劉遠立表示。

而在中國的六項戰略方針、五項工作重點中,也明確了健康中國的路徑: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結合,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健共享。

打造健康社區迫在眉睫

近年來,由慢性疾病帶來的醫療負擔越來越重,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卻尚無能力擔任“守門人”的角色。在疾病防治體系中,社區的衛生服務能力不容忽視,是重要的基層醫療機構之一。不僅要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還承擔著居民健康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等重要角色。打造健康社區迫在眉睫。

“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作為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已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放在戰略任務的首位,把健康素養水平列入規劃的一級指標。而打造健康城市、健康社區是促進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健康社區有三個核心組成部分。第一,有益身心健康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第二,社區的成員具有一定的健康素養。第三,社區里人人享有基本的、適宜的健康服務。健康中國是要靠一個一個的把健康環境、健康素養、健康服務這三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的建設設計所組成的。一個健康中國等於n個健康社區。”劉遠立表示。

而據全國老齡委數據顯示,2015到2035年,中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養老和康複成為熱點。北大醫療康複醫院行政院長王彬提出“康養結合”模式,助力健康社區發展。

“社區衛生服務關鍵是要做好全人群健康管理,在此基礎上對重點人群進行慢病管理,再對門診患者進行疾病管理。”在社區工作多年的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常委張曉林表示。

11月21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9GCHP)將於上海盛大開幕。論壇將在健康促進的概念,方法及機制的實際應用方面,對各成員國提供指導,進而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健康城市和人居環境所形成的關鍵平臺”是此次大會四大議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5

出國遊當心!羅馬半數餐館衛生不合格 被曝使用過期食品

意大利《晚郵報》近日報道,羅馬警方自2015年11月至今年10月檢查了727家餐館,其中多數位於羅馬古跡周邊。這些餐館半數衛生不達標,四分之一面臨關門整改風險。

警方在日本壽司店Oishi Sushi的食品儲藏間和備餐區發現老鼠糞便,在Osteria Coppelle廚房和收銀臺發現昆蟲,熟食店Franks地板臟亂如同加工廠。其他違規問題還包括,使用過期食品、清潔用品緊鄰食品存放等。

警方已將衛生不達標餐館通報給衛生部門。警方共開出521張罰單,罰款總額達到65.8萬歐元(約合485萬元人民幣),沒收了大量不合格食材,包括大約2750升油、2300公斤肉類和1430公斤魚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30

特朗普政府衛生部長人選確定,上任後或將廢除奧巴馬醫改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報道,知情官員透露,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將任命喬治亞州共和黨國會議員湯姆·普萊斯(Tom Price)為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

多名共和黨消息源稱,預計特朗普將最早於周二宣布這一決定。

普萊斯上任後,當務之急便是廢除前兩任衛生部長6年來實施的全面醫療改革法案。曾猛烈抨擊奧巴馬的醫改法案並提出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具體舉措。

普萊斯曾猛烈抨擊奧巴馬的醫改法案

普萊斯曾是一名矯形外科醫師,從政前在私人診所工作了近20年,隨後在喬治亞州參議院工作了4年。2004年,他當選為眾議院議員,2015年,被任命為預算委員會主席。

2011年,普萊斯曾表示:“醫改的目的是提高可得性、支付能力、質量、響應能力和創新,而(奧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做不到任何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37

國務院通過“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 加快發展健康產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部署今後五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確定加快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和城市排水防澇能力“補短板”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和生態修複;批準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35

“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醫藥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在鞏固前期改革成果、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增強定力,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制度創新和重點突破,推動醫改由打好基礎轉向提升質量、由形成框架轉向制度建設、由單項突破轉向系統集成和綜合推進,用中國式辦法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為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規劃》提出,要在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堅持居民自願、基層首診、政策引導、創新機制,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二是建立科學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三是建立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完善籌資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四是建立規範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實施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建設符合國情的國家藥物政策體系,理順藥品價格,保障藥品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供應充分。五是建立嚴格規範的綜合監管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放管服”改革,構建多元化的監管體系,強化全行業綜合監管,引導規範第三方評價和行業自律。

《規劃》要求,要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評價機制,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要強化組織領導,強調責任落實,註重改革探索,強化科技支撐,推進國際合作,加強督查評估和宣傳引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附全文: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深化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7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2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

為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紮實推進醫改各項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基本醫保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逐步整合,籌資和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全面推開,商業健康保險快速發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實施,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持續拓展深化,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改革有序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持續深化,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逐步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得到鞏固完善,藥品流通領域改革力度不斷加大,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初步建立,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醫務人員積極性得到進一步調動。醫藥衛生監管持續加強,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中醫藥發展政策機制逐步完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惠民效果進一步放大。健康服務業政策環境顯著改善,社會辦醫加快發展。以省為單位實施綜合醫改試點,積累了有益經驗。經過努力,2015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比2010年提高了1.51歲,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由35.29%下降到29.27%,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人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醫藥費用不合理過快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顯著提升。實踐證明,深化醫改方向正確、路徑清晰、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用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高的健康績效,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明顯緩解,獲得感不斷增強,深化醫改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當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長,但我國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給主體相對單一、基層服務能力薄弱等問題仍比較突出,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的制度體系仍需不斷完善。特別是隨著醫改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的制約作用日益凸顯,利益格局調整更加複雜,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明顯增強,任務更為艱巨。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疾病譜變化、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醫藥技術創新等,都對深化醫改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需要在鞏固前期改革成果、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增強定力,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制度創新和重點突破,推動醫改由打好基礎轉向提升質量、由形成框架轉向制度建設、由單項突破轉向系統集成和綜合推進,用中國式辦法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為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樹立大健康理念,全力推進衛生與健康領域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加快建立符合國情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推進醫藥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提供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公平可及、群眾受益為目標,堅守底線、補齊短板,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維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的職業吸引力和服務能力,以問題為導向推動制度創新和攻堅突破。

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堅持政府主導,落實政府責任,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發揮市場活力,加強規範引導,滿足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健康需求。

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優化供給側治理能力和要素配置,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對需求側進行科學引導,合理劃分政府、社會、個人責任,促進社會共治。

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要求,統籌推進管理、價格、支付、薪酬等制度建設,提高政策銜接和系統集成能力。落實部門責任,解放思想、主動作為,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形成強大合力。

堅持突出重點、試點示範、循序推進。理清改革內在邏輯,突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及時總結推廣地方經驗,發揮重點改革的突破性作用和試點的帶動效應。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節奏,註重統籌兼顧,積極穩妥推進改革。

(三)主要目標。到2017年,基本形成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綜合監管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全民醫療保障制度更加高效,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進一步健全。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範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和綜合監管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經過持續努力,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比2015年提高1歲,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8/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7.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9.5‰,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三、重點任務

“十三五”期間,要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同時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堅持居民自願、基層首診、政策引導、創新機制,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重要手段,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推行多種形式的分級診療模式,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新秩序。到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85%以上的地市開展試點。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1.健全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加強協作,推動功能整合和資源共享。合理控制公立綜合性醫院數量和規模。大力推進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服務,提升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推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健全基於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學檢驗機構、病理診斷機構、醫學影像檢查機構、消毒供應機構和血液凈化機構,鼓勵公立醫院面向區域提供相關服務,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加強醫療質量控制,推進同級醫療機構間以及醫療機構與獨立檢查檢驗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工程,推動中醫藥服務資源與臨床科研有機結合,加強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複中的重要作用。在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不健全、能力較弱的地區,將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範圍。按照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將軍隊醫療機構全面納入分級診療體系。建立健全突發急性傳染病醫療救治網絡,推進構建陸海空立體化的緊急醫學救援網絡。

2.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為重點,強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開展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產婦初篩、兒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醫、康複等醫療服務能力。加強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重點加強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相關專業科室以及緊缺專業臨床專科建設,進一步降低縣域外就診率。規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推動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促進先進適宜技術的普及普惠。建立與開展分級診療工作相適應、能夠滿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際需要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實現藥品使用的上下聯動和相互銜接。通過鼓勵大醫院醫師下基層、退休醫生開診所以及加強對口支援、實施遠程醫療、推動建立醫療聯合體等,把大醫院的技術傳到基層。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到2020年,力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以及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同時具備相應的醫療康複能力。

完善基層管理和運行機制。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法人主體地位,落實人事、經營、分配等方面自主權。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收支結余部分可按規定提取職工福利基金、獎勵基金。鞏固完善多渠道補償機制,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財務管理辦法,加強績效考核,既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性,又防止出現新的逐利行為。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負責人績效評價機制,對機構負責人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對其他人員突出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範、技術難度、風險程度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內容。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

3.引導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醫保支付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調動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三級公立醫院收治疑難複雜和危急重癥患者,逐步下轉常見病、多發病和疾病穩定期、恢複期患者。鼓勵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與醫保、遠程醫療等相結合,實現醫療資源有機結合、上下貫通。以資源共享和人才下沈為導向,將醫療聯合體構建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形成責、權、利明晰的區域協同服務模式。探索通過醫師多點執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物配備、對縱向合作的醫療聯合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等方式,引導醫療聯合體內部形成順暢的轉診機制。

4.推進形成診療—康複—長期護理連續服務模式。明確醫療機構急慢分治服務流程,建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暢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複醫院和護理院等慢性病醫療機構之間的轉診渠道,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複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城市大醫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將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複期患者轉至下級醫療機構以及康複醫院、護理院等慢性病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慢性病醫療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複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殘疾人等提供治療、康複、護理服務。顯著增加慢性病醫療機構提供康複、長期護理服務的醫療資源。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推行日間手術。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強殘疾人專業康複機構建設,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複機構密切配合、相互銜接的工作機制。

5.科學合理引導群眾就醫需求。建立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通過提高基層服務能力、醫保支付、價格調控、便民惠民等措施,鼓勵城鄉居民與基層醫生或家庭醫生團隊簽約。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

遵循醫學科學規律,結合功能定位,明確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範圍,對於超出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的疾病,為患者提供相應轉診服務。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建立健全轉診指導目錄,重點暢通向下轉診渠道,逐步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有序轉診。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合理引導就醫流向。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合理制定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對醫療機構落實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選擇就醫機構形成有效激勵。

(二)建立科學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到2017年,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初步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管理體制和治理機制。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權責清晰、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

1.完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妥善處理醫院和政府關系,實行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開,推動醫院管理模式和運行方式轉變。加強政府在方向、政策、引導、規劃、評價等方面的宏觀管理,加大對醫療行為、醫療費用等方面監管力度,減少對醫院人事編制、科室設定、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的管理。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合理界定政府作為出資人的舉辦監督職責和公立醫院的自主運營管理權限。健全政府辦醫體制,積極探索公立醫院管辦分開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采取有效措施,統籌協調政府辦醫職能,形成合力。加強對政府、軍隊和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主體舉辦公立醫院的全行業監管,明確各方職責、權利和義務。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健全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機制,落實內部人事管理、機構設置、收入分配、副職推薦、中層幹部任免、年度預算執行等自主權。實行院長負責制,完善院長選拔任用制度,實行院長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公立醫院依法制訂章程。建立健全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報告制度、總會計師制度、第三方審計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

2.建立規範高效的運行機制。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醫院運行成本等,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複、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加強分類指導,理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和醫療服務項目的比價關系。通過規範診療行為、醫保控費等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嚴格控制不合理檢查檢驗費用,為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騰出空間,並與醫療控費、薪酬制度、醫保支付、分級診療等措施相銜接。放開特需醫療服務和其他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價格,由醫療機構自主制定。繼續推進公立醫院後勤服務社會化。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統籌考慮中醫藥特點,建立有利於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運行新機制。推進軍隊醫院參與地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規範公立醫院改制,推進國有企業所屬醫院分離移交和改制試點,原則上政府舉辦的傳染病院、精神病院、職業病防治院、婦幼保健院和婦產醫院、兒童醫院、中醫醫院(民族醫院)等不進行改制。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3.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編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創新公立醫院編制管理方式,完善編制管理辦法,積極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編制管理改革試點。在地方現有編制總量內,確定公立醫院編制總量,逐步實行備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級甲等公立醫院開展編制管理改革、實行人員總量管理試點。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短缺專業人才以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博士學位人員,可由醫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開招聘。完善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用人關系。

地方可以按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工作時間之外勞動較多、高層次醫療人才集聚、公益目標任務繁重、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公立醫療機構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予以傾斜。在績效工資分配上,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關鍵崗位以及支援基層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按照有關規定,公立醫院可以探索實行目標年薪制和協議薪酬。公立醫院主管部門對院長年度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確定院長薪酬水平,院長薪酬與醫院工作人員績效工資水平保持合理比例關系。

4.建立以質量為核心、公益性為導向的醫院考評機制。健全醫院績效評價體系,機構考核應涵蓋社會效益、服務提供、質量安全、綜合管理、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重視衛生應急、對口支援以及功能定位落實和分級診療實施情況等體現公益性的工作。將落實醫改任務情況列入醫院考核指標,強化醫院和院長的主體責任。醫務人員考核突出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範、技術難度、風險程度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指標,負責人考核還應包括職工滿意度等內容。考核結果與政府投入、醫保支付、人員職業發展等掛鉤。

5.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逐步健全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機制。設定全國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各省(區、市)根據不同地區醫療費用水平和增長幅度以及不同類別醫院的功能定位等,分類確定控費要求並進行動態調整。以設區的市為單位向社會公開轄區內各醫院的價格、醫療服務效率、次均醫療費用等信息,對醫療機構費用指標進行排序,定期公示排序結果。落實處方點評制度。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對公立醫院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等情況實施跟蹤監測。到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力爭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長幅度穩定在合理水平。

(三)建立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按照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的原則,圍繞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三個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堅持精算平衡,完善籌資機制,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為抓手推動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提質增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銜接互動、相互聯通機制。

1.健全基本醫保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厘清政府、單位、個人繳費責任,逐步建立穩定可持續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適應。在繼續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政府補助標準的同時,強化個人參保意識,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比重。逐步建立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與居民收入相掛鉤的動態籌資機制,使籌資標準、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到2020年,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健全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醫保待遇動態調整機制。明確醫保待遇確定和調整的政策權限、調整依據和決策程序,避免待遇調整的隨意性。明確基本醫保的保障邊界。合理確定基本醫保待遇標準。結合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進付費總額控制。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按照分級管理、責任共擔、統籌調劑、預算考核的基本思路,加快提高基金統籌層次。全面鞏固市級統籌,推動有條件的省份實行省級統籌。加快建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機制,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加強參保地與就醫地協作,方便群眾結算,減少群眾“跑腿”、“墊資”。建立健全異地轉診的政策措施,推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與促進醫療資源下沈、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銜接協調。到2017年,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到2020年,建立醫保基金調劑平衡機制,逐步實現醫保省級統籌,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穩定在75%左右。

2.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醫保支付機制和利益調控機制,實行精細化管理,激發醫療機構規範行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轉診患者的內生動力。全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按床日、總額預付等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複合型付費方式,鼓勵實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s)方式。對住院醫療服務主要按病種付費、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或按床日付費;對基層醫療服務可按人頭付費,積極探索將按人頭付費與高血壓、糖尿病、血液透析等慢病管理相結合;對一些複雜病例和門診費用可按項目付費、按人頭付費。有條件的地區可將點數法與預算管理、按病種付費等相結合,促進醫療機構之間有序競爭和資源合理配置。健全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公開、平等的談判協商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支付方式改革相關的管理規範、技術支撐和政策配套,制定符合基本醫療需求的臨床路徑等行業技術標準,規範病歷及病案首頁的書寫,全面夯實信息化管理基礎,實現全國範圍內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名稱和內涵、疾病分類編碼、醫療服務操作編碼的統一。繼續落實對中醫藥服務的支持政策,逐步擴大納入醫保支付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和針灸、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範圍,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特點的支付方式,鼓勵提供和使用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到2017年,國家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鼓勵各地積極完善按病種、按人頭、按床日等多種付費方式。到2020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全國範圍內普遍實施適應不同疾病、不同服務特點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按項目付費占比明顯下降。

3.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在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實現覆蓋範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六統一”的基礎上,加快整合基本醫保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制,統一基本醫保行政管理職能。統一基本醫保經辦管理,可開展設立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試點,承擔基金支付和管理,藥品采購和費用結算,醫保支付標準談判,定點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結算等職能。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發揮醫保對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控制作用。加快推進醫保管辦分開,提升醫保經辦機構法人化和專業化水平。創新經辦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

4.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在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基礎上,采取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合理確定合規醫療費用範圍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完善職工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在做好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醫療救助基礎上,將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低收入救助對象,以及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救助範圍,發揮托底保障作用。積極引導社會慈善力量等多方參與。逐步形成醫療衛生機構與醫保經辦機構間數據共享的機制,推動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有效銜接,全面提供“一站式”服務。

5.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積極發揮商業健康保險機構在精算技術、專業服務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鼓勵和支持其參與醫保經辦服務,形成多元經辦、多方競爭的新格局。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基本醫保的經辦服務,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按照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選擇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醫保經辦。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醫療執業保險。豐富健康保險產品,大力發展消費型健康保險,促進發展各類健康保險,強化健康保險的保障屬性。鼓勵保險公司開發中醫藥養生保健等各類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提供與其相結合的中醫藥特色健康管理服務。制定和完善財政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鼓勵企業和居民通過參加商業健康保險,解決基本醫保之外的健康需求。

(四)建立規範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實施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調整利益驅動機制,破除以藥補醫,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建設符合國情的國家藥物政策體系,理順藥品價格,促進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保障藥品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供應充分。

1.深化藥品供應領域改革。通過市場倒逼和產業政策引導,推動企業提高創新和研發能力,促進做優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中藥生產現代化和標準化,實現藥品醫療器械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打造中國標準和中國品牌。建立更加科學、高效的藥品審評審批體系。加快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鼓勵創制新藥,鼓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藥物創新。加快防治艾滋病、惡性腫瘤、重大傳染病、罕見病等臨床急需新藥及兒童用藥等的審評審批。淘汰療效不確切、風險大於效益的品種。加強醫療器械創新,嚴格醫療器械審批。建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快重大傳染病用藥、兒童用藥的研發和生產。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的化學藥品仿制藥口服固體制劑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

解決好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以及兒童用藥的供應問題。扶持低價藥品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保持藥價基本穩定。建立健全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機制,加快推進緊缺藥品生產,支持建設小品種藥物集中生產基地,繼續開展用量小、臨床必需、市場供應短缺藥品的定點生產試點。完善兒童用藥、衛生應急藥品保障機制。對原料藥市場供應不足的藥品加強市場監測,鼓勵提高生產能力。

2.深化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加大藥品、耗材流通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引導供應能力均衡配置,加快構建藥品流通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格局,破除地方保護,形成現代流通新體系。推動藥品流通企業兼並重組,整合藥品經營企業倉儲資源和運輸資源,加快發展藥品現代物流,鼓勵區域藥品配送城鄉一體化。推動流通企業向智慧型醫藥服務商轉型,建設和完善供應鏈集成系統,支持流通企業向供應鏈上下遊延伸開展服務。應用流通大數據,拓展增值服務深度和廣度,引導產業發展。鼓勵綠色醫藥物流發展,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支持藥品、耗材零售企業開展多元化、差異化經營。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與技術,規範醫藥電商發展,健全中藥材現代流通網絡與追溯體系,促進行業結構調整,提升行業透明度和效率。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形成1家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的超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批發市場總額的90%以上。

3.完善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制度。完善以省(區、市)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機制,落實公立醫院藥品分類采購,堅持集中帶量采購原則,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采取以市為單位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自行采購,鼓勵跨區域聯合采購和專科醫院聯合采購。做好基層和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銜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每種藥品采購的劑型原則上不超過3種,每種劑型對應的規格原則上不超過2種。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改革(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鼓勵醫院與藥品生產企業直接結算藥品貨款、藥品生產企業與配送企業結算配送費用,嚴格按合同回款。進一步提高醫院在藥品采購中的參與度,落實醫療機構藥品、耗材采購主體地位,促進醫療機構主動控制藥品、耗材價格。完善藥品價格談判機制,建立統分結合、協調聯動的國家、省兩級藥品價格談判制度。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進行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價格談判,逐步增加國家談判藥品品種數量,並做好醫保等政策銜接。將加快藥品註冊審批流程、專利申請、藥物經濟學評價等作為藥品價格談判的重要內容。對實行備案采購的重點藥品,明確采購數量、開具處方的醫生,由醫療機構負責人審批後向藥品采購部門備案。加強國家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規範化建設,提高藥品集中采購平臺服務和監管能力,健全采購信息采集共享機制。

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檢驗檢測試劑、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規範和推進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統一高值醫用耗材編碼標準,區別不同情況推行高值醫用耗材招標采購、談判采購、直接掛網采購等方式,確保高值醫用耗材采購各環節在陽光下運行。

4.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鞏固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成果,推動基本藥物在目錄、標識、價格、配送、配備使用等方面實行統一政策。加強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結核病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重度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基本用藥保障。探索在基本藥物遴選調整中納入循證醫學和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堅持中西藥並重。完善基本藥物優先和合理使用制度,堅持基本藥物主導地位。完善基本藥物供應體系。

5.完善國家藥物政策體系。健全管理體制,建立國家藥物政策協調機制。推動醫藥分開,采取綜合措施切斷醫院和醫務人員與藥品、耗材間的利益鏈。醫療機構應按照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並主動向患者提供,不得限制處方外流。探索醫院門診患者多渠道購藥模式,患者可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推動企業充分競爭和兼並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經營。調整市場格局,使零售藥店逐步成為向患者售藥和提供藥學服務的重要渠道。

進一步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強化價格、醫保、采購等政策的銜接,堅持分類管理,實行不同的價格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符合我國藥品市場特點的藥價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醫保藥品支付標準,結合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逐步按通用名制定藥品支付標準。完善國家醫藥儲備體系,在應急保障的基礎上,完善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完善中藥政策,加強中藥材質量管理,鼓勵中藥飲片、民族藥的臨床應用。探索建立醫院總藥師制度,完善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藥師管理制度,結合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體現藥事服務價值。建立藥物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和兒童用藥臨床綜合評價機制,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五)建立嚴格規範的綜合監管制度。健全醫藥衛生法律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模式,提高綜合監管效率和水平,推進監管法制化和規範化,建立健全職責明確、分工協作、運行規範、科學有效的綜合監管長效機制。

1.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放管服”改革。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推進醫藥衛生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建立清單制度並向社會公示。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更加註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升監管效能。優化政府服務,提高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改善服務質量。

2.構建多元化的監管體系。完善政府監管主導、第三方廣泛參與、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和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加強部門聯動,加大監管力度,切實防止和減少損害群眾健康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引導第三方依法依規參與監管工作。建立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制度,加強內涵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所有醫療機構門診、住院診療行為和費用開展全程監控和智能審核。加強醫保智能審核技術應用,推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應用智能監控系統,逐步實現對門診、住院、購藥等各類醫療服務行為的全面、及時、高效監控。健全全國藥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開價格、質量等信息。建立健全社會共治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和宣傳教育力度,拓寬公眾參與監管的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3.強化全行業綜合監管。健全醫藥衛生法律法規和標準,推動監管重心轉向全行業監管。加快出臺基本醫療衛生法,建立健全中醫藥法規,完善相關標準規範。實行屬地化監督,加強基層監督機構規範化建設和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綜合監管保障機制。開展綜合監管試點。推行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抽查,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建立違法違紀“黑名單”制度,對進入“黑名單”的機構和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堅決曝光。健全醫療機構績效考評制度,對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服務質量、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等進行綜合評價,確保各醫療機構的功能任務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強化臨床路徑管理,完善技術規範,提高診療行為透明度。加強對非營利性社會辦醫療機構產權歸屬、財務運營、資金結余使用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加強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療廣告監管,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到2020年,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監督檢查實現100%覆蓋。

完善基本醫保基金監管制度,加大對騙保欺詐等醫保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完善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的監控機制,將監管對象由醫療機構延伸至醫務人員。強化藥品質量監管,進一步規範藥品市場流通秩序。加強藥品註冊申請、審批和生產、銷售的全程監管,建立完善藥品信息追溯體系,形成全品種、全過程完整追溯與監管鏈條。加強藥品有效期和包裝材料管理,規範過期藥品等廢棄藥品及包裝材料的處置。嚴控藥品購銷渠道,嚴格票據管理,減少流通環節,凈化流通環境。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依法依規嚴厲打擊藥品註冊申請中數據造假、制售假劣藥品、掛靠經營、“走票”、商業賄賂、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為。強化藥品價格行為監管,建立健全藥品價格信息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制度,積極引導行業組織和市場主體加強誠信建設,自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加強對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監管。對價格變動頻繁、變動幅度較大的,適時開展專項調查,對價格壟斷、欺詐、串通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查處。

4.引導規範第三方評價和行業自律。完善相關政策制度,鼓勵符合條件的第三方積極開展或參與評價標準的咨詢、技術支持、考核評價等工作,推動醫療機構考核評價由政府主導逐步向獨立第三方評價轉變。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作用,積極培育第三方評價機構。強化行業自律,推動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管理規範和準則,規範成員行為。引導和規範醫療機構建立內審制度,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查自糾,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加強全國醫療衛生行業監管信息管理,為醫療機構開展業務以及提升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滿意度等提供有效監控依據。

(六)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1.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評價機制。從提升和改善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醫務人員改革主力軍作用。健全醫務人員培訓培養制度,使每名醫務人員都有接受繼續教育和職業再培訓的機會。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標準化、規範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完善醫學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到2020年,完成本科臨床醫學專業首輪認證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醫學教育實質等效的醫學專業認證制度。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加強醫學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繼續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完善畢業後教育制度,到2020年,所有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均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初步建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重點為縣級醫療機構和邊遠地市醫院培養一批專科醫師。推進基層藥學人員培養使用。大力推進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通過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多種途徑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力度。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範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總數達到30萬人以上。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建立健全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

創新衛生人才使用機制,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推行公開招聘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實現人員分類管理。改善從業環境和薪酬待遇,促進醫療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基層和農村流動。在總結評估的基礎上,繼續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其中醫療服務收入的內涵和與績效工資制度銜接的具體辦法另行研究制定。合理確定醫療衛生機構編外人員待遇,逐步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績效分配可采取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等方式,向承擔簽約服務等臨床一線任務的人員傾斜。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工作補貼政策,績效工資分配向基層傾斜。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完善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符合衛生人才特點的科學化、社會化評價機制。完善職稱晉升體系和職稱晉升辦法,增加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崗位比例並向基層傾斜,拓寬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關心重視村醫隊伍建設,合理提高待遇,結合實際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鼓勵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醫療資源稀缺地區和其他有需求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

建立衛生人員榮譽制度,弘揚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做好“人民好醫生”稱號評選宣傳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堅決從嚴查處涉醫突發案件,維護正常醫療秩序,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完善醫療糾紛調解機制,健全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有機結合的“三調解一保險”制度體系,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到2020年,醫療責任保險覆蓋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和8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持續開展健康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擴大健康服務相關支撐產業規模,優化健康服務業發展環境。健全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督促各地落實在市場準入、社會保險定點、重點專科建設、職稱評定、學術地位、醫院評審等方面對所有醫療機構同等對待的政策措施。完善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改革醫師執業註冊制度。完善醫療資源規劃調控方式,加快社會辦醫發展。允許公立醫院根據規劃和需求,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加強合作,共享人才、技術、品牌。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探索社會力量辦營利性醫院綜合評價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投向滿足群眾多元需求的服務領域。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健康產業投入,探索無形資產質押和收益權質押貸款業務,鼓勵發展健康消費信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發行債券和開展並購,鼓勵引導風險投資。發揮商業健康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引導商業保險機構以出資新建等方式興辦醫療、養老、健康體檢等健康服務機構。促進醫療與養老融合,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養老機構開展康複護理、老年病和臨終關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促進醫療與旅遊融合,完善準入、運營、評價、監管等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推進健康旅遊產業發展。促進互聯網與健康融合,發展智慧健康產業。積極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健康服務,促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深度融合,為健康產業植入“智慧之芯”。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推進中醫藥與養老、旅遊等融合發展,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到2017年,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於1.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同步預留診療科目設置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3.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遴選機制。到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機制基本完善。推進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分配方式以及效果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發揮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對項目實施的指導和考核作用,考核評價結果與服務經費撥付掛鉤。建立健全專業公共衛生人員激勵機制,人員和運行經費根據人員編制、經費標準、服務任務完成及考核情況由政府預算全額安排。鼓勵防治結合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通過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獲得合理收入,建立有利於防治結合的運行新機制。推進婦幼保健機構內部改革重組,實現保健和臨床有機融合。在合理核定工作任務、成本支出的基礎上,完善對醫療機構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補償機制。大力推進殘疾人健康管理,加強殘疾人社區康複。將更多成本合理、效果確切的中醫藥服務項目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完善現有藥品政策,減輕艾滋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重大疾病以及突發急性傳染病患者的藥品費用負擔。推進居民健康卡、社會保障卡等應用集成,激活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應用,推動預防、治療、康複和健康管理一體化的電子健康服務。升級改造衛生應急平臺體系,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發現水平。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醫改工作,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誌或一位主要負責同誌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親自負責醫改工作,充分發揮醫改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統一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把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為完成規劃任務提供堅強保證。各地要依據本規劃,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精心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及時制定細化配套措施,加強協作配合,指導督促地方落實規劃任務。

(二)強化責任落實。落實各級政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建立責任落實和考核的剛性約束機制。加大政府衛生投入力度,到2020年,全面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建立公立醫院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補償的新機制,細化落實政府對中醫醫院(民族醫院)投入傾斜政策,逐步償還和化解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長期債務。加強各級各類醫藥衛生機構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在醫改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增強改革執行力。

(三)強化改革探索。尊重和發揚基層首創精神,充分放權,鼓勵地方銳意進取、因地制宜大膽探索,特別是針對一些矛盾和問題多、攻堅難度大的改革,主動作為、勇於攻堅,創造性開展工作。以省為單位深入實施綜合醫改試點,區域聯動推進改革。建立完善常態化調研機制,加強對地方的指導,總結推廣改革經驗,及時將成熟經驗上升為政策,努力做到下有所呼、上有所應。

(四)強化科技支撐。加強國家醫藥衛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繼續組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依托各類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協同研究網絡,大力推進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規範的研究和推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提供更多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醫藥衛生技術和健康產品。

(五)強化國際合作。制訂實施中國全球衛生戰略,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建立完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多雙邊交流合作,深入參與全球衛生治理,交流借鑒改革發展有益經驗。搭建國際化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進醫療衛生服務貿易發展,加快醫療衛生機構走出去步伐,擴大境外人員來華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規模。以中醫藥服務貿易為重點,以服務貿易標準為引領,提高中醫藥的全球影響力。

(六)強化督查評估。建立健全督查評估制度,充分發揮第三方評估作用,強化結果運用和激勵問責。增強監測實時性和準確性,將監測結果運用到政策制定、執行、督查、整改全過程。國務院醫改辦會同相關部門對規劃落實總體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分析,統籌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重大情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支持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圍繞深化醫改建言獻策,就重要改革任務的落實開展民主監督。

(七)強化宣傳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大力宣傳醫改進展成效、典型經驗和先進人物,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提高群眾對改革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提高醫務人員投身改革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營造全社會關心、理解和支持醫改的良好氛圍。發展健康文化,凈化傳播環境,加強健康知識傳播,引導公眾正確認識醫學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和就醫理念,提升公眾健康素養水平。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引導樹立良好醫德醫風,發揚醫務人員職業精神。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最大限度凝聚共識,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