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落地老撾 用途公開

隨著首個定位服務單基站日前在老撾首都萬象建成並通過技術測試,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正式落地老撾。

在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雲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老撾國家測繪局的支持下,基於北鬥系統建設的老撾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正式啟動。老撾地理信息龍頭企業老撾天眼公司擁有該系統的所有權、運營權和使用權。

這一系統兼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軌道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的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參考站網系統(CORS),形成覆蓋老撾的高精度平面定位基礎設施,向老撾全境用戶提供各種不同精度的位置和時間服務信息。首個CORS單基站已於2016年8月1日建成並通過技術測試,落地萬象市塞色塔綜合開發區。

老撾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可應用於國土規劃、城市建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等行業,為各項工程建設提供實時、精確、可靠的數據源;在交通、公安、金融等領域提供三維空間位置和時間方面的監控和管理;為各行業提供測繪和大地測量應用;並可用於監測自然災害等。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全球軌道導航衛星系統、歐洲建設中的伽利略系統構成全球四大導航系統。據介紹,北鬥系統在東南亞的應用相比其他系統,具有明顯的時間可用性、空間可用性,以及高精度導航、高強度加密等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019

中國火星計劃來了!5年內將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不久前,在首個“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批準立項,我國預計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中國的火星計劃終於來了!

據人民日報8月12日消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這種形式在國外從沒有過。

我國的火星探測發射目標是想一步環繞、著陸、巡視,這個任務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火星探測要26個月才能遇到一個時間窗口,所以專家們正在嚴密地制定工程計劃,爭取在2020年這個窗口發射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據許達哲介紹,盡管我國的飛行器已經進入了深空,但是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仍不可或缺,探測火星意味著中國從真正意義上邁入深空探測時代。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有望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項目顧問葉培建院士表示,“與印度‘曼加里安’號探測器只是繞火星赤道軌道飛行不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繞火星進行大橢圓軌道飛行,對火星進行全球觀測,並由進入器載著巡視器著陸火星,巡視器會在火星上‘走起來’。”

“每隔兩年或三年,才有一次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機會,在這個時間點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對運載火箭來說是最省能量的。考慮到火星探測器的質量,將由我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來完成發射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宇航部副部長馬誌濱介紹說。

長征五號

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這種形式在國外是從沒有過的,國外曾擬一次實現環繞和著陸,但著陸失敗了。

火星探測涉及的技術領域非常多,特別之處還在於,雖然火星車是一個空間探測器,但與一般空間探測器相比,它又具有鮮明的特點。

首先,任務對火星探測器的自主能力要求非常高。考慮到在火星表面進行巡視探測的實際條件和要克服時延等限制,要求火星車具備較強的環境感知與識別、路徑規劃等能力,以及具備較強的任務分析、規劃和實現能力。也就是說,火星探測器要具備確定行駛路線、發現障礙危險的能力。

為了實現巡視探測,火星探測器還要具備較高的環境適應性。除了需要面對普通航天器遇到的真空、低溫、輻射等問題,也需要適應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塵暴、低重力、高低溫、低氣壓等特殊環境,還需要解決遠距離通訊,以及長時間日淩時期的探測器自主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火星探測任務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巨大技術挑戰

這次任務最難的地方,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氣動外形和降落傘減速只有一次機會。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體部的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火星探測任務面臨著許多技術挑戰。

曾在珠海航展展出的火星車模型。(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首先是火星大氣問題。火星大氣氣壓很低,只有地球表面大氣壓力的1%,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有關它的變化和風暴時特性等因素,科學家們還沒有透徹的認識。火星在夏季常形成類似地球沙塵天氣的塵暴,這會導致火星車接收的太陽光能量急劇下降,必須為火星車設計“休眠”模式,讓其耐心地等待塵暴過去。

其次是光照問題。火星距離地球最遠4億公里,距離太陽更遠。同樣面積下,火星接收太陽光的能量只有月球表面的40%。同時,火星大氣對太陽光照還有削減作用,這為火星探測的能源供給帶來難題。這就要求探測器的太陽翼面積更大,而且需不斷調整,努力對準太陽方向。還有,火星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38%,但是比月球表面的重力大多了,因此探測器需要更大的功率。

“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最難的地方,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氣動外形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只有一次機會,必須確保成功。”孫澤洲說,由於地球與火星距離遙遠,整個過程無法由地面實時控制,所以必須依靠探測器自主完成。由於沒有那麽多的推進劑來抵消那麽高的速度,所以登陸火星時,減速要依靠火星大氣的作用,然而火星大氣難以在地面模擬。這些問題都給設計師們帶來極大的技術挑戰。

龐之浩說,總體來講,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相似,也是“繞、落、巡、回”, 最終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目標。由於火星距離地球比月球距離地球要遠得多,所以探測火星需要攻克一系列更複雜的技術難關。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或組織通過一次發射就成功完成“繞、落”兩項火星探測任務的先例,而我國將在2020年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落、巡”三項火星探測任務,這將是史無前例的巨大技術挑戰。

人類希望有朝一日在火星建立居住基地,最終向火星移民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龐之浩說,人類之所以對火星探測如此青睞,是因為探測火星具有重要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意義,甚至關系到人類的未來。目前火星已成為除地球以外人類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人類利用空間探測器進行火星探測的歷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航天史。

通過長期的天文觀測和空間探測,科學家已經確定,火星是與地球最為相似且距離最近的行星,探究火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可以促進對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火星的自轉速度與地球幾乎相等,自轉一周為24.6小時,公轉周期為687天;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氣,有四季交替的氣候變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環形山;特別是火星大氣層中也存在臭氧層,可以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為火星表面創造有利生物生長發育的條件。因此,人類希望有朝一日在火星建立居住基地,最終向火星移民,把它變成人類的第二家園。

大量跡象還表明,火星以前很可能與目前的地球一樣,只是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才變成大氣層稀薄、溫度較低、水源枯竭等樣子。不少天文學家推斷,火星是地球的未來。因此,探測或載人登陸火星進行研究,可以為防止地球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二個火星提出預案。

截至2016年6月,全球共進行了114次月球探測,43次火星探測。不過,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人類共進行了18次火星探測,而月球探測只進行了14次。目前有5個火星軌道器和2輛火星漫遊車在工作,但只有1個月球軌道器和1個月球著陸器在工作。世界航天大國都制定了以火星系統為目標的探測計劃,由此可見,當今的火星探測比月球探測還熱。

在火星探測方面,美國獨占鰲頭。從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開始實施“火星生命計劃”,以確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2001年美國發射了“火星奧德賽”,該探測器首次發現火星上有大量水冰;2003年,美國先後發射了第二代火星車——“勇氣號”和“機遇號”,它們再次證實火星上有水;2013年美國發射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變”是世界首個研究火星上層大氣的探測器。

2003年美國發射的“勇氣號”火星漫遊車

俄羅斯與歐洲航天局合作研制的“火星生物學—2016”在今年3月14日發射成功,用於探測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和驗證火星著陸技術;2020年,俄羅斯還將與歐洲航天局合作執行“火星生物學—2020”任務。

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由於印度運載火箭推力較小,所以“曼加里安”不能靠火箭推力直接進入地火轉移軌道,而是先繞地球20多天,靠探測器自身的發動機多次點火加速才能逐漸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曼加里安”用於研究火星表面、大氣和礦物特征,探尋火星上是否有甲烷和生命跡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5

中國首顆量子衛星來了!本月中下旬就將發射

據央視報道,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在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系統總師朱振才表示,在塔架上以後,已完成衛星在發射狀態的全面的測試和檢查。在前幾天,配合發射場和運載、測控系統,完成了發射場的第4次總檢查。

從量子衛星7月初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後,相關部門對衛星開展了為期20余天的技術區測試與檢查工作,包括衛星的光學性能、電性能,及安裝精度的檢驗,另外為衛星供電的太陽能陣帆板也已經安裝完畢。

作為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同時是世界上首顆量子衛星,其科技含量及精密程度都達到該研究領域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衛星載荷的安全性極其重要,在衛星發射當天,系統工作人員還將對其進行最後的檢測和狀態設置的確認。

朱振才表示,在技術區的測試,包括在裝到火箭上,塔架上的測試,衛星的狀態都是良好的。到目前為止,衛星的各項指標都是達到我們的設計要求,衛星的工作狀態是正常的,產品應該狀態非常好。

通過3D模型可知,這顆量子衛星是一個立方體,高1.7米左右、重640公斤,內部構造分成上下兩層:下層是衛星的常規裝置,上層是和實驗相關的量子衛星的核心裝置。這些裝置主要是參與量子衛星實驗中的一些核心部件,將同地面實現與量子相關的一系列實驗。

那麽,量子究竟是什麽?

我們知道構成物質的最小單元是基本粒子,而量子就是質量、體積、能量等各種物理量的最小單元,而且它也要以某種粒子狀態存在。我們看到的光,其實是以光子為單位一份一份地變化的。我們大可以打開腦洞,想象一下,我們一舉手投足間,一個呼吸,就有上萬億的量子在移動。

最早,量子是被一個叫普朗克的德國物理學家在1900年提出來的,後來陸陸續續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其中也包括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量子科學體系不斷完善。

說到量子,它有兩個堪稱神奇的絕技,就是“分身術”和“遠程心靈感應”。別小看這兩門功夫,要知道最強悍的量子計算機和最安全的量子通信,關鍵靠的就是它們。量子的“分身術“也叫量子疊加,就是一個量子可以同時存在好幾種狀態。那麽”分身術“幹嘛用呢?首先一個應用就是幫我們的計算機實現並行計算。這能力 有多強?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分解一個300位的大數,用現在的計算機,需要15萬年,用量子的”分身術“幫我們並行運算,只要一秒鐘就可以算出來。

量子的另一個絕技”遠程心靈感應“,學名叫量子糾纏。就是如果兩個相似的量子距離足夠近,就會發生糾纏,然後你把他們分開無論多遠,這 兩顆量子的狀態就好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一樣,一個開心,另一個也會笑,一個哭了,另一個一定也難過,這個可能是科學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

神奇的量子還有兩個怪癖: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別嫌它古怪,要想做量子保密通信還真得靠這兩個才行。利用量子的這兩個怪癖,可以制作出最安全的保密鑰匙,可以讓我們目前的信息傳輸變得更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44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命名為“墨子號”

8月15日消息,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當天被正式命名為“墨子”。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近日,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搭載的我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即將升空。

潘中科院院士建偉認為,中國人的祖先里有很多非常偉大的科學家,我們之所以取“墨子”這位古代先賢的名字做衛星的名字,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份自信與敬意。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帶著探索星地量子通信的使命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系統總師朱振才表示,衛星各項指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工作狀態正常,產品狀態非常好。

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質量約640千克,由長征-2D運載火箭發射,運行於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軌道傾角為97.37°,設計在軌運行壽命2年。科學家已在相距300千米的地面成功進行了量子糾纏實驗,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把這個實驗帶到外層空間,連接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量子通信網,旨在建立衛星與地面遠距離量子科學實驗平臺,在國際上首次在空間大尺度下實現星地自由空間量子密鑰生成和分發,以及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57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無條件安全通信成可能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於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制性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簽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量子衛星2011年12月立項,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一是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工程還建設了包括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和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在內的地面科學應用系統,與量子衛星共同構成天地一體化量子科學實驗系統。

潘建偉表示,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衛星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態保持與基矢校正、星載量子糾纏源等。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動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本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中科院研制的稀薄大氣科學實驗衛星和西班牙科學實驗小衛星。量子衛星發射入軌後將進行3個月左右的在軌測試,然後轉入在軌運行階段。

量子衛星工程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抓總負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科學目標的提出和科學應用系統的研制;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制衛星系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中科大研制有效載荷分系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負責地面支撐系統研制、建設和運行;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等單位參加。

據介紹,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4次飛行。

據潘建偉介紹,到2030年左右,中國力爭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充分安全的“量子互聯網”,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

繼量子衛星之後,潘建偉團隊還計劃開展空間站“量子調控與光傳輸研究”項目,研究星間量子通信技術等,同時進行量子密鑰組網應用等研究,為下一步衛星組網奠定技術基礎。

“隨著中國科技的迅猛發展,我相信量子通信將在10年左右時間輻射千家萬戶。期盼在我有生之年,能親眼目睹以量子計算為終端、以量子通信為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網的誕生。”潘建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39

一個巨大的進步:國際著名科學家評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6/158174.shtml

一個巨大的進步:國際著名科學家評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林梅 林梅

一個巨大的進步:國際著名科學家評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從原理到應用,深度解讀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文章授權轉載自知識分子公眾號(ID:The-Intellectual),作者林梅。

716963780

國際同行如何看“墨子”?

2016年8月16日淩晨1:41,備受矚目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

這顆衛星肩負著怎樣的使命?它的科學價值是什麽?全球的量子信息研究格局是否會因此改變?國際同行如何看待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

《知識分子》特邀部分國際同行對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表評論。

1591974757

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光學和激光納米技術教授Paolo Villoresi(圖片來源: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

對於量子信息研究來說,地面上的量子通信應用進展迅速,但自由空間量子通信還很落後,所以衛星在太空中實現量子通信實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中國的量子空間衛星將為全球量子通信系統提供一個試驗臺。事實上,此次太空中有一些開放的實驗項目我們是很感興趣的。

我想,空間量子通信最初可能有點像早期的人造衛星,比較笨拙——被稱為“無用的大塊鐵”,但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像彩虹般有趣,提供很多有用的服務和信息。

1056097821

維也納大學物理學教授Anton Zeilinger(圖片來源:vcq.quantum.at)

我們正在與QUESS(Quantum Experiments at Space Scale,空間尺度的量子實驗)的團隊進行合作,我們負責搭建歐洲的地面站。合作進行得很順利。在我看來,中國和奧地利之間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將是最有趣的。未來,全球範圍的量子互聯網必然包括地面網絡連接和空間網絡連接,而QUESS將首次提供洲際網絡鏈接。

這是首次實現全球尺度下的量子通信,是邁向未來量子互聯網的重要一步。另外,它將提供迄今為止最大尺度的量子糾纏驗證,未來如果運行順利,它也一定會為相對論的驗證提供重要信息。

中國在基礎量子實驗及其應用領域都做得非常出色。在下一次量子革命中,中國無疑是一個主要參與者。

1787461143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物理學教授Anthony J. Leggett(圖片來源:physics.illinois.edu)

在太空上遠距離地對量子力學的預測進行檢驗,我認為這將是非常有趣的一項試驗。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即便在這顆衛星上無法實現),讓人類觀測員進行“貝爾-EPR”的測試[1];假設他們的報告能夠得出明確的結果,那麽這就會為客觀的定域性理論等此類問題的“棺材”上釘上最後一根釘子。

如果此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上的實驗能夠獲得成功,那麽它肯定會為最終的“量子互聯網”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量子互聯網是否將成為未來全球通信的潮流?我認為,量子互聯網是否會建立起來,這取決於國際社會是否認為這種系統的收益是否大於成本。

(以上引自Anthony J. Leggett接受《科學新聞》時給出的評論,《知識分子》獲《科學新聞》授權使用。)

從原理到應用,深度解讀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如果能弄明白為什麽會有量子糾纏,我立即死都願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教授潘建偉不久前在央視《開講啦》曾這樣表示。

1592928549

潘建偉在央視《開講啦》

20多年前,潘建偉因對量子力學著迷而選擇了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的研究。

“墨子”的升空,在科學上將進一步檢驗量子力學基本原理。 

在人類科學史上,可能沒有一個學科像量子力學這樣,幾乎動用了近代所有物理學家的智慧,其本質仍在幽暗中閃爍,令人困惑。 

“如果誰不為量子論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沒有理解量子論。”

說這話的人不是別人,是量子物理學大師級人物——尼爾斯·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989951337

尼爾斯·玻爾。來源:Wiki

在量子的世界里,盒子里的一只貓可以既死又活,直至我們打開盒子看看它;相距遙遠的一對粒子可以存在“心靈感應”,一個粒子的狀態隨另一個瞬時變化。前者,我們叫它“量子疊加”,而後者,則是“量子糾纏”。 

量子態疊加是指粒子可以同時處於不止一種狀態的相幹疊加。例如,同一時刻,電子自旋方向可以既是順時針又是逆時針,或者原子同時處於激發態和基態[2]。而量子糾纏是指,兩個微觀世界的粒子可以具有某種狀態上的關聯,無論它們距離多遠,只要其中一個被測量到處於某種狀態,另一個也會在同時塌縮到某種狀態。 

量子世界里這兩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性質讓無數物理學家為之著迷。在探尋其本質的道路上,世界上最頂尖的大腦共同推動著量子物理革命的發生,經典物理的大廈轟然倒塌。人類花了百年的時間,試圖探究量子世界的圖景。

1量子密鑰的應用

科學家現在還無從得知量子疊加的機制,但這一現象早已被實驗證實並走向應用,其中,量子密鑰是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

在人類的通信史上,信息傳遞得更快、更遠、更安全、更高效,一直是人類追求的方向。而以量子理論為基礎的量子通信技術,以其絕對的保密性能,被看作是未來保障信息安全的有力工具。

所謂密鑰,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加密和解密的密碼本,我們可以想象成用來加鎖和解鎖的鑰匙。

在傳統的密碼學中,采用的密鑰有兩種——公鑰和私鑰。私鑰是一種對稱密鑰——加密的人和解密的人用同一套密碼,好比加鎖和解鎖的人用同一把鑰匙。這種方法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即使不惜耗費資源,一次一密,也很難保證這把鑰匙半路不被人偷看、複制。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公鑰是更普遍的選擇,它是一種非對稱密鑰,加鎖和解鎖用的鑰匙不一樣,解密用的密碼需要對公鑰進行大數分解之類的複雜算法才能得到,也就是說,這種秘鑰即使被竊聽複制也沒關系,它的安全性依賴於複雜的算法,理論上竊聽者破解起來需要成千上萬年。

但是隨著竊聽者計算能力的提高,特別是量子計算機一旦成為現實,這些複雜的算法破解起來很可能易如反掌。怎麽辦?有量子計算機,就有量子密鑰。

與傳統私鑰不同的是,量子密鑰的密碼本再也偷不走,因為這種密碼本是由微觀量子態表示的量子密碼。

根據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微觀量子態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就比如盒子里那只既死又活的貓,你一旦打開盒子看,貓就要麽死要麽活,再也不是原先那種既死又活的狀態了,這一性質從原理上保證了量子密鑰的安全性。

以著名的BB84協議[3]為例,信息的發送方發送一個個單光子給接收方,接收方收到光子後,逐個進行測量。對於微觀量子態來說,測量方式會影響測量結果,接收方只有用與發送方一致的測量方式,才能得到與發送方一致的結果。所以,接收方將接收每一個光子時的測量方法告訴發送方。發送方通過對比,保留下與自己測量方式相同的那些光子,告訴接收方,這就形成了量子密鑰。根據不可克隆原理,如果有人中途對光子進行攔截和測量,會改變光子的狀態,竊聽行為也就無法得逞。

因此,到目前為止,量子通信實際上指的就是量子密鑰分配技術,也就是傳送密鑰。對通信雙方來說,只要交換並確認共享了絕對安全、且隨時可以更換的密鑰,再用此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麽即使在普通網絡上傳送理論上也是絕對安全的。

當然,原理上的絕對安全不意味著實現起來完全沒有漏洞,實際使用中,光子源品質好壞、探測器效率高低等等,都可能成為攻擊者的目標。但這些都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只要量子力學依然奏效,量子通信的絕對安全就值得期待。

2星地量子通信與全球量子通信網絡

因為全球光纖網絡的飛速發展,基於光纖技術的量子通道是最容易建立的。但人們很快發現,光纖的衰減效應成為量子通信技術向遠距離發展難以逾越的門檻。

在經典通信下,光纖信號的衰減可以通過放大器件進行放大後傳輸,只要建立好中繼站,光纖網絡便可以遍布全球。但到了量子通信,由於信息載體是單個的光子,量子的不可複制性也決定了單光子的信號是不可放大的,由於光纖固有的光子損耗,光量子傳輸很難更遠距離拓展。

基於自由空間[4]的量子通信技術則成為當前實現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一個最優選擇。

考慮到地球曲率、傳輸距離、大氣、天氣等影響,在地球表面,100公里級別的自由空間的量子密鑰分發幾乎已經是極限,於是,基於低軌衛星中轉的量子通信可謂實現目標的最佳方案。

外太空的真空環境對光的傳輸來說是最好的媒介,幾乎不存在大氣引起的衰減和退相幹效應,利用衛星作為中轉平臺,科學家們可以在地球上的任意兩點之間建立起量子信道,極大地擴展了光子的傳輸距離。

理論上,只要我們能夠實現將光子傳出大氣層,配合星載平臺技術和光束精確定位技術,就有可能實現真正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

3中國首顆量子衛星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擔任首席科學家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8月16日淩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至高度為500公里的預定軌道,衛星有效載荷包括量子糾纏源、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密鑰通信機和量子實驗控制與處理機,共同完成糾纏光子的生成、發送、地面通信以及實驗控制。

261218978

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來源:qnet.ustc.edu.cn

同時,地面建設有四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量子通信地面站)和一個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臺),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控制中心的指揮和調度下,完成四項重要的科學實驗: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驗、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實驗、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1683685568

地星量子隱形傳態。來源:qnet.ustc.edu.cn 

其中,四個量子通信地面站主要參與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糾纏分發,前者需要借助高精度的捕獲、跟蹤、瞄準系統,在地面與衛星之間建立超遠距離的量子信道,進行衛星與地面之間、基於誘騙態和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生成和分發,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以量子密鑰為核心的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試驗,並在此基礎上,與光學地面站及其附屬的局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相結合,通過衛星中轉的方式組建真正意義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而後者,則需要衛星上的量子糾纏光源同時向兩個地面站分發糾纏光子,在完成量子糾纏分發後,對糾纏光子同時進行獨立的量子測量。通過對千公里尺度上量子糾纏態的觀測,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而西藏阿里站的主要任務是配合衛星一起進行量子隱形傳態研究。該實驗將在量子存儲的幫助下,探索衛星與地面之間真正意義遠距離量子隱形傳態的可行性,在類空間條件下完成量子力學非定域性的實驗檢驗。

1277900686

西藏阿里地面站。來源:qnet.ustc.edu.cn

另外,衛星在軌還將首次進行洲際量子密鑰分發,衛星產生成對糾纏態光子,並將它們中的一方發送至位於北京和維也納的地面站,進而生成密鑰,連接中國和歐洲的量子通信網。

但是,在太空進行這些實驗難度相當大,地面站和在軌的衛星進行通信,需要根據衛星軌道和望遠鏡的天文指向,在地面站和衛星之間建立一個鏈路,地面站跟瞄要達到相當高的精度,才能建立捕獲並維持穩定的鏈路對準,完成量子通信。在衛星高速飛行的同時,如何保證衛星上的兩個激光器同時瞄準相距遙遠的兩個地面站,並同時傳輸密鑰?這種衛星與兩個地面站的高精度跟瞄在國際上也屬首次。此外,近衍射極限量子光發射、高保偏量子信號的偏振調制、高品質的糾纏光子源等等,都是這顆衛星的技術法寶。因此,這顆衛星帶上天的是科研團隊多學科、長時間在量子密鑰分發、多光子糾纏、量子隱形傳態等方面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

4“天地一體化”網絡初步建成

中國此次發射的量子衛星主要任務是將地面上的量子糾纏實驗“搬到”外層空間,即通過連接地面上的量子通信網,完成星地量子保密通信、星地量子糾纏分發、星地量子隱形傳態等實驗。

可以說,這顆量子衛星肩負著科學和技術的雙重使命。

從科學的角度說,量子糾纏和量子隱形傳態,是量子力學領域當中最“詭異”的現象,連愛因斯坦也為此困擾,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雖然量子通信體系速度無法突破光速,但兩個遙遠糾纏粒子之間的“非局域”關聯,仍不時地試探著相對論的邊界。此次衛星在軌,就是首次在大尺度的空間對量子理論進行相關檢驗,即驗證糾纏光子分開千公里的尺度後,是否依然保持糾纏特性,並千公里的尺度上通過測量貝爾不等式,檢驗量子力學基本原理。

而從技術的角度,衛星在軌的重要實驗目標就是完成星地量子保密通信。這是目前世界唯一的星地量子信道,下一步,通過衛星將地面站、地面光纖網絡及其他地面終端連接,如果運行順利,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將初步成為現實,人們有望實現全球量子密鑰初步業務化運行。

完整的空地一體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體系的構建,在國防、政務、金融和能源等領域將率先加以廣泛應用,與經典通信網絡進行連接,形成具有國際引領地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下一代國家信息安全生態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墨子”衛星的此次洲際量子密鑰分發演示,也為國際同行開放了天地一體化實驗平臺。國內外同行均可申請使用衛星與自建地面站開展各種方案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提取的關鍵技術研究。

5展望“全量子時代”

若要通過星地量子廣域網的方式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一個可以預見的方案是:地面的局域網(比如實用化城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可以利用量子中繼技術建立並實現傳輸和覆蓋,而在兩個區域之間利用衛星實現自由空間光量子傳輸和衛星平臺的中繼,從而實現兩個分隔遙遠的地面光纖網絡的相互聯通。

更進一步,未來若發射更多的量子通信衛星,空間衛星有望形成網絡,那時基於衛星網絡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可能成為現實。通過衛星組網,可以有效突破地影區限制,星載量子存儲、星間量子中繼、超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都可以通過衛星網絡實現。

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想象,有一天,互聯網將以量子計算機作為節點,通過量子信道進行連接,量子網絡中傳送的信息大部分不再是經典的0或1,而是由量子態,高效率的量子計算配合高保密的量子通信,“量子互聯網”得以實現。

雖然距離這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回望過去也許會感嘆,自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升空始,基於衛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建成後,錦江春色,玉壘浮雲,全世界的通信格局得以深刻改變。

量子 科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49

科技晨練 | SpaceX火箭爆炸 致Facebook首顆衛星被摧毀

【Tech|業界大事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兩則關於“爆炸”的不幸消息。

SpaceX火箭爆炸 致FB首顆衛星被摧毀
美國東部時間8月31日上午9點07分(北京時間9月1日晚9點07分),一枚SpaceX公司“獵鷹9號”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臺上爆炸。雖並未對公眾安全造成任何威脅,但爆炸完全摧毀了火箭及其運載物。據外媒最新消息,爆炸可能發生在靜態點火測試,推進燃料註入時的液氧艙“周圍”。目前尚不清楚“周圍”到底指的是什麽,是液氧艙本身還是外部的傳輸管道。但可知的是,Facebook不幸成為這次爆炸的“犧牲品”,其與法國衛星公司Eutelsat合作開發的AMOS-6在爆炸中損毀。這顆衛星屬於Facebook的Internet.org系列衛星中的第一顆,旨在為下撒哈拉沙漠地區的非洲人民提供無線網絡連接,是馬克·紮克伯格世界無線網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正身在非洲的紮克伯格得知爆炸後,立即發文稱“極度失望”,但仍將盡力通過其他技術手段來普及互聯網接入。

剛發布就召回 三星Note 7存爆炸風險

據央視報道,三星宣布將召回最新款智能手機Galaxy Note 7,原因是該款手機會發生爆炸,調查證實其電池存在不良問題。目前該款智能手機大概賣出了40萬臺,三星稱將對用戶進行無償維修並更換電池。但三星仍宣布,將在中國地區正式推出該款智能手機,並稱在中國銷售的手機並沒有采用問題供應商提供的電池。此前三星Note7出現了兩次充電中爆炸的事故,之後官方宣布由於需要進一步進行質量檢測,因此將推遲Note7的發貨,但官方並未表示與爆炸事故有關。

抗衡三星?蘋果或在iPhone 8中引入虹膜識別

蘋果明年推出的iPhone(外界稱為iPhone 8)不僅將複制三星的OLED曲面屏,還會引入虹膜識別功能。據臺灣地區媒體報道,臺灣精材科技公司已收到蘋果的虹膜識別芯片量產訂單。實際上今年早些時候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池就透露蘋果對生物認證技術很感興趣,目前正在研究虹膜掃描解決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在今年年初還收購了一家名為Emotient的軟件公司,後者所開發的軟件可以分析並識別特定的面部信息,甚至包括表情和情緒狀態。

特斯拉將在數周內發布Autopilot升級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周三在Twitter上表示,特斯拉計劃“在數周內”發布其半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升級,以改善雷達系統的數據處理方式。新的Autopilot系統將提高雷達信號處理能力,能夠更好地在環境光、顏色或天氣變化的情況下檢測到某些以前很難發現的物體。特斯拉表示,系統升級之後,如果司機開啟Autopilot功能後雙手離開方向盤,車輛就會立刻發出警報,如果15秒以內沒有重新握住方向盤,自動駕駛功能就會關閉,汽車在沒人幹預的情況下會慢慢減速。司機把車停下,掛進停車擋徹底停好,再次啟動車輛之後Autopilot功能才能正常啟用。

京東發布無人配送車 明年有望大規模商用

9月1日,京東集團宣布,由其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輛無人配送車已經進入路測階段,10月份即將開始試運營,明年有望進行大規模商用。據京東方面介紹,此次發布的無人車體積較小,長寬高分別為1m、0.8m、0.6m,具備6個不同大小的載貨艙,可以按照既定路線自動導航行駛,當遇到行人、寵物、車輛等障礙物時,可以進行避障,繞路行駛,遇到十字路口,可以識別紅綠燈做出相應行駛決策;自動行駛到目標建築的指定位置後,它會通過京東APP、手機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戶收貨;用戶到無人車前輸入提貨碼就可以打開貨倉,取走自己的包裹。

英偉達百度將聯合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平臺

圖形芯片廠商英偉達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2016年百度世界大會上透露,其公司已經與百度達成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基於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汽車平臺。黃仁勛稱,雙方還計劃將該平臺授權給汽車OEM廠商使用,而且所有使用該平臺的汽車都將融入到同一個網絡。這意味著該平臺將向品牌汽車商的消費車型開放,同時也向商用無人駕駛汽車開放。他還稱,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他們非常希望其他汽車OEM廠商能夠加入到當前的研發隊伍當中。

消失20日後 分答即將返場

8月31日晚間,分答官方公布了一張“即將返場”的海報,疑似暗示停擺近20天的分答即將歸來。分答官方對於“返場”並未進一步給出明確的時間點,對停擺原因亦未作說明。在8月10日前後,分答突然無法訪問,官方解釋為“技術升級”和“憋大招”,但可疑的是這種升級清空了原有所有內容,並且官方不能明確給出回歸時間。高舉“知識變現”旗幟的分答於5月中旬上線,並在5月底走紅。業內人士認為,分答開啟了知識變現的大門,但分答究竟能紅多久也成為一個待解的疑問。

下一代波音客機機翼將用3D打印

近日,波音公司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創造了一個3D打印最大物件的世界紀錄。這個打破紀錄的工具被命名為“trim-and-drill”,將會被用來3D打印下一代波音 777X 客機的機翼。此次打印出的物件約 5.3米長、1.7米寬、0.46 米高,長度已超過一輛大型SUV。波音公司的結構和材料部門主管 Leo Christodoulou表示,使用3D打印技術將會節省機翼生產的能源、時間、勞動力以及成本,未來波音公司將會在更多關鍵領域中應用 3D 打印技術。

Dropbox 6000萬用戶遭遇數據泄露

美國雲存儲服務Dropbox周三確認,2012年發現並披露的一次數據泄露事故影響要比之前預計的更嚴重,受影響的帳號超過6000萬。Dropbox表示,上周已為所有受影響用戶重置了密碼,這些用戶主要是在2012年年中之前就註冊,且隨後從未修改過密碼的人。Dropbox信任和安全負責人帕特里克·海姆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不是新的信息安全事故。沒有證據表明,Dropbox用戶的帳號被不當訪問。我們可以確認,上周進行的密碼重置能保護所有受影響的用戶。即使密碼被破解,在重置後這些密碼也無法用於訪問Dropbox賬號。”

全球23家運營商聯手推免費公共WiFi

近日,由無線寬帶聯盟(Wireless Broadband Alliance)在全球發起了一項“城市WiFi漫遊計劃”,該計劃目前將由23家電信運營商聯手部署,在全球多個城市為旗下用戶提供免費的公共WiFi漫遊。“城市WiFi漫遊計劃”倡議的第一階段試點,將整合紐約、巴塞羅那、都柏林、新加坡、舊金山和聖何塞的公共WiFi網絡資源。截至目前,參與該計劃的全球電信巨頭已經包括AT&T、英國電信、中國移動、韓國電信、NTT DoCoMo、Orange、香港電訊、SK電訊、Sprint、瑞士電信、新西蘭電信、澳大利亞電信、Telus和T-Mobile USA等。

【Tech|奇點】

牧羊犬將下崗?“機器人牛仔”上線放牧

最近,悉尼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機器人牛仔”,用來放牧牛群,甚至可能看護其他牲畜。澳大利亞的一個牧場正在試運行這款機器人。這款被稱作“斯瓦格波特”(Swag Bot)的機器人樣機用電池作為動力,四輪驅動,在平坦的地面上能夠以最高20公里的時速移動。斯瓦格波特是遙控操作,能夠越過障礙物,甚至可以牽引重型拖車。科學家計劃給它裝上傳感器,讓它可以持續監控牛群,特別是對可能生病的牛只進行判斷。研究人員希望,該機器人在3年內投入使用,屆時牧羊犬的工作將可由“機器人牛仔”取代。

歡迎下載第一財經App參與在線互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048

2億美元衛星被毀 小紮再表態:錢不是問題 把事耽擱了

昨日晚間,SpaceX一枚“獵鷹9號”火箭在發射臺上爆炸,原因不明。目前,相關人員正在調查這起事故的具體原因。

這次事故意外摧毀了Facebook的一顆通信衛星(造價約2億美元)。爆炸發生幾小時後,Facebook CEO 馬克·紮克伯格表示聲明,他表示:“此刻我人在非洲,聽說SpaceX的這次事故把我們的衛星被毀,我感到極度失望。這顆衛星本來可以給這個大陸(非洲)的許多企業家和大眾提供網絡接入。”

在紮克伯格帖子下面,有網友熱心問道關於是否有保險的問題,紮克伯格回複稱,錢都不是問題,但這把我們“聯接人類”的使命給耽誤了。

當地時間9月1日早上,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測試無人火箭時發生爆炸。隨後,SpaceX官方在Twitter上發布聲明,由於發射臺出現異常致使火箭在標準靜態點火測試時爆炸,同時搭載的衛星也毀於爆炸中。所幸,並無人員傷亡。

按照原計劃,它將在當地時間本周六下午為Facebook發射首顆互聯網衛星“Amos-6”,但經SpaceX證實,衛星已完全被摧毀。

就在昨天,紮克伯格訪問尼日利亞時還高調介紹了這顆即將發射的衛星。

Amos-6衛星由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制造,重約5噸,造價2億美元,原計劃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非洲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

之所以要通過衛星提供互聯網服務,紮克伯格曾稱:“想要連接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們,靠傳統的網絡連接設施會非常困難,並且非常低效,所以我們需要去發明新的技術。”

衛星沒了,Facebook其實還有Aquila太陽能動力無人機來提供互聯網服務,可飛行在6-9萬英尺(1.8-2.7萬米)的平流層中,能在90天的時間內創造50公里的通信範圍,信號將通過地面上的信號塔轉換為Wi-Fi或LTE網絡供人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057

百度搜狗等被立案調查;馬斯克的火箭爆炸,小紮的衛星“陪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2/158527.shtml

百度搜狗等被立案調查;馬斯克的火箭爆炸,小紮的衛星“陪葬”
石慧 石慧

百度搜狗等被立案調查;馬斯克的火箭爆炸,小紮的衛星“陪葬”

小紮本計劃用該衛星為部分非洲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

CFP491185545

靜靜謹以此圖獻給懷揣夢想的你

昨晚,在世界杯預選賽中,中國隊客場對戰韓國隊,第74分鐘和第77分鐘,中國隊在0-3落後的情況下連扳兩球。雖然最終中國隊2-3惜敗韓國隊,但網友紛紛表示,看到這血性就夠了。現場還有球迷拉出橫幅“因為沒有放棄,所以創造奇跡”。靜靜以這句話與創業者共勉。

話不多說,來看今天的早報。

1、獵鷹9號火箭爆炸 Facebook的2億美元衛星” 陪葬“ 

北京時間9月2日淩晨消息,由於SpaceX“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發生爆炸,導致價值2億美元的Facebook首顆互聯網衛星被完全摧毀。據悉,Facebook去年秋季宣布,將使用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制造的Amos-6衛星,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非洲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Amos-6衛星重約5噸,造價2億美元。

紮克

17.pic

@賴奕同誌:紮克伯格哭暈在廁所。

@潛力笨蛋要遠行: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心疼保險公司。

@什麽意思:2個億?錢都是小目標……

2、58同城被指逼員工主動辭職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昨日,網上有爆料稱,58同城公司正在展開全員“996工作制”:每天上班時間從早9點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且公司不給任何補償。在58同城CEO姚勁波的微博評論中,有不少疑似58員工寫下憤怒留言,要求姚勁波解釋996。有人認為,58這一行為可能與業績壓力有關,也有人認為,這是58的“變相裁員”之舉,希望借此逼迫一些員工主動辭職。

屏幕快照 2016-09-02 上午7.25.25

@小智:是真的嗎?感覺身體被掏空……

@雲青流:我女朋在58上班7點出門10點到家,好心疼。

3、三星宣布全球召回Note7:中國正常發售

據央視報道,三星宣布全球範圍內召回Galaxy Note7,調查後發現是由於電池不良的問題。早期售出的40萬部Note7將全部召回,盡管如此,三星依然決定昨日正式在中國發售該機。三星方面表示,在中國銷售的手機並沒有采用問題供應商提供的電池。

@我是高明星:赤裸裸的歧視啊。

@啊呦戴什麽代:這是區別對待?求真相!

@江湖遠_碧空長:三星買過一次打死不再買了。

4、百度搜狗等被立案調查

新華社記者昨日從上海市工商局獲悉,由於付費將不具備母嬰保健技術資格醫院的醫療廣告頂至前列,上海工商部門對上海南浦婦科醫院、安平醫院等廣告主涉嫌違法廣告行為,以及百度搜索、搜狗搜索等廣告發布者涉嫌未盡審查義務行為,將一並進行立案調查。

@銀銀銀:如果是黑的,工商為什麽不去查醫院。

@一階小民:若查,請持續查。

@小富反複:我只是笑笑不說話。

5、百度稱無人車獲上路牌照 雷達成本將從50萬降至3000元

昨日,百度無人車負責人王勁稱,百度無人車已在美國獲得上路實驗牌照。目前用於百度無人車的64線激光雷達去年的價格是10萬美元,但在今年已經降到了8萬美元,而百度的目標是將成本降低到500美元。

@當神跡降臨時:小米進場,降到500塊錢,人民幣。

@大哥賈誌維:哦,這個目標可不小。。。

@例Lee:以後送外賣就這個了?

6、京東發布無人配送車 稱明年有望大規模商用

9月1日,京東集團宣布,由其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輛無人配送車已進入路測階段,10月份將開始試運營,明年有望進行大規模商用。京東方面表示,京東無人配送車可實現針對城市環境下辦公樓、小區便利店等訂單集中場所進行批量送貨。

13.pic

@蔡蔡蔡蔡花生:路遇大媽熊孩子組合怎麽辦?

@童童兔兔兔:好擔心送我們寫字樓的大叔會失業。

@hi小威xiaowei:給上牌嗎?

7、巴鐵北戴河試驗線沒拆 又要在張家口建線

澎湃新聞報道,在輿論質疑聲中,寬體高架電車“巴鐵”項目近一個月低調潛行,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也並未受到太大影響。截至8月31日晚間,位於秦皇島北戴河區的巴鐵試驗路線,並未如之前傳言的到期拆除。巴鐵在秦皇島、周口的項目仍在繼續推進,而且又簽約了張家口。

@我們是害蟲呵呵:或許應該給新事物點成長空間。

@Jeson_Bourne:都是為了安撫投資者。

@林燦培:在一個擁堵的城市,巴鐵可能很實用。

8、攜程第二季度營收6.64億美元 同比轉虧

昨日,攜程發布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凈營收為人民幣44億元,同比增75%;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5.21億元,去年同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43億元。攜程預計第三季度凈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率約為70-75%。

@原來投資:收費那麽高,還虧損!

@GoodluckJason:要是沒有美團,攜程真是超級牛的公司。

9、去哪兒網第二季度營收10.3億元

昨日,去哪兒網公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季度總營收為10.308億元人民幣(1.551億美元),同比增長17.0%;以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凈虧損為3.733億元人民幣(562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6.238億元人民幣。

@敢不敢別逗:說好的返現沒有返我,就給卸載了。

@Mr傑_要奮鬥:那我是不是要改用攜程啦!?

10、外媒:中國對中概股借殼回歸設定估值上限

彭博報道,中國證監會開始為部分借殼上市交易估值設定上限,要求海外上市中概股尋求借殼回到國內上市時,需確保交易估值不超過預估利潤的20倍。據悉,包括奇虎360和去哪兒網在內的幾十家在美上市中資股收到了全盤收購提議。

@老錢是也:明明是利好消息,有些人就喜歡胡思亂想!

@黑潛艇SX:誰來估值?

11、小米卡位移動支付  對接20家銀行6地公交卡

華為牽手中國銀聯合推Huawei Pay的第二天,小米也正式加入移動支付大戰。9月1日,小米聯合中國銀聯及多家合作夥伴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小米的移動支付產品Mi Pay。目前,Mi Pay已與20家銀行對接,而8月31日發布的Huawei Pay接入了25家銀行。此外,Mi Pay已支持上海、深圳兩地公交卡,並開放北京、廣東省(嶺南通)、蘇州、武漢等四省市公交卡大範圍測試。

@john_m_m:說實話,有了支付寶和微信已經不需要其它pay了。

@贊我:僅小米5支持。。。還得升級到MIUI 8。。。

紮克伯格 百度 58同城 京東 小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30

中方投資的衛星通信企業獲老撾經營許可

經老撾總理府批準,中國與老撾合資成立的老撾亞太衛星有限公司日前與老撾計劃投資部簽署老撾衛星《特許經營協議》,正式獲得業務經營資格。

這份協議由老撾計劃投資部副部長本塔維·西蘇潘通和老撾亞太衛星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詠冰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根據協議,老撾亞太衛星有限公司正式獲得老撾政府許可,將可通過老撾一號衛星開展衛星通信、衛星電視和地面移動通信等業務。

老撾一號通信衛星項目於2012年12月1日正式啟動,由中國亞太移動通信衛星有限責任公司總承包。這顆衛星於2015年11月21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