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0萬變3億的操盤筆記 國小老師 的億元人生

2013-12-02  TWM
 
 

 

他,6歲時父母雙亡,成為孤兒。

年少嘗盡人情冷暖,但一顆力爭上游、渴望發達的心,直到年老,都未曾冷卻。

一位平凡的退休國小老師,如何靠股票投資成就數億元身價?

他又如何走出癌症陰影,感悟生死,得到心靈的救贖?

一個啟發人心、值得學習的投資奇蹟,不容錯過!

製作人.謝富旭 撰文.林心怡、謝富旭 研究員.辛曉昀十月下旬晚秋,周日中午時分的台北市街頭已經吹起颯颯冷風,高級日本懷石料理餐廳新都里的一間包廂內,傳來陣陣孩子與大人的嘻笑聲,這是七十二歲國小退休老師李宗男固定的家庭聚會,溫馨的氣氛與室外的冷清街道形成強烈對比。

李宗男夫婦育有二子,大兒子李君儀是馬偕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小兒子李君浩是國立大學電機系教授。用餐時,李宗男不是忙著幫六位孫子女挾菜,就是若有所思地微笑凝視著全家人,自己吃得極少。三年前被醫師檢查出罹患第四期攝護腺癌的李宗男感性地說:「賺再多錢,也比不上兩個兒子和六個孫子帶給我的驕傲與喜悅!」

貧苦偏鄉孤兒

向外公跪求學費 被嗆:去做工!

在一般人的生命中,財富和幸福雖不必然是相隨相伴的,但兩者卻往往是相輔相成的。經歷過一窮二白、家徒四壁的青春歲月,李宗男更清楚這當中的道理,因此格外珍惜現在的這份福報。

記憶再遙遠,李宗男永遠也忘不了生命中最慘澹的這一幕。

滂沱大雨的夜晚,為了隔天要繳交的初中學費,十三歲身材瘦弱的李宗男,長跪在外公家門口哀求著。「我沒錢啦!嘜讀冊去做工啦!」當時擁有一甲多檳榔園的外公冷淡地回覆,近六十年過去了,迄今仍如一把刀子插在心口,讓李宗男隱隱作痛。

老家在嘉義縣竹崎偏鄉的李宗男,出生六個月後父親驟逝,六歲時母親沒錢治病也跟著走了,從此成為孤兒。「我是務農的伯父帶大的,但他有肺病,也很窮,根本無力負擔我的學費,我為了籌學費上學,只好厚著臉皮去求外公。」李宗男眼角泛著淚光說:「我媽從小就被外公送給人家當養女,父女關係很差,外公連帶也很討厭我,任我跪再久、眼淚流乾了,他也不為所動;他有能力可以幫我,但他卻不肯。」

靠國小教職養家

存一桶金買股 兩周賺到半年薪水幸好,在許多鄉親的贊助下,李宗男才順利完成初中學業,成績優異的他考取有公費補助的嘉義師專。師專畢業後,十九歲的李宗男開始教書,在嘉義教了三年的小學,加上兼職勉強存了些錢,再考取台北師範學院,北上半工半讀完成最終的學業。

貧窮是一種詛咒,但也可能是一份禮物,端看當事人怎麼看。貧困童年成了李宗男一生成長的動力,也讓他懂得未雨綢繆,理財觀念比同年齡者早熟許多。當時已有論及婚嫁女友的他,總是不斷自我勉勵與盤算著:「該怎麼做,才能多賺點錢,結婚後讓太太與子女無後顧之憂!」退伍後,李宗男被分發到台北市西松國小任職,為了多賺點錢,他不但下課後兼任數個家教、賣保險,連中午午餐休息時間也馬不停蹄,與太太在大太陽底下挨家挨戶派發傳單,就是為了多存點錢。

當時的李宗男心裡很清楚,光是靠教職薪水要致富很難,但如果能先賺到第一桶金,再透過投資累積獲利,達成每個階段的目標,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達到財富自由。

憑著一股扭轉命運的衝勁,才兩年多,李宗男就與太太攢下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在那時幾乎是一般國小老師不吃不喝六、七年的薪水。除了拿來作為買房子的頭期款外,他也挪出部分資金嘗試進行股票投資。

「我還清楚記得,我人生中買的第一檔股票是大明紡織(現已下市),投資了二十萬元,進場不到兩星期就賺了半年的薪水,這讓我對股市投資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台塑、南亞、華聚、三商銀都有操作過,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重押過中纖,當時股價從八元一路抱到一四二元。」細數初入股海的戰役,李宗男說,「老師正職已經很忙,還要兼差,一有閒暇,我會買書研究技術分析,花錢去上相關的課程,買格子圖學畫K線圖,也會研讀當時的《財星週刊》、《財訊》等財經刊物。」

分散資產持盈保泰

嚴守一成停損 四十歲翻身「億元男」年輕時期的李宗男,股票以中長線波段操作為主,這期間也遇過幾次大跌崩盤洗禮,但他的財富累積仍能持續增長的關鍵,就在於擁有極佳的停損與分散風險觀念。

「我投資股票的錢都是血汗錢,絕不容許虧損超過一成以上。」李宗男說,買進後如果損失觸及一○%,他一定斷然執行停損;其次,大盤如果已經從高點拉回一○%,即使個股價位還沒有觸及自己的停損點,他也會選擇停損觀望。因為他深信,波段操作要成功得有天時(總經)、地利(大盤多頭)、人和(好股)三方配合,在這種三合一的投資環境下,操作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一旦遇到天時、地利、人和的黃金投資時機,李宗男也勇於放大財務槓桿,融資大押。在西松國小任教第一個十年間,那時才三十歲出頭的李宗男,含融資的股票部位經常達到數千萬元。「一天的漲跌稍微劇烈一點,我的股市帳戶不是虧一至二百萬元,就是賺一至二百萬元,遠遠超過我當國小老師的年薪數倍!」四十歲時的李宗男一度為自己的身價估算過,股票加房地產已超過一億元,原本的「苦命男」,正式翻身為「億元男」。

第二個讓李宗男財富持盈保泰的關鍵心法,就是分散原則,一旦在股市獲利,他就會提出五成投資房地產。

迄今已在台北、桃園一帶前後買賣投資超過十五戶的李宗男,用「以小換大」方式,不斷換出大坪數住宅。他人生中第一戶房子──台北市虎林街的十九坪公寓,後來轉手賺一倍後,又將股市賺的錢加入一部分,換到三十八坪的公寓。房子愈換愈大,目前李宗男位於台北市安和路的六十餘坪電梯華廈,每坪已是百萬元起跳;此外,他還為兩個兒子在台北市精華地段各自添購新房。

退休轉戰金融圈

高齡菜鳥研究員 半年升任自營部經理正因為資產配置分散的關係,一九九○年二月台股的「萬點崩盤」、○三年SARS空頭、○八年金融海嘯等股市重大股災,李宗男雖有受傷,但嚴守虧損不超過一○%的原則,加上房地產的保值,因此未傷及財富元氣。

一九九○年,四十九歲的李宗男從服務三十年的國小教職退休,早已達成財富自由境界,本可安享清福的他,卻選擇轉戰金融圈,開創自己職涯的第二春。「還記得我是在民國七十九年退休前夕,看到宏泰證券籌備設點,我想自己還年輕,對股票也很有興趣,就去應徵研究員,沒想到真的被錄取。」或許是過去亮眼的台股實戰經驗,讓宏泰證券破格錄取他這位「高齡」四十九歲的「菜鳥」研究員。「當時我算是公司學歷最低的,但我曾經獨排眾議抓到高林股的大漲行情,一戰成名,才不到半年,就破格被升任自營部經理。」在業界已小有名氣的李宗男,後來被挖角擔任安泰銀行財富管理投資顧問,持續操盤的工作,直至六十歲正式退休後,還曾協助上市公司從事操盤工作。

從金融證券業退休至今十二個年頭,李宗男即使因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一度受傷,平均下來,他個人的投資每年仍保有三成的報酬率戰果。

自創偵探投資法

圈養五十檔好股 每年獲利三成隨著操作趨於成熟,李宗男摸索出一套「偵探投資法」,從趨勢向上,中期處於整理的族群中,找出好股票。

「我認為,投資股票就像偵探一樣,必須要蒐集資料、培養抽絲剝繭的能力及想像力,再從技術面找買點,嚴設停損點,極短線操作,跌破十日線出場,長一點的則循二十日線操作,控制虧損不超過一○%,但若抓到強勢股就不一定要設停利點,這樣才能賺到大波段行情。」李宗男大方秀出他數本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舉凡公司營收突出個股、媒體報導的熱門題材股、三大法人當日買超的重點股、成交量突然放大的股票、股票線形盤整後出現變化的個股等,他都逐字用手寫,一一記入筆記本,再從中精挑他最感興趣的五十檔股票,登錄在券商貴賓室的電腦裡,每天帶著愛妻便當,全神貫注地盯盤。

盯盤時,五十檔口袋名單中,如果出現股價打底數個月後,突破盤整區間,帶量上攻,或者技術指標KD值低檔黃金交叉,且MACD值(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也呈黃金交叉、柱狀體由負轉正等買進訊號出現時,李宗男隨即敲單買進。

買進的股票,如果事先被李宗男定位為有技術面味道,但基本面乏善可陳的「投機股」,停損與停利就設在二%至三%之內,做個隔日沖或當沖就出場。如果是定位為營運爆發力尚未出現,但市場看好其未來業績的「熱門題材股」,停損則設七%,停利則設二○%至四○%。第三種則是營運數字漂亮,業績爆發力湧現的「當紅股」,這種股票李宗男會把停損放寬至一○%,停利點則不設,基本面出現敗象後再出場。

以今年戰績而言,第一類「短打型」股票,李宗男操作過太極、新日光、驊訊等股票,每次進場平均報酬率約二%至一○%。第二類「安打型」股票則有F-康聯、晟德、建大等。第三類「長打型」股票,則是資金布局重心所在,今年操作基亞、智擎、聯發科、精華光等股,讓他嘗到五○%至一倍的豐碩利潤。

靈活運用策略

長線搭配短作 來回滾出更大獲利除了停損、停利外,在股市投資資金規畫上,李宗男分為長線資金、波段操作、短線操作三部分,並隨時保持二成的現金,作為股市出現非系統性風險崩跌時的「危機入市」資金,這筆資金則只買進諸如台積電、台塑四寶等績優股,而且李宗男仍然嚴設停損,只是將停損放寬至二○%。

不過即使是長線持有標的,他還是會用「長線短作」的方式擴大獲利。例如他今年初布局的生技股精華光學,雖被他定位為「長打型」標的,在股價五二○至六○二元間開始買進,一路抱到現在八百多元尚未出脫,但期間技術面拉回修正的「震盪」,他還是將手上一半部位的精華持股來回操作,滾出更大獲利。

李宗男的長線短作操作邏輯也應用在「安打型」股票上。一檔鎖定的股票在展開漲勢的過程中,當股價拉回不破前低,打出單腳或第二隻腳形態出現,又或者當股價回測前波漲幅○.三八二或○.五的位置時,尤其當股價拉回季線具備強勁支撐者,都是他操作強勢股拉回找買點的參考指標。

至於在賣點的拿捏上,股價跌破日線的上升趨勢線或股價跌破十日均線,且三日內仍站不回趨勢線與均線,作為「破線」研判。一出現這種跡象,即進行停利。

儘管主要根據技術面操作,但李宗男對基本面著墨也頗深,因為,他認為深入了解基本面,「安打型」與「長打型」的股票抱得才會較久。除了閱讀資料外,李宗男與幾位券商資深研究員也維持良好關係,不時請他們到高檔餐廳吃飯,聽聽他們對專精產業前景的看法,作為參考。

以今年讓他大賺的生技股智擎、基亞、晟德等股來說,李宗男雖然對生技股充滿興趣,也買書勤做功課,但難免有力不從心之感。於是,他透過熟識的分析師約數名生技產業研究員一起吃飯,彼此交流,經過專業人士的解說,讓他得以對台灣生技業發展脈絡更為清晰。

罹癌感悟生死

資助失怙學童 回饋鄉里不遺餘力這樣「勤做功課」的投資精神,即使在三年前李宗男遇到「死神來敲門」,依然持續著。「當時醫師宣判我罹攝護腺癌只剩三個月壽命時,真的很震撼!心中吶喊著:我每天運動二小時,不菸不酒,怎麼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大受打擊的李宗男開始吃生機飲食,少吃原本最愛的肉食,「接受放射線治療之餘,我還是會抽空研究股票,一年後,我的癌細胞指數幾乎奇蹟式地歸零。」說到這裡,他握著老婆的手,感謝她跟著自己從年輕窮小子到幾度生死關卡。

李宗男自承,他目前絕大多數的財富都是從股市與房市賺來的,除了靠自己用功,他認為他所賺的是社會財,理應回饋鄉里。李宗男不僅曾擔任嘉義縣旅北同鄉會會長,即使已卸任會長一職,仍持續捐助同鄉會所設的失怙學童基金會。目前擔任同鄉會會長的翁順富說:「每當要募捐時,李宗男總是二話不說,慷慨解囊,三十年不輟,目前也是同鄉會旗下失怙學童基金最主要的出資者之一。」李宗男雖在股市、房市兩得意,但對自己老師的本分也從未怠忽過,不僅當選過優良教師,更盡其所能照顧弱勢學子。小學被李宗男教過、目前在嘉義擔任郵局分行長的李進成回憶說,他考上大學時,因家境貧困,北上求學租不起房子,李宗男當時在北市虎林街的房子雖只有十九坪,仍讓出一間房間,不收分文租金並免費搭伙,讓他與另一位學生免費借住多年。李宗男盡力照顧弱勢學生的心意可見一斑。

走過投資與人生的大風大浪,李宗男始終很惜福,因為他不僅達成了致富的心願,透過對家人、學生及社會不斷地關懷與付出,使他年輕時在貧困環境所受到的心靈傷害,得到救贖;而股市,正是他人生最好的修練道場。

李老師的富足人生之路──從窮苦孤兒到3億身價

李宗男

出生:1941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

經歷:國小老師、宏泰證券自營部經理、銀行財富管理投資顧問

學歷:台北師範學院

投資資歷:42年

一窮二白 25歲以前

零資產 出生於嘉義竹崎,6個月大時父親過世,6歲時母親過世,由務農伯父撫養長大,學費多由親戚接濟。

存錢打底 25~35歲100萬買股,8年存千萬 退伍後,分發到台北市西松國小,薪水加上兼差收入,兩年時間累積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後,開始投資股票;配合融資,股市操作部位成長到1000萬元以上。

資產分散 36~48歲

40歲前賺1億 把每次股市獲利部分固定投入房地產,進行風險分散,前後最多持有15戶房子;年近40歲時,身價突破1億元。

轉戰券商 49~60歲

股房雙賺,資產翻倍 49歲從國小教職退休,轉任券商研究員,半年後因投資眼光精準,被拔擢當自營部經理,後被挖角擔任銀行財富管理操盤人,直至60歲退休。

享受富足 61歲~至今

身家大約3億元 3年前罹患攝護腺癌,化療期間仍天天到看盤室看盤操作;抗癌成功,至今維持每天晚上8~10點睡前做投資功課的習慣。

打點精修班 短打、安打、長打,尋找最佳打擊點──李宗男的3種股票投資策略

1. 短打型

策略 鎖定有技術面、卻無基本面支撐的個股作短線。

停損與停利 停損設在2%~3%,停利設在2%~10%。

操作步驟

1.先觀察股價是否打底一段時間。

2.日KD值出現黃金交叉,高度留意。

3.股價帶量上漲突破整理平台,立即買進。

4.上漲過程中,如出現爆量收黑或上影線等敗象,出場。

2. 安打型

策略 鎖定業績尚未出現爆發力,但具有題材性,被法人看好前景的個股。

停損與停利 停損設7%,停利設20~40%。

操作步驟

1.股價已打底多時。

2.日KD值出現黃金交叉,高度留意。

3.MACD柱狀體轉正,二度確認。

4.股價帶量上漲突破整理平台,買進。

5.沿20日線操作,跌破20日線,賣出。

3. 長打型

策略 鎖定業績已出現爆發力,股價處於上升趨勢中的個股。

停損與停利 停損設10%,不對停利設限。

操作步驟

1.先觀察股價是否打底一段時間。

2.日KD值黃金交叉,留意。

3.MACD柱狀體轉正,二度確認。

4.股價帶量上漲,買進。

5.不從技術上設停利,但若營收及獲利衰退,將分批賣出。

40多年的投資智慧,焠鍊成7個買賣指標買點:1.股價整理打底一段時間。2.股價低檔帶量突破整理平台。3.KD低檔黃金交叉。4.MACD黃金交叉、柱狀體由負轉正。

賣點:5.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6.股價跌破20日均線 (3日內不站回均線)。7.股價高檔爆大量收黑者。

內外雙修班 基本面、技術面練功8寶典──李宗男推薦給年輕人的投資書

類別 書名 心得

基本分析 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上下集) 巴菲特畢生最完整的語錄重現,有助建立正確投資觀念。

基本分析在台灣股市應用的訣竅 台股實戰案例,強化基本分析觀察。

我也能一小時看懂財報 以知名企業為例,圖表詳盡,淺顯易懂。

生技投資聖經 想投資台灣生技又看不懂生技,本書是入門書。

贏戰台股:有錢人也想學的基本分析 從總體經濟到財報的分析要領,散戶與主力都受用。

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入門 涵蓋技術分析的所有基本原理,適合初學者。

我的技術線型會轉彎 實例佐證,包括解讀金融海嘯與景氣V形復甦。

波浪理論動量分析 想利用波浪理論操作的投資人,可先從本書了解原理。

三段修行班

先小再大、先長後短、先慢再快──李宗男的3個致富叮嚀李宗男以自身經驗,建議有致富企圖心的年輕人要謹守三個原則:「先小再大」、「先長後短」、「先慢再快」!

他強調,投資致富需要不斷練習,當你存到50萬元時,不妨拿個10萬元做練習,先從挑股學起,體驗股價漲跌,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拿捏停利與停損的技巧,並把所學到的心得,不論賺賠,記錄下來作為檢討進步之用。如果能在「先小再大」的練習階段,達到每十次,就能賺六次以上,就可伺機逐步加大投資部位。

「先長後短」是指初期先以績優大型龍頭股「低買高賣」長期操作為主,隨著自己對產業與技術分析知識的成熟,再搭配新興產業,或尋找價值低估冷門股、成長股及黑馬股,進行中、短線的波段操作。

「先慢再快」原則是建議年輕人進入股市前十年腳步放緩,先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不要冀求短期致富,利用產業龍頭股低買高賣,或高殖利率股穩健累積財富。在財富有一定基礎後(投資資金至少500萬元),再拿二至三成資金進行短線套利;因為短線套利成功的要件之一,就得要有堅實的資金作為後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55

8個開竅 300萬變6000萬 一位股市贏家的投資筆記

2014=10-13  TWM
 
 

 

一個決定淡出職場的中年人,原本要靠辛苦工作的錢度過下半輩子,但現年58歲的他,憑什麼能實現每年出國度長假的夢想,還成為某些公益團體極具分量的捐助人!

因為他在45歲時想通8個開竅,用心地學習股市投資技巧,讓當初僅投入300萬元的本金,滾成如今超過6000萬元的財富,他首次向媒體徹底公開股市心法,證明只要肯學,投資也可成為翻轉人生財富格局的路徑。

撰文‧謝富旭、黃家慧 研究員‧黃家慧如果成功可以強求,那麼,股票投資是不是也能透過強迫學習而達到獲利?五十八歲的鄭有餘(化名),用自己的親身經驗為這個問題給了答案:絕對可以!

四十五歲之前的鄭有餘,曾在外商公司任職過,不過,在股票投資上卻是一張白紙。二○○一年,他淡出職場後,雖然房貸繳清,身邊還有一千三百多萬元的存款,但想著人生還有大半輩子好活,存在銀行微薄的利息,根本無法過一個充裕的人生,理由是,他還有太多夢想要實現,希望帶著家人與老母走遍世界名勝景點、希望能在生活無虞下專心地從事志工事業,更希望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資助他認為有意義的公益活動,希望這個社會更美好……。

他說年輕時,並不是沒錢投資,而是認為人當敬業於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四十五歲之前的他,認為把時間花在工作上的報酬率遠高於投資。

四十五歲那年決定「半退休」後,僅擔任顧問工作的鄭有餘,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志工、探索人生、嘗試新東西及旅遊。朋友眼中的他,是位有氣質的熟男,多才多藝過著充實的退休生活。只有極親近的朋友才知道,他以三百萬元為本金,歷經慘賠,卻靠著堅定的勤學決心,進而在瑞智、中租(新加坡股轉台股)、美光科技(美股)、夏普(日股)以及壹傳媒(港股)等股獲利豐碩,累積獲利達六千萬元。鄭有餘說,他的股市財富之鑰主要是來自八個開竅,及早得到這八個開竅,是平凡窮忙族翻身的關鍵。

鄭有餘

出生:1956年(58歲)

學歷:大學心理系畢業

經歷:外商電腦公司業務協理

現職:退休當志工

開竅1股票投資是翻轉人生的技能。

鄭有餘說:「四十五歲才開始學投資的我,目前財富中有七○%是從股票投資賺來,剩下三○%是先前在職場工作二十幾年累積而得的!」他反問:「假設你工作到六十歲退休,如果能活到八十歲,六十歲至八十歲要靠什麼過活?」「人生後期體力會衰退,不再能苦幹實幹,只剩閱歷及智慧還有一點優勢,以及存下的老本。如果你的投資能力沒有培養起來,或對賺錢夢還沒死心,晚年的財富是比較危險的。」他語重心長地說。

這種念頭其實早在鄭有餘四十二歲、即一九九八年時就已萌發,但一直到二○○一年,即四十五歲時,他辭掉經理人職位,轉任顧問後,決定付諸實施。

在思考自己學習股票投資動機,回顧自己的職場人生時,他隨手畫下一張組織圖,這張組織圖令他恍然大悟。原來學會股票投資,是翻轉人生的重要技能之一!

一張組織圖,讓他看清職場現實他說,年輕時的他,如這張組織圖的下方,他從測試工程師做起,接著慢慢地爬到主管位置。看人家當到總經理,他並不羨慕,他說:「總經理就是總是經常被修理的那個人,不管我們下面怎麼努力,上面做錯決定,下面就會做白工,總經理就是被下面抱怨,被上面修理的那個人??。」總經理上面就是董事長,再來是董事會,接著是股東。鄭有餘說:「上面是另外一個世界,這裡不談理性,不談邏輯,只談兩個字:一個權,一個利,我有多少權,就要分多少利,這張組織圖就是資本主義社會最基礎的組織細胞,最基本的運作規律!」這張組織圖讓鄭有餘開竅、想通了一件事:他的人生前半段二十幾年的青春,都在這張組織圖的下面世界勞碌奔波。夠了!我的人生下半段要往上面世界邁進。「自己成立一家公司,資本還沒那麼雄厚,失敗後可能一無所有,那總是可以透過股票分散投資,晉升到上面世界,翻轉自己的人生吧!」投資三大好處,跳脫勞動人生1.股票投資是從勞動階級,晉身至資本家階級的跳板。

2.不受體能限制,到年老都能使用的技能。

3.可訓練決策力與果斷力,像企業家般思考。

開竅2設定讓你感到財富自由的魔術數字。

至於人生到底要賺多少錢才夠?鄭有餘特地去請教一位當過銀行財務長的退休朋友,朋友告訴他,人不能太貪心,要知足常樂,如果能擁有一幢繳清貸款的房子,身邊再有個一千萬元就夠用了。

這位銀行財務長的算盤這樣撥:「把錢交給銀行財富銀行管理,每年報酬率通常有七%,一千萬元每年收入七十萬元,每個月就有五.八萬元,夠用了!」這個講法讓鄭有餘起初頗為心動,但不久後,看到這位銀行財務長朋友又出來上班,不知是否體悟到當初規畫得不夠多?

那時候,鄭有餘看到有一位在外商公司工作多年的朋友,終於熬到股票上市,分到一大筆錢後,開始夜夜笙歌,竟把身體搞壞了。生病後,除了付醫藥費,有錢也沒機會花,讓他頗為感慨。如果真的賺很多錢,是祝福、還是詛咒?很難講。

於是,鄭有餘問他的理專,五十歲退休,如果活到八十歲,到底要有多少錢才夠用?理專給他的答案很實在:「如果退休後,你出國旅遊想坐商務艙、住五星級飯店,需要六千萬元;如果只是搭經濟艙、住三至四星級飯店,大概需要四千五百萬元。」在投資目標探索的過程中,鄭有餘在筆記本寫下他的第二個體悟:錢夠用的程度需要涵蓋三個層次:第一、基本生活所需;第二、滿足安全感需求,因應遇到變故的額外支出。第三、超乎基本需求及安全感的部分:可能是上帝希望你完成某件事等。而六千萬元,正是可以滿足這三個層次需求的「魔術數字」。

一年前,達到六千萬元目標的他,有了進一步的體悟:人對財富有使用權及分配權,六千萬元是可以滿足財富的使用權,超過的部分是財富的分配權,這是老天委託你管理的財富。沒有超過的人,至少可以分配自己的腦力、體力到社會需要的地方。但當時四十五歲的鄭有餘,離這個數字還有頗大的一段距離。

滿足三大需求,至少要有6千萬 生活所需:吃飯、交通等基本開銷。

滿足安全感:若突然生病或家庭、社會有變動而急需錢的狀況。

完成使命:財富有餘裕時,也擁有分配權,比如捐給某個慈善機構或成立基金會。

開竅3想賺大錢,就別學「懶人投資法」!

為了往魔術數字的理財目標邁進,四十五歲的鄭有餘決定在學習股票投資之前,先向一位當過二十年資深財經記者的鄰居請益。這位財經記者告訴他的一句話,他迄今仍奉行不渝:「買股票只買台塑這種大型股,可能會讓你賺錢,但不會讓你學會選股、分析以及追蹤數字等重要投資技巧;更重要的是,你賺不了景氣、產業更迭和人性導致市場起落的大財富!」鄭有餘說:「很多朋友建議他買ETF(指數型基金)或乾脆把全部的錢交給基金公司管,每年賺個五%至七%,啥事也不必煩。」但他心裡很清楚,如果每年只賺這樣,最後會像那位銀行財務長一樣,得重新回到職場。再者,能不能每年賺五%至七%也沒人向他保證。而且這種偷懶怠惰,永遠都無法了解投資世界的奧義!

有決心、身段低、砸時間,拜師學技巧二○○八年金融海嘯,鄭有餘理專朋友自己的部位、號稱保守穩健的債券型基金組合,也賠掉兩成。

事實上,鄭有餘當時也真試著買了兩檔基金,抱持著大家常說的:長期持有肯定不會吃虧的觀念。結果五年下來,一檔賠掉五成,另一檔賠掉九成。他也曾請一位很懂技術分析,也很會電腦選股的員工幫他代操,說好二○%停損,沒多久果真就停損了。

經朋友介紹,鄭有餘得知,在某家證券公司的VIP室裡,有一位僅有高工學歷,卻有數十年技術分析功力的前輩,長期在那裡看盤下單。於是,鄭有餘曾花大半年的時間,帶著便當,陪這位前輩看盤,向他請教股票技術分析的技巧。

鄭有餘還透露,他也曾常常拜訪一位退休的基金經理人,向他學習如何分析產業與公司基本面。二○○一年至二○○三年是鄭有餘密集吸收股票基礎知識的時期,也是過去十三年股票投資歷程中最用功、最辛苦的兩年。

鄭有餘的投資方法宛如大雜燴,有技術分析、有基本面,投資每一檔股票資金保持在二十萬元至三十萬元,持股極為分散多元。然而,他的操作績效卻是差強人意,在這兩年的密集學習期中,竟虧掉預期用來投資資金的三分之一,達上百萬元之譜。

為了把虧損的挫折感轉化成日後成功的沃土,鄭有餘不斷地藉由閱讀投資經典,來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他曾經寫下:「成功的祕訣是絕對不在順境時得意忘形,逆境時垂頭喪氣。」這句話,得以讓他對虧損正面看待,持續打起精神,走過投資虧損的難關。

歷經○一年與○二年的虧損後,鄭有餘股票投資於○三年步入佳境,而且○三年後迄今,即使歷經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仍締造出每年無虧損的紀錄。

開竅4投資像養生,要隨時鐘調作息。

鄭有餘帶著三百萬元投入股市前兩年,儘管遍訪高手名師,但操作成績一直不理想,還虧掉三分之一的本金。有一次,他無意間在報紙看到「投資時鐘」這張圖(右上圖)才開竅:原來光學一堆方法沒有用,投資要賺錢,還要講求作息,跟著景氣的潮起潮落走,漲潮時要懂得乘風破浪,退潮時要漂亮出場。

這個由美林證券所研發的「投資時鐘」,他解釋說:「人要有時間觀念,股票投資人更要有景氣階段的概念,在幾點鐘,就應該要做什麼事,循著這種資本主義的規律,才能健康又長壽。」他判斷說:「現在的投資時針約處於十二點至一點之間,因為貨幣寬鬆已經告一段落,房地產正處於高峰,升息的呼聲也慢慢出來。」「股票雖還沒大幅全面下跌(那是二點以後的事),但要居高思危,至少先減碼一半!」他說,投資如同養生般,要擁有好健康,三餐要定時定量,該醒就醒、該睡就睡。投資也要依據景氣時鐘,幾點鐘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有規律地進行,財富才能長久。他補充,「持股時間長短不是重點,在最正確的時機買進好股票才是重點!」「在錯誤的時機買股票,即使買的是好股票,也會與壞股票跌得一樣深。」再者,要看懂投資時鐘,必須具備總體經濟學與資本市場的常識,順著投資時鐘做,不僅能賺錢,還能洞悉資本主義運作的規則。

投資時注意,投資時鐘現在幾點?

1. 利率上升

2. 股票價格下降

3. 商品價格下降

4. 外匯儲蓄下降

5. 貨幣緊縮

6. 蕭條的底部

7. 利率下降

8. 股票價格上升

9. 商品價格上升

10. 外匯儲蓄上升

11. 貨幣寬鬆

12. 經濟景氣的頂端

開竅5利用月KD值黃金交叉進場,勝率8成大學讀的是心理系,接觸過許多創投界朋友的鄭有餘,原本對技術分析這門學問難以認同,甚至原本認為技術分析是投機者想賺股市財的雕蟲小技,根本難登大雅之堂。但鄭有餘在向券商VIP室那位前輩學技術分析後發現,這門學問背後的科學邏輯性其實不輸正統投資學的基本分析,更重要的是,不僅簡單易學,而且還極為實用。

「技術分析說穿了就是一種股市統計學,統計要準、樣本要夠多,驗證時間要夠長!」「大部分運用技術分析操作股票失利的原因在於,他們都用來做短線,而短線上,技術分析變數太多,放在操作反而常會吃虧!」鄭有餘有感而發地說。

鄭有餘分享,這位前輩曾秀給他一張大盤月K線,搭配月KD值的圖。他指出,「技術分析賺的是統計財,這位前輩厲害的地方在於懂得運用技術分析,進行長線波段操作。這與絕大多數使用技術分析、冀求賺短線快錢的人有所不同。」他強調,他到現在仍認為運用「月KD值向上黃金交叉」判斷大盤底部,還是很準!勝率甚至達到八成以上。

看懂訊號,讓他抓到進場時機從上表可看出,過去十幾年來,大盤月K線的KD值向上黃金交叉,如○一年十一月、○三年五月、○四年十一月、○九年三月、一二年二月進場的話,總會有極為可觀的漲幅。鄭有餘建議:「如果你還不到四十五歲,不妨拿些小錢,去印證『月KD值向上黃金交叉』是否為底部進場的黃金時機,體驗市場的大潮大浪,而且每二年就會有可觀的報酬。」鄭有餘補充:「委買張數、委賣張數」的資訊亦具實用性。如果看到買家的平均張數較多,而賣家較少,這種狀況持續好一陣子的話,套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書上的話叫作:股票從猶豫的投資者手中賣到堅定的投資者手中,這往往也是具有參考價值的築底訊號。

他最後提醒,從歷史觀之,運用月KD值從底部往上走形成的黃金交叉當作底部買點,準確度達八○%;相同地,月KD值高檔往下形成死亡交叉,也常代表大盤顯著回檔的訊號,同樣值得參考。

在黃金交叉點進場,買低賣高事半功倍KD線交叉向上,為「黃金交叉」買訊;KD線交叉向下,為「死亡交叉」賣訊。鄭有餘根據此指標,在2001年11月、2003年5月、2004年11月、2012年2月進場,果然讓他收穫滿滿。

開竅6別拒「明牌」於千里之外,要懂得判斷很多投資書籍告誡我們,不要聽信「明牌」,鄭有餘卻認為,投資機會不會憑空掉落,大部分的投資人也不可能有那種專業,主動挖掘出投資機會。他說:「不要對明牌拒之千里之外,反而要廣納百川,多聽多聞把得到的明牌,透過自己的方法過濾、分析,判斷有沒有投資價值。」他坦承說:「中租基本上是朋友報的明牌,後來我投資夏普、壹傳媒以及美光科技,到現在持有的瑞智精密,說穿了,大多是從報章雜誌讀來或熟人推薦的『明牌』或『衰牌』。如果沒有看這些資訊,基本上我也不可能投資這些股票。」鄭有餘甚至曾經檢討○一年至○七年階段時的操作紀錄,發現總計二十一檔投資獲利了結的股票中,竟高達十三檔是有熟人聊起引起他興趣的股票。當然,同一期間,投資虧損的總計十一檔股票(含基金),也有高達十檔是熟人推薦的。「大體上,熟人推薦的股票,未必就會賠,當然也未必賺,但這提供一個入市機會。」開竅7想買在低點,心中要有一把尺買在低點,賣在高點,是所有投投資人都懂的道理;但是絕大多數投資人不懂的是,到底跌到哪裡才算低?

讓鄭有餘賺到大錢的股票有兩類:第一是落難龍頭股,他總能買到股價淨值比(每股市價除以每股淨值)○.五倍以下的價格。第二種是景氣循環股,最理想的買點是股價淨值比○.六倍;打底後的回升行情,即使買到一倍以下,獲利機會仍很高。

最近,他開始學習投資趨勢成長股如瑞智,這種股票他不冀求買在絕對低價,只求買在合理價,而趨勢成長股的合理價,則以EBITDA(息前稅前折舊攤銷前淨利)作衡量,六倍上下的EBITDA都算合理。

EBITDA就是把企業的稅後淨利,加回所繳出去的營業所得稅、付給銀行的利息以及折舊與攤提。在正統的財務學上,EBITDA通常用來衡量一家公司每年創造現金的能力。創投界或私募基金購併時,大多以六倍的EBITDA作為合理開價。

另外,從公司的財報及公布的營收走勢也可以找到底部訊號。例如:虧損一步一步地收縮,營業額已經從死寂中甦醒過來,甚至已開始轉盈,這些標的從公開資訊觀測站、從財經雜誌的整理、券商出的研究報告中可找出蛛絲馬跡。

買點怎麼找?

落難龍頭股便宜價=買在股價淨值比0.5以下。

景氣循環股便宜價=買在股價淨值比0.6以下。

趨勢成長股合理價=買在EBITDA的6倍上下。

(EBITDA=稅後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攤銷費用+折舊費用)開竅8對七種股票風險,保持警覺!

鄭有餘指出,○三年後迄今,由於對風險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對股票贏多虧小功不可沒。大部分人都知道,股票投資具有高風險,卻對到底是什麼風險,反而一知半解。股票風險主要來自七個面向:第一、代理人風險(經營者誠信):投資前問自己:把錢交給這批人管理,你睡得著嗎?如果經營者形象不佳,公司治理問題浮出檯面,最好不要投資。

第二、資訊不對稱:如果公司股價老是出現「利多下跌」,代表有比你更懂的人在賣,最好敬而遠之。倘若見到內部人賣出的公告時,更要提高警覺,一定要去了解為什麼。

第三、業績達成風險:有些產業的可預測性高,有些低。如果公司經營者對媒體或在法說會揭櫫的業績目標,常常有槓龜紀錄,最好也保持距離。

第四、公司風險:公司可能會因非經營因素倒閉,如:法律訴訟、捲款潛逃、關鍵團隊跳槽等。

第五、產業風險:產業有醞釀期、萌芽期、成長期、擴張期、高原期到衰退期的S曲線。舊技術會被新技術取代。公司所生產的產品也可能因社會或科技變遷而遭淘汰,所以必須注意投資時的產業時間點。

第六、市場風險:不同時期投資者願意付的本益比不一樣,人有情緒,由一群人組成的市場,當然也有情緒,價格也就有波動,再加上主要金融危機或經濟重大變化,市場可能暴跌。

第七、國家及政策風險:政策會變,在政策底下的公司會受影響。(例如:假如NCC規定手機費用比照市話費用,中華電信、台灣大的獲利會受影響,股價也會受影響。)鄭有餘說,剛開始學股票投資前兩年,因為對七個風險認識不清,或不知其嚴重性,導致損失慘重。如他所投資的許多電子股,不僅常遇到資訊不對稱風險,往往利多釋出股價卻反向下跌,竟還以為是逢低入市機會。

他表示,學習理財者,能愈早對這八個觀念開竅,就愈能少走一些冤枉路,財富之路就會平坦許多,大富或許由天,但求小富已足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5

老豆一萬變100億神話 黃翠如:內疚益咗炒家

2016-04-21  NM

本週最「勵志」的故事,一定非黃翠如爸爸黃永華的神話莫屬。本來做賣魚佬、住公屋的翠如爸、九八年與兄長每人夾一萬蚊開設建築公司,上週這間建築公司聯旺(8217)在創業板上市。一日之間,由市值不足一億、一躍炒上百億,由無乜人識的建築公司,變成師奶散戶眼中的明星股。

本刊發現,去年底翠如爸才向政府的中小企貸款計劃借入四百萬,條件是「不可上市」,不足一年就改變計劃。揭開這隻股票的背後人脈,聯旺的保薦人為天財資本,天財資本同時為其他建築股如前進控股(1499)及日成控股(3708)上市,這類股份大部分一上市就離奇暴炒,而且幾乎用同一班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無論性質、重組過程、盈利模式都很相近,猶如「啤」出來。

過去這類公司的股價,最後只有一個結局——由高位跳降傘,散戶屍橫遍野。黃翠如於本週日,接受本刊訪問時多次表示:「益咗炒家好內疚!」

翠如爸的聯旺自上週二上市後,股價一度升到唔見頂。黃翠如久未開腔,原來她為此困擾多日,本週日終接受本刊電話訪問,坦言不想幫炒家做宣傳,現在已經好內疚,「我都唔知點同你講!你可能唔會信我,但我是覺得有點無助。我判斷能力好差嘅,我都唔係一個頭腦好清晰嘅人,我係諗到咩就講咩嘢。我好驚,唔知咩嘢事呀!開始時對爸爸的支持,到最後變成影響到家人,我覺得很內疚!」

她稱對股票毫不認識,「買過一次股票,而且蝕晒。」自此沒有再沾手股票,她擔心炒風是由她而起,「其實呢樣嘢,係唔係叫炒家呀?佢哋玩數字遊戲?我成日諗係唔係我的緣故呢,咁多新聞炒作,大家先有興趣去玩,這樣我很內疚的。所以我盡量乜都唔講,唔想變成替嗰班炒家做宣傳。」

賣殼賺過億

事實,炒作亦因黃翠如而起。於聯旺掛牌前,這隻股票根本無人認識。不過上週掛牌當日,在早上約十時,黃翠如於ig貼出與爸爸在港交所的合照後,令這隻股票成為整個星期的炒作焦點,股價由開市兩元,一度升穿十四元,比配售價$0.26,高出五十多倍!市值超逾一百億。但短期股價升跌對翠如爸並無直接關係,因為根據招股章程,上市申請人有六個月禁售期,黃翠如說:「我爸爸作為股東唔可以買賣,你哋一定好清楚,所以對我哋屋企人,呢啲數字完全無意義,爸爸仲係每日落地盤工作,我唔明點解引起咁大回響。」而根據中央結算系統,現時在證券行的街貨為總股數兩成半,正好是聯旺配售出來的股數。雖然無份炒股,不過成功上市的翠如爸,一年後如能成功賣殼,也能一鋪賺過億。尤其是現時殼股有價,價錢還要是二至五億。一名中小型租務公司老闆向本刊透露,曾有中間人表示可出資讓他上市,「有人約我上遊艇,摸住紅酒杯,話幫我出埋錢。佢哋有團隊一條龍去搞,到賣殼時才七三或者六四分賬。上唔到市都係只需俾番一半行政費。」

賣魚佬轉行做建築

記者上週五,曾前往翠如爸位於沙田石門的辦公室找他,不過他並不在。其辦公室可謂無門面可言,招牌細細塊,亦無接待處,只有兩個「妹」職員打躉,她們應門時說:「佢好少返來的,基本上喺地盤!」黃永華公司由裝修判頭做起,直至近年承接多個香港大型土木工程項目,包括西鐵線高架橋及港珠澳大橋。看似好勁,但其實只是二判,大部分項目都是由中國港灣、俊和及中國建築等大公司外判予他,有建築界老行尊表示根本未聽過他們的名字。而事實上,翠如曾於訪問中提及爸爸多年前曾於九龍灣經營魚檔,後來跟伯父、即聯旺的主席黃智果做建築,算是半途出家。記者曾到黃永華做魚販的街市及所住屋邨尋找他過去的足跡,但已無人記得他。黃氏一家現時報住馬鞍山聽濤雅苑,但多年前他們是住在馬鞍山恆安邨,○○年黃永華用三十幾萬買入這個屋邨單位,至今仍然持有。黃氏一家亦偶有投資,不過眼光就麻麻。如○五年黃永華用七百多萬買入一個沙田皇御居單位,一○年以五百多萬賣出,蝕一百八十萬;而一○年用一千三百多萬買入大圍名城一個單位,一五年又以一千二百多萬沽出。相反黃永華太太黎小娟以個人名義買的商廈單位包括葵昌中心及新貿中心等,分別有百幾萬「斬獲」。

借中小企禁上市

翠如爸九八年才與哥哥每人夾一萬元開公司,來到今天終於成功上市,但原來這個上市計劃,一直不是在他預計之內。翻睇上市文件,翠如爸的公司,去年中才透過香港按揭公司的中小企貸款計劃,借入四百萬元做公司的營運資金。根據這個貸款協議,聯旺並不可以將其股份於香港內外的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直到今年初,聯旺向銀行借錢,把從中小企借來的四百萬還清,亦即「債冚債」,「不可上市」這個協議才解除。去年才承諾不上市,又突然改變主意,中間當然有「高人」指點。聯旺的保薦人是天財資本,天財同時是其他建築股如前進控股(1499)及日成控股(3708),以及中國糖果(8182)、冠輝保安(8315)等的保薦人。這幾隻股份都離奇暴炒,而且全部都以毅柏律師事務所,作為開曼群島法律顧問,除了聯旺,上述幾間公司的香港法律顧問,都是龍炳坤及楊永安律師行。行內人士透露,保薦人除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公司籌備上市,又安排律師班底。去年一間叫大有融資的保薦人,先後替八間建築公司上市,當中有四間又是與龍炳坤及楊永安律師行合作,其中一間震昇工程(2277)的秘書胡遠輝,亦同樣是聯旺的公司秘書,可見各人是合作無間。有資深人士指,找建築股上市,是貪他們資產少,他日賣殼乾淨利落。「好多建築商搵唔到錢,毛利只有百分之三。上一次市,股價有得狂升,殼價有幾億喎!」 他指近年香港的確多了很多基建,要谷收入較為容易,只要用低過行家的價錢搶標,有一定生意額。而事實上,創業板對公司盈利並無要求,只要接夠生意,即使是蝕錢都可以上市。

背後玩家起底

聯旺上市後,炒到百億市值,以其截至去年三月底全年盈利一千八百幾萬元計,市盈率達六百倍。不過做過多宗大型基建的惠記集團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單偉彪指,這類建築股,市盈率最好那一間亦只是七、八倍,「現在香港的建築公司大部分PE比較低,好似我們做地基也只是四倍多。即使是前景很好,都是七倍、八倍。如果間公司一年賺一千萬的話,他的公司最多都係市值七千萬囉,唔會多過這個數,除非前景無限好啦,不過又唔似。」如果以市盈率七倍計,聯旺市值最多值一億二千幾萬,亦即股價要跌近九成九!不過炒家玩創業板玩到出神入化,公司的業績如何、基本因素如何、根本無需理會,上到市,貨源歸邊,背後庄家就有方法舞高弄低。根據中央結算系統持股記錄,聯旺由鼎成證券持倉最多,達百分之八點七六,其次是海通證券、六福證券及貝格隆證券。當中鼎成證券及貝格隆證券持有聯旺街貨超過四成五,據知已引起證監會關注。持有貝格隆證券的隆成集團(1225),去年八月以一供三比例供股,當時的包銷商就是鼎成證券。隆成供股,令持股達百分之八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不滿小股東股份被攤薄,去年曾寫過一篇文章,一層層揭開隆成背後的網絡,文章中出現過的股票名字,包括中國環保能源(986)、新確科技(1063)及中國汽車內飾(48)等。而據知這幾隻股票,與近年在財經界冒起,並與多個細股玩家有交往的紅人葉志輝(Steven Ip)大有關係,其兄葉志明曾任新確科技的執董。據一名有出席當日上市儀式的市場人士指,Steven Ip於聯旺上市當日都有現身支持。

恐成中國集成翻版

過去股份被炒高後,就會有一班「懵盛盛」的散戶接貨,之後的故事當然是大庄家散水,散戶坐艇。事實上,上星期聯旺股價炒上,成交最多的包括滙豐、中銀及恒生等散戶常用的證券行,而股價急跌當日,又是這類證券行出貨最多,相反持股最多的幾大證券行,就仍然按兵不動。現時聯旺的股價已被夾至高到上太空,每手要八萬元,令散貨難度大增。有熟悉庄家玩法的市場人士指近年流行一個新玩法,「唔使靠散戶,一個庄家手上面有好多隻殼,佢可以用手上其他上市公司的錢,去接咗呢批貨,唔使多,每隻殼公司出幾千萬,每單銀碼細,亦根本唔使公布。」睇番往績,同時由鼎成證券及貝格隆證券持倉較多的股份,還包括中國集成(1027)(前身是集成傘業),早輪這隻股份的股價如跳降傘一樣,跟風的散戶已屍橫遍野。一個又一個的悲慘案例,究竟大家幾時先醒?

撰文:梁佩均、孫樂祈資料:梁延宇[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616

43歲才有第一桶金 靠股房把200萬變3億 三利兼得》一個窮公務員 如何拚出財富自由?

2016-05-23  TWM

一位窮苦出身的平凡退休公務員,靠著不斷投資自我, 精進專業能力與投資理財素養,把二百萬變成三億元、每年領千萬元股息, 他是如何成功打造自己的三利人生?

微涼的午後時分,讓人萌生睡意,才剛結束上午扶輪社緊湊的活動,今年七十四歲的會計師張金男,依舊神采奕奕,他秀出一張張環遊世界、參與各種活動的照片,侃侃而談自己窮苦翻身的經歷。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友人口中股市投資功力高強的「億元大戶」,在四十三歲前,還是個不斷為錢煩惱的平凡公務員。

「他(張金男)很會做股票,投資比較像他的主業,是我們(景福扶輪社)股市投資的意見領袖……。」熟識張金男、同為桃園景福扶輪社員的新光銀行桃園分行經理林青壕如此形容。

年輕時,家庭窮困當洗車工賺學費 苦讀考上公務員的確,走進張金男自家會計師事務所,辦公桌除了堆疊的公文,還有一疊厚厚的股市資料,「第一頁是我精選的觀察名單、這些是交易明細、筆記,我每天都會看資料,思考怎麼操作、如何掛單,覺得賺錢很有趣。」翻閱張金男的交易資料、記帳明細,除了每年領上千萬元的股息,這幾年平均每年都有八位數的進帳,可以明顯感受到,即使財富自由,但縱橫股市多年,張金男依舊對股市投資樂此不疲。

原本低調不願意曝光的張金男說,他之所以願意大方秀出交易紀錄,一來證明他所言不假,二來是想要給總是為錢煩惱的投資後輩,一些正面的激勵。「如果像我這樣窮苦出身,還得肩負養兩家人的經濟重擔,又受過胃癌打擊,都能積極創富,那麼現在許多環境比我好、起步比我早的年輕人,怎能失去鬥志?」時序回溯到張金男的青年時期,老家在苗栗後龍的張金男是農家子弟,身為長子的他,有四個年幼的弟妹,家徒四壁的他,是家裡教育程度最高的人。

為了爭取讀書機會,他向來都是半工半讀,念台中商專補校時期,白天去洗衣店當學徒、做洗車工。上班期間,就利用假日去空中商專惡補學歷,只為了爭取考公務員資格。日夜苦讀,終於在「四千多人只錄取八十八人」激烈競賽中脫穎而出,進入審計部當公務員。

三十四歲那年,張金男白天在審計部工作,晚上則去補習班教書兼差賺錢貼補家用,期間他還抽空準備插大考,攻讀淡江大學會計系夜間部。

中年時,不幸罹癌切除全胃保命 此後更加積極投資只是,龐大的生活開銷,讓張金男即便努力兼職教書、開源節流,還是花了九年時間,也就是一九八五年,四十三歲那年,才存到二百萬元的股市投資本錢。張金男說,這段期間他仍會在忙碌工作之餘,努力吸收財經知識,「雖然我可以投資的錢不多,但三、五張價差交易,的確可以練盤感、保持投資敏銳度。」然而造化弄人,就在張金男四十三歲那年,他得到了胃癌,「死神敲門」的試煉,「當時我曾埋怨老天爺:我這麼努力、還有好多抱負都還沒施展,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但他並沒有沮喪太久,很快地決定接受切除全胃手術來保命。

當時他在心裡暗自立誓:「如果這次大難不死,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闖出一番成就!」「手術休息二周後,我就開始正常上班,晚上還去教課,連教務主任都傻眼了!」經過罹癌的震撼教育後,張金男開始更積極於股市投資。

究竟是什麼樣的投資觀念,讓張金男的財富猶如打通任督二脈、一飛沖天?原來,早在一九八○年代末期,台股狂飆的時代,開啟了張金男投資台股熱情。

八七年,他發現到,當時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熱錢湧入可望推升股房雙漲,於是,他開始布局他眼中的「黃金股」。

張金男陸續精挑台塑、南亞、台鹽等股票,加上適度融資重押,讓他的資產開始呈現數倍翻揚,「我的投資邏輯是,當大環境不錯、大盤又屬多頭行情,我就會挑好股,在低檔買進適度融資,加速投資獲利。」一九九三年張金男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申請退休,離開待了十九年的審計部,自行開業成立事務所。」人生下半場,一圓創業夢開設會計師事務所 投資也賺千萬那年張金男五十一歲,但在他心中仍存在著「創業夢」,在職期間考上會計師資格的他,成立事務所後,忙碌的工作,並沒有讓他在台股投資有所偏廢,反而將股票帳戶二百萬元的資本,僅用了三年時間,累積到千萬元資產。股房雙賺的投資理財模式,讓他接下來的十年,陸續買下五棟房子,加速累積出上億元的身價,徹底翻轉他人生上半場的悲情命運,「大器晚成」的際遇,令人眼睛一亮。

只是,在茫茫股海中,「暴富後又破產」戲碼不斷上演,尤其一九九○年以來,台股幾經崩盤與大幅下修,包括二次的萬點崩盤、金融海嘯導致的股市重挫,張金男又是如何持盈保泰,甚至累積出更多的財富?

股神巴菲特曾說:「投資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而張金男說,「苦日子過怕了,所以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對資金控管與配置相當嚴謹。」張金男會把投資資金分成三套,一個是做短線價差的錢,另一個是做長線存股的錢,第三套就是把賺來的錢拿來買房子,既能保值又能「宣示主權」。

一旦在低檔看到適合的投資標的,除了適度融資,還能增貸資金做投資,「換句話說,就是借低利息的錢,去做報酬率較高的投資,這樣才划算呀!」不過,面對投資人總有無法抗拒「恐懼與貪婪」的時候,張金男說,自己也曾在國票、誠洲(現已下市)兩檔股票大賠近千萬元的經驗,學到了長線投資要對公司經營者的誠信與賺錢能力的評估更加嚴謹。

富足下半生,建議年輕人短線設停損 長線拉回找買點若當初是以短線投資的心態買進,那麼他就會抓一成的停損;若是以基本面長線布局心態進場,那麼,只要認為買進價格夠便宜、公司又能穩健配息,拉回他反而會找買點。

至於長線投資邏輯,他有一套「三高一低二成長」的選股法則。所謂「三高」,就是高股息殖利率達五%以上,且每年穩健配息,高自有資本率七○%以上,及高董監持股比率,若能逾三○%尤佳,但別低於二○%。

「一低」是指股價是否被低估,例如對照金融海嘯不景氣時,公司依舊有配息與獲利,且股價對照當時,仍相差不遠,代表價值被低估。「二成長」則指季營收與連二月營收年增率成長,若產業趨勢向上者尤佳。

例如他在去年八月二十五日大盤重挫過後兩天,就曾大買一千八百萬元的股票,包括中壽、矽格與英業達、鴻海,「像我看好中壽轉投資中國的建信,長線有利可圖,就會時常留意其適合的進場點。以我的經驗判斷,中壽在股價二十六元以下就是好買點,三十五元以上就該找賣點,來回操作波段,也挺好賺的。」張金男說,年輕人要在股市賺到錢其實並不會太難,平日要多做投資功課,學好賺錢功夫,攢好投資本錢,養成良好的投資心理素質,「只要有眼光、有膽識、有鈔票,就算起步晚些也不用怕!」張金男如此勉勵有創富夢的後輩們。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2

百度外賣“賣身”疑雲,事件瞬息萬變,也許還有變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8/162970.shtml

百度外賣“賣身”疑雲,事件瞬息萬變,也許還有變數
財經雜誌 財經雜誌

百度外賣“賣身”疑雲,事件瞬息萬變,也許還有變數

雙方還在博弈,事件瞬息萬變,也許還有變數。

來源 | 財經雜誌(ID:i-caijing)

文 | 張珺

對於市場上百度外賣“賣身”的傳聞,《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百度方面已與順豐接觸一年以上,但一直沒有進入實質性階段,此舉在順豐2017年2月完成借殼上市後步伐加快。

但是一直到兩個月之前,雙方洽談的都是融資而非“賣身”,融資金額在2億美元上下,此外還包含順豐和百度集團簽署的一攬子協議。

timg (1)

一位接近百度外賣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在百度外賣於2015年7月進行第一輪獨立融資後不久,其和順豐就已經開始接觸,至今已經一年半有余。但是此前一直停留在“保持接觸”的層面上,沒有開展實質性動作,主要原因是順豐“自己資本的問題還沒有搞定”。

轉折點發生在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在深交所上市,其大的資本操作告一段落。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對《財經》記者說,去年到今年是整個快遞行業的上市潮,其大背景是快遞行業的增速正在放緩,如果這兩年還不上市就會很危險,將來很難去以一個比較高的價格融資。

“增速放緩了,所以大家需要有錢進來去開拓其他領域。”上述行業人士說,順豐在O2O外賣配送表現得最為積極。“他們之前錯過了電商的發展,覺得O2O這件事情是有可能彎道超車的,順豐在嘿客失敗、順豐優選也不算成功這兩個前提下,他自己還是認為O2O值得做。”

上述接近百度外賣的人士表示,近半年來順豐意願逐漸加強,其體現之一是順豐和百度外賣在很多站點深度合作,比如在北京的國貿站,就是順豐的人員在幫百度外賣進行配送。“順豐想通過自己的運營去了解一些關鍵的信息,不是通過PPT和展示的材料。”

但是另一方面,順豐也還在遲疑。一位接近百度外賣代理商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百度外賣高層曾透露四月份將有重要消息宣布,但是四月份已過,仍未有任何消息流出。“雙方還在博弈,事件瞬息萬變,也許還有變數。

1

不過該人士說,一直到兩個月前,其獲得的消息還是——順豐和百度外賣是按融資進行談判的,並且融資金額不大,在2億美元左右,此外還包含了順豐和百度集團的一攬子協議。

這里說的“一攬子協議”或與百度無人駕駛有關,雙方都對此有需求。對於順豐來說,其可以獲得百度無人駕駛的“能力”;對於百度來說,這事實上幫助了其無人駕駛的落地。“無人駕駛想在家用轎車上實現挺難的,在貨運上實現可能性要好很多。”他說。

另據一位接近百度外賣部門的百度員工向《財經》透露,其兩個月前了解到的版本也是融資的說法。“前段時間外賣是在搞融資,有投資方要投資是肯定的。”

為何一直以來的融資會演變成市場上的“賣身”傳聞?

“這個事情不透明的地方就在這兒。”上述接近百度外賣的人士說。他猜測有以下幾種可能性:第一,有百度外賣或順豐的競爭對手放風;第二,順豐放風逼百度;第三,百度改變主意,認為投資2到3億美元也解決不了問題,不如直接賣給順豐或者讓順豐控股。

但是一位接近順豐的人士認為,以順豐的風格,除非價格非常便宜,否則不會真的買下來或者控股。他對《財經》記者算賬,百度外賣上一輪融資是按照投後20億美元去做的,就算這一次按照15億美元融資,要過半的股份也得7到8億美元,這對順豐來講還是有點多了。“7到8億美金,接下來的投入還得按照一年4到5億美金投入做,那又是何必呢?”

如果真的要收購,或者占大股份,除非百度降價,降得很猛。”這位接近順豐的人士說,如果只是投資,協議又很好,投資就能拿很多數據,“能投肯定不買”。

上述行業資深人士認為,除了在價格方面猶豫之外,更重要的是百度外賣對於順豐進入該領域到底有多大幫助存疑。“這個業務能不能賺錢?百度外賣到底靠不靠譜?為什麽美團外賣、餓了麽的速度比百度快那麽多?他們還沒有看清楚。”

不過他也表示,事件瞬息萬變,仍有不確定性,最終“賣身”也不是不可能。

據比達咨詢2017年Q1外賣市場報告,百度外賣市場份額17.3%,位列第三,相較2016年的18.5%有所下滑。在該季度,餓了麽和美團外賣市場份額分別為36.5%和33%。不過據美團點評副總裁兼外賣和配送事業部總經理王莆中在一次媒體交流中透露,目前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已超過54%。

據《財經》了解,華興也曾撮合將百度外賣賣給美團外賣。但一位接近美團點評高層的人士對《財經》表示,他們認為百度外賣在全國市場所占份額太小,雙方合並價值不大。“除非價格足夠足夠低,否則不會考慮。”不過這樣的接觸發生在2015年底大眾點評和美團網合並之時及之後一段時間,雙方已經有一年沒有任何接觸。

此前一系列事件表明,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到任之後,已決心對百度O2O業務進行大調整。

一位百度糯米相關人士對《財經》記者說,百度糯米大多數部門裁員在30%及以上,受災最嚴重的是產品、技術、市場部門。另據一位百度內容生態相關部門人士說,前兩個月收到很多百度糯米的轉崗簡歷,這說明裁員情況屬實。

《財經》此前報道,O2O業務線的調整早在2016年年底就已開始。一位百度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百度糯米在縮編和內部優化,實習生名額全部被砍,有的人被直接勸退,也有一部分人主動離職。

timg (2)

“部分是效益不好,去年年終獎拿得很少,有的不滿,或者說有點失望。”除了人員調整外,百度糯米從去年年底還開始嚴控預算、壓縮成本。

5月2日,百度戰略副總裁金宇轉崗百度資本任合夥人,兼任COO陸奇的顧問。金宇於2013年加入百度,此前擔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在2016年百度戰略顧問何海文離職後接替其職務,為百度集團戰略部負責人。

金宇曾是“百度O2O戰略最積極的鼓吹者”,他的轉崗被業界認為是百度戰略大調整的一部分。而隨著百度外賣等虧損項目相繼“出清”,百度過去整個圍繞O2O戰略所做的諸多業務布局也將迎來全面整肅。

百度外賣 順豐控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80

[轉貼]用樓按槓桿,6年由20萬變300萬的故事

1 : GS(14)@2011-04-05 13:44:01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20903
用樓按槓桿,6年由20萬變300萬的故事
首先這post 不是爭議升市定趺市, 只係有師兄post 出來由"買92萬樓" 到 " 買350萬樓"
有d人, 連基本野都唔知就質疑, 又吵吵鬧鬧.
在此我share 一個由20 萬開始的故事, 大家當故仔聽好啦, 咪叫我拿屋契, 又切 JJ 之類
2005 年, 某人用20萬做首期買了, 大西北一個小單位, 價值68 萬,首期 20.4 萬, 欠銀行47.6 萬,月供6千左右, 4千係本
2006年, 單位升值到94萬, 他賣了單位. 供了一年本金供了~ 12 x 4千= 4.8萬, 94萬售價 - 47.6萬欠債 + 已供的 4.8萬本金 = 51.2萬.
在賣出的同時, 他買入了鄰近的較大單位170萬. 這時9成按揭, 欠銀行153萬, 供8千, 6千係本.
51.2萬 - 17 萬首期 - 3.64萬手續費 (來回經紀佣+律師 + stamp 200 hkd) = 30.56萬 現金 for 投資股票
2009年, 過了金融海嘯, 有幸股票仍有20+ % 的利潤, 然而170萬的樓已值 240 萬.
他再賣了樓, 然後再用95%首期 買了另一價格接近的單位(因工作地點改變, 也因換貨, 再用 HIBOR)
賣樓 240萬 - 153萬欠債 + (0.6*24 本金) - 5.8萬agent + lawyer fee - 4萬 stamp - 12 萬新屋首期 = 79.6 萬 cash in + 228 萬欠債
HIBOR 月供 8000 千, 本金約6千
balance : 79.6 萬 cash in + 30.56 萬*1.2 (from stock market) = 116.3萬 cash + 228 萬欠債 +240萬 value 自住樓
再買一層樓收租, 350萬, 首期105萬 agent 3.5 萬 lawyer 5千, stamp 7.5萬 = 116.5 萬 cash out + 245 萬欠債 (要從saving 拿錢出來)
用HIBOR, 用供 9000, 租金 13000, 本金 7000
balance at 2009 : (116.3 萬 -116.5 萬 cash) + (228 萬 + 245萬欠債) + (240 萬 +350 萬 value 萬)
           = -0.2 萬 cash + 473 萬債務 + 590萬 價值 樓
到了SSD 出了後, 本金供了 13000 * 12 = 15.6 萬. 總欠債 = 473 -15.6 = 457.6 萬
然而 樓價上升 240 萬的升至 300 萬, 350 萬的升至 490 萬 = 樓價估值 790 萬
租金收入, 豪左佢, 唔計. 只計供左個part
當要出貨, 再豪5%折扣價: 790 *0.95 = 750 萬 - 欠債 = 292.4 萬 淨資產
未計6年來的saving. 如果遊戲從 2003 開始, 能滾存更大又有乜問題, FP 300萬 + 既樓都仲可以
最後, 再次強調, leverage 可升可跌, 跌也很甘, 但說 2003 SARS 92萬樓不可能滾到300萬+ 既人, 可以返歸讀下書先至嘈人.
-----
我呢個post 只係說明, leverage 可以有幾勁, 但用leverage 唔一定大賺
買樓又賺錢都係幾樣野
天時 : timing
地利: 地點 (旺區)
人和: 準備 (saving + earning) + 眼光 + 心理質素 (高處未算高, 低處未算低: 呢兩句: 可以令人大賺, 也可令人錯失機會)
-----
講起地點, 旺區又唔一定係市區, 08 海嘯期間, 我差不多走了半個九龍/ 新界西的 鐵路沿線, 發現升跌% 差不多....只係走勢差了2星期左右, 所以地點真係要do homework, 因為基建對地區價值有好大diff

者有人問, 現在已經咁貴, 都無乜希望再用leverage 好似我咁玩啦, current price 呢樣野我唔想discuss la.
但係, 我05買時, 身邊都有人話我 03 平你唔買, 升咁多你先買. 隨時跌去03價就坐艇, 又話買大西北無用....再講遠d, 早出世,
隨時可以10 萬八萬買美孚 etc....幾十萬買大西北do mud ....
老實講, 邊有人知明天升定跌, 03 我無錢, 想乜都無用, 05 基於個人能力同需要先買
條命生成點, 唔係自己決定, 但怨命唔好, 就點都好難發圍.
-----
所以risk management 好重要, 假設HIBOR 急升, 改為P plan, P 又升
400萬 5% 利率, 月供 2萬, 租金假設不能上升,keep 13000 , 月供 + 雜費 = 10000唔夠 ,

款仍只佔入息3成, 非常安全 (assume 34000 family income , 要 assume as my actual
income and total asset is not all shown in the post, just leave me some
privacy....)
再假計租客欠租, 退租要一個月, 要減價求租至租金 11000.
月供 12000, still 35% of family income, still safe
當然, 情況可以更worse, 但safety margin set 太高, 就乜都做唔到.
as long as job is stable and flat is in hot area with good rental support, i dont bother it drop 20-30%
當然..可以賣, 但估頂, 小弟自己無此能力
2 : 龍生(798)@2011-04-05 23:52:53

這是上一代香港人的發達故事

不知何解今日的人大驚少怪, 當神話咁講
3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37:25

2樓提及
這是上一代香港人的發達故事 不知何解今日的人大驚少怪, 當神話咁講


經濟一直都係貧富兩極化, 不知幾多人係去年估錯頂, 賣樓轉租樓
而家相差一百萬, 再入又唔係, 唔入又驚佢再升, 買股票又唔識升

最後咪走上街嘈, 每天都有這麼多的輸打贏要
4 : 龍生(798)@2011-04-06 00:39:49

我識都有一個...二千萬身家變到無, 因海嘯

後黎09年賣轉租, 結果而家四圍搵樓租...

真恐怖
5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6 00:46:10

4樓提及
我識都有一個...二千萬身家變到無, 因海嘯 後黎09年賣轉租, 結果而家四圍搵樓租... 真恐怖


財富轉移, 歷朝歷代都係咁

不過將來最頂層都唔易走到幾個下來

誰叫新一代都用信託形式管理資產

明知生左個敗家仔, 都真係有計保住家財俾後代

-----------
美國QE 行動, 你不向上爬, 就被拖下去

我都識人幾千萬變到得返幾十萬,

風險管理做得唔好

投資從不是困難, 難就難在如何做好風險管理

待股災呢D洗牌時間, 再向上層邁進一大步
6 : 龍生(798)@2011-04-06 00:51:51

洗牌...總有人爬上, 也有人被洗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78

利世民:不變應萬變

1 : GS(14)@2012-06-18 23:44:0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618/102366
落筆之時,希臘同法國選舉結果都未出,但係,大家睇報紙嘅呢一刻,應該就水落石出。我都無謂猜測太多,估中,只不過係好彩;估唔中,自己冇面之餘,又要嘥咗個欄位,何苦呢?
睇番上個月剪報,發覺原來5月底,寫咗篇《大陸幾時減息?》。唔係認叻,因為之後個禮拜,人行真係減息,我都冇即時出來「聲大大」話估中。其實睇番自己寫嘅嘢,可能當時人在美國,心態上有少少抽離,分析都幾客觀、幾滿意。坦白講,當時我真係冇諗過究竟人行幾時減息。
我唔去預測未來,係因為明知中唔中都冇意思。不過,做呢一行,真係好難唔去預測。你唔講,又有人就以為你有好嘢收埋唔同人「分享」。但係當你好認真同人解釋,點解唔去預測未來呢個哲學問題,佢哋又問:「唔通乜都唔做?」
唔係乜都唔做,但明知有可能錯,理財嘅心態,就會由一注獨贏博最大回報,變成分散風險,減少被一鋪清袋嘅機會。從呢個角度睇,今時今日世界上絕大多數人,資產都仍然太過集中。
反而被動投資者,分散風險做得更好。08年,畢菲特在股東書講過,長遠來講,被動投資者因為風險分散,長遠回報一定高過主動揀股嘅投機者。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93

股壇名人賣樓 23萬變1700萬

1 : GS(14)@2012-07-20 14:47: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19/News/ea_eaa1.htm

蔡陳葆心以1733.4萬元沽出的中環士丹利街28B號4樓(紅框),鄰近陸羽茶室,面積約800方呎,呎價約2.17萬元,與區內不少甲級商廈做價相若。(林尚民攝)
今次獲財團收購之物業為士丹利街28B號,於1964年落成,毗鄰中外馳名的老牌食肆陸羽茶室。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物業地舖連1樓、以及2、4、5樓,日前由昌裕置業有限公司以合共約1.48億元購入,當中4樓由威德葆有限公司所持有,董事為蔡陳葆心及有關人士。雖然資料顯示威德葆於2000年以95萬購入該單位,但蔡陳葆心丈夫早於1978年已斥23.2萬元購入,但見丈夫年事已高,故2000年決定轉由公司持有單位,若以78年購入價計算,有關人士持貨34年,帳面獲利1710.2萬元,賺幅73.7倍。
原為蔡太旗下證券行辦公室
蔡太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透露,上址原為旗下證券行的辦公室,由於面積只有800方呎,且實用率不高,故在80年代時,見「地方唔夠用」而另覓新址。她又稱,該單位初時保留作收租之用,但近十多年經已丟空。對於今次收購呎價高達2.16萬元,蔡太未有直接評論,只表示「其實有人畀到2000萬我,不過我見差我一個單位(買家)就可以申請強拍,咪賣畀佢囉,唔想阻住人重建。」
併毗鄰地盤 可建6萬呎商廈
至於買家昌裕置業有限公司,原本由一間名為銀峰有限公司的海外註冊公司持有,但在物業成交後,已轉由資深舖位投資者楊渭生持有。資料顯示,楊氏於去年至今年初,已先後斥資約1.45億元購入士丹利街32號全幢。市場人士預料,若將28至32號整合,料地盤面積將增至近5000方呎,若發展成商廈,地積比可達12倍,可建樓面即約6萬方呎。


2 : GS(14)@2012-07-20 14:51: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19/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蔡陳葆心在股壇打滾數十載,對股票買賣甚有心得之餘,就連投資物業亦有一手,綜觀蔡太過去10多年的買賣紀錄,除大坑名門拖累她於4年間帳面損手約77萬元外,其他全部獲利至少近200萬元。她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現時買樓有買貴無買錯,買磚頭始終比較穩陣。」

貴為股壇名人的蔡陳葆心,多年來投資的物業多以長線收租為主,大部分都可錄大幅獲利。不過,若她能持有該批物業至今,相信獲利將更為豐厚。資料顯示,她透過威德葆有限公司曾持有的10多個物業,除今次賣出的中環士丹利街舊樓外,當中以2004年斥600萬元購入的北角半山雲峰大廈高層單位賺幅最高,她於2006年以1250萬元售出該物業,帳面獲利650萬元,賺幅高近1.1倍;2007年以1788萬元沽出的跑馬地嘉雲臺一個單位,便為她在3年間賺760萬元或74%。

蔡太表示,現時買樓有買貴無買錯,買磚頭始終較為穩陣,但大前提是要有足夠資金,因投資物業所用的資金,會被「綁」一段長時間,相反,股票投資則較為靈活。

持有3伙市值約6500萬

現時蔡太仍持有3個住宅單位,包括北角半山摩天大廈2伙,除一伙為自住外,另一個單位則作長線收租;另一個則位於大坑春暉臺龍園,該中層單位亦作收租用途,3個單位市值約65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63

車位賠定吊高賣 上水御皇庭55萬變90萬

1 : GS(14)@2012-11-15 01:10: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4/18066305
五年內漲價達兩倍
恒地(012)及爪哇(251)發展的御皇庭,三幢住宅共922伙,車位則設約135個,全部屬「無遮擋」露天車位。07年中,當時發展商為清售貨尾,向三房大單位買家設半價買車位優惠,部份業主以低至約8.8萬元便可購入車位,其後優惠取消,回復原價約17至18萬元發售。事隔5年,今年屋苑車位普遍漲價至50萬元水平,升幅達兩倍。
同區的皇府山,新近錄單號車位以95萬元成交,該車位06年中成交價34萬元,六年多升幅1.8倍,漲幅更勝不少私人住宅。屋苑車位月租約2500元,假若購入作收租,回報率約3.2厘。
除新界北區車位炒高至百萬水平之外,近日各大屋苑車位不停刷新高,繼將軍澳維景灣畔錄車位以111萬元易手後,長沙灣泓景臺新近錄車位106萬元沽售。
九建將加入賣車位潮
多間發展商更於政府出招後,急忙拆售旗下車位應變,包括華懋、新世界(017)、信置(083)及長實(001)等。其中,新世界發展單是本月內,已沽出134個車位,迅速套現3480萬元;長實葵涌雍雅軒,有車位業主數日轉售車位賺10萬元。
華懋更賣出1000個涉資3億元車位,反映市場資金極為充裕,在通貨膨脹下,並趕緊在政府再出手干預市場前夕,為資金尋找投資出路。因應車位熱賣,九建(034)深水埗的美居中心98個車位,市傳日內將定價發售。
中原研究部數據指出,今年首10個月,以確認人身份沽售車位錄147宗,超越2010年全年成交宗數,惟仍與去年全年194宗低24.2%。過去兩年,住宅車位摩售平穩,每年維持約150宗至200宗水平,遠較97年錄1063宗為低。首10個月,最多車位摩售為沙田翠華花園,共39宗、其次為深井浪翠園及屯門彩暉花園,各佔15宗。
2 : GS(14)@2012-11-15 01:10: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4/18066307


由於政府大力壓抑住宅樓市,車位炒賣近期突然成為城中熱話,連新界北區的車位身價也近百萬元,如以現在價格計算往市區返工車費,工作地點在尖東計算,由上水往尖東單程的士費約200元,來回費用即400元,一個月約25天上班日,即每月的士費1萬元,百萬元足夠支付逾7年半的士車資。
數年前只值三數十萬元的上水皇府山車位,剛驚聞錄得95萬元成交,同區御皇庭更有車主撻定反價至90萬元再放售。若擁有車位,自行揸車返工,本報以御皇庭為例,車主每月開支約6828元;相對每月改搭的士的車資約1萬元,揸車可節省3172元。
揸車可謂「一闊三大」,除要買車,每年更有其他相關成本包括牌費、驗車、保險、上班公司停車場月費或一個月可能接一至兩張「牛肉乾」交通違例告票。因此,在本港揸車,絕不能視為一種慳錢之道。不過對於有車一族而言,自己擁有一個車位總比租用車位較安定。
假設御皇庭車主駕車往尖東每月開支

私家車來回:32.5公里x1.2元
(每1公里1.2元油費)x2(來回)=78元
每日78元x25天=1950元
單邊停車場(新文華中心)4000元
獅子山隧道費(來回):16元x25天=400元
每月管理費:300至400元
每月總開支=6828元

*未計車輛定額罰款和維修費及差餉
上述資料僅作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60

達人理財: 樓市達人韓安迪 從8萬變700萬

1 : GS(14)@2013-09-08 11:31:04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 ... 0%AC-220000492.html

樓市10年,起起跌跌,炒樓致富的故事大家聽得多,

只是僅以8萬元的成本起家,

用10年時間把身家增值至700萬元,卻是坊間少有,

而且主人翁只是一名學歷不高的雲石技工,

初時更只是一名「N無人士」,

且投資過程更完全沒有向銀行借款,

難怪其故事能在網上走紅。

故事主人翁韓安迪在網上討論區以市井俚語道出自己的實戰經歷及炒樓智慧,備受網民追捧。在剛過去的書展,他更把炒樓經驗結集成書,且第1版甫推出不久即告售罄。無他的,每人都有一個發達夢,尤其是身家不多人士,所以成功積少成多的故事往往最受歡迎。

回想那些年,韓安迪中學畢業便投身社會,任職裝修及雲石技工,後來賺多了,更想藉股市搵快錢,冀能「刀仔鋸大樹,一朝發達」。當時他每月將大部分收入用來炒股,記得最傷忘慘重者乃買入現已改名為文化中國傳播(01060)的圓方陶瓷,另一隻則是國中控股(00202),10年的炒股經歷,使他累計輸掉過百萬元。

2002年,韓安迪年過30,工作10年,積蓄只剩12萬元。某天讀報,看到深水一個唐樓單位以10萬元放售,當時想已「大個仔」獨自居住的心態,結果花了8萬元完成人生首次置業。不過,最終他也把單位以每月1,400元放租,且數月後更獲洽購,轉手獲利逾9萬元,簡簡單單已賺了1倍,從此他食髓知味,不再炒股,轉戰樓市。

「沙士」危機

最初1年賺錢容易,難免令韓安迪心雄。2003年初,韓安迪辭掉穩定工作自立門戶承接雲石生意,貪其時間方便,可專注炒樓,估不到之後遇上「沙士」來襲,樓市一片死寂,買賣兩閒,雲石生意自然也受累陷入低谷。疫情來臨前,韓安迪本慶幸自己已賣出一個單位,套現所得足夠支付另一新買單位的尾數,豈料單位買家違約,韓安迪的資金鏈即時斷裂,在四出撲水不果後,只要向新買入單位的業主借錢完成交易。

韓安迪記得當時向單位業主痛陳利害,解釋樓價已急跌,如他不能完成交易,該名業主也難以高價再出售單位,折衷方法是他向該名業主借尾數,完成交易後才分期攤還。而且這次經驗讓他認識到博奕論的重要性,如非當時遊說成功,也沒有今天坐擁數百萬元的他。

在過去10年間,他買賣物業約30個,由房、唐樓、私樓、村屋,甚至是廣州住宅單位到現時的美國獨立屋,也從沒有向銀行按揭,最多只是與親友合資,其資本則在一買一賣累積起來。他記得成功的一次便是2006年以90萬元購入深水鴨寮街一舊樓單位,面積約1,200呎,他把單位分間成8間房,每月收租26,000元,計及裝修費,回報率高達26%。最後他持貨3年,以148萬元沽出,賺逾6成。

市場觸覺

一個成功的炒家,對樓市的觸覺當然不可或缺。2006年,唐樓有市區重建的收購概念,亦多了內地炒家沾手,樓價升得太急太快,動輒近百萬元,韓安迪又預見政府發展新界的新發展區,遂開始轉戰尚未起飛的村屋。至2010年,韓安迪的財富已累積至超過300萬元。

韓安迪的成功秘訣在於「不下車、貴賣平買」,當然,如果每人也能像他那樣不借錢置業,自可穩守突擊,所以韓也補充說到在放售一個單位的同時,必須找到一個質素相若的物業,而且要比前一個物業便宜,才能賺取差價。他認為總能找到平價盤源,並說到:「覺得難找是你們沒去找,所以覺得難。」他每個星期放假的日子,也會跑到元朗平盤。

在韓安迪眼中,「屋不一定要住,屋可以是改善生活的工具。」現在,韓安迪已舉家移民至美國洛杉磯,家住千呎獨立屋,在香港只剩下一間村屋。回想2010年初到美國,剛遭受次按危機,美國遍地平貨,炒樓多年的韓安迪自然雙眼發光。在洛杉磯與親友合資購入4間獨立屋,單是收租已足夠在彼邦生活。他預期,美國經濟復甦,樓市還有上升空間。

達人金句「屋不一定要住,屋可以是改善生活的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