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什麼股買了可以放心睡大覺? 路過十八次

http://xueqiu.com/3004708315/27737675
每天都收到很多網友發來的信息,諮詢某某股票走勢這樣那樣還能不能怎樣怎樣的信息,實在無力一一回覆,於此再列一文,也算是做一個方向性的的答覆。

股市不是一個勤者多得的市場,或許這樣說不對,而是應該說,如果你沒有穩健的,實踐可行的盈利模式,就算每天8個小時守在電腦面前,也不會增加你多少的財富,反而,會令你心疲力竭。

我曾對很多年輕人說,不要隨意談職業炒股,這個行業,如果你不是有穩定的現金流支持或者有財團後面做你的支援,單純的要從炒股這個方向謀取巨額財富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許你有暴富的機會,但如果僅從交易的長期結果而言,激進的風格也往往伴隨著大起大落。

今天你看到混跡市場而存活的所謂大人物,大體都有著不可複製的歷史機遇或者淵源。而從這些機遇和淵源發生的概率而言,那只是極少的一個存在。冒著巨大失敗的風險去找這種機遇,可能有成,但假如一旦失敗,也往往會毀人一生。

包括我自己,當初也絕對不是想著要職業。而是無意在投資的過程中,恰巧遇到了對的事和對的人。如果沒有那些人和事的發生,我依然會把投資當成是閒置資產的一個理財方式,而不會成為我職業的一個方向。真正的職業人,也往往是從管理他人的資金模式上獲取穩定的財富,雖然現在也談的是零管理費,但那也建立在之前對的人對的事已經有積累的基礎上。

我經常去反思自己目前的所得,並不是真的很會把控每天K線的進出,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了市場邏輯,情緒,國家政策,行業發展規律,明白所有盈利都需要時間的等待,任何的成功都不可能有捷徑可循。我並不太喜歡炫耀那種一買就翻倍暴漲的機會,因為那不可能是常態,遇到了,也僅僅只是運氣的問題。

但一旦我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方式,結果往往會在長期的投資中獲得回報。

我早期的博客中談到,中國目前有兩個大的機會,一個是新興行業從有無的機會,這包括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方式,新的管理模式等等,一個是行業從小到大的機會,這些機會,伴隨著諸如人口規模,需求變化而客觀存在。這也是我們會關注TMT和醫藥的關鍵所在。

而醫藥,我們說了,中國進入老齡化這種歷史機遇,是前所未有的。而縱觀全球醫藥行業中上市公司的走勢,無不表現出長牛的趨勢。所以,結合這個趨勢,去理解這個方向上的需求,結合公司的市值規模,產品構成,研發儲備等等,你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好的標的,現在你再翻翻A股裡大部分醫藥股,是不是依舊還是表現出這個趨勢?3年前人們都認為醫藥股超過了08年的高點有泡沫,14年的今天,很多醫藥股,依舊還在創新高,這就是規律和趨勢的力量。

所以,很多醫藥股,市值不大,前景又都明確的,花上時間守,你一樣可以穩健的獲得財富的增值。很多人說,漲太慢,也經常有網友在和我交流的時候,談到預期要到半年一年後才能實現,等不了。我經常回覆,慢就是快,為什麼?因為這種增長方式,體現的是年復一年的複利,上去了就很難下來,但是如果你是反覆在題材股裡進出,可能一個階段有收穫了,但是如果不及時在高點收手,一樣會在後面的回撤裡損兵折將。而且,玩題材,玩波段,大部分人完全無法判斷什麼時候會潮起或者潮落,買了每天提醒吊膽,養成了四處打探消息,到處發帖問人的壞習慣,久而久之,精神衰落,易怒,這樣的投資者我在之前的單位做管理的時候沒少接觸。

所以,第一個可以買了就睡大覺的,在未來10年裡,依然還是很多中小市值的醫藥股,包括今天,就算大市值的恆瑞醫藥,也只有500多億的市值,和國外巨頭動輒萬億的大型醫藥公司相比,還差個20倍。雖然,你也都在懷疑中國的醫藥公司到底能不能長大,但毋庸置疑的,中國以後一定也會有跨國的公司存在,特別是隨著生物醫藥時代的來臨,我們很多科研和技術也都慢慢和國際水平靠攏。相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一輩子,做出兩個10倍股就已經很美了。因為如果你有10萬的資金,第一個十倍做到100萬,第二個十倍就是1000萬,足夠你財富自由了。

怎麼才能做到10倍,所以就找那種從20億市值可以做到200億,100億市值成長到1000億的,有沒有?顯然,很多醫藥股都具備這樣的歷史機遇。

而如果你要分解目標,每年滾動操作,確定每年有翻倍潛力的醫藥股,確定是可預期的,可達的去分配倉位,像我們也經常會確定翻倍目標,達到目標位後撤出本金,再用盈利倉位繼續等待,直到預期完全實現。5~10年,依然可以賺得缽滿盆滿。

所以每年大部分時間,我都只用來跟蹤個股公司的業務進度和行業發展情況,對預期進行合理的修正,這便足夠了,至於K線波動,大盤走勢,甚至所謂錢荒這些暫時性事件,在這十幾年內估計都很難撼動好醫藥股做強做大的歷史趨勢,因為需求客觀存在,公司只要正常發展,都能享受這種人口和趨勢的紅利,而遇上進取點的公司和老闆,你就偷笑吧。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大家眼光長遠點,人云亦云的搖擺就會少一點,太在意短期的得失,反而失去歷史性的大機遇。因為很多個股,一旦真的你離開後哪一天忽然暴漲個兩三天,你就很難再去下決心買回來了,我為什麼推斷你不敢買回來?因為你是因小利離開,而一旦偏離了你原來的進出價,不說10%,就算是3%,你都會鬥爭很久。錯失機會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再就是TMT,其實這個行業,放到上市公司裡而言,說不上可以睡好覺的投資,因為每天科技進步的節奏實在太快,很多公司技術沒出來,就被革新了。所以,只有短暫的三五年機會,一旦落後,基本就會一落千丈。這也很好的解釋了諸如歐菲光的崛起,萊寶高科的隕落。這個過程中,一般只跟隨炒作的風向就好,難以預判長期的價值,非專業人士,還是少碰的吧,雖然,也有很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機會。就算是騰訊和阿里,我想馬化騰和馬云每天估計都睡不好,因為第二天起來,可能就發現對手又搞了一堆名堂。

當然,對於產業而言,平台型的,已經確立了壁壘的話,都是可以拿個三五年的,二三十億市值做到五六十億甚至百億市值,在目前這個階段,也會有很多機會。就看你把握的能力了。

最好的標的,不管外圍概念怎麼變換,依舊還是醫藥醫療。這裡面很多股,買了就可以放心睡覺,安心生活。慢就是快,你管它外面炒的是阿里概念也好亦或是騰訊題材也罷。真的等到屬於你的花開,你才會理解,這投資的美好。你所要做的,就是尋找低窪的估值標的,花上足夠的時間,坐看云起,便已足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62

實戰必懂》 落難龍頭股、景氣循環股、趨勢成長股買在低點 抓到三檔潛力股 獲利二十倍(108-111)

 
2014-10-13  TWM

 

鄭有餘以三百萬元為本金,十三年來在股市累積出六千萬元的財富,累積報酬率達二十倍。

這個過程中,他操作落難龍頭股、景氣循環股以及趨勢成長股的三大心法,是他累積財富的關鍵技能。

撰文‧謝富旭

二○○一年鄭有餘踏進股市時,拿出三百萬元當本金。前兩年,這三百萬元「很幸運地」僅虧掉一百多萬元,但這一百多萬的「學費」效果驚人,在○三年至○八年的五年間,二百萬元竟滾到九百萬元。他將戰績歸納成兩點:第一、他根據技術分析前輩教的「月KD值向上黃金交叉」,以及以投資時鐘作為進出場與加減碼的依據,總是能買在大盤相對低點。

其次,他的「落難龍頭股」的心法已初具雛形,買的股票價位通常是淨值打個好幾折,進場的個股價位也落在低點。因此,在雙重低點(大盤低點與個股低點)的保護下,投資自然賺多虧少。

初次嘗試成長股,瑞智獲利一五%鄭有餘去年及今年的目標是挑戰自己不擅長的趨勢成長股。今年他鎖定了壓縮機製造大廠:瑞智精密,成本大約在二十七元,部分持股獲利二○%。

他分享,趨勢成長股的思考在於:公司有沒有開發新產品,而這個新產品有沒有足夠大的新市場胃納它。鄭有餘表示,瑞智除了壓縮機本業外,近年研發出來的直流變頻馬達會比傳統馬達省電三成以上。「以後電費愈來愈貴,省電產品是趨勢。」他分析道。直流變頻馬達會逐漸運用在洗衣機、烘乾機等電器上。換句話說,瑞智可能因此從單純冷氣壓縮機製造商,轉變成白色家電關鍵零組件製造商。

回顧早期的投資中,台灣貨櫃車拖車頭龍頭股的陸海公司給他很大的啟發。陸海的貨櫃車拖車頭市占率不僅居台灣第一,在重機械運送吊裝、倉儲港勤業務也居於領導地位。在九○年代台灣電子業蓬勃發展之際,陸海跨入電子製造與代工,卻成為這家老牌公司的拖油瓶。

○三年陸海決定整頓轉投資的電子業,一次打銷虧損高達上億元,導致當年度公司股價從九七年最高的五十八元,跌至六元左右的雞蛋水餃股。

鄭有餘認為陸海本業每年獲利穩定,貢獻每股稅後純益(EPS)大約在○.七至一元之間。轉投資一次打銷之後,○四年可望轉虧為盈。而該股當時的每股淨值高達十四元,以六.五元買進,等於打對折。買進等個一至二年,可高度期待報酬率達一倍以上。

果然,○四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過後,外銷景氣轉佳,陸海在丟掉轉投資包袱後,光本業就賺進EPS達一.八元,股價收復淨值。鄭有餘原設定的目標如願達成,在陸海獲利達一二○%。

○三年至○七年,鄭有餘操作雞蛋水餃股如陸海、太設等獲得倍數以上的利潤,一直到○七年,投入股市的三百萬元資金即將翻至一千萬元關卡,報酬率接近三倍。不過,他也發現初入股市時,加權指數約三千點出頭,○七年也漲至九千多點,同樣也是三倍。「我自認是用功的人,但精算起來,還比大盤略微遜色。」「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六年內股市累積獲利約六百萬元,折成年薪的話,算是賺到時間,也賺到薪水!」這時候鄭有餘的財富,雖離設定的六千萬元現金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他表示「雖然錢沒賺到太多,但也夠用,若因此而忘記初衷,那不反被錢綁住了!」於是,他決定暫時遠離市場,更專注地從事志工。

利用公式,精準掌握公司未來潛力這一離開就長達近三年之久,直到一○年,好友向他報了一檔「明牌」—在新加坡上市的中租控股。中租股票○七年於新加坡掛牌上市,未獲當地投資人認同,加上業績平平,以致一.一五星幣掛牌後的股價成交量低迷,一路緩跌最低至○.三星幣。「朋友說,中租的淨值在一星幣,股價已不到淨值的四成。若回台上市,以台灣金融股平均一.二倍股價淨值比評價,起碼可漲回淨值!」鄭有餘花了好幾個月研究中租的產業特性及財報,並請教金融業的老同事意見,最後他發現管理學上,用來評估產品開發的「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模型,可精準掌握中租的未來潛力(詳見上頁圖一)。

這個模式由金牛、老狗、問題兒童與明日之星四個方塊所組成。所有企業都希望能從金牛擠出資源,來發展明日之星產品,然後退出老狗產品;如果問題兒童有救,則把它發展成明日之星。

鄭有餘分析,中租在台灣市占率最高,員工年終獎金都在三個月以上,但成長率低,屬金牛。近幾年中國與越南市場成長快、燒錢也快,算是問題學生。美國市場虧損連年,成長率也低,是老狗產品。而中租想從新加坡下市,重新在台灣上市,從媒體上可看出經營階層企圖:殺掉老狗市場,在台灣上市,找出資源投入問題學生市場,期待把中國與越南變成明日之星。

相信自我判斷重押中租,打敗大盤鄭有餘在中租跌至○‧四星幣時開始買進,一路買至○‧六星幣,把之前在股市賺的六百萬元以及三百萬本金,總計九百萬元全數投入。連報「明牌」給他的朋友都吃驚地問:「要搏這麼大嗎?」鄭有餘說:「我之前無法打敗大盤,問題並非出在選股,而是對自己的判斷不敢重押!」中租一一年自星國下市後,一二年回台登錄興櫃。鄭有餘在中租三十幾元時處分九成,才一年半的光景,就讓九百萬元資金滾成三千萬元,報酬率超過三○○%。

一二年在中租大賺逾三○○%,一三年的投資也是大豐收。一三年DRAM產業慘賠,讓他想起了德國投資大師柯斯托蘭尼的話:「投資就是要逆勢思考!」再看到本刊發行人謝金河先生發表的文章:「投資DRAM這種景氣循環股,要買在大虧,賣在大賺。」鄭有餘心想,何不投資DRAM股作為一次練習。

他選擇純DRAM股中看起來「最不會倒」的美光,再輔以少量買進華亞科與威剛。「華爾街投資景氣循環股的通則是,買在淨值打六折,賣在淨值兩倍。我決定要買美光時,股價已從五美元漲至八美元(淨值約一元),已錯失最完美進場點。」「不過,景氣循環股暴跌如同下墜的刀子,最好等刀子落地彈起來、跳幾下,等不動了再進場較妥當,八美元就是那種不動了的價位!」鄭有餘從中租的獲利拿出一千五百萬元投資美光,一三年一至二月以八美元成本,到同年十月漲到十五美元分批出場,部分處分在二十美元,美光獲利平均達一○○%,三千萬元的股市資金,不到一年又滾至四千五百萬元。

同年,他分別拿出四至五百萬元投資日本夏普與香港壹傳媒,獲利在三○%至一○○%之間。他透露,他得知鴻海投資夏普,心想郭台銘一定看到了這家虧損企業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價值。

發展動新聞跟上趨勢,看好壹傳媒至於壹傳媒,則是因處分壹電視產生龐大虧損,股價跌至港幣○.八元時買進,漲至港幣一元以上賣出。「壹傳媒的《蘋果日報》與《壹週刊》是獲利不錯的金牛,黎老闆(黎智英)打算解決掉問題兒童(壹電視),集中資源發展明日之星(動新聞)。網路看新聞是未來趨勢,我認同這種作法,投資幾個月後就獲得極佳的報酬!」與此同時,加上夏普與壹傳媒的獲利,鄭有餘在股市的資金臻至六千萬元大關。

用心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獲利方法,讓鄭有餘得以從一介平凡退休上班族,成為數個志工團體的重要財務捐助人,不僅使自己的生活與心靈更富足,也得以為社會貢獻更多,這種成就與喜悅是金錢難以衡量的。

落難龍頭股

選股要訣:

1.擁有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本業的產業龍頭公司2.股價跌到淨值1倍以下3.經營階層透露出想要重整的企圖與動作分析要訣 : 利用「波士頓矩陣」,找出潛力標的(圖一)以中租為例,中租擁有台灣、美國、中國等市場,根據這三大市場發展策略分析中租是否值得投資。

獲利 市場成長率

明日之星 (成長率與獲利均高的搖錢樹)問題兒童 (未來不確定性高的產品線) 例如:中國、越南金牛(會產生現金流量)例如:台灣老狗(策略上應該放棄此產品線) 例如:美國結論 : 1. 中租租賃市占率台灣第一,每年都很賺錢,雖成長率有限,台灣市場堪稱是金牛。

2. 美國虧損,經營難度又高,屬於老狗。中國與越南成長率高,但投資也大,需要燒錢,屬於問題兒童。

3. 殺老狗,擠出資源來,把問題兒童養大,培養成明日之星。

實戰:中租控股

大部分賣在35~40元 少部分賣在50幾元鄭有餘在新加坡掛牌時買進中租,當時成本約12元

景氣循環股

選股要訣:

1.買在大虧,賣在大賺。通則是買在淨值打6折,賣在淨值2倍。

2.商品報價出現止跌回穩趨勢。買美光科技時,DRAM顆粒在淡季價格仍上漲。

實戰:美光科技

8美元買進 15美元開始往上賣 最高賣在20美元

趨勢成長股

選股要訣:

1.有沒有出現新產品、新應用、新市場。

2.也不能買太高,最好是EBITDA的六倍上下。

實戰:瑞智精密

鄭有餘看好瑞智近年研發出來的省電新產品,因此在去年與今年鎖定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6

棄A股買H股,大股東跨市場套利的“專利”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4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7 14:03 編輯

棄A股買H股,大股東跨市場套利的“專利”時代?
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大股東跨市場套利”的概念,我們在今年1月10日出刊的第二期雜誌封面文章《2015中國股市十大猜想》中即已提出。而觀察代表了產業資本思維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近期在二級市場上的動向,此種“猜想”顯然已不再停留在“猜想”的層面——大股東跨市場套利時代已然來臨!

不難看出,中信股份減持中信證券、劉永好減持民生銀行,都或多或少透露出了大股東跨市場套利的資本取向,這無疑是“滬港通”背景下的新玩法。並且可以預期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加入到“跨市場套利”的陣營,這一變化趨勢值得投資者認真思考和應對。

跨市場套利:大股東的“專利”

“跨市場套利”的操作模式並不複雜,即在同一家上市公司的A股和H股股價存在明顯大幅價差的情況下,賣出股價高的一方,同時買入股價低的一方,進而實現持股數量不變,並賺取兩個市場之間的價格差。

然而,在現實的操作中,上市公司大股東和一般散戶投資者進行同樣的“跨市場套利”,得到的利益卻完全不同。“跨市場套利”更像是為大股東設置的“專利”,一般散戶投資者雖然可以在形式上進行模仿,但卻無法有效的享受其中的好處。究其原因,即在於大股東和一般散戶投資者的持股訴求不同,而A股市場和H股市場的估值體系差異並不容易消除。

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而言,其持股的目的首先在於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同時依據持股比例,享有上市公司成長所帶來的價值回報。

那麽,賣出股價高的A股或H股,同時買入相同數量的低價的H股或A股,這樣的等量股票置換不會影響大股東的持股數量。而由於同股同權,大股東持股所擁有的投票權也沒有影響,不會對控制權產生威脅。

這種操作原理簡單明了,對於AH股價相差大的公司,其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擁有的套利空間巨大。即使A股市場和H股市場的估值體系差異長期不消除,對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而言也沒有影響,其持股比例得到有效鎖定,獲得的分紅收益也沒有變化。

散戶無法模仿的套利機制

理論上,一般散戶投資者也可以模仿這樣的“跨市場套利”,特別是在“滬港通”背景下,操作更為簡便,在一個賬戶里就可以同時完成賣出(買入)A股,同時買入(賣出)H股的操作。

但這樣的模仿顯然有著“形似而神不似”的尷尬——在AH股價差維持不變的情境下,通過這樣的操作雖然能帶來持股數量的增加,但並不能帶來實際利益(持股市值)的增加;而如果在AH股價差進一步擴大的情境下,這樣的操作反而形成了風險點,即投資者很有可能非但無法“套利”,其持股市值反而相對下滑!

以中國石化為例,在2014年12月初,中國石化的A股在6.5元(人民幣)/股附近,而其H股在6.5元(港幣)/股附近,如果投資者進行前述的“跨市場套利”操作,接下來的結果可謂“相當不妙”——中國石化的A股此後持續上行,最高達到7.4元(人民幣)/股,而其H股則一路下行,最低達到5.9元(港幣)/股。

換言之,一般散戶投資者如果要進行AH股的“跨市場套利”,只能是寄望於兩個市場估值體系差異的消除,但這種估值體系差異的消除卻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這使得“跨市場套利”模式對一般散戶投資者而言,無異於“紙上談兵”。

同一個玩法,利益與風險完全不同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滬港通”時代下的“跨市場套利”之門確實已經打開,但“跨市場套利”雖然只有一個“玩法”,卻又對“玩家”有著明顯的差異化選擇。

對於大股東“玩家”來說,其面對的風險極小,甚至於並不存在風險,但可以獲得的套利利益巨大。

對於一般散戶“玩家”來說,“套利”的空間極小,甚至於談不上實現真正意義的套利,但卻要同時面對AH股價差進一步加劇的風險。

有投資分析人士指,大股東和一般散戶在“滬港通”時代下的地位不平等反而進一步加劇,散戶投資者非但無法有效的進行“跨市場套利”,反而很有可能淪為“被大股東套利”的對象,在估值高的市場上承接大股東減持的籌碼。

哪些股票更有可能出現大股東套利?

近期二級市場上的變化,使得A股市場投資者已經可以初步體會到“大股東跨市場套利”的壓力。

中信證券大股東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股份”)在1月13日到1月16日間持續減持中信證券A股,套現近百億元。減持公告發布後,中信證券在1月19日以跌停開盤,且全天被巨額跌停封單壓制,至1月20日又再一度恐慌性跌停。

中信證券方面此後表示減持屬於大股東的正常經營決策。而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中信證券AH股價差較大,1月7日時A股甚至較H股溢價超過50%,這無疑促使中信股份判斷中信證券A股“高估”並作出減持A股的安排。

如前所述,一般散戶投資者無法模仿大股東進行“跨市場套利”,反而更應防範大股東“跨市場套利”帶來的減持風險,以免淪為“被套利”的對象。

哪些股票更有可能出現大股東套利?

這個問題並不難於回答,“跨市場套利”建立在AH股存在較大價差的基礎之上,如若價差太小,大股東也並沒有跨市場套利的沖動。

我們在附表中給出了AH股價差大的公司(溢價率超過40%),供投資者參考。
附表:截至1月21日收盤,AH股價格比大於1.5(溢價率超過50%)的“滬港通”公司:




大股東跨市場套利樣本觀察:中信證券、民生銀行

嚴格意義上的“跨市場套利”是指在高估值市場賣出所持股票的同時,在另外一個(低估值)市場等量買入同一公司的股票,從中賺取價差。

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大股東的“跨市場套利”也可以在上述“範式”的基礎上出現相當多的變化,即在保持控制地位的前提下,大股東在高估值市場賣出部分持股後,並不一定要同時在低估值市場買入,也可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後再行買入;又或者在保持控制地位(或戰略地位)的情況下,在低估值市場並不等量的“買回”同一公司的股票(或多買,或少買)。

但不管是怎樣的變通,這樣的操作模式都沒有脫離“大股東跨市場套利”的範疇,即在多種多樣具體的“大股東跨市場套利”操作中,在高估值市場部分賣出持股,是套利操作的“第一步”。

從這樣的角度觀察,中信證券和民生銀行極可能成為滬港通背景下的“大股東跨市場套利”樣本。

中信證券:若套利將凈賺50億

中信證券於1月16日晚間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股份)於1月13日至16日,減持中信證券合計34813.17萬股,占總股本的3.16%。

按照減持時間的中信證券價格波動區間在31-33元之間計算,中信股份套現約110億元。從減持公告來看,中信股份並未在減持的同時在香港市場增持中信證券,因此可以排除實時套利的可能。

而如果聯系到中信證券12月底發布公告的H股定向增發計劃——擬按照不低於定價日前5個交易日H股香港聯交所收市價平均值80%價格,新增發行不超過15億股新H股。假如中信股份可以在H股市場參與定增,那將意味著中信股份可以在港股市場以約合人民幣18元每股的價格買回中信證券的股份。設若通過這樣的方式增持股份為3.48億股,那麽中信股份仍將保持原有持股比例不變,且該筆操作將凈賺人民幣約50億元!

但從中信證券此前的公告看,H股發行對象擬為“獨立於公司、非公司關聯人士的合格機構、企業和自然人及其他投資者,發行對象擬不超過十名”。因此從公告的文字中看,中信股份並不在此次定增的名單中。

不過,中信股份在未來仍有機會在H股市場上直接買回部分中信證券,從而實現跨市場套利。有分析師認為,中信股份的減持態度表明它判斷中信證券A股已經高估,雖然AH股存在價差,但並不能說中信股份就此認為中信證券的H股已經低估,如果選擇在H股市場“買回”股權,它也完全可以等待更有利的時機和更有吸引力的價格。

民生銀行:減持後可選的套利策略

劉永好於去年12月26日以每股均價10.8元人民幣,出售1.854億股民生銀行A股,套現約20億元。

而另外一個方面,早在去年12月3日開始,安邦保險就不斷的增持民生銀行,至12月25日公告中,其披露的持股已飆升至47.87億股,持股比例升至14.06%。

在減持後,劉永好曾對外界表示,一直以來民生銀行股權分散,過去的近20年民生銀行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面臨新的金融格局,他對於安邦大比例增持民生銀行是好是壞也想了很久。

有觀察者指出,劉永好長期“鐘情”於民生銀行,其部分減持民生銀行很難認定為就此戰略性退出民生銀行。事實上,民生銀行A股股價在2014年12月29日創出上市以來的歷史最高價,而劉永好的減持則發生在12月26日,作為民生銀行這樣一個股權分散的公司的股東之一,劉永好選擇高位減持,不妨可以理解為他對估值的理性判斷。

同時,民生銀行的H股較A股便宜約20%—25%,劉永好在減持民生銀行A股後,可以等待時機在H股市場買入,這也是可選的套利策略。

美國如何監管大股東減持

中信證券大股東精確踩點減持雖然還沒有等來相關部門的調查,但卻也暴露了中國股市在大股東減持問題上的一些制度缺陷。我們不禁要問,美國在這方面的法律是如何規定的呢?

作為全球資本市場中法律較為健全的美國,其在類似大股東減持問題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法律和規則,或許能給中國股市今後的制度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對監管機構重新審視這一問題也會有一定的啟發性。

大股東“限制性證券”須慢走

美國政府在1929 年大股災之後痛定思痛,建立了各種保護公眾投資者的法律和規則。其中,就有1933年頒布的美國《證券法》的《144 號條例》。

實行《144 號條例》的主要影響是使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過5%的大股東、公司高級管理層和董事等關聯方以及從關聯方中獲得股票的人,在賣出股票時必須遵守嚴格的慢走和披露程序,而這類股票屬於“限制性證券”。

如果你從公司關聯方中獲得了限制性證券,並想向公眾出售限制性或有控制權的證券,就需要符合《144 號條例》列出的五個條件。

同時滿足五大條件

第一是滿足鎖定期要求。

在你可以向市場出售限制性證券之前,你必須至少持有這些證券一年(在1997 年之前是兩年),這一年的鎖定期開始於購買這些證券並足額付清的時候。鎖定期僅適用於限制性證券。因為在公開市場獲得的證券是非限制性的,所以對在市場購買發行方證券的關聯方來說是沒有鎖定期的。

但是如果關聯方再次出售時,要符合該條例的其他條件。從發行方手中購買額外的證券不會影響先前購買的同類證券的鎖定期。如果你是從其他非關聯方手中購買限制性證券,你可以把非關聯方的鎖定期加入你的鎖定期中。如果是來自關聯方的贈品,則鎖定期開始於購得證券的時間而不是贈送的時間。如果是雇員收到的股票期權,鎖定期通常開始於期權執行的時間而不是給與的時間。

第二是在拋售股票前必須要公布足夠的最新信息。

在出售之前,必須有足夠的關於證券發行方的最新信息。這就意味著發行方必須根據1934 年頒布的《證券交易法》的要求編寫定期財務報表。

第三是滿足交易量規則。

一年鎖定期之後,每3 個月可以出售的股份數額不能超過同類已發行股份的1%或4 周內平均周交易量(如果這一股票在某一交易所或納斯達克交易)的較大者。對於櫃臺交易的股票,包括在OTC 場外市場和粉單市場交易的只能按1%的數額出售。

第四是必須為普通的經紀交易。

此類出售必須在各方面都看作是常規的交易行為,不能做廣告,經紀人不能收取高於正常水平的傭金,以防止利益輸送。賣方或經紀人都不能引誘買方購買這些證券。

第五是填寫通知並上交給SEC(美國證交委)。

在你下賣單的時候,如果3 個月內的交易量大於500 股或總交易額大於10000 美元就必須填寫一份通知——表格144,並上交給SEC。在表格上交後的3個月內必須完成售出交易,如果沒有完成則必須填寫一份修改通知。

如果你不是發行人的關聯方且已持有限制性證券兩年以上,就可以不考慮以上條件而無限制地出售了。而公司的關聯方(上市公司的超過5%的大股東,公司的高級管理層、董事等)則需要在任何時侯都永久性地遵守以上出售條件。

對照美國的法律規定,我們會發現,如果把此次中信證券大股東減持事件放到美國的話,已屬於違規行為,一是因為單次減持3.16%,超過了每3 個月減持數量不能超過已發行股份1%的規定;二是因為中信證券“事後通報”的做法與“事前申報”規定不相符。




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04

投資故事:股市跳水,香港股民棄股買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422.html

投資故事:股市跳水,香港股民棄股買樓

一財網 羅琦 2015-07-09 22:37:00

由於香港樓市的穩定性高於股市,加上美國加息訊號暫時還沒出現,相信在負利率因素的支持下,香港樓市有可能成為市場資金避難所,而未來“棄股換樓”的個案會越來越多。

“你看,股市都跌了這麽多吧,大哥你就便宜點兒吧?”

“不行,一口價!”

“恒指今天跌2000點了噢,你看再要高價可能要砸手里了,我來做接盤俠吧,便宜點吧!”

“那……減16萬,最低457萬了。”

“好,成交!”

林安(化名)是住在香港元朗區的居民,他有買房的想法已經很久了,但香港樓市完全沒有下跌的跡象。然而7月6日開始,他覺得機會來了!當天香港恒生指數受希臘危機及A股下跌的影響,開啟了暴跌模式,林安感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決定馬上棄股入市,在看房兩天後,他就有了跟賣房大哥砍價的對話,在業主對恒指暴跌戰戰兢兢時,林安迅速出手,成功做上業主。

7月8日,香港恒生指數一度暴跌超過2000點,這一跌幅也成為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點數跌幅。這一次暴跌也讓不少香港股民的小心臟有點受不了了,賣房業主像找到接盤俠一樣,立即減價16萬港元,簽下了這筆房屋買賣協議。

這只是這幾天以來的一個案例而已,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由於香港樓市的穩定性高於股市,加上美國加息訊號暫時還沒出現,相信在負利率因素的支持下,香港樓市有可能成為市場資金避難所,而未來“棄股換樓”的個案會越來越多。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股市持續下跌對豪宅的沖擊是最大的。今年年初,香港豪宅市場異常火爆,中原地產代理稱,今年第一季,價值1200萬港元以上的房產銷量已經達到了2012年末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今年香港豪宅價格也有5%至10%的升幅,不少市場人士原本估計,香港豪宅的價格升幅將達到15%至20%。

隨著香港股市的暴跌,購買豪宅的買家真的開始退卻了。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認為,下半年豪宅市道可能轉弱,全年樓價升幅可能收窄至5%,意味著接下來的時間里,香港豪宅的價格很可能停滯不前,甚至下跌。

仲量聯行香港董事總經理兼香港資本市場部主管曾煥平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由於豪宅買家通常是本身已經有房子住的,所以對於市場的敏感度會比其他中小剛需盤要高得多,一旦有風吹草動,這部分買家可能會選擇持有觀望態度。

布少明稱,如果股市持續下跌,對樓市的買賣氣氛將會產生一定影響,除了準買家會抱著謹慎的態度入市,投資者也會持有觀望態度,預計未來2至3個月,每月的二手樓房成交量將跌破4000宗。

不過,由於目前香港利率水平長期仍處於偏低的水平,令香港樓價的抗跌性大大增強,不少市民更透過買房來保值。根據經絡按揭數據顯示,香港按揭利率持續高於通脹率,截至今年5月份,經絡實質按揭利率仍處於-1.84%,而這種負利率的水平已經持續了整整6年時間。

布少明認為,這種利率水平令業主的持貨能力非常強,所以香港樓市不會像股市一樣,出現大量急需“割肉”求售的情況,預計樓價將保持平穩發展,直至第三季還可能出現1%至2%的幅度。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35

冰說聰明:搶廁紙不如搵股買

1 : GS(14)@2018-03-02 01:09:06

北水周二錄得港股通開通以來最大的淨流出,當中的影響應該不小於外圍股市急挫,講到底外圍市況主要影響市場氣氛,債息及縮表,只會慢慢影響中長期走勢,但北水嚟沽,就真係切切實實的沽壓,所以更值得尊重。春節過後較大的內地消息只有這一個,唔知會唔會係非習勢力開始腳震,先袋錢後再籌謀呢?恒指在2月跌了6.2%,當中有10隻股票升,舜宇(2382)及瑞聲(2018)都漲兩成,跑贏大市的有25隻,剛好是一半,但留意番好多重磅股都係跌9%以上,當中包括三大國有銀行及兩隻保險,中移動(941)仲跌11%㖭。整體大市氣氛差勁,不過青冰用彭博資訊機篩選過,今月升嘅股票仍有超過500隻,但過千億市值的股份,只有14隻,換言之,買大唔買細這個去年必勝的策略,在二月是非常吃虧。炒股不炒市會否變成未來的主調,尚待觀察,不過資金對績優股仍是給予獎勵的,你睇吓玖紙(2689)中期業績靚仔,毛利趨升,過去一星期股價已累升兩成,即使整體北水撤退,卻逆市吸納玖紙,星期二買咗1.2億元。國際紙漿價格持續上升,連厠紙都話加價三成,台灣民眾更盲搶廁紙,業界預期未來包裝紙及家用紙等等,相信都會加價,咁對於有較強議價能力的紙業股龍頭,的確係好事。原材料價格上升,生產商才會將成本轉嫁畀消費者,咁諗深一層,上游化工股,應該好賺喎,在本港上市的化工股不多,向來也是被市場忽視,所以估值較低,但你睇吓建滔化工(148)、東岳(189)、理文化工(746)及三江化工(2198),過去一星期都係優於大市,似乎已有資金偷步入場,可多加留意,當中理文化工純利急增2.2倍,或可令市場重新估值。青冰
http://fb.com/chingbing888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1/20318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