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正確的利用網媒:遊戲發佈的正確方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878.html

第一步:爭取大量的遊戲評測

即便一開始你只能找到自己好友來幫你做遊戲評測,也要很認真對待,因為這是你在發行安卓遊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

第二步:確保你的遊戲安裝包小到可以在3G網絡中流暢下載

別期望你的用戶們會只在Wifi的網絡條件下玩遊戲,否則的話,你只不過是在給自己增加可接觸用戶的限制。

第三步:不要害怕收集硬件ID信息

這是唯一一種可以確保你知道你的用戶們在做些什麼,以及誰下載了你的遊戲應用的方法。並且,它還可以幫助你優化網絡條件下遊戲運作最有效的唯一方法。

第四步:找到合適的媒體網絡合作夥伴

要確認當你得到新的用戶的時候,你挑選了合適的媒體網絡合作夥伴。這位合作夥伴必須能夠提供足夠大的網絡規模,同時在不斷發展的移動市場領域中有足夠資歷。如果你的合作夥伴是諸如Jumptap、Millenial、AdMob等等大型的媒體公司,你就應該知道,它們在快速應對轉變方面很有經驗,並且它們一般不太會有休息停頓的時間而因此讓你的遊戲處於停頓狀態,又或者是因此限制了它的曝光率。

第五步:購買真正的用戶

當你使用按照安裝數量收費的媒體網絡的時候,請確保向你的媒體公司提出在得到物質刺激鼓勵之後,用戶進行實際操作的百分比要求(包括有應用內消費、打開使用你的應用等等)。也就是說,你通過以安裝個數收費的媒體網絡購買用戶的時候,每0.5美元可以獲得5000名的用戶。但是很有可能你要花費三倍的0.5美元,才能得到5000名真正的用戶,因為有一些用戶很有可能是因為想要獲得其他遊戲的物質獎勵,才被迫下載你的應用。因此,當他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進入下一個步驟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用戶會選擇刪除你的遊戲應用,而不會在遊戲中採取任何行動,甚至都不會打開運行你的遊戲。因此,事先做好研究,這樣才能從你的用戶購買支出當中獲得最佳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39

16 Dec 2015 - [PCM] 紙書、紙媒及網媒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6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謝謝支持!

先前有報導提到美國紙書銷量止跌回升,Amazon亦開了實體書店實行O2O,那麼紙書是否終與電子書找到平衡點而谷底反彈,還是此翻掙扎只是曇花一現?現今凡事也講用戶體驗,以我觀察,喜歡閱讀紙書的還是有一定人數,當中也包括年青人,相信一來因為那個傳統的書卷味仍很吸引,另外書本內容沒有時限,紙書可隨意向其他人分享傳閱。可是,新聞卻是另一碼子事,報紙有的是油墨味,亦會染污手指,電子版出現後我即轉會看後者,更何況報紙每天只出一份,新聞卻時時刻刻在變,現在網媒當道,看facebook差不多已可知天下事,尤其對智能手機不離手的年青人,報紙刊登的已是舊聞,連電子版也沒興趣看。

因為這個仍在進行中的演化著實有趣,所以我於上月底特意參加了一個題目為「紙媒、網媒、新傳媒」的「中大新聞獎」講座。講者之一蘋果動新聞總採訪主任李家聰先生提到,因發現年青人覺得看新聞很悶,所以需製作生動及有共鳴的影像內容,以爭取不看新聞的一群。而毛記電視創辦人林日曦先生則坦言他們是在做好一道門的裝飾,希望吸引更多人打開門去看入面的內容,甚至再去發掘互聯網海量的訊息。不過,與會者亦承認網上瀏覽量最高的新聞往往較富娛樂性,所以需好好平衡娛樂性凌駕新聞專業性的情況。

另外,林日曦先生亦提到,人的行為其實正不斷改變,還記得數年前因發現很多人不喜歡看字,所以便出版只得一頁內容的「黑紙」,但現在不少人卻不介意在網上看如網絡小說般很多很多的文字,所以現時從事傳媒實在難於計劃未來,需不斷調整策略,去盡快應對不斷轉變的現實及行為。而我在這個講座最深刻的得著則是需清楚「網下面對大眾,網上則需分眾」,不好錯配!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筆者現為華富嘉洛證券資產管理副總裁,幫助客人管理股票投資組合,詳情請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83

30 Nov 2015 - 「紙媒、網媒、新傳媒」講座記錄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6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越來越少去講座,或許因資訊發達,事後可在網上找到相關內容。今天親身參與這個題目為「紙媒、網媒、新傳媒」的「中大新聞獎」講座,主因對相關內容很興趣,亦想看看幾個熱門講動,結果也沒有失望。現在儘管將記低的內容重組一下在此分享,如有記錄錯誤,請見諒及提點!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主辦的「中大新聞獎」講座系列

主題:紙媒、網媒、新傳媒
主持:區家麟先生 (資深傳媒人)

講者:林日曦先生 (毛記電視創辦人)
- 目的是做一道門的裝飾,希望吸引更多人打開門看入面內容,甚至進入互聯網看海量的內容
- 互聯網變得太快,有段時間用一種方法在YouTube做宣傳,數個月後已不行,何況Facebook現在更差不多天天在變,未來也不知由那個社交媒體會成為主導
- 人的行為也不斷改變,數年前不少人在網下不喜歡看字,所以便出版「黑紙」,但現在不少人卻很喜歡在網上看很長的文章
- 所以現時從事傳媒難於計劃未來,需不斷調整策略,並對不斷的轉變盡快應對
- 有些人認為用不同方法也改變不了社會現狀,所以於新媒體上找共鳴及尋求出路
- 部份人Share Facebook內熱門話題及有深度內容其實在扮型,但不等於有睇內容;發現同一個內容在FacebookShare的人多,瀏覽反而沒大家想像中多
- 在FacebookLike不同意見的Page(如「港人講地」)Newsfeed,因不想只能在Facebook看到和自己相近觀點的內容
- 網上分眾,網下大眾

講者:吳曉東先生 (傳真社(FactWire)聯合創辦人)
- 新聞自由其實沒變,但新聞誠實度卻在減退
- 傳媒因個人或商業原因變得自我審查
- 媒體需偏離商業支持,走向公眾支持及以非牟利形式經營,所以以眾籌形式創立通訊社,需盡快建立公信力
- 製播需分家,但中間涉及錢,怎樣以錢來作交易仍未定,而現在內容供應商本可收到的廣告收入卻被YoutubeFacebook吸收

講者:李家聰先生(《蘋果日報》總採訪主任(動新聞))
- 爭取不看新聞的人,因他們認為看新聞很悶,所以內客需生動及有共鳴
- 首三位瀏覽最高的動新聞往往較富娛樂性,娛樂性凌駕新聞專業性的情況需作平衡
- 事情有時於一天內發展迅速,紙媒及網媒可合作互動報導
- 鼓勵別人需看不同傳媒,以不同角度看事情
- 《蘋果日報》的新聞誠實度也不是100%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96

美非牟利網媒 奪5項新聞獎

1 : GS(14)@2014-09-29 23:56:03



網上新聞協會(ONA)前日(周六)頒發今年多個新聞大獎,創辦僅六年時間的美國非牟利新聞機構ProPublica勇奪五個獎項,成為大贏家。ONA還宣佈明年會增設被IS斬首記者福利(James Foley)的紀念獎。


增設「福利戰地報道獎」

ProPublica除了在中型傳媒機構組別,奪得網上卓越新聞獎外,亦憑報道美國醫改、藥物安全、美國學校仍存在種族隔離問題的專題報道贏得個別獎項。《洛杉磯時報》獲頒大型傳媒機構的網上卓越新聞獎,而《西雅圖時報》則憑氣候變化及山泥傾斜報道得獎。法國、加拿大及挪威也有媒體獲獎。此外,為紀念上月遭IS斬首的福利,網上新聞協會明年將會增設「福利戰地報道獎」,以表揚在艱辛環境下工作的自由身記者。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29/18883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68

周三開台 電視變網媒一男子玩謝港視 十壯士九個轉行

1 : GS(14)@2014-11-17 08:19:49




■港視在開台前再度進行系統測試,昨呼籲市民參與及留意聲畫質素。互聯網



【再起風雲】【本報訊】港視去年失落免費電視牌照,十名港視員工為公義,留守政府總部公民廣場19天,控訴政府黑箱作業,要求港府交代真相,他們的淚與汗感動港人,被譽為「十壯士」。經歷一年的折騰,港視由電視台變網台,周三再戰江湖,但十壯士電視夢碎,其中九人已離開電視業,僅餘的「老兵」蔡錦源也有半邊身離開電視圈。他慨嘆:「一男子打殘咗整代人電視夢。」記者:鄭啟源 韓耀庭



自去年十月免費電視牌照有結果後,港視員工心情有如坐上過山車般起伏跌宕。由以為有牌變無牌,再由無牌變有流動牌,最後,流動牌都因被政府「搬龍門」而封殺,港視被迫辭去大部份員工。十壯士悉數被炒各奔前程,現時有三人轉投馬會從事多媒體製作、一人轉任議員助理、一人在大學做文職、一人轉當雜誌記者、一人參加工作假期剛回港,另有兩人轉當與電視製作無關的自由撰稿人,只餘下港視前高級編導蔡錦源,勉強算是留在電視圈。不過他完成承接的港台外判劇集後,亦已半邊身離開打滾30年的電視業。



■王維基

「有唔公義嘅政府根本冇得做」


「佢哋全部都係都有潛質嘅電視人才,好可惜。政府呢頭話發展創意產業,做乜嗰頭又扼殺晒一整代電視人嘅發展機會?」蔡錦源是十壯士中最年長一位,他慨嘆港視失牌不單令一間電視台「摺埋」,更摧毀整個電視工業,「創意工業原本就是要在高度競爭環境,顛覆常規打破框框激發創意,港視失牌令本地電視業失去衝擊,全行一潭死水,越搞越混濁」。


在80年代入行的蔡錦源,與著名編劇韋家輝是無綫編劇訓練班同學,「當年電視台係名副其實嘅夢工場,只要你敢想敢試都實畀你做,有咩行業可以畀你每日經歷常人唔會經歷嘅事?」但無綫行政制度大於一切,不斷扼殺創意,令他感到行業由盛轉衰。他曾經對港視抱有希望,因為能夠重拾自由創作空間,任職兩年多時間,他攀過瓦努瓦圖火山,探過越南韓松洞,亦闖過烽火不絕的阿富汗,負責為港視帶來前所未見的製作。港視發牌無望,對他帶來沉重打擊,「未來係點?有唔公義嘅政府根本冇得做,唔會再有希望」。即使港視最後獲發新牌,他也未必重投電視業,「希望將機會留畀新血」。


「大台要你賣尊嚴仲點留落去」


十壯士之一的阿芝,是港視前編劇,投身社會工作五年,做過文職,但想接受挑戰加入電視業,先在亞視擔任《香港有飯開》編劇,再轉職港視,最後被炒收場,現已鐵了心再轉行,「你問我甘心咩?兩個新台未見影,亞視出糧都有問題,所謂大台連員工簽聯署信表達個人意見都唔畀,調職兼罰花紅恐嚇,要你賣命兼賣埋尊嚴,仲點可以留落去?」阿芝說:「細個覺得電視可以改變世界。」又以為電視業可以推動社會進步,一直想製作宣揚城市綠化的節目,不過以現時科技,網絡也能起同樣效果,轉行也不覺可惜。她在發牌風波過後,曾到英國工作假期「叉電」,回港後只覺政府變本加厲,「以前穿膠花都可以向上流,社會制度再唔變,真係打乜工都死。」


【港視壯士】

阿 芝

蔡錦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17/189378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73

網媒生存 須靠「創意」吸廣告

1 : GS(14)@2016-03-15 13:42:39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興起多個網上傳媒,大多毋須收費,單靠廣告收入維生,主流有「立場新聞」等,另類則有「毛記電視」等。廣告業人士認為,正經的新聞網站較難生存,尤其持有強烈立場者,令廣告商敏感,但走另類路線者情?較好;互聯網業人士稱,另類網媒要靠創意不斷產生,以內容最重要,並非單靠平台本身的名氣。



業界:廣告商或顧慮其政治立場

The Bees創辦人曾錦強表示,部分廣告商因顧慮網媒政治立場而不敢落廣告,令一些立場鮮明的新聞網站較難生存,反觀毛記電視則因風格嬉笑怒罵,令廣告商較易接受。他認為,毛記電視會較易受國際品牌及主打近30歲顧客群的廣告商歡迎,反之本地品牌則因其政治色彩而較敏感。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認為 ,要走100毛路線,要不斷產生創意,關鍵在於創作人,「Content is king(內容最重要)」,並非在於什麼平台。「俗點說,100毛的廣告是『呃like』,但亦要『呃like』才會有人看,反觀舊式網絡廣告所採用的banner(橫額)未必有人願意進入,至少100毛的『呃like』有若干觀眾收看。」

方保僑補充,「分獎典禮」一役借「#多謝Shell」這種網上標籤為蜆殼公司博得宣傳,但大眾是否因此去蜆殼入油,亦是一個考慮因素,除非廣告客戶志在做好品牌,則不在此列。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4/news/eb_ebh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65

財經評論:羅明珠對網媒的啟示

1 : GS(14)@2016-06-06 02:52:59

上周五「開心少女」羅明珠心臟病猝死,當日《蘋果動新聞》紀錄,單是這條即時新聞就錄得逾115萬點擊率。好奇地問了身邊幾位85後,一律表示無click入去睇這條新聞,令筆者非常意外,究竟現今主流網媒的讀者群如何組成。試解釋這115萬點擊率怎樣煉出來,表面理由可能是早上發生、事出突然、事主是一名靚女、多圖多相、有很多娛樂圈人士即時回應等。羅明珠當年憑電影《開心鬼》成名,但只活躍於80年代,對她有認識的起碼是70後的讀者,有理由相信這115萬的點擊率主要來自60、70後甚至年紀更大的讀者群。問題來了,目前正值傳媒寒冬,紙媒更成為重災區,各家傳媒機構都縮減紙媒資源,集中拓展網媒,而不成文規定:網媒的主要讀者群是後生仔女,但這115萬的點擊率正正挑戰這條不成文規定。再看看後生仔女的特點,其中一個是要型,多人做的偏偏不做,多人睇的偏偏唔睇。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去年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媒體市場已出現碎片化,而且已返不到轉頭,經營主流網媒的不得不注意。其次是時下的年輕人一般都很忙,哪有時間關心不屬於他們世界的事情。統計幾位85後無click入去看這條新聞的原因只有一個:「我都唔識佢(羅明珠)」,難怪港大學生會會長孫同學會表示,以燭光悼念「六四」對新一代年輕人已沒有意義,因為1989年他們還未出世。另外,年輕人的激情來得快去得快,君不見2014年佔中後,有多少年輕人還會為抗爭跑到最前線,忠誠度與年紀的高低不無關係。並非說媒體不應該搶攻年輕人市場,只是想阿Q一點,除了年輕讀者群,原來還有一班中年、甚至老年的讀者會上網睇新聞的,只要你能提供他們想看的內容。記者:石永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3/196385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750

網媒攻原生廣告開源廣告變新聞內容 提高滲透率

1 : GS(14)@2016-07-06 07:46:53

■藝人唐寧日前拍攝新加坡旅遊宣傳影片,是原生廣告的例子。 影片截圖



【科技透視】傳統媒體力攻網上新聞,與新興網媒搶佔市場,廣告模式亦有變遷,標示式(Display)廣告發展多年,增長開始進入樽頸,客戶亦開始質疑效益,不信點擊率代表讀者成功接收廣告訊息,美國及香港傳媒近年遂採用原生廣告(Native Advertising)——將廣告內容變成新聞內容,收入增速甚至已超標示式廣告。記者:周家誠 梁偉聰



■Seave教授表示原生廣告令新聞內容與廣告互相滲透。 YouTube截圖


原生廣告與付費文章相近,不過前者與新聞內容難以分辨。美國屬於原生廣告的始祖,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客席教授Ava Seave指出,近年標示式廣告效用越來越低,主要因發展多年難再吸引網民注意力,加上網站太多廣告已引來網民討厭。



標示式廣告增長屆樽頸

Seave指出,在美國,無論是《紐約時報》或《福布斯》近年都採用原生廣告,廣告銷售團隊更可以直接與內部編採人員聯絡,令新聞內容與廣告互相滲透。廣告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顯示,美國原生廣告支出由2012年14億美元,上升至估算2017年近50億美元,增長逾兩倍,比標示式廣告130%增長高。
Seave表示,近年廣告商不相信點擊率代表讀者曾參與廣告,業界開始提倡以閱讀時間、閱畢廣告比率等其他指標計算客戶參與率。不止美國市場,其實香港的原生廣告市場亦已興起,壹傳媒(282)旗下壹傳動銷售副總裁鍾慕懷表示,數碼廣告客戶近年對成效要求高,部份提到標示式廣告點成效不彰,廣告點擊率亦不代表產品銷售、服務增多,故兩年前已開拓原生廣告,由單位數到現時佔數碼廣告收入兩成。「用番編採手法,似《蘋果日報》嘅方式,提供產品資訊,畀讀者覺得有用,唔似付費文章咁硬邦邦」。鍾慕懷形容現時一單原生廣告,利潤抵標示式廣告3倍,但現時標示式廣告仍是數碼廣告中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也不是所有網媒都可輕易拓展原生廣告,《852郵報》創辦人游清源坦言,早年曾有廣告公司聯絡,希望做原生廣告,但最終亦不了了之。他稱,因立場問題,早已被廣告商「blacklist」,目前該網媒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來自捐款。該網的人手早前由8人裁減至5人,現時每月開支約27萬元,公司基金有170萬元,如果捐款維持每月有25萬元,「仲可以捱到7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5/196817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19

中共嚴管網媒行問責制

1 : GS(14)@2016-08-19 06:55:40

內地又要求新聞網站加強自我審查!國家網信辦(圖)發佈一份公告,針對內地新聞及商業網站提出要網站人員履行「主體責任」,並要求網站嚴格執行「7×24小時」值班制度,全天候監管跟貼評論並審核刊發的稿件。此外,更警告若網站只「一味『抓眼球』『博出位』」,甚至會危及國家安全。有網民則評:「冠冕堂皇的管控言論而已!」公告指,網信辦前日於北京召開座談會,並提出八項網管要求,除全天候值班監管跟貼留言外,還包括各新聞訊息網站需建立總編輯負責制,總編輯須對新聞訊息導向和傳播負總責;建設新聞發稿審核系統;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做好舉報受理工作等。


網民︰放個屁也要管

網信辦並稱,近期已對八家網站進行檢查,稱發現它們存在「總編輯負責制流於形式」、「稿源管理不規範」、「缺乏配套的獎懲問責機制」等問題;又指包括百度、新浪微博等負責人已表示明確「九不准」要求(如不准顛覆國家政權),並堅守「七條底線」(如國家利益底線)。內地網管近來動作頻頻,除今年4月有網絡紅人因時常爆「卧槽」等粗口被勒令整改外,上月騰訊網因誤報「習近平發飆重要講話」更令多個新聞入門網站遭當局整肅;至前日又傳「鳳凰財經」因在官微發佈祝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90歲生日快樂訊息,導致相關編輯遭炒魷兼罰錢。難怪有網民感嘆:「遲些放個屁也要管了!」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9/19742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89

網媒誤傳台時代力量為青政站台 港府:不歡迎台獨人士

1 : GS(14)@2016-08-20 11:21:00

■港府昨不點名指不歡迎台獨政黨時代力量來港;圖為該黨年初立委選舉造勢大會。



【本報訊】網媒「本土新聞」前日誤傳台灣新政黨「時代力量」,將派立法委員來港為青年新政候選人站台,意外刺激港府神經。政府新聞處昨午以回應傳媒查詢為由發稿,罕有表明「不歡迎台獨人士來港,為香港政治組織站台」。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惠敏對港府說法並不訝異,「種種迹象顯示港府已接近戒嚴狀態」。本港學者則認為聲明內容奇怪,似是港府高層想向中央表態,抗拒各種獨立運動。記者:鄭啟源



時代力量是台灣新崛起的立法院第三大勢力,該黨有5名立法委員,包括黨主席黃國昌、林昶佐及洪慈庸等,其中,林昶佐曾公開稱有台獨立場。前日「本土新聞」引述青年新政發言人黃俊傑報道,指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會來港為青政站台。惟時代力量發聲明否認,青政事後亦發道歉聲明,指消息誤傳是會員口誤之過,黃俊傑昨亦辭去發言人職務。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惠敏向《蘋果》表示,青年新政本月初曾向立委洪慈庸發電郵,邀請她赴港為青政站台。不過,時代力量當時已回信表示,祝福對方(選舉順利),但沒赴港安排,婉拒邀請。


時代批評干擾選舉


雖然台灣立委來港站台已證實為誤傳,惟港府昨仍高調就事件表態,更表明不歡迎台獨人士來港站台。陳惠敏說,事件反映港府干擾選舉意圖明顯,跟大陸互相唱和立場一致,對港府稱不歡迎台獨人士赴港並不訝異。她舉例說,不少台灣學者、政治人物及公民團體成員,甚至一些在護照上張貼「台灣國」貼紙的居民,都被拒絕訪港。陳惠敏說:「種種迹象顯示港府已接近戒嚴狀態。」認為政府處事手法不但妨礙社會表達政治觀點,甚至封殺言論自由,做法不可思議。她提醒香港前途是由港人民決定,民主是必然要走的道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港府的回應措辭奇怪,「似係表態畀中央睇,表達反對獨立運動,同埋回應中央,怕香港同台灣會聯合、串連嘅顧慮」。他指,港府昨日回應的字眼模糊,無法理解日後是否必定會拒絕持台獨立場人士來港,又質疑拒絕為政黨站台的海外人士入境,是否有法律依據,「持台獨立場的旅客數以百萬計,係咪全部唔畀入境?」本報昨就「台獨人士」定義,及是否永久拒絕台獨人士訪港等向港府查詢,惟港府發言人則指沒有補充。黃俊傑參選今屆立法會新界西直選。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20/197435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