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知識產權訴訟「生意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4/xOMDcyXzQxMjIxOQ.html

蘋果與唯冠爭奪iPad商標的戰爭尚未落幕,NBA飛人喬丹起訴中國喬丹體育公司商標侵權又引發熱議。龍年伊始,這幾宗知識產權訴訟大案給律師們帶來了一個「開門紅」。

中 國涉及知識產權的訴訟案件數量近幾年來持續快速增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地方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42931件,比 上年增長40.18%;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41718件,比上年增長36.74%。在新收案件中,著作權案件24719件,比上年增長 61.54%;商標案件8460 件,比上年增長22.5%;專利案件5785件,比上年增長30.82%。

知識產權訴訟案件的直線上升,從反面也證明了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覺醒。

知識產權已經不僅僅是研發和技術實力的象徵,它不僅能夠帶來真金白銀的收入,更是幫助企業遏制競爭對手的致命武器。當你手指劃過iPhone屏幕解鎖接電話的時候,你或許並沒意識到蘋果已經將這項技術申請專利保護,成功狙擊了一大批安裝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

一個廣告達人開玩笑說,如果有可能的話,百事可樂甚至會「買下藍色」。

有人說,知識產權是跨國公司應對中國企業挑戰的最後堡壘。當胡錦濤主席作客美國白宮之時,知識產權也是奧巴馬總統為首的美國政商精英最為關心的話題。

中國企業已經越來越熟悉這場沒有硝煙的知識產權戰爭。從10年前海信等中國知名企業的商標在海外遭受搶注以來,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已開始覺醒,一些企業學會利用法律漏洞套利知識產權,而像中興、華為這樣的專利大戶甚至已經開始轉守為攻,在法庭上從被告席轉到原告席。

然 而,知識產權訴訟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兒,控辯雙方律師必須圍繞一堆晦澀不明的技術術語與法律術語進行勾心鬥角。出於戰略考慮,控辯雙方都能夠輕易將知 識產權訴訟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昂貴戰爭——原告可以多地起訴全面開戰,而被告可以施展「拖字訣」——質疑法院的管轄權,質疑對方專利的有效性,或者乾脆 尋找理由進行反訴。

複雜的訴訟程序和高昂的成本,已經導致知識產權訴訟成為一些大公司用來威懾弱小競爭對手的「核武器」。他們可以利用龐大的律師團將對手拖入曠日持久的訴訟拉鋸戰,影響對方的經營發展戰略。

美國福特漢姆(Fordham)大學歷史學教授本阿塔(Doron Ben-Atar)就對本報抱怨製藥業巨頭的專利壟斷伎倆:當一項專利快要到期之時,他們就稍微改變配方申請新的專利,達到對某種藥物的長期壟斷;而一旦別的公司新藥配方與他們類似,就立刻發起訴訟。

當知識產權訴訟案件迅速膨脹之際,全球知識產權併購也方興未艾。

對知識產權最為敏感的IT界巨頭們正在競相囤積專利,Google最近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獲得1.7萬項專利,蘋果和微軟等6家科技公司也以45億美元從破產的加拿大電信巨頭北電手中獲得6000多項專利。

中國企業近年來的海外併購項目中,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涉及知識產權併購。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就包括IBM品牌的使用權和多項專利技術。中國北汽控股公司收購薩博、吉利收購沃爾沃,都涉及到品牌標識和專利技術等很多知識產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2

靠股票賺六% 中年上班族將知識化為獲利

2012-7-9  TWM




投資「眼高手低」快樂滾出財富自由三十五歲存到買房頭期款,四十五歲前累積足夠投資本金,五十五歲達到財富自由,這是許多上班族夢寐以求的境界。

上班族蕭金星一一做到了,而且他還分享為何會愈做愈快樂的三大祕訣。

撰文‧謝富旭

明年,二○一三年,對五十四歲的蕭金星而言,將是極具意義的一年。首先,他的第二個孩子將自學校畢業進入職場,讓他肩頭的擔子減輕不少;其次,長達二十年 的房貸,將進入最後一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算一算自己在股票上每年的股息與獲利,已經快超過他與太太工作一年總收入,換言之,蕭金星在五十五歲就可 以達到財富自由。

「我很感謝有股市的存在!」他難掩驕傲神情地說:「過去二十幾年來,我在台股的獲利,不僅完全支付了我兩個孩子從幼稚園到研究所的學雜費,也為我自己存了不少私房錢!」

勤儉過生活

台股大跌時會更省 湊錢也要多買股票在某家上市傳產公司擔任經理的蕭金星,是一位平凡不過的上班族。他買房子與很多上班族一樣,必須動用前五年的「寬限期」(銀行讓客戶在一 定期間內只須繳交利息),房貸繳了二十年才還清。他是在你我周遭不起眼,但卻對家庭盡心盡責的「沉默大叔」,他是鼓勵老婆多出國玩,自己卻捨不得花錢寧願 在家,午餐花超過一百元都嫌浪費的男人。他熱愛天文,卻捨不得為自己買一台望遠鏡。

過去二十年來,蕭金星每月拿出五千元或一萬元,一點一滴存下來作為投資股市的本錢。為了加速投資部位成長,每天上班西裝筆挺的他,有計畫地過著儉樸的生 活。他從未買過汽車,假日最愛的活動,就是帶著兩個孩子上圖書館與天文館,降低娛樂開銷。「每逢台股大跌時,我會更省,甚至東挪西挪地再把錢湊出來,買更 多的股票!」他認真地說。

讓蕭金星對股市投資樂此不疲的原因在於:「股市不僅帶給我財富,更為我帶來無比的快樂!」一個星期平均閱讀十本書以上的蕭金星熱愛天文、地理、文學、心理 學、科技、財經……。知識涉獵廣泛的他興奮地說:「股市最難能可貴的是,它是一個可以把知識化為財富的地方;自己是否在知識與心性修養上有所成長,別人很 難給你評分,但我把股市裡的財富消長,視為自己成長的重要指標!」服膺價值投資理論的蕭金星,與許多穩健型的投資人一樣,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能夠每年穩定 地賺到六%,心已足矣。他指出:「想要每年穩賺六%的投資人,大多以為只要選對好的股票,然後,在股息殖利率達六%時的價位介入,抱緊持股長期投資,就可 高枕無憂!」「事實上,這種觀念有很多盲點,不思變通的話,情況輕微只是白忙一場,嚴重的話財富則可能傷筋挫骨!」

好股票未必穩賺

買之前先問自己 能否長抱十年睡得安穩擅長操作景氣循環股如塑化、水泥、航運與鋼鐵股的蕭金星,投資名單的常客計有中鋼、台塑、南亞、台化等;但他直言,上述這些股票已經好幾年沒有碰了,最重要的原因是:等不到一個理想的進場時點。

蕭金星舉台塑的例子說,去年這檔績優塑化龍頭股現金股息高達六.八元,如果去年以一一○元價位,在除息前買進台塑,殖利率高達六%,看似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問題是,去年除息前買台塑抱到現在,還原股息後仍虧損達二○%,虧損還不打緊,從台塑的基本面與技術面觀之,仍有持續破底危機。「投資人雖抱了一檔大家公 認的『好股票』,但心裡可能毛毛的,睡也睡不安穩,這就背離穩賺六%的投資初衷了!」因此,蕭金星指出,股票要愈做愈有錢的第一個原則,一定要「眼高手 低」。也就是說,投資除了要「著眼於」產業地位高、殖利率高,以及老闆要具有高信譽,「出手」投資時,一定要等到股價夠低才介入。

「台塑與中鋼是好股票,符合我第一個『眼高』的原則,但除非它們來到我心目中理想的價位,讓我能在『相對低價』進場,否則,光靠好股票很難每年穩定賺六%」。

至於何種價位才是蕭金星心目中的便宜價位?他說,這沒有標準的計算公式,但他喜歡用籌碼面來判斷。如果月成交量來到兩年來的最低點,加上融資餘額同樣也處 於低檔的話,就值得考慮買進長期投資。從籌碼面觀之,台塑與南亞成交量還不至於出現「急凍」狀況,中鋼的籌碼面似乎達到了,但考量該股今、明兩年配息不 佳,也暫不考慮加碼(但目前有中鋼部位)。

過去幾個月台股量縮下跌中,蕭金星選擇東聯與台汽電加碼,即是著眼於該兩檔股票皆出現成交量急凍,融資餘額處於低檔,而且殖利率高於六%,加上也擁有產業 龍頭地位原則。「在買之前,我一定會想一個問題,這檔股票在這個價位買下去後,值不值得我長抱十年,而且睡得安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有決心去買 進!」

低買高賣非王道

反向操作景氣循環股 兩年賺兩倍想要每年穩賺六%的投資人大多把「低買高賣」當作最高指導原則,意即在企業獲利佳,本益比走低(股價除以每股獲利)時,勇於買進;然後在公司獲 利惡化,本益比竄高之時,拋售股票。蕭金星說:「如果是操作景氣循環績優股的話,這個觀念會讓你吃上大虧!」蕭金星道出了他會何操作股票會愈做愈有錢的第 二個心法:「高買低賣」──在景氣循環績優股本益比最高時,甚至公司因嚴重受到景氣衝擊落入虧損時勇於買進;然後,在景氣轉好,公司獲利逐步上揚,導致本 益比節節下降時,分批賣出。

運用這個原則,蕭金星操作的經典之役是散裝貨運股裕民。從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全球海運業因船隻供過於求,加上經濟低迷而陷入不景氣,航運業獲利惡 化,連帶本益比也節節上升。蕭金星同樣運用上述第一個原則,待裕民航運成交量急凍、融資餘額大減,於○一年以近九元的價位買進裕民;如果以隔年裕民的每股 稅後純益(EPS)○.四元觀之,買進裕民時的本益比高達二十二倍。

買進後,裕民股價一路跌至五元才止跌,蕭金星也逐批加碼壓低成本。僅約兩年,隨著航運業景氣轉好,裕民等航運股隨之步步高升。蕭金星出場點約在二十幾元,兩年的時間獲利超過二○○%。

這次航運股景氣循環從○九年觸及頂點後開始下滑,許多航運股獲利紛紛衰退,於是又開始出現高本益比,甚至是無本益比現象。這一次,蕭金星把落入虧損,股價 率先修正的長榮海與萬海作為今年加碼的對象。「這兩檔今年雖配不出股息,但股價跌得遠比裕民深,未來可賺到的差價相對潛力十足,可把沒賺到的股息彌補回 來!」蕭金星強調,運用本益比高時買進,本益比低時賣出的「高買低賣法」只適用於景氣循環股。較不受景氣影響的高殖利股如電信、保全、水電、食品等類股, 仍可援用「低買高賣法」──即股價來到較低的本益比時買進,本益比較高時賣出。但有一種股票他絕對不碰,即低本益比的高價股(股價百元以上),因為這種股 票不是體質有大問題,不然就是前景有極大的疑慮,想要穩賺六%的投資人應敬而遠之。

克服輸家情緒

隨時保有三成部位 多頭減碼、崩跌加碼秉持買股「眼高手低」以及「高買低賣」兩大原則,是蕭金星股票愈做愈有錢的兩大利器。除此之外,他透露,「保持三○%的貪婪」,則是他股票愈做愈快樂的關鍵心法。

有人說,股票即使賺錢,也是輸家,因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股票賣在最高點,也不可能買在最低點。不可能做到,所以一定會徒留遺憾,股票投資者永遠有輸家情緒。

蕭金星找到了一個方法來克服這種「輸家情緒」,即永遠保持三○%的貪婪。「多年來我有一條奉行不悖的原則,即股市再怎麼漲,我一定保持至少三○%資金持有股票!」「就算加權指數漲到二萬點以上,我也一定這麼做!」蕭金星斬釘截鐵地說。

他進一步解釋說:「對一個股市老手來講,最痛苦的並不是賠錢的時候,而是當股市大漲時,你被軋空手,看著股票一直漲,卻遲遲不敢下手那種失落感!」「如果 你無法控制這股失落感,整個心被飢渴萬分的貪婪所盤踞,搞不好最後你就會走火入魔。在高點時不理性地重押,變成一個股市賭徒而不自知,從此走上毀滅之 路!」永遠保持三○%部位,是蕭金星摸索出避免「走火入魔」的最佳處方。「股市多頭時,我會慢慢減碼,但以持股三○%為減碼上限,出現飆漲行情時,眾人快 樂,我也跟著一起快樂!」「股市從高點回落時,就算這三○%的部位價格腰斬,但占我總體資金損失不過一五%,我自認還承受得起,這就是我做股票會愈做愈快 樂的祕訣!」相對地,如果股市崩跌,蕭金星則不惜把資金部位買滿到一○○%,○八年金融海嘯時,蕭金星不斷加碼的結果,一度令他沒錢再投入股市。「那時候 我不害怕,因為我對自己的選股,以及買進價位的掌握極具信念,反而還有一點興奮。」逢低分批買進的結果,加權指數從三九五五點反彈至五千多點時,蕭金星當 時的部位已經由虧轉正,金融海嘯這四年來,他在股市的資產大幅增加了近三倍之多。

不過,蕭金星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在一○年趁國泰金量能急凍之時,五十元以下分批承接,迄今仍被套牢;幸好,蕭金星持股高達二十幾檔,即使國泰金虧損,對整體部位而言,仍不至於造成大礙。

蕭金星認為,近十年來因為危機頻仍,市場波動加劇,景氣循環也有縮短之勢,「這對現在的年輕人是有利的,只要你好好地充實自己,省吃儉用個幾年,存下一些 本金,現在更容易抓到致富的機會!」就像今年,台股從八千一百多點,跌至如今的七千多點,而且成交量急凍、融資大減,就被蕭金星視為又是一次危機入市的好 機會;於是他的持股水位又從年初最低的四五%,一路攀升至現在的七八%。

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即使你是一個平凡的小散戶或上班族,只要你像蕭金星一樣平時做好資金、知識與心理的準備,財富就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

蕭金星

出生:1958年

現職:上市傳產公司中

階主管

學歷:海洋大學航管系

投資資歷:逾20年

蕭金星

穩賺6%的三大心法

眼高手低

著眼於高產業地位、高股息殖利率,以及老闆信譽佳的公司,然後在成交量很低、融資餘額很低時介入。

高買低賣

投資景氣循環績優傳產股要在其本益比最高,甚至是公司虧損時買進,然後在獲利改善,本益比走低時分批賣出。

保持30%的貪婪

手中永遠保持30%的股票部位,不會因股市多頭大漲時,因空手而悔恨交加,以致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

蕭金星目前手中四大類持股與操作原則

類型 標的 操作原則

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股票 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汽電、聯華、山隆、大台北 本益比12倍以下、股息殖利率超過6%,具有產業領先地位,經營階層信譽佳,趁交投冷清時買進。

受景氣循環影響很大的股票 亞泥、台泥、東聯、長榮海、萬海、中鋼 在高本益比時買進,在低本益比時分批賣出。

金融股 國泰金、中信金、中再保、華南金、合庫金 接近淨值時買進。

成長股 敦陽、聚碩、關貿 看好雲端科技將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部分,故過去一年多來,買進這三檔雲端科技概念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0

知識改變中國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31/100431383.html

 車子在初春的黑夜緩緩開進杭州市區。

  開車接我的是剛認識的朋友王啟憲。八零後的他曾經在不同城市當過不同企業的白領,民企、國企、台企,去年卻選擇來到杭州做出版。他剛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落腳城市》。

  我問他,為什麼會來做出版這個很難賺錢的行業,尤其是專做人文社科?沒想到,他的回答開啟了一個歷史的縫隙,讓我一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知識與社會的變遷簡史……

  啟憲是在河南鄭州老家放書的庫房里長大的。爺爺原本是一名鐵路工人,1978年退休後,除了養鳥就是喜歡讀書,於是在胡同口擺了一個小書攤。 1983年,啟憲的姑姑因為超生,夫妻雙方都被開除了公職。原本也是鐵路工人的姑父把書攤從胡同口挪到了大街上的公園門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最瘋狂時, 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在鄭州都能賣掉三四萬本;書賣完了,讀者會到家門口來等,什麼時候新書到了就立刻搶走。

  那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亟欲渴望追求他們被剝奪走的一切,渴望巨大的信息與知識來理解他們的時代,填補他們的內心——無論是娛樂性的還是思考性的,是功利的還是文藝與哲學的。畢竟,彼時他們「一無所有」。

  余華曾在《十個詞彙裡的中國》一書中描寫過相似的場景。70年代後期,在他們小鎮的新華書店,每天天亮前都有兩百多人在排隊等著買書。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的文學作品在小鎮帶來的轟動,彷彿歌星出現在窮鄉僻壤的效應。

  啟憲的姑父1988年開始自己做出版,引進的、翻版的、原創的,什麼書都做。那時做書是一門瘋狂的好生意,直到80年代末剎然終結。此後,一方 面由於政治環境,另一方面是1992年中國加入國際版權公約,不是什麼書都能出了。第一代書商們四散開來,命運各不相同:有的人賺夠了錢不做書商了,有的 人專門做盜版,有的人跟教委聯合起來專做教輔書和教科書,有人開始做引進版權,也有人做原創。至於他姑父,因為政府嚴控,市場萎縮,後來做不下去。

  啟憲開始工作時,先是去做了白領,穿上西裝打領帶,一本正經開會作報告。但他意識到這不是他。他深受搖滾這種挑戰體制的非主流文化帶來的影響, 同時,兒時縈繞在身邊的書的味道始終在他血液裡散發著。於是,他辭去工作,投入這個改變他們家命運的行業:出版。他當然知道,這不是上世紀80年代,尤其 一個人很難做什麼。不過,在這個時代搞出版有特別的意義。

  這個年輕但說話老成的八零後說,「大陸是一個多鏡像的世界,一方面是『老大哥在看著你』,另外一方面是『娛樂至死』。然而,我們說教育也好,說 知識也罷,說常識也行,這才是這個國家的根本。有些人上街,有些人研究理論,有人做推廣,也有些人投機,而我選擇了出版,來傳播常識。」

  他覺得中國的改變需要許多基礎的知識。像他們出版那本引起諸多討論的《落腳城市》,就是因為他認為城市的農民工問題及日益增多的底層暴力問題,是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他相信這本書可以帶給中國思考上的刺激。

  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當代中國人的焦慮與困惑越來越嚴重。他相信,「知識的力量,或者信息的力量,會更凸顯出來,大家更會去思考問題」。

  的確,90年代以來的快速經濟增長之後,人們看似滿足了基本物質慾望,但大部分人還是不知道幸福在哪裡;他們認識到這個社會本質的精神空洞與制 度潰爛,卻不知該如何著手改變。我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講座上,看到許多年輕人對知識的熱情,他們熱切地提出問題,想知道中國該往哪裡走。作為一個台灣來的作 者,我很羨慕大陸許多知識性的書可以走上暢銷排行榜;這樣的氣氛在台灣已經逐漸消失了──畢竟台灣已經過了巨大的轉型期。

  雖然當下出版市場充滿光怪陸離的投機炒作,但我也看到許多出版人想盡辦法出版——如啟憲所說的——對中國轉型有幫助的知識,或者各種培養公民思考的書籍。這個年輕人最感動我的一句話是:「我們在做出版的過程中,能有多一點的敬畏感,算是為過去還債。」

  最後我問他,你相信知識可以改變中國嗎?「這是肯定的,」他說,但又接了一句,「雖然現在挺無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80

投資雜感39——投資需要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和研究 張東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1f967.html

 證券投資中,遇到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既要對所考察的投資公司的經營業務有清楚的瞭解、還要對其執行經營的人有明確的判斷;此外,還需要理解市場的股價的意義。顯然,要做到這些,單一領域的專門知識顯然是不可能勝任的——這就是學歷與投資能力並無必然關聯的基本原因(尤其是,很多「經濟學」者或財務會計出身的人,以為股市就應是自己「專業」範圍內的事,結果總是對股市「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可能有任何投資人具備各行各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同時又能對人的品性、能力的把握,以及對股價波動的認識都到很位。如此,股市上投資所要求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豈不是過高而難以達到了嗎?

   是的。投資正是這樣一個行當:看起來誰都可以做,但要想做好,其要求卻是非常的高。投資的技能並非天生或靠所謂的靈感天分,更非單一學科、專業的事(這也許就是學歷教育培養不出「專業投資人」的道理)。其實是一個人綜合的理解能力和行為方式的體現。查利.芒格因此稱投資(挑選股票)是「處世藝術的分支」,並有過這樣的比喻:「對於只有一把斧子的人來說,每個問題都像一個釘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於只習慣的單一方法,或思維方法及知識構成很單一的人,他常常會用「一根筋」看問題或解決問題。這樣的人,常常不自覺地好走極端:憑藉自己的那一點「專業知識」掐指一算,要麼這家公司是「掌上明珠」式的公司,要麼那家公司是在「財務造假」;一會以為找到了投資的「訣竅」而豪情滿滿,一會又覺得是被市場捉弄而憤憤不平(指責市場不規範、不成熟);投資行為上要麼自負而大起大落,要麼膽小謹慎微沒有信心。

   對此,芒格給治好這類「拿斧子」的人的特效藥方:如果這個人有一整套各個不同學科的方法,自然地他就會選用許多工具。如果「A」是狹隘的專業教規,「B」是其他許多學科組合成的偉大並特別有用的概念,很明顯專業知識「A」加上綜合知識「B」,比單單一個孤伶伶的「A」強得多。

   世界上各種學科、各類行業間雖然「隔行如隔山」,但也並非都互相隔絕的,而是具有類似的規律。因此,投資雖然要求的知識面很廣,但並不需要對所有行業的專門知識都要成為「行家」,只要能通曉很多不同領域裡的思想方法,就可自如地處理投資上的大部分情況。芒格把這種通過多學科的學習,建立清晰的多種思維模型叫做思維的「格柵」。有了這種格柵,就可以按自己直接和間接的經驗、知識將其擺放在格柵模型裡,長期積累成為一個投資人的投資能力。

   在徐星公司多年的投資研究和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證券投資首先是門科學——無論是公司價值的評估,還是市場股價的演變,與自然界的很多事物一樣,並非是不可把握的隨機現象,其研究方法和邏輯與其它領域學科類似;其次才是門藝術——以日常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各種現象的知識經驗為積累,通過合理的邏輯和類比來做的具體投資分析決策。因此,在投資研究中,「基礎研究」是徐星公司區別於同行的最大特色——其成果主要體現在每年都在更新的給客戶、員工的《價值評估》講義中;其次,才是日常的具體證券資訊收集、整理和公司分析(而這是目前同行們證券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吸收多學科思想而集成的《價值評估》理論研究,與具體的日常證券信息處理相結合的「格柵」,就是徐星公司證券研究、員工培養、客戶服務和培訓的主要內容。這些年來,在各種市場狀況下,徐星公司持續、穩定良好的投資業績和客戶關係都是這一工作的佐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27

錢搵錢靠知識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604.html
身邊朋友讀過止凡blog, 問我在不足一年前加按套現出來的50萬如何處理, 至今可有斬獲。一般來說我都不多會交待具體上的投資操作。因為老生常談, 每個人都有不同背景, 不同財務知識, 同一個投資操作在不同人的身上都有不同意義。

加上, 久不久打開報章, 看到不少「股神」, 什麼4萬炒到150萬, 或者SSD後樓神100萬變2000萬之類, 相比之下, 小弟回報實在低得可憐。因此, 從來我都不會先假設自己的投資回報了不起, 而是儘可能謙虛地分享概念, 希望Blog友在我的文章之中不會感受到「牙斬斬」或「曬命」, 甚至是「井底蛙」的感覺。

既然今次向身邊朋友分享了其中一個投資小操作, 亦不算是投資組合內的主要操作, 可以具體一點吧。當時套現出來的50萬, 我二話不說就全數買入建行(0939), 操作異常簡單。記得當時建行大約$5.2左右, 連同收到一次股息, 至今天賬面賺10多萬左右。

朋友立即有點驚嘆地說, 「譁, 咁就十幾萬呀? 有無咁易搵呀? 打工要儲幾耐先儲到呀? 錢搵錢真係唔同。」當時我認為看回報率大約3成, 這個回報率不算十分高, 不少人一舖就賺夠退休 (雖然亦有不少人一舖輸到破產)。

不過我向他重申一次這個「錢搵錢」的動作, 雖然好像很容易賺到十多萬元, 而且本金是問銀行借, 更像是無本生利, 但背後亦有不少知識存在。例如加按套現這個動作本身可能有大半人不懂去做, 就算懂亦有大半人不會去做, 餘下會去做的, 面對要處理突如其來的大筆資金又要考定力, 大半人又可能會見有多餘錢就增加支出。

到錢套到出來, 大筆資金在手中又把握得住之後, 真正的難題就來了, 如何投資呢? 買股票? 磚頭? 債券? 外匯? 黃金? 還是動也不動, 手持現金等跌市呢? 每一個決定都需要有足夠的財務知識作支援。這次我一下子把年薪比例的資金放進股市全數買入單一支股票, 看似像賭徒買大細一樣, 但背後是有絕對信心, 而不是亂來的。

當時還有一個很簡單的思維, 這筆錢要供還30年, 如果我買的東西在30年後變得比銀行連本帶利的還款更值錢的話, 這已經足以令這個操作變得合理, 未來加息時, 亦可看情況歸還本金, 風險其實不高。

不過, 我最怕就是很多人只明一點、學一點, 但未有整盤概念, 見有成功例子就照抄照做, 不明白箇中精神。所以我要講明, 我這個不是結果, 因為手中的建行今天還未沽出, 他日股災我可能會在這裡哭訴著:「早知等多一兩年大跌市先套現啦!」。然而, 大家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有早知就無XX啦」。

兩個月後將會又有一筆資金給我運用, 我應該儘可能再用「快、狠、準」的簡單投資操作, 還未決定投資對象, 慢慢研究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78

老是忘了這個演員到底叫什麼名字?Google 大神知識庫正式進軍電影內容!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59.html

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

看電影時,看到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演員,一直想不起他的名字,但好像有在哪部電影裡軋一角,或者和某個女星傳過誹聞……,疑問在腦中盤旋,揮之不去……。

別擔心,Google 大神會幫我們解決一切的問題,Google 在 play market 上發佈了可以即時秀齣電影相關資訊圖卡的應用程序。

人臉和聲音辨識技術,搭配無敵資料庫

這個由 Google 新研發的應用程序,主要使用在 Android 的平板上(目前也只支持 Android)。當你在觀賞電影時,按下停止播放鍵,就會有演員資料、音樂等相關的訊息自動彈出。

相關資訊會像卡片般,在電影停止時彈出至螢幕的右手邊,而在演員的臉上會出現一個明顯的提示圈,點選臉孔後就彈出該演員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都是透過人臉辨識、和聲音辨識的技術,從 Google 龐大的知識庫找出最符合的訊息。

不過這樣的動態提示圖卡應用,也不是在 Google 的服務上第一次出現了。之前這樣的技術也出現在 Google Book 過。很明顯的,Google 想要把他們辛辛苦苦建立的傲人資料庫放在任何他們可以放的地方。

配合平板,讓服務到達

Google 除了在龐大資料庫的優勢外,還有行動裝置的佔有率。Google 宣稱,未來數以百計的電影裡都會出現這些圖卡的蹤跡,但這項服務目前只在美國提供,而且只有搭載 Android 4.0 或以上版本的平板電腦才能使用。不過,Google 打包票會讓更多的國家和更多的裝置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服務。

簡單來說,可以把 Google 這個新研發 App 進入市場的模式,歸納為:

龐大的知識庫 => 篩選使用者想要的內容 => 讓服務到達消費者至於這能不能引起市場轟動,或讓 Google 從中得到利潤,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75

長知識:談網絡炒作的五種方式和病毒式傳播的效用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068.html

【導讀】當前,網絡炒作現象日益突出,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網絡炒作的日趨氾濫與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浮躁的社會心態息息相關。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常用的幾種炒作方式。

一、爆炸性型7

微博微信是媒體平台起家,每天微博微信上都傳播著各種各樣故事。故事的效果就看故事本身是否具有顛覆性和故事發生在誰身上。社會暴力事件,全民狂歡……人人都是新聞家,人人都有窺探社會的慾望。每一個爆炸性新聞都會對人的道德觀,人性底線進行挑戰。很多時候,人們關心事件背後,關注更多的是對時事的悲涼或感動。

二、出其不意型

微博微信是娛樂性質比較強的平台,很多顛覆常識性的內容更容易得到關注。出其不意的內容更容易得到網友的奔走相告。舉個例子,有曾經爆料,男性衣服前襟的紐扣一般在右側,女性衣服前襟的鈕子一般在左側。此收到很多人的轉發和評論,像這樣出其不意的內容就很容易得到網友的關注。

三、信息整合型

網上會退出很多生活常識的總結和大全,比如知識性的「四書五經」、「三山五嶽」具體指哪些?生活常識「十種抗衰老的食物」「哪些食物不能同食」等等,很多人遇見這樣的微博微信,都會進行轉發。不管用不用得上,備上總是好的。這樣的默默成了你的百科,最後一句,轉給你身邊需要的人,於是鼠標一點,就這樣擴散開了。

四、約戰型

街頭吵架總有一群人圍觀,微博微信上吵架更是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有人需要被圍觀,有人喜歡看熱鬧。雙方很多情況下各取所需。比如618電商大戰拉開序幕,不少網友熱切關注。希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好,噱頭也好,真性情也罷,網友們絕不會錯過看熱鬧的機會。

五、心靈雞湯型

現在社會不管人的心房設置多麼高深,人本能的感性情緒都會在一刻坍塌。勵志故事、親情故事、愛情故事,不管多麼陳舊,多麼老套,總會撞擊一部分人的心房,感觸、感慨、感動的故事人們不會吝嗇傳播。

六、自嘲型

不知何時,「矮矬窮」「屌絲」成了熱門話題。其實很多自稱「矮矬窮」的網友,也不一定真的就是矮矬窮,而是一種娛樂至死的心態反應。甚至那些「高富帥」也被切糕黨娛樂了一把,很多時候呼喊的「屌絲逆襲」實際上是人們生活在大城市一個心靈的宣洩窗口。

什麼是病毒式傳播

是一種常用的網絡傳播營銷方法,常用語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遞策略是通過公眾將信息廉價複製,告訴給其他受眾,從而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信息像病毒一樣才煥波和擴散,利用快速複製的方式傳向數以千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通過別人為你宣傳,實現擴散傳播的作用。病毒式營銷已成為微博微信營銷最為獨特的手段,被越來越多的群體成功利用。初始階段主要是通過各大關聯賬號,互相轉發,擴大受眾面,形成一個傳播集群。

病毒式傳播的效用

病毒式在於找到炒作的引爆點,如何找到能夠吸引大量的爭論,關注,轉發的內容是關鍵,而傳播技巧的核心在於如何挑起網民的情緒,無論是感人、亦或者是憤怒,讓傳播內容深入受眾心中,潛移默化製造自己的影響力。病毒式傳播是網上傳播最快,受眾最廣的。而一旦影響力形成,你將是網上最有話語權的人之一,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其他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6

博弈的藝術(IV) -- 共同知識2013-06-23 衍生品定價研究

http://xueqiu.com/5094434048/24213480
所謂的共同知識,指的是博弈中各方在無窮遞歸意義上均知悉的事實。共同知識對理解一個群體內的個體相互之間的行為策略有著極大的影響。今天我們簡單講兩個實例來聊聊共同知識。相信讀過這兩個故事後,對於一些經常出現的熱門事件,例如熱炒房產、瘋搶黃金等,您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思考。

第一個遊戲

假設您與其他的99位選手參加同一個比賽,比賽的題目是這樣的:每個人寫下一個1~100之間的數字(該數字只有參賽選手自己知道)並上交給主持人,最終與所有人數字平均數的2/3最接近的那個選手將會獲得萬元大獎。這個時候你會選擇什麼數字?

從博弈的角度來看,雖然每個人的可選策略有100個(分別為1~100的整數),但第一步即可將上述策略分為兩類,大於67的大數策略和小於等於67的小數策略。假設每個人都選擇最大的數字100,那麼所有人平均數的2/3為66.6。而在實際比賽中基本不可能出現所有人都選擇100的情況,因此最終的平均數隻會小於66.6.也就是說,所有選擇大數策略的選手都不可能獲獎。如果從收益的角度來看,大數策略的預期收益為0(不可能獲獎)。因此,如果所有選手都是從理性角度出發,就不會有人選擇大於67的數字作為自己的策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在排除了大於67的數字後,假設所有人都選擇了可選擇策略(1~67)中最大的數字67,那麼最終的平均數即為44.6。也就是說,大於45的數也不可能獲獎,那麼45~67的策略收益同樣為0,不會有人選擇大於45的數作為自己的策略。

按照上面的邏輯類推,較大數字的策略就會不斷的被排除。最終的答案也就很明顯了---1.所有人最終都會選擇1作為自己的策略,最後大家平分獎金。而在此過程中不會有人對自己的策略進行改變。因為1個人選擇大數不會對最終的平均數造成很大偏離,(假設99個人都選擇了1,1個人選擇了其他的數字,對平均數造成相對於1的偏移小於此人所選數字相對於平均數的偏移。最終只會讓他失去分配獎金的機會)。

當然,上述推理過程純屬理性推理。事實上,這個遊戲曾經作為耶魯大學博弈論課程的課堂遊戲進行過多次,但是最終的獲獎者都不是選擇1的學生。(在最近幾年的遊戲中,最大的平均數為23,最小的為7)。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就在於共同知識的缺乏。

以這個遊戲為例,某個選手知道按照博弈的推理,最優的選擇是1,但這並不能確定最終的決策,他還需要知道其他的99位都知道最優選擇是1,並且知道其他人也都知道他知道最優選擇是1,並且需要知道……,經過這種「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的無窮遞歸,確定所有的參與者對於事實情況都完全瞭解,不存在任何分歧後,最終的結果才會與博弈推理的結果相同。

這個實驗其實是群體博弈中的定價行為的一個例子,對於我們研究市場的定價行為極有幫助。在上述案例中,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大於1的數字。在這部分人中也分兩種情況,有一部分人對於「選擇1是最優策略」這個事實完全不瞭解,這部分人的最終選擇可能是1~100之間的任何一個數字。還有一部分人瞭解「選擇1是最優策略」這個事實,但同時認識到「不是所有人都具備這個知識」這種可能性,因此選擇了一個相對較小(通常小於20)同時又大於1的數。事實上這部分人的中獎概率是最高的。

第二個遊戲

關於共同知識,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火車的窗戶邊上坐著3個人,在火車穿過山洞時,3個人的臉上都落了灰。3個人都看到其他2個人的臉上有髒東西,但是出於禮貌都沒有說話。這時,旁邊路過的一個老人說了一句:你們3個人中至少有一個人的臉是髒的。3個人互相看了看,然後同時起身去洗手間洗臉去了。

這個故事中的開始階段,3個人都具有相互知識,即互相知道對方的臉是髒的,但不清楚自己的臉是否是髒的。此時3個人都無法完成判斷。

而後老者出現,並且為3個人提供了一個知識:至少有一個人的臉是髒的。3個人都聽到並且確定其他人也都聽到並且確定其他人知道他聽到並且……。因此「至少有一個人的臉是髒的」成為了3個人的共同知識。

而後3人開始第一輪判斷:在他們眼前有2個人的臉是髒的,因此沒有人起身。

緊接著是第二輪判斷,3個人都沒有起身,也就意味著3個人眼前至少都有1個髒臉,也就是說,至少得有2個人的臉是髒的,否則會有一個人看不到髒臉從而意識到自己的臉是髒的。

第三輪判斷,3個人都認識到至少有2個髒臉,而仍然沒有人起身,說明每個人的眼前至少有2個髒臉,也就是說:3個人的臉都是髒的。於是3個人同時起身。

在這個故事中,共同知識對於邏輯推理的幫助是十分巨大的,在開始階段,僅有相互知識卻沒有共同知識,3個人都無法完成推理,但是在具有了一個簡單的共同知識(這個共同知識只是現實的很小一部分,至少一個人臉是髒的和3個人臉都髒)之後,3個人就能很順利的完成推理。在很多時候,共同知識是完成推理和博弈的出發點和必要條件。

這則故事似乎是金融市場中危機爆發的過程的一個描述。在危機爆發之前,似乎人人都覺得對方有問題,自己還是安全的,但是忽然一個聲音告訴我們,人人都可能有問題時,經過短暫的暗流湧動,忽然人人都衝向了那個救命的安全門,市場秩序完全錯亂,危機瞬間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38

怎樣給女生講解金融知識 Bayernmm

http://xueqiu.com/2483718781/24277475
怎樣給女生講解金融知識

1- 愛馬仕商場直接銷售是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你去購買再銷售是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

2- 期貨Futures:你預定一款givenchy手包,銷售通知你到貨了,你去購買再銷售叫做實物交割(physical settlement),你發現店裡面現貨比你預定價格漲了不少,你決定把你預定的貨賣給同行你只賺個差價,這叫做現金交割(Cash settlement)。一個包本來你需要花100買下然後賣掉才賺10元,結果你只花10元預定後直接賣給同行賺差價10元,這就是槓桿交易(leverage).

你購買手錶,銷售叫你先交500元定金看能不能定到,這個在金融中間可以叫margin(保證金),結果Sales定到了,叫你按照30%交全部定金,交易中叫做Margin-Call(增補按金)。

3- 空頭交易(Short Sale):你客人需要一款chanel2.55, 你沒有去買,直接從同行那裡調貨一個賣給客人,說好過幾天還一個一樣滴,當時匯率是*9,過了幾天匯率降到*8,你結果以更便宜的價格買了一個2.55還給同行。

4- 止損 (Stop Losses):你去年發現celine很好賣,買個幾個屯著,結果今年賣不掉,只有降價處理。

5- 定向增發(Private Placement):你很喜歡YSL手包,結果發現每次去都沒有貨,但是來了個代購一次就都拿了20個。YSL發現手包賣得很好,於是推出其它品種,並且調高價格,結果其品牌影響力一般,造成大量滯銷,結果只有調低破發,這是Subprime的雛形。

6- 你去買Lady Dior,結果要你配個晚宴包才賣給你,這就是衍生品(Derivative). 你的Lady Dior包的價格是Intrinsic value(內在價值),你的晚宴包賣出掙了錢叫做(In-the-money), 平價賣出( at the money),虧了錢叫做(Out-of-the-money).

7- 市場監管Regulation,chanel本來一個月可以買一個,結果變成了三個月一個,本來可以護照複印件買,後來變成了需要護照原件。如果過了一段時間護照複印件又可以購買了,英國首相2008年承認叫做監管失利。

8- 量化寬鬆Quantative Easing:本來前年巴黎世家賣得很好,就規定了一本護照一個,後來突然就沒有人買了,沒有辦法就放寬限制可以任意購買。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央行宣佈基本利率維持不變和奢侈品宣佈今年不漲價一樣都屬於利好消息。

9- 垃圾債卷Junk Bond: Coach大力宣傳,佔據了巴黎春天百貨最好的位置,結果生意太差,只有把展位一分為二給了Fendi,這叫債務重組 restructure,如果有一天Fendi徹底把Coach另外一半的展櫃一起接管了,叫借殼上市(Back-door listing).

10- Carry Trading利差交易:利差交易主要來源於從日本市場借貸比較低利率的日元,換成其他流通貨幣放在較高利率的市場套現,代購本身就是一個利差交易,當歐元高於8.5兌換的時候,你的利差交易價值也沒有了,同樣日元兌換美元偏低的時候利差交易也是同樣存在風險。

11- 你根據愛馬仕的皮質,顏色進行自由定價。在金融上叫做mark-to-market , 你通過淘寶交易叫做Exchange, 然而你決定面交叫做場外交易(Over the counter OTC). 淘寶的瀏覽量金融叫做liquidity, 你選擇一個交易所交易的原因是看這個交易所的流通性好不好,你選擇淘寶的原因也是一樣。你提現2小時到賬叫做T+0, 第二天到賬叫做T+1.

12- 你想買一個包,銷售由於包很緊俏不想賣給你,但是告訴你,你買點衣服我可以賣給你,這就是結構性產品(structure product)。

13- 你做手錶,因為貴重叫做commodity market(金屬交易市場), 你做皮具叫做Bond market (債卷市場),基本上風險相對較小,你做衣服,叫做Currency (匯率市場)主要變化大,如果這些產品都做,屬於Stock Market其風險和利潤並存。

14- 我寫這篇文章叫做strategist, 你不署名轉發叫做分析師(research ), 你去購買叫做交易員Trader (Front Office), 你客服根據你指示完成交易叫做Middle Office, 打包發貨叫做Back Office. 順風起到Clearing House(交割中心)的作用:收取服務費用,協助交割。

15- 如果Front Office, Middle Office, Back Office你一個人完成,就是典型的中國散戶 (Chinese Retail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19

增長行外知識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7/blog-post.html
很多人認為讀完書出來工作以後, 學習時間不會再多, 上進的就把握「搵錢時間」, 不太上進的就把握享受、娛樂。大部份人都不會再花時間在增長知識上, 就算增長知識, 都侷限於跟工作相關的, 認為這是有回報的學習, 能助你升職加薪。

多年前, 止凡有一位朋友, 在一次飯局後回家途中跟我討論另一位朋友進修的事情。當時他說 :「阿泰出來工作這麼多年, 為何還在不停返夜校讀書? 真的這麼多書讀嗎? 一個學位都十萬蚊。今晚餐飯又遲了很多才到, 真不明白。有時間不如「搵真銀」好過, 還讀書? 實在浪費金錢及寶貴時間。」

至於這位朋友又是否「搵真銀」呢? 據他所說是有的, 除正職以外, 還有不少 freelance, 但他最多的私人時間是花在打麻雀上面。我絕對不是批評這位朋友的生活態度, 只是批評他批評阿泰的積極學習, 批評人家之前, 應該先自我檢討一番。

另外我認識一位大叔, 每次看見政府宣傳廣告, 叫些公公婆婆終身學習, 學習上網之類, 他都會突然一肚氣, 認為政府離譜。他覺得學習是學生做的, 大人大姐、公公婆婆、幾十歲人還學習, 實在不切實際。

然而, 我對學習的取態很明確,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 十世都學不完, 何況知識及科技更是日新月異呢? 而學知識又不是說浪費了時間, 哪怕是普通常識, 總有一天能運用到。人家說「一命、二運、三風水, 四積陰德、五讀書」, 命、運是排首二位, 但如果沒有雄厚的知識作為基礎, 多多機會出現也把握不到, 命運一定相對差。

在知識的領域上, 在工作上所需的知識反而總有一天能在職場上吸收到, 而最難得到的反而是工作行業以外的知識。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很難在同行中找到知音人討論理財投資, 不少一開始覺得自己這方面知識很了不起, 原來討論深入一點後就即時「見底」了。

增長行外知識, 到底有多少實際好處呢? 很難說, 正因為這樣, 大部份香港人都不願花時間去吸收行外知識, 他們多會現實起來地問 :「到底讀了這個course之後, 我可以升職加薪嗎?」, 問得這個問題, 相信永遠都吸收不到行外知識。但正如上面所說, 知識基礎夠大夠深, 自然把握到不少旁人沒法把握或根本看不見的機會。

知識不是說一定要有學位, 要付款讀書, 要在學校裡讀課程拿證書之類。簡單如對樓市的瞭解、股票投資、哲學思考、科學常識、周遊列國、天文地理、野外求生、會計定律、法律條文、生意銷售、定價策略之類, 隨時「吹水」都可以說三日三夜, 而這些都只不過是普通常識而已。

多年後, 上面所提及的阿泰已經讀完碩士, 今天已經是經理了, 而批評阿泰的朋友就一直是中小企公司中電腦部的技術支援, 而這位大叔今天就是一名失業工人。每位人士, 無論在社會上的崗位如何, 都為社會供獻, 所以我不是在批判什麼結果。只是想說, 裝備好自己, 饑餓地吸收知識, 行外也好、行內也好, 做到事事通, 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會不一樣, 機會亦不像從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