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平安并购深发展 新桥获得现金保底的换股方案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83928&time=2009-06-13&cl=100&page=all


  【《财经网》深圳专稿/记者 符燕艳】一个看似“二选一”的收购方案,事实上是一个有“有现金保底价的换股方案”。备受关注的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案最大谜底昨晚揭晓。

  根据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香港交易所代码:02318)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1,下称深发展)6月12日晚间发布的一系列公告,整个交易方案仍然是“先融资后换股”的结构。

  首先,深发展将向平安寿险定向增发3.7亿股-5.85亿股,发行价格敲定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融资约为67亿元至107亿元。平安寿险将获深发展新增三个董事会席位。平安寿险为中国平安的控股子公司。

  其次,在2010年底前,新桥有权选择以现金作为对价,即以114.49亿元人民币向中国平安转让其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或者,中国平安新发行2.9亿股H股作为交易对价。

  分析人士指出,这个收购交易的核心是“有现金保底价的换股方案”。即:新桥投资最低获得114.49亿元的现金,只要届时中国平安H股股价不低 于43.51港元,则新桥投资选择换股将对双方更加有利:中国平安不需现金支付;新桥投资也将获比114.49亿元更丰厚的收益。根据中国平安新闻通稿披 露的信息,换股基于每1股中国平安H股换1.74股深发展A股的比例,中国平安以停牌前30个交易日的H股平均交易价格计算,深发展股份则按每股人民币 26元计算。

新桥投资去意已决
  6月12日晚,停牌四天之后,中国平安与深发展同时发布公告,以深发展控股股东、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新桥投资(即Newbridge Asia Aiv III,L.P,下称新桥)和中国平安签署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股份购买协议》为前置条件下,深发展将向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 公司(下称平安寿险)定向增发股票。


  根据双方协议,这份《股权购买协议》必须全面生效、不可撤销。然而,深发展向平安寿险的定向增发是否完成,则无碍于平安寿险和新桥的股权转让,这宣示了五年前进入深发展的战略投资者新桥,已决意尽快退出。

  两个交易如最终完成,中国平安将取代新桥,如愿以偿成为深发展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按约定不高于30%。

  据了解,上述方案均获得当日召开的董事会全票通过。同时,交易的关联方董事唐开罗(Daniel A. Carroll)、单伟建、马雪征、刘伟琪回避表决。

增发股数尚具弹性空间
  公告显示,深发展将平安寿险定向增发3.7亿股至5.85 亿股,发行价格敲定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以此计算,深发展此次融资总额约67亿元至106.83亿元。


  预案规定,本次发行及平安寿险收购新桥持有的深发展股权后,平安寿险和中国平安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30%。

  公开数据显示,在本次交易发生前,中国平安和平安寿险对深发展已经合计持股约1.453亿股,持股比例为4.68%。按增发股份3.7亿股至5.85 亿股之间计算,则中国平安和平安寿险合计持股比例将在29.8%至33.89%之间。

  若要不触及30%的要约收购的比例,如不考虑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减持其已持有的股份,则此次新增发的数量不高于3.768亿股,逼近下限,融资额达67亿元;若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全部减持1.453亿股,则深发展可增发5.221亿股,融资最多达到95亿元左右。

新桥五年收获颇丰
  按照此次协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新桥将实现获利退出。


  2004年,新桥出资12.35亿元,以每股3.545元的价格受让深发展34810.33万股,成为深发展控股股东,今年底其入股时五年“锁 定期”将届满。此后,通过对深发SFC2认股权证的行权,以及深发展2008年实施的10股送3股,新桥目前持有深发展5.2亿股,持股总成本约 22.36亿元。

  根据《股份购买协议》,新桥向平安寿险转让所持深发展股权后,可获得114.49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对价,或者是中国平安新发行的29亿股,有可能获得更大利益,收获颇丰。

  随着新桥的退出,新桥的最终控制人David Bonderman、James G. Coulter 及Richard C. Blum也不再作为深发展的最终控制人。而中国平安将成为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和新的战略投资者。

平安分步介入董事会
  根据双方协议,在深发展完成向平安寿险的定向增发后,深发展将尽快召开一次股东大会,平安寿险有权提名增选三位新董事候选人,届时深发展董事会的董事总人数应为18人。


  目前,中国平安在深发展董事会中没有成员。新桥目前至退出之前,其在深发展的董事会上拥有四个席位。目前的设计意味着在新桥最终退出之前,中国平安已将获得与新桥接近的话语权。

  同时,在股份认购完成后的18个月内,平安寿险仍有权再提名改选三位深发展董事会候选人。此外,平安寿险提名的董事还必须在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中分别拥有一个席位。

  就双方持股比例来看,即使以3.7亿股的增发下限,在新桥退出前,中国平安将对深发展持股合计5.15亿股,而新桥持股5.2亿股。双方持股比例接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33

知识后天可获得,性格先天已形成--没几个人可成为聂夫 李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15bad0100k5hx.html

           您想成为一名逆向交易者吗?


 
                                              
2010-07-24 01:42:00 来源: 证券时报
您想成为一名逆向交易者吗?(图)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约翰·聂夫史蒂文·明茨著吴炯 谢小梅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约翰·聂夫毫无疑问是很强大的投资者,在他掌管温莎基金的31年中,投资增长55倍,累计平均年复利回报率达13.7%。按照这本书的说法,他所遵循 的是低市盈率投资法,选股法则大致遵循7点:1、低市盈率;2、基本增长率超过7%;3、收益有保障;4、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比例合理;5、 除非市盈率超低,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7、基本面好。

围绕书中所描述的这些信条,在网上看到过不少相关的讨论,这里不想去重复。我所关注的是,他能够利用这种投资方法持续赚钱的关键是什么?因为从这些概 括出的原则来看,其实很简单,不外乎公司基本面稳定(行业波动小)、股价超跌而已。如果说这样就能够带来成功的投资,那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市场中始终只有少 量的投资者能够持续盈利(包括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机构投资者)呢?

何为价值?

股票价格的形成,大家都知道,是由投资者愿意为股票这个商品支付多少代价而决定的。由于参与者众多,大家的判断标准不一,自然就形成了价格的大幅波 动。而在作者和诸多所谓价值投资者的眼中,“该看的是有无价值”。也就是说,有价值这么一个中枢存在,价格始终在围绕这个中枢波动。如果说价格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那么,价值就应该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了。聂夫所奉行的低市盈率投资,市盈率就是他认为把握这个中枢的重要标杆之一。真是如此吗?

而在我看来,现实世界中似乎并不存在这么一个绝对的价值的概念。市盈率是一个衡量公司价格和公司既往业绩之间偏离度的标尺,但很明显,它是一个相对而 非绝对的标尺。随着公司业绩的变化,同样的价格往往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很明显,一家目前市盈率超高达100倍的公司,如果其维持30%的高增长,股价不 变,3年后市盈率就会大幅降低到45倍,第5年市盈率就只有27倍。实际上,在新兴经济体的小型公司中,维持30%年利润增幅的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在聂夫的书中,实际上他也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价值的概念。从他的投资经历中可以看到,他所遵循的低市盈率投资,就是一个双低的概念:一是股价比市场平均估值水平有折让;一是市盈率较公司盈利增长率存在折让。

简单归纳,聂夫的投资秉持的关键就是折让。也就是说,他认为市场是经常会犯错误的,所以才会出现错误的价格。在市场犯错时买入,等到市场修正错误的时候,也就是他要离场的时候了。

左侧的困扰

这种投资方法,实际上是逆向投资,也就是所谓的“左侧交易”。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成为一名能够赚钱的左侧交易者?

在我看来,聂夫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成功的逆向投资者,与这几点有很大关系。首先,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当几乎所有的机构都认为2008年将延续黄金十年 之梦的时候,你敢对自己说:“市场已经太狂热了,我先出来凉快凉快”吗?或者这里不应该用敢,而要用舍得。我们总是舍不得放弃或许能够到手的每一分钱,而 往往却会为了这一分钱从悬崖上坠落。

其次,他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左侧交易,意味着你认为市场正在运行的趋势是错误的,也就是认为大多数人是错的,这需要的是充分的自信和长时间训练才能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但问题是,趋势是有巨大惯性的,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是无法预知这种惯性将持续到何时。在石头停下来之前,试图去阻挡下滑趋势的人,在我们的字典中有个现成的成语为他们准备着——螳臂挡车。像聂夫关于花旗的投资,1987年大量买入,1991年最低时较其初始成本下跌了75%。虽然最终这是个喜剧,但个中滋味,恐怕绝非美妙,否则聂夫也不会把这个投资经历放在开篇之处了。




  再次,他有可持续投入的资金。从他的投资经历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逆向投资者,必须 先买一个足够饱满的钱包,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固执买单。花旗以及他的其他不少左侧交易最终能从悲剧变成喜剧,除了他有足够坚强的毅力外,能够有钱在低位摊薄 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而这一点,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实际上比坚强更重要。从自己和自己身边朋友们的投资经验来看,入市之初,大多觉得这里钱多、人傻、 速来,恨不得满仓加透支,懂得留出预备队重要性的人实在太少。只有板子挨多了才知道,降低预期,随时给自己保留一些预备队,对投资是何等重要。

还有一点我认为值得大家思考的是,逆向投资如何在保持独立思考精神的同时,又能避免陷入偏执的境地。这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真理前进半步就会变成谬误,尺度,这个尺度在哪里呢?暂时没有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旧菜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一大早在床头读今天的《证券时报》,发现也有朋友识货,在推荐《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一书,而且推荐文章写得不错,在此刊出,免费为该书做做广告。


 

黎明静静好开卷,经典从来不封尘。

知识后天可获得,性格先天已形成。

 

    【尽管我悲观的结论是:没有几个人可成为聂夫,但读读聂夫绝对没有坏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84

[轉載]芒格:我如何獲得成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recw.html

雖寥寥數語,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2007年暮春的一天,在南加州大學(USC)的校友公園,查理面對法學院畢業生發表了一個關於他是如何獲得成功的演講,我以為這是他所有思想的精髓和提煉。包括下面的16點。

 

1、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起它。己所不欲,也勿施於人。

2、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必須堅持終身學習。

3、真正的大道理佔了每個學科95%的份量,所以對我而言,從所有學科汲取95%的知識,並將他們變為我思維習慣的一部分,並不太難。你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實踐去使用他們。

4、對於複雜適應系統以及人類大腦而言,如果採用逆向思考,問題往往變得更容易解決。如果你們把問題反過來思考,你們通常能夠想得更清楚。

5、避免極端強烈的意識形態,因為他會讓人們喪失理智。我覺得我沒有資格擁有一種觀點,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好的反駁我的立場。養成一種客觀公正的習慣當然對認知非常有幫助。

6、有一種「自我服務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經常導致人們做傻事。你們認為「自我」有資格去做它想做的事情。別以為對你有利就是對社會有利的。但是如果你們不能容忍別人在行動中表現出自我服務的偏好,那麼你又是傻瓜。

7、總的來說,忌妒、怨憎、仇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

8、如果你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費訴諸理性。

9、避免受到變態激勵機制的驅動。

10、人們還需要養成核對檢查清單的習慣,你們不應該光是掌握廣泛的基礎知識,而是應該把他們在頭腦中列成一張檢查清單,然後再加以使用。

11、將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收到奇效。我認為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了競爭,我們要讓那些最有能力和最願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揮最大的作用。讓最好的球員打最長久的比賽。

12、如果你真的想在某些領域做得出色,你必須對它有強烈的興趣。

13、勤奮。

14、每一次打擊,不幸,都是鍛鍊和汲取教訓的良機。

15、節儉是責任的僕人。富裕並非擁有許多財產,而是有很少的需求(愛比克泰德)

16、複雜的官僚程序並不是文明社會的最好制度,更好的制度是一張無縫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1

點名時間:通過預購支持獲得在線融資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27407.html

自稱木匠的設計師「愚木有緣」,一直對木頭情有獨鍾。三年前,為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辭掉原來的設計工作,開了個木工製造社,把做家具時被扔掉的邊角余料撿起來,重新設計出一些實用性強的生活小物件,比如掛衣鉤、小板凳、iPad底座,放在自己的淘寶店上出售。

去年無意中知道一個叫點名時間(www.demohour.com)的網站,可以將自己的設計項目(成品或半成品)拍成視頻,或製成圖文放到上面, 由網友認購不同的金額來支持項目的完成。「愚木有緣」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形式,「那時候上面還只有幾個項目在運作,但可以看出這裡聚集著一群愛創意, 愛夢想,喜歡新鮮事物,有愛心的人。」

愚木有緣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手工活兒,從設計到製作的週期比較長,想要添加一些機械設備提高效率,正苦於缺少資金。

「我可以把我做的一些東西放在這個平台上,給大家看、一起討論、提出意見建議。當然,也可以提高知名度,帶動我的銷售。

他拍了一段名為「拾起遺失的美麗,一個木匠的理想」的視頻,把現有的9件木製成品放上去。想要認購的,花最低30元可以買到一個iPad底座,最高800元則可以獲得一個搖搖木馬。

這個設計項目在網上呈現的整體感覺很文藝很清新,讓人覺得自己點擊鼠標後提供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支持,而是在幫助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

兩個月的時間,如果獲得10000元的支持資金(資金額由項目發起人自定),就算成功;如果沒有,則如數退還支持資金。

令「愚木有緣」意外的是,這個項目獲得了115人共11280元的支持,算是超額完成任務。

項目結束後,更多的人通過點名時間知道了這個項目,找到他的淘寶店購買作品,「平常一個月發四五千塊錢的貨,現在可以發1萬塊錢了。」「愚木有緣」用項目獲得的資金購買了一台圓棒砂光機、一台修邊機。「效率提高了,仍然供不應求。」

一個完美的圓夢故事。

文藝青年消費力

點名時間,一家以集資模式(crowdfunding)支持創意的網站,創建不到半年,已經獲得一筆5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他們的運作模板來自國外一家非常火熱的網上創意融資平台Kickstarter。

創意項目可以包括拍電影、產品設計、軟件、音樂、現場演出等等,而無論國外的Kickstarter還是國內的點名時間,設計類項目數量增長最快,相應的,支持率和成功率也是最高的。

設計師在視頻裡講述自己的創意故事,有勵志的,有俏皮的,有深情的,有賣萌的,每一款都有那麼點溫暖感人的特質;十分之一的篩選率,嚇跑了那些「怕折騰、嫌麻煩」的,留下了一批大眾品位裡偏文藝的,文藝裡偏大眾品位的項目。

剛開始,網站在豆瓣、微博、設計類網站上有針對性地推廣,文藝青年們被吸引過來,最少花十來二十塊錢就能為一個自己感興趣或被打動的設計項目埋單, 回報可能是一個特製的筆記本,一張戀愛卡片,也可能是一家客棧的終身會員卡。文藝青年的興致一旦被調動起來,消費力不一定驚人,但傳播範圍和影響力卻不容 小覷。不到半年,該網站的註冊用戶從最初的兩三百增加到3萬左右,參與消費的佔了三分之一。

跟一群人並肩作戰

廣東設計師林浩斌,經營著一家十來人的設計公司,因為嫌國內行業生態複雜,而主要接海外產品設計的活兒。

他最新的項目是「啟發孩子把玩科學」的「科學玩具」系列,「微電站」正是這個系列其中之一。它是一座植物電能時鐘,要想時鐘運轉正常,就要讓供給電量的植物正常生長。這既是一個玩具也是一件可以放在室內任意地方的家居擺設。

因為一個客戶的帶動,他將這個項目放上了點名時間。

做了7年的設計,自己的產品被接受獲肯定,從一開始就在林浩斌的意料之中,「這個判斷還是有的」,真正讓他頗感意外的是,「我發現有一群人在跟自己並肩作戰。」

他發現所有支持或關注微電站的人都在利用各種形式轉發傳播它,「務求讓更多的新朋友參與到項目中去。」

無疑,這又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林浩斌在項目成功結束之後,還陸續收到3家大企業,10多家小企業的訂單。接下來的一個設計產品,他還會繼續放到點名時間上,「我對它的後續發展很有信心」。

這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家對創意產業的重視,叫賣本土設計師作品的購物網站出現了不少。這類網站初創時,通常需要找一些「產品成熟、供貨充足、價錢能打折的」設計師「幫忙」提供「案例」。

設計師白明輝,「幾乎認識北京這個圈子的所有人」,每次都是朋友引薦而將作品放上線,「當然我也很樂意接受這種推廣自己品牌的機會」。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一旦網站運作走上正軌,白明輝發現,自己想要去找他們推自己品牌的新品時,主推本土設計師的網站開始賣起了利潤豐厚的義烏小商品,設計師想要上網站,必須給50%的提成,「還不會將你的東西放在首頁宣傳」。

白明輝有種「被利用完就踢走」的感覺。

「點名時間」當初找到白明輝,也是朋友介紹的。白明輝的項目是一款撕不爛的錢包,這個項目他做了幾年了,在自己的淘寶店上銷量也不錯。網站幫他拍好視頻,他自己配上文字上線,兩個月內融資13566元。

當時考慮到網站剛建不久,保守起見,還特意將他預設的1萬元改為5000元,「沒想到金額翻了一倍多。」

相比之前的網上推廣,白明輝喜歡這種形式,「欲購從速,過期不候」。他不確定點名時間是否會走上「用完就甩」的老路:或者,有一天網站財大氣粗以後,只將注意力轉向能融到更多資金的大項目,而不鳥自己的這種小打小鬧。

在商言商,商業網站追求利潤最大化實在無可厚非。白明輝很清楚,目前中國像他這樣的設計師,除了靠自己單打獨鬥,一個人操持從設計到推廣到宣傳整個流程之外別無他法。

「什麼時候中國的設計師也能有一個像畫廊那樣的機構,幫忙打理設計師的所有事務,還能讓他的作品賣出個好價錢,設計師們只要專心做設計就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2

周黑鴨獲得第二輪融資 定標2015年A股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23/5NNDE4XzUwMzc5NA.html

周黑鴨向著登陸資本市場又邁進一步。

8月19日,湖北周黑鴨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周黑鴨」)總經理杜漢武向本報記者表示,2012年7月,周黑鴨剛剛完成第二輪融資,此次融資由IDG資本聯手天圖創投共同發起,總計投資規模1.5億元。

這是繼2010年11月周黑鴨完成首輪融資後的第二筆融資。彼時,天圖創投投資6000萬元與周黑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希望共同打造一個國內市場領先的小食品連鎖品牌。

至此,周黑鴨已經完成了兩輪共計2.1億元的融資。按照第二輪融資規模,杜漢武稱,周黑鴨的市場估值已經達到了20億元。而作為公司的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周富裕,仍在公司內部佔絕對控股地位。

自1995年創立、2006年完成公司註冊以來,周黑鴨營業業績一直飛速發展。杜漢武稱,截至2011年底,周黑鴨的營業利潤總額已經超過了1億元。對於年營業額,杜漢武並未正面回答,僅稱「我們很多門店的年銷售額都達數千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周黑鴨已經進行了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市場的開拓,完成全國一線城市的戰略佈局。2012年底將在全國擁有超過400家直營門店。在周黑鴨獲得第一輪融資後,除了完成對一線市場的佈局,還在武漢、上海、深圳建立了多個中央廚房生產基地。

按照周黑鴨的發展計劃,未來3年,將實現市場規模化、原料產業化、資本多元化的「三步走」戰略,預計到2015年,周黑鴨的門店數目將上升到1000家,屆時,將建立自有專業養殖公司和原材料生產基地。

目前,周黑鴨主要採用直營的方式發展。對於何時放開加盟連鎖或者特許經營等快速發展的模式,杜漢武稱,短期之內,不會考慮採用其它加盟連鎖等擴張模式,並且,國內市場容量很大,未來3年,主要工作還是深化國內一二線城市市場。

到2015年,周黑鴨將力爭登陸國內A股市場。杜漢武稱,三年後,周黑鴨的銷售規模預計將達到30億元,那時將可以選擇國內A股資本市場再融資,繼續做大市場規模,從而實現周黑鴨打造國內市場領先的小食品連鎖品牌的願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29

張近東開口炮轟京東:靠吃興奮劑獲得短期膨脹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22/wMNDE5XzUwMzYwMA.html

雖然京東在此次價格戰中因夜班提價、高缺貨率已經備受質疑,顏面丟盡。但此前一直不把劉強東放在眼裡的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在20日視察蘇寧易購時也罕見地開口炮轟京東:「那些靠價格炒作、資本輸血的企業,不過是靠吃興奮劑獲得短期膨脹,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

而 在此次價格戰中,蘇寧可謂完勝京東。數據顯示,8·15當日,蘇寧易購單日銷售額同比增十倍;8·18當日單日銷售額更是過億。第三方數據顯示,流量上, 目前京東商城流量基本下降到價格戰前;相比之下,蘇寧易購流量已經登上一個新的台階,暫時仍未沒有回落到8月14日的水平。

對此,張近東稱要為蘇寧易購慶功:「除了優化薪酬激勵體系外,員工購房補貼和員工持股計劃等激勵政策都將在近期陸續推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38

獲得突破性創意的四個步驟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32415.html

當Chris Gentile管理一座先進核電站的設計和工程時,他的哥哥請他幫忙解決一個不同尋常的工程挑戰:如何大規模生產玩具用的全息照相。最後他完成了這項挑戰,百萬動作玩偶迷深感震撼,同時也徹底改變了他的職業道路。

此後,Gentile先後為玩具廠商,主題公園,電腦輸入設備,電子遊戲,3D網頁圖像技術,虛擬現實系統,管理新技術研發,以及相應的客戶發佈會和市場推廣。這些產品的零售總額加起來高達52億美元。

很可能你已經接觸過他的一部分作品。如果你用過任天堂拳擊手套(Nintendo Power Glove),玩過迪斯尼世界的迪斯尼探索(DisneyQuest)—第一款主題公園中的沉浸式虛擬駕駛遊戲,或者看過Cablevision的 VOOM—第一個全高清電視頻道,你就已經是他科技創造力的受益者了。除了這些,他會議室的牆上還陳列著他發明的各種玩偶、玩具、軟件和其他產品。

所以,當我有機會和Gentile坐到一起,有幾個小時向他請教,我感覺自己像個年輕僧人,一邊爬山一邊悟道。雖然我知道,在我有的兩個小時內,我沒有悟到全部的真諦,但以下是我所瞭解到的,如何產生一個能賺錢的突破性創意。

第一步:改變問題

有一次,一批研究人員向Gentile求助,把他們正在研究的機器人商業化。當Gentile走進實驗室時,研究人員迫不及待的把Gentile帶 向他們的機器人,當時這些機器人正揮舞著手臂,盡力模仿人的動作。但是Gentile卻被房間另一頭的電腦屏幕吸引了,他看到屏幕上的火柴小人正在絲毫不 差地再現機器人的動作。他問:「這是什麼?」然後他得知這是研究人員開發的軟件,可以讀取並再現他們的動作。Gentile眼前一亮:「忘了機器人吧!」 他把問題從「如何商業化機器人?」變成了「如何商業化這些軟件?」這個創意創造了一種讓動畫更真實的新方式,被用於電子遊戲和電影。

第二步:新的類比

和許多偉大的發明家一樣,Gentile審視這個世界的方式是類比,通過各種鮮活的對比,連接真實世界和數字世界,連接個人生活和日常工作。例如他 的最新項目Family iBoard的產生來自他的一個觀點—Facebook已經變成了一個討厭的購物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進入你的空間,瀏覽你的相片,逗你一下,加你為好友。 所以Gentile萌發了一個更好的創意:你的房子是上鎖的,只有當你的家人才能用鑰匙開門,坐在一起,分享家庭相冊。你的個人歷史資料都將全部加密,包 括你的照片,出生證明,甚至私房菜的菜譜,如果沒有經過你明確授權,都將無法下載或者被分享。圍繞新的類來比創建業務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建立了一種內在的 一致性,這是他人無法複製的。核心類比影響你無數個細小的決策,而後者又決定了你的產品和戰略。

第三步:重用

我們總是在「發明」前加個「新」字,但最有前途的發明通常產生於重新定位已有的發明。 這個概念是偉大公司發展的基石,也是我最喜歡的談創新的書《公司發展點金術(The Alchemy of Growth)》的核心思想,這本書闡述了許多偉大的公司都是通過利用在已有業務中積累的資產來建立新的業務。舉個例子,迪斯尼的動畫片為之創造了很多卡 通人物,這些卡通人物又稱為迪斯尼主題公園內容的一部分,後者進而為迪斯尼進軍酒店服務業提供了經驗。Gentile採取了同樣的模式。

故事發生在他妻子懷孕的時候。當時他在育兒網站注了冊,他和他妻子還只是在考慮買嬰兒車時,網站已經開始刊出針對能走路的小孩的廣告了。他覺得應該 有個應用陪伴小孩的成長。這個想法催生了iBoard,他創建了該產品,給企業用戶提供服務。比如財務諮詢公司Ameriprise需要一個產品能伴隨新 諮詢師的發展,新諮詢師要經歷一個漫長的認證過程,這個產品只告訴他們下一步該要做的事情。因為Ameriprise身處監管嚴格的金融服務業,它需要的 是極端嚴謹的安全機制。在加入了這類機制之後,該產品就更能吸引唱片公司和雷克薩斯這樣的公司,他們想要和他們的客戶與銷售商安全的溝通。Gentile 在為企業用戶服務中積累的能力,正是他打造Family iBoard的所需要的。

第四步:簡略的檢驗

Gentile有很多點子,所以他需要能從中迅速篩選出金點子。關鍵在於,使用已有的模塊,迅速廉價的驗證概念。當初他萌生了「魔力手套空氣樂隊」 的想法,做一種虛擬的演奏各種樂器的手套,他想要在大量投入研發經費前檢驗可行性。經過他的研究發現,高端科學家們正在使用「VPL 數據手套」,他解釋說,這種手套可以輕易的轉化,體現各種可能的消費級電子產品的會是什麼樣子,空氣樂隊只是其中一種。

我肯定過度簡化了Gentile花幾十年時間打磨好的一套流程。但是,即使我只是停留在公式的表面,可這個公式讓Gentile發明了銷售額高達50億美元的各種產品,那麼這個表面多少覆蓋了你生意中值得注意的某個痛處。

問問你自己:

1. 如果把過去幾個星期你不停地問自己的問題給倒過來,最後這個問題變成了什麼?

2. 你的競爭對手在使用怎樣的類比,而你有什麼不一樣的類比來戰勝他?

3. 如果想要帶來新的業務,你能重用現有或過去業務中的什麼?

4. 如果你通過前面的1-3步獲得了創意,你用什麼簡略的方法測試它的可行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01

如何在48小時內獲得300萬PV?收集名人名言!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33311.html

數月前,Facebook前員工薩查•托尼(Sacha Tueni)和馬提亞•瓦格納(Matthias Wagner)正在開發一款Twitter客戶端。沒錯,就是Twitter客戶端,儘管比Tweetdeck晚了幾年時間。這款客戶端名為 Zerobird,能夠過濾一些十分有趣的內容,但並未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在進行創新時,有時難免會犯錯。此時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承認錯誤,然後繼續改善其他創新。」這是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名言。

托尼和瓦格納聽取了喬布斯的這條建議,創建了一個收集名人名言的網站。他們最初將喬布斯的照片作為頁面背景,然後在照片上配上他的至理名言。

沒想到該頁面迅速傳播,在48小時內就贏得了300萬的頁面訪問量(PV)。於是,他們開始收集其他名人的名言。Yoda頁面贏得了30萬訪問者,愛因斯坦頁面獲得40萬訪問者,Lady Gaga贏得70萬訪問者,其中16%點擊了她的歌曲鏈接。

這個網站就是Changemakrs,主要收集名人、知識分子,甚至是企業主的勵志語錄。網站目前處於測試階段,採取邀請制。

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創意,而且當前已經有大量收集名人名言的網站。但托尼稱,Changemakrs有些類似於Craigslist或eBay,並不注重社交性。

對於一個品牌而言,Changemakrs的創意更能吸引廣告主,因為這些名人和名言積極向上,具有勵志作用。例如,Red Bull就已經在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頁面上投放了廣告。

當然,Changemakrs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目前,Changemakrs只是在少數案例中證明了自己,其模式是否能被廣泛接受呢?除了名人,普通人是否有機會被收錄呢?這些還有待進一步測試。

Changemakrs當前採取步步為營戰略,公司目前擁有4名員工,近期剛剛招聘一名設計師布魯斯•哈斯格(Brooks Hassig)。

本文編譯自TechCrunc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7

創業者獲得融資後的100天裡該做的10件事

http://xueyuan.cyzone.cn/chouzi-vcangle/235121.html

終於,在經歷了千辛萬苦後你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在欣喜的同時,你肯定也意識到了來自投資者的更多期待和壓力。那麼,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你該做些什麼呢?

VentureBeat的特約撰稿人、從事投資上十年的Matt Fates給出了以下10個建議:

1. 適當地慶祝

獲得融資對於整個公司來說都是個好消息,慶祝活動不需要鋪張,但必須讓每一位員工都感受到這份喜悅,並從中獲得更大的動力。承認並獎勵他們過去的努力,號召大家向共同的目標繼續前進。

2. 致謝

不僅僅是向新的投資人,還要向你的客戶和合作夥伴表達感謝。這些人將是公司後續發展最寶貴的資源之一。

3. 團隊融合

新投資人的加入必然會對現有的董事會產生一些影響,你要做的就是讓新老成員順利接洽、融合,從而保證今後各方溝通交流順利進行。

4. 溝通

大多數人總是習慣通過會議來討論問題,其實開會並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你可以每個月不定期地發起聚會或是其他任何形式的集會,讓團隊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討論和溝通。

5. 快速行動

公司融資的消息還是由自己來公佈好些,確保這個消息不會在提交SEC文件的時候被洩露而讓媒體搶先公佈。必要的時候可以找公共關係專家為你出謀劃策。

6. 重新融入之前的工作環

之前你可能將百分百的心思都放在了籌集資金上面,現在你需要花時間瞭解並跟上整個團隊的工作進展,並保持與之前的合作夥伴的聯繫。

7. 團隊建設

在可能的情況下,聘用最優秀的人。很多創業公司都是靠技術發家,但真正的發展還得靠人才。你可以諮詢董事會其他成員或投資人,他們通常有著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幫忙找到合適的潛在員工。

8. 資金利用

在做資金使用計劃的時候,記得將借貸考慮在內。而且剛剛完成融資的創業公司也比較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

9. 精簡節約

每一筆投資都來之不易,儘量花久一點。該花的時候別省著,但要杜絕浪費。

10. 執行

制定短期目標並完成它們,比如銷售計劃、開發或招聘。總之別讓投資人對自己的投資決定產生質疑。

Via V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47

保羅·格雷厄姆:如何獲得創業點子?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69944.html
者按:硅谷創業教父、創業公司孵化器YC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本月發表了一篇題為《如何獲得創業點子》的文章,從創業點子的發現、篩選、競爭以及學校教育等多個角度為創業者詳細指點了如何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創業點子。他指出,創業者需要去發現身邊的問題,而不要憑空想像。大多數好的創業點子最初都是只針對很小的特定用戶群體。

創業之前最需要做的並不是想創業點子,而是去發現問題。說不定你自己頭疼的事情就有可能是潛在的商機。

最好的創業點子具有三點共性:它們是創始人自己想做而且有能力實現的,另外,很少有人意識到其價值。當今的巨鱷們如微軟、蘋果、雅虎、谷歌和Facebook都是憑藉這樣的好點子起家的。

發現問題

為什麼說要重視自己身邊的問題?因為自己身邊的問題是實際存在的,著眼於這些問題必然強過自己閉門造車。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用戶需要產品能夠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不著邊際地空想出來的問題。

1995年,我自己成立過一個公司,為畫廊提供在線畫廊服務。但是畫廊的老闆們顯然根本不想把自己展出的畫放到網絡上。這壓根就不是藝術品行業能接受的商業模式。我為了去實現這個看起來很蠢實際上也很蠢的點子花了整整六個月。而直到被一個個客戶完全否決後才讓我認識到這個點子有多麼的不切實際。即使一次次打擊之後,一種懷才不遇的鬱悶還一直支配著自己,讓自己愚蠢地相信努力不會白費。

可惜直到現在,仍然有一些創業者們執著於一些誰也不會關心的點子。他們的問題和我之前一樣:為了創業而去想問題而不是為瞭解決問題而去創業。正因為如此,他們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點子去做著無用功。在投資界,我們把這些創業公司的點子叫做「made-up」(捏造)或者是「sitcom」(情景喜劇)。這就像是一個為了講述創業歷程的電視節目,編劇們為了生存必須去捏造一些點子讓「創業公司」去開發。但是真正好的創業點子是可遇不可求的。並不是編劇們想想就能找到(除非他們真的夠走運),大部分情況下他們可能想到一些聽起來蠻不錯的點子,但是實際上卻糟糕到完全沒有人關心。

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開發一個針對寵物愛好者的社交網絡。這個點子聽起來似乎很合理。畢竟成千上萬的人都在養寵物,而大多數主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寵物並且願意為自己的寵物花錢。自然這些人中可能會有一些想要有這麼一個可以互相交流的網站。雖然不是全部,但是至少也有2%到3%的人會經常訪問。這樣算起來,這個網站的固定用戶也有好幾百萬。網站可以向他們發送定向廣告或者提供收費服務。

對於這種聽起來很合理的點子。當創業者們去徵求有寵物的朋友們的點子的時候,沒有人會說:「我絕對不會用這東西。」相反,他們都會表現出比較深厚的興趣。在這個網站剛上線時,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這東西很實用。但是絕大多數這樣想的人自己並不會去使用它,即使他們總覺得其他人有可能在用。但是到頭來,雖然這個網站口碑不錯,看起來也不錯,但是卻實際上根本沒有用戶會真正用到它。

打井

當一家創業公司成立時,一定得有一些真正的用戶需要他們的產品。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真正的用戶一定要是非常急切的想要它的固定用戶,而不是一些用了一次就再不用的嘗鮮者。通常來說,這個用戶群體剛開始會比較小,因為如果是大多數人都需要而又是一個幾個人就能夠實現的東西肯定早就已經面世幾百年了。所以創業者們需要做出妥協,要麼開發一個針對巨大的用戶群但是使用頻率比較低的產品,要麼開發一個針對小用戶群但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產品。後一種選擇中可能大部分點子都不一定好,但是好的創業公司基本上都是靠這樣的點子起步的。

像谷歌這樣的大公司同時投資著很多的項目,應該說這些大公司的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人的大部分需求。要想在大公司們的夾縫中取得生存空間,創業公司就需要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一個產品並將它做好,也就是「術業有專攻」。我們可以把創業想像成挖洞,你可以選擇挖一個很大但很淺的坑,也可以挖一個很窄但很深的洞,就好比打一口井。

編造的想法通常屬於第一種。許多人痴迷於針對寵物主人的社交網絡這樣的想法。

幾乎所有好的創業點子都是第二種,如微軟的第一個產品Altair Basic。當時Altair電腦只有數千名用戶,但是如果沒有微軟的產品,他們只能用硬件語言編程。三十年後,Facebook走了微軟的老路,它在設計之初僅僅針對哈佛的學生們。大概也就幾千人的規模。但是正是這幾千人卻非常渴望這種產品的出現。

對於創業者們來說,創業之前最需要考慮的兩個問題是:目前哪些人需要什麼?哪些人非常想用這個產品,即使它還只是兩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做出來的,而且是漏洞百出的測試版。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還不明確,還請三思而後行。

你需要的不是井本身的「窄」,而是它的「深」。窄只是深(和速度)的副產品。實際上,這兩者實際上是緊密聯繫的。當你知道產品將吸引特定用戶群或用戶類型時,這是個好跡象。

但是,小範圍用戶群的需求是好創業點子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如果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產品永遠只停留在為哈佛學生服務的層面上,那麼他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成功了。Facebook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在小範圍市場中取得成功後迅速擴張到了更大的市場。當Facebook在哈佛這樣的學校成功之後,與之類似的大學生市場很快就接納了它。當所有的大學都加入進來之後,其他用戶都蜂擁而至。

Facebook實際上走著微軟當年所走過的路:從僅僅支持Altair的Basic開始,到支持所有電腦的Basic,再到支持Basic之外的語言,再擴張到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最後上市。

直覺

如何判斷自己的產品是否可以擴張到更大的市場?如何判斷自己的產品是否正是大公司渴求的產品或者只是一個不會受重視的小玩意?大部分時候創業者們自己也很迷惑。Airbnb創始人一開始也沒有意識到自己開啟了多麼大的市場。最開始他們只是想針對某些用戶做一個好產品。他們為房東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將自己家裡面多餘空間出租的平台。但是他們並沒有預料到這個市場可以擴大,直到事實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不得不跟進更多用戶的需求。他們最開始只知道需要做好這個產品。這也許正是比爾 蓋茨(Bill Gates)或者扎克伯格最開始所想的。

或許有些點子在設想之初就想好了擴張的過程。或者有一些投資專家能在一家創業公司最初的產品上規劃這個產品的未來。但是無論創業者多麼有經驗,這些規劃所能預測的都很有限。因此,對於創業者們來說,首先需要銘記於心的一點是:擴張的過程是難以預見的。

這就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創業者們不確定自己的哪個點子能做大,如何在這些點子中做出抉擇?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聽起來令人沮喪,但是卻引人思考:如果你是那樣的人,就會有正確的直覺。如果你處在快速變化的行業最前沿,當你有直覺認為值得去做的點子時,往往這就是最正確的選擇。

在《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摩托車維修的禪與藝術)一書中,羅伯特•波西格(Robert Pirsig)寫道:

「你想去完成一幅完美的畫作?很簡單。保持自己最好狀態按你自己想的去畫就行。」

同樣的道理,最好的創業點子來自於那些需要這些產品的人。

所謂處在行業最前沿並不意味著要是那些推動行業前進的人。你也可以是使用這種行業產品的用戶。正如扎克伯格能想到Facebook這個好點子並不一定因為他是程序員,而是因為他也是一個電腦用戶。如果在2004年問一群40歲的人他們想不想把自己的生活公佈在網絡上,他們肯定以為問的人是瘋子。但是扎克伯格卻會覺得這個點子很自然,因為他已經長期使用網絡。

保羅•布赫海特(Paul Buchheit,YC合夥人,Gmail之父)認為,那些處在高速變化的行業最前沿的人「實際上生活在未來」。結合波西格的名言可以總結為:

活在未來,打造這個世界上缺少的東西。

幾乎所有的創業公司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開始的。蘋果、雅虎、谷歌和Facebook最開始並不是一個公司。他們的創始人們靈機一動的好產品締造了這些偉大的公司。

回頭看一下這些創始人的成功歷程,他們的成功幾乎都是一個機遇契合了他們有準備的頭腦。當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Paul Allen)聽說了Altair電腦的問世,第一個點子就是「我們可以為它寫一個Basic解釋器」。德魯•休斯敦(Drew Houston)發現他忘了帶U盤時就想到「如果可以把文件放在網絡裡面並隨時可以訪問就好了。」聽說過Altair電腦的人很多,忘帶U盤的人更多。但是只有這些有著充分準備的人注意到了其中的問題並把握了機遇。

對於渴求創業點子的創業者來說,「發現」比「想」更重要。YC將這種從創業者自身經歷中誕生的創業點子稱為「有機創業點子」。最成功的創業公司往往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

這可能不是創業者們喜歡聽的話。他們想要的是找到好創業點子的竅門,而不是要他們去做好準備。但是這確實是無可爭辯的真理。其實這也可以算做是一種竅門,只是這個方法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對於並不處在技術發展前沿的人,想創業就得去主動去接觸這些知識。事實上,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在一年內學會最新的編程技術。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將至少要發展3-5年,相比之下,一年的準備時間是一筆划算的投資。尤其是如果你想尋找創業合夥人。

要處於快速變化的行業前沿,並非必須學習編程。掌握編程技術是並不是創業的必要條件,但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正如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說,軟件正在入侵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這個過程還將持續幾十年。

熟練的掌握技術意味著當創業者有好的點子的時候,可以自己去實現這個點子。雖然這不是必須的(比如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就不懂編程),但是這可以成為創業者的一個優勢。同樣是想出Facebook這個點子的人,不懂技術的人只能說:「這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是懂技術的人就會說:「這點子不錯,我可以試試今天晚上把它搞出來。」更好的是自己是開發人員兼用戶,這樣測試也可以自己解決了。

留意

如果你生活在未來,獲得創業點子的方式是尋找那些缺少的東西。如果你真的處於快速變化的領域最前沿,就會發現一些明顯缺少的東西。不明顯的是它們正是創業點子。因此,如果你想要發現創業點子,不要僅僅開啟「缺少什麼」這個篩選條件,同時還要關閉其他所有篩選條件,特別是「我們能成長為一家大公司嗎?」。如果最開始就考慮這些事,你不僅會錯過很多好的創業點子,還會讓自己專注於錯誤的點子。

大多數缺少的東西都需要人們花時間來發現,你必須留意身邊的點子。

當遇到的問題得到解決時,回想起來你會發現這些問題其實非常明顯。你需要關閉通常妨礙你發現它們的篩選條件。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認為當前的狀態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中思想最開明的人都經常這麼做。如果停下來質疑所有事情,你就無法前進一步。

但是,尋找創業點子時,你可以犧牲一些認為現狀是理所當然的效率,並且開始質疑某些事情。為什麼你的收件箱總是滿的?因為你收到了許多郵件,或者你沒有從收件箱刪除任何郵件。為什麼你收到了這麼多郵件?人們給你發郵件,希望你幫忙他們解決什麼?這些問題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為什麼很難從收件箱刪除郵件?為什麼在閱讀郵件後不刪除它們?你的收件箱是處理這些事情的最佳工具嗎?

要特別注意那些讓你感到頭痛的事情。認為當前所處的狀態是理所當然的不僅能夠使生活更高效,也使得人更有忍耐力。如果你知道在未來50年裡會發生什麼事情,你將會發現現在生活的拘束性,就如同科幻小說裡利用時光機把人們送回50年前所感覺到的那樣。某些事情會讓你感到苦惱是因為你生活在未來。

當你發現了正確的問題時,應當至少對你自己將它描述得很明顯。當我們開發Viaweb時,所有在線商店都是網頁設計師用單個HTML頁面組建的。我們作為程序員,便會明顯覺得這些網站可以用軟件生成。

這意味著,想出創業點子是關於發現明顯的事情。你必須重新審視那些看起來很明顯以及那些你還沒有發現的事情。你需要放鬆你的大腦,嘗試著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尋找缺少的東西,努力解決難題,同時關注空白地帶和異常的事情。

給自己一些時間,你知道自己何時會準備妥當,但你不知道點子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如果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強迫自己在Altair電腦出現前一個月內想出創業點子,那麼他們可能就不會創造出微軟這麼偉大的公司了。

讓自己發現點子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做一些很酷的事情。做那些事便會自然而然的發現缺失的東西,創建已經存在的東西就沒那麼有趣。

就如同在思考創業點子的同時也會產生壞主意一樣,做那些看起來像「玩具」的東西也會讓你發現好的點子。當某個東西看起來像「玩具」時,這也意味著它具有點子所擁有的一切東西(除重要性意外)。它很酷,用戶喜歡,只是重要性不夠。但如果你生活在未來並打造某個用戶喜歡而且很酷的東西時,它的重要性可能超過外行的看法。當蘋果和微軟剛開始開發微型計算機時,人們普遍認為它是玩具。BackRub(谷歌搜索引擎最初的名字)曾經看起來像微不足道的科學項目。Facebook最初只是本科生相互悄悄跟蹤的方式。

YC孵化的很多企業都在做那些被外界認為像「玩具」的事情,在我們看來這就證明了這些企業擁有非常好的點子。

如果你擁有長遠的眼光,你就能夠把「生活在未來並打造缺少的東西」這件事做得更好。

生活在未來並做有趣的事情。

學校

我建議大學生試著去做事情,而不是學習「企業家精神」。只有親身去「創業」,你才能更好的瞭解它,那些成功創業者的例子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在大學你應當規劃自己的未來,學校是做這件事情的最好場所。不要耗費時間來學習創業最容易的部分,你應當試著成為具有創業潛質的人。

領域之間的碰撞是創意的源泉。如果你懂編程,並且開始學習其它領域,你將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能夠用軟件解決。實際上,你將會在其它領域發現新的問題。

因此,如果你是計算機系的學生,並且想要創業。你最好能夠先去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計算機系的學生通常能夠在計算機硬件或軟件公司進行暑期實習,而不是學習與企業家精神相關的課程。但如果想要尋找創業點子,你最好能夠在一些與計算機不相關的領域進行實習。或者乾脆直接開始創業。微軟和Facebook都是1月份成立的,因為在哈佛大學1月份是閱讀季,學生們沒有任何課程,這為創業提供了條件。

但是不要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最終都能實現創業,這還太早。試著與其他同學共事,大學是一個人規劃未來的好地方,周圍的人們和你做著相同的事情。如果和他們共同做一件事情,你將不僅能收穫好的點子,也能收穫好的創始團隊。

當心研究。如果一名本科生寫了一篇論文,內容是關於他的朋友們已經開始使用的某些東西,那麼這很有可能意味著一個好的創業點子的出現,博士論文則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個點子的研究成分越重,它就越不可能用於創業。因為研究的範圍往往比較狹窄,因而不太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而當你的點子是為瞭解決用戶的問題時,你通常能夠擺脫學術研究帶來的侷限性。

競爭

好的點子似乎是顯而易見的,當你擁有它的時候通常會覺得已經晚了。但不要沮喪,擔心自己起步晚了是好點子出現的標誌。即使你發現其他人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你也不會太晚。初創企業被競爭對手消滅的事情非常少見,因而你大可不必為此擔心,除非競爭對手有辦法讓用戶遠離你。

如果你不確定,去問問用戶。你是否太晚是由是否有用戶需要你所做的東西所決定的。如果你有競爭對手沒有而用戶又需要的東西,那麼你就有了領先的機會。

問題是你是否需要去爭取領先。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未來許多人都會做,那麼不管這件事情多麼小,你都應該堅持去做它。例如,如果你的應用只能在最新款的手機上運行,而競爭對手無法做到這點,這就是一次機會。

當面臨競爭者時,錯誤也會隨之出現。缺少經驗的創始人通常給予競爭者太多信任。要知道,你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你,而不是你的競爭對手。在一個好的點子上遇到競爭對手比在壞點子上沒有競爭對手要好得多。

不要擔心自己將進入一個對手眾多的領域,你要堅信自己會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地方,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谷歌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一個充斥著競爭對手的領域表示那裡存在需求,並且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出現。初創企業不能幻想著自己進入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並且那裡沒有競爭對手。因此任何成功的初創企業要麼進入一個充滿競爭對手的市場,但是自身擁有秘密武器,要麼進入一個看起來很小但之後會變大的市場(例如微軟)。

篩選

當你在尋找創業點子時,記得關閉另外兩個篩選條件:不吸引人和費勁。

絕大多數程序員腦海中的創業過程是這樣的:寫幾行牛逼閃閃的代碼,放到服務器上,然後就坐等收錢。他們可能不願意處理枯燥無味的瑣事或者牽扯進亂糟糟的現實世界中,理由是這些事情會拖慢進程。但是這樣的偏好廣泛傳播導致一些不錯的創業點子的空間被大為壓縮。如果你願意在這些無聊乏味的點子上花些心思琢磨,極有可能發現有價值的點子等待實現。

在線支付公司Stripe就是一個關閉費勁篩選條件而受益匪淺的好例子。曾經有無數的程序員有過這個點子,也曾有無數的程序員知道付款的過程是多麼痛苦,但是當他們尋找創業靈感時,他們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因為他們在無意識中逃避和支付打交道。對Stripe來說,支付同樣是一件進展緩慢的事,但絕不是無法容忍的。事實上他們可能痛苦還少些,因為和支付打交道的恐懼讓絕大多數人遠離這個領域,同樣他們也不用費勁心思讓用戶知道自己,因為這些絕望的用戶都在眼巴巴地等著他們的產品。

不吸引人篩選條件和費勁篩選條件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前者是讓你遠離那些你瞧不上的問題,而後者是你懼怕的問題,通常後者比前者對你的影響更加大,因為費勁篩選條件更像是一種幻覺,即便不是,那也是一種更為嚴重的自我沉溺。進行創業意味著付出相當多的勞動,即使產品可能並不需要很多的努力,不過,你還是有很多瑣事要做,比如和投資人打交道,招聘和解僱員工等等。所以如果你有一個不錯的點子但是擔心費時費力,那麼你要知道,任何一個點子其實都要花費精力。

竅門

當尋找創業點子時,從你擅長的領域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是個數據庫專家,那麼就不要想著為年輕人開發一款聊天應用,就算這是個不錯的點子,你也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斷,而對那些跟數據庫有關係的點子,你可以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如果你覺得在數據庫領域想個好主意有點困難,那是因為你的知識體系提高了你的標準,這其實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即認知偏差現象。

從你需要的地方尋找點子是最有效的。

一般來說,問問自己是不是有什麼東西讓自己的需要和別人不同,與眾不同是非常好的。

如果你改變了點子,想想是否發現了任何需求,一些大的創業公司就是這樣起步的,Hotmail就是因為它的創始人在日常工作中記下了一些關於之前創業公司的點子而開始的。

保持年輕是不同尋常的特別方法,最有價值的新點子往往來自人的青年時代。只有年輕人才知道自己同輩人最需要什麼,如果沒在大學校園中呆過,很難想像會有創建Facebook的點子。所以如果你是年輕創業者,那麼想想有沒有你和你的朋友想做但是目前技術並沒有提供幫助的東西。

一種確保你解決好別人難題的方法就是把這些問題當做自己的,當Rajat Suri 決定做一款餐廳軟件的時候,他找了個招待的工作去瞭解餐廳是如何運作的。這看起來有點極端,不過創業就意味著極致。

事實上,發現好的點子不只是關掉這些篩選條件,而是尋找那些不吸引人和讓人感到困難的點子,一個好的方法是,問問自己希望別人做些什麼你可以使用,你願意付錢。

創業之初,往往選擇為那些規模較小但是又很重要的用戶服務,如果是那些大公司不屑的領域就更好了,因為這往往會誤導他們的判斷。舉例來說,在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開發出蘋果一代之後,他覺得有義務告訴他當時的僱主惠普公司,不過幸運的是,惠普拒絕了他,理由之一是惠普當時使用電視機作為顯示器。

尋找創業點子是一門非常微秒的學問,這也是絕大多數嘗試的人都失敗的原因。單純地思考創業點子並沒有很大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更為間接的:如果你有好的行業背景,好的創業點子可能容易想到,不過這也不是立即就會有的。注意到缺少什麼會花費很長時間。

生活在未來,做有趣的事,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不過這才是真正的創業良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