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投資客印尼「淘金」往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0/4ONDE3XzQyMjI4OQ.html

21世紀網訊 印尼強震,可謂虛驚一場。

作為世界重要的鋁土礦、紅土鎳礦和錫礦產區,印尼在世界能源版圖中地位顯赫。

所幸,印尼此次地震主要在西南海域,離印尼主要礦產區較遠,並未對印尼的礦產區與港口產生大的影響。

包括萬業企業在內的中國投資印尼的礦產項目,也並未受到此次地震影響。

聯想到2004年那場「世紀災難」對世界能源格局造成的衝擊,此次地震,並未引起市場大的波動。

但對於那些在印尼投資礦產的中國商人而言,原有比地震更加讓他們擔心的事情。印尼政府對於原礦的出口禁令以及傳聞中的出口關稅問題上一直懸而未決,猶如一顆不定時的炸彈,讓這些異鄉「淘金客」心有唏噓。

政策朝令夕改?

2月,有消息表示,印尼政府即將頒發禁令,禁止出口未加工的金屬礦石,這較2007年第7號能源礦務部長條例所規定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兩年。

4月3日,印尼政府首先在礦產出口關稅上作出調整。印尼一位官員表示,該國計劃今年對煤炭和基本金屬徵收25%的出口關稅,2013年將該稅率提高至50%。

4月18日,印尼政府正式發佈禁令,計劃從5月1日開始禁止出口未經加工的金屬礦石,新規定適用於所有2009年後頒發的採礦商業牌照持有者。而對於在本地處理礦石的生產商則給予免稅優待。

對於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礦產與煤炭局局長Thamrin Sihite給出了解釋:「自印尼2009年頒佈採礦法以來,礦商對此作出的反應是把產量增加幾倍,並全力開採和出口手中擁有的一切資源。這是危險的,我們必須加以遏制。」

「如果礦業公司沒有加工礦石的計劃,那麼他們將被禁止出口這些礦石。」 Thamrin Sihite表示,能源與礦產資源部目前已經收到17家公司建立加工廠的計劃,這些公司將可能繼續出口礦石,但需要繳納一定的稅。

不過,對於具體的稅率和相關細則,印尼政府仍未給出明確時間表。Thamrin Sihite表示,能源部建議徵收15%的出口稅,這一提議目前正在財政部討論,還不能透露新關稅規定將於何時頒佈。

實際上,政策反覆、法規不明,一直都是印尼政府的一大弊端。

也正是如此,雖然印尼礦藏富饒、利潤高企,卻鮮有國內大型企業在印尼投資開礦,反而是中小企業和民間投資者敢於冒險、豪賭一把。

印尼「冒險家」

黃葉平就是這群「冒險家」的一員。

從2009年開始至今,投資印尼礦產三年,黃葉平和他的合作夥伴收穫頗豐。在蘇拉威、努沙登加拉群島地區擁有1200公頃的砂金礦,年產值達5億元,以及多個戰略礦種紅土鎳礦權。

而通過在海外開礦的投資回報,黃在其家鄉嘉興大手筆的投資了兩個商業綜合體和車城項目,成為當地的風雲人物。海外開礦、國內投資的路線圖譜清晰顯現。

從一個做摩托車生意的小老闆到坐擁幾大產業、身價十數億的業內大佬。黃葉平可謂中國海外淘金者的典範,通過對其淘金故事與投資邏輯的分析,可以一窺當下礦產投資者的生存現狀。

2009年之前,黃在嘉興做摩托車生意,但一直對礦產投資比較感興趣。為了尋找好的投資項目,他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也接觸了一些礦點,但是經過深思熟慮,他還是決定放棄投資。

據其介紹,「國內的勘探技術已經非常先進,深度、面積,連一個礦有多少資源,都會勘探得比較準確,因此在定價上也會相對合理。例如一個礦源價值1個億,定價大概是1千萬,加上其他的一些投資,對資金鏈的要求很高,小企業做難度很大,而且考慮到投入產出比,還是有風險的。」

在國內沒有找到機會的黃葉平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2009年通過一個印尼客戶的介紹,黃葉平來到了印尼,開始了他跨國掘金的探路之旅。

「當時首先考慮的是做鐵礦,因為中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鐵礦石,市場前景還是不錯的。但是等到我們投產開採,市場又不一樣了,價格跌了不少。鐵礦基本上是被巴西和澳大利亞的幾家大公司壟斷,他們掌握著定價權,我們只能跟著他們走。」鐵礦的開採不得不擱置。

於是黃葉平又把投資目光轉向了金礦,這一次,他大獲成功。2011年,隨著金價的一路飆漲,他的投資收益也漲了幾倍。

據其介紹,在印尼投資一個礦的成本是很低的,有時候只需幾十萬就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礦區幾年的開採權。如果勘察技術足夠好的話,投資回報率甚至可以達到百倍以上。

巨大的投資回報,吸引了大批的淘金客。這幾年來印尼開礦的人越來越多,許多溫州商人和煤老闆也都開始轉戰海外了。但是成功的很少,大概只有2、3成左右。

成功的「少數派」

由於礦產資源關乎到國家命脈,對於外資的控制比較嚴厲,控股比例不得超過50%,自己投資的錢卻要掛靠到人家的公司上,而且有的連個合同都沒有,風險可想而知,被騙的老闆不在少數。

「所以找一個靠得住的合作夥伴是第一位的,像我這個合作夥伴,之前我們在國內就有合作,他在印尼也是相當有實力,企業做得很大,我們也是沒有簽什麼合同。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夥伴,投資就無從談起。」

與當地的夥伴合作,可以借助其政府資源,協助打點礦場周邊的治安問題,獲取礦場陸地運輸及港口貨運的優先權。

黃葉平舉例說,當地政府管理很混亂,大多是有錢才好辦事,但是對於外國人,政府官員又很謹慎,不會輕易的說出想法。我曾跟當地的一個官員打了有幾個月的交道,遲遲沒有進展。最後還是靠合作夥伴解決了問題,其實就是錢的問題,但是他又不明說,你也不好貿然行動。

如何找到優質礦源是另外的一個難題。會有很多的當地人向你提供線索,但是由於當地交通不便,看一個礦往往就會花費一天時間,很辛苦,去了之後發現大多都是騙人的,獲得一個優質礦源有時候更需要運氣。

找礦源的另外一種方法是借助中介機構和印尼當地的礦產企業,但是這樣的風險更大。

香港金百利企業諮詢有限公司的諮詢顧問丁傑向21世紀網表示,很多中介機構會抓住國內投資者不瞭解當地的盲區,一邊虛與迴旋,一邊利用各種機會套取多種形式的勞務費,結果使國內投資者花了錢卻見不到礦。

對於當地擁有礦產資源的公司則往往自己不投入資金採礦,而是首先從中國尋找合作夥伴,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由中方公司出資、出設備,啟動採礦工作。一旦發現有價值的礦產,印尼方公司馬上翻臉,通過各種手段驅逐中方。

如此多的困難、陷阱之下,找礦無異於一場賭博,大多投資者都是敗興而歸。

不過,即便擁有了信得過的合作夥伴,找到了優質礦源。「黃葉平」們也仍需接受政策的考驗。

為了符合最新出台的政策,黃葉平正計劃在印尼蘇拉威西地區建立冶金工廠,屆時當地開採的紅土鎳礦可以直接作為原料,通過高爐轉化為鎳鐵,省去不必要運輸成本,縮短週期,也減少對當地環境的破壞。

不過,由於當地的經濟和基礎設施實在落後,受交通、電力資源、用工條件制約,礦產深加工可謂困難重重。(21世紀網 李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5

P2P網貸或現首例龐氏騙局:淘金貸疑攜款跑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3/yMNDE5XzQ1MzAyMQ.html

P2P網絡貸款公司淘金貸,在上線一週後,突然不能登錄,網站負責人陳錦磊失去聯繫。目前已有超過80名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淘金貸尚未追回,具體涉案金額預計超過100萬元人民幣。

P2P網絡貸款模式是個人通過網絡平台相互借貸,其安全性一直備受質疑,但是P2P網絡貸款在國內興起之後,尚未發生惡性兌付風險或詐騙事件,淘金貸事件或將成為首例P2P貸款界的龐氏騙局。

淘金貸失蹤

6月3日淘金貸(www.taojindai.com)正式上線。

6月3日到6月8日,據淘金貸投資者不完全統計,預計有超過80名投資者投資於淘金貸。

6月6日,由於部分投資者舉報,淘金貸的資金賬戶被第三方支付平台環訊支付限制交易。

昨日,記者從環訊支付獲悉,淘金貸環訊賬戶中的錢已經被全部支取。

淘金貸是一家於6月3日上線的P2P網絡貸款平台,網站上線後一批投資者將資金打入淘金貸賬戶,不過從6月8日晚到發稿,淘金貸網站就不能登錄,其負責人陳錦磊的手機也處於關機狀態。

P2P網貸的運營模式是網站提供平台,貸款方在P2P網站上發佈貸款需求,借款人則通過網站將資金借給貸款方。在借貸交易中,貸款方獲取資金,而借款方則獲取投資收益。

網站不能登錄之後,投資人啟傑就開始收集投資人信息,啟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我們已經聯繫上的投資人超過80個,初步估計涉及金額超過100萬元,其他投資者尚在聯繫中。」

由於網貸平台的投資人分佈在全國各地,6月9日至10日兩天各地淘金貸的投資者已經分別組織起來前往各地公安機關報案,目前案件仍然在處理中。

大發「秒標」吸引投資者

「當時真是傻啊,累計投了十幾萬元,現在還有近5萬元沒有拿回來。淘金貸可能是個龐氏騙局,想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還好發現得早,後續沒有新的投資者跟進。」一位淘金貸的投資者baore告訴記者。

baore還是網貸圈子裡的新手。6月3日baore在一個網絡貸款投資群中看到新P2P平台淘金貸上線,還發了大量的「秒標」,忍不住一試。

「秒標」是一種P2P網站為了招攬人氣,發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投資者拍下秒標後馬上就能回款,所以風險極小,也由此網絡上聚集了一批專門投資 秒標的投資人。但讓baore始料不及的是,這家剛剛上線的網站竟然在一週之後就消失在網絡上。像baore這樣的投資者在網貸圈子裡被稱為「秒客」,專 門投資於「秒標」。

「資金量對於P2P網貸平台非常重要,網站為了積聚人氣就用發秒標的做法,向投資者派發紅包。由於收益高、期限超短,許多投資者看到發秒標就會爭相投資,很像是商場促銷。」第三方網站網貸之家負責人徐紅偉告訴記者。

baore一開始先試著投資了兩筆,一筆投資了5000元,一筆投資了1萬元。這兩筆本息都如約到賬,這又大大減小了baore對淘金貸的警惕心。隨後三 天內,baore先後打款16.57萬元,此後提取現金11.58萬元。但是還剩餘4.99萬元仍在淘金貸賬戶中,而baore一直被告知「暫時不能取 現」,直到網站不能登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6

淘金蒙古國

http://www.eeo.com.cn/2012/0820/232188.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馥李 張宏 找礦一年多的時間裡,幾無所獲,說起來,烏日圖有幾分懊惱。

他常常開著探礦車,沿著中蒙邊境線蒙古一側,考察多個礦區,一走就是十多天。作為內蒙古秋林集團駐蒙古國代表,烏日圖身負重任,為公司尋找高熱值的焦煤礦。

可是,難就難在,靠近中蒙邊境的礦藏,早都名花有主。烏日圖使出渾身解數,通過中介機構、朋友等各種途徑打探,也只能試圖從別人手中盤下礦權。

這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而且要付出難以估算的投入。這些礦藏往往只有探礦證,大多數沒有任何勘探資料。已有歸屬的礦藏,要麼不允許打鑽探礦,只能像下注賭博一樣直接購買;要麼允許探礦,但要支付高額的預付金。

無論哪種情況,找不到礦藏的可能性永遠存在,烏日圖說:「每個礦都得試鑽,幾鑽下去,就是幾百萬。」但是,找礦的種種艱辛和投入,仍然敵不過優質礦 藏的巨大誘惑。「只要手裡有礦,心裡就有底,雖然現在國內煤炭行情不好,但這只是一時的事,焦煤的利潤,只是大與小的問題。」烏日圖說。

到蒙古去

秋林集團,這個總部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企業,1995年進入蒙古國。他們收購當地牧民的羊絨,經過梳洗,加工成半成品,出口到歐美等國家。1999年初,由秋林集團投資的中蒙合資羊絨深加工企業「紹日開細米」公司,曾是在蒙中資企業中最大的絨毛深加工企業。

不過,隨著蒙古國取消羊絨的出口關稅,將羊絨運回中國加工,要比在蒙古國加工更便宜。秋林集團在蒙古國的羊絨加工廠,漸漸萎縮。從2010年開始,內蒙古秋林集團設在蒙古國的公司開始把目光投向了礦業。

實際上,在更早幾年,隨著蒙古國礦業開發掀起熱潮,秋林集團進入了煤炭運輸業。現在,他們有300輛載重量達60噸以上的貨車,從事礦場的長短途運輸。

從羊絨深加工到煤炭運輸,再到謀求轉型到礦產開發,來自中國的秋林集團,剛好循著一條蒙古國中資企業的發展路徑,即由輕到重,再向多元化發展。

1992年,中國的二連浩特口岸正式開放。中國投資者正是從邊貿發端,漸次進入蒙古國。那時,蒙古國的生活用品奇缺,紛紛用羊皮、羊絨等畜產品,展 開了以貨易貨的貿易,向中國換購日用品。而到蒙古國收購羊絨,是最熱門的生意,也成就了第一批淘金者,他們在蒙古國牧區收購羊絨和羊皮,再轉手銷售到國 內。

嗅覺靈敏的溫州人,更是將商品運到口岸,輸送到蒙古國,或轉運到俄羅斯。「南有深圳,北有二連。」作為向北開放的橋頭堡,二連浩特的邊貿,開啟了中國投資蒙古國的窗口,借由這條通道,中國商人開始涉足蒙古國。

從1998年開始,中國正式開始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此後,內蒙古的很多企業,憑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逐漸形成了到蒙古國經商的風潮。也正是這一年,中國成為蒙古國的第一大投資國,這時,投資的主方向,已經悄然變為礦產。

蒙古國內蒙古商會會長劉巴特爾告訴記者,當時的蒙古國,對礦產開發沒有任何限制,完全放開。任何一個人,無論是私人、公司、組織,都可以登記礦權,不要求任何資料,只要提供坐標,填寫申請書,交5萬圖幣(200多元人民幣)的手續費,就能申請拿到勘探證。

這種幾乎沒有門檻的礦產政策,極大拉動了礦產業的外商投資,也導致礦權分配太過草率,為投機炒作埋下伏筆。在遭受前蘇聯解體帶來的衝擊後,蒙古國實 施了激進式的轉型,在新舊經濟體制交替之間,出現了很大的制度真空。一些佔得先機,或者是信息靈通的人,掌握了大量的礦權,自己不開發,專事倒賣。所以, 來找礦的中國人,常常能見到,擁有礦權的人手裡拿著一沓的礦產證。

中國人在發現蒙古,蒙古人也在自我發現。原來腳下的土地裡,蘊藏著無盡的財富。十年間,蒙古國礦山開採權價格直線上漲。以金礦為例,到2005年 時,上漲到幾十萬美元,到2007年時,上漲到幾百萬美元,現在,一些好的礦山,已經上漲到千萬美元以上。十年之間,上漲了1000倍。

蒙古人對礦產資源的認識迅速提高,也迅速從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學習借鑑了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制度。這個時期,中國人到蒙古國開礦,也漸成大勢,在先期淘金者的帶動下,一個個淘金經歷經過口口相傳,演繹成一個個暴富的神話。一時間,大大小小的中國商人們,湧入蒙古國。

這一時期,局面愈發混亂。2006年初到蒙古國時,羊絨商人趙巨榮,同樣跑了很多地方找礦,但競爭已十分激烈。當時,90%到蒙古國的中國商人,都只為找礦,但沒有可靠的關係,十有七八是假礦,很多中國商人因此受騙上當,甚至傾家蕩產。

對礦產開發的狂熱漸漸消退,中國商人們開始清醒地認識到:找礦和開礦是一項極具風險的投資,大多數民營企業並不具有開發大型礦藏和承擔風險的實力。但中國很多大型國有企業,依然漸次挺進蒙古國,如神華集團、中鋁集團、中國有色金屬集團等。

2006年之後,這種趨勢愈發明顯,中國國企參與蒙古國礦產開發,漸漸成為主流,而中小民營企業,則在其他行業尋找商機。蒙古國政府,也樂於鼓勵中 國商人向更多的行業投資。找礦無果,趙巨榮果斷轉變方向,由礦產轉向房地產。房地產隨即成為除礦產之外,中國投資者第二個投資熱點。

蒙古國幅員遼闊,每平方公里僅有1.5人,可首都烏蘭巴托卻很擁擠,夾在兩山之間的圖拉河谷中,烏蘭巴托在前蘇聯規劃時,設計的人口規模只有40 萬,可如今,烏蘭巴托的人口已經迅速膨脹到了120萬。土地資源日漸稀少,也推動了房地產價格上漲,烏蘭巴托新房每平方米價格已經高達8000元人民幣, 並還在繼續升高。

如今,烏蘭巴托的房地產開發商,也迅速增至20多家。而以礦產開發和房地產為主導,中國商人在蒙古國已經在各行各業開始有所發展,最普遍的,當然是酒店和餐飲業。另外,房地產的興起,也帶動了建材行業快速發展。

從來不是投資樂土

蒙古國從來都不是投資的樂土,最誘人的時候,也是風險最高的時候。

十年間,廣泛興起的開礦潮之下,最先折戟的,是那些對礦產開發一無所知的中國人。他們本就不熟悉蒙古國法律,也不瞭解蒙古國情,興沖沖地來到蒙古國,沒有完備的手續,盲目地投資開礦,結果一旦遭遇查處或欺詐,就落得血本無歸。

另一種情況是,對礦產資源把握不準。這些礦產,雖然有前蘇聯留下的勘探資料,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需要重新做細緻的勘探工作。很多人僅憑原始資料就買 下了採礦證,結果卻沒有挖到礦產,或者只挖到很少的礦產。此外,礦產開發,必須考慮運輸問題,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在蒙古國交通短期內難以改善的情況下, 像煤礦和鐵礦石等大宗礦產品,運輸是個核心問題,只有靠近中蒙邊界,才有經濟效益,具有投資價值。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直到今天,因為投資礦業獲得良好回報的人,仍是少數。後期挺進蒙古國的央企巨頭們,多數是從戰略上參與,真正見到效益,還很遙遠。

正如劉巴特爾所說,蒙古國的礦產問題,並不是完全由法律協調的,更多是政治和社會因素,還有人們的觀念問題。很多事情單從法律的角度看沒有問題,可是社會的整個思潮,社會的政治化影響很大,給礦業投資者增加了很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

塔本陶勒蓋煤礦,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未開採煤礦」,已公開的資料顯示,礦區煤炭儲藏面積達400平方公里,煤層厚度190米,原煤出焦率60%以上,是世界上的緊缺煤種。

高儲量的優質煤炭令國際能源巨頭們垂涎。8年前,包括中國神華集團和日本商社三井物產組成的財團、美國礦業巨頭博地能源、巴西淡水河谷、瑞士斯特拉塔、歐洲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以及俄羅斯國企俄羅斯鐵路集團等6個競標者,參與開發權競標。

去年,中國神華集團本已取得了該礦40%的股權,但消息傳出未滿一個月,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便以「因國民不支持,總統也無法支持」的理由,宣佈重新審定歸屬。

今年6月,蒙古國開放後長期執政的人民黨在新一屆議會選舉中失敗,民主黨即將上台組閣。政府換屆之際,前總統恩赫巴亞爾突然被捕,並被以腐敗罪,判處4年零1個月的有期徒刑。

從2000年7月至2009年6月,恩赫巴亞爾曾擔任總理、大呼拉爾(議會)主席和總統。這段時間,剛好是中國商人投資蒙古國風起云湧的時候。蒙古國經濟快速增長,但貧富差距也急劇擴大。在蒙古國內,支持和反對恩赫巴雅爾的聲音,在其執政的時候,就尖銳地同時存在。

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蒙古國的外商投資政策,是否會一以貫之?短期內,還無法獲得滿意的答案。

現實的蒙古國,一切還在迷霧中,細究起來,皆是風險。無論是礦業,還是房地產,投資額很大,一旦發生重大變動,投進去的錢不可能抽身。這讓那些身處其中的中資企業,更加重了猶疑和觀望。「雖然口頭上都支持外商投資,但在執行層面,誰知道會有什麼變化呢?」趙巨榮說。

但在蒙古國開採螢石礦的陳松岩則仍抱有信心,他認為,無論哪個政黨上台,支持外商投資的政策可能微調,但不會大變,因為蒙古國經濟近年來因外資流入而高速增長,蒙古國民眾也從外商投資中得到了實惠。

離不開,放不開

雖然蒙古國的歷屆政府,都會大力支持和鼓勵外商來蒙古國投資。但是,在如何看待中國投資者這個問題上,在蒙古國並沒有一致的聲音。尤其是,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踏上蒙古國土,種種歷史的、現實的衝突和隔閡,更是加劇了這種狐疑和猜測。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蒙古國經濟困境的直接原因,是過於依賴蘇聯,蘇聯解體給蒙古國帶來沉重打擊。1990年到1993年短短三年間,國民經濟倒退了10年。因此,改制後,蒙古國吸取了教訓,實行不結盟、多支點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這種政治傾向反映到投資上,就是不希望蒙古國被中國抑或是其他一些國家所控制。作為最大的投資國和潛在市場,蒙古國對來自中國的投資,有著複雜的心態,既希望中國繼續擴大投資,又擔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掌控蒙古國的經濟命脈。

蒙古國內蒙古商會會長劉巴特爾分析說,蒙古國的這種心態,可以歸結為六個字:離不開,放不開。

最鮮明的例證是:今年5月17日,在議會選舉前夕,蒙古國通過了《戰略領域外國投資協調法》,這個匆忙出台的法律,帶有很強的政治意圖。

劉巴特爾指出,從法律條文能夠明顯看出,針對中國企業的進入,蒙古國將一些關鍵領域,諸如礦產資源、新聞媒體、銀行等,設置為戰略領域。既然是戰略領域,未來國家就可能去掌控。現在,還沒有中國企業進入銀行業,可是蒙古國的執政者,已經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動向。

「我知道有一家中國的銀行,本來是有意願開辦蒙古分行,可該法律一出台,就收手不做了。」劉巴特爾說。

從政府到民間,中國人永遠是蒙古國的重要話題。

蒙古國開放以來,曾經出現過兩次較為明顯的排華潮。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大量假冒偽劣產品,經二連浩特等關口湧入蒙古國,一方面損壞了中國商品的商譽,另一方面也引發了蒙古國民眾對中國商人的反感。

另一次排華潮則出現在2007年前後。礦產開發和房地產的興起,使得大量中國工人來到蒙古國。在很多礦場和建築工地,中國工人與蒙古工人在直接接觸 中,因為語言的隔閡,再加之生活態度和習慣上的差異,爆發摩擦和衝突。頻繁的衝突,引發了一輪排華浪潮,並催生了一些排華組織。

如今,行走在烏蘭巴托的街頭,偶爾會見到一些私家車的車尾,貼有這樣的標語:決不允許外國人拿走我們的資源。凡此種種,在蒙古國的媒體上,也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緒表達。中國一些知名企業,也時常被蒙古國的報紙點名批評,就連他們的蒙古合作者,也會遭遇壓力。

趙巨榮的大業創業房地產公司,為了規避這種衝突帶來的風險,就實行了「中國人歸中國人管,蒙古人歸蒙古人管」的策略。趙巨榮說,在緊張施工的時候, 往往很小的事情就能引發摩擦。比如,中國南方來的工人,說話語速快,語音高,直接對話的時候,蒙古人常常以為中國人在罵他們,如果沒有人及時疏解,很可能 釀成衝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18

黑幫和淘金者一起來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15

黑幫跟隨淘金者來到非洲、來到安哥拉,除了敲詐勒索綁架或盜竊有錢的或有名望的華人,還開設賭博色情場所。他們很少針對有錢有人脈的當地人。

福清幫。這個已經在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生根多年的華人幫派,在此次公安部與安哥拉警方聯合行動中被點名。發生在安哥拉的、針對華人的多起搶劫殺人、綁架勒索事件,被指向這個此前一直主要活躍在東南亞及北美的幫派。

福清幫的黑色「業務」是何時開展到非洲,如何在安哥拉生根,又是如何搾取當地華人的血汗錢的呢?

搶中國人,不搶當地人

安哥拉的人口2000萬,差不多每100個人裡就有1個中國人。

安哥拉擁有新興國家的特徵,財富、GDP快速增長、快速的近代化、城市化;也擁有失敗國家的特徵,戰亂、腐敗、貧富差距巨大。2002年,安哥拉持 續27年的內戰宣告結束,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到安哥拉尋找自己的掘金夢。坊間傳言,僅2008年一年,安哥拉駐華使館就開出幾萬張勞務簽證,有些還是手寫 的。

安哥拉有24萬到26萬華人,而整個國家的人口是2000萬,差不多每100個人裡就有1個中國人。私下裡,在網上安哥拉華人聚集的論壇裡流傳的數字是30萬到40萬。

這幾乎就是華人在整個非洲的縮影。近10年來,上百萬的中國人來非洲大陸淘金。南非獨立記者理查德·波普拉克已經做了兩年關於中國人在非洲的專項研 究。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理查德表示,沒有中國人,非洲數年來GDP持續每年超過6%的增長速度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非洲國》作者、英國學者馬丁· 梅雷迪思稱中國為非洲最有實力的「域外參與者」。

發展中國家轉型期官員的低效、腐敗,在安哥拉不可避免地出現。一邊是廢弛的治安,一邊是戰爭中留下的槍支和短時間內大量進入的外籍人口,這兩者為華人犯罪幫派提供了成長的溫床。

2011年4月,安哥拉一家中國公司的財務張力在工地辦公室被幾個持槍的中國人劫持,保險箱裡的7萬多元美金被搶走。這筆款子是剛剛撥下來的,搶匪卻瞭若指掌。搶匪直接問張力自己值多少錢,然後打電話給家屬要錢。4天後張被釋放。「他們很囂張,手機卡都不換。」

多名安哥拉華人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類似張力的遭遇,近年來相當普遍。而作案者一般都打著福清幫的旗號,因為傳言中福清幫的人做事夠狠,膽子夠大。

關於這伙黑幫的來歷與活動狀況,南方週末記者聽到的說法不一。有的說在2006年至2008年最為活躍。但也有人說,起先在安哥拉的福建人多做服裝 生意。2008年以後,大批中國人湧入安哥拉。從南非過去的福清人糾結老鄉,開始從事敲詐勒索和綁架活動。受害最嚴重的是當地中國超市和地下的妓院。

而據在當地具有一定聲望的華人唐賢介紹,曾經有劫匪找到他朋友,以談工程項目之名把人騙走,然後叫家人匯錢贖人。2011年上半年起,安哥拉政府採取打壓的措施,犯罪團夥開始利用當地黑人踩點偵察或行動。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學者帕爾·尼裡教授常年關注中國移民。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尼裡表示,他在歐洲的研究發現,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 初期,歐洲的中國人經常說到「福清幫」。在那個時期,福州,特別是福清的移民,已經延伸到了非洲和阿根廷。「來自福清的人一直都和犯罪與狂野有聯繫。」尼 裡說。

美國資深華人幫派學者、羅格斯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陳國霖則表示,所謂福清幫與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幫派不同。「我不確定在安哥拉有沒有福清幫,這可能 就是一群從福建去的犯罪團夥仿用一個名字。」陳說。陳表示這個組織還沒有達到三合會或飛龍幫那樣組織嚴密的程度,很可能只是來自同一地域的團夥。

按照傳統中國幫會習俗,幫會通常會在春節等節日搞儀式,收取當地華人的紅包,並顯示自己的力量。而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在安哥拉華人幫派活動的地方,春節並沒有傳統的幫會活動。

而在安哥拉已經呆了多年的齊印龐則表示,起初犯罪的是福建人團夥,後來也有四川、安徽、東北等省份的人作案,都打福清幫的旗號。「因為福清幫的名頭響,做事比較狠。」齊印龐說。

此外,陳國霖介紹華人犯罪在全球成為普遍現象。陳表示,在全球範圍,華人越來越多,敲詐勒索綁架華人的華人犯罪團夥越來越普遍。涉案主要有兩種:一是敲詐勒索綁架或盜竊有錢的或有名望的華人,二是開設賭博色情場所。不會針對當地人。

「不要讓中國人搭車」

來搶劫的黑人知道提前蹲點,知道哪些中國人是領導或「肥羊」,更知道公司裡哪天會到銀行取錢。「沒有中國人參與這樣的行動,是不可能的。」

作為中字頭國企在安哥拉的外派人員,這幾年楊凱聽到不少關於福清幫的事兒。有的被綁架過的朋友跟他聊過,綁匪會用開水燙,用刀割,也有人被弄死。但福清幫只是個名號,到底是不是一個幫派,他也不清楚。

根據以往的「本地傳統」,黑人經常會對中國人敲詐勒索,有時也搶劫。但是據在安哥拉生活近十年的華人唐賢說,黑人過去只是小偷小摸,或者搶了就跑。「黑人幾百年來都很老實。」齊印龐說。

現在,幾乎每一樁惡性案件的背後,都有明顯的華人犯罪的影子:黑人開始光天化日跑到中國人的公司裡搶劫,而且知道提前蹲點,知道哪些中國人是領導或 「肥羊」,哪些是下屬,更知道公司裡哪天會到銀行取錢,去市場購貨。多名安哥拉華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沒有中國人參與這樣的行動,是不可能的。

近年來針對安哥拉華人的犯罪比感冒還要流行。在互聯網論壇、博客以及當地報紙《安哥拉華人報》上,個案隨處可見。南方週末記者採訪到的安哥拉華人, 都曾親身經歷或有朋友受害。「在這邊讓黑人搶很常見了,我們公司外出的人每個人身上放約500美金的錢,叫備用金,其主要目的是黑人搶劫時,將錢給黑人, 讓黑人見了錢就放過我們。」當地一家中國公司的職員王軍說。

翻譯楊凱的日子相對安全。他在中字頭的國企,有安哥拉政府派的持槍警衛保護。但即使這樣,還是被搶了3台車。在單位楊凱會要同事出去千萬不要讓人搭車。「不要讓黑人搭車,更不要讓中國人搭車。」

「華人一定要和國家聯合起來」

華人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自保辦法,因為採取措施,會擔心遭到報復。

王軍今年已經4次被人用AK47指著頭,平均每兩個月一次。6月份的某日傍晚,6個黑人手持AK47闖入公司總部。公司外面的鐵絲網、電網毫無作 用。搶匪將所有人制服,用槍托打人,嘴裡說著中文「錢,錢」。最後搶匪將所有電子產品、電腦、手機、錢,以及一些衣服都搶走,又開走一輛公司的越野車。

次日,毫無顧忌的劫匪再次回來,這次是用槍逼著王軍和其他人將他們昨天搶走的所有電腦、手機的充電器和電源交出來。

此後的兩次搶劫,都是在路上被攔住,情節類似。搶得多了,王軍發現,每次被搶都是帶錢出去採購或者從銀行取款的時候,而且劫匪也知道該找誰要錢。「他們背後肯定有中國人,黑人自己哪知道這些情況。」王軍說。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安哥拉的華人組織討論過聯合防衛機制的議程,也有人選擇僱用當地的保安公司。齊印龐表示,華人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因為採取 措施,會擔心遭到報復。「華人一定要和國家聯合起來。」齊印龐的說法代表了大多數安哥拉華商的願望,在此次公安部專程赴安哥拉打擊罪犯後,商人們都指望今 後中國政府更多的介入。

中國在安哥拉的企業幾乎都有被搶劫的經歷。而危險最大的還是下層的工人和個體戶。對於他們來說,被搶劫是生活噩夢中的一部分。

「警察和移民局敲詐他們像我們中午吃米飯一樣正常。像我個人很少外出,外出就是以公司的行為,身上就有錢,所以就搶。工人們,手上錢少,但經常外出,所以就是敲詐。」王軍說。

死在安哥拉也是麻煩事,因為火化要花十來萬元(人民幣),還要跑各個部門,填十幾種葡萄牙語的表格。個體戶趙相表示,他有幾個朋友在當地河邊私自火化。

不過,2011年以來,安哥拉政府和中國政府開始採取打擊的行動。據楊凱回憶,2011年夏天,在首都羅安達,安哥拉政府每天會派直升機在華人聚集的區域巡邏,看到有小批的中國人聚集,第二天就會去盤查。

不過,在8月底公安部專項行動尾聲的時候,楊凱又聽到有朋友被搶了數萬美元的消息。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華人姓名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56

赴非淘金 中國個體商人不太受歡迎

http://cn.reuters.com/article/wtNews/idCNCNE88J08C20120920

路透薩利馬/北京9月18日電---馬拉維這個非洲東南部國家稱自己為「非洲溫暖之心」,並對他們友善的名聲非常驕傲。但在Jaffa Shaibu這個32歲的薩利馬服裝市場商人看來,則不那麼歡迎來自中國的貿易商們,後者在最近四年中不斷湧入當地。

「如果照現在這個樣子下去,總有一天會與他們發生爭執,總有一天會有流血衝突」,Shaibu稱。

薩利馬(Salima)是一個臨近馬拉維胡、有著4萬人口的小鎮,如非洲大陸其他地區一樣,這裡的人們對中國商人也有著相似的不滿。Shaibu和他的同事認為,中國商人們有更好的進貨渠道來低價進口服裝、鞋、電子產品等,也有更強的經濟實力以使自己保持低利潤。

這種不滿部分反映出中國在非洲地區的外交和商業影響力在不斷增長的同時,也產生了反作用。

從很多方面上來看,中非關係正處於最緊密的時期。在過去三年中,雙邊貿易額從2009年的910億美元幾乎翻番至2011年的1660億美 元。今年七月,中國政府決定在今後的三年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中國將永遠是非洲國家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 弟」。

但是越來越多的非洲人們則不那麼熱情。

去年11月,南非發生針對中國人房屋的縱火事件,四名中國人被燒死;今年8月,由於勞資糾紛,贊比亞礦工爆發衝突,礦工將礦車撞向一名中國 經理致其死亡;在加納,幾名持武器的中國方面的非正式工作人員與當地青年發生衝突,引發政府鎮壓;幾個星期前,安哥拉引渡了37名中國籍嫌犯,據新華社報 導,這37人涉嫌組成犯罪團夥針對當地中國公民進行搶劫、綁架、敲詐勒索等,對受害人施以汽油燒身、活埋等殘酷行徑。

從西部的塞內加爾到東部的肯尼亞,非洲的貿易者們紛紛表現出不滿,在他們看來,隨著投資大潮而湧入非洲的中國個體商人們是在進行不公平競爭。

這些負面效應也影響了馬拉維部分地區。今年六月,這個有著1300萬人口國家的北部城鎮卡龍加(Karonga)爆發反華示威,致使政府重新啟用了一部已經作廢了幾十年的法律,規定外國零售商們只限活動於大城市中。

但該國政府目前並沒有嚴格執行這一法律。在薩利馬的主幹道上有近200米長的商店街,其中有9家是中國人開的。當地政府限這些商舖於7月底之前搬離,然而這些中國商人認為該國政府不會做出任何不利於中國的舉動,哪怕僅與中國有一點點關係,所以仍舊照常營業。

薩利馬商人Noel Zenengeya稱,「政府的反應太慢了,如果他們不做出任何舉措,那麼我們將自己採取行動抗爭。」

中國駐馬拉維大使館並不反對馬拉維限制外國商人活動地域的新法令。大使潘和鈞並呼籲當地商人搬遷至指定地點。

在過去的五年中,非洲國家平均的經濟增長率達到5%,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今年全球十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有五個是非洲國家,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尼日爾、安哥拉、利比里亞和加納。

然而當地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仍然保持在低水平,這決定了當地人的購買習慣。香煙販在公共汽車站叫賣是非洲大陸上很常見的景象,而很多人一次只能負擔得起一支香煙。衣物、鞋帽等用品也是這樣,不論質量怎樣,當地民眾更多地選擇便宜的中國商品,而不是本地產品。(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15

華人和老台商 東協淘金最該防2

2012-12-17  TCW
 
 

 

到冒險天堂能淘金,也可能慘敗而歸,如何才能不誤觸東協市場地雷?南洋闖王以過來人角色建議,下南洋要遵守「三沒有、四必要」原則。

自己買地卡實在!多屬民主國,徵地耗時日

第一個沒有,是沒有免費土地,金額再大也不給。

二十年前開始,台商到中國沿海投資,多享土地免費、半買半送的特殊待遇,這五年來,中國內陸各地政府搶招商,土地優惠依然存在。

印尼雅加達台商會副秘書長李永雄說,到此考察的台商,第一個問題就是:土地可以免錢嗎?答案是不可能。東協國家中除了越南是共產國家,其餘都是民主國家,政府推動建設也要透過合法程序跟人民徵地,跟中國說拆就拆完全不同,蓋工廠得先花錢買土地。

最有名的案子是二○○八年,日產雷諾有意投資六億美元在印尼設廠,希望印尼政府免費提供五十公頃土地,但仍被拒。在雅加達投資超過三十年的當地台商會會長宋培民說,連雅加達市政府蓋捷運,都因土地取得困難延宕逾二十年,有意在當地設廠的台商還是認清事實,自己買土地比較務實。

第二個沒有,是這裡沒有統戰,也沒有紅地毯迎接,因此沒有「台灣人最大」的神話。

在中國,台商享有超國民待遇,出事、糾紛,甚至連吃個飯都要告訴對方,我是台灣來的,但是在東協不興這一套,日商、韓商與台商,都是同樣待遇,所以到東協投資,要低調勿張揚。

第三個沒有,這裡沒有招商神話,不會因為特定產業給予特定補助。例如台灣對電子業;中國對太陽能、光電這些行業的減稅、補貼。

宋培民說,雖然這裡也有投資獎勵,但對各產業是相同待遇,所以賺多少錢要看個人努力。此外,還要習慣東協行政效率慢,沒有中國那種地方官員馬上辦、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全天服務的招商神話。

認清三個沒有,闖南洋還得注意「四要」。第一要,要小心華人跟台灣人,特別有合夥關係時。南洋有一句俗語,「老華僑騙老台商,老台商騙新台商!」雖然跟當地華人合作可以加快投資速度,但也可能大意失荊州。

最著名的案子就是一九九六年,光陽機車與印尼當地華人財團力寶集團合作,投資設立機車廠,但十二年後,就戰敗退出當地市場,被視為合資雙方無法同心的案例。老台商提醒,除了要小心跟華人合資,真正要小心的卻是自己人,如當地的順口溜,「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背後插一刀」。宋培民說,台商放款、放帳給印尼當地人、華人都很注意,反倒是遇到台灣人,一句自己人沒問題,最後卻被自己人倒帳或詐騙。

貪汙是必要成本!每年編列二%預算,當成「咖啡錢」

第二要,要照法律規定完成該有的手續,不要便宜行事,而且要看懂當地文字版本的文件、合同。雅加達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林立凱提醒,有時印尼文、英文法律文件不同,會導致權益無法被完全保障。

第三要,要認清官員貪汙的事實。東協雖已實施民主體制,但仍然是貪汙腐敗的國度,十個國家中,只有新加坡廉潔度贏過台灣。在印尼,官員貪汙收錢被稱為「咖啡錢」,意思就是給官員去喝咖啡的錢。台商說,在商言商,把這個當成每年固定的成本,編列一%到二%的預算,好處是印尼官員拿錢就辦事也不囉嗦。

最後一要,是要內外銷並重。除了外銷,有機會一定要利用當地設廠優勢,打進內需市場,進一步打造品牌。宋培民說,來這裡設廠,三到五年外銷,產能與規模就能做大了,可以兼顧內銷。

台洲董事長秦嘉生說,台商在中國投資,二十年後就發現享受不到中國經濟成長的好處,因為台商到中國設廠,產品做好了就外銷,市場與客戶都在歐美,等到中國工資上漲、內需市場起來了,才發現根本沒耕耘中國市場,市場早被卡位,這時想要轉型升級做內銷、創品牌,談何容易。

因為東協的內需市場大,當地政府不會要求外商完全出口產業。以鴻海在印尼的投資為例,印尼政府並非要拉高出口產值,而是希望鴻海能夠讓他們減少對進口品的依賴。因為印尼光是黑莓幾的每年銷量就超過百萬支,是黑莓機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當地對智慧型手機需求更超過一億支,因此希望鴻海能夠就地生產智慧型手機,滿足當地需求。

可發展自有品牌!好神拖熱賣、鴻海有望做貼牌手機

接著,他們也希望鴻海能做平板電腦等產品,更重要的是,印尼政府不是要鴻海替全球品牌在印尼代工,而是可以做貼牌手機或是跟當地業者合作做印尼品牌,因此鴻海可以在印尼發展自我品牌。

對於台灣品牌來說,這是搶下六億人口內需市場的機會,例如馬來西亞Taioyo董事長陳貴洲成功引進「趴趴走」智慧型吸塵器、好神拖到馬來西亞後發現,新台幣上萬元的吸塵器、近千元的拖把,在馬來西亞很受歡迎,因此,若能在當地生產,有機會搶下更大的市場。秦嘉生說,正在努力引進好神拖到印尼當地生產銷售。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到東協市場闖蕩,無限商機之後伴隨的,就是超高風險,唯有兼具冒險又審慎的心態,才能摘下這顆豐碩的果實。

【延伸閱讀】老鷹型人才,最適合去闖南洋

除了創業者,東協也大力向專業經理人、技術人才招手,但什麼樣的人適合去闖? 南洋闖王們歸納,唯有老鷹型人才方能勝出。在海外工作,就像老鷹在天空中獨飛,不像地上的狐狸可以廣交朋友,因此,要能忍耐孤獨。

而就像老鷹翱翔四方一般,這裡要和不同文化的人相處,不像同文同種的中國市場,因此心態不但要開放,還得有今天在吉隆坡、明天被派到緬甸,隨時走遍東協十國的心理準備。此外,也得有當遠洋候鳥家庭的準備,來往距離與時間都遠遠超越到中國北京或上海,因此要評估家庭成員能否接受。

至於剛剛畢業的新鮮人,雖然也有機會直接到東南亞上班,但過來人邱維國建議,台灣年輕人應先培養專業能力,才有戰鬥的基本配備,因此剛畢業者比較不適合,最好是有國際公司資歷,先為海外所用。

當然,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東協市場跟中國一樣,就是要汲取台灣經驗、或國際化經驗,有一天,當市場高成長不在、或本地人取而代之時,你的B計畫永遠得備妥,方能從容應戰。(文●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42

折戟贊比亞:中企的非洲淘金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318

路透社今天報導,因安全問題沒有達標,贊比亞政府已收回中國商人徐建學兄弟所擁有的科藍礦業有限公司(Collum Coal Mining Industries ltd,簡稱科藍煤礦)持有的三張牌照,被沒收的煤礦將由政府管理,直到找到合適的投資者。科藍煤礦在贊比亞的糾紛,已經不是頭一次了。

科藍煤礦的70多名中國人都從事管理職位,600多名礦工幾乎全部是贊比亞人。兩者界限分明。煤礦自2003年開工後勞資糾紛不斷,曾多次發生罷工和肢體衝撞。2010年10月15日,因勞資糾紛引發騷亂,兩名監工吳玖華和肖利山端起獵槍,向礦工平射,打傷了11名當地礦工和一名群眾。事發後,吳玖華和肖利山被贊比亞警方拘禁。外交部和中國駐贊比亞使館也被迫介入。2012年08月07日科藍煤礦再次出現勞資糾紛升級事件。數百名當地工人對礦區發起衝擊,造成中國員工一死四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另有兩名當地員工受傷。

科藍煤礦此次遭遇,追溯起來,早有預警。2006年6月,贊比亞當局一度關閉科藍煤炭,稱該公司的工人在沒有防護服或防護靴的情況下,就被送到井下作業。據來自科藍煤礦在贊比亞另一個工程項目的經理介紹,儘管「煤礦的糾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員工勞動保護和福利的不足,但主要原因則是與當地利益集團產生的衝突」。贊比亞當地人為了抵抗中國人對贊比亞煤炭資源的控制,採取了激進的做法,就是在科藍煤礦承包的區域內公然進行非法開採。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一味縱容當地人的非法行為,結果導致了中方與當地民眾的衝突。(編者按非洲的資源民族主義復興蔓延速度之快之廣,使得在非洲的大部分海外投資者面臨著極高的風險)

嚴格來說,科藍礦業應該不算純粹的中國民企。2003年贊比亞開放礦權,其創始人徐建學在贊比亞當地註冊的公司。其註冊資金也不是來自中國本土。因此中國使館也只能約束「中國公民徐建學」,無法對「贊比亞法人科藍煤礦」加以制約。

固然科藍煤礦在贊比亞的生產管理上有自身的問題。但是,贊比亞的投資環境對中國企業,尤其是私人企業來說困擾不小。

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對贊比亞的投資由之前的國際援助轉為企業行為。據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2009年公佈的清單顯示,中國2009年在贊比亞的投資金額已達880億美元。其中,780億美元來自國企,餘下的100億美元都為私人投資。這些私人投資大多數為國內的私人企業。對於贊比亞這類本身極度缺乏成熟管理制度和約束機制的國家,私人公司所面對的投資風險是極其高的。2011年贊比亞總統大選中,現任總統Michael Sata就是運用「驅逐中國投資者,斷絕與中國關係」等言論吸引了大批贊比亞藍領支持者,從而擊敗前總統Rupiah Banda。2012年7月,贊比亞提高了不同工種的最低工資水平,平均增幅達67%。當地報紙報導,中國駐贊比亞大使警告說,上調最低工資水平威脅到了中國的企業。

與國企相比,中國私企往往只能在收益和附加值低的領域經營,這也造成這些企業無法規避生產風險。為了節省開支,增加收益,私企往往採取低工資,低福利以及提供相對差的工作環境。同時,大部分中國公司對贊比亞法律瞭解不夠,管理方式水土不服也是造成摩擦不斷出現的原因。據贊比亞礦業部下屬礦山安全處首席機械監察員Brighton Kateka說:

「中國人的工作方式在我們看來有點不習慣」,「中方管理人員會因為工人浪費時間而對其進行訓斥,但是我們認為讓工人超負荷工作帶來安全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91

中國石油企業踏上北美頁岩淘金之路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713

想知道美國頁岩革命有多麼炙手可熱,看看蜂擁而至的投資就可以知道。這些被期待可釋放數百億桶石油儲備的頁岩引起了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石油的的興趣。據悉,中石油將攜400億美元的現金,尋求獲得在美國進行頁岩開採的權益。

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本週二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說道,

「我們正在學習」對美國石油投資的事情。

而此前,中石化剛剛同意支付10億美元收購Chesapeake能源公司在俄克拉荷馬州的油田。中國石油企業海外併購近幾年頗現大手筆。而中海油之前的系列併購交易也為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活動提供了參考和指導信息。中海油曾試圖出價190億美元購買優尼科公司,交易在8年前因美國國會議員的反對而黯然終止。直到今年2月才最終獲得美國方面的批准,完成了價值151億美元對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收購交易。對此,Eurasia Group全球能源和自然資源分析師Will Pearson指出,

「中國石油企業在美國油田的參股是投資將是受到歡迎的。但是完全的買斷還是會受到嚴格審查直至被否決。」

Pearson認為,由於政治上的反對意見,中國雖然在之前已經在加拿大,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亞各地都完成過整塊油氣田的採購,但是美國本土進行這樣的交易可能還是會遇到很多挑戰。而美國對中國方面希望進行的交易中靠近軍事設施或者是可能涉及特定技術時,會進行特別的限制。同時美國出於知識產權盜竊和網絡攻擊上升的擔憂,也使得中國相關的併購交易遭遇越來越嚴格的審查

美國頁岩油氣開採前景有多誘人毋庸置疑。對於中國來說,一旦購得在北美的開採權益,所得到的不僅僅是較為豐富的油氣生產。Mirae Asset證券公司分析師Gordon Kwan說到,

「中國想要獲得美國在頁岩氣,油砂以及深海方面經驗。這樣他們就可以將美國最好的技術和實踐經驗用於自己的生產。」

同時,Kwan認為,相對於其他頁岩油氣充沛的地區。美國對於中國投資來說相對穩妥。

「在俄羅斯,阿根廷和尼日利亞有可能遇到的情況是即使你擁有開採權益,但無法保證這些國家會國有化這些油田。」

雖然中石油此次宣稱的400億美元投資再度刷新了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收購的最高紀錄。但是Kwan指出,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收購項目並沒涉及一些關鍵的基礎設施。比如港口和油氣接收站。隨著未來類似活動的不斷出現,中國企業涉入其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35

【每日一黑馬】王治全:從庫巴到大朴網 千億家紡市場的淘金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107.html

王治全此次創辦大朴網是想從B2C零售界面回歸到產品本身,避開同質化和自殘式的價格競爭。家紡被認為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還能保持較高毛利率的行業之一。目前,國內家紡自有品牌包括2010年年底上線的優雅100,由噹噹網前副總裁陳騰華創辦。2012年5月,噹噹網也推出了自有家紡品牌「當當優品」。時隔大半年,當初刻已賣給凡客,王治全對品牌電商有何新的思考?

以下是王治全口述:

這次創業和庫巴時期的創業有很大的區別。在電商的颶風時代,我們一不小心踏進去了,也趕上了好時候,發展很快。但整個創業過程下來,我和團隊發現,規模這個遊戲不是那麼好玩的。規模這個東西只是看上去光鮮,但實際並未和你內心所追求的做生意和做事業的方式完全吻合。現在大家規模打成這個樣子,某種程度上講,它的競爭力完全體現在低成本上。低成本從何而來?一種是向外部要,也就是向供應商、服務商要;一種是向內部要,也就是壓縮員工的成本。

其實那時候規模是起來了,但是沒有形成差異化,大家都在玩規模遊戲,你也玩就很累了。為什麼大家一定要追求規模呢?規模難道是衡量一個企業好壞的唯一標準嗎?做為一個零售業來說,沒有規模是沒有採購優勢的,但規模到一定程度之後,也就是到達一個相對安全的規模時是可以做一些商業化的事情的。

問題在於,現在零售業很大一個趨勢是走商業地產模式。你來我的商場賣貨,賣掉結賬,賣不掉再退,零售商是不承擔任何責任的,所以就變成了一個本末倒置的東西。賣場在賣的東西變成了供應商想賣的東西而不是消費者想買的東西,因為他們不用研究產品。商場讓供應商來賣貨比誰跟他關係好,比誰能給他更高的返點,只要你的品牌更大更強勢,那我就讓你來賣好了,沒有人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去研究消費者需要什麼,這是典型的商業地產模式。這個模式是有問題的,它割斷了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的聯繫,而賣家商場的社會責任是轉變自己的行為,主動去到供應商那採購東西,為消費者服務,否則社會資源將造成極大的浪費。

I黑馬解讀:其實現在在線B2C也有類似的在線商業地產化的傾向,收的也是廣告、進場、促銷等費用。

所以我們出來(相關報導請看i黑馬網《王治全:再見,庫巴》)儘可能做差異化比較明顯行業。準備再創業之後我們看了很多報告,發現家紡行業問題很嚴重。這個行業總共六七千億的盤子,但2012年的銷售額才27.2億,不到百分之一的份額,這就相當於這個行業還沒有品牌。這個行業的問題之一是渠道成本太高,家紡產品不進大賣場是很難賣掉的,進大賣場租金又很高,租金高的同時面積還要足夠大,起碼得擺幾張床才行吧。加上品牌集中度不高,一般生產成本加價五到八倍才是零售價,這是嚴重不合理的。所以我們做家紡,用電商的方式自己設計包裝,自己做零售,就能省下大量的成本。

在庫巴時,我們已經規劃做些反向定製的事情,當時我們想反向定製電器,但並沒有很好的機會付諸實施,即便現在還沒有看到有規模的電商在反向定製上做得比較好的。我們自認為我們很懂消費者,那我們就自己做個品牌,我們堅決不做渠道,當然也過了那個時間點。我確定消費者的清晰定位後,再確定這個事情做大還是做小,這次創業我們瞄準相對小眾的人群。

像線下修高速路一樣,修高速路的目的是便捷消費者,修路讓速度提高,怎麼能保證路線足夠短的前提下又能觸及沿途的人群,這是一個平衡的角度,也是做渠道的意義。做品牌其實是做車,只有這個車做得足夠好,才能完成從此岸到彼岸的一個過渡。

i黑馬點評:大撲網2012年的收入是100萬元,對於曾摸過20億元營收高點的王治全來說簡直是小兒科一樣。如果說「即便現在還沒有看到有規模的電商在反向定製上做得比較好的」,那麼大撲網找到了更好的路徑了嗎?顯然,王治全和他的大撲網還在摸索的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88

移動醫療App:在醫院圍牆外淘金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913

在醫藥健康領域的跨界革命移動醫療衝擊之下,中國創業者首先從醫療健康類App開始自己的夢想。如何在兩千多款醫療健康類App突圍,規避監管,尋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正考驗著年輕的創業者。

健康革命,從App開始

54歲的王琪要挑戰「80後、90後玩轉世界的方式」——移動互聯網世界。

在這個新的世界裡,她擁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她是專家——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醫師,她像在醫院時那樣接受「備孕」「保胎」等患者諮詢。另一方面,她也是用戶——幾年前她升格為姥姥,試圖指導女兒喂養外孫女,可女兒怎麼都不肯接受她的專業意見。

智能手機上的App應用能保護健康、挽救生命?至少在互聯網時代長大的年輕人是這麼認為的。

一款名為「春雨掌上醫生」的App(智能手機第三方應用程序)成了矛盾調停者。這位「50後」醫生不得不拿著蘋果手機,在App上幫著諮詢關於吐奶、哭鬧、便秘等兒科的常見煩惱。

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已經實現每天24小時如影隨形,而這正是創業者所樂見的——他們設想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就醫場景:

一個小小的外接設備能實時監控你身體的各項指標,一旦出現異常,就會發出信號。下一步,它將自動連接最近的醫院,幫你安排一輛救護車;在你到達醫院之前,既往的病史、心電圖、血壓等多項數據已加入到醫生的病例庫中。如果有必要,你的資料會被發送到地球的另一端,出現在某位全球知名醫生的手機上。

「這不是科學幻想,這是正發生的醫藥健康領域的一場跨界革命。」從事移動互聯網產業研究的艾媒諮詢CEO張毅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這場革命即為移動醫療。艾媒諮詢剛剛發佈的《2012-2013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已達到18.6億元,預計5年後,將達到125億元。

對於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夢想首先是從醫療健康類App起步的。

就在2013年4月12日,一款以女性生理期管理為主的App產品「大姨嗎」獲得了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領投、真格基金跟投的數百萬美元投資。年輕的創業者喊出的口號是:打造全世界最懂「大姨媽」的公司。

「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醫生

想從移動醫療市場掘金者,不止「大姨嗎」公司。「春雨掌上醫生」早在2011年11月就開始描繪藍圖。

這款App的創始人張銳喊出的口號是「身體不適問春雨」。這一問診平台「專注於醫院圍牆之外的健康諮詢與簡單問診」,最早從兒科、婦產科起步,目前的3.0版本幾乎匯聚了一家綜合醫院的所有科室,最新上線的是禽流感科。

在公共平台上,一位患者即向北京同仁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張友平提問:「昨天吃了雞肉,後來就發燒了,會不會是感染了H7N9。」

春雨掌上醫生包括自診和問診兩部分。在問診環節,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圖文等方式,向五千多名來自全國的三甲醫院醫生提問。

在接下來的手機對話中,張友平詳細詢問了從醫院檢測報告到雞肉烹調方式等諸多環節。最後他答了兩個字:「不會。」

據張銳介紹,目前春雨掌上醫生採用用戶自由定價機制,「可以根據病情從0-25元的價格來獲取醫生的解答」,報酬完全交給醫生。

這種模式解決了過去互聯網問診中「病人問診時醫生不在,醫生回答時病人不在」的就醫難點,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我們之所以能做成這個平台,就是因為技術革新,媒介不同。」張銳說,一旦有人提問,醫生通常會在幾分鐘之內做出專業回答,每個月都有勤勉的醫生因此獲得上萬元的收入。

如今這個平台的用戶數近800萬,每天回答問題近萬個,已完成第二輪700萬美元的融資。

和「春雨掌上醫生」一樣,目前在中國能下載的醫療健康類App有兩千多款,大致可細分為健康諮詢類、健康傳播類、健康管理類等。比如,「5U家庭醫生」即為用戶可以通過此平台簽約一位醫生成為家庭醫生;「掌上藥店」則向用戶提供包括疾病、藥品、醫生、醫院、急救知識等自我診斷服務;「口袋體檢」則包括測脈搏、心理自測、聽力測試等應用;「杏樹林」則定位為「為醫生服務」。

根據下載排名,上述均排名靠前。杏樹林的創始人張遇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第一款產品「醫學文獻」目前已經有30萬用戶,覆蓋了國內超過10%的醫護人員。

有零星商業機會,無成熟商業模式

無論下載量有多麼讓人鼓舞,創業者和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商業模式。

曾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深造的張遇升系統總結了美國移動醫療的商業模式,主要針對五個對象收費,包括保險公司、藥企、醫生、醫院和消費者。

比如,Zocdoc是一家成立於2007年的公司,融資總額已接近1億美元。主要根據地理位置、保險狀態及醫生專業為患者推薦醫生,並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預約。Zocdoc採取對患者免費、向醫生收費的商業模式。每個月醫生需要支付250美元使用這個平台。按照Zocdoc公佈的醫生數量,其年收入應該在千萬美元以上。

而WellDoc是一家專注於慢性病管理的移動技術公司,主要向保險公司收費,其主打產品是一個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用手機方便地記錄和存儲血糖數據,並且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反饋。該系統已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審批,且在臨床研究中證明了其有效性和經濟學價值,因此得到了兩家醫療保險公司的報銷。

但這些成熟的商業模式並不符合當前中國以公立醫院為主,商業醫療保險也不發達的醫療現狀。

目前最有可能付費的一方是藥企。

「藥企賣藥給病人,總要通過醫生。」張遇升拿自己創辦的「杏樹林」為例,中國目前的醫藥企業每年收入8000億元,其中15%用於營銷,這裡面包括召集醫生開會宣傳,派醫藥代表逐個去拜訪醫生。

「未來我們不是直接向醫生推薦藥,而是通過介紹最新的治療方案、臨床研究,這裡面會包括某個藥品信息。」張遇升透露,他的App已經在與幾家藥企合作。

「掌上藥店」的收費方式與之類似。其創始人王宏林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未來主要是向上游收費,而不是向用戶收費。比如給一些醫療服務方或者藥品零售方提供客戶,從中獲取分成。

「5U家庭醫生」的創始人鐘宏把他的產品概括為一個醫療保健服務C2C平台(用戶-家庭醫生),用戶購買家庭醫生服務,5U作為中介平台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春雨掌上醫生」的盈利模式也在探索中,他們實行在線服務付費,但付費用戶比例僅5%左右,且全部交給醫生。而免費問答的部分也是要向醫生支付報酬,這塊一直在貼錢。其餘的收益則來自一些尋求目標客戶的企業,比如母嬰用品。

「我們有零星的商業機會,但尚未發現成熟的商業模式。」張銳坦言。

調研移動醫療市場長達半年的張毅指出,當前App創業者的運作要點主要是用戶積累,其關鍵點在於數據的採集和利用,而盈利模式體現在廣告、增值服務和在線問診等,大多數公司側重於夯實用戶基礎,然後再嘗試變現。



移動醫療創業者的「錢景」

作為一項新興產業,醫療健康App的未來之路並不平坦,首當其衝的是對其專業性的質疑。

科學松鼠會的創始人姬十三近期特地關注了App Store裡的健康類免費排行榜,這位「謠言粉碎機」的倡導者把這些應用稱為「謠言大全」。「真有人下那些東西,遵照其方法養生健康嗎?」姬十三問道。

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姬十三指出,除了丁香園、好大夫在線、春雨掌上醫生等具有專業背景的團隊,以及一些工具類(如跑步、計時類)產品,其他大部分有內容提供的App,其健康內容大都經不起科學推敲,這與健康醫療類圖書市場的亂象如出一轍。

另一個擔憂是,一些提供類似醫生患者對接的平台,該如何把握諮詢和診療的邊界。一旦跨過了診療和開處方藥那條線,遠程醫療的風險和監管都會隨之而來。2012年7月,美國已正式通過對醫療類App的監管法案。

中國會不會「跟風」出台類似法案,這對創業者和投資者都是一個考驗。春雨掌上醫生首席醫療官盧傑強調,現在公開發行的App裡面,大多不能稱為醫療App,而算是健康類App,而「Mobile Health」更準確的譯法應該是移動健康,而不是國人常說的移動醫療。

另一個盲區是消費者究竟要什麼。張毅主持的一項針對手機用戶的調研顯示,當前用戶最期待的三大功能是電子病歷、預約掛號和用藥提醒。張毅建議,創業者可以先滿足這些基本需求,才可能增加用戶粘性。

張毅預測,未來5年內,在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將成為該產業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在整體市場上將佔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在這些國字號企業的主導下,中國的醫院才可能實現內部信息化,進而是整個醫療系統信息化,而創業者們如今更關注的是埋頭做好自己的產品,完善用戶體驗。

「我剛才在車上換了6個廣播電台,其中5個在放醫療保健品廣告。」出身傳統媒體的張銳說,「但這不是移動互聯的創業者們想掙的錢。」

名詞解釋

移動醫療由國外「Mobile Health」衍生而來,即通過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DA、移動電話和衛星通信等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則以基於安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