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流量生意新玩法(下):從中看趨勢、樓友觀點互動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4367779

考慮到很多朋友的期待、以及時效性,昨天先發了週五「B座12樓」無界沙龍的紀要。今天接前天《流量生意新玩法(上):線下抓流量、線上去消費》一文,再展開談談。從這個創業案例,也說明幾個趨勢:

1. 線下廣告模式也將從品牌向交易傾斜

互聯網廣告目前主要的模式有CPM按展示收費 : 主要是門戶網站的廣告,CPC按點擊收費 : 百度的主要廣告模式,CPS按銷售分成:蘑菇街等的模式。從廣告效果看CPS肯定是趨勢、也是商家最不心疼的廣告支出,但CPS模式就要求廣告更精準,這也是大數據重要價值的一部分。移動互聯網的屏幕特性,決定了CPM模式很難,所以移動廣告模式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但移動互聯網的人機對應、位置信息、碎片時間、用戶規模等非常具有殺傷力,給大數量和CPS模式帶來新玩法。

分眾媒體的成功,造就了一大批跟隨者,加各種類型的雜誌也層出不窮。許多廣告主資源反而顯得更為珍貴,有資源的廣告銷售人員在市場上非常吃香。許多雜誌發行量只有幾萬份,但整個運行成本倒也不低,如何能一年收到幾百萬的廣告費是個大問題。所以這些傳統媒體也在尋求新的收入來源,引入CPS對其來說嘗試成本非常低,多印一兩頁而已。相信以後像機場、高鐵上的雜誌會向交易型轉變。

2. O2O機會無限,新玩法:線下抓流量、線上去消費

我們理解的O2O,就是用互聯網技術或思維去幹傳統行業或實體線下的創業項目。目前O2O的項目玩法都是,線上抓流量、線下抓收入。項目模型很簡單,即通過互聯網免費產品吸引大量的用戶,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後,再從這些用戶挖掘商業價值,如提供增值服務或增值產品。這個模式一是要短期裡積累龐大的基礎用戶,二是要提高用戶轉化率。比如春雨掌上醫生,免費用戶達到一定數量後,提供收費電話問診服務。這種方式從線上對應線下商業,也只是剛剛開始。誇張一點說,線下有多少行業,移動互聯網就有多少創業機會。

前文中的這個項目案例,思維是反向的。我從線下抓流量,讓用戶到線上去消費。首先是利用了移動互聯網的特性,將物理場景應用到位。其次,線下的流量更為廣闊,人一天在線下場景中的時間肯定大於上網時間,商家們沒有必要再去搶用戶在網上的時間了。最後,跳出傳統互聯網的模式慣性,用移動互聯網的思維來創業。很多移動互聯網用戶,都從來沒用電腦上過網,或者只會通過導航網站看新聞。這類用戶的行為模式完全不一樣,不能用以前的思維模式來推演。不妨試試新玩法,說不定有驚喜。

~~~樓友觀點~~~~~

上一篇發出後,很多朋友發來精彩評論,這裡摘錄部分觀點,同大家分享。

@kongbob關於這個模式中,線上電商的營銷成本會不會太高?

1:線下商家只是提供了一個場景,可是每單獲取的收益很高。這是計算在線上商家的營銷成本裡的,還和銷售量線性掛鉤。2:創業者提供技術和服務,那麼收取的佣金分成想必也不會低,這一部分也是算在線上商家的營銷成本當中。3:雖說將線上商家類比為商品廠家,可他畢竟不是原廠商。相較於從前,這樣整條線拉長了兩倍。這樣的商品售價會有誘惑力麼?線上商家的利潤能得到保障麼?4:這樣的模式,是否讓淘寶這樣的平台去做更加合適。它可以吞下所有的營銷成本,再集成打包成一個線下的變種聚划算來兜售,這樣是否更有可行性。

12樓:營銷環節會不斷優化,現在電商的用戶獲得成本也不低。

@Darren

微信目前還處在擴展用戶階段,但隨著用戶量 的增多,它必將進行各種商業運作。我這裡主 要從它的掃一掃功能進行了一些思考, 以下是可能的一種o2o的實踐方式。

微信向廣大商家提供產生二維碼的客戶端,讓商家可以方便的將實體商品的信息存入二維 碼,同時商品信息也會通過客戶端傳入微信 後台的服務器。買家通過微信的掃一掃功能就 可以讀取二維碼對應的商品信息,更多商品信 息來自於微信對商家自己應用的連接,也 就是說掃完後買家將在微信上看到商品的詳細 信息(包括商品描述,展示圖片等)。買家在 微信上選擇商品的顏色、數量等銷售屬性 和物流相關屬性後可進行下單操作。下單完成 後,統一進入微信本身提供的支付環節,順便 它可以推它自己的支付應用——財富通, 當然也必然整合其他的支付方式。

支付完成後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商品的詳細信息到底誰來管理,大賣家可能有自己的商品展示應 用,本身可以維護大量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詳情展示。 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小賣家都不具有這個條件, 那麼要保證他們也能夠玩起來,微信必然要來 承擔這個角色。微信可以直接提供這樣一個商 品發佈 和商品展現的接口,賣家只需要根據微信的要 求提供各種商品信息的錄入即可。

總結起來就四步: 1. 讓二維碼和商品綁定 2. 買家掃一掃二維碼 3. 通過微信查看詳細商品信息 4. 完成下單支付

12樓:實際不複雜,淘寶或拍拍真接給每個商品頁生成二維碼網址。掃碼後直接打開商品頁,通過微信支付完成。微信5.0的支付功能網上已經有爆料說不錯。

@welfred


線下流量確實是藍海,文中說的項目的大方向沒有錯,一些公司也開始這麼做了。有一個問題是他們用專利碼,應該只有他們的APP可以掃,也就是我買個東西還要裝他們家的APP,勢必會大大降低轉化率。傳統媒體如華西都市報幾年前就做過類似嘗試,有一個配套的App叫做魔碼就是干這個的,實質效果並不是很好。目前二維碼有點氾濫之勢,看到後都懶得去掃。比較看好微信5。0版本,實現了支付功能,增強了掃一掃功能,只能寄希望於微信完成閉環,並給開發者開放更多功能。

12樓:對自有專利碼我們也不太看好。微信5.0掃一掃和微支付確實會有很大殺傷力。

@小康


就說一點  感覺掃一掃有點麻煩   能不能直接點一下就進到掃一掃頁面或手機對著二維碼就自動進入到掃一掃    就像坐在車上網上面一堆准就掃到了,感覺想的太多了

12樓:嗯,以後估計長按Home鍵就是掃一掃了:)。

@魔碣


不管是微信掃瞄信息,還是pc端上網,用戶對於產品的認知及比價,才是最關鍵的。文章中的創意只是創造了一種新穎的形式,客戶會有興趣掃一掃,但下單與否,取決於產品的品牌及性價比。正如電視購物,如果商品價格真的給力,商品能與時俱進,打敗京東與天貓,也不是什麼難事。

剛才突然想到這樣一種玩法,生產廠家可以為自己貼碼,然後與電商合作。假設您去朋友家作客,發現一幅很漂亮的電子相框,您只要掃一掃,電商就會為你配送。我個人覺得,有時候客戶自發的需求,比我們引導產生的需求,轉換率要高太多了。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購物的便利及途徑,把客戶所走過的每一個場所,都變成「超市」,他只要願意,就掃回家吧!

12樓:嗯,應該是趨勢,商品上直接有商家直營網站的二維碼,即掃即買。

@春天的邊緣


從線下引流到線上聽起來是個好主意,但需要線下有足夠的流量才行,過低的轉換率,可能利潤還抵不過團隊費用,百分之五的轉換過於樂觀

12樓:線下的流量還不夠大啊!商業模式會演進,對很多商家只是打印幾頁紙貼一下,成本很低的。轉化率真就看場景中的產品挑選了。

@Vicki紮紮跳

貌似不是每類商店都能植入吧.

12樓:當然。

@V.R夜涼


咖啡店的利益點不成立,算上轉化率後每個月產生的分成利益相對於自身銷售是很少的,誰會為了這點利益去冒險讓客戶以後都自己泡咖啡而不再來店裡喝呢?而且只是幫人帶新客的一錘子買賣,客戶後續再買跟咖啡店沒有半毛錢關係,沒有形成閉環,咖啡店的固定客流被挖掘光了,店也就沒有價值了。解決方案1.做關聯性強的異業合作互不傷害。2.像賣保險的業務員一樣對實體店,客戶後續訂單終身份成制。

12樓:擔憂過度了,買咖啡豆的需求與去咖啡店的需求很不相同吧?不然,星巴克還賣咖啡……

@Givemeaname


商業模式是一個好難的問題,不過他們還自己做編解碼果真是投入了,這樣流水100人,即便服務生推薦,有多少人願意買呢?有多少人可以立即在尚不成熟、不快捷的移動支付上付錢交易呢?其他解決方案應該都不好,因為大多數消費者都希望自己下單是在一個相對隱私的環境下。求高明解答

12樓:轉化率還真不好說,誰做誰知道。但消費者下單這個環節隱私環境肯定不是關鍵。

@lee_leon


雖然看評論噴的比較多,但是我還是贊文中這個方式的。雖然可能這個例子舉得漏洞頗多,但是核心問題還是論述到位了的。我相信會有人不斷去嘗試文中的方法,直到找出那個性價比和場景最好的突破點。畢竟,現在這個時代,淘寶已經開始略顯老態了。

12樓:兄弟說得好,淘寶需要更多流量入口。相信他們也會考慮這種商業模式,而且對他們而言只要將導購返利的網址能生成二維碼即可。

@labassLost


仔細想了下,覺得這個事情有可能現有的平台電商就可以做了,撮合產品相關性強的商家,互為廣告主或提供廣告位,只不過這些商家目前都為線上的,將來可以發展線下的 (很多人闡述過了,菜鳥,蘇寧廣場什麼的)。這個應該是微創新的風險吧,容易被覆制和超越。

12樓:是的,平台更有優勢。但平台也需要線下運作團隊,還有細化領域,創業者的機會和戰鬥力是無窮的。

@劉不才


看著挺美好,實際上估計沒效果??直接當場在店裡買不就可以?為什麼還要再繞道線上?

12樓:對店而言多品類的商品採購、庫存是麻煩的事。貼碼更靈活,什麼事都不用自己幹,賣得不好就換碼而已

照片為週五無界沙龍現場,壽遠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734

沒用完的手機流量該清零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557.html

據報導,湖南長沙劉先生因沒用完的手機流量被清零而狀告電信運營商,湖南長沙市天心區法院已經正式立案,劉先生的理由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流量,為什麼超出的流量要交費,沒用完的流量不累計?合同上並沒有明確剩餘流量會被清零,如果超過套餐流量,運營商就按照1M1元的費用收取,那如果流量沒用完,應該累積到下個月用。」

有人在新浪微博轉發了這條消息,一天內被轉發20多萬次,支持劉先生的佔絕大多數,普遍認為「已經購買的流量屬於用戶,運營商無權收回」。其實,劉先生購買是「限時優惠服務」,跟電影兌換券、健身年卡是一樣的,運營商以優惠的價格出售流量,鼓勵你用完,通過培養客戶的用網習慣來鞏固和擴大市場,這是個挺正常的經濟行為,如果劉先生介意,完全可以選擇純流量計費的方式。

為什麼要實行包月

五星級酒店服務業的特點是基礎設施和基礎運營投入高,個體服務成本低,大酒店的建設成本很高,電梯和中央空調一天24小時都必須開著,每天的固定性開支很昂貴,但對每個賓客的服務成本卻很低,一次性衛生潔具並不值線,千元一天的房價更多的是支付賓館的固定性投入。保證入住率是五星級酒店老總考慮的首要問題,他們很樂意接訂一年後的會議包房,跟周邊大單位簽訂協議價,目的就是使全年內的預計入住率有保證,即使價格比散客價低很多也不介意。

電信服務業與五星級酒店服務業相似,其光纖網絡、基站、交換設備機房的基礎建設和基礎運營成本很高,運營商以極小的個體服務成本來獲取相對高額的服務費,用來分擔巨額的基礎成本乃至贏利。在設備容量範圍內儘可能地多招客戶,這就成為了電信運營商CEO的首門功課。但過高的用戶量並不是好事,超過設備容量範圍後服務必然不給力,它引來的差評是致命的,過低的用戶量則注定虧損,忽高忽低的用戶量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而相對廉價的包月模式則可以有效地保證用戶量及流量的平穩性,這也是全世界的電信運營商普遍採用的做法。

運營商壟斷程度高不高?

一些有契約精神的網友表示,剩餘流量清零是合理的,但電信服務費用過高不合理,都是壟斷惹的禍,支持打擊電信運營商。電信業的確有壟斷性質,但這種壟斷性叫作「自然壟斷性」,全世界都一樣,甚至當年的美國郵政馬車業都不能自由進入,因為有專營法保障,這不是為了郵政的私利,而是為了保護公眾的利益。同樣的,自來水和煤氣也具有「自然壟斷性」,這是為了保障公眾的安全。

西方發達國家的全國性電信運營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國有三家全國性運營商,分別運營三個3G國際標準,實事求是地講,壟斷程度並不高,與國家電力和兩桶油相比,被稱為壟斷企業確定有點冤。近年來,三家運營商的基層員工擺攤搶地盤打群架的糗事時有發生,他們並不容易,而給他們定高額任務的管理層的日子也不好過,跑馬圈地很難,一鬆勁各種市場佔有率就嗖嗖地滑坡。

在西方發達國家裡,運營商的頻率是自己拍來的,當然技術體制也是自己定的,但中國的電信運營規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國主導提出的TD-SCDMA標準被國際電信聯盟吸納為國際標準,這是個重大歷史突破,此標準理論水平高,但缺少技術積累和儲備,工程化商業化的難度很大。當時移動公司的技術實力和資產最雄厚,工信部說「就你了,你來搞TD-SCDMA」,於是移動TD-SCDMA、聯通WCDMA、電信CDMA2000的格局就建立起來了。客觀地講,移動公司背了個大包袱,中高層講政治不吭氣,低層員工罵街也沒用。

要進入4G時代了,報導稱工信部要把190M的連續段劃給TD-LTE,電信業者都眼巴巴地看著,也有各種猜測,但不管結果如何,規則是明確的:頻率是工信部劃分的,技術體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業務還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裡,看誰家肥了就塞給誰,不接不行,幹不好不行,幹得好也未必行,因為隔幾年就要打散了搞重組。

  中國情況與國外有所不同

前陣子網上炒作一件事,稱某電信運營商在香港的資費價格遠低內地,引發網友的熱議,傳說的資費標準是「55元包月,10000條短信,1700分鐘通話,本地流量無限」。有網友稱10000條短信在內地就值1000元了,憑什麼坑我們內地人?

其實,1萬條短信是銷售策略,好比你交給我500塊,我保證你一個月正常使用1萬卷廁紙,你把屁屁擦出血也擦不回來。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越是發達地區,電信運營的成本就越低,利潤就越高。在樓頂上建基站和接電都很方便,維護人員騎個電瓶車就能管護幾十個,每個基站所服務的客戶數量多,客戶每月動輒上百元的費用。而在偏遠山區,建個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鐵塔,需要鋪設專門的電纜和光纜,維護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幾個村的話費,而且用戶的月費用普遍不超過30元。

在偏遠山區建基站必然是虧本的,但國家有「村村通」等工程,運營商們必須干,北上廣的手機用戶們,你們交的話費流量費,有些是支援貧困地區了。不過也有好處,那就是我國的信號覆蓋面很高,很偏的地方都可能有信號,這點比美國強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32

扎克伯格談移動互聯網:數據流量遠比手機本身貴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265.html

你為什麼要建立這樣一個組織來擴展全球的連接性?

扎克伯格:互聯網是我們改善世界的一個重要平台,但這一平台無法自我建立。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已經在發展中國家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讓人們保持連接。我們推出了一個名為「Facebook for Every Phone」的產品,它可以將Facebook的服務推廣至功能手機端。目前,這一服務的用戶已經超過了1億人。

然而,目前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一個公司或政府構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基礎設施來支持這項服務,所以我們需要和同行企業一起努力。自從我們成立Internet.org組織以來,我們已經聽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有意同我們合作運營商和政府的聲音,這將在未來3、5年、或者更長時間內為我們的工作提供動力。

你認為接入互聯網是一項基本人權,能對此解釋一下嗎?

扎克伯格:下個世紀將是一個由工業、資源型經濟向知識型經濟過渡的故事。比如,如果你擁有一塊油田,那麼我就無法在同一片油田上進行開採。但知識卻不是如此,如果你知道一些東西,你就可以同外界進行分享,然後整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加富有。但在這實現以前,巨大的貧富差距將不可避免。目前,最富有5億人的財富超過了剩餘60億人所擁有財富的總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讓每個人都接入互聯網,並借此推動世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在美國,目前存在著一個所謂的「互聯知識經濟體」,國內的財富差距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兩極分化已經成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扎克伯格:一個自然的過渡肯定會發生。我今年曾在一所當地的中學裡上過課,學校裡的很多學生都無法在家上網。所以,我們在美國地區也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可不是一件「用手指打一個響指,然後每個人就可以上網了這麼簡單的事」。現代工業革命已經停滯了十年時間,人們需要一個基石來促使改變的發生。

即便是你沒有牽頭成立這個組織,手機不也會變得越來越便宜嗎?

扎克伯格:智能手機變得便宜了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就可以負擔的起昂貴的數據流量費用。舉例來說,iPhone在美國的兩年使用成本為2000美元,但其中只有500美元為電話本身的成本,另外1500美元則是數據流量費用。所以,數據流量費遠比電話本身更貴。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是要讓數據接入變得更加低廉、弄清怎樣才能提供免費的互聯網電話服務,然後再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商業模式。

你怎樣才能使數據變得更加廉價?

扎克伯格: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試圖讓我們的應用運行更流暢、Bug更少,但直到今年我們都沒有在「在使用相同數據量的前提下提供相同用戶體驗」方面下工夫。對於那些身處發達國家使用我們服務的用戶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但對於其他幾十億用戶來說,這卻是十分重要的。今年初,人們在Android平台上的Facebook應用平均花費12MB的流量,我希望能在未來幾年內通過一些小範圍的變動使這一數字下降到每天1MB。不過,即便是1MB的流量對於某些地區的用戶來說仍然太大了,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否將其控制在0.5M,甚至是更少的流量範圍內。

你能打造出一個完全免費的文字版互聯網嗎?

扎克伯格:我整個筆記本中的文字內容體積不到0.1M,但是類似我們為Internet.org所制作的一段30秒的視頻流量就達到了50-100MB,而且這段視頻已經是利用了大量壓縮技術之後的結果。所以,我認為對部分基礎服務使用壓縮技術會比針對視頻文件使用擁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可以肯定的是,電信運營商可以通過推出擁有更大帶寬廉價寬帶的形式對你們提供幫助。但目前,它們都還不是這一組織的成員,這一點有可能在未來得到改變嗎?

扎克伯格:當然。隨著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的人們加入我們的組織中,其中包括運營商和非運營商。

類似谷歌(微博)、亞馬遜、微軟這些消費者互聯網企業都還沒有加入你牽頭的這一組織。你是否邀請過他們參加,或者你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加入這一組織嗎?

扎克伯格:在這個星球上,許多公司都在做著許多有益的事。我們與谷歌和微軟舉行過會談,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公司會選擇加入我們,而且我認為Internet.org所專注的事業是需要各個公司團結合作才能實現的。

很奇怪會聽到你談到有關基於文本格式的低數據流量的話題,因為Facebook的前行方向一直都是相反的,那就是不斷的加入更多多媒體信息服務。

扎克伯格:在我們幫助每個人接入互聯網,並使他們獲得了基本的訪問權限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讓所有人都擁有高速互聯網服務,我們的工作不會停止。

你在白皮書中曾提到在推廣全球互聯性的過程中創造新商業模式的話題,能給出一個具體的案例嗎?

扎克伯格: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即便你沒有選擇任何運營商語音套餐,你仍然可以在任何地方拿起電話撥打911或者其他一些基本服務。我認為,我們可以創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幫助那些無法負擔這類服務的消費者免費享受這些服務。在這裡,我所指的是諸如短信、維基百科、搜索引擎、社交網絡、天氣情況、查詢商品價格這些服務,我將這稱為「互聯網撥號服務」(dial tone)。我們希望使這些基本服務能夠被那些在舊商業模式下無法負擔數據費用的消費者享用,比如他們可以走進一家商店購買手機,然後可以直接開機享受這些基本服務。

誰會為此買單?

扎克伯格:社交網絡、短信和搜索引擎服務的價值就在於它們是用戶獲得更多內容的門戶。通過讓人們免費訪問這些服務,人們就會發現有更多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可持續內容,然後他們便會使用更多流量以獲取更多信息。最後,這會演化成為一個讓運營商們非常喜聞樂見的商業模式。因此,運營商將可以從新用戶那裡賺到比提供這些免費服務成本更多的利潤。

Facebook有計劃為未來數十億新用戶提供在線身份驗證服務嗎?

扎克伯格: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們很難一直知道自己的客戶具體是誰。如果你是一個印度運營商,有人通過零售店購買了你的服務後把錢和數據捆綁到自己的SIM卡上,你就無法知道有關這人的更多信息。因此,與客戶建立起一個長期的合作關係將非常具有價值。我不希望假裝我們是唯一一個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公司,但如果我們可以在這一領域創造部分價值的話,我們是會對此抱有濃厚興趣的。

為什麼不以非營利形式成立這一組織?

扎克伯格:這個問題不是通過非營利的形式便可以解決的。我們每年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上都投入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這對於慈善事業來說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也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目前,已經有許多公司開始在這一方面努力,他們也完成了許多工作。但如果要將這一願景真正得以實現的話就需要各個公司展開團隊合作,而Internet.org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幫助。

批評人士稱,Internet.org只不過是一個自私的計劃,因為這能夠幫助Facebook建立自己的用戶群。

扎克伯格:當然,我們希望能夠連接到更多的用戶,所以理論上來說這也會讓我們的產品因此受益,但這樣的批評實在是有些過於瘋狂。目前Facebook所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財富要比剩餘60億人的財富總數更龐大,如果我們只想著賺錢的話,我們就應該使公司僅僅關注那些發達國家市場和現有的Facebook用戶。我們的服務是完全免費的,而且沒有在許多發達國家市場中投放廣告。所以在很長時間內,這一組織都不會為我們帶來盈利。但我依舊願意這樣做,因為這是正確的事情。

是什麼促使你個人投身於這一事業?

扎克伯格:顯而易見的是,任何擁有手機的人都理應能夠接入互聯網。人們經常談論有關社交媒體對於美國文化所造成的改變。我們不妨想像一樣,當這一切第一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時候能夠對其造成多大的衝擊嗎?我們使用諸如Facebook這樣的媒介來分享新聞、與朋友保持聯繫。但在那些國家,他們會使用Facebook來獲得生平的第一次健康信息、與身處一百多英里以外不同村莊、甚至是超過十年未見面的好友取得聯繫。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面臨的最大挑戰,而看到許多企業聯手為之奮鬥則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07

趕集網CEO楊浩湧:離錢越遠機會越大 趕集網無線流量1年內超PC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189.html

在最近的一次公司年會上,趕集網CEO楊浩湧對他的員工說:「趕集到今天,生存和上市早已不需要討論。」

半年後的今天,楊浩湧這句話的份量再次變得沉重異常。就在此前不久,趕集網公佈了總額高達9000萬美元的新融資消息。這則消息不但為趕集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更提振了業界對分類信息行業的信心,甚至有輿論將趕集網形象地稱為「掛滿彈藥的小毛驢」。

8年的發展,從最初借來10萬美元創業,到今天趕集網實現盈利、品牌老少皆知,中間的跌宕曲折之處鮮有人知。趕集網究竟憑藉什麼走到了今天?楊浩湧和他的團隊今後又將憑藉什麼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趕集網在北京的辦公室。

離錢越遠機會越大,趕集網目前沒有資金壓力

「趕集網,啥都有。」這句連3歲孩童都掛在嘴邊的廣告語聽起來風光,但這背後卻是趕集網引領分類信息行業一路發展的步步艱辛。投入力度大、回報收益慢,在互聯網的各類創業企業裡,分類信息似乎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一種模式。

對此,楊浩湧有著自己的看法:「離錢遠的事情,別人不會幹,才有機會和價值。創業時,好的產品設計者和執行者不一定是好的創業者,很多人的失敗源於太容易放棄,而這些人往往聚集在離錢近的項目上。要知道機會往往是在不斷失敗,不斷總結時被發現的。」

基於這樣的價值判斷,楊浩湧帶領他的團隊在過去幾年為趕集網打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而他們最終也守得云開見月明。趕集網不但持續收穫了更多投資方的信任和巨額資本支持,更在2012年底開始實現盈利,並預計2013年實現全年盈利。

沒有資金壓力的趕集網不但收穫了更大的上升空間,更在發展節奏上有了更多話語權。針對競爭同行的上市傳聞,楊浩湧非但表示沒有壓力,更直言趕集沒有因資金壓力上市的必要。「與上市相比,趕集更看重的是市場的領先。非上市狀態下可以採取更加靈活的擴張策略。」

產品創新和技術提高是核心,抓住新機會增強競爭力

在歸國創業前,楊浩湧曾一度擔任硅谷高科技公司核心開發組的系統專家,這樣的技術背景,讓楊浩湧對技術和創新表現出了比別人更多的熱情和投入。他說:「我們更喜歡通過技術和產品的方式,來解決網上用戶海量的生活服務需求。」

與此對應的是,趕集網整個團隊的重心基本都放在產品創新和技術提高上。圍繞用戶體驗,趕集網近年來不但推出了引領網絡招聘發展趨勢的網絡招聘會、房產交易頁面街景地圖、二手車頁面放心車頻道等新產品,還推出了誠信體系、快遞擔保交易等用戶保障服務,受到有本地生活服務需求的用戶一致好評。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要讓公司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地往前走。在你專注業務的基礎上,總有一些新興的機會你要抓住的,你需要不斷地去嘗試。趕集對於本地商家來說有很大的親和力,因此我們的核心是圍繞本地生活,爭取做到比其他人更瞭解項目。」楊浩湧說:「我們明白創新永遠是高風險的,所以對創新失敗有比較大的容忍度,趕集流量和資金情況都較優秀,一般新項目都有比較好的成長土壤。但是不論如何,創業者要始終記住,創新失敗率很高。」

手機業務是新型金礦,無線流量將超過PC

在炙手可熱的無線領域,趕集網也早早開始佈局,在2010年就推出自己的手機客戶端「趕集生活」,用戶反響非常不錯,通過不斷的優化升級,現在已升級到4.1.0的版本,用全新的視覺交互設計優化了界面,新增地圖找房、小區信息、推廣中心等服務功能,同時趕集網客服「驢小二」功能也大大優化了數據。

「趕集用戶在手機上對地理位置更敏感,趕集生活LBS切入的緯度是經緯度加附近,用戶對城市和周邊的街道瞭解的更清楚,同時可以讓周邊的人快速發現你的位置,」楊浩湧透露,借助精準的定位,趕集生活可以有效與用戶互動,為用戶展現更為精準的信息。

「產品功能在互動上多下功夫,在移動端收到的用戶消息增長速度是PC端的5到10倍。」楊浩湧告訴記者,2012年至2013年趕集網手機用戶激增,每天通過趕集手機端撥打電話超過30萬次;趕集網移動客戶端80%的用戶來自安卓手機,70%屬於主動搜索並下載。趕集網目前每月有近1億的訪問量來自無線業務。楊浩湧預計2014年上半年,趕集網的無線流量會超過PC端。

也許對於現在的趕集網來說,生存和上市都已經不需要討論,但是楊浩湧並未掉以輕心,對於信息分類服務,BAT(百度、阿里、騰訊)一直虎視眈眈,近年來對本地生活服務的戰略有所傾斜,如淘寶生活、百度地圖這些業務的開展。楊浩湧對此的評價是:「BAT的佈局恰恰說明了市場潛力的巨大,這些巨頭短期內尚不足對趕集形成威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10

【敗局】草根創業者反思:為何運營三年的網站每天只有500個IP流量?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3/57104.html

        “開心白日夢”是一個共享協作網站,由80後周星於2010年4月建立,至今已經運行了三年。i黑馬了解到,這是一個采用眾包方式運營的網站,用戶可以在開心白日夢創建標題條和編輯標題條,同一個標題條可以由多個人員進行編輯。同時具備歷史版本功能。 比如寫一個小說,寫不下去了,可以由其他人接著寫。         但是上線三年來,開心白日夢的活躍度始終非常低,每天只有500IP的流量。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些問題?跟i黑馬一起來看看創始人周星的自己的思考。   本能式創業     當初創立開心白日夢,出於一腔熱血和本能就開始幹了。表面上看似簡單的協作型功能,其實對用戶的要求極度的高端,不僅需要用戶能走出現有教育思維的框架,還需要博采多學和能力超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明白開心白日夢的用處,也只有這樣才會願意付出去進行創作,創作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所以,開心白日夢的用戶,基本要求是人才中的人才,既不是只會念書的好學生(但又不切實際),又不是只會做事的現實主義者(缺乏夢想)。而我們主流的用戶群是90後和00後,這樣的年輕人就更加稀少了。     雖然核心用戶依然對開心白日夢不離不棄,但流量一直沒有很大程度的增長,對於一個網站來說,每天只有500IP的流量只能算是失敗的,就像我在《非你莫屬》上張紹剛老師評價的那樣,200IP只能算是2個。     開始的時候就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定位問題,想當然的覺得我有這種需求,我會參與,會創作,別人也會,沒有從人性,產品,市場的角度客觀的分析過。     三年之癢     開心白日夢上線運營已經三年了,前兩年每天上班似的做內容,做推廣,走過很多彎路,也收獲許多喜悅。然而人始終是生活在現實中的,馬上要面臨買房,結婚的我,錢是最大的問題。於是開始面對現實,對女朋友和父母負責,又開始了上班的生活。每天下班後,只用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網站的打理,這只能說明開心白日夢的情況並不樂觀。     反思     之所以網站並不那麽成功,原因就在於門檻過高,沒有抓住人性中普世的東西,所以流量就無法起來。以前覺得Tumblr的創始人David Karp 不也是一個人做了所有的事情並成功了嗎?為什麽我就不可以呢,我一開始認為原因在於,Tumblr的技術更好,擁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大部分內容都是現在流行的動態圖,頁面也更加的整潔,漂亮。     而我忽略了門檻的重要性,Tumblr 作為一個輕博客,使用起來十分簡單,在操作上降低了使用門檻,這符合“懶人推動世界進步”的第一人性需求。其次,內容上幾乎沒有限制,這又符合了人追求自由的需求。     反觀開心白日夢,還需要郵箱註冊,對新加入用戶檢查再檢查才審核通過,不審核大量虛假用戶申請,不審核大量的垃圾內容,對於違法違規的內容一律堅決不予通過,讓很多頗有才華的用戶感到不自由。這樣對用戶和內容質量在中國互聯網圈幾乎變態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用戶的積極性,把門檻一再的推高了。長期基礎國外互聯網產品產生的思維慣性,導致了我在網站上的不切實際。     在清醒的認識到了國內用戶的人性需求,產品形態,和市場情況後,我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的幼稚和理想主義。     如何才能最深刻的了解用戶呢?     一、是要真正的進入用戶的圈子。就像汽車之家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駕照,為了了解用戶,他們開始學車,練車,考駕照。同樣,我也需要進入我的目標用戶的生活,體驗他們的體驗,也就是現在國外流行講的Lifestyle戰略,沒有這些深入的體驗,你的產品無法從真實用戶的角度思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發覺用戶需求最笨也是最好的方法。i黑馬今天分享的一篇小米副總裁黎萬強的口述文章中也提到,黎萬強和雷軍每天都會抽時間泡論壇,過程中能發現很多產品問題、很多新需求,然後才能第一時間去改進小米。創業需要的就是理解用戶訴求,然後想辦法去實現。)     二、你自己也是用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你會主動參與或者會迫不及待付費的產品,就是你要學習的榜樣,即使是跟你產品的領域風馬牛而不相及,跨界學習,是產生創新的一種方法。     最後,就是要做出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很多的想法其實都是理想實驗,在一個完美的環境中搭建想象中美好的模型和藍圖,但現實是由無數你所不能控制和完全想到的細節構成的,哪怕同樣的產品,不一樣的時間點,不一樣的人去做,結果都會大不相同。     與還在路上探索的朋友們共勉,無論我們最後成功與否,都將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中抹不去的風采。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周星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46

互聯網61.5%的流量來自非人類 近三成具有破壞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255

去年3月互聯網信息安全公司Incapsula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51%的互聯網流量來自「非人類」用戶,而今年這個數字提升到了61.5%。

所謂的「非人類」用戶是指網絡「機器人」,例如自動複製工具、機器人客服、垃圾郵件自動發送工具、黑客軟件、垃圾信息機器人等。

而人類訪問僅佔互聯網流量的38.5%。

今年機器人流量增加了21%,但這大多是由「好的機器人」所貢獻的,例如被搜索引擎用來蒐集數據等等,這類工具的活動量增加了55%,佔比為31%。垃圾郵件工具的佔比從去年的5%下降到了今年的0.5%。

但31% 的機器人仍然具有惡意破壞性。儘管今年黑客工具的活動量下降了10%至4.5%,但各種偽裝成合法軟件的 「惡意定製殭屍」 卻多了 8%,成為惡意軟件的大頭,這類軟件會攻擊DoS,進而導致網站癱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43

郭廣昌:房地產就是賣流量

來源: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7340732

。從某種程度上說,房地產企業就是一個金融企業。我們是巴菲特模式的忠實學習者,但是千萬不要誤解巴菲特模式,以為價值投資越便宜越好。其實價值投資離不開一個基本規律,投資是投資未來。   經濟觀察報郭廣昌/文複星集團是立足於中國但全球發展、具有綜合金融能力的投資集團。這個定位的確定過程有一個思考的邏輯。我們發展的產業越來越多,在多產業運營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多元化和專業化的問題。當你運營兩三個產業的時候,你可以說是一個多元產業運營的公司,但當你有四五個產業的時候,你會非常清楚,你是在做投資,已經是一個投資集團了。   全球化資源配置   投資集團最核心的是兩個事情。   一個事情是,投資集團需要錢。這個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借來的,但是這個錢有兩點,第一,錢越多越好,第二,錢越便宜越好。   從某種程度上說,房地產企業就是一個金融企業,很多人為了虛擬的20%、30%的回報,去借15%、18%的錢。中國企業家這種精神非常讓人佩服,但我是不幹的。我覺得控制好資源來源,是一個投資集團的核心能力。   一開始資金來源無非是幾個方面,有的人完全是自己的錢,但是你做不大,因為錢來得很少;有的人是管理第三方資產,這個也做不大;還有一個就是高利貸借錢,總有一天你會死的。複星這麽推崇巴菲特的模式,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利用了保險公司的錢,這個錢是負成本的,負利率的。   第二個事情,投資集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投資能力。你能不能抓住資產錯配的機會做好投資,就我們提升投資能力的思考來看,有幾樣事情是比較重要的。   第一,這幾年複星力爭在做的就是全球化。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紐約買樓,這個樓是洛克菲勒先生一輩子的心血,在紐約是標誌性的建築,20萬平方米。大家問多少錢一平方米?我說2萬元/平方米,40億人民幣。他們問是首付嗎?   我們在倫敦也買了一個樓,有五年的租約,這五年的凈收入是買價的11%。在中國,這些大家都不敢想象。   五六年前,北京的辦公樓賣多少錢?複星大廈,五六年前就是兩萬不到買的。   當你一旦從全球看問題,去全球布置資產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利率市場是完全不一樣的。銀保產品的成本是什麽結構呢?一般來說,它給買保險的人每年大概是4%—4.5%左右的收益,銀行平均每年要拿到3%左右,所以保險公司的成本是7%左右,再加上運營成本是8%左右。房地產的融資成本要到10%、12%、15%。現在下來一些了,但是也要到8%、9%、10%。銀行作為一個銷售渠道,不承擔風險,就拿到3%了。   我考察歐洲的時候,他們也有銀保產品。它的結構是怎麽樣的呢?給客戶是2%、2.5%左右。然後它的投資收益一般是4%左右。銀行拿什麽呢?銀行跟保險公司是共擔風險的,在收益上是分成的,拿4%刨去2.5%的部分。你可以算,歐洲的保險公司,只要做得4%,就有錢賺了。銀行的這一塊是很有限的。這就是全球的利率水平。   如果你用全球眼光看利率的話,你就知道中國未來怎麽發展,什麽是合理的。當然不可能一天達到,這就是成熟市場所做的事。   中國動力   我們有一個戰略叫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人家跟你合作的原因是你的根在中國。我們投地中海俱樂部的時候,人家不相信,我們又投了以色列的一個激光美容設備公司,帶動每一個資源在中國的發展。人家就相信你了。   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願意找複星合作。你把品牌建立起來了,你就不存在組織幾百人幾千人在全球飛,到一定時候,人家就會找你。當然你需要過程。要做對別人有價值的事情。   我一直覺得中國30年的發展,濃縮了海外成熟國家100年發展歷程。別人是先有石油大王、火車大王,然後再有計算機大王,再有臉譜網,我們是同一天出現的。如果你沒有更強的學習能力,你不能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快速轉型,快速學習提高,你就沒有機會。   我們是巴菲特模式的忠實學習者,但是千萬不要誤解巴菲特模式,以為價值投資越便宜越好。其實價值投資離不開一個基本規律,投資是投資未來。你一定要把未來的成長性算到你的價值評判里面去。如果離開這一點,我覺得你只能是一個做利率投資、利差投資的人。   在複星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抓住了中國鋼鐵業的蓬勃發展,我們也抓住了中國房地產業的蓬勃的發展。但是現在,我們更感興趣的是中國的老齡化帶來的機會、中國的旅遊大爆發帶來的機會、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機會。   我們的投資必須隨著中國的發展不斷轉型,這種發展要站在全球角度看。我們到美國、到歐洲,某種角度你可以知道中國會往哪里去。但是你站在今天的中國看印度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印度會往哪里去。   當然在所有的發展趨勢里面,現在最重要的趨勢是什麽?互聯網金融。   以前我連短信都不發的。現在我所有的工作都在微信里面,當然還有來往,我後面把微米也加上。   如果互聯網是電的話,移動互聯網是電燈,每家每戶都要用上,如果你不用,真的被淘汰了。複星有金融,也有很多產品。我今年給兄弟公司們一個很大的課題就是,我們怎麽轉變,包括我們金融的產品。未來如果不能在移動互聯網層面生存的公司都會面臨極大的問題。   移動互聯網最核心的是什麽?我比較同意馬雲的講法,其實移動互聯網最根本的是要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就是通過信息的不對稱來賺錢。包括保險公司,以前更多的是忽悠人,先把自己的父母親忽悠掉,再把三姨六姑忽悠掉,一圈一圈忽悠過去。這個時代過去了,信息會越來越透明,未來一定要靠產品力。要麽你有非常好的品牌,有附加值,要麽你非常便宜。   在這樣的時代,複星必須要重新整合產品。第一,我們會更多地投資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企業。第二,未來整個複星的管理架構要植根於移動互聯網。以前更多的是虛擬的流量來帶動實體的銷售,虛擬流量以前是免費的,好像不需要太多錢。其實通過免費都搶了一塊虛擬流量,360就是這樣,安全是免費的,然後有龐大的客戶群,他有巨大的流量後,這個流量要賣錢的。現在在互聯網上的成本是增加的,未來會有一個平衡點。   講到底,房地產不是賣的流量嗎?在人氣不高地方的房子肯定不值錢,因為沒有流量,但是外灘金融中心很值錢,有流量,房地產就是賣的流量啊。   任何一個產品,你是需要廣告的,需要眼球的,需要流量的,最後大家賣的是一樣的東西。不一樣的是什麽呢?虛擬經濟是通過虛擬的流量,讓大家上網,賣給你。實體經濟呢?有流量沒管理,浪費掉——每年有多少人買了我們豫園的老廟黃金?每年有多少人買了易居的房子?其實實體企業是有流量的,但是以前沒有很好的工具來管理。複星就是要管理好我們的流量,打通到移動互聯網上。這些事情是很有價值的。   複星地產思路   複星地產相對來說走得比較慢。執行力做得不夠狠、不夠堅決。所以複星地產首先引進團隊。我們第一個引進的是星浩團隊。趙漢忠的特點是匪氣很強,有戰鬥力。如果一個企業家沒有一定的匪氣,那一定做不好的。   我一直覺得久賭必輸,如果還沒有輸,就是賭的時間不夠長。我們從來不會用高利貸或者很激進地取得土地。在新的時代,我們要有新的模式。   複星地產的發展一定要把我們的產業優勢結合起來。所以我們用了八個字,叫產城融合、蜂巢城市。   圍繞醫院、美容院、養老、健康住宅的開發,打造健康為核心的蜂巢城市。城市政府很歡迎,我們也是有優勢的。圍繞BFC、圍繞紐約JP摩根這幢樓,我們做金融的蜂巢城市。圍繞地中海俱樂部、亞特蘭蒂思做蜂巢城市,把文化、商業對接進去。   養老是大家很看好的產業,但是現在大家看好它就一個目的——圈地,真正對養老模式的探索做得太少。複星在里面做了一點探索,第一我們先做了一個小產品;第二我們在思考,未來的養老是城市養老還是郊區養老,還是更遠的地方養老。現在我們試驗下來,還是中心養老,中國人越老越喜歡熱鬧;第三我們探討的是養老跟我們的保險相結合。比如大家以後買複星的健康險、養老產品,會跟我們未來的養老產品結合起來,但是產品還沒有完全打通。保險產品和養老產品要打通。   未來越來越跨界,互聯網已經分瓜了廣告,分瓜了遊戲。現在中國最賺錢的是什麽?金融。50%的利潤都被金融分走了。地產跨界我們要考慮兩個地方,一是銷售網絡,二是物業管理。我們要以新的眼光看物業管理,這是個很好跨界平臺。   我還非常看好一條地產跟文化相結合的生產線。什麽概念呢?我們投了東陽木雕。我是東陽人,中國有很多老工藝比如說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陶瓷、蘇州的蘇繡等。一個國家發展之後,一定會恢複起自己的文化自信,這個自信是在對外來文化包容的基礎上慢慢恢複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65

70%流量來自移動端:移動新聞閱讀大戰爆發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8/59646.html

70%的流量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激戰」將越演越烈。但船票並不好拿到,「跑馬圈地」時期,則要最大限度地擁有客戶。

不過,一個現實的問題是,70%的流量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但從全行業看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收入不超過10%~20%,其商業模式並不清晰。在PC端,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廣告,在移動端,移動廣告也被視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無論是手機,還是手錶,甚至衣服上的紐扣,只要是移動中的事物,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媒介,這不是想像,而是離現實並不遙遠的展望。

以手機為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人,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這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激戰」將越演越烈。

向移動端遷移

對於PC向移動端遷移,騰訊網副總編輯趙國臣深有感觸。從其內部數據顯示,移動媒體的新聞聚焦在幾百條上,在PC端的是長尾的新聞比較多一些。單條新聞在移動端在半個小時或1個小時的上升速度,可能10倍於PC。

「所以可以看到,就是同樣一條新聞,它在PC上的點擊和在移動上的點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趙國臣說。在此背後,則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談起移動互聯網,幾年前或許還停留在一個神壇上,但這仍不阻其近些年發生的巨大變化。2010年,隨著四大門戶在微博領產品上的「搏擊」,沉默大多數隨時表達的選擇無疑使得移動互聯網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截至2013年3月,搶佔先機的新浪微博註冊用戶數達到5.03億人,整體運行算比較到位;騰訊微博發展同樣迅猛, 騰訊擁有近7.5億人的QQ註冊用戶,3億人左右的用戶。

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的過程中,拼的是創新速度。2011年,騰訊公司為智能手機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截至2013年11月註冊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人,其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

2012年,傳統互聯網巨頭,如騰訊、360、盛大等傳統互聯網公司瞄準移動互聯網,進軍移動互聯網,部署各個節點,製作手機移動客戶端,捆綁用戶,都在全力搶佔移動互聯網入口。

2013年,各大巨頭紛紛調整架構,梳理業務重心,爭相佈局入口、平台、生態。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圖,百度收購PPS視頻業務和91無線,騰訊戰略投資搜狗等。

在此大趨勢下,互聯網企業佈局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一發不可收。

比如阿里巴巴發力推動電商用戶與流量向移動端遷移,騰訊擴展微信支付生態圈,奇虎360強化在移動互聯網核心應用的投資與戰略佈局等,其目的都是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搶佔更有利地形。

「在這場遊戲中,少了誰都不行,各家都在尋找入口的船票。」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認為。

激戰移動互聯網媒體

在業內人士看來,船票並不好拿到,但「跑馬圈地」時期,則要最大限度地擁有客戶,並使客戶能對其產品形成習慣性的使用方式,在諸多服務產品中,移動互聯網媒體成為大多諸侯轉戰移動互聯網的一個切入口。

新聞客戶端正是借助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浪潮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以其隨時隨地的新聞閱讀方式、實時的新聞推送、豐富的資訊信息和新型的互動社交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主要的大眾媒體。

新浪與騰訊也正是借助微博與微信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佔據了市場的先機。

而 「千年老二」的搜狐選擇了「大平台+全服務」的「彎道超速」戰略,核心就是以新聞資訊的剛需為切入點,在實時新聞的基礎上打造訂閱平台,引入數百家報紙雜誌與眾多自媒體人入駐。

有數據顯示,2013年年底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規模達到3.44億人,同比增長48.3%,環比增長9.2%。手機新聞客戶端在中國手機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60.4%。

2013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活躍用戶分佈方面,搜狐新聞客戶端、騰訊新聞客戶端、網易新聞客戶端分居前三位,活躍用戶佔比分別為31.2%、29.4%和27.6%。

用戶習慣的改變使得這些企業思考,如何適應移動互聯網報導模式轉變。

「從根本上說,我們過去10年與傳統媒體一樣,只是一種互聯網的報紙,每天也是按照編輯的意願去推薦,只是,我們在新的事件發生的時候,可以再把它放上去,或替換一條,從思路上,與傳統媒體並沒有什麼區別。」趙國臣說。

如此,門戶網站60%~80%的內容都是來自傳統媒體。

「但未來的互聯網媒體,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媒體將會生產出大量的內容,包括網民生產的內容(UGC)。」 趙國臣表示。騰訊新聞的數據顯示,傳統媒體的稿件佔比由過去的60%左右(2012年),2013年已經下降將近15%,到40%左右。

這部分內容則來是自媒體的內容。

騰訊主導的是一些精品內容,包括娛樂、體育、科技、財經方面的報導;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媒體和自媒體總數超過6000家,其中自媒體已超過3000家;新浪的自媒體認證雖出師未捷,但作為國內最早的自媒體平台,其集聚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名人群體、意見領袖與草根大號,其依舊具有較大潛力。

但關於移動媒體的生態圈,各家都在從數據中尋找科學的依舊。搜狐高級副總裁方剛認為,一個成熟的自媒體平台包含三個要素,即用戶能產生新的內容、內容能分發、內容能商業化。

但打造自媒體的整套商業模式並不簡單,搜狐花了一年多時間在新聞客戶端門類領域中探索了個性化推薦的自媒體生態。目前,內容的生產是新聞客戶端引入了搜狐媒體、合作媒體、自媒體等不同內容來源,並抓取外網內容、不同地域的內容推薦給用戶。

騰訊則在2012年建立了一個大數據項目,覆蓋整個OMG。這個項目包括數據團隊,如算法分析、語義分析、產品、後台開發、交互體驗等。比如,看過某篇文章的人,還看過什麼?熱文推薦,並非按照點擊排行,而是按照個性化方法去計算,這個標籤包括文章的熱度,其在10分鐘之內的上升速度,時效性、新鮮度、地域性等40多個方面去衡量。

「從內容的生產,到內容的處理、編輯,到內容的輸出和傳播,這三個環節都必須發生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才能夠接入這個新技術時代,未來10年,我們可能要在這方面加強。」 趙國臣表示。

掘金移動互聯網

事實上,經過一兩年的沉澱,各大巨頭會在今年開始爆發,包括PC端、移動端,新聞,新聞APP等。

以自媒體為例,新浪已經式微;騰訊雖不願將微信打造成自媒體平台,但是其把戰略佈局的重任交給了新聞客戶端,並選擇了一條與搜狐新聞客戶端截然相反的差異化道路,以期實現突圍;網易悄然打通了新聞客戶端和易信公眾平台。

無論戰局如何,但在移動互聯網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通道中,各家都會以不同切入口跑馬圈地,因為這個領域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059.8億元,同比增速81.2%,預計到2017年,市場規模將增長約4.5倍,接近6000億。

以優酷土豆為例,移動端目前對總流量的貢獻超過50%,日視頻觀看次數超過3億次,同比增長超過1倍。移動營收在總營收的佔比達到10%,而上一季度,在移動端的營收貢獻佔比僅為3%。

亮點之一是優酷移動端視頻播放量增長迅猛,這與「外購內容+自制節目」的內容生產鏈不無關係,其出品的《曉說》、《侶行》等獲得廣泛社會認知。

優酷土豆集團娛樂中心副總裁李黎說:「未來的中國視頻網站將會產生更多因用戶需求而產生的互聯網自制節目,我們隨著逐漸的摸索和努力,引領了節目的趨勢。」

盛大遊戲2013Q3手游收入已佔總收入的13.6%。

不過,一個現實的問題是,70%的流量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但從全行業看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收入不超過10%~20%,其商業模式並不清晰。在PC端,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廣告,在移動端,移動廣告也被視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但目前,移動端的廣告也剛剛發力

2013年,優酷土豆率先推行多屏戰略,來自移動端的廣告佔比迅速提升,截至2014年1月,來自移動端的廣告在總廣告收入的佔比超過16%。

百度2013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來自移動業務的營收,在四季度總營收中的佔比首次超過20%。網易的移動端安裝量增長非常快,但在整體廣告收入中還不具有重要性。

不過,葛甲認為,受制屏幕小等客觀條件,廣告在移動互聯網中是需要重塑的,「傳統」的模式的空間並不大,「移動互聯網剛剛開始,要談盈利模式,還為時過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42

小米將接受騰訊投資,看來它也缺流量來「賣貨」了

http://www.pingwest.com/tencent-acquisition/

據PingWest得到的消息,騰訊投資小米的事宜已於近日敲定,但還沒有得到確切的交易方案,據外界傳聞,此輪投資的金額為20億美元,小米的估值將達到309億美元。截止發稿前,PingWest聯繫小米工作人員,尚未取得對方明確答覆。

按媒體此前曝光的公司內部郵件,小米公司已於3月14日完成了一輪1:4的股份拆分,即公司股份每1股拆分為4股。根據小米員工與公司簽署的協議約定,在行權時,股份數自動變更為原來的四倍,每股行權價格也變更為原來的四分之一。

顯然,拆股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融資規模,同時為新一輪融資鋪路。

官方數據顯示,小米公司去年營收319億元,雷軍預計2014年小米手機保守出貨量在4000萬台,營收有望突破600億。而在2013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1870萬台,雷軍給小米公司2014年4000萬台出貨量的目標在不少人看起來有些「大躍進」。

在此背景之下,除了努力地改善供應鏈、產能以及倉儲物流能力外,騰訊的流量紅利也成了小米所需要依靠的能力。在此之前,小米和騰訊已經有過幾次成功的合作——去年8月,QQ空間開放紅米手機預約後,30分鐘就有100萬人預約,三天預約人數已突破500萬;此後,在微信平台上搶購小米3的活動不僅幫助小米賣出了不少貨,還幫騰訊加速了一把微信支付。而最近紅米Note又開始和QQ空間玩起了新一輪的預售。

所以,對於從出生開始就玩社會化電商的小米而言,接下來擴大自己的流量盤子,成了當務之急,而騰訊正好是一個具備大流量、高傳播力的平台。所以,接受騰訊的投資對小米而言,並非「錢」的問題,而是為了幫助自己實現今年4000萬的「賣貨指標」。

而對於騰訊而言,入股進洞,逐步剝離「易迅」這樣的不良資產意味著它幾乎放棄了自有電商平台,但社會化電商確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畢竟不同於單純的電子商務平台,騰訊在社交關係鏈上更有優勢,此前和小米的合作也證明了其可行性。所以通過入股小米這家已經將「社會化電商」玩的爐火純青的公司來加緊社會化電商平台的嘗試,對騰訊來說顯然是一件好事。更何況小米作為硬件渠道,以及MIUI作為基礎服務的入口能力,都是騰訊所覬覦的。

當然,我們看到小米自己也在做著一些可能和騰訊正面競爭的業務——支付、金融、遊戲……長久來看,號稱要做亞馬遜模式的小米和雷軍顯然不會願意寄騰訊籬下,淪為騰訊服務的渠道。但目前來說,還是先找到可靠的流量增長平台,把貨賣出去再說吧。

畢竟,沒有足夠的出貨量,沒有足夠的用戶基數,小米的「互聯網模式」只能是一紙空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28

盜版影視站長暴利時代終結 流量已大幅貶值

http://www.iheima.com/thread-3922-1-1.html
對站內色情內容的清理成為包括中小站和眾多廣告聯盟近期的最重要任務,而在快播繼百度影音後也宣告停止視頻點播和下載服務後,曾經寄生在快播產業鏈上的龐大盜版中小影視網站的前景也被蒙上陰影。

  不過,在此之前,盜版影視站往日的暴利時代其實早已經過去,一位不願具名的站長向騰訊科技表示,在正版視頻網站發展和政策風險的雙重壓力下,近兩年盜版影視站的流量正在成為「垃圾流量」,雖然在各廣告聯盟的流量佔比依然很高,但是效果差、轉化率低,廣告主也不願投放。

  由於盜版影視站的用戶和遊戲產品的契合度較高,各種遊戲廣告成為相應站長和廣告聯盟目前最重要收入來源。

  據瞭解,每天擁有1000獨立IP的中小站,遊戲廣告的CPM彈窗價格依然達到5~7元左右。
  「總的來說這些影視站流量質量越來越低,只能通過彈窗等比較差的廣告價值來體現,站長轉型是這個行業的必然趨勢。」
  炎黃網絡創始人管鵬表示:「此前,很多站長已經通過盜版影視站的倒流建立了自己其他的正規網站,把盜版流量洗白後,接下來將迎來這些中小影視站的關閉潮。」

  快播催生盜版產業鏈
  觀看影視劇內容是網民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也是網站高流量的最佳獲取方式,在站長和廣告聯盟模式形成之初,影視站便成為建站獲取收益的主要手段。

  在迅雷、快播和百度影音等工具出現之前,最早中小站長往往通過和SP短信聯盟的合作共同謀取暴利,一位熟悉該行業的人士告訴騰訊科技,2004年左右SP聯盟的收入甚至遠高於後來新的各種廣告聯盟。

  由於種種原因,SP時代很快結束。

  而這些中小站長沒有資金實力購買版權、服務器和帶寬,在版權保護薄弱的情況下,他們急需找到新的解決方案,能低成本迅速地建一個電影站,並通過聯盟的流量廣告謀取暴利。

  當時作為網民影視內容的主要下載和獲取工具,迅雷曾推出過模式跟QVOD類似的GVOD和狗狗搜索,大量的中小站開始聚集,但後來迅雷因為牽涉盜版為了上市而最終放棄這個模式。

  這給了快播快速增長的機會。快播採取了多種策略奠定了日後3億的用戶覆蓋量:
  1.快播和國內最大的電影站建站系統MaxCMS結成聯盟,站長可以使用MaxCMS建電影站,並採用快播流媒體點播系統作為播放解決方案,這解決了前文所述站長的痛點;
  2.快播早期為了衝擊安裝量,以每個下載安裝5-10元的成本站長推廣快播播放器;
  3.快播的P2P技術讓中小電影站耗費很少的帶寬,而且能邊下載邊播放,站長們自然願意推廣;
  4.快播一直沒有要求和中小站進行流量廣告的分成。
  當快播逐漸積累起播放器下載安裝量和用戶活躍度,便涉足視頻搜索,通過片源搜索給站長流量,站長也開始免費推廣快播播放器;
  同時,快播也建立起自己的盈利模式,包括遊戲聯運或自營、彈窗廣告、安裝軟件的捆綁推廣收入等等,有消息稱,目前快播的年收入達到3億左右,這一數據在2011年為1億人民幣,而基於使用快播播放技術的的中小站也超萬家。

  不過,2011年百度推出的百度影音給快播帶來巨大競爭壓力。

  要知道,中小電影站對百度的依賴原本就很大,百度還收購了快播賴以起家的合作夥伴MaxCMS,並要求站長們勾選百度影音作為播放器,否則搜索排名將下降;
  同時,百度影音還提出與站長進行收入分成。

  中小站的兩種類型
  具體來看,快播和百度影音此前產業鏈下游的中小站主要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只提供搜索和鏈接的影視資源站,沒有自己的服務器和視頻內容;
  第二種是既有內容搜索門戶,也從IDC直接租用服務器並存儲大量盜版視頻內容,這些視頻內容下載自各大正規視頻網站、或者直接購買光盤後拷貝上傳。
  上述兩種影視站的關係是,第一類網站實際上只是殼而已,製作成本極低而且速度快,其視頻源是和第二類合作,按照點擊量進行廣告收益分成,分成比例為60%或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採用了快播等工具的P2P點播技術,這些自建內容資源的平台帶寬成本並沒有正規的視頻網站高,更多只是存儲成本,因此可以給合作方較高的分成比例。

  總的來看,第二類影視站的收入更高,自身除了靠點擊流量賣廣告,還可以在視頻中直接植入廣告,此外還包括合作的各類中小站的分成收入。

  當然,上述所有影視站都會加入大大小小的廣告聯盟,聯盟帶來的收入是這個產業鏈得以維繫的關鍵。

  為了得到更多的流量,中小電影站之間還互相合作通過鏈接倒流量,而較大的影視站在內容資源平台建立起來之後,往往會建立站群,也就是說,站長會建很多不同域名的影視站,但最後的資源鏈接其實指向的是同一個內容平台。

  在盜版電影站生意最好的那幾年,全國有10多萬站長,一些擁有內容資源的大的站群每年營收達到1千萬~2千萬元,流量高峰時期甚至能日進數十萬。
  而加入較大的廣告聯盟後,每天擁有1萬獨立IP的電影站每月便有2萬左右收入,也就是說每天能達到數百元。
  事實上,除了直接的廣告收入,這些盜版影視站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站長建立的其他的正規網站倒流量。

  打擊盜版依然任重道遠
  百度影音和快播始終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涉嫌盜版侵權,嚴重損害了正規視頻網站的發展。

  2013年11月,國內數十家正版視頻網站和版權方發起「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對百度影音和快播的盜版採取了技術反制和法律訴訟。

  去年12月27日,國家版權局認定,百度和快播公司構成盜版事實,分別對二者予以25萬元人民幣的罰款,並責令其停止侵權行為。

  在巨大的政策壓力下,百度首先宣佈停止百度影音的原有服務,不支持影視類聯盟廣告,百度官方還聲稱,從2013年6月至今,百度系列產品已經封殺的各類盜版及不良網絡視頻內容鏈接數量超過580萬條。

  對此,一位廣告聯盟的負責人表示,對於打擊盜版影視內容來說依然任重道遠,即便4月中旬國家多部門聯合發起的「掃黃打非,淨網2014」行動,其主要打擊範圍也是在色情內容領域。

  該人士表示,二線廣告聯盟對於和色情擦邊的網站內容高度警惕,但盜版內容只是違反了版權法,內部重視程度要鬆一些。
  從法律角度而言,快播等播放工具和廣告聯盟並沒有直接上傳和提供盜版內容,不屬於違法行為。

  在快播和百度影音之外,網盤和云存儲正成為中小站另一種解決內容播放的模式。

  騰訊科技在一家名為37看看的影視站上發現,部分內容資源會直接內置各大視頻網站的播放窗口,而查詢電影《救火英雄》等資源時,點開之後則有「百度云盤-需要下載或在線觀看」的鏈接提示,點擊之後會直接進入百度云盤的觀看或下載地址。

  一位長期關注站長行業的投資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國內目前有200多萬中小站,其中很多中小影視網站其實都是採用國外的服務器,按月付費,並用建站群的方法防止網站被國內封IP,而這也加大了打擊盜版的難度。
  事實上,除了法律政策的監管壓力,移動互聯網對原有PC模式的顛覆和侵蝕,也使得傳統盜版影視站行業本身不斷走向衰落。

  「站長不轉型一定會無法生存。」曾經經營中小站業務的管鵬,近兩年也在版權壓力下轉型做IDC和新媒體業務,「我對於站長行業的前景感到悲觀,中小站失去渠道,大型論壇面臨監管壓力,未來真正能夠活下來的可能只剩下類似化工網等行業垂直網站、以及其他和移動互聯網很好接軌成功推出APP的產品。」

  騰訊科技/范曉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