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方威脅催生首爾江南區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332

有集權傳統的國家,資源、人口總是被權力吸引。但首爾江南區卻是一個例外。

在世界的城市中,很難找到一塊像江南區一樣的地方。它是韓國近代化中政治、經濟、社會轉型、南北關係以及漢江奇蹟多重因素的結果。

首爾市長朴元諄現在很希望能重振漢江以北的老城區。因為,過去40年,財富、文化不斷向江南匯聚,導致首爾城市發展出現嚴重失衡。

這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實屬異數。通常,在有著集權傳統的地區,資源、人口總是被權力吸引。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愛德華·格萊澤在其著作《城市的勝利》中提出,一個國家的政府越是集權,它的首都就會越大。獨裁政治統治下的最大城市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它的首都。

總體上韓國發展符合這一規律。在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發展過程中,首爾吸引了超過全國25%的人口,如果算上輻射圈,人口接近50%。2008年首爾在《福布斯》雜誌全球經濟實力最強城市排名中列第6。

問題是,在其他類似的城市裡,財富與精英彙集的傳統中心區往往超不出權力圈的「三環」範圍內。像東京最繁華的商業區集中在大手町、內幸町、銀座、日本橋、新宿等地,皇宮和霞關等權力中心地帶的周邊,屬於東京的「二環」。在北京,國內外頂級企業與高端時尚消費場所也多分佈在二環與三環沿線。巴黎西郊倒是建了新凱旋門和拉德芳斯摩天大樓群,但老凱旋門旁香榭麗舍大街和春天百貨的地位誰也搶不走。

而在首爾,青瓦台的總統府、國會、國家級的文化重鎮均分佈在江北,資源與財富卻大多集中在1960年代後期才開始開發的江南,呈現與權力中心劃江而治的局面。這一顛覆的始作俑者是前總統朴正熙。不過,今天江南區所呈現的面貌,和他最初的設想未必一致。

「江南不敗」

2013年7月,江南旅遊信息中心在江南區狎鷗亭成立。這得益於《江南style》的流行。江南區政府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從鳥叔的MTV在Youtube上的點擊過10億,江南區便走出了韓國。

其實,韓國國內早有「江南不敗」的說法,這個「江南」專指江南行政區,說的是這個40平方公里的行政區地最值錢,土地總值和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相當。而如果加上毗連的瑞草區、松坡區,大江南區的地價總值相當於韓國國土總值1/10。江南區的房價永遠是韓國最高水平。

這裡的教育也是韓國頂尖的。2010年,國立首爾大學錄取新生6%來自江南區,而該區人口僅為韓國的1%。江南區出國留學的也很多。2008年,江南區每千名學生出國留學22.7人,韓國的平均水平只有3.6人。

江南地區還是「韓流」策源地。韓國70%的經紀人公司匯聚於此。在狎鷗亭和清潭洞的夜總會和酒吧,韓國著名藝人時常出入其中。而清潭洞周邊更是首爾的香榭麗舍,名牌店林立。時尚與服裝界的公司比比皆是。

事實上,清潭洞已經成為韓國上流社會的代名詞。2012年年底上映的韓國電視劇《清潭洞愛麗絲》即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如何在追求愛與進入清潭洞社會之間作選擇的故事。

具有韓國特色的是,整形業也是江南區的特點。從著名的江南大道向北走,幾乎每5分鐘就會看到一家整形醫院。地鐵江南站台裡遍是整形的廣告。有人說江南區是韓國尖下巴最多的地方。

在江南大道上,培訓大概是惟一可與整形業一爭高下的產業。江南大道兩邊的高樓,一樓多是飯館、咖啡廳、服裝店或化妝品店,樓上則不是整形醫院,就是各種教育培訓機構。

開發江南,被迫的選擇

1966年漢南大橋將江北與江南區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江南還是大片農田。彼時,韓國領先世界的是貧困,人年均產值不到80美元,是同期菲律賓的2/3。而他們北方的兄弟則享受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日子滋潤得多。除了北方的敵人,韓國政府另一個大敵是老鼠。每月的25日,全國都要發動一場打老鼠的戰役。

誰也不清楚北邊的山上會否再有軍隊殺過來,因為朝鮮戰爭的記憶仍未褪色。實際上,就在1968年已經有31人的朝鮮刺客潛入漢城,甚至已經接近總統府。7年後,邊界發現了朝鮮的地下秘密運兵隧道,可以每天運送幾個師進入韓國。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朴正熙政府開始開發江南區。如果僅考慮地理因素,漢江地勢北高南低,江南更易受洪澇威脅,開發成本比江北要高。但對韓國而言,安全卻是更難承受的成本。漢江作為天然屏障,顯然更有價值。

安全因素超過地理成本的選擇在韓國歷史上多次出現,首爾的高速路入口和總統專用機場建在江南區,2012年開通的京仁運河也是如此。

從1960年代後期開始,公務員成為第一批外來的江南人。不過,主動遷移的人一直不多,這種情況直到1972年漢城市政府限制在江北建新建築才逐漸改善。部分娛樂與消費場所率先遷往稅少資源多的江南區,在狎鷗亭、清潭洞紮根。

1970年以後,漢江上以每年一座速度建起新的大橋。交通便利起來的同時,政府開始鼓勵教育機構遷往江南。青瓦台附近的數所著名中學引領了新的遷移,這帶動了一大批追求教育質量的漢城市民。

另一方面,因為發展重工業,江北老城區的污染日漸嚴重,南部的空氣、環境越來越顯出了宜居的優勢。

1970年,漢城的人口達到543萬,在那以後,城市病越來越讓人不堪忍受。這一時期,遷往南部成為漢城居民自發的時尚。時至今日,首爾市民依然保有江南比江北環境好的印象。1980年代的一幅著名漫畫顯示,到漢江南部意味著離開髒亂差的居住環境,去一個時尚而現代的新世界。

江南區——社會階層的標籤

1980年代後期,威權政治解體。作為威權政府重點開發的項目,腐敗也如影隨形。至今,坊間依然流傳著前總統全斗煥的夫人李順子——被稱作「穿紅褲子的富女人」炒房的故事。1996年全斗煥被判重罪,其中就涉諸多腐敗指控。

此外,和東亞其他地區一樣,黑社會也參與到房地產乃至拆遷的生意中。這成了日後韓國黑幫電影中的情節。不過,美國加州大學學者You Jong-Sung的研究發現,韓國權貴介入開發引發腐敗的問題在後發國家中並不算嚴重。江南地區出現的另一社會現象也可以作為佐證——江南相當一部分農民因土地開發一夜暴富,社會底層家庭的年輕人突然開上跑車,出入高檔酒吧、夜總會,在1980年代,這批人被稱作「Yata」族,形容他們總是開著跑車,很魯莽地搭訕、招呼女性上車。

與韓國民主化轉型同期,朝鮮南北關係也出現緩和,江南區開發模式也發生轉變。在1980年代後期,政府逐漸淡出江南區的開發。民間介入,引進企業投資,江南區日漸成為金融、會展、文化的中心。

在這一過程中,江南區成為上流精英聚集地。其中既包括李明博這樣的政治要員,也包括各大企業、財閥的家族領袖們。以至於今天,居住在江南區已成為身份的象徵。

對韓國的中產階層來說,進入江南區意味著進一步接近了韓國的上流社會,可以享受國家最優質的各種資源。為了擠進江南區,男人要從識字就開始努力,升入好高中,上補習班,考上國立大學,甚至整容。女人為了在清潭洞找工作,會花半年的工資用來買一身像樣的衣服和包。

他們在江南區租房子的開銷已經可以在江北買房子。而在江南區購房的人則想盡辦法確保房子不要貶值。這兩年江南區的房價出現鬆動,居民們會聯合起來把鄰居家低價轉讓的房子買進,確保市價的穩定。

等級明顯的地理空間

沿德黑蘭大街自東向西進入江南區,到達三星總部時便到了江南區和瑞草區交界的地方。近幾年,江南區容不下的資源溢出到瑞草區和松坡區,造就大江南地區的概念。

江南大道是瑞草區和江南區的分界線。這裡是韓國中產流行服飾的地標地段之一。多停留一會便會發現2013年女性服裝流行墨綠色。男子大多數人穿著西服、配顏色深沉穩重的領帶。不過,依然可以看到街頭小吃和地攤。這些習俗顯然是屌絲時代的韓國遺留下來的。

江南大道的東北方向步行不到1公里,便進入林蔭道。這裡的服飾檔次更高,時裝價格數倍於江南大道的服裝店。韓劇中常見的穿著入時的俊男靚女和豪車,在這裡隨處可見。道旁巷子裡的地上則貼著高利貸卡片。如果街上出現光頭男子,他要麼是外國人,要麼是和尚,或者是社團分子。

發宣傳品的人也會根據行人的穿著打扮選擇發廣告,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誰是屌絲,誰是高帥富。這裡已經是韓國社會的高檔地區,逛街的多是有閒階級,穿時裝拎著購物袋的年輕人遠比江南大道上穿著西服邊走邊看手機的白領多。

而再往東到狎鷗亭和清潭洞,則是豪門和明星出沒的地方,也是普拉達、路易威登、愛馬仕等奢侈品牌的彙集地。借用《清潭洞愛麗絲》裡的說法,對於普通的韓國人來說,進入清潭洞是無論多努力,都難以獲得的成功。而用鳥叔PSY在《江南style》裡的歌詞說則是,(那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世界的城市中,很難找到一塊像江南區一樣的地方。它是韓國近代化中政治、經濟、社會轉型、南北關係以及漢江奇蹟多重因素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