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優步在南非推出現金支付 意外加劇司機緊張關系

據外媒報道,優步在南非推出新服務,允許乘客現金支付車費,而這卻意外加劇了與傳統計程出租車的緊張關系,使用優步的部分司機稱擔心自己的安全,因為此前還發生了大量暴力襲擊。

優步於5月末在南非推出現金支付選項,這距離該公司在約翰內斯堡推出其常規的基於信用卡支付的服務不到三年。優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總經理利奇(Alon Lits)表示,該公司這樣做的目的是吸引那些沒有信用卡或不願意將銀行詳細信息輸入應用的乘客。

利奇說,如果你預料到現金支付釋放的市場潛力,你就很難視而不見。優步還在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以及印度和新加坡等非洲以外的國家提供現金支付選擇。

不過接受采訪的十幾位司機表示,現金支付讓他們的生意更難做,因為來自傳統出租車司機的恐嚇和暴力襲擊增加。他們還說,作為全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國家 之一,在南非攜帶現金的風險過大,增加有限的業務量帶來的收入無法彌補這樣的風險。這樣的緊張關系有可能成為優步在南非這個非洲最大市場的一個問題。與此 同時,優步在南非僅過去一年旗下司機數量就增長了一倍至4000名。

為了緩和不斷擴大的風險,優步在運營的76個市場采取了一些新措施,比如在已知熱門地點安排私人安保、開通司機遇到威脅時可呼叫的緊急號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26

【腦洞大開】如果優步在中國整合滴滴會怎樣?

本月初,一直在市場上針鋒相對的Uber和滴滴,終於坐實了傳言四起又反複辟謠的合並案,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

2004年,就有個本土吃外資的故事,當時的“中國合夥人”主角是聯想,臺前幕後的策劃是滴滴現在CEO柳青的老爸柳傳誌先生。

12.5億美金,聯想買下了藍色的IBM的個人電腦業務。用聯想自己人的話說,雖然當時很多人為聯想鼓掌,但是多半是為了聯想的勇氣鼓掌的,大家不看好紅海中的個人電腦Thinkpad能給聯想賺什麽錢。至於IBM,仰仗利潤更高的高端服務器,雲服務和企業資源管理咨詢,根本不在乎個人電腦這點蠅頭小利,似乎早日擺脫PC才是大計。

這麽不被看好的收購,後來怎樣呢?2005年6月,聯想就宣布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已經盈利,貢獻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依靠這次收購,2013年,聯想坐上了全球個人電腦銷量頭把交椅。

本土收購外資的成功案例不只這一個。

2010年,靠騎自行車下鄉給人拍照片起家的李書福,以18億美元收購了瑞典的沃爾沃汽車,包括其旗下三家工廠、一萬多項專利權、完整的研發體系、供應鏈、安全試驗中心以及遍布全球的銷售與服務網絡等。

當年我去斯德哥爾摩,就問一個瑞典朋友,瑞典人會不會因為這麽好的品牌賣掉而感到失落?沒想到,他回答得非常幹脆:“我們樂還來不及呢,賣汽車根本就不賺錢,現在終於把這個大包袱甩掉了!”原來,沃爾沃汽車只是沃爾沃集團的一部分業務,經營不善連年虧損。除了汽車,集團還有海洋開發大型機械、建築工程和金融服務等,賣了沃爾沃汽車這個爛攤子,其他業務利潤更高,何樂不為?

但是瑞典人可能沒有想到,2009年銷售總額還大幅下降近30%,虧損上億瑞典克朗沃爾沃汽車,到了2010年轎車銷售就達37.3萬輛,同比增加11.6%,一舉扭虧為盈。之後可謂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2013年,沃爾沃汽車贏利19.2億瑞典克朗,年底全球員工領到了相當於三個月工資的年終獎。2015年,沃爾沃全球銷量首次達到50萬輛,營業利潤擴大至上財年的3倍以上。王者歸來般的業績,讓當初冷眼看中國的瑞典人心服口服。

當然,我們不能把聯想或者沃爾沃的成功簡單粗暴的總結為全球技術加上本土智慧的1+1=2。市場、營銷、策略、人力資源草船俱備,借箭成功,等東風起,才能殺敵破曹。

滴滴收購的模式——整合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大陸運營——跟前兩者類似。滴滴擁有大批用戶,現在加上世界級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又有本土公司運營外資品牌的成功先例可循,看起來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不過,現在我卻想開個腦洞,如果是沃爾沃買了吉利,IBM買了聯想,或者優步在中國整合滴滴將會怎樣?

我來告訴你,四個字,步履蹣跚!

全球企業收購國內資產,首先會對被收購公司進行審計,這意味著一家公司過去有的沒的陳芝麻爛谷子都要被外籍審計所翻個底朝天,一些原本的客戶,可能會因為不符合資金、付款或者審計要求而被停掉;其後,被收購公司的原有流程會舊貌換新顏,采購、生產、銷售一切要按照母公司的流程走,可能為了招一個人,都要時差12小時外的總部審批;為了滿足全球公司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供應商也得換成全球供應商,本來國內采購的原料變成從海上飄過來,原料采購周期至少多了三個月;而且,被收購的公司的系統也會被換掉,ERP(企業資源管理)軟件、財務、客戶管理系統,每個系統都要整合、培訓、學習,沒有半年員工根本不會用;最後,以往靈活的薪資也要按照全球公司來,原來的中國老板想給銷售紅包就給的習慣,將成為歷史。

這麽一折騰,客戶跑了,生產周期長了,成本高了,人心也不定了,原本好好的企業,都可能運營不下去了。

我說的不是假設。

2008年7月,德國醫藥500強拜耳以12.6億元從東盛科技購得白加黑感冒藥等相關資產。但七年之後,2016年1月,白加黑就被拜耳倒手,以集成總包的形式由上藥控股負責運作。

盡管白加黑是拜耳在中國最大的非處方藥品種,但白加黑在拜耳的運作下影響力早已不再如前。2013年銷量排行榜顯示,白加黑已經跌出感冒藥銷量前三位,2013年銷售額為3.43億元,銷量同比下降了20%,且近三年複合增長率為負值。

有一家著名的法國輪胎公司,也因為在中國收購了一家企業,踏上了囧途。這家法國公司也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公司標誌是個白胖的輪胎人。公司在中國收購時合同里被加上了這麽一條,為了保持穩定,不準解雇原有員工。這一條款,讓這家世界巨頭苦不堪言。一些老員工不滿被收購後的補償條款和福利,上班出工不出力,結果就是產品質量屢屢不達標,公司又不能解雇他們,雙方天天互相較勁,沒有贏家。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最近,一位熟悉並購的民營投資人告訴我,他參與的一個企業收購,就是從一家五百強買一家江蘇的工廠。這家工廠多年前被五百強買下,全球公司對於公司的運營管理要求越來越高,使用的系統越來越高級,管理層也從本來的中國人變成了海歸。但是當年銷售人員還能獎勵保時捷,賣給五百強之後有段時間簡直入不敷出了。為什麽?產品沒變,銷售平平,但是系統人員都升級,導致了成本高企。如今,雙方都深深地後悔當初的眉來眼去,想著怎麽分手,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

那麽企業賣回給這個民營投資人會怎樣呢?據他估計,做得好,這是一個年可盈利10億的機會!聽得我和小夥伴們目瞪口呆!

在外企收購國有品牌的歷史上,也一直有陰謀論,比如說聯合利華收購中華牙膏就是為了弄垮它,然後扶植自有品牌。這個沒有證據,不能瞎說。收購、並購、合並說到底,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