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營改增前11月減4699億元,約16萬戶納稅人稅負上升

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年終成績單披露。

12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召開營改增媒體吹風會,介紹了今年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的情況。今年前11個月,營改增累計減稅4699億元,全年能達到5000億元的減稅預期目標。新納入的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均實現了稅負只減不增,兌現之前承諾。不過,在營改增整體減稅的同時,目前有1.5%的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即16萬戶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這一情況引起官方高度重視。

下一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將繼續密切跟蹤試點情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全面系統評估營改增試點情況,進一步完善試點政策。結合增值稅改革和立法進程,進一步優化稅制。

減稅真真實實

此次營改增全面推開之前,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要確保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也是給財稅部門下的死命令。

國稅總局總會計師王陸進在會上介紹,5~11月份,四大試點行業累計實現增值稅應納稅額6409億元,與應繳納營業稅相比,減稅1105億元,稅負下降14.7%。

四大行業稅負均實現下降,兌現總理承諾。

其中,建築業減稅65億元,稅負下降3.75%;房地產業減稅111億元,稅負下降7.9%;金融業減稅367億元,稅負下降14.72%;生活服務業減稅562億元,稅負下降29.85%。

王陸進稱,2016年1~11月份營改增減稅4234億元。考慮到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和個人二手房減稅因素,營改增帶來的整體減稅已達到4699億元。

官方測算的營改增稅負下降是否準確?

王陸進表示,財稅部門將建築、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四大行業進一步細分為26個小行業,確定了稅負分析的口徑。稅務總局到區縣級層層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團隊,準確界定每一個試點納稅人的行業歸屬,設計專門表格通過納稅人自主申報采集基礎數據,開發稅負分析平臺自動匯總、直接生成稅負變化結果

“稅務總局對外公布的營改增稅負變化數據,就是通過上述方法由納稅人自主申報、計算機自動匯總形成的,這套數據涵蓋了每一個試點納稅人,是全樣本數據,而且細分到每一個試點行業,我們認為客觀反映了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全貌。”王陸進稱。

國稅總局王軍局長、任榮發總經濟師11月在上海海侖賓館前臺了解營改增試點情況

為了充分說明營改增減稅效果,國稅總局局長王軍給出另外兩組數據。

王軍表示,第一組數據,今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之後,5~11月份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按照我們通常公布的扣除了出口退稅之後的口徑,平均增幅是3%。而去年同期同口徑的稅收平均增幅是8.3%。

“大家都知道,今年GDP的增幅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是差異很小,而且今年下半年以來,還有兩個拉動稅收增長的特殊因素,一是一度出現的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過熱,二是PPI從9月起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下跌,實現了由負轉正。在這種情況下,今年稅收收入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有5.3個百分點的下降,盡管有不少的因素影響,但無疑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企業稅負明顯下降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王軍稱。

王軍表示,第二組數據,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5-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10.1%,而去年同期同口徑同比下降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期同比的大幅上升,盡管也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無疑全面營改增試點後企業減稅明顯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營改增確實是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來了企業效益的“加法”、市場活力的“乘法”。營改增減稅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16萬戶納稅人負擔上升引重視

在營改增全面推開後,絕大部分企業都實現了減稅,但也有一部分企業反映稅負不減反升。

王陸進在上述會上表示,由於增值稅特殊的抵扣機制,受投資周期、資本構成、管理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影響,納稅人的稅負水平在不同時點存在一定波動,並非每一個納稅人在每一個時點均實現稅負下降。

“在營改增整體減稅的同時,目前有1.5%的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盡管在增值稅稅制條件下同行業不同企業稅負有升有降是正常的,但對這種情況我們是高度重視的。”王陸進稱。

按照稅務總局數據,四大行業試點納稅人共計1069萬戶,1.5%納稅人稅負上升意味著約16萬戶納稅人稅負上升。

“對營改增後稅負增加特別是增加比較明顯的企業,我們將給予高度關註,設身處地為企業的發展著想,從政策完善、服務優化、以及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上多下功夫。”王軍稱。

王軍局長、任榮發總經濟師11月在上海市虹口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大廳與納稅人交流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了下一步營改增三大工作。

一是繼續密切跟蹤試點情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一方面,繼續對行業稅負進行監測;另一方面,通過我們已建立的多種渠道直接溝通機制,對各方反映的問題進行解剖分析,對於行業性、整體性的問題,積極研究妥善的解決措施。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輔導,幫助企業盡快適應新稅制。

二是全面系統評估營改增試點情況,進一步完善試點政策。依托部際聯席會議機制,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的平臺,廣泛搜集各方面對營改增試點的意見和建議,適時開展第三方評估工作,全面梳理和評估營改增試點運行效果,不斷完善試點制度安排。

三是結合增值稅改革和立法進程,進一步優化稅制。我們將按照稅收法定的要求,結合增值稅改革進展,配合有關方面適時啟動增值稅立法。在推進改革和立法過程中,將統籌研究適當簡並稅率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42

《新報》月減一天假期

1 : GS(14)@2013-01-17 01:18:53

是咪咁無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6/18135841
【本報訊】近年傳媒行業逐步改善員工待遇,但有逾53年歷史的《新報》卻反其道而行,踏入2013年不久即宣佈削減員工每月假期,由一個月5天縮減至4天,暫時所知該報的前線記者受到影響。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社會正討論立法制訂標準工時之際,《新報》反而減少員工假期的做法是倒退。
何秀蘭斥做法倒退
據瞭解,以往《新報》記者每個月內,至少有一個星期是短周,但由今年開始,管理層突然改為6天工作制,即每星期只得1天假期,僅僅符合《僱傭條例》最低要求。有指管理層聲稱,實行6天工作制後,員工工時由每日9小時微調至8小時。
記協主席麥燕庭指,「每日減一個鐘作用不大,記者做嘢一開始都冇乜收工時間,減到八個鐘作用唔大」,她指若《新報》員工覺得公司此舉有問題,記協願意協助跟進。工黨何秀蘭批評:「當大家講緊標準工時立法,目標都係希望每個人能夠合理地工作,唔使長期勞累」,但《新報》卻減少員工假期是倒退。
事實上,近年不少報章都逐步改善員工福利,例如《明報》就由去年開始落實5天工作制,《星島日報》為挽留人才,已經把每月假期由6天增至7天,至於《文匯報》去年亦一改以往員工每年僅享有12天法定假期的做法,變成一年享有17天公眾假期。
2 : Sunny^_^(11601)@2013-01-17 07:48:04

關工黨咩事,又抽水!
3 : wilsonchui(9055)@2013-01-17 08:19:22

做報紙真是好奴工
4 : teddycmh(30805)@2013-01-17 12:26:32

星島同文匯梗係無乜所謂...哈哈
5 : abbychau(1)@2013-01-17 18:43:58

有朋友係東方做有七日, 恨死我
6 : wilsonchui(9055)@2013-01-17 19:04:04

X方=賣身

我果時都有7日架,佢唔Q肯比我放,有鬼用

直到我走我一早話左放佢都可以話用錢代價

正賤精
7 : abbychau(1)@2013-01-17 20:48:45

6樓提及
X方=賣身

我果時都有7日架,佢唔Q肯比我放,有鬼用

直到我走我一早話左放佢都可以話用錢代價

正賤精


我個fd 佢次次都放到個bo
8 : wilsonchui(9055)@2013-01-17 21:15:24

7樓提及
6樓提及
X方=賣身

我果時都有7日架,佢唔Q肯比我放,有鬼用

直到我走我一早話左放佢都可以話用錢代價

正賤精


我個fd 佢次次都放到個bo


睇下佢做記者定編輯...睇下佢果組多唔多野做夠唔夠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45

OL食兩個月減十三磅

1 : GS(14)@2015-03-18 21:09:31





【降膽固醇】進食全穀類為養生長壽其中一個秘訣。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每天只需進食二十八克即相當於兩至三湯匙的全穀食物,整體可減5%死亡風險,進食越多死亡風險越低。有原本患高膽固醇及血壓問題的中年女士,以全穀物代替精製白米,兼勤做運動,兩個月後既可減肥,兼血壓及膽固醇回復正常。



日吃兩湯匙 死亡風險減5%

哈佛公共衞生學院分析當地兩個大型研究的數據,涉逾十一萬人,包括七萬多名女性及四萬多名男士,長達二十多年的健康及飲食數據,全部人在受訪前沒罹患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研究期間共有近二萬七千人死亡。分析指出,每日進食二十八克全穀類食物(二十八克相等於兩湯匙未煮的薏米、或三湯匙未煮的燕麥),平均可減低整體死亡風險5%,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則減少百分之九。食得最多全穀類食物的人士中,可減15%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認為全穀食物有助減低慢性疾病致命風險,研究早前刊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從事文職、現年五十一歲的羅小姐,本身愛吃炸雲吞、炸魚餅等煎炸食物,去年中求助營養師減肥,發現有血壓及膽固醇超標,嘗試控制飲食習慣及配合運動改善。羅小姐以往早餐會食餐蛋治加奶茶,下午愛食車仔麵,後來改吃全穀物早餐,並以紅米或糙米取代白米,適當吃蔬果,包括每餐都要吃一碗烚菜。每周有三至五天到健身室跑步,增加運動量。兩個月後,羅小姐的血壓及膽固醇水平回復正常,體重成功減去近十三磅,目前仍維持全穀類飲食方法。註冊營養師潘仕寶指,若要進食全穀類控制長期病患,宜先諮詢營養師及醫生意見。■記者梁麗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8/190806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52

港人幣存款 8月減151億

1 : GS(14)@2015-10-01 12:43:2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1/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金管局數據顯示,儘管8月份人民幣匯價大跌,但當月本港人民幣存款未有大量流走,按月僅減少151億元人民幣。
广告

截至8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為9790億元人民幣,7月份為9941億元人民幣,按月減幅為1.5%。但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於8月份為7279億元人民幣,較7月份急增24.7%。

另外,港元存款於期內微增0.4%,整體銀行業的存款總額上升1.2%。貸款方面,按月減0.4%,在香港使用貸款按月微升0.3%,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則減少2.2%。由於港元貸款下跌而存款上升,港元貸存比率由7月底的79.7%,下降至8月底的78.5%。

8月份人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導致匯率大跌,人民幣的在岸價及離岸價全月分別下跌2.73%及3.56%,是匯改以來最大跌幅。

外管局: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

國家外管局昨日則表示,完善中間價報價機制創造更好的市場基礎,下一步會豐富外匯產品、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延長交易時間及促進境內外匯率一致。但該局同時稱,將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預警,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外管局昨同時公布,上半年中國經常帳錄得1486億美元順差,按年增85%,預計下半年將延續「經常帳戶順差、資本和金融帳戶逆差」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60

「閃電瘦」稱月減16磅貪靚女食半月患精神障礙

1 : GS(14)@2016-12-30 02:57:19

一個月瘦16.5磅!微信朋友圈中,近日就流傳一則宣稱能「閃電瘦」的減肥藥廣告,吸引不少少女注意。據稱,服用該隻減肥藥一個月能減16.5磅。來自湖南的小鄧就因為相信這個神奇功效,購買了這隻減肥藥,可沒想到,服用後卻患上了精神障礙症。鄧曉君(化名)是湖南漵浦縣人,在刷朋友圈時,看了一款名為「閃電瘦」的減肥藥,稱服用一個月能瘦16.5磅,曉君以760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購買了兩個療程的閃電瘦。鄧曉君按照說明書指示吃了幾天,身體出現不適,「總感覺肚子挺飽的,平時也不太想吃東西,沒有胃口,還經常口渴,想喝水,晚上有的時候也失眠睡不着。」鄧曉君立即詢問賣家,得到的答復是:「服藥的正常反應。」勉強服用半個月後,鄧曉君感覺這些症狀更加明顯,便去了醫院檢查,結果醫生確診她已經患有輕度精神障礙,如果再繼續服用,病情還會加重。鄧曉君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作出舉報,管理部門經過檢測,發現該產品含有一種名叫「西布曲明」的藥物,這種藥物對人的身體有害,在2010年就已經被禁止生產銷售。按規定,「西布曲明」人均日服用量不得超過10毫克,而閃點瘦產品經檢驗,西布曲明含量達到7%,日服用量已經達到28毫克。據悉,服用西布曲明容易引起口乾、腹脹、便血,嚴重的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今年6月,公安部門成立的專案組開展偵查,發現這種減肥藥的銷路遍及全國。今年9月,警方在全國多地先後將主要疑犯劉X浪、姚X嬌等22名人拘捕。姚X嬌承認自己從2014年9月開始售賣減肥藥,她通過劉X浪聯絡藥廠,違規生產這種有毒減肥藥,為了增加銷量,姚X嬌通過微信等互聯網社交軟件建立自上而下的銷售層級,明確規定每一層級的進貨和銷售價格,隨着銷售網絡不斷擴大,姚X嬌的生意遍布全國。據悉,涉案16人等已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其餘6人被取保候審,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央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9/198804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482

港人幣存款11月減5% 本月再跌

1 : GS(14)@2016-12-31 10:10:16

【明報專訊】人民幣在11月份的跌幅開始擴大,據金管局數據顯示,當月本港人民幣存款亦大幅下跌,截至11月底餘額為6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月減少349億元或5.3%。金管局表示,12月份的人民幣存款仍然下跌。

主因定期存款流失

金管局表示,人民幣存款當中,流失的主要是定期存款,按月減少6.7%至4249.91億元,活期及儲蓄存款跌至2026.1億元,按月跌2.2%。11月的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匯款總額則按月增加26%至3906億元。另外,11月整體貸款與墊款總額按月增1%,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貸款增加1.5%。

近月人民幣貶值,加上年底資金緊張,各銀行已相繼上調人民幣定存年息以吸納資金,不少中小型銀行的年息都突破4厘,然而人民幣定存仍然大幅流失。金管局發言人表示,主要因為美元走強,單計11月,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已下跌約1.7%,由於對人民幣匯率預期等因素,市場對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需求有所下降,令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亦有所縮減,從銀行方面了解,截至12月中,人民幣客戶存款較11月底仍然下跌。但發言人強調這是全球趨勢,自今年初全球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也普遍縮減。

港銀人幣隔夜拆息升至12.8厘

存款減少,加上年底資金緊張,導致拆息上升,昨日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全線抽升,升幅最大是隔夜息率,升至12.8厘。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認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令美元之外其他貨幣大幅貶值,香港居民持有人民幣意願減弱,導致存款減少。如果未來美元強勢不改,加上內地加強宏觀審慎管理,香港人民幣存款短期內還會繼續在此水平徘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87&issue=20161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22

外匯佔款5月減293億 跌幅收窄

1 : GS(14)@2017-06-17 12:37:58

【明報專訊】內地走資情况見紓緩,人行昨日公布,央行口徑5月末外匯佔款餘額21.5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4月減少293.34億元,雖然已經連續19個月下降,但降幅連續6個月收窄;4月份的外匯佔款餘額減少420億元。

銀行結售匯逆差1178億

另外,國家外管局昨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中國5月銀行整體結售匯逆差1178億元,較4月的1026億元增加,但代客結售匯逆差852億元,較4月的881億元有所縮窄。外管局指,中國5月的外匯供求仍保持相對平衡狀態,目前市場情緒穩定,貿易投資等主要項目的外匯供求更趨平衡。總體而言,目前內地跨境資金流動回穩向好、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人行昨逆回購2900億

招商證券認為,數據顯示,5月中旬開始人行將中間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已確實見效,銀行動用較少的「子彈」,外匯佔款波動減弱將成常態,下半年供求趨平衡。

另外,緊接美國加息之後,人行昨日大幅增加了逆回購操作,昨日投放2900億元,累計全星期淨投放4100億元,創近5個月新高;上周淨回籠100億。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08&issue=20170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71

中國5月外滙佔款按月減293億人幣

1 : GS(14)@2017-06-18 22:04:51

【本報訊】人民幣滙率雖未扭跌為升,但貶值趨勢及走資壓力漸緩,人行公佈5月份外滙佔款,按月減少293.34億元(人民幣.下同),餘額降至21.55萬億元,連續第19個月下降,4月份則減少419.98億元。與此同時,外管局公佈5月份銀行結滙逆差為1,178億元(等值171億美元),按月則增長14.8%,發言人指境內外滙供求仍保持相對平衡狀態。美國加息後翌日,離岸及在岸人幣滙率繼續回軟,但幅度較前日溫和;中間價昨報每美元兌6.7995人幣,跌143點子,截至傍晚7時計,離岸人幣報6.8139,單日貶0.1%(跌68點子),每百港元兌87.36人幣;在岸價報6.8145,貶0.18%(跌125點子)。一名滙商表示,人幣貶值預期未見加大,資金外流規模可控,整體外滙狀況相對較均衡趨穩。對於5月結售滙數據,外管局發言人指,當前市場情緒依然穩定,貿易投資等主要項目的外滙供求更趨平衡,總體看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回穩向好。根據公佈,5月份銀行結滙為8,920億元,售滙則達1.01萬億元;其中銀行代客及自身結售滙逆差,分別為852億元及325億元。今年首5個月計,銀行累計結售滙逆差5,018億元。銀行結售滙是指銀行為客戶及自身辦理的結滙(買人幣沽外幣)及售滙(沽人幣買外幣)業務,結售滙出現逆差,是售滙量大於結滙。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7/200587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57

上月三大辣稅涉25億 按月減18%

1 : GS(14)@2018-04-13 07:16:0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327&issue=20180413


【明報專訊】樓市續由買家主導,加上受早前新春氣氛影響,令樓市交投略為放緩,政府辣稅收入亦告減少;稅務局公布,3月份涉及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額外印花稅(SSD)之成交量、涉及稅款皆全線下跌,上月三大辣稅的總稅收錄逾25.1億元,較今年2月份30.685億元減少逾5億元或18%。

稅務局公布,3月份涉及DSD的物業成交有2454宗,按月減少21.3%,成為2017年2月錄得1798宗後的超過一年新低;而涉及18.995億元稅款,則按月少17.9%,亦為去年10月錄得14.028億元後之5個月新低。

雙倍印花稅款項5個月新低

另涉及BSD之成交有321宗,按月減少8.8%,再創去年7月錄得256宗後的8個月新低,所涉稅款5.911億元,按月跌18.4%。

至於涉及額印稅SSD之成交有42宗,涉及2450萬元稅款,按月下跌10.6%及16%。

不過,市場不時都有投資者支付辣稅入市,中原地產副區域營業經理文家輝表示,天水圍嘉湖山莊本月暫錄約16宗成交,平均實呎10,552元。

買家多付88萬辣稅買嘉湖兩房

文家輝續指,其中賞湖居5座高層G室,實用548方呎,獲外區買家以590萬元承接,平均實呎10766元,買家稱已擁有物業,須繳付15%稅,約88.5萬元;原業主於2015年1月以403萬元購入單位,持貨約3年,帳面獲利187萬元,升值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