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會計師行研究-10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179

信永中和有分大陸同香港,負責的公司按註冊地分三部分

在百慕大註冊的如下:

909中大國際  99王氏國際  724泰豐國際  370國華

439英發國際  1182中青基業  1229雅域集團  681中民控股

30佳訊控股  61綠色環球  361順龍控股  211大凌集團 

1051智富能源  645港台集團  512遠大醫藥

這些公司沒有共同董事,而且未聽過有乜關連,這部分的公司,終於有公司冇股本融資,比例都有將近一半,而且有個別一兩間公司的財務數字似樣小小,但未到投資級,國華,雅域,中民,智富,遠大都保留意見,值得一讚

在開曼註冊的如下:

1164維奧醫藥  509世紀陽光  2330紀翰集團  2371直真科技

462中國金匯礦業  1991大洋集團  2324德泰投資

幾乎所有公司都有股本融資,除左維奧醫藥,世紀陽光同大洋集團外.其他公司的財政都非常糟糕,維奧醫藥的數字不容易看,而世紀陽光已經轉型為慨念股,唯一到投資級的大洋集團卻難保會走相同路線,紀翰同金匯保留意見,處理可以接受

在大陸註冊的如下:

1171兗州煤業  719山東製藥  840天業節水  438彩虹電子 

1893中材股份  1000北青傳媒  74長城科技  187北人印刷

這些公司當中有大名鼎鼎的公司,而且業務正常,拋開投資價值不講,起碼這些公司唔係老千,冇連續的股本融資,雖然有天業節水的財困及北人印刷的炒燶衍生等問題,但起碼有一半的公司係好的,不保留意見的簽署是合理的

另外中材股份同時起用兩間核數師行

在香港註冊的如下:

21寶福集團  295江山控股

兩間都爆左煲,都有保留意見

 

對信永中和的結論是,終於有一間似樣的會計師行了,對於有問題的股票大都作出警示,雖然經手的公司很多都是垃圾,雖然會令人信心不足,不過起碼有公司是有投資價值的,和之前的會計師不同,信永中和的報表只要不保留意見,就應該可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5

會計師行研究-12 味皇 +附錄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06


均富應該算係4大行外的第5大,現在看看它的本事:

均富負責的上市公司,按註冊地區分,在百慕大註冊的如下:

938民生國際  1114華晨汽車  1163瑩輝集團  1196昌明投資

176聯太工業  760明日國際  566紅發集團  952華富國際

365日東科技  855中國水務  343文化傳信  1100飛達控股

79世紀建業  680南海控股  173嘉華國際  878金朝陽  550才庫 

970耀萊集團  834康大食品  169恆力房地產  2327積華生物

這部分公司中,總算有間有名d的公司,但算不算好公司呢?

出現明顯的股本融資的公司,包括民生國際,昌明投資 ,明日國際,華富國際,日東科技,中國水務,文化傳信,世紀建業,南海控股,金朝陽,耀萊集團,積華生物,比例約為一半,對百慕大註冊的公司來說已經相當 有良心,財務方面,明日國際,華富國際,中國水務,文化傳信,世紀建業,南海控股,嘉華國際,金朝陽,耀萊集團應該特別有問題,只有中國水務,世紀建業, 南海控股3間保留意見,不是說均富信唔過,但明顯太鬆手

在開曼註冊的如下:

777網龍  256中國海澱  682超大現代  352富陽  175吉利

2978/2312 中國金融租賃  599怡邦行  905Mastermind Capital

77進智公共交通  602佳華百貨  402明興水務  353森源鈦礦控股

這批公司很多是新上市,唔知係唔係攪客,新上市的唔講,舊公司的報表相當糟糕,海澱現金流失,超大跪求債主要股唔要錢,吉利汽車之前幾乎破 產,Mastermind Capital現家接近破產,森源鈦礦直頭負現金,唔駛講,發新股係上面公司的指定動作,新上市都係咁話,拋開很多公司的假盈利不 說,Mastermind Capital同森源鈦礦雖有保留意見,但我對其他公司的通過非常失望

在香港註冊的如下:

513恆和集團  185特速集團  250中國數碼  131卓能

81蜆殼電器  280景福集團  137金輝集團  666禹銘投資

639福山能源  18東方報業  1171兗州煤業(大陸)

這批公司的財務也是各有特色,總體來說就是盈利不可信,濫發新股的情況反而唔係咁嚴重,反而係債務方面大都一身蟻,濫發新股發生在卓能,禹銘,福山 上,而債務問題就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所謂債務問題,就是一大堆債券呀,關聯人仕貸款之類的,所有公司都有長期債項同其他長期負債,所有公司都有均富神聖 的簽署,僅中國數碼附有條件限制

兗州煤業有信永中和睇,均富唔駛理

結論是這個在方向日報寫專欄的會計師行,同佢寫的專欄一樣講d唔講d,話就話係第5大,但簽名太求其,唔知係有心定無意啦,總之佢可以係方向報寫專欄,就表示方向報會幫手推介佢經手的股,因為方向報核數師都係佢...

對於情報源是否存在利益沖突,似乎沒有人認真想過...

唔湯唔水的核數師報告唔睇就得啦,橫掂上面d公司又唔係特別有投資價值,唔理都冇乜好可惜

附錄: 2009-01-22  HKET

市差工作不減 均富續聘畢業生


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對善於計數的會計專才也有一定需求。均富會計師行(Grant Thornton)表示,經濟好時與IPO有關的審計工作較多,境況不好時,清盤工作有機會增加,故任何時間也需人才加入。

在中港兩地擁有逾千名員工的均富,今年將繼續招聘本地及外國的應屆畢業生。

發展大中華區 大方向不變

在金融海嘯陰霾下,均富仍然積極到各大專院校吸引有潛質的準畢業生加入。均富審計部合夥人林鴻恩表示:「會計師的經驗是需要累積回來的,若暫停招聘,數年後中層人才會減少。我們看的是長遠發展策略,未來3至5年大中華區域將是均富國際重要的發展區域。金融海嘯可能令短期方針較審慎,但中長期大方向不變。」

均富的香港及內地員工人數,08年較07年同期增長達50%,其中08年香港增聘百多名畢業生,內地更增聘了約200名畢業生:「經濟逆轉,IPO的業務發展減慢,但有關資產重組、清盤甚至涉及商業糾紛的會計工作則有上升。」

他表示,雖然本地準畢業生透過學校申請期限已過,但本地及外地大學畢業生及具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士,仍可透過該公司的網頁申請職位;直至目前為止,已收到逾1,500份本地生的申請表,與去年相若。

重團隊精神 會計知識次要

要成功獲聘,關鍵不在於是否會計系畢業,而在於是否明白及注重團隊精神,並樂於及有能力與不同背景和階層的人士溝通。

「我們需要既能成為團隊領袖,又是稱職隊員的員工。」均富的合夥人都相信,團隊內有來自不同背景、修讀不同學系的隊員,對公司整體發展有幫助,可發揮1+1大於2的效用。

林鴻恩解釋,會計師行不單提供入數及核數服務,更提供諮詢、顧問、收購、上市及集資的服務,故需要擁有不同背景及懂得靈活運用各種資源的同事:「申請者有基本的會計知識當然好,但若是修讀其他科,又有信心入職後可考取專業資格的,也會給予機會。」

忌背答案 勿營造外向形象

他冀應徵者在面試前做好準備,但不是強背問題和答案,更不要刻意營造外向及合群的形象:「過分矯飾反而弄巧成拙,面試時要表現得靈活一點,沒需要一定將已準備好的答案全部背出來,個性較文靜亦不代表思考力不好。面試官大多有10多年工作經驗,不難看出破綻。」

林鴻恩亦提醒,面試絕非如玩「生還者」遊戲,必須淘汰某個數目的應徵者:「同一組內個個表現好,全部留下;若全部也不夠好,全不要。」故應徵者應放鬆心情,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毋須為爭位而給自己太大壓力。

他強調,均富獨特處是鼓勵中層員工多參與公司決策;招聘過程中,雖然合夥人也會參與面試工作,但合夥人對最後結果的影響,遠不及中層員工如經理及高級經理:「我們希望讓經理們挑選自己的團隊,合夥人在招聘中只扮演顧問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6

會計師行研究有感 (2之1)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179

3大老千股:


第一家是大凌集團,是273的師父,2000年前後把大量垃圾公司上市,如已除牌的山河控股、國際融資,重組成功的變靚D(前身彩虹控股)、聯夢活力世界(前身活力世界)、109榮德豐(前身榮德控股、數字地球、榮豐控股,曾被910吳主席入主,後又退出)。

老闆因騙大凌錢,故公司被人停牌,證監又告他要他賠錢給公司。

第二家是江山控股,這家又學大凌,結果伏法。後獲榮盛系重組,現已復牌,和朱太(?)有關係。

第三家寶福控股,原屬會德豐,有幾十年的上市歷史,起碼大我一倍,在包玉剛收購會德豐的戰役中,因持有會德豐股票,故成為棋子之一,最終在會德豐系內沒大 作用,但有大量現金,成為殼股之一,由1051智庫能源(和346中聯石油化工有關係) 副主席劉夢熊、第二大股東做中間人,後售予和成國際(651)。和成國際買入後,就用其現金買濟南一物業,被股東稱為「一元買擦子膠」的交易而反對,最終 仍通過,最後不出股東所料,全部撇帳告終,陷入財困。和成國際前主席是誰?就是大名鼎鼎中國科技(985)的主席趙渡。





其他公司:


724泰豐國際 前稱千禧智慧,後易名先科國際,這家公司單新聞非常出名,可以很容易就找到。

370國華手腳不太乾淨。

1182中青基業 是老千股XO,看股票集資和股票圖就明。


 1229雅域集團現在賣給安哥拉的礦業公司,前手任得章,是財技老手,現時是潤迅的大股東,之前他想把卡拉OK注入潤迅後失敗,但是後來和問博系的人合作把這些東西注入眾彩控股(8156,前稱蜂蜂天然生命、蜂林天然生命、中國蜂業)。


681中民控股好似都唔係太正經,不過要讚Auditor。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63

30佳訊控股 、439英發國際都和朱太有大關係,其中30和中國水業(1129,前稱天鷹電腦)、菱控(8009)有關係的,其中1129的財技令人讚賞。

61綠色環球我不太知道它的來歷,但股本融資如下:

股本變化
- 99年7月,以每股$1﹒28,發行7000萬股新股上市。2000年1月,以每股$2﹒9,配售
4200萬股;8月,擬以每股$3﹒725,配售422萬股;9月,以每股$3﹒5,配售3200萬股
。2002年5月,以每股$0﹒53,配售6000萬股。2002年6月,以每股$0﹒562,配售
4996萬股。2005年8月,以每股$0﹒119,配售5462萬股。2006年2月,以每股
$0﹒102,配售1﹒18億股。2007年1月,以每股$0﹒22,配售1﹒1億股。6月,以每股
$0﹒72,配售1﹒6億股。2008年2月,以每股$0﹒25,配售1﹒99億股;6月,以每股

$0﹒108,1供1,發行12﹒67億股。2009年3月,10合1。

512的故事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61

2330紀翰集團 前身為德維森,是創業板公司,後轉主板,曾因財困停牌,停牌前管理層幾月一轉,和大誠電訊科技(8003,現稱世大控股)頗有淵源,後被地產炒家湯先生重組,易至現名。

2371直真科技和極多公司有關係,以下有提供,後379、692已和之脫離關係,又買入8158、8166,欲買925,又不成,其後925拿了明日系旁支劉先生的deal(8041、254、8172、499(?))作炒作之用。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8

會計師行研究有感 (2之2)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06


南海和中國數碼都是于品海的公司,此君也是財技高超之輩。他在1980年代以零現金取得南洋一酒店,之後包裝成上市公司集資,再以這家酒店購入南海(現時 中國數碼),之後又購入明報,因個人品格問題加上搞電視台,大虧,被迫售出明報。後來又把旗下的公司互換資產,另外也以財技使母子公司控股關係多次易轉, 連名稱也易轉過,哈哈。

970由楊受成及黃玉郎入主後,現在股權已易手,黃先生在極多年前為343的大股東。

185特速的陳先生也是財技高手,中國燃氣曾是他的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34

905 前身為大名鼎鼎的明珠興業(後改名至新銀集團),有番十幾年股齡應該知道這家公司吧。這家公司的老闆黃坤,曾入主過大華國際(600,曾易名東方明珠實業 及信寶國際,現名中國基建投資),現時為中國明珠創業(632,前名招商辰、啟祥集團)主席,這些東西都有缺陷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9

會計師行研究-13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09

仇人見面份外眼明,以下是陳葉馮會計師行

香港註冊:

605港佳控股  663南嶺化工  140三元集團  91駿新能源

開曼註冊:

769中國稀土  1149博智藥業  1889武夷藥業  646啟帆 

1073浩倫農科  1116美亞控股  600中國基建  3823德普科技 

527銀河半導體  2379中天國際  3335DBA電訊  318黃河實業

1175福記食品  556泛亞環保  721Prime Investments

百慕大註冊:

1076第一天然  904中國綠色  925元昇國際  723晉盈控股

729嘉盛控股  736中國置業  104冠亞商業  875連發國際

563中新地產  851建美集團  889連達科技  63榮豐國際

231環球動力  620太元集團  530廣益國際  166新時代

487澳門實德  959澳瑪娛樂

我將它們分為壞公司,差公司同好公司,壞公司為:

605港佳控股--微利,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663南嶺化工--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保留意見

140三元集團--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保留意見

91駿新能源--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1116美亞控股--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600中國基建--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保留意見

2379中天國際--長期虧損,有債券

318黃河實業--長期虧損,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721Prime Investments--長期虧損,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保留意見

925元昇國際--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723晉盈控股--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729嘉盛控股--長期虧損,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保留意見

736中國置業--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保留意見

104冠亞商業--長期虧損,高現金低負債,有債券

875連發國際--長期虧損,保留意見

63榮豐國際--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債券

231環球動力--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保留意見

620太元集團--長期虧損,高現金低負債,有債券

530廣益國際--長期虧損,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166新時代--長期虧損,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487澳門實德--微利,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959澳瑪娛樂--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851建美集團--長期虧損,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這批公司有兩個共同點:賺唔到錢,有債券

差公司為:

1073浩倫農科--微利,高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646啟帆----微利,高現金低負債,有債券

3823德普科技--有債券

527銀河半導體--微利,高現金低負債,有債券

563中新地產--低現金高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

這批公司共同點只有一個:有債券

好公司為:

1076第一天然--高盈利,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福建

769中國稀土--高盈利,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福建

1149博智藥業--高盈利,高現金,有股本融資,福建

1889武夷藥業--高盈利,高現金低負債,有債券,福建

1175福記食品--高盈利,高現金高負債,有債券

904中國綠色--高盈利,高現金低負債,有股本融資,有債券,福建

3335DBA電訊--高盈利,高現金低負債,有債券,福建

556泛亞環保--高盈利,高現金低負債,有債券,福建

889連達科技--高盈利,高現金

這批公司大致有3個共同點:好賺錢,有債劵,來自福建

總結起黎,同陳葉馮有關的公司都必然存在債券,我說的債券當然包括優先股,壞公司同差公司可以用價值投資的手法排除,唯有好公司的報表都相當完美, 這樣的好公司絕對是投資的一流目標,第一天然正是如此,但結果卻是災難的,這些好公司空有大金,卻無力支付少少的支出而發債集資,由於發債集資時都會有當 而皇之的理由,加上派息又一直正常,這一點實在難以令人發覺,真係死左都唔知乜事,正正堂堂的老千股用腦可以分得出,但陰陰濕濕的騙子股就害得人多了,結 果陳葉馮的危害性遠比其他同行大

由於騙子股越遲穿煲,就會對股東造成越大的傷害,因此我祝佢地個煲早日落地開花

另外不知當中存在甚麼特別理由,好公司大都來自福建,是一種當地文化定係有外人傳授就不得而知了

分辯註冊地的影響相比起其他同類,似用作用不大

對於好公司的報表,本應該無條件的相信,問題是第一天然出事之後,好公司的報表要麼全面相信,要麼全面否定,不得含糊,我個人選擇全盤否定

結果,陳葉馮會計師事務所是作為債券專家而存在的

突然背脊一涼,中國消防雖由是4大行經手,但它也是來自福建,而且不派息(雖然有充足的理據),我也要認真考慮它的前途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0

會計師行研究-完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30

經過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幾個問題同相應的對抗方法:

1.百慕大註冊的公司結果大都有問題,似乎百慕大在一些地方提供左出千的方便,逆推斷,特意選在百慕大註冊九成是為左方便出千?

應對方法--在舊文研究過保薦人同註冊地的關係,雖然得不出甚麼有用的結論,但在百慕大註冊這一點,應該是有指定的投資銀行專門負責的,提供註冊 --美化--推銷--搭棚--配售的一條龍服務;最近幾年已經很少有公司在百慕大註冊,因此現時的老千公司普遍有好耐歷史,而且很易認,不過百慕大註冊的公司仲存在東方海外,中國食品等好公司,問題是這些公司又不是特別有投資價值,未到非買不可的地步,而且在大熊市中,中國食品的價格卻一直偏高,派息低得離譜,不管是甚麼會計師行,股價同報表受操作的可能還是存在的,因此折衷的方法是--逢百慕大註冊不買

2.四大之外的會計師行冇間有代表作,逆推斷,有心征服世界的人必然會選擇同自己相應的舞台

應對方法--畢馬威代表作有匯豐,安永代表作有宏利,羅兵咸代表作有中國人壽,德勤代表作有長實等,如果拿康師傅,超大代等公司為代表作,咁間會計師行好打有限,而該公司都只係鼠目寸光,因此用四大行的公司先係野心之選

3.大多數公司用四大之外的會計師行無非是為左集資,有固定目的的前提下,逆推斷,所有公司都有固定的炒作模式

應對方法--老千之道,無非是高沽低吸,因此每逢配售之前,必然會人為炒高,在各會計師行中,以羅申美最為明顯,而且應存在固定的規律性,因此可以成為投機的絕佳目標,不過我功力未夠,未能發現其中的配售公式,況且我都冇興趣...我想說的是,如果發現報章車輪戰咁推介咁一股票,正是配售前夕

4.要公司穿煲一定需求藥引,逆推斷,只要冇突發意外,公司會一直保持安全

應對方法--以第一天然為例,佢起爆的藥引是衍生工具,如果大牛市一直持續,藥引就點唔著火,公司會如常派息,如常交出美妙的成績表,我亦會如常的增持, 你睇緊的這篇文章亦不會出現,此正是此等公司惡毒之處,股東會在將來的一次起爆中受到滅頂之災,因此一早穿煲反而係幸福?各公司的藥引不同,但原理都是流動資金不足,會計師可以增加資產同隱藏債務,但實際的現金並不能變出黎,公司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集資,唯獨熊市時不可以,爆煲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得到公司在保質期內可以安全食用的結論,問題係保質期冇印出黎,可能係10年,亦有可能係聽日,在同一批貨內有一件食死左人,應有足夠理由回收所有同一批號的貨吧

總結起來,除左均富同陳業馮的公司較難辯認外,其他會計師行處理的公司大都可以輕易找出破綻,所有這些公司在牛市時是很不錯的投機目標,不過,只限在牛市時 回到求証目標:

1.不良的會計師行負責的一定是不良公司,反過來,不良公司會找怎麼的會計師行? 結論:不良的會計師行負責的一定是不良公司,而不良公司會找一些識做的會計師行,而會計師的能力並不重要

2.同一間會計師行負責的公司有冇某程度上的黑暗關聯? 結論:例如馬賽會計師事務所一類的公司,通常是某類個利益集團的附庸,利益集團內的公司賬目都傾向聯合管理

3.同一間會計師行負責的公司有冇某程度上的相似性? 結論:陳葉馮,羅申美等會計師行所負責的公司往往存在驚人的相似性,而且背後可能存在統一操作的頭目

4.那一些會計師行有出古惑的嫌疑? 結論:除左信永中和外,其他會計師都不足採信,捌除明顯的大老千不說,當中陳葉馮,羅申美,均富尤為惡劣

5.各會計師行值得比幾多信任度? 結論:全部信任度0,鑑於當中的股票並不是非常有投資價值,沒有"唔買會死人"的程度,全數放棄亦不會有大損失,冤枉左個別好股票亦無關痛癢

6.有雞先定有蛋先? 結論:小會計師行應該是因為"有需要"才建立的,為左滿足各自的獨特需求,即係為左生蛋先安排隻雞;而一些大會計師行例如陳葉馮,羅申美,均富等會計師行,應該是打開門做生意的,只是門上掛左"提供專業服務"的招牌,所以各路英雄先偶然聚在一起,即有隻雞擺係度,蛋就不斷地生出黎;另外陳葉馮應該存在介紹人 所有綜合起來,就成了"四大行之外的公司一概不買"的老土說話,必然有人嚏之以鼻,但我卻損失左半年的青春,轉左個大圈先徹底明白古老經驗當中的大道理....大家有福了,損失由我一個人承受,經驗卻讓大家一齊分享,希望各位唔好令味皇的血白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7

會計師生財術(updated)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727


緣起:


該公會的2009年中期報告:


http://www.hkicpa.org.hk/publications/annual_report/2008/Annual_report_TC.pdf


在這份東西第50頁第3.5x 2+5位,可以見某董事為是專業平水監察委員會成員,


據該會計師樓該董事的資歷如下:


...從事會計專業超過22年,其中13年任職多間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結束四大生涯前於其中一間事務所出任一個審計組的主管.... 對上市項目前期審閱、內部監控系統評估、管理顧問及內部審計擁有豐富經驗,曾服務上市及非上市、本地及跨國公司客戶及政府部門。

....在2005年加入本公司前,曾在一個半官方機構的財務調查部門出任主管,服務超過6年,成功協助解決多宗著名的商業詐騙案件。.... 為司法鑒證及防弊 調查專家,尤精於帳目分析、公司管治、上市申請、財務調查、企業管理及訴訟支援,是極少數為法庭接納的鑒證會計師之一。

另外,在2000年某報亦有訪問同名同姓的人,基本上和資料大致相符,資料如下:


如 果 不 是 家 中 的 「 香 爐 躉 」 ﹐ .... ...... ...  當 了 十 五 年 的 會 計 工 作 。


....  早 已 有 加 入 紀 律 部 隊 的 心 願 ﹐ 當 年 預 科 畢 業 後 ﹐ 曾 投 考 警 隊 督 察 ﹐ 但 卻 無 法 如 願 。


.......


於 是 ﹐ 他 大 學 唸 會 計 ﹐ 畢 業 後 一 直 從 事 這 門 專 業 工 作 ﹐ 直 到 看 到 廉 署 的 招 聘 廣 告 ﹕ 「 這 次 家 人 沒 有 反 對 ﹐ 因 為 在 廉 署 工 作 不 用 佩 槍 。 」 九 個 月 前 ﹐ 他 從 會 計 界 「 五 大 」 之 一 的 安 永 會 計 師 事 務 所 ﹐ ........... 。 他 說 ﹐ 金 錢 方 面 跟 會 計 工 作 相 差 不 遠 ﹐ 但 現 在 ....  的 工 作 得 到 更 大 的 滿 足 感 。


故該隱名人稱「一手為暗夜帝國做嘢收$,一手幫自己個機場把風,賊喊捉賊,點捉?」,因該先生公私也做過,熟悉情序,故有方法卸去責任,加上其資歷,確難以被人調查為有問題,故部分低素質公司走去這家會計師樓核數,確不無道理。

 


該人人到中年,或有妻有兒,或即將退休,或人事複雜,或財政問題,為謀生不得不轉回私人機構,為保其飯碗,因此隱去其名,以存厚道。


 


其後有位Amy小姐覆稱:



 


這人行內人都熟悉,喜歡手表和女人,安記時因$放飛機被迫離開,老廉時因卷入類似事件被迫離開,"早已有加入紀律部隊的心願"云云似門面說話, 風聞他目前與自己公司女同事行埋,人地老公好不滿

行內一定有這種人搵食,投資時應考慮有現金有業績公司為何不選擇四大行?是四大行不接受任命,或四大行不願意簽發clean報告?

即使本地行,望一望合夥人成分,本地行,費用較四大行便宜,職工薪水比較低,為何這種’大哥’願意屈就?財來自有方

這種人很危險, 最近10&6是實例, 一夜消失,領導那家唔3姓會計行爆你一鑊。

投資要好小心,資訊發達, 希望湯財網正義聲音可壓制這種人,財務匯報局成立,能使這種人伏法!


然後我問:


哦,原來是這樣,謝謝你的情報。

他個樣看來成熟穩重,原來都是唉。我真想知道,他為何會變成這樣?難道這些人只是因為錢嗎?

我只是根據公開資料來看,至於這些非四大的公司點搵錢,收費較平又有大粒人去做,我真是唔知道。若有機會,可以透露一些嗎?

我覺得自己不是太正義,因為我都要賺錢養家嘛,仍然有些銅臭(!),但是我都會儘量叫人投資股票要小心些,不要過於相信高管的說話,因為他們說這些東西或多或少都有個人利益及感情放進去。


最後Amy小姐用英文覆稱:

1) Non-audit service fee Each professional firm has its own cost structure. Local firms must have lower charging rate to their clients, compared to Big 4. This rule limits the audit fee. But the firm can set up a seperate consultancy company, by which charges the client accountancy fee, internal control review fee. Think: if superman 1) does not involve in audit team 2) but is able to dominate the audit team, and 3) charge a delicious non-audit service fee to client through a seperate comapny in which the superman is a sole/substaintial shareholder. 2) Securities Due to independence, superman and his spouse are not allowed to trade the securities of clients.. If a securities firm can provide 1) a dummy account,  2) a margin loan at a competitve interest rate, and 3) share price forecast, is superman happy? That's why superman owes the securities firm much! 3) Relatives/friends The club invities the relatives/ friends of superman to be independent non-executive/executive directors, financial controllers of listed companies, is superman happy? If superman is happy,will he join the club?
以英文翻譯出來大致是這樣,如有錯誤,請隨時指正:


(1) 審計費用外收費


每一家會計師樓都有其收費標準(cost structure翻譯出來為「成本架構」看來就不是太適合),本地會計師樓的對客戶收費會較「四大」平,所以這會限制他們收取的費用。


但是這些會計師樓也會開一間「顧問公司」,去收取客戶的會計顧問費及內部控管監察費用。試想想當某人(即superman),會發生甚麼的事情?


(1) 他不負責核數小組的日常運作,


(2) 但他有能力去控制核數小組,


(3) 某人為主要股東或控制的「顧問公司」可以從客戶可以拿一筆可觀的審計費用外收費。

(2) 炒股票


因要保持「獨立性」,某人是不可以買賣他客戶的股票,但是某證券行如果可以提供:


(1) 一個化名戶口,


(2) 一個低息的孖展貸款,


(3) 一個股價的預期(greatsoup: 別忘記他是做甚麼的!)


那某人是否會開心呢? 所以某人欠下證券行唔少錢!


(3) 親朋戚友


那些上市公司(照club譯為「會」似乎不當),會任命某人的親朋戚友做獨立非執行董事或執行董事,或是上市公司財務控管人員,那他開不開心呢。


如果他開心的話,會不會去加入這些會呢?


greatsoup:


真想不到,賺錢原來有這麼多方法,做會計師原來有咁多著數,各位就業時,一定要去做會計,雖然會好辛苦,但是十中無一的機會,都是值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1

中国稀土假帐黑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拒绝审计


From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7/18/content_982485.htm


 中国内地首家在港上市的民营企业正在学习适应香港证券市场最残酷的游戏规则——被四大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抛弃,跌入到“仙股”行列

  2003年5月行将过去,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仍然未能公布其2002年年报——按照惯例,香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下限是每年的4月30日。

  公告拖延的原因有些离奇: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中国稀土的核数师已数度更换。在“四大”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周游之后,近期才刚刚选定了香港本地的何锡麟会计师事务所。

  这意味着号称首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之一的中国稀土,正在被“四大”抛弃。尽管公开消息并未道尽此间委曲,但其股价却已应声而落:4月28日,中国稀土最低跌至0.42港元,至今在0.50港元上下徘徊,不复昔日光彩。中国稀土究竟发生了什么?

  民企明星

  中国稀土原名宜兴新威稀土控股有限公司,是位于江苏省陶瓷名镇宜兴市乡间的一家私营企业,创办者兼大股东是有一口浓重江苏口音的蒋泉龙和钱元英夫妇。

  尽管江苏省并没有丝毫稀土矿源,但却拥有很多家大大小小的稀土厂。在全国位列行业前十 名的就有三家:江阴加华(全称为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溧阳方正(全称为江苏溧阳罗地亚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宜兴新威。简而言之,稀土行业 指的就是通过分离技术提取稀土矿中的15种元素或元素的化合物,这是一个小行业。(参见辅文《稀土ABC》)全国全行业全部的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全年 的销售收入全国加起来约30亿元,大部分供应出口。中国较大的稀土企业总共100多家,但销售过亿元的骨干企业不过10家左右。宜兴新威大约排名第八、九 位。

  然而宜兴新威很早就意识到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这使得它很快变得与众不同。早在1998年,宜兴新威就由法国里昂证券担任上市策划人,开始向香港主板进发。按照民企登陆香港的惯常作法,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变成开曼群岛,一家名为YY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成为其大股东——经过上市和在香港被称为“抽水”的两次后续融资后,它对上市公司持股仍高达62%。YY Holdings Limited为蒋氏家族信托人,全权受益人是另一家为钱元英及其子女全资持有的公司。曾经作过教师的钱元英国籍已转换成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实际代表蒋氏家族——蒋泉龙自己的身份并没有变化。

  凭借香港投资者陌生而新鲜的“稀土概念”和“体制优势”,原来的宜兴稀土控股公司于 1999年10月15日在香港顺利上市(股票代码769),筹资1.2亿港元,外部投资者占25%,最终的保荐人为光大融资公司和新加坡唯高达融资公司。 至今,身为上市公司董事的钱元英还记得当时与中海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卫留成同时在港交所聆讯的一幕,结果当时雄心勃勃的中海油功败垂成,中国稀土却凯歌 高奏。

  此后一年间,宜兴稀土通过转券和配售再度筹资达2.5亿港元,并于2000年5月 改名为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稀土)。一时间,中国稀土被市场追捧为民企明星,股价最高超过3港元。2001年,中国稀土的业绩冲上了顶点:根据 2001年年报,其销售额高达6.18亿港元,其中的稀土类销售额高达3.75亿港元,当年盈利1.47亿港元。

  蒋泉龙一举成为中国稀土界中的“能人”,“善于观察形势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这是业内对其较为正面的评价。

  然而上市也同样也使“透明度”问题受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事实证明,这很快就终结了中 国稀土的光彩。其实只要凭借基本的稀土行业知识和对中国稀土业的了解,就不难发现中国稀土上市以来的业绩严重注水(参见辅文《注水的稀土》)。知情人更透 露,中国稀土的内部财务人员曾一度对被掩盖的事实忐忑不安:宜兴新威为使股票上市,重新包装了公司三年来的财务报告,并将销售收入放大三倍。从那时起到现 在,仅从其主业稀土类产品看,销售收入累计虚增超过10亿元,可以推算利润掺水的累计额已达1亿元~3亿元,占其净资产9亿元的相当大的比重。这还是在假 设其耐火类产品的销售完全真实的前提下(参见附表一《中国稀土销售的稀土究竟是多少》)。

  这个事实是颠覆性的。因为如果按照香港联交所规定的最低上市条件——拟上市公司需有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其前两年总共利润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最近一年不低于2000万港元、预计市值不得少于1亿港元——中国稀土当年能否达到上市要求都令人质疑。

  风云突变

  2002年9月,中国稀土公告了其未经审计的2002年中报业绩,销售收入为1.96 亿港元,其中稀土产品的销售额为7178.6万港元,较上年同期2.12亿港元急降66%。受此影响,其股价急剧下跌,从每股2港元迅速破位。在中报里, 中国稀土把原因归结为上半年国际稀土市场低迷,国内稀土产业政策未落实而影响出口配额发放等。但这仍是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因为在两个月前,蒋泉龙还对一内 地媒体表示当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

  对于中国稀土来说,这种急转弯显然所来有自。据《财经》了解,2002年7月来曾 经有一封发自内地稀土界的举报信经由香港特首董建华转至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内容直指中国稀土的稀土类销售有假。可以确信,自此中国稀土开始成为香港 证监机构暗中的“高度关注对象”——中国稀土对此不可能无所察觉,业绩突然大降本身就是一种姿态。

  然而时至今日,香港证监会并未对中国稀土采取任何公开调查。资深人士认为,这主要 受制于目前亟待变革的香港证券市场监管框架:证监会的立案需要相当确凿的理由,而对于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香港证监会受到的限制很大。比如清查银行账 户,香港证监会到内地调查会有很大不便,和中国证监会也缺乏这方面合作的法律安排或先例。即使到内地调查,银行也会以《商业银行法》为由不予查账。曾经轰 动一时的格林柯尔、欧亚农业事件最终均受制于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就此罢手。一位接近香港证监会的人士称,在目前的情况下, 监管部门更多倚靠的是市场力量:对可能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一般先通过核数师、媒体的工作,向公众传递信息;失去投资者信任后,公司的股价自然下跌,银 行、供货商由此产生警惕;公司内部矛盾爆发,或许就有内部人向监管部门提供证据,最后据此将之绳之于法。因此对于类似中国稀土的情况,证监部门最先倚重的 是核数师。

  正是这一年,中国稀土上市以来一直聘用的核数师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因安然丑闻解体,香港安达信也被普华永道收购。然而不无蹊跷的是,在普华永道接收的安达信客户名单中,并没有中国稀土的名字。

  之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其2002年年报的核数师。然而到了3月12日,中国稀土又称因安永索要费用较高而解约,接任的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一个月后的4月17日,毕马威又提出辞呈——这次索性连解约的理由亦未告知。

  几次更迭之后,即有业内人士判断:“四大”中的最后一家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可能接这 个显然已经烫手的山芋。果然,5月5日中国稀土宣布,公司最终聘任的核数师为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后者显然不具备“四大”的声誉。据香港会计师公会秘书长 李启发介绍,截至2002年底的资料,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90%均由“四大”审核。

  这种反常现象很快引起了市场对中国稀土财务真实性的质疑。专家指出,在香港上市公 司没有权力单方面解聘会计师,必须要经股东大会批准才能换,但会计师也可参加大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因此此番中国稀土的情况,更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动放 弃,这显示出问题远比出具保留意见严重。

  《财经》辗转获知,“四大”的一致放弃有一秘而不宣的背景:收到了有关部门的“特殊关照”,主要内容是督促其要独立判断,要仔细审核。这种情况在对于受到证监会“关注”的上市公司案例中,并非罕见。

  核数师疑云

  今年3月安永的迅速解约多少透露了对中国稀土财务真实性的质疑。

  据了解,安达信在中国稀土的一年审计费约150万港元左右,而此次安永提出的收费为“重大额外审核费用”,约在四五百万港元左右。事实上,安达信在前一年度刚刚为中国稀土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按照惯例年度审计不应该有额外的工作,更不至于有高出数倍的收费。

  中国稀土4月26日发布公告称,安永注意到需对银行结存、出口销售、原料和制成品的管 理进行额外的程序安排,而且安永对账簿上确认所有固定资产遇到困难,也未能取得核实部分固定资产原值所必须的原有文件,甚至对存货也怀疑是否会在储存中出 现损耗,因此要求“重大额外审核费用”——中国稀土对此不能接受。这份解释其实已清楚的说明,安永在经过初查后对中国稀土的银行存款、出口情况、存货认为 需全面进行审核,需要作大量额外的工作。虽然公告里并没有说安永是否认为需要对以往年度都要重新进行审核,但从高额的收费要求来推断,这恐怕不仅仅是针对 当年。

  对于稀土这个“稀有行业”,核数师有太多的理由审慎,“这些稀土粉末甚至看上去和 一般面粉没什么差别”。香港一位会计专家称,四大望而却步的理由不外如下:一个是首先得了解稀土业的知识。对产量进行匡算,看看生产线、生产流程、原材料 采购和产出是否匹配,这需要可靠的专业判断;二是对实际销售情况进行确认。与其主要客户、出口配额、银行资金往来等进行不同科目不同程序的确认,务必取得 第三方的证明,即来自海关、主要客户、银行等的确认函。三是倘若确定有假后,还要仔细检查资产类科目的真实性,看看虚增的资产藏在哪个科目下,对固定资产 的原始文件、存货的盘点和估价、应收款的真实性都要一一求证。

  然而对内地的问题企业作调查,风险和难度很大。审计程序中的征询函到了中国到处都 可遇到“完美的安排”:收到征询函的客户常被当事人操控,或干脆由几个皮包公司配合。甚至国内银行在接到确认函时常要求核数师和当事企业一起来,然后随便 盖个章,至于有无担保等重大事项、资金往来等经常不予准确地核实。因此,会计师未必有能力查清企业的真相。一旦今后企业“东窗事发”,“四大”赖以生存的 声誉就会受到重创。如此不如“走为上策”。

  水分会自动消失吗?

  记者在江苏宜兴中国稀土的工厂所在地大浦镇实地采访中,见到了中国稀土董事会主席、副主席蒋泉龙夫妇。中国稀土的惊人业绩在他们看来主要归功于民营体制。这确乎也是当初吸引香港投资者的一大“卖点”。

  似乎是为了打消记者的疑惑,蒋泉龙主动称:“我认为公司上市难免有点水分,比如80% 是真的,20%可能有水分,上市后要将这20%的水分甩干,这是正常现象。”这是与市场对民营企业最乐观最善意的解脱不谋而合:企业上市时做假,但在投资 取得效益时隐瞒利润,用以弥补以往的黑洞。

  果真如此吗?根据《财经》了解,中国稀土账目中的水分绝不止20%,而且这样的财务黑洞一旦形成,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企业就会像穿上了红舞鞋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从中国稀土的历年年报来看,上市以后中国稀土从来就没有“甩干水分“的迹象,其营业额 从1999年的4.48亿港元,到2000年5.58亿港元,再到2001年的6.18亿港元,基本上每年增加1亿元。其中稀土类产品的销售占比接近 70%。而事实却是中国稀土实际的稀土类产品销售额至今仍仅在1.5亿元左右。(参见表一)

  虽然实际的销售量并无突飞猛进,但中国稀土的投资规模却在迅速膨胀之中:2001 年6月,中国稀土募集资金投向的两条生产线扩建工程竣工,这是一条6500吨的氯化稀土分离线和一条3500吨的离子矿分离生产线。这使得中国稀土的生产 能力扩大了近三倍。2002年中国稀土又新增一条500吨的荧光粉(以稀土为原料的加工产品)生产线。

  截至2002年6月30日的数据,中国稀土的固定资产高达4亿多港元,另有应收款近1亿港元,存货1.9亿港元,银行存款3亿多港元。可以推测,中国稀土虚增的资产,就藏在这些科目和数字里。

  不无讽刺的是,与“甩干水分说”恰恰相反,这可能与市场上最为悲观的一种推断更为吻 合:企业在最初虚报业绩后,一般都要扩大投资来掩盖黑洞,通过虚增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虚增大量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类项目来做平账务。进而必然在未来 某时归罪于市场环境、金融危机、“9·11事件”影响甚至SARS危机,为投资失败找到借口,令当初的黑洞“合法化”。-(张学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资料】

  稀土ABC

  稀土是常常伴生于铁矿的一种多金属矿的总称,含元素17个,可供工业用元素15个,常 用于发光材料、永磁材料、工业添加剂等,被成为“工业味精”。中国是稀土的资源大国及生产大国,储量占全世界80%。然而中国不是稀土强国,基本是向国外 的稀土产品使用商提供初级原料。

  中国稀土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直到改革开放前仅有10多家企业。20世纪 70年代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为代表的学者完成稀土萃取串级理论到计算机仿真设计技术后,中国稀土的分离技术在世界上达到先进水平,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流程 设计变得简单,生产企业提出要求,通过计算机就可完成工业化设计。于是稀土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掀起了一股稀土热。稀土投资较少,几百万即可上分离 线,几千万就可达到中等规模,稀土产品(多数是原料或初级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利润空间较大,更激发了乡镇和县市办稀土厂的热情。

  多年来稀土价格几经几落。1989年下半年,稀土外销形势恶化,出口受阻,厂家竞相削价以求生存,但大多数厂家还是倒闭。一直到1992年下半年,出口形势才转好,比以前温度更高的又一轮热潮凸现。这是稀土业的黄金时代。

  1996年下半年中国稀土再一次滑坡,产品价格大幅下滑,销售产量虽有增长,利润却反 而下降。1999年到达谷底后,2000年开始反弹,数量、价格、档次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好景不长,2001年的稀土产品价格与2000年的相比,又 下跌三成到五成,甚至更多,至今未见起色。而中国大陆的化工原料没有同步下跌。因此稀土企业的盈利难度很大。

  目前中国大陆较大的稀土企业(不包括稀土永磁企业)有140多家,主要厂家还是10多家,全国各类稀土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约30亿元。70%以上稀土产品销往欧、美、日等外商。由于1999年开始实行出口配额管理,所以稀土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在1997年内蒙古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和1999年中国稀土香港上市成功后,稀土就成了渴望上市的企业的操作题材。目前仍有近10家稀土企业竞相准备上市。

  2003年,国家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以稀土高科为首的北方集团,和以中国铝业公司为首的南方集团近期刚刚挂牌,能否从此实现产业的整合、理顺关系,告别各稀土企业的低端竞争时代,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凌华薇/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2

從背債小孩到上億家產的鬼才會計師

2010-02-01  商業周刊





一個公務員出身的人,要如何創造自己的一億人生?

林敏弘,十八歲那年,他的父親過世,他接下八萬元的債務;十九歲,高商畢業就到了印刷廠上班。雖然他半輩子在當公務員,但是強烈想要賺錢的動力,讓他不甘心停留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在規律中累積財富的方式。

從負債中爬起: 賣掉父親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這 筆錢(指八萬元的債務),當時在台中可以買兩棟透天厝,更可怕的是,我父親是用月息八分利在借,」林敏弘回憶這段往事時說,這筆錢如果不還清,過了十二. 五個月,利息錢就相當於本金八萬元,「這筆債不還,我們全家沒辦法好好生活。因此,父親過世幾天後,我馬上把六兄弟找到祖先牌位前,將父親留下的土地分成 七份,大家抽籤,三個月內,辦好土地分割。為了兌現對父親的承諾,我決定賣掉我持分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從此,未滿二十歲的他,就決定了這輩子要擺脫父親在錢上面跌倒的命運。

透過考試,他成為公務員、進入高等法院擔任書記官、審計部科長,曾經擔任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但是這樣按階攀爬的速度,和他賺到上億元的家產有很大的落差,他靠的是投資理財,一顆靈活的頭腦,和不再讓自己為債務所苦的動力。

因 為從年輕時就注定要和「錢」脫不了關係,以及對錢的高度興趣,有關錢的事務也都難不了他,在他擔任會計師的期間,包括像是台南幫創辦人侯雨利、永豐餘集團 創辦人何永、股市聞人陳德深的遺產稅,都委託他處理。甚至因此在業界博得「鬼才會計師」的名號。他不但幫有錢人處理稅務,還運用這些知識,讓自己從一個背 債的高職生,變身為在台灣、日本、加拿大都擁有房產的投資人。

賺到第一桶金: 買股買房理財,就是絕不借錢

「我當公務員時,因為有做投資,才能在二十五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在林敏弘的理財觀念裡,買地、買房、買股票,就是絕不借錢。

「我記得爸爸曾經告訴我,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稻,速度很快。」林敏弘說,「爸爸過世後,我會賣土地還債,就是因為那時候父親為了讓我讀書,用月息八分去借錢,債務越滾越大。不這麼做(賣地),全家會陷入利滾利的負債循環,沒完沒了。」

他不希望像父親一樣,有財產,卻負債一堆。結果,念書拿第一名,卻因為家裡有地不能申請清寒獎學金,非常委屈。所以,父親去世後,他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拚命賺錢。

因為「借人一萬的人,與向人借一萬的人,」隨著時間拉長,是會越差越遠的。「絕不舉債」因此成為他以後的理財原則。唯一一次例外是民國六十七年宣布中美斷交時向銀行借錢買房,「可是那次我有算過,若中共真的打過來,我的債務也不必還了。」

在投資上,經過多年的修鍊,形成了他賺錢的幾項鐵律:

一、他只買股票和房地產,因為這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他兩邊都買,是因為有錢不能通通放房地產,房地產金額動輒千萬,變現不容易;股票金額較低,流通性高,變現能力強。

二、股票用現金買,絕不融資。就算股價腰斬,也沒關係,因為可以等股價再漲回來。買股也都是長期持有,而且只有在大盤跌三成時才進場。專挑中鋼、台積電兩檔買進,這兩家公司穩定配息,每年領到的股息再買進股票,等到要用現金時,才會賣股票換現金。

三、所謂的「內線」,絕不碰。林敏弘擔任很多公司的董事與會計師,知道很多公司的內部事情,但他絕不碰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為有會計師朋友就是為了賺這個錢,結果去坐牢。

四、買房子幾乎都只進不出。

二十五歲有了第一桶金,是很多剛出社會年輕人所羨慕的,林敏弘的建議是,股票和房地產,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但對年輕人來說,應該先買股、再買房。因為股票幾千元就可以開始做,房地產卻需要上百萬,而且股票短時間就能賺錢,能做為買房子的本金。

靠房地產致富: 最高增值十三倍,海外也漲一倍

林 敏弘的財富,主要來自房地產。「每次社會發生危機,我就去買,前年金融海嘯,我還跑到台中買房。因為房地產是累積財富最好的工具,放久一定會增值,」像他 在中美斷交那年買的房子,三十年增值十三倍;二十年前買的房子現在也增值四到六倍不等。連十幾年前在日本大阪、加拿大溫哥華買的房子,大概也都增值一倍以 上。

為什麼房子會增值?他的看法是,世界各國正常來講,物價會維持上漲,這樣經濟才會成長,如果物價萎縮,經濟就會往下掉。因此,政府打壓 房市都只是短暫的,長期來講,政府還是要讓房價維持高一點。「開玩笑一點說,政府讓財團賺錢,對國家財政才有貢獻。光看稅收,台北市信義區的國稅局,一年 稅收九百億元,超過南部八縣市總和。可是這件事政府只能做、不能說。」

有人說台灣人口長期會變少,未來三十年房價會下跌。林敏弘認為,郊 區、鄉下或許會,可是豪宅旁邊的住家、交通便利的地方像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就不會。為什麼台北市房價會一直漲?因為都是金控在買地,他們不用付利息 (指房貸),有地就買。因此,除非遷都、或是大地震,以後是有錢人會住台北市,沒錢人住到台北市以外地區。

這也是他買房子只進不出的主要原因。

給年輕人的建議: 公務員不能當太久,錢要自己拚

他建議年輕人可以去當公務員,因為考公務員才會念書,把相關知識拼起來。但做公務員不要做太久,因為財富跟學問沒有直接關係,你必須靠自己拚,公務員薪水不夠,不會讓你變有錢。

林 敏弘在父親剛去世就變賣遺產,當時他的叔叔很生氣,罵他不肖子,「還說父親這輩子最大錯誤就是讓我去念書,沒念書還不知道要賣祖產?我很難過,但是沒辦 法,叔父甚至要我寫切結書:『本人不孝,致父親早死,在此致歉。本人賣掉的遺產,將來長大賺到錢,一定會優先把地買回來……。』」

如今,他的願望老早就實現了,錢,對於他來說,早就過剩,而無不足。

去年十一月,他生命出現另一個轉折,因病入院,完成腦瘤摘除手術,「開刀時,權力、金錢都要交出來,就穿著一件衣服而已……。」這是「鬼才會計師」林敏弘另一次對錢的深刻體會。

延伸閱讀:買名車,不如捐救護車!

○九年八月,第一次採訪林敏弘,那時他精神奕奕,向我們傳授他的中古屋投資撇步。三個月後,他悄悄進醫院動了腦瘤手術,將腦袋內三公分大小的良性腫瘤取出,在頭頂上留下一道二十四公分的疤痕。

再見到他,一頭黑髮全部染白,原本會計師的精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的溫暖,對財富、金錢的豁達。

舉個例子,身價上億元的他,雖然長年擔任財團老闆的私人稅務顧問,往來盡是有錢人,但他迄今開的是一輛十五年的富豪(Volvo)老爺車,問他幹嘛這麼省?他告訴我們:「車子還可以用啊!與其花錢買名車,不如捐錢、送救護車!」

因 為就他看,開好車,還不是為了彰顯身分,一台進口雙B名車,動輒要兩、三百萬元,如果開這些車是為了出名、讓人羨慕,還不如去捐一台救護車。一來救護車也 是進口的,而且加上隔離衣、心臟電擊器等配備,一台也要兩百萬元,捐車不但可以救人,自己的名字還會刻在車子上,救護車到處跑,大家都看得到。

這些年,他前後就花了七百四十萬元,捐了四輛救護車,台中、桃園、台北都有捐。結果,朋友看到,還打電話跟他說剛剛看到他捐的救護車出動去救人,「聽了,就非常高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39

會計師研究-16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3555


今次再次寫會計師,再更新以前的內容太麻煩,況且結論不變就沒有此必要,所以今次補充以前不足的內容,核數師間的轉換

對於一些客戶少的小行就不寫了,只整理較大的核數師,數字可能唔準

所謂核數師間的轉換就是因各式各樣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而辭退原核數師換入新核數師,其本上任何公告文書上的例行格式都會以核數費為由

在此先說明一下核數師之間的合併,因為本文合併了的不作重複計算:

羅兵咸吞併安達信,以後稱羅兵咸

德豪嘉信吞併華融,之後德豪嘉信再吞併立信浩華,以後稱德豪

華德匡成由國富浩華同陳葉馮合併,以後稱華德匡成

中瑞岳華吞併羅申美,以後稱中瑞岳華

信永中和吞併何錫麟,以後稱信永中和

摩倫斯馬賽拆骨,馬賽吞併一部,以後稱馬賽
摩倫斯馬賽拆骨,均富吞併一部,以後稱均富
 

四大篇:

德勤的下一手:

羅兵咸10   國衛17  陳葉馮14   安永11   信永中和12   均富15   中瑞岳華6

德豪11   馬賽5   梁學濂2   畢馬威6   恒健2   馬施雲3   德揚2  其他細行10

德勤合計辭職126次,接手最多的是國衛,占13.4%,國衛,陳葉馮,均富,中瑞岳華四間占41.3%,有明顯的換人偏好

 

羅兵咸的下一手:

德勤17  陳葉馮6   安永7  國衛5   信永中和11   德豪7   馬賽5   中瑞岳華7  

畢馬威2   正風2   陳偉洪2  德揚2  均富3    其他細行8

羅兵咸合計辭職86次,接手最多的是德勤,占19.8%,其他比較平均

 

安永的下一手:

德勤4   均富9   信永中和4   中瑞岳華7   陳葉馮9   國衛8   羅兵咸4  

德豪4   其他細行8

安永合計辭職57次,接手最多的是均富同陳葉馮,而國衛,陳葉馮,均富,中瑞岳華四間占57.9%,有明顯的換人偏好

 

畢馬威的下一手:

羅兵咸1  國衛1  陳葉馮5  安永1  均富2  德勤4  德豪2  信永中和2  其他細行4

畢馬威合計辭職22次,異常堅定,接手最多的陳葉馮,但冇特別要注意

 

德勤的地位-可能大家冇留意德勤有兼職做保薦人的,而保薦的目標的質量...不置可否,德勤經常性辭職,很多時在毫無先兆的情況辭任,接手的會計師亦相當功能組別化,極端的講,德勤的功能可能僅作上市時的中轉站核數師,下一手才是真正專用核數師

羅兵咸的地位-辭職86次算係較多,但接手的多數是德勤,因為都是四大,可以推出一堆正當理由

安永的地位-安永辭職較少,似乎真係有問題先辭職,情況同德勤類似,但程度不同

畢馬威的地位-極為專一,畢馬威想接手其他公司時會發現自己非常不受人歡迎

 

中型篇:

陳葉馮的下一手:

均富3   德勤7   羅兵咸1   國衛4   德豪4   信永中和5   中瑞岳華2  陳浩賢2

浩勤3   其他細行12

合計辭職43次,考慮到陳葉馮的業務量,辭職比例極高,接手最多的是德勤,但不是原先由德勤轉來的嗎?不計德勤,則均富,國衛,中瑞岳華占21%

 

中瑞岳華的下一手:

畢馬威1  國衛3  均富2  羅兵咸1  信永中和4  安永2  陳葉馮1  德勤2  其他細行10

合計辭職26次,考慮到中瑞岳華的業務量,辭職比例極高,接手最多的是信永中和,而不計德勤,則均富,國衛,中瑞岳華占23%,大行不願接手

 

均富的下一手:

德勤3  安永1  羅兵咸1  國衛4  德豪2  畢馬威1  陳葉馮3  其他細行4

合計辭職19次,考慮到均富的業務量,辭職比例不算高,接手人分散,但不計德勤,則均富,國衛,中瑞岳華占37%,幾乎都是細行接手

 

國衛的下一手:

陳葉馮2  德豪2  羅兵咸1  其他細行11

合計辭職16次,反正是專用會計師,會有自己人接手

 

馬賽的下一手:

羅兵咸1  均富7  羅兵咸1  德豪1  德勤1  其他細行4

合計辭職15次,專用會計師,而且同均富著同一條底褲

 

德豪的下一手:

信永中和12  均富1  德勤2  安永1  羅兵咸1  國衛1  陳葉馮1  中瑞岳華1  其他細行4

合計辭職24次,如果不知道還以為德豪比信永中和吞併左,大行不願接手

 

信永中和的下一手:

羅兵咸3  均富2  德豪2  其他細行3

合計辭職10次,德豪接手等於自己接手,好消息是羅兵咸肯做一下家

 

陳葉馮/中瑞岳華的地位-功能組別人士較多,出入澳門人士較多,出入跑馬地人士較多,大陸民企較多,而核數目標一般有發債多,集資多,認股權多的特點,同時也盈利多,但派息少,例子1076,1175,2339

均富的地位-人脈應該非常廣闊,而核數目標一般有關連人士現金流項目多,投資項目多,持有房地產多,盈利同現金流數字差別大的特點,投資控股公司較多,例子79,513,8256

國衛/馬賽的的地位-專用,投資控股公司較多,例子273,136,127,112

信永中和/德豪的地位-應該是big4之外最好的選擇,指核數能力方面,大陸的市佔率很高,但核數目標財務同盈利一般不是太好,例子1129,1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