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廣州幼兒園急行“私轉公”

2013-05-27  NCW
 
 

 

政府依政策、合同“無償回收”社會承辦的幼兒園,對解決“入園難”問題是否有益◎ 本刊記者 王婧 文最遲至2013年7月31日,45歲的幼兒園園長羅彭年就要親手將小金燕藝術幼兒園關門。

從31歲到45歲,整整14年的光陰和精力,他全部耗在這所幼兒園上。

2013年5月10日,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網站掛出《天河區2013年新辦19所公辦幼兒園名單》 ,稱“區教育局收回19所配套小區幼兒園的場地,重新開辦 公辦幼兒園,原址的民辦幼兒園注銷” 。

小金燕藝術幼兒園就是被注銷的19 所幼兒園之一。羅彭年告訴財新記者,天河區政府即將在該園的原址上投入800萬元,並將其由“私”轉“公” 。

一面是政府大力宣揚發動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試圖解決長年存在的“入園難”問題 ;另一面則是政府讓原有的部分民辦幼兒園退出市場。相互矛盾的理念和行動背後,是怎樣的邏輯?

“一夜之間被注銷”

同樣被收回場地的還有福金蓮幼兒園。

其辦學人胡女士應天河區教育局的要求,于5月9日前去開會,同時前往的還有其餘18家幼兒園的辦學人。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教育局告知他們,這些幼兒園政府要“無償回收” ,並要求19 名辦學人馬上在協議上簽字。羅彭年代表小金燕藝術幼兒園,很快在協議上簽了字。胡女士則拒絕簽字。

她認為, “政府還有太多的細節沒有安排好,比如,19所幼兒園的近千名老師

怎麼安排?”

政府方面的態度也很明確:原有的民辦幼兒園老師全部解聘。

胡女士還在躊躇之時,5月10日夜間,這19家幼兒園的門口,已經被悄悄貼上了“停止招生”的通告。福金蓮幼兒園的溫園長直到這時才知道,自己已經服務了12年的幼兒園,即將被解散。

原本他們即將于5月13日啓動下一學期的招生工作。

5月11日,廣東省內各大媒體發佈了這一消息。天河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建輝回應稱,關於“回收”這19家幼兒園,“早在去年就已經知會幼兒園。我們是跟民辦幼兒園簽了合同的,去年續簽時 說好一年之後是要回收的。幼兒園怎麼可能不知道要被回收?他們手里都有白紙黑字的合同。 ”王建輝稱, “民辦園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幼兒園不交給政府, 二是向政府要補償,但這兩個目的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胡女士告訴財新記者,2011年,教育局的確曾召集19家幼兒園的辦學人開會, “但當時教育局的說法是,2013年,政策可能會有調整。如果到那時候你們還願意接著辦園,那麼你們可以優先接著辦,如果不願意,那麼政府就要將幼兒園回收,變成公辦幼兒園。 ”對自己的幼兒園,胡女士和羅彭年均信心滿滿,他們從未想過,在自己仍然有辦學意願的前提下,幼兒園突然被“回收”了。

政策 “變形” 記

至於為何要“回收”這19所幼兒園,王建輝在媒體上公開解釋,這“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內容” 。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該文件要求“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並為學前教育定下基調——“必須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落實各級政府責任” ,要求各地“以縣為單位編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有效緩解入園難” 。

然而,這份中央政府下達的意見,在地方政府具體政策的制定中,卻逐漸“變形” 。

2011年, 《廣東省發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 》規定,要“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 ,“力爭到2013年,各縣(區、市)公辦幼兒園占比達30% 以上。 ”緊接著,廣州市教育局公佈了《廣州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 》 ,這份文件中稱,通過“新建、回收、改擴建”等方式,來推進公辦幼兒園的建設。關於“回收” ,則主要是指“原已改製的公辦幼兒園或交由社會力量承辦的公建配套幼兒園,合約期滿應逐步“回收” ,並優先舉辦公辦幼兒園。 ”這就是天河區“回收”這19所幼兒園的政策解釋。

接近廣州市教育局的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由於廣州目前已經“寸土寸金” ,除了新建設的小區強制要求修建配套幼兒園之外, “廣州已經很難找到地方再來開辦公辦幼兒園了” ,所以,“回收”成為繼“新建、改建、擴建”之外的又一種創辦公辦園的方式。

2012年4月,廣州市教育局又印發了《廣州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推進方案》 , 這份方案提出, “指導各區(縣級市)教育局結合現有公辦幼兒園資源等實際情況科學布點, 確保2012年,各區(市)公辦幼兒園占比達20%,力爭2013年公辦園占比達30%以上。 ”接近廣州市教育局的人士表示, “確保”和“力爭”含義不同, “這份方案實際上將30% 的公辦園比例降低到20%,但20% 就是硬杠杠了,各區都必須達到。 ”目前,整個天河區共有各類性質的幼兒園200余所,但公辦幼兒園僅有3所。因此,天河區政府計劃在2012年和2013年兩年內新增公辦幼兒園39所,這樣正好“湊夠”公辦幼兒園達到20%的硬杠杠。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雖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對公辦園的比例有了明確的要求,但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的政策也從未變過。

《廣州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 》亦表示,要“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或財政資助、減免租金(含國有資產佔有費、物業管理費)和部分行政性事業收費、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積極扶持面向大衆、收費合理、辦學規範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不清晰的產權

據財新記者瞭解,本次被“回收”的這19所小區配套幼兒園,其中有5所屬於原有公辦園改製後的民辦園,另外14所則是建園伊始即交由社會力量承辦的公建配套幼兒園。

廣州當地一位要求匿名的民辦教育人士稱,這19所被“回收”的幼兒園,與一般的民辦園有本質的區別, “他們部分佔用國有資源。但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所謂的民辦園一邊享受優惠政策,一邊與真正的民辦園參與市場競爭。 ”這個問題並非廣州獨有。在上世紀90年代前,中國幾乎所有幼兒園都是公辦幼兒園。在那個由單位包攬社會福利的年代,幼兒園都由企業、單位、機關、街道來創辦,並成為企業的沉重負擔。

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建立,學前教育亦從企業中剝離。由於並不屬於九年義務教育的範疇,政府將學前教育推向社會,民辦幼兒園逐漸興起。

該人士稱,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辦幼兒園一直都是“虧本生意” ,一部分公辦幼兒園直接承包給私人,自負盈虧,名曰“轉制”;另有一些與小區配套興建的幼兒園,則以“承辦”名義直接讓社會辦學。

這兩種幼兒園與此後興起的民辦園有所區別。它們或脫胎于公辦幼兒園,或僅僅繳納極低的“國有資產佔用費” ,不繳納土地租金,即可辦園。這些幼兒園的資產中,土地和基本建設部分均屬於國資。它們亦不需要像正規的民辦幼兒園那樣,在民政部門進行“民辦非企業”的登記。這也為政府收回這些幼兒園埋下了伏筆。

雖然在政策上佔有一定的優勢,對這些辦園人而言,他們的前期投入仍然非常巨大。小金燕藝術幼兒園與福金蓮幼兒園均屬於“由社會力量承辦的公建配套幼兒園” 。羅彭年和胡女士在創業伊始,均是政府相關人員出面動員。政府交付他們的基礎建設,僅是開發商建設的幼兒園房屋,以毛坯狀態交付使用。羅彭年1999年創園的時候,為這個1000平方米的幼兒園投入了100多萬元,用于前期裝修和幼兒設備。胡女士2001 年創園時,從政府手中拿到的,僅僅是一棟住宅樓的一樓,內部只有五間教室,連室外活動場所都沒有。她另外租賃了該住宅樓前100平方米的地,作為室外活動場所,又多租了兩間房屋,一間作為辦公室,另一間作為教室使用。 “自己租了十多年,到現在,每個月的租金還要五六千元。 ”胡女士稱。

多名幼兒園園長均表示,民辦幼兒園並非目前公衆想象的,均為高價幼兒園。小金燕幼兒園1999年創園時,僅有19名學生,保教費為120元 / 月,一直到五年以後,才逐漸做大,有了100余名學生。

此後保教費逐年上漲, 但至2009年,也僅僅只有480元 / 月,此後提升至600 元 / 月。2012年開始,保教費漲到800 元 /月,學生人數也逐漸到達190人。福金蓮幼兒園2001年僅有6名學生,此後一年多的時間內,只有30余名學生。他們的收費與公辦園相比,一直處於偏低的水平,目前該園的保教費為750元 / 月。目前廣州市政府核准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最高限價為1200元 /月。

羅彭年與胡女士均表示,這些收費低廉的民辦幼兒園,主要是面對小區以及周邊的外來務工人員設立。在創辦的前七八年,幾乎是年年虧本,直到最近幾年,影響逐漸做大,生源趨多之後,才逐漸達到保本狀態。按照多名園長的說法,在這些幼兒園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除了在2012年曾經給每所幼兒園投入了大約30萬元之後, “一分錢都沒給過” 。

然而現在,這些基礎設施已經完善,並在承辦者手里多次裝修的幼兒園,即將被政府“無償收回”——政府僅僅承諾原有的在園孩子可以優先進入新的公辦幼兒園,然而此前的辦學人、老師等均將與新的幼兒園無關了。影響幾何?

政策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

即將創辦的19家幼兒園,硬件設施或將煥然一新。羅彭年告訴財新記者,在小金燕藝術幼兒園的舊址上,政府將投入800萬元創辦一家公辦幼兒園。事實上,在該園14年的歷史上,羅彭年一共只投入了不到300萬元在硬件設施上。

據前述匿名民辦教育人士稱, “800 萬元,足以打造一個皇宮級別的幼兒園了。如果政府能給我300萬元去辦幼兒園,我就能賺得缽滿盆盈。 ”政府的高額投入或會使得該園的保教費有所調整。根據2012年廣州市調整後的幼兒園保教費,全日制幼兒園區一級保教費為527元 / 月,市一級為729元/ 月,省一級為1050元 / 月。不過,據財新記者瞭解,這19所即將被關閉的幼兒園的保教費亦未超過1000元 / 月,若僅從保教費上評估,這19所幼兒園可視為“普惠性幼兒園” 。

盡管政府投入巨大,但學位並未因此而增加。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這19 家民辦園改為公辦園之後,每所幼兒園的學位反而會減少。

因為公辦園要打造優質幼兒園,最基本要素是幼兒與幼兒園建築面積之比。根據《廣東省幼兒園登記評估方案》 ,幼兒園級數越高,生均面積要求越高 :達標園是5平方米 / 生,區級園(規範園)是7平方米 / 生,市級園是10 平方米 / 生,省級園是13平方米 / 生。

這意味著,辦園的級數越高,幼兒園的學位越少。財新記者在兩所幼兒園上學時間採訪了部分家長,他們對本次政策的出台非常焦慮。其中最重要的是,這些幼兒園中,大約一半以上的孩子,都不是廣州本地戶籍,改為公辦園後,這些孩子是否還能夠繼續在這裡上學?

即便政府已經承諾,已經入園的孩子將優先入學,然而在學位減少的情況下,他們是否會被排除在外?那些仍在繈褓之中的非廣州戶籍的嬰兒,未來又該去哪裡上幼兒園?

此外,新辦的幼兒園將于8月份才開始招生,到那時,其餘的民辦幼兒園均已報名結束,如果這些孩子運氣不好,搖珠入公辦園失敗(搖珠是廣州市分配公立幼兒園學位的一種抽籤方式——編者注) ,他們還能夠去哪裡就讀?更有家長擔心,這些幼兒園7月31日“回收” ,9月份即將開學,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是否能夠徹底完成裝修?新裝修後的氣味對孩子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在這個對老師無比依賴的時期,孩子們究竟能否承受所有老師全部更換?

對辦學人而言,他們多年的心血,即將被“無償收回” ,並還將承擔解散教師隊伍產生的巨額賠償金。 “估計每個幼兒園都要賠償好幾十萬元” ,羅彭年說。他們曾和政府協商,希望政府能賠償這筆錢。而天河區教育局公開表示,教育部門與這14所民辦園簽訂的《小區配套幼兒園承辦協議書》 ,當中並沒有涉及任何賠償問題,寫明教師是由幼兒園聘用,勞動關係由幼兒園自行處理。

“我們反複咨詢過律師,教師是與民辦幼兒園簽訂勞動關係,跟政府不存在勞動關係,也就不存在賠償一說” 。

王建輝在媒體上稱, “協議是在維護雙方共同的利益,共同認可平等的條件下簽訂的,當時簽合同民辦園並沒有異議。

現在必須按照合同辦事。 ”本刊實習記者陳汝芳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