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惡搞文]惡搞搞爛蔡:「越搞越快樂」

原文參考此

搞笑運動近年風靡全球先進城市,不同組織舉辦林林總總的惡搞、無聊快尖黨、小魔術等,任君選擇。這麼多人參與惡搞,很容易得出一個假設,是成績越來越好。我最近看到一個數字,嚇了一驚,以為看錯,惡搞文平均完成時間,比3個月前慢了4分鐘。細想惡搞越來越普及化,越搞越慢其實是理所當然。
越跑越慢是因為參加者數目多了許多,3年前,惡搞是小撮發燒友的愛好,參加惡搞文章的人都是非常認真的寫手,這些人跑真是為了搞人,成績當然好。3年前惡搞文寫不到十分鐘,可能稱不上跑步者。過去3年,惡搞最大變化是,變成一項老幼咸宜的動作,而「參與」取代「質素」,成為惡搞的精神所在。
近年參加過惡搞作文的人都會留意到,惡搞者不一定真是想搞人,這些人外形燕瘦環肥,甚麼背景都有,而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全部興奮地投入惡搞。以6秒鐘完成惡搞的人,操練過程同樣認真,享受惡搞滋味跟其他人相若,唯一分別是成績的高低。

曾經參與 已是冠軍

推動惡搞最成功之處,是把質素從惡搞中拿走。惡搞者不一定要快,決定惡搞者的身份,不是質素,而是惡搞者曾經參與。對於普羅惡搞者最入心入肺的金句是:「奇蹟不是我完成惡搞文章,而是我有勇氣踏出第一步。」
以前,惡搞者目的是為了競賽,怎樣從惡搞中把自己能力不斷推前,感受質素的快感。次一級惡搞者為搞笑,或為高興,都要按照某種可量化程序訓練,一步步走向目標。新一代惡搞者為精神目標,例如惡搞令他們感到自己存在,或藉着惡搞測試自己的心理極限,或結識到一群精神需求跟自己相若的人。
訪問這些「精神派」惡搞者,他們跑的原因,是惡搞給予他們一些重要價值。這些惡搞者不大計較完成質素,因為參與本身已是成就,能夠完成惡搞文章便是他們心中的獎勵。這些惡搞者參與的原因,是可能自己曾大病,以惡搞來證明自己無入青山,也有人為離世親人,以搞作紀念。和一眾寫手站在起跑線,代表勝利。
不論是三分鐘或六秒鐘完成惡搞的搞者,都不覺得惡搞是一種簡單的興趣,因為惡搞對他們的意義深奧得多,以興趣形容,太膚淺。對惡搞者,惡搞是關於精神層面,沒有人可把精神從惡搞者身上拿走。六秒鐘完成搞人的惡搞者,覺得自己是貨真價實的搞笑寫手,因為他們同樣曾經付出過和享受過,而這種感受獨一無二。
搞笑運動全球流行,最精明之處,是把競賽和質素脫鈎。你參與過,你就是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635

自主招生搞搞新意思


2014-07-21  NCW  
 

 

基於高考成績、自主測試、高中學業成績的「綜合評價」模式正在潛移默化,最終成敗將取決於高校治理模式的改革◎ 財新記者 藍方 見習記者 趙晗 薛健聰 實習記者 徐弘毅 文經過將近三個月的焦急等待,7月15日,深圳中學的應屆畢業生李姍,終於拿到了上海紐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這所2013年才開始正式招生的學校,最吸引李姍的,無疑是其全球教育體系。每個學生都有一到三個學期的海外學習機會,連分宿舍都一定要「一中一外」搭配, 「這是真正的全球化平台,是個非常適合我的學校。 」而上海紐約大學要挑中這些真正適合它的學生,也是煞費苦心。它想要的不僅僅是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期望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與創新精神,熱愛 嘗試新鮮事物,並擁有「世界公民」的素質。而這些品質是以知識考核為中心的高考無法考察的。

與美國的大學同步,上海紐約大學在2013年9月就開放了2014年秋季入學的申請系統。學生們在此提交高中學業成績、個人獲獎資料和三篇「命題作文」 。校方從2000多份中國學生的申請中,篩選出500個學生,邀請他們在2月底參加校園日活動——也就是上海紐約 大學的自主面試。

2月21日,李姍一個人從深圳飛往上海。第一晚的歡迎晚宴上,校方請同學們帶一件最讓自己聯想到「家」的東西,對所有人介紹分享。有人大老遠帶 了餃子,有人帶了鑰匙,李姍則帶了「自己」 ,因為她認為自己的成長髮展都是家庭的烙印。

第二天的模擬課堂,李姍被隨機分到了博弈論的課堂上。一堂課六七人,兩個老師在後面觀察學生們的參與和表達。下午則有一場15分鐘的單人面試,一人詢問李姍的申請動機和未來規劃,另一位老師則與她探討了閱讀的問題。

最後一個環節是小組活動,要求十個人分成兩組,各搭半邊橋,而後將其合起來。有人負責設計,有人負責美化,李姍則負責在兩個小組之間溝通。

今年4月, 「校園活動日」的成績公佈,李姍上了 A 檔——只要她高考上一本線,就可以被上海紐約大學錄取。還有一批學生,則進了 B 檔。對 B 檔學生,學校將進行「綜合評價」 ,結合學生的高考成績、學校面試評價、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擇優錄取。

「基於高考成績、自主考試、高中學業成績的綜合評價,既是國際通用模式,也是我們期望通過改革達到的一種模式。 」曾參與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者楊東平介紹,高考成績是一個高校錄取的門檻值,解決基本的考試公平問題;自主測試,則實現高校對學生的多元、自主評價;高中時的學業表現、社會評價也作為錄取參考指標,以打破「一考定終身」的格局。

在2014年的高招錄取中,將三項成績統籌考慮作為招錄標準的「綜合評價」模式,正悄然成風。據財新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在內的40 余所高校,都拿出一定名額和專業,探索「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

識者看來,此種招生方式正代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考改革方向 ;然而在行政錄取的體制下,在高考前進行、並在提前批鎖定生源的「綜合評價」模式,仍然難逃過去「自主招生」掐尖圈地的泥沼。建立起權力分立的高校管理體制,更是實現真正「綜合評價」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

開啟多元評價

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這一制度就成為中國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渠道,甚至成為諸多貧寒學子改變命運的轉折點。

其制度核心在於兩項:一是統一考試,建立起高校選拔的客觀評價體系 ;二是統一招生,高校分省投放錄取指標,按考生的志願和分數擇優提檔。迄今為止,高考都是中國大陸地區公認的最嚴格、公平、公開的高規格考試。

然而,作為考核學術為主的選拔性考試, 「分分必爭」 「一考定終身」帶來 的應試壓力巨大。學生大量時間用於應試訓練,學習被異化,創新性思維被扼殺,基礎教育偏離教學本質。另一方面,高校錄取以高考分數為惟一指標,對所有學生採取一刀切的招錄標準,幾乎不允許偏才、怪才的出現,學校也難以招到符合自己發展特色的人才。

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配套政策,考試招生制度的方案從2009年起就在醞釀, 「多元錄取」成為既定方向。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招生考試改革在教育改革項下獨佔一段,且頗為具體地提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

問題在於,高考、高中學業成績等指標,如何才能科學地「綜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

2012年,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學(下稱南科大)率先推出了包含了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成績和高校自主能力測試成績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考生高考成績佔總成績的60%、高中學業成績佔10%、學校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佔30%。這些分數最終構成考生的綜合成績,並作為錄取的依據,擇優錄取。

事實上,建校之初南科大設定的招生方案中, 三項成績的比例是「4+3+3」 。

但最終高考成績比例被大幅提升,外界也將此解讀為對現有體制的妥協和現行考試模式的回歸。

「6+3+1」的模式最終得到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門的肯定。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另外兩所身份特殊的大學,西交利物浦和北京師範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也開始在廣東採用「綜合評價」模式招生。

這兩所學校所代表的,正是被稱作「洋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楊東平介紹,近年來新成立的洋大學,如上海紐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都獲得教育部批准,綜合評價成為其招生的統一模式。

到2014年,已有七所大學在廣東進行「綜合評價」 。和廣東同樣走在改革前沿的,還有浙江。浙江將綜合三項指標的錄取模式稱作「三位一體」 ,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和高考成績按一定比例合成綜合成績,具體比例由試點高校根據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科專業設置情況確定,但高考成績原則上不低於50%。

目前浙江省內參與「三位一體」錄取的高校,已從2012年的兩所增加到了34所,錄取學生數則從260人增至今年的3470人。

一長串的試點名單中,除了南科大、「洋大學」這樣一些身份特殊、帶有改革意味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亦在其中。

在諸多高校看來,高考成績的「門檻」作用非常重要。立校已十年的寧波諾丁漢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辦學的「洋大學」 ,2004年便擁有提前單獨招生資格。該校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 新記者,寧波諾丁漢大學曾一度「完全自主招生」 ,但現在卻提出要參考高考成績。他們發現,通過完全自主招生進校的學生往往「兩頭尖」 ,特別好和特別不能適應大學生活的都不在少數。而經過高考「把關」 ,參考高考成績錄取的學生,學習水平和成績都更加穩定。

而高校自行組織的能力測試,則能考查學生綜合素質、體現高校的特色標準。浙江大學一位負責招生的老師介紹,今年的「三位一體」給每個院系高度自由,由各專業自行命題,老師們的參與度、積極性都非常高。如在醫學類專業的面試中,專門提出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如何解決看病難」等話題,以觀察考生的價值取向和語言組織、邏輯思考能力。

至於學生的高中學業成績,有的高校將其作為學生參加自主考試的門檻,有的將其折算進最終的綜合成績。在楊東平看來,對學生高中學業成績、社會評價的重視,也有利於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 。

高考後錄取萌芽

事實上,此種多元評價的嘗試,在中國高考改革的道路上並非第一次。

2003年開始,中國一些「985工程」大學拿出總招生人數的5% 進行自主招生,就是為了打破高考單一考核標準,進行多元錄取。

時至今日,每年春節過後,無數成績領先的學生懷揣各類證書,焦灼地奔波於各個自主招生考場。以北大為首的「北約」11校,以清華為首的「華約」7校,在高考前率先展開優生掐尖角逐。

業界對此種自主招生普遍持批評態 度。 「北約」 「華約」等大學各自組成考試聯盟進行聯考,事實上已形成「小高考」 ,加重了考生負擔。且考試仍以學科測試為主,並未體現「多元化」 。

清華大學一位瞭解招生程序的老師介紹,初試筆試的考題「比高考還難」 ,不乏「偏題、怪題、難題」 ,其核心仍舊看重學科競賽成績。 「新百年計劃」中的「領軍計劃」 ,更是優中選優,不接受個人報名,必須是清華看中的重點高中校長親自推薦。

在自主招生考試中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後仍要參加高考,自主招生的意義大打折扣。學生被要求必須填報該 校,才能獲得高校的降分錄取資格。 「其實這些自主招生加分就是給優秀生吃定心丸。他們往往不需要加分也能考上清華。 」上述清華大學的老師說。

改革此種自主招生模式,已是業內共識。楊東平認為,最合理的方案是將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後。高考成績作為選拔的基本門檻,成績達標的學生可參加學校組織的自主考試。最終結合學生的高考成績、自主考試成績和高中學業成績,三位一體綜合錄取。 「既是國際通用、也是我們期望改革達到的模式。 」事實上,香港高校目前在內地的招生模式正是如此。以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為例,每年3月開放報名,要求學生上傳個人簡歷和基本信息,6月中報名截止。高考放榜後學生需要自行在網站上匯報高考分數。高考成績是港校面試資格的敲門磚。近幾年港校的面試分數線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清華在京理科錄取分數線是682分,而6月初科大理學院在京的面試資格分數線高達680分。

在香港,大部分學生通過聯招方式升讀大學,考核標準主要是文憑考試成績、校內評核及報名時提交的學習概覽、參加過的活動、獲取的獎項、特殊成就、及個人簡介(Personal Profile)等。

「我們不能僅僅依據內地高考成績選擇學生。 」負責科大商學院招生工作的科大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許佳龍教授對財新記者說, 「內地高考未能考察學生的應用、創新、通識、表達等能力。

我們過去的經驗表明,一些高考成績很高的同學,面試表現未必好。 」港校的面試環節通常30分鐘,學生需要全程使用英語。在2014年科大內地招生面試環節,許佳龍提出的問題有「巴西世界盃正在進行,但同時也有很多市民示威,認為政府勞民傷財。你認為政府做得對不對?」 「今年北京嚴格限制非京籍入學,對此你怎麼看?」他對財新記者說 : 「我們很看重學生對社會是否有興趣,是否有著國際視野。而這些素質是高考試卷無法考核的。 」類似港校這種高考後測評的機制,位於湖南的中南大學自2007年起已經開始嘗試。在大多數高校都在考前以自主招生「掐尖」之時,中南大學卻選擇高考出分後才進行自主測試。中南大學曾向媒體介紹,這主要還是因為高考前自主招生報名人數少。自主招生報名門檻較高,高考前考試給學生增加額外負擔,同時在不知道自己高考分數的情況下「自主」 ,考生一般是兩種心態 :分數剛 夠最好,如超得太多,那就另攀高枝了。

中南大學因此採取的「綜合評價錄取」機制,便在高考後劃定門檻,上線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面試。在面試中,考生要接受公民素質、科學思維、人文素養、創新想像、人際交往、個性特長六個方面的考核。

中南大學從面試到公佈結果的過程非常快,既不影響提前批次錄取,也不耽誤未被錄取的考生填報本科第一志願。其「綜合評價」招生幾年來成績斐然,漸漸在業內和學生中形成良好口碑。

若非考慮「掐尖」因素,高考後模式優勢明顯。西交利物浦大學負責招生的老師介紹,高考能降低高校自己的篩選成本,確保學生基本的素質質量。然而,今年採取「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的諸多高校,絕大多數都在高考前,或高考出分前組織自主考試。

如西交利物浦大學,在廣東的自主考試放在高考後,在江蘇卻放在高考前。

其原因,僅是各地填報志願時間不同。

在現行集中錄取的體制下,該老師介紹,高考出分到提檔的時間非常短,如果招生人數少方可應付,一旦省份多了、報名人數多了,學校要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組織報名、考試、公示成績, 「根本來不及」 。

呼喚深層改革

當前,無論是「考前模式」或「考後模式」 ,綜合評價錄取的學校、專業,基本都是在提前批提檔。如採取「考前模式」的學校,會與自主考試中成績優異的學生簽約,要求其在提前批中填報該 校。待高考成績出分後,學校將三項指標進行折算,擇優錄取 ;未被錄取的學生,不影響其一批次錄取。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學者熊丙奇看來,這並未跳開過去自主招生「圈地掐尖」的泥沼。

「核心仍在於限制了學生的選擇 權。 」熊丙奇指出,不管各個學校的面試如何多元、學生參加了多少場自主考試,他最終只能選擇一所學校。而真正的自主招生,應是雙向選擇、多次錄取。

「學生沒有選擇權,受教育者得不到尊重,就無所謂對教育腐敗、教學質量的監督。 」而對能在提前批就提走自己中意學生檔案的學校, 「綜合評價」確實給他們帶來諸多優勢。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在對「三位一體」招生模式進行總結時提到,高校跟蹤調查發現,通過「三位一體」招的學生在活躍度和心理調適能力上明顯高於其他學生; 他們的學習成績、社會活動能力、適應性普遍較好。

中南大學也為通過綜合評價錄取的學生建立了詳細的數據庫,發現這些學生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獎學金、評優情況,也明顯優於「普招生」 。

西交利物浦大學招生辦公室有關負 責人介紹,學校在廣東實行的「綜合評價」 ,首先會將750分的高考總分折算成100分,再乘以60% 以計入總成績,因此學生在高考中的分數差距對總分的影響變得微乎其微。因此在最終錄取的學生名單中,確實會有一些在綜合測試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高考成績實際低於「普招生」 。

「高考考得高的落榜,考得低的反而被錄取。 」楊東平指出, 「綜合評價」的模式自然會帶來這樣的結果, 「但就會有人質疑,這其中是否有貓膩。 」尤其在人大招生辦主任蔡榮生涉嫌貪腐的案例曝光後,如何確保自主考試的公正公平,成為公眾最為關心的議題。

廣東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強調,對於在廣東境內采「綜合評價」錄取的高校,最基本的要求便是「陽光招生」 。

從學校招生的要求、規則,到最終考試合格名單,都必須對外公示。

香港科技大學方面絲毫不擔心面試中存在舞弊。 「內地招生沒有舞弊空間。 」許佳龍教授介紹,參加面試的學生有著嚴格的分數限制。在面試環節,每位學生都有兩位教授測評,而這兩位教授都是在當天才獲悉自己前往哪個考場對應 哪個學生。負責安排考場的老師不參與面試工作。

西交利物浦大學在招生中也實行嚴格的「學術行政分立」 。負責招生的老師介紹,招生辦公室的老師僅負責組織考試;出題、評判,均由學術委員會主導,各個學院的老師廣泛參與。招錄的學生質量,直接關係著學校的名譽和發展 ;招生環節的任何不端,就將遭到學校理事會、學術委員會的嚴厲懲戒。

在熊丙奇看來,只有建立這樣的現代高校治理結構,方能確保自主招生公信力。理事會負責決策,公開遴選的校長負責執行,學校內部的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相分離。

楊東平亦認可這樣的模式。招生的重大決策,交給由教授組成的招生委員會,改變國內大學由招生辦公室全盤操作的局面。內部制衡的同時,強化外部的社會監督,包括向家長公開招考過程,錄取環節向媒體、家長開放等。

在學者們看來,綜合評價招生模式的探索,在多元評價邁出第一步後,更需要高校去行政化、招生去行政化的相應配套制度予以保障。高考改革前路仍然任重道遠。

財新實習記者邵希對此文亦有貢獻全國至少40餘所高校,

都拿出一定名額和專

業,探索「三位一體」

的綜合評價

錄取模式

2 0 1 3 年 4月6日,

2013西安交大自主

招生考試複試舉行。

如何把 「天空」和 「鐘

表」聯繫起來?複試

學生展示自己的答

題紙板。

楊東平認為,最合理的方案,是將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後。位於湖南的中南大學自2007年起

已經開始嘗試

「三位一體」招錄學生的

活躍度和心理調適能力

明顯高於其他學生 ;學

習成績、社會活動能力、

適應性普遍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11

禁幹親、誌願者、微電影、廉政長廊……四川青神:廉政搞搞“新意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095

在青神官場上,當地“認幹親”的傳統風俗被利用,成了攀附關系的利器。 (勾犇/圖)

“縣城人口才六萬,屬於典型的人情社會。總有人辦事的時候,打招呼說是哪個領導的幹親”。

“我的幹親是外地的,應該不屬於這次範圍。”

這幾年紀委的宣傳壓力也很大,“上面下的指標越來越重”。該宣傳點什麽呢?紀委也很為難。

“自覺抵制封建腐朽文化、袍哥文化、勾兌文化,不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與任何人‘打幹親家’、‘認幹爹幹媽’、‘認幹兄弟’、‘認幹兒女’,……”

2015年7月22日,一場宣誓在四川省青神縣青廉廣場舉行,參加者是青神縣三百多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站在第二排的黃樹青,也舉起了右手,聲音十分洪亮。

“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是賭咒發誓,那就開不得玩笑了”,宣誓回去之後,公務員黃樹青給兒子的幹爹和幹女兒的親爹打電話,通知他們縣里出了規定,以後“就不要在公共場合叫幹親了”。給十四歲的親兒子和五歲的幹女兒開會,幹爹幹媽都不要叫了,“都是叔叔阿姨了”。

青神縣的紅頭文件《關於開展黨員領導幹部“打幹親”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顯示,禁止打幹親的對象不僅僅是參加宣誓活動的人,而是全縣所有的“黨員及領導幹部”。這次宣誓活動只是“打幹親”專項整治活動中的一個環節,由全縣副科級以上級別的領導幹部公開承諾,起到帶頭作用。

除了禁止打幹親,這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縣,在廉政建設方面,還有許多新意思。2012年至今,一年推出一個新花樣。只是沒有哪年的活動,像“打幹親”這樣徹徹底底地火了一把。

攀關系的利器

青神縣禁止“打幹親”的新聞傳播開來後,公務員華玉潔在微信群里被大學同學調侃了一番。許多人都在問,“是不是青神這個幹親問題特別嚴重”。

華玉潔很是無奈,其實眉山地區,乃至整個川渝,都有“打幹親”的風俗。按照青神當地的說法,認幹親可以庇佑小孩健康平安。眉山周邊的地方,有的直接稱呼幹爹幹媽為“保保”,就是保佑的“保”。

認幹親在當地十分普遍,幾乎每個孩子都至少有一個幹親。正科級幹部張達書就是鄰居家小孩的“保護神”,這家孩子身體不好,算命的說“是五行里缺了木”,而張達書的生辰八字“里面有木”,就認了他當幹爹。

一開始只是迷信,隨著張達書仕途升遷,“保護神”的名頭真正坐實——幹兒子八九歲時,因為是農村戶口沒法在城里讀書,在張達書幫助下,轉學到縣城。

在當地,認幹親還有一種方式。父母按算命先生給出的時間、地點去守著,第一個出現的人就認作幹親,即使“是背書包的小孩,或者撿垃圾的乞丐”也不例外。

華玉潔的父親,就是早上過橋被人認了當幹爹,據說“認第一個過橋的人做幹爹,孩子的病才會好”,而“一般人家要認幹親,都是不能拒絕的”。

認幹親的儀式也很講究,長輩要給小輩準備一碗米、一雙筷子、一個紅包,而小輩抱一只大紅公雞送給長輩。禮畢,長輩給小輩取一個與自己一個姓氏相同的名字,是幹親之間的專屬稱號。

在官場上,當地“認幹親”的風俗也被利用,成了攀附關系的利器。華玉潔參加過一個讓領導們十分尷尬的飯局。有人特意帶上了自己的侄女參加,一開始還很客氣,都是稱呼領導。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就突然說“都是女兒了”,提議認領導做幹親。一時間,領導們臉色都很為難,“不認就是看不起對方,雙方都下不來臺。認了,逢年過節、婚喪喜事走動就免不了”。

為難的不僅是領導,“縣城人口才六萬,屬於典型的人情社會”,縣監察局局長鐘曉玲註意到,“總有人辦事的時候,打招呼說是哪個領導的幹親”。

鐘曉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早就想整治這種不良的風氣了。2014年中央第九巡視組向四川省反饋巡視情況,巡視組組長杜德印就指出四川省的一些幹部通過“打幹親”、“打禮”等方式拉關系,跑官要官。另外,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也在全省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工作會上將其列為“十類問題現象”之一。

這樣的背景下,青神縣下定決心要對幹親現象亮劍。7月15日,縣委發布紅頭文件,宣布開展為期一個半月的“打幹親”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各個單位“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對‘幹親家’、‘幹爹幹媽’、‘幹兄弟’、‘幹女兒’各類‘幹親’關系,必須在2015年8月底前予以解除”。

不過,如何解除“幹親”關系,文件並沒有具體規定,只是要求簽署一份《黨員領導幹部不“打幹親”承諾書》,並在規定時間內上交到紀委。

監督層面,文件提出“進一步暢通‘12388’舉報渠道,充分利用來信、來訪、電話、網絡四位一體的舉報平臺”,方便大家對“打幹親”現象進行舉報。

學習了這份文件,黃樹青想到能做的,“就是不要再叫幹親了”,否則經人舉報屬實就會被紀委約談,此後再犯還會給黨紀處分。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大多數人都與黃樹青想法相同。解除“幹親”關系在他們看來,就是給“親家們”打個招呼,改改稱呼,但雙方的情分“並不受影響”。

“紀委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打幹親只是青神縣廉政建設的手段之一。十八大以來,青神縣的公務員們明顯感覺到,“紀委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2013年青廉微電影、2014年青廉誌願者、2015年青廉長廊……”坐在南方周末記者對面的紀委書記謝誌,回顧了當地廉政建設品牌“青廉”從無到有的經過。

“今年禁止‘打幹親’是短期的專項整治活動。”謝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是由紀委提議報到縣委,然後經縣委集體研究決定的。其實,“青廉”品牌中的青廉廣場、青廉長廊、青廉誌願者以及青廉微電影,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與當地公務員最密切相關的是青廉廣場。青廉廣場是2014年紀委“廉政文化進景區”的產物,坐落於青神縣江灣神木園旅遊景區的中心地帶,周邊被樹木包圍,環境幽靜。縣紀委要求所有行政單位,每年都要在青廉廣場舉辦一兩次活動,內容由各單位自行決定。

據青神縣紀委統計,去年各單位都舉辦過“廉政書畫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廉政猜謎、廉政黨課、知識培訓、趣味體育比賽、廉政文藝表演等”。像趣味體育比賽,有時是拔河比賽,有時是小遊戲,如搶板凳、開火車等。對廉政文藝表演,各單位更是絞盡腦汁,有人表演小品,有人唱紅歌、表演舞蹈,還有單位表演說快板。

鐘曉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青廉廣場的活動一般在工作日舉行,“一把手必須參加,而且要保證一定數量的出席人數”。

“當時紀委書記感覺這邊遊玩的群眾比較多,可以搞成一個廉政教育基地,就去談了合作。”鐘曉玲回憶說,景區是私人老板的,一開始還不同意,是紀委書記做了工作才同意的。

廣場占地大約一千平方米,紀委擴建了一個長廊,兩頭各有一個亭子,一個是值班休息室,另一個是廣場LED屏幕控制室。廣場中間有一個圓盤式的舞臺,站在舞臺中間,前面是階梯式的觀眾席,背後是LED屏幕,斜後方還有一處涼亭,紀委特別在里面懸掛了一口大鐘。

廣場最引人註目的是蘇東坡雕像,鐘曉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座雕塑出自某省雕刻協會會長之手,是很少見的年輕蘇東坡雕像。

整個廉政廣場修建費用在70萬元左右,“本來還可以弄得更好一些,但不能大修大建,只能這樣了”,鐘曉玲表示為了避免鋪張浪費,很多想法都擱淺了。這次領導幹部帶頭宣誓不“打幹親”的儀式也是在此地舉辦,紀委書記謝誌希望廉政廣場能夠發揮更多作用,“不搞活動這個廣場就沒意義了”。

2014年7月28日,一場青廉誌願者的啟動儀式在青廉廣場舉行,近千名年輕的青廉誌願者都統一穿上藍色的T恤。據青神縣紀委宣教室副主任趙洋介紹,招募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目標是2016年底前達到10000人,實現“萬名青廉誌願者”計劃。

據趙洋介紹,這些誌願者主要協助紀委暗訪,提供違紀違法線索,因為“紀委人員有限,出去暗訪,許多人都可以認得出”。

據社區網格員余苗回憶,誌願者啟動儀式上還有文藝表演,其中一個小品《黑馬王子》,就是當地紀委幹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小品。“當天所有的節目當中,這個肯定是掌聲最熱烈的”,余苗被逗得前俯後仰,她一直以為是專門請來的表演團隊。後來才知道這個小品是2013年青廉微電影比賽中的獲獎小品。

青廉微電影是以廉政為主題的小品節目,從2013年起,每年10月份左右,紀檢幹部就要籌備年末的廉政微電影。全縣紀檢幹部分為6個片區,每個片區出兩個小品,作為廉政警示教育的一種形式,在年終紀委全會上演出,最後評選出兩三個節目,放到由全體副科級以上幹部出席的縣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演出。

這些小品一般都風趣幽默,有些腳本完全由紀檢幹部原創而成。例如《黑馬王子》就講述一個貪官去受賄,結果把前來相親的姑娘當成行賄對象的幽默故事。

在農村也有專門的廉政文化場所——青廉長廊,按照青神縣紀委規劃,“如果效果好,全縣一百多個村要全面覆蓋”。這些長廊一般緊挨村委辦公室。目前已有46個村修建了青廉長廊。紀委還組織了評比,獲得第一名的,60%的修建費用,由紀委以獎代補的形式補貼。

據多位村幹部透露,他們所在村的長廊造價大約在2萬元。其中,造價最高的,當屬西龍鎮萬溝村白茶產業園的青廉長廊。這是青神第一座青廉長廊,長約770米,兩邊懸掛了各種名人清廉故事、廉政警句、廉政故事、廉政漫畫。

到底宣傳點啥

在當地官員眼中,青神紀委推出那麽多形式多樣的活動,與縣紀委書記謝誌的執政風格密切相關。

“形式多樣、活潑,喜歡創新,確實是我的特點。”謝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即使是講黨課,她也要做成一個PPT,“有時候還配點音樂”。

在這位女紀委書記眼中,紀檢幹部不應該是只會辦案子,“還要多才多藝”。例如,她在紀檢系統內推行的廉政微電影,就發現了紀檢幹部的另一面,“有些幹部平時腔都不開,但是演起小品來,完全變了個樣子”,同時“通過這個我們確實發現了一批具有表演天賦的人才”。

謝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最近四川省紀委要求黨風肅紀要常態化,標本須兼治。這次提議整頓“打幹親”現象就是在治本,目的是提前預防腐敗。另外,中紀委提出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怎麽實現?謝誌認為,這次不準“打幹親”就是對“具體做法的一次創新”。

同時,紀委在查處案件時,也發現一些腐敗的案件中,存在打幹親的問題。案件查辦時,有些幹部會提出“這個是我幹親,我要回避”,有時開個會也是“這是我幹親,我要回避”。

鐘曉玲說,“我們都是黨員,都是同誌關系,為什麽還要認個幹親?認幹親就是在搞小圈子。”在這個小縣城里面,互相都認識,“關系還是簡單一點比較好”。

這次整治“打幹親”,一開始他們還擔心沒人知道,專門請了媒體過來報道。沒想到引起輿論廣泛關註,“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讓他們不堪其擾。

在一些新聞里,“縣委書記胡國民的照片貼得到處都是”,有官員很同情胡書記,“他上任才兩個月”。胡國民從2011年起就是青神縣長,現在依舊兼任縣長。胡國民被外界誤認為此事的主導者。但據接近胡的人透露,“縣里最近好幾個大項目都在上,他一直都在忙那些事,對這事沒有太多參與”。

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這幾年紀委的宣傳壓力也很大,“上面下的指標越來越重”。該宣傳點什麽呢?紀委也很為難。辦案子?地方都是些小案子,於是提出一些新舉措,從治本的方面去行動。如去年青廉誌願者就是個成功的例子,啟動儀式後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連《人民日報》都報道了”。

“我們做事不要虎頭蛇尾”

時隔一年,青廉誌願者的招募人數,距離年底要達成的4000人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余苗這一年參加過的暗訪也僅僅是去年國慶期間的一次。

那天早上七點多,余苗接到社區領導電話,說紀委那邊有工作。到了後才知道是要去暗訪“各個單位假期值班和公車私用的情況”。第一次參加暗訪,“也不知道怎麽問問題,都是有經驗的誌願者在問”,如“對照著值班人員的名單問,你是不是某某,或者去單位院子里面數公車看有沒有少”。

但余苗一直也沒等來第二次這樣的機會練練手。參加了誌願者帶給她的改變就是去辦事大廳辦事的時候,“會比之前多個心眼,看服務態度、辦事效率怎麽樣”。她的同事楊慧君也是誌願者,有一次她去窗口辦事的時候,發現對方服務態度差,而且還在吃零食,就拍照發給了紀委的辦案人員,“後來聽說這個人被約談了”。

雖然縣紀委希望更多群眾加入,但實際上誌願者報名都是依托行政系統,第一批誌願者大多來自機關事業單位。趙洋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說,“不能隨便在街上設個點,讓老百姓報名,對個人素質還是有一定要求的”。

青廉長廊如今覆蓋了近一半的行政村。本次長廊評選中,獲得第一名的是沙河村的青廉長廊。當地是竹編之鄉,長廊用竹子搭成,兩側掛著廉政海報,上面寫著“務實”、“廉潔”,下方還印著“監督舉報電話12388”。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幾位住在周邊的居民,有村民不知道海報上的舉報電話“12388”到底是什麽號碼。一位家住在長廊不到五米遠的大媽,一直以為這個長廊是村里修建的花棚,“有三株花,春天了就會順著爬上去”。

一些廉政措施在少數紀檢幹部中也引起困惑,例如自己算不算被整頓的對象。雖然文件上白紙黑字寫著“黨員和領導幹部”,但也有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的幹親是外地的,應該不屬於這次範圍”,“雖然我是副科級,但是我不是領導幹部”,“我的幹女兒是一個貧困兒童,應該也不屬於這個範圍”……也有人認為自己與幹親之間並不存在利益問題,應該不是這次“打幹親”整治活動中的對象。

但紀委書記謝誌態度十分明確,“就是一刀切”,只要是黨員就不能結幹親。

關於此次整頓“打幹親”項目的效果,鐘曉玲建議向後看,這本身就是一個預防措施,是去除滋生腐敗的土壤,“主要是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紀委書記謝誌說,她目前已經聽到有一些幹部向她反饋“感覺一下子就輕松了”,“以前一些人找到領導打幹親,領導都不好拒絕。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拒絕了”。

今年,青廉微電影已經進入第三年。每次演出前,參演的紀檢幹部們白天要上班,晚上找地方排練,有參演的幹部說,自己最後一個月“常常要排練到晚上十點半”。最終6個片區的12個小品只有10個可以在紀檢幹部年終大會上表演,2個將會被淘汰。10個小品最後還要排名次。一名參演幹部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每次都有名次壓力,有時甚至會悄悄去刺探“軍情”,如果別人比他們的精彩,還會臨時改劇本。

謝誌說,今年是第三年,也有人提議說“今年是不是不搞了”,但她堅持要進行下去,“我們做事不要虎頭蛇尾,為本屆紀委工作畫一個圓滿的句號”。明年就是換屆年,今年到明年可能是她在青神縣擔任紀委書記的最後一年。

應受訪者要求,黃樹青、張達書、華玉潔皆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00

促港人別搞政治「搞搞震會被邊緣化」

1 : GS(14)@2015-07-21 02:37:24

成思危與香港頗有淵源,除了曾經在香港讀書,生前還多次到訪香港。他2007年訪港時(圖)表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戰,若然港人不自強,整天搞政治,「搞搞震」,不去搞經濟,香港一定會被邊緣化。成思危又呼籲,香港應該按他的名字辦事,要「居安思危」。成思危年少時隨父親遷居香港,曾經在香島中學求學,在2011年訪港期間,他以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在晚會上發表演講,當時他表示:「香港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到現在還保留着更換智能身份證前那張粉紅色的身份證呢。」



三次參與釋法

成思危一直關注香港的發展,分別在1999年、2004年和2005年,曾就香港的居港權、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任期問題,三次參與釋法。他當時強調,每次人大釋法都很慎重,香港有些人曲解《基本法》,甚至歪曲中央的意思,又強調《基本法》規定人大對《基本法》有解釋權。成思危又曾對香港的前途表示擔憂,他在2007年訪港時特別提醒港人,不要再事事政治化,並特別以廣東話說出「搞搞震」三個字,說明香港會面對被邊緣化的後果:「如果你整天在那搞甚麼政治、搞那個,花了很多精力,搞那些事兒,搞搞震。你不去搞經濟,必然會被邊緣化。」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3/19217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72

【迎猴年】Super Girls搞搞震大掃除

1 : GS(14)@2016-02-08 03:24:49

年廿八洗邋遢,為慰勞宣傳人員過去一年的辛勞,組合Super Girls其中四位成員趙慧珊(Aka)、李靜儀(Heidi)、陳穎欣(Yanny)及蔡明思(Jessica)決定充當一日清潔工人,回到公司幫同事大掃除。四人各持不同「架生」為同事清潔公司,不過當正式打掃時,她們顯得有點雞手鴨腳,Yanny更搞笑地拖着未插電掣的吸塵機,扮聲當自己正在吸塵。四女努力了10分鐘後,Heidi、Yanny及Jessica先後放棄,到房中休息嘆零食,淨下Aka一個在努力掃地,她苦笑說:「平日鏡頭後我就係咁慘。」Jessica則反駁謂:「其實係平日喺我哋幫Aka執得手尾太多,大家唔好俾佢呃到。」問到四人過年時有何特別習俗?身為澳門人的Aka,表示希望能帶幾位好姊妹到澳門一同放煙花:「因為煙花射得越高、開得越大就代表未來一年運氣越好,所以我希望Super Girls未來一年發展更好。」她們四人又指成員Cheronna都會特製自家蘿蔔糕送她們,令為食的她們很期待。採訪:譚倩宜攝影:陳志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6/194815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493

色膽包天江湖猛人包養林雅詩背金主搞搞震

1 : GS(14)@2016-11-14 00:59:05

2016-11-10 NM

最近有多間傳媒都收到讀者報料,指拍過三級片的性感女星林雅詩同有「沙田Me」稱號江湖猛人翟浩琛過從甚密,消息稱二人已發展到同居關係,林雅詩升級做咗「阿嫂」,得到特別照顧。不過,事情發展出人意表!上月二十七日,林雅詩出席活動時向傳媒表示同一晚要起程到上海工作,但實情她當晚會合了電影公司老闆馬天樂,同飛越南happy;但三日兩夜唔夠過癮,二十九日二人返港後,仍在車上短聚多兩個鐘,其間磨鼻摸面又挨又錫樣樣做齊,林雅詩個頭更一度離奇消失,隔了一段時間,再由男方司機位下方緩緩升起,情景令人充滿遐想。散料爆搭上江湖人

上月二十二日,林雅詩出席「弘武電影公司」簽約儀式,宣布成為旗下藝人並接拍多部電影,接受訪問時,現場有記者指收到讀者報料,指她最近與一名江湖猛人同居,林雅詩聞言,當場嚇到面色變青,完全唔識俾反應,之後才回應:「冇冇冇咁嘅事,都冇人追,點會……有……有……有人同居。」當時企在旁邊的電影公司老闆馬天樂亦一臉尷尬,未有開腔幫林雅詩解圍。據指,與林雅詩搭上的江湖猛人是勝和坐館,人稱沙田Me的翟浩琛,林雅詩所簽的電影公司,據悉沙田Me是其中一個幕後老闆,簽約儀式當日,他有低調現身記者會,不過沒有公開上台;直到大部分記者離開後,林雅詩亦有走到沙田Me身邊傾偈,兩人似乎相當熟落。

較早前,亦有讀者向本刊爆料,指林雅詩同沙田Me於九月尾一齊乘搭中華航空頭等位去台北,並入住當地W酒店,二人關係,在江湖圈中亦流傳甚廣。事實上,近年沙田Me開始接觸娛樂圈,不時同圈中人有聚會,去年更投資開拍電影《極鬪》,由他兩位公子負責做男主角。「今次Me哥唔出面做老闆,係唔想咁高調俾人知佢出錢出力捧Grace(林雅詩),所以搵咗其中一個馬仔馬天樂負責幫佢搞呢間公司,呢個馬天樂仲做埋導演同編劇,度身開戲俾Grace。」知情者說。

車廂激戰

講大話轉移視線

正當大家都以為失婚林雅詩榮升做「阿嫂」,點知事情又有突破性發展。十月二十七日,林雅詩在中環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主動向傳媒爆料稱同一晚要飛去上海工作;活動後,她便揸車去機場,泊低車去租WiFi蛋跟住check in,全程只有她自己一個人。不過,最奇怪是林雅詩所搭航班CX721,目的地並非她口中的上海,而是去胡志明市。

發老闆脾氣

在越南短短三日兩夜,林雅詩於二十九日晚上十一時返到香港,身邊還多了一個人,就是她所屬的電影公司老闆馬天樂;但兩人表現避忌,出閘後一直保持住四、五個身位距離,扮晒唔識。行了一段路後,林雅詩突然停步,嬲爆爆向馬天樂發脾氣,只見馬天樂立即行番轉頭笑晒口幫她攞旅行袋,不過女方繼續燶口燶面,去到停車場攞車後,林雅詩企埋一邊煲煙,男方就負責搬行李上車。

人頭離奇消失

由於當時已經接近凌晨兩點,街上冇人車又少,這個時候,林雅詩突然間在乘客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