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癌症給我的祝福 林百里60歲的三個大夢

2010-11-01 TWM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夢想?財富?事業?家庭?感情?

但對於生了一場大病的林百里來說,這些之於他,已不足以放在心上,因為他永遠無法忘懷,知道自己罹癌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替世界做得還不夠」。

在iPad衝擊全球之際,他希望替台灣打造新媒體;在張大千畫作逐一收畢後,他希望用科技結合藝術,建立一座未來博物館;在NB代工成長力道漸漸走向盡頭,他希望雲端運算能替廣達找到下一個黃金十年。

在此刻,《今周刊》獨家專訪林百里,大談他六十歲所許下的三個人生大夢,這是他抗癌成功後的首次告白,談他大病癒後的新人生思惟。

製作人.林宏文 撰文.黃智銘、賴筱凡研究員.楊卓翰、陳兆芬 攝影.聶世傑、陳永錚創辦一家全球第一大的NB(筆記型電腦)代工廠、二十九億美元身價、二個優秀的兒子,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能擁有這樣的人生,夫復何求!但對於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來說,卻還不夠。

你絕對難以想像,兩年前的林百里,削瘦如柴,在抗癌成功後,會是今日的模樣:相同的爽朗笑聲,相同的徐志摩文人打扮,相同的天馬行空,只是得加上撐著過窄的西裝外套,福態到連扣子都扣不上的身材,六十一歲的他不甘於現狀,大病初癒,他還能夠有時間去實現更多的夢想。

二○○五年底,那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得了肺腺癌;一○年,他在抗癌成功後,接受《今周刊》專訪,大談癌症所帶給他的祝福。對他來說,癌症不是一件壞事,更不是可怕到無法面對的魔鬼。

是癌症讓他更懂得珍惜生命,使他在對與錯之間能看得更清楚,讓他為名、為利都不再那麼堅持,更讓他明白,已逢耳順之年,為這世界上做得還不夠多,他還要做更大的夢。

「所以癌症對我來說是件滿好的事,相當positive(正面)。」林百里笑道。

癌症獨白

林百里:我替這個世界做了什麼?

這是林百里第一次公開對癌症的心情獨白,更是一場大病後所賜予他的祝福。

採 訪當天,走進位在廣達頂樓的會議室,這天的林百里一如往常,頂著小圓眼鏡,一進門就笑臉迎人地打招呼,臉色看起來相當紅潤,近來胖了不少的他,還來不及為 福態的身材添置新裝,坐了下來,西裝扣子差點要繃開,只見他悄悄地解開扣子,雙手還不時彆扭地揪著西裝外套,深怕一個不小心,豐腴的體態會被一覽無遺。就 連身邊的主管都透露,董事長胖了,表示他的身體狀況很好,更有精神在工作上衝刺。

然而,難以令人想像的是,過去幾年來,林百里為了對抗病 魔,身體和精神上都飽受痛苦,他不僅在台北和信醫院接受治療,更遠赴上海中醫藥學院求醫。同一時間,他也放不下正值成長黃金階段的廣達,縱使他心裡明白, 癌症一旦開始治療,身體便會加速衰弱。但金牛座的個性使然,讓林百里始終都堅持每周要到公司聽取業務會報,拒絕對自己人生放棄。

這樣堅毅個 性的他,即使時至今日,被問起罹患癌症的日子,林百里也只是笑笑地說,「沒那麼嚴重」便將話題扯開,不願旁人得知那段苦悶的日子,唯有他身旁的親信明瞭, 林百里抗癌的那段歷程,完全不若他口中講得這般雲淡風清。固執如他,○七年時,儘管已因病痛而長達一年多未公開露面,林百里再怎樣也堅持要出席廣達的尾牙 宴,迎著寒風,圍上一條搶眼的紅色圍巾,讓原本體型就瘦小的他,顯得格外憔悴。

如此律己甚嚴,當醫生宣告他獲得癌症的那一刻,林百里心中想 的卻是:「我替這個世界做了什麼?」事業、財富、家庭、感情,在他最靠近死亡的那個瞬間,林百里才發現,他為這個世界做得還不夠。對於一個能在科技產業史 上,寫下歷史一頁的人物,他驚覺,「只有工業上(的貢獻),是不夠的,所以我一樣一樣地去訂出來。」曾經,林百里是個沒有家財、沒有靠山的香港僑生,隻身 來到台灣念書,就為闖出一番天下;如今,他擁有一家全世界第一的NB代工廠,二十九億美元的身價,更有一雙優秀的兒子,卻因生了一場大病才發現,原來自己 不足的地方還那麼多。

於是,他做智庫,希望透過提案給政府建言;他成立廣藝基金會,希望自己能對文教上有更多貢獻;他架構博理基金會,希望為台灣編織一個新媒體的夢想;他更力推雲端計畫,希望替未來十年的科技生活畫一張新藍圖;他甚至不斷進行藝術收藏,為了有朝一日打造科技博物館做準備。

對大病一場重獲新生的林百里來說,六十歲只是他人生新旅程的開始,他從一位工程師求「真」的起點開始,以「美」來涵養自己的人生,最後希望,以新媒體求得社會公益的「善」,用這三個大夢,打造他未來的人生重心。

第 一夢:在iPad衝擊全球之際創新媒體平台 「要帶給媒體技術」「台灣媒體的問題,就是太『蘋果』化(指︽蘋果日報︾)。」不假思索,林百里直接道出他對媒體產業的看法,縱使如此,胸懷人文的他,卻 未因此就放棄對媒體的改變。「我常開玩笑說,香港人帶給台灣最大的影響,一是NB代工產業(指指自己),第二就是︽蘋果日報︾。」談起新媒體的夢想,在香 港長大的林百里開玩笑地說,身為科技人,他很明白,他的媒體夢要帶給台灣社會的,不是第二個︽蘋果日報︾。

所以,林百里的媒體夢方向很明確:「我不是要玩媒體,而是要帶給媒體技術。」「你們看到了iPad了嗎?未來十年之內,媒體會發生大變化,未來新的一代還會買書、買雜誌嗎?」在廣達總部辦公室裡,林百里反問著我們。談到對媒體的構想時,他出現了罕見地興奮神情。

「大家都以為iPad衝擊到的是NB,但在我看來,對電視的衝擊會更大,以前大家用遙控操作電視,現在大家只要用手指就可以了。」林百里透露,廣達內部做過科學計算,以iPad的九.七吋大小,使用距離約四十公分時,帶給觀賞者的效果相當於九十吋的大電視。

這 就是他的觀察,一場由iPad掀起的大衝擊。為了迎戰,林百里已著手規畫集團未來的營運布局。在硬體部分,向來是廣達的強項,「我們要做平板電腦,就找中 華電信,幫它做中文的Pad(平板電腦),那中華電信就不用再有MOD(Multimedia On Demand,多媒體隨選視訊),因為我幫它做的就是一台移動的MOD。」看在林百里眼中,平板電腦是再好不過的媒介載體,消費者能隨時隨地擁有影音享 受。

但這場十年大變動,並不會只有硬體上的變革,還得從軟體的內容,根本上改變。所以,胸懷新媒體大夢的林百里,與前中天新聞部總監陳浩一 拍即合,更找來前︽中國時報︾總編輯王健壯與︽新新聞︾總主筆楊照,悄悄地成立了博理基金會,他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要推動台灣媒體改革,替台灣打造出新 的媒體平台。

曾是年代電通副總經理、跟著TVBS前董事長邱復生一起研究互動電視,博理基金會新媒體計畫架構長賴麒宇表示,「當 iPhone、iPad、iTV都能連接在一起,消費性電子產品將會形成『無縫銜接』的新生態系統,你能不能在這裡面打造一個新的媒體平台,是最重要的關 鍵。」在博理基金會擘畫藍圖裡,未來科技生活將會由智慧手機、平板電腦、NB、智慧電視所串聯起來,能在這場變革裡卡到位的,不再是硬體廠商主導,而是你 能提供多少軟體、多少內容。

「所以,博理想做的是一個新媒體平台,然後和廣達能做的科技技術,像雲端運算,來一場裡應外合。」賴麒宇說,為了摸清楚其他國家媒體產業的生態,他們已經考察了好幾個國家,希望找出博理想要打造的新媒體平台藍圖。

對於這場新媒體夢的挑戰,林百里說,「硬體不難、服務也不難,但怎麼整合就很重要。」在平板電腦、智慧電視相繼在今年誕生後,未來勢必衝擊到媒體生態的變革,林百里嗅到這個風向,希望為台灣打造一個新媒體平台,也替廣達在雲端運算之後,找到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成長動能。

第二夢:「買光」張大千之後引領科技藝術 建構未來博物館光從媒體上達到他對社會的貢獻還不夠,胸懷人文的他,對藝術比誰都狂熱,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他心中,永遠有個磨滅不了的「美麗櫥窗」。

那 是個動亂的時代,一個改變華人命運的年代,當時的林百里僅僅是個孩童,他的父親則是中環英國俱樂部裡頭的會計。然而,在那個年代的俱樂部正門,只有白種人 可以進出,身為會計之子的林百里,卻只能從後門出入。即使年歲童稚、懵懵懂懂,這樣的年代背景,卻已對幼小的林百里心靈造成偌大影響,望著中環街頭那美麗 櫥窗,林百里只有一個念頭:「將來如果有錢,我就要把櫥窗裡那些漂亮的東西都買回去。」這段過去,鉅細靡遺地被記錄在作家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書 中。回憶起這段過去,林百里眼中彷彿閃耀著光芒,那時香港最美的東西都集中在中環,每天在中環生活的他,就在這種環境下耳濡目染,讓美學成為他生活中最重 要的一部分。「所以當我要來台灣念書,從基隆港下船時,心想台灣的房子怎麼都蓋得這麼醜,到了台大,看到那時學校外面瑠公圳那條大水溝時,我嚇了一跳。」 為了彌補台灣生活中美的匱乏,他賺到錢之後,最大興趣就是買畫,尤其他對張大千的偏愛與收藏,更讓藝術拍賣市場上流傳著,「拍賣場的張大千都不是一流精 品,因為好貨色早就被林百里買光了」的說法。據知情人士保守估計,林百里持有張大千畫作超過二百幅以上,就連林百里也笑說,自己愛畫如痴,是「科技業老闆 中最愛花錢」的一個。

在「買光」張大千精品後,其實這幾年林百里的收藏範圍更進一步擴大到古畫市場,台大藝術史所教授傅申近年就常受林百里 邀請,當他買畫的顧問。傅申說,「張大千除了自己創作,還有一項專長就是臨摹古畫,林先生研究張大千的畫作時間一久,自然也會受到影響,轉而開始研究古畫 領域,尤其他現在擔任故宮指導委員會召集人,正巧去年遇到故宮二十年一次的庫藏清點,林百里就特別加入書畫組,將故宮一些放在庫房,外人難得一見的國寶都 一覽無遺。」故宮員工甚至透露,在清點庫存的那段時間,林百里一周起碼會到故宮兩次,認真做功課,像是學生一般,傅申說,「經過這樣的洗禮,林百里對於中 國書畫的鑑賞力,在台灣收藏家中,絕對是數一數二。」林百里收藏的藝術品超過兩千餘件,他特別在廣達林口總部設立廣雅軒,作為這些名畫的安置之處,由於林 百里收藏質量均優,包括台灣大學在內,許多單位都相當積極爭取,希望林百里未來可以捐出收藏來成立博物館。不過,對於這些單位的邀約,林百里直言:「條件 不符。」因為對於博物館,他心中早有規畫,對他而言,成立博物館將會是退休之後最重要的工作。林百里身邊人士就透露,在他的夢想裡,希望將來可以成立一所 「中國水墨畫博物館」,把他收藏的張大千與古畫畫作,統統都在此展示。

「我規畫這座博物館最大的特色,就是要結合各種科技。」林百里說,就 像上海世博展出的動態︿清明上河圖﹀,他希望未來他的博物館,也要徹底落實他對科技、人文結合的心願。這也是為什麼廣達成立廣達文教基金會之後,極力推動 藝術下鄉,以求做到城鄉間的藝術均富。「未來這個博物館,如果可以結合網際網路、互動藝術,就可以讓更多人欣賞到中國藝術之美。」第三夢:NB代工成長力 道趨緩投身雲端運算 每年成長二倍新思惟除了新媒體、科技結合藝術,林百里還有個最為人所知的夢想,那就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雲端運算。

「十年前廣達掛牌時,就有人問我什麼會取代NB,我那時就說虛擬電腦了,用現在Google的術語來說,就是雲端運算。」聊起這段先見之明,林百里不禁得意地微笑起來。他這二年熱心推廣雲端運算,幾乎已是台灣雲端運算的傳教士。

不 同於其他硬體廠的策略,林百里對雲端運算發展的重視,就如同未來廣達要再創黃金十年的新希望一般,他甚至將整個集團資源,大幅度地往雲端部門傾斜。最明顯 的例子就出現在徵才。在廣達五大事業群中,人事擴編都必須配合業績增長,只有雲端部門的人才招募,幾乎沒有上限。一位今年加入廣達雲端部門的資深專案經理 就提到,當初他參加公司新人訓練時,八位新人中,居然就有六位是雲端部門的新血。

曾經,因為罹癌,讓林百里退居廣達幕後;如今病癒,雲端運 算讓他重拾事業動力。連林百里最貼身的事業夥伴梁次震都笑說,「廣達跨入雲端市場後,林百里整個人又動了起來,現在常常出去撈訂單。」因為今年下半年開 始,NB大蕭條年代,廣達的NB部門飽受客戶砍單之苦,雲端部門卻是每天加班。林百里可得意了,「現在雲端市場訂單多到追著我跑了,大家還對這個市場潛力 半信半疑。」林百里說,過去靠著技術力,廣達像是「燉牛腩」一樣,細火慢熬「雲端」這鍋好湯,現在終於媳婦熬成婆了。他分析,雲端這個產業,要和國際大廠 IBM、HP(惠普)等公司對抗不易,廣達的利基會是在開發中國家,與有雲端運算需求的中型企業,而這塊市場就以中國發展最快,所以現在他到北京,除了買 畫之外,更重要的是親赴北京雲端中心的前線督軍。

這幾年大陸的「雲端代言人」中國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就傳出與林百里合作密切,日前他來 台訪問,還特別拜訪了林百里,交換兩人在雲端運算上的心得。兩岸的「雲端教父」一起打造雲端平台,提供解決方案給客戶,未來大陸服務業者只要發揮創意,找 到具有需求的應用,其他都可以交給這個平台來處理。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的統計,受雲端市場興起帶動,全球伺服器市場今年首度出現七年以來的營收正成長;林百里精準卡位。

現在,包括Google等雲端大廠都已全面採用廣達產品。預估,廣達今年伺服器出貨將可逾一百萬台,占營收一成;林百里樂觀地預言,廣達雲端部門每年都將有二倍以上成長,「五年內成為雲端大廠」。

癌症反思

樂 觀面對一切 重拾創業熱情人生一路走來,林百里說自己就是不斷的經歷挫折,香港會考失利才來台灣念書,畢業托福考不好,才沒有走上「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 的留學生涯;套一句他自己駁斥外界質疑廣達發展OLPC(One Laptop Per Child,百元筆電)時的說法,「看壞只是普通智慧,看好才是超級智慧。」這句話似乎也可以形容這一路以來大家對他的看法。

走過癌症這場大病,林百里選擇傾聽癌症所要捎給他的福音,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只要心開了,氣開了,內分泌正常,身體就會健康。」一場癌症讓林百里變了,他不再成天埋首工作,他下午五點就下班,每天工作六小時,更樂於藝術收藏,逛美術館、爬山。

對於林百里而言,他總是能善用智慧,在「看衰聲」中突圍,重拾創業熱情的他,要用這三個人生大夢,為自己無數個下個十年打拚,完全體現「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真義。

林百里啟動3個夢想,重燃熱情

雲端運算:

1. 未來每年營收成長2倍。

2. 5年內成為全球雲端運算大廠。

整合新媒體:

1. 成立「博理基金會」,推動台灣媒體改革,打造新的媒體平台。

2. 研究新媒體內容、服務,要與廣達的硬體專長結合,「軟硬兼施」。

科技美術館:

1. 規畫「中國水墨博物館」,將2千餘件收藏妥善保管。

2. 運用互動科技,將科技與美術結合夢想。

3. 將收藏分享給大眾,縮短城鄉美學落差。

肺腺癌── 不抽菸也會得不抽菸又一向重視養生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五年前傳出罹患肺腺癌時,令外界震驚不已。事實上,近年來台灣多位名人紛傳罹患肺腺癌:副總統蕭萬長、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前立委盧修一、知名舞蹈家羅曼菲等,而他們都沒有抽菸的習慣。

羅 曼菲9年前罹患肺腺癌,持續抗癌5年,最後不敵病魔;而盧修一、陳定南也都壯志未酬,不幸去世。雖然肺腺癌奪走不少人的生命,但也有抗癌成功的例子。林百 里到大陸找中醫治療,4年前被醫生宣告只剩4個半月生命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也在西醫標靶藥物治療下,腫瘤變小,至今仍在與肺腺癌奮鬥。

醫師認為,許多肺腺癌患者都沒有抽菸習慣,罹癌可能是與空氣汙染有關,每年做電腦斷層檢查,才可能及早防範。 (林德宇)

博理基金會靈魂人物

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前中天新聞部總監,主持「未來媒體研究」計畫。熟悉媒體商業經營模式。

楊照:博理基金會副執行長,新新聞總主筆,文化人色彩濃厚,專注於未來媒體內容。

王健壯:

創辦人之一,前中國時報總編輯,目前在博理工作偏向顧問性質,不直接參與會務。

林百里擘畫的

未來媒體架構---以蘋果的雲端媒體體驗為例iPod iPhone iPad iTV iBook 所有視聽載體 未來新媒體的內容在手機、PC、電視,甚至更多載體,都可以欣賞、瀏覽。

資料來源:博理基金會

林百里簡史

從貧民窟到台灣第三富豪

1949 年 出生上海,隨父母逃難到香港,在貧民窟長大1970年 以僑生身分考進台大電機系1972年 與同學溫世仁共同設計出台灣第一部電腦1988年 與梁次震等人創廣達電子1999年 廣達成為全球NB代工龍頭2001年 擔任台北當代藝術館董事長2005年 罹患肺腺癌2006年 廣輝與友達合併,退出面板產業2008年 病癒復出,正式啟動雲端計畫2010年 成立博理基金會進軍新媒體《富比世》公布身價29億美元,居台灣第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9

我的股皇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30.html

  真想說一聲自從我喜歡葡萄酒以來,我一直認為Lafite等波爾多八大庄才是最好的,原來布根地的DRC也很值錢,要數值錢的名酒實在太多,不過買名 酒基金好似有點怪異,買實物我又暫時不能一箱箱地買來存儲,因為儲存條件和資金的問題,另外交易的問題也都太煩鎖了,最後決定放棄了。從那時候起我無酒不 歡,劈如轉而研究威士忌和伯蘭地,從便宜的入手至到上千元一支的都有,後來也是價錢和酒友的問題,還有正值夏暑之時,啤酒真是深得我心,每天幾乎都與啤酒 為伍,例如百威、青島、啤京、嘉士伯等等,還有高級一點的白啤酒,正因如此我找到了一隻令我賺了很多箱啤酒的股票,一直有留意我文章的讀者肯定知道那一隻 吧。我幾乎都是在買我喜歡的產品同時也都會一同研究此家公司,如果條件許可,我會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有什麼比起在你消費的同時也保證增加業績更好的呢,我 想不到。

        但是我今天說的股皇,並非我手上持有的酒股,而是我望穿秋水卻能看不能買的酒股,那就是中國酒中之皇者,擁有國酒之稱的貴州茅台(上 海:600519)。有什麼了不起之處呢,首先是三高,高邊際利潤率、高資產回報率以及高現金流量,在我接觸它之時股價仍然是人民幣150元,截止此稿之 日已升至人民幣211.9元,我看樣子還是有機會漲下去的,不過資本利得並不重要,好股不應該只是幾十個百分比就能滿足的。應該明天起茅台和五糧液等大酒 就會再度提價,原因是成本上漲,其實提價也並不會阻止其銷情的,因為能喝此等白酒之人,絕非普通平民,所以消費者對價格的邊際性比較不敏感,另外,可能從 前喝開洋河大曲等白酒之輩,條件許可後也會轉而喝茅台或五糧夜,所以品牌的價值真是很驚人。然後接下來如果你有到過國內的宴會的話,台上必有三樣事物,長 城干紅、青島啤酒以及茅台(也可能是張裕、燕京或五糧液)。台下則是還有幾箱必備之物,當你看見別人茅台如水渴之時,你必定會興嘆為何當初不買進呢。

        可惜的是我並沒有機會也並不能買進貴州茅台,所以只能在此說了一個沒有意思的貼士給大家,或者冬天將至,買支茅台回家喝喝抗寒也都不錯的,只好如此,一醉解千愁,我發現股皇但不能買,你說愁不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0

都是我的錯!


2010-11-29 TCW





企業以人才為本,最難得獨當一面的人才。這種稀有人才的最重要特質是什麼?

這問題困擾我很久,最近居然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答案。

我曾經被認為是傑出專業人才,後來合夥創業變成了最爛的經營者,造成公司長達七年的虧損,證明了完全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但其後公司又一路長紅十餘年,成為領先的產業標竿,好像我又很成功的獨當一面了。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過去的說法是:因為壓力大到極致,終於被逼「開竅」,一念轉了過來,從此就不同了。問題是:這開竅的「一念」,究竟是什麼?卻始終說不清楚。

最近才徹底搞清楚,這一念叫作:「原來都是我的錯!」不僅頭腦認錯,嘴巴認錯,連靈魂深處也認錯到底。

如果把這「一念」圖像化,最傳神的莫過於清末民初「講病」聞名的王鳳儀:凡是鄉間婦人得了怪病,王善人就問她和家裡誰過不去,然後把那些人一個個請進來,叫婦人跪下來一一磕頭,磕到嘔吐昏厥……病就都好了。

我那經營失能症,就是這麼好的。苦到盡頭,看不到未來,找不到解方,也無處可逃……驀然回首,看到這一切都因自己而起,都是自己造成的,千錯萬錯,原來一 切都是自己的錯。然後,就像馬拉松選手經歷了「撞牆」一般,手腳還在跑著,胸中已無氣機起伏之苦,終於有把握自己可以跑完全程了。

「都是我的錯!」真有這麼神奇?原因何在?我的解釋是:一、看到事情的緣起,生出慚愧心;二、因慚愧而能虛心待人,真正和人在一起;三、認錯有多少,承擔 就有多少;四、認錯範圍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想想看,如果一個人能有慚愧心、虛心待人、勇於承擔、心量又大,獨當一面有什麼問題呢?而這一切,皆從「都 是我的錯!」開始。推到極致,如果一個人認為眾生之苦都是他的錯,那他不是佛,就是耶穌基督了。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猜到,「認錯到底」並不是苛刻的道德訴求,而是大自然法則的體現,錯認到哪,自在到哪,擔當到哪,成就也到哪!

我的問題,是這大自然定律曾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也展現了神奇力量,卻沒能長相持守,尤其沒能運用在事業以外的領域,實為人生憾事。

最後提醒一句:企業要找做大事的人才,首要心量大,心量大者必承擔大,承擔大者必「認錯大」。如果發現組織內有人用「都是我的錯」的態度待人處世,別懷疑,他就是以後能扛起大事的人。

(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1

[一财专访]刘央:我的成功离不开三个男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2433-0_3.html

财香港金融街人物系列访谈之二:中国女巴菲特、西京投资管理公司主席刘央

“我的成功离不开三个男人”

在香港投资界,刘央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基金管理者。这不仅是由于她在基金经理这个男人占主导的圈子里打出了一片天地,更是由于她作为内地背景的华 人,却能掌控一家声名显赫的老牌英资投资管理公司。众所周知,在国际外资管理公司里,迄今鲜有华人掌握真正的最终决策权。在多起漂亮的投资之役后,香港媒 体将刘央冠为“女巴菲特”,可见对其的评价之高。

笔者初见刘央本尊,是在睿智金融举办的一次投资者年会上。当时她所管理的西京投资公司正经历了金融海啸的冲击,股价骤跌,而且经受众多投资者的赎回 压力。但刘央果断地中止了这种“非理性”行为,并坚持了自己的理念,她也因此而在2009年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成为西京历史上第一次华人最大股东和最终受 益人。

刘央坦承,自己曾经面临压力,并在公众眼里消失了一段时间。她在睿智金融的年会上自嘲地说,金融海啸后很多人以为她倒下了、撑不住了,但是她站稳了。事实证明,她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刘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正如一个成功的男人离不开背后的女人一样,作为一个成功的女人,刘央也同样离不开她背后的男人——而且不止一个!

投资之道:对价值股份人弃我取

一财:你最近的一次大出手该算是9月份参与接手沃达丰配售的中移动股份。其实香港市场不少人对于中移动的看法相对并不乐观,认为它已经蜕化为一家公共事业类股份,增长有限,你对中移动的前景怎么看?

刘央:中移动是中国第一品牌,是大家应该长期持有的一只蓝筹股。我们曾经在2007年以150块钱的价格卖掉了 中国移动,当时觉得很可惜,但是金融危机又创造了再把它买过来的机会!其实过去的几个月中,市场一直在宣传中移动的市场前景和地位,香港诸多报纸也都频频 的跟进这一点。沃丰达出售股权的当晚,我们成功入股了,终于这块石头也落地了。

其实沃达丰想走,咱们是拦不住了,就让它走好了,它们有自己的问题。李跃上来以后,管理层有一个深刻的变化,他们是实干的,而且是了解市场的,也明 白自己行业龙头的地位和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所突破的。过去的管理层没有受到市场上的认可,才从150块钱,卖到70块钱。我认为,两年之内中移动再回 到150块钱的可能性非常大。

经过了第二季度6月份的探底,市场对于整个中国投资的主体和大势,尤其是对中国的资产与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看好的势头又回来了。作为一个长期看中国市 场的投资人,跟进中国的投资,就不得不持有中移动。中移动完全是中国的品牌,跟其他国家的发展周期、消费程度和政策等关联甚少,它有着自己非常独立的投资 热点和周期。

一财:在报纸上看到,你推荐了7支你是看好的心水股,其中也包括了国药控股等,能否谈谈你目前最看好的行业?

刘央:今年我终于看到了中国的全球地位,我觉得投资机会确实来了,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跟我的投资人宣传我的投资 理念,自2009年中国引领复苏之后,媒体对我的投资理念也开始认可了。5年前,10年前,媒体并未对我表现出这么大的关注,我要说,确实是中国的背景和 支撑,使得市场对我认可与日俱增。

我为什么会提这7家公司,或者有些时候我提到10家公司,是因为这10家公司都属于我看好的三个行业。通过分析今年第一季度3月份出台的一系列宏观 政策,以及国外形势的演变,我推荐了以下三个新型行业,TMT(科技、媒体与通信)、农业以及医疗行业。我建议加大在这三个行业上的投资权重。你将这几只 股票放在那里3至5年,相对来讲风险应该是比较小的。今年年初,我给我的投资人的月度报告中就明确了,我已经完成了投资组合中的阶段性整合,即重仓这三个 行业,而且市场在二季度暴跌亦创造了买入的机会,我对这三个行业的看法和行动比市场快了6个多月。

我看好的第一个行业是TMT。这个行业的上升周期已经启动了,国家三网合并4G标准制定,从软件、系统、设备、运行相应的投资热点会逐渐登场,更何况此行业本身关系重大,投资规模巨大,影响力不可低估。相关的投入都已经在市场上公布出来了。

第二个是农业。农业的重仓从去年底就开始了,市场上也知道我认购了2亿美金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也是必须持有的,如果你相信农业的前景和农 业改革的方向,农业银行的地位,和它未来的盈利增长空间,你肯定会重仓。农行IPO那个时候正值大市调整末期,国内都不看好农业银行,A股的基金和海外基 金虽然趋之若鹜都在吹捧,但是每个人都只看月,而我们是看年。我们几乎将市场中农业各个板块的龙头都收入囊中了。

第三个是医疗健康行业(healthcare)。这个行业关系到我们每个家庭的健康(wellbeing),以及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一个健康的民族才有希望,一个健康的家庭才有幸福,一个健康的人才有创造力。

实际上,这三个行业是我从2009年就开始关注了,到了2009年底,我们就对外声明,这三个行业就是我未来三年的重仓,要想在下一年赚钱,头一年 就要持仓了。以前,这三个行业在中国指数中的占比,在政策推进力度,乃至分析员的关注程度等方面都不到位。其实,这个三个行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创 造出很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了。我们现在是在追赶,是在整合,是在集结。因此我充分看好这三个行业的增长幅度、政策扶植力度、市场追捧力度,特别是盈 利空间!

谈到对于这三个行业的实战例子,不瞒你说,我已经持有盐湖集团6年了,别看现在它是牛股了,市值小一千亿了,但我当初是很孤独的,因为几年前涉及股权问题、集团重组的问题、市场前景问题,股价在5元徘徊了很久!今年大家都知道农业有巨大的前景,农业板块当然都升了!

一财: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到了尾声,你们会不会根据目前的情况作一些策略调整?业界不少人士可能会在第四季度便进行来年的部署和规划,你们会怎么做,你们的投资期限上偏长期还是短线?

刘央:我们不看重季度变动,我们是每年才做一次portfolio review(投资组合的评估)。单就每个季度这么短的时间段来说,你不可能跑的比市场更快。所以我们只看大的方面,什么大看什么,紧跟中国政策、观察中 美关系、学习地缘政治,盯着汇率变动,判断哪些板块跑得好,哪些跑得不好,进而对我们的资产配置进行整合和切割。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炒股,因为年初的时候 就已经把方向找好了,行业找好了,股票找好了,只是随行调整仓位,多数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至于具体部署,我的团队、分析员,包括我自己都会有分工。谁看什么,谁跟什么,跟到什么程度,我们都非常具体。如果你问我,我们在长期短期、大盘小盘上是如何评估的,我其实没有那么细分大盘小盘股,反而我们在对行业和对中国宏观政策的把握上花很多时间。

至于长期短期的投资策略,我们的确有我们自己的风格。长期投资一般是3年以上,考查一个准备长期投资的股票时,我们要看这个公司现在值多少钱,将来 值多少钱。就像你买东西一样,贵了我先不买,等着降价,如果我判断它降价的可能性比较小,那我现在就得买,这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考量。而短期内,如果市场出 现暂时性的波动,我会根据行业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之后,进行一些整理。而这些都是投资所做的技术处理。

再以中国移动为例,如果根据基本面分析和它未来的空间,至少应该回到100块钱。那么,现在的80块钱是不是便宜呢?我是有这种信心的!如果大家都 有这种看法,可能到100块钱就快了.但是市场上参与者看法不一,对中国电信行业乃至中移动了解吗?要想卖空期指,一定要砸中移动,中移动本身管理层做的 怎么样?不能只有少数人看好。在这只股票上,可能我还要再孤独一阵子!其实,这种“孤单”的情况我经常遇到。经常是我等了好几年也没有升,但是突然一下子 狂升,中国股就是这样神奇。

一财:能否再具体谈谈你平时的短线投资?

刘央:短期来说,怎么算到价位了,每人理解不同,可能是30%的升幅也可能是15%的升幅,这完全根据 momentum(量能)来判断,这是对市场的一个快速的反应,也是一个基金经理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包括对股票上下波动的承受能力和个人 心里承受能力。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标准,我当基金经理16年,我的标准应该是与3年基金经理经历不一样的。

从技术处理来说,我们有长线和短线的之分。自从我到这里做基金经理,70%是做长线,30%做短线。短线如果持有超过一年还没赚钱就认输了,长线则 是持有三年。长线的回报就要有3至5倍,否则费了这么大的劲儿,跟进公司这么久,还没那么高的回报,为什么要持有三年呢?所以做短线比做长期对基金经理的 要求是更高的,我也当过交易员太需要应变、善变、会变的综合能力了!

投资回报一定是和时间相关的,time-associated return和risk-associated return(风险相关的回报)。赚钱的概念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一个给定的范围里做出的。要不给定数量,要不给定期限。所以我们的投资人认可我们 70%的长期投资理念,而且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改变!很简单,你做到了就是在投资而不是在投机。

做momentum(量能)要找大企业,流动性非常好的,国家政策支持的,这种容易被追捧,如果大家追的时候,你要跑的快,这就是为什么做短线比做长线难。做长线就是逢低就买,只要你能找到那个底位!我承认现在做不了短线了。

总之,我入行那会儿没有人教我,没有教科书告诉我,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70%我做长线,也就是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style(风格),然后持之以恒。

一财:我们前期曾经留意了一下,你长线持有的公司中,股权超过5%的公司有42家,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45家。能否介绍一下你的选股哲学?另外在外界印象中,你过去推荐的中小盘和二线的股票似乎较多,这是你们的选股策略中的一项吗?

刘央:关于我们的投资数据,你还是按交易所公布的为准,因为股权到达5%就需要报告减持或者增持。

具体到选股,我会把握三个要素,一个是对市场的把握,什么样的行业可以腾飞,什么时候开始起飞;二是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即中国政策变化在哪方面会加 大力度,显现出政策对这些行业的一个明显的支持;三是对投资人的把握,即海外客户的承受力和对风险的认知程度,这些肯定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要求亦会 对我的资产组合产生影响。总之,要会量体裁衣。

在充分考虑这些以后,我推介了上述谈到的三个行业,我认为这三个行业在未来三年非常有活力,如果你去套我的模式,回报应该是非常可观的,这里面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我肯定要找大公司(流动性、政策性),也要找小公司(盈利性和突破性)。

我投资小公司其实还是有一点缘由的。我当时被这家公司创始人猎来的时候,他把我请来就是投中小公司的。但是中国增长太快了,小公司都变成了大企业了,成了指数股了,是市场的成长把这个比重给改变了。

怎么说呢,当时他把我请来以后,告诉我就是投小公司,与西京发展和传统风格匹配。但没想到这反而成全了我,当时没人看的小公司经过打造,还有我们资 金的帮助,反而成长成为了龙头和优秀企业。我这说话已经是9年前的时间了,现在好多小公司还“小”吗?你们看,李宁还小吗?恒安还小吗?威高还小吗?,所 以我们要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当时要找公司,就像独创蹊径,所以曲径通幽,最终是要赚钱,怎么办?是不是要找到最好的。民营私营企业9年前都 很小的。所以说9年前我完全被推上这条路的。加入西京,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就是我想做一个好的基金经理,总不能还没有试,就说不行吧!完全是历史造就 的。

在不断挖掘中小企业的同时也把我刘央的品牌都打出来了,当时在我们这行这么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没有人去看这些小公司,香港的那些大行,他们当时有 这个视野吗?他们有这个布局吗?他们都是赚大钱,小公司赚不到大钱,都要看大公司,而且是在index(指数里)权重的公司。现在众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 业,都是最近5年才崛起的,以前听过吗?

现在有不少从来没有投过中国的世界上有名的机构,包括养老金和保险金,互惠基金,共同基金等都准备要来了。这些机构如果需要进行资产配置时,就需要 找我们这样的。因为他们当我是温度表,我对中国市场冷暖先知,况且,我们长期在中国游水(指市场),肯定比他们灵活,比对中国市场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些。比 如说,你心理素质不够高的时候,肯定不敢买一些小的,肯定买一些市场人人都听过的公司,或指数股,这样比较容易交差。

一财:你们管理的基金目前有哪些类别?

刘央:我的产品覆盖相当齐全,有long only(长期持有), 有 long and short(长短仓策略对冲),有typical hedge fund(传统对冲基金),有absolutely return fund (绝对回报基金),sector fund(行业策略基金),还有PE(私募投资基金)。

我们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精品店,我们不做大众货,我们的客户全部是机构投资人。你喜欢中国,你进来,我可以给你一个量体裁衣的产品,这是我们成功之 道。我到今天能闯出来独特的模式,是因为每个品牌都是拳头产品,大家都知道,不管你卖什么、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有品牌的拳头产品较易受追捧!,海外投资 者来了以后,只要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可以给你组合。即在一个中国的精品店里对中国资产进行组合,中国的上市公司集合的精品店。根据海外投资人的口味, 我提供套餐让你吃得流连忘返。所以我们很少花钱去做宣传,我们的投资人赚到了钱,主动宣传西京。

讲一个例子,2007年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healthcare fund(医疗健康行业基金),连续两年评为世界healthcare fund(医疗健康类基金)回报第一,2009年回报84.4%,2010年至今回报已达44%,我们争取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一财:看起来你的理念还在不断提升过程中?

刘央:投资理念是已经固定了,投资技能还要不断提升,适应市场急速变化。毕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还很短,资本市 场发展更短,你只有不断的自我修复才能与时俱进。当然,在国外操作与国内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在国际市场上受人追捧不一定在国内也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你在 讲什么,他们有的是热情和学识,但没有胆识和视野。这就是“一览众山小”。

中国有机会出现很多的 Warren Buffett,(巴菲特),美国从5万亿的规模,到15万亿的规模,到今天才打造了一个巴菲特。但美国从5万亿到15万亿用了30年,中国可能只要10 年时间便会达到这个规模,这过程中会出无数个巴菲特!我的野心是在中国从5万亿腾飞到20万亿的过程中,成为无数个巴菲特中的一个。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照搬,体制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一个人种吗?我们要创造出自己的投资方式,和自己的方法论,这是我在不断摸索 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点都不能松懈。而且我还不一定能永远保持在一个高度上,就像我们对行业的判断,都要不断地被政策和市场考验。


一财:这也是我们很关注的,我们知道在发生全球金融海啸的2008年,西京投资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波动,那时出现了投资者赎回的压力,那一年相信你面临的压力不小,能否介绍一下你当时的情况?

刘央:2008年是非常辛苦的一年,我有很多的不眠之夜,有一段时间我在办公室里,跟豹子似的走来走去,不明白美国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的基金几亿美金几天就蒸发了!

当时用我老公的话说,是我对自己要求太严了,我老问我自己,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受到这种惩罚,他说你看问题要这么看,不是你的问题,是整个世界upside down颠倒了,崩盘了,怎么是你刘央的问题呢?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吧!

他不在我这个行业,比较客观,身在庐山反而不知真面目,因为我陷的太深了,反而看不到这里面真正变化。他跟我讲,世界发生了变化,华尔街模式已经彻 底的失败了,所谓的投资理念都要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要重新看中国。2008年对我的触动是把视野再放大一点,把市场再看远一点。

一财:那段时间你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理解市场的过度反映?在投资策略上又是应对的?

刘央:2008年基本上不可能做出什么事来,基本上天天都有走在悬崖上的感觉。当时我开玩笑,美国人这一次自己 往心脏上开了一枪。供血系统(银行体系)瘫痪,没有十年是缓不过来了!中国政府一贯谨慎作风和不断紧缩,就像是在放水,跌下来是跌在水里,不是摔在水泥地 上。因为中国政府有钱,老百姓有钱,刺激经济马上见效,可是美国一跌下来就摔在水泥地上,只有粉身碎骨了!

2008年对我的打击完全是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当时我们唯一能做的,现在回忆起来当地也是被市场上误解的,就是闭着眼睛买!数只股票都是在历史低 点买入,2009年都是涨了数倍的。但在我看来,当时市场把很棒的公司当垃圾来卖,我们中国公司是被错误地惩罚了,因为我们并没有把世界弄的这么差。没有 人会相信,美国精英体制里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

我那年学的东西太多了。和投资人说话的时候,我差不多都声嘶力竭了,我的嗓子就是那时候用坏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彻底把我的嗓子说哑了,现在都不可能 恢复。我有一个投资人对我说protect yourself(保护好你自己),and your throat(你的嗓门)。今天经常有人在电话里叫我“刘先生”。

当时人家都认为我是中国专家,都来问我中国怎么了,既然你说中国没事,怎么跌的比人家还惨?我能怎么回答?!我天天反省,那个时候,就是认为中国是wrongly punished(被错误地惩罚了),是crisis valuation(危机下的估值)。

我当时给他们画了一张表,解释三次世界和亚洲的crisis是如何影响到中国价值的。2008年10月份这次影响超过了1993年,超过了1997年,所以我认为反弹力度一定是史无前例的,一定是要闭上你的眼睛冲进去。

我在CNBC和Bloomberg上连续几个月在宣传中国投资价值。因为我很清楚自己东西值多少钱,也很清楚被严重的超卖,什么叫crisis valuation(危机下的估值),中国当时有crisis(危机)吗?所以我说,你闭着眼睛也要买。这是基金经理经常说的话吗?我承认,这是有个人情 绪在里面的。

但是,我觉得很幸运能经历2008年的洗礼,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抗争。如果能把2008年挺下来,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中国基金能挺下来的只有三 分之一,三分之二都被消灭了,要不然是自己当了逃兵。要不然是被赎回关门。在2005年至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每个星期,我都听到身边的人成为基金经 理的,就像下了一场春雨,蘑菇都长起来了。但一场风暴这些蘑菇全都摧毁了,因为你是蘑菇,你不是树,所以一谈到2008年,我非常有感触。

一财:我想知道,当时那段时间,你们公司内部支持你的意见吗?你后来是怎么成为西京的主席的?

刘央:我想说,是这场危机成全了我,我个人的一个成长、一个成就,到了2009年我就成为绝对控制这间公司的大 股东了。回到2008年,当时我们内部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对中国市场乃至其他市场都有的恐慌,但我就说,我不可能抛售这些股票,这都是我的心血,这都是我 长期看好的公司。要是没有一个信念的人,当时一定是随大流去砸股票的,怎么还敢买?那时全世界都在卖货,你刘央还敢买?

所以那一年我跟公司说,我要发新基金,当时我同事吓了一跳,说:“啊?!央,谁会来买你的基金?全世界都在抛,而且是不计成本的抛,只要拿到现金就 可以了。”我说就是要发新基金,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没有人认购,我就自己认购。结果就是我把西京香港100%拿下。如果不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西京香港怎么可能从西京集团出手?亦是2008年,西京这个地道的英资公司被一个中国女人接管。

一财:这个结果可能大大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吧?

刘央:的确。一个中国女人,就把西京、这个地道的英国公司控制了。我想了半天,这是为什么呢?我过去也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家英国的传统公司、一家经营达16年之久的蓝筹公司的最大的股东和最大的受益人。这绝对不是我能够预料的。

当时大家都很害怕,都不敢做事情,但我却一点没有动摇我的中国投资信念。当时我的确有挫折感非常郁闷,但绝对谈不上恐慌,恐慌和挫折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其实为什么要恐慌呢?肯定没有做好工作,所以你才害怕,这叫恐慌。你说飞行员会恐慌吗?咱们就恐慌,他就不怕,翻几个跟头都不怕,因为他有技术,有 专业。当时我奇怪,有那么多出色的、老道的、有水平的基金经理怎么都消失了。后来电视台老请我上电视,因为当时已经没有人上了,都不敢讲话了,(只有)我 去说,我说中国能有什么问题?我是在喊,反而成了我日后“牛央”的标志。

我是made in china的,不是出国留学的,我当年是被中信派驻国外工作的,领导支持我考了我第二个研究生文凭。我当时学的是应用投资学,中国当时没有这个学科,都是 诺贝奖获得者和美国沃顿请来的教授上课,那个学院是澳大利亚的证券学院,我们的考试成功率是30%,70%都是淘汰的。我的同事都不认为我能坚持下来,一 学四年。

其实我并没有预料到我能成为西京的最大股东,我原来就只想好好的当基金经理,给大家多赚点钱,有一个成就感,有一个团队,大家跟着我都觉得有意思。人生其实加起来就两万多天,我现在只有一万多天了,我们都是按天算的,应该活得越来越精彩!

一财:那么你打算怎么利用你的一万天?

刘央:我曾经一个人去了一趟香格里拉,呆了三天,又去了拉萨,脱离一下繁杂喧嚣的环境苦思冥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下一个一万天该怎么活。从个人来讲,我觉得我没有任何可以报怨的。我有一儿一女,我老公对我宠的不得了,我有钱,又有自己的事业,我还有很多投资人的粉 丝,可以说一个女人该有的我都有了。

如果我个人没有抱怨,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到香格里拉独自呆上三天,又上拉萨呢?在高原反应发高烧的那一刻,我开始清醒,没想到人在那个时候会如此清醒。

我后来对我的同事说,人一生中办对一件事就行了,就是要找对自己的位置!同事之间有位置,社会有位置,公司有位置,家庭有位置。把这个找对了,把自己看懂了,就没有抱怨了。很多人就是把自己的弱点跟别人强项比,把自己的强项跟别人的弱点比,这肯定是给自己找麻烦。

我想我的团队,跟我在一起能快乐地工作,因为我们在做一个非常严肃的事,真的是不得乱来的,人家这么相信你,把这么多钱给你,是多大的一个信任。你要做的非常快乐,才能把你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这就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一财:你的基金团队是如何管理的?你觉得基金经理需要哪些必要的素质?

刘央:我们目前管理的规模有40多亿美金,我曾经管过55亿美金,我的目标是3年之内挑战一百亿美金。我的团队都知道我的野心,我总是要给自己一个目标。与巴菲特我们在规模上没法比,但是我们在视野上占领制高点,当然还要靠中国大势的支持。

我们对基金经理的要求,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你要明白钱是个什么东西?天天跟钱打交道,你要明白怎么赚钱,赚来的钱用在哪里?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基金经理就是帮别人管理别人的财富,通过市场正当途径,你要用别人的财富创造财富。对钱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非常看重钱的份量,我的目标是赚足够的钱,才能对社会对周围的人有足够的奉献,否则就是喊口号。

第二,你要对你的专业技术非常到位。这是一个技术活儿,你要不断的总结。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你要有预测市场上拐点的能力,你要学会很快的适应市场, 否则市场都动了,你还说你是对的,好多人都是这样。防守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不能预测一个拐点和趋势,至少这个趋势来了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并尽快行动。这个 我觉得是一个必备的专业素质,就像动量(momentum)来了,它是在空气中的,如果你是好的基金经理,你一定要能感觉到。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女的当 基金经理比男的更适合,女人是没那么固执的,是比较善变的,而这恰是男人的缺陷,他做成了一个决定,不太容易承认自己失败,他要坚持他的观点,恰恰那是他 最失败的。市场太快了,你不能跟市场对着干,跟谁博弈也不能跟市场博弈,市场永远是对的,是主流,是主流认可的东西的推动了市场。

所以第二点是基金经理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对专业的掌握要非常到位,延伸来看就是对市场方向性的掌控。很多人是预测不到方向的,能预测到的是极少 数。我也不是每次都可以预测到的,但是在我能预测到时,就赶快总结:为什么我能看到,别人看不到,为什么别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你说是学历 也不是,说是天赋也不是,可你说没有学历和天份,光靠努力也不行。

我们对市场的反应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每天我有4个小时的时间看报告做分析,基本上都是在深夜人静时。总结做的好的和不好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吾日三省乎已”在我们这行非常重要。我请的基金经理,他们也是这么检讨自己的,如果不这么做,就容易恐慌,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信念就不 会看别人在干什么了。

第三,要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这个特别重要。尤其人是在30岁之前,要睁大眼睛,找到你的另一半,这是你的人生目标,找到了以后就把眼睛闭上了, 转而在你的事业里面睁大眼睛。我有亲身体会,如果没有家庭和好朋友分担和分享的话,你是坚持不住的。分担和分享是两个方向的东西,一个是甜的,一个是苦 的,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甘苦双倍减倍的理论,在现实中确实是另一回事,但是人生中太关键的一个环节了,甚至是决定胜负的一环。在这行做,有得病的,有逃避 的,有自杀的,但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是阳光的,乐观的,战无不胜的——太自信的了吧!

这个风浪过去,我比很多人或更强大,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最基本的因素。因为一个健全的人不太容易作出不正常行为,比较激进的行为。一个健全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是超越了金钱和舒适之外的东西,比如说道德标准和为人处世之道。

这三点是作为一个基金经理的综合素质。

我需要培养出数个出色的基金经理,为他们提供与世界上一流的投资人交流的平台。

另外,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年代?我的定义是一个自由,公平的商业社会,而资产管理恰恰是商业社会的精髓。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太短了,所以我对团队的建设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因为我需要接班人。你说巴菲特年过80为什么不敢退下来,因为没有人能取代他,连他儿子都不行。

我的团队有多个层次,我是60年代出生的,我们还有70年代的有80年代的,三个梯队全部公平竞争,如果是一个出色的基金经理就会脱颖而出,而且我 告诉他们,在我旁边工作,就是把你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如果你相信你的老板,相信她的人,相信她的前途,相信她对事业的理解,相信为团队的建设,你什么都不 用管,只管做好本职工作就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我已经打造我团队的某些人成为千万富翁了,团队是要天天在一起的,彼此要非常了解,无缝连接。我打造我这个团队是不遗余力的,我们为什么人少,因为 如果一个人把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这个行业,一个人可以管1亿美金、10亿美金,乃至100亿美金,没有一个标准说多少人应该管多少钱。

我加入这个团队的时候,是两个半人,现在是16个人。两个半人的时候,业绩也非常好。但现在两个半人是不行的,那个时候我刚到,不允许马上扩张,你 要赚了钱才能加强你的团队,吸收人才。现在公司是我控制的,我可以把我的团队打造成一个与时俱进的、迎接未来挑战的团队。如果中国给我这个机会,我们达到 100亿美金的规模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况且我还有团队的支持,我们的分工是分两个层面的。第一,每个人要知道所处行业的情况,对行业的跟踪和跟进要非常到位。你要不跟进行业,怎么可能在行业里对公司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和选择。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每个人都有股票清单,他们知道什么公司要跟进,到什么程度。

因为我的第一个基金就是澳大利亚上市的一个封闭式中国基金。我是1993年成为基金经理的,这是有历史可查的,也是公开的消息,是上市的基金。我是中国第一代基金经理,肯定是没有人教我怎么建立基金团队,如何做投资组合的,凡事都要自己摸索。

就像我的公司创始人他找我一样,他投了我的基金,我帮他赚了钱,他就说,这个人就是我想要的。他也是“实践出真知的”。

现在我的团队99%都是我自己找来的,我会问他要不要来做,我说我可以帮你,我们的人是非常团结的,不允许任何的公司政治,全部统一在一个层面上,发挥你最大的潜力,一切留给你的老板对你进行估值和对你奖惩。

其实越这样,对我自己的目标和要求越高,如果我不公平的话,没有正确看到人家的优点和出色的地方,人家一定会走的。香港这个地方流动性非常大,我怎么才能把他留住,我自己首先要做到最好。我们人少,效率这么高,要开心地发挥长处,这是我的模式。

一财:说到你的入职,能否谈谈你当时是怎么进入这个西京投资公司的?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刘央:我们这间公司是英国传统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的三个创始人都是很牛的,他们都是所在国家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几千亿的资产规模,他们三个原来都是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管亚洲的,分管亚洲不同的市场。其中一个管韩国,一个管日本、一个管非日本的亚洲市场。

我的老板艾尔文(Peter Irving)后来决定他们三人自己出来干,因为他特别烦办公室政治,受不了那个管制。另外加上自己拥有市场和客户的优势,自己就出来,成立了精品店这种模式(Boutique House)。

当时艾尔文认为,没有中国就不完美,中国开始崛起了,2001年中国WTO一股风来了,他们就认为,必须加入中国,事实证明,他的确有远见。

艾尔文后来投到我所在的那家基金,当时我在管理一家在澳大利亚上市的封闭式基金,他们肯定到处搜索找到我,投了我的基金,而我又帮他赚钱了。他开始 希望说服我加入他们的团队。当时西京才10亿美金的规模,我觉得他太小,我当时管的钱比西京还多。我在原来的公司也很舒服,但在这里,需要从头做起,什么 都没有,他就给你平台,就给你一个名字。

一开始,艾尔文来说了好多次,我说没兴趣,他特别执着。他说就认定我行,然后说他是从远距离观察我的。他人在英国,我在澳大利亚,的确是够远的。后 来我刚回到香港的第二个星期,他就开始跟进我,我推说不行,因为刚来香港,踌躇满志,也不知道香港怎么回事,很多东西要适应,怎么可能马上换工作呢。

他问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我就想当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他说没问题,平台我给你,客户我给你,产品我给你,但他就是没钱,我自己要去找。有一件事我特 别感动,我生我第一个儿子,把我在医院做剖妇产的十几万费用全部付了,我就觉得这个人很奇怪,一般外国人不做这事,我觉得他一定是真的欣赏我,我就这么认 为了,人生难得几个对你的认可,我也有点江湖的义气,我想我就豁出去了。

因为在原的公司吃大锅饭是比较舒服的,人家都对我好,地位已经有了。这一下等于是重新二次创业,是真正的下海。2002年,我生了我的儿子以后,才30天,刚做完月子,我第31天就到西京上班了。

我的运气就开始来了,2003年SARS那年大赚,2006/2007又是大牛市,我基本上是每三年上一个台阶,创造了七年赚七倍的业绩。

我有一个理念,当时因为是他认可的我,没有名也没有公司,是他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施展我的才华,给了我一个平台,给我今天百分之百的支持,等了我 12个月,又给我付生第一个孩子的手术费,然后就全力以赴的帮我募集基金。即使是从非常小的基金开始,他也投了,他是作为种子进去的。就这样,你说他去世 了以后(2005年离世于一次艇事故),我能离开这个公司吗?我是不可能做到的,人是有情节的,有道义的,所有当时有猎头来找我,我就开玩笑说,我这个人 太贵了,你根本买不起我。当时索罗斯家族亦来挖我,说你开个价吧,我都拒绝了。

我就是要把西京打造成一个纯粹的、精采的、名副其实的、以亚洲为重点的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这就是他的理念。我要把他发扬光大,一个中国女人要想掌 控一家英国公司,只有做出业绩来。说到这里,我也要再次感谢中国给我机会,我才能这么张扬在外面说话。我的理念、团队,包括我的产品,全部都一起验证了我 当时的决定是如此的正确,就是留在西京,把西京打造成一个强势的基金管理公司。而我才是一个灵魂人物,配上主席的称谓。

一财:这样看来,你的成功离不开这位伯乐?

刘央:你说传奇,也不传奇,人找对了老板、找对了你的另一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我在其他媒体上说过,在我生命中三个最重要的男人,一个是中信董事长王军,一个就是艾尔文(Peter Irving),当然另一个就是我老公。

当年我进入金融这个领域,是王军的引领,我成为老板是艾尔文的引领,我成为一名成功的女人是我老公的引领。没有智慧的男人我是无法与他沟通的!他们都是我终生感激的伯乐!(实习记者王笑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5

我的股市心路历程 演阳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3d3d80100mcu7.html

   前言:读了<穷查理宝典>,想了很多,很久,按奈不住,想将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本人不想做私募,也不想卖报告(太累,还要迎合无知的,甚至愚蠢的客户),所以有不同观点的,别拍砖.因为纯粹是记录自己的体会和感慨,有问题的也请见谅本人的不回复.有缘人请留下脚印.

    说起股市,接触的时间很早了,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时,就开始买基金和股票,可惜只是业余投资,没有太多感觉.第二次入市,是95年回国时,路过广州,一 朋友在券商处工作,告诉我内幕消息:有庄家准备炒作一只股票,于是也买了点,但后来也没涨,放到96年,急用钱,卖掉了,不亏不赚.第三次入市是到了 2000年,做实业有了点钱,于是又投了几十万进股市,刚开始是打新股,收益不错,后来就开始买卖二级市场股票,主要根据技术分析进行操作,效果还不错, 但好景不长,被套在2200点上,于是,将大部分资金又撤回到实业.所以,算起来三次入市,三次都没有成功(虽然没亏多少,但没赚到钱,也没入门,也算失 败了).

    2007年的大牛市,牛的连菜市场的老太太都热烈讨论股票,我知道风险已经很大了,手上有闲钱,于是只打新股,待新股收益率下降后,就买了纯债券基金.年 末,在网上看到赵丹阳解散赤字之心基金的新闻,为之震动.而且看到赤子之心香港基金5年541%,国内基金4年371%的收益率,即使是做实业也是非常难 达到的回报率,况且赵丹阳的理念正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说明价值投资在中国一样可行.而我回国做实业也已经13年了,因为坚持一不赊款,二不行贿的原 则,企业很难做到行业前三名,而如果不能,则迟早会被淘汰.于是,萌生了从实业转向投资的想法.

    既然是专职,那么首先是学习,于是在网上搜集巴菲特,索罗斯,林奇等的书籍,重新学习.巴菲特和林奇的理念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我做了十多年企业,非常容易 接受.但索罗斯的书籍就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和行业运行的预测.于是,开始根据价值投资的理念选择股票,开始时,对A股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疑虑较 大,而且还没跌到底,所以选择了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至少财务表报的真实性要比A股强,所以将当时在美国纽约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都找出来, 看其财务报表.根据自己做企业的经验,我将毛利率超过40%的企业挑出来分析…最后看中了巨人网络GA,发行价$15,而且毛利率奇高,90%以上,现金 有8亿美金,每个月还有接近1.5亿人民币的利润,市盈率才16倍,加上史玉柱能将不用还的钱还了,诚信之人;再看报道,史玉柱每天玩游戏10多个小时,经常凌晨4点打电话给开发人员修改BUG,没有哪个网游公司的老板如此痴迷游戏,应该对玩家的了解更深入.更重要的,这时,巨人正耗资1亿人民 币在开发新游戏—巨人,以史玉柱的能力和其对游戏的理解,既然第一款游戏<征途>如此成功,那么第二款游戏的成功可能性非常大.即便如此,还 没放心,反面看呢,为什么股价这么低,$15发行后,冲到18,然后掉到12-13.于是,又在网上找资料,原来华尔街对巨人的评价是收入单一集中 在<征途>一款游戏上,风险很大.而且游戏像电影,生命周期短.仔细分析华尔街的看法,收入单一和生命周期短都不是问题,象史玉柱说的,单款 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0万人的,到现在还没一个是死的.看看盛大的<传奇>,都5年了.股票价格也不贵,只有15-16倍PE,如果第二款 游戏<巨人>取得成功,利润将翻番,即使没有<征途>成功,那么市盈率也会被拉到10-12左右.再从市场方面看,网游属于”精 神鸦片”,和电影可不一样,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投资巨人股票没问题,基本没有风险.当时是08年年初,股价$12-13,但我还没开好美国的账户,等开 好户后,已经08年5月份,价格已经涨到了$14-15,于是我开始买进,买进后价格继续上涨,没几天,账面盈利已经达到5万美金了,心里那个高兴啊.

    金融危机这时已露端倪,我想站 在巨人肩膀上我将取得巨人一样的业绩,所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索罗斯,罗杰斯,巴菲特的最新文章和观点,当时索罗斯已经明确提出金融危机将到来,股市要大 跌.我就纳闷了:美国的经济不好,股市大跌,那么巨人网络的股票会怎么样呢?网络游戏的市场受经济影响很小,陈天桥甚至说是正面影响(出门花销少了,在家 玩游戏反而多了),如果美国股灾到来,那么如果巨人网络的业绩不受影响,而且如果新游戏成功,市盈率将变成8-10倍左右,难道还能跌?不可能.于是我坚 定信心:即使股灾来了,巨人网络的股票价格也不会跌到哪里去.虽然我知道在A股,股灾来时,所有股票都会大跌,而牛市启动时,垃圾股都会涨.但美国股市应 该比较理性,如果企业的业绩不断增长,股价应该不会跌.而且,我还可以卖空股指期货对冲.于是坚定了持股的信心.

    巨人冲高到$16多后回调,然后随大盘下跌.金融危机已经风声鹤唳,索罗斯更是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为了弄清楚宏观经济的发展,我每天在网上看经济文章和评论,几乎所有有名的金融网站的财经文章都看完,大致算了一下,每天16小时,500-800篇文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翻阅大学的MBA经济学教程.索罗斯的观点,经常是只有结论,不给原因.于是深入搜索其英文原稿,试图弄懂其观点后的原因.好在我大学时读经济学就觉得特别轻松,底子也不错.所以,很快对金融危机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期间,发现谢国忠的观点和索罗斯的观点惊人的相似,但谢国忠的文章给出了很详细的理由和分析,能帮助我理解索罗斯的”一个时代的终结”的观点.还有”新末 日博士”鲁比尼对经济的理解和预测也非常深入和到位,而国内的所谓众多知名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慢慢的,我发现了很多漏洞,对他们的观点不敢苟同.通过对宏 观经济的分析,我意识到美国股市将迎来一次大的股灾.但我还是坚持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原则,认为业绩不断上升的巨人股票应该能挡住股灾…这段时间主要是学 习了宏观经济的各种理论和中外有名财经人士的文章,每天经常早上起床,还没刷牙洗脸就坐到电脑前看文章,除了中间吃饭,一直到晚上2,3点钟才睡觉,不知不觉,我发现自己已经2个月没出过家门了……

    

学习交易

    在大量阅读的时期,我起初也是不相信技术分析的,因为自己尝试过,而且巴菲特,索罗斯等大师都不相信技术分析,记得书中索罗斯还讥讽技术派是”华尔街的技术驴”,记不起后来看了什么书,发现金融领域里有个日交易(Day trade),并且形成了一个行业和职业.就觉得非常好奇,既然这个行业和职业从90年开始就存在了,已经将近20年了,那么一定有它的道理.如果不能赚 钱,如果只是一时侥幸,不可能存在20年这么长时间.因为不做企业就没了日常收入,如果能做交易维持日常开支,那么投资的资金就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于是, 上网搜索”美股操盘手”,居然国内都有很多公司了,为了学习,我投了10多份简历,但居然没有回音,于是直接找到外国总公司的网站,申请开分公司.没想到,很快,加拿大的SWIFT TRADE就回复了.7月份匆忙定了机票去了多伦多参加培训.在多伦多期间,亲眼看见了各分公司的盈利状况,以色列的HAIFA分公司,40个交易员07年赚了900万美金,厦门一分公司4位交易员一个月之中,最少的一天盈利4.3万美金,最高的一天盈利12.8万美金,没有一天亏损…..感觉是热血沸腾.

    九月份回国,和朋友一起合作, 开始筹备分公司.11月份开始交易.每天晚上九点到早上4点,我原来分析交易的原理是即使闭着眼睛买和卖,都有50%的概率,何况还是看着屏幕,而涨跌都 有惯性,所以盈利的概率应该大于50%,只不过是心理素质的训练了.哪里想到真到做起来的时候,就没那么简单了.每天交易次数大概100-200次,虽然 有时赚钱,但交易次数多了之后,还是亏的多.每天都总结经验,做交易计划…..,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和用工.做了几个月后,盈利了,觉得好像学会了,可是 过了一段时间,又是连续亏损.半年过去了,有一段时间,自己都觉得暗无天日了,因为不管怎么总结经验,第二天还是亏损……亏损……亏损,但我还是坚持了下 来,直到1年左右,基本盈亏平衡了,再做了半年,才开始稳定盈利.从开始学习交易到稳定盈利,我用了1年半的时间,3万多次交易.后来碰到国内的很多股 民,即使有些人做了10年以上交易的,都不能稳定盈利.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实战次数不够多,盘面技巧,技术分析,盘感,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交易计划, 心里状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实战练出来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出来),美股交易员是大量,专业的训练,而国内的股民可能一个月都做不了100次交易;第 二,美股交易公司还有专门的风险控制平台,自己在家里做很容易情绪化,一旦情绪化就容易出现大的亏损,还没到能够稳定盈利就早破产了.假如我不是在专业的 交易公司学做,而是自己在家里做,恐怕破产好几次都不够.

    稳定盈利后,立即想向年百万美元盈利冲刺,道理很简单:既然能稳定盈利,只要加大每次交易的金额,自然利润就按倍数增加.道理虽然如此,实际却不一样,头 几天很顺利,3天就赚了几万美金,可是接下来连续”止损”了几天,心态就变坏了.即使算账下来还是盈利几千美金,但4万次交易的经历告诉我:必须停下来 了,如果继续交易下去,一定会亏大钱!立即停止交易,休息了1个多月,心态才恢复.后来又试了一次放大交易金额,还是无功而返.这两次经历使我认识到:提 高交易的金额是随着盈利水平顺序渐进的,交易的更深一层境界不是技术,而是心理状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的组合,放大交易金额,不是我一开始想象的那样简单.可是,学会交易的代价也很大,因为是夜班,而且年纪不轻了,1年多下来,头开始秃了,肚子的脂肪开始堆积,到后来还经常头晕,心慌.去医院检查了2次心电图,没问题,医生说是植物新功能紊乱.呵呵,我可不想做坟墓里最富有的人,这样下去,非得心脏病不可.既然交易已经入门,目的也达到了,于是将金额放小,权当是玩电脑游戏吧(以前玩三角洲和使命召唤),每天晚上只从9:30做到凌晨1-2点,不熬通宵了,没想到,心态好了,盈利更高了.

    

估值模型,资金管理,投资组合

    在学习交易的过程中,股灾如期而至,巨人网络跌到$9左右时,我又加仓,想拉低成本,根据价值投资的原则,越跌越买.反弹到$12,没出,继续下跌,直到 08年11月发布财报,巨人的新游戏失败,而且老游戏的收入也下降,股价在财报发布当天跌到$5,而我的平均成本在$13左右,幸运的是,金融危机将几乎 所有的股票都腰斩再腰斩,我将搜狐,网易,新浪,完美时空等网络游戏股和巨人网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按照当时的价格,完美时空,网易和搜狐都比巨人网络便 宜,从价值上看.再者,巨人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当初买入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于是当机立断,在$5.8-6左右将巨人网络全部卖出,立即换成完美时空, 搜狐,网易和如家.到了09年一季度,看了巴菲特的在给投资者的信中提到他买中石油是因为当时的估值是$1000亿,而市值只有$350亿,所以买进,卖 出是因为07年时因石油价格上涨中石油的估值是$2000亿,而市值是$3800亿.于是我立即想到巴菲特应该对企业有个估值,于是记起大学时也学过的估 值模型.因此,立即着手研究估值模型,到了09年1季度,股市跌得非常厉害,虽然我的估值模型还很稚嫩,但也可以算出完美时空和如家是严重低估了,当时我 给如家估价是$28-42,而当时的价格在$8-11之间波动,于是,增加资金,吃进如家和完美时空,低于$8就买,到了$11就卖一部分.而完美时空是 吃在$15左右,正好是双底,然而,完美时空发布财报时,利润减少了20%,原因是并购的项目的一次性开销,其销售仍旧增长,毛利率也维持在80%以上, 增长强劲而且财务健康,但当天股价暴跌22.52%,跌到$8.9,我仔细看了几遍财报,觉得企业基本面没有改变,没有卖出,但心情很糟,因为这时我在完 美上的投资又亏损了近40%,而之前的巨人亏损是55%.还好,第二天开始,完美就开始止跌回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投资巨人的失败,让我认识到集中投资的风险,以前的我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也促使我开始思考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这也得益于 做交易的实践与提高.原来在交易和价值投资中,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居然是共通的原则.可见,交易和价值投资并不矛盾.只不过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同,交易是 通过”止损”来控制风险,而价值投资是根据对企业的了解和对行业发展的预测及安全边际来控制风险.于是,改变操作策略:用部分仓位长期持有,做价值投资, 部分仓位做波段;建立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标准普尔指数在低位徘徊,依据新的操作策略,在搜狐,网易上和如家上做了2波,收益不错.接着股市回升,我还是 按之前的方式用部分仓位做波段,结果如家在$11左右抛出了1/3仓位,$15左右出了1/3仓位.完美在回到$15的时候出了1/3仓位,$17-18 出了1/3仓位,而股市快速上升,没捡回来.后来如家最高涨到$43,完美涨到$50,而我手上只留有不到1/3的仓位,懊悔不已.事后总结:在价格严重低于价值时,不能做波段,绝对不要去做波段.A股也跌破了2000点,于是我立即开户,准备抄底,在A股跌到1600点回升至1720时,进场,因为没选股, 就找了几个市盈率低的,还有就是比H股比便宜的,例如海螺水泥以及银行股,三一重工等,一波到了2100点,清仓了.股指又回到1800点,没敢进.错过 了.这次还有个小插曲,在买了三一重工不久,媒体上立即报道了质疑三一通过收购高管控制的上市公司涉嫌利益输送,我觉得文章的分析很有道理.奇怪的是虽然 媒体有了报道,但第二天三一的股价并没有大幅下跌,我毫不犹豫立即抛空了三一重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在美股或港股,我恐怕要亏得很惨,很惨.哈,A股真是 奇怪.

    09年6月,我研究的估值模型感觉比较完善了,当时看了香港林森池的<价值投资王道>,觉得自己的模型已经不逊色于他书里的模型了,于是迫不 及待的想验证,在港股和A股,通过筛选当时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的公司,将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都套进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计算,发现A股的银行股还在价值内,于 是在大盘2500点时又追进银行股.根据模型估值,又买了港股的波司登,匹克体育,特步国际,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等等10多只股票, 基本上都是半仓波段操作,半仓价值持股.随着股市的上升升幅都很可观.在美股,因为对股票不了解,只好搭巴菲特的顺风车了, 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的股票套进我的估值模型,结果发现35只股票里只有4只是严重低估的,于是又买了这4只股票,最后,几乎所有根据估值模型买的A股, 港股和美股都涨了,于是对自己的模型越来越有信心,同时也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股市上涨,很快就发现没有股票可以买了,根据模型,没有严 重低估的股票了.任何估值模型,都要对将来的现金流或盈利进行预测,但作为投资者,未来的预测越保守越安全,但当股市从股灾中恢复后,很难找到明显严重低 估的股票了.

    09年底,一算账,填补完巨人的损失,收益率还有60%,如果分年计算,则08年收益率-55%,09年收益率300%,至此,对价值投资的理念更深了一 层,为什么每年美国基金排行前10名的都是100%以上的,而巴菲特每年的收益率都排不上号,但20年,30年的排行榜上就只有巴菲特傲视群雄了.这时候 才真正理解投资第一是要不亏钱,第二是记住第一点,第三参照第二点.本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收益率.投资的精髓不是高风险高收益,而是低风险的前提 下追求高收益.就象是马拉松比赛,一开始赛跑,我就掉进了巨人这个大坑,别人跑几圈了,我才爬出来.虽然爬出坑后,我跑的飞快,但仍然收益率不算高(因为 是百年一遇的机会,这样的收益率不高).09年碰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好让我在底部换仓,所以还有运气的成分,顺带一提, 美股大幅反弹,但巨人网络的股价一直徘徊在$6-9之间,大部分时间在$7左右.这也是美股和A股的不同之处,股灾来时,美股,港股和A股都一样,沙子和 黄金一起往下沉,但股灾过后,在美股和港股,只有金子被打捞上来,而A股则是金子和沙子一起又被捧起来.

    

投资陷阱

    将近2年时间的全天独自学习和投资交易,几乎足不出户,能找到的有关投资和交易的书籍基本都看了,感觉学不到新知识了,于是开始在网上看博客,加Q群,希 望通过交流继续学习提高. 股市经过一波强劲的反弹,根据我的模型,低市盈率或低市净率股票非常少了,在Q群里,看到有人介绍美国上市的福麒珠宝,用估值模型一算,可以买,于是 在$23.5冲进去,不料大跌.相信自己的模型,持有!后来股价跌到$18,心里有些吃不住了,于是将福麒珠宝和同类的珠宝企业的财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福麒珠宝的现金流2年是负数,但销售额增加了1倍,而应收款和库存只增加了不到50%,从比例上看不出”会计销售”的痕迹,但09年福麒珠宝的销售增长强 劲而且利润高,但同行的日子却不好过.为什么同行吃草,而福麒能吃肉呢?除非福麒有非一般的竞争力,但这个竞争力在哪里?,我不了解,但13年做企业的经 历告诉我:不熟不做,不懂不做.既然我不知道福麒的竞争力在哪里,我当初买进的时候就错了,应该割肉.我割肉出场一个星期后,爆出福麒珠宝作假账,股价当 天从$20跌到$12,随后最低跌到$5.90.踩到了一颗地雷,还好,只伤了点皮肉.

    2010年初,相信通胀或滞涨必将来临,于是寻找农业股抗通胀,发现在香港上市的超大现代农业(种植蔬果)每年增长强劲,毛利率高,资本回报率也高,而用 模型计算股价却很便宜,但在网络上发现有不少文章质疑其做假帐,我分析了财务报表,觉得可能性不大,公司盈利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这个公司被质疑了5年, 都没被查出,假账的可能性不大,利益输送有可能,但证据不明显.于是决定进场,刚买了一点,公司就公告收购一疫苗公司,被收购公司的研究项目是植物疫苗: 吃了蔬菜就相当于打了疫苗针.接着,公司CFO辞职.我立即亏损卖掉刚买的一点股票,也是擦伤了点皮肉,没伤筋动骨.第三颗地雷是香港上市的保利协鑫(具 体在博客有文章)也是发现不妙,立即逃脱.于是我又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才能分辨财务报表和披露信息的水分真伪.如果不能识别,估值模型没用.输入是错误 的,输出的结果自然是错误的.记得有句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 其实,有了估值模型,买和卖都简单了.难在不买!估值模型算出来如果是低估的,有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特别是在股市正常的情况下(不是股灾),明显 严重低估的,很可能是陷阱.问题是如何分辨呢?

    后来,在商业金融投资群里的群友介绍了2本帕多西的书:<股市真规则>和<巴菲特的护城河>,3天看完了两本书(我看书很快), 意犹未尽,回想起年初的三个投资陷阱,若有所悟,但仍是朦朦胧胧.之后,群友屋檐提到福探,于是跟着到徐星投资论坛拜读了福探的文章,感觉是眼前一亮,读 完福探的帖子,知道福探对价值投资的理解远在我之上.在一篇推荐投资书籍的帖子中,福探推荐了《企业分析与评价》,安德列.斯密索斯著《华尔街价值投 资》,我在网上下载了英文版的<企业分析与评价>,一看就入迷了,居然象在读高中时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从早上9点看到第二天凌晨5点,睡 觉到9点,爬起来又看,连续4天,一口气读完.一直困扰我的”不买”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正如福探所说的” 该书给我个人的最大印象:使我懂得了企业的财务分析如何与企业经营策略结合起来进行而不是象国内很多“学者”就财务报表而报表式的分析。后来在我识别如蓝 田、东方电子、银广夏之流的造假分析过程,以及从深层理解如中集、万科、盐湖钾肥等企业的的成功和高价值等等方面,都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我觉得,这本书作 为想了解“价值投资”人的入门和再学习的标准教科书再好不过了。”而福探在1999年就读了这本书,比我早了整整10年!为什么我当初读MBA的时候就没 看到这本教材呢?我读的可也是财务和投资专业啊.

     

    

成长股的估值和选择

    福探的投资理论和估值模型是在结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托宾Q理论以及传统的企业成本重置和DCF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演算,推理发展而形成的自己独 特的投资思想体系,回想起我用自己的估值模型去计算巴菲特投资组合的股票,居然35只股票中只有4只股票是低估的,不是老巴如此不济,而是我对企业未来增 长的不确定和保守原则促使我采用最保守的参数及算法.而福探的估值模型使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和对成长股的估值,也解决了以前困扰我的商誉及 无形资产的估值.

    几个Q群里的群友都介绍了<穷查理宝典>,开始时没注意, 因为自理解福探的估值模型后,又觉得自己学不到东西了,无论是看卡拉曼的<安全边际>等大师的著作或闽发论坛的有名博文,都感觉已经没有新 意.后来看了李录写的序,觉得值得一看,于是在卓越订购了一本.开始看时,感觉不大.读完芒格对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后,若有所思,对芒格的”多元思维模 型”似有所悟,芒格的观点:购买价格合理的伟大企业远胜于购买价格低廉的普通企业,而巴菲特称之使其突破了格雷厄姆的限制,”从猩猩进化到人类”.放下书 本,思考良久,悟出几点:1.认知的缺陷和片面性,即不完全性.即使是巴菲特和芒格等大师对企业的认知都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更不用说我自己了,只不过 大师们比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更接近真相而已.;2.芒格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要从不同侧面去认知事物,犹如盲人摸象,一种思维模型从一个侧面了解事物,要 把多个盲人摸到的情况串联起来,归纳总结,才能离真”象”越近.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知识框架,将各种不同的思考模型和方式融合到框架里,以识别普 通企业,优秀企业和伟大企业的区别.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就一井底之蛙,于是立即重新阅读了以前读过的书籍文章: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帕多西的<护城河>,费雪的<怎样 选择成长股>,林奇的<战胜华尔街>,MBA教材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波特理论,能力理论,资源理论,福探对企业的分析文章等等.令 我兴奋的是,这次阅读和以前感觉大不一样,以前读书是理解和接受大师们的理念和观点.而这次阅读已经能够从学习作者的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出发,并且能够发现作者的不足之处(发现大师的不足之处,或许我仍旧是井底之蛙,大言不惭).通过阅读笔记整理和重新思考,我发现巴菲特,芒格,费雪,教科书,福探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去研究企业的竞争力,完全可以融合在 一起.并不像帕多西说的,教科书那一套没用.其实他的研究和教科书的理论也是融合的,不同侧面而已.哈,我终于可以重新学习并且将新学到的模型融合到一个 框架中了.立即实践一下,用新的框架模型去分析以前买过的股票:银行,连锁酒店,物美,网游,体育服装,太阳能光伏,…..爽,真是太爽了,对这些企业的竞争力的认识立即感觉上升了一个高度.记得巴菲特曾说过, 大意是大部分生意,第一眼就可以判断是否有兴趣,通过第一眼判断,值得研究的生意不多.记得去年末我开始研究银行业,反反复复,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能下手分析,而现在好像也能体会到巴菲特的”第一眼就能大致判断有兴趣的生意”了.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对于成长股的估值和识别, 终于入门了.自从上次巨人亏损后,心里一直有阴影,不敢集中重仓投资,现在经过对投资组合的重新分析后,发现不敢集中投资的心理居然弱化了. 价值投资之门终于向我敞开!

    

趋势投资

    很多人混淆了用技术分析手段做波段交易和趋势投资,趋势投资是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经济的运行从而预测股市走势.老人带着狗去散步,狗一会就跑 老人前面,看跑远了,有折回老人身边,又跑前面去…老人悠闲的散步了1公里,狗来来回回跑了4公里.老人就是经济,狗就是股市.经济是呈周期性运行的,犹 如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相应的对策是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而经济周期基本是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资产价格也随着经济的运行而变化.注 意,这里说的是资产价格,而不单是股市.资产包括了股票(企业),商品(石油金属农产品),房地产,债券,货币(陷现金,外汇)这几大类,趋势投资就是根据不同的经济运行周期进行相应的资产(股票\债券\商品\房地产\外汇)配置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在 这方面,索罗斯和科斯托拉尼是佼佼者,有兴趣的朋友可阅读他们的书籍.在09年我阅读了大量的宏观经济的文章,下半年开始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例如 GDP,通胀,货币供应量等等宏观数据和股市的联系,也许是碰巧吧,美股,港股A股的大致走势基本在预料之中.借助技术分析的手段,我做了几次波段交易, 才保持了2010年的正收益率.举个例子,A股是资金市,而且是封闭的,所以只要找到资金的供应量和股票的供应量,并进行分析,A股16年的历史每个底和 顶都可以预测到,可惜我研究的晚了.只借助其帮助在2009年9月15日清仓并在2400-2600抄底,2650清仓的操作,这个研究结果已经有人发布 在网上了,有心人可以在网上找到.美股和港股也是可以大致预测的,只不过美股和港股是开放式的,单单跟踪货币不行,需要跟踪综合的指标和对经济周期的运行 和政府干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形成的复杂局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价值投资,趋势投资,波段操作交易,他们矛盾吗?

    虽然09年中期在如家和完美时空的波段操作上让我错失了近200万美元的利润,但总结经验,我没有一味的否认波段操作(或许以后我会改变主意),现在仍然 坚持价值投资是正道,趋势投资是王道,波段交易为辅助手段.刚开始时,我和几乎所有人一样,觉得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及交易是南辕北辙,矛盾冲突的,在经历 了2年的同时操作后,我渐渐发现这3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哈,这句话一定会引来无数的板砖,所以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举个例子吧,价值投资 和趋势投资是高度相符的,在经济衰退期,趋势投资者是买进策略,而这个时期基本是股灾的时候,股票价格多半是远低于价值的,所以价值投资者也会在这时买 进;到了过热期,趋势投资策略是卖出,而这时股票也多半处在泡沫阶段,股票价格远高于价值,价值投资者也会卖出.是不是高度重合呢?我感觉股市淘金就像打 仗,在金融市场里,确定性是我们的目的,就如同战场上打胜仗是目地,任何谋略,工具都应该适时的使用,而不是拘泥于价值或趋势或交易等等手段.<孙 子兵法>近2千年前就有了,但古往今来,常胜将军有多少呢?不是读了兵法的人都能成为将军,只有学以致用,而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能运用.伟 人不是用来崇拜的,是用来学习和超越的.当然,巴菲特的业绩是很难超越的(因为他的条件无人具备:每年400-500亿成本为零,期限20年以上的浮存 金),但是他的思维模型,思维方式是可以学习和超越的.顺带一提,因为巴菲特每年有大量的零成本浮存金,所以他的策略是非常保守,只要每年有10%的收益 率就足够了,因为不需要他的资本金.而我们则不同,只能使用自己的资本金,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投资策略. 

    后序:心中感慨,一吐为快,感谢智者乐水介绍我入了价值投资群,否则我可能很晚甚至永远不会读到帕多西的著作;感谢屋檐,否则我可能不会遇到福探;感谢福 探,帮助我脱离捡烟屁股的投资水平,一窥成长股的殿堂.也感谢Q群里的各位群友,否则我不可能读到芒格的<宝典>,仍旧停留在大猩猩的阶段. 后面,我打算从美股和港股开始,然后到A股,将有兴趣的生意一个个筛出来,可能要潜水一段时间了,请各位群友见谅.全球股市未来几年可能都要经历一个大 熊,A股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熊,祝各位都捡到大大厚厚的熊掌!本文如果能给各位修行者带来帮助,深感荣幸,如果不能,请一笑置之.

                                   散人(闲散之人) 

                                    2010年8月2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7

月薪3萬也能在台北市買到好房子 2011 我的幸福馭屋術


2011-2-28  TWM




房價高漲,早已不是新聞,政府也多次祭出打房政策,但房價似乎仍居高不下。

在這樣的趨勢下,薪水族該如何作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窩?

事實上,在高房價時代下,不論是購屋、換屋,甚至於用房子做為理財工具,只要掌握趨勢、用對方法,創造財富、擁有屬於自己幸福的窩,並非夢想。

多位薪水族分享他們購屋、換屋的幸福經驗,資深投資者告訴你看房、買房絕招,讓你也能聰明駕馭高房價。

撰 文.林心怡、梁任瑋 研究員.葉揚甲全台房價高漲,想購屋自住或投資的民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既怕買錯、買貴,又怕等下去越貴越買不起,究竟該如何買屋才不會﹁捶心肝﹂? 薪水族如何在有限的薪水中擠出買房子的錢,多位買房達人以及暢銷書《黑心建商的告白》與《黑心投資客炒房告白》作者Sway告訴你,如何聰明買屋。

﹁ 先求有再求好、由外而內、再由小再換大。﹂這是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對有買屋自住需求者最常建議的三句順口溜。他認為,長線來看,台灣房地產都是多頭走 勢,有自住需求的,只要符合自我期望,隨時都是進場買進的好時機;而且買屋後有存錢﹁壓力﹂,是年輕人強迫儲蓄最好的方式,而這樣的觀念,也確確實實地反 映在換屋族尹皓的購屋模式裡。

換屋族尹皓

勤看屋、狠殺價 順利進駐理想區域﹁我終於搬到信義區了!﹂去年五月才順利在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買到房子的資訊業公關尹皓,終於完成﹁小屋換大屋﹂的夢想,從西門町八坪夾 層屋小套房,搬到夢寐以求的信義區十四坪二房公寓。事實證明,在高房價時代,月薪五萬多元的上班族,依舊有機會在當紅的台北市信義區買到心目中的﹁理想宅 ﹂。

﹁還記得當時這戶開價八百八十萬元的房子,我硬是殺價到七百五十萬元才出手買下,若以附近目前開價九百萬元來看,短短九個月,我的房子就增值了一百五十萬元!﹂尹皓掩不住喜悅的心情滔滔不絕地分享著。

家 住桃園的尹皓,大學畢業後,為了避開舟車勞頓的通勤生活,就選擇了月付八千元在台北市租屋,但精打細算的他,很快就發現,與其幫人養房不如自己買一戶。二 ○○○年,尹皓仍是一位年僅二十六歲,月薪二萬八千元的上班族,但他抱著省吃儉用存下的五十萬元,在西門町買下了總價二百多萬元,有挑高夾層的八坪小套 房,每月本利攤還八千元,他把省下的房租錢用來繳房貸。除了繳付房貸,每月還規畫扣繳八千元做基金投資,為了省錢,後來尹皓賣掉了汽車,改搭乘捷運、公車 等大眾交通工具;另外,由於大學時就有與共同租屋的同學,「集資」買食材做飯省錢的經驗,尹皓維持自己下廚煮的習慣,不得已外食時,一餐也盡量不超過五十 元。如此,每月可存下一萬元至一萬四千元不等,一年半下來,好不容易多存二十萬元繳房貸,將每月房貸負擔減輕五千元,他心想:﹁總有一天,我也要在黃金地 段,換一間至少二房的『黃金屋』!﹂十年後,隨著尹皓的工作收入日益增加,定時定額的基金投資,每年平均也都有三到四成不等的報酬率,於是,即使在台北市 房價居高不下的氛圍中,仍決定換屋。﹁理由很簡單,我想換大一點的房子,而且現在住的房子當年的每坪房價,和我買西門町小套房時其實差不多。但十年後,這 邊的房子一坪漲到五十萬元,我的小套房賣掉獲利不過六、七十萬元,價錢真的差很多!﹂因此這次換屋,尹皓一開始就鎖定在大安區、信義區,總價設定在八百萬 元以下正常的二房產品,﹁為了物色適合物件,我可是花了很長的時間,了解當地區域行情,並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密集看了超過三十間房子,才得以物色到這 間,一層一戶、幾乎零公設,且三面採光的稀有公寓。﹂說起這間鄰近捷運永春站,步行只要三分鐘的自用住宅,尹皓頗為自豪。

至於已婚的吳南 山,原本在台北市內湖區與父母同住三房二廳舊公寓,但隨著哥哥的小孩出生,家中成員變多,居住空間逐漸不敷使用,夫妻二人不得不在老家附近另覓住處。今年 三十七歲,月薪約莫五、六萬元的吳南山,一開始就設定要買總價千萬元以下的三房公寓,但是在高房價時代,吳南山還是以保值、自住兩相宜的觀點,作為房屋首 購的標準。

首購族吳南山

減少享受換幸福 保值、自住兩相宜經過三個月的密集看屋,吳南山終於在去年十一月,在距離捷運大湖公園站步行不到五分鐘的距離,以每坪二十九萬元買下了三十坪、總價八百七 十萬元的三房公寓。﹁這裡有學區、步行到鄰近的內溝溪清水公園只要十分鐘,加上鄰近捷運站,不但具保值性,也相當符合我們對買屋自住的期待。﹂。

吳 南山計算過,扣掉頭期款二百萬元,每月須支付本息攤還的房貸金額將近三萬元,幾乎是薪水的一半。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吳南山的太太幾個月前已經辭去工作,他 們家變成典型的單薪家庭,一份薪水,如何還買得起房子?令人好奇。﹁很多人會問,現在只有我在賺,負擔會不會很大?﹂吳南山透露,「其實在計畫買屋前,我 們夫妻日常開銷就很節省,每月花費大約五、六千元,最多不會超過一萬元!﹂這樣的數字的確讓人很驚訝。

﹁因為我們不外食、不買名牌奢侈品、 假日出遊的頻率少,也幾乎都不上館子的,平日休閒就到附近的公園走走,不用花一毛錢。﹂因此將多年來基金理財的錢贖回,再加上二人之前每月省下的薪水,剛 好足夠支付二百萬元頭期款,吳南山早已盤算好不會超過自己的負擔能力,﹁而且如果經濟情況允許的話,我還打算一有錢就先攤還房貸本金,其實購屋壓力,並不 像朋友想像中的那麼沉重!﹂因為對財務有規畫,吳南山對未來滿篤定的。

場景拉到高雄,從小在高雄長大、從事鋼鐵貿易的曾文衍,則是把買高雄房地產當作一項穩定的理財工具,是典型「憨憨地買、憨憨地賺」的「無尾熊型」投資人,投資房地產資歷長達十三年的他,目前名下有七間不動產,取得成本約七千萬元,市值已超過一億元。

因 為鋼鐵貿易只有二%、三%不高的利潤,因此曾文衍會將多餘資金轉入房地產,對抗通貨膨脹。曾文衍目前手頭上的七間房子,多數都是自用或家人居住,唯一一間 對外收租的中古屋,買進時每坪單價十萬元,每月以四萬元的租金,租給高雄外籍工程師,投報率近一○%,就像他的小金雞母。

房市理財曾文衍

以 自住為出發點 穩定理財更精打細算曾文衍一九九八年第一次投資房子,一開始是為了自住,父親介紹朋友的餘屋給他,地點在高雄火車站所在的三民區,一間三十坪公寓才八十萬 元,換算下來一坪二.七萬元,曾文衍覺得很便宜,一次就買五、六間,三年後轉手,一戶都賣兩、三百萬元。

「雖然有成功經驗,但我認為高雄房 市買賣賺價差的空間實在不大,不過,買屋抗通膨的理財方式,我仍然會持續進行。」曾文衍分析,高雄前一波餘屋去化得差不多了,但未來三年至少會新增一萬五 千戶供給量,多數甚至都還沒有完工,龐大的推案量,恐會拖累高雄豪宅房價漲勢。因此他現在買豪宅也有一套自己的原則,一切以自住的角度買屋理財,並不會盲 目地追高房價。

首先,曾文衍買屋更精打細算,也不會花大錢買房屋的景觀。例如去年曾文衍想換屋,很認真地考慮鼎宇建設在高雄美術館特區的豪 宅「美術之星」,並且每坪出價三十四萬元,但建商姿態高,沒有四十萬元不成交,他最後決定不買,轉向美術館第二排看屋,後來又選擇京城建設的「京城美術 館」。

曾文衍認為,買美術館第一排豪宅有景觀沒有錯,但是相對的也會被噪音干擾,尤其他常常早出晚歸,公園美景對他而言,並非最重要,他寧 願買第二排豪宅,不但房價省一半,生活品質也較高。此外,曾文衍堅持買通風、採光佳的房子,不碰大樓二、三、四樓層,因為常有排水管阻塞問題發生,也不碰 有西曬的房子,並重視風水問題,完全就是以自住的角度做房市理財。

二○一一年趨勢

業者持續看好多頭 但要觀察三二九買氣只是,房市是否還會持續走多?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下了這樣的註解:「現在的房市就好比是一口灶,灶裡的柴火還很多,火怎麼會熄?」面 對房市未來行情,他認為,今年政府雖然還會繼續打房,且力道只會更強不會減弱,但就資金面、基本面來說,仍有利房地產景氣持續復甦;也就是說,台灣經濟基 本面好轉,對於未來房地產的買氣有正面加持,但是政府房市管制措施可能壓抑交易,可望造成階段性的盤整,預計今年房市交易量可能與去年持平,將難以隨著經 濟成長而放量。

薛健平認為,兩岸未來長期房市的發展,在經濟的成長下,將有不錯的基礎,但政府有必要減少市場的投機行為,避免房市脫軌失序。因此,他也贊同政府應該加大打擊投機的力道,並且開玩笑地說,自己是「央行總裁彭淮南的粉絲」。

展 望房價未來走勢,薛健平指出,即將登場的房市三二九檔期,包括預售與新成屋的推案價格,依然是牽動下半年房價走勢的觀察重點。例如,頂級豪宅市場就有每坪 開價三百萬元的建案要公開、消費者是否還能接受等,而隨著今年景氣走勢將在三、四月明朗化,他保守預估,今年全年買賣移轉件數不會暴增,與去年四十萬件差 不多。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則認為,一一年房價持續飆漲有三項主要原因,第一,全世界處於有史以來最低、最長的低利率時期;第二,有 史以來最多的氾濫游資進入房市炒作,又以華僑、台商、港資為主要買方;第三,遺贈稅大幅調降至一○%,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租稅減幅,卻未相對提供產業投資機 會,導致資金大量流入股市、房市。

莊孟翰分析,這一波台北市、新北市部分地區,個案投資客比率高達五、六成,政府應盡速消弭這種非自用性的「虛擬需求」,投資人也應注意今年房地產持有成本會不斷增加,要留意政府是否會調高第二戶的房屋稅、地價稅,交易量萎縮,將會壓抑房價走勢。

此 外,政府打房雖然對資金有限的投資客多少有些影響,但對資金雄厚者來說,似乎力道有限。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就指出,五年前開始,一些客戶看著房價逐 漸高漲,而會一直猶豫不決的投資者,目前大多已退場。現在市場出現的買方都是新面孔,他稱這群買方為「置產客」,他們不賺差價、不看報酬率、不求增值、不 出租,購買房屋純粹是為了避開遺產贈與稅,這些「置產客」不乏上市公司股東,因為分紅頗豐,因此「房市理財」成為他們資金最佳的避風港。

展望今年,廖本勝認為,沒有什麼特別的利空因素,一方面,明年要選總統,政策上會偏多,但「高房價是選票殺手」,政府也不可能讓市場太熱,他認為近期房市多空轉折觀察點是三二九檔期買氣,若預售市場仍有不錯反應,下半年市場會明朗化,反之則會高檔震盪。

至 於建商對未來則相對樂觀。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分析,五都升格後,地價翻升帶動房價效應下,台北市今年預售案不斷飆漲,尤其兩岸近期可望簽署「投保協議」 利多效應、五都升格蜜月期、新台幣升值資金行情及陸客自由行啟動,來自國際買盤加持,多方一致看好,一一年上半年將是房市最有表現的黃金時機。

不過,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則回歸房市基本面,今年他只看好都會區房地產市場,「房價要人多的地方才會漲」,要炒房不會到鄉下去炒,像中南部地方政府不斷釋出重劃區土地,但需求沒有增加,房價較難上漲。

在 購屋選擇上,台灣房屋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分析,台北市中心五個核心行政區捷運宅,過去因房價漲太多,漲勢鈍化,漲幅大都在一○%以下;反而是二線新北市 三環三線捷運路網概念成形後,具有補漲的優勢,根據台灣房屋調查,今年第一季捷運住宅漲幅約一一.三三%,前三名依序為,第一名中和線永安市場站,第二名 新店線大坪林站,第三名新店線新店市公所站。值得留意的是,台北市文山區過去房價漲幅不多,連帶這次的捷運宅也有落後補漲效應,漲幅也高達一七%。

建商信心足

五 都升格帶動房價 都會區仍夯邱太煊指出,台北市十五坪的捷運宅動輒一千萬元至一千三百萬元之間,一般以這樣的價位,買方寧可選擇新北市六百萬元至七五○萬元捷運宅,不僅可 以減少房貸支出,通勤時間也不會差太多。此外,北市有些捷運宅雖然很便利,但戶數多、投資客多,房價上漲空間也比較有限。

「對於首購自住的 人來說,只要勤看標的,現在也可以是購屋的好時機。」劉天仁強調,雖然台北市房價漲幅高,但租金漲幅卻較為遲緩,資金有限者不妨先租後買,但有自備款要買 來自己住的話,可朝市中心周圍的都會區,或北市捷運末段的區域開始找起,例如內湖區、文山區捷運附近仍有總價較低的產品。

購屋達人親授

高房價時代下的聰明買屋四招在高房價時代,購屋要更為謹慎,在這裡,暢銷書作者Sway,提供了聰明購屋四招,要讓讀者在高房價時代,也能聰明買好屋。

招式一:從熟悉的地段開始找起房市專家總會說,好地段是購屋的首要考量,但越是在高房價時代,Sway認為購屋自住者,更該考慮自己的實際生活需求。例如,首先考慮工作地點的距離,或從父母住所周邊地段的房子開始找起,再來就是盡量找離市中心較近的區域會越保值。

比 方說,現時買不起信義計畫區豪宅,可以先買周邊信義區吳興街、永吉路段上的舊公寓,一樣可以享受信義計畫區的便利生活機能;買不起新板特區,每坪開價動輒 七、八十萬元的新成屋,一樣也可以先買周邊的老公寓,﹁寧可住市區的小房子,也不要換郊區的大房子﹂,是Sway對於還在市中心工作的上班族買屋建議,﹁ 因為可能通勤幾個月後,你就會為每天需要來回二、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大喊吃不消!﹂招式二: 定總價多找仲介購屋前,最好能先鎖定幾個你有興趣、符合你期待的區域,先設定總價預算的一.五倍,至各大房仲搜尋適合的標的。

Sway舉例,經過計算,你想買七百萬元的房子,就要先設定總價一○五○萬元的標的做篩選,並且針對有興趣的幾個區,開始研究當地市場行情,才不會被房仲視為門外漢,而硬是要把﹁難賣的物件﹂推銷給你。

在 中古屋行情判別上,通常只要附近有豪宅案、都更案要推,周邊老公寓或舊大樓都可望有一波比價效應。Sway說,可透過各家房仲網站,並從不同房仲業者那裡 了解市場行情,且最好能不經意間透露,還委託不少仲介在媒合看房子。在競爭者眾,為了有成交才能賺取服務費的心態下,房仲可望更積極,甚至以低於市價的行 情,幫忙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房子。

招式三: 掌握臨場看屋訣竅到了現場看屋,購屋者最好當場掌握幾個看屋重點。Sway舉例,例如房子的採光、通風是否良好?地板平整與否?社區管理是否符合需求?以 及屋子內外的建築品質、評估公設的實用性、建材的優劣,都是值得現場觀察的重點。另外,也最好不要買投資客太多的社區,因為轉租的住戶流動性太高,對居住 品質多少會有影響。

在周邊環境觀察上,包括周邊的棟距,以及前面的空地、公園的永久性與否與未來的用途等,﹁這些細節都關係到房子的景觀,會不會被未來的新建物遮住,或者直接影響到採光問題。﹂Sway說,這些因素不但會影響到你的居住品質,也可能影響到未來購屋的轉手性。

招式四:擬殺價策略

雖鮮少有房仲會向客戶透露賣方表價與底價,但根據Sway的觀察,一般來說,中古屋的定價方式通常是:屋主預設底價+房仲賣屋的仲介費(二%至四%)+兩成以上的議價空間。

而 對於中古屋的殺價技巧,Sway建議,可以先打聽買方的來頭,如果買方是自住客的話,可以殺總價的七五折,若是投資客,由於通常是以賺較高的價差為目的, 因此可以先從七折開始砍價後,再以﹁十萬元﹂為單價慢慢調整成交價位。例如換屋族尹皓,一開始就是先從總價的八百八十萬元砍了七五折,最後才順利殺價,以 總價七百五十萬元成交。

總之,再高的房價,還是會有自住購買的需求,專家們普遍建議,既然長線通膨趨勢不變,只要購屋眼光夠長遠,事前做好準備功夫與資金規畫,持續累積看屋專業與經驗,不要一味地躊躇不前,即使是一般上班族也有機會找到符合自己期待又可保值的黃金屋。

Sway現場看屋密技

—— 看屋時間掌握「38原則」「38原則」也就是下午3點是看屋的第一個好時機,尤其是夏天更為明顯,由於此時通常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刻,在看屋時,有沒有通 風、異味跟涼風都可觀察得出來,如果有嚴重西曬問題的房子,此時也可以明確地體驗一下自己有無承受此高溫的能耐,午後有雷陣雨水是否容易潑進來等。

再 來,最佳的看屋時點就是晚上8點了,此時是觀察房屋周邊是否有噪音,樓上鄰居素質好壞的絕佳時機,例如樓上是否傳出搬椅子聲音、鄰居傳來的8點檔電視劇聲 音等,來判斷隔音效果好不好?窗戶打開看看噪音是否無法忍受?並且在樓梯間上下走動,看有無鞋櫃與鞋子外放?從垃圾處理問題,觀察社區管理是否有一定的水 準等,都是自住購屋者一定得留意的細節。

尹皓

出生:1974年

現職:資訊業公關職務

購屋時間:2010年5月間購屋未來期待:2至3年後計畫換更大的三房產品

吳南山

出生:1973年

現職:出版業

購屋時間:去年底

購屋未來期待:盡可能及早清償房貸

曾文衍

出生:1973年

現職:聯合鋼鐵負責人

購屋時間:投資房地產長達13年,名下有7幢不動產,市值超過1億元購屋未來期待:以自住的角度做保守型的房市理財

Sway

出生:1975年

簡歷:土資系畢業,任職過建設公司、代銷公司業務員、地產記者,並且擁有不動產經紀人執照

捷運站周邊

仍 是大台北最被看好的標的忠孝新生 53.5 76.4 42.8% 大橋國小 34.6 44.6 28.9% 東 門 63.6 80.8 27.0% 古 亭 46.5 58.0 24.7% 南 港 36.9 43.2 17.1% 行天宮 43.6 50.4 15.6% 南港展覽館 37.4 42.5 13.6% 松江南京 46.3 52.1 12.5% 民權西路 41.7 46.5 11.5%

資料來源:永慶房仲集團

五 都未來有上漲潛力的區域——1年來的房價表現 單位:元/坪地區 2010/01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2011/01 年漲幅%台北市 士林區 47.8 50.8 53.2 56.0 52.1 49.7 51.2 53.5 51.9 53.3 56.1 54.4 56.8 18.9% 內湖區 41.3 42.9 44.0 46.9 46.4 47.6 45.3 45.1 46.4 47.1 48.7 49.1 48.8 18.2% 新北市 汐止區 17.9 18.0 18.2 18.1 18.0 19.1 18.3 19.2 19.1 18.7 19.7 20.9 21.3 19.0% 林口區 14.6 15.0 13.9 13.7 15.0 14.0 14.2 14.7 16.3 16.1 16.6 17.1 17.2 17.8% 台中市 西屯區 10.2 10.6 8.8 9.2 10.3 9.6 12.2 11.8 11.0 11.6 12.6 12.0 11.8 15.7% 南 區 7.6 8.0 7.1 8.1 8.6 8.5 8.1 9.0 8.3 9.1 8.1 8.8 8.6 13.8% 台南市 北 區 5.8 5.6 5.4 5.3 5.5 5.2 5.7 6.2 6.6 6.7 7.1 6.9 6.8 17.2% 東 區 6.9 7.2 6.8 7.3 7.6 7.3 8.2 8.3 7.9 7.4 7.9 7.7 7.8 13.0% 高雄市 左營區 7.9 7.6 8.4 8.0 7.4 8.5 7.5 7.9 8.1 9.3 9.1 9.2 9.1 15.2% 鼓山區 10.7 10.9 10.3 9.6 9.9 10.9 11.5 11.3 11.5 12.4 11.7 11.8 12.1 13.1% 住宅統計為電梯大樓或華廈,不含1樓部分 資料來源:永慶房仲集團

林心怡、梁任瑋、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0

周期分析 我的相片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6.html

地產霸唔霸權對我沒有什麼關係,我最感興趣的只是何時才是買樓的適合時機。個人意見:樓價飆漲,上了車的就是 go go go;沒有上車的,那就是霸權霸權霸權。

根據 Lars Tvede 的著作 "Business Cycle",一個房地產周期的時間大約是18年。以香港為例,18年的周期,70代末經濟起飛,玩到1997年的頂峰。然後由1997年的頂,跌到 2003年沙士見底。接著再由頭玩過直到現在。照數大約18年的周期的話,樓市頂峰可能出現於2014-2015。美國的房地產周期是2005-2006 年見頂,參照香港的經驗,跌足五年的話那就差不多2011年見底。

以上只是一個大約的 reference,並不是一個操作指標,但我們知道自己站在一個什麼位置。若然我們知道以上的資料,至少不會眼光光在2003年至到去年都不去想法子買 樓上車吧,也不會到現在才走去「接火棒」,因為新稅法下正常人現在買樓一坐就要坐兩年以上。而另一方面,也不會奇怪美國的樓價為什麼仍然在低位。前一兩年 美國樓價仍然趨跌,「末日博士」或者死熊評論員就日日唱淡美國經濟,那是無法賺錢的。講美國經濟的強靭性以及高度而堅實的復甦能力,我們2009年初講到 現在,而坊間什麼「人造牛」的評論也聽足幾年。誰是誰非 History will tell,我們現在懶得考究,最重要是什麼意見能令我們賺錢。

在股票場上,我這個投機賭徒做基礎分析,特別喜歡研究自己站在那公司或者行業的周期上哪一點。有些股票上個經濟周期已上市的,那就更易掌握資料。至少我們 約略可以知道,在周期上的什麼階段,該公司/行業的銷售額增長如何、Profit Margin 的強弱、然後該公司或者行業在市場上不同階段以什麼估值區間來 Trade、令到公司估值提升的 Driver 是什麼(什麼條件下會出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那會較易理解自己是在做什麼操作,走一條什麼道路。要知道自己買的股票價格是屬於便宜還是昂貴的領 域,自己在玩價值投資、炒動力、抑或是buy-and-hope,從而計算操作的值搏率有多少,和設定認錯的「臨界點」應該在哪一點。

投機賭徒和偽價值投資者的分別在於,投機賭徒知道自己是在賭機會率,真金白銀在搏弈,輸了會受傷,因此我們在分析上對自己有要求。正如玩搏擊,二人對壘未 打之前沒有人會知道勝負。但若果自己練習時對自己有要求,盡量將每個動作做到最好和最有效率,勝算自然會高一點。搏擊不是玩安全的表演,馬馬虎虎得過且 過,只會令自己捱揍。偽價值投資者的問題是,以為自己一直在做「安全」的「投資」,以為自己在做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基礎分析,而事實上分析的質量十分有問題 (這可以是功力、勤力程度或者是方法問題)。由於以為自己正在做的事本質很安全,在沒有危機意識下,做了分析的「豆腐渣工程」也不自覺,十分危險。做真正 的價值投資或者安全的投機,是沒有豆腐渣工程的空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9

我的燥狂經紀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015280

股市行情淡靜,適逢客戶又持有重倉,加上某些客戶怕般挑剔!這真使我貓王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證券經紀,在股災時上班有點受罪的感覺!前天回應自稱師弟網友的言詞可能有點過火!不好意思!的燥狂症又發作了!今我是證券經紀,前幾晚花了很時間寫下千言書,探討股票投資之道,老實說,我們的職業是對投機的銷售一萬年太久,只朝夕!只是傻瓜才會這做這般傻事!今我的日記從最初的找尋炒股必贏法術為主的,漸漸回來探討投資策略!當我越是探討,越是發現,股票魚缸裡,投資才真正是我們普羅大眾的致富之道!

我貓王這名傻頭傻腦的老頭在炒股的經驗中,也算有過輝煌的時刻,不過,只要我們偶爾經過銀行與證券行,與股民閒談一下,肯定會找到一些股民口若懸河的訴說威風史,就是說每個人都有當旺的時候!今我已覺當年之勇不是一回事!來到證券行工作後,才發現股市鱷魚的殘酷!一將功城萬骨枯,這是我們行家聚首時常唱和的一句,意即自己雖然賺到佣金,卻不知有多少客戶輸掉身家!當然行內有很多出類拔萃的行家,可以帶領客戶賺箇精彩,以前入職的時候我幻想自會是其中的個,今事與願違便知當年我是自視過高的!

其實香港的股民很成熟,他們沒有因為炒股失利而怨天尤人,甚至在股災時客戶反過來安慰,只是我貓王看到客戶虧本而感到很肉痛!有些客戶以為炒股有必贏的法則於是對經紀的有百般的請求!我爸行商的經驗告訴我,每一行都有賺錢的秘密,經紀怎會因為賺取卑微的佣金而透露賺錢秘密?我以前是書呆子一名,夢想過可以在書本上找到第一桶金,我閱讀過無數的炒本今天看見遊戲人間的股民,我覺得人生難得糊塗!但是,我不能糊塗正是花上太多時間及精力學習,我永遠惦記著我是專業的!很多事情想不通,於是我四年前開始隨師修道學佛,我逃避?如果相信果報,證券經紀的生意會令很多客輸錢,這豈不是罪孽?幸好無論我如何倒霉,都一直有維持捐獻的習慣!今知我罪孽深重,捐獻不敢怠慢!希望佛袓給我贖罪啊!記得當 年我說服了我的英語老師購入一些藍籌股,他當時不知股票為何物,只在應酬、貪玩下買了一點,今其組合的股價不知翻了多少倍!此君學佛以後性情大變,幾十歲 人都可以變得溫純、謙恭?他今已退休而不問世事,行著菩薩道天天做義工,股票!就讓它們增長吧!我十分羨慕他生活的意義!

 

我貓王自小患有燥狂症,不說你不知,燥狂症炒家的佣金最容易賺,因為他們的性急,不會把股票放長。幸好我對賭博是很理智的,而且更對金錢需要十分的安感!這麼多年來,沒有犯過太大的炒股錯誤!但是,在性格方面,可能方以類聚,物以群方!燥狂症很容易遇上燥狂症,坦白說,我賺了燥狂客戶不少佣金。不過,燥狂症終有一天無法容忍燥狂症經過我的靈性老師教道後,說我的業力之後會改變,而這個改變是痛苦的,很快很多燥狂客戶與我絕緣,那是他們自己離去的。然而,世事的奇妙會令我天天想看新,留下的燥狂客戶竟然像我以前的英語老師一樣,人也變得純良了,而我的佣金也能繼續能維持我的生活!我驚嘆佛法的威力!現在理解到,燥狂症 + 財務感!這般窮人心態一直使我未能好好的面對投資!我是哪時真正開始股票投資的?是我作為股票經紀的翌年,此時發現原來股票行裡的客戶十炒九輸,愛拼才會贏的神話背後很多假話!一念之下,我想的我必須投資,就是把一部份積蓄弄至失蹤,因為我怕自己燥狂症發作,變成欄賭二一名!我當時無錢買房子,唯有從事便宜的投資方法,除了保險產品,就是買股票!

其實,我貓上寫了這麼多!想帶出一個訊息,股票投機樂趣多然而,它們也是一種投資工具!我們無法開始投資的原因是怕輸!所以有錢人容易開始投資,因為他們不怕輸!但是想深一層,若言我們不從事投資,也一樣會輸!作為一個蟻民,輸權、輸勢、輸脹!現代人的儲蓄會在乎金錢的形式房地產、股票、基金都是儲蓄,問題是在股市魚虹裡,太多人只作投機而拒絕投資而已!當然,我不勸阻大家投機,今天的經濟沒有人投機,就會變成死水一潭。關鍵是我們如何認識,及處理投機、與投資兩面不同的心理問題!其中,我覺得投資比較容易處理,我可能文筆不順暢,語無倫次,但我的探討是認真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9

我的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1/05/mine.html

看見兒子在紙碟上寫上了英文字:「MINE」,他尷尬得假裝看不見,奈何兒子滿意地一再向他示意,有這件傑作。

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的他,工作認真,認真到同事害怕的程度。從自己的辦公室走出來,當得眾人的面,不留情面地指證員工的錯處,是司空見慣。

沒有受過一條龍式的正規教育,從事過多個行業及工作崗位。這個年代的經理都較為斯文。經歷令他的想法不太像這個年代的人,倒有點走慣江湖的味道。

處理問題,習慣從根源開始考慮,更會再多想一步,每個決定可能帶來的後果。而見多識廣,活像百科全書,只不過當他毫無保留地分享心得時,仔細得令人食不消。

外表較實際年紀大,時常眉頭深鎖,白髮顯現,正值強年,兒子今年十二了。名校子弟,琴棋書畫皆能。

那天是假日,在同事家燒烤聚餐,合府統請的那種。剛開始,主人家配派好紙碟,為免攪亂,請每位客人在自己碟上寫上名字以之識別。

他的兒子踴躍動筆,用原子筆清楚整齊寫上個「MINE」字,字面意思是「我的」。

其他同事看了都不敢作聲,只有一位玩世不恭的同事對他大讚:「你的兒子果真有前途!」

人人都知這句是反話,只有他的兒子不懂反應,不知自己做錯了甚麼。

靈機一動,他從兒子手上奪去那碟子,在那個字前面加上「FA」,給大家看,並起來是「FAMINE」-- 飢荒。

「待得太久,餓得小哥哥發荒了!」他得意揚揚地說,假意抱怨主家人待慢了,大家哈哈大笑,齊齊開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6

我的投资观与投资道 水晶苍蝇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sy43.html

回顾自己的投资历程,我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基本面的、技术型的、数学模型的、不同侧重的价值投资的等等。这其中刨除掉一些明显经不起推敲的,也有让我至少从表象来看感觉很不错,甚至有时候神奇的让我咋舌的方法。但最终,以“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未来优势型企业为重点,以差异化竞争优势分析为核心,以DCF三要素为重要参考,以长期集中持有为主要方式的投资模式还是成为了我的选择。

 

这套方法论,与其说是我认为最好的方法,不如说是我认为最合适的。因为“最好”是没有标准的,有些人的标准可能是更快的赚更多钱才是最好,有些人则可能觉 得无论任何时候确保一定不亏钱才是最好。但对我而言,中庸更加合适,也就是既愿意在获取超越指数平均收益(否则还不如定投指数)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 险,同时又必须让这个风险高度可控而必须排除掉过于危险的不确定性。

 

那么这里的问题就来了,到底在把握机会与控制风险中,这个平衡如何来把握?如果避免过犹不及?如何使得自己的这种投资能够有清晰的基准来衡量是否偏离呢(而不是完全靠一句所谓的“投资是艺术的”来糊弄自己)?这就回到了我上面谈到了那几个重点了:

 

 

1,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未来优势型企业为重点:

这里至少隐含了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投资的落脚点一定是企业,这个没啥好说。其次,更关注未来优势型企业,这是因为长期来看真正的安全边际并非是价格跌出来的而是企业的内在价值不断释放创造出来的。但这与价格下跌导致更大的安全边际并不矛盾,只不过是主次的问题。也 就是说,长期的安全边际在于企业内在价值的创造,而中短期的安全边际在于市场的非理性定价,两者要统一,而不是对立。这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对自己掌握市场 能力的自知之明,因为价格的波动总是难以窥测的,因此将投资的主动性反映在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挖掘上,将投资的被动性反映在对价格的突然大幅波动的守候上, 才不是本末倒置。至于“低风险,高不确定性”则是我对于未来优势型企业的进一步特征遴选,低风险反映的是基本收益率的保障,高不确定性(但是其背后有诸多高确定性的支线支撑,只不过结果的时间和范围、程度很不确定)则带来超越市场当前认知的潜在高弹性回报。

 

 

2,以差异化竞争优势分析为核心:

这是被太多人忽视的东西。很多朋友一谈投资对象就是“成长空间,广阔的前景”,却不自觉的将投资与商业隔离了。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竞争。任何一个企业, 不要管他目前或者即将有多么美好的状态,只要其没有建立起来强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其美妙往往会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实际上,站在这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市场 上并不缺乏大量的“好项目”型公司,却很少发现在行业的土壤里深深扎根让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企业。

 

我的经验里,要学会对于企业建立多角度的审核习惯,而不是被一点吸引而不及其它。我对任何一个企业的分析一般是从一堆的“为什么”出发的,只有最重要的为什么都得到符合商业逻辑和我能理解的时候,才会投信任票。特 别是对于管理层面的问题,我个人更是非常关注,因为真正具备“傻子也能经营”特征的企业绝对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事情都是事在人为。所以对于管理层面的考 察我是格外关注的。这主要包括领导人是商人特性的还是企业家特性的(特别不能容忍枭雄),企业的治理结构有无重大的隐患,领导者对于差异化优势的理解,企 业有无真正的战略前瞻性,以及企业对待客户、员工和股东是怎样的。

 

当然,由于这个东西没有什么iso9000,所以很可能对同一事物由于投资者不同的理解、价值倾向,甚至于性格倾向而不同,这个倒也正常。但是商业历史告 诉我们,远大的理想,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坚定的执行力和偏执狂般的坚定,诚信的品质,能够抵御诱惑,良好的企业氛围和文化,是绝大多数伟大企业的共性特 征,对于上述方面的明显瑕疵,我个人基本上是零容忍。

 

 

3,以DCF三要素为重要参考:

企业的内在价值不是凭空出现的,企业的估值差也不是随便出现的,其与DCF的核心思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不是简单的靠DCF模型来算数字)。学会理解什 么样的企业,长期来看更容易创造出高额的现金流甚至更接近于永续经营,也就理解了高价值企业的本质意义和估值差的本质意义。在同样的未来成长性企业中,我 肯定更倾向于企业特性更加符合DCF三要素的企业,因为其价值含量更高,更符合高价值企业的本质。

 

DCF三要素的意义,不但是从定性的角度让我更加理解优质生意的意义,而且由这些重要的点可以提炼出一些快速审视企业的财务分析框架,这对于透过券商忽悠而更加深入本质的认识企业的风骨有重要的作用。

 

 

4,以长期集中持有为主要方式:

长期持有是企业投资者,特别是成长型投资者的必然选择。与靠市场情绪波动导致的套利型操作不同,企业的时间周期是慢得多的。证券市场往往 在1年内由于各种可以解释的和根本没有解释的原因,对于基本面没有大变化的企业的定价产生明显的波动,而企业自身的经营格局及态势变化则缓慢得多。虽然貌 似利用市场波动来赚钱有其基础(波动是客观且频繁存在的事实),但正因为其波动的极其快速灵活,因此难以出现持续有效的方法。

 

或者这样说,如果一个人想要靠市场波动(这里仅指短期,而非一个长周期类似牛熊市的波动),最好是拥有极大的信息面和信息处理能力。而这绝非普通个人投资者的专长(实际上占尽信息优势和拥有豪华团队的机构投资又做的如何?大家心里有数),等于是以弱拼强实在不明智。

 

另一方面,由于对于投资标的的选取非常严格,这类企业本身就很稀少,在合适价位上的时点往往更短暂。因此对于他们我选择的是较为集中的持仓(3-4个)。这一方面由于我对于安全边际的理解首先是基于企业,其次是基于介入时机,再次才是集中还是分散。另一方面,频繁的挑选所谓的爆发性企业接力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从一个5年左右的周期来看,牢牢持有最优质的企业本身就是机会成本最低的选择(当然,这不排除根据持仓表现导致的风险机会比的偏离度,对持仓的仓位进行一定的调节)。

 

所以,以上述4点作为主要基准,可以较好的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投资对象的问题(只选择长期发展空间极大且发展确定性很高,且生意特性又上佳的成长型企业)

 

第二,能力圈的问题(放弃过多不确定性变量因素的企业,而只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一目了然且生意特性上佳的企业)

 

第三,投资时机的问题(长期安全边际与短中期安全边际的协调统一,以长期为主短中期为辅)

 

第四,机会成本的问题(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少做减法就是最好的加法)

  

就像有很老的飞行员,也有很大胆的飞行员,却很少有既大胆又很老的飞行员一样。如果在上述中选择,我的天平肯定还是倾向到老飞行员的一边。因为DCF法则与复利规律的第一条就是:要“活”的足够久,才能有足够大的积累。另一个原因在于,无论是美国股市还是中国股市,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好机会真的是永远存在的,绝对不存在什么“过了这村就没下个店”的情况,前提是:

 

第一,你的方法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而不是某种阶段性有效而长期来看则极其不确定的、掺和了过多运气成分的东西。

 

第二,让自己始终敏感于“大级别的风险机会比”(而不是执着于几个点的波动,或者所谓顶和底这种好像很敏感却反而对大级别风险机会很迟钝的状况),对自己的情绪行为有效的管理,不作出大的致命的错误。

 

当然这些谈的是大的投资系统或者说投资哲学方面的考虑,在这些顶级的考虑之下,有很多分支的积累和努力必不可少,比如对于财务分析的学习,比如更加充实自 己对于商业行为及模式的理解力,比如保持旺盛的读书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比如学会建立企业分析的逻辑支点等等,这些就都是繁琐的日常功课和习惯了。

 

实际上,本博客除了早期从正面挖掘跟踪一些企业以外,中后期的个股案例主要是从负面的角度来剖析一些争议企业了。这当然是费力不讨好的(谁愿意自己喜欢的企业被说不好呢?),远没有“带头大哥”般的簇拥来的惬意。但问题正在这里,哪种方式是最有利于我们思考前进的?

 

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作为一个将投资可能作为未来十几年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我将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以短短几年(更短就更可笑了)的表现来说明什么。在投资的路上,过程中也许确实 充满了各种偶然性,但是一个人长期投资的最终结果,却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必然性所决定的。或者说,偶然性虽然可能绽放出瞬间的华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 数人最终一定都是回归必然的那一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