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小創成長性優勢不彰,“負債滾動型”難持續

2017年以來,基本面投資深得人心,炒作之風大大扭轉。小市值個股的生存環境變化,體現在指數上,是中證1000在前7個月大幅下跌21%以上,體現在細節方面,則是低價股與小市值個股的持續湧現。

“長期趨勢是A股越來越向港股和美股趨同,小市值公司的關註度越來越低,20億~30億元的市值對於機構而言不值得關註,在配置上都忽略了。關註度、成交量都會集中在大市值公司上。”和聚投資首席策略師黃弢對第一財經表示。

同時,統計也顯示,在估值普遍下行到一定程度之後,A股一些優質上市公司正在推動一波股份回購熱潮。2012年之前,這一幕主要出現在B股市場上。

炒作之風扭轉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7月底,A股股價低於2元的上市公司有28家,離香港股市的“仙股”幾步之遙。

“整個市場對投資理念發生變化體現的一個方面是,此前機構之間的博弈成份較為濃烈,對熱點主題、題材性投資較多,比如2015年機構資金對創業板行情參與也不小。此後資金往確定性更強的龍頭企業集中,換手在下降,持有周期在加長。”黃弢說。

他對第一財經表示,近一兩年來市場的風向在轉為價值投資,註重公司價值發掘,而不是像之前炒主題、炒題材,“市場主流風格變成了對價值深度的挖掘,不管是成長類價值還是價值類價值,還是兩者結合,機構投資者更註重對基本面的研究,投資風格不要有大的問題,不管是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都會朝著這個方向來做。”

通常而言,5~10年的長期投資者更關註上市公司的中長期戰略、治理結構以及管理層的管理風格等,中長期資金對上市公司定價體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體現在A股上,是A股自身的穩定能力也表現得越來越好。

“2018年上半年,A股總體處於持續調整的狀態,6月中旬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從部分指標看,這次股市的極端波動行情僅次於2015年6~8月、2016年1月的程度。但就是在這個時候,也可以看到A股正逐步培養自身的穩定能力。”博時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魏鳳春稱。

在魏鳳春看來,A股自身的穩定能力,目前看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後,境外資金持續買入,其投資期限、持股偏好與境內投資者互補,因此有望成為穩定A股的力量;二是重要股東的增減持行為,這將對外傳遞重要股東對公司估值高低的判斷,以及對投資者信心施加影響;三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直接增加了上市公司價值。

需要看到的是,A股基本面的重要性顯現在強烈對比上:一邊是股東減持與股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另一邊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以及大股東的增持,推動市場由系統性風險向結構性板塊風險甚至個股風險轉型。如此,便能顯現A股內在的穩定能力。

“2012年之前的股份回購主要在B股市場,2012年以後A股的股份回購案例逐漸增多,主要由質地與財務狀況較好的上市公司來推動,比如2012~2013年寶鋼股份50億元大回購。”魏鳳春進一步指出,2018年一、二季度已實施的股份回購金額分別為68.8億和70.8億元,均超出2017年各季度,說明在估值普遍下行到一定程度之後,A股優質上市公司正在推動一波股份回購熱潮。

或是布局“黃金期”

從配置的角度看,2018年上半年機構投資人偏向於價值,但創業板指在3、4月的淩厲上漲,以及在海外風險放大的階段獲得的相對收益,對投資者產生了難以抵擋的吸引,當然後面的虧損也會更加刻骨。

從估值分布來看,目前全部A股市盈率中位數是30倍左右,低估值個股占比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過去歷史底部的情況。從市場交易來看也趨近於情緒底,目前市場的換手率基本接近過去幾次大底。

有分析人士稱,這意味著,現在已經到“布局黃金期”,優秀企業在估值便宜的階段顯得彌足珍貴。

不過,魏鳳春也表示,從歷史縱向來看,創業板和中小板的估值水平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但結合市盈率和利潤增速來看,創業板和中小板並沒有體現所謂的成長性優勢。大盤股在過去一段時間和當下都具有更好的利潤增速、更低的絕對估值水平。

同時要看到,創業板指和以滬深300為代表的主板龍頭性價比旗鼓相當,在這個意義上,魏鳳春建議從傳統的大小盤差異、藍籌和中小創判斷中跳出來,聚焦龍頭。

“一季度科技成長的行情由政策催生的概率較大,比如政府工作報告的引導,以及監管層對新經濟的扶持等。中小創的確還有不少問題沒解決,比如業績恢複的可持續性、估值的合理性,以及始終揮散不去的股權質押、禁售到期問題等。”華南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分析稱。

2014年以來,股票質押融資的規模從1萬億上升到2.5萬億元,反映出上市企業的股東方過快加杠桿,一旦去杠桿進程加速,這類依賴於負債滾動的商業模式會受到極大沖擊,而這類企業是過去三年發展最迅速的企業。典型的如盾安集團、永泰能源,均是過度資本擴張拖累了上市公司。

“這類模式的集團或上市公司會被點狀爆破,但並不意味著制造業的總體風險很大。”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中國經濟L型走勢,進入了存量經濟主導的長期階段,這點市場已經達成了共識。在此背景下,要尋找長期的投資機會,關註總量數據意義不大,更應該把握好經濟結構調整的長期趨勢——新興產業的持續擴張和優質公司的份額提高不會因為短期擾動而中斷。”北京一位私募機構人士也表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