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名人篇》舒淇 紅不紅不是問題 重點是快不快樂 心態對就能走上對的路

2011-1-31 TWM




不只旁觀者,就連舒淇自己也很好奇,這一路走來怎會如此順利?

回頭想想,她才終於發現,決定命運的關鍵似乎就是心態問題。

心態對了,不管起點是好是壞是荒唐,都能走回正確的路。

撰文.楊紹華

總是會想,我這一路怎麼那麼順利啊?

到香港發展沒多久,就和大明星張國榮拍了「色情男女」。再走一走,咦……你有想到嗎?一個拍寫真集、拍三級片出身的女星,竟然能演香港大學的清純女學生,我和黎明拍了「玻璃之城」。

接著,成龍大哥第一次要拍愛情動作片「玻璃樽」也找上我;然後莫名其妙接了好萊塢(Hollywood)的電影「玩命快遞」。啊!忽然連侯孝賢也來找我了。何德何能,柏林、坎城影展居然陸續找我當評審。

上天給了我太多禮物,我當然是幸福的,而且我很珍惜這份福氣。

我不敢說自己非常努力,但回頭看看,我發現心態很重要,人的心態會改變自己的路。心態對了,好像自然而然就會走上對的方向、正確的路。

記得那是在香港的第二年,剛剛拍完「玉蒲團二」,一夥人在導演王晶的家裡吃年夜飯,飯後打起牌來,我意外胡了一把大牌,十三么吧!高興得不得了,嘻嘻哈哈地鬧到二樓,忽然,我聽到了女孩子的哭聲。

談心態 我從不問「為什麼」走近一看,那是和我一樣來自台灣的女生,同樣是演員,同樣是新人,她正躲在暗處偷哭。她怎麼了?她說不知道為什麼要來香港?為什麼要那麼辛苦那麼累?為什麼要受盡屈辱?她說她好想回家。

我和她,地位與處境是一樣的,但在當下,我們卻有著完全相反的情緒。這個剎那,我思考著:為何我會這麼開心?只是因為剛剛胡了一把大牌嗎?好像不只是這樣。

我想,或許是我從來不問「為什麼」,從來不想自己多可憐、多無助、多悽慘,我是很單純地喜歡電影,於是,有機會,我就很簡單地只是想把角色努力演好。演好,我就開心。

這當中,兩個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她一直懷疑自己的決定,而我,則是不去多想,多想有什麼用呢?來了,我就給自己五年時間,不成功就回台灣,找個人嫁了,幹啥都好。

一路走來一定有壓力、有挫折,我的想法是,你可以傷心難過,可以表現軟弱的一面,但請給自己一段時限,十分鐘、一小時,最多只能難過一天,時間到了,就要理好心情,重新出發。再怎麼說,傷心難過和軟弱是沒有太大用處的。

我有個好處,傷心難過絕不超過十分鐘,這是正面思考或是神經大條呢?我想兩者都有,從小就是這樣,遇到問題與其擔心煩惱,不如想盡辦法解決。那本很紅的、要人正面思考的書《祕密》,我讀了兩頁就不必再看了,因為我完全就是拒絕負面能量的人。

心態對,就會走上對的路。那個在二樓偷哭的女孩子,後來在香港撐了兩年,還是三年?也就回台灣了。

說 諒解 我和媽媽成了好朋友來到香港第二年,我就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拿到了「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當時我的感覺是:「吼!(舒淇真是『吼』得非常大聲)我終 於做到了!」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媽媽,「媽,我得獎了,一次拿了兩個獎。」電話那頭的回應很冷淡,「喔。」隔了好一會兒,兩邊好像沒講半句話,我只好說: 「那……就沒事了。」掛上電話。又過了幾分鐘之後,在家裡的弟弟打電話來,說媽媽哭得稀哩嘩啦的。

媽媽十八歲生下我,算是一個小孩帶著一個小小孩,大概什麼都不懂吧!所以只好「打是情、罵是愛」,打罵教育在我的身上完全體現。

從小,母女關係就不好,你能想到的各種打人手段我都遭受過。甚至,是飛刀!媽媽真的曾經把菜刀向我丟來,還好閃得夠快。

十 六歲蹺家,到處飆車,有一次回家,看見媽媽頭髮白了好多,我其實沒有太多心疼,但心裡隱隱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直到踏入社會之後,才知道所謂的「生 活壓力」原來是這麼巨大,才能真正體會媽媽當時多辛苦。她要應付生活,還要照顧兩個孩子,她愛我,我知道她真的愛我,只是她太年輕,還不懂得怎麼去愛。

現在,媽媽諒解我當年的叛逆,我也諒解媽媽當年的飛刀,我和媽媽,成了好朋友。

能知足 哈!我可是有錢人了一九九九年吧!我幫家人買了房子,在新店碧潭附近,沒有貸款,爸爸媽媽終於可以不必再租房子了。這個瞬間,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哈!現在我可是個有錢人了。

我是有錢人,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我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想吃東西就能吃得到,穿衣服也穿得夠暖,不怕冷著、凍著,搭飛機時,偶爾還能考慮坐坐商務艙……每件事情都有一些選擇的空間,這樣還不算有錢嗎?

我 揮霍,但不是那種愛買鑽戒、買LV、一定要買到柏金包的那種揮霍,我是愛吃愛喝。別以為吃吃喝喝花不了多少錢,有一次,朋友拉我到一家有名的日本餐廳,說 能打八折,那兒的料理的確美味到不行,買單時,哇!真的好便宜,六個人只吃了人民幣三千五百元,但再定神一看,少看個零,我們吃了人民幣三萬五千元啊!

此後,亂吃亂喝之前總是得先看清價錢。我對數字總是沒什麼感覺,三十歲之後,才開始想要理財,Roger(國內知名造形師)勸我買房,我看他靠房子賺了不少錢,也就跟著做了。現在,在兩岸三地都有一些房地產,但還沒試著賣過。

有了房子,心裡更踏實一些,我本來就不會擔心自己能紅多久,會不會忽然不紅了,現在更不去想,努力去做就是了,要是真的不紅,把房子賣一賣吧!生活費總是有的。

人民幣三萬五千元是一餐,新台幣一百元也是一餐,有得住、有得吃、有得穿,難道還不夠嗎?

論幸福 做想做的事就是幸福說實在,紅或不紅真的不是大問題,重點還是快不快樂。你很紅、賺很多錢,但不快樂,那又怎麼樣呢?

我有個朋友極愛賺錢,但一身是病,又不看醫生,可能是基於一種逃避心態吧!我就罵他:「身體不好你會快樂嗎?你就抱著你的錢進棺材吧!一毛你都花不到。」紅很好、拿獎也很好,但是如果半紅不紅、拿不到獎怎麼辦呢?難道就不能快樂嗎?我的快樂,常常只是來自於觀眾的反應。

一個朋友跟我說:「那場戲你笑得好好看,讓我想到十八歲的初戀女友。」這就夠我開心半天,證明我演活了那個角色。朋友看完「非誠勿擾」,這明明是輕鬆的電影,她卻邊看邊哭;原來,我把第三者的角色演好了,而她正好也有這樣的身分,我演到她的心坎裡啦!

只是,無論是要紅、要得獎,或者只為贏得一句肯定,總是都得準備好的。我不算努力,但我也沒辦法閒下來,得空時,總會想想工作的事。

拍完「非誠勿擾二」,就想下一集能演什麼,是不是該開始做點什麼準備;看別人的電影,腦子裡想的是,我該如何演活這個角色?表情怎麼做?姿態怎麼擺?話怎麼說?

老是想著這些事,會很辛苦嗎?我只能說,我很喜歡電影,所以願意為它工作,願意為它多花心思。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人一天扣掉吃飯四小時、睡覺八小時,剩下的十二個小時,如果都是在做你想做的事,就是幸福。」看了這句,忍不住想想自己。

啊!我就是這樣啊!我愛電影,電影是我的工作,就算一整天想它、念它,也是在做我想做的事,這,就是幸福。

舒淇(本名林立慧)

出生:1976年

學歷:高中

獲獎紀錄:2005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8年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199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3

台灣最快樂企業家給年輕人的4個人生智慧 葉國一:別管贏過誰,只要每天超越自己就好


2011-3-14  TWM




這是入主益通之後,英業達集團會 長葉國一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從晚上六點聊到深夜一點,長達七小時中,他大談太陽能夢,談做事之道,談NB代工業的經營,更談葉家能富過三代的祕訣。

在 數百億身價的背後,有四個鮮為人知的處世智慧,請聽他娓娓道來……。

撰文‧賴筱凡、梁任瑋 攝影.攝影組 穿著咖啡色POLO衫,帶著一貫 笑容,這是入主太陽能廠益通後,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首度接受媒體專訪。這天的他精神奕奕,來到餐廳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口袋掏出一疊紅包袋,發起了福氣紅 包,「人家都說我很有福氣,趁著開春,我把福氣分給大家,讓大家沾沾喜氣。」這就是葉國一,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都得叫他一聲「老大」的 企業家,有他在,就笑聲不斷。他唱歌、跳舞、喝酒樣樣行,信手拈來就是好些個笑話,手腳靈活地變魔術,有他在的地方笑聲不斷,令人驚歎!

任 誰也猜不著,這樣有活力的科技大老,今年,七十歲。說他是台灣最快樂的企業家,絕不為過。

多數的人都不知道,他白手起家的背後,是在肥皂工 廠被老闆十一年「磨」成精,懂得察言觀色、習得做事之道。他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活的台灣科技史,他在科技業界裡合縱連橫,所以他的好友眾多,縱使商場上爾虞 我詐,尤其NB代工業,「人人都想當一哥。」葉國一卻鮮少與人為敵,儘管手下大將難免抱怨對手,但他都是那句:「不要想說贏過誰、趕過誰,我只希望你們每 天超越你們自己。」他投資產業、常出手金援朋友,砸六億元救亞力山大健身中心後,又再拿十.五億元入主大板根(位於三峽的森林溫泉度假村,因發生財務問 題,請葉國一出手相助),「人對錢,真的要看開,只是要看開,真的很不容易!」但他做到了,雖然資助亞力山大的六億元拿不回來,他那股想幫人的心意卻沒變 過。

如今,他跨足房地產業,把產業版圖拓展得更廣闊,在他數百億元身價背後,有四個鮮為人知的處世智慧。他接受《今周刊》專訪,大方與人分 享,從晚餐時間談到深夜一點,時間長達七小時,以下為葉國一親自口述內容:

談做事

從小地方訓練自己的觀察力前一陣子,我看電 視在談蔣家的事,曾講了這麼一段:某一日,蔣經國和蔣孝嚴走在路上時,天邊有一群鳥飛過,蔣經國就問蔣孝嚴:「剛剛有幾隻鳥飛過?」蔣孝嚴先是一愣,接著 說:「我不知道。」但走沒幾步路,蔣經國又問:「剛剛一共有幾部車經過?」蔣孝嚴一樣又答不出來。

這讓我想起了我年輕的時候。

年 輕時,在老師介紹下,到他的親戚家工作,那是我的第二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師的廣告社上班,但他幾乎沒有時間來處理事件,心想,這樣不行,於是就到老 師的親戚家上班。

那是一間肥皂廠,可是你知道嗎?我第一天去上班就挨罵。

我的位置就坐在老闆對面,剛上班的第一個小時,電話 響了,我當然主動接起電話,對方要找老闆,立刻就請他接電話。老闆接過去之後,也和對方談得很開心,但電話一掛上,我就被罵了。

老闆大聲喝 斥:「你接電話時也沒先問他是誰,萬一人家要綁票怎麼辦?以後我的電話你不准接!」隔沒幾分鐘,電話又響了,我心想,老闆叫我不要接,那我當然不敢接,結 果我又被罵了,「你是聾了嗎?幹麼不接電話?」老闆又臭罵了我一頓。

後來,我學會了,人家打電話來,要先問是誰、哪裡找。

這 家公司在萬華從事肥皂製造的生意,所以在板橋也有一個甘油廠。可是那個時代工廠沒有電話,老闆都會叫我去工廠,請廠長中午來店裡。那個年代沒有什麼交通工 具,我騎著腳踏車去,從萬華騎啊騎,騎到板橋,請了廠長回來。

廠長回來,老闆第一件事就問我:「你去工廠,今天鍋爐幾度?」我愣住,於是, 霹靂啪啦又挨一頓罵。

隔沒幾天,老闆又叫我去請廠長回來,這次我去叫廠長時,學乖了,先看鍋爐。回來老闆果然又要問問題,心想,「好啊,給 你問。」我很有信心,一定能答得對。

「今天來幾名工人?」當場,我又語塞。

我的觀察力就是這樣被訓練出來的。後來我養成習 慣,出門看到什麼都記在腦子裡,我到公司幫老闆做一件事,但要會替他注意十件事,這就是觀察力。就像當年蔣經國訓練蔣孝嚴一樣,蔣經國學的是經貿,所以觀 察力敏銳,看過的各方面都會記起來,我也是這樣被教出來的。

那一年,我十九歲。

但在做這份工作時,真的很恨,因為我家環境不 好,是三級貧戶,但是他給的待遇又很好,那個年代工作一個月有三、四百元薪水就很好了,可是我可以領一二○○元。為了家庭,我能怎麼辦?這一待,就是十一 年,卻影響我非常大。後來自己經營公司,就覺得要對員工「仁慈」,當初我被罵,所以現在我對人完全用不同的方式。

談經營

不 必為了搶當一哥自相殘殺不過,經營一個事業又是不一樣的事。

像我們最近買了益通,就是看好太陽能市場。以太陽能現在所有的產能對比全世界發 電量,才萬分之四到五,太陽能市場是非常大的,比起我們做筆記型電腦,真的太輕鬆。

我們做筆記型電腦,太冤枉了!全世界九五%的筆記型電腦 都是我們做的,可是大家為了想當一哥,殺成這樣,其實不必這樣子,這樣只是讓客戶的財報一直往上修,賺錢的都是客戶,重點還是要有合理的利潤。

早 期,我們曾遇過一位印度客戶,來台灣談生意。他來的時間通常不會太早,差不多上午十一點到,大概談到下午一點,我們都會禮貌性地請他吃飯。當他要走時,他 會跟你說,這個sample(樣品)他要、那個sample他也要,可是談到付錢時,這位印度客戶卻說了,「反正你也要請我吃飯,這樣吧,飯不用請了, sample免費送我就好。」你們一定覺得很愕然,怎麼會有這種騙子?這就是經驗。所以,後來英業達的員工在生意沒談成前,絕對不請吃飯,要請也只有兩 種,就是可樂和三明治。

經營事業就是要不斷地學,像現在,有很多人心裡面不爽,不爽像郭台銘這樣的人。我就常告訴我們的幹部:「不要想說贏 過誰、趕過誰,我只希望你們每天超越你們自己。」不要跟別人比,和郭董比你也不能不服氣,他今天是首富,人家做得這麼好,人家成功啊,你還能說他怎麼樣 呢?角度不一樣,郭台銘是成功的,他怎樣成功值得我們借鏡。

像郭台銘當初去龍華的時候,我帶他去蓋工廠,台灣(代工業與零組件供應商)的中 心、衛星體系,是我第一個實踐的,在馬來西亞,我帶了廠商過去看。後來大家去大陸投資,才有了中心、衛星體制,所以我覺得,要去力行他怎麼做。郭董會成 功,是因為他把這種模式放大了一百倍、一千倍,雖然心有不甘,但你還是要佩服他。

所以,我買益通後,KY(指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說要找我談 太陽能,看有什麼可合作,我說:「可以啊。」對我來講,我是開放的,現在有幾家都在找我合作。

代工筆記型電腦走向微利時代對我衝擊很大,如 何不要重蹈覆轍,大家應該要做得很好、要結盟、要有合理的利潤,不要再去自相殘殺,已經有筆記型電腦這個借鏡,太陽能不能再這樣子。我們可以少賺,但我們 不能虧。

雖然我已經交棒了,一下子幾十家公司都交了出去,董事長已經不是我,可是,我告訴財務長,有一樣東西我不能交,就是我的印章。很多 人說,我應該要把圖章收回來,讓李詩欽(英業達董事長 )蓋他的印章,因為蓋下去就得要有責任感,但我的想法不一樣,我希望從中協助,讓他能做得更好。

我 是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到現在做了幾十年董事長的經驗,他(指李詩欽)一下子跳這麼高,接這麼多公司,會有困難的。所以,現在我還是每天九點就去上班,早上 都是在開會,下午就沒什麼事。

開會時,我通常都閉目養神,但每個字、每句話都聽在我耳裡,尤其碰到集團會議時,從早上八點半坐到下午五點 半,中午也坐在同一個位子上吃飯,飯我還不吃,只吃菜、喝點湯,其他時間,我都是在聽,頂多上廁所兩次,可怕吧!

談投資

看 開金錢,但心中有一把尺很多人說我投資很多,幫很多人忙,可是其實很多人誤解我。

像我投資亞力山大,當時唐老師(亞力山大董事長唐雅君)找 我幫忙,我聽完簡報算一算,大概六億元可以救兩千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庭,所以就答應了。後來才發現,亞力山大有會員,他們把會員預收款當收入,這個洞可不得 了。

後來,唐老師告訴我,隔天還需要一千萬元,但那時為了收掉績效不好的點,處理一些債務,已經投下了五億九七○○萬元,我就告訴唐老師: 「你的額度只剩下三百萬元。」再舉一個例子,三峽大板根的蔡董(蔡春隆)也花了兩年,透過各種方式想與我認識,我去看了一次發現,真的漂亮!

於 是,我就請蔡董來簡報,廖董(華國董事長廖裕輝)告訴我說,「蔡董做了十八年,真的很艱困。」不過這次我學乖了,第一件事就是問大板根有沒有會員,他們有 會員,繳會費就等同股東,來消費就可以免費。

我想了兩天,才決定幫這個忙,但我要求一切得按照我的規畫。我從如何還清銀行欠債、如何與股東 協商,到銀行聯貸蓋飯店,一手替他們做好計畫。我不是隨便投資的。

像我日前開會,英業達投資的一家公司,進去八年多了,投了四千萬美元,後 來溫副董(指溫世仁)兒子又投入了一千五百萬美元。不過,這個創業團隊很有趣,那個博士一直認為這是他和溫副董創立的公司,與英業達無關,可是,這錢是公 司出的,現在虧到只剩下五百萬元。

所以他第一次到總部來簡報,聽完我告訴他:「博士,我真的很對不起,這個公司好像我生下一個小孩,就擺在 外邊,給他一些生活費後,就再也不管他,我錯了。」實際上,我哪裡有錯呢?我根本沒有錯,因為他認為這是他自己的公司,但我先把錯扛下來,要求他們董事會 馬上換人。

我和我們董事長(指李詩欽)、財務長三個人進去董事會,「你剛才講董事會要從兩個月開一次改成三個月,這不行,不僅每個月要開一 次董事會,還要每周來報告進度,在(英業達的)目標會議裡檢討,名字也要更名成英什麼達。」「做什麼就要像什麼,投資公司也一樣。」以前我們要介入很難, 可是現在博士得每周提出資料,他估今年大概可以成長三成,可是我的看法不一樣,「你不要坐在那個地方等生意,要走出去,把去年的業績提高一倍,當作今年的 目標。」你看郭董(指郭台銘)去年營業額兩兆元,今年準備要成長三○%,是六千億元耶!人家就是定個目標去衝,也許最後只達到四千億元,那也很不錯啊。但 你不可以把你的目標訂得很低,說我的目標達到了。

後來這位博士去找我們董事長(李詩欽)訴苦,覺得壓力很大,但我們董事長說:「不是我給你 的壓力,而是會長給我的壓力就是這樣。」投資要像一回事,更何況這四千萬美元是公司(英業達)拿出來的。

不過,人對錢,真的要看開,只是要 看開,真的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拿了錢放不下。像唐老師的案子,我太太知道我以前幫了很多人,所以她也是後來才知道我幫了唐老師,她說:「我嫁給你,算四 十年好了,一個月你給我生活費五十萬元,四十年是二億四千萬元,還不到她(指唐老師)的一半。」不過,其實她是開玩笑,她能理解有兩千個家庭,如果我可以 幫得起來,是很好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又陸續幫了很多人。

談年輕人

待人處世嚴守「奉公守法」人家看我白 手起家,到現在可以幫很多人的忙,但現在時代改變,年輕人的想法也都不一樣了。

年輕這一代,使用電腦很頻繁,可是,文字的使用就沒那麼好。 像我過年收到一封簡訊,寫著「全免鴻運大展」,應該是「金兔鴻運大展」才對!

對年輕人而言,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現在的老師不能說、不能 打,老師管家長罵,不管也罵。用三字經的話來說,就是「玉不琢,不成器」。可是這樣的狀況,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存在,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台下玩,讓我很感 嘆。

像我每晚睡前仍有一個習慣,檢討我今天又做了什麼,一日三省不要講,我是每日都在反省,提醒自己為人處世要有天理良知,處世的時候不要 違背天理。

所以我寫下幾個點, 記在PDA上,每天都看,每天都想。(拿出PDA念)不抱怨、不計較、不爭功、不爭利,就像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少指責、少計較、少抱怨、不爭功、不爭 名、不爭利。

你問我,那年輕人出社會後呢?其實我很八股,就是﹁奉公守法﹂這四個字。

去年政大企家班有個聚餐,廖董(華國飯 店董事長廖裕輝)問我要不要去跟他們講幾句話,我問,「有沒有什麼主題?」他們說沒有,所以我就想說講個「緣分」好了,因為裡面都是企家班的,大家職位都 很不錯,都是些高階主管。

我的習慣是任何場合早到半小時。那天是約六點半,我六點就到了,可是沒有任何人來;六點半了,開始有工人來裝音 響,下面還是沒有人來;七點半,才來了三分之一,大家在講是不是該上菜,然後請我講幾句話,接近八點,才來差不多一半。後來我上台,主題就改成講「守 時」,我說:「我知道大家都是大老闆,非常忙碌,尤其現在這個時間又塞車,遲到是應該的。」當場, 大家只敢低頭吃飯。

我沒有念很多書, 但是我學的這些,就是相信它。

葉國一

出生:1941年

現職:英業 達集團會長

經歷:三愛電子公司副總

英業達公司創辦人

學歷:士林高商、韓國清州大 學名譽經營管理學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二子

葉國一富過三代的祕密

—— 傳孫不傳子

我的兩個兒子 都很乖,至少他們不學壞,我常跟他們講:「老爸給你們的夠用,你們就好好的去保持,不要去做一些壞事。」我大兒子生三個男孩,小兒子替我生了兩個孫子,一 男一女,前陣子我問他們:「決定了哦?老爸的財產是分給孫子,不是分給你們的喔。」結果後來小兒子又再拚了一個,剛好一人三個。

像我只有一 個孫女,當然很寶貝,我這麼跟她說,「以後爺爺怎麼樣不知道,可是『國揚天母』頂樓以後給妳當嫁妝,有好幾百坪。」我灌輸我兒子就是一個觀念,以後你們賺 錢,不要給你兒子,要給你孫子。俗語說:「富不過三代。」現在我把我的資產留給孫子,至少三代沒有問題,我兒子賺的錢又給他孫子,這樣就四代了,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8

快樂的童年 黎智英

2011-5-5  NM




最近邀約了兩位開工廠時認識的朋友到家中飯聚。他們現今都在大陸開廠,而又都單身;一位老婆先走,另一位則離了婚。他們都六十多歲了,卻帶了二十多三十歲出頭的女朋友而來。

這兩個女朋友青春逼人,美艷如花,身材堅挺,使人眼花繚亂。我不敢正面望多她們一眼,免得她們懷疑我是頭色狼,只顧轉移視線以免尷尬。這兩位朋友真把我羨 慕死了。這是人的正常反應吧。年紀大了,不是扮假道學,只是覺得像這兩位朋友那樣臨老入花叢,有點突兀。有這個感覺也可能是妒忌心使然,然而世間美事都有 個自然規律;花香鳥語、柳綠花紅,有其季節;人生不同的階段亦應有不同的風流韻事,不同的情趣;逆天而行,那是庸人自擾了。朋友帶來兩位煙視媚行、風情萬 種的女生,不禁令人想到紅簾帳後,香汗淋漓欲仙欲死的香艷銷魂。這個鏡頭雖則只在腦海掠過,但已夠人心跳加速、頭暈氣喘,那又教人怎能不羨慕這兩個傢伙? 上了年紀而仍不死心,這樣的男人永遠都是在修養與情慾、自持與誘惑、意志與慾念中掙扎。誰說人不是活在矛盾中?

有位很要好的朋友,快六十五歲了,最近因工作關係跟位四十出頭的離婚婦搞上了,以致家嘈屋閉,上演了一齣大龍鳳。幸好他始終是個愛家的男人,知錯而能改, 最終斬斷情根,更又為老婆及家人寬恕。不過,整個家幾乎因為他抵不住引誘而崩潰;那一幕怎不令人觸目驚心?家是保住了,但家人之間的信賴從此破碎,在心底 裡留下永遠不能癒合的烙印。跟幾位相熟的朋友談起這位朋友,他們都將他的亂子歸咎到他身子太好。幾十年來他每個星期都做頗為劇烈的運動,從不間斷。故此即 使花甲已過,體魄精神看起來倒像個四十多歲的壯年人;無論樣貌、身材、精力都比同輩的人強得多。可是這樣他面對的誘惑也特別多,而這也正是他撞板出事的原 因。福兮禍所伏,跟他同輩的人大多已老態龍鍾、體能薄弱,他可身體好、身材好,而這些好事背後也隱藏陷阱,這正是人生的矛盾。這就好像好吃的東西都對身體 無益那樣令人無奈。

最近回港,約了年輕時在工廠認識的老朋友到家裡吃飯醌舊。除了見見好久未會面的老朋友,我更是想藉此重拾舊夢,尋回年輕歲月的感動。我希望舊時相識可以帶 我回到第一天在香港福榮街上工的驚喜情景;讓我重新嘗到第一天早上起來到大牌檔吃腸粉白粥油炸鬼的激動;第一次出糧,想交錢給媽媽卻鞭長莫及而痛哭的鄉 愁;第一次跟工廠的會計譚老先生學英文a man, a pan, a man and a pan那熱切的渴望;第一次交上知己那肝膽相照的激昂;第一次接觸到女生身體那亢奮的慌惶失措……那是一段多麼充滿生命力,多麼充滿希望和幻想的日子!我 多麼渴望重新多活幾次那樣的日子!

猶記得省下六七個月的零用錢,買了我人生的第一對皮鞋,約了友人到荔園遊樂場去玩。為了那對新鞋,我刻意打扮,用頭蠟梳靚個頭,穿上光鮮的衣服。一邊走一 邊問友人:「有無人留意到我那對新鞋?有無人給我行注目禮?」興奮到不得了。年尾儲起雙糧,等過完年到裁縫店買件別人定做但沒有來領取的廉價西裝。雖然衣 不稱身,著起人生第一件西裝,晚上不用開夜班便跟友人在街上遊蕩耀武揚威一番。上飯館固然著西裝,到大牌檔吃雲吞麵也著西裝,甚至試過早上到大牌檔吃白粥 油炸鬼也穿上西裝。那時就是覺得著西裝八面威風,慌怕沒有人知道。那些是令我非常懷念、活得很開心、很充實、很有意思的日子。在福榮街工廠做童工一年多, 我便被提升為車間的收發員。在那個人浮於事的時代,十三、四歲已不用扛扛抬抬,而可以揸筆打算盤搵食,算是很不錯的了。可是過了一年半載我已不甘心,千方 百計要擺脫工廠生涯。

我到深水埗的周生生金鋪分店應考做後生,筆試的題目大概是為什麼要做後生。我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來作答,寫了一百幾十隻字。不到兩個星期便有信來說 取錄我,但必須提供大約三千元擔保的信去辦上工手續。那個時候我一個月掙港幣九十元,到哪裡去找人為我提供三千元的擔保?見財化水,好不失望。幸好兩天 後,中環的洋行來電話,說取錄了我做後生。嘩,中環啊!這個喜訊令我高興得不斷跳躍。我的幾位童工朋友都替我高興,當晚便陪我到中環一帶找地方租住。其中 一位朋友的親戚住在上環,答應出租他家的後房給我住,租金多少視我日後有人工多少而定。在那個大家都捱窮的日子便是有這樣的人情味。

到了臨離開福榮街到中環上班前的十天八天,工友們差不多每天都輪流夾錢請我吃飯慶祝,彷彿我是高中狀元那樣。我不是承諾請這個工友到灣仔六國飯店吃飯,請 那個工友到哥里車夫餐廳飲茶,便是請另一個工友到鏞記大牌檔吃著名的鵝髀瀨粉叉燒飯;再不然便是到西餐廳鋸牛排,總之天花亂墜。沒人會將這些豪情壯語當 真,可是聽起來這些說話又比聽到實牙實齒的承諾還要高興。窮風流、餓快活,這是段活得非常真實、非常快樂的日子。這些人、這些情、這些日子我又怎能不懷 念?是的,這便是我艱辛的童年。孤身在大人的世界裡沉浮闖蕩,但那更是段充滿希望、友情、人情,活得真實、活得令人感動快樂的日子。到我家來飯聚的兩位朋 友不約而同問我,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會選擇同樣的命運、走同樣的路嗎?我毫不猶豫地說:會!我對那段日子感恩,我懷念那段日子,我懷念那些人、那些情、 那些快樂、那些苦。是的,那些苦,苦中作樂的日子才是真正快樂的日子。矛盾?真的,真理都在矛盾中!

廣告時段

我的新書《樂觀是我最大的本錢》新鮮出爐。各方友好請多多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4

中環在線:西南太平洋快樂小國香港撈金 李華華




2011-7-13 AD


 

西南太平洋小 國、有「地球上快樂的地方」之稱的瓦努阿圖共和國,聽日(星期四)會喺香港招商!呢個小國對香港人有咩吸引之處呢?Well,除咗曾經兩次畀 International Society選為地球上最快樂嘅地方,同埋畀Lonely Planet揀做十個必去嘅地方,華華認為,逃稅天堂可能更有selling point!

點解話佢係逃稅天堂?其實瓦努阿圖除咗靚景多, 另一樣多就係BVI(即係英屬處女島)離岸公司!無他,因為免稅優惠政策嘅關係,佢都係Tax Heaven嚟嘅,近年已經吸引唔少跨國企業去嗰度成立離岸公司,但為咗再進一步加強同中港兩地嘅商業合作關係,所以佢哋喺香港成立商務專員公署,聽日開 幕party仲順便招埋商,實行同開曼爭一日嘅長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4

草根金融備受歧視,但很快樂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svgn.html

張化橋在新員工大會上的講話

    各位新同事,歡迎加入草根金融行業,歡迎加入萬穗小額貸款公司。我想講兩個話題。一是我們草根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規劃。二是小額貸款行業的前景。目前,我 們受到的政策歧視很多。我們要爭取權利,以便更好地服務三農和微小企業。我們不要政府扶持,不要優惠,我們只要減少政策對我們行業的歧視就夠了。

(一)我們草根金融人士的職業規劃,

   我六月二十日離開瑞士銀行,加入了萬穗小額貸款公司。有人表示讚賞,有人不理解。但是,自己的日子還得自己過,我不太在乎別人怎麼說。人們的"震驚"讓我覺得我好像做了一件自殘的蠢事,委屈自己的事。我想說,我很高興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我父母和妻小也都很高興。

   我知道你們有的人是喜歡這個行業而來,有的人是勉強而來。但是,不管怎樣,我希望大家在未來幾個月能夠發現小額貸款行業的美麗,決定紮根這個行業。

   新來的同事中,有一個華南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她問我,參加工作後,如何繼續增加自己的知識。我覺得,有針對性的學習才最有收穫。我建議,假想三年後你準備 自己開設一家小額貸款公司,把這個目標當作你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有了這個目標,你就會細心地觀察你的同事們每天在做什麼,為什麼那樣做,萬穗公司的流程和 制度,客戶評審和服務,等等。你會知道你必須做一個多面手。想想看:三年後你站在街上,大吼一身,我開店了!你想聘請六到八個員工,到哪裡去找?花多少 錢?如何說服他們加盟?這些人如何分工?你如何把這六到八個孤島連接起來?燈油火辣,樣樣都要你掏錢,你承受得了嗎?萬一前期的投入不能馬上有收穫,你怎 麼辦?

 

我們鼓勵大家要有另立門戶,開辦小額貸款公司的想法。我們願意幫你找種子資金。你們如果每天都有這種想法,你就會明白創業者的艱辛和孤獨!特別是在虧錢的 時候和前途不明朗的時候,他們更加孤獨。這兩個月,我領略了那種滋味。好在我不是在創業,我接過來的是一個運行非常平穩,讓同行們很羨慕的企業,而且我們 正處在一個沸騰的朝陽行業!

 

你們有些校友去了北大和清華上研究生。不要羨慕他們。你們還有些校友當上了公務員,或者找到了大銀行的工作。不要羨慕他們。讓他們羨慕你們吧!在職業發展 和個人收入方面,他們走上了一個平穩上升的軌跡。我們的起點也許比他們低很多,但是,我們的軌跡是一條斜率很大,很陡的曲線。三年後,或者五年後,我們的 軌跡會跟他們的相交。之後,我們的會超越他們的。我們的技能積累會更快,我們會更早實現財務自由。

 

我的希望是,我們的員工在跟親友和老同學聚會的時候,用很自豪的口氣說,"我在萬穗小額貸款公司工作。那是一個和睦的工作環境。我們的工作有意思。我們的待遇也很不錯"。

 

任何工作都有可能變得枯燥。但是,我們的工作也真不錯:我們你的客戶分佈在所有的行業。這是一個學習真本事的課堂。書海茫茫,讓我們經常失去方向。我們很多人每天雙眼盯著電腦,在漫無邊際和沒有意義的新聞和噪音中度日。這不叫學習。我坦白,我也經常如此。

 

關於學習實用的東西,我講講個人的故事。我在大學和研究生時學得都是宏觀經濟學。畢業後,我做的也是經濟學研究。直到1998年底我被匯豐銀行開除。我失 業了四個月。那時候,亞洲金融危機正處於最惡劣的階段,香港的各類商業機構都在裁員。我去找工作時,面試的人都說,你專業還挺不錯的,但是我們沒有空缺。 有一個英國投資銀行(Caznove 嘉誠) 的女主管對我說的那番話讓我終身難忘。她問我,"你能否告訴我,你將如何為我們賺錢?你要先為我們賺錢,我們才能有錢付你的工資"。我大吃一驚!我以前從 來沒有想過這種事。我們傳統的觀念是,你當僱主的,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干多少活。你安排我幹什麼,我就干什麼。我不高興,就跳槽。她的話真的幫我開始為資 本家考慮。我很感謝她改變了我的職業觀。那以後的十多年裡,我一直跟她有來往。雖然我和她算是競爭者,但我還幫她的幾個大客戶安排了在北京的會議。我喜歡 用這個故事來教育我的孩子和侄子們。

 

當時,我無法告訴嘉誠的她,我如何能為嘉誠賺錢。於是我也沒有獲得嘉誠的聘用。幾週以後,我的老東家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請我回巢。又過了幾個月,我的另外一 個老東家,瑞士銀行,也請我回巢,還加薪晉級當研究部主管。你可以想像我的感激。不過,瑞士銀行的老闆有話在先:瑞銀的中國研究部必須是《機構投資者》雜 誌前三甲,否則會炒魷魚。那幾年,我真的是拚命了。兩年後,我排名第一,一直維持了五年。後來,我眼看撐不住了,我就跳到了一家上市公司工作。

 

我扯的太遠了。我想說的是,你們可以先站在資本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你為資本家著想,你就容易成為資本家。你們如果三年以後自己開辦小額貸款公司,你準備好了嗎?

 

(二)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行業的美好前景。上週,我快八十歲的父親從湖北農村來廣州的花都區看我,還帶來了我的侄子們。我的妻小也從香港來會合。 他父親坐了一整天的汽車和火車,晚上八點才到酒店。晚上十點多鐘他還堅持要去參觀我們的三個分公司。我們有些同事還跟他說過話。看到你們那麼晚還在跟客戶 談貸款,他說,信用社一定不是我們的對手!

 

起初,我父親對我開辦"信用社"非常不滿,因為在他眼裡,農村信用社的形象不好。我跟他解釋,我們跟信用社有兩大區別。一是,我們不能吸收存款。我們受到 的限制和監管比信用社多很多。因為成分不好,我們受歧視。第二,信用社一般都有幾百個股東,或者幾千個股東(美其名曰社員),而我們只有13個股東。股權 太分散,每個人都擁有一丁點兒,也就沒有人關心信用社。於是,管理層和地方政府想怎麼蹂躪信用社都可以,沒有太多人站出來維護信用社的利益。這也就是全民 所有制企業的最大問題。當然,信用社也有很多優秀的管理人員和員工,地方政府也有大量好幹部,但是,中國的信用社在根本制度的設計上是完全失敗的。

 

很多人說,我們微型金融會被銀行的小貸部門打垮。你們天天跟他們打交道,你們相信嗎?銀行的行長們都是大大的好人,但是,把你我放到他們的位置,我們同樣 有難處。他們每天的議事日程都排不上微型金融。今天他們要抓存款,明天要抓大客戶貸款,未來的三天裡,領導們一批一批地來視察,他們要送往迎來。他們太忙 了!另外,他們的審貸時間和標準也完全不適應微小企業和消費者,只適應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

 

還有人說,我們小額貸款行業眼下的火爆只是因為宏觀調控。我認為這完全是誤解。美國和日本的小額貸款行業今天也很繁榮。你們記得2009年,當中國四萬億 宏觀刺激資金水漫金山的時候,我們的行業也同樣興旺。根本原因是,銀行彎不下腰來做我們所做的事情。這也是市場細分的結果。當然,今天的信貸緊縮使我們可 以收取更高的利息,但是,我們的根本利益和長期利益在於利息更低,而不是更高。利息太高,對我們的客戶和我們來說,風險都太高。我們希望政府讓我們增加融 資渠道,提高負債率。現在,政府給我們定的0.5倍的負債率的上限是很有歧視性的。相比較,銀行有10-20倍的負債率,信用社就更高了。當我們負債率提 高時,就會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發放微型金融,我們也就有能力降低利率。當然,因為供求關係的變化我們小貸公司也會被迫降低利率。

 

草根金融是慈善,但是,政府的政策不應該把草根金融的發展建立在人們的慈善心腸上,應該給予公平待遇,不應該歧視草根金融。首先,政府不應該限制銀行對小 額貸款公司的貸款。你想想,銀行能夠自主地對普通工商企業貸款,為什麼不能自主決定對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呢?允許銀行貸款,銀行不見得就會貸款。目前,小額 貸款可以從銀行獲得相當於股本50%的貸款,但是很多小額貸款並沒有得到貸款。為什麼?銀行不願意,銀行知道如何區別對待。退一萬步,即使銀行不能貸款給 小額貸款公司,政府也應該允許小額貸款公司從其它渠道獲得融資,比如發債等等。現在我們的股東或者百貨商店或者化工廠想借錢給我們,政策都不允許。我們的 待遇連普通工商企業都不如。作為一個行業,我們不要政府扶持,不要優惠,我們只要政府減少對我們行業的歧視就夠了。

 

最近,我去很多小額貸款公司做調研,我發現他們都做的不錯。原因在於大家用自己的錢做生意都很小心謹慎。這個行業不吸收存款,也就談不上系統性風險。我們放款分散,也就從源頭上解決了爛帳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3

快樂之路趙式和

2011-9-29  NM



七年前訪問趙式和,當時她正在上海協助母親何琍琍搞飲食業,又要幫父親華光船務主席趙世光睇住其上海的地產 生意,忙得睡覺時間也沒有,笑容欠奉,「當時無晒自己生活,真係好矛盾,係咪要活在媽咪影子下?」

今日的她,在灣仔聖佛蘭士街開了間畫廊,全情搞藝術,閒來和結婚兩年多的製衣富商丈夫李承康一齊遊埠,生 活寫意,她瞇起雙眼說:「細個是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不斷有啲痛苦,現在知自己方向,自己做生意幾開心。」 藝術家庭

這間由趙式和(Jane)開設的六百呎畫廊,有油畫及雕塑品,她最近亦代理了英女皇、日皇夫婦、美國總統和教 宗都用的德國Nymphenburg(寧芬堡)瓷器,她說:「我收藏了十件以內,送了個花樽給媽媽,家姐亦買了很多,細 佬又買來送給朋友。」

她愛上這品牌的瓷器,緣於婚後她和丈夫去歐洲度蜜月,遊到德國時被它一個精緻的龍蝦湯盤吸引着,Jane說
:「Love at first sight,佢係一件藝術品,用人手畫,再燒,有少少裂紋也要重做,這湯盤做了三次才做到給我,佢哋要求百分百完美,我覺得咁靚嘅product,點解香港無呢?我想同大家分享。」Jane今年六月更在香港賽馬會跑馬地會所一餐廳舉辦了三日晚宴,當晚所用的餐具全是該品牌,一於邊食邊鑑賞。「每個course用不同的碟,全部德國運來for這dinner。佢啲嘢咁靚,你用過後更感受到。」

Jane愛藝術,自小學畫畫,又學鋼琴、芭蕾舞,她笑言:「全部都是靚嘢。」十三歲去了英國讀書,她亦繼續學 畫畫,「還學曬相、學陶瓷、做版畫,有畫人像,風景和抽象畫,素描和水彩也有。」

她們四兄弟姊妹也愛藝術,弟弟趙式慶愛攝影,孖生妹妹趙式平愛烹飪,大家姐趙式明有審美眼光,「佢著衫著 得靚。」她自己則喜歡買畫,「我鍾意買畫多過買衫,屋企沒位放,我也要放在貨倉,去歐洲就一定去博物館。」 她更想為丈夫李承康(Dominique)舉辦相展,「佢影隻狗影得幾好,我講笑幫佢做個相展。」
加強自信 買畫令她認識了不少藝術家,去年終於獨資開了畫廊。「○七年我認識了我先生,搬了返來香港,覺得自己唔再喺大陸,不適合再幫屋企打理國內生意,剛巧朋友問我想不想take over這個space,我初初諗住自己用來畫吓畫,藝術家朋友卻話地點不錯,點解不做畫廊?」做老闆責任重大,逼住她成熟。「幫父母時,唔識可以問佢哋,我現在代理了咁多藝術家,又有員工,我對佢哋要負責任,員工也要靠我俾方向,不可以員工問我我唔識。」她更要與時並進,不斷了解行情,「要知博物館正在做什麼展覽,要不斷認識新的藝術家。」工作雖忙,但她多了一份滿足感,「好多朋友想搵一幅畫放在屋企,搵咗好耐也找不到,他們過來搵到,我覺得多咗自信,滿足感更大。」

美滿婚姻

奶奶李顏玉秀是生意人,不時俾意見,當正自己女。「佢好支持我,會介紹朋友來畫廊。我弄傷手佢帶我睇跌打,帶我做facial,買衫給我。」她笑言丈夫的屋企以前四面白牆,婚後掛滿畫,她自豪說自己幫丈夫找到多一個嗜好。「佢以前對藝術無咁多認識,我幫佢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佢鍾意陪我見藝術家,佢覺得幾好玩。」Jane和李承康自幼已認識,後來Dominique去了紐約生活,她去了英國求學,小時候兩個就是沒緣分,她解釋話:「佢大我九年,細個唔會一齊玩。」直至○七年在他的生日會上擦出愛火花,○八年訂婚,翌年出嫁。眼前的Jane比以前開朗,婚姻生活的快樂全顯露在面上,她分享夫妻之間貴乎尊重,「有什麼不滿意要即時說出來,不好放在心。」

Jane記得有一次代丈夫應承和外父外母去旅行,結果丈夫詐型。「佢話我唔知佢有乜工作,怎可以代他答應?我當時有認錯,下次就無咁做。」還有就是,兩夫婦嗌交更切勿翻舊賬,「你完全不可以十次之後仲講番。」她更學會投其所好,「丈夫鍾意車,儘量了解、學佢鍾意嘅嘢。」她婚姻美滿,父母的婚姻就有着第三者,她卻肯
定告訴大家,說:「父母經過風雨,佢哋永遠將對方放在首位,有事會第一時間幫對方,佢哋愛係好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1

快樂U線 蔡東豪 Tony Tsoi

2011-9-29  NM


生日將近,今年心裡有些特別感覺。我已記不起最後一次慶祝生日是何時,應該是小孩時候,記不起了。今年就寫 這篇文章替自己預祝生日,原因是早前讀了《經濟學人》的文章《The U-Bend of Life: Why, Beyond Middle Age, People Get Happier As They Get Older》,文章內容一直留在腦海中。

文章主旨是,過了中年,進入人生下半場,人愈老反而愈開心。人生不是從年少快樂逐步走下坡,步入鬱悶的中年 和老年。人老了身體不錯是百病纏身,外表走樣,精神不再,但人老了會終於得到人窮一生精力去追求的東西——快樂。人生的快樂程度不是像一條向下走的直線,而是一條U型線,走到U字的底部,快樂由谷底反彈。全球大 部分研究快樂的專家都接受快樂U線的存在,更出奇的是,專家計算出U字底部的年齡竟相差不遠,全球平均是46歲。即是人生的快樂分水嶺是46歲,46歲之後,人開始走向快樂。我未生日前是46歲,《經濟學人》信得過的話,生 日後從U字底部反彈。

直覺上,這些快樂研究意義有限,因為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人生經歷,快樂的定義也不一樣,但《經濟學人》強調 這些研究累積長時間數據,經得起考驗,快樂U線千真萬確。或者,U線只反映外在因素,某些外在因素在人生不同 階段有着不同影響,例如很多人到中年都不開心,出現中年危機,原因可能是子女長大,開始反叛,頂心頂肺;步 入老年,子女離家自立後,關係反而變好。又例如人年紀大了通常比較富有,開心是來自金錢因素。《經濟學人》 指外在因素無甚影響,即使撇開金錢、工作、子女等,快樂U線仍然存在。老年時的快樂不是源自外來因素,而是源 自人的內在世界,快樂的泉源很大可能是你有我有,共通的。

在這歷史時刻前夕,我從自己的經歷檢視自己快樂程 度的走勢,我也開始相信人愈老愈開心這條快樂U線,因為:


我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發脾氣原來解決不了問題,但這學習過程是必定要親身去經歷,而不是從書本或聆聽別人 的忠告,犯錯後,衰過痛過是唯一的學習途徑。錯過這麼多次後,明白了發脾氣傷自己身又傷大家感情。我學懂解 決矛盾,這點很重要,因為人生多矛盾,或者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大矛盾。矛盾當前,要懂得去預計、去面對、去分 析、去善後。世上沒有一條解決矛盾的方程式,要見招拆招,拆得多就多點心得。我懂得認命,年輕時患上小病都 會不開心,覺得病痛阻住我去做應做的事,是一種浪費,嘥我的時間,我是應該不停去衝去闖的。這幾年,每逢傷 風感冒我都對自己說:噢,衝得太劇烈了,身體也叫我放慢速度,就休息幾日。世界仍在轉,世界肯定不需要我分 分鐘在拼搏。

我懂得分辨什麼才是重要,從公事——到私事——到家庭,我開始摸索到事情的大小先後。年輕時,我覺得我應該 要出席一些場合,例如雞尾酒會,因為我可能遇到一些對我事業有幫助的人,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出席雞尾酒會悶死 人,但我以前覺得有需要去。今日,我已做到面不改容地推卻。我懂得承認自己的弱點,這麼多年嘗試去改,嘗試 去遷就,也做不出什麼成績,要接受了,所以不再去掙扎。我就是這樣,再改動空間有限,你要的話就全部一併接 收。我學懂最寶貴的世事都是點點滴滴的。

年輕時長輩向我解釋一萬次Compound Interest的魔力,我都不會,或不 願去理解。我不能想像我二十八歲的時候去做廠,那時候我要立即見到成績表,所有事我要即時,我要知道自己究 竟得唔得。今日我從事一個細水長流的行業,沒有時時刻刻的指標,關鍵是每天做得好一些,而我竟然有滿足感。 我懂得我不可能滿足世上每一個人,總有人睇我唔順眼。隨便吧,你繼續唔順眼吧,我就快走過快樂U線谷底,開心 就在前面,happy我來也。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 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6

「烏托邦裡也有快樂」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924

國內最早的字幕組叫「行星」,專注於翻譯動漫方面的字幕,2000年行星解散後分流的人組成了漫遊字幕組,那時還沒有成型的日劇和 美劇字幕組,我是漫遊的創始人之一,當時一共有5個人,其中一位是知名的時間軸軟件POPSUB的發明者。漫遊成立後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又出了個叫動漫花 園的論壇,他們隨後也成立了字幕組。

成立字幕組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做字幕給別人看,讓別人和自己一起分享看到好作品時的感受。如果我們不翻譯,會有更蹩腳的人翻譯,特別是那些無良盜版商,這是我們最無法容忍的。此外還有一些人想借此提高外語水平,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現在大多數字幕組都有自己的論壇網站,尤其以美劇為主,而且效率和水平都很高。而行星當年作為動漫字幕組,連專職的日語翻譯都沒有,只是根據老外翻的英文字幕進行二次翻譯。

字幕組本身不可能賺錢,論壇可以通過字幕組聚集人氣,然後賺點廣告費之類的零花錢,不過一般這還不夠塞牙縫。中國字幕組99%的「從業人員」都還是比較單純的,沒什麼利益瓜葛,是一群很烏托邦的人。

字幕組充其量只是個宣傳和選拔人才的地方,個別人通過字幕組獲得了一定知名度和口碑,可以實現一點盈利,但惠及不到大多數。

漫遊字幕組至今運行了11年,組織形式比較鬆散,現在常參與製作的大概也就二十來號人,鼎盛時有過一百來號人。大家不僅沒有工錢,有時還要為服務器託管籌錢,組裡有一位老成員捐款2.3萬元,是出錢最多的。大家如果有歸屬感,就會自願捐錢,幾百塊也是一份心意。

我就前前後後捐了兩千多塊錢,付出更多的是時間、精力和感情。日本每年都會有幾部「年番」,也就是播放一年的片子,比如《高達SEED》,接一部這 樣的片子,這一年間每週的固定時間,比如週日晚上5點,就必須坐在電腦前翻譯,哪怕是除夕,也照常工作。如果你一年接了兩部年番,花的時間會更多。堅持三 個月不算什麼,但堅持一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當前中國大陸的字幕組,與十年前台灣地區字幕社的情形有些相似,都處於鼎盛期。台灣人的版權意識比較好,隨著正版字幕作品的引進,字幕社十年前就逐漸被代理商「招安」了,最有名的幾個人到台灣最大的日本動漫代理商那裡做翻譯。

現在中國大陸也有越來越多的正版字幕流入,也就是視頻版權方授權的字幕翻譯,這些視頻再授權給諸如奇藝網這樣的視頻網站播放。

視頻版權方自帶中文字幕,會讓很多字幕組人放棄了再做字幕的念頭,只不過現階段官方自帶的字幕往往不如網上優秀字幕組的翻譯,所以還有人在做。現在已經有一些字幕組,在和版權方合作,他們要比各地一些譯制廠盡心盡職。

與台灣地區有所不同的是,雖然我們說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境外電視劇包括日本動漫也有所開放,但是個人覺得主管部門不大可能允許私人代理引進動漫片;我們的管制太多太嚴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17

《紐約時報》聖誕不快樂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12220108/

約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喧鬧的聖誕人流中,夾雜著一名花甲老人的落寞身影。

2004年平安夜過後,珍妮特·羅賓森(Janet L. Robinson)履新紐約時報公司(NYT.NYSE)總裁和CEO。

7年後的今天,她即將離職。

「在羅賓森的帶領下,公司也在探尋一些新的網絡增長模式,不知道她為什麼這個時候離開。」《紐約時報》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說。

無論糾結與否,傳統媒體轉型之路不容回頭。

去年9月,紐約時報公司董事長和發行人小亞瑟·蘇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未來某個時點將停止推出《紐約時報》印刷版」的吶喊猶在耳畔。

如今,這聽上去更像是傳統媒體敲響的又一次警鐘。

北京時間昨天,紐約時報公司發佈消息稱,正在與哈利法克斯媒體集團(Halifax Media Holdings LLC)就出售16家地區報紙事宜進行商談。自2006年以來該公司已經出售了部分電視、廣播和體育媒體的業務。

她要退休了

「說來五味雜陳,我想告訴你們,我要從紐約時報公司退休了。」珍妮特·羅賓森,這名在這家全球報業巨頭浸淫了近30年的元老以這封群發郵件向大家告別。

15日,紐約時報公司宣佈,羅賓森將在月底去職。

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羅賓森在其CEO任內,經歷了一個噴湧出太多未知因素的報業大動盪的時代。

近三年來,紐約時報媒體集團(The New York Times Media Group)的廣告和發行營收持續下降,廣告收入的三年走勢為10.68億美元、7.97億美元和7.8億美元。發行收入為6.681億美元、6.834億美元和6.837億美元。

這一讓業內外大呼意外的消息釋放以來,紐約時報公司5個交易日股價累計跌幅超過5%,其中,19日擬出售16家報紙的消息更是「貢獻」了超過2%的跌幅。

今年以來紐約時報公司股價跌幅接近27%。

61歲的羅賓森早在1983年就已經效力於這家巨頭公司,先後執掌報紙並擔任公司高級副總裁、COO(首席運營官)和執行副總裁等職。

她離職消息一出,公司一片震驚。

「之前並沒有聽說過任何消息。」上述《紐約時報》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和傳統媒體行業的其他公司一樣,因為經濟衰退、廣告客戶和讀者的網絡化轉移,《紐約時報》經歷了艱難的時刻。」

他稱,羅賓森其實幹得不錯。

在羅賓森的麾下,公司各大報刊齊頭並進,包括《紐約時報》、《波士頓全球報》(the Boston Global)、《國際先驅導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抓廣告、促發行、多創收,這是羅賓森對於旗下刊物的核心考量,而這些經營觀念又通過三大路徑實現:成本控制、運營效率和定價激勵。

15日,《紐約時報》刊登了近4000字長文,關鍵詞只有一個——羅賓森。

就像15年前重塑《紐約時報》全國性報紙形象,邁入新千禧年的羅賓森開始了又一個重大選題的謀劃:數字化。

談及最近該公司剛剛建立的一個在線訂閱模式,美國康涅狄格州獨立研究機構分析師克雷格·胡貝爾(Craig Huber)認為,《紐約時報》運行得「如此不錯」。

紐約時報公司稱將在公司內外尋覓合適的新CEO人選,而在過渡期,將由蘇茲伯格兼任。

秘密的約談

分析師稱,從公司角度來說,作為一家擁有傳統媒體巨頭,無論是從消費者還是從網絡廣告收益的角度,已經越來越依賴於數字收益。紐約時報公司可能正在尋覓一位有著雄厚數字運營背景和經歷的人繼任。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週五,蘇茲伯格在公司於紐約曼哈頓總部的15樓約談羅賓森。

1個多月前,《紐約時報》負責數字部門的高級副總裁馬丁·尼森赫茲(Martin Nisenholtz)也宣佈將在年底退休。

羅賓森比尼森赫茲大5歲,同事用「天生的嚴謹和直接」來形容她。她在紐約時報公司乃至整個媒體行業中的聲名鵲起,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和麥迪遜大道的緊密關係。

麥迪遜大道是美國廣告業的中心。

翻開羅賓森更早的履歷不難發現,經營是她的老本行。

她在加入《紐約時報》之前,是紐約時報公司下屬女性雜誌集團(已被出售)廣告、營銷板塊的高級副總裁。

只是,時不我待。

今年3月,《紐約時報》重新推出網絡版收費閱讀制。

事實上,早在4年前,這張老牌報紙就曾嘗試推出付費電子閱讀,但由於瀏覽量急劇下降,不得不停止收費。

去年9月,蘇茲伯格表示,《紐約時報》將在未來某個時點停止推出印刷版,主要通過網絡版來吸引讀者和拓展營收來源。

2010年的數據顯示,《紐約時報》每年在新聞編輯方面的支出為大約2億美元,而在線業務營收為大約1.5億美元。

觀點的轉變需要時間。

美國農業雜誌(Farm Progress)的主編麥克·威爾遜(Mike Wilson)告訴本報記者,「當我和一名新聞通訊社記者採訪同一個話題時,我想到的是可以做幾個版,但他告訴我,最多只能寫600字。」

轉型道阻且長

這不是《紐約時報》第一個十字路口,對於美國傳統媒體行業也是如此。

「目前,美國報紙遭遇的是商業模式的困惑。」威爾遜對本報記者表示,「讀者喜歡免費的午餐,但他們分不太清楚垃圾信息和專業主義新聞。」

「2011年美國農民有個好收成,我們不擔心自己的廣告。」威爾遜同時坦言,他們的雜誌上線收費是個大概率事件。

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美國報紙廣告收入連續第20個季度下降。

但當季在線廣告投入「六連增」至8億美元。

然而,如威爾遜所言,如今訂閱新媒體已經不是一個漢堡可以搞定的。

據本報記者瞭解,包括各類終端閱讀的《紐約時報》網絡版在免費體驗之後年費260美元。

相比其競爭對手,這樣的價位並沒有體現羅賓森所設想的定價激勵。

同樣是一年的數字版本訂閱,一名中國讀者告訴本報記者,《金融時報》的收費近200美元,《華爾街日報》的定價為103美元。

這並不是一個糟糕透頂的聖誕節。10月,紐約時報公司稱,《紐約時報》網站擁有32.4萬付費用戶,這給該公司帶來了5800萬美元的年收入。

談及基於網絡平台運行的發展策略,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Peter Grauer)曾同本報記者討論稱,服務於30多萬終端用戶是最安全的策略。

根據紐約時報公司第三季度財報,總營收同比下降3.1%至5.37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同比下降9%。

數字廣告營收則同比增長8%。

2010年,整個公司的數字化營收接近4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15%,對公司全部收入的貢獻率為16%。

蹣跚的是印刷發行量。

年報顯示,《紐約時報》2010年工作日和週末版的發行量分別為90.61萬份和135.68萬份,較2009年均下降5萬份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3

李善友:創業應該是快樂的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3/2440.html

《創業邦》雜誌 文/李善友

專欄作家介紹:

李善友:中歐創業中心主任創業學兼任教授、酷6網創始人

過去創業的時候,我理解中的創業就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而我最近反思,創業應該是快樂的。

創業的目標值得反思。以前大家理解的創業是一站式的,從出發點A到目的地B,這個B可能是上市、可能是把企業賣掉。如果實現這個目標就是成功,沒有實現就是失敗,跟創業過程全然無關。周鴻禕做了那麼多企業,但是在沒有做成上市公司之前,他一直覺得自己不成功;雷軍一直說,要做成一個10億美金市值的上市企業,才是成功的標誌。

而中西方文化都教育我們,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所以,意志力對於創業者來說極為重要。過去我的公司提倡的企業文化之一就是堅韌不拔。創業是痛苦的,面對痛苦就得忍著,就得堅持。

但是,實現B以後,你真的快樂嗎?實際上,快樂就是上市的那一刻。當你在某一個狀態待久了以後,幸福值很快就會下降。此外,上市或賣掉絕對不是終點。把企業做上市後的這些創業者,沒有誰能徹底休息,還得接著做。原來以為的終點,並不是事實上的創業終點。

回過頭來看,從A到B這個過程是最長的。我現在想強調要享受中間的過程,無論是順利還是艱辛。一般來講,創業者可能至少要經過三次失敗才能達到這個 目標。就算你創業成功之後,對人生來講,可能也是剛剛起步,人生還要經過幾個起落,最後才能實現人生真正的生命力的綻放。這個模式可能更健康、更接近事 實。承認這一點,遭遇挫折就不會產生「失能性恐懼」,也會幫助創業者舒緩很多壓力。就好像你開車上路,如果有一個路標提示,要拐彎了,可能你就不擔心了。

這種情況下,創業的目標就不是一個具體的事情,而更像是一個方向感。即使我正處於事業的下降狀態,也無所謂。因為我知道大方向是對的,只需關注眼 前,當下所走的每一步變成了我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會更享受過程中的每一步,越是享受這個過程,更容易幫助你實現目標。扎克伯格強調,他並不是要 做一個公司,而是要更加關注眼前的事情,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地去做。結果他做成了一家偉大的公司。

過去我強調意志力,現在反而覺得放鬆很重要。在我創業的時候,經常會糾結到半夜睡不著,或者到半夜突然醒來,特別的清醒,然後就會到客廳看書,有時 候一晚上要這樣折騰好幾次才能睡著。我告訴自己,這種糾結的壓力很正常,所以我堅持、堅持。但是這樣下去,這個結就會越來越大。

創業還有個誤區,就是得需要不停地工作,加班,加班,再加班。我記得很清楚,創業的時候,每天半夜兩三點發現一些同事還在線上,一個郵件發出去,他 們迅速回過來,我就很得意;週末到公司發現一看那麼多人在加班,我就特別高興,心想,「我的人多有戰鬥力。」我相信,我的這種心理在所有創業者裡面非常普 遍。

回過頭來看,這個心理有很大的問題。過去的創業者都被成功學籠罩了,尋找捷徑、快速成功。成功就快樂,不成功就痛苦。

如果讓我重新來做,我一定會要求我的下屬不要那麼加班。以前創業的時候,看別的創業者出去玩,我就覺得他們不著調。其實現在來看,那是他們很高明的 一個做法。因為創業的過程不是一鼓作氣就能完成的,很多創業者最後都會因為精神高度緊張,導致身心出現問題。創業者應該學會從容,同一時間不要做太多的 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少量事情。這樣你有時間去休息,效率也會更高。

如果我再次創業,我會這麼要求團隊:第一,12點之前必須睡覺;第二,要求創業者週末休息兩天不現實,但是每週至少應該休息一天;第三,每週鍛鍊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第四,把工作完全放下,每半年一定有一次旅行;第五,每季度在公司舉辦一次慶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