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得益者是.....-中聯石油化工(346)


交易沿革:


先買: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901


鱷兄之問題: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903


賣給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235


景先生之調查: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378


今日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1/LTN200909011051_C.pdf


今日公司宣佈終止該48億的煤礦收購,並以另一協議取代。

該協議以附屬Bestwill Capital和景先生成立一合營公司,投資額2億人民幣,分別持有80%及20%股權,在河南鄭州市經營煤礦貿易業務。


景先生擔保公司產量不少於600萬噸,營業額不少於人民幣40億,盈利不少於2 億,公司由Bestwill Capital及景先生管理,並以之前公告正在購入沒有提及名稱的內蒙古礦錫林浩特市躍進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擔保。許先生並借予公司1.5億人民幣作 投資合營公司之用。


此外,亦授予景先生3億股認股權,作價90仙,較現時股價67仙高出不少。


現時景先生持有約299,559,718股股份,時值約2億港元。持股4.9%,減持處於不需披露水平,該批股份應由許先生轉讓予他的,既然已經不賣礦了,為何仍要轉讓?

之前購入的Best Project的母公司Capital Kingdom,許先生股份及第三者由景先生全部購回,給予許先生的作價為人民幣1.5億元(這麼巧合?)及以新疆烏魯木齊天寶金礦業有限公司支付。


仍是太美好,抵押品由值錢的股票,變成能力成疑的礦,加上這人民幣1.5億的走向,更加有問題(許先生-->中聯--->合營公司--->景先生(?)---> ???),但是若真是成功的話,現在又多了一個金礦注入概念了。

那今次的得益者是誰?看來可能是景先生,但是可能大股東都做到了一些達成自己利益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3

鱷兄:高寶(264)金礦交易,誰人得益?


鱷兄對高寶一系素有研究,昨晚11時,高寶宣佈購入一個金礦,轉型礦業,當然,這只是一般的轉型,沒有太大新意,但是鱷兄發現,其實這個殼的前身又有一段一些人暴發的故事,又發覺有些不尋常的偷礦事件,且聽他說些甚麼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420


(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9/LTN20091209572_C.pdf

高寶綠色(274)宣佈向七位企業股東購入一金礦,總代價為12億元。


代價分兩部分:


(1)304,808,800元以每股40仙發行762,020,000股支付。


(2)餘下895,191,200元,以發行不計息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同為40仙,可換2,237,978,000股。


發行價較今日收市價56仙折讓28.57%,兩項合起來共發30億股。


(2)

賣方是Cosmos Castle Management Limited,為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責任投資控股公司,並為澳洲公司之唯一股東。於買賣協議日期,賣方由七名企業股東依法實益擁有。


擔保人王春林,為賣方之其中一名最終實益擁有人並為執行董事葉頌偉先生認識之人士。澳洲公司指Westralian Resources Pty. Ltd.(WES),一間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澳洲註冊成立之有限責任投資控股公司。


(3)

原來Westralian Resources Pty. Ltd.本來是China Goldmines PLC(CGM)的附屬公司,China Goldmines PLC是一間在英國AIM上市的公司。2009年8月26日,CGM宣佈向Cosmos Castle Management Limited出售Westralian Resources Pty. Ltd.,代價是2,635萬美元,即大約2.06億港元。


時間相差三個月,收購同一間公司,高寶綠色的收購代價是Cosmos付出的5.84 倍。

http://www.chinagoldmines.com/upload_dir/pdf/engpdf/eng_121430_CGM_Circular_FINAL_98.pdf

當CGM出售WES時,Cheng Ziazhong是Cosmos的唯一董事和唯一股東,到高寶綠色宣佈收購WE時,Cosmos就有七名企業股東。


中間的企業重組是甚麼呢?


(4)

點解CGM決定要出售WES?原來今年5月金礦出現嚴重的保安問題,有金礦及廠房被迫暫時關閉,而且更有前科。
http://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exchange/prices-and-news/news/market-news/market-news-detail.html?announcementId=10029548

"The Company experienced an alarming attack on the 15th and 16th May that targeted our Xiang Lu(湘魯礦場)(eastern mine site) and the Bao Mu Yuan(抱木園)Plant. Fifty or more robbers broke into the mine sites and raided high-grade ore/concentrate and threatened staff. On the 17th May, CGM's Chinese Joint Venture Company, Hunan Westralian Mining Co.(湖南西澳礦業有限公司), Ltd, decided to temporarily close the Xiang Lu mine site for the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the Company's Western and Chinese workers and to avoid further theft of high-grade ore.


....

Prior to this incident the Company has been impacted by small scale skirmishes that have been dealt with by internal security and local police.


In the period under review, these have resulted in the closure of the Xiao Chong Zi(小冲子) Plant, together with the Zheng Jia Shan(張家山礦場) and Jiu Fa(久發礦場) mines. This incident however represents a deterioration of security due to the number of robbers involved, the use of weapons and the physical and verbal threats to staff. It all appeared to be well co-ordinated and organis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stealing the high-grade ore.

Currently the Company is assessing the loss which is approximately 5 tonnes of high-grade ore (>1000 g/t) from the Xiang Lu mine site. It is difficult at this time to quantify the fine ore stolen from the Bao Mu Yuan Plant. The Company was fortunate there were no injuries to our workers.


(5)


我對這項收購有一些疑問:


(1) 為何要購入一個有高價盜礦者存在的礦?


(2) 為何不披露低價購入的資料,且公司好像未有提及問題?

雖然如此,下一步不難預料,應是配股解決財困了。


延伸閱讀:
CGM最新的年報(內有高寶購入標的資料):
http://www.chinagoldmines.com/pdfs/Final%20Annual%20Report%20300609%20%28www%29.pdf
金迪之迷-高寶綠色(274)、聯康生物科技(690)、綠色能源科技(979)、大淩國際(211)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18

咁筍?-高寶綠色(27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36

鱷兄講凱晶-高寶綠色(27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657

鱷兄: Goldman Lee是誰?(內有賣殼的解畫)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7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37

倫敦趕客香港得益 左丁山

2010-8-15  AD





 

每月大食會輪到 左丁山請客,請幾位老友去上海總會食火丁甜豆、茶葉燻雞、龍鬚桂魚、小籠包等等,個個話正,連聲讚好,談話談到興高彩烈,但係基金F就冇免費晚餐咯,人人 要問佢對地產嘅睇法,呢位地產大好友已經對我哋唱好地產兩年以上,呢晚繼續唱好,理由好簡單啫,市區豪宅供應不足,利息低到極,而需求湧至,價格冇法子唔 升。我哋就知道供應不足啫,需求就唔敢肯定噃,只知道以局長薪水嚟供豪宅,局長也會斷擔挑。基金F話:「照我所知,世界大金融機構陸續調人嚟香港,一啲大 牌明星都會嚟,例如global head(環球主管)之類呢個級數嘅人馬過往為咗社交生活,文化生活,只肯由倫敦搬去紐約,或者紐約搬去倫敦,但今年有變化嘞,英國狂加稅至50%,再加 上花紅稅,令呢班人好惡頂,而紐約嘅稅務環境亦不友善,所以佢哋想搬到亞洲。亞洲只有兩個城市好揀,一係新加坡,一係香港,想做大陸生意嘅就以香港為首選 啦。」原來如此,除此之外,又有傳說話華爾街大行受金融改革法案影響,會分拆炒賣業務,部份搬來香港經營。

凡有環球主管級人物遷港,隨之而來嘅職員起碼十幾人,滙豐紀勤來港辦公,就有幾十人從倫敦跟埋過嚟。呢批人係要住半山豪宅嘅啫,故此基金F繼續睇好豪宅市道,市區(特別係港島)住宅價錢有倫敦化嘅趨勢(倫敦靚屋係畀外國人住嘅,英國普通打工仔住唔起)。

不 過如果真係因為倫敦高稅率趕客,金融界人士來港定居的話,本港有三方面要加緊改善至得,第一係空氣質素,第二係國際學校學位,第三係文化生活。第一項要望 天打卦,七月份香港有藍天白雲,空氣合標準,到咗八月又唔掂嘞;第二項就兩睇,英國哈勞學校(Harrow School)到屯門開學,可以吸引倫敦銀行家子弟。第三項呢,西九快啲上馬啦,西九真係能夠成為香港West End嘅話,香港一定可以爭贏新加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67

延長交易無得益 左丁山

2011-6-17  AD




 

天真許話好得閒,約往佢嘅飯堂「賀菊」吃午飯。自日本311事件之後,「賀菊」曾經靜咗一輪,但最近已恢復舊觀,生意繁忙,天真許又請埋資深證券界人士H先生,大家傾起股票,有排講。

天 真許已將佢嘅公司出售,被挽留做公司顧問,冇晒生意負擔,輕鬆晒,最近先至去北京、哈爾濱開壇講佢兩本書「A股看升30倍」與「投機智慧」,跟住遊山玩水 三日,好不寫意,以後嘅生活大致如此,預備以此方式遊遍中國各大省市。證券H贊佢嘅「商譽」夠照,可以套現退休。目前經營證券業務並不困難,資深人士可向 證監會申請牌照,一般等幾個月就可以,然後向港交所買經營牌,五十萬元係標準價,有牌兼夠膽,唔怕蝕,就可以開業,未必需要買入一間空殼證券公司嘅。

依 家請經紀食飯,時間十分匆忙,證券H認為延長交易時段係大勢所趨,但最好配合本港生活習慣,依家選擇跟隨上海,上午人地十一時半休市,香港就在十二時,下 午人地一時開市,香港在一時半,證券H話,依家我要出門食飯,你地未出街,到咗一點三我要返公司,你地仲有大把時間,真係幾煩。其實我地如果選在十二時半 休市,二時開市,咁就午飯安排易好多。延長時間,大市交投唔見增加噃,經紀咪好得閒?證券H謂:「直情悶到發慌,下午一點半到兩點半基本上大家都唔願睇, 情願食飯食耐啲,以跑馬術語打比喻,下午一點半到兩點半係慢踱步,兩點半開始慢跳,三點十五分後有快跳,四點前就衝拉士一段,故此你見到大市成日死吓死 吓,但係成交額在三點半後會急增,價格多變動,可以由升轉跌或由跌轉升,散戶最緊要吼到實晒,三點半至四時收市嗰半點鐘,千祈唔好離開電腦。」

延長交易時段,華資經紀大多數反對,延長期貨交時至晚上十一點半,更加反對,不過相信反對無效,港交所照樣推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38

太平洋恩利系列 - 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得益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70254

依隻可能係香港上市的股票中最受惠人民幣升值既股票之一。人民幣對港幣每升值1%,佢既盈利有概會上升8-10%

先要再提下恩利的 operational flow,主線係: 中漁捉魚、船上加工  --> PAH 岸上加工 ----> CN 再加工 --------> 最終客戶。

現在要提兩個概念,一個叫functional currency,即係間公司既業務主要用到的貨幣;一個是reporting currency,即財務報表用到的數字。通常reporting currency 都會係 functional currency,所以香港營運的公司通常以港幣出數,大陸公司常以人民幣出數。

有細心看HKEX公告的,會發覺 : 中漁的 reporting currency 是美元;PAH 的 reporting currency 是港元;但奇怪的是,兩間公司都在新加坡上市,management 是新加坡人,office 也在新加坡。即是話,雖然佢地的費用雖然以坡元為主,令到佢地用美元、港元的原因就是它們的sales 是用美元、港元計為主的。

我特登去SGX 找PAH 的年報看accounting policies,証實正確。以下係 extract :

"The individ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each Group entity are presented in the currency of the primary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entity operates (its functional currency).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Group and the balance sheet of the Company are presented in Hong Kong dollars,  which is the functional currency of the Company, and the presentation currency for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PAH 80% 的銷售是賣給大陸,即恩利CN青島間廠,即係宜家條operation flow 主線變成 : 中漁 ---USD----> PAH ----HKD----> CN ----RMB ----> final customers

請保持耐心,宜家要講幾種唔同的exchange difference匯兌損益,第一種係translation exchange difference, 即係好似匯豐果種。匯豐既reporting currency 係美元,有 around 1/3 業務在歐洲,其他都係美元區。簡單計,我唔理歐元,當佢歐洲全部都係英鎊計,由於英鎊地區既業務基本上係自給自足,借英鎊番黎又借番英鎊出去,英鎊兌美元上升5%,對英國既英鎊賬接近並無影響,但英國盤數會以比去年高5%既匯率translate 成美元計入綜合賬,所以美元計會賺多左 5% x 1/3 = 1.7% only。所以,業務無貨幣錯配的公司,其實是不太受匯率影響的。匯率升1%,profit 就升1%.

第二種係有收入成本貨幣錯配既公司,當年的思捷就係這種公司(宜家已經唔係)。當年的思捷有主力市場係歐洲,收歐元,有部份供應商(我見06年有概係35%左右) 以美元報價供貨,當歐元兌美元既匯率由1升到1.3 既時候,佢變相用少左歐元去找美元供應商既數,Cost of sales 即刻細左好多,profit 大左,然後仲要用個高好多既匯率將歐洲公司既賬translate 番做港元,盈利升幅梗係勁啦。 05年打後,思捷既財務政策改變,因為輸過唔敢再博歐元升,做左好多hedging,又要d 供應商改哂用歐元報價,依d forex boosted profit 就冇哂,所以以前可以年年profit 上升60% - 70%,宜家歐元升極都係20-30%。Forex boosted profit 食正係好勁好勁的,但博歐元當然亦有相當風險,一旦外幣走勢逆轉,真係可以輸到你企係到。

人民幣兌美元呢? 可靠好多好多,之後十年估佢每年升at least 3%應該係一個好可靠的估計。宜家既大陸航空股都係受惠RMB/ USD 升值,因為部份航空公司loan 係美元, RMB 升值令佢找少左數。但航空公司既loan 來自買機,你點知佢幫襯波音定空巴,如果將來幫襯空巴,你知唔知佢會用美元計、人仔計,定用歐元計? 用歐元計點算? 輸死都得,而且機票價格同油價都好fluctuate,匯率既影響相對唔係 dorminating,最dorminate 的始終係油價。

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看出恩利的收入成本貨幣錯配,收人民幣比美元,RMB/USD 的匯率走勢是最可靠的。中漁的費用都以美元為主,租船費、油價都係。PAH sales 係港元,cost 係CF 既sales,加工一些在公海的support,再加美元利息,都是美元為主、坡元為副,income cost currency mismatch 都唔太大。 CN就唔同了,佢既sales 係 人仔,cost 中有HKD 1,800,000k 係 PAH 既sales, 依18億,上半年(4月至九月)人仔升左 2.5% (0.97347 vs 0.94905),下半年升了 3.7% (0.999 vs 0.96225),上半年因RMB/HKD 升值以至「唱」少左港報紙找數,依個forex boost profit 有 1,800m x 0.025 = 45m, 係total profit 194m 既 23%!  下半年會更勁,由於升幅主要在年尾,若以今年既年尾比年頭,升幅有成4.9%,所以宜家個weighted average 係understate 的, 下年的average exchange rate 會更勁。如果你細心,會發覺中國一宣報唔再買美元債券之後就跌勢加速,睇佢都好難有得救。

Forex boosted profit 會唔會分左比PAH 同中漁d 少數股東minority shareholder 呢? 唔會,因為income cost currency mismatch 是出在CN (CN因 RMB升值減少cost of sales) ,所以剛才用after MI 既profit 194m 去除先正確。這個forex boosted profit 絕對影響cashflow,因為可以用較少人民幣換港元找數。

仲有d minor d 既,佢剛才既forex boost profit 係 RMB,個boost 左既profit 其實仲要乘番個高左既exchange rate 先translate 落港幣賬,依道又高3-4個%. 不過,你唔知佢既 cash policy,佢會唔會hold 住一d 港幣準備找數呢? 有既話每個月人民幣賬都有exchange loss,hold 幾多? 最少係 zero,最多係 一個月purchase exposure, 即8%,average 當4%。依個就係第三種exchange difference ,叫掩眼法,擺明係會計方式下的流數,你在大陸既HKD cash buffer 個個月既balance 都唔係點變,即係冇cash effect,但係就當exchange loss ,再計入HKD 既集團綜合賬入面。但由於冇人會睇到,所以你都要當真。 一正一負,剛好打和。哈哈。

睇數,最重要睇數字和 Event 的關係。Figures change 有幾種模式,第一種: 1-2-1 ,即第一年 $1, 第二年增加至$2,第三年打回原型變番$1, 例子係IPO interest income。第二種係1-2-2,例子係兩稅合一 ,33% 減至25%導致的盈利增加。第三種係1-2-3,RMB/HKD 既升值就係依種。在未來十年,人民幣每年升3%係一個好可靠的估計。每年3%,即係恩利profit 每年個天會自動跌30%growth 落黎,這是因為佢既獨特營運模式令佢中六合彩,但只要佢係 virtually guarantee 每年都會中一次六合彩,其中一次仲要係金多寶,咁又有咩所謂?

金多寶係咩? 美國股災,helicoptor Ben 都要減息law,美元會除住大跌,RMB係冇可能唔升的,1年有8-10% 升幅 真係唔出奇。要數股災受惠股,佢排唔到第一都一定係前列。

世上越可靠既profit growth 就值越貴PE,保險股因為d 人唔會輕易 cut 單,市場覺得個growth 好可靠,所以作左個EV出黎justify 個高PE。不過,雖然恩利既高增長極可靠,但隱藏得太埋,市場上睇到的人有幾多? 大家心中有數,希望經過佢年復年的高增長後,有大行會睇到吧。

寫住咁多先,下次會寫埋佢大擴船隊、收購魚粉廠、青島增加產能、及供股二供一大幅增持最值錢既中漁(由18.7%增持至41.6%) 等。我會供股,其實跟本就係買黎供,宜家個價around $2.5,06年PE計13X,如果下半年profit 同上半年一樣,就係6x, 供股攤薄完都係唔夠8X,再加埋上面既因素,依d 股票邊道搵? 記住14/5或之前買先有得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8

回購領匯誰人得益? 林本利


2012-8-9  NM




今年九月將進行立法會選舉,全港大約一半選民居住在政府資助房屋,故此房委會在2005年11月將旗下約110萬平方米零售物業及80,000個車位透過領匯上市,肯定成為選舉辯論議題。

過去幾年,傳媒不時報導領匯大幅加租,趕絕小商戶,讓大型連鎖店進駐,令消費者的選擇減少。一些言論建議政府動用公帑,回購部分及全部領匯股份,讓政府可以監察公司的運作。

筆 者過去曾經居住過公屋和居屋,經常要光顧附近的店鋪和商場,深深體會到由房委會及房屋署負責管理這些商業物業,效率極之低劣,維修保養乏善足陳。過去審計 署亦曾經發表多份報告,指出房屋署職員表現欠佳,監管外判管理公司不力,管理效率尚有不少改善空間。我們看看食環署負責管理的街市和攤檔,便知道管理問題 的嚴重。

當日房委會決定將旗下的商場和車位透過領匯上市,除了紓解財赤外,還希望藉此提升管理效率,增強物業的盈利能力,避免浪費社會資源。事實證明,經過六年多的努力,領匯旗下不少商場煥然一新,人流大增,整體而言租戶和消費者都有得益。

有 評論認為領匯壟斷市場,每年大幅加租,推高物價水平。不錯,自從領匯上市後,旗下物業的租金便穩步上升,每呎租金由2006年3月的23元,上升至今年3 月的35.8元,每年平均升幅為7.7%。但若考慮到領匯在改善商場的外貌和形象方面的投資,每年7-8%的租金升幅又是否過高呢?

領 匯的租約一般是三年,故此每三年加租一次,加幅便是兩成多,令人有大幅加租的印象。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過去三年,私人零售業樓宇的租金上升約 35%,遠高於領匯的加租幅度。而更重要的,就是領匯現時35.8元的平均呎租,與私人零售樓宇百多元的呎租仍低一大截,只及後者的兩三成。過去幾年,本 地受惠於內地旅客大增,市民收入及消費力上升,零售市道一片好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由2005年的2,000億元,倍增至去年的4,000億元。同期零售 及餐飲業的就業人數,由41萬人上升至48萬人,增長17%,增加了七萬個就業機會。零售業增長強勁,但同期零售業總樓面面積只由952萬平方米上升至 1,079萬平方米,六年增幅只得13%,即每年平均只得2%的增幅。零售業樓宇供應的增長遠遠追不上本地零售業的擴展,租金又怎會不大幅上升?故此,若 要紓緩租金上升壓力,政府必須積極增加零售業樓宇供應,而不是透過回購領匯去遏止租金上升。現時領匯佔全港零售物業樓面不過一成左右,根本難以壟斷市場, 操控租金。即使政府要求領匯賤價出租物業,亦不能保證享受廉租的租戶會降低價格,回饋消費者。筆者年多前購入領匯股份,準備每年收取股息。萬料不到在政客 鼓吹回購領匯的聲音中,領匯股價不斷上升,至今升了三成多,股價已脫離領匯每股約28元的資產淨值。由此可見,鼓吹回購領匯去遏止加租的人,其實不一定幫 助到住在公屋的消費者,反而益了領匯租戶和持有領匯股份的投資者,結果適得其反。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12

得益於3D打印 福特零部件生產時間縮短25%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09.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3D打印機和打印材料價格的下降,這項已有數十年歷史的技術在過去幾年開始逐漸普及,許多企業已開始從3D打印中獲益。

《華爾街日報》最近對美國三大製造商——福特、通用和美泰——進行調查,看看這三家製造商在產品原型設計階段是如何利用3D打印技術削減生產成本和縮短生產時間。

福特利用這項技術為測試車輛打印氣缸蓋、剎車片和後橋。得益於3D打印,福特用在其高燃油效率的EcoBoost引擎中的一種氣缸蓋的生產時間從四五個月縮短至三個月,生產時間節省了25%至40%。之前的鑄造方法需要切割沙模,而3D打印省去了切割程度,直接把金屬注到模子中。

此外,通用也表示,3D打印幫助公司把某些部件的生產成本最高削減了30%,其中包括超聲波探頭。

福特認為,今後其客戶將能夠為他們的汽車打印更換部件,在本地的3D打印機上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就可以完成。

不過,美泰公司目前還沒有讓客戶自己打印他們的芭比娃娃或其他玩具的計劃,稱主要是出於兒童安全方面的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01

避險升溫誰得益 市場先生自語

來源: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1.html

上星期美股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收報16,380.41點和1,886.76點, 較年內最高位下跌5.59%和6.56%. 但美國10年和30年期的國庫債券孳息率卻由年初的3%和3.92%大幅下跌至2.22%和2.98%. 從基本因素去看, 目前的各項經濟指標都較年初有大幅改善, 現時美國的失業率為5.9%, 而年初的失業率是6.6%. 最新公佈新申領失業金人數26.4萬人, 創14年半以來新低, 而今年1月份的新申領失業金人數卻高達33.9萬人, 最新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為238.9萬人, 而今年1月份則高達288.4萬人. 因此, 無論如何, 目前擁有加息的條件只有比今年1月份更多而非更少, 目前距離加息的日子比今年1月份只有更接近而非更遠. 但為何目前的國庫債券孳息率卻比1月份低呢? 原因就是"避險". 即是話, 目前投資者將資金湧入國庫債券市場, 並不是因為目前加息的機會較1月份低, 而是因為目前避險的情緒較1月份高, 也表示投資者認為目前投資風險資產的風險較1月份高.

根據美國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 截至今年7月30日止, 擁有總資產高達44,070萬億美元, 當中54.91%為美國國庫債券, 而聯儲局的總資本只有560億美元, 表示聯儲局總負債高達43,500億美元, 如果聯儲局今個月議息決定下月起取消餘下每月150億美元購債規模, 正式結束QE3, 如果債市下跌1%, 按簡單比例聯儲局的債券組合將錄得帳面損失440.7億元, 是本身資本的78.7%. 更甚的是, 筆者發現聯儲局帳面上有2,090億美元的未攤銷溢價(Unamortized premiums), 這是聯儲局買入債券的收購價超出債券面值的部分. 如果聯儲局不能以溢價出售手上的債券, 一旦持有到期, 所有溢價將化為烏有. 當然, 聯儲局持有債券會有利息收入, 可以抵銷部分甚至全部的債券溢價, 不過, 未攤銷溢價佔總資產超過4.74%, 能否單靠收取債息去抵銷頗成疑問. 因此, 最容易聯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 托住債券價格在高位, 然後引資金入債市接貨. 難怪有陰謀論認為, 美國到處扇風點火, 製做各處地源政治危機, 因為每逄市場避險情緒高漲, 就會令到資金湧進美國國庫債券市場. 君不見, 2011年8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 引起市場對美國國庫債券違約的恐慌, 但反而導致更多資金湧入美國國庫債券避險的奇怪現象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44

吳曉波:誰是這場機會主義者盛宴的發動者及最終得益者?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97

吳曉波:誰是這場機會主義者盛宴的發動者及最終得益者?
作者:吳曉波


當暴風科技的漲停板記錄達到20個的時候,至少有四位互聯網老兵打電話給我:“曉波兄,你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嘛,現在的市場到底怎麽了?”當第35個漲停板出現之後,所有的人突然變得非常寂靜了。

這應該是集體心理的理性防線被擊穿後,由極度亢奮而導致的窒息性思維停滯癥狀。

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梯隊中,無論是業績還是成長性,暴風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然而,它今天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中國股民對它的“熱愛”,無法用理論或模型來解釋。

理智——如果它還真的存在的話,已經在漲停板面前徹底暈厥倒地。閃亮亮的第35個漲停板,使得“懷疑”本身變得毫無意義,理性分析讓位於身不由己的裹挾式沖動,所有的反應都發酵為攫取利益的本能:誰將成為下一個暴風科技,而那個公司會不會就是我?!

正在發生中的暴風科技“神話”——也許在我的這篇專欄刊發的當天,它又可能沖上新的漲停板,顯然只是集體癲狂的一則個例而已。日後,下面的這些事件將可能一再地被津津樂道地提及:

一家經營基本陷入停滯的多倫股份,將企業名稱改為極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股價居然連續兩個漲停板;

一家除了持續地開新聞發布會而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業績的互聯網視頻公司,僅僅靠著“生態鏈”的概念,市值已經扶搖直上地超過了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萬科;

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組失敗後,被市場認定“利空出盡”,而連續漲停;

“新浪證券“報道了一則奇聞:一位入市僅一年的女股民,錯把券商推薦的中文傳媒聽成了中文在線,用30多萬元全倉買入5000股,短短兩個月里居然賺進一倍利潤;

來自《中國證券報》的某篇報道引用了一位資深基金經理的話,他宣布自己已放棄用大腦思考,“在資本市場,錢是最聰明的,我們做的只是尊重市場,因此,就是‘無腦買入’,也要硬著頭皮買進!”

沒有人會否認,中國目前的資本市場正處在一個非理性繁榮的拋物線通道中,很多人都在猜測它的拐點什麽時候到來,而更多的人則被這條拋物線刺激得尖叫和奮不顧身地投入其中。這一瘋狂景象,本國前所未見,舉世前所未見——單日3萬億元的交易量已相當於之前世界紀錄的六倍。

| 2014年9月~2015年5月上證指數 |

自去年9月底以來,一系列的寬松性政策從“政策百寶箱”里持續飛出,加上《人民日報》和監管部門交叉喊話,沈寂良久的資本市場終於被徹底喚醒。這一次的狂飆來得太過突然和猛烈,更詭異的是,它出現在實體經濟持續下滑的通道里,過去兩個季度的宏觀經濟表現是自2009年以來最低迷的。

與上屆政府的4萬億計劃不同,那次的新增貨幣直接投放於龐大的基礎建設工程,導致能源價格的上漲及不動產的狂潮,此次,政府則更像一位拉網圍捕的老練漁民,它把海水激蕩起來,引起大小魚群的沖撞與翻滾,從而形成了一個十分激烈的萬魚歡騰景觀。

在未來的幾個月里,更多的錢將被持續地投入到市場中來,就在上周的5月12日,央行宣布將允許地方債務納入國庫的抵押品範疇,這不但意味著地方政府的債務利率下降近一半,更將釋放出一萬億以上的流動性資金,尤為可期的是,為大型基建項目的地方配套性資金落實註入強心劑。

在這樣的資本狂歡中——這應該是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資本泡沫運動,所有試圖置身其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將成為受傷者。這也是為什麽,從民眾到機構,從企業到政府,無一不熱烈地投入的原因。

| 全民炒股的狂熱 |

最後需要回答的問題,其實就只剩下一個了:誰是這場機會主義者盛宴的發動者及最終得益者?

在當今的市場上,最清醒的人也許是最高層的人,他們的行為只可以被解釋為“自信前提下的僥幸博弈”。

所謂的自信,來自三個客觀的事實:其一,在過去的三年里,人民幣是唯一與美元同樣堅挺的貨幣,因而有相當的擴容和貶值空間;其二,城市化和服務業的比重提高,為經濟成長提供了可持續的騰挪縱深地帶;其三,實體經濟盡管非常困難,然而——至少從數據上看,失業率仍然被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

所謂的“僥幸博弈”,則是希祈於一個事實的自我實現:資本的泡沫最終將——至少有相當的比例將流入實體經濟,以推進有市場競爭能力的企業完成各自的轉型升級。

就在不久前,知名的高層智囊人物劉世錦便在一次論壇中預測認為,“中國實體經濟將在未來的兩年內成功探底。”在他看來,“高投資觸底”是完成結構性探底的首要必須條件。

在列國經濟史上,每一個大泡沫運動,最終都不會以泡沫的方式終結,它要麽成為一個更大的泡沫或衍變成若幹個泡沫組合,要麽沈澱為經濟轉型的動力,要麽,直接沖向破滅的垃圾場。

|改革史上的五個泡沫時刻|

在今天,大約八成以上的經濟觀察家都認為,這次瘋狂的泡沫遊戲不會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崛起運動的終點站,也就是說,第三種可能性大抵可以被排除。

而第一種和第二種可能性,則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劉世錦所謂的“探底成功”,正是基於這一判斷之下的、最為自信的預期管理表述,它表明決策層對“底”在哪里很有預見,而“成功”則意味著不惜代價。

不過,這一次的泡沫運動,肯定將成為產業格局及家庭財富重新配置的一次轉折點。從此以後,中國將由一個野蠻的產業商業主義時代,正式步入更為野蠻的金融商業主義時代。

之所以用了“野蠻”一詞,並非完全地因為它的不理性,而在於它的基礎於監管缺失下的全社會共謀特征。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國經濟從來在一次又一次的非理性沖動中完成自我革新,而幾乎每一個經濟闖關行動,都不是政策合理推演的結果,從80年代的物價改革、90年代的國企改革,到本世紀的外向型經濟、城市化運動等等,無一不是在泡沫化和非理性的雙重壓力下,以出人預料的方式實現的。

市場真的是瘋了。

就在昨天,一位相識多年的資深投資人給我發來微信:曉波兄,我決定向市場投降。

在過去半年里,他一直矜持旁觀,而現在他停止所有的美元投資,轉身全數投入於人民幣市場。在微信的最後,他頗有點無奈地寫到:“對於所有的投資人來說,非理性地擁抱泡沫,也許真的是眼下最理性的經濟行動。”

泡沫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無語良久,然後,打開電腦,寫下了本篇專欄的標題。

(來自吳曉波頻道)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83

美團點評合並,誰受傷、誰得益、有哪些機會和空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8/152263.shtml

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並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不過這的確是利好消息,無論對資本還是創業者。

第一,餐飲食品行業規模巨大,互聯網巨頭還不能左右行業發展,但吃貨們將很受傷

2014年餐飲食品行業銷售額3萬多億人民幣,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麽的銷售額大約500億左右,只是總體的1.6%左右,即使三家合並也不能左右全國餐飲食品行業的發展。但是一家巨頭的出現,肯定會對主要大城市的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變革性的實質影響。

1

從提高生活效率的角度看,大美合並的確是好消息;但是,從他們要上市要求財務逐步走向健康的角度看,減少補貼對被他們培養出占便宜心態的重度消費者來說不是好消息啊。大學生們再也不能過土豪生活,1元/份壕買2份午餐吃1份扔1份了;白領們再也不能在寫字樓樓下掃下二維碼就直接領1份的真的免費的午餐了;公司前臺小MM再也不能享受免費午餐的福利了。

對餐飲食品行業的老板和管理層們來說,由大美餓們引發的市場競爭卻未必會消停,那些跨界新晉的餐廳依然用互聯網手段、甚至互聯網思維,繼續擾亂品牌餐廳和傳統連鎖餐廳只想靜靜賺錢的心情,使他們不得不繼續延長固定資產攤分時間和下調投資回報率期望值;那些產品、管理不到位,生意不好的餐飲企業,依然會被忽悠,對通過互聯網來彌補自己不足抱有希望。

對於吃貨們來說,團購、補貼、外賣燒錢,已經象盜版打擊唱片工業、打擊創作欲望那樣,打擊了整個餐飲食品行業的健康生態,這意味著吃貨們將要繼續忍受餐飲口味多樣性減退、菜品食品標準化、快餐化和去好吃化;對於吃貨們來說,如果創新只是用餐環境、餐具和儀式化的創新,而不是菜品創新和制作、口味創新,這又有什麽意義呢?!不過,即使這些不能接受,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最後還會因為部分城市的銷售渠道過於集中,結果還將導致銷售渠道有能力影響產品供應,所有產品都必須滿足可打包、可外送、金額低、流轉快等條件,平臺供應什麽你們就只能吃什麽,受到最大損害的可能是這些城市的吃貨們,只能被迫關註外賣了。

第二,根據人類歷史一般規律,巨頭合並一般都是內耗兩年,期間1+1小於2

只有那些親身經歷過HP和Compaq合並、網通和聯通合並、微軟收購諾基亞、58和趕集合並的人們才會有真實的感受,在管理層、銷售管理和總部的職能部門,合並後肯定是重複的,肯定是第一時間壓縮人頭數以減少高額工資福利支出,而相應帶來的巨額賠付短時間內要支出大量現金,於是從財務上考慮和盡量減少對公司業務影響,這種支出將被安排成循序漸進的、從主動到被動的、從調整戰略到調整部門的、等合同到期不續約的……一般12-24個月是合理的。

上面說到的各個山頭的BOSS形式上是代表其屬下幾十到幾百甚至上千員工的利益的,無論TA個人有沒有想法,到時候也會被綁架成為同事們的飯碗而戰鬥,因此,為了保住自己飯碗和一大幫跟自己打拼的同事的飯碗,繼續留在公司不被裁員,很自然地就演變成兩個體系重複的大部門之間為生存而戰的內鬥。而這里面誰掌握公司戰略的制定權尤為重要,因為公司戰略是影響一切的遊戲規則,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收入目標,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兩個體系的分工,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部門設置和職能,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激勵政策,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某些不能解約的員工的職稱或職位……然而,這一切大多數情況都是十幾個人以內關在會議室或酒店里面生磕出來的,你能指望它有多科學、考慮多周全?!

首先是因為戰略調整而成建制地裁減部門,整個整個部門的裁減,也有運氣好的被轉換成另外一個不熟悉的業務,不過做不來或者做不順手最後還是選擇離開。接著是那些暫時不能解約的部門BOSS,將由於戰略調整或部門合並,被調職、降職,甚至是養起來,最後也會因為不適應、不順心、覺得再呆下去自己都會嫌棄自己而離職;結果,罩著大家都BOSS沒了,順理成章那一個分支的同事們也就只好四散了。很多情況下,強勢的體系不會脫離很多同事,而弱勢的體系在掙紮幾下之後自然就範了,一般的規律是有本事的、被獵頭看上的會拿賠償或不拿賠償離開,弱體系留下的多數是沒地方可去又聽話沒有殺傷力的同事,合同到期大部分也會被離開的。

不過,根據完稿前最新披露,據說是Co-CEO的平行架構,不會改變現狀。所以發稿前要緊急補充以下這段:以上只是根據對多起巨頭合並的觀察,並不能據此推測大美合並就一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沒有任何事實根據說事情一定會這樣發展。

不過,保險起見,CEO們和獵頭們還是早做準備的好,畢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第三,合並後戰略意圖明確,業務更聚焦,將釋放出來很多市場空間

正常來說,大美合並無論目標融資,還是形成行業壟斷,背後都是一種戰略意圖在驅動。公司戰略一調整,為了實現戰略意圖,戰略意圖需要業務策略和KPI來實施,業務和KPI的調整隨之而來就是組織機構相應調整,這會使得公司業務更聚焦,所謂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長期霸占某個大領域的巨頭開始聚焦業務和KPI,為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結果是將釋放很多原來一直霸占著的連帶空間,甚至是在戰略調整中被放棄掉的原來的主營業務;這樣一來,對於垂直細分領域來說,機會和跑道更多了。

分拆出售也是一種可能性,比如某些(不敢說)弱體系賴以起家的業務,可能因為戰略調整而被放在二級業務位置,但是創始人又鐘愛這個業務,而這個業務在市場上還是沒有明確的競爭對手,於是,創始人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把這個業務收購出去,單獨發展。不過,這樣的想法也有可能是然並卵,因為體量太大的公司需要巨額業務收入,在情況還沒有明確之前,不會放過任何年收入超5000萬的業務。

但是,傳言中說,合並後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不再參與高頻、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好象又沒有什麽業務被新聞稿拉下了,呵呵,大家拭目以待吧。餐飲食品相關產業是每年3萬億以上的銷售規模,互聯網+什麽都可以是一片新的藍海,何況之前大家粗淺經營這麽多年,很多處女地根本就沒有被開發過,機會甚至是黃金機會遍地都是,如果沒有靜下心來仔細研究,當然發現不了。還是那句話,機會是留給提前準備好的人的。

第四, 巨頭合並的附帶傷害,多人躺槍

按照筆者自己個人喜好,大眾點評對餐飲行業乃至生活服務的理解更深,走的路更正確;但是美團發展更快,動作更狠;這是在市場上做公司不是在公司里面做項目,於是狠的人往往會贏對的人,呃,其實辦公室政治不也是這樣嗎?

大美加起來融資太多,體量太大,想上市還是要很漂亮的成績表的,所以大美合並後必須集中精力沖刺一段時間,調整組織結構和成本結構,把業務收入和利潤做上去,把財務報表做漂亮。

所以,

如果說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那麽老大和老二合並了,會怎麽樣呢?

老三順位變成老二而安全了嗎?

老大和老二的弟兄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會進行內部競爭,勝者可以留下來;但是因為合並後是自家兄弟了,所以不能再象以前那樣打架了,那怎麽辦?

大BOSS放話說:“你們傻啊,槍口一致對外唄”。

然後,

老大和老二的弟兄們就拿起刀槍去砍老三老四和其他不知名的嘍羅了,

然後,

外面就更加血流成河了……

連帶傷害一:餓了麽

根據媒體報道所見,與美團發生賣身肉搏的更多的是餓了麽,而餓了麽的業務模式幾乎與美團外賣是完全一樣的,按道理來說美團心里最痛還是餓了麽,大美合並減少的血拼量一定遠低於美團合並餓了麽;於是問題來了,大美合並是不是大眾點評是餓了麽的股東身份呢?難道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連帶傷害二:地方外賣平臺

相同業務模式,相同用戶群客戶群,相同業務區域,相同市場策略,相同業務手段,地方外賣平臺的優勢只剩下熟悉“地形”了。可是,在美團都遇到融資障礙的天氣,地方外賣平臺也不會是春天啊。而且,大美合並後,再通過並購來消除競爭的需求就小多了,再要合並也是合並餓了麽,地方小外賣平臺更難登上並購名單。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大美合並順帶把地方外賣平臺的VC退出的其中一條路徑堵死了,於是,地方外賣平臺的融資路徑也可能堵死了。

連帶傷害三:在線電影票平臺

之前已經有其他公眾號的文章提過格瓦拉們跟大眾點評的合作關系了,筆者認為象美團這樣忠實貫徹戰略意圖的公司是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的。基於前面提到的區域城市銷售渠道過度集中的可能性,如果我是美團就堅決壟斷線上電影票的市場份額,在電影發行市場分一杯羹,為下一部中國票房冠軍電影出一分力。

連帶傷害四:適應了某種業務政策的商家

之前其他公眾號的文章文章也說過,大眾點評和美團的BOSS是不同的性格,業務策略也不一樣,於是部分餐飲商家就形成合作偏好,一部分商家偏好美團的銷售人員的溝通風格和業務政策,另一部分商家偏好大眾點評的銷售人員的溝通風格和業務政策。這樣的局面在合並過渡期之後將會被打破,大家不得不重新進行一番糾結和選擇,選擇不合作也是其中一種選擇。

第五,巨頭合並的附帶紅包,多份待領取

巨頭合並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進行考慮,無論是附帶傷害還是附帶紅包,都不是巨頭合並決策者們的本意。不過,確實有可能有多人躺槍,相應也會有多人有拿到紅包的機會。

得益者一:微信美食公眾號

《美食公眾號是不是大眾點評的競爭對手?》筆者剛剛寫好這個題目的文章草稿,大美合並的傳言就發生了。在文章里,筆者嘗試從用戶群、使用動機、解決問題、客戶群、收入業務、產品、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將美食公眾號和大眾點評進行對比,試圖找出兩者是不是競爭對手的答案。從大美合並安排大眾點評從事低頻高單價業務的情況看,美食公眾號很可能成為第一個紅包的得主。

2

大家怎麽看?

我過幾天發分析文章出來請大家投票。

得益者二:近場優惠應用

鮮老虎、微信等近場優惠應用,本來就是測試好了大眾點評就跟進的局面。現在好了,大眾點評的發展重點可能不再是深挖餐飲食品行業生態了,而美團可能上市前都聚焦高頻次收入規模大的外賣業務,於是,這些近場應用有可能跟閃惠分庭抗禮,甚至占主導地位了。

得益者三:與吃貨和美食相關的APP

從大眾點評到口碑網,從美團到餓了麽,從來沒有人關註吃貨們想要什麽。雖然大眾點評至今還是吃貨們唯一的找吃工具,但是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沒有第二個可以找吃的工具了。註意,吃貨們是要找吃,不是要找店啊!!!至於美團和餓了麽、以及各種品牌外賣們,甚至直接勸解大家說這就是外賣啊,您為什麽會要求外賣是好吃的呢?外賣最重要是在時間窘迫的午間和不方便出去吃的時間,讓您能不至於餓肚子啊……好象比吃貨的需求還有道理的樣子,真是嚇死寶寶了。大美合並後,弱化大眾點評慢公司期間深耕的為吃貨提供帶評論功能的餐廳黃頁產品成為了趨勢,這一趨勢一旦落實,必定激勵與吃貨和美食相關的APP進入這個新的市場空間,為吃貨們提供大眾點評一直致力深耕的這個大領域的服務。當然,要跟大眾點評類似還是完全不同是一種選擇,而不跟大眾點評對比走自己的路也是一種選擇,唯一的判斷標準是吃貨們西部喜歡,是否黏度高,是否每天打開,是否每天打開多次?例如一個叫“吃貨足跡”的APP,它是一個吃貨連接器,已經接近內測。

投資人們也會突然醒悟過來,原來這後面還隱藏著這麽大一條跑道啊。

無論如何,吃貨們將有機會轉換口味,不再只能關註外賣,這是一個天大的紅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司徒悅愉(微信公眾號:chihuozuji-app),文章為投稿,不代表i黑馬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5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