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站在虧損和盈利的邊緣:保障房建設模式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1/5OMDAwMDIzMzk5OA.html

千萬套保障房全面開工之際,有人樂觀,有人愁苦。

資本市場上,受保障房概念刺激,相關概念的股票走出獨立於大盤的行情。 1.3萬億元至1.4萬億元的大額資金投入,被認為是2011年中國資本市場上「最靠譜」的一項投資。中國建築(601668.SH),中國中冶 (601618.SH)等藍籌股股價自底部已有15%左右的漲幅。

順水行舟,中冶和金隅股份(601992.SH)在業績發佈會上分別表示,保障房的綜合收益率達到11%和20%以上。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開發商的愁容,許多保障房項目面臨虧損。

建多虧多?

對於一些公司來說,保障房建設已到了建多虧多的地步。「這些年來建保障房有許多辛酸苦辣。」北京住總集團董事長張貴林4月19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1 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張貴林曾遞交一份提案,住總開發的翠城經適房項目建設超過10年,這個售價僅為3180元/平方米的項目,由於拆遷成本上漲,出現 21.18億元的巨虧。「有些保障房項目開發週期很長,但建設過程中缺乏動態的定價機制,人工成本、建築材料成本都在上漲。」張貴林說。

不只是翠城一個項目遭遇虧損。2008年11月,遠洋拿下了北京管莊遠洋潤園限價房項目用地,目前的建造成本已超過項目限價價格。首開集團的回龍觀保障房項目虧損10億元,北京金隅嘉業房地產開發建設的朝陽新城項目虧損13億元。

2010年交付的北京大方居保障房項目,是由龍湖地產(0960.HK)開發的。該項目以6000套的供應量成為北京當時規模最大的兩限房(限售價及限面積)項目,最終虧損1億元。

該 項目位於北京通州半壁,建築面積53.4萬平方米,銷售均價上限為4800元每平方米,面積上限為90平方米。2007年,龍湖出價14.8億元通過競投 擊敗萬科獲得這幅總建築面積68.4萬平方米的地塊,樓面地價約2200元,其中近八成面積為兩限房,其餘15萬平方米則建設配套商業和普通商品房。

據 本報記者瞭解,虧損的原因是售價無法補償土地成本和建築成本。該項目綠化率達35%。龍湖不願犧牲品質,以建設商品房的標準來打造該項目,最終只得自掏腰 包1億多元。由於是兩限房和商品房打包,整個項目仍實現了盈利。講到虧損1億元,董事長吳亞軍表示,今後參與保障房投資,一定會保障股東利益,確保不會有 重大虧損。

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保利地產(600048.SH)也曾有虧損的經歷。保利現已擁有3個共計84萬平方米保障房項目,包括其在2007年獲得的全國首個限價房項目廣州西子灣,其餘兩個項目位於北京。

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坦言,廣州西子灣項目的利潤有10%左右,但北京項目卻處於虧損狀況。原因是政府方面的銷售方案遲遲沒有出台,導致該項目所有樓盤不能按時銷售,參與開發的7家開發商全部虧損。

保利地產認為,既要拿出性價比良好的產品,又要有盈利回報股東,保障房的成本控制就是關鍵。縱觀所有虧損的項目,其共因是售價無法彌補成本,而開發商止虧的途徑只有加強管理,壓縮成本。

「通過加強管理來降低成本,空間非常有限。」張貴林說,「我不主張過分壓低成本,這樣容易出豆腐渣工程。」住總曾承建了北京首個因質量問題被責令拆除重建的保障房項目——大興明悅灣保障房項目,主要原因是項目甲方強制使用低於市場價的施工材料。

綠 城房地產集團執行總經理曹舟南提及保障房,也有苦水傾訴。他打了個比方,假設20萬套、總面積200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總投資4個億。企業獲得3%的代建 費,為1200萬元。假設每個項目配10個管理人員,人均年工資30萬,四年下來,僅支付人工工資就要1200萬元。2000元/平方米標準代建的項目, 如果代建單位每平方米獲利300元至500元,品質可想而知。

更艱難的在於後期的運營和維護。不為多數人所知的是,許多保障房物業費收繳率 很低。張貴林透露,住總現在管理近60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這些小區內物業費收繳率僅為60%。本報記者在住總開發的旗勝家園實地調查時,居民也對物業多 有不滿。欠繳物業費、物業無法提供優質管理、繼續欠繳已然形成惡性循環。「別的企業不願意管,只好我們的物業公司來管。」張貴林說。

住總在朝陽區建設的某危改小區,每年公司要額外補貼該小區數百萬元的電費。原因是居民入住時,項目為臨時用電,所有入住的居民,都不用繳納電費。此後,住總希望接入正式用電時,卻遭遇居民的阻撓,因為一旦接通,便要繳納電費,至今未能解決。

公租房的問題似乎更加嚴峻。廣州首個企業主導的公租房項目萬匯樓是由萬科(000002.SZ)建設的。萬科算了一筆賬,不算利息,萬科需要57年才能收回成本。至今,萬科已參與了300多萬平方米保障房的建設。但郁亮始終表示,並沒有找到賺錢的路。

賺保障房的錢

虧損卻要承建,就開發商而言,建保障房基本上等同於搞公益活動。但亦有樂觀者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建保障房亦可以盈利。

金 隅股份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王洪軍曾在金隅業績記者會上稱,該集團保障房的毛利率高達20%以上。據王洪軍介紹,金隅保障房項目能取得如此高毛利率的原因有 兩個:一是金隅有10多年興建保障房的經驗,二是金隅主要用工業用地轉作保障房開發用地,土地成本較低。不過,能夠像金隅股份這樣,通過將低價的工業用地 轉為住宅建設用地,來參與保障房建設並獲利的企業並不多。

同樣表達樂觀的還有中國中冶。中冶董事會秘書康承業近日表示,集團發展保障性住房的利潤率不低於11%,而且資金周轉期快。中冶未來將加大非冶金業務的投入,預計至2015年,非冶金業務收入佔整體收入約70%,其中房地產及資源開發約佔40%。

據瞭解,中冶的做法是,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出地,中冶和地方政府簽訂一個回購協議,等建好了,中冶將房子交給地方政府,屬於代建性質。但中冶必須扮演墊款者的角色。中冶在投入30%自有資金啟動項目後,憑藉回購擔保可獲得銀行剩餘資金的支持。

住總也在探索全產業鏈的模式打造保障房,以期待降低成本。通過一體化、產業鏈式地參與保障房建設的全過程,包括設計、開發投資、施工、物流以及後期的物業管理等,每個環節可以掙2%-3%的利潤,加起來就可能達到10%的利潤率。

許 多央企積極參加保障房建設,醉翁之意不在酒。宏源證券分析認為,保障房是中國建築優質訂單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規模大且具備可持續性,政府信譽好、回款有 保證,毛利率不低於6%、盈利穩定。最重要的,公司在開發保障房過程中,能夠與各地政府建立和鞏固良好的合作關係,加強獲取土地的能力。

中 國建築探索了五種保障房開發模式,分別為施工總承包、限價開發和混合開發、成本加薪金競標服務、BT 投資和城市綜合開發模式。中國建築高層透露,其中施工總承包模式收益率為3%-6%,BT投資模式收益率可達8%-10%,混合開發,保障房開發按規定運 作,收益率也能夠達到10% ,中海在廣州金沙馨園採用了該模式。

制度性求解

在保障房建設領域,雖然有一些企業獨闢蹊徑,探尋出可行的盈利模式,但許多路徑無法複製,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中冶和中建央企、全產業鏈條的優勢。

「在 現有的制度安排下,企業是很難保證不虧損的。」張貴林說,他認為,必須進行制度上的探索,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房地產企業加入保障房建設,變成一種可持續的力 量。例如,在融資方面,給與企業低息貸款。據瞭解,儘管信託加入保障房建設的熱情很大,但是信託公司向地產公司索要的利息仍在6%至7%,融資成本偏高。 政府對保障房後期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4月19日,遠洋地產(03377.HK)行政總裁李明在2011戰略溝通會上表示,保障房建設的當務 之急是建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遠洋正在研究其盈利模式的問題,並願積極配合政府,摸索並完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房政策實施細則。保障房項目保持合理的盈 利空間,是實現市場良性發展的重要前提。遠洋地產在北京的兩個保障房項目全部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1

違約開始了? 雲南高速公路建設融資平台近千億貸款“違約”風波

2011-6-27  新世紀周刊




□ 本刊記者 溫秀 張宇哲 于寧 鄭斐 | 文仿佛只是一夜之間,銀行們就一躍而至地方融資平台違約 風險的前崖。

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從1.5萬億元暴增至當下的10萬億元左右。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狂歡,迅速演變成一個巨大的問號:最終會演變成多少不良資產?

監管部門憂心不已,各種監管措施層出不窮。但銀行們不以為然。今年3月間,各家銀行在年報發佈會上尚且向投資者宣佈,平台貸款不良率不到1%,而銀行業資本雄厚、撥備充足,平台風險不值得擔憂。它們斷然想不到,會這麼快收到地方融資平台的違約 通知函。

這封來函來自雲南。今年4月間,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滇公路)向債權銀行發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還本”。該公司在建行、國開行、工行等十幾家銀行貸款餘額近千億元。

滇公路成立于2006年,負責雲南省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的建設、運營、籌融資和相關產業的經營開發。

“十一五”期間雲南公路總里程已達20.67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三。超過其“十一五”原計劃的一半。這一加速度在2009年和2010年達到高潮,僅2010年的新增投資達到800億元。

但 是,高速公路收費的情況不容樂觀。當下中國的高速公路網長度已然可與美國媲美,但客運量則是另一幅圖景:除了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的城市帶周圍,如蛛 網密佈的高速公路上,除了空曠還是空曠。這在西南邊陲省份雲南,問題更為嚴重,這裡被稱做中國高速公路網的神經末梢。一個常識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車流 量,何來高速公路的收費現金流,何來貸款還本付息的源頭?

更關鍵的是,今年6月30日前,按照計劃,滇公路在建52條、4844公里二級公路建設將完成,這意味著有關貸款將正式進入還本付息期。

滇公路註冊資本50億元,在各家銀行的貸款餘額約900多億元,另有幾十億元的融資租賃。其中,國開行以200 億元左右的貸款成為最大貸款行,建行和工行貸款餘額也分別都超過100億元,建行還為該公司發行了40億元左右的理財產品。

滇 公路“不還本”的“催命符”一下,建行總行連夜派隊奔赴昆明,其他主要債權銀行隨即跟進。滇公路近1000 億元貸款總額,比幾家大行各自的不良貸款餘額都多!經過連日磋商和談判,雲南省政府要求滇公路撤回上述公函,並做出增資、墊款、補貼等承諾,以幫助該公司 暫渡難關。這其實已經是債務重組。

6月23日,滇公路有關人士向《新世紀》確認了以上事實,惟強調當時的情況不是故意違約,而是實在力所不能及,“希望銀行和社會各界能給予理解”。

“這事只不過從台面轉為台下,我們還是很不放心。”一位有關銀行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所有銀行都擔心此類事件或將引發各地政府融資平台的連鎖反應,所以對此事的處理如履薄冰,不敢深談。

但是,消息已漸漸在市場上蔓延開來。多位債券市場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已經聽聞此“噩耗”。“外界對融資平台的擔憂一夜間變成了現實。”6月,瑞信香港的分析報告宣佈,中國的金融風險已經開始“著陸”,對中國銀行業的評級由“增持”改為“減持”。

“我不相信地方融資平台此時會真的違約。但此事對大家心理上的衝擊之大已難以言表。”一位債券市場專業人士如此描述。

一封撤回的違約函

“如果不撤,銀行對相應貸款就要計作不良,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一位銀行人士憂心忡忡分析此事的嚴重

“已 經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出現違 約的跡象了,比如云南。”6月初,一位銀行業內高層在回答財新記者有關地方融資平台風險的問題時說(參見本刊2011年第23期“命懸平台貸款”)。此 後,又有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向財新記者確認,雲南發生了公路平台無法還本付息,來函要求暫停貸款還本的事件。

“這家公司(滇公路)幾年前現金流就緊張,現在正屬於高投入的時候。

總體而言,中西部公路投資公司中,該公司不屬於最差的,但也屬於較差的。”國開行一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滇公路于2006年5月28日成立,是雲南省政府的獨資企業,註冊資本50億元。截至2010年上半年,該公司資產總額為1314億元,負債1015億元,資產負 債率達到了77.24%,並呈上升趨勢。

滇 公路總經理姜志剛在一個內部會議上透露,該公司2010年下半年需要籌措資金193.8億元,其中支付到期貸款、融資租賃本息和貸款利息95.3億元,已 通車12條公路建設項目下半年資金需求為24.5億元,8條在建公路需資金約為66 億元,各種管養費用8億元。而“目前落實到位資金僅59.54億元,資金缺口134.26億元,資金籌措十分困難。

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隨著超過40條二級公路集中在6月30日竣工,按照有關貸款合同,項目竣工即進入還本付息期,使得其銀行債務面臨大考。眼下尚無收入來源,政府的有關補貼還未落實,因此資金鏈告急,滇公路不得不向各家銀行發出公函,希望即日起“只付息不還本”。

“企業可能是想簡單了。問題很複雜。”雲南省當地監管部門有關人士分析認為。他透露,企業一直在和政府溝通,省政府也已採取了果斷措施,目前風險已經得以化解。

在 違約公函發出後,雲南銀監局和各債權銀行與雲南省政府進行了多次溝通。4月13日雲南省交通建設銀政合作座談會上,雲南省副省長劉平告訴在座的19家銀行 代表,省政府已出台多項舉 措,幫助雲南公路建設渡過難關,其中包括每年增加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公司3億元資本金;同意省財政向該公司借款20億元用于資金周轉等。

一家債權銀行風險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雲南省政府做出了增資、墊款等承諾,並要求企業撤回公函,承擔還款責任。他並透露,省政府還有意幫企業落實現金流全覆蓋的相關條件,使企業後續資金來源可以得到保證。

滇公路在

中西部公路

投資公司中,不屬最差的,

但也屬於較差的

最終,企業從銀行“撤回了”前述函件。

“如果不撤,銀行對相應貸款就要計作不良,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一位銀行人士憂心忡忡地分析此事的嚴重性。

一家債市資深人士認為:“現在銀行並沒有出台具體的債務重組措施,風險仍然存在。”

資金籌措告急

負債率不斷上升而短期內沒有減虧趨勢,除了貸款一條道,滇公路無法通過其他渠道獲得資金,隱性負

債逐步轉換為現實負債

滇公路成立已五年,其內部數據顯示,合計實現8億元利潤,卻負債千億元。

該公司在今年4月宣稱,將繼續做好發行30億元企業債的前期準備工作,爭取年內實現發債。但滇公路並沒有赴債券市場融資的起碼財務條件。目前雲南的幾大城投債中,沒有滇公路的身影。銀行貸款是該公司唯一的資金來源。“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證 券化、債券等都對盈利有剛性要求,導致公司很難開闢新的融資渠道。”滇公路總經理姜志剛在一個內部會議上直言。

雲 南省政府關於組建該公司的《決定》中稱,公路開發公司作為政府信用融資平台,利用國家開發銀行的政策性貸款每年注入公路投資公司項目資本金;將國家補助的 相關公路項目資金、國債資金等注入公路投資公司,轉增公司資本金;“十一五”期間,省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每年安排3億元作為資本金注入公司。

但根據該公司網站披露的基本信息,公司的註冊資本依然是成立之初的50億元,從未按照相關約定進行增資。

“這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很高,去年就已經基本借不到錢了。”一位國開行總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按照國家對於高速公路項目的要求,負債率最高為75%,即自有資本金最少要達到25%。

銀 監會2010年嚴格實施了貸款的實收實付制度,滇公路貸款騰挪之路也日趨狹窄。姜志剛在2010年上半年經濟活動分析會議上表示,這一制度的落實將會“給 公司統籌調度和使用資金造成較大影響,可調度資金越來越少,今後還本付息資金來源難以落實”,“公司資金周轉將可能斷裂,無力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進而可能 對銀行造成壞賬損失,形成金融風險”。

姜志剛稱,國家對地方融資平台進行清理規範,影響了銀行加大投入的信心和力度,“公司以銀行貸款方式 籌措公路建設資金將面臨新的困難,貸款還本付息壓力逐步加大”。與此同時,“公司本身資產負債率不斷上升,虧損 繼續擴大,短期內沒有減虧趨勢”, 加之“項目徵地拆遷款、土地辦證費等資金支出,使隱性負債逐步轉換為現實負債”。

這家公司彼時尋求的解決之道是,加大二級融資平台的組建,力爭發行債券和上市融資也提上議事日程。但2010 年下半開始,監管當局對地方融資平台的全國性整頓,首先將二級融資平台的組建之路堵死。

此 外,該公司還計劃全力推進有關融資租賃項目的落實,力爭籌集到部分資金,適度緩解資金壓力。此前,2009 年5月,該公司通過固定資產售後回租模式,將該省收益最好的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37.48億元的固定資產解出質押後,轉讓給國開行下屬的子公司國銀金融租 賃公司,再由公司在5年內以同期銀行利率加上租賃費逐年等額回購。這筆37.48億元的融資,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一筆固定資產融資業務,也是雲南省近年 來交通基礎設施第一筆獲得除銀行貸款以外的融資。此後又陸續與國營金融租賃公司開展三四單此類業務,融資額達50億元。

此外,雲南方面的知情人士透露,省政府還在想方設法,讓公司實現“項目自身現金流可完全覆蓋本息還款”,由此可將融資平台貸款轉為一般公司貸款,就可以持續不斷地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

不過,項目自身現金流何來?有銀行人士表示質疑:根據該公司規劃,到“十二五”末期,也僅能“實現利潤(含績效兌現總額)10億元,實現沿線經營收入3.7億元以上”,何來還本付息的能力?

雲南公路夢

雲南地區多為山區,公路整體線路長、投資成本高、回收期長、交通流量小、收費收入低,卻修成了全

國第三大公路網

很難想象,遠在西南邊陲的雲南省,目前已經成為擁有全國第三大公路里程的省份,連續三年蟬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西部第一,雲南省自己形容為“天翻地覆的巨變”。

“要想富,先修路。”雲南是旅遊大省,公路是發展旅遊業的重要基礎。

雲南的山區半山區占國土面積95%以上,客貨運輸90%以上依賴公路。

“十 一五”期間雲南公路總里程已達20.67萬公里,這超過其“十一五”原計劃的一半。“十一五”末,雲南全省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2042 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58倍,這一加速度在2009年和2010年達到高潮,僅2010年的新增投資達到800億元。在“十一五”規劃中,雲南公路 建設投資超過原計劃的一半以上。

2005年,雲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滇公路,將省屬收費公路資產及相關資產、債務和部分人員劃歸其所有,目標是“積極開展資本運作,加強國際合作,盤活存量資產,構建融資平台,多渠道籌資融資”。

國開行總行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雲南公路整體線路長、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交通流量小、收費相對低。國家對西部地區修建高速公路雖然給予15%的資金支持,但雲南省修建1公里高速公路的平均建設成本為5000余萬元,而東部或中原地區卻只需要2000 余萬元。

滇公路近年在高負債經營、效益困難的情況下,仍然逆勢而上,舉全省之力加快高等級公路建設。

“雲 南的交通建設貸款,幾乎年年有問題,年年貸。”一位大型商業銀行高管向財新記者透露,該行總行就曾駁回分行的大額貸款申請,但分行的負責 人數次向總行訴苦,稱當地除了有政府背景的一些基礎設施,實在沒有項目可做,如果不准其發放貸款,分行的生存就將面臨壓力。該行甚至動員地方政府的要員親 自出面,到總行公關,得到相應貸款。

交通和鐵路一直是爭搶的貸款大戶。有未來的收費權做質押,有政府和鐵道部的信譽做擔保,交通運輸廳和鐵道部一直被視為優質客戶,不但貸款容易,而且較基準利率均有下浮,很多執行的都是固定利率貸款。

一位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公司的高管坦承,“對雲南省這個高山峻嶺的邊疆省份,即使延期50年,要還清雲南省高速公路的建設本息也非常艱難。”

與“取消收費”賽跑

二級公路取消收費以後,中央補助資金將成為還貸的重要來源。但銀行也擔心,這些補助資金是否會被

當地政府再度挪用

為什麼“難關”會出現在現在?

按 照雲南公路開發計劃,將於今年底前完成在建52條、4844公里二級公路的建設任務,其中要在6月30日前竣工的就多達40余條。這些公路的累計投資在 700億元左右。這些二級公路開工項目之多、覆蓋地域之廣、建設里程之長、投資總額之大,在雲南省交通建設史上前所未有。

為什麼雲南省趕得這麼急?是因為一項國家政策:取消二級公路的收費在即。

早 在2008年9月,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違規多次轉讓收費公路收費權,交通運輸部、發改委、財政部共同頒佈《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的新規,宣佈自2009 年起到2012年年底前,東、中部地區逐步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使全國政府還貸二級收費公路里程和收費站點總量減少約60%。西部地區是否取消政府 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自主決定。

2010年6月18日,雲南省政府和省交通運輸廳召開新聞發佈會,明確表示,雲南省暫不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的收費。

雲 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唐文祥在這次發佈會上表示,暫不取消收費有利於加快雲南省二級公路的發展。他透露,雲南二級公路在建項目里程4901公里,“總投資 645億元,現在才完成投資46.5億元”。“一旦取消二級公路收費,這些在建項目將無法得到中央的政策性資金支持,出現嚴重的融資困難問 題,難以繼續建設”。

2011年6月20日,交通運輸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聯合啓動了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同時要求西部省份按照 國家規定,加快推進取消國家還貸二級公路的收費工作。而在2010年決定暫緩執行上述政策的雲南省亦表示,將儘快完成在建國家還貸二級公路建設,並鎖定債 務,力爭在明年6月取消收費。

雲南省主管交通的副省長劉平在今年4月中旬表示,要確保6月30日前同步完成各州市二級公路的竣工驗收。若因無法鎖定債務和里程而影響爭取國家補助的,由相關州市自行承擔償債責任。

一家銀行公司部負責人表示,二級公路取消收費後,通常有兩種變通之策,一種是採取年票制,這種方式可以保證開發公司在未來數年仍有較為穩定的現金流收益;一種是前述中央補貼,雲南能享受到的補貼幅度即60%左右。

這將成為還貸的重要來源。

所 謂中央補助資金,是指中央財政從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後新增的成品油消費稅收入中安排的,用于補助地方開展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工作的專項資金。按照 規定,處於償還債務階段的公路,中央財政對各地安排的補助資金實行封頂控制。一種基本方案是補助資金封頂總額=鎖定的債務餘額×補助比例,其中西部地區的 補助比例在60%左右。

但是,一旦補貼沒有及時被用于還款,而被挪作他用,“未來項目的還款仍將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前述負責 人稱。

某國有銀行風險部負責人承認,銀行還沒有系統性測算取消收費後對相關公路交通平台的影響,但衝擊顯然存在。

政府財力幾何

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資平台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備受關注,特別是“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尤其令人擔憂”雲南財力並不充裕,今年該省沒有參與國家首批應急煤庫,便是因財力問題。

雲 南省的《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 2010年雲南省全省財政總收入完成1809.2億元,比上年增收318.5億元,增長21.4%;今年1至4月,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39.5億 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4.9億元,增長28.3%;但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增長更快,達到58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51.9億元,增長35.3%。

雲南總體經濟發展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處於較低水平,各級財政實力較弱。2010年,雲南省GDP總量7220.14億元,在全國排24位;人均GDP2320美元,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三,排名29位,僅高于甘肅和貴州。

宏源證券一份雲南地區城投債調研報告顯示,與GDP排名稍有不同的是,雲南省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較高,財政實力排名約可提升至前20名,但雲南省財政平衡情況較弱,其一般預算赤字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位列全國前十幾名。

中西部地區對於中央轉移支付均較為倚重,數據顯示,雲南省財政支出對中央轉移支付的依賴程度維持在60%左右。

不止公路開發公司,各級財力還需應對其他平台公司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雲南地區平台公司約有近20家,僅昆明市就有8家,已發行城投債的省級平台公司有3家。宏源證券調研城投債時,選擇了雲南的4家城投公司作為樣本:滇投、雲鐵投(雲南鐵路投資有限公司)、雲投(雲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紅河開投,雲鐵投和雲投是省市級平台,滇投和紅河開投是市級平台。

其 中,雲鐵投從明年開始有還本壓力,之前政府給的都是建設資金,但是公司表示明年開始政府會逐年加大撥款數量;紅河開投目前債務壓力不大,公司所有的建設融 資資金先上繳財政局,財政再將資金劃撥給公司進行公路建設,公司表示財政廳自然來兜底負責還 款;滇投採用的是“土地用來還債,融資用來滇池治理”的方式,從今年起債務壓力較大,計劃購買500萬畝地;雲投還本付息方面,目前集團還本壓力比較輕, 債務大部分是15年-20年,近年付息即可。

自去年以來,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受到監管當局的警示,來自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資平台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備受境內外投資者的關注,特別是“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尤其令人擔憂”。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盡 管監管部門已出台多項措施,推動地方政府補充抵押物做實地方融資平台。但業內人士認為,地方財政收入捉襟見肘,普遍採用的土地抵押方式存在很多方面的問 題,一是債券違約時能否真正執行抵押土地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二是即使能夠進入拍賣程序,變現也具有相當難度;三是目前抵押土地的評估價值可信度較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1

一條阿里山鐵道 改變嘉義最大建商命運 揭開宏都建設三億私募案內幕


2011-8-15  TWM




嘉義最大建商宏都建設今年董事名單出現新面孔晨譽投資,這個陌生的名字,幕後股東正是在竹北投資興建新竹喜來登大飯店的建商豐邑建設,背後目的為何?

撰文‧梁任瑋

七月十三日,在嘉義經營三十五年的上櫃建商宏都建設,砸三.一四億元買下台中市文心南路上一三一五坪土地,正式宣布進軍台中房市卡位,引起中部建築業者注意。

宏都建設在台中插旗的關鍵,正是今年六月宏都股東會董監改選後,新進入董事會的晨譽投資。

晨譽投資幕後的最大股東,是新竹知名建商豐邑建設。事實上,豐邑早在去年就已透過旗下轉投資公司,悄悄取得宏都三億元可轉換公司債;今年六月,又加碼認購私募,成為宏都建設單一最大股東,目前持有宏都逾三成股權,五席董事中取得三席,在董事會握有主導權。

原本是嘉義營建業資優生的宏都建設,短短一年接連發債、現增引進新股東,背後究竟發生什麼事?

大膽下賭注 卻敗在一場颱風四年前,宏都建設董事長陳弘毅看好陸客來台觀光商機,從小就在阿里山鐵道起點的北門旁邊長大的他,砸下二十二億元,標下阿里山鐵道與飯店經營BOT案,震驚國內觀光業。

二十二億元,在嘉義地方不是一筆小數目,當時陳弘毅這個決定,被當地開發商形容為「大膽的賭注」。

陳弘毅懷抱回饋鄉里的理想,不但想重振阿里山小火車昔日風光,還要在海拔兩千公尺的沼平車站興建兩家飯店。他的大動作,讓宏都在全國建築業的知名度大增。

這項BOT案包括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北門車站一百五十間商務套房,占地兩公頃的森林遊樂區、兩百五十間套房的國際級度假飯店。當時宏都內部估算,若在二○○九年開始營運,每年固定獲利可達一.七億元,以當時股本九.八四億元計算,可貢獻每股稅後純益約一.五元上下。

看 準阿里山每年湧入上百萬名觀光客商機,儘管飯店興建過程,遭遇不少環保團體抗爭,旅館開發案環評也屢被環保署打回票,但宏都仍不放棄。甚至旺旺集團董事長 蔡衍明,也曾想要入主宏都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 宏都阿里山,開口要求吃下四○%股權,宏都只願意給三三%,最後因未喬攏而作罷。

但陳弘毅算盤打得精,卻人算不如天算。○九年八月八日發生莫拉克颱風,造成阿里山森林鐵路多處落石坍方及路基流失,宏都阿里山公司基於旅客安全考量,暫停阿里山森林鐵路行駛,打碎宏都經營阿里山鐵路的美夢,也壓垮公司財務。

去年三月,林務局以宏都未針對森林鐵路災損提出完整修復計畫,沼平車站旅館開發也未能於期限內完成興建為由,終止合約,並收回飯店經營權,要求宏都歸還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車站用地,並盡速完成地上權塗銷登記。

二○一○年五月,宏都交出阿里山森林鐵路經營權,及鐵道資產給林務局,成為壓垮宏都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陳弘毅的賭注終究敵不過無情天災。

至於已在○九年完工的阿里山麗星北門大飯店,因土地屬於林務局,產權與地上權登記在宏都阿里山公司,雙方因阿里山BOT案權責仍未釐清,目前飯店無法營運,只能閒置。枉費坐落嘉義市中心最熱鬧的文化中心正對面,但空蕩蕩的建物卻成了地方醒目的蚊子館。

財 務壓力重 給豐邑入主機會宏都建設總經理滕新富表示,當初投資阿里山鐵道,也是想趁勢轉型為觀光休閒產業,但宏都一夕變成八八風災受災戶,與林務局的協調不知何時才 會有結果,「時間一拉長,時間成本也跟著增加。」頭洗了一半的宏都,前前後後投資宏都阿里山公司達十億元資金,為了紓解財務壓力,只好展開一連串籌資與處 分資產計畫。不但向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貸款二.六億元,也將現有辦公大樓部分樓層出售變現,對於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借款,也繼續向借款銀行辦理展 延續借,以解決短期營運資金需求。

宏都進退兩難的處境,給了豐邑入主的機會。去年豐邑建設透過券商介紹,認識宏都建設,參與認購三億元可轉換公司債,之後,宏都又辦理私募,因而將資本額由十億元調高至二十億元。

雖然,豐邑目前已成為宏都的大股東,但豐邑機構董事長劉樹居仍將宏都建設董事長讓陳弘毅擔任。外界研判,主要是私募股票要鎖三年,豐邑屆時才會成為真正的大股東,目前並不適合浮上枱面,至於董事長寶座是否換人,還有待觀察。

滕新富表示,豐邑入主宏都是外界的解讀,對於宏都來說,晨譽投資就是單純的策略性投資人。

至 於這幾年竄紅的豐邑建設,在台中起家,近十年大規模在新竹推出三十餘件建案,總銷金額高達六百億元,搭上這波房地產景氣榮景,累積雄厚資本實力,三年前更 投資八十億元興建新竹喜來登大飯店,坐上新竹建商龍頭寶座。如今透過私募方式「借殼」宏都,符合公司一貫積極的企圖心。只是讓外界沒有想到的,一條鐵道, 竟改變了嘉義最大建商的命運。

宏都建設、豐邑建設小檔案公司名稱 宏都建設 豐邑建設成立時間 1976年 1995年

負責人 陳弘毅 黃淑美

資本額 20億元 5億元主要業務 嘉義住宅推案 台中、新竹推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60

建立轉讓權 杜絕豆腐渣建設

2011-8-22  TCW




數年前,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與 另一名經濟學家楊小凱,曾有一場著名論戰。論戰主題乃是中國經濟發展,究竟是「後發優勢」,還是「後發劣勢」?

林毅夫認為,中國具有「後發 優勢」,這是因為開發中國家,只要複製已開發國家技術,就可以帶來成長,不用再走過去已開發國家曾走過的錯路、彎路。

楊小凱卻認為中國是 「後發劣勢」:正因為開發中國家可以輕易透過模仿帶動成長,這些國家往往不思改革根本性的制度,反而喪失長久繁榮的機會,「後發」因此成了「劣勢」。

勞 力優勢漸失! 狂拚建設換榮景,造成國富民窮

林毅夫和楊小凱的論戰,都把像恐龍般龐大得無法用一句話說清楚的中國經濟,各自說對了一部分。 而基本的論調是,前面三十年,中國經濟嘗到了甜頭,但接下來的日子,苦果剛剛才要開始。

而中國現在處於全球關鍵性的角色,要如何避免走向硬 著陸,以及讓中國模式落入死路一條的困境?

自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大體上是林毅夫所說的「後發優勢」,也就是引進先 進的技術,使得中國能有效的運用廉價勞力,來創造每年經濟成長近九%的亮眼成績。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勞動力投入運用,這種勞力優勢逐漸遞 減,若一國沒有制度改革,以催生市場交易,吸引更多其他資源投入,經濟成長就將難以為繼,這就會落入楊小凱說的「後發劣勢」。

中國從林毅夫 所說的「後發優勢」,逐漸轉變為楊小凱口中的「後發劣勢」了嗎?

據高盛(Goldman Sachs)駐香港經濟學家喬虹的資料,過去十年中國製造業實質工資每年成長近一二%,有些外資企業開始醞釀移往東南亞。

今年六月《時 代》(Time)雜誌報導,一位在中國設廠已二十二年的美國商人哈布斯(Charles Hubbs)打算外移到柬埔寨,理由是「光過去兩年成本就上升五○% ,要找到和留住工人更難了,」《時代》因此稱「中國廉價勞力時代結束了。」

因 此,即使中國「後發優勢」尚未消失,也很難再像以往靠著廉價勞力來帶動成長,若要追尋中國下一個成長力道,「後發劣勢」就會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近 年來中國當局也意識到,勞力優勢已不再足恃,因此他們推出各式經濟計畫,各省、市大興土木,想透過政府花錢帶動經濟成長。

但此舉後果就是資 源越來越集中在政府手上,中國也就越來越「國富民窮」。

根據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家陳志武今年二月公布的數據,一九五○年代初期,中國民間消 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大約六九%,但近年來已下降到三五%;反觀政府消費占GDP比重,從一九五二年約一六%,成長到近年約三○%。

為 什麼中國政府要花這麼多錢?因為沒有制度改革,創造出更有利於市場自由交易的環境,也就是中國沒有累積陳志武所說的「制度資本」,因此民間資源無法透過市 場交易,用在能創造出最大價值的用途上。

不完善的市場交易制度,限制了民間運用資源,那就只能靠著政府把資源從人民手上拿過來用。然而,政 府運用資源有個先天限制,就是「花別人的錢不心疼」,因此,很容易把資源浪費在從市場看來十分低效率的項目上。

近年來中國各省市政府做了大 量的「獻禮工程」、「政績工程」,連官方媒體新華社在今年七月,都批評這些工程「置安全、生產、質量於不顧」,「成為名副其實的『形象工程』、『豆腐渣工 程』。」

又缺制度優勢! 改革產權制,才能活絡市場交易

累積「制度資本」,讓市場交易更深化,才能避免政府濫用民間資源,讓 民間把資源使用在最有效率的用途,這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產權」。

產權有保障,每個人才願意投入他們手上的資源在市場逐利,進而創造出 許多機會,經濟才會更繁榮。所以,「制度資本」最重要的就是保障產權。

例如,政府隨時可用一紙公文,把每個人的房子強制拆掉;或是強盜把一 個人的房子燒了,法律也不懲罰強盜,這樣誰還肯去買房子呢?房地產市場自然也無從談起了。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制度演變,是逐漸朝著有利於市 場交易的方向走的,不過,對於產權的保障與改革,還只是近幾年來的事,因此也出現了一些產權定義不明的現象。

例如,中國有些企業雖然表面上 是「民營」,但當初出資者或母公司可能是公有的——像上海浦東加工出口區,很多都是政府直接經營;又如中國有的學校雖然號稱「民辦」,但其土地卻是當初從 政府那裡廉價得到的,校長也是上級調派而來的;又如有的「公立醫院」其設備及大樓都是政府操辦,但該醫院又可以按市價向病人收費賺取利潤。

因 此,這些機構的產權,到底是「公有公辦」、「公有民辦」、「民有公辦」、「民有民辦」,也就根本無法劃分清楚。

如中國經濟學家薛兆豐所說: 「中國產權改革的最大困難,是在從『純粹公有』向『部分民有』過渡的過程中,尚未有一條現成的道路。」因此像數年前經濟學家郎咸平批評的國有資產流失,問 題就出在這種「公私難分」的格局。

除了產權劃分不明之外,另一個問題則是中國對產權的落實不夠完整。學界認為「產權」包含了三個重要權利: 「使用權」、「收益支配權」與「轉讓權」。

「使用權」是決定資源的用途,「收益支配權」是有權支配使用資源的收益,「轉讓權」則是能把資源 轉賣給別人。

活路只有一條! 讓自由買賣有賺頭,避免搶短心態

若想透過市場交易,讓資源轉移到能創造最大價值的用途上,落實 這三個權利缺一不可。但是目前中國許多資源的實際掌控者,並沒有完整的擁有這三個權利。

例如,中國許多控制國有資產的負責人,包括國營企業 經營者、擁有土地的官方機構等,手上有「使用權」、「收益支配權」,他們可以決定如何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支配創造出來的收益,但是他們卻沒有「轉讓權」。

缺 乏「轉讓權」,就會讓使用資源的人,不關心這項資源的長遠價值,而會把資源的短期價值榨乾。

如果你有一片森林,你可以決定怎麼使用,也能支 配使用後帶來的收益,但是,你也可以把這片森林賣掉。這時你就會考慮到它的長遠價值,因為如果你現在就把這片森林的價值榨乾,別人就不會想買,所以你會好 好的照顧森林,才可能賣掉。

但是,若你不能把這片森林賣掉,那麼你就根本不會顧慮這片森林的長遠價值,對你來說,最有利的使用方式,就是現 在把它全部砍光賣錢。反正這片森林不能賣掉,那你何必費心照顧森林?這就是缺乏「轉讓權」的後果。

因此,中國的「豆腐渣工程」、「用人唯 親」、「貪汙浪費」、「環境污染」等,都是因為實際控制資源者,缺乏「轉讓權」,他們就不會在乎資源的長遠價值,而把資源帶到只能實現短期利益的用途上。

放 大到整個國家、企業、地方政府,大家都在做短期榨乾的事,而不去照顧長遠利益,當中國經濟出現減速或嚴重拐點,風險就會全部集中在國家這部機器上;國家強 了,大家都強,國家垮了,大家也跟著垮。

由歷史來看,據經濟學家張五常的研究,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其實只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讓已有私人 使用權的農地加上了「轉讓權」,原本附地而生的農民以及武士,大批離開家園湧到城市,農地以價高者得,合併使用,工商業的專業與合併帶給社會極大的利益, 經濟指數就立刻上升,為日本現代化及日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因此,開發中國家要擺脫「後發劣勢」,要從建立資源的「轉讓權」著手。但「轉讓 權」要能夠運作,關鍵在於訊息充分流通。例如,若傳媒只報導國營事業形勢一片大好,但虧損嚴重或官員舞弊,卻因政治考量而無法讓大眾知道,人們誤判而買了 這些企業的股票,後來發現上當。長此以往,誰還敢去買這些股票呢?

耶魯大學金融學家陳志武,曾比較一百多國的新聞自由程度和服務業發達程 度,結果發現新聞媒體最自由的國家,其服務業也最發達,而新聞媒體最不自由的國家,服務業也最落後。他的結論是「產權保障最好的國家,其第三產業(服務 業)也最發達,而產權保護不好的國家,其第三產業也最不發達。」

總結來說,只有累積這些「制度資本」,創造更有利於市場自由交易的環境,才 是逐漸失去勞力優勢的「中國模式」,接下來唯一行得通的路。

【延伸閱讀】

後發嘗甜頭!開發中國家可以引進技術,使經濟發展更 快,正因為「後發優勢」,我們才對中國未來有信心。 ~經濟學家 林毅夫

後發吃苦果!模仿新技術來代替制度改革,是中國的「後發劣勢」,表 面上頗有成效,實際上留下制度隱患。 ~經濟學家 楊小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7

兒時貧困居無定所 今成中台灣豪宅推手 聯聚建設江韋侖永遠把自己當第二名 才有進步空間

2011-8-26  TWM


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蓋的豪宅,名氣響透兩岸三地,最近他首度出書,公開聯聚17年的成功祕訣,而江韋侖也獨 家與本刊分享,他成長與創業歷程的動力,來自擺脫幼年困頓的環境。
撰文•梁任瑋 攝影•林煒凱 江韋侖追求完美的個性眾所皆知,總要求在剪完頭髮的第十二天接受訪問,因為「剛理完髮的長度拍照不順眼」。但接受本刊採訪當天,他卻破例沒有遵守自己訂下的原則。

這是因為江韋侖趕著從大陸回國,幫剛完工的「方庭大廈」確認收尾細節,無暇整理頭髮,但我們還是從拍照見 識到他龜毛的個性。當天穿著白襯衫、牛仔褲受訪的江韋侖,要求「坐著拍時要穿外套,站著要脫外套」,原來,他認為,穿著白襯衫坐著拍照,身體會與淺色椅子的顏色混在一起不好看,所以一定要搭深色外套拍照。

眼前的江韋侖,今年五十歲,以「超越客戶期待」的嚴苛標準,打造台灣豪宅傳奇,在台灣富豪圈,「江韋侖」 三個字,就是豪宅品質的保證。

最近,建築界流傳一本非賣品的限量書《LIMITLESS LUXURY》,這本以台中七期豪宅「聯聚信義大廈」為範本的 書籍,重達三.三公斤,裡面藏著聯聚建設十七年來上百億元推案的心血結晶,建商想從中了解聯聚究竟有什麼法 寶,可以吸引台北客戶南下,其他案子都不看,就願意砸上億元買聯聚的房子。

改善車道    買一輛保時捷測試過去,聯聚新古典風格的設計、頂樓耀眼的sky lounge,早已成為全台灣同業爭相 模仿的對象,但江韋侖的態度與精神,卻是同業永遠學不來的。

鏡頭,拉回到八月二十四日,當訪客走進「聯聚方庭大廈」圖書館,目光被眼前三百年歷史的古董畫作︿花神﹀ 吸引,江韋侖卻望著拱形天花板上一盞不明顯的燈泡,似乎瞧出不對勁。

「右上角左邊第八只的燈泡色溫及角度跑位了,趕快找人來調整。」他話還沒講完,跟在後面的員工已拿起手機 拍照,傳給主管做立即改善執行,「拍照是為了檢查是否有確實改善。」他嚴格地說。

江韋侖吹毛求疵的案例不勝枚舉。為了讓「聯聚方庭大廈」車道的燈光美觀,江韋侖把車道縮小,後來客戶反映 不便,於是江韋侖利用十二天、花上千萬元台幣,再把車道拓寬,達到客戶的要求。

甚至有一次,聯聚住戶開保時捷,因為跑車底盤較低,碰撞到大樓車道。為了找出適合的車道高度與寬度,江韋 侖乾脆砸錢買一輛保時捷來測試;此外,他為了體驗頂級跑車的質感,也各買了一輛賓利、Aston Martin、勞斯萊 斯來研究。

「即使客戶覺得還不錯,我還是希望要求員工找出九十九個缺點來檢討再求精進,知道缺點,才知道下次努力的 坐標要放在哪!」雖然早已在台灣豪宅界闖出名號,愛惜羽毛的江韋侖,仍戰戰兢兢不敢鬆懈。

找安全感    小五去工廠打工賺錢江韋侖對建築的吹毛求疵,源自童年對家庭溫暖的缺憾,因此走進聯聚每棟建案 的交誼廳,幾乎沒有訪客不被那裝飾得極為溫馨的空間感染,高級手工地毯上,會擺上一張一百多年歷史的古董椅,旁邊有一盞暈黃的立燈,在角落散發出家庭的溫暖。

「我不否認我很龜毛,我覺得這是天生的。」江韋侖頓了三秒鐘,才說:「小時候環境不好,假如不努力一點,不爭氣一點,這個family(家)永遠就是這樣子。」江韋侖很少對外談他的家庭與成長背景,對他來說,這是一塊他內心不想觸及的禁區,卻也是鞭策他成功的原動力。

江韋侖在台中市後火車站忠孝路長大,「一個小房間住了四個人,而且常常換房子。」父親常不在家,甚至連他 讀到幾年級也不知道,小學四年級前,四處搬家成為家常便飯。﹁我媽媽都會跟我說,今天下課要回到哪裡去喔,不要跑去原來那個家。﹂早熟的他,很小就懂得自立,小學五年級就去竹筷工廠打工,﹁因為要烘乾,所以非常 熱。﹂江韋侖談到過往,口氣有點乾澀,他解釋去打工不全是為了錢,而是試圖去嘗試賺錢的感覺。

對當時的江韋侖來說,賺錢的滋味讓他感受到安全感,在困頓的環境下,證明自己有生存的本事,「小時候就知 道自己要有個future(未來),否則這個家一定會完蛋,要有危機意識、奮發向上,因此我高中畢業就去上班。」 要過好日子    亞洲鞋盒王跨入豪宅雖然高中念了七所才畢業,但江韋侖的成就卻讓同學意外。江韋侖回頭看過去的 人生際遇,從一個窮小子翻身豪宅天王,他直說:「當初從來沒想到,會發展到這樣的規模。」江韋侖退伍後,到 親戚的鞋盒廠工作,當時風行六合彩,工人不好找,為了趕貨給客戶,江韋侖往往工作到深夜一、兩點,乾脆睡在 工廠,隔天早上洗個澡後繼續做,「那家公司原本賠錢,後來被我做到賺錢。」江韋侖做鞋盒,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他二十八歲到大陸發展,後來在廣東、上海、福建、越南等地設七家鞋盒廠,包括Prada、ARMANI、Hugo Boss等 國際知名品牌,都是他的客戶,市場占有率全亞洲第一。

鞋盒事業雖穩定,但江韋侖心裡卻另有盤算,「一輩子做盒子能賺多少錢?做鞋盒只是餬口,要過好日子,一定 要從事其他行業。」於是,一九九四年,建築業門外漢的江韋侖,一腳踏入陌生的行業。

九五年,江韋侖開始在台中七期蓋別墅,就是聯聚和園。江韋侖自嘲因為「不懂」,所以蓋了十四戶、九種造形,沒想到反而引起轟動,後來台灣很多別墅都模仿這種作法,「現在回頭看,覺得自己很有勇氣。」聯聚和園一戶二千五百萬元起跳,當時是台中最貴的房子,連股東也質疑,「你賣那麼貴,什麼人要跟你買?」所以江韋侖乾脆自己先買一戶,後來這個建案賣得很好。

江韋侖親力親為,「我每天都很忙,我要control(控制),沒看到的我不放心。」因此聯聚和園完工後,員工受 不了壓力紛紛離職;之後的聯聚和平完工,也有九成員工去職。這時江韋侖才意識到,光靠他一個人是不行的,「 你一定要有資源,才能支撐理想。」當時聯聚員工的家人都會嘲諷,「你一個月領三萬元,隔壁領兩萬八的每天可 以回去吃晚飯,你乾脆領兩萬八,每天回來吃晚飯好了。」即使如此,江韋侖仍然不退縮,堅持對品質的要求。幸 好,聯聚推的建案,逐漸受到市場肯定。

○三年前,台灣房市都不好,江韋侖的信念就是,「做事業是長期的過程,不管景氣好壞你都要動,有在動,事 業才會延續,人散財也沒有了。」江韋侖咬緊牙根,靠鞋盒廠支撐聯聚建設,○四年起,他抓住時機買地;之後台 灣房價開始起漲,聯聚也憑藉口碑在上流社會打響名號。

現在預約參訪聯聚建案的客戶,已經排到一年後,不少人慕名而來「體驗」聯聚特有的接待文化;因為江韋侖要 求員工從客人抵達方式、用餐習慣、喜歡喝什麼酒,甚至要送什麼伴手禮,都要先做好功課,讓賓客享受豪宅等級 的服務。

征服人心    送鞋多買兩個尺寸還有,江韋侖即使送朋友鞋子,也是細心到極點,一次準備三個尺碼,如果對方穿 八號鞋,他會多買七號半、八號半的鞋子預備,萬一大小不合,可立刻更換,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以免對方穿了 不合腳,白送一場。

因為他堅信「做得好留下、做不好淘汰。」所以聯聚這幾年不是單純蓋房子,而是做品牌,他比喻,「Giorgio Armani賣一件一萬元的衣服,為什麼在Giordano一件賣幾百塊;一樣都是G開頭,一樣在台灣賣,為什麼價格差這 麼多,那就是品牌。」江韋侖在十幾年前曾誓言﹁要蓋全台灣最美的房子、十年內不出七期、不蓋二千萬元以下的 房子!﹂當年很多人都覺得他太狂妄,沒想到,他真的做到了。

即使聯聚品牌受到市場、客戶肯定,但江韋侖警惕自己,永遠當第二名,才有進步空間。問江韋侖最滿意哪一棟 作品?他回答,「尚未完成的下一棟!」永遠不滿足現況、把自己缺點放大檢討的江韋侖,用他的偏執,在建築界 寫下自己的傳奇。
江韋侖 出生:1962年 現職:聯聚集團執行長 學歷:高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1

長揸王道無間道建設 在市場提款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1212.html

今天恒指下跌387點(最低見18768點),國指跌305點(2.87%),成交608億。股票升:跌比例<1:4。滬深300跌2.72%,成交增加。

今天亞洲市最重要的新聞,除佔了本博留言版最大篇幅的貼圖效應外,首選這一則:

內地傳媒報道,萬科醞釀旗下上海樓盤全線降價,降幅或超過20%,而萬科正根據上海市有關部門規定,為部分項目辦理新的網上備案價格。


萬科在上海清林徑樓盤,新批樓盤每平方米售價1.3-1.4萬元人民幣(下同),較早前推出時價格下調15%,遭前期業主提出退房要求。


萬科總裁郁亮早前表示,明年萬科將採取過冬,以現金為王,現金流較利潤更重要,不能有存貨及囤地,要積極賣房,慎重買地。

正當全城主流意見為19000-20000 range trading,pundits 都教人如何在橫行市中「自處」,那就一插就穿。

歐洲諸國的債券息率屢創高位,比利時的國債息率已開始升到要關注的水平,意大利債券重回7%,會看圖表的就知這是一浪高於一浪。歐盟如何解決債務問題?說穿了,是束手無策。<

至於美股強勢,我相信主要是因為資金回流、經濟數據有見底轉好的跡象、巴菲特索羅斯持重倉科技股的消息提振影響。走勢一支獨秀,歐洲開始也跟不上,更不要說港股;將來的發展極可能是:人升我地無得升,人跌我地跟到足。

個人組合今天沒有任何操作,繼續睡覺。

昨日有留言談及言論建設性的問題。今天中港兩地崇尚和諧,要「建設和諧社會」;評論要「中立」,最好是左右各打五十大板,然後講句「見仁見智」。

至於本博某些文章有沒有建設性,我只好講句濫調「見仁見智」。例如我們眾裏尋他千百度,發掘了「貼圖吹噓效應」這個準確度非常不錯的測市指標,那有沒有建 設性呢?像昨天文章,我主張努力實踐鍛鍊技藝,切勿流於教條吹水;長揸死牛都是賭,要賭就要賭得精明一些,不要懶惰找藉口等等。那又有沒有建設性呢?

今天看到老師文章,我看到他從心底裏認同我的想法。他在自己多年諸多操作之中「眾裏尋他」,找出一單賺錢的投機操作吹噓一番(但諷刺在主張長線投資王道的 老師,表現最好的一單交易卻是投機賭博的操作),旁敲側擊證明長線死牛那一部份回報乏善可陳,反而投機賭博回報可人。他指出要食大茶飯,要花很多功夫;他 用實例證明,倘若流於吹水,不好好鍛鍊操作的技藝,那就只能像他那樣:買中了但太早沽,沽完升N倍都和自己無緣;表面上是吹噓,實則是用拮大脾實例來苦口 婆心勸勉大家。凡此種種,都正好印證的昨天我篇文章《Craftsmanship》的重點。

其實很多聰明的讀者像達文西密碼一樣,已成功解讀老師的「長揸王道無間道」的密碼。有人以為我和老師其實是黑白兩面的分身,以助大家悟道;雖然我實在不敢 高攀,但覺得很有趣。不過,要建設,那就應該用理性分析事物的本質,主張「解昧」,追尋真相。拘泥意識型態和名詞正統解說,甚至罷黜百家,以為有一個王道 可以獨尊,那是愚不可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8

建設香港 左丁山

2011-12-30  AD

聖誕假期眨眼已過,呢輪香港旺到不得了,雖然話有大量市民外遊,但本港商場無處不爆滿,食肆插針不入,莫講話大酒店,著名有星餐廳嘞,街頭巷尾都一樣,藝 術 B在拆禮物日以為冇乜人出城,駕車到銅鑼灣,發覺寸步難行,急忙轉往灣仔。到咗春園街叫老婆落車買蛋撻,點知「金鳳」外面條人龍有一條街咁長,幸好另外有 一條隊係輪外賣嘅,比較短一啲,買咗熱蛋撻就企在車旁吃落肚,夠晒街坊款。
那邊廂惡佬明以為郊外少啲人,揸車到元朗,哎吔,熱鬧如市區,成條街都 係遊人,周圍冇位泊車,唯有走人,轉頭去雙魚河馬會食雪糕。惡佬明話:「香港呢個城市生機蓬勃,旺氣騰騰,橫睇掂睇都睇唔到 This City is Dying。 Joe Junior隨口噏,唔好當係秘笈!」
社會上總有悲觀派。悲觀人士,自己睇唔到前景,就以為其他人同樣沒希望,呢類睇法,錯到離譜,幸好大部份香港人都係勤奮自強,懂得克服困難,掙扎向上嘅,唔係坐響度等派米嘅伸手派,香港目前有唔少機會,年青人唔好坐視不理呀。
左 丁山經常在此鼓吹經濟發展,加緊建設香港,就如拆政府合署西翼,拆中環街市,建港珠澳大橋、第三條機場跑道等等,有人以為左丁山真市儈,夠銅臭,不理會甚 麼文化保育環保,任佢地點樣講啦,其實建設香港與否,左丁山不大在乎,反正自己對生活已無大需求。但下一代人、八十後、九十後佢地需要工作,需要向上爬嘅 機會,需要新硬件,需要新環境嘅啫,如果香港乜都唔搞,硬件停留在 2011,起醫院但冇醫生,起高樓話不環保,起大樓話阻礙某些居民景觀,起焚化爐話傷害稀有動植物……總之凡係建設新東西都有人及區議員走出嚟反對,阻 延,往往祭出環保/保育/文化回憶/等大旗,香港實會俾新加坡拋在後頭啦,香港啲住宅與寫字樓一定愈來愈昂貴,最終令大公司盡量搬去新加坡,香港大學畢業 生要向外地搵工,左丁山心為之危,寧願俾人話市儈都要繼續鼓吹建設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0

史玉柱:回望過去 我懂得了制度和企業文化建設的精髓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wenhua/209494.html

我覺得消費品企業,尤其是營銷類消費品企業管理重點還是在兩個方面:一是制度的建設,二是企業文化的建設。我談談這兩個方面的體會。

21年前我剛下海的時候,產品研發之後的生產很簡單,很多人其實都在銷售。當時我們的公司還沒有100人,也就沒有什麼管理,因為什麼事都是老闆說 了算,這也都還好,沒出什麼問題。但當公司員工有上千人之後,管理就出了問題,在體現在制度沒有跟上。比如我們當時還銷售了諸如電腦之類的產品,開始出現 一些呆壞賬。面對這個現象,我第一次感覺到管理與制度的重要性,於是就開始進行制度建設,也確實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都很細,厚達一尺厚,表面上看 都很完善,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制度都形同虛設,並不可取。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分公司的經理晚上要請工商局局長吃飯,那他就必須先發傳真到總部,等得 到總部許可之後才能請客。如此一來,這些制度就流於形式了,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到最後,當1997年初巨人倒下的時候,我們造成的呆壞賬非常多,最少有4 到5個億。如果沒有這些呆壞賬,我們摔一跤的時間可能會往後延續幾年。

所以經過這個極左與極右之後,在開始做腦白金之前,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腦白金的制度應該怎麼建設?於是我選擇了一條既不極左也不極右的路線,這 套制度主要從幾個角度去制訂:一個員工來你這裡做事,他想追求什麼?他的追求可能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兩點:第一點是他能不能得到他滿意的經濟回報,從 而能改善他的生活,這是很正當、很合理的要求;第二點是他的個人價值能否實現。基於這兩點,我重新設計了一套制度,這套制度的第一點就是要充分體現多勞多 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如果這個設計得合理,它的威力相當大。比如在鄧小平搞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中國多數地區的溫飽都存在問題,但在實行聯產承包之 後,也沒聽說買多少拖拉機,開多少荒地,中國的溫飽問題很快就解決了,糧食也有了節餘。那個時候我在統計局裡負責統計,瞭解到了制度的力量,其實它就是將 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同樣我們企業也是這樣。我前面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其實是在壓制人的主觀能動性,後來進行制度改造之後,我明顯地感覺到企業員工的主 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不用我太操心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這套制度要體現出充分授權。其實權利很燙手,能不在自己手裡就不要在自己手裡,只要能將權利、責任、利益充分合理配套,將它分散下去是最 好的選擇。在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會覺得還有發揮的舞台,不需要事事都向上級匯報,可以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做出決策。如果取得了成功,他就 會有成就感;而如果失敗了,他會吸取教訓,這對鍛鍊他本身也有所幫助。第三點就是充分體現出簡單。剛做腦白金的時候,公司的制度是我寫的,只有一頁半紙, 後來公司不斷擴大,制度也不斷豐富,變成20、30頁的紙。但我發現,20、30頁的制度不如一頁半的制度好用,越簡單越好,讓每一個員工看得懂,理解得 透,那是最好的。另外,對於最基層的一些操作也是,越簡單,越明了越好。比如腦白金在終端的擺放方式,我們當初就有一個原則:腦白金在商店的擺放不得少於 三盒,高度不得低於1.5米,不得高於1.8米。就這樣,越明了,越簡單,往往越有效。太深奧、太難理解的東西,它的效率不一定好。

關於企業文化建設,即使你的制度再完善,如果沒有企業文化的配套與補充,企業管理也將是徒勞。因為任何一個制度都可以鑽空子,所以只有將文化建設作為補充,這樣整個企業管理才是健全的,整個公司的氣氛也才是健康的。

如何制訂企業文化呢?我覺得,對於營銷類企業而言,關鍵就是針對自己的企業可能存在的制度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專門去制定一些文化,一些口號。這並不 在於要有多高的調,適用就好。在啟動腦白金之初,我制訂了幾條,現在我們還在用,為什麼還在用?這說明它到目前為止仍然有效。比如我們企業文化中的第一條 就是只認功勞不認苦勞,因為苦勞對一個企業沒有任何貢獻,它不會帶來任何利潤,但中國的傳統文化認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將這句話明確地提出來,只 認功勞不認苦勞,並將之灌輸下去,一旦得到認可,企業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比如我們企業文化中還有一條,就是「做不到不要說,說了一定要做到」。我們不 少中國人有這樣的陋習,喜歡拍胸脯,喜歡說大話,尤其是下級對上級說大話,也有上級對下級說大話,在這樣的氣氛下,企業上下級之間就沒有信任。而如果一旦 將「做不到不要說,說了一定要做到」作為口號來提,那麼每次下級跟上級拍胸脯的時候,報告下個月即將完成的銷售任務的時候,他會慎重。我們情願他少報一 點,但是你報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一旦這個氛圍建立,它與制度配合後的戰鬥力往往也很強。

我們企業文化的最後一條相對空虛一點,就是艱苦奮鬥。我們不排除家庭富裕的員工,這是他自己家裡的事,但是一旦進入公司就一定要艱苦,一定要奮鬥。 如果將富裕生活中的一套東西帶到公司中來,那這個公司也會受到影響。我過去帶的兩個團隊,保健品業務和網絡遊戲業務,這十幾年來中有很多人賺了錢,成為了 千萬富翁,百萬富翁,但有的人過不了這個從沒有錢到有錢的檻,有的人在公司裡突然不能艱苦奮鬥了。既然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那在這方面我們就應該在文化方 面提前做一些工作。總而言之,對於如何管理營銷類企業,我的觀點是,一定要制定一套非常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服務於企業文化,這兩點做好,這個事就成了 一大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5

一篇關於中國品牌建設問題的文章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4ex.html

本博按:紹興和蕭山是紡織面料的生產和貿易重地,由於各項成本大幅度增加,企業利潤日趨低下,甚至虧損。於是,許多工廠和貿易商進軍服裝領 域,期望獲得更大效益;有的決心創出像模像樣的品牌。然而,多年過去了,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還有許多正在前赴後繼地走向失敗;至於品牌,更是無一打造 成功的。迄今,這個地區「布不成衣」的局面仍未得到實質性的改觀。

    我周圍不少做服裝品牌的朋友也難逃厄運,紛紛敗北;有的雖沒完全敗下陣來,但也正在苦苦掙扎。我反反覆覆告訴他們:一、品牌建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即使 世界頂級品牌大師,打造一個品牌也需要三、五年的時間,更何況你們了,搞它個十年八載的也不可算長,千萬不可急功近利!二、沒有自主設計就創造不出真正的 品牌。想用貼牌、借洋牌子走捷徑,最終沒有不走到死胡同裡去的。不信,你們走著瞧!

    這裡介紹一篇唐-舒爾茨關於中國品牌建設問題的訪談文章,很有價值!但文章中「社交媒體增加營銷難度」一節裡的有些論點,本人以為在中國不一定完全適用,值得商榷。

 

唐-舒爾茨:中國品牌建設為何屢受挫

 

訪談嘉賓:

唐-舒爾茨 全球整合營銷之父

一篇关于中国品牌建设问题的文章

訪談主題:

中國為何無名牌?

主持 人:劉雁

訪談地點:廣東 深圳

訪談摘要:

中國的企業過於急功近利,參加會議時經常會有中國企業家問我,如何打造世界品牌?我的答案是,或許需要三到五年。但這些企業家總是說,不行,我明天就要。

 

騰訊財經:舒爾茨教授,您好!我們知道投資者現在越來越重視企業的品牌,您在北大匯豐商學院開設的課程會將重點放在品牌建設方面嗎?

唐-舒爾茨:我認為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包括經濟從出口轉向內銷,出口實際上不需要品牌,也不需要廣告,只需要有銷售途徑和好 的產品質量便可。當經濟轉向內部消費者時,應有所不同,我的課程就是啟發人們去思考消費者渠道、分配等。目前品牌建設在中國仍是一個新的領域,企業剛剛開 始接受和理解這個概念。

 

品牌建設需牢牢樹立消費者意識

 

騰訊財經:自從您2000年第一次來中國已經過去十多年,您能談談感受到的中國消費者環境的顯著變化嗎?

唐-舒爾茨:過去十年來我看到的最大變化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增長。這意味著人們有更多的錢去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生存需求 的物品。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意味著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市場,人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人們過去擔心的食物、衣物、住宿都已不必,這個改變意味著如今人們可以走上 街去購買T恤,這些就是變化。

騰訊財經:在您昨日的演講中提到,中國還在從製造業到市場營銷轉變中,您覺得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唐-舒爾茨:我覺得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你們掌握著製造業產品,生產製造等各個環節。如今的問題就是你如何吸引消費者購買,這就涉及品牌建設的問題,你如何讓消費者理解你的品牌價值,因為市場上競爭者很多,並不是說以前沒有競爭者,而是他們變得更加強大和依靠傳統營銷。

騰訊財經:您曾經指出,中國不能照搬西方的路子,那您認為中國需要走怎樣的路?

唐-舒爾茨:我說過,中國不要照搬西方的做法,如果你看到我們做的,你會發現同樣沒有成功,再加上中國是不同的類型和區域。中國的優勢就在於你們沒有歷史的包袱,所以對於中國來說,機會更加容易和簡單。

騰訊財經:近幾年來世界經濟發生了很多變化,您認為中國的公司要如何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

唐-舒爾茨:我覺得中國最需要做的就是樹立消費者意識,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理解他們所想要的,所喜歡的。因為之前經濟主要依賴出口,他 們不瞭解消費者。消費者調查意識還不夠,我講的就是我如何建立一個大的系統,如何建立一系列數據庫,這些都是中國公司需要提高的新技能。調查一小組人然後 運用於全部,需要有途徑建立這樣的數據庫。

 

社交媒體增加營銷難度

 

騰訊財經:多年前您的著作《整合營銷傳播》引領了潮流,能否給我們舉例講講IMC的理論實踐?

唐-舒爾茨:如果你看到我昨天在論壇引用的實踐例子,Apple Store就是很好的運用,因為他們把產品、經驗和銷售人員都放在一起,在你去蘋果店時會有這種經驗,這也是IMC提倡的:把所有的東西放在一起,給你好的不同的產品體驗,而不僅僅是給你折扣等吸引顧客的方法。

騰訊財經:中國正成為最大的網絡在線消費市場,您認為企業應該做哪些準備來適應這一變化?

唐-舒爾茨:我認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所有的在線社交媒體都已經是即時的了,騰訊或許引領了這一潮流,因為它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還是有 很多公司在這方面存在問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推送消息和與消費者建立關係間的不同。所以我認為未來我們將看到的是企業會更多地建立與消費者的雙向溝通和交 換。

騰訊財經:談到騰訊,您認為以騰訊為代表的在線平台所體現的獨特優勢有哪些?

唐-舒爾茨:我認為所有的在線公司都在嘗試這樣做,記住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全新世界,從未像現在一樣擁有如此多的信息量。所以我們嘗試要做 的就是通過平台尋找生意點和方法,你需要明白的就是要有一個企業和客戶交換信息的數據庫,這是必須且聰明的做法。消費者不是你賣給產品的那個,而是和你一 起工作,共同創造價值的人。

騰訊財經:您如何看待社交媒體的變化以及社交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

唐-舒爾茨:我覺得有一點你需要瞭解的就是,社交媒體是用來方便人們溝通的而不是營銷的工具。如果你看看即時通訊,我發給你信息,你立即回覆我,這是我們兩個之間的溝通。目前市場在做的就是我做你們溝通的中間人,實際上在社交中我們不需要一個中間人,是你來決定與誰溝通,而不是企業。

騰訊財經:企業應該如何抓住其中的機會?

唐-舒爾茨:他們需要明白,這取決於消費者。不僅僅是電視廣告,坐在那裡,商業不是作秀,而是消費者說我需要一個進入的渠道,讓我知道更多,給我更多更好的信息,所以決定權在消費者手上,而不是企業手上。

騰訊財經:這是否意味著營銷變得更難?

唐-舒爾茨:會比我們想像的難一些。難的部分是,我知道如何在央視做廣告,我知道如何分配,這很簡單,但真正的問題是我不知道如何適合社會 部分。回歸到社交媒體上,你會問,我該做些什麼?這是一個挑戰,並不是沒有能力做這件事,而是這需要新的技能。營銷的作用就是告訴你其中的不同,如何做 到。

 

中國品牌建設為何屢受挫

 

騰訊財經:您曾經講過,中國企業在走向海外市場兼併的路上並不平坦,並非所有的市場都適合自己。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對此您有何建議?

唐-舒爾茨:在中國有三種建立品牌的方法:一是自己打造品牌;二是通過購買,三是通過合作。最簡單的就是買,因為被賣的企業已經把品牌最艱 難的部分做完了,但是被賣掉的企業是由於某些原因賣掉企業的,因為他們處在困難中,在收購品牌時你也附帶收購了他們的問題。我想最好的例子就是聯想收購 IBM,在融合方面諸多管理問題,收購就是為了讓中美的經理人合作更好,但卻沒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我們談論的就是中國企業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用中國人熟 知的中國文化,所作的就是適應和改變。看看日本,他們引進美國專家,不是讓他們凌駕於日本文化之上,而是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

騰訊財經:您的意思是中國還沒準備好?

唐-舒爾茨:我並不是說沒準備好,但問題是,我聽到的來自營銷人員的感受就是,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我們想立即要錢,想要短期效應, 但需要明白品牌需要花費時間來打造,品牌就是你與人們建立關係的過程,中國經理人需要明白的就是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今的中國企業不用建設品牌,做很 多其它事情也能賺很多錢,這十分奇怪和有趣。這不利於品牌建設。

騰訊財經:為何中國的知名品牌如此之少?

唐-舒爾茨:我發現的就是,比如我去一個會議,中國企業說我要打造世界品牌,我說或許要三到五年,他們說,不行,我明天就要。你不可能明天 就打造一個國際品牌,中國企業走得很像培訓路線,今天投錢進去,明天馬上賺錢回來,品牌也可以賺錢,只是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這對中國企業還是一個很大的 挑戰。

騰訊財經:在打造世界級品牌的路上,您對中國有何建議?

唐-舒爾茨:必須要讓他們理解品牌概念,西方也需要改變,這比較困難。從產品本位轉向消費者本位,過去大多企業想的是做什麼樣的產品,現在 則應是消費者需要什麼。這是時間的操練。如果我現在賺錢了,更不會去想這麼多了。中國在短時間內發展如此之快,雖然中國企業在打造品牌時無法短時間內獲得 利潤,但你必須這麼做,你必須樹立消費者意識。

騰訊財經:未來中國是否有可能出現蘋果那樣的企業?

唐-舒爾茨:如果你看看蘋果所做的,就是用科技把各個部分整合起來。體現蘋果概念的零部件都在那裡。蘋果只需做的就是重組他們。所以完全的 創新並不是必需的,蘋果所做的是真正瞭解消費者需要什麼。你用的電腦不過就是一堆零件加一個品牌名字。他們給你一個你可以選擇的平台,你可以在上面做任何 事情,如果你用電腦的系統,你選擇的都是系統要做的,而不是你想做的。操作系統可以做一些事情,但蘋果讓你選擇你想去哪,你想做什麼,而不是坐在電腦前, 按照電腦系統去操作。

騰訊財經:在您看來,市場營銷的未來會是怎樣的?

唐-舒爾茨:我們70、80、90年代建立起來的營銷體系都沒有意識到主位是誰。網絡所改變的就是它突然賦予你特權,如果你看看現在市場上 的消費者,你會發現很多不同。過去賣家會跟消費者說,我們能夠提供給你什麼產品或服務,沒有人曾經告訴過你,而現在你要是有問題,只需跑到搜索網站一搜便 可以了。所以當我給你信息,便有很多不同了,過去的消費者獲得不了這麼多信息,以前賣家可以告訴消費者他們應該喜歡什麼,而如今消費者可以自己做這件事 情。以前我們談論的是公關、廣告,而如今我們談論的是如何吸引消費者、供應商,如何共同合作。這就是如今的整合要做的。

 

營銷人生

 

騰訊財經:您把自己的人生比作營銷的一生,而妻子是您的公關代理,可否分享一下在自我提升和婚姻方面的營銷技巧?

唐-舒爾茨: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和妻子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都在一起。或許有時我在媒體做些事情,但我們似乎時時都感覺在一起。所 以理解對方的需要並且妥協,經過時間的磨練,我們就把這些細節處理好了。幸運的是,我們有很多共同愛好,我們喜歡美食,我們喜歡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地 方。我們有共同的興趣和目標,共同去分享。

騰訊財經:對於其他人您有何建議?

唐-舒爾茨:建議就是好的婚姻就是願意去承擔,這是雙向的,就像一次談話。分享彼此正在做的事情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建議就是找一個有共同興趣的人,我的例子就是,找到一個明媚、睿智的好妻子,她還是一個很好的廚師。

騰訊財經:您如何評價自己的營銷人生?

唐-舒爾茨:我來這裡是為了教書,我的產品就是我的學生。所以評價我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我的學生做的怎麼樣。讓我感興趣的是我的學生怎麼評價我,比如你的課影響了我的一生,你的課改變了我,你的課對我非常有用。所以我對自己的評價來自於我的學生,而不是我自己怎麼說。

騰訊財經:看來您十分享受教學?

唐-舒爾茨:是的,有意思的是我參加一個論壇,很多人來,結束後,有人說,謝謝,這就是我嘗試做的事情並享受的。

騰訊財經:在您的營銷生涯中,是否有一些遺憾?

唐-舒爾茨:有,我希望我可以再年輕20歲,因為我們正經歷如此大的一個變革,我希望自己可以參與其中。

騰訊財經:如何看待「整合營銷之父」這個頭銜?

唐-舒爾茨:當時已經有人開始研究這個,隨後有很多人,我只是碰巧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罷了。我擁有營銷之父這個認可,但也有很多人在為整合營銷做貢獻。所以當你說一個人是領導或者主席,引領了這個潮流時,其實他不過是剛好做了這件事。

騰訊財經:可否給年輕一代有志成為優秀企業家的人一些建議?

唐-舒爾茨:上週我在意大利給學生講課時,我說,是你們要去承擔並改變一些事情,設法使他們運作,而不是我。這取決於你自己,我只可以給你建議。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害怕,勇於去嘗試不一樣的事情,沒有人知道答案,你自己探索到的答案和別人給的答案一樣好。

騰訊財經:西方人似乎很擅長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您做到了嗎?

唐-舒爾茨:我沒做到,我時時都在工作,因為我熱愛我所做的事情。人們說你應該平衡生活和工作,有人說我想做這個,我想做那個,我喜歡這個工作等等,我不喜歡。我所做的就是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生活,然後把他們放進我的課堂裡。

騰訊財經:最後,我們知道,您是第一屆騰訊智慧峰會最重要的嘉賓之一。第五屆峰會即將在北京舉行,可否發表一些歡迎辭?

唐-舒爾茨:我不知說這個,我是否夠資格。他們做的很好,一直在增長,價格也在漲,我相信騰訊也需要很多給領導層的建議。我希望他們很好,會議成功。

 

唐-舒爾茨(Don E. Schultz)簡歷

唐-舒爾茨(Don E. Schultz),1934年1月20日出生在美國俄克拉何馬,是美國西北大學商學院的整合營銷傳播教授,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的開創者。也是位於伊利諾伊州 的AGORA(愛格瓦)諮詢公司的總裁,還是位於得克薩斯州達拉斯的TAGETBASE營銷公司和TARGETBASE營銷協會的高級合夥人。

在1997年加入西北大學之前,唐-舒爾茨是位於達拉斯的TRACY-LOCKE廣告及公共關係公司的資深副總裁。他在歐洲、美國、南美和亞洲都曾就營銷、營銷傳播、廣告、銷售促進、直接營銷、策略創新接受過諮詢,發表過演講,並舉行過專題討論會。

唐-舒爾茨博士是世界最著名的營銷大師之一,也是戰略性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的創始人, 他的著作《整合營銷傳播》是第一本整合營銷傳播方面的著述,也是該領域最具權威性的經典著作。書中提出的戰略性整合營銷傳播理論,成為20世紀後半世紀最 主要的營銷理論之一。為此,舒爾茨博士被全球權威的《銷售和營銷管理》(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雜誌推舉為「20世紀全球80位對銷售和營銷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唐-舒爾茨是直效營銷雜誌的前任編輯、美國國家廣告研究基金會整合營銷傳播委員會的聯合主席,還被直效營銷教育基金會推選為第一個「年度直效營銷教育家」。

唐-舒爾茨教授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如何影響整合營銷傳播理論演進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他指出,那些從事整合營銷傳播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懂得如何使用恰當的信息和知道衡量傳播投資受益方法的企業)將贏得競爭優勢。

他具有豐富的世界財富500強企業諮詢經歷,同時為清華大學EMBA、長江商學院、英國及澳大利亞大學的客座教授。

 

相關文章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kkie.html

              《品牌建設很重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kmt7.html

              《再談品牌建設很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59

互聯網業務負責人離職 華為電商渠道建設受挫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6/0MNDE1XzQ0ODM0Mw.html

初次嘗試電子商務的華為,似乎缺少了一個美好的開始。

記者昨日獲悉,作為華為電商業務的負責人朱波,已在近日離開華為。據消息人士稱,朱波的下一站是孵化器項目,為此廣州市某區政府已經劃撥了接近1個億的款項。

「從華為公司整體來看,互聯網離它的核心業務確實太遠,如果公司不做任何改變,即便管理者有豐富的互聯網經驗,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現狀。」資深互聯網人士龔文祥對本報表示。

作為華為花大力氣從外界引進的高管,朱波在互聯網業務上被寄予厚望。此前,他曾經創立NeTrue通信公司並將其運作上市,並在之後創辦了移動搜索公司Cgogo。

加入華為之後,朱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業務和軟件產品線上,啟動了「天天瀏覽器」手機瀏覽器項目和「數據銀行」,這些看上去有些「不務正業」的項目和以往華為所擅長的不太一樣,客戶從運營商和設備商轉向了終端消費者。

「其實還是為中國移動、沃達豐等電信運營商做整體解決方案。」據內部人士透露,因為對互聯網業務意見不統一,朱波在進入公司後很多工作都無法開展,開始一半的項目常常會無故叫停。

「這讓朱總也很鬱悶,但是公司的主業畢竟不是互聯網。」一位華為內部員工對記者表示。

20多年構建的龐大B2B架構,也讓華為終端業務在向B2C轉型過程中面臨巨大挑戰。

2010年10月,已經看到電信設備市場天花板的華為決定啟動多元化。從「云計算」技術戰略演化為「云管端」技術戰略。任正非在當年表示,「華為終端要成為這個領域重要的玩家,到2012年,銷售額要超過100億美元。」

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終端事業部的地位才開始提高,互聯網事業部也加入進來。「公司對互聯網的態度變得積極起來。」

今年3月18日,華為電子商城正式上線,作為華為終端的負責人,余承東表示華為進入電商渠道是華為終端銷售渠道建設的關鍵性舉措,並且將在今年加大拓展電子渠道和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投入。

余承東稱,除了華為電子商城,華為還將與京東、噹噹等電商渠道加強合作,在電商渠道銷售部分華為終端產品。在天貓商城中,記者看到華為商城旗艦店的累計的訪問數已達8553580次。

但事實上,在華為官網的界面上,記者看到的產品數量並不多。記者注意到,Honor榮耀U8860手機的價格已經從上線初期的2499元下調到1799元,不到3個月的時間下調了700元。

「華為的電商平台起色不大。」龔文祥告訴記者,在市場定位上,華為希望用網絡傳播拉動銷售,但互聯網的操作方式和華為以往的企業基因有很大的衝突,過往過於依賴運營商的華為,在公開渠道上幾乎沒有優勢。

據其介紹,朱波曾經希望引入外部資本,將互聯網業務從華為母體分拆出來,從而給員工們更好的激勵,但這些想法都沒有能夠實現。

龔文祥表示,華為雖然實力雄厚,但是過去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沒有與這種渠道打交道的經驗,如果真的想把電子商務做好,必須從華為的母體中獨立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