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兆網購帝國的成功秘密 深入淘寶網總部 3大作戰中心曝光

2010-7-12  商周





一個線上交易總額到今年底挑戰新 台幣兩兆元的超級網購戰艦,即將從中國開往全世界。

六月二日,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在日本東京與軟體銀行董事長孫正義握手搭肩,宣布 旗下購物網站淘寶,正式與日本雅虎合作。一個橫跨中、日,擁有二億五千萬用戶,四億五千萬項上架商品,規模超過eBay的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台於焉誕生。

早在兩個月前,阿里巴巴就悄悄與全球最大的快遞公司UPS合作,在美國開設了一個新的網購平台「全球速賣通」。被視為是日後進軍美國市場 的登陸快艇。

網站流量世界第一! 一旦上市,身價進逼當紅臉書網站

「淘寶已經取得統治性優勢……,它們就像一個網路版的 沃爾瑪(Wal-Mart),對所有人都造成威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引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季衛東的話表示。

根據國際網路流量監測公司Alexa統計,去年淘寶網每天的平均瀏覽量高達四千萬人次,在電子商 務網站流量中排名上超過亞馬遜(Amazon),成為世界第一;美國知名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也指出,淘寶去年的線上交易總額約人民幣兩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元),已經逼近了eBay。

根據這樣的規模與增長速度, 高盛(Goldman Sachs)駐紐約分析師米崔爾(James Mitchell)估計,淘寶一旦上市,至少價值八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比當前最火紅的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九十五億美元 的身價,差距不到一○%。

「這只不過是開始,今年我們的用戶量與交易額至少還會再往上翻一倍!」馬雲在東京時一如往常豪氣的說。

淘 寶,這個成立不過短短七年的中國本土電子商務網站,上線第一天只有可憐的二十四件商品,如今卻儼然成為一艘巨大的兆元戰艦,年底即將逼近新台幣兩兆元交易 總額。它是如何做到的?

《商業周刊》獨家深入位在中國杭州的淘寶總部,發現除了一位發號施令的艦長馬雲外,更重要的是三個作戰指揮中心, 不只掌握著戰艦的動力來源、設備與航向,也抓住了上億網民的心。

「電子商務是一個結合心理學、社會學與經濟學的綜合戰場,」淘寶商城總經 理張勇神秘的笑著說:「淘寶其實不只是個虛擬商場,更是一家『數據公司』!」

搜尋量調查,夠即時! 透過熱字、交易紀錄挖出顧客需求

從 淘寶總部門口進去,第一個出現在眼前的,是一面五十吋的液晶螢幕,上面顯示一張中國地圖,隨時顯示著每分每秒各省、各地區的交易情況,右上角是當前熱門的 搜尋關鍵字,搜尋量越大的,字體就越大。

根據這個資訊,店家就能夠即時抓到消費者的需求。以淘寶網上的排名前三的頂級賣家「麥包包」為 例,當他們透過淘寶提供的數據,發現「韓風」兩字在服飾類搜尋次數最高時,馬上根據這兩字去設計了一系列韓流款式女包,結果業績在三個月內上升了兩倍多。

這是淘寶的第一個作戰指揮中心:數據魔方團隊。

淘寶商戶平台事業部總經理喻策表示,淘寶每天從交易紀錄、對話紀錄中所產 生的數據超過七千GB,這些資料都會透過這個團隊,根據地區、年齡層、性別比例、產業類別、平均客單價等上千個項目做出歸納分析,轉化成有價值的資訊。不 只可供內部做改進參考,還可以幫寶僑(P&G)、聯合利華(Unilever)、聯想等大企業做調查研究。

「所有的電子 商務都會做數據,但關鍵在如何整合分析,」eBay前易趣中國執行長吳世雄分析,「淘寶對市場的反應極快,這是我們做不到的。」

使用者分 析,夠深入! 用二十萬個樣本找用戶沒說的秘密

然而光靠數據,無法獲得使用者對於網站的視覺、操作等主觀感受,這就必須要倚靠第二個作戰 指揮中心:用戶體驗研究部。

走進用戶體驗研究部的實驗室,白色的房間裡只有一張長桌與兩台電腦,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小會議廳,但我們很快 就意識到有些地方不對勁。「牆上的玻璃……,」我還沒問完,淘寶技術研發部資深經理張正華就笑著接口:「是單向透視玻璃,跟審訊室一樣。」

原 來,他們把用戶邀請到這個實驗室來,讓他們在此使用淘寶開發出來的各樣網路產品與服務,研究人員就在玻璃另一邊觀察反應。其中一台電腦則是請德國公司量身 訂做,造價高達新台幣兩百萬元,專門用來追蹤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時的眼球移動,藉此分析出他們對色彩、圖示、文字等即時反應,再據此進行規畫或改善。

研 究可以深入到什麼樣的地步?「我們平均一個月要蒐集二十萬個用戶樣本(線上問卷),一季至少訪談三百個人,」張正華說。就在我們採訪的當下,他手邊上百個 專案正馬不停蹄的在進行著。

以五月初才剛剛改版的淘寶商城首頁為例,原本看起來有如傳統市集、大雜燴式的購物網站,根本無法吸引大企業與 品牌廠,研究人員先是發出了十萬張問卷,過濾後,再邀請上百位用戶到這個實驗室,最後才歸納出紅、白主色調,縮小項目分類,劃分出如百貨公司專櫃般的寬闊 欄位,塑造出簡潔有力的質感,這改變馬上就讓凱文克萊(Calvin Klein)、巴黎萊雅(L'Oreal)等國際品牌簽約進駐。

透 過這些質化、量化的研究報告,再經過整理,歸納出要素,找到用戶「沒有說出口的秘密」後,就會變成工程師與設計師手中的藍圖,做為開發新產品的依據。

個 性化服務,夠新鮮! 仿照線上市集,讓人人都能寫程式

這就要進到第三個作戰指揮中心:開放平台事業部。

登入淘寶,你會發 現數十種琳琅滿目的工具,有取代MSN即時通訊功能的「阿里旺旺」,讓買賣方可以在線上問答;有像臉書社群功能的「淘江湖」,讓同一族群的網友可以在上面 交流互動;有像Google Adsense的廣告交換機制「阿里媽媽」;甚至還有像Youtube一樣的線上視頻「嗨淘」。

這些產品的 研發創意,通通來自上述的研究,再由開放平台事業部,運用內部資源,或者到外面找第三方公司合作,開放API(應用程式介面),讓所有人都能在淘寶的平台 上寫出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程式,再與淘寶拆帳,就像蘋果的線上市集(App store)模式一樣。

「一間公司再大,也無法同時滿足上億人 的需求,」開放平台新業務副總裁王文彬表示,淘寶只專注做平台整合,其他的個性化服務就開放出去,讓其他上千萬個聰明腦袋來進行,「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生 生不息的eco-system(生態系統),」王文彬說。

「淘寶另外一個強項是,產品的整合度比我們好很多,」吳世雄感嘆,eBay雖然 擁有強大的資源,但是產品都是透過購併其他公司買來的,各自獨立,難以發揮像淘寶一樣的綜效。

靠這三個作戰指揮中心,淘寶不只能在最短的 時間內了解消費者最大的需要,同時還能以最少的成本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就是他能成為一個吸引兩億網民、運作交易總額挑戰新台幣兩兆元的秘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8

“代工帝国”还有多少秘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418518.html

用学生劳动力、严苛的规训与惩罚、涨薪“明升暗降”……将于近日正式对外公布的《富士康调研总报告》揭露了一系列惊人事实。

该报告由内地及港台20所高校60多名师生共同完成,“国庆”节期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率先得到了这份报告的全文。

据了解,参加这份报告调研和撰写的师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20所高校。主持这项调研的人员包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和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潘毅等人。

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获得有效问卷1736份,涉及富士康位于深圳、南京、昆山、杭州、天津、廊坊、太原、上海、武汉等9市的12个厂区。

“有14名调查团成员进入了富士康,亲身经历数十天的打工生活。”卢晖临说。

5月27日,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公安部组织的中央部委联合调查组曾进驻富士康进行调查。

“但是人们发现,要对‘富士康事件’进行深入讨论并不容易。”卢晖临对本报说。富士康这个有着80万员工、生产着全世界几乎所有著名高端电子产品的“代工帝国”在周围筑起了高高围墙。

人们不知道上调工资、开设关爱热线这样的措施是否解决了员工的问题,也不知道富士康是否如其宣称的是一个守法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模范企业”,更不知道“代工帝国”的光环背后一代代工人付出的青春与血汗。

滥用学生劳动力

调查报告称,在富士康的深圳、昆山、太原、武汉、上海厂区,均存在大量滥用学生工的情况,在某些车间,学生工使用率竟高达50%。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可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被安排加班2小时,一天工作10小时,还有超时加班的情况。

“富士康利用无需跟学生工签正式劳动合同、无需为他们缴纳社保的法律漏洞,大规模使用学生工作为廉价劳动力。”报告称,富士康甚至强迫学生工超时加班,强制未成年工加夜班。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在出现工伤时,学生工陷入企业、学校、政府“三不管”的困境中。

●学生工来源:河南、安徽、湖北、四川

根据访谈以及富士康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介绍,到富士康实习的学生基本来自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技校、中专,也有大专)的二、三年级学生。暑期学生工主要来自于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的中专院校。

●合同期限:2年

大多数的暑期学生工是实习2个月,也有相当一部分是6~7个月,少数为1年,时间最长的学生工签订的合同期限为2年。绝大多数实习生底薪与正式员工一样,都是每月1200元。而几乎所有的学生工受访者都反映没有社会保险。生病后所有医药费必须自己承担。

●工种:随机分配

报告称,虽然这些学生是以实习的名义进入富士康工作,然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被电脑随机地分在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流水线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待遇:与正式普工一样

绝大多数实习生底薪与正式员工一样,都是每月1200元。

总体而言,富士康的学生工除了身份与正式工人不一样,在签订劳动合同与购买社会保险方面没有享有正式工人的待遇以外,工作时长、工资和加班费、从事的工种、劳动环境等与正式普工完全一样。

规训与惩罚

对富士康的劳动体制,调研报告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该报告称,“富士康的劳动体制以高强度生产、低工资和低消费、暴力规训体制、分化工人为特征,是以 牺牲工人的尊严为代价的,其本质是对工人的严重异化与剥削。尽管富士康已经对部分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但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改善工人的处境。”

●加班:月均83.2小时

调查发现,富士康工人工作时间过长,加班时数超出法律规定。为了保证机器24小时运转,富士康实行“黑白两班倒”,白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是 8:00~20:00,夜班工人相反。问卷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 少于4天。另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严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41条)每 月最高加班不超过36小时的规定。

由于产量指标过高,一些工人在10小时内难以完成生产任务,于是富士康要求工人“义务加班”。“义务加班”时间不计入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任何报 酬。昆山富士康工厂的工人反映这一现象非常普遍,“他(指线长)会给你规定产量,假如说你今天产量不能完成的话,他就会用加班的时间来完成他的产量,这段 时间是不按加班工资算的。”

调查人员发现,富士康承诺月加班时间不超过80小时。但是调研组发现,部分工人的月加班时间仍然超过80小时,而且80小时以外的加班时间没有加班费。

●加薪30%:工人实际月收入并未增加?

富士康宣称自6月份起工厂会为工人加薪30%,这一消息引起了各界积极正面的反响,甚至有经济学家担忧富士康的大幅加薪会影响其企业运营,也会对其他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然而,调查人员发现,从工人实际收入情况来看,以富士康加薪前1100元的基本月薪为基准,加薪后工人的基本工资仅为 1200元,与前者相比仅增加了9.1%。

此外,不少富士康工人也指出自己的实际月收入并没有增加。报告以生产线的普工为例,5月份的工资在1800元左右,加薪后,7月份工资约2000 元。但同时,富士康取消了工人的年资津贴和季度奖等福利。工人们还反映,加薪之后,生产任务明显增加,工作压力加大。许多工人批评这次涨薪“是假的”, “涨工资是明升暗降”。

●规训措施:暴力与惩罚

而为了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富士康采取了严苛的规训措施,强制工人符合生产的利益。这些规训工程,是通过暴力与惩罚,是通过建立对工人的完全统治实现的。对生产过程的军事化管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套森严的纪律下,任何违反生产纪律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员工手册》里,仅仅惩处的规定就有127条之多,惩处的方式包括从警告、记过到开除处分等。

进入杭州富士康工厂打工的大学生(调查人员)记录了工友被罚的情况:“我的一名工友负责给手机锁螺丝。有一次他漏锁了螺丝,被品管抓到……罚抄总裁语录300遍。”

报告称,统计数据显示,38.1% 的工人表示曾有过被管理人员或保安限制自由的经历;54.6%的工人在不同程度上对工厂制度和管理感到愤怒;16.4%的工人表示曾有过被管理人员和保安体罚的经历。

●门禁制度:工厂像监狱

在富士康所有的工区,都实行全面的封闭式管理和监视:工厂被围墙所封闭,有的围墙上甚至装有铁丝网;每个厂门都有保安把守,工人需要工卡才能进出工 厂,没有工卡的人,只有经过特批在内部人员的带领下才能进入。工人被要求接受各级门岗、警卫的监督。此外,工厂几乎所有的公共和工作区域都设有摄像头监 控。

工厂内部也严格区分,每一处厂区也都设有门禁。即使是在同一栋厂房,不同的事务处之间的工人也不准相互往来。因此,工人在车间里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 的状态。在富士康观澜工业园区,生产iPhone的两名工友反映: “我们进出车间时不允许携带手机以及任何金属物品,否则没收。如果衣服上有金属扣子、项链等要拿掉,否则不让出入,或者要求把金属扣子剪掉。”调研组发 现,在富士康厂区外,有不少小商店出售“无铁裤”、“无铁内衣”。

●关爱中心:投诉反遭报复

在富士康,工会组织很难代表工人发声,不能真正保障工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工人又难以形成自己的组织,不能联合起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工人孤立的个体在强势的管理层面前只能处于弱势。

跳楼事件接连发生后,富士康成立了“员工关爱中心”。打电话给“员工关爱中心”成为工人表达意见和不满的主要途径。受访的观澜园区鸿超准事业群的工人说:“富士康的员工关爱热线根本就没有意义。”

工人如果要投诉自己的线长,通过员工关爱热线去投诉,要记录下工号,然后投诉的问题会被返回到自己的线上,因此,“这种投诉根本不解决问题,我们都 不会去投诉。”富士康龙华园区的一名管理人员对于关爱中心的解释也是:“如果打电话给关爱中心投诉自己主管,这个信息会回到主管那边。不能匿名反映情 况……如果要举报某个人,必须提供真实的姓名,否则无法查证,也对管理人员不公平。”由于缺乏对投诉工人的保护,工人容易遭到被投诉方的报复。一名昆山厂 区的女工反映:“我们向领导说,领导找线长谈话,不但没有效果,线长反而对我们更凶。”

●安保制度:富士康里的暴力机构

仅在富士康龙华园区,就有超过1000名保安在维持内部秩序,保安系统是富士康管理制度的执行者。

在富士康,保安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昆山富士康工厂的一名工人说,富士康的保安很特别,真正的保安应该是保护工人的安全,但富士康的保安却是被派来 打工人。调查数据显示,16.4%的工人反映曾有过被保安或管理人员体罚的经历。辱骂、殴打等暴力方式也是工厂用以规训工人的手段。

“保安看到你不爽就上去给你两耳光,是很常见的事。”一名昆山富士康的员工描述了自己的见闻,“有一次一个员工不小心踩了一下草坪,两个保安就找 他,还用上了电棒电他,用脚踹,最后向那个人要了两包烟才结束。”一名观澜厂区的女工说:“保安只要确定你是个偷产品的,不会问什么,就先打,然后问完 了,再送到公安局。反正进了保安科就是会被打。”

如果工人用工厂内的电话报警,电话会自动转接到公司安全部门;如果富士康厂区中发生违法事件,警察都不能进入厂区,工人只能找保安解决问题。但事实 上,保安不会处理与公司利益无关的事情,更加不会保障工人的安全与权益。一名太原富士康的工人如是说:“保安只监管员工,像过个红绿灯,你没有走斑马线保 安会骂你一顿,但是如果我穿着工衣在公司门前被一帮小混混打,保安都不会管的。”

结语

报告称,富士康的劳动体制是一套复杂的工厂管理制度,包括了生产和工人的再生产、对工人的规训,同时国家和跨国资本的力量也深深地渗入其中。整套管理制度达到了财富创造的最大化,但却是以牺牲工人的尊严、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的,其本质是对工人的异化、剥削与剥夺。

“我们深深知道,富士康这个将代工行业做到极致的‘超级世界工厂’,只不过是中国众多代工厂中的代表,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一个缩影。”卢晖临对记 者说,“我们调查的目的不止于揭露富士康的违法行为或是富士康‘集中营’式的管理模式,而是呼吁全社会共同反思这种以牺牲劳动者基本尊严为代价的发展模 式。”“连环跳楼”事件的幕后黑手是垄断资本的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不改变、这样的世界工厂模式不终结,悲剧必将重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88

打造郭台銘網通帝國頭號戰將

2010-12-13  TCW




誰,能在十八個月內,讓一家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瀕臨下市危機的網通公司起死回生、市值飆升四倍,還讓《富比世》(Forbes)雜誌稱他是「來自中國,思科(Cisco)最大的威脅」?

他是毛渝南,擔任全球前三大網通設備廠網康(3Com)執行長僅短短十八個月的時間,就讓網康起死回生,最後更讓惠普花三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億 元)買下它,做為與思科抗衡的武器。根據網康的合約,毛渝南在完成此購併案後,可以獲得二千六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億元)紅利與資遣費用。

七年前,他以國?砦q子獨立董事的身分,促成宏?眻N這家旗下獲利最耀眼的網通公司,以三百六十七億元的價格賣給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震驚國內網通產業 界,更協助郭台銘規畫手機代工公司富士康國際(FIH),其後並擔任獨立董事,將富士康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組裝廠。

毛渝南,正是幫助郭台銘與惠普打造網通帝國的關鍵人物!

提包包小助理,兩年跑遍全亞洲 三十歲不到,與外資合創科技公司

合勤科技創辦人之一、現任互動寬頻技術長徐振鵬這樣形容毛渝南:「他是前輩中的前輩,在兩岸網通界一直都是領導型的人物,」能有今日的地位,毛渝南卻是從一個完全不懂網通產業、提包包的小助理開始。

父親是國民黨政府知名的將軍毛人鳳,毛渝南在師大附中讀到高一就轉往美國留學,先在康乃爾大學拿下材料與冶金工程學士與碩士學位,而後又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MBA(管理碩士)。一九七二年加入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從一個提包包的亞太區副總裁助理做起。

「提包包,是一個成長過程,看起來(位階)很小,實際上發展空間是無限的,」毛渝南說,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短短兩年間,他跟著副總裁跑遍亞洲市場,寫過無數投資報告,使他擁有比別人更寬廣的視野。

一九七四年,他三十歲不到,就與團隊一起來台,代表ITT與台灣電信總局談判,從無到有,用五百萬美元成立了台灣科技界第一家中外合資公司:台灣國際標準電子(Taisel)。

從買地、建廠跟比利時關係企業交涉談判技術轉移,通通自己來,廠址就在土城。「我們(與郭台銘)算是鄰居一起創業,」毛渝南笑著說。

卡位中國先鋒,縱橫兩岸通信界 協助鴻海購併國?痋B打造網通帝國

八○年代末期,毛渝南就率先進攻中國電信市場,他的足跡深入中國二十幾省,一路吃掉摩托羅拉(Mortorola)、北電網絡(Nortel)、易利信(Ericsson)的市占率,七年間光是靠銷售交換機到中國的營收就超過十億美元。

毛渝南因此在外商電信設備產業一路高升,一九九五年先是升任法國阿爾卡特電信集團大中華地區總經理,兩年後又被北電網絡延攬成為中國區總裁。

看上毛渝南在兩岸網通與電信界的人脈與技術實力,二○○二年,郭台銘為了進軍無線通訊事業版圖,曾多次力邀毛渝南接掌鴻海在無線通訊領域的總兵符。但當時的他由於忙於協助北電開拓業務,一直未正式任職,但最後卻促成了國?硐P鴻海的合併。

「這個合併案,加速了鴻海在網通領域的發展,影響可以說是非常、非常大,」滙豐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萬里表示,沒有國?痋A鴻海今天不可能吃下英特爾(Intel)的無線模組訂單,打造筆記型電腦一條龍流程。

二○○六年,從北電卸任的毛渝南接受網康邀約,擔任董事會成員,原本想逐漸淡出、退休的他,卻被一宗意外的失敗購併案逼得再上火線。

當時網康被一家私募基金貝恩(Bain Capital)用二十二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雙方談妥在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股權轉讓,但由於網康在中國與華為成立合資公司華三(H3C),美國國會基 於國家安全理由,否決了這個購併案。消息傳出,網康的股價馬上從五.三美元掉到二.三美元。

當網康救火隊,回攻歐美大客戶 市值年增四倍,讓惠普出高價購併

為了搶救這個岌岌可危的公司,在網通領域擁有三十年深厚經營經驗的毛渝南,被董事會推派為新任的執行長,接下這個燙手山芋,負起重振網康的重責大任。 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到華爾街去說故事,挽回投資人信心。「就像貝比魯斯預告全壘打落點一樣,一開始沒人相信,但如果真的打出來,那印象絕對加倍深刻,」 毛渝南說。

他拯救網康的策略,就是「走出中國」(China Out)。當時網康靠著華三打下的基礎,在中國擁有近三五%的市占率,與思科幾乎平起平坐,淘寶、百度等大咖都是他們的客戶,但中國以外的市占率僅有個位數。

「一般人都會想,既然中國做得好,那就繼續衝中國,但他忘了這裡的成長有限,再怎麼努力,財報也不會多亮眼;但如果是在國外市場多二%、四%,那一下子就可以翻上幾番,」毛渝南分析。

他大刀闊斧的做內部轉型,把全球研發人員裁掉大半,剩下的通通集中到中國,將中國變成研發與供應鏈總部。毛渝南讓網康充分發揮小公司特性,運用快速的反應 能力、高度的客製化服務、不輸思科的產品效能,加上更便宜的價格,再挾著在中國累積的經驗與亮麗成績,回攻歐美市場,爭取法國鐵路局、瑞士電信、可口可樂 等一級大客戶,吸引資本市場的矚目。

「投資人一看,你三個月前預告的全壘打真的擊出去了,而且一支接著一支,連續九個月都沒變,那信心就回來了,」毛渝南笑著說。一年後,網康的股價從金融海嘯最低時的一.八九美元,飆漲到七.九美元,市值成長四倍。

這讓在網通領域一路被思科壓著打、卻苦無反擊對策的惠普,主動找上毛渝南談購併。最後,只花了四個月不到,價格還比貝恩當初所出的資本高出十億美元。 「能以一個老中的身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談到這個價碼,而且還三方得利,是非常不簡單的事,」與毛渝南相識多年,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人黃日燦觀察, 「老毛(毛渝南)做事總是謀定而後動,像行雲流水一樣,先把局布好,等水來了再順水推舟。」

成功賣掉網康,毛渝南現在玩的,卻是一家資本額與員工數目都只有網康零頭不到的台灣本土小公司!

這家公司叫做互動寬頻(Ubee),原本是國?眭犖臛q設備自有品牌部門。二○○六年,郭台銘買下國?眱寣A為了不讓這個年營收不過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 幣十五億元)、員工數不到三十人的小品牌,得罪思科等大客戶,選擇將其獨立分割出去,毛渝南擔任董事長,親手操刀買下互動寬頻,解決郭台銘的大問題。

小品牌新當家,無資源又沒客戶 複製人脈戰術,靠速度做客製商品

不像網康已經在美國市場具備三十年的基礎,這家位於台灣的小公司,既無資源又無客戶,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網通產業冒出頭?

首先,是定位要清楚。毛渝南發現,市場上雖已有許多大型終端設備商、ODM廠商與上游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但他們彼此之間卻缺乏良好的互動聯繫,以至於做出來的產品,往往會出現落差。

他從這裡切入,把互動寬頻定位成一個ODM商與雲端服務商中間的接口,整合兩邊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我們把客戶、研發、製造三方整合在一起,這是一個 新的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在台灣還沒有人這樣搞過,」徐振鵬說。 在高科技領域,速度就是一切。他與上游晶片廠商如高通、博通等保持密切的關係,把自己變成策略夥伴,像鴻海與英特爾一樣,掌握住上游廠的產品規畫圖,這樣 就能提前規畫下一代的產品。「對手沒有我們這層關係,等看到產品再來研究、破解、製造,我們已經又往下走好幾步了,」毛渝南說。

同時,他複製讓網康一鳴驚人的戰術,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Clearwire、Comcast等世界級大咖,透過網通界的人脈與這些大廠搭上關係,了解對方的需要,在華為、摩托羅拉等競爭對手還沒注意到的狀況下,發揮小公司靈活迅速的特性,做出客製化產品。

「我們就是專注在微笑曲線的兩端,只做研發與品牌,剩下的,通通外包出去,這樣才能維持低成本、高效率。」毛渝南說。「沒有人想到我們會從有線設備,一下子就轉向無線系統,」互動寬頻策略長蒯文瑞說:「速度、彈性與客製化服務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最好的例子,就是全球最大的Wimax營運商Clearwire,毛渝南把製造委由鴻海,軟體委外給北京的專業軟體公司,互動寬頻只聚焦在研發。過去與 Beceem的合作關係,讓市場上名不見經傳的互動寬頻取得Wimax技術,進而成為Clearwire的Wimax網卡供應商。

靠著清楚的定位與策略,互動寬頻在網通界迅速崛起,從一開始只有七個小客戶,四年內成長到三十個大客戶,且幾乎都是歐美一線大廠,營收三年增加三倍。 現在的互動寬頻員工只有一百四十人,去年衝出新台幣六十億元的營收,相較國內網通第一品牌友訊科技今年預估營收三百五十億元、全球三千名員工來說,互動寬 頻員工產值將近是友訊的三‧八倍。

現在的互動寬頻仍是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毛渝南已計畫二○一二年底讓它掛牌上市,國內科技業都在看,繼網康之後,這位六十六歲的網通大將軍能否再造另一場網通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9

幻想的股票帝國

(謝網友提點,已更正。)

有人以為某股1供8跌破供股價對某些人有損害,對大股東沒有好處,何況這股好像沒有大股東,所以控制不了公司。現在我講發夢上可以實行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位味皇、有位煲湯,兩個是好兄弟,各有一有家上市公司,分別叫A和B,股本5億,每股1元,表面上他們兩位持有20%股權。

兩家上市公司都有一家證券行、一家財務公司,兩家公司都互相利用財務公司借錢利用一堆他們的熟悉的,但表面上沒有關係的第三方持有公司少於5%的股權,並利用他們的名稱在對方的證券行開戶口持有這堆股票,合共持有約50%股權。這樣他們就控制了70%股權了。

A公司發行20%新股購入B公司的一堆1億的不明資產,以原價1元發行1億新股支付,之後B公司又把這件資產購回,作價1億,以原價1元發行了1億新股支付。最終,這件資產控制權沒有變化,但是兩家股票由5億股變成6億股,股票增多了20%,而他們利用關連人士互相控制的股權變成了75%(70%+ 20%) /(1+20%)

這堆多出來的股票,他們就可以賣出套現,股價就跌,愈跌就愈吸引,愈多人買。

最終,他們把兩家公司多印出來股票全部賣出,股權降至56%,最終套現了1.5億。因為股價太便宜,又有很多人購買,慢慢把關係人士的股票賣掉了大部分,使兩家公司實際控制股權剩下了36%,股價亦繼續下跌至最初的40%,這樣又套現了1億。

但是不用怕,他們兩家公司宣佈供股,1供3股,兩家公司各發行18億股,每股價格5仙,兩家公司各集資9,000萬。集資大股東認購自己部分外,餘股並由對方的證券行包銷,但實際上這些公司又利用旗下的財務公司借錢予這堆關係人士,認購這堆供股的新股。

他們可以靠賣出股票,使股價跌破供股價,這樣就沒人供股之餘,他們高價賣出的股票亦能成功補回,又可炒高供股權,賣掉全部供股權之後,套現一筆又可幫補供股的費用。如果只有10%供股,他們持有的股權又回復至75%了,但他們不計賣出供股權的費用就已經用了1.62億,這樣,他們就賺了8,800萬了。

之後他們可以利用這8,800萬認購另外一家公司,即C公司的可換股債券,完全兌換後就成為C公司的大股東,然後利用這筆認購可換股債券資金購入A公司的資產,C公司後來又把這件資產賣給B公司,以B公司新股支付,這樣在整體來說,現金及資產只是轉了另外一家公司持有,沒有消失之餘,又多出了一堆B公司股票。

這堆多出來的B公司的股票又可以賣錢,賣出錢後,加上之前A公司賣出資產後套回一筆資金,他們有兩筆資金,又可用來購入其他公司的實體資產或購入認購其他殼股的股票,然後隨便購入其中一家公司的資產,以股票支付,股票增加了,就拿出去賣,不夠控制權時,就供股集資,這個過程可不斷重複。

最終公司持續增加,有現金的公司可以利用現金及財務公司借錢予任何一間公司,以市場對盤的方式,購入系內的股票,這樣原本所謂的第三方持有的股票轉移至其他他們控制的公司,存放的公司仍是自己的證券行,實際控制權沒改變,發展下去,最終變成各家變成互控的關係,但只要持有不過4.99%,實際上不用披露。

隨著股票數目的增加,但其中大股東的股權就漸次地減少,甚至減少至零。這樣大股東就可以利用少量的資金控制少量的股票,控制一個較自己資金大上數十倍的帝國了。

但唯一不好的是,隨著上市公司的增加,經營費用會持續增加,只要集資套現的速度不及,就會導致其系內的公司資金變成壞帳,因資金相互拆借情況嚴重,會導致連鎖效應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8

幻想的股票帝國-圖解

有些網友想小弟補回圖解,現在就補回吧。

1.

2.

3.

這樣股票永遠不停有補充,只要有足夠銷量其實可以得到無限金錢。

4.

 

套回資金後,根本可以作繼續購買其他公司的用途,利用以上手法,不停使之狂印股票,繼續擴大股票的銷量,股票就成為無窮無盡的鈔票,並把關連獨立第三方的股票轉至這堆公司持有,就可穩定控股權,只要有足夠的銷量,味皇和煲湯就可以極少量資金控制無限量的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16

掌握硬體 打造品牌 整合媒體 王雪紅帝國兩岸三地「一條龍」

2011-2-14  TWm




王雪紅投資思惟已逐漸轉向,威盛雖然虧損連連,但旗下威睿電通轉機值得期待。

至於近來積極布局媒體和文創產業,是著眼未來將媒體、數位內容和手機設備「一條龍」經營,打造新帝國。

撰文‧周岐原

宏 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與「殼王」陳國強連手,共同買下TVB(香港廣播電視),堪稱是兔年最值得注意的投資案。歷年來,王雪紅陸續培養出威盛、宏達電等兩代股 王,眼光堪稱精準;這次她再以個人身分收購媒體,讓外界解讀王雪紅的投資方向,可能正由電子製造業,逐漸轉為整合型內容產業。未來王雪紅如何統籌各個轉投 資事業,從中布局個人第三波事業大潮,是市場矚目的焦點。

威盛本業持平 轉投資事業挹注獲利除了宏達電之外,王雪紅轉投資的上市櫃公司,還包括IC設計廠威盛、太陽能電池廠昇陽科、IC通路商全達及建達、IC封測廠立衛等五 家。王雪紅透過這幾家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公司共同持有其他企業股權,因此了解威盛等公司的現狀,是觀察王雪紅事業版圖的主要途徑。

資本額九 十八億元的威盛,是王雪紅旗下規模最大的一家企業。近幾年來由於市場不斷被侵蝕,經營策略又未取得明顯突破,威盛一直處在虧損狀態。自二○○六年開始,威 盛的年營收從二百億元快速滑落,到○九年時只剩下四十八億元;營運規模遞減,虧損金額相對攀升,才不過四年時間,威盛的累計虧損就超過二個股本,達一二九 億元。公司淨值一度因此低於五元、落入全額交割股。

為了改善公司體質,威盛於去年五月進行減資,並私募三億股,全數股權皆由王雪紅所屬的投資公司吃下。而在回沖大筆投資跌價損失後,去年第三季,威盛單季稅後EPS約有一元,然全年恐仍難脫虧損局面。

儘 管威盛股價近期表現強勢,但從合併財報的獲利能力估計,威盛的晶片、處理器本業,至今還沒有大幅好轉的跡象;未來能替威盛持續挹注獲利的,只剩下轉投資事 業。若從去年半年報觀察,在威盛的各項轉投資中,當年趁著獲利高峰時收購的美商旭上(S3 Graphics Co.Ltd.)繪圖晶片部門,VIA Telecom,及CatchPlay Inc.等三筆間接轉投資,仍呈現虧損狀態;持股約五%的大陸好又多量販百貨,因為多數股權和經營權都由美商沃爾瑪(Wal-mart)掌控,威盛也難有 發揮空間。相較之下,研發中心設在美國,行銷和業務體系位在杭州的手機晶片廠威睿電通,可算是威盛轉投資的最大奇兵。

近年來中國手機市場備受關注,因為龐大的內需市場養出聯發科的山寨奇蹟,在中國政府力推自家的3G標準後,更讓各家大廠磨刀霍霍,就為了搶食中國手機市場這塊大餅。威睿,正是王雪紅在搶食中國手機市場布局中的關鍵,更是宏達電向上游整合布局的重要指標。

○ 二年成立的威睿電通,是一家手機IC設計公司,專門研發CDMA(無線通訊技術之一)晶片。當年成立威睿時,威盛另一手購併了美商巨積公司(LSI Logic Corporation)的晶片設計團隊,由於該團隊先獲得高通(Qualcomm)授權,威睿得以全力發展CDMA系列產品。

兩年前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為了宣示威盛集團卡位中國手機市場的決心,威盛總經理特助陳主望還與威睿電通執行長張可難得同台亮相,大動作用「風起雲湧,蓄勢待發」為題召開記者會,顯見王雪紅對於威睿的高度期待。

中國市場蓬勃 威睿練兵八年轉機可期八年來,威睿雖然一路虧損,但陸續與樂金(LG)、泰金寶和英華達等業者合作,在海外市場推出低價的CDMA手機,算是得到不少珍貴的練兵經驗。

而 中國電信的CDMA手機用戶快速成長,也讓威睿轉機可期,因為中國電信CDMA用戶,三年內從二七○○萬戶逼近一億戶,後勢更將因智慧型手機看好;專攻中 國山寨機的威睿,在外商眼中的戰略價值,也跟著水漲船高。例如日前有研究機構分析,缺乏CDMA技術的英特爾(Intel),應考慮買下威睿,藉此提高相 關領域的競爭力。

儘管從財報數據來看,截至去年上半年為止,威睿對威盛仍未產生實質貢獻,反而令威盛認列損失逾新台幣三千萬元;但在中國商 機浮現的情況下,支持威睿多年的威盛,想必不會將這家扶植多年的潛力公司輕易出讓,因為威睿能在中國CDMA市場打下多少江山,將決定母公司威盛的獲利情 況。因此,威盛持股四八%的威睿,日後將是公司轉機的重要指標。

如今,王雪紅又反手向下整合數位內容,威盛集團的「一條龍」模式雛形已現,像是投資TVB之前,威盛就買下人人廣播(好事聯播網)約二四%的股權,從性質相對簡單的廣播電台做起,嘗試切入媒體業,頗有「試水溫」的味道。

而陳主望成立威望國際,進軍網路租片和電影製作業務,王雪紅也參與投資,都可看出王雪紅整合媒體、手機和娛樂內容的雄心,更有機會讓威盛集團成為同時生產內容,又擁有媒體和手機移動平台的帝國。

此外,近年紅火的綠能產業,王雪紅也不缺席,透過「威連科技」、「鴻達國際投資」參與昇陽科私募,成為市場矚目焦點。去年二月開始,昇陽科的單月營收一路創新高,全年累計營收達一一○億元、年成長逼近二○○%,本業的表現算得上頗為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昇陽科一方面與中美晶合資,成立垂直整合性質的中陽光伏,另一方面也增持江西升陽光電股權,總計金額達二一四○萬美元。換算增資後的持股比率,昇陽科對江西升陽持股已接近三成。

綠 能產業不缺席 昇陽科居關鍵地位據了解,江西升陽的其他股東多為投資機構法人,同樣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昇陽科,對江西升陽的營運扮演主導角色。雖然規模還不大,不過江西升 陽日後也有掛牌上市的計畫,因此有機會成為昇陽科的小金雞。過去強茂轉投資太陽能模組廠江蘇艾德的成功經驗,能否由昇陽科複製,令王雪紅的投資再添一筆戰 績,值得持續觀察。

王雪紅其他的投資項目,還包括封測廠立衛,以及IC通路商全達、建達。相較於威盛和昇陽科,這三家廠商的共同特色是規模小、資本額均在十億元以下,在業界重要性也相對較低。近年來,除了全達仍在虧損,建達和立衛都能維持獲利,表現尚屬穩定。

威 盛、宏達電等五家公司,是王雪紅經營版圖的第一層。進一步檢視這些企業的轉投資清單,不難發現王雪紅對未來事業布局的構想,已從電子零件、手機產品等硬 體,延伸至數位內容、文化創意等軟體層面,未來這些轉投資能否養成小金雞成為明日股王,端看王雪紅如何讓集團發揮垂直整合效益,真正打造出數位內容、手機 品牌一條龍的新王國。

在王雪紅的「帝國」版圖中,誰能成為第3個股王?

公司名稱 資本額

(億 元) 持股(%) 2010年前三季損益(萬元) 主要業務宏達電(2498) 81.8 3.2(*1) 3,951,844(*5) 智慧型手機製造威盛(2388) 98.7 7.0(*1) -83,272 積體電路、零件組昇陽科(3561) 19.9 3.2(*1) 88,935 太陽能電池立衛(5344) 7.9 66.3(*2) 6,485 IC封測全達(8068) 3.1 2.4(*1) -556 IC通路建達(6118) 9.1 3.8(*1) 1,127 設備軟體批發、安裝好又多百貨 30.4 5.3(*2) - 商品批發、零售威睿電通 2.4 48.4(*2) -3,223 CDMA手機晶片組人人廣播 1.0 24.4(*2) 49 調頻廣播電台美商旭上 - 12.4 (*2、*3) -726 晶片組製造、銷售VIA Telecom - 48.4(*2、*3) -636 無線通訊產品CatchPlay,Inc - 19.1(*2、*3) -660 跨國投資註1:王雪紅個人持股,昇陽科為個人旗下投資公司持有,註2:威盛持股,註3:透過VIABASECo.Ltd間接轉投資,註4:TVB投資案交 易尚未完成,未列入,註5:全年損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5

山帝國上市的故事(更新)

(按:因本文資料因時間所限,資料不完全,如有進一步資料,請告知,並會隨資料增加更新。)

根據網友99BB先生所稱,他當年買的第一隻股票就係山帝國,「三蚊買,升到四蚊唔識走,最後股災跌到得番兩毫幾。不過有幸最終收回成本重有少少賺。」據他所稱,因為當年「佢自動清盤, 將佢的資產帝國酒店賣左好似俾熊谷組,結果每股分番三個幾」,「收到錢已經是80年代了」。

那我就嘗試找找那公司的紀錄吧。

根據於香港大學股票資料庫幫助下,山帝國英文原稱是San Imperial Corp Ltd. ,找回當年的公司註冊處紀錄的資料,當年上市原名為Imperial Hotel Holdings Limited,即帝國酒店,該酒店在現時位於彌敦道30號,在重慶大廈旁邊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該公司在1970年5月13日成立,在7月21日發出招股書,第二日華僑日報已有報導,聲稱在10月12日上市,但是卻在10月13日的報紙找不到紀錄。

 

根據拔刺者提供的資料,該公司那兩年表現如下:

「於1971年度總資產為4404萬元、實收股本為3600萬元、公積金滾存158萬元、股東資金比率為85%、總負債為646萬元、流動比率為1.15,帳面值為5.21元,當年發行股數為720萬股、純利367萬、每股盈利0.51、派息0.5;

至於其1972年度總資產為5338萬元、實收股本3600萬元、公積金滾存1003萬元、股東資金比率為86%、總負債為735萬元、流動比率為1.17,帳面值為6.39元,發行股數同為720萬股、純利為406萬、每股盈利0.56、派息0.55。」

 

直至在1972年7月19日才見到第一個報價,報16.00-16.20元,7月25日正式1拆5,股票變成3.7元-3.85元不等。其後在1972年10月17日改名山帝國,但股價在股市瘋狂期亦無有太大變化,只在3.35-3.5元之間。

 

 

1975年,發覺當年已並無帳目,於5月22日,並有一項法院命令,當日股價為35仙,較當年跌達90%。

拔刺者查找資料後,估計找到1979年的資料稱,「當時其主席為CHOO KIM SAN及至其出事後董事會主席換成黃誠培,並截至1978年11月仍被證監調查,股份停牌中...」

1980年,公司委任清盤人清盤,在1985年正式取消註冊。

因本文資料因時間所限,資料不完全,如有進一步資料,請告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69

王雪紅影音帝國 門外漢立奇功

2011-5-2  TCW




奪下四座奧斯卡大獎的年度大片《王者之聲》,和一頭熱栽進內容產業的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有什麼關係?

除了片名、名字都有一個「王」字;實際上,《王者之聲》是王雪紅旗下的威望國際(CatchPlay)發行的大片,而《王者之聲》除了是王雪紅在內容產業上初試啼聲,更可以窺探出威望國際有可能成為未來王雪紅手上的一張王牌。

他讓威望轉型! 由線上租片跨入電影發行

威望國際,三年前,不過是一家摸索著要在網路時代推出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與線上租片等創新服務的台灣小公司,因著執行長陳主望是王雪紅外甥的明星光環而受到矚目,但獲利模式不明,又在創立不到一年就與中環集團董 事長翁明顯打了一場侵權官司,讓外界對其經營方向摸不清楚。

沒想到三年後,威望國際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不只走出官司陰霾,跳脫線上租片單一模式,更跨足電影發行,光是去年一年就發行了一百二十二部電影,數量冠全台,約是一般片商發行量的四到六倍,總票房收入也達到新台幣五億元。

攤開威望國際過去一季的片單,《王者之聲》、《燃燒鬥魂》、《冰封之心》等奧斯卡得獎與入圍強片盡皆在列,就連在網友口碑相傳下意外引爆觀影熱潮,從去年十二月開始連續上映四個月,至今還無法下檔的印度電影《三個傻瓜》,都是威望所引進台灣的。

他違背市場邏輯! 瘋狂發片,衝大規模

不只發行外國電影,去年底,王雪紅更在威望國際底下成立電影創投基金,打算在未來七年內募資九億元,每年投資拍攝三到五部國片與一到兩部好萊塢影片,顯示其進軍影音內容產業的雄心。

王雪紅在內容產業布局的企圖,在這個圈子的「玩家」都看得出來,但不一定知道她葫蘆裡賣什麼藥。

「我們一個月頂多推一到兩支院線片,他們(威望)一週就可以推兩支,連美商八大(派拉蒙、米高梅、夢工廠等八家公司)都未必能有如此密集的發片量。」一位國內片商說。

「就算資金再怎麼雄厚,這樣做也很不合理,」一位曾經擔任過美商博偉電影公司高階主管的資深人士表示,電影就是要重壓一、兩支大片,像威望這樣瘋狂的買 片、發片,相當違背市場邏輯,「除非他的目的不是靠電影賺錢,而是要衝大規模,為宏達電的未來鋪路,」另一位業界人士說。

王雪紅的手筆令人意外,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個掌管王雪紅繼宏達電之後最重要一塊事業拼圖的大將,並不是外界所認為的執行長陳主望,而是總經理張心望。 「Tim(陳主望的英文名字)現在重心都放在威盛,除了官司出庭之外,很少過問威望的事,」一位熟悉威盛動態的人士說。

更有趣的是,史丹佛大學電機碩士出身,血液中徹頭徹尾是位IT人,就連公司上下三十幾個員工都沒有一個人有過電影相關經驗,張心望從一個外行生手,短短三年內帶領威望走過官司風暴,躍升台灣發行數量最大的電影片商,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個產業講的是人治,只有叢林法則,毫無規則可言,」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張心望充滿霸氣的說:「不過我們也不怕,反正來了就學!」

一路從建中、台大,到史丹佛,頂著名校光環出身的張心望,骨子裡其實很叛逆。曾經讀過放牛班的他,從小就有被勒索、霸凌的經驗,讓他在一路念書之餘,還學會了江湖上的自保之道。

「面對別人的欺負,最好的方式就是反擊回去,讓他知道你不好惹,」張心望說。與翁明顯的戰爭,就讓他意識到,想要發展數位產業,一定要自己掌握最關鍵的內容,不然永遠會有人跑出來宣稱侵權。

於是他以原來的線上租片模式為基礎,挾著王雪紅提供的龐大資金,向上跨足院線電影發行與製作,往下發展數位電視、數位發行等新媒體,企圖打造一個垂直整合的產業鏈。

他精準預測票房! 搶票活動大熱,再砸預算

但這件事說來簡單,全世界的電影資源有七○%掌握在美商八大的手中,不要說像《哈利波特》、《變形金剛》等還沒拍就篤定會大賣的超級強片,就連一般由湯姆 克魯斯(Tom Cruise)或布萊德彼特(Brad Pitt)等一線明星主演、稍具賣相的電影,都不見得靠錢就買得到。因此,威望只能撿一些不被看好的二線影片。

從來不輕易認輸的張心望,沒有因為手中都是爛牌就氣餒。過去念書的時候,就堅持「用最少的時間,換取最高報酬」的他,發揮IT人擅長找規則、寫程式的邏輯,找出了一套可以量化預測電影賣座與否的方法。

一般電影在宣傳時都是憑卡司、題材與發片商的個人經驗,來決定砸多少錢做廣告行銷,但這種方式既無效率,風險又高,「就跟賭博沒兩樣,」張心望說。一旦壓錯寶,上千萬的行銷費用就像沖進馬桶,連本都收不回來。

他逆向思考,改從結果反推。在電影上映前一個月,先在網站上播出相關的簡介與預告,網友看完後如果有興趣,可以立即在網路上以四九折的超低價預購電影票,限量一百張。如此一來就可以根據網友搶票的速度,來預測該電影可能的票房。

以《王者之聲》為例,這部電影既無卡司,劇情亦不討喜,加上節奏沉悶,怎麼看都不會是在台灣發片的首選。但張心望卻先根據過去的經驗,研判這個題材應該具 備奧斯卡得獎的冠軍相,用低價把版權買到手,接著就在網路上丟出四九折搶票活動,沒想到百張票在七秒鐘內就被搶購一空,伺服器還因此癱瘓。

根據這個結果,張心望認定《王者之聲》會大賣,立刻調整行銷策略,同時增加播放影廳數量,最後果然在全台灣開出五千萬元票房的亮眼成績。

他打破規則行銷! 小廳熱映,讓戲院難下片

另一部讓人跌破眼鏡的電影《三個傻瓜》,更是集所有不討喜的元素於一身:印度片、沒卡司、上映前就已盜版充斥,又長達三個小時,怎麼看都是個毒藥;但張心 望卻再次逆向操作,他不大張旗鼓的宣傳,而是透過首映與特映的方式,讓口碑在網路上慢慢延燒,同時,把影廳數量限制在規模最小的三個廳。

這麼做的目的,是要讓影廳每天呈現爆滿的感覺。「一大群人擠在電影院裡面笑,那是最棒的觀眾體驗,」張心望說。並且,因為上映廳數少,觀影人潮卻絡繹不 絕,這也會讓戲院不敢輕易下片,「誰會拒絕一部每天都滿座的電影呢?」這個策略再次成功,一部完全不被看好的電影,就這樣細火慢燉的連續賣了四個月。

一位前美商八大總經理表示,一般片商發行電影只有三○%會賺錢,七○%是虧錢或打平。但張心望說,靠著這套方法,回收率能提高到五○%。

他進軍數位內容! 要挾龐大片源攻線上市場

原本以為具賣座相、砸下大錢行銷的好萊塢史詩冒險大片《帝國戰記》,上映後一片負面評價,張心望卻不改叛逆本色,再發新聞稿大力宣傳該片,結果就是讓原本 已經逐漸平息的Ptt電影版再次引爆口水戰。「罵,對觀眾來說也是一種娛樂,總比看完之後平平淡淡的好,」他像個頑童般笑著說。

在張心望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顛覆做法下,威望國際逐漸成為電影圈中舉足輕重的角色,更有信用卡業者罕見的跳過影城通路與其合作優惠活動。

下半年,他要挾著這些龐大的片源,主打中華電信MOD、中嘉集團bbTV等網路新媒體與線上觀影市場。

今年第一季威望的總票房就已破兩億元,預計今年將轉虧為盈。未來是否會成為宏達電的iTunes,成為王雪紅挑戰蘋果(Apple)、進軍數位內容產業的 祕密武器?「Cher(王雪紅的英文名字)從來不force(強迫)我們,她只提願景,最多只是『建議』我們可以怎麼做,」每季至少與王雪紅開一次會,張 心望說,目前威望與宏達電還沒有合作的計畫,雙方先各自發展,但如果時機成熟,「當然什麼空間都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8

雙城記馬云與馬化騰的帝國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106/t3660747.htm

馬云的電商王國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猶如兩個超級大國,籠絡了幾乎所有的線上人群,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和生意。隨著二者版圖的擴張,彼此之間的安全邊際也在縮小。


2007年11月6日上市時,阿里巴巴(01688.HK)以280億美元的市值超越百度、騰訊,成為當時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然而如今,其2/3的市值已然灰飛煙滅。而同樣在港上市的騰訊(00700.HK),上市7年間市值飆升了45倍,超過500億美元,在國內互聯網上市公 司中遙遙領先。
最近幾年,馬云的B2B電子商務模式日漸式微,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異軍突起。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馬云的看家寶貝—淘寶和支 付寶,如日中天且待字閨中。馬云的電商王國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猶如現實中的兩個超級大國,籠絡了幾乎所有的線上人群,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和做生意的方 式。隨著兩個大國版圖的日益擴張,彼此之間的安全邊際也在縮小。中國人的網絡消費生活路徑,或取決於二者的PK。誰勝誰負,尚難預料。

  企業如人
  企業家的個性無疑會在企業發展史上留下鮮明的烙印。大俠馬云帶領的阿里巴巴,走過了一條從結盟到開放的大開大闔之路。無論B2B、C2C還是B2C,馬云都堅持做平台。平台的本質就是信息服務中介,因此,不同於做產品出身的馬化騰,馬云做的是「人」的生意。
英語教師出身的他天生領袖,氣勢足,說服力強,長於結盟,慣於高舉高打,雖不懂技術,但戰略佈局一流。在以B2B的阿里巴巴起家後,淘寶、支付寶、搜 索、云計算步步為營,其達摩五指的前三指都成了行業老大。從創立之初的大範圍結盟,到2008年大淘寶開放戰略的構想,馬云不斷網羅人氣,借力合作夥伴力 量,打造一條電商全產業鏈。2011年,大淘寶平台全面開放,對外接入無數草根第三方開發商和服務商,傳說中的電商生態圈終於從「云端」落地,逐步化為現 實。
而技術出身的馬化騰,工程師思維,謹慎務實,往往會親自過問細節,靠產品穩紮穩打。其企鵝帝國以IM起家,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互聯網行 業賺錢的機會。從門戶的勃興到博客的流行,再到電子商務、網遊、搜索、微博、團購的崛起,再加上QQ平台上繁衍出的無數小產品,企鵝的幾乎每一次跨界都徹 底改寫了業內的「兵器排行榜」。鎖定用戶、滿足需求、後發先至,是企鵝多年恪守的樸素智慧。騰訊目前的QQ活躍賬戶達到6.5億,年營收近200億元,幾 乎是國內其他互聯網上市公司年收入的總和。這些彪悍數字的背後卻站立著一個並不彪悍的人。潮汕人有悶聲發大財的傳統,在馬化騰波瀾不驚的外表下,外人無從 知曉他的內心世界。

  馬云過招馬化騰
  人稱中國互聯網有三座大山: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三家公司分別依託搜索、IM和電子商務,佔據了中國互聯網幾乎所有的入口,又都在試圖以全業務的模式侵入對方領地,結果每家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搜索、IM和電子商務。
三家公司中,馬云和馬化騰都曾表示自己要做「互聯網的水和電」。馬云以電子商務為主戰場,橫向延伸,形成電子商務、即時通訊、第三方支付、搜索、云計算 的電商全產業鏈。而馬化騰以QQ為核心和基礎,縱向切割互聯網,延伸成跨門戶、網遊、電子商務、搜索、微博等領域的企鵝帝國。兩人個性迥異,兩個企業走過 的路徑也大相逕庭,然而,馬云橫向延伸的電商帝國和馬化騰縱向成長的企鵝帝國必然會產生交叉,二人不免彼此會攪對方的「美夢」。
截至目前,雙 方各有勝場:相比QQ的無處不在,阿里系的淘寶旺旺如今仍限於網上交易的溝通;與騰訊網的風生水起相比,以門戶起家的雅虎中國已近乎被遺忘;在搜索市場, 二者半斤八兩。而雙方最耐人尋味的過招,發生在電子商務領域。攜6億QQ用戶殺來的騰訊拍拍與財付通,遭遇了馬云強有力的阻擊,未能重演其他領域的複製者 變終結者故事。
事發2006年初,淘寶靠免費策略從易趣手中奪取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C2C平台。然而,馬云還沒來得及享受 勝利的果實,企鵝就大咧咧跨了一隻腳進來。在淘寶嘗試推出收費的「招財進寶」計劃之際,拍拍網高舉著淘寶曾經的免費戰旗,以挑戰者的姿態面世。馬云不得不 繼續跟進免費戰略,開始了新一輪攻堅戰。幾年的正面交鋒之後,騰訊社區的朋友關係未能成功轉嫁為商業關係,亦步亦趨的拍拍和財付通被淘寶、支付寶遠遠甩在 了身後。以溝通娛樂起家的企鵝,對於電子商務需要更深刻的洞察和創新。

  開放的騰訊更可怕?
  比起馬云江湖氣的不羈和「大俠風範」,馬化騰則習慣「關起門來吃獨食」。活 躍著6億用戶的QQ平台上「插根扁擔都開花」,但馬化騰鮮少借手他人,多年來一直在QQ這個封閉的圈子裡埋頭深耕,打造「一站式在線生活社區」,「用戶要 什麼,騰訊就有什麼」,最終實現了自給自足,成為互聯網後來者繞不過去的一個龐然大物。不過,隨著開放風潮的興起,封閉的企鵝日益受人詬病,顯得越來越不 合時宜。其實,關於開放的爭論一直都在騰訊內部進行,2010年的3Q大戰,最終一向獨來獨往的馬化騰不得不認真審視開放的可能,並將騰訊的戰略口號調整 為「開放、共贏」。
此後,騰訊頻出開放結盟之舉。2011年5月16日,其向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推出「Q+」平台;而此前的9日,其宣佈向華誼 兄弟(300027)投資近4.5億元,持股4.6%,成為華誼兄弟第一大機構投資者,17日又公告稱,以8440萬美元收購藝龍網近16%股權,成為其 第二大股東。2010年,資金雄厚的騰訊還分別完成了對遊戲商深圳網域、社區軟件平台及服務商康盛創想(Comsenz)的收購。其中,對擁有網站建設平 台Discuz!的康盛創想的收購,被視為騰訊與中小網站和站長群體共贏之舉。
同時,馬化騰還不斷跨國結盟。在其過去13個月進行的10起收 購中,6起屬於跨國收購,包括對越南公司VinaGame、印度環球、泰國Sanook等公司的股權收購。2010年4月,騰訊以3億美元獲得俄羅斯互聯 網巨頭DST(已更名為Mail.ru Group)10.26%的權益。3個月後,騰訊控股股東南非媒體集團Naspers再次收購DST近30%股份。專注於互聯網投資的DST,因投資 Facebook、Zynga和Groupon等社交網絡巨星聲名鵲起,借道DST,騰訊與風頭正勁的社交媒體結為了姻親。2011年3月,騰訊產業共贏 基金與Groupon等共同投資的高朋網宣告成立。
慣於謀定後動的馬化騰最近表示,2015年,電子商務將超越網絡遊戲和網絡廣告,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收入。身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斷不會缺席這一最大的互聯網盛宴。相比以往的封閉,開放結盟的企鵝帝國也許更令人恐懼。對此,馬云準備好了麼?
有意思的是,一反之前的老死不相往來,最近二馬之間秋波頻頻。高朋網的另一個投資者,就是馬云、虞鋒等人創建的云鋒基金;而最近騰訊得以入股華誼兄弟 (300027),也是由於馬云等人讓渡了所持股權。也許「競合」是開放時代互聯網巨頭之間關係的最佳寫照,開放共贏才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5

App野火帝國十倍速蔓延

2011-7-25  TCW




野火,是憤怒鳥(Angry Birds)創辦公司洛菲歐(Rovio)的芬蘭文解釋。

事實上,一場屬於App(編按:Applications,簡稱App,指為某種目的撰寫的應用軟體)產業的全球野火革命,也正在全球燃燒蔓延。

App,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過去,我們在桌上型電腦上,用微軟Office的Excel系統統計數據,用Adobe的PDF軟體編輯文件,用 Photoshop編輯剛拍好的相片。但是,○八年,蘋果推出App Store(線上市集)後,加上如手機等智慧型行動裝置,上網下載便利,讓App產業忽然間大為蓬勃。

「這個活躍的新應用經濟,正替創業家創造新財富,並且改變商業模式的規則。」《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在「Inside the App economy」封面故事直指:「它(App)將決定,科技業下一個大的贏家。」

它,打破過往遊戲規則 三年就顛覆人類逾十年習慣

新贏家的力量,具有顛覆性。數據會說話: 一、十倍的成長。根據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預估,全球在行動裝置上的App營收,單今年就預估創造出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規模,比二○一○年的五十 二億美元,成長近一九○%。未來四年,成長態勢仍將驚人。二○一四年,行動裝置的App產值就比二○一○年成長十倍。

二、千億次的下載量。兩年半來,蘋果線上市集的累計下載次數已達一百五十億次,更驚人的是,今年起,消費者每月在蘋果線上市集的下載次數就有十億次。根據 顧能預估,若再把Google所推出的線上商店Android Market、RIM的App World跟微軟的Marketplace和三星的Apps商店一起計算,估計到二○一四年,下載次數將會達到一千八百五十億次。

三、三年改變歷史。根據國外知名網站Flurry一項美國調查顯示,二○一○年六月,人們一天瀏覽網頁平均分鐘數為六十四分鐘,其中,使用應用程式只占了 四十三分鐘;但事隔一年,App每日使用分鐘數已突破八十分鐘,超越網頁瀏覽的七十四分鐘。如果從○八年蘋果推出線上市集起計算,行動App產業只花三 年,就顛覆人類建立超過十年的使用習慣。

但數據,只是變化的冰山一角。

七月十五日,我們拜訪了基隆路上的之初創投(Appworks Venture)辦公室。

它,點燃一波野火經濟 成本更低、更易賺錢,卻難持續

走進之初創投大門。我差點以為自己走進大型的校園社團辦公室,十幾張大桌子坐滿了年輕人,大家手上拿的不是iPhone,就是平板電腦。

這裡,約有六十個年輕人,但卻是由二十四個創業團隊組成,很多團隊,只有兩個人的組合。而且,「他們,有一半的人都是非科技背景,有三分之一不是台北人,都是為了創業才上來(北部)的。」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林之晨對我說。

神學院畢業的郭曜郎創業,選擇做股市量圖App應用,因為他覺得這樣可以造福很多投資人,讓大家可以看一眼量圖,就懂得股市變化。新手爸爸雍承書開發 Mamibuy嬰兒用品推薦服務,是為了解決自己當初在寶貝出生時,還要比較奶嘴跟用品的困擾;還有電影行銷背景的兩人創業團隊,做的卻是交友的應用程 式;英特爾出身的IC工程師Charlie希望開發二手回收電子產品的服務,只因為,他很想做一門,可以幫助社會但又能獲利的事業。

很多「小野火」,搭著這波App經濟的列車,打算成就自己的小夢想。這波App經濟,讓台灣至少出現上千家App創業團隊。激勵他們的,不僅是App市場的龐大規模,還有點燃App經濟的野火特質: 一、一人也能創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App經濟最好的寫照。

「網路真的成為窮人的原子彈!」米斯特六公司創辦人,網路趨勢觀察家劉威麟說。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說,跟二○○○年的網路創業潮相比,「這 次,做夢不要花太多錢,想花錢也沒地方花。」因為從Google到蘋果,都有提供平台,創業者不用再花錢買設備做行銷,只要你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想法,就 算不懂技術,只有一個人,也能創業。

太多小兵立大功的成功案例在眼前。洛菲歐當年開發出《憤怒鳥》時,只是一個十二人的小團隊。另一個例子是,讓你把檔案儲存到遠端伺服器,可以用不同裝置隨時隨地下載存在遠方檔案的同步軟體(Dropbox),現在有二千五百萬個用戶,但員工也只有五十人。

工研院資通所App計畫主持人劉智遠說,在線上市集裡,不管員工多少、資本額大小,你所能占的空間大小都是一樣,「小企業比以前更容易賺到錢。」

跟二○○○年的網路創業潮相比,「這次本益比是一萬倍的差距。」林之晨說,二○○○年時,台灣電子商務市場只有三十億元規模,但現在是三千五百億元,市場 有一百多倍的差距,但同時間,當年網路創業需要上千萬元買設備,但現在,只要十萬元,成本等於也是縮小成百分之一。

二、任何想法都可能賺錢。只要滿足一個小需求,就可能跨國通吃。單在蘋果的線上市集內,就有四十多萬的應用程式,這不是贏者通吃的競爭環境,只要你滿足一個小需求,你就可能成為贏家。

不知道等下要吃什麼?只要搖一下iPhone裡的《UrbanSpoon》軟體,手機就會立刻隨機選出,在你附近的好餐廳。上述服務,每天就有一百萬人靠 它挑餐廳;嫌iPhone拍照太慢?《Camera+》軟體讓你輕鬆連拍照片,這套應用軟體上架後兩天內便銷售超過五十萬套,為《Camera+》不到二 十人的團隊,創造出一百八十萬美元的營收。一個結合音樂節拍創意的小遊戲,則讓名為《Tap Tap Revenge》的遊戲創造三千五百萬次的下載量,最後還被迪士尼收購。

不僅是各種應用都可能賺錢。App經濟因為正在起飛,不同形態的廠商也能在整個生態鏈(Ecosystem)(見一百三十六圖)裡分到一杯羹。比如,伴隨 App經濟而生的行動廣告商有的放矢廣告公司(Vpon),,剛獲得國際創投投下七百萬美元,它提供的是行動廣告平台服務(見一百四十三頁)。此外,結合 經紀與行銷角色的發行商如《憤怒鳥》幕後推手Chillingo(見一百四十八頁),也因為善於挑選並炒作當紅遊戲的功力,而被美商藝電購併。

但,野火的第三個特性,也是這波App經濟最現實的點:它,易燃但也難持續。

「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還有其他產業像我們一樣競爭?」這是洛菲歐執行長麥可.海德(Mikael Hed)接受本刊專訪時,令記者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句話。全球四十多萬個團隊一起點燃野火的結果是,如果你的特色不夠突出,一開始就可能被淹沒,就算成功 了,也很容易被抄襲,難以長遠的維持。

最簡單的例子,若拿今年初,蘋果公布的iPhone前十大熱門軟體名單,與七月十七日的數據做比對。唯一留在榜上的,只有《憤怒鳥》,其他九個軟體,竟然全都被擠出榜外。

暴起暴落,成為這個野火帝國的特色。麥可.海德對我說,即便今日,洛菲歐已經創造了成功傳奇。但他永遠會做好心理準備,讓洛菲歐不會淪入公司生存,只靠一 款遊戲決定的命運。「知道如何開發遊戲、以及如何維繫生意的能力,都是一樣重要,」濃厚的危機意識,是讓洛菲歐去發展《憤怒鳥》延伸商品,與電影行業的關 鍵因素。

從芬蘭到台灣。我發現,這場野火革命,燃燒的廣度與深度,都超乎我想像。

它,延燒廣度超乎想像 從手機、軟體到創投業,整個洗牌

燃燒的中心,先從新創業家開始,然後,第二圈是手機與軟體相關業者,「大家都沒想到這麼快,整個就洗牌!」在板橋,台灣最大手機加值服務(提供如手機鈴聲 下載)廠商奧爾資訊辦公室裡,總經理李熾榮對我說,兩年前,傳統手機服務研發資源還占奧爾約九成比重,但現在開發的遊戲有三分之一屬於智慧型手機上的 App。他們必須轉型,因為,App應用崛起,讓消費者開始轉向智慧型手機,他們不僅要轉做智慧型手機App應用,還要懂得全球的消費者。過去,他們只需 對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或遠傳等做生意。

「這趨勢,逼大家入侵我以前沒去過的地方。」李熾榮說。現在,奧爾研發、行銷人員,每天都要盯著線上市集的消費者回饋訊息看。因為這些訊息,是其他人決定 是否要下載你商品的關鍵。「例如一款麻將遊戲,贏的機率雖是一半一半,但可能有人剛好都拿到壞牌,」這時,研發人員就要思考,在下一版更新軟體時,透過設 計降低玩家不舒服感。

在新竹的蒙恬科技會議室裡,董事長蔡義泰對我說:「就像過河卒子,你就只能勇往直前。」蒙恬在○八年,蘋果推出線上市集同時,也推出Worldcard名 片辨識App服務。一推出,在商業類別的消費金額排名中,名片王在台灣排第二、日本排第三、美國排第六。用戶還遠及奈及利亞,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用戶是台 灣市場。

一瞬間,蒙恬在二○○○年起積極走向全世界的夢想,立刻成真。但蒙恬要付出的代價是:過去只要半年甚至一年更新一次軟體系統,但現在,每一、兩個月就需要 更新。而且,過去在PC時代花新台幣三、四千元買名片辨識機的用戶,因為手機加上Worldcard的應用,一套台灣售價只有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 元),而且更便利,可能會放棄使用也是蒙恬開發的實體名片辨識機,間接影響營收。

怎麼辦?「就像是過河卒子!要更往前!」蔡義泰又說了一次。現在,蒙恬一面試圖透過Worldcard,建立起全球品牌知名度,一面繼續把辨識技術的強項 發揚光大,一款名為Worlddictionary的軟體,可以讓消費者到國外時,把手機鏡頭一對向看不懂的菜單,就能立刻獲得翻譯。

第三圈的資金市場業者,也面臨衝擊。

全球創投業都看到App的大趨勢,但是因為App產業需要的資金太少,所以創業家對創投進入的迫切感低,「以前是創投高高在上,但這個時候整個天平是倒了 過來。」林之晨說。「我們要去求優秀的團隊讓我們投資,他們不需要你的錢,他們需要的是你其他的幫助(如商業模式的諮詢建議)。」

然後,人才市場的供需也出現了變化。台灣最早帶入iPhone/iPad平台研發課程的台大資工系助理教授陳彥仰,一堂教導如何做App的課程,只收八十 個學生,但有超過三百五十個學生報名,所有學生還沒結束課程,就成為廠商招募對象,每個學生手上一疊大廠人資主管的名片,他下學期的課程,已經被宏達電獨 家贊助。

「現在(人才)市場出現非常嚴重的供不應求。」劉威麟說。

不過,不只科技圈受到這波App野火震撼,在一些你沒想到的地方,一樣受到重大影響。最顯見的例子,你家附近的唱片行跟書店開始變少,因為大家都透過App商店買服務。目前,蘋果已銷售超過一百五十億首正版歌曲,還被下載超過一億三千萬冊電子書。

它,撼動你我價值定位 誰先抓住新需求,就是野火贏家

我們所有人,都不能置身於App經濟之外。因為,台灣整體競爭力正因App經濟受到很大威脅。你沒看錯,App經濟,為台灣帶來的,不僅是機會,更多是挑戰。

「全世界(受到)威脅最大的就是台灣。」簡立峰說。理由很簡單,App經濟的崛起,讓戰場重心變成了軟體服務,未來,所有硬體都變成簡單的上網工具而已,在沒有差異化下,專攻硬體代工的台灣業者,毛利自然還會被壓縮。

人在加州的簡立峰,透過視訊對我迫切的說,台灣還是有機會,但要更快一點、更主動一點。比如說,廠商可以在生產的硬體裝置裡,內建一些服務,如手機搭配卡 拉OK的功能,然後去找電信商談合作,接觸終端市場。這對純做代工的台商是很大的轉變,但,「既然台灣廠商可以在那個地方(如中國)設工廠,為何不能把那 邊當市場?」

App經濟帶來的風暴,席捲速度太快。我們每個人都會與App經濟掛鉤,這是個全台灣都需要認真面對的議題。

在這次許多的採訪中,有一個問題記者都會詢問每個受訪者:

「App經濟等於打亂了過去的遊戲規則,你們該怎麼辦?」

蒙恬董事長蔡義泰回答:「任何公司,一個時代的改變,有好有不好的,只能想辦法去強化好的,用其他方式去backup(支援)不好的。好的地方,就做到更好。」

軟體代工業者Symbio首席技術長劉俊賢則說:「危機就是轉機,就是趁這時候去重新想自己的定位。」

的確,這一場野火,能燒出機會,也能燒出危機,它將會讓大家重新對自我價值展開盤點。好消息是,只要提供全世界需要的價值,一個人也能在這波趨勢當中當贏家。

【延伸閱讀】人人都有機會淘金--App經濟新生態鏈1.伺服器採購量大_雲端設備商2.討論App應用兼賺廣告錢_網路論壇3. 有助智慧型手機銷售_手機業者 4.下載越多消費越多_電信業者 5.與開發商拆帳_平台供應商 6.開發商_全球估有逾40萬個開發商7.軟體代工商_幫創意發想者寫程式8.行動廣告商_廣告置入App,與開發商拆帳9.發行商_幫你把App創意行 銷全球10.創意發想者_一人即可創業

【延伸閱讀】平均單價1.67美元-台灣前300款最受歡迎App平均單價1.67美元,高於美國的1.48美元免費程式81%-今年App免費程式下載 次數,占總行動應用程式下載次數高達81%手機平均下載App數75個-全球單一行動裝置平均下載軟體數量為75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