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隆赫姆小記:一個挪威小城的創新

位於挪威西部的特隆赫姆峽灣,是南北挪威的天然分界,開闊的水域以及相對稀少的交通流量,讓這里成為全球迄今為止首個官方批準允許測試無人船的海域。

追溯至十四世紀,特隆赫姆曾是挪威的首都,歷代國王都在這里加冕。

如今,特隆赫姆的大公司集中於油氣勘探開發、煉油技術、漁業海洋、造船航運領域。例如挪威最大的工業研究中心——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研究中心就位於特隆赫姆。

但大公司不是唯一的好去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創業隊伍,特隆赫姆市政府也為本市的科技發展提供了眾多支持措施和政策。據特隆赫姆市政廳負責人介紹,特隆赫姆的科技商業合作項目,占據了整個挪威的30%。

Work-Work以及Digs是兩家位於特隆赫姆的創業共享空間機構,匯集眾多剛起步的科技公司。在Work-Work創始人Marius看來,特隆赫姆的獨特之處在於有大量的科研機構、學生以及高技術公司,由於城市面積非常小,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很高,並且有越來越多類似Work-Work和Digs這樣眾創空間開放給創業者供他們會面並交流思想。

“尤其是在每天下午五點之後,工業公司員工、學生、創業者以及當地政策制定者都可以來到這里,彼此之間相互啟發、資源共享。眾創空間提供了有效更廉價的機會去測試創新方案和產品,從真正的消費者那里獲得更及時快速的反饋。”Marius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上一輩而言,成功意味著房子、汽車、工作,然後在60歲或70歲退休。與父母一輩不同,年輕一代更想發現一些有趣並且能夠吸引自己的事情。”

與首都奧斯陸不同,作為挪威的第三大城市,這座小鎮僅有25萬人口,處處散發著一種與世無爭的寧靜。這里是挪威不折不扣的科技之城和教育重鎮,600多家科技公司創造了11170個就業崗位,大學和科研機構密集分布,有關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產業歷史基礎特征使得特隆赫姆的發展更依賴於成功推動中低技術產業創新,即源源不斷地將高新技術成果投入應用到中低技術產業,對於其他並不具備絕對優勢的高科技產業領域,則采取緊緊跟隨的策略。

在深海石油開采領域,挪威的鉆采平臺自給率達到80%,尤其在石油系統分析、采油井下工藝、鉆井設計、最優化生產方面具有領先優勢,而在機械制造方面雖然專業化程度很高,但在世界範圍內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平臺裝備的鉆井、井控、固控等設備及海底完井設備大多來自美國。

特隆赫姆最大也是增速最快的領域是信息通信技術產業。2015年,該領域公司有269家,占比達45%。油氣公司在2015年出現下滑,有92家公司占比17%。緊跟其後的是機械產品和生產(42家)、能源和環境技術(42家)、普通工業(38家)和生命科學(35家)。

2020年特隆赫姆要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科技型和知識型城市,這是特隆赫姆市設定的四個城市發展目標之一。從維京時代到如今的福利王國,自立冒險又註重團隊合作的當代維京文化,讓這個穩定有序的小鎮孕育出新的創新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40

【打工體驗】小記者採訪兩個鐘呻苦: 起碼要兩三萬人工!

1 : GS(14)@2017-04-17 07:21:02

小五學生化身行家,與果籽記者一同採訪。



亞斯理衞理小學近年都有舉辦打工體驗活動,讓小學生有機會一嘗打工滋味,今年除了新增區議員一職外,還邀請果籽記者一同參與,帶領幾位同學進行活動採訪,讓他們試試做記者的辛酸。



小記者們要採訪的,正是自己參加的打工體驗活動,不過當然就不是自問自答,而是跟進扮演區議員的同學,與真正議員巡區的整個過程。區議員巡區巡到哪裏,小記者就跟到哪裏去,全程在後面聽清楚區議員的說話,再進行筆錄,而且還要隨時「扑咪」,一有機會便埋身問議員問題,例如問問區議員要怎樣應對不同性格的市民等等。



記者工作繁忙又趕急,連寫字都沒有空檔坐下慢慢寫。

向真正區議員發問,訓練膽量。

邊走邊寫,跟平日安坐課室、以書桌墊着寫字大有不同。

做了記者大約兩小時,小記者們覺得記者的工作如何?小五的趙穎芝同學坦言,本以為做採訪就是坐着,不會四處跑,但結果卻要四處走,「真的很累啊,基本上是沒有時間讓你坐或者休息,一定要一直跟着他們的。」而梁雪敏同學就非常了解記者的苦處,「要揹住很多不同機器走來走去,而且要隨機應變。」至於溫小美同學就認為發問最難,「準備問題有點困難,因為我有幾次問他時,他都沒有答我。」經過一輪實戰,記者自己都覺得辛苦,就讓他們猜猜記者的薪酬,有人認為「一萬至一萬三」,有人卻說「起碼兩萬或者三萬啦」。根據香港記者協會2016年的調查,其實月薪二萬或以下的記者,佔全部受訪記者超過七成,月入一萬五千元以下的,差不多有近一半。小學生距離入社會大學還有段距離,不太清楚、瞎猜也很正常,但有些商人就認真離地,例如嘉華國際集團主席呂志和早前就指記者「起碼有四五萬元人工」,幾個月的薪金就可以付40萬首期,還不需「父幹、母幹」。負責活動老師的李文家對小記者的表現十分滿意,「最重要是他們很勇於發問、不害羞,甚至乎夠膽追問問題。」他指活動最希望同學由被動變成主動的一群,能面對陌生人亦不怯場,「這是我很開心可以看到他們有的轉變。」記者:李煒汯攝影:林栢鈞、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7/199920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