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kk兄對福記食品(1175)的深入研究


前兩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25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373

今日,kk兄做了一些資對搜集對公司的經營面及財務問題作了一些深入的分析,特此轉載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1671

由於新聞界, 做事, 不盡透徹. 我有必要弄清.
別人喜歡一味唱衰, 不分析, 就發放消息, 唱好,唱衰亦有原因.

greatsoup, 請看以下, 我就真是做資料搜習, 我覺得不應隻copy別人評論, 猜測性新聞, 就整合. 現在全街唱衰.


關於經營面方面:

中餐送餐達至規模隻有福記, 其他都是偏向西餐.
以下都有在中國做生意
ARAMARK 沒有上市.
Cintas Corporation
Compass Group PLC
Sodexo


福記有以下事情
1. 主要股東是魏東, 他是有大哥魏明, 前幾年在公司消失了, 什麼原因? 公司內爭? 有無人打鬼主意.
2. 所有人都可以在網上唱衰, 但不一定是事實.
3. 為何在7月29日前, 股價不停上升, 和以往其他爆炸公司不同?
4. 公司其他外國基金股東, 為何不沽股份? cb成20億, 為何有外國基金股東還在2008年下半年增持, 公司財政有問題不是突然, 上年已經知.
5. 在停牌期間, 福記有成5000萬股在證劵行間轉移, 為何?
6. 福記已獲得2010年廣州亞運會(含亞殘運會)亞運城:媒體村、媒體中心、技術官員村及員工餐廳餐飲服務
http://www.gz2010.cn
http://www.gz2010.cn/09/0325/11/558DGIS60078000N.html

中標 是上海興邦餐飲服務有限公司


------------------------

子包02:媒体村、媒体中心、技术官员村及员工餐厅餐饮服务
成交候选人名称:上海兴邦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800号一层
http://www.gzg2b.gov.cn/caigou/news/newsdetail.jsp?newsID=34476


---------------------

上海興邦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是福記附屬味鮮達分公司


http://www.fujiholdings.com/Corporation/infoDetail1111.asp?cInfoId=176&dInfoId=165

 味鲜达集团凭借其高品质的生产质量,国际化的营养配餐推广理念,积极的促进其不断的扩大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现简列分公司如下:  

       福记联合(上海)餐饮有限公司

福记联合(苏州)餐饮有限公司

上海东伟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味硕餐饮配送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记标准送餐服务系统有限公司

苏州市味吉送餐系统服务有限公司

杭州味吉送餐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兴邦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

關於大家不知道的東西:
2009年中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2/LTN20081222498_C.pdf


 

2008年年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31/LTN20080731530_C.pdf

新聞經常出錯, 所以我不太信, 2009年cb隻有4.47億


(greatsoup按: 上述的2008年中報,2009年可換股債為4.47億人民幣。主要是因為10億港幣面值中,已經有5.38億港元換股,另外因為是零息(zero- coupon),所以要做6.116%discount,及人民幣對港幣的換算,就得出4.47億人民幣,但是11月到期時要還剩餘4.62億港幣面值的 118.549%,即是5.47億港幣。)

其他新聞界人士隻因時間關係,copy & paste 新聞說2009年cb有10億元, 沒有查核, 不隻財經, 其他新聞一樣, 錯別字照樣 copy.

毛利高之迷:

我可以透露飲食界秘密。


(1)食物成本其實很低.

舉例, 經常有酒樓結業, 再開, 為何, 做過飲食就知, 隻要不經中間商入食物, 食物成本隻佔5-7%, 但做生意就很食腦, 公司會採購指定公司, 你就明白為何很多公司包括上市, 成本費用隻增不減, 錢流自己袋, greatsoup, 你很難從你的資料來源分析所知, 但隻要大家有朋友是做飲食業, 就可知經營海鮮酒家, 可養起 black 社會分子.

福記自己到源頭成立工廠採購食物, 這可解釋為何會有高毛利.


(2) 行業門檻不如筆者說很低

greatsoup, 行業不是易入的.
你自己上大陸, 試做規模送餐, 你會知有難度.
1.注冊資金要很大, 過千萬.
2.須通過很多衛生證書, ISO9000/9001、ISO22000(2005版)、ISO14001、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中的一項或具有同類國際标準化組織的相關認證。
3.如何做起網絡. 若現在才一間間做起, 很難和我所講爭, 最重要是要拿各式各樣認證, 等你拿到認證, 市場已被


我所講的福記,ARAMARK,Cintas Corporation,Compass Group PLC ,Sodexo拿下中國市場.


事實上, 福記送餐不隻送餐到工廠, 還有其他, 如學校, 它己在上海,北京, 浙江, 安徽, 江蘇, 河南, 福建, 廣東等地做送餐.
不停擴充, 小點經營, 再把小點變大點.

若你是想入這行, 你會考慮當福記有困難時, 能否把它吃下, 最少用少5年時間起中間採購工廠, 網絡, 衛生證書, 它的經營方法有別於其他ARAMARK,Cintas Corporation,Compass Group PLC,Sodexo.

你可以找資料, 中國做規模送餐包括大型events, 來來去去是我提及的幾間公司, 又可來門檻易入? 講易入這句的人, 講了就算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30/LTN20090930483_C.pdf


看到2010年到期的15億cb是與Capita Trust Company Limited有關, 它是capital group有關係的公司,
現有股東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38,523,363(L) 7.09(L)  20/07/2009

即CAPITAL Group3個月內購入福記7%股, 用了過2億元, 再加上15億cb, capital group 在福記有17億元利益.現福記市值隻是40多億. 可能改cb條款, 入董事會會.

這就不像greatsoup所說capital group買入是隻看報告和廠房
由於greatsoup都是靠估.
我都是靠估. 無人在事前能預測一樣.

正如劉德華事件, 大家都不是當時人, 隻靠所公佈的消息去評論,大家都是靠估. 亂下定論, 有所不妥.

由於我不信由記者所寫的消息,一切要有官方資料. 在客觀事實才有評論.

若不是, 這同和朋友吹水無分別.


greatsoup:

greatsoup: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30/LTN20090930531_C.pdf

在辭任信中,徐博士表達了其對無法及時完全獲悉本公司若幹關鍵事宜之擔憂。

具體而言,據稱是徐博士沒有及時獲悉本公司延遲完成審核其截至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之財務報表。

除上述者外,徐博士已確認,彼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亦無就有關其辭任之其他事宜而需本公司股東垂注。


.....
因為昨晚被人催去睡,未寫完。
其實福記公告後面,已列出補救措施,公司停緊牌,但是已經積極做緊事,請kk兄不要太緊張,現時股票沒交易,股價一直是一樣,如果有意低價賣福記股票給他,請直接聯絡他。

因為福記一直是真是做生意的,隻是負債太多,週轉問題吧,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據kk兄稱都有一些日本人有興趣,一定能夠復牌,但股價應該會受壓,不過這應該是進入的機會呢。

公告稱: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並非未違反任何可換股票據、定期融資協議及上述貸款協議(本公司或其附屬公司為訂約方)項下之任何還款責任。

儘管並無違反任何付款責任之事件發生,本公司現正採取即時措施以確認所有相關可換股票據持有人,以期就任何實際或可能的違約實行某種形式之豁免(或以寬限替代)。本公司不能保證可獲得任何有關豁免或寬限。

本公司將着手成立一個獨立工作組(誠如本公司日期為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之公告所述),以確定延遲刊發本公司截至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年度業績之原因。

工作組將可能由本公司一或兩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及一位獨立合資格會計師組成。除該工作組外,本公司董事會已決定聘用一間知名專業業務諮詢公司憑其力量協助本公司確定年度業績及回應並解決任何可換股債券持有人及其他債權人可能就本公告所述之技術性違約而產生之問題及擔憂。

就可換股債券而言,本公司已聘用外部債券持有人聯絡顧問公司Lynchpin Bondholder
Management以確認可換股債券持有人。有關確認將令本公司與相關受託人保持溝通之同時,與持有人直接以建設性及有效性之方式進行商討。


-----------------------------

greatsoup:

林少陽原文,我剛剛揭報紙才看到,am730中,副手又寫他在湖南的經歷呢。

不過他好像不喜歡這家公司資本開支過大,印公仔紙太快。

未知林少陽先生有沒有看我們的Blog,未知可否在此發表些意見?

國慶前夕,停牌多月的福記食品( 1175)宣佈,獨立非執行董事徐尉玲由於未能「及時獲悉本公司若幹關鍵事宜」,已於 9月 30日離職。公告所指的「關鍵事宜」,乃集團「未能及時完成審核其截至今年 3月底財政年度財務報表」。
早於去年 9月初,福記財務總監吳國才已基於「私人理由以追求事業上進一步發展」,辭任所有職務,同年 12月宣佈取消定期公佈季度業績。個別員工離任,本來是稀鬆平常的事,隻是財務總監職責敏感,股東一聽見財務總監離任,必須特別打醒十二分精神。現時本港 上市規則不須主闆上市公司公佈季度業績,假如福記從不公佈季度業績,股東亦不會認為其披露不足。一向有披露季報習慣的上市公司,突然透明度大減,股東難免 會起疑心。
透明度降惹疑心

記得今年初,我在國內一個博客內給予網友一條難題:叫他們評估一下福記的投資價值。不少網友都說,這是一家優秀的民企,為國內跨國大廠及國營火車路線供應 飯盒,是一門薄利但保證獲利的生意。福記 04年上市至今,盈利翻近 6番。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這是一隻高增長回報穩的股票。
然而,我最不明白的地方,是福記不是經營高科技半導體業務,為甚麼每年的資本開支不但長期居高不下,而且連年上升,過去兩年每年的資本開支接近 10億元。當強勁的經營現金流,遇上強勁的資本開支,結果是福記需要不斷在市場上配股及發行可換股票據集資。無論福記他朝能否成功復牌,這隻股票肯定不是 我那杯茶。


----------------------------

關於辭職的財務主管吳先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2/LTN200910021002_C.pdf


吳先生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及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彼於香港科技大學獲取工商管理學系學士學位,於財務及會計專業方面擁有逾十四年經驗。

於加入本公司前,吳先生曾在香港一家國際會計公司工作,以及任職於兩間香港上市公司,負責會計、財務及公司秘書之職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207/01175/CWP116_c.pdf
原來最早做那家是中國糧油控股(506),國企、民企也做過呢。

吳國才先生,33歲,本集團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負責集團的整體財務策劃及管理。

吳先生在二零零四年四月加入本集團前,自二零零零年七月起曾擔任中國糧油國際有限公司(於聯交所主闆上市的食品企業公司)集團財務總監。

吳先生曾在香港一間國際會計公司工作逾五年,在會計、審計及稅務事宜上積累豐富經驗。

吳先生為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會員,一九九四年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主修會計。彼已獲委任為本公司其中一位法定代表。


-------------------------------------


昨日的消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7/LTN20091007855_C.pdf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並未違反任何可換股債券、定期融資協議及所有其他貸款協議(本公司或其附屬公司(統稱為「本集團」)為訂約方)條款下之任何還款責任。

儘管並無違反任何付款責任之事件發生,本公司正繼續努力確認及╱或聯絡所有相關可換股債券持有
人及相關貸款人,以期就任何實際或可能出現之違約實施豁免(或以寬限替代)。

本公司概不保證可獲得任何有關豁免或寬限。


本公司欣然確認其已委聘德勤• 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為獨立財務顧問,以(其中包括):
(i)與本公司管理層跟進確認本集團截至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財務報表;

(ii)就本集團之事宜進行獨立分析,旨在處理本公司利益攸關者(包括但不限於可換股債券持有人)因延遲刊發本公司之年度業績而提出之疑慮。
...
倘 閣下對本公告(除有關可換股債券之事宜外)有任何疑問,敬請以電郵([email protected])
聯絡本公司之公關顧問縱橫財經公關顧問(中國)有限公司。


kk:

所謂兵不厭詐, 有好多人是玩技術性.
2007年股神巴菲特用盡權益披露的期限, 仲要用平郵寄信, 目的係盡量拖延時間, 唔想越沽越低.

大家估下今次是不是有人又玩技術性?


greatsoup:

你說找德勤回來,找人安撫人心,都是一個技術性的動作,令人相信會復牌?

雖然根據味皇兄的研究,德勤是Big 4之中手腳較為唔乾淨的一家,但是就因是這樣,易點過關,復牌更易?。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885

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專收民企,無論老師定乞衣都照單全收,很遺憾,增加業務量同提高職業操守是互斥的,8006 8007 8008 8013 8028 8063 8070 8078 8101 8118 8138 8141 8157 8159 8198 8199 8216 8222 8271 8277 8290 8298 8348大部分都是實業股,但幾乎全部都在最近一兩年發生非常兇悍的集資,要靠德勤保護小投資者似乎是發夢


------------------------------------

kk:

由於你年輕, 未做過生意, 我想提點你, 好像有人已經留意你, (叫小弟)做事要婉轉, 如開名用暗號. backup system

徐尉玲一直不是自己友, 所以公司動作可能不想給她知, 至於有人信獨立非執行董事是有用, 就錯, 許浩明, 盧永仁是好例子.(greatsoup按:其實金仔系那些人不停都是那堆人,所以我絕對認同,獨董都是廢廢地。)

至於傳媒,網友所謂分析就太過表面, 大家都知cb, 什麼cb累死福記, 賬目問題. 無人去深究是什麼事情.

做這種生意就是搶市場,找資金一定要,公司沒有有力財經社交網絡人士, 就難融資, 唯有發cb, 買金漢斯再分折上市, 再融資, 無奈市場不就, 斷了鏈, 可以看到金漢斯盈利上升近5倍.
做飲食最難是資金運用, 有好多人損手. 無人能計到將來!


05 年1 月,李嘉誠旗下的長實(0001)便急不及待,将持貨一年多的中人壽(2628),以每股5.35 元悉數沽出,僅賺了3.6 億元。若當時李生耐心等待多兩年,便可見中人壽于07 年10 月底創出52 元新高,也是說理論上長實其實可以賺104 億元、而非3.6 億元。

我不是聖人, 我會錯, 隻能叫大家用心看.
看股東的買賣, 是有所途, 正如我所講, 公司是有價值的東西, 不是一文不值.
分分鐘今年福記股東, 公司是有策略的行動, 我就是估有事發生.

我不便再說, 無唯給人建議.

你就不要太直接叫人買, 用其他暗示, 無謂比人冤你.
兵不厭詐, 一本通書不能讀到老

有空上中國看下, 就知經濟是一堆人好, 一堆人不好.


greatsoup:

謝謝你的提醒,雖然農村那些人真的貧的,但是沿海的都是有錢?

backup system的話,我現在正在做,希望不會倒吧。之前都因為網主的原因,使一些事故沒了資料,花了一千多塊搞好。

看完你的說話,這是時勢問題,加上生意做得太盡,借得太多錢,才有這個落筆。

至於事的話,相信不外乎引資及購入公司資產,集資、救公司、還債。

-------------------------------------

P.S. 新聞兩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687


信報: 2009年10月7日 福記可換股債的成與敗

過去幾期,我們討論過可換股債券已經賣到成行成市,國美(493)、吉利(175)發債後,未幾澳博(880)及信德(242)也宣布發行可換股債券。
憧憬「財息兼收」

對投資者說,現在的可換股債有其吸引的地方,既有息收,也對股價上升有憧憬;對發債公司來說,發債亦可解決資金需求。然而,當可換股債券再次熱賣時,大家不能忘記福記食品(1175)的故事。

上周五,福記宣布,旗下兩批未到期可換股債券出現「技術性違約」,第一批是2009年11月到期的零息可換股債,第二批是2010年10月到期零息可換股債券。與此同時,公司亦有多筆融資貸款觸及「技術性違約」。

追本溯源,箇中原因是公司2006及2007年發債時,分別與美國紐約銀行、Capital Trust訂立信託契據,公司必須在每個財政年度結速後一百八十日內寄發年報,否則屬違約。但公司指出,已就債券技術性違約請求豁免,貸款人未有要求即時還款。

導緻這次技術性違約的原因,當然是福記自7月底始,三度延遲公布業績的謎團。到目前為止,公司仍未公布截至3月底的年度業績,理由是「一名財務高管因健康 理由,無法有效履行全部職責」。其次,先是公司的財務總監在去年請辭,而早前獨立執董徐尉玲因無法及時知悉公司延遲業績審核的決定,決定辭任。

事件始末,對投資者來說撲朔迷離,因為公司未有就事情解畫。

當然,技術性違約並不代表公司無力還債或付息,在二手市場中,這兩批可換股債仍然有銀行開價。據路透社的資料,今年11月到期的一批換股債買賣中間價是 111%,明年10月到期的另一批買賣中間價則是79.5%。債券價格未有災難性下瀉,是否意味債權人仍對公司具有信心?據彭博資料,兩批可換股債持有人 主要是海外基金,截至8月底,美國註冊的Principal高息債券基金分別持有10.06%和16.33%。

福記的故事要由上市開始說起,簡單述之,有五部曲如下:

1. 公司在2004年年底上市,定價3.1元,集資3.1億元。

2. 2005年10月,上市不到一年,公司發行6.2億元可換股債券  ,換股債10.25元,溢價是22%。

3. 2006年11月,福記再第二批可換股債券,三年期,共10億   元,換股價17.5元。

4. 後來,公司股價上升。2006年年初股價升穿16元,2007年年中高峰達29元。股價上升,債權人早已換股,第一批可換股債已獲悉數兌換﹔截至2008年12月,第二批可換股債還剩4.47億元。

5. 2007年11月,港股瘋狂,福記再發第三批可換股債券,三年期共15億元,以人民幣計價,換股32.825元,溢價達32%。債權人從來沒辦法可以兌換,目前尚有14.2億元未到期。
連續三年發債 溢價更高

停牌前,福記股價收報7.6元,距離兩批債券換股價已是天與地的距離,換股無望。可換股債券變成純債券,有債有還。至到期日,公司需要按面值118.549%(2009年11月到期)和107.34%(2010年10月到期)贖回,站在債權人立場,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

這些風雨背後,投資者及債權人心中仍舊是那個疑問,到底公司財務是否出現問題?再核心的問題是,公司還有沒有能力償還這兩筆即可換股債券?公司已在4月及8月,先後出售旗下「金漢思」餐廳,套現近6億元用以還債。

福記的故事對發債體或者可換股買家都可說是警惕。說穿了,公司連續三年發債,溢價每每更高,投資者買完再買,背後一個假設就是股價上升,很快可以兌換股票,因此零息、無抵押、沒有賣回權、保護契約不多,買家都一一接受。然而,這算盤也不一定敲得響。

撰文 姚志新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675


對上市公司來說,牛市本是美事,因為股價上升,有利「抽水」集資,例如高價發新股,方便進行收購,帶動資產價格上升而令盈利上升等等。有些公司卻是輸錢皆因贏錢起,成為牛市的受害者,今天本欄的主角是福記食品(1175)。

福記從事送餐(即外賣)和餐館業務,在04 年底以3.1 元上市,至07 年最高報29 元,上周五收報5.71 元,大跌是因為福記有兩批債券在18 個內到期,投資者擔心福記無力還債。

 

投資支出倍於現金流入

危機迹象在去年底浮現,以前福記一直維持約30%的派息率(見附表),股息金額穩步上升,到了去年底公布中期業績時,突然停止派息。以前福記一直自告奮勇 公布季度業績,去年12 月突然以減低「行政費用」和「工作壓力」為由,停止發布季度業績。以前福記四出收購,在上月中,突然出售一家連鎖餐館的20%股權,套現2.7 億元(人民幣.下同),交易公告寫明所得款項用途是「還債」。

作為旁觀者,我為福記的股東揑一把冷汗。為什麼一家盈利只有5 億元的公司,卻有一筆近19 億元、18 個月內到期的債務?這些債券從何而來?翻查福記的年報,重組案情的結論是:福記是被牛市所累。

從業務性質推斷,再看年報的現金流量表,外賣加餐館生意其實是現金牛。從07/08 年報可見,經常業務每年為福記帶來5 億元盈利、6 億元經營現金流入(operating cashflow)。現金流入與盈利相稱,代表盈利是真金白銀,再加上股東有現金股息到手,福記財政理應穩健。

近年福記不斷購買物業、興建廠房、收購餐廳來催谷盈利。留意福記歷年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出(cashoutflow from investing activities)」,以半年為單位,福記每段時期花在投資項目的現金,均遠超經營業務現金流入(見附表)。面對經濟放緩和信貸緊縮,福記仍然面不改 容,在對上的半個財政年度中,投資了7 億元(中期報告沒有顯示投資項目的細節),雖然營運現金流創了新高,但也只有區區3.8 億元。

 

盲目發CB 種下禍根

單靠送外賣、做餐廳生意,根本不能提供足夠擴張業務的現金,唯有靠借。時光倒流至05 年10 月14 日,福記上市還未滿一年,即透過摩根大通(J. P. Morgan)向獨立第3 者發行6.2 億元的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bond,下稱CB),種下今天財政危機的禍根。

CB 有別於普通債券,CB 設有換股價,如果福記的股價升穿換股價,債權人可將債券換成福記的股份,福記就可發行新股,代替現金來還債。如果債權人沒有換股,福記就要準時還錢。換股 價通常比現價有溢價,當時福記報8.4 港元,而這批CB 的換股價是10.25 港元,有22%溢價。

在「債券」前面,煞有介事加上「可換股」3 個字,傻佬也知道目的當然是「換股」。對於福記來說,如果股價升穿換股價,就不用拿真金白銀來還錢,變相以22%高價配股集資;對於債權人來說,CB 既有股票的升值潛力,又有債券的本金保證;對於投資銀行來說,發債帶來豐厚佣金收入;

一次發債, 「三」得益彰,前提是股價要升。

福記發CB 得來的現金,一半用作興建食品加工中心,另一半作為營運資金。公司盈利蒸蒸日上,加上大市牛氣冲天,股價節節上升。這6 億元CB 在2010 年才到期,但福記在一年內已經升穿換股價,債權人換股大賺一筆,福記的資產負債表上突然少了6 億元債務,手上亦多了廠房、物業等固定資產,世界是多麼美好。

福記食髓知味,加上投資銀行推波助瀾,在翌年11 月再透過瑞銀發行一批CB,金額升至10 億元,17.5 港元的換股價比當時的現價有24%溢價,略高於上次。溢價愈高,股價愈難升至換股價,換股失敗的可能性就愈高。年期方面,卻縮短至3 年,年期愈短,離還債的死線愈近。07 年股市雞犬皆升,股價火速升至17.5 港元,債權人把一半CB 換股, 福記又少了5 億元債務,世界有冇咁着數?

 

短債22 億資金缺口大

真正的災難在07 年11 月開始,這次由花旗代理,CB的金額更高達15 億元,換股溢價更是駭人的32%,年期也僅有3 年。現金到手後,福記馬上用於投資固定資產上,往後一年,用了17 億元現金於投資活動。

CB 循環融資這一招,需要股價不斷上升,可恨牛市走到盡頭,福記股價暴跌至個位數,瑞銀、花旗經手發行的兩批CB 換股無望,變成實實在在的債務。前者在今年10 月到期,尚餘4.5 億元要償還;後者的14 億元,在明年11 月到期。另外福記還有3.5 億元銀行貸款在半年內到期。單是這3 項短期債務,已達22 億元,還未計福記已簽下的龐大工程合約。相比之下,福記的「銀行戶口」只有10.6 億元,加上每年僅得6 億元的營運現金流,資金缺口大得駭人。

 

牛市甫告終天堂變地獄

我在本欄開始第一天說過,股價不單是基本因素的被動反映,股價升跌能夠影響上市公司的基本因素,福記是典型例子。牛市過後,手上的CB 令福記陷入惡性循環,股價愈跌,但CB 到期的日子愈來愈近,CB 持有人成功換股的希望愈渺茫,福記需要用現金還償的可能性愈來愈高,財政壓力愈來愈大,投資者愈拋售福記股份,股價愈跌。

今天福記的存亡,關鍵在於能否及時取得融資。從上述停止派發股息、變賣家當套現可見,情况並不樂觀。3次發行CB,分別是05、06 和07 年底,自從熊市開始之後再沒有發CB,這個曾經是無敵的融資渠道已經堵塞。

福記是被升市所累。主席魏東刻苦奮鬥,4 年前南下上市,遇上港股大牛市,節節上升的股價令福記以為CB是融資必勝方程式。我可以想像,成功上市之後,魏東突然集萬千寵愛在一身,身邊多了一批財技 專家前呼後擁。他突然發現,投資銀行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用CB借了錢可以不還。為了賺取發債佣金,投資銀行當然樂意奉陪。看着股價長升長有,福記早已被牛 市冲昏頭腦。

問題不在於擴張業務,借錢才是。投資者應該汲取福記的教訓:打死不買靠借錢擴張的增長股。3 次CB,金額一次比一次多,年期一次比一次短,溢價一次比一次大,當最後一根羽毛壓碎駱駝的背,熊市就是審判的時候。福記的悲劇故事,是「出得嚟行,預咗 要還」是最佳寫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6

一些對福記(1175)的看法

福記倒了也快2年了,就是金融危機的時候倒的,現在新一波又來了,可能又可能有公司倒下。上個月,有人問我福記的東西,所以現在再翻出來略略整理一下,方便讓人回顧一下這件事,也作為未來的借鑒。

1.當時福記申請清盤的原因? 據您瞭解,是公司經營問題還是資不抵債?
個人認為其實兩樣都有,不過應該都是管理問題較重,因為財務管理應該屬於管理的部分。

其實大部分公司都是這樣的。本身可能發展得太快了,其實一直都有些問題,只不過這些問題在當時只是小事,沒有人理會。

通常這些公司都很需要錢,因為擴張需要,向銀行在高峰期借了錢,誰不知經濟變化得太快,公司經營轉差,就可能使經營及財務轉弱,使銀行因各種原因斷了公司的信貸,於是在發展中的公司突然要收縮,引起連鎖效應,當時的小問題被曝成大問題,這就導致信心危機,逐步變成難以解決的問題,財務及營運逐步陷於混亂,總於導致失敗。


何況,應該這老闆在這10年左右發展過程也沒遇上甚麼著大挫折,一個這麼大的衝擊,這家企業人才未有足夠的積累,當幾個人一起不行的時候,自然難於應付。

其實
新財富那方面寫了不少文章談了這些東西,我就不多談了:

引用公司事例:

(a)    其實問題估計在
財務總監辭職時已經出現,估計他已經難於應付情況。

(b) 不久
停止公佈業績,已經很明顯地,公司在財務管理上已經較難控制旗下所有公司了。

(c) 公司出現財務問題,
2009年4月2009年8月逐步售出收購的金漢斯連鎖店,以解決財務危機,當時是金融危機前後,價格一定不會好,但他也要賣,可見需財之急。

(d) 但是因為財務管理混亂,業績遲了出來,導致這公司
技術違約,於是就出現連鎖效應了。

2.為何當時福記以簽很多對賭協議作為融資擴張的方法?

在供應方面,他要快速發展,自然需要資金,但他是民營企業,融資本質上自然較難,借錢也利息較高。當時人民幣升值,用美元掛勾的港元借錢,以第一批利息5.75%計,如果人民幣每年升值5%,本金自然以這個速度縮減,實際上利息只是大約0.75%。如果你有這樣大的資金給你,你又不用付太多息,而你認為這行業很火,你也要選擇一博吧。

在需求方面,當時這公司上了市,財務情況較為透明,何況外國當時對於這種中國高速增長的故事很受落,自然很受歡迎,當然很易有人借錢給它。

這種債券的唯一問題,就是換股價有溢價。以其財務情況需財來說,根本不想還錢,就算到期,可能都是借新還舊,所以當然就是想別人換股,但換股價較現價有這樣大的相差,當然股價要上升。在香港這個國際性市場來講,股價必需要有業績支持,那要做好業績,快速增長更好,因為估值可以高些,股價可快些到位,那他就不用還錢,這樣他一借了錢,就造成他要快速地發展,博取表現不然就很難還錢了及吸引新錢了。

在第一次賭對了,當然會再來一次,何況賭得更大,在條款上,第二次除了金額大了之外,它亦是是以人民幣作單位,升值也是要上市公司負責,不像上一次由債權人負責,第三,兌換價溢價更高,但是市況不就,雖然交出業績,但估值大跌,自然沒人換股,又有信心危機,所以很難借新還舊,就這樣,這公司賣掉資產也不夠還,就這樣倒了。


3.您認為當時這家公司的致命弱點是什麼?
 其實他致命弱點當然就是老闆上,他那十年根本沒有試過很大的失敗,處理危機人才也積累不夠,加上部分核心人物突然不在,應對危機能力大大削弱。何況2008年上半年財務快倒下的時候,市場還算是不錯,當時也沒想著放棄部分股權,引入股權資本或基金去入股,加強財務情況,應對危機。如果當然有錢贖回債券,情況應不致如此,最多虧蝕三年,就可以恢復元氣。

這個情況,可以用康師傅作一個對比,同一個魏先生,又是搞食品,又是上市後快速擴張,當時他還私人借了在台灣搞了股票,搞多元化,結果又是亞洲金融風暴,買的股票大跌,蝕得他快死。因為他們在發展早期已在中國輸過,所以立刻找解決方法,當時曾又求著對手統一幫他,最後日本三洋在略看財務下,就買下他手上一半股權,並供股集資捱過了危機,真是很大相差。


4 .您覺得福記重組後是否還有復牌的可能?為什麼?
這些案例要視乎重組方的想法,但現在香港主機板上市地位都值3.5億港元,任誰也應該保住上市地位的。何況在
債務重組後,債務大減,做回主業,又算是國企重組,各項因素有應該能通過港交所的批准的。

5.記得在您博客裡曾經提到老千股一說,福記是嗎?原因是?
看牌面也不像是老千股,因為背景也算是國企,倒還是有人想借炒股票賺一把的,未來也許由虛變實。

雖然很多香港財技人士很喜歡和破產方接觸,正如剛剛重組的金志尊(870,前恆豐金業)和剛復牌的德發集團(928),就已經被同一堆超級老千正在重組了,後者更已經復牌,前者是別人搞不到,後者是大股東把股票按了給一班超級老千,那超級老千為拿回損失,叫自己媽媽做白武士,現在賺翻了。


關於這班超級老千,之前有對福記興趣的真功夫,背後都是天行國際(993)協助的,也是和那堆老千一夥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