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好書系列之一:點球成金 12碼

來源: http://xueqiu.com/1722423554/30433354

好書系列之一:點球成金


好多碼友對作手系列的喜歡讓碼哥很開心,也進一步激發了碼哥經營12碼的熱情。有人說,12碼到底是什麽,是分享經驗呢還是指導投資,我想都談不上吧。12碼就是一個碼哥跟大家交流的一個小天地,開放和自由,想談市場就談市場想談過去就談過去想聊風月就聊風月,一切都無所謂,如果有碼友從此獲得一些投資線索或者投資感悟那就再好不過了,大家有緣在一起最重要。

好了,閑話少敘,今天我又準備開一個主題,就是好書系列。長時間來,很多碼友向碼哥建議是否能推薦幾本投資書籍,其實多年以來碼哥看的書很雜,有些跟投資有關有些跟投資無關但卻對投資有用,所以碼友們的這些建議讓碼哥有了再度總結的想法,希望這里推薦的幾本書對大家有所啟發。

《點球成金》 (MONEYBALL)  (作者:邁克爾 劉易斯)

不可否認,碼哥很喜歡看劉易斯寫的財經故事,從名噪一時的《說謊者的撲克牌》到《大空頭》再到近期沸沸揚揚的《Flashboy》,劉易斯一直在給我們驚喜,讓我們了解金融這個江湖也讓我們對投資的新鮮事物有很多沈思。《點球成金》算是他很異類的一本書了,他沒有講金融故事,而是講了一個體育界的傳奇故事。其實碼哥是先接觸了同名電影才去看這本書的。電影的主人公是帥帥的Brad Pitt扮演,本來我就比較喜歡看美國的體育電影(這個以後我會專門開一個主題講述),所以就很有興趣地去找來看,結果發現這個故事很有意思,然後根據這個電影的介紹,才知道電影是根據劉易斯的書改編的,於是便有了這本點球成金的閱讀。

簡單來說,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這個題材本身就很有爆發力,而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內核。它的內核不是在宣揚慣常的體育題材中的勇氣、毅力或者是堅持,它宣揚的是一種理性的分析和統計學意義的成功。故事的主角們是一群不被人看好的職業棒球手和棒球管理者,按當下流行的說法,就是一群“loser”。但是這群loser卻創造了奇跡,在一個賽季連續打贏了N多比賽,在被視為用金錢堆砌的職業棒球聯賽中搶占一席之地。劉易斯沒有衍生開去,給讀者卻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間。就這個故事而言,很多人理解是一個管理學的故事,包括Forbes雜誌的書評也是這麽認為,但在碼哥看來,這卻是跟投資密切相關的一個範例。

首先,它告訴我們數據的理性有時候是撥開迷霧的一道曙光,每個股票就是一個個球員,一個又一個賽季的比賽就是一個又一個交易日,球員的場上數據類似K線,而球員的自身數據相當於基本面,對於這些數據的分析要保持客觀性,同時隨著市場的變化,我們也不能因循守舊,我們追求的不是所謂的市場炙手可熱的好球員,而是適合自己隊伍的球員。當然很多人會說一個頂級球員對於隊伍的重要性,這個碼哥絕不否認,無論是職棒聯賽還是歐冠聯賽,球星是奪目的,拿NBA來說,那麽多“三巨頭”還是成功的占多數,否則也就沒有球星的概念了。但是,我們做投資切記的是,我們要的是一個整體穩定的突進,而不是像流星那樣,劃過天空閃爍一下就完事了。對於做相對收益的大基金而言,這種組合的穩定性更是重要,打賽季比賽其實就是比的是排名,跟公募基金做相對收益是一個道理,按這個邏輯來分析,公募基金基金經理最應該看這本書,基金經理們一定要重視各自組合股票的數據和在一個又一個比賽階段(交易階段)尋找到最適合那個階段的股票。

無論是書中還是電影中,有一幕讓我很動容。為了得到其他俱樂部一位合適的球員,俱樂部經理不得不要把跟自己關系不錯的一位球員交換出去。職業體育的殘酷就在於此,今天你還是A隊隊員明天就是B隊隊員,但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如何恰當地處理這種情感其實蠻考驗當事人和決策者的,雖然雙方都明白這就是職業體育。拿到投資上來說,其實投資者們也必須面臨這樣的選擇,有些股票長期持有都有了感情,但是在某個階段一無是處的時候你該怎麽辦?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就不說了,好多價值投資者會罵我,但是如果從做產品的角度出發真應該去想想這個問題,而如果你是一個起步階段的投資者,也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問題,你要的是持續不斷的收益還是要的是一個所謂自我成功判斷的滿足,一個是純物質的一個是純心理的。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本書不光做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的投資人應該看,個人投資者也會有一些啟迪。個人投資者,特別是一些對市場有較多研究的個人投資者經常面臨這樣的困惑,即要投資的品種太多,資金組合不過來。書中的那個屌絲俱樂部奧克蘭運動家隊一年只有4000萬美金的薪金去運作,而大牌的紐約洋基隊有12600萬美金去招募球員。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定條件的,投資也是一樣,你不能買到所有你看好的票,如果你真這樣做了,那對於個人投資者就是災難,你一定跟開雜貨鋪一樣,所有愛票應有盡有,但是份額卻少的可憐,收益率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在有限的資金情況下,你必須有所選擇。而選擇的結果在這一刻也就註定你有可能會失去一些牛股,既然這是註定的事,有時候就不要追悔,你需要反思的是自己選擇後的組合是不是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如果達到了就可以了,至於超越預期的事情不要去想,跟體育比賽一樣,投資同樣需要運氣。

最後說說球星。如果能得到球星,當然是好事,球星的作用毋庸置疑,在賽季的關鍵時刻,他能給球隊最大的幫助。同樣地,一個組合中如果能組合進一個市場奪目的牛股當然是組合的幸事。但是,碼哥認為,這當中更重要的是鑒別能力,即在球星成長初期的挖掘能力,有時候甚至是逆向思考的能力。書中也有這樣的例子,一個被大聯盟冷落許久的球員被運動家隊發掘直至成功,然後被大大提升估值,運動家隊高價而沽獲得巨大收益。另一方面,運動家限於成本約束的前提,很少去購入大價錢的球星,雖然有時候他們也覺得球星好,但是不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在這里,碼哥也是這麽認為,一些牛股固然熱爆市場,但是如果你沒有能力去把握或者看不懂他的上漲邏輯,那麽還是冷眼旁觀為好,在那一刻一定要問自己,自己到這市場是來幹嗎的,是來追牛股的還是來讓自己長久生存下去的,交易不停,投資不斷。

球賽結束,觀眾漸漸散場,激情在一盞盞探照燈暗下後慢慢褪去,只有Pitt在球場內回味,回味那個雨中的創聯盟連勝紀錄的本壘打還是在回味別的,沒人知道。作為一個成功的俱樂部經理,那一刻才是享受的時刻,沒有緊張和喧囂,只有內心的充盈。望著長長的球員通道,前方是黑暗的,但又是必須走下去的,不必不安更不必恐懼,這就是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10

好書系列之二:戰勝華爾街 12碼

來源: http://xueqiu.com/1722423554/32001300

好書系列之二:戰勝華爾街

國慶長假,估計很多碼友都出去玩了,碼哥沒有出遠門,只在國內某個清靜的地方轉了轉,想到長假快要結束了,碼友們也該回歸的時候,湊上這篇小文幫助碼友們恢複工作狀態。

這本書應該不用我大力介紹了,但凡搞投資的人應該都有看過,即使沒有看過也會得到很多資深人士的推薦。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倒不是剛入這行,而是在相對成熟的時候看的。記得當時有一次和幾個朋友吃飯,大家聊起各自的投資方法。有一位朋友就說巴菲特不適合中國股市,彼得林奇的方法才適合。我當時非常好奇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言論,便跟那位朋友討教,那位朋友當時就推薦我看這本書,他覺得在中國這個市場上,企業變化太大,而且非常註重交易博弈能力,因此只有像林奇那樣才能立於不敗。

對於朋友的觀點,我非常認同,說實話,我現在都不覺得A股是一個適合長線投資策略的交易場所。所以我想現在很多專業人士似乎更推崇林奇,從《戰勝華爾街》這本書來看,林奇的確總結了很多股票的類型和交易的心法,我覺得對於初學者有用,對於市場的有經驗人士同樣有用,其中影響最深的當屬對於身邊消費型公司的判斷。身邊消費型公司令人印象頗深的原因是比較容易理解,以及感同身受,當然用過看過之後對於公司深入的財務分析是最後決策的關鍵。我在港股上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遠的如味千、蒙牛和合生元,近的如翠華。我記得我第一次吃味千拉面是2002年在上海的徐家匯附近,那時候吃味千要等位,長長的隊伍等了差不多要半個小時才能吃上,很難想象快餐有那麽火爆,所以當年味千上市後我就開始跟蹤。至於蒙牛和合生元也是同樣的情況,有過體驗和研究,然後深入分析,發現了增長的前景。有過味千的經歷後,對於翠華就比較好理解了。一次,跟一個剛去香港工作的朋友吃飯,我問他香港有哪些好吃的,因為我知道他是個吃貨,對美食比較有研究,想通過這個問題看看他對香港美食有什麽心得,出乎我意料之外,他的回答居然是一家叫“翠華”的茶餐廳。他說,平時太忙,到處找東西吃不太現實,光顧最多的就是這家店,後來發現真是不錯。在他推薦之後,我有一次去香港就專門去了翠華,情況跟當年味千類似,狹小的地方到處充滿了人,後來翠華北上,我發現它的定位蠻有意思,在大陸它已經不屬於茶餐廳序列,可以歸為中檔餐廳,而且顧客還絡繹不絕,這樣的公司只要自身管理不出什麽問題,一般都值得投資,所以後來翠華上市後,我就向很多朋友推薦了。當然餐飲類公司也有些其他問題,發展模式單一,增長的空間有局限,A股屈指可數的幾家餐飲公司就很有問題,至少有一家已經棄餐飲而轉向,雖然某位大神說看好全聚德,但是就我在北京的消費體驗來看,全聚德並不是最好的,不知道大神是出於什麽樣的投資視角。

當然很多投資案例是在看林奇的書之前,但是林奇的這本書總結得很到位,讓我們可以有豁然開朗的習慣,從而對於這一類投資案例會有總結,並且作為投資人會養成一定的投資嗅覺,這是非常可貴的提醒。作為一般的投資人,如果你沒有任何信息優勢,沒有資深的專業素養,但是如果能有這樣的投資嗅覺,立足於這個市場應該也不成問題。

以林奇這樣的功底和成就,當年他急流勇退讓很多人感到惋惜,但是殊不知,這種投資方法最大的問題即是精力的瓶頸。林奇每年要看數百家公司,投資組合中的品種也有上百家,這種模式下無疑是要耗費投資人大量的精力,這跟老巴長時間精研幾家公司著實不同。所以跟老巴比,林奇的滿頭銀發似乎早了些,所以他的傳奇很遺憾時間短了點,不過對於我來說,他為數不多的墨寶的確是當下國內股市不可多得的交易心法。專業的投資人士在突破精力瓶頸方面,除了自身身體保健外,還需要配合合理的統計和研究模型來提高效率,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11

好書系列之三:大空頭 12碼

來源: http://xueqiu.com/1722423554/33476023

好書系列之三:大空頭

這是一直想推薦的一本書,在這個時候給大家推薦,我想還是有調劑和降溫的作用吧,雖然A股近期牛氣沖天,但是市場狂熱我不熱才是一個戰士應該具備的素質,雖然碼哥偶爾也會小激動一下,但溫故歷史讓人會慢慢平靜。

此書同樣是我認為最好的財經作家邁克爾劉易斯寫的,在他眾多的作品中,此書閱讀性很強,我2011年閱讀的時候,08年金融危機已經過去3年,有些記憶慢慢褪去,此書讓我又重回了那個時代,雖然此書沒有《大而不倒》那麽高大上,但是從細節入微處,從草根處看金融危機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個視角比全局的視角在我看來更有意義。

在看完此書後,我常常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具備逆向投資的能力,逆向投資的能力是靠天性還是靠忍耐力,抑或靠嗅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要說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可能跟賺錢無關,更多的是關乎自我價值判斷,市場上有各種賺錢的方式,但是有一種錢我覺得是不能賺的,即違背自己的價值底線。這樣說可能有點抽象,讓我舉幾個例子吧。比如說當年中石油的上市,雖然市場很瘋狂,但是無論從市值的角度看還是其當時的行業地位看,在上市後還為其40元以上的定位擊節叫好就有點失去底線了,又如周大福當年的上市,當時黃金牛市已經到了末期,多少大行分析師為其上市站隊,這從中的利益糾葛也讓人不齒。

說那麽多,其實我無非想說,當你進行一個投資前,你第一還是要遵循內心的準則,這是不是你願意去做的一項投資,如果只是跟隨市場情緒,那ok,你要做的就是要頭腦相當清醒,別為了屁股的利益而幹擾大腦的判斷,對於我而言,如果是一項我不願意去做的投資,我可能連市場情緒的跟隨也不會去參與,市場總有賺不盡的錢也總有你不想去賺的錢。之所以在這里談這個問題,其實跟本書中的那些衍生產品也是有關的,華爾街的人都不是傻子,之所以會形成次貸產品大行其道你說貪婪也好,你說虛偽也罷,歸根結底就是不太在乎道德因素。當然了,市場一直在遵循叢林法則,的確沒有什麽道德因素,可是如果“三觀不正”,這樣的投資走不長遠。如果你沒有玩擊鼓傳花遊戲的能力,再加上“三觀不正”,那就真的要被毀了。

在這個原則之後,你再建立逆向投資的判斷,我覺得依然需要勇氣。在《大空頭》這本書里,作者不止一次地說邁克爾巴里這個基金經理為了作出賣空次貸產品這個策略的痛苦和壓力,來自業績,也來自客戶,到最後他在最輝煌的時候結束基金,這一切都需要勇氣。其實這個過程,也恰好回到了我剛才第一個問題,逆向投資靠的是什麽,是內省的天性,是頑強的忍耐還有感知市場的嗅覺能力。

書中的大空頭們都籍籍無名,但是最後卻都獲得了空前成功,我覺得不是偶然,草根的力量最重要是樸實,沒有太多虛偽,任何人只需為自己負責,而且目標單一又純粹,不像大公司有那麽多的忌諱,對於這一點,我想說,資產管理的規模是業績的天敵,也是人心的天敵,我們不顧一切地做大,但沒想到最終卻是一條枷鎖,這是永遠的矛盾,難的是找到兩者的平衡。之所以有這樣的論斷有個很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保爾森。我當時也很困惑劉易斯為什麽沒有去采訪在金融危機中一戰成名的保爾森,但是後來保爾森黃金一敗和嘉漢林業一敗讓我看到保爾森的確不是劉易斯的菜,在成名之後他更多的是迷失,至今一些哥們還不解堂堂牛人為什麽會去投一家外國的林業公司,這類公司財務作假率之高是行業的常識。

若幹年前當我聽到“彩衣傻瓜”的故事時,我很興奮,草根也有草根的生存之道,而若幹年後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更堅信投資的技術門檻在下降,豐富的資訊讓你能更全面地做一項決策和判斷,而你最需要做的還是做好自己,絕不人雲亦雲,清醒上陣,冷靜下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12

周末讀書|大佬們在2014年推薦了哪些好書?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7/149115.html

黑馬說:忙碌了一周,周末就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一下,讀點書吧。今天推薦的這14本書單,都是作者認真讀過,並且在2014年持續推薦給朋友們的。這些書符合兩個理念:1、回到常識。尤其在最近2年來,互聯網思維等各種思潮困擾著我們這個世界,回歸常識很是重要;2、無用之用。功夫在詩外,別把書當歸結成工具書,還是讀一些能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書吧,這才能讀書改變氣質。

\文/紀中展
編輯/孔明明

 

1、《盲眼鐘表匠》

作者: 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譯者: 王道還

昨天和朋友喝酒,他是斯坦福研究組織行為的博士,席間他講了一個段子:斯坦福商學院在MBA畢業時都會有最後一課的傳統,有一年請的是斯坦福商學院的老院長講。此君上臺後就說,“你們過去上的兩年課都是錯的,你們今後如果去了大公司做經理人就努力賺錢吧,別想著去改變去顛覆,企業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很難讓一個老企業散發青春,一個社會保持活力是新生兒替代老人來達成的,你所在的企業從出生開始就進入了一個自然生長周期的既定軌道,走向衰落是必然,你們能做的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微創新而已,除非你們去創業,但這也只不過循環周期而已。”

這本《盲眼鐘表匠》也有一些論述,這本書是演化論的入門書籍,進化的核心思想是以“生物適應的起源”為核心。

 

2、《跑步聖經》

作者: [美] 希恩 

出版社: 國際文化

譯者: 郭佳

上周在深圳和朋友喝咖啡,號稱“百馬王子”的他走路一拐一拐,膝蓋嚴重受傷;前天在上海和朋友吃飯,過去生龍活虎登山入地的他,如今被腰間盤突出搞得坐立不安;昨晚在北京和朋友喝酒,過去渾不吝的老兄在健身幾年後外形精壯但不敢吹空調、喝涼的。有中醫曾給老紀講過養生,何謂養?如何適度?一動不如一靜。唉,這幾位老兄全是過量運動惹的禍。

老紀推薦《跑步聖經》這本書,原因是里面的大量方法對於愛好跑步的同誌來說非常重要。最近幾年,大家都關註運動都愛上跑步,但很多人卻不是很會跑步,所以學會正確的方式跑步很重要!

 

3、《創業小敗局-創業公司長演不衰的21種經典死法(案例集)》 

作者: 創業家

出版社: 時代華文書局

《創業家》雜誌出版的《創業小敗局》這本書賣得非常好,已經超過同期出來的幾本書。我估計火的原因是更多的創業者希望“用別人的血淚武裝自己”。老紀一直認為成功不可複制,失敗值得研究。

《中國企業家》曾經出過《研究失敗》,如今《創業家》的《創業小敗局》看起來一脈相承,但卻不同維度。過去創業失敗是萬劫不複,很難東山再起;如今創業失敗只是擦幹眼淚再重來,連續創業者眾多;過去創業都是大胸懷、大使命、大情懷,順便賺錢,如今創業都是微創新,小事切入賺大錢;過去創業失敗都是市場不規範的大敗局,如今創業失敗只是自身成長不夠的小敗局。

從大到小,對於創業是件好事,對於創業者來說更是件好事。

PS:創業失敗最常見的兩種模式:

1、資源性創業,也就是說我有什麽資源(比如說政府,比如說客戶,比如說這個那個的),依據這些資源去創業的99%以上都會失敗(即使短期內跑得快)。 

2、年輕人創業,也就是說不懂江湖、沒有經驗,只有一腔熱血,血仍未冷但事已敗。

創業成功的三個要素:

1、好方向,至少是個百億美金的大行業;

2、好團隊,創始團隊要給力,第一批員工要給力;

3、花不完的錢,至少3年內不用考慮生存問題,一心一意謀發展。


4、《樹,不在了》 

作者: 陳文茜

出版社: 時報文化 

這是陳文茜寫給年輕人的書,當然也包括曾經年輕的你。

之前老紀曾經推薦過陳文茜的其他幾本書。這本書收錄了34篇短文,包括《給18歲以下的你》《愛一個孩子,有錯嗎?》《讓孩子們走過山、走過水》《我們的時代》《樹,還在嗎?》《舊政治,後會有期》等。

這本書的背景是快速全球化後的年輕人的窘境,陳文茜說“當我們想要告訴年輕人,不要在乎你現在一無所有,即使今日不免窮苦,不要絕望;只要努力,‘希望’將在路上。這些話語的前提是,我們必須給那些願意努力的年輕人,一片看得到的天空。”

這本書有一些金句摘錄出來: 

1、今天的我們已經不再年輕,我們錯過了以往,至少如今應體會某些道理,例如這個世界只有一刀切的豬肉,而沒有一刀切的議題,不要用一個口號,一種仇恨情緒,回答複雜的世間難題。

2、我們已不再年輕,至少我們應該理解:風起雲湧的世界,從不等待猶豫不決的人。 

3、我們可以選擇停留,但其他的人會選擇奔跑,而世界在他人的奔跑中,無意間已改變了樣貌。

4、命運之神沒有憐憫之心,上帝的長夜從來沒有盡期。 

讀此書,回頭看看臺灣和香港最近的事件,我借著陳文茜書里的內容勸告這些年輕人,臺灣或者香港從來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中國政治經濟唯一的重點。

 

5、《周鴻祎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 

作者: 周鴻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你身處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如果你不能證明你得了互聯網焦慮癥,以及你現在努力的去導入互聯網思維的話,那你就總有點不入流的狀態了,真的OUTMAN了。

這是個全民進入互聯網焦慮癥的集體主義美學時代,而唯一的解藥互聯網思維也被大神們解釋的七零八落讓人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周鴻掉的這本《周鴻掉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出的及時很有必要。

周鴻祎說,這個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你需要互聯網思維,當然不是那種越來越成為玄學的互聯網思維,而是一種回歸常識的互聯網方法論。

確實如此,當我們把互聯網思維具體到方法論的時候,很多問題都沒有那麽神奇,而且都是非常具體的大實話,騙子們的市場沒了,大炮們的時代來了。

周鴻祎在書中寫道:“其實仔細想一想,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每個企業其實都是傳統企業。今天你覺得自己很先進,明天你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落後了。馬雲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建立了支付寶,看起來牢不可破,然而2014年春節騰訊發起的微信紅包就對支付寶的統治地位形成了沖擊。連馬雲都在焦慮,互聯網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慮嗎?面臨互聯網挑戰的傳統企業能不焦慮嗎?”

通讀此書,老紀對周鴻祎又有了新一層的印象:他是這個時代的人生勝利組,他是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思維的最大受益者,他是一個實踐者,更是一個思考者,而且重要的他是一個熱心爆棚的野人獻曝的滿世界分享者。

 

\6、《銀元時代生活史》 

作者: 陳存仁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本《銀元時代生活史》不是銀元史,而是時代/生活史,要註意啊,時代是特指1949年前的上海,生活就是錢和生活。

作者是當年大上海的中醫師陳存仁,是給香港《大人》雜誌的專欄,它從中醫師的眼睛去看民國時期上海的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陳醫師出生在世代經商的大富家族,可惜的是他出生後不久家道中落,從一個少爺變成窮小子,後來他很努力成了大醫師,有這個經歷他對錢很敏感,於是根據他的日記(這老兄記日記是很厲害的)開始寫專欄,最後成了這本書。

整本書寫的是大時代下的個人生活史,里面很大篇幅寫了銀元在當時的購買力等等,很有趣。因為作者醫師的身份,他還寫了許多民國人物的交往,比如章太炎、於右任、蔡元培、汪精衛、杜月笙、榮氏兄弟這些人,很是有趣。

 

7、《領導者的資質》

作者: (日)稻盛和夫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譯者: 曹岫雲

這本《領導者的資質》是稻盛和夫在幾次報告會上精彩講話的合集。系統介紹了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包括領導人的資質、領導人的人格、領導人的十項職責、企業統治的要訣以及企業家的學習體會等,給企業經營者以精神上的指導。

稻盛和夫經營思想的核心在於如何光明磊落做好人,坦蕩無私做好事,如何將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融為一體,將東方古老的關於愛的哲學凝聚於企業發展宗旨之中。

稻盛和夫認為企業的經營理念應該是“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唯其如此才能激活員工心中的“源頭活水”,迸發出團結一致的合力和旺盛的創造力。這其中的道理並不深奧,而很多企業管理者卻偏偏棄管理的“大道”不顧,在追逐流程管理、績效考核的“技”上下功夫,將員工僅僅看成是實現經營目標的工具,而不是同進共退的合作夥伴。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因壓榨員工而獲得長足的發展,當企業利益與員工個人利益無法達到和諧一致甚至出現矛盾時,所有的制度流程都將被架空,源自企業內部的摩擦力將遠大於向前開拓的推動力。

 

8、《必要的改革-中國改革的路徑與選擇》

作者: 林木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必要的改革”有兩層含義:1、是對1978年以來30多年的中國改革的必要性論證;2、找出中國繼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在這本書里林木探尋了1978年之後的中國改革發展的路徑和策略,並引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創辦人、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話指出,二戰後取得成功發展和轉型的案例,都“明確自己所面臨的機遇是什麽、遭遇了什麽樣的挑戰、如何利用自己具備的有利條件應對這些挑戰,然後國家循序漸進、一步步發展”。

1994年,林毅夫教授出版了自己最滿意的《中國的奇跡》一書,也正是在這一年,他創辦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並於2008年將其升級為國家發展研究院。這本書寫的是林毅夫等經濟學家在過去20年來,書生報國從北大經研中心到國家發展研究院的過程。這本書寫的也是中國改革在最近這20年來的理論與實踐,並且說明白了一個道理:中國的改革一定是一場必要的改革。

在這本書里,分別從國際經濟秩序、老齡化社會、醫療改革、宏觀調控、克強經濟學、中國式創新、經濟增長和城鎮化等方面深入探討了中國改革20年的思想變革、政策制定和社會變化,林木用有別於一般記者或者經濟學家的筆深入淺出把中國改革發展歷程的獨特視角寫的淋漓盡致。

最後說一句,改革是為了什麽,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意味著什麽?

所有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國家更好!

 

9、《如何成為一個妖孽》

作者: 胡紫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這是胡紫微的第一本個人著作,雖然這是她過去的文章合集,但涵蓋了她的很多內容,比如個人心路歷程,比如她對女性問題的態度,還有她的一些讀書和電影的觀後感,老紀很認真的看了,寫的確實很不錯!

在《如何成為一個妖孽》這本書里,胡紫微寫的是一個女人怎麽修煉成妖孽的路徑。她在這本書里寫了章子怡鄧文迪(基本上我認為她得罪了這兩個人),她也寫婆媳關系,她寫《青蛇》(這個和老紀還真有關系),她寫自己的故事,在這些文字中胡紫微嬉笑怒罵中一針見血,麻辣毒舌中悲天憫人,呵呵,我讀到了胡紫微的誠意和情懷(最近這個詞很熱)。

胡紫微的書里提到了很多關於逆境和命運的內容,用她的一段話結尾:“據說逆緣是最大的福報。因為,它會迫使你停下來,思考一些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卻一直無暇顧及或者刻意逃避的問題。“

 

10、《日本商業四百年》

作者: 陳偉

出版社: 京華出版社

前陣,有朋友去日本考察回來後分享,他連續去了5個都在400多歷史的家族企業,很多都已經傳到30多代了,還在永續經營,而中國,因為種種原因卻沒有能夠延續50年的家族企業,老紀曾經在電臺講過周學熙等人,唉,還是扼腕嘆息吧。

日本的近代史是連續的,雖經歷了二戰的戰敗,但是明治維新以來的積累得以延續。當年日本軍旗沒有插到的地方,今天這些市場卻被日本產品所占領。能有這一切,是因為延續400多年的家族企業構築了日本這個財富帝國的今天。

很感謝這2本書的作者陳偉,他能夠用很輕松的方式把日本400年的商業史寫出來讓我們弄明白。

 

\ 

11、《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作者: [美]菲利普·津巴多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譯者: 孫佩妏 / 陳雅馨

這本書源於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上世紀70年代做了“斯坦福監獄實驗”。 他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里刊登了實驗被試招聘廣告,從應征者中挑選了一批身體健康、心智正常的年輕人,把他們隨機分成“獄卒”和“囚犯”兩組,在由地下室改造而成的模擬監獄中,進行預期兩周的監獄實驗,想看看“情境”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多大影響。“獄卒”和“囚犯”起初還客客氣氣半推半就,不過很快就進入角色,“獄卒”變得殘忍暴虐,雖然實驗規定獄卒不得體罰囚犯,他們仍有辦法對獄卒進行殘酷折磨,連簡單的“報數”都能想出眾多整人花招(正如美國軍方有一套輕易繞過《日內瓦公約》的刑訊手段)。而囚犯在嘗試反抗失敗後,變得絕望、麻木、喪失自尊。很快就有人情緒崩潰退出實驗,不到一周,津巴多就發現“獄卒”開始強迫“囚犯”做出模擬雞奸的動作。

在這個實驗中,津巴多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透析“情境力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分析造成監獄虐囚和種族屠殺的情境影響。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並提出一個重要觀點:人本無所謂善惡,不良制度所決定的權力構架和社會情境,才是真正的惡魔。

 

12、《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後》

作者: 張戎

出版社: 麥田 

原作名: 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 

中國的繁榮歸功於慈禧太後?戊戌變法的發動人是慈禧?清代中國改革的第一推手?這本書顛覆了國內過去所有對慈禧的研究和評論,將她定位為古老帝國走向現代的推動者,幫助引領中國進入20世紀的偉大人物。

這本書提了一個細節,值得分享。對慈禧很詬病的是她挪用了海軍的軍費取建頤和園,間接導致了甲午海戰的戰敗。但經張戎介紹,頤和園的修建費用不超過600萬兩,事實上這600萬兩銀子她從宮廷積蓄中出了300萬,另外300萬不是挪用海軍的錢,而是海軍在外國銀行存款每年有30萬的利息,慈禧用的是這個利息,修頤和園的10年其間加起來就是300萬。當然了,做為當國者,慈禧是需要為甲午戰敗負總責的,但這和挪用海軍軍費什麽的是兩回事。

另外,一個有趣的細節也需要分享。慈禧是中國女性三寸金蓮的終結者。 她發詔廢除了這個反人類的陋習,讓女性能夠解放雙腳!

 

13、《行在寬處》 

作者: 馮侖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業思想家,房地產段子手馮侖的2014年過的並不愉快。有媒體評論說“段子說的再好,也不能讓公司做的好”,唉,祝他2015年事業上臺階。

這本書延續了他的一貫思想性,很多有趣的人、事和思考。比如在掙錢時,如何才能達到離錢近,離事遠,離是非更遠的最高境界?如何才能有效地與他人溝通、結交朋友、提高個人實力?民營公司如何才能走出“原罪”?在處理政商關系時,如何才能做到“常在河邊走,從來不濕鞋”?制度建設與效率優先在公司治理層面如何考量?在多元化發展與專業化道路上,管理者應當如何選擇?

這本《行在寬處》名字來源於李嘉誠辦公室的對聯: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立上等誌,行中等事,享下等福。

 

14、《索尼的私人生活》 

作者: [美] 約翰·內森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徐琴 

由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從事日本問題研究的約翰·內森教授所著的《索尼的私人生活》,是一本能夠深入探尋索尼公司發展歷程的好書。作者以書寫歷史的態度,采訪了至今還健在的索尼發展史上所有的關鍵人物,獲得了大量具有珍貴價值的第一手資料。透過聚焦描寫貫穿索尼發展至今的4位靈魂人物:井深大、盛田昭夫、大賀典雄和出井伸之,逐一揭開索尼這樣一個由日本戰後廢墟上建立的小手工作坊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全球企業帝國的所有謎團。

本書作者洞察到“私人關系和個人感性在索尼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值得提出的是這本書完成於1999年,那時的索尼還沒有遭遇到現在的危機。自從進入2000年後索尼面臨了比較嚴重的業務衰退,僅2003年第一季度索尼就虧損了大約10億美元,出井伸之也被美國《商業周刊》列為2003年度“最差經理人”,在外界眼里索尼神話似乎已經終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出井伸之沒有帶領索尼順應商業世界的新變化進行有效率的反應——確實如此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都擁有了先進的技術,每當索尼推出一種新的產品,他們很快就能跟上,產品性能上並沒有太大差別,索尼能獨領市場的時間越來越短。以前的技術創新在現在已經不能給索尼帶來太多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面對市場的變化,處於變革中的索尼卻很難進行相應的戰略調整,因為索尼太大了,做任何變革都不容易,過去的成功更是導致內部人員安於現狀不願意打破現有的狀態。

 

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blessxiaoyi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90

名人書房內的精神食糧 讀好書,注能量

2015-02-16  TWM
 
 

 

回到家中,在自己的小城堡裡,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補充精神食糧,找到自己最能放鬆的地方,用最舒服的姿勢閱讀,就能注入滿滿的能量。

中信金主任祕書高人傑

讀史換思惟 他揭開事件真相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主任祕書高人傑因為愛讀李敖的書,思想開始有不同的視角,也從史書中得到啟發,製作了得獎的紀錄片。

撰文‧孫蓉萍

「人傑同學:你有『孫悟空』的智慧,你有『孫悟空』的能力,盡全力發揮,成為人中俊傑。」從書架上取出紙張泛黃、連書皮都已經脫落的《西遊記》,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主任祕書高人傑看到扉頁上的這番話,時空彷彿重回國中年代。

「民國六十七年我國一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在講台上課,我在下面讀《西遊記》,老師發現了,就沒收了那本兒童版《西遊記》。」不過學期結束時,老師卻送了他一本無注音無刪減版本的《西遊記》,上面還題了勉勵的話,讓他珍藏到現在,不時拿出來讀,還翻譯成口語的故事,講給讀幼兒園的女兒聽,而且總是讓女兒聽得入神。

愛讀歷史

經典名著百看不厭

在高人傑的書房裡,中國經典名著占有一定的地位。「我現在愈來愈常去看以前看過的書,因為你對它有把握。年輕時為了解存在主義,看過《異鄉人》、《蛻變》,但會一看再看的,是《西遊記》、《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百看不厭。﹂高人傑順手從書架上取下的《三國演義》,從書皮破舊,顯見翻閱的頻繁度。

對歷史書有特別偏好的高人傑,也愛讀黃仁宇的著作《萬曆十五年》。他說:「一五八七年是明朝最不具特別重大意義的一年,但是作者找到蛛絲馬跡,把那一年很多小事拼湊在一起,他看到當時就埋下種子、變成影響明朝國祚延續的原因,造成後來的衰亡。我覺得他用這個視角來看很厲害,這也影響到我後來的採訪工作。」高人傑同時也是台大新聞研究所兼任講師,他在民視電視台擔任新聞部節目中心主任時,做了幾部類似紀錄片的報導,其中一部︽一九七九南海神話》,說的是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時發生的事,當時《中央日報》刊載了一篇文章︿南海血書﹀,內容是台灣漁民在南海的島上,發現一艘船裡有數十具枯骨,還有一件襯衫,上面用越南文寫的血書,控訴共產暴行。作者朱桂翻譯了萬字血書,後來變成學校的教材,以及政府反共宣傳的工具。

高人傑說:「我們找到這篇文章的作者,他說這是編造出來的故事。我便從《萬曆十五年》得到啟發,片名用到《一九七九》,就是仿照這本書的英文『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最前面的年分,後來還得到文建會最佳紀錄影帶獎。」

迷上李敖

另類觀點開拓視野

高人傑在眷村長大,高一那年,他接觸了李敖的《千秋評論》、《萬歲評論》,看到從來沒見過的內容,之後深深著迷,就再也回不去了!「以前都讀教科書,或傳頌一時的故事,李敖卻提供了不同的觀點,開拓了我的視角。」例如《北京法源寺》,這是李敖第一部長篇小說,以北京法源寺為背景,講述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各志士為中國做的努力,二○○○年還被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高人傑認為這部作品中的文章有畫面感,又很有氣勢,尤其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赴義的過程,朗誦起來也很有快感。

《北京法源寺》第十二章中描述譚嗣同:「他想到江湖中人,在臨死前慷慨激昂大喊『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他感到也該喊一句,但不要喊那種輪迴性的。輪迴是不可信的,死後妄信有來生,是一種怯懦、一種自私;對來生沒有任何指望而死,才算堂堂的生、堂堂的死。想到這裡,他笑了。突然間,像從浮雲裡劃破一條長空,他的喊聲震動了法場: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一次高人傑在某個採訪的場合,有機會請李敖簽名,李敖特別寫下八個字:「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覺得這八個字恰如其分,在人生階段中想完成某些意義的人、追尋真理的人等,都適用這句話。」在他書房裡《李敖大全集》占了重要地位,「姑且不論後世對他評價如何,他的閱讀量很大,做學問很扎實,對我影響很大。」

系列蒐集

讓思考有更多面向

高人傑喜歡讀歷史故事,但前提是「寫實又提出自己的新觀點」,不是虛構的,而且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同一個議題、或某個時代的故事,他會蒐集不同作者的相關書籍來比較。

例如書房的書櫃中,有一格都和一九四九年的歷史有關,例如《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江大海騙了你》、《一九四九大撤退》、《蔣中正的一九四九》、《一九四九浪淘盡英雄人物》、《巨流河》等,不同作者、不同版本,就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同一個主題,讓思考有更多面向。此外,不同時期讀,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是《西遊記》,同一個故事或環節,每次看也會有不同的領悟。」透過同事或臉書的介紹,高人傑也會讀各種領域的書,最近覺得不錯的是《先讓英雄救貓咪: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這本書像是電影編劇指南的工具書,告訴讀者電影賣座的原因,為什麼有時候卡司強卻不賣座,我覺得它分析得很有道理。」

進到書房

就有種安定的力量

由於工作忙碌,也常需要到國外出差,高人傑常常在飛機上閱讀,「長達八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大約就能看完兩本書。」有時人在外面,女兒央求高人傑說故事時,感謝科技進步之賜,他會在手機上查了就念給女兒聽。當年捧書連夜猛K的景況,已成難忘的回憶。

「我十二歲以前最愛的一本書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我還記得是夏丏尊翻譯的,裡面講述親子、師生、朋友等的情感,當時覺得每一篇都很感人。」講到閱讀帶給他心靈的影響,他說「讀書當下帶來的那份感動,一輩子不會忘記。」書,是一輩子的朋友,進到書房,就有一種安定的力量,即使多年不見,那份溫暖永遠在。

高人傑

出生:1965年生

現職:中信金控主任祕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執行長經歷:民視新聞部節目中心主任、《民視異言堂》製作人等學歷:美國波士頓大學新聞研究所

好書分享

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出版社:李敖出版社

推薦原因:舉凡生死、仕隱、朝野、家國、君臣、忠佞、強弱,都在論述之列,還能有更好看的小說嗎?

槍炮、病菌與鋼鐵

作者:賈德‧戴蒙

出版社:時報出版

推薦原因:人類的財富、權力為何掌握在這些人之手?是你天縱英明還是時勢造化?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推薦原因:老祖宗的極致想像力和超凡入聖的敘事能力,膾炙人口,數百年不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8

又有好書介紹--- The Dhadho Investor :The Low-Risk Value Method to High Returns

巴黎:

這位在Guy Spier 一書《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被作者把他和股神並排排列的Mohnish Pabrai引起筆者極大的興趣,

筆者聼到第二個人的轉朮資料後縂希望再聽原裝人的說法,於是馬上搜索他的書,就是這本他本人寫的書。
(書中談到很多打工仔都犯的最大筆的錯誤投資是不做生意,  筆者在另一文也談過打工其實就是沽出自己人生的Call,每月只收固定的期權金 : 不上身槓桿投資(期權人生) )




筆者在網上看到他2016年手風不順,投資在“Horsehead”差不多total loss,他的組合受影響下跌了20%。

不要因別人的某次失敗而忘記其實他們的投資成績比較我們更優勝的事實, 例如另一高手Bill Ackman這兩年差不多輸了5成多, 但他長遠的成績也非常不錯.

投資者的夢魘的事實是不可能無失敗的投資,同時也保證未來錯誤陸續有來, 安慰是我們衹要平均勝出就是贏家.

如果把損失的痛苦先擱置一旁,用誠實的態度看自己, 其實錯誤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理解自己的一件事件.

Dhadho有一個很有啓發的投資工具,就是投資者買股票要有Checklist,他說因為有人提出手術要有Checklist,飛行要有Checklist之後,兩者的事故便大幅度減小。

他個人的Checklist有60多點,有些是因為別人的錯的經驗的結論而來,有的是個人犯錯而總結,而Horsehead他則說是因為持有多過這公司5%至不能快速沽貨做成的,以後會加多一條最多4.99%的一項.(投資就如打仗, 除了準備充足外, 這些具體上的操作很多時甚至決定整個仗事的成和敗)

筆者投資超大的錯誤後總結了幾個checklist項目,我沒有把它們很有序地寫下來,因為這損失實在太痛令我很難忘記,之後基本上買任何股票前腦中第一件想的事就是這幾點有沒有問題.

得到Mohnish的建議,於是我馬上起草一份自己曾犯的錯和別人犯的又很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checklist項目,而不再單靠腦記憶。

我相信這份投資核對清單,對未來降低錯誤, 和縮小金額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人類第一天就能從別人和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checklist, 今天世界的進步可能不只於此.


<----------------------------------------感謝各位, 課程座位已滿------------------------------------------->
課程:全港第一個以Ben Graham的“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為藍本的 理解財務報表課程- 第1班  內容:三堂共34課,附有市場實例,深入淺出如何理解財務報表,  要求:對價值投資法有興趣者,課程並不適合短綫投機和技術派人士。  學費:$1580,現在起至15/12前報名早鳥价$1450, 優惠: 為答謝曾經上第1-9班價值投資班的同學,一律優惠價1250;  時間:1月7, 1月14, 1月21日星期六晚上7:00一10:00 灣仔小童群益會501室  報名方法:在學費後隨意加入2位小數以悉別,並存入匯豐銀行賬號:033-203613-888 Law Kin Cheong ,例如1580.23,然後Whatsapp 圖片和個人姓名到65655883確認便可。 舊同學最好用囘之前的Whatsapp號碼傳送,並說明之前是第幾班同學,以玆悉別。  ***筆者會現場直播講學,如果閣下所屬的海外地區時間方便,可以下載Periscope,然後搜索和Follow"巴黎的價值投 資",WhatsApp你的入數紙和Periscope帳戶號,上課日閣下就會看到現場直播,海外朋友報名費用為1350元  **** 免責聲明 本站純屬個人網誌, 用於表達個人意見和經驗分享, 在任何情況下, 不應被視為閣下任何行動、包括投資的建議, 也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無法保證網誌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閣下必須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證和分析, 並且明白閣下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決定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37

比妳聰明的人,從來比妳更努力,比妳多讀好書

一個不夠聰明的人可以用將勤補拙,靠勤奮去彌補,然而一個不夠勤奮的人卻難以用聰明去彌補。因為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成功者普遍的自我修養,都是從缺乏自控到高度自律。確定目標和解決問題需要智慧,貫徹執行則需要耐心和堅持。美滿的人生,是受行動和智慧指導的。然而從來沒有人給我們智慧,我們必須親自找到它。電影Casablanca有一句經典。「妳現在的氣質,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多讀好書,眼界變得開闊美好。看待世界,自然也多了新的維度。讀書讓人自以為非,讓人構築豐盈內心世界。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和你的愛人,不止享受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

眼睛不能到達的地方,文字可以。讀書,令觸目所及都豐富。內心中累積的詞藻、言語,更能幫助人感受風景。所有的美好的人事物,都更有詩意。內心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絕大部分人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依靠自己的自律和別人的懶惰。成功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下來的人不多。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所謂自律,就是自己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哪怕對自己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優秀的人總是很自律,並且高度自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超越自己,並且使之走得更遠。高度自律的人,方可享受人生。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自控力、學習力和堅持力。說到勤奮的聰明人,

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首先要學會時間管理,不輕易浪費時間。其次要每天不斷地堅持練習。試想一下,如果每天你用五個小時來Facebook、看韓劇、吹水。那麼三五七年之後,你會變成一個 生活觀察家。

妳最擅長的或許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最終成為毫無營養的 八卦專家。自己身上卻找不到任何拿得起,和別人提及的本領或技能。


也許妳會說,我是平凡人,並不想成為什麼專家或行家,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Sorry,那只是妳的錯覺。時間在流逝,每天反反覆覆的那些行為,和浪費的時間,都在無形地塑造妳。妳不想成為什麼人,可就是因為生活中點滴的細節,你註定會成為什麼人,看看國師Adolf就知,他六七年前想成為什麼人,現在就是什麽人。

每個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聰明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斷勤奮學習積累的,如果你想讓自己在職場更有競爭力,只有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遠大的目標才能實現。比妳聰明的人,從來比妳更努力。你必須暗自努力,才能稱心如意。妳的自律和堅持,最終會讓人望塵莫及。

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一樣。讀書貴在精,而不在多。好書值得反覆讀,爛書儘量少接觸,影響思想,浪費光陰。

市面上很多好書的原著都是英文。若想讀好書,又想學英文,下麵七部經典英文小說值得買來讀一讀。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便是一種生命的提升。


Vanity Fair@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這部小說的主角或許是英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非正統派女主角Becky Sharp,小說的情節圍繞階級、躋身上流社會以及引發現代讀者奇異熟悉感的金融危機。《名利場》這些要素全都具備。講述那個年代,也講述著所有年代。



Wuthering Heights @Emily Brontë
《咆哮山莊》「蘊含巨大的心理能量,沒有其它書籍能夠與之匹敵。」讀者推崇《咆哮山莊》是因為其「層層疊疊的敘述結構」和豐富驚人的想像力,更因為超越了愛情故事本身,展現了轉瞬即逝的欲望之下「永恆的震撼」。


Bleak House @Charles Dickens
《荒涼之屋》是狄更斯的小說之一,以第一人稱過去時所寫的章節與第三人稱現在時的敘述並行,兩者間的切換創新獨到。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ë
這部哥特式愛情傳奇出版於1847年,內容革新,講述了一個年輕女性追尋更為充實激情的生活,至今仍能引起現代讀者的共鳴。小說的主人翁Jane Eyre是個孤兒,追尋著自我的身份,主人深深吸引著她。小說真切描述了她複雜的道德抉擇及其有時顯得有些原始的情感狀態。



Great Expectations@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或許是最地道的英國小說。成年讀者重溫狄更斯經典,就會發現其智慧與精彩、影響與真理。《Great Expectations》有狄更斯經典的所有元素,討人歡喜卻不完美的角色、主要故事情節能牽住時局、副線情節串起道德與文化,是部情節精彩的愛情故事作品。


Mrs Dalloway @Virginia Woolf

這部小說在於其破除人類意識的囹圄、暴露人們那些構成內在世界的細若蛛絲的思緒、情感和記憶,讓現代主義煥發生命、鮮活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356

唔使讀好書可以考好試? 補習已成「必修科」 學生信貼士月進貢 2.6億

1 : GS(14)@2010-09-12 12:49: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731&art_id=14441845

【本報訊】「見自己唔得就補一補,盡咗力都好過啲」。學生缺乏學習信心,加上大型補習社鋪天蓋地式宣傳,令補習漸成學生考取好成績的必要手段。一項調查發現, 10個中學生 8個曾經補習,平均每人補 2.4科,估計全港 46萬中學生每月的補習費用高達 2.6億元。有教育界人士憂慮,學生過份依賴補習社提供的考試貼士,令「唔需要讀好書都可以考好試」的功利心態成風,長遠影響整體學生質素。
記者:王智君、麥志榮

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於今年 1至 7月訪問 898名中學生,發現八成受訪中學生曾經補習,他們主要希望藉此改善成績,近三成人更直言是衝着考試貼士而補習。六成現時仍有補習的中學生中,部份的補習生涯早於小學已開始,熱門補習科目依次為英文、數學、物理及中文。他們平均每人補 2.4科,每周補習 3.06小時,每月補習支出約 953元;若以全港 46萬名中學生計算,他們每月投放在補習的金錢高達 2.6億元。
年級越高補得越狠

調查又發現,隨着公開考試壓力逼近,學生會由小型補習社或私人補習模式轉投標榜幫助學生「補底」、「奪 A升 Grade」的大型補習社。學生年級越高,補習情況越狠,中五至中七學生平均每周補習 3.35小時,比初中生多 30%;其平均每月補習支出約 1,000元,較初中生多 200元。
每月花費不菲,補習的成效究竟有多少?調查就補習對提升成績的成效評分,學生平均給予 6.94分(滿分為 10分),顯示學生普遍認為補習能令成績有所起色。不過,針對通識科補習班的成效而言,學生平均評分只有 4.42分。
嚴重削弱自學能力

教協教育研究主任葉建源表示,日校老師除教學外,還要兼顧學校的行政工作,難以照顧每一個學生,故一些能力稍遜的學生要補習也是無可厚非。不過,他認為現時學生過份依賴補習,缺乏學習的信心,「以前名校學生都唔會補習,就算老師唔掂,自己都會搞掂」。
此外,補習社過份誇大貼題及考試技巧的重要性,也導致學生一窩蜂去補習。他擔心長此下去,會形成「唔需要讀好書都可以考好試」的社會風氣,令整體學生質素下降。
油尖旺家教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指,現時學生「由細(補習)補到大,一有唔識就話問補習老師」,嚴重削弱學生自學能力。她認為家長切忌有「人補我又補」的心態,反而應多鼓勵子女自學,「畀多啲時間佢哋,鼓勵佢哋自己搵資料睇吓」。
本港中學生補習實況

• 8成學生曾經補習
• 4成補習學生小學時已補習
• 6成補習學生惠顧大型補習社
•熱門補習英文、數學、物理
•平均補習 2.4科
•平均每周補習 3.06小時
•平均每月補習支出 953元

資料來源:明愛九龍社區中心
狂谷政策
補習生:做多啲練習好啲

受羊群心理影響,家長和學生紛紛將金錢、時間投向補習社。有父親為賺取更多金錢支付子女的補習費,不惜犧牲休息時間,下班後任職晚間的士司機;亦有學生考試前被迫地獄式補習數小時,以致身心俱疲。
「唔明嘅聽多次會記得」

就讀中五的陳同學表示,早於小五時父母已為她安排補習,現時補英文和數學兩科,每月補習費逾 2,000元。她說全班 30人只有兩個同學沒有補習,覺得「做多啲練習梗係好啲」。同是中五的盧同學每月補習費約 1,000元,共報讀物理、生物及地理三科。她表示,補習有助加強記憶,「唔明嘅聽多次,會記得好啲」。
油尖旺家教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表示,很多家長在子女小學時已為他們安排補習,「由小三開始補,一條龍補到中七」。她說有父親為支付一對子女每月 4,000元的補習費,傍晚下班後還任職晚間的士司機,欠缺休息之餘,亦賠上與子女溝通的親子時間。
此外,有家長過份緊張子女成績,每當考試前夕便實施「狂谷」政策,要求他們地獄式補習數小時,令子女叫苦連天。
本報記者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9-12 12:59:00

>令「唔需要讀好書都可以考好試」的功利心態成風,長遠影響整體學生質素
真正補習的理由應該包括以下
.學校唔肯喪印past paper,練習唔夠齊,要十年十年咁做一定要去補習社,補習的話佢送埋比你
.學校教得太hea,自修又睇極都唔明,搵唔到相熟既人教,一係私補一係大型補習社,補習社夠就手
.有好多野唔可以靠自學,一味鬧啲學生唔識自學根本毫無幫助,自學就一定識架啦咩
3 : 龍生(798)@2010-09-12 22:15:36

同股票世界一樣....內幕無處不在
只看你肯不肯花心機時間建立.....
4 : 鱷不群(1248)@2010-09-12 22:45:09

我當年無去補習又唔見我會考fail
5 : byuwraindmaizwei(6)@2010-09-12 23:15:03

2樓提及
.學校唔肯喪印past paper,練習唔夠齊,要十年十年咁做一定要去補習社,補習的話佢送埋比你

不肯印我覺得仍屬可直接範圍,連相關的database都沒才是問題所在

2樓提及
.學校教得太hea,自修又睇極都唔明,搵唔到相熟既人教,一係私補一係大型補習社,補習社夠就手
.有好多野唔可以靠自學,一味鬧啲學生唔識自學根本毫無幫助,自學就一定識架啦咩

+1
6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9-13 00:05:44

4樓提及
我當年無去補習又唔見我會考fail

會考30分的好像沒一個沒補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32

如果有甚麼好書,請分享吧

1 : GS(14)@2011-07-15 07:33:09

如果真係好,我畀少少GJ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3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