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季度124位基金經理跳槽了,你還在嗎? 大智慧數據

http://xueqiu.com/7610634511/28728300
大智慧數據顯示,2014年1季度共124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到51家基金公司,其中,TOP3是博時基金(7人)、大成基金(7人)、新華基金(6人)。

一季度基金離職情況
查看原图一季度基金經理離職人數TOP5


查看原图近15年基金圈離職回顧

2000年至今,基金圈內人事變動劇烈。基金圈似乎成了「戲台」,圈內「離職潮」越演越烈,多少基金高管和基金經理,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那麼離職之後,這些基金經理都去哪了?哪家基金公司跳槽最多?誰是基金圈的跳槽之王?

且看,大智慧數據獨家數據分析——這15年,基金經理跳槽的那些事兒。

長盛基金「中招」最為全面

大智慧數據顯示,這15年,長盛基金人才流動性最為明顯,離職人數、輸出人數、奔私人數等指標均排名前位,兩大「跳槽王「也均出自長盛。

長盛基金離職情況

查看原图這15年,你離職過嗎?

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前五名的基金公司分別是大成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長盛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別為38人、38人、36人、34人和33人。

基金經理離職人數TOP4

查看原图離職變動最大的是摩根士丹利華鑫, 天治基金、長盛基金、寶盈基金等變動也相對較大。

現任人數與離職人數比較



查看原图
「一拖多」似已成為基金經理的「標配」?

隨著離職人數的增加,基金只數增加,當前,基金市場人均基金管理只數為2.22只,基金經理「一拖多」的趨勢仍在延續。當前浦銀安盛人均管理基金只數為2.8只,較其他基金公司略高。

人均管理基金只數

查看原图棄「公」奔「私」成為趨勢?

大量公募基金培養出來的人才,正快速流向私募等其他投資機構。這15年,基金公司正被動地成為輸送人才的「黃埔軍校」。

輸出基金經理最多的基金公司

查看原图公募奔私最多的公司

查看原图誰是從業以來基金圈內「跳槽之王」

基金圈跳槽最具代表性的屬宋炳山、曾昭雄、詹凌蔚三人,從業至今跳槽3次及以上,是這15年來當之無愧的「跳槽王。」

最愛跳槽的基金經理

查看原图大智慧數據顯示,這15年中,從業以來跳槽3次及以上的人數為3人,跳槽2次的人數為29人,而跳槽1次的人數達到205人。

跳槽人次分佈

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797

那些混不下去的互聯網公司 他們還在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5/147739.html

i黑馬:互聯網公司往往跟隨浪潮而起,一旦失去領航者的位置,被模式創新的後浪打在沙灘上也遲早是分分鐘的事兒。

1、瑞星被免費360幹掉

當年,誰敢懷疑瑞星殺毒的盈利模式,那是多麽具有說服力的賺錢方法啊!

瑞星怎麽也想不通,殺毒軟件免費?那還賺什麽錢?不幸的是360卻做到了。

瑞星堅持免費沒有好東西的理念,已經完全被用戶推翻了。2008年360開始提供免費殺毒,僅此一項,360為此損失了2個億的市場。當年,瑞星等公司一起在中關村開會,發誓一定要堅持收費,幹掉360。堅持一段時間,金山腿發軟了,免費。接下來事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瑞星殺毒軟件又苦熬了5年後,最終也免費了。

這能怪誰呢,用過瑞星殺毒軟件的都知道,這個軟件很奇怪,不管你什麽時候殺毒,總能殺出新毒來,而且每一次殺毒時間巨長,動不動還得升級。續費也是個非常頭痛的事,瑞星給用戶定了許多規矩,稍有不慎,賬號就廢了,你的錢就沒了。和瑞星產品打交道,用戶就像一個小學生,不定犯了什麽錯,就會被瑞星懲罰。當年瑞星的體驗對用戶來說,用“痛苦”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現在大家用360殺毒,才發現,原來殺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360因為免費的事,至今被同行稱之為“流氓”,可就是這個“流氓”,2005年成立後,一直在賠錢,奇怪的是,2008年殺毒開始免費,2009年這個“流氓”居然開始盈利了,靠著360的各種入口,瀏覽器、網址導航、在線廣告、頁遊聯運等,盈利越掙越多,到2013年每季度都能掙到上億美金。

想當年,要不是360殺毒軟件免費,誰知道360呢!現在,你還能想起瑞星嗎?

所以,敢於賠本也是一種盈利模式,這需要膽量。想想,你真有2個億,舍得扔出去嗎!

2、開心網離賺錢就差一步

曾幾何時,在開心網上偷菜,搶車位,成了我們很大的樂子。

2008年,開心網憑借幾個小遊戲風靡全國,一度在Alexa全球網站排名中位居中國社交網絡第一名。2014年,開心網卻幾乎被大家遺忘了。為什麽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是開心網錯把時尚當趨勢了。

其實當時,開心網已經開始掙錢了,淘寶和大眾汽車的植入廣告已經開始進駐遊戲了,還有很多的廣告商在門外排隊,眼看開心網就要大撈一筆了。可惜,好運轉眼即逝,2011年,開心網近一年內每日用戶量跌去65%。混到今年,開心網快成了傷心網。當然,遲至2011年1月,開心網才完全開放第三方開發的組件接入,也是備受業界詬病的一個原因。在撈快錢的盈利模式下,要果敢地、快速地和時間賽跑。尤其是遊戲,這東西明顯是個時尚產品,大家那股熱情過去了,就會一窩蜂去玩更新鮮的東西了。

所以,拿時尚當趨勢的盈利模式最短命,等賺錢大潮退去,頂多只剩下條褲衩。

3、首家網上藥店未盈利發現物流是軟肋

2012年,全國已有50多家藥店獲得網上藥店經營資格。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貴州吉大夫連鎖藥房,其網上藥店——吉大夫健康藥房——的後盾是公司在貴州擁有180余家連鎖店,但開辦1年後,無奈地承認——沒賺到錢。公司的CEO周佳慶說,沒有快捷的藥品配送網絡是其網上藥店發展的最大“軟肋”。由於自建配送網絡所需要的成本太大,所以這一塊空白只有寄希望於貴州的物流企業來填補。

不管你如何設計盈利模式,如果需要別人配套,那就千萬別脫離現狀。問題是這個物流快遞跟不上,早在你開網上藥店的開始就存在,為什麽早沒當回事。是不是覺得物流是別人的事,和你無關,乃至1年後,都無法解決。其實問題不是出在物流上,是自己身上,誰叫你對物流現狀視而不見。

所以,再好的盈利模式也得尊重現實,你能改變的只是自己,你憑什麽要求別人配合你發財。

4、中國的博客網站為什麽賺不到錢

中國的博客網站至今沒找到盈利模式。2013年3月,中國博客網關閉其所有免費博客並清零用戶數據,理由是,至死也沒盈利。同樣,微博的日子也不好過,2013年CNNIC一紙報告:“微博用戶一年內減少近3000萬”。

這真是件很奇怪的事,博客網這樣一個眾籌網站,在中國居然10年賺不到錢。

同樣作為眾籌網站的大部分文學網站卻個個盈利。比如,起點小說網的活躍付費用戶在100萬左右,按照年人均付費100元來計算,這塊毛收入已經過億,作者分成後的年收入怎麽著也得有個幾千萬吧。

有人說,看小說是要付費的,看博客不收錢啊。咱們換個思路,在博客網上看廣告是不是也不收錢,要是博客網站能把廣告費拿來和博客作者分成,這不是現成的盈利模式嗎。

其實,廣告費這件事從中國有博客網站開始,就一直在爭吵。早就有大號提出,在自己博客頁面上拉來廣告,希望網站同意刊發。可惜分配比例,雙方怎麽也談不攏。不用說,網站是強勢一方。博客網站希望的模式是,網頁刊登的廣告於作者無關,卻遭到作者們的一致反對。博客網站原本最好的盈利模式,就是廣告分成。只要雙方談好了分成,這事就可以賺錢了。

所以,總想著獨吞財富的盈利模式是最害人的,要懂得分享,手攥的太緊,反而漏掉的更多。

5、網易當年差點關了門

雖然網易養豬失敗了,但網易網上的養豬——遊戲,盈利卻大獲全勝。網易2012年賺了84億,其中,在線遊戲賺了73億,占比達全年盈利90%。如果我們說網易就是一家遊戲公司,也不為過。

靠遊戲掙錢,網易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問題是,在中國做互聯網遊戲的公司多了去了,為什麽網易總能靠遊戲掙了很多年,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事。

盈利模式沒問題,互聯網遊戲——是中國網民最喜愛的上網的行為。可玩遊戲,和玩你這個遊戲是兩回事,再好的盈利模式,沒人玩就是扯蛋。眼看網易盈利日漸稀薄。終於有一夜,公司的5個高管和投資人,聚在一起,被迫在江邊吃了最後一頓散夥酒。萬幸,一夜醒來,丁磊說,我還想再堅持一下。

不是缺人嗎,那就做社區。於是乎中國的最大的社區網,在網易誕生了。就是這一個舉動,完全改變了網易的命運。靠社區網羅了一大批各種生活興趣的人,網民一經導入,網易遊戲起死回生,轉眼成了一個大金娃娃。至今,網易的社區,在全國也堪稱翹楚。遊戲——這個網易的大金娃娃,眼下還在使勁下崽。看明白了吧,網易真正的搖錢樹其實不是遊戲,是社區。

所以,再好的盈利模式,也得想辦法拉人,要有好手段,別總想著靠廣告。

6、易趣抱著金飯碗玩起了自殘

有盈利模式,做的最早,平臺也足夠大,還沒競爭對手,就一定能賺錢嗎?不一定。比如易趣。這個堪稱中國最早的C2C電子商務網站,當初在中國那叫一個風光。2002年甚至拉來了美國的eBay,一起合辦了eBay易趣,強強聯合啊,誰能匹敵!那時候淘寶還沒出生呢。可就是這樣一個全國老大,一個找不著競爭對手,不缺大量用戶,挑不出盈利模式毛病的網站,硬是自毀了長城。

當時在eBay易趣上,消費者購物那叫一個慘。商家可以隨意高價出賣地攤貨,你要敢差評或退貨,那可捅了馬蜂窩,商家一定會在易趣上大罵你三代,而且是連篇累牘,一直罵到消費者當起縮頭烏龜。想在易趣上投訴,門都找不到,沒有電話,沒有客服,沒有IM,只有一個永不回複的郵箱。後來淘寶來了,一夜間eBay滾出了中國。易趣雖然還在喘氣,但2013年國內C2C市場中,易趣僅占0.2%,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易趣能怨誰呢?就是這個盈利模式,後來者的淘寶卻賺大發了。而易趣自打被淘寶控股後,基本上也就等於被自宮了。

所以,有盈利模式,就算你來的最早,發財的也不一定就是你。

7、騰訊做電商全國倒數第一

有人說,當我有一個知名平臺,加上龐大的用戶,嚇人的流量,再找一個現成的盈利模式,那我肯定就能賺錢。這個還真不一定。看看騰訊做電商就知道了。

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上,知名電商中,天貓占50.4%;京東列第二占20.7%,蘇寧易購為5.7%,騰訊電商僅占5.4%,全國倒數第一。數據表明,截止3013年6月,國內C2C市場份額中,騰訊拍拍僅占4.7%,淘寶集市占整個C2C市場的95.1%,。

可見有一個大品牌,有一個好平臺,有大量用戶,有天文流量,再加現成的盈利模式,就算你是互聯網大佬級的,賺錢的還真不一定就是你。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你來晚了,加上你本身又沒有高人一籌的技能,價格又不超低,服務體驗也沒過人之處,又不是開江湖大會,誰會給你留個位置呢。

所以,再好的盈利模式,你也得趕早。

8、北京口碑互動1年賺了7千萬卻把命搭上了

北京口碑互動是專玩輿情的網站,2013年10月17日,網站被公安部強行關閉。根據口碑公司總裁楊某、法人代表李某交待,公司2007年成立以來,除了為近50家大客戶提供輿情監測、正面品牌維護外,很重要的一項業務就是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每年公司營業額7000多萬元。

網站刪帖,不是什麽秘密,哪家網站不刪帖?網站發企業輿情,也不是什麽秘密,哪家網站沒有發?問題是,做企業輿情,非得上手段嗎?黑金是錢,白銀也是錢。雖然拿白銀比掙黑金要少點,可落袋為安的錢,踏實。有人說,人無外財不富,別信這話,因為這是互聯網,什麽秘密你也藏不住。如果你找到了盈利模式,卻沒把握只靠正道才能賺錢,那就洗洗睡吧,別賭!別有命掙,沒福享。

所以,有盈利模式,還得走正道,不然你下半輩子就只能在監獄里啃窩頭。

9、賽我網搞“粉絲經濟”有粉絲沒經濟

賽我網是專門玩“粉絲經濟”的,會員註冊後都會擁有一間迷你小窩,憑借會員購買增值服務可做為網站的主要營收來源。只4年間,賽我的“迷你小窩”楞是沒蓋起來,在2009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中國的賽我網被評為“5年來投資最失敗網站”。用過賽我網的都知道,這家網站滿身的銅臭味,欄目處處只想著讓粉絲花錢,幾乎沒什麽免費的服務,粉絲被看成了小肥羊。

最終,賽我網以合並的名義改名為粉絲網。而現在的粉絲網從來也不敢透露半點盈利的數據,可見活的有多麽艱難。有人說,看來“粉絲經濟”不是好的盈利模式,恐怕在韓國行,在中國不成。

所以,當你只懂靠盈利模式如何賺錢,最終你的收獲,往往只剩兩手空空。

10、億唐被“愛玩她”玩死了

有時候賺錢就是這樣奇怪,兩家都做一樣的東西,一個賺錢了,一個卻賠死了。億唐並不缺流量和用戶,總結說是敗在了沒有肯花錢的用戶上。可為什麽騰訊的用戶肯掏錢玩QQ秀,億唐的用戶為何不樂意玩Avatar呢?看看億唐是幹什麽的。億唐——是一個四六級考試網站,用戶雲集的是大量想考試的學生,想想那些年都什麽人上QQ,你就大致明白了。

所以,有了用戶,有了流量,有了盈利模式,大家齊步走,也不等於是你賺錢。來源:盧松松博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30

你的手指還在嗎? 老狐狸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7/13/%e4%bd%a0%e7%9a%84%e6%89%8b%e6%8c%87%e9%82%84%e5%9c%a8%e5%97%8e%ef%bc%9f/

脫歐後,匯市大上大落,英鎊兌港元曾一度跌穿$10元,為30多年低位,同時日圓在避險因素下兌港元一度升至$7.7,有外滙專家稱英鎊會低見$9.5,而日圓兌港元會重上$7.8雲雲,結果如何?短期既結果係隨著安倍在日本選舉勝出,市場憧憬會有新一輪或高至10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怕日本會在直昇機上撒錢後,日圓兌港元回落至$7.45,英鎊又上番$10.32。

小弟並唔係外匯專家,只係一個小小的外匯用家,故其上落都我都有d影響,加上投資市場環環緊扣,留意多一點都好少少。

話說市場在央行放水下股市開始回升,美國杜指和標普已創出歷史新高,中國滬指升至3個月高位,而在昨天港股亦上升至1 個月高位。而更值得留意的是市場上避險資產兩極,金價在英國公投後上升,反映資金湧入金市,帶動原材料價格回升,另一邊廂小弟一向睇的指標係10年期美債債息,2 日內由1.37%上升至1.51%  (債劵係價跌息升),即係資金流出避險資產,衝左去風險資產尋求較高回報,值得一提係10年期美債債息係5月尾時係高逾1.85%,如果債市可以跌至呢個位,相信股市或可創出新高。

股市方面,領展和港鐵呢D香港本土避險資產在大摩睇好後同創新高,但若然市場放水,股市再,市場定必重回稍高Beta 既股份,咁早前做好既避險資產或者就會表現得無咁好了,呢點大家都要留意一下。

個別熟悉小弟的朋友或者知道,小弟曾在個多月前買入過莎莎(178.HK)和卓悅(653.HK),但由買完後急升得太快,文都未寫得切就飛左上去,莎莎更在業績差的時間由$2.3左右不經不覺上升至$3.2,當然老狐貍未能盡食,但反映個別呢類股份有一定的吸納價值。

可能大家話龍頭零售股點解唔睇周大福呀?因為小弟一直都覺得佢管理不太好,就算當日佢地不斷開店,只會覺得佢地搶貴舖,難道開到一條街全條街都係佢d生意就會佢做曬咩?生意,並唔係咁做既,所以我只會當佢係燈。

點解會開始睇零售股?一個字:「抵搏!」

如大家有睇今早的財經報紙,講緊海港城有藍精靈俾你去呃LIKE,No no no!而係另一段講海港城銷售跌幅喘穩,九倉的股價已重上$48.4的相對高位了,而個個月數字都唔好既澳門賭收又係7月份話反彈,就算股價PK到無人,個個財演都出黎踩一腳既翠華都係$1.26企得住腳,種種跡象顯示似乎市場估值重估或可以令呢D股股價重上,咁都唔出下黎,又好似對唔住自己咁。

今日老狐貍唔打自長篇大論去鑽研某一隻股,因為無做一次原氣大傷,寫錯左又怕俾人笑,所以打算用最簡單睇下圖去講下。

包浩斯國際 (483.HK)

呢隻股係小弟一隻又愛又恨的股票,好的係佢幾乾(3大股東持股約75%),市值低 (只$5.8億),業務又不俗,單單係佢個SALAD品牌都可以慢慢拆出黎係創仔上下啦。而唔好既係佢好難買,就算係5月19日出過盈警,6月24日出業績盈利下跌59%,又或者佢前幾日出左同店銷售下跌都未能令股價回落,低位橫行價都係$1.45左右,加上成交疏落,所以到宜家老狐貍都未買得到 (所以唔係好想寫的),但又唔想壞了宗旨,所以都係寫寫佢。

螢幕快照 2016-07-13 下午2.46.06

雖然佢同店銷售有所下跌,但只係跌13%,老狐貍又覺得算係咁,如果同期可以將營運成本下降番,主要係租金 (應該可以減得更多),咁整體黎講又不致太肉酸喎,而且佢息率又唔差,老狐貍真係有興趣買黎坐下。

最值得一提就係個圖表好似好靚仔,只要突破佢條100天平均線,基本上無乜壓力區,加上佢相對比起其他公司少財技野,唔睇佢都可以安心少少。

螢幕快照 2016-07-13 下午2.43.34

上面呢一隻股,其實大家都唔使大急買,因為急唔黎,慢慢吼同收啦。

老狐貍唔敢話什麼熊三定牛一,因為就算專家都只會係過左去至會確定係邊個STAGE,加上專家都係搵食者,唔出來說三道四搵阿水請佢咩,所以自己參考就算了,而炒股票首重不要領野,如果手指仍在,有值搏率就可以試試,唔係日日睇咁多文黎托咩?

如大家有興趣,歡迎大家加老狐貍的FANPAGE交流下啦

https://www.facebook.com/oldfoxfanclub

老狐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05

業績下滑的蘋果競爭力還在嗎?

中國不再是蘋果第二大市場了。

蘋果昨天淩晨盤後公布財報顯示,蘋果第三季度營收為424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96億美元;凈利潤為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7億美元下滑27%。在過去的三季度里,共賣出4040萬部iPhone手機,盡管同比下滑15%,但略高於華爾街預期。

在大中華區,蘋果營收同比下滑過三成。蘋果CEO庫克表示,蘋果在中國的業務能力要強於財報所顯示出來的,他對中國市場長期的潛在增長機會“非常樂觀”。

“如果你去研究我們的中國市場份額數據的話,就會發現每次新產品上市時的份額就會躥升,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瘋似地進行創新,將最好的智能手機交到用戶手中,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能有非常好的市場表現。”庫克說。

不僅如此,庫克也表示出對以AR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關註,以及未來服務對硬件產品帶來的改變,以此力求保持蘋果的創新力。兇猛的中國競爭者鬥誌昂揚,無論是在研發端還是生產端,甚至是渠道上,他們都充滿了競爭力。

服務與新技術兼容

盡管財報不算樂觀,但是包括蘋果商城和iCloud在內的服務業務增長迅速,再次表明以服務來增加用戶黏性是蘋果的一個重要策略。

據研究機構AppAnnie的統計,目前中國市場已經超過日本成為手機遊戲、服務和音樂下載付費的第二大市場。而培養了用戶的習慣之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購買硬件設備。

在庫克看來,這也可以證實創新的應用和平臺可以創造奇跡。他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提到了最近大熱的PokémonGo,並表示蘋果自身也在這個領域進行持續投資。盡管認為PokémonGo現象的火爆說明“AR是非常偉大的技術”,但庫克並不完全認可“新的計算平臺”的提法。

“我們對於AR的長期發展非常有信心,我覺得不管是從消費者還是商業的角度來看這里面機會都很大,我們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保證蘋果的產品與其他類似PokémonGo的開發者的兼容和諧,這也是你看到外面那麽多人拿著iPhone在抓皮卡丘的原因。”

雖然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足以肯定蘋果在AR上有了確定的投入,但至少庫克的表態證明他們對新技術有所關註。

據悉,蘋果公司將在今年9月發布的iPhone7手機上配備雙攝像頭、無線充電等新功能。但事實上,這些功能均不是第一次推向市場,很多移動設備廠商早就運用了上述技術。

競爭者來了

喬布斯有句經典名言: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創新。從蘋果公司的發展歷程來看,每一次的飛躍發展都是由創新帶動的。過去的10年,蘋果獲得了1300項專利,相當於微軟的一半,相當於戴爾的1.5倍。

但現在,iPhone銷量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幾乎所有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家公司還有多少創造力和想象空間。

而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在2016年上半年業績分享會上對記者表示,絲毫不擔心蘋果的新品,很多技術華為已經使用。他曾經對蘋果的創新力做出這樣的評價:蘋果的創新能力已經大不如前,蘋果正在變得越來越平民化和大眾化,隨著蘋果公司創新能力的下降,其品牌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Blau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下滑,也是因為當地市場面臨其他品牌的競爭加劇。華為和三星的競爭力比去年要強很多,中國本土的一些品牌也開始崛起。”

Canalys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華為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歷史紀錄的1910萬部,僅次於2013年四季度三星手機的出貨量1920萬部。今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呈兩位數增長,其中華為手機出貨量增幅達16%,超越蘋果與三星,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國產手機品牌OPPO和vivo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也都超過1500萬部。三星和蘋果正在爭奪中國市場第五大手機品牌的位置。Canalys數據還顯示,蘋果目前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華為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增長近50%。截至今年5月的三個月里,華為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占到25%。

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蘋果寄望於中國中產階層來提振銷量,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部分人群很多都選擇了國產品牌。國產品牌在中端機拿走了很大一部分市場。雖然它們沒有和蘋果正面競爭,但是確實帶走了一部分蘋果的潛在用戶。”

為了與中國國產手機競爭,蘋果今年3月份推出了iPhoneSE低端手機,期待提振新興市場國家銷量。不過截至目前,iPhoneSE仍然沒有能夠達到新興市場的銷量預期,對蘋果整體銷量影響不大,反而是在發達國家銷量超出預期。

供應鏈巨變

曾經,蘋果一“饑渴”,其他手機品牌就會挨“餓”,這一畸形的商業生態狀況一度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心病,原因是任何一個與蘋果相關的供應鏈環節都有可能引發行業地震,比如芯片緊缺。

如今,隨著國產手機不斷向高端邁進,與之配套的中國供應鏈能力也在集體提升。

比如蘋果去年發布的iPhone6S及iPhone6SPlus,最大亮點無疑是全新壓力觸摸屏ForceTouch,這塊被賦予壓力觸摸的黑科技或將被蘋果命名為“3DTouch”(3D觸摸)。

“之所以叫作3D,是由於其將能夠識別三種ForceTouch動作——即輕觸、按壓以及重壓。”手機上遊觸控廠商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采用壓力觸控不但可以減少按鈕數量,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控制效果,這個功能在遊戲中應用會比較廣泛,比如說油門、噴火、起跳、打球等。但這種技術在蘋果新品推出前,中國的供應鏈廠商已經開始研發。

事實上,隨著近一年來國產手機紛紛轉向中高端市場,不少優秀的上遊供應鏈企業開始與中國廠商加強合作。

如玻璃加工商藍思科技和伯恩光學、觸控面板廠商歐菲光、電感供應商順絡電子,以及提供鋰電池與移動電源的欣旺達與卓翼科技等。僅從供應鏈布局上來看,目前與小米結盟的國內供應商就有上百家之多,而在金立的一場全球供應鏈大會上,包括聯發科、三星、高通、村田制造所等在內的500家全球頂級供應商代表均有出席。

“這些年隨著我們自身的進步,越來越有感觸,蘋果已經不再是這個行業中曾經遙遙領先的超級領跑者,雖然仍然處於第一方陣,但已經不再是觸不可及。蘋果、三星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以及全球競爭對手的沖擊,這說明中國軍團集體的努力,讓全球的競爭對手感受到了這份壓力。”中興手機負責人曾學忠對記者如是說。

在CounterpointResearch高級分析師閆占孟看來,在中高檔智能手機市場上,更重要的是價格競爭、產品發布速度、渠道運營商關系及傭金。在這些方面,中國本土品牌比國外品牌有優勢,因為它們給予零售渠道的傭金更高,價格也更有競爭力。這也讓不少消費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國產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17

5年30倍的三聚環保這次遇到“大麻煩”了,矢誌不渝的王亞偉還在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6/1111055.html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近日,一些近幾年來股價漲幅巨大的白馬股受到各方質疑!

如這幾天的爾康制藥、神霧環保。今日輪到三聚環保!

三聚環保上市六年間,股價實現了5年30倍的漲幅。

其一直是市場的明星股,也是最典型的白馬股之一,是很多機構的“心頭好”。

但今日,三聚環保遭到了《證券市場周刊》質疑,稱其部分重大合同背後的客戶實力存疑,部分合同執行進度與披露的信息不符,一些客戶的高管名字屢屢與三聚環保相關人員名字重合.....。受此消息影響,公司股價跌停。

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了解到,王亞偉一直是三聚環保的擁躉,而此次公司股價的暴跌,或許令王亞偉旗下產品一天的盈利縮水就達到了近1.4億元。

因媒體質疑,股價跌停

白馬股三聚環保今日跌停,上午三聚環保的股價表現還算平穩,但下午三聚環保突然跳水,一路下跌到9.41%,最後收盤跌停,成交額巨大。

消息面上,今日《證券市場周刊》報道三聚環保部分重大合同背後的客戶實力存疑,部分合同執行進度與披露的信息不符,一些客戶的高管名字屢屢與三聚環保相關人員名字重合……

受此消息影響,公司的股價跌停。

在轉型為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後,三聚環保上市六年間,收入暴增41倍,凈利潤暴增28倍,股價實現了5年30倍的漲幅。這只明星股今日受到媒體質疑和跌停再次引起市場極大關註。之後公司在互動平臺上回應稱:所謂的關聯交易是不存在的,三聚環保、公司控股股東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公司董監高與三聚環保的下遊客戶之間沒有股權關系,三聚環保與下遊客戶的業務往來不屬於關聯交易。相關媒體的質疑是因為對公司情況了解不清楚,不全面,公司會把實際情況以公告方式進行披露。

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有兩家機構席位今天大幅買入,分別凈買入7262萬元和3216萬元,凈賣出最多的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蓮嶽路證券營業部,凈賣出額為3680.86萬元。值得註意的是,賣三、賣四、賣五都是北京的營業部。

三聚環保今日龍虎榜數據

王亞偉或“踩雷”盈利縮水

三聚環保是市場的明星股。在2017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收入達到了55.22億元;而凈利潤則達到了4.3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37元。

三聚環保今年一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

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同時註意到,在一季度,王亞偉旗下產品繼續堅守在了三聚環保中。三聚環保一季報顯示,王亞偉旗下的昀灃證券、昀灃3號持股數量分別為2535.01萬股、1026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2.8%和1.13%。

三聚環保是王亞偉非常鐘情的個股。從 2013年一季度開始,王亞偉創建的千合資本旗下產品便開始躋身三聚環保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了。之後雖有不斷的增倉或減倉,但一直是重倉持有,持股時間至今已長達4年,獲利較為豐厚。

由於4月1日到現在,王亞偉對三聚環保的持倉有無變化目前不得而知,倘若王亞偉持股到現在不變,以其持倉數量和三聚環保股價今日的下跌幅度,大致可以計算出,王亞偉今天在三聚環保上的盈利縮水可能就達到了近1.4億元之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