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原稿整理) 唐史主任司马迁

http://xueqiu.com/2054435398/48422892

曾经和@东博老股民 交流好的“炒股”书能达到什么效果,达成的共识是:好的“炒股”书,会让看完的人不想炒股。本着这样的想法,写这本书时,再把两个真实的故事讲一遍。大约是十三年前,我住在伟大的通利福尼亚(北京通州)。搬家的时候楼下邻居来帮忙,由此相识。男人在一家国企上班,妻子是一个诊所的临时工。新婚燕偶,恩爱得很,羡煞路人。半年以后,他们生了双胞胎,两个小男孩。由于孩子的缘故,且妻子头晕查出美尼尔氏综合症,只能辞职在家。尿片奶粉钱等育儿开支骤增,于是丈夫下班之后开始开黑车。当时买那二手车上楼向我借钱还是非常磨不开面子的。后来街道给上了低保,生活也能勉强维持。后来挪窝到北京东北,鲜少回大通利福尼亚。有次夜里回去碰到这家男人在楼下抽闷烟,就聊了会儿。他说她老婆开始学炒股,孩子也不好好带,还要他买电脑装网线。可能大家会笑,买个电脑能花多少钱,但在那会儿这样的家庭真的是个负担。后来再去,就能听到女人嘶喊,孩子嚎啕。估计那几年都是在亏在套在割肉。05年春节的时候我打算卖那套房子,挂牌的中介说我卖高了,楼下那套才卖了多少多少钱。我很惊诧怎么就卖房了。一打听才知道,大概是妻子借了不该借的高息,丈夫为了还债从单位顺了东西东窗事发。然后妻子只能卖了房子带着孩子回乡下。我那套房子没卖成,因为他家卖得太急太便宜了。现在每次我去那,只要站在楼梯口,只要愿意回忆,就能看到那个初为人母笑靥如花的妻子,推着双体婴儿车在斜阳下等他丈夫下班。悲怆之下我会想:权证交易、融资融券、壳交易、概念股等等等等貌似很专业的名词,后面是多少个破灭的简单的幸福。中秋在杭州,谈完一些事后,朋友招待游西溪,雇了一柄小舟。由于职业病,大家还是会聊股票,从新三板的投机机会到港股的老千,大多都是纠结利润和风险。摇橹的船老大按耐不住地哀叹,用方言暗骂造孽。朋友觉得煞风景就问了一下他怎么回事。这船老大竟然橹都不摇了,开始诉苦:他有个独女,大学毕业后开淘宝店。全家齐上阵,妈妈做客服,姥姥包包裹。男朋友做摄像师司机扛包苦力,她自己做模特和买手。头两年赚了钱还想去开酒吧做歌手。被家人一顿苦劝,还是开继续淘宝店。但很快就把钱拿去炒白银,亏得一塌糊涂。亏完了也觉得不对,就转行做股票,也是亏。她妈看着不行,就夺了财权。现在她一天到晚就是要钱做补仓,不给就威胁要卖掉在她名下的淘宝店(估计店的等级不错)。船老大是越说越心酸,我们是越听越沉默。出于善意,我问了她手上有什么股票。船老大说先是某某裤业,买了就跌,卖了就涨。“我们浙江这边服装厂遍地都是,她也是做淘宝卖衣服的,怎么就会被骗呢?一个做裤子的怎么就能吹得那么神乎神乎的骗人呢?”“现在又是福星什么的”我当时脑子就短路,一个做XX裤业和福星XX这种强庄股的女子,要么是个奇女子,要么就是个追涨杀跌毫无风险意识的二货。我不知道这个家庭最后会如何。我要表达的是:每一个不慎入市,不适合入市的人入市,带来的是一个家庭的不幸。把这两个故事讲在雪球网后,被电台节目播出过,也被很多网站转载。不久这两只股票就被证监会点名查处。但之后牛市来了,故事讲得好股价就好,似乎风险已不复存在。当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惨剧惊人相似地上演。中国中车已连续六个交易日以千万级成交量下跌。擅长苦中作乐的股民们如此自嘲:中国中车即将改名中国南车,因为他已经跌得找不到北了。尚且还能自嘲的,估计没有用杠杆。用三倍杠杆以上的,已经接近爆仓。更有甚者已殒命于此,而难辨真伪的中车遗书更是充斥网络。每每遇到这种情形,我总会自问:炒股为什么会炒成这样?我们又是为什么选择了炒股。在近年的线上交流中,我遇到过很多不同诉求的球友。有些是为了给子女教育问题,需要积累一笔钱。有些是寄希望从股市赚点钱去买房结婚。最近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和她们交流时我处于强烈的道德困境:其一是单亲妈妈,没有工作。离婚时丈夫把房子留给她。而她拿房子抵押了来炒股,希望炒股赚的钱够她和孩子生活。其二是一位现役军人,工资不够支撑越来越大的家庭开支。他没时间看盘,希望能用手头的储蓄进行简单的长线持股,获得一定收益改善生活。从市场参与者来看,他们是典型的资金小于50万的散户。带着强期待来的。希望能通过股市投机来解决生活中进退维谷的困境。通俗地说:希望通过炒股赚钱脱困。从而不难推测,强期待下投机性很强。往往这样的市场参与者,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最差。一着下错满盘皆输。同时,这部分股民的入市准备最少。从经验和技能角度看,也处于弱势。从群体的普遍心理来看:急着赚钱、投机性强、抵御风险能力差、技能与经验不足。当这些叠加在一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炒股炒到跳楼。如果期待从股市赚一笔钱去反击生活,改善生活。不妨先自问股市真的承付得起这样的期待吗?上证也好,深证也好,都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中小投资者保护止于口号。里面有做空者、有强庄、有牛散、有机构,甚至上市公司本身都要受多方讹诈,连媒体都敢拿*顶着脑门来打劫。这是一个弱肉强食毫无人道的所在,只有利益的分配再分配。所以,当你连基本的常识都欠缺,连基本的判断都要仰赖于人,那么请尽快的离开这个市场,因为,在这你只有被吃掉的份。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切莫,带着美梦来,只剩心碎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66

【文化籽】招牌佬寫字佬結緣 臨終交下原稿

1 : GS(14)@2017-03-05 09:31:18

70後李健明正處理父親故友手寫招牌原稿,打算造成電腦字體讓招牌字重生。



【文化籽:藝文沙龍】香港遍地黃金,不過說的黃金不是錢,而是字!香港不少店舖仍然保留着昔日人手寫的招牌字,白底紅字毋須花巧,足以令顧客惦記於心。70後李健明(阿明)因父親是招牌佬(承接廣告膠片、霓虹招牌等小型工程),與昔日一位無名寫字佬李漢結緣,成了幾十年知己,李漢十多年前臨終時交予一叠手稿,阿明打算製成電腦字體,讓招牌字重生。



舊時寫招牌就會專程找寫字佬寫,寫完字樣板再交回招牌佬在膠片上做,這亦是李漢與李健明爸爸李威結緣之始。李威戴着眼鏡,道出他與李漢同姓三分親的故事:「當時我未結婚已認識李漢,相識近四五十年。他手寫字好又認真,平時研究字體,有別其他招牌佬嫌三嫌四,趕起上來他照替我做,所以和他感情特別好。」後來李漢有感健康日益轉差,寫了一批字給李威以防他將來找不到寫字佬寫。拿着這份原稿,李威慨嘆:「三分感情七分字!」遂保存原稿十多年。至於兒子阿明自小也認識李漢:「自小我會替爸爸去旺角拿字。拿到原稿後,父親一直擺放在家十多年。起初也想過轉成電腦字體,但以前電腦太龜速做不了。」直至年半前,眼見着原封不動的手稿不是辦法,才下定決心開始造字。李漢的原稿分為楷書和隸書,楷書扣除重複的字,有三千多個。未包括今次造字範圍外的隸書,有二千個左右。阿明指李漢寫招牌常見的是楷書寫法,所以主力把楷書造成電腦字體。激發起阿明造字,還因為現在不少舖頭都採用電腦字體變得氾濫。繼承父親同為招牌佬的阿明,明白招牌的重要性,更感李漢的手寫字已經買少見少:「現在政府或店舖流行用新細明體或標楷體,我們見到頭都痕。毛筆字連貫可以一個部份完成,但電腦字型要拆開十多份,做招牌便沒有效率。」李漢的招牌字型比較清楚,風格也比較生動靈活,多遠也看到,是招牌的精粹。李漢昔日的好友馮兆華(華戈)評價李漢手字大多一筆過,毋須特別修飾,而且經濟實惠,所以很多人光顧。阿明於是決定自資將字型勾圖,完成圖檔再交去台灣造字體網站編碼,但單是整理原稿都花了三個月。他笑着說:「做這個字體我覺得自己是瘋狂!見到二千頁紙你見到都會『嘩』!」沒有書法根底的他,還專程借來字體書研究,把李漢的字體造成統一的風格。


年半時間造成電腦字 望港式招牌字重生

自資了約五、六千元,他說錢事小,最難是造字過程。他無奈地說:「因為原稿只有三千字,但造字體單是常用字最少要有七千多字,畢竟不能再問李漢重寫一個字,就很困難。」於是其餘四千字就只能用拼字方式做出來,例如「龜」、「鬱」、「靄」,單是龜字便取了最少「詹蠅慧鹵」四字,少點心機也拼不出來。逐個字拼有時間做嗎?阿明笑說:「咪用公餘時間囉!」身兼全職,每晚八至十二點完成十多個字,花了年半終於完成八成,七千多字完成了接近六千。記者不禁問:都不會有錢收,為甚麼那麼儍?阿明思索了數分鐘,緩緩吐出:「我最大的原意,是不想埋沒了李漢給我父親的心意。其次,我會思考如何幫到香港正在式微的手寫字。」他舉例,台灣與內地人的性格與香港人不同,書法風格亦然,譬如台灣隨處可見的顏體,字的勾比較細小,而香港的則偏向大和粗。台灣人覺得這些「香港字」較凶神惡煞,在台灣只會用於武館,他續道:「專頁有人曾經留言說覺得這款字體很『香港』,這正是香港字體特色。」李漢的字保留着一種與別不同的手寫感覺,這種香港風字體,相信是他堅持下去的原因。至於被問到如何處理電腦字體,他直言最擔心是盜版和版權問題,目前尚在考慮完成後會否開放下載,之後可留意他的facebook專頁公佈。



記者託受訪者與行內老行尊嘗試尋找李漢的照片,卻只能拍下他的簽名。

李威回想起惜日與李漢之友誼,看着原稿慨嘆:「三分感情七分字!」

阿明帶記者遊走新蒲崗,處處是李漢字迹。


阿明拿着原稿電子檔作對比,發現新蒲崗街市裏「容記」二字的招牌字款竟然與李漢的字迹極為相近。

金冠珠寶金行經理徐裕發舊時曾光顧李威,所以確定招牌是出自李漢之手。

原稿字的數目約2,000頁紙,有5,000字左右。


這三字是阿明自言最難拼的字體。

昔日李漢就於旺角二處擺檔,其中一個地點就在旺角英記茶莊後的巷仔。

李漢的昔日朋友馮兆華(華戈)解釋:「李漢的字體取王羲之體結構,加上顏真卿行書厚度,行內人一眼就看得出來是李漢字迹。」

facebook:leehonhk



記者:鍾藹寧攝影:伍慶泉、王國輝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5/199464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