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京药品配送扩容:10家变247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1NMDAwMDE5NjQ1Ng.html

在引发强烈反弹半年多后,北京市再次确定药品招标中标产品配送方案。

北京市推翻了原先方案,确定北京市247家商业企业都有配送权。9月7日,北京一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市不再坚持原来确定的10家企业,现在北京247家企业都可以参加北京药品配送。”

9月7日,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军称,“最后决定权在中标生产企业手里,由他们来决定选谁为公司产品配送商。”

9月7日是北京药品招标配送商遴选最后一天,如果与中标生产企业谈不拢, 就只能被排除在北京市配送市场之外。

推翻原方案

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药监局的主持下,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启动针对《短缺药品目录》、《低价药品目录》和《公开招标目录二》等目录药品配送商的遴选工作,制定了《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商遴选工作方案》。

该方案明确表示,“由市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领导机构根据专家评选结果,确定10家配送商和2家备选配送商。”配送范围为北京市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配送品种按照市卫生局发布的《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目录》执行。

对此,北京市200多家商业企业跃跃欲试。2009年12月28日,通过初步遴选,北京市公布名单包括北药股份、国药股份、国控北京、北京九州通在内的33家医药商业企业。

北京市拥有200多家公立医院,徐军称,“全北京配送额每年约为220亿—250亿元”。

2010 年1月初,北京市公布了最后10家入选企业名单,包括国药股份、国控北京、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北京华鸿医药有 限公司、北京普仁鸿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天星普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嘉事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京卫国康医药有限公司、北京美康永正医药有限公 司。

而在此之前,北京市社区目录、今本药物目录产品配送商已选定北药股份和嘉事堂药业为配送商。

但是该名单甫一公布,便遭致未入选企业指责,认为该名单偏向位于北京市国有企业。而各区县拥有医药商业零售的企业也表示不满,纷纷与北京市药品招标领导小组进行交涉,这样,10加2方案被迫搁置。

上述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方案制定后期由北京市发改委牵头,与企业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更多的听取了未入选企业的意见。”

根据新方案,247家医药商业企业都能参加配送权争夺。

一位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称,“之前,北京市18个区县分成六组,中标企业每个品种每个组能选三家配送商,6组相当于之前一种商品有18家配送商,现在这六个组合而为一,现在只允许三家存在,使得竞争更为残酷。”

北京另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生产企业只能选3家,恐有变相垄断延伸,但相对之前方案,已有很大改进。”但徐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中标一个产品,也就是面向全北京,范围扩大了,配送链延长了,相对之前,是一个好事。”

生产企业“定生死”

按照规定,参与北京药品招标的中标成交的投标人在2010年9月1日10:00-9月7日16:00,按照委托原则选择要委托的配送商。

“现 在中标生产企业决定着配送企业的命运,不到最后一刻,生产企业不会确定最后的配送商。”一位医药商业零售连锁公司负责人称,“中标生产企业选择配送商会考 虑配送企业的实力,网络覆盖能力以及诚信。”金象大药房负责人徐军表示,“招标正在进行中。”北京有50多个三甲医院是金象大客户。

这意味着,政府主导整合医药商业的思路已经转变,变为商业企业竞争配送资格,最后由中标生产企业决定商业企业配送权命运,市场竞争决定生死。

另外,上述方案还规定,配送商的遴选周期原则上与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周期相同。之前北京的招标采购周期为两年,这意味着,配送企业遴选周期也是两年。而未被划入配送体系的企业,正积极寻找出路。

“从结果来看,有规模的企业将被选上。”上述医药商业零售连锁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国药股份、北药股份、国控北京、嘉事堂等企业将会成为这次新方案赢家。

徐军表示,“这对其他地方有借鉴意义,尤其是政府指定配送商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02

中铝击败五矿 有望入主北京矿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yOMDAwMDE5NjQyOQ.html

9月7日,一位接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下称北京矿冶)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有望被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重组。

由于中铝与北京矿冶的业务吻合度最高,国资委有意将北京矿冶纳入中铝旗下。

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未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中铝将重组北京矿冶。吕友清表示,中铝一直在寻找资产优良的重组对象,而北京矿冶科研实力突出,二者原来就是“一家人”。

上述消息人士对记者称,北京矿冶被重组已成定局,在所有潜在重组方中,国资委目前最中意中铝。“今年年底前要搞定重组,估计国资委改变主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公 开资料显示,北京矿冶是我国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主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 有色金属工业局,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国资委,旗下有上市公司北矿磁材(600980.SH)和当升科技 (300073.SZ)。

中铝击退五矿

在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透露,五矿正在与北京矿冶洽谈重组。

5月份,北京矿冶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五矿,中铝也希望重组北京矿冶。

“中铝过来是自然的事情,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分出来的。”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说。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与北京矿冶原本都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虽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于1998年解散,但双方业务关系一直密切,“仍然是一家人”。

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领域具有雄厚研发实力,中铝的很多矿冶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项目交由北京矿冶完成。

然而,近几年,中铝在国内有色业的资深地位遭到后起之秀五矿集团的挑战。五矿集团成立之初,承担钢材、有色金属、电工电讯器材等商品的进出口业务,随着业务多元化,金属及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成为五矿集团的主业之一。

今年年初,五矿集团被国资委指定为长沙矿冶研究院的重组方,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铝也曾有重组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意愿。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资委考虑到五矿在整合长沙矿冶研究院上比中铝更具优势,中铝因此出局。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五矿已确定退出重组北京矿冶。

7月23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间隙,周中枢没有对本报记者确认五矿是否还在洽谈重组北京矿冶,与“两会”期间的表态相比,周中枢的态度显得消极。

除了五矿,中钢集团、中国有色、中冶等,也对重组北京矿冶表达了较大兴趣。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作为国内十大科研院,实力远在长沙矿冶研究院之上,加上央企重组的方式为无偿划拨,“业内几乎所有央企都表达过重组意愿”。

上述接近北京矿冶的人士表示,考虑到中铝在整合北京矿冶方面最具优势,国资委已认可中铝重组北京矿冶。

北京矿冶是“香饽饽”

按照国资委央企重组思路,被其他央企重组的企业一般“实力弱小、业绩较差”。北京矿冶虽然规模相对小,却是大伙儿都抢着要的香饽饽。

上述消息人士不久前曾往北京矿冶调研,该人士表示,北京矿冶“是隐藏在同行业当中的强者”。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科研院所,不能将北京矿冶与中铝这样的产业集团比规模,业内的很多公司依赖北京矿冶的工程与技术,如果中铝重组北京矿冶,不能称作“强者吞并弱者”,而是“强强联合”。

北京矿冶官方资料显示,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和金属粉末材料等研究领域代表国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力,工程设计具有甲级资质。

目前,北京矿冶拥有10个研究设计所,一个工程公司,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北京矿冶还是北矿磁材的控股股东,总市值约17.73亿元,被市场称为“纯正的迷你型央企”。此外,北京矿冶控股的当升科技已于2010年4月在创业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矿冶还是刚成立不久的“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成员企业。据记者了解,北京矿冶被国资委选入“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原因是,北京矿冶的锂电正极材料具有国内领先技术优势,成为国际最大六家锂电池生产商中五家的供应商。

另外,北京矿冶磁性材料(包括磁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钨电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这意味着,中铝一旦重组北京矿冶,不仅研发和工程设计实力大增,而且将获得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会。

科研院所重组思路敲定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国资委还未正式敲定由中铝来重组北京矿冶,但北京矿冶纳入产业集团的重组思路,已成定局。

目前,国资委“央企至少留100家”的任务大限将至。其中,科研院所重组,是央企重组的一大任务。

科研院所又称科技型央企,主要由一些国家部委隶属的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经历了几轮央企重组,目前还剩下10家左右规模较大的科技型央企。

致力于科研院所改制研究的天强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科研院所花钱的地方少,现金储蓄比较丰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科研院所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正是各大央企集团争抢科研院所的主要原因。

目前,科研院所重组的思路有两个,一是将科研院所纳入所对应的产业集团,二是科研院所之间联合。

一位国资系统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资委对科研院所的重组思路已经敲定,那就是上述两种思路的第一种。“大多数科研院所报上来的重组方案是纳入产业集团”。

而科研院所与产业集团的重组效果良好,是这一重组模式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但也有少数科研院所排斥纳入产业集团,以钢研集团为例,据本报记者了解,宝钢和鞍钢几年前就有意并购钢研集团,但钢研集团一直不愿意“被重组”,理由是,钢研集团是为整个钢铁业服务的,不能纳入单个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08

未停歇的战争:杜鹃、竺稼北京谈判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zNMDAwMDE5OTkzNQ.html

随着“9·28”临时股东大会投票结果的公布,国美电器(0493.HK)控制权之争的第一只靴子已经落地,股权层面的不确定性已经消除,而董事会层面的争夺仍在继续。而这将取决于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与二股东贝恩的进一步谈判。

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9月29日,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与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家族的“当家人”杜鹃,在北京进行了见面会谈。国美电器大股东一方的新闻发言人向本报记者证实称,“大股东一方与贝恩的及时沟通确实存在,而且一直都在沟通”。

该人士称,此前一晚,在国美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结果公布的当晚,竺稼就已经飞抵北京。当时,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陈晓与众多支持者,仍在香港为现有董事会能够保持稳定,举行了庆功酒会。

陈晓,是否出席了29日的国美电器两大股东的见面会?本报记者截至发稿时间尚未得到相关方面的确认。但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28日晚,在投票结果公布后不久,陈晓亦直接向杜鹃表达了继续谈判的愿望。

在国美电器董事会失去了“增发20%新股”的一般授权后,形势正发生着微妙转变。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一方的公司利益诉求,已经转变为“在董事会增加合理数量的代理人”。该诉求能否实现,贝恩资本的态度至关重要。

而大股东黄光裕家族,可以继续留在谈判桌上的筹码是,其有权将372家国美电器非上市门店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去。对于2至3年内便需寻求退出的贝恩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和谈有基础

贝恩资本与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一方的接触,已经有一月之久。

8月28日下午2时,黄光裕家族一方授权的资本市场委托人,在韩国三星投资银行总裁Paul Chong的安排下,于香港文化酒店和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会面。

其 间,竺稼希望该委托人向黄光裕家族传达“五项共识”。具体内容包括:贝恩资本不是本次争斗的参与者,本次争斗与贝恩无关;双方应在没有媒体聚光灯炒作的情 况下友好协商解决;请Shinning Crown就麦肯锡公司做的国美电器未来5年发展计划进行补充,提出更好的发展设想;贝恩不同意在现今的情况下再次增发股票,这样对公司及全体股东都不 利;贝恩同意黄家重新再任命两名董事进董事会,黄家要同意贝恩保持三名董事。

本着“五项共识”的原则立场,贝恩资本开始在国美电器董事会中发挥影响作用。29日,国美电器例行董事会,当时,黄光裕家族一方并不希望讨论增发相关问题。会后,竺稼向国美电器大股东一方授权的资本市场委托人确认,该次会议并未谈起增发问题。

此后不久,黄光裕家族的资本市场负责人黄秀虹与竺稼在深圳见面。双方按照贝恩一方提出的5项进行了数小时的磋商。不过,就陈晓的去留问题,双方未能达成一致。黄光裕家族坚持要求陈晓立即离任,而贝恩方面则主张分阶段实施这一计划。

不 过,双方仍对此前的“5项共识”进行了细化。具体内容包括:双方要想解决问题达成和解,必须是在没有媒体聚光灯的情况下进行,取消9月28日的特别股东大 会投票对双方的利益都有利,这样双方才可以在近期内尽快达成和解协议;贝恩同意黄家更换两名新董事,理由是从前的董事会黄家安排的董事有八名,贝恩占据三 席,黄家仍是多数。

在杜鹃出狱后的9月13日、临时股东大会召开前的9月25日,竺稼又两次与杜鹃见面。但最终,谈判由于黄光裕家族坚持陈晓离开而破裂。

不过,贝恩资本与黄光裕家族一定程度上,已经互相妥协。与之相印证,“9·28”投票前一日,黄光裕家族代表邹晓春对本报记者直言,“对于贝恩资本3名董事去留,希望股东自主选择,大股东不希望对其产生干扰”。

9月28日的最终投票结果显示,八项议案中,有一项获得了高达95%的投票支持率,那便是来自贝恩的竺稼出任国美电器的董事,显然,持股32.47%的黄光裕家族对此投出了赞成票。

而黄光裕家族最为忌惮的、国美电器董事会掌握的“增发20%新股”一般授权,也因获得55%的得票支持而被废止。显然,没有贝恩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虽然,杜鹃和竺稼之前的多次谈判未能阻止最终的对决,但在9·28之前,双方谈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那就是,黄光裕家族和贝恩都支持的两项议案,必定能够通过。

重组董事会?

另外一只靴子,国美电器大股东一方期盼的“重组董事会,使得董事会体现大股东合理意志”,仍悬在空中。

虽然,黄光裕家族未能在9月28日实现重组董事会的目标,不过,根据国美电器股东大会的授权,国美电器董事会有权自主重组董事会。在9月29日的见面会上,这是竺稼与杜鹃之间最为重要的议题。

陈 晓是否会离开、何时离开、以何种方式离开,依然是其中的关键。此前的9月25日,杜鹃、黄秀虹、黄燕虹、竺稼、陈晓、郑建明等人在北京会面时,核心的议 题,便是陈晓去留以及董事会架构问题。当时,由于陈晓留任的希望与黄光裕家族要求其马上离职的诉求,无法调停,谈判最终破裂。

而“9·28”投票结果显示,由于未能得到贝恩的支持,黄光裕家族所有与重组董事会相关的议案,获得的其它股东的支持均小于10%。显然,持股10%的贝恩投出了否决的一票。

不过,这种失败,也成为黄光裕家族的一块试金石。投票结果显示,在重组董事会的7项上,黄光裕家族与陈晓为代表的董事会相比,获得的支持率相差不足4%。

按照国美电器公司章程,黄光裕家族作为国美电器单一大股东,可以再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那时,黄光裕家族只需要再获得不足2%的支持,就可以达到重组董事会的目的。9月28日投票结果公布后,黄光裕家族称,保留再次召集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利。

当然,对黄光裕家族来说,在谈判桌上获得贝恩的支持,无疑是重组国美电器董事会更为便捷的途径。

杜鹃的筹码

黄光裕家族凭什么跟贝恩谈判?杜鹃知道,将非上市门店从上市公司剥离,将使得包括贝恩在内的所有股东的利益受损。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非上市门店2009年为国美电器每年提供人民币2.335亿元的费用总额,而这些费用相当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16.67%,极其可观。

一位前国美集团内部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国美电器众多分公司中,很多非上市资产都是非常优良的,大中电器、北京国美,都是国美集团业绩测评A+的资产。在国美集团零售资产中,A+资产只有5个。”

但此前,在黄光裕家族与国美电器董事会冲突最为激烈之时,国美电器非上市门店的剥离,已经迫在眉睫。

8 月30日,国美电器公告称,其于8月27日收到拥有并控制北京国美公司(非上市门店)的黄光裕家族发来的一封信函。信中表示,如果黄光裕家族8月4日提出 的五项议案在九月二十八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全部未获通过,将终止上市公司与非上市部分之间的管理协议,终止托管关系。

在公告中,国美电器董事会称,该托管协议的终止不但不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反而预计未来对上市公司会有诸多益处。

而国美电器公告未经披露的信息是,当时,国美电器董事会已经做出了“舍弃非上市门店”的决定。

知 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8月30日,以陈晓为代表的国美电器董事会向黄光裕家族发出了一封“致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函”,在该函件中的一节显示,“我司接 受贵司意见并在此同时通知贵司:我司决定将于2010年10月31日无条件终止执行(包括但不限于)总供应协议,总采购协议,2010年采购服务协 议,2010年管理协议等相关协议。贵司于2010年11月1日起自行管理非上市公司业务。”

也就是说,若黄光裕家族与贝恩不能就“非上市门店”问题达成新的一致,在一个月时间之后,国美电器将面临彻底分裂。

对此,本报记者求证了国美电器大股东一方的新闻发言人,该人士称,“目前,创始股东正在做非上市业务管理权收回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购销合同,等等。不过,创始股东不希望国美出现分裂。”

深谙资本运作的贝恩董事总经理竺稼,显然了解非上市门店对国美电器股价的杠杆作用。但面对杜鹃重组董事会的要求,他亦面临艰难选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95

城市化驱动土地升值 北京“拆迁富翁”批量造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3860.html

这里以前是个村,现在只剩不到30户。”小李(化名)坐在新买的轿车里,神采飞扬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顺着小李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眼前一片瓦砾,只有少数几间平房矗立在瓦砾堆里,“我们村大概100多户,今年4月份大部分都搬走了,剩下不走的各有各的理由。”

小李是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七棵树村的普通村民。自从拆迁以后,小李一家感觉一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村大概平均每户能补到300万元吧,有三 四家补到了1000多万,当然也有补偿少的。”小李掰着手指头算道,“我们家补的算普通的,三口人能回购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房,买这辆车十几万,还能剩 100多万吧,反正够花了。”和买豪华车四处炫耀的村民相比,小李的做法比较低调,买辆普通车在周边小区拉“黑活”。

不断攀升的房价和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北京周边的村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2009年北京大望京村拆迁,让大望京村一年新增了600多辆小汽车。随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孙河、崔各庄、豆各庄、东坝、三间房、将台乡……也轮番全面展开了拆迁腾退工作。

根据政府原定计划,2010年朝阳区将完成土地储备区域和定向安置房所在地块的房屋拆迁腾退工作,以及10余万农民的转居转工。

批量制造的“新中产”?

东坝某村的阿萍(化名)依旧还在给别人当保姆,但细算起来,阿萍已经可以算是“千万富翁”了。

由于家里宅基地的面积比较大,阿萍一家分到了600多万拆迁款,两个儿子年满18岁,按照当地的拆迁腾退标准,45岁村民可回购267平方米住 房,18岁以上不满45岁村民可回购167平方米住房。“50平方米以内回购价每平方米4500元,50平方米以上回购价每平方米8000元。”阿萍全家 可回购三套超过100平方米的房子。

而目前位于同区域的商品房奥林匹克花园均价卖到每平方米27000元左右,首开常青藤已经均价卖到28000元/平方米左右。据估算,阿萍回购的房 子转眼间就能升值到每平方米20000元左右。一次拆迁,让原本依靠给人当保姆糊口的阿萍转瞬富了起来,仅房子估价和剩余补偿款就身家超千万。

阿萍的另一个同乡选择了另一种“不要回迁房、纯经济补偿”的方式,按拆迁面积每平方米1.2万元补偿,两个大院子最后拿到了补偿款930万元。

“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要房子。回购的房子分三种户型,一居50多平方米,二居70多平方米,三居100多平方米。现在家家三四套房子,多的五六套房 子。”当地腾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补偿款来说,每户由于宅基地面积不同和家庭人口状况不同,补偿款从100万到数百万不等,一半以上的村民拿到 的大概是200万~500万补偿款。”

东坝地区位于北京东部五环外区域,属于城乡接合部。由于北京CBD概念热炒,位于CBD延长线的东坝房价也水涨船高。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早已经告 别了种植、养殖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村民都以盖房收租为生,被冠以 “瓦片经济”村。现在,村子没了,村民却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

在距离东坝不远的姚家园汽车城,近期买车的大部分都是东坝村民。买车的档次也高低不一,从几万元的吉利到近百万元的英菲尼迪。据说也有人买了奔驰、宝马。按照村民们的说法,好车的标准是30多万的广州本田,高配。稍差也得是十五六万的车。

融入城市的速度和隐忧

事实上,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的大兴区、通州区等地,几年来已经诞生了不少“拆迁富翁”。

作为北京市两个城乡一体化试点村之一的朝阳区大望京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已完成全村1692户村民拆迁腾退协议的签订,以及25万多平方米房屋的拆除。政府为此付出了43亿元的安置款,主要用于征地补偿、腾退村民补偿安置和农民转工转居。

另外,北京丰台区金融办介绍说,今年他们启动了八个北京重点村城市化工程,拆迁资金200多亿。

快速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当然也带来了不少隐忧。最主要的是“转工转居”后的村民生活来源问题。

“虽然村民目前分配的金额不少,但由于习惯了以前靠收租生活的村民,以后要想办法自谋出路。村民上楼后水电费、物业费各项开销,再加上村民不会理 财,‘坐吃山空’最后将成为最大的问题。”一位腾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有不少村民一拿到大笔补偿金额就随意挥霍,造成了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

农民转为居民后,社会保障和收入来源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难点。大望京村在拆迁腾退后,征地补偿返回村集体经济,同时取得规划绿地的养护 权,并给大望京村5万平方米底商实物补偿,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让产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发展村级股份制经济,保障村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得实惠。”

由于不少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还在试验阶段,因此,每个乡和地区的补偿办法都不尽相同。“一乡一策”在拆迁腾退的过程中十分普遍,大部分《腾退办法》都由当地乡人民政府自行编纂。

并非所有的村民都接受产权变股权的模式,东坝地区也有不少村子提出了所谓的“分家底”方式:将村里的公有财产和集体土地,得到政府补偿后,按照人头数现金分配。“按照这种方式,转居后村民还能拿到几万元的家底钱。”上述腾退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

将成最大片人口密集区

“这里未来的规划主要是打造一个大型居住区,面积将超过望京和回龙观。”相关知情人士透露。

作为在1992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就确立的北京十大边缘居住集团,东坝边缘集团是其中最晚被开发的一个。根据东坝边缘集团控制性规划,其范围 包括东坝乡全部,平房乡的平房村、石各庄村,将台乡的北岗子村,金盏乡的北马房村。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控制在五环路以东、亮马河北路和东坝路以南、金盏东路 以西、姚家园路以北的区域内。

在北京市规划委的网站上有大量关于东坝地区项目建设的信息,大多由北京首开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金隅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金泰地产等国企开发,还有一些企业有些陌生。据有关媒体报道,东坝90%以上的项目开发商为北京市国有房地产企业或国企控股的房地产公司。

此外,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即将入市”地块目录显示,未来即将入市的地块中,东坝边缘集团南区超过51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项目是其中最大的一宗地。

作为北京最后一处边缘居住集团,东坝除了原有的“保障房”使命,还有新的任务。东坝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跃荣曾公开表示,建成后的东坝北区将集高端商业娱乐、总部商务办公和国际交流服务功能于一体,并依托机场吸引知名航空公司总部和服务机构在此设办事处。

“村民的土地经过‘七通一平’后,将归入北京土地储备中心,最后将公开挂牌招投标,拿地的将是各大上市和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看来,村民的补偿款也许很高,但在整个土地的利益链条中,村民获得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6

北京賣「台味」租金比一○一還貴

2011-1-3  TCW




十二月二十四日,北京前門大街上有著濃濃耶誕節氣氛,不僅餐廳和商店,連街道上都是人潮。相對於這幕親人朋友歡樂相聚的場景,不過就在隔一條街的地方,數十位工人卻正捱著零下十度的低溫,不敢稍有鬆懈的搭棚、掛旗、裝修,「快一點啊!明天就要開街了。」

他 們說的「開街」,就是開出「台灣文化商務區」(又稱「台灣映像」)。這裡不只要賣正港的台灣商品,還要以台灣的景色為賣點,包括阿里山神木、森林小火車, 皆按照原比例打造。此外,全區內的衛浴設備都來自台灣品牌和成、冠軍磁磚,在造景與景觀塑造上也找來負責台北華山藝術園區的主團隊操刀,為的就是追求百分 之百的台灣味。

訴求純粹台灣味 規定只有台企可以進駐

「不是只有找一些小吃、伴手禮的廠商來賣賣東西而已。」負責本區經營管 理的北京前門天和商業管理公司總經理魏莒城說,餐飲和伴手禮是馬上就有現金收入、比較快賺錢的品項,但是這邊要做的是可長久經營的區塊,所以不但有文創品 牌專屬的商場,還設置了「鄧麗君音樂生活館」等,在塑造台灣的純粹度上,是有史以來最講究的一次。

魏莒城表示,「台灣文化商務區」就像是一個百貨商場的概念,有兩條名品街和三個綜合商場,特別的是,這家百貨公司「主打台灣」,規定只有台商企業可以進駐,或是代理台灣品牌的商品銷售。

令人好奇的是,在這歷代歷朝的「天子腳下」,全中國的文化、經濟、政治中心,為何能夠掙得一塊占地廣達四萬平方公尺的「台灣專區」?

其 實,早在清朝末年,這兒就已經是台灣專區了。位於北京市崇文區(現併入東城區)的「台灣會館」,建於一百二十年前,是專供當時台灣人進京趕考、往來經商的 落腳之地。百年後,成為北京最重要的台灣文化遺存,隨著前門地區整體改造,○九年,北京市政府決定積極修復擴建台灣會館,並開發其後方土地,打造台灣文化 商務區。

招商營運中心總經理蔡美慧在台灣待過中興百貨、誠品商場等,有二十七年資歷,她表示,一般的台灣城或台灣街,只是號召一些廠商進 駐,之後各做各的,缺乏規畫,有的甚至是打著台灣的名號,實際上卻魚目混珠的廠商,而「台灣文化商務區」則明定非台商或賣道地台灣商品者不得進駐,並要求 廠商簽合同保證。

配合節令辦行銷 桐花季、年貨大街都有

此外,園區內也規畫配合節令做整體的行銷活動,如一月到農曆過年前,舉辦「台灣年貨大街」活動,五月推出「桐花季」,介紹台灣的客家文化、小吃、民俗產品,暑假期間則有「白河荷花季」等,蔡美慧說,除了展示台灣不同時節風貌外,更重要的是增加新鮮感,吸引更多來客。

由於要趕在年底前開幕,部分店面目前仍未租出,「有些廠商還在觀望,因為這裡剛要開,還沒做出成績來。」皇冠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負責本區地下老街招商和管理的華聚興盛董事長江永雄如此表示。

專賣陶瓷工藝品和活瓷杯等的乾唐軒,在中國已有一百家以上的經銷加盟店和百貨據點,董事長于春明說,設櫃會選擇成熟商圈、有人潮保證的百貨公司,而此區發展還需要時間,「這裡算是正在開發的地方,還算不上繁榮,但是位置好,應該可以發展起來。」

在 台灣受陸客歡迎,生意好到需要在店內設台灣銀行外幣兌換處的維格餅家,選擇此區做為進軍大陸的第一個跳板,也是看中位置優勢,「在這裡開店並不是要去賣那 一盒、兩盒的鳳梨酥,是為了做形象推廣,」董事長孫國華表示,這裡不是四天展覽,做完就走的短線操作,要有策略性,「這個商場名氣炒熱需要半年到一年,第 一年一定不會賺錢,估計要兩到三年。」

孫國華規畫第一年以賣鳳梨酥為主,第二年開始切入送禮市場,「大陸禮品市場的糕餅製作和包裝都很粗糙,我們很有機會,而且市場夠大,有廠商一個中秋節就做四十萬盒月餅,未來維格會專為當地市場開發新產品。」

當品牌育成中心 先做口碑,未來再複製

江 永雄說,在大陸要先做好B2C(企業對消費者)才能做B2B(企業對企業),希望能把此做成台灣的「品牌育成中心」,所以這裡不僅是零售業的概念;即使在 此開店租金甚至比台北一○一大樓還貴,多數企業就當作是品牌宣傳。他說,現在「台灣」兩個字對大陸人很有吸引力,希望可以做出口碑,「像新光百貨一樣,把 『台灣映像』做成品牌,再去別的地方開拓、複製。」

不論是著眼商業開發利益,還是進駐京城所能帶來的長期品牌價值,總之,這是第一次在中國首都的心臟地帶,有了最道地、原汁原味的台灣園區,真正的阿里山小火車也會在二○一一年搬進來,取代現在的山寨模擬版。

一百二十年後的台灣會館延伸成為台灣專區,是否真能讓正港台味風靡京城、讓台灣兩個字比人民幣更值錢,將會是下一步原汁原味台灣園區複製到全中國的重要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3

彭淮南阻升匯率 唯一民營外匯經紀商受惠 元太交易暴增 肥了北京政協委員

2011-1-10  TWM




受到央行尾盤作價影響,台北外匯經紀商價格波動劇烈,不少匯市交易員,乾脆改在元太外匯經紀公司下單。具官方背景的元太大股東鄧予立,意外成了央行阻升下最大的受惠者。

撰文.歐陽善玲

新 台幣升值壓力大,央行總裁彭淮南每日上演「尾盤作價」戲碼,雖然有效悍衛新台幣收盤匯率維持在三十元以上,但卻引來「央行版匯率失真」之議;相對的,唯一 民營外匯經紀商──元太外匯經紀公司,則因匯率價格被認為真實性較高,近來成交量激增,成為央行阻升新台幣下的意外受惠者。

引人側目的是, 這家受惠公司,背後有位來頭不簡單的大股東。據資料,元太外匯經紀公司董事會中,香港亨達集團擁有四八○萬股,握有二席董事,其中身兼香港亨達集團主席的 鄧予立占有一席。鄧早期在香港外匯市場有「外匯高手」之稱外,目前也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因此,彭淮南強力阻升新台幣,卻意外肥了北京官員。

早在一九七○年代,鄧予立即在香港中銀集團旗下銀行任職並接觸外匯,九○年決定自行創業,成立亨達集團,主要從事外匯業務,並於九八年與和新汽車共同出資,在台成立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為央行外匯局特許的「唯二」外匯經紀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民營外匯經紀商。

雖然成功取得特許經營權,但過去十餘年來,元太在國內外匯市場始終只能算是「小配角」。

在台苦心經營人脈與形象

銀行外匯交易員表示,具官方背景的台北外匯公司相對具有代表性,「央行公布的匯價即是來自台北外匯公司」,且流動性較佳,因此平時下單都以台北外匯為主、元太為輔,兩者交易量其實差距頗大,元太約占台北成交量四成左右。

相較於元太「不成氣候」的業務量,鄧予立本人近幾年來則是在台灣快速建立政商關係。在他的部落格相簿中,貼出他與總統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行政院副院長陳冲等人合照,高調顯示他的政治人脈。

在 實際動作上,二○○一年納莉颱風重創台灣,鄧予立立刻捐了幾十艘橡皮艇、大量物資支援救災。○四年,馬英九還在台北市長第二任期內,鄧也透過管道贊助大稻 埕碼頭的「煙火慶光復」活動。之後,舉凡台北元宵燈會、煙火音樂節,鄧都慷慨捐助,因此能與不少政治人物維持不錯關係。此外,他也曾在台灣出版兩本著作, 為自己的知名度與形象加分不少。

但在苦心經營人脈與形象之餘,關於鄧予立或亨達集團在台違法吸金、詐騙等負面爭議,近年來時有傳聞,惟截至目前,均無法證實鄧予立直接相關。

如今,元太業務量有所起色,對這位北京政協委員來說,也算是一樁美好的意外收穫。

鄧予立

出生:1950年,香港現職: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亨達集團主席、元太外匯經紀公司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1

離職當晚揮別北京 陳曉下一站「以後再說」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0/2224443.shtml


每經記者 郎振 發自北京
在離開國美的當天,陳曉便選擇了離開北京。
3月9日晚間,就在陳曉即將登上離開北京的飛機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到了他打來的電話。「我馬上就要登機了。」電話中的陳曉很輕鬆,似乎帶著微笑。
「您現在就要離開北京,是飛到上海嗎?以後準備做什麼?」面對記者的追問,陳曉的回答又顯得頗為惆悵,「對,馬上就離開北京,到哪裡並不重要,以後再說。」
功勞:救國美於危難
陳曉擔任了兩年零3個月的國美董事局主席一職在2011年3月9日結束。
「陳曉在國美的工作總的來說應該是功大於過的。」這是多位家電資深人士在對陳曉兩年多以來掌管國美的評價。
家電專家劉步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認為,當2008年11月黃光裕東窗事發以後,「陳曉是在國美最危難的時刻力挽狂瀾的,客觀地說,當時的國美所面臨的不是發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國美電器2008年的財報顯示,當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為7800萬元,利潤率只有0.78%,降至歷史最低。隨後,陳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劉步塵認 為,201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國美門店數量同比下降,銷售額卻大幅攀升,平均單店銷售業績也大幅增長,這表明關閉虧損門店的策略是正確的。
家電專家吳咸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也明確表示,以前黃光裕的經營風格是極具侵略性的,更加注重規模擴張,「陳曉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美現在的風格,讓國美學會了穩健。」
國美副總裁李俊濤日前曾對記者表示,2011年國美集團將圍繞著網絡快速有效擴張和持續提高單店經營質量的兩大核心戰略來展開經營。
陳曉另外一個始終被國美大股東詬病的就是戰略資本貝恩的引進。此前大股東一方認為,貝恩資本實質上是將陳曉和國美集團的利益綁定在一起。但劉步塵對此表 示,「現在所有人都應該理性地看待戰略資本的引進問題,當時是形勢所迫,沒有其他的選擇。國美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己行業老大的地位,否則也不會出現 去年高管集體『站隊』的情形。」
過失:公開雙方矛盾
在談到陳曉的過失時,所有受訪專家均指向一點:過分曝光自己與創始股東之間的矛盾,導致雙方進入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
「最著名的就是陳曉的 『魚死網破論』。」劉步塵對《每日經濟新聞》分析,當雙方矛盾剛剛開始顯露的時候,陳曉「魚會死但是網不會破」的表態一定讓黃光裕一方感到難以忍受。
「作為職業經理人的陳曉肯定會在經營思路上與黃光裕產生矛盾,如果不公開雙方還可以談,但是一旦讓矛盾公開化,就沒有迴旋的餘地。」劉步塵告訴記者,「陳曉當時最好的辦法是『忍辱負重』,妥善解決雙方的分歧。」
吳咸建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陳曉幫助國美改善了與供應商的關係,「這當然是正確的,但在另外一個方面,也讓國美以後的經營需要強大的現金流作為支撐。」
「以前黃光裕掌管國美時可能會出現拖欠供應商賬款的問題,這雖然讓供應商頭痛不已,但也在實質上維護了國美自己的利益。」吳咸建認為,「陳曉一般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向供應商支付賬款,這會讓國美現金流壓力加大,在這一點上,陳曉有些務虛。」
未來:陳曉將再創業?
3月9日當晚,陳曉在卸任董事局主席以後旋即登上了離開北京的飛機,這讓陳曉的下一站旅程顯得頗為神秘。
一位接近陳曉的人士對記者分析,陳曉在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以後,一定會選擇休息一段時間。「他的年齡並不算太大,可能再次選擇創業,畢竟多年的行業經驗已 經非常深厚,但是他可能會避開家電連鎖行業,開展其他商品的連鎖經營,因為至少在一二線城市中,已經完全被國美和蘇寧牢牢壟斷,新品牌沒有生存空間。」
此外,坊間另有一種傳聞顯示,陳曉將會在一段時間以後再次拉起一支隊伍,專攻國美、蘇寧仍舊薄弱卻打算深耕的三四級市場。
當記者問及陳曉將來的打算時,陳曉僅簡單地表示,「以後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6

日本首富地震後喺北京講嘢 老占的博客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30.html

我是柳井正,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這次賑災也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規模,給日本東北部地區人們帶來非常慘痛的損失,我們也作為一個企業,做出了積極的對 應,同時我非常感謝,中國人民在關鍵時刻,對我們日本人民伸出了友好相助的手,同時我也很自豪的跟大家講,我的合作夥伴也非常踴躍的捐出了大量的物資和金 錢,我們會迅速通過紅十字會,及時送到就在地區。

地震後,如何經營Uniqlo?

關於公司經營,我們正在證明,無論是多麼不利的條件,只要心存智慧,就一定能增長,比如美國高增長性企業,在短時間之內,從零發展,到幾萬億日元的營業 額,同時在日本,在日本以外的地區也能夠實現,為了持續實現高收益,必須要具備能力和幹勁的人,建立被所有人認可的公司,我認為好公司就是要具備有良好的 思想準備,並且真正實幹的公司,休閒是世界共通的服飾,我正在實現能夠堅持世界共通的原理原則。


在過去,日本製造產業是世界最大的纖維產品的出口國,此後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便由日本轉向韓國,台灣,中國的香港與中國的大陸,接下來我們在中國大陸的生產量非常大,同時我們也在其他的東南亞地區,柬埔寨,孟加拉等也有發展。

特別是在產業變遷過程中,我們公司的發展是得益於香港企業的合作,那麼在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以後,特別香港企業,特別是在90年代初期,香港企業也大陸地 區,特別在廣東地區建廠,發展企業,在變遷當中,日本是當時唯一的沒有出口配額的大市場,回想當年,大家都不會想到有今天的中國,當時大家對中國將來的預 想都不太樂觀,但是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所有中國人民的努力,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這只用了14年時間。隨 著國有企業私有化,誕生了很多民營企業,鄉鎮企業,在這些企業當中孕育了很多優秀的經營者,特別是青島金髮集團,還有浙江寧波的沈州集團,隨著日本企業和 中國企業不斷的合作,也產生了像松崗這樣的企業,將日本的技術人員及具備工廠長經驗的人員派赴至中國的工廠,對工廠進行日常的運營指導和技術指導,大幅度 的提升了中國工廠的品質水準。

Uniqlo也在中國展開了零售業,在2002年上海1號店順利開張,在去年,在上海南京西路,開展了亞洲首家全球旗艦店在上海開張,我們未來目標是在 2020年,在中國創造營業額達1萬億日元的企業,我們希望西裝品牌能夠成為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接下來我再談一談有關Fast Retailing集團以及Uniqlo優衣庫品牌的現狀過去以及將來。(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7

回击三星苏州厂 京东方北京8.5代线月底投产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7124.html

概意在回击三星电子苏州高世代面板厂一周前的动工,昨天京东方拉人参观了其位于北京亦庄的京东方北京8.5代厂。

京东方官方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该厂2009年8月奠基后,本月28日即将试产,今年三季度正式量产。

大陆首个8.5代厂月底投产

京东方总裁陈炎顺表示,这将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生产线。预期一期产能约3万片玻璃基板/月,设计产能为9万片/月,满产可达到12万片/月,将主要生产26英寸至55英寸的液晶电视显示模组。

京东方新闻发言人张宇一周前对本报表示,为加快8代线投产进度,公司在北京5代线上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否则投产周期可能拉长。他透露,目前,海尔、 海信、创维、康佳、长虹等国内彩电大厂已和京东方签订合作开发产品意向书,京东方以及与其有股权关联的冠捷,还将借此生产液晶电视机。

“如果8.5代线满产,京东方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有望进入前6名。”陈炎顺说。他透露了具体的分配比例:京东方获得300万片,冠捷获得300万片。另外大约700万片将供给国内品牌厂商。

这一数据看上去很大,距离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定的未来3到5年进前5的目标更近了。目前全球前5大面板企业分别为三星、LG、奇美、友达、夏普。

但是,目前的全球面板市场格局是,三星、LG、友达、奇美4家出货占全球80%以上,几家日企占10%至12%,包括京东方在内的剩余企业,目前只 占不到10%的份额。北京8代线投产前,京东方全球面板出货量仅列第8位,市场占有率大约2%。北京8代线量产后,市占率大约也只在6%。

这可能还得看一下三星等巨头的脸色。三星、LG、友达已获准在大陆建设高世代项目,其中前两者还分别捆绑了大陆TCL、创维两大品牌的资本,等于已拉到重要客户。目前,三星苏州厂已破土动工,LG广州项目年底有望动工。

而且,京东方大陆还有一个重量级对手,即今年底有望投产的深圳华星光电8.5代厂,它由TCL、深超科技、三星联合投资。

苦涩的机会

外部环境的变化似乎给了京东方机会。

陈炎顺表示,公司不怕三星。因为三星要在韩国建设10代线,对于中国大陆的投资步伐不会太快,而LG在广州的项目至今仍未动工,因为它的投资重心同样仍在韩国。

而对于夏普等日系厂商,由于日本本土遇到核危机,目前基本没有能力在中国市场落实高达数百亿元的投资。

但韩国双雄捆绑TCL与创维,可能直接带来市场冲击,尤其是三星与TCL的联姻。陈炎顺认为,这要看双方是否能解决专利授权问题,否则TCL很难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而且,市场需求一端也给了它追赶的空间。尽管全球电视市场依然在快速增长,但是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笔记本为核心的面板需求,更是快速扩大。这已经引发上述5大巨头开始淡化10代项目上的竞争,开始将战火朝中小尺寸领域燃烧。

今年年初,夏普10代线削减了产能,开始强化中小尺寸面板的出货。目前,由于电视面板价格持续下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市场持续扩大,夏普甚至打 算,将原本生产电视面板的日本龟山厂大部分产能用于生产中小尺寸面板,以争夺苹果iPad面板订单。而日本东芝与索尼也打算合并双方中小尺寸面板业务。

京东方也在朝这一领域移动。它在成都早已投建一条4.5代生产线,主要面向智能手机等市场。而北京5代线则主要定位于平板,合肥6代线则定位于显示 器与电视。陈炎顺表示,北京8.5代线投产后,京东方将成为中国唯一可提供从1.8英寸到55英寸全系列面板方案的供应商。而且,本报之前还报道过,京东 方已经进入电视整机代工市场。

但是全能型的京东方掩饰不住每条战线都不是冠军的尴尬。而且,截至目前,其多个工厂仅北京5代线、成都4.5代线维持赢利局面。几年来高昂的投资,已让它陷入折旧压力之中,并导致持续亏损。

上一财年,京东方总资产达569.85亿元。但截至2011年3月31日,其负债总额达234.49亿元,银团贷款达180亿元,生产线折旧以7年计算,8.5代线投产后,预计每年折旧将达50亿元。

京东方的快速布局可能导致财务风险持续出现。陈炎顺表示,公司当然将风险控制放到第一位,目前资本负债率控制在44%,资本金不低于60%。

“即使是目前紧缩银根的情况下,京东方依然没有超过银行基准利率就拿到了贷款。所以我对今年现金流为正很有信心。”他说。

之前,王东升对本报表示,如果只计算现金流,公司有望于今年底出现正数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8

北京:神秘“定向房”

http://bbs.hsw.cn/read-htm-tid-2843870.html

财新《新世纪》记者 蓝方 张艳玲

入夏的太阳烤着一块围起不久的工地。这片占地面积20多公顷、与北京海淀区东升乡八家村回迁房一街相隔的大工地,是传说中清华大学专门给教师修建的福利房。从清华大学南门出发至此,只需不到半小时车程。

这片原属于东升乡八家村的地块,早在2003年就以无偿划拨的形式,特批给素有“中国教育首府”之称的清华大学,用于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房屋性质属于“经济适用房”,但由于资金和拆迁问题,迟迟没有动工。

此次,搭北京市城乡接合部拆迁改造的顺风车,用于村民安置的回迁房盖好后,清华即可开工建设近5000套住房。加之此前在学清园建完的1000套住房, 都将按市场价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出售给职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公开表态称,“十年内应该不会再愁教职工的住房问题”。

属于保障房范畴的经适房,通常对全社会进行公示,允许符合条件者自行申请并公开摇号发售。不过,这6000套房子只面向清华内部教职工。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教职工按照资历、职称、教龄等多项指标打分排队,具有购房资格的教职工以约每平方米2万元的价格支付给学校,房屋质量不仅不 逊色于周边价格最高已达4万元的商品房,还享有低廉的物业费。目前,学清园的1000套住房已经分配完毕,八家村地区的5000套房子也已进入排队打分阶 段。

清华大学的经济适用房,仅仅是北京众多不公开摇号发售的“定向房”项目之一。

“定向房”由来

清华大学在八家村地区的建房计划其实并非新闻。2003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获得了海淀区划拨的位于八家村地区和肖家河地区的地块,作为教育附属用地,用于建设教职工住宅。

尽管土地属于划拨性质,但对原住民的拆迁和安置费用,仍需学校自行筹措。

由于安置成本过高,两个村落的拆迁工作长期搁置。六七年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带房价高企,早已超过普通教师的承受水平。教师房项目遥遥无期,因此引起两所高校教师的不满。

5000套教师公寓最终落地,对清华大学的教师们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城市房价那么高,而高校、研究机构的工资水平都很低,没有住房方面的保障,不可能吸引人才。”中国社科院一位保障房研究学者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如是表示。

不过,这些住房通过“定向安置”的方式向特定人群悄然发售的同时,公开摇号的经济适用房源却一号难求。原本有限的土地和建设资源,再拿出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定向”,无疑更加剧了供应的紧张。

另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在这些定向分配的对象当中,实际仍有为数不少者,收入和住房水平远超过北京市的经适房申请标准。

福利分房政策早在1998年即终止,清华和北大为何还有定向分配的“经济适用房”?

其做法,正源于199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尽管该份文件明确“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但提出“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坚持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

随后,《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文化团体和卫生机构利用单位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要积极支持这些单位自建经济适用住房。

又根据《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职工则可“在一定时期内”,按建造成本价,购买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等统一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至于有建房土地或对拥有产权的危旧住宅小区进行改建的单位,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利用本单位现有土地自建住房,按不低于同等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向本单位职工出售。

这一政策缺口,酿就了数量庞大的“定向经适房”。

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课题组的专家指出,此类定向住房在销售方式上,依然以行政手段为主,切块分配给各单位后,再在单位内部按照福利分房的排 队方法配售;在住房销售价格上,仍含有大量政府补贴。“从根本上看,依然是一种国家和单位‘统包、统建、统分’的福利供房模式。”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机关事业单位集资建房的问题越发敏感。

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推进,自2003年开始,国务院政策转向,其后几年连续颁布的多个文件都明确“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

此后,除了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和困难企业可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发展计划的前提下,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其余各单位合作自建的定向经济适用房,多有延续“遗留项目”的色彩。

据了解,此后绝大多数高校除了按照国家政策向教师发放住房补贴,所能提供的服务包括两类,一是组织团购,二是组织老师申请限价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

当然,能有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单位依然少之又少,因而清华北大在政策转向的关口能够拿到两块划拨用地,也让不少高校眼红。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社科院学者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一些部委和大型的企事业单位,仍有各种办法“盘活”自己过去获得的划拨土地。如将废旧的科研楼拆除,把教育科研用地变性做居住用地等。

因而,即使在房改启幕12年后,仍有一些单位享受着自建的经济适用房,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购房。

各显神通

随着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加速,自己仍保有土地的单位毕竟越来越少。即使是向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供应定向经济适用房的“两局”,土地也捉襟见肘。

一些强势单位不得不另辟出路。

在北京西郊的金顶北街,有着两栋特殊的“定向房”。这个被命名为“锦和园”的项目,业主为中央某部委的局、处级干部。两栋6层板楼均配有电梯,一梯两 户,共144套,坐南朝北,楼距开阔,采光充足,夹杂在首钢灰色的家属区中,橘黄色的外墙格外打眼。新主人们已经部分入住。

不过,不同于在既往政策框架下的“定向经适房”,这两栋楼的预售许可证号为“京房售证字(2010)限18号”。

其中的“限”字,指代的正是两限房——一种以“限房价、限户型”的方式来保障中等收入夹心层的政策性住房。因政府对开发商的销售价格进行限制,在房价屡屡上涨后的今天,价格已远比同类商品房低廉。

两限房源通常对全社会进行公示,允许符合条件者自行申请并公开摇号发售。不过,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项目公示”中,至今仍可看到,2010年的22个两限房项目中,惟独“限18号”不知影踪。

与锦和园项目类似,近几年,北京市陆续有两限房项目,以定向安置的名义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特定人群进行非公开发售。

楼盘以两限房身份登记在案,销售时却从公众眼皮底下公然消失。此虽屡遭知情人或媒体曝光,但近几年这种面向公职人员“定向”分配的方式,始终暗流涌动。

一位在长期从事保障房建设的业内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正是因为各中央国家机关所能分配到的定向经济适用房有限,各部委难以直接向北京市要到划拨地块,因而将目标转向两限房,从“要地”转为“要房”。

常规的方法是,各部委与北京市的相关部门联系,谈妥数量和价格后,再与开发商直接对接,委托开发商在其通过“招拍挂”程序获得的限价房地块上建房。

如此一来,此类两限房不需经过市住建委的分配环节而直接定向分配,实质上是集资建房政策下的“定向经适房”的衍生品。

不过,两限房资源也十分有限,“定向房”的步伐开始紧跟保障房的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2011年4月15日,北京房山推出了“限房价、竞地价”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项目——房山区长阳国际城。1594套房源三天内销售一空的同时,另有800套房悄然“消失”。

此“限房价、竞地价”的限价房,较之此前“限房价、限户型”的两限房,区别在于确定商品房销售限价后由开发商竞投地价,出价最高者得。这样的做法,相当于地方政府在土地收益上部分让利。

新品种推出之初,房山区政府就有意回购800套房留作己用,以备“招商引资”之时供给企业定向分配。不过,具体的分配对象尚未确定。

在诸多保障性住房定向分配的格局下,真正被推向市场的人,绝大部分是体制外的普通企业职工。

“无土地的单位和无钱单位的人只能看别人分房,还不得不花比别人高一倍钱去买商品房。”一网友无奈地表示。

尽管相当多的普通公职人员收入水平并不高,亦有相当大一部分职工可归入政策性住房覆盖范围,但在不少学者看来,针对这一群体的定向配售,不仅程序不公开,且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滋生了腐败。

“他们不买房,不知道市场,就出不了好的政策。”一位学者如是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