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全球經濟擴張中存隱憂

全球經濟仍在持續擴張,然而比起去年,全球央行貨幣緊縮的預期更加強烈,因而如何防範正常化進程中可能暴露的脆弱性則成了當務之急。同時,今年開始升級的全球貿易沖突成了經濟增長的又一大下行風險。

針對當前全球面臨的種種挑戰,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期間,第一財經專訪了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David Lipton)。IMF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3.9%,擴張勢頭持續,“但這的確是周期性的上行,因此當上行動能耗盡,我們就要看之後會發生什麽。”利普頓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與過去幾十年不同,如今的複蘇進程包含了很多刺激因素,包括低利率、量化寬松(QE),而且這是發生在多個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這當然刺激了增長,但也伴隨著信用擴張、過度借貸行為和過度風險承擔,因此未來經濟增長勢頭提升的同時,可能也會伴隨著更大的脆弱性。”他稱。

談及如今多國央行正在研究的數字貨幣,利普頓表示,“要問為什麽需要數字貨幣?為什麽一定要央行發行?銀行是否可以提供數字化的負債?”他認為目前的試驗是積極的,只有這樣央行才能觀察在試驗期間究竟能有何斬獲。

全球經濟擴張中存隱憂

第一財經:IMF過去兩年持續上調全球增速預期,此次世界經濟展望(WEO)停止上調全球增長預測,但仍然上調了美國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背後的分析框架是怎樣的?

利普頓:近期的幾次WEO都持續上調全球增速預期,是因為全球經濟不斷擴張,而早前很多年我們在持續下調。IMF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3.9%,目前的複蘇勢頭仍然穩固。同時,過去兩年來,美國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改變預算,包括為公司和個人進行大規模減稅,增加財政支出。我們認為這會在短期內提振增速,但不會長期持續,未來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出現小幅下滑。

第一財經:你是否擔心美國的刺激政策太順周期了,這可能會導致經濟擴張周期過早結束?若美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是否會拖累2020年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

利普頓:現在美國的狀況可以承受當前程度的刺激政策,美國失業率很低,可能還會繼續下降。同時,美聯儲將繼續推進貨幣緊縮計劃,因此我們預計預算政策、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會讓美國經濟增速維持在一定區間內。此外,全球經濟複蘇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的確是周期性的上行,因此當上行動能耗盡,我們就要看之後會發生什麽。

第一財經:盡管全球經濟回複增長,但IMF早前就提出全球潛在增長率仍在下降。

利普頓:是的。我認為中期要考慮兩件事。金融危機以來(有些國家可能發生的更早),全球潛在增長率下降,長期前景和上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初不一樣;第二,如今的複蘇進程包含了很多刺激因素,包括低利率、量化寬松(QE),這發生在多個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這當然刺激了增長,但也伴隨著信用擴張、過度借貸行為和過度風險承擔,因此未來經濟增長勢頭提升的同時,可能也會伴隨著更大的脆弱性。

因此,我們認為各國需要思考如何提升生產率、潛在增速,同時也需要利用如今的窗口期先修補屋頂,預防脆弱性。

第一財經:WEO的其中一章節對提升生產率做了詳細研究。過去制造業一直被認為在推動勞動生產率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如今就業不斷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這是否會阻礙生產率的上升?

利普頓:從農業、制造業再到服務業的過渡是普遍的發展規律。很多國家也有理由認為全球貿易、技術升級會讓人們離開制造業,當然依靠新科技可能會令制造業的生產率更高,但問題在於這些人離開了制造業之後去做什麽?這其實也是中國面臨的問題,隨著中國薪資水平上升,中產階級愈發壯大,因此通過自動化替代人工的意願也愈發強烈。

很多國家的勞動力集中在制造業,另一些國家,例如美國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是在服務行業,制造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服務業有高生產率的也有低生產率的,若果人們離開制造業後,會去到生產率更低的服務業部門工作,獲得的薪資也更低,政府就需要思考,如何能創造生產率更高的服務業工作崗位,並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支持央行試驗數字貨幣

第一財經:目前各界都在關註加密貨幣,而如今關註點已經聚焦在了央行開始牽頭研究並可能發行的數字貨幣,你如何看待央行數字貨幣?

利普頓:加密貨幣的未來仍然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多數加密貨幣波動太過劇烈,因此其無法取代美元、歐元等法幣。各界專家認為加密貨幣或許不會危及全球金融穩定,但的確會存在投資者保護問題,因為沒人想成為最後一個買入崩盤加密貨幣的人,就像沒人想在2015年A股崩盤前最後一個接盤。

至於是否央行要發行數字貨幣,就要問為什麽需要數字貨幣?為什麽一定要央行發行?銀行是否可以提供數字化的負債?就像它們之前進行的數字化轉型一樣。目前有些央行認為發行數字貨幣存在積極作用,但另一些央行持不同態度。因此我認為目前進行一定的試驗是積極的,只有這樣才能觀察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第一財經:中國央行目前也在試驗央行數字貨幣,你對中國有何建議?

利普頓:我認為試驗的確是可行的,只要以一種適度、合理的方式進行,央行可以從試驗中發現究竟能夠有何斬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40

湯文亮:樓市絕望中存希望

1 : GS(14)@2017-08-17 08:11:54

紀惠行政總裁湯文亮發表網誌,年輕人毋須急於上車,否則就會由失望變成絕望,在供應增加後,失望就會變成希望,是絕望抑或是希望,完全是年輕人一念之間的決定。全文如下:前財爺梁錦松公開表示高樓價令年輕人絕望,我認為說得不大正確,年輕人不是絕望,而是對於不斷攀升樓價感覺到失望,甚至認為一生人都不會擁有自己的單位而極度失望。老實說,這的確是很悲傷但未至於絕望,最後還可以去申請公屋,就算輪候時間要4.7年又如何,總好過現在買樓,倘若樓價下跌,就會負上一筆一世也還不完的債,這才是絕望。要令到年輕人充滿希望也不是很難,不過我賭政府唔夠膽做,試問政府夠唔夠膽學地產商,向上車的年輕人提供八成半按揭,老實說,我亦都唔夠膽,倘若樓價下跌,那些年輕人變成負資產者,不但損失為數不少的首期,並且欠下一筆一世也還不完的債,這才是絕望。現在買不起樓的年輕人,他們持有的現金最低限度能夠支付兩成首期,有錢又沒有負債,怎能夠說他們是絕望,負上一筆龐大債務的人才會絕望,在2003年7月1日,有50萬人上街遊行,其中大部分都是負資產者,他們當中有很多都擁有龐大資產,但負債比他們擁有的資產高很多,租金收入亦不足以支付利息,換句話說,負債會愈來愈龐大,當時那些業主感覺到沒有明天,在絕望的情況下任由銀行沒收他們的物業。但現在的年輕人還未到達這個階段,在供應不斷增加之下,樓價尤其是細價樓必定會下跌,當樓價有一定跌幅,政府一定會放寛樓按,這將會是現在失望的年輕人上車的好機會。不過,當樓價下跌,現在以高成數按揭買樓的人就有機會變成負資產者,如果跌幅擴大,甚至會令他們絕望,所以,政府現在經常提及在未來三至四年的潛在供應量有九萬八個單位,即是提醒現在失望的年輕人毋須急於上車,否則就會由失望變成絕望,倒不如多等一會,在供應增加之後,失望就會變成希望,是絕望抑或是希望,這完全是年輕人一念之間的決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7/201242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