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年大限将至 神华整体上市“蹒跚”起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g.html

姗姗来迟的中国神华(601088.SH)整体上市终于有了进展。

8月19日,中国神华公告称,决议启动收购控股股东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神华集团”)部分资产的工作。

中国神华是国内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也是世界第二大煤炭公司。其于2007年回归A股,并承诺于3年内实现相关资产的整体上市。

但三年将至,中国神华整体上市却迟迟不见实质性动作,此番表态或可为兑现承诺。

不过,多家证券公司分析师均不看好中国神华此次资产注入,广发证券分析师陈亮在报告中直言“股份异动,公司被动公告”。而大同证券分析师于宏亦称,“资产质量不好”。

模糊的公告

在公告中,中国神华称,拟注入的资产范围为神华集团公司所属若干家与本公司主业相关的公司,涉及煤炭、电力、物资供应、信息及技术服务等业务。中国神华计划以A股首次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支付相关收购费用。

但中国神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标的资产,仅给出了大致的估算:按2009年12月31日数据看,目标资产占中国神华总资产的比率低于20%,目标资产带来的净利润占中国神华净利润不超过2.5%。

对于此次中国神华的资产注入的标的资产,市场难言满意。东方证券分析师吴杰在报告中认为,“该资产盈利能力乃至规模都低于我们之前的预期,也排除了是宁煤集团或是乌海能源的可能”。而陈亮更是直言拟注入的资产对中国神华的利润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不过于宏表示,虽然公告上显示的此次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差,但“中国神华财务比较保守,而且数据都是2009年底的,实际情况可能要好于公告所述”。

事实上,在公告中,中国神华称“鉴于公司正在进行上述收购事宜的前期工作,以上事项均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与最后收购方案存在较大差别”。

然而,中国神华作为一个“保守”的公司,为何却拿出一张模糊而稍显急切的资产注入公告呢?

陈亮在报告中称,这“很可能是针对本周公司股价异动的被动举措”。其称近来,中国神华免去了三位副总裁的位置,事后有媒体报道称上述高层调整是为母公司资产注入做准备。

上述猜测,引发了公司股价异动, 陈亮称“当公司确实有意启动资产收购,而股价又发生异动之际,公司的唯一选择就是先发布一则模糊的公告,以应对股票市场,避免交易所可能对其实施的停牌”。

而于宏也表示,虽然不能确定中国神华高管调整是否与资产重组有关,但“大多数公司在资产重组前都是从管理层变动开始的”。

另外,中国神华及神华集团近来负面新闻缠身,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分析师向本报记者表示,“不排除中国神华借资产重组来减弱负面新闻的影响”。

8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其官方披露,中国神华旗下神东煤炭分公司大柳塔煤矿中擅自扩大产能被叫停,并处10万元罚款。

另外,于6月,审计署发布对神华集团的审计报告,披露神华集团旗下公司骗取国家专项资金,并为当地政府送车建房。

3月,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约30死亡。

三年等待

不过即使是这一“急切”的公告,也已让市场等待了三年。三年前神华集团的资产注入在上市之初就已有承诺。

2007年10月,被市场喻为“煤炭航母”的中国神华如众星捧月般登陆A股,共计募集资金净额 659.88亿元,除煤炭、电力及运输系统的投资,更新项目使用资金166.9亿元,以及160亿元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和一般商业性用途外,尚余333亿可用于战略性资产并购。

陈必亭在A股上市首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资产“没有泡沫”,并将在未来2-3年内提前实现整体上市。

而在中国神华的招股书中,对于整体上市更为详细“由于各部分的业务的情况存在差异,神华集团拟采取‘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方式,逐步完成煤炭和电力业务资产的整体上市”。

2008年4月,中国神华副总裁王金力向外界表示,中国神华计划今年年底前向母公司收购价值约为110亿元的资产。

不过,三年时间转眼只剩下1个多月,在于宏看来,“三年内完成整体上市的承诺肯定是完不成了”。

事实上,中国神华从回归A股至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购母公司资产的行动。正如网民所言,按神华公布的政策路线,近三年来,难道就没有一个项目成熟?

根据公开信息,神华集团的资产主要是神华包头矿业、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神华宁煤、神华新煤、神华宝日希勒煤业等煤炭资产、煤制油公司及国华电力等电力资产。

在中信证券分析师罗泽汀的报告中,其表示,中国神华所能购买的资产为煤炭和煤制油资产,可购目标资产约占上市公司产量的30%左右。

在于宏看来,神华集团旗下的部分项目“早就成熟”,但却并未装入上市公司,“实在令人不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困扰着神华集团的整体上市:股权与矿权之争、盈利情况不够好。

由于神华集团旗下煤炭资产多为改制而来的旧矿产,因此股权及矿权关系颇为复杂。以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神华宁煤、神华新煤、神华宝日希勒煤业为例,经过一系列的改制,神华集团仍没有获得全部股权,“其它股东可能不愿意上市”。

相 对于中国神华,陈亮在研究报告中称,神华集团2009年营业收入为1612元,利润为464亿元,但剔除上市公司后,2009年营业收入仅为399亿元, 而利润才25亿元,“集团资产盈利能力暂时无法与上市公司比肩”。而据证监部门的要求,母公司注入的资产盈利水平应高于上市公司的水平。

不过,于宏表示,整体上市就是“不好资产装入上市”,如果硬比盈利水平,那“国内很多整体上市都做不成了”。于认为在中央政府支持整体上市的背景下,盈利水平应不会成为整体上市的阻碍。

于宏称,由于神华集团开始在煤制油等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数百亿的长期投资会对神华集团造成财务压力,“需要煤炭项目进行现金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

明星潛力股 力求國際規格 繳出連續三年獲利成績 台灣神隆 打造生技業的台積電

2010-10-11  TWM




九年前,台灣神隆獲得美國FDA 查廠認證,卻因虧損連連,被批為豪奢蓋廠;九年後,台灣神隆用連續三年獲利成績,證明自己是製藥產業的明日之星。一路走來,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堅持力求 國際規格,也打造出生技業的台積電。

撰文‧賴筱凡

談到集團軍布局生技產業,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它既是台灣最大原料藥廠,更是全球最大的癌症原料藥供應商;然而, 九年前,神隆卻是一家虧損連連,甚至曾被統一檢視,考慮是否要出脫持股的轉投資公司。

位在台南科學園區東緣,坐落在這裡的不是十二吋晶圓廠,更不是七.五代面板廠,而是全球生產癌症原料藥的最大藥廠。在這裡,身著白色實驗衣的研發人員穿梭 在各個實驗室,層層關卡都須嚴密管控,因為他們生產的是藥,是得對人類生命負責的藥品,多了一個化合物都可能會影響到藥的品質。

「沒有高先生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神隆。」台灣神隆總經理、也是神隆創辦者馬海怡,進入回憶的時光隧道中,內心充滿感慨。因為九年前,沒有人相信台 灣神隆會成功,外界貶多於褒,更讓她感謝一路走來始終力挺的大股東──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

選擇高門檻原料藥為切入點一九九七年,那是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盛行的年代,剛從美國回台創業的馬海怡與台灣神隆副總詹維康,要投入的卻是連枝芽都不見影的生 技產業。她很明白,在這龐大的產業鏈裡,唯有門檻高的產業,別人才跨不進來,所以,台灣神隆選了癌症藥,一種「活性高」,並且用來對抗全球死亡率最高病症 的藥。

所謂「活性高」,意即在生產過程中,小分子都須化學合成,所以製程中必須要控制的要素就更多。馬海怡選擇癌症藥,不光是因為它的門檻高,更因為她與詹維康 在美國辛泰製藥︵Syntex)工作時,就是開發同樣也是活性高的避孕藥。馬海怡很清楚地將台灣神隆定位為市場導向的公司,要做的產品不僅要有市場,還要 有高門檻。

所以,馬海怡又進一步去定位台灣神隆在製藥產業的角色。宛如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居中扮演研發製程、替IC設計廠生產製造一般,台灣神隆接受新藥廠的委 外代工,研發原料藥,但馬海怡心裡明白,「光替別人代工,毛利不會好。」所以台灣神隆也自行開發原料藥,進而提供給學名藥廠。

不過,台灣神隆與其他原料藥廠最大不同的地方,也與台積電著墨於製造生產相異,就在於它不投入製劑生產,是少見的「獨門獨院原料藥廠」。

對於原料藥廠來說,開發出原料藥後,大量生產製劑,進一步賣給學名藥廠,經濟規模效益可達到最大,但台灣神隆卻不這麼做。「這麼多年來,高先生只要求我們 一件事,就是正派做事,他說我們要懂得分享,錢如果都被我們賺去,不會有人想和我們合作。」高清愿的話,馬海怡始終銘記在心,所以台灣神隆只開發原料藥, 絕不跨進學名藥的生產。

連虧九年,高清愿一路相挺儘管生技業冗長的前製期,讓馬海怡看盡產業冷暖,但這都不影響她堅持的目標,「在生技產業這一行,你如果急功近利,就跑不遠。」 你今天想要在生技產業裡賺一塊錢,可能至少要努力八年,才能賺得到,「生技絕對不是一個可短期操作的行業,我們的股東比任何人都理解這一點。」馬海怡不諱 言,從一九九七年成立那天起,大股東對他們的檢視不曾少過,尤其統一集團持股高占四成,自然年年被拿出來用放大鏡看,但台灣神隆成立十三年,統一卻始終力 挺。

所以馬海怡更加確信,她就是要按照自己的腳步走。從大手筆投資四十多億元蓋廠,馬海怡一開始就要求台灣神隆要以國際規格做起,自二○○一年FDA(美國食 品暨藥物管理局)來查廠,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三年台灣神隆手上的第一批原料藥就開始出貨,但這還不足以證明台灣神隆的實力。

原本得花上三十年的研發前製期,台灣神隆在第九年就轉虧為盈,從產品組合、客戶選擇,甚至專利權,馬海怡都力求走國際規格。從研發過程起步,都不能有侵犯 別人專利的情況出現,甚至要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庫。此外,從規格、品質到交貨期、價格競爭力,台灣神隆都一步步奠定根基,因為一路走來不易,「所以衝勁更不 能減緩下來,因為機會根本就不等人。」就是這樣的求生意念,讓一家沒人看好的企業,轉變成製藥業的明日之星。

連續三年都繳出獲利成績單的台灣神隆,年底將送件申請上興櫃,以去年創獲利新高的十.四一億元計算,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九元。如今未上市股價 已達五十元的台灣神隆,不僅成為貢獻統一集團獲利的小金雞,也將是未來生技股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檔新股。

馬海怡 Profile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

學歷:美國李海(Lehigh)大學化學博士經歷:美國Monsanto化學公司晶圓廠長、美國辛泰製藥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5

十三年磨一招 老藥廠煉出明星藥

2010-11-15 TCM




細菌人人都討厭,但一家老店卻靠菌種翻身,原料藥廠中化合成就是「老店翻身」故事主角。

中化合成和默克藥廠合作的抗骨癌原料藥Rapamycin衍生物(雷帕霉素)已進入臨床三期,預料明年底上市後,一公斤可賣十萬美元,第一年至少可銷售三十公斤,為中化合成帶來約新台幣一億元的營收。

Rapamycin是一種舊的抗生素原料藥,中化合成的Rapamycin可以讓藥廠做出治療骨癌的新藥,把舊藥變新明星。這家成立近半世紀的公司,老幹新生的轉折,與這項藥品竟有異曲同工之處。

民 國五十三年中化合成成立後,有過一段好風光,主力產品抗生素用來治療感冒,量大利潤好。受政府關稅保護,淨利率達一六%,中化合成營業部副總經理黃重信形 容,「躺著賺錢,日子很好過,」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台灣加入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取消抗生素保護關稅,也拿掉中化合成的金鐘罩。

失去關稅保護,被迫轉型 面對中國、印度藥廠的價格競爭,黃重信說,「抗生素價格一夕之間對半砍,」市場丕變,讓中化合成連賠五年,八十六年面臨轉型。

中化合成總經理張祥漢指出,競爭不過低價的中、印同業,「台灣原料藥廠,必須做小而美的產品,各家都在找利基市場,」同時,統一集團轉投資原料藥廠台灣神隆也成立,專攻高階癌症用藥。

沒有大集團當後盾,口袋不夠深,中化合成沒資源練高深武功,則走特殊技藝,選擇合成和發酵合一的原料藥。

結合兩種技術的原料藥,只占常用原料藥三千種的十分之一,全球競爭對手約僅十家,以此次改良過的Rapamycin來說,有能力生產的廠商,全球不超過三家。

埋頭學發酵,墊高門檻 黃重信指出,一次要會兩種技術,拉高同業跨入的門檻,就必須投入中化合成以前毫不熟悉的發酵技術。

工 研院生醫所藥物分析研究部經理許振霖指出,比起中印原料藥廠專長在化學合成,結合化學和發酵製程的原料藥技術門檻高,至少要闖過四關,第一關:要先培養菌 種;第二關:提高其量產能力,就是餵菌吃東西,讓它產出能力增加;第三關,還要「純化」,能從培養液裡萃取出多少有效成分;第四關就是「合成」原料藥。

化學合成就像寫程式,調和一定比例化學原料得到產品,發酵要養菌,像是養動物,菌種如果營養不良或者產出降低,就會失敗。如果做化學合成比喻成數學能力,做發酵就類似保母,中化合成花了十年學習。

走進中化合成的廠房,上上下下塞滿巨大桶槽,會有給人走入釀酒廠的錯覺。

發酵基本原理不難,像是優酪乳就是發酵產品,和原料藥的發酵製程最大的差異在複雜度。

優酪乳發酵步驟少、時間短,只花兩天,直接發酵完裝瓶出貨,不需要純化,就算有外來菌種侵入也比較沒關係。

要 做發酵原料藥,以Rapamycin為例,菌種「嬌貴」,至少花兩禮拜養菌,把它養強壯,如果這之間,一不小心讓外來菌種侵入感染,整槽都要倒掉,業界形 容為「敗槽」,良率隨即降低;此外,還要歷經十到十二個步驟,包含攪拌機器葉片的角度,速度、溫度都會影響成功率。一開始中化合成的敗槽率高達三○%,十 桶有三桶失敗,現在則不到三%。

黃重信回憶,當初跟老師傅學習,他問:「發酵怎麼提高成功率?」老師傅回答:「慧根。」又問,「怎麼改裝發酵槽,提高產量?」對方回答:「經驗。」他笑說,「聽完後簡直快昏倒了。」

除了技術,還得想辦法避開專利藥廠設下的專利炸彈,正因重重障礙,別人想跨進來也不易。

熬技術,連續五年大賠 張祥漢回憶,「最困難的時期是民國八十六到九十一年,真的很難熬。」新產品沒著落,舊產品又跌價,他算過,一年至少賠七千萬到一億,連賠五年,賠掉一個資本額。

走過十三年轉型路,面對未來,中化合成並非沒有風險,一款藥品成功,不代表可長可久。

原料藥從研發投入到上市,至少要花七到十年,其中最大風險就是競爭對手的速度。張祥漢說,「這個產業是時間戰,賺多少錢取決你產品多早上市。」

搶時間,越早上市賺越多 許振霖同意,一種原料藥,市場前三名才有利潤,全球原料藥,一半市占被專利藥廠囊括,另一半外包,第一家推出者可獲得三成市占,第二家只有一成,剩下一成由第三名以後者分。

例如中化合成去年推出MMF(肌肉鬆弛劑),花七年研發,只享一年高獲利,今年遇到七家競爭者,價格應聲下滑,只能以量補價。

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指出,看原料藥廠,得看是否有短、中、長期產品計畫表。她觀察,中化合成藥品研發已經看到五年後,選的品項都具價高競爭者少特質,未來考驗就是能否按照進度,快速將藥品推出,搶得先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7

300亿资金闲置超三年 神华整体上市姗姗来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2/wMMDAwMDIxMTkwMA.html

对于承诺,迟来的兑现总比没有兑现要好。

12月20日晚间,中国神华(601088.SH)发布公告称,以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收购控股股东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神华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持有的10家从事煤炭、电力及相关业务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总计约87亿元人民币。

这是中国神华2007年回归A股以来,首次收购神华集团资产,并由此迈出整体上市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时隔神华集团做出整体上市承诺已经三年有余,已超过当年回归A股时所承诺的整体上市三年大限。而即使此次收购最终成功,当时超募的300亿资金也还有200多亿元闲置。

“被迫”实施第一步?

“我认为,巨大的舆论压力是神华做出行动的重要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2007年10月,中国神华回归A股,神华集团承诺其优质煤炭资产将在未来3年注入上市公司,不与中国神华在国内外任何区域内的主营业务发生竞争,并授予上市公司向神华集团收购潜在竞争业务的选择权和优先收购权。

彼时,中国神华募集资金达到660亿元,承诺其中333亿元用于战略性资产收购。2008年,中国神华副总经理王金力表示,将在年内向母公司收购价值约为110亿元的资产。

然而,在今年10月三年承诺期限已至之际,神华集团仍迟迟未有实质性动作。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甚至称“中国神华2010年资产注入的概率不大”。面对闲置了超过三年的300亿元资金及由此产生的资金成本,市场上开始出现对于神华集团未按承诺整体上市的不满情绪。

有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神华集团此前收购一些旧煤矿,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问题,比如盈利状况较差,注入意义不大,也不符合“成熟一个,注入一个”的承诺。

另外,这些企业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收购起来比较复杂。“但这并不是说此次收购的资产就已经有很好的盈利状况,或十分成熟了。”上述分析师称。

但中国神华方面对此说法不予认可,相关人士表示中国神华是以特别负责任的态度,深入考察企业,不成熟的企业不予注入,这才导致整体上市步伐较慢。

中国神华方面亦指出,本次注入的煤炭资产估值相对于中国神华现在的市盈率较低。呼电公司2台60万千瓦电站已于今年12月投产,李家壕煤矿、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及露天煤矿接续区都将在2011年达产,因此整个资产包的盈利能力也将在2011年和2012年集中显现。

整体上市道路漫长

中国神华提供的数据显示,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国神华煤炭可采储量将由115.73亿吨增加至140.01亿吨,增幅为20.98%。本次收购的8个矿区2011年将为中国神华带来近2000万吨煤炭产量。

公告还指出,通过收购,中国神华可进一步扩大煤炭资源储量,在提升经营规模、做强做大煤炭主业基础上,继续充分发挥煤炭、电力一体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并可减少和避免其与控股股东神华集团的潜在同业竞争,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国金证券分析师郝征表示,这次收购对神华集团整体上市意义重大。此次注入的煤炭产能约为423万吨,但按历史数据预计,则可达4000万吨。

神华集团未来仍有优质煤炭资产4000万-5000万吨可以注入。此次收购的资产还是相对成熟的,一些手续和证照不齐全的资产未能列入此次收购当中。

2008 年中国神华资本运营部总经理黄冰曾表示,神华集团整体上市大体分三步:中国神华先收购集团煤矿资产,逐步完成对西五公司、神宝公司、神宁公司、神新公司等 公司的收购;然后,收购集团的电力资产,逐步完成对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收购;最后,以优先收购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及煤化工项目。

但从此次收购的情况来看,不仅有煤矿资产,电力资产也包含在其中。中国神华方面称,本次注入资产向中国神华股东提供了较高的资产质量保证。

“上市公司本体的盈利状况已经很好了。”一位分析人士称,“新注入的资产的盈利状况未必高于已有上市资产,但对于整体上市来说还是必要的。”

受收购事宜影响,21日中国神华A股表现非常突出,上涨5.96%,港股亦上涨3.85%。

对于整体上市的后续工作安排,中国神华方面未予答复。

中国神华2009年财务报表显示,其2009年煤炭销售量2.54亿吨,全年利润达到361.9亿元。而2010年前三季度煤炭销售量2.13亿吨,同比增长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3.55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0

阿拉伯商人講述三年四次被騙經歷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93253.html

一個以阿拉伯神話命名的電子商務網站並未成為阿拉伯商人的庇護者。過去三年裡,26歲的沙特阿拉伯個體代理商艾哈拉姆·卡西姆(Ahlam Qasem)被阿里巴巴(01688.HK)網上供應商騙了四次。

「那個時候外國商家似乎都很信任阿里巴巴這個國際交易平台,但現在這麼多外國買家被欺詐的事情發生後,我們對它失去了信心。」卡西姆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阿里巴巴公告顯示,過去的兩年裡,阿里巴巴網站共有2326名中國供應商涉嫌欺詐國際買家,近100名員工參與合謀。至於有多少國際買家遭其所害,目前還沒有確切數字。

儘管阿里巴巴勇敢地自爆家醜,及時換下B2B公司原CEO衛哲,並承諾賠償,但誠信重建所要做的比已經做的更加艱難。

卡西姆的憤怒

卡西姆從事的業務是從自己客戶那兒接到訂單後,再從中國訂購貨物。「我大部分貨物都是在阿里巴巴網上訂購的。」卡西姆告訴記者。

他回憶稱,自己第一次被騙是在2008年,當時他需要替客戶訂購43副會發光的眼鏡。在阿里巴巴網上他查到福建一家名為「Yale Trade Co.Ltd」的供應商有貨,於是馬上下單。

在交易過程中,供應商建議卡西姆用西聯匯款,稱這一通道快速便捷,這卡西姆便能盡快收到貨物。卡西姆照做後卻意外發現,他只收到兩副眼鏡。

「當時我第一反應就是找供應商,想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但對方卻阻止了與我的聯繫。」卡西姆的語氣透露著些許氣憤,「隨後我又多次聯繫阿里巴巴客服但都沒有得到回覆,兩個星期以後我發現這家供應商不再出現在阿里巴巴網上了。」

記者昨日在福建省工商局網站上查到一家名為莆田市城廂區耶魯貿易有限公司的企業,但查詢結果顯示,這家公司早在2005年6月9日就被吊銷了營業執照。而在莆田人才在線上,這家公司仍在招聘職員,公司簡介稱:「本公司是家專業的外貿公司,主要通過網絡貿易。」

很快一個月以後,卡西姆又遭遇了第二次欺詐。相比上次拿到兩副眼鏡,這次卡西姆的1000美元貨款全部打水漂。當他向福建貿易公司「Topsun Trade Co.Ltd.」支付了6部手機的貨款後,對方就終止了聯繫。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如此信任他,可能是在前期的交易談判過程中,他一直像一個朋友一樣地與我交談聊天,我們還互留了手機號。但匯款後,我打他手機就一直處於關機狀態,再也找不到他。」卡西姆說。

不僅如此,這次卡西姆更像是吃了個啞巴虧,事發後他無法像上次那樣找阿里巴巴網投訴,因為整個交易談判過程都是在MSN上進行,而他並沒有保存交易對話,投訴顯得無憑無據。

記者在一個電子商務網上查到一家名為Putian City Licheng District Topsun Trade Co. Ltd.的公司,也是位於福建省莆田市。

此後,卡西姆稱還被深圳麥克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欺騙過。

「金牌供應商」也靠不住

吃一塹長一智,有過前面遭欺詐經歷後,卡西姆提醒自己不要再輕易相信供應商的說辭。卡西姆剩下的評判信任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為連續三年的「金牌供應商」。當卡西姆被阿里巴巴網一家三年「金牌供應商」欺詐後,這最後的信任也喪失殆盡。

2010年5月,卡西姆向一家三年「金牌供應商」訂購了兩部手機,但最後只收到一部。DHL按照快遞重量向卡西姆確認所發貨物的確只有一部。帶著充分的證據,卡西姆找賣家討說法。

「但該賣家耍賴堅持稱自己發出兩部,拒絕退錢給我也拒絕再發一部手機。」 卡西姆憤憤不平地說,「這樣沒誠信的商戶如何能成為『金牌供應商』呢?」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阿里巴巴平台披露出來的網絡欺詐案比一般的網絡欺詐更為惡劣的地方在於,欺詐方披著阿里巴巴「金牌供應商」的合法外衣行騙,不但輕易騙取了被欺詐者的信任,同時也極大損害了阿里巴巴的品牌。

所謂「金牌供應商」是阿里巴巴網推出的高級會員,每年都要繳納一定的年會費。獲得這些資質證明這些供應商是通過阿里巴巴網指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值得信賴」的。

但這些涉嫌欺詐的「金牌供應商」如何能魚目混珠混進這個高級會員陣營的?網上交易保障中心首席運營官喬聰軍認為:「一方面是追求數量放鬆了質量,資質審核流於形式,把關尺度不嚴;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個別銷售代理渠道與欺詐分子內外勾結,直接混過了認證環節。」

2008年11月,正值全球經濟危機,阿里巴巴為了進一步吸引中小企業廠商,獲得更高的市場滲透率,推出了入門級會員服務「金牌供應商」「出口通版」,定價為每年1.98萬元人民幣。而之前的「金牌供應商」會員服務收費為每年4.98萬元人民幣。

這一低價、低門檻的策略立竿見影,在2008年阿里巴巴的財報中顯示,當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就破紀錄地新增了12192名「金牌供應商」客戶。低價戰略的低門檻准入製為騙子創造了可乘之機。

欺詐者慣用伎倆

在採訪過程中卡西姆一直自嘲自己的信任很愚蠢。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供應商會使出各種伎倆來「誘惑」國際買家。卡西姆承認自己被那些供應商開出的優廉價格所吸引。

但除此之外,雙方毫無保障的交易方式也是促成欺詐發生的原因之一。

記者發現在卡西姆幾次被欺詐的過程中,都是通過西聯匯款,直接將錢打到賣傢俬人賬號上。等錢一到,賣家自有各種理由賴賬。卡西姆在網上發佈了第三次被騙的消息後,很多國際買家紛紛和他聯繫表示也被同一個供應商欺詐過。

事實上,很多有著類似受騙經歷的國際買家也會在網上發帖。國外至少有兩家供國際客戶張貼被騙信息的網站。記者看到其中一個名為Alibaba Fraud Victim Database(阿里巴巴欺詐受害者資料庫)的網站已收集到104名受害人,受騙金額達24.69萬美元,最早的受害案例發生於2008年。而在 Alibabascam.com網上已張貼了559例被欺詐案例。

「那些國際買家也大都用西聯匯款,隨後麥克斯公司會有各種說辭,一會說國內有颱風無法發貨,一會又說無法使用DHL發貨,需要使用另一家快遞。而且 還會極其逼真地發一個貨物編號讓買家可以在網上追蹤貨物,但我們都不認得中文,也無從知道其真實性。等買家收不到貨時,麥克斯就堅持稱自己已發出貨物。」 卡西姆說。

這種交易方式下,賣家違約變得輕而易舉,只有憑供應商良心來決定是否履行交易。

網上一號店董事長於剛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電子商務中頭等重要的就是誠信,顧客對商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顧客對你沒有基本的信任的話,是很難 下單的。顧客對你的選擇完全是出於對你的平台和網站的信賴感,這個時候對交易平台或者網站的要求是很高的,你需要管理好供應商、管理好質量等各方面。」

阿里巴巴網姊妹網站淘寶網為避免商戶對消費者的欺詐,在賣家和買家交易過程中擁有一個第三方支付擔保平台——支付寶。當買家確認下單時,先將貨款統一付至支付寶賬號,等確認收到賣家發出的貨物無誤時,支付寶再將匯款轉至賣家賬號。

阿里巴巴也會推薦買家在進行大額交易時使用信用證。其為小額交易推出的外貿交易平台——Aliexpress也支持第三方擔保支付。但實施欺詐的供應商總是會用各種理由堅持讓卡西姆使用西聯匯款。

「後來我特別留心,當有供應商堅持讓我用西聯匯款時意味著對方是騙子,其實他們並沒有自己的公司,我很好奇阿里巴巴怎麼會讓實質上沒有公司的騙子進入阿里巴巴網呢?」 卡西姆說。

阿里巴巴亡羊補牢

阿里巴巴公司承認騙子的矇混過關與公司內部員工的協助欺詐有關。調查後阿里巴巴發現部分員工對故意或疏忽容許騙子規避公司的認證措施及在國際交易市場上有組織地建立進行詐騙的商戶店舖負直接責任。

儘管阿里巴巴調查的結論是「對業績的過分追求」,但屢禁不絕的欺詐可以從2008年一直延續至今,反映出阿里巴巴公司內部管理的鬆懈和監管的不到位。

經過這麼多次的周折,讓卡西姆完全失去了對阿里巴巴的期待。「發生這麼多次欺詐,我已不指望阿里巴巴會幫我。」卡西姆無奈地說,「目前為止我沒有得到供應商或阿里巴巴為此作出的任何賠償或補償。阿里巴巴對這些欺詐事件也是要負責任的,因為它向這些供應商收取會費。」

卡西姆前面幾次向阿里巴巴的投訴,要麼沒有得到回覆,要麼對方稱已將實施欺詐的供應商「逐出」阿里巴巴網,但並沒有對他的損失作出賠償。

阿里巴巴一名前員工告訴記者,接到投訴後,事實上阿里巴巴工作人員只能關閉涉嫌欺詐的普通供應商,因為這些供應商不需要向阿里巴巴網付會費。但對那些涉嫌的「金牌供應商」則毫無辦法,因為銷售人員是站在他們那一邊的。

中國電子商務法律網的法律顧問蘆江玲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根據國家工商總局有關規定,阿里巴巴對平台上供應商的真實信息是具有審查責任的,出現欺詐行為說明阿里巴巴在供應商身份審查方面存在漏洞,從這點上來說,阿里巴巴是需要擔負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痛定思痛」後的馬云在嚴肅處理涉嫌其中的供應商和員工之餘,承諾作出170萬美元的賠償。同時阿里巴巴與天祥集團展開合作,推出對供應商進行最大限度資質認證的第三方認證服務。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中國整個的社會誠信體系還很薄弱,僅僅通過審查諸如營業執照等紙面文件,無法確保一個企業的經營是否誠實可信,更何況假證件大肆 氾濫,真假難辨。」喬聰軍說,「中國社會的誠信缺失,說到底就是缺乏透明、可查的誠信記錄。如果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做了壞事,誰都可以方便查到,相信他再 也不能繼續做,或者根本就不敢做壞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0

中信國金三年打造金融控股樣板

本刊主筆 李凌/文
從「中信嘉華」變身「中信國金」,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而是一番從商業銀行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再造。
中信國金是由中信嘉華銀行收購華人銀行、並進行業務重組與整合後,於2002年11月25日換牌上市的。換牌上市前,中信國金的前身中信嘉華銀行運 用發債及增發新股集資收購華人銀行進行擴張,其後對集團業務進行整合,使中信國金在短短3年時間裡,總資產規模擴大了35%,股東權益增加28.2%,資 本實力不斷提高;總收入提高13%,利潤增長53.9%(以2004年預期盈利計算),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其股票在進行4次分紅派息(每股分紅共計 0.248港元)的情況下,每股淨值仍不斷提高,價格上漲將近一倍。在2004年8月公佈優於市場預期的中期業績後,公司股價表現跑贏恆指14%,成為香 港股市表現最佳的銀行股。
而2002年的那場脫胎換骨的再造,用中信國金董事長孔丹的話來說:就是本集團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attachment  「再造」三步曲
第一步 : 收購華人銀行做大規模
收購華人銀行使中信嘉華資產從591億港元增至約800億港元,擴大了37%,在香港的分行由26家增至47家,並晉身為第八大香港註冊持牌銀行、第四大資產的上市銀行。
1986年6月,中信公司斥資3.5億港元收購了當時陷入財務危機的香港本地上市銀行—嘉華銀行92.5%的股權,嘉華銀行成為「中信系」第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也是第二家由中資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1998年,嘉華銀行更名為「中信嘉華銀行」(簡稱中信嘉華)。
在母公司中信集團的支持下,嘉華銀行用近10年時間從一家香港小型銀行轉型為中型銀行,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其盈利大幅下滑甚至面臨虧損的現實,凸顯了中小銀行抗風險能力低的缺陷。
attachment   為了增強抗風險能力及提高盈利能力,中信嘉華從2000年開始積極尋找收購對象,並聘請專業顧問就其收購策略提供意見。2001年6月中旬,中信嘉華銀 行發表通告,稱計劃發行十年期次級債券作收購合併之用,並明言該行正尋求收購香港一家資產總值與其相若或較少的銀行。而按此條件,香港本地可供選擇的銀行 不多。符合「條件」的JGG日本信用保證(626.HK)、AEON信貸財務(900.HK)及廖創興(1111.HK)三行的大股東均已表示無意出售手 上權益,餘下的僅剩港基國際(636.HK)及華人銀行。恰在此時,華銀控股的股東調整內部投資結構,急需套現,表示有意轉讓股權。華人銀行是「華銀控 股」(0655.HK)旗下重要的全資子公司,在香港經營已超過45年,擁有21間分行。
2001年11月1日,中信嘉華宣佈以42億港元代價收購華人銀行全部已發行股本,收購價相當於華人銀行2001年6月30日賬面值33.2億港元的 1.26倍(附文1)。這項收購行動使中信嘉華資產從591億元增至約800億港元,擴大37%,中信嘉華晉身成為第八大香港註冊持牌銀行(以資產計), 香港第四大資產的上市銀行。中信嘉華收購華人銀行後,規模和業務大幅擴大,在香港的分行由26家增至47家。
除了資產規模擴大以外,收購華人銀行還有諸多好處:比如中信嘉華信用卡業務剛剛起步,而華人銀行已經有成熟的信用卡業務,並且還剛剛收購了金融財務機 構,雙方合併後可以使用同一平台、管理及品牌,中信嘉華利於加強偏弱的零售銀行和信用卡業務;中信嘉銀中資大客戶較多,而華人銀行的強項在於中小企業業 務,其中小企業客戶數目為中信嘉華的3倍,雙方可以互補;中信嘉華財務狀況存在諸多隱患,可以通過收購華人銀行彌補。分析雙方2001年中期報表,可以得 到證實(表1)。
收購後中信嘉華的整體客戶數目增加了20%,其中中小企業客戶更大增3倍,有利於未來業務的擴展。但是,在收購前就有分析員指出,華人銀行作風保守,呆壞帳比例較高,資產質量較差,中信嘉華收購華人銀行的協同效應不大,反而要花很長時間把兩家銀行合併。
事實上,除了華人銀行資產質量較差之外,發行3億美元資金成本高達7.625%的後償債券,以及供股產生的攤薄效應,都會對公司盈利產生不利影響。數 據顯示,2002年,即完成收購後的第一年中信嘉華資本充足率從上年的20.11%下降到19.07%(但仍高於香港同業16.5%的平均水平),稅後利 潤總額由2001年的約6.17億港元下降到5.39億港元,降幅達12.64%;每股攤薄盈利由23.28仙降到17.79仙,降幅更是高達 23.58%;不良貸款率也由2001年底的4.5%上升到5.6%;呆壞帳撥備增加了58.3%達到了5.4億元,增長速度大大高於貸款餘額增長速度。
一些國際評級機構在中信嘉華宣佈收購華人銀行前後的不同看法,從一個側面印證這項收購對中信嘉華短期有負面作用,但長期而言卻會對公司經營產生積極影 響。標普在2001年11月1日中信嘉華宣佈收購時就曾將其前景評級列入負面觀察,但同月15日,標普將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

第二步 : 參照花旗等海外成熟金融控股模式重整業務架構,初步形成三個集團經營、一個集團管理的格局
收購華人銀行後,中信嘉華銀行將業務整合成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商業銀行三大板塊,並根據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模式進行了架構重整。
(1) 投資銀行業務。這一業務板塊主要集中了中信嘉華的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及證券買賣業務,由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控股)經營。2003年,中信資本控股綜合稅後利潤約達2.689億港元,比上年增長5倍。
2002年2月4日,中信嘉華和母公司中信公司宣佈成立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控股),持有中信資本證券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證 券)和中信資本市場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資本市場)的全部發行股本。中信資本證券和中信資本市場在2001年9月分別由嘉佳證券、嘉華金融更名而來。
中信資本控股的業務範圍主要集中在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及證券買賣三大服務領域。其中,中信資本市場的定位是專攻內地市場投行業務,主要為內地公司到境內外上市或香港公司到內地上市提供投資銀行服務(表2)。
attachment   2002年3月14日,中信嘉華、中信公司與中信泰富(0267.HK)訂立中信資本控股股份轉讓及認購協議。根據協議,中信泰富同意以港幣 499,591,837元認購中信資本控股新發行股份;同時,中信嘉華向中信泰富轉讓所持的部分中信資本市場控股股份,代價為港幣10,408,163 元。2002年5月27日完成交易後,中信嘉華、中信公司分別佔中信資本控股25%權益,中信泰富佔50%。
以中信泰富此次5.1億港元的入股作價計,意味著中信資本控股的估值為10.2億港元,是其2001年底淨資產值4.12億港元的2.5倍。以中信資本控股2001年純利3365萬港元計算(比上一年度下跌69%),本次交易按30.3倍市盈率估值。
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說,中信資本控股日後將成為中信系在銀行業務以外的金融服務旗艦,並期待今後獨立上市。雖然中信資本控股沒有內地經紀牌照,但會與中信公司旗下的中信證券(600030.SH)合作。
中信資本控股通過引入中信泰富大大增強了資本實力和擴寬了網絡渠道,而且交易完成後擁有約7.8億港元現金。
2004年3月,中信國金宣佈以5億元現金向中信公司收購中信資本控股25%權益,交易完成後,中信國金與中信泰富將各持有中信資本控股50%權益(圖2)。
2003年,中信資本控股綜合稅後利潤約達2.689億港元,比上年增長5倍。
attachment  (2)資產管理業務。組建資產管理公司—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整合中信嘉華風險資產管理部及嘉華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截至2003年底,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持有的不良貸款總額為5.26億港元,較上年減少1.44億港元。
2002年中信國金成立前,中信嘉華將其風險資產管理部及嘉華資產管理公司合併改組為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中信國際資 產管理的「整體目標,是在減輕不良資產對公司盈利構成的壓力之時,並為集團開拓新的業務範疇,策略性目標則是要配合集團成為金融超市的使命」,並提出三年 期目標是成為一家國際市場認可的主攻中國的直接投資公司。
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成立時,由中信嘉華注入8億多港元不良貸款及回收資產,2002年底其資產達到12.3億港元。
2003年,中信國際資產管理開始積極投入運作,成功追收大批不良資產。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不良貸款總額為5.26億港元,較上 年減少1.44億港元,減幅21%。同時公司也將閒置資金投放於股票及衍生工具市場,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直接及結構性投資總額達1.23億 港元,預期該項投資規模在2004年將進一步擴大。
除了協助商業銀行業務加快降低其不良貸款比率以外,中信國際資產管理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為中信國金建立新的直接投資業務鋪路。
2002年10月,中信國際資產管理與中國節能集團旗下的深圳市國成科技投資公司及國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簽訂協議,組成合資投資 公司和投資管理公司。其中投資公司的總投資為6000萬元,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佔70%股權。這兩間公司的成立,是中信國際資產管理開拓中國直接投資業務的 第一步。
目前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旗下還擁有一家總值4億港元的資產管理基金(風投基金),負責在國內物色理想項目。公司計劃75%的資金自行作出投資,其餘部分 通過組建合營公司方式進行投資。此外,中信國際資產管理也從事結構性投資,目標是建立一個重點投資組合,集中資源投放具發展潛力的地域及行業,並能平衡長 期與短期的投資風險與回報。
2004年公司在內地的總投資目標金額預計達1至1.5億港元。
(3) 商業銀行業務。這一業務板塊集中了中信嘉華銀行和華人銀行的銀行業務,由「新」中信嘉華銀行經營管理。
2002年11月25日中信嘉華宣佈重組,將原中信嘉華銀行的資產和負債注入華人銀行,中信嘉華銀行的銀行牌照交還金管局,華人銀行改名為中信嘉華銀 行(「新」中信嘉華銀行),繼續經營整合後的銀行業務,中信嘉華成為一家控股公司,保留上市地位並改名為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國金),直接控股 中信嘉華銀行、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持有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25%股權,2004年3月持股比例增加到50%。
經過這一系列的整合重組,成立後的中信國金擁有了作為一個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架構,初步形成三個集團經營、一個集團管理的格局。

第三步 : 中信國金通過收購中國國際財務公司等舉措加快推進內地人民幣業務及直接投資業務,並採用矩陣式架構不斷調整和加大業務整合的策略與力度,至2004年其業務結構已調整為七個核心產品部門,並分別由四個集團經營、一個集團管理的格局
中信國金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一個重要角色—借助中信集團龐大的跨境網絡,促進中國內地與境外地區之間的雙向資金流通,並為中信集團演變成內地金融 服務供應商打前站。而在中國資本項目還未開放的情況下,那些在內地、香港及中國台灣進行投資和經營活動的企業成為中信國金重要的客戶群體。要達到利用金融 控股模式的優勢為這些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目的,構建合適的跨境平台至為重要。
然而,中信國金與中信實業銀行的融合一波三折(附文2),並且即使是在2005年內將中信嘉華銀行上海代辦處升格為分行,其獲得人民幣業務資格的時間 最早也要到2007年以後,而收購擁有內地外幣業務牌照的中國國際財務,建立內地服務平台,成了中信國金更快捷和適當的選擇。
2003年12月,中信嘉華銀行宣佈,與四名獨立投資者簽訂協議,悉數購入所持有的中國國際財務(深圳)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國際財務)權益,總代價 90萬美元(以1.1倍的2002年底經調整資產淨值為基礎),而中國銀監會已批准了該項收購。雖然這次收購只屬小型交易,但對中信國金具有重要意義,因 為這是該公司攻入國內市場的首次具體行動。
1986年成立的中國國際財務,原股東為中國銀行、東亞銀行和野村國際(香港)以及住友銀行(日本),是內地首家中外合資金融機構,為內地企業客戶提供外幣存款及貸款服務。中國國際財務在2001年及2002年分別虧損3100萬元及1200萬元。
按照中國法規,中國國際財務可經營的範圍已多達10餘項,包括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股票以外 的其他外幣有價證券;提供外匯信託服務以及經中國銀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此外,由於是國內註冊的機構,如企業向該公司貸款,不需要繳付10%的預扣稅。
因為中國國際財務已擁有外幣業務牌照,中信嘉華銀行可通過此項收購立即涉足內地的外幣業務;而且根據CEPA的有關條文,只要中國國際財務於2003 年及2004年連續兩年盈利,便可於2005年初申請人民幣牌照,向國內企業提供人民幣銀行服務。對中信嘉華而言,這比通過申請設立分行獲得人民幣業務要 快兩年;另外,中國將於加入世貿的第5年,即2006年准予國外銀行在中國境內開展人民幣業務,因此這次收購也使中信嘉華銀行在內地的人民幣業務市場上佔 得先機。
2004年2月,收購結束,中信嘉華投入4億元資金,使中國國際財務的實繳資本由1億元人民幣增加至4億元人民幣。其中1億元用做補充原公司虧損,3 億元用做運營資本。目前該公司除外幣存貸業務外,同時也積極拓展非內地居民按揭貸款業務,為港澳、台灣同胞及其他外籍人士在內地置業提供港元或美元按揭。
隨著國內QFII的逐步推行,加上QDII制度的實施在望,將會帶動國際及香港專業投資者對全面及高素質研究服務的龐大需求。中信投資研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其是中信國金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3年9月,中信投資研究有限公司成立,中信國金持有75%股權,為集團內部及外部投資者提供研究服務。
attachment  中信投資研究定位為一間提供中國相關投資顧問的一站式服務公司,憑藉中信公司龐大的跨境網絡,作一系列與A股、B股、H股及紅籌股相關的綜合研究。
中信投資研究也為集團內部其他部門的投資活動提供研究支持。由兩個案例可以清楚看出中信投資研究與集團內部其他子公司的合作方式:2003年10月 29日,中信投資研究與中信資本證券簽訂研究服務協定,向其獨家提供一份香港和中國股票的分析週刊,以及提供若干市場推廣支持,服務費為每年180萬港 元;11月,又與中信資本控股也簽訂相關服務協議。截至2003年底,中信投資研究從上述兩項服務中共收到服務費307.5萬港元。
2004年6月17日,中信投資研究成為中信資本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

以金融控股模式整合
內部資源帶來正協同效應
中信國金在短時間裡走出了整合期,業績也開始大幅回升。中信國金在短短3年時間裡,總資產規模擴大了35%,股東權益增加28.2%,資本實力不斷提 高;總收入提高13%,利潤增長53.9%(以2004年預期盈利計算),表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2004年8月公佈優於市場預期的中期業績後,公司股價 表現跑贏恆指14%,成為香港股市表現最佳的銀行股。
數據顯示,2003年中信國金稅後利潤總額達到6.56578億港元,每股攤薄盈利達20.84仙,分別比上年增長21.89%、17.14%。 2004年上半年資本充足率為18.52%,比2003年底的18.41%略有回升,雖然回升幅度微小,但卻是公司收購華人銀行以來持續下跌後的首次回 升,對公司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呆壞帳準備約3807.5萬港元,大幅減少84%;盈利達4.23138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37.79%,遠高 於法國巴黎百富勤估計的中期純利增長24.4%至3.82億港元,及摩根士丹利估計的增長17%至3.6億港元。
美林證券分析師認為,中信國金資產質量正在改善。而基金界的綜合預測,中信國金公司2004年純利預計為9.49億港元,每股獲利高達29.8仙,歐、美基金已全面調高中信國金的投資評級至強烈買入。
中信國金整合後帶來的協同效應可以從其收購後的經營業績及市場表現看出。從其換牌上市後經營業績及資產質量來看,2003年股東權益比2002年增長 了5.95%,截至2004年6月的股東權益比2003年底增長了2.96%;2003年總資產比2002年增長了4.89%,2004年6月總資產比 2003年下降0.19%。顯然股東權益增長速度超過資產規模的擴大速度,而淨資產比率(股東權益/總資產)持續向好,說明中信國金財務結構日益穩固,抗 擊各種風險的能力正在不斷增強。(圖3、圖4)
2003年淨利潤比2002年增長21.9%,如果以2004年底淨利潤為2×423,138=846,276計算(一般下半年業績不會差於上半 年),2004年的淨利潤比2003年增長28.9%,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5.34%;而2002年以來公司的總收入基本平穩。這說明中信國金盈利能力強 勁,高盈利來源於多元化業務的整合,及成本與費用的良好控制,顯現了中信國金收購華人銀行及整合業務之後巨大的協同效應。(圖5)
attachment  總資產淨回報率在2003年回落以後,2004年上半年又有較大幅度回升,說明整合後的中信國金中間業務、高附加值業務及表外業務等佔比在逐漸加大,並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圖6)
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股東資金回報率)2004年上半年升至10.52%,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值,這說明中信國金普通股股東正在公司經營持續向好的過程中獲得越來越高的回報。(圖7)
每股攤薄收益年複合增長率與利潤總額年複合增長率基本一致,說明3年來中信國金總股份數變動不大,維持了股權集中度及股票的收益率。中信國金2年多來 股價上漲了80%(截至2004年12 月24日),而市盈率PE卻穩中有降,說明股票收益的成長大大超過股價的增長。(圖8)
市淨率PB2003年後保持在1倍多,表明中信國金股票淨資產支撐力度較好。(圖9)

attachment  中信國金歷年分紅與送配情況
中信國金自2002年11月25日換牌上市以來,幾乎每半年對普通股進行一次分紅派息,至今已進行過3次派息。隨著其業績的成長,派息的金額也逐年遞增,從2003年上半年的0.025港元/股到2004年上半年的0.063港元/股。
短短3年時間,通過收購及資源整合,中信國金已脫胎換骨,成為一家融合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於一身,並且成功構建了跨境操作平台的金融控股公司,正在實現其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夢想。■


attachment  
附文1
從收購資金安排上,也可以看出中信嘉華收購做大的決心:在宣佈收購的幾個月前,就開始發行3億美元、10年期後償債券籌集收購資金;在公佈收購後,又以供股方式籌集7.26億港元資金。
中信嘉華在2001年7月發行3億美元的次級票據後,又於2002年1月以每6股配1股的比例集資7.26億港元,配股價1.68港元較公司停牌前 2.125港元折讓20.9%,而中信公司按比例足額認購了配股,繳付股金3.2億港元,表明了對收購的支持。中信嘉華用這兩種方式籌集的資金,連同內部 資源支付收購代價,總收購價的80%即33.6億港元將以現金支付,其餘20%用存款證支付,沒有給公司運營造成壓力(右圖 )。
而且如此安排收購資金,也頗顯中信嘉華為保持收購後的持續正常經營煞費苦心:發債過多必然會因利息負擔過重而影響公司盈利;而配股數量過多產生的攤薄 效應又會使每股盈利下滑幅度過大,容易給投資者造成公司經營走壞的印象。以「發債+供股+自有資源」的方式來解決,無疑會將各種負面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attachment  
附文2
中信實業銀行
注入中信國金懸念
在2002年下半年中信公司董事長王軍首次對外表示,有將中信實業銀行注入中信國金的考慮時算起,這個話題就無數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2003年9月19日,王軍在香港對媒體證實,香港金管局沒有批准中信實業銀行注入中信國金的申請,理由是中信實業銀行的資產充足比率不符合國際水 平。但王軍同時表示,注資行動仍未停止,而考慮注入中信嘉華銀行只是其中一個方案,例如還可在市場物色合適的公司注入。不過他認為,中信實業銀行首先要擴 充資本,至少需要達到巴塞爾協定規定的最低資本金要求。
2003年10月,中信國金發行1.8億美元可換股債券,又讓投資者開始浮想聯翩。因為中信國金的前身中信嘉華收購華人銀行一案,就是提前幾個月發行 債券籌資。多間大行也揣測其隨後會有大動作:其一是配合母公司重組資產;其二是在市場物色新收購對象,而中信實業銀行似乎是最適合的對象之一。而且摩根大 通主動要求中信國金向其發行金額高達1.5億美元於2008年到期可換股債券,年利率僅為0.25%,換股價高達4.269港元。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 摩根大通對中信國金的發展前景極度看好,否則不會購入發行條件不太吸引的可換股債券,更不會主動向公司敲門。
attachment   

2004半年報中,中信國金董事長孔丹表示,2006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世貿後,內地銀行需要與國際接軌,因此現階段會加強整合集團資源,希望2006年 之前完成,並表示不排除中信嘉華銀行會與母公司中信公司旗下中信實業銀行進行業務或股權整合,但沒有具體時間表,目前會先提高中信實業銀行的盈利,加強管 理不良資產,創造更佳的條件。
2004年11月16日,王軍在出席海南省招商簽約儀式後表示,沒有計劃把中信實業銀行注入中信國金。
但正如2004年上半年里昂證券發表的報告指出,中信國金擔當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將中信公司演變成內地金融服務供應商,因此其旗下這兩家分駐內地和香港的金融機構的重組,仍然讓投資者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54

手握二十個頂級品牌打天下 三年獲利翻三倍大昌行

2011-5-9  TWM
1000大企業市值排行 566名



手握二十個頂級品牌打天下 三年獲利翻三倍大昌行 搭上中國奢華車市的黃金年代經營汽車、食品及物流業務的大昌行,業務版圖遍布中、港,上市四年來營收成長一倍,獲利更大增近三倍,是少數擴張不受金融海嘯影響的企業,充分展現港商長于貿易、銷售的特質。

其中,大昌行代理的豪華汽車品牌賓利,今年預計在中國將賣出一千兩百輛,是奢華商機抬頭的代表。

引擎聲陣陣低吼,一輛外形拉風的賓利︵Bentley)跑車緩緩駛出車廠,這輛跑車不僅排氣量達六千CC,售價也很驚人,達三九八萬元人民幣(約一八一四 萬元新台幣)。過去一年來,這種景象每天至少在中國上演兩次。在去年銷售一八○○萬輛車的中國市場,賓利是位居產品金字塔的頂級車款,價格極端昂貴,充分 代表奢侈品消費抬頭的趨勢。有能力串起中國賓利汽車供應鏈的業者,就是來自香港的大昌行。

二○○七年上市的大昌行,主要經營汽車、食品和物流等三大業務。在掛牌時,公司曾定下「一五%、二○%」的成長目標,希望五年內營收每年成長一五%,稅後 獲利每年成長二○%。雖然上市一年就遇到金融海嘯襲擊,不過比較近年來財報,公司的目標仍成功達陣,帶動股價由去年的三.二六港元,大漲到一○.二六港 元,漲幅一度超過三倍。

油糧起家

跨界經營汽車是最大轉捩點掛牌歷史只有四年,但大昌行經營時間長達一甲子,是香港知名的老牌貿易流通企業;而且公司歷史悠久,並不影響大昌行的獲利能力。 財報指出,四年來大昌行不僅營收從一六○億港幣成長一倍,達到三二二億港幣;獲利更由五.二億港幣上升到十四.一億港幣,暴增二七三%,成長完全不受金融 海嘯影響,堪稱是今年一千大企業調查中,獲利成長幅度最大的企業之一!

開業六十年老公司,仍然維持高成長,到底有多難?對照台灣的例子,或許能看出端倪。一九五五年創業的和泰汽車,經營汽車銷售業務,和大昌行主業最接近,曆年業績也都能穩健獲利。但是論營收、獲利成長幅度,和泰車都比大昌行略遜一籌,可見大昌行能不斷成長的可貴。

一九四九年,創辦恒生銀行的富商何善衡、林炳炎等人合資設立恒昌企業,專門代理油糧雜貨,這就是大昌行的前身。九一年,何善衡將大昌行持股出售給中信泰富集團,大昌行因此成為中信泰富的子公司。

從白米、食用油跨足汽車相關事業,進而布局中國市場,是大昌行茁壯的關鍵。當初選擇切入汽車市場。原因就是公司觀察到香港城市規模擴大這個現象,因為六○年代的香港,地鐵還未興建,大衆運輸設施並不發達,除了計程車,交通需求只能仰賴剛萌芽的「私家車」。

「城市規模成長,汽車需求自然跟著成長。」大昌行董事長許應斌說。在大昌行工作達四十五年的許應斌,高中畢業就考入公司,他親眼見證大昌行由小貿易商成長為跨國公司,自己也從實習生一路升遷到集團董事長。

商機發酵

以香港經驗跨足中國車市

正因認為香港的汽車商機即將發酵,自六一年起,大昌行陸續代理五十鈴(ISUZU)等品牌,正式切入汽車市場。當時大昌行除了耕耘香港、引進更多品牌,也經營鄰近的廣東市場,代理汽車至廣州銷售,為後來揮軍北上奠定基礎。

當大昌行逐漸在香港車市站穩腳步,中國也于七九年起改革開放,對從事汽車銷售與服務的大昌行而言,香港私家車的發展過程,正是在中國尋求另一輪成長的最佳參考。於是,大昌行正式切入中國市場,準備運用香港經驗大展拳腳。

盡管有過去經驗加持,但中國當局改變對進口品牌車的政策,加上國內汽車生產量節節攀升,專營代理的大昌行,在中國經歷一段摸索定位的調整期。直到○三年,大昌行業務才進入起飛階段。

「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和中國入世(世界貿易組織)是關鍵,我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賣車了!」許應斌說,中國和香港簽署CEPA,讓大昌行成為首 家全外資汽車代理商,可以完全依照公司規畫布局。於是,從東北的瀋陽到西南的昆明,大昌行將代理網絡快速鋪至各主要城市,開始密集收割高速成長的汽車商 機。

香港企業得到CEPA政策優惠,正是大昌行將頂級品牌賓利推向全中國的有利時機。對人數日增的中國老闆而言,開得起售價頂級的轎車,無疑是身分地位的標 志,「原來這些人很窮、很落後,但他們現在敢花錢消費,當作工作的回報。」許應斌分析,選擇賓利的中國買家主要有三種,「煤礦老闆、地產開發商和民企高 層。」具這三種身分的消費者連年增加,正好為剛進入中國的賓利營造可觀商機。

為了打響賓利在中國市場的第一炮,○二年時,大昌行在北京國際車展推出售價達人民幣八八八萬元的加長版賓利轎車,果然引爆話題。從此「賓利」兩個字,就和 奢華、頂級等形容詞畫上等號,賓利銷售量也以每年五○%的速度飛快成長,從○二年的個位數,到一○年賣出八一五輛。公司方面還樂觀預估,今年賓利銷售仍可 再往上增加五成,挑戰全年賣出一二○○輛的新紀錄。

每輛售價一千多萬元新台幣的豪華轎車,究竟有何魅力,能讓中國老闆們為之瘋狂?

舉例來說,賓利的車廂內裝全由手工打造,縫制一個方向盤就需要十六個小時;此外,車體內部牛皮全都來自脊背部位,一共得耗用十九條牛。這些說不完的「故 事」,構築了賓利「比頂級還頂級」的印象。「它(賓利)的品牌形象比雙B(賓士及BMW)更高一階。」︽汽車鑒賞︾雜志總編輯藍偉群直言,部分雙B車種在 中國設有生產線,但賓利則完全自歐洲進口,因此在消費者心中產生稀有的價值感。「很多中國買主拿著現金就來了,他不管開價,現場就要買走。」藍偉群說。

首戰成名

儼然成為中國奢華車品牌代表為了塑造賓利的形象,大昌行在中國以持續贊助慈善及環保活動等行銷手法,強調賓利「屬於企業主」的風格。除此之外,大昌行也將 賓利在英國以外的第一個培訓學院爭取到上海落腳,從推廣銷售到零件維修,完全打造更高級的服務水準,目的就是為賓利客戶量身訂做一條充滿「專屬感」的服務 鏈。「香港人管理汽車業手法實在一流,沒話說。」談到大昌行的經營績效,一位曾從事汽車零件模具業的台商就感嘆道。

目前在中國,大昌行握有二十個汽車品牌代理權,多數是奔馳(Mercedes-Benz注:賓士汽車)、雷克薩斯(Lexus注:凌志汽車)等中、高級品牌。

隨著高鐵和公路網持續拓展,許應斌樂觀認為,未來五年中國車市將以每年八%至一五%的速度擴張。盡管今年來,北京等多個城市陸續推出「汽車限購令」,對汽 車銷售形成限制,不過許應斌樂觀預期,中高等級車的潛在消費者,除了有直接的交通需求,對汽車品牌的意識更強,因此大昌行的銷售業績,長期仍將看好!

大昌行

創立:1949年

董事長:許應斌

主要業務:

汽車銷售及相關服務、食品及快速消費品(FMCG)、物流服務

關鍵財報數據

營收年成長率:

45%

稅後純益年成長率:

99%

股東權益報酬率:

22%

撰文·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2

富喬、愛地雅、匯達投信一肩挑 張元賓三年接三公司用利基戰略爭第一

2011-6-13  TWM




談起接班,一般人大多是接下一家公司經營就很了不起了,張元賓卻是在短短三年中,接下三個「燙手山芋」。臨危受命接下來的公司,現在個個茁壯,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撰文‧吳美慧

平常總是一件牛仔褲配上格子襯衫,加上斜肩包打扮的張元賓,走在路上,就像是還在念書的大學生;完全看不出他是掌握市值超過百億元,兩家股票上櫃公司富喬與愛地雅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別人總以為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其實小時候,爸爸在台中港務局上班,全家人擠在狹小的房子裡,過著並不優渥的生活。房子的二樓是佛堂,樓梯斜度大約五十 度,爬起來好吃力。小時候我很皮,常常被爸爸叫到佛堂罰跪。」「四年多前,有一天,我在北京談案子,半夜睡覺時夢見爸爸、媽媽問我過得好不好?醒來後,竟 然淚流滿面,立刻打電話對爸爸說,『我要回來』,就這樣,我回來台灣。」去年張元賓完成終身大事,婚禮中伴隨著播放的一張張成長歷程照片,他感性地說出與 爸爸間的複雜感情。

叛逆精神 金融海嘯加碼擴廠張元賓的父親是金鼎集團總裁與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在國內赫赫有名;他的二兒子張元賓,是三個兒子中最調皮搗蛋的。在叛逆中長大的 張元賓,曾經讓爸爸頭痛不已,他一路走來,不斷地想證明靠著「張元賓」三個字,一樣也能闖出一片天。所以,他離家去美國念研究所,念完書後,就在美國和中 國從事創投業,壓根兒不想回台灣。即使當時父親擁有的金鼎證券和中華開發,因為股權之爭打得火熱,他從不過問,也不想插手。直到他夢見父母親,才驚覺內心 深處對回家的渴望。

離家四年多,張元賓在二○○七年回台後,張平沼立刻安排他進入富喬工業擔任董事長特助,放在身邊學習。當時,富喬才剛掛牌一年,總經理黃國珍就因「個人健 康因素」離職,對公司來說是一大衝擊。所以,他這個特助做起來一點也不輕鬆;一方面要盡快進入狀況,另一方面還要穩定軍心,不要因為在公司工作十幾年的總 經理離職,影響員工心情。

雖然張元賓對以生產玻纖紗為主的富喬相當陌生,所幸過去從事的創投業給他很大的幫助,讓他得以在很短的期間內,掌握公司營運關鍵,並快速定下富喬未來的發展主軸。進入富喬的第一年,他決定產品必須要向下延伸,增加生產玻纖布,利用一貫化生產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第二年,他更拿出「叛逆」精神,在金融海嘯期間獨排眾議,投資四十億元在雲林虎尾新設年產量四萬五千噸的玻纖紗廠。在人人自危的金融海嘯期間,四十億元是一筆沉重的投資;一方面,為了讓董事同意,他一位位說服,同時還要爭取銀行團的首肯借貸。

那一年,他做最多的工作,就是要大家在景氣前景不明朗下,掏錢投資、支持公司。

靠差異化 富喬成世界級大廠如今回頭看,若沒有當時的「大膽」,富喬就無法在景氣來臨時「搭上車」,除與國內第二大電子級玻纖紗大廠台玻有機會平起平坐外,並名列全 球第二大工業級玻纖紗大廠。去年三月,富喬虎尾新廠舉行點火儀式,董事長張平沼致詞時,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稱讚張元賓,毫不掩飾對兒子的滿意與肯定。

值得一提的,儘管國內的台玻、南亞必成也生產玻纖紗,但都以生產電子級玻纖紗為主;富喬除了電子級玻纖紗外,更利用鴨子划水方式生產工業級玻纖紗。由於這項產品技術門檻高,光是認證就要超過三年,張元賓認為,要在大廠中殺出血路,唯有靠「差異化」才能取勝。

富喬也相當爭氣,在不景氣中陸續獲得多項認證,積蓄往工業領域、綠色環保建材發展的基礎,也拉高與同業的競爭實力。由於工業級玻纖紗較不受景氣波動影響,可以有效降低電子業景氣起伏對業績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張元賓過去從事的創投業,就是在尋找值得投資的好公司,他從創投的角度來看富喬,容易建構出法人與投資人滿意的營運架構。

辛苦總算有回饋,張元賓從一○年接任總經理以來,讓富喬繳出漂亮成績單。○九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負一.一二元,一○年轉虧為盈達二.二六元,今年更有希望挑戰三元。這樣的成績單遠超過爸爸在位時的表現,難怪張平沼總是人前人後地誇讚張元賓。

發揮強項 製造、金融業齊揚其實,在○八年張元賓不光是要為富喬的玻纖紗廠設立費心,爸爸又丟給他新工作,要他同時擔任愛地雅的董事長特助,試試張元賓有多大的能耐,能否在同一時間解決兩家公司的問題?

以製造腳踏車為主的愛地雅與富喬是截然不同的產業,但同樣都必須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富喬的競爭對手是台玻、南亞必成;愛地雅則有巨大、美利達,每一個領域的競爭對手都是實力堅強且難以抗衡,要如何在激烈的競賽中殺出重圍?

「你要找到自己的強項。」張元賓說。在富喬,他利用工業級玻纖紗建立自己的利基產品,並期待五年內成為全球第一大廠。在愛地雅,張元賓則是為公司重新定位 市場,除了與美國富士策略聯盟進軍美國市場外,還朝「高單價、高獲利、高品質」三高策略發展,以提高ODM(設計代工)比重,來增加公司利潤。張元賓很清 楚,以愛地雅的能力與資本,無法如同巨大、美利達走向自有品牌,只要好好地把ODM做好,就有機會成為自行車界的廣達,一樣可以在自行車界擁有一片天。

其實,對張元賓來說,經營愛地雅面對的挑戰遠比富喬還高。富喬,大多數是專業經理人在經營,但愛地雅則算是家族事業,不少親戚都在公司任職,要如何讓長輩或是親戚們願意配合公司政策?就是一大考驗。所幸,在父親的支持與本身的努力下,愛地雅逐步走向專業管理。

調整好定位後,張元賓在○九年接下愛地雅總經理的第一年,就繳出EPS二元的成績單,這一年也剛好是金融海嘯過後,全球自行車大流行年。激情過後,愛地雅 的獲利下滑,去年EPS約○.五五元,仍優於過去平均表現,但對這樣的成績,張元賓說:「很差,還要努力。」儘管對製造業談起來頭頭是道,張元賓仍不忘情 自己最喜愛的金融業,去年,他和朋友合資重組金鼎投信,希望把這塊代表父親事業的招牌再度擦亮。

今年元月金鼎投信更名為「匯達投信」的記者會中,張元賓曾經發下豪語,三年內投信的基金規模,要從目前的一二○億元,邁向五百億元,同時要把匯達投信從小而精美的投信,打造成為中而精美的投信。

經營企業,不是張元賓給自己規畫的路。藝術天分高的他,大學期間主修的是國貿,副修的美術表現更為出色。原本想走藝術之路的他,在父親的期待下,踏上經商之途。

不到四十歲的張元賓,一肩挑起的公司領域涵蓋金融、傳產與電子,或許肩頭擔子有些沉重,但要如何讓「意外」的接班,變成美麗的成績單,前面還有許多挑戰,等著好強的張元賓一一克服。

張元賓

出生:1973年

現職:富喬董事長兼總經理

愛地雅董事長兼總經理

匯達投信副董事長

經歷:美國、中國私募基金行業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財務工程碩士張元賓上任後最重要的三件事:‧確定公司營運方向。

‧不景氣中逆勢擴充產能。

‧利用策略聯盟增強競爭力。

富喬近五年營收、獲利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營收(億元) 19.2 18.1 15.0 20.3 37.6 稅後純益(億元) 6.4 4.3 1.77 -2.76 5.8 EPS(元) 3.0 1.9 0.8 -1.12 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0

蹲好馬步、順勢而為、發掘強勢股 東山三年苦讀逾百遍 領略兵法要義

2011-7-4  TWM




 東山老師坦言,從前少年得志,以為股市只漲不跌,後來發現錯得離譜。

十幾年前,他開始看《孫子兵法》,發現股市勝利之道隱含其中。對他最深遠的,莫過「順勢而為」、抱緊大盤。

撰文‧歐陽善玲

「如果時光倒流二五○○年,我遇到孫子,會馬上給他磕頭,請他收我為徒。」史書作家東山,在股市打滾二十四年,接觸《孫子兵法》超過十三年;他鑽研老祖宗的戰略智慧,反覆研讀《孫子兵法》至少一百遍,讀了三年,才慢慢通透其中道理。

聊起這套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帶兵征戰絕學,東山眼神發光、心神領會地說,《孫子》啟發的是戰略觀念,他將人性摸透,專攻人性弱點。「人性是永遠不變的,不是貪生怕死,就是貪財好色;而股市,正由人所組成。」參透《孫子》的奧妙之處,在股市,也就不容易受傷。

找到「股市之道」

上 不去、下不來的盤就別玩打開《孫子》,開宗明義第一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東山依著句子解釋,「戰爭是國家重要大事, 關係到人命生死、國家存亡,一定要好好研究、考察。」轉換到股市操作,也是一樣。講到這裡,他拍了一下桌子說:「當初就是不懂『股市之道』,才會摔得這麼 慘。」東山回憶,一九八七年第一次踏入股市,當時上市公司只有三百多家,錢多籌碼少,不管好股、爛股,全都雞犬升天,讓他產生「股市只漲不跌」的錯覺。他 靠著本業出版社工作,累積到一筆令人稱羨的財富,拿著這筆錢,東山勇闖股市叢林,沒多久時間,就賺進千萬元資產。

「剛開始,我也不相信只要 看著螢幕上跳來跳去的數字就能賺錢。那時候,走大多頭市場,給我錯誤觀念,後來把我害慘了。」東山語氣激昂地說,「這是我生平遭遇到最大的挫敗」;八個月 內,資產從六千萬元變成二十八萬元,每天晚上都在作惡夢。後來,讀了《孫子》才發現,股市不但冷酷無情,且殺人不見血,就與戰場一樣。如果不用頭腦,不先 把功夫練好就進場,最後就只有被痛宰的份。

在股市重重摔了一跤,東山發現,原來自己根本不懂「股市之道」,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玩股票。他深有所感地表示,股市很玄妙,不停跳動的數字,看起來好像只有漲、跌或平盤,但裡面迷霧重重。為了將股市的節奏本質弄清楚,他開始到處拜師學藝,想掀開股市神祕面紗。

「股市有一種運動慣性,一是上升,一是下跌,還有橫著走;上不去、下不來的盤,我就不玩。」東山潛心學習,經年累月下來,他斬釘截鐵地說,「現在股市要痛宰我,是不可能的。」這份自信,來自他悟出一個真理,即操作股票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永遠緊抱大盤大腿」。

東 山說,台股從九三○九點一路下滑到三九五五點,我聽過身邊賠錢最多的人,金額高達三億元。為什麼會賠錢?道理很簡單,股市有多空,當市場走多的時候,代表 財神爺站在多方;而從九三○九點重挫到三九五五點,很明顯地,財神爺站在空方。這時手中握有大量股票,等於站在財神爺的對立面,試想,這樣會有好果子吃 嗎?

蹲好馬步練功夫

即使做好萬全準備 行情也不能被操控除了抓緊大多頭行情、順勢而為,東山自信能在股市屹立不敗的原因,就在他常以《孫子》期勉自己,進場前須修煉好自己的實力,不打沒把握的 仗。例如,「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白話是說,先消除自己的弱點,具備敵人無法打敗的條件;在準備充分、基礎完好下,等待敵 人發生錯誤,以創造致勝機會。

股市裡,他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解,「不該玩股票的時候就別玩,等到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出現,再進場。」另外,孫子 說:「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引申到股市,就是將大盤看作是強大對手,當兩軍對壘時,一般人是不可能力抗大盤的。東山巧妙比喻,「就算首富,擁有二千億 元資產,足以控制盤勢,但也只能當一天的王。就好比在森林裡,遇到獅子、老虎,手中沒有武器,那還不快逃?」東山強調,如果面對的是非常強大的敵人,硬幹 是匹夫之勇、笨蛋行為。不僅如此,只要大盤沒有大行情可圖,就算有波段獲利空間,東山也不為所動,保持空手。「要進入股市,先決條件是波動要大;像這兩個 月以來,指數上不去也下不來,要賺錢就很難。」像孫子說:「兵貴勝,不貴久。」對應到股市,講白了就是「賺錢才是唯一的王道」。東山直言,很多人有壞毛 病,手上沒股票會睡不著。「像現在的行情,沒有長線可言,我就退出不玩;就算能短線獲利,也不要做。因波動幅度不大,頂多能賺小錢,但這就像刀口舔血,雖 舔到了血,但有失去舌頭的危險。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進,不如等機會來了,再進場就好。」至於什麼是好機會?東山借用《孫子》進一步說明。「百戰百勝,非善之 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打百仗勝百次,不是高明中的高明,能在不開戰情況下,使敵人降服,才是高明中的高明。運用在股市,即做短 線交易,成本高、利潤低,非明智之舉;真正的高手,會伺機而動,順著大多頭趨勢而為,輕鬆賺錢。

「做股票,不要做得那麼痛苦!比方說,大盤 雖然一天可漲百點,但若實際上漲停板家數不多,代表這個盤只是形式漂亮,但本質不好。」東山分析,漲停家數少,代表主力對前景感到不明朗。只要主力不介 入,就難有大行情,想要賺錢就不容易。像現在指數波動幅度小,要抓到高低點獲利,只有神仙才辦得到。

因此,要在股市作戰贏得勝利,就要靠「客觀環境」來打敗敵人。「所謂『勢』,就是大方向。當趨勢走多,操作股票自然輕鬆又愉快。」東山強調,操作個股時,一定要先看大盤怎麼走,沒有大盤走多的支持,個股基本面再好、技術面再棒,也絕對走不高、走不長。

實際操作順應節奏

股 市求勝關鍵 找出強勢股他說,知道勢怎麼走,操作就順利。而在選股上,最簡單好用的一招,就是「穿頭慣性法」。東山解釋,所謂穿頭,是指股價突破最近一波高點並站穩其 上。這是股價開始走多的初訊,但不代表股價將從此扶搖直上,因為有可能才剛穿頭,就立刻回頭。意思是,只突破了一天,就被打回來,形成假穿頭。反之,若股 價一旦穿了頭後,又繼續穿頭,形成所謂穿頭慣性時,就表示多頭行情來了。

「股價能穿頭,並形成穿頭慣性,最重要意義是,讓最近一波乃至上上 波被套牢的人解套。這表示,多頭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買進股票,追價意願強,一旦多數投資人願意追價,行情自然易漲難跌。」東山說,一旦搞清楚了什麼是穿頭, 什麼是穿頭慣性後,實際上操作也要順應一定節奏,才不會亂了方寸。

他建議,「第一次穿頭時,先買進總資金的一成;不必買太多的原因,是防止 假突破而受重傷。第二次穿頭時,證明第一次的作法是對的;做對了、賺到了,才值得加碼。到第三次穿頭時,不但證明前二次的操作正確,更重要的是,穿頭慣性 形成,多頭行情宣告來臨,要怎麼加碼,該怎麼操作,就很簡單了。」另外,當台股處於箱形整理盤局,亦即當股價在一個極狹小的區間遊走,碰到這種技術線形, 只要大盤還在多頭行情中,一旦出現穿頭,尤其是漲停板式的穿頭,不必等到穿頭慣性,就要趕快進場。原因有二:一、大盤在多頭行情時,技術面好的個股,一旦 穿頭,就很容易形成慣性;二、平台整理的個股,整理期越長,爆發力越強,不及時進場,就越難買得到。透過東山的「穿頭慣性法」,操作強勢股,就能像「行於 無人之地」那樣輕鬆、自在。

「十幾年前,我開始念《孫子》,發現股市勝利之道,隱含其中。」東山說,從前少年得志,很年輕就賺到一筆可觀財 富,便以為股市只漲不跌,後來才發現錯得離譜。多年下來,仔細揣摩《孫子》箇中精髓,只有「五體投地」四個字,才能完全表達內心崇敬之意。而參透了《孫 子》偉大、奧妙所在,也讓東山看破一般股市迷思,並重新面對過去失敗經驗,反覆提醒自己,謹記老祖宗的智慧。

東山

出生:195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史書作家

經歷:出版業

著作:《股市戰略與絕學》、《你能懂的孫子兵法》等10多本書孫子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股市啟示:利用客觀環境來求勝。「勢」是大方向,當趨勢走多,操作股票自然得心應手。

實戰技法:如何判斷多頭行情?

1、大盤5日、10日、20日、60日、120日均線呈現多頭排列。

2、指數突破最近一w波高點,並站穩其上,甚至形成「穿頭慣性」,就代表多頭行情來了。

孫子曰:「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股市啟示:不要與大盤趨勢對抗,「永遠緊抱大盤大腿」實戰技法:大盤反轉徵兆怎麼看?

當大盤愈走愈高,突然一天跌幅超過1.5%,包括開高走低的實體長黑,就要小心盤勢可能由拉回,變成回跌。

孫子曰:「善戰者,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股市啟示:贏不了的盤,就不玩;只有在最佳狀態、有穩賺把握才進場。

實戰技法:如何尋找強勢股:穿頭慣性法1、個股股價第一次穿頭時,買進總資金的一成;第二次穿頭時,才加碼;第三次穿頭時,穿頭慣性形成,操作就很簡單。

2、操作個股時,要先看大盤走法,沒有大盤走多支持,個股技術面再強也走不高、走不長。

孫子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股市啟示:把股票脈動摸清楚、技術分析學好,就能不被盤勢牽著鼻子走。

實戰技法:如何從價量變化,掌握盤勢?

1、任何技術指標都由價、量而來。其中,「價」最重要,有「價」才有「量」。

2、看不懂、或技術線形不夠好,寧可不進場。

東山老師對未來台股的看法:「現在的行情,沒有長線可言,我就退出不玩;就算能短線獲利,也不要做。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進,不如等機會來了再進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8

判監三年 Ba叔入獄前託孤劉華


2011-7-21  NM




人稱「Ba叔」的陳達志因捲入洗 黑錢案,罪名成立被判監三年,做階下囚已成事實,不過平日做慣黃大仙的他,入獄前不忘執手尾。去年底,他透過契女胡敏珊前度龐維仁,認識了金牌大風的新人 鄒文正(Terry),一手促成金牌賣盤的Ba叔,將唱片公司新人視為親生仔,更於入獄前先後將新仔Terry託孤給大契仔劉德華以及好友許冠傑,叮囑一 班圈中好友,幫手睇住細契仔。同歌神夾band

早年有內地演唱會之父稱號的Ba叔,前年一手促成金牌大風鄭東漢,以接近一億賣盤給龐維仁做主席的基金公司後,雙方關係一直密切,早有契仔劉華以及社交界 契女胡敏珊的他,在龐維仁撮合下,又跟金牌的新人鄒文正上契,入獄前仍帶住契仔周圍介紹給圈中人認識,幫他打通娛樂圈人脈網絡。

「胡敏珊雖然同龐維仁分開咗,不過Ba叔一直都有同龐維仁有來往,佢幫手搞成個deal(金牌大風賣盤)後,龐維仁仲特登帶Terry去見Ba叔。Ba叔 覺得Terry好有心做呢行,又知道Terry爹哋生前係band友,佢細細個已經開始聽阿Sam啲歌,所以特登帶Terry去見阿Sam;而家 Terry好多時都會去band房同阿Sam夾歌,Ba叔明知自己嚟緊段日子照顧唔到佢,就託阿Sam睇住呢個世姪。」Ba叔身邊人透露。

胡敏珊勁喊

有歌神幫手外,今年五月,Ba叔亦將Terry介紹給劉華認識,更叫大契仔劉華睇住今年競逐新人的契細佬Terry。據了解,並未適應監獄生活的Ba叔情 緒十分低落,曾探監的圈中友人,尤其是每星期都會陪他打牌的契女胡敏珊,更喊到收唔到聲,雖然自身難保,不過Ba叔依然記住兩個契仔。「Ba叔喺咁嘅情況 下,仲叫我哋幫Terry,佢話呢生人得兩個契仔,一個係劉華,一個就係Terry,話點都要幫佢。」有份探監友人透露。對於契爺在獄中依然記掛住,鄒文 正說:「佢好錫我,之前煩緊官司,Ba叔都幫我鋪排事業,又介紹好多音樂人俾我識,雖然有一段時間見唔到佢,不過我會好努力做好自己,唔會令佢失望。」

翻版郭富城

貌似郭富城的金牌大風新人鄒文正(Terry),現年24歲。由於父親在內地夾band,自小耳濡目染,細細個已經鍾意音樂,識玩唔同樂器包括結他、鋼琴、爵士鼓,亦曾於上海接受過聲樂及舞蹈訓練。獲陳輝虹欣賞,簽約金牌大風入行,上月推出處女派台歌《我是人》。

有求必應

樂於助人Ba叔,出咗名係娛圈拆彈專家,專門做和事老排難解紛,加上性格疏爽,不計賺蝕都照幫歌手搞個唱。他亦曾豪氣說:「邊個無嘢撈,我俾嘢佢做。邊個無飯食,我俾飯佢食。你哋(指記者)無工開無飯食,都可以搵我,我一定幫你!」故被稱「黃大仙」。

幫吳京拆彈

08年底,吳京在電影《狼牙》的宣傳活動上一時失言,對宗師葉問有不敬之嫌,令詠春門人冼國林等不滿,甚至下戰書擺擂台向吳京挑戰,幸得Ba叔和徐小明出面調停,設宴邀請雙方「坐低慢慢傾」,最終握手言和。

科水許冠傑搞演唱會

04年,Ba叔成功游說闊別樂壇12年的歌神許冠傑復出開演唱會,甚至「越境」透過人脈網申請內地演唱會批文。其後演唱會嚴重超時,晚晚要交罰款十數萬元,Ba叔亦先行墊支,連許冠傑在台上亦打趣道:「Ba叔晚晚都去『撳機』俾錢o架!」

代鄭中基追訂

04年,鄭中基向汽車經紀黃百榮訂購一部綠色平治E55 AMG旅行車,價值138萬元,並支付20萬訂金。其後鄭發現車款貨不對辦,入稟追討。05年7月,與鄭、黃素有交情的Ba叔出面擺平事件,並在庭上供稱,指出黃曾親口答應親自退回16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