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曹中銘:三高發行是毒瘤 別忽視中介機構信息披露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54144.html
IPO重啟時點受到業界和輿論的廣泛關注,有傳聞稱將在7月中下旬開閘。證監會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已有83家擬上市企業通過發審委審核。毫無疑問,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徵求意見截止後,IPO重啟其實離市場越來越近。儘管監管部門還沒有公佈重啟的「時間表」,但在IPO暫停已達9個月之後,市場不可能一直對新股發行說「不」。

無論如何,市場都必須面對IPO重啟這道檻,即使再次引起股市下跌亦是如此。而對於新股發行而言,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準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事實上,2009年以來的前三次IPO制度改革,雖然監管部門一直在大力推進新股發行的市場化,但信息披露卻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真實、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基礎,所謂的市場化發行不過是空中樓閣。

與內幕交易一樣,新股「三高」發行也是A股市場的一顆毒瘤。然而,這顆毒瘤已在市場身上「寄生」多年,至今仍然沒有被摘除。正因如此,去年4月1日,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監管部門提出「要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建設,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其針對對象主要是強化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然而事實證明,雖然近年來「三高」發行愈演愈烈的現象有所收斂,但新股「三高」發行仍然大行其道,像去年浙江世寶以2.58元的價格、7.17倍的市盈率發行新股的例子僅僅只具有特殊性,而不具備普遍性特質。

強化發行人的信息披露,提升其信息披露質量顯然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然而,新股發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其他參與者如中介機構等的信息披露質量同樣不應被忽視。新股高價發行,離不開發行人的包裝粉飾,離不開詢價機構的競相亂報高價,當然更離不開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大肆吹捧。而且,由於保薦人等中介機構與發行人形成了 「利益共同體」與「一致行動人」,同穿一條「褲子」,其在鼓吹時當然會更賣力。實際上,在海普瑞、華銳風電、沃森生物等超高價發行背後,哪一家沒有閃現著保薦人等中介機構忙碌的身影?哪一家的成長性、競爭能力等沒有被保薦人鼓吹過?如今再回頭看看這些上市公司股價的表現,又有哪一家沒有坑害其投資者?

無論是承銷商發佈的所謂《價值投資分析報告》,還是在路演、推介等過程中,對發行人進行的鼓吹,其唯一目的就是吹高發行價格。因此,保薦人的相關信息披露,帶給市場的往往不是什麼正能量,相反卻是極大的負面效應。其不斷累積的結果,就是嚴重打擊投資者對於股市的信心。

因此,IPO重啟後在強化發行人信息披露的同時,不能忽視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就像一個人,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好更穩當,也才能走得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48

馬云正式披露合夥人制度:執行三年,已有28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148.html

近來媒體對阿里合夥人制度的報導不斷,這也是阿里方面第一次官方披露合夥人制度。

目前,馬云大概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權,軟銀和雅虎分別持有36.7%和24%的股權。《華爾街日報》曾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由於港交所不允許雙重股權結構,所以阿里和港交所正在討論「創新」的上市方案,以確保馬云和管理團隊在公司上市後依然擁有控制權。

 

 

以下為馬云郵件全文:

阿里巴巴合夥人!

各位阿里人:

最近大家一定從媒體那裡,聽了不少關於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以及公司上市後控制權的報導。今天是阿里巴巴的14年週年慶,正好在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向大家匯報一下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的情況。

14年前的今天,阿里巴巴18名創始人正式走上了創業之路。4年前,也就是阿里巴巴十週年慶的時候,我們宣佈18名集團的創始人辭去「創始人」身份,從零開始,面向未來。

人總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有各種原因會離開這家公司。我們非常明白公司能走到今天,不是18個創始人的功勞,而是他們創建的文化讓這家公司與眾不同。大部分公司在失去創始人文化以後,會迅速衰落蛻變成一家平庸的商業公司。我們希望阿里巴巴能走更遠。

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我們公司將有機會參與並見證中國電子商務零售過十萬億那一天。但我們不希望成為一家只是能賣幾萬億貨的公司,我們希望自己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培養出無數的如同淘寶,支付寶,餘額寶。。。那樣的創新性服務和產品,更希望我們的生態文化能造就更多未來的牛XXX企業。這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怎樣的制度創新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呢?從2010年開始,集團開始在管理團隊內部試運行「合夥人」制度,每一年選拔新合夥人加入。合夥人,作為公司的運營者,業務的建設者,文化的傳承者,同時又是股東,最有可能堅持公司的使命和長期利益,為客戶,員工和股東創造長期價值。在過去的三年,我們認真研討合夥人章程,在前三批28位合夥人選舉的過程中,對每一個候選人激烈地爭論,對公司重要的決策深入討論,積累了很多經驗。在3年試運行基礎上,我們相信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可以正式宣佈了!

阿里巴巴合夥人的產生必須基於——「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並且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我們相信只有一個熱愛公司、使命驅動、堅持捍衛阿里文化的群體,才能夠抗拒外部各種競爭和追求短期利益的壓力。

有別於絕大部分現行的合夥人制度,我們建立的不是一個利益集團,更不是為了更好控制這家公司的權力機構,而是企業內在動力機制。這個機制將傳承我們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確保阿里創新不斷,組織更加完善,在未來的市場中更加靈活,更有競爭力。這個機制能讓我們更有能力和信心去創建我們理想中的未來。同時,我們也希望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能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彌補目前資本市場短期逐利趨勢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干擾,給所有股東更好的長期回報。

正如我們過去一直強調的那樣,阿里巴巴並非是某一個或者某一群人的,它是一個生態化的社會企業。運營一個生態化的社會企業,不能簡單依靠管理和流程,而越來越多的需要企業的共同文化和創新機制,以制度創新來推動組織升級。我們出台合夥人制度,正是希望通過公司運營實現使命傳承,使阿里巴巴從一個有組織的商業公司,變成一個有生態思想的社會企業。為此,集團希望更多的阿里人湧現出來加入合夥人團隊,使我們的生態化組織擁有多樣性和可傳承性,保持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

各位阿里人,我們不一定會關心誰去控制這家公司,但我們關心控制這家公司的人,必須是堅守和傳承阿里巴巴使命文化的合夥人。我們不在乎在哪裡上市,但我們在乎我們上市的地方,必須支持這種開放,創新,承擔責任和推崇長期發展的文化。

阿里人,在路上!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馬云

2013年9月1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02

馬云主動披露阿里巴巴現有合夥人制度 港交所勢成騎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068

2013-09-10 14:25原文【馬云內部郵件披露阿里巴巴已試營3年合夥人制度】 更新路透分析


本月初外傳因港交所否決公司合夥人制度,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可能失去控制權。9月10日,馬云發佈內部郵件披露了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稱4年前18位「創始人」就已放棄這一身份,如今合夥人制試運營3年,這期間產生了28位合夥人。

郵件中,馬云稱,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有別於大多數現行合夥人制,

不是一個利益集團,更不是為了更好控制這家公司的權力機構,而是企業內在動力機制。

他明確指出

我們不一定會關心誰去控制這家公司,但我們關心控制這家公司的人,必須是堅守和傳承阿里巴巴使命文化的合夥人。我們不在乎在哪裡上市,但我們在乎我們上市的地方,必須支持這種開放,創新,承擔責任和推崇長期發展的文化。

 

此前阿里巴巴集資逾千億港元希望在港上市。為確保自己上市後的控股權,馬云提出雙軌制及合夥人方案,但該方案違反了香港特區政府現有的上市規定。

 

本月初,香港媒體報導,證監會已召開董事局會議,對任何會被視為對阿里巴巴作出豁免、使其不需遵守現行上市規定的改變都予以否決,其中包括允許阿里巴巴採取合夥人架構上市的建議。

 

路透分析認為,馬云此舉是強推自己的合夥人制度,倚仗阿里巴巴150億美元的高估值IPO和千億美元的市值,公開施壓港交所,迫使港交所決定是要為阿里巴巴打破上市公司同股同權的先例,還是將這個可以明顯提升港股市值和成交量的「香餑餑」拱手讓給美國市場。

如果港交所讓步,允許阿里巴巴的合夥人掌控公司董事會的多數席位,那麼今後投資阿里巴巴股票的散戶及機構投資者都必須無條件信任以馬云為首的現公司管理層。即使不信任,投資者也無法以改選董事會等方式參與管理,只有拋售股票一種選擇。

而如果港交所堅持規定,阿里巴巴可以選擇赴美上市。因為美國等西方成熟證券市場已有類似合夥人制的雙層股權結構制度。問題是美國監管嚴格,小股東也可能因不滿公司管理層集體投訴。對作風獨立的阿里巴巴而言,未必是理想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18

彭博社披露,阿里巴巴轉道美國IPO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560.html

以下為新浪科技《傳阿里巴巴與港交所談判破裂:轉道美國IPO》一文的節選,作者:樵夫

9月25日午間消息,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團與香港聯交所就IPO(首次公開招股)問題展開的談判已經破裂,該公司將前往美國上市。

知情人士稱,阿里巴巴正在物色美國律師事務所幫助其處理IPO事宜,但尚未聘請投行。阿里巴巴拒絕對此置評。

上月有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曾經要求香港聯交所允許其合夥人控制多數的董事提名權。

投資銀行給阿里巴巴的估值高達1200億美元,因此該公司有望成為市值僅次於谷歌和亞馬遜的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失去阿里巴巴的IPO對香港十分不利,自2010年10月以來,那裡再也沒有承接過規模超過40億美元的IPO。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6月28日宣佈,阿里巴巴可能會在 IPO中融資1000億港元(約合129億美元),成為自Facebook去年5月融資160億美元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IPO。而在此之前,香港承接的最大規模的IPO交易是2010年10月融資200億美元的友邦保險(AIA Group)。

香港聯交所發言人斯科特·薩普(Scott Sapp)尚未作出回應。

黑馬評論:由於之前過度稀釋股權的關係,馬云及其高管團隊沒有足夠的控制權,在公司上市後,保持對公司的控制。由於,香港不接受AB股結構,馬云不得不借助自己實施了已經三年的合夥人制度。可是合夥人制度遭遇香港本地法律和上市規則的阻擊,因此阿里巴巴只能去美國上市,如果不出意外,最終的選擇會採用AB股結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72

尚德披露重組計劃轉做經銷商

http://www.eeo.com.cn/2013/1107/251701.shtml

經濟觀察網 綜合報導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週二在法庭上首次披露了該公司的重組計劃,稱完成重組後將成為一家光伏產品的經銷商,而不是生產商。

《華爾街日報》見到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尚德將退出光伏產品的生產業務,而成為光伏產品的賣家和經銷商。該公司董事長Michael Nacson在文件中稱,尚德將從該公司競爭對手供應的廉價光伏產品中受益。 Nacson還表示,尚德將重點發展光伏產品的安裝服務,並可能將生產外包。

不過該計劃已經招致尚德一位美國債券持有人的批評,該投資者正試圖將尚德納入強制破產程序。

不良債務對沖基金Trondheim Capital LLC的董事總經理Colin Peterson表示,他對尚德能否在沒有生產資產的情況下生存下來持懷疑態度。Peterson持有約100萬美元的尚德債券,他也是要求將尚德在美國納入破產清算程序的投資者牽頭人。

上個月,持有約160萬美元尚德債券的美國債權人向紐約的一家法院提交訴狀,要求對該公司實施強制破產。

週二,尚德董事長Michael Nacson在公司註冊地開曼群島的一家法院提交訴狀,要求對公司進行清算。知情人士稱,這是該公司為避免在美國進入強制破產程序而採用的法律策略。Nacson在這份訴狀中稱,尚德可能會懇請一家美國法院執行破產法第15章的規定。根據破產法第15章的規定,如果一家公司在海外某地進入了另一個清算程序,可暫停該公司在美國的破產程序。

Nacson表示,雖然從現金流方面來說尚德已經無力償債,從資產負債方面來說可能也是這樣,但該公司相信其最終仍有可能完成重組,並使尚德及其子公司恢復償付能力。  

尚德電力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製造商。但由於光伏電池的全球產能過剩以及產品價格的下跌,公司陷入困境。今年3月,尚德電力在美國的5.41億美元可轉換債券發生違約,引發了該公司中國債務違約,並導致旗下主要的中國子公司無錫尚德進入破產程序。

尚德週二披露,包括這些債券在內,截至6月末的無擔保債務、或有負債總計23.5億美元。上週,為了償還債務,尚德作價人民幣30億元(約合4.93億美元)向順風光電國際有限公司出售了在中國的大部分製造業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11

Twitter IPO信息披露不對稱,承銷行高級客戶受優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049

在Twitter IPO過程中,華爾街高級客戶和普通投資者收到的信息再次出現「不對稱」的情況。承銷行重演在Facebook IPO時所犯的錯誤。

WSJ稱,高盛和Twitter IPO的其它承銷行私下向高級客戶傳遞了該公司營收增長疲軟的利空信息。Twitter IPO的承銷行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銀美林等。

高盛和其它承銷行的分析師私下已經告知特定投資者,Twitter的營收增速可能不及預期:他們與華爾街對Twitter2014年的營收增速預期分別是55%和80%,對2015年營收增速預期分別為32%和58%營收增速預估的不同會給企業的估值造成巨大差異,尤其是Twitter這樣尚未盈利的企業。

在之前的Facebook IPO時,公司高管就曾告知承銷行分析師:承銷行對Facebook的營收預期過高。隨後,這些承銷行分析師僅僅將該信息透露給特定投資者。而普通投資者在Facebook IPO之後才得到這個消息。為此,主承銷行摩根士丹利遭到多起訴訟。最終,摩根士丹利因違反證券法規而被迫向監管機構繳納500萬美元罰款。

現在,這些承銷行再次在Twitter IPO時提供「不對稱」信息服務。造成信息不對稱的潛在原因如下:

承銷行分析師與其他外部分析師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能夠接觸到Twitter的高管,而後者不能。

公司高管應該對所有的投資者提供相同的信息。但是,在IPO前夕,公司高管由於受「緘默期」限制而不允許向公眾講話但是卻能夠與潛在投資者溝通。這些潛在投資者就是華爾街的高級客戶。 

在股票IPO後一個月內,承銷行分析師不允許公佈對它的研究報告但是卻能夠與高級客戶進行談話。在溝通之際,分析師不准評價這支股票,也不准暗示股票的評級。但是,預測營收的做法處於灰色地帶。

WR Hambrecht的Bill Hambrecht呼籲進一步開放企業IPO的過程,他稱:

「華爾街投行壟斷企業IPO的過程信息。」

上市緘默期的規定非常愚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29

再談三中全會《決定》應該及時披露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cmd.html

最近我寫的幾篇文章題目裡都有三中全會,連我自己都有點煩了。媒體上全是三中全會的消息,估計很多人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都不願往下看。呵呵,我硬著頭皮往下寫,看不看由你。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股市在三中全會的影響下漲跌,尤其是三中全會公報播出後,猶如颶風襲來,股票市場在風中搖曳。今天早上起來,發現三中全會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逐漸被透露了出來,甚至《決定》涉及多少領域明確多少任務都有人說了。但《決定》還是沒有正式公佈,我猜,無論如何本週末也該見報。我還是覺得,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不公平,《決定》對於股票市場有直接影響,作為普通投資者,有權及時知道全部內容。

中國的股市受政策影響很大,老股民大多會認同「炒股要看新聞聯播」的說法。從週二晚上開始,關於三中全會的報導鋪天蓋地,《決定》沒有在第一時間公開,而公開的三中全會公報內容過於簡單,各種議論多如牛毛,反而讓普通投資者糊塗。很搞笑的是史玉柱,幾個月前發微博說,三中全會後股市會好,公報出來當晚,他發微博說:「不顧喝多頭暈,把三中全會公報研讀三遍」。史玉柱不愧是中國投資人的典型代表,估計很多搞投資玩股票的人都如史玉柱,研讀三中全會公報不會等到第二天開市之後。

這次三中全會看來主要是想強化市場的作用。中國三十多年經濟高速發展,跟強勢政府有關,很多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中國能做到。就拿拆遷來說,現在很多議論,抨擊它的不公平,但如果沒有強拆,恐怕城市道路都會曲曲折折,高鐵也不會那麼快修好。經濟學喜歡談公平和效率,並且說公平和效率很多時候是矛盾的,中國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效率高,但出現了很多的不公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強勢政府就如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運行到現在,已經出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所有矛盾和問題的根源所在。

政府手上握有很大權力的情況下,那隻大手總是在動,市場是不可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中國的商人大多有一個體會,隨時準備去討好當官的,背後有當官的支持,就如背靠大山,做起生意來順風順水。十多年前我下海做工廠,以為可以遠離官場,不用討好當官的,後來幾個工人去舉報我,說我安排加班太多,弄得我很狼狽。我才明白,只要在中國,不管你做什麼,都不可能逃脫如來佛的掌心。拿《決定》來說,不及時公開,結果是小道消息滿天飛,某些人為了發財,想方設法討好知道內容的人,套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是可以想見的。

三中全會公報提出,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我舉雙手贊成,雖然我持有銀行股,這幾天很多人擔心銀行利率市場化之後利差收窄而拋售銀行股。利率市場化會衝擊銀行業,但對於好銀行,我認為是好事,具體理由就不多說,反正我不會因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而拋售銀行股。我只是覺得,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首先需要政府帶個好頭,最近政府取消和下放了很多行政審批項目,這很好,讓普通老百姓看到了改革希望,增強了信心。政府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首先要保證政府信息的及時、全面和廣泛披露,不能少數人知道了,大多數投資者還在那裡打聽、猜測,那麼,三中全會《決定》應該在週二晚和會議公報同時見報。我還建議,在《證券法》中明確規定影響證券市場的政府信息披露原則,保證所有投資人處在信息知曉的同一條起跑線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16

騰訊入股京東交易細節披露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8329925
$京東(JINGDONG)$
招股書補充文件披露了騰訊入股京東交易細節:

騰訊向京東購買351,678,637普通股,佔後者上市前普通股的15%。雙方資產將進行整合,騰訊支付2.14億美元現金,並將QQ網購、拍拍的電商、物流部門、以及易迅9.9%的股權併入京東。此外,騰訊將在京東進行首次公開招股時,以招股價認購京東額外的5%股份。

同時,如果京東決定完成和騰訊的後續交易(應該就是收購易迅剩餘股權吧?[为什么]),則京東需在2014年支付騰訊6.31億元人民幣(1.04億美元)現金。這個不確定。。。
We have agreed to pay Tencent RMB631 million (US$104 million) in cash during 2014, subject to substantial completion of the post-closing covenants by Tencent and its affiliates.

雙方達成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騰訊將向京東提供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一級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流量支持;雙方還將在移動相關產品、社交產品、會員體系及在線支付服務方面進行合作; 京東將成為騰訊實物電商業務領域的首選合作夥伴;騰訊將有超過6000人整合到京東,當中包括2000名左右快遞人員。此外,到2017年3月10日前,京東擁有對易迅剩餘股權的認購權,認購價格將以易迅那時的公允價值或8億人民幣當中較高的一個為準。

In addition, we have the right to acquire the remaining equity of Shanghai Icson by March 10, 2017 at the higher of the then fair value of Shanghai Icson or RMB800 million (US$132 million). Shanghai Icson operates a B2C e-commerce platform in China.


交易公允價值157.21億美元


本次交易對騰訊電商(拍拍、QQ網購、以及易迅部分資產的估值為19.23億美元)

查看原圖
交易前,截止2013年12月20日,京東每普通股公允價值3.96美元,股權價值80.3億美元;
本次交易後,2014年3月11日,京東每普通股公允價值6.3美元,股權價值157.21億美元。

查看原圖
整理:i美股資產管理/李妍
持倉披露:文章發表時本人及所在機構不持有$京東(JINGDONG)$ 任何倉位。發表此文對相關股票不形成任何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77

新招股書披露:京東估值157億美金,微信等移動價值10億美元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1/59729.html

1、招股書披露了騰訊入股後對京東的估值,京東目前估值為157.21億美元。京東於2013年2月的上一輪融資估值為80.3億美元。也就是說,估值漲了95.8%。每股的股價變為6.3美元,比上一輪融資時的股價漲了59%。

2、騰訊旗下黃河投資公司持有京東14.3%的股份,成為目前京東的第三大股東。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仍分別為劉強東和老虎基金。由於股本變更,劉強東共持有的京東股權從此前的23.7%變為23.1%。其中,以劉強東為單一控制人的Max Smart的股本有所增加,持股比例從18.4%提升為18.8%,但另一個以劉強東為單一控制人的Fortune Rising由於所持股本沒有變化在此輪交易中比例被稀釋,持股比例從5.3%下滑為4.3%。而老虎基金也因為所持股本的沒有變化在此輪交易中比例也被稀釋,持股比例從22.1%下滑為18.1%。

3、騰訊還能在京東完成IPO時,再持有佔包括流通股在內的京東所有股權的5%。注意,這部分股權不是上市流通股的5%,而是包括上市流通股在內的所有股份的5%。這樣看來,在京東完成IPO後,騰訊將超過老虎基金所持有的京東股份,成為京東第二大股東。現在回頭來看,如果劉強東所控制的Max Smart在本次更新的招股書中沒有增加股本,那麼騰訊在未來是極有可能超過劉強東的持股比例的。

4、與DST、老虎等其它機構一樣,騰訊旗下黃河投資公司所持有的14.3%股權所對應的投票權已全部交給劉強東代持。投票權的代持權益將在京東完成IPO後終止。

5、在主要股東列表中,此前持有京東5%股權的沙特王國控股基金目前已經持有不到1%,而雄牛資本旗下基金從持股不到1%變為持股2.2%。京東董事會的變化是:劉熾平加入後成為獨立董事,新東方CFO謝東瑩加入後成為獨立董事,360的獨立董事黃明也成為京東的獨立董事。

6、劉強東的未來上市時將享有的「一股20權」的超級投票權在騰訊成為主要股東後沒有發生變化,依然享有。

7、京東對騰訊轉讓給其的電商資產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披露。京東獲得的騰訊電商資產是100%權益的拍拍和QQ網購、9.9%股權的上海易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物流人員、土地使用權。對應的購買價格依次為4.61億美元、4164.6萬美元、229萬美元(3年的勞動合同)、1213.1萬美元(40年的土地使用權)。

8、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對9.9%股權的易迅網(除去物流人員和倉儲所佔用的土地)估值僅為4164.6萬美元,也就是說,整個易迅網(除去物流人員和倉儲所佔用的土地)的估值僅為4.2億美元。即使算上物流人員和土地使用權,整個易迅的估值也只有不到4.4億美元。

9、為了得到在2017年3月10日前對易迅餘下股權的優先購買權,京東還要在2014年向騰訊支付一筆高達1.04億美元的現金。這筆錢相當於,你京東讓我騰訊給你留著易迅等著你以後過來買,那你得給我付點保管費。

10、據招股書披露,騰訊給京東帶來的微信、手機QQ,和其它平台相關流量,以及未來騰訊對京東在移動產品、社交網絡、會員體系和支付上的合作資源,這部分的價格是在10億美元。這部分的協議框架是5年期限。

11、騰訊轉讓給京東的所有電商資產的價格為19.24億美元。除了上述7-10的部分外,還包括騰訊高達2.38億美元的8年不在大中華區開展實物電商等與京東構成競爭業務的承諾費用,以及易迅賬上的1.68億美元的現金。

12、從京東2013年Q4財報來看,京東在2013年Q4的運營虧損率較2012年同期已有收窄。2013年Q4的運營虧損率為1.3%,而2012年同期為3%。但2013年Q4的運營虧損率較2013年Q3還是有所增加,後者為0.4%。

13、此前我判斷京東的運營費用率已經很難控制在10%以內了,現在看來果然如此。2013年Q3的運營費用率是10.4%,2013年Q4則為11.4%。

14、京東的毛利率在提升,但幅度較小,不到1個點。2013年Q1-Q4,毛利率依次為:10.75%、8.9%、9.84%、10.14%

15、京東的其他服務營收在總收入佔比中提升。這是好事。2013年Q1-Q4,該比率依次為:2.9%、3.2%、3.2%、3.9%。

16、從GMV來看,2011年到2013年,京東3C、家電的佔比依次為80.1%、65.3%、63.6%。百貨的交易量佔比越來越大。從淨收入來看,2011年到2013年,京東3C、家電的佔比依次為87%、82.2%、8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13

阿里更新招股書:2014財年收入525億元 披露合夥人名單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54
無線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90%

更新後的財務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集團2014財年總收入525.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1%,利潤234.03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0.6%;平台上完成的商品成交總額達到了約1.68萬億元人民幣,相比2013財年提升了55.8%;活躍買家人數達到了2.55億,僅2014年第一季度就增加了2300萬。

在2014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平台上商品成交額再次實現大幅增長,同比增長46.3%,達到了4300億元人民幣,一年之內單季即錄得1360億元增長。

在更新版的招股書中,阿里巴巴披露了淘寶和天貓兩大平台單獨計算的GMV。

2014財年淘寶總GMV為1.172萬億元人民幣,天貓總GMV為5050億人民幣。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天貓平台的增長勢頭,在2014年第一季度,天貓單季GMV達到了135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1%,在遠高於其他B2C電商的基數上,還保持了領先行業的增長率。

在移動電子商務領域,數據顯示,阿里巴巴2014財年移動商品成交總額(Mobile GMV)達到319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度810億大幅增長394%。2014年首季度移動端月活躍用戶上漲至1.63億,僅一個季度就大幅增加19.9%。而對UC的全面收購,則讓阿里巴巴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2.64億活躍用戶。

數據顯示,在2014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移動交易額佔總交易額的比例從10.7%上升到27.4%,總交易額為1180億元。2014年第一季度無線的收入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91%,達到11.62億元,收入佔比已經高達12%。

2014財年中大幅擴張的阿里巴巴,集團收入成本為133.69億元,上升37.6%,但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僅為25.5%,反而比2013財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產品開支、營銷開支、綜合行政開支佔總收入比例,也比前一年出現了下降。這幫助阿里在2014財年實現了249.2億元的運營利潤。

由於運營產生的強勁自由現金流,阿里巴巴在進行了一系列投資活動後,依舊保持著豐沛的資金儲備,2014財年全年自由現金流達322.46億元人民幣,截止3月31日,集團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共計436.32億人民幣。此外,阿里還擁有221.31億元的各類證券、資產投資。

合夥人名單公佈

除公佈財務數據之外,阿里巴巴集團此次公佈了該集團27名合夥人名單。馬云、蔡崇信、陸兆禧、彭蕾等27人組成了阿里巴巴合夥人團隊。

與阿里巴巴集團首次提交招股書時所披露的有所不同,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在此次披露中由28人降為27人,其中一名合夥人根據該公司合夥人章程實現了使命交接,不再擔任阿里巴巴合夥人。

根據阿里巴巴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目前,阿里巴巴的27個合夥人中,包括22名阿里巴巴集團的管理層(兩位合夥人同時兼任小微金服管理職務),以及其他4名小微金服管理層和一位菜鳥網絡的管理層。

名單顯示,在阿里巴巴合夥人中,創始人、和公司一同成長起來的管理人員(2004年前進入公司的非創始人管理層)以及從外部引進的專業管理人才大致保持了2:4:4的比例。

其中,阿里巴巴集團的18名創始人中,有7人進入了阿里巴巴合夥人團隊,分別是馬云、蔡崇信、吳詠銘、彭蕾、戴姍、金建杭和蔣芳;而在2004年前進入公司,由公司自我培養出來的合夥人共有9位,是陸兆禧、姜鵬(三丰)、彭翼捷(翼捷)、童文紅、王帥、吳敏芝、張建鋒(行癲)和張宇(語嫣)。

此外,還有11名阿里合夥人是在2004年之後進入公司,系公司從社會各界引進而來的高層次管理人員,涉及財務、法務、技術等各個專業領域。

在他們當中,最早加入的迄今為止已在阿里工作了近9年,名單中包括樊治銘、胡曉明(孫權)、井賢棟、劉振飛、邵曉鋒、Timothy A.STEINERT、王堅、武衛、俞思瑛、曾鳴、張勇(逍遙子)。

值得強調的是,在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團隊中,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合夥人系技術人員。27名合夥人中有9名女性,這個比例在中國大型企業中非常罕見。而上述27人名單中有21人都為70後。

在招股書中,阿里巴巴對合夥人制度的解釋如下:合夥人制度的出現是為了保證「合夥人精神、確保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的持續發展」,「不同於雙重股權結構中用高投票權的股份來集中公司控制權在幾位創始人手中,我們的治理結構,旨在體現一大群合夥管理人的願景」。

阿里巴巴在招股書中表明,阿里巴巴合夥人的成員,需要在品德、價值觀、對公司的貢獻等方面符合要求,除了馬云和蔡崇信為永久合夥人外,其餘合夥人在離開阿里巴巴集團公司或關聯公司時,即從阿里巴巴合夥人退休。每年合夥人可以提名選舉新合夥人候選人,新合夥人需要滿足在阿里巴巴工作或關聯公司工作五年以上;對公司發展有積極的貢獻;高度認同公司文化,願意為公司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竭盡全力等條件

董事會成員宣佈

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公司董事會最終將由九名人士組成。

名單顯示,阿里巴巴合夥人團隊在此次董事任命中,由馬云、蔡崇信、陸兆禧和張勇四人作為執行董事進入董事會。軟銀方面則提名孫正義擔任非執行董事。而楊致遠、董建華、郭德明(Walter Kwauk)和Michael Evans則應邀作為為獨立非執行董事進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

雅虎代表傑奎琳。裡塞絲(Jacqueline D. RESES )在此次披露的董事名單之中,按照此前協定,在阿里巴巴正式上市後,雅虎將退出上述席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最終成員為9人。

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合夥人將擁有獨家提名多數董事會成員的權利。但根據此次董事會組成名單,阿里合夥人並未完全行使其「獨家提名多數董事會成員」的權力,而只是任命了四名合夥人進入董事會。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由馬云、蔡崇信和軟銀代表孫正義以及雅虎代表傑奎琳。裡塞絲(Jacqueline D. RESES )四人組成。待阿里巴巴集團正式上市,雅虎方面將退出上述董事席位。

而在獨立非執行董事人選上,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此次將會重新「回歸」。

而原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加入,則讓阿里巴巴集團的獨立董事群體更加具有獨立性和社會性,亦從另外的側面證實,阿里巴巴對以香港為中心的海外華語市場的重視。

此外,阿里巴巴另外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人選為郭德明(Walter Kwauk)和Michael Evans。

其中,Michael Evans此前系高盛的副董事長,長期分管高盛全球增長市場,是高盛拓展亞洲業務的關鍵人物。而郭德明在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先後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上海及北京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及香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他也是原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計委員會主席。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