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鸿祎、马化腾大战:中国互联网“海盗”式生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4/0MMDAwMDIwNDU0MA.html

腾讯与360的战事愈来愈急,传言愈来愈盛,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卷入其中,互联网行业有史以来的一场“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1月3日晚,腾讯通过QQ弹窗宣布:“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事实上,早在几天前,就已经有装载了360安全卫士的用户发现,QQ无法登录。

360、腾讯之间的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同一天,“腾讯将收购江民获得自己的杀毒引擎,与360进行大决战”的消息也在网上流传。的确,腾讯一直在考虑购买杀毒引擎,此前曾与趋势科技和可牛杀毒谈判。拥有了杀毒引擎,腾讯即可直插队360的核心阵地。

“我们对传言不做评论。”腾讯公关部人士对于和360交战相关的消息一直闭口不谈。

“我没有听说过此消息,但从局外人的角度看,不是没有可能。”江民科技前CEO杜红超对本报记者说:“果真如此,也不错,无论是对两家公司,还是对用户。”

“倘若腾讯果真收购杀毒引擎,与360间的战事必然升级。此前的口水仗,接下来将转入真枪实弹。”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评价。

网络“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0月27日,腾讯联合百度、金山、可牛、遨游共同成立联盟,并通过QQ弹窗广告向360宣战。就在同一天,360弹窗也公布了一条消息——身家接近300亿元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仍然每月领取深圳市政府方面发放的住房补贴,一时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上 述五家公司与360公司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腾讯自不待言。百度与360目前也有官司未了,今年8月,360公司诉百度 “未按约定支付推广费用”并要求百度赔偿5400万元。而可牛的核心团队原属360公司,因理念不合而出走,离开之后推出竞争性产品可牛杀毒,从而结怨。 金山与360的矛盾则缘起360公司推广在线免费杀毒,可牛公司正在酝酿并入金山公司,可谓旧仇又添新恨。

除了上述联盟内的公司,站在360对立面的公司还包括瑞星、卡巴斯基等。

360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敌人的敌人即朋友”,这是周鸿祎认定的一条道理。“反360联盟”力量虽然强大,但敌人也不少。

在 输入法和网络游戏领域,腾讯树敌搜狐;在音乐服务领域,腾讯与酷狗竞争;在软件优化领域,有鲁大师竞争;在浏览器领域,与UCWEB、世界之窗交战;在视 频播放下载领域,与迅雷、快播和暴风影音竞争;在SNS领域,与人人网、开心网竞争;在搜索领域与百度、搜狐、网易竞争;在网游领域,盛大,网易,搜狐更 是其对手。在腾讯具有垄断地位的即时通讯领域,多玩网的即时通信YY,已经超过MSN,仅次于阿里旺旺了,也成为腾讯一对手。可以说,腾讯的业务全面开 花,从而落下“全民公敌”之恶名。

10月20日,腾讯与360战斗正酣时,UCWEB公司CEO俞永福公开宣称,UC桌面软件被腾讯复制成了手机QQ桌面软件。

360尚未组建“反腾讯联盟”,而是祭出另一利器。10月29日,360将推出“扣扣保镖”,此产品有防止QQ盗号,QQ加速、过滤QQ广告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QQ就变成了一款纯粹的即时聊天工具。

一位360员工说:“我们不以联盟作战,分散式做战更有影响力。” 业内人士认为,这相当于部分“删除”了腾讯的商业赢利能力。

两天后,腾讯阵营内的可牛杀毒推出“361特警”。可牛创始人傅盛称,“361特警”可为360系列产品“瘦身”。

至此,360和腾讯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口诛笔伐已经演变成一场网络“世界大战”。双方的客户端成为战争的利器,过去一个月来,双方屡次通过弹窗揭露对方“窥私”、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关于两个阵营的流言不断。有传言腾讯收购江民杀毒,意图拥有完整的安全产品线,在安全领域发动与360的全面战争。同时有传言称,360将推出即时通讯产品与搜索引擎,前者针对腾讯,后者针对百度。

一 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360推出的即时通讯具有革命性,有互联互通功能,即可以复制所有QQ、MSN以及其他即时通讯终端的好友关系。早在担任雅虎中国总 经理时,周鸿祎就曾游说美国雅虎,推出互联互通的即时通讯互联网产品,并且有了完整的产品规划,这个产品规划时隔五年之后终于派上了用场。

而在搜索方面,周鸿祎做搜索出身,曾创办3721,推出一搜,产品经验更为丰富。

网络“罪与罚”

事实上,今年春节期间腾讯推出QQ医生,已经为这场网络大战埋下了火药。QQ医生为用户提供查杀等功能,与360部分产品功能相近,这让360十分紧张。因为腾讯通过QQ聊天软件,有强大的推广能力。据360内部员工向记者回忆:“整个春节都没有过好”。

今年6月1日,腾讯QQ医生升级,推出软件管家功能,而软件管家功能正是360公司十分核心的业务领域。360与腾讯的矛盾由此升级。

今年9月底,360推出隐私保护器,称QQ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窥视”用户隐私,360隐私保护器帮助用户监督并记录上述行为,维护用户的知情权。

腾讯则针锋相对地公告:近期某公司推出隐私保护器,诬蔑腾讯QQ窥视用户隐私。腾讯还严正声明:腾讯一向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绝没有窥视用户隐私。

腾讯认为,360此举(推出隐私保护器)是因为腾讯推出的产品(包括QQ医生、软件管家)触动了360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受侵犯,因而挑起了一场口水仗,并不是为了保护用户稳私。

腾讯随后决定起诉360公司。11月3日,腾讯相关人士称,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随后在邮件发给记者的说明中,腾讯表示:起诉360公司的原因是备受360隐私保护器滋扰与诬蔑,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

360 公司相关人士则提出了两点质疑:其一是各界对腾讯窥私的质疑,腾讯一直回避,此时起诉360,不排除是为了转移外界视线,回避外界质疑;其二,除360 外,微软process Monitor、Comodo、AVG、QQ侦控等监测工具都发现了QQ异常,腾讯是否也一并起诉?

上述360公司相关人士认为:腾讯起诉360,只为转移视线,躲避对于“窥私”问题的讨论。

盛邦首席顾问、著名律师于国富曾指出,360与腾讯之间在某些产品上存在针锋相对的竞争关系,是同业竞争者。如果360为了市场竞争需要,故意通过此款定制软件抹黑腾讯QQ,以达到诋毁竞争对手及其产品的目的,获取不当的竞争优势,很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知名律师、中国民主建国会经济委员会委员马光远认为,一些行业巨头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用户的硬盘、文件夹进行扫描,甚至浏览活动,用户肯定都会感到一丝后怕和不安,有侵犯用户隐私的嫌疑。

马光远认为:究竟是360涉嫌商业诽谤,还是腾讯真有窥私的恶行,需要法律做出判断。

“海盗”式生存

除了指责腾讯“窥私”,360对腾讯的另一指责是其“抄袭”行为抑制了行业创新,这是业内众多厂商对腾讯的指责。

腾讯通过扫描用户硬盘可以获知用户硬件配置及软件应用情况,并通过系统记录获知用户对于软件应用的使用习惯。这样,用户电脑硬盘成了腾讯透视世界的“水晶球”,腾讯可以迅速知道用户的偏好,哪种应用正在被用户热捧。

拥有了这个“水晶球”,腾讯就知道该对哪里发动新的战争,而且能在最恰当的时间,取代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创新型的应用与腾讯竞争,都处于不利的地位。上述360相关人士说:任何一个应用的推出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用户需求调研,一步步到用户中去走访,一步步了解用户需求,不断修正和调整产品。

很多创业公司需要数年时间,但腾讯水晶球“仪表盘”能随时随地知道众多产品的应用情况。

据360公司称,其发现了QQ在扫描用户硬盘时出现异常的行为:微软Process Monitor和360隐私保护器显示,这个名单里共包含685款软件,包括了几乎所有个人常用软件,而互联网内知名软件如盛大游戏、搜狗输入法、迅雷、暴风等均在这个“超级黑名单”内。

360公司总裁齐向东指出,腾讯公司是通过“超级黑名单”的扫描方式,来获取用户使用软件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

抄袭似乎成了腾讯的原罪。但一位已经离开腾讯的员工替其老东家抱不平:“QQ当年推出时,还有PICQ、CICQ等一大堆中文即时通讯软件,均抄袭ICQ,唯有腾讯成功。原因是什么?惟有马化腾选择了坚持。”

“1999年,公司账上只有1万元钱,QQ烧钱,所有人都要放弃,他却选择了坚持”。他说。

除 了坚持,腾讯在互联网产品领域的创新能力也有口碑。这一点,连周鸿祎也不得不佩服,今年8月他在公开场合表示:“做产品,做用户体验,要向腾讯学习。”很 多互联网业内人士也认为,QQ之所以成功,原因是QQ修正在了ICQ所有的缺点,并且根据中文用户的使用习惯做了全面改进。

从QQ,到TM(对MSN的模仿)、TT(对火狐等浏览器的模仿)、休闲游戏(对联众的模仿),腾讯无往而不利。“能做到这一点,与马化腾对产品的重视有关。”腾讯一位已离职的员工告诉记者,马化腾与员工讨论产品如何改进,常至深夜。

“我不盲目创新,微软、Googl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 马化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我不争第一,没意义。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是,富士施乐最早开发出了电脑图形界面系统,却放在实验室里无人问津。乔布斯以低价购得其所有权,开发macitosh电脑。盖茨借与苹果合作之名,也“获得”了这套系统。硅谷两家最伟大的公司,苹果与微软,就是这样展开传奇之路的。

盖茨去苹果总部拜访乔布斯,曾问:“门口为什么悬挂着海盗旗。”乔布斯回答:“与其做海军,不如做海盗。”

“这是一个时代,我们彼此竞争的时候结束了。感谢比尔·盖茨,谢谢你对我们的支持,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1997年,被苹果解聘的创业者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CEO的位置上,对苹果的员工说。而比尔·盖茨则通过大屏幕向乔布斯致意。

未来某一天,马化腾与周鸿祎之间是否会有同样的一天?以腾讯网的市值计,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第一大佬,360公司尚未上市,周鸿祎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后一位大佬。尽管现在两家公司战斗正酣,一如PC产业最初十年,苹果与微软之间的斗争。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海盗,这是一个需要海盗的时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7

腾讯12周年 马化腾承诺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7/2061315.shtml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100多年前,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下这样的感叹。当腾讯公司迎来12周岁生日之际,腾讯CEO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这两句话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揭示了世界上无处不在的二元悖论和矛盾统一。最顺利的时候,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最糟糕的时候,或许也正蕴藏着新生的力量。
这时候,腾讯QQ的注册用户超过10亿,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腾讯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在腾讯的事业走过12个年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危机,使马化腾陷入深深的反思,重新去思考腾讯未来的发展道路,寻找“再造腾讯”的新的力量 与智慧。因此,“再过12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致礼。”“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在华为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之时,任正非时刻思考的却是:“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 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同处深圳这块创业的热土,马化腾与任正非以及千千万万的特区人一样,具有那种挥之不去的深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腾讯从 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
客户永远是对的。当马化腾重新审视这一段风波,他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委曲,而是 “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互联网行业是最为开放的行业,用户的选择最为自由。互联网公司必须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首位, 这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如履薄冰的腾讯,始终担心用户的抛弃。“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化腾反思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一些心灵的感悟。度过12周岁的腾讯,将往何处去?腾讯的“未来之门”,将向哪一个方向开启。令人欣慰的是,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是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
企业要在生态系统中和谐生存,不仅要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关系。成功的企业,从来都是懂得合作与分享的。一个封闭的企业王国,哪怕是不断创造好的产品与服务,最终也会陷入“华山一条路”:不断地高速扩张,停一秒就会死。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凡是故步自封的公司,最终都走入了死胡同。自我膨胀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从巅峰快速滑落。只有时刻创新、不断求变、勇于开放的公司, 才是真正的王者。如今,IT界的开放平台,无论是苹果的APPStore还是Facebook的社交网站,都日益彰显出合作的力量与开放的价值。马化腾承 诺,腾讯将更加积极地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腾讯的开放平台中来,与腾讯一起开发应用开发中来,与腾讯 一起共赢。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谦卑之心,马化腾立下誓言: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但愿,未来的又一个12年,腾讯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作出诠释。(董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1

反思奇虎腾讯之争马化腾:做企业不能只考虑自己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25/2071919.shtml

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北京
QQ起诉360的不正当竞争案将于今天在京开庭。昨日(11月24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出席某论坛时谈到腾讯和奇虎之争。马化腾表示,反思这件事,做企业不能只考虑自己。
马化腾认为,这些事情从本质来说是市场进行有序竞争还是使用丛林法则的问题。具体到事件本身,它是一个恶性的计算机网络的攻击事件,但是用户并不了解这些情况,“情况相当的复杂,我们对媒体花了很多时间讲解,最后只有一成人听懂。”
对此,互联网专家谢文表示,用户不需要听懂这个道理;有90%的人没有听懂,更证明责任应该在自身,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马化腾用两个比喻来形容这次事件。他说,好比一个海滨泳场来了一头鲨鱼,要让所有游客上岸,游客却称,为什么花了钱不让我下海?也正如在一条街经营餐 馆,可能我们这个餐馆的菜做得更好,影响到其他竞争对手,导致有人上门捣乱。这种事件给食客的感觉是,你们经营者打起来却让我出去避一阵子。
对此,谢文表示,用户不需要理解这些,让游客上岸是执法者的一种行为。即使是一个海滨泳场,腾讯也是从事经营的商业企业,应该做好服务而非扮演执法者角 色,不能认为自己有理就私设公堂。当认为360绑架用户时,以同样的手段来攻击360,就是使用了原始的丛林法则,侵害了千百万用户的利益。
谈到垄断问题时,马化腾称,此事发生后,腾讯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很多事情是不是都要完全自己做,产业链怎么培养得更加丰满,如何和更多的同行相处得更好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58

马化腾:腾讯将不再倚重客户端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0094.html

经历了与奇虎360的不兼容大战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CEO马化腾发出了反思宣言,他宣布腾讯进入半年开放转型期,明年6月见分晓,但他只是提出了一个“空中楼阁”,没有展开详谈。

马化腾在近日的公开演讲中将自己的观点总结为“8条论纲”,其中,最重要的是客户端将不再重要,产业上游的价值将重新崛起。

他表示,很多人认为腾讯成功就是因为有了一个QQ客户端软件。“我们手中有很多用户,所以认为我们推什么产品都可以成功,这实际上是一个渠道,我们 能够轻易通过这个渠道去接触到用户。”马化腾预言在互联网中,渠道强势时代迟早要过去。价值链在互联网产业链中正在往上游转移。也就是说,如果未来只依靠 客户端,企业将会步入一个重大危机。

但马化腾此次表态将从客户端模式向服务式转型,仍比较“框架性”,并无具体措施。

“外界一直对腾讯有一个误解,说我们核心价值就是有QQ,有渠道。其实,我们在很早之前也意识到这个是不可持续的。”马化腾表示,腾讯在全力打造产业链的价值源头,也就是说要有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应用。

但目前腾讯的平台型产品服务和应用包括电子商务拍拍、支付平台财付通、微博平台、搜索平台搜搜,可这都面对着阿里巴巴、新浪和百度的强势竞争,其他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尚未被腾讯推出。

腾讯可以发力的另一个业务则是依靠QQ空间积累下的巨大社交网络,但仍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网络,腾讯需要学习Facebook向第三方完全开放的模式,这是可行的一个开放和分享的上游平台方向。

比如Facebook的估值现在达到500亿美元,而在Facebook上提供社交游戏的Zygna估值也达到了约50亿美元,并不是平台之下寸草不生,而是共荣发展。

马化腾围绕客户端转型还强调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模式是“体验经济”的宠儿。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 免费魔咒的武器,他举例稀缺性是如同LV一样的品牌、iPhone一样的独特体验,以及娱乐明星。这透露了马化腾将采取收费模式来打造一些服务。

“我记得阿里巴巴有一个口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果按这个比喻来类推,我就希望让天下没有埋没的才能。这也是腾讯公司的愿景之一。”马化腾强调,可以通过开放平台,让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价值贡献者,并且从中获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0

中環在線--馬化騰:3Q大戰無人勸交 李華華


2011-1-18  AD




 

騰訊 (700)QQ大戰360事件,有關當局開口鬧晒兩邊,話大家都有責任之後,表面上已經告一段落,但係馬化騰(圖)條氣似乎仲係好唔順!內地傳媒話,作為 深圳市人大代表嘅馬生,一改舊年開兩會唔提建議同議案嘅作風,前日吹雞集合23個代表,提交大嗱嗱8000字、今年地方人大會議嘅一號議案──關於《網絡 信息安全保護條例》!

咁8000字講啲乜?馬生除咗話件事係公共事件之外,仲好委屈咁話3Q(即360與QQ之戰)大戰一個月,無任何相關 嘅政府部門出嚟勸交,雙方嘅行為無人出嚟約束同監管,而喺現有法例裏面,亦都唔知邊個監管網絡訊息安全……又或者咁睇,如果真係一早就知道邊個管邊瓣同點 樣管,成個行業有秩序嘅話,騰訊又點可能升到200蚊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6

雙城記馬云與馬化騰的帝國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106/t3660747.htm

馬云的電商王國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猶如兩個超級大國,籠絡了幾乎所有的線上人群,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和生意。隨著二者版圖的擴張,彼此之間的安全邊際也在縮小。


2007年11月6日上市時,阿里巴巴(01688.HK)以280億美元的市值超越百度、騰訊,成為當時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然而如今,其2/3的市值已然灰飛煙滅。而同樣在港上市的騰訊(00700.HK),上市7年間市值飆升了45倍,超過500億美元,在國內互聯網上市公 司中遙遙領先。
最近幾年,馬云的B2B電子商務模式日漸式微,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異軍突起。不過,東邊不亮西邊亮,馬云的看家寶貝—淘寶和支 付寶,如日中天且待字閨中。馬云的電商王國和馬化騰的企鵝帝國,猶如現實中的兩個超級大國,籠絡了幾乎所有的線上人群,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和做生意的方 式。隨著兩個大國版圖的日益擴張,彼此之間的安全邊際也在縮小。中國人的網絡消費生活路徑,或取決於二者的PK。誰勝誰負,尚難預料。

  企業如人
  企業家的個性無疑會在企業發展史上留下鮮明的烙印。大俠馬云帶領的阿里巴巴,走過了一條從結盟到開放的大開大闔之路。無論B2B、C2C還是B2C,馬云都堅持做平台。平台的本質就是信息服務中介,因此,不同於做產品出身的馬化騰,馬云做的是「人」的生意。
英語教師出身的他天生領袖,氣勢足,說服力強,長於結盟,慣於高舉高打,雖不懂技術,但戰略佈局一流。在以B2B的阿里巴巴起家後,淘寶、支付寶、搜 索、云計算步步為營,其達摩五指的前三指都成了行業老大。從創立之初的大範圍結盟,到2008年大淘寶開放戰略的構想,馬云不斷網羅人氣,借力合作夥伴力 量,打造一條電商全產業鏈。2011年,大淘寶平台全面開放,對外接入無數草根第三方開發商和服務商,傳說中的電商生態圈終於從「云端」落地,逐步化為現 實。
而技術出身的馬化騰,工程師思維,謹慎務實,往往會親自過問細節,靠產品穩紮穩打。其企鵝帝國以IM起家,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互聯網行 業賺錢的機會。從門戶的勃興到博客的流行,再到電子商務、網遊、搜索、微博、團購的崛起,再加上QQ平台上繁衍出的無數小產品,企鵝的幾乎每一次跨界都徹 底改寫了業內的「兵器排行榜」。鎖定用戶、滿足需求、後發先至,是企鵝多年恪守的樸素智慧。騰訊目前的QQ活躍賬戶達到6.5億,年營收近200億元,幾 乎是國內其他互聯網上市公司年收入的總和。這些彪悍數字的背後卻站立著一個並不彪悍的人。潮汕人有悶聲發大財的傳統,在馬化騰波瀾不驚的外表下,外人無從 知曉他的內心世界。

  馬云過招馬化騰
  人稱中國互聯網有三座大山: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三家公司分別依託搜索、IM和電子商務,佔據了中國互聯網幾乎所有的入口,又都在試圖以全業務的模式侵入對方領地,結果每家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搜索、IM和電子商務。
三家公司中,馬云和馬化騰都曾表示自己要做「互聯網的水和電」。馬云以電子商務為主戰場,橫向延伸,形成電子商務、即時通訊、第三方支付、搜索、云計算 的電商全產業鏈。而馬化騰以QQ為核心和基礎,縱向切割互聯網,延伸成跨門戶、網遊、電子商務、搜索、微博等領域的企鵝帝國。兩人個性迥異,兩個企業走過 的路徑也大相逕庭,然而,馬云橫向延伸的電商帝國和馬化騰縱向成長的企鵝帝國必然會產生交叉,二人不免彼此會攪對方的「美夢」。
截至目前,雙 方各有勝場:相比QQ的無處不在,阿里系的淘寶旺旺如今仍限於網上交易的溝通;與騰訊網的風生水起相比,以門戶起家的雅虎中國已近乎被遺忘;在搜索市場, 二者半斤八兩。而雙方最耐人尋味的過招,發生在電子商務領域。攜6億QQ用戶殺來的騰訊拍拍與財付通,遭遇了馬云強有力的阻擊,未能重演其他領域的複製者 變終結者故事。
事發2006年初,淘寶靠免費策略從易趣手中奪取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C2C平台。然而,馬云還沒來得及享受 勝利的果實,企鵝就大咧咧跨了一隻腳進來。在淘寶嘗試推出收費的「招財進寶」計劃之際,拍拍網高舉著淘寶曾經的免費戰旗,以挑戰者的姿態面世。馬云不得不 繼續跟進免費戰略,開始了新一輪攻堅戰。幾年的正面交鋒之後,騰訊社區的朋友關係未能成功轉嫁為商業關係,亦步亦趨的拍拍和財付通被淘寶、支付寶遠遠甩在 了身後。以溝通娛樂起家的企鵝,對於電子商務需要更深刻的洞察和創新。

  開放的騰訊更可怕?
  比起馬云江湖氣的不羈和「大俠風範」,馬化騰則習慣「關起門來吃獨食」。活 躍著6億用戶的QQ平台上「插根扁擔都開花」,但馬化騰鮮少借手他人,多年來一直在QQ這個封閉的圈子裡埋頭深耕,打造「一站式在線生活社區」,「用戶要 什麼,騰訊就有什麼」,最終實現了自給自足,成為互聯網後來者繞不過去的一個龐然大物。不過,隨著開放風潮的興起,封閉的企鵝日益受人詬病,顯得越來越不 合時宜。其實,關於開放的爭論一直都在騰訊內部進行,2010年的3Q大戰,最終一向獨來獨往的馬化騰不得不認真審視開放的可能,並將騰訊的戰略口號調整 為「開放、共贏」。
此後,騰訊頻出開放結盟之舉。2011年5月16日,其向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推出「Q+」平台;而此前的9日,其宣佈向華誼 兄弟(300027)投資近4.5億元,持股4.6%,成為華誼兄弟第一大機構投資者,17日又公告稱,以8440萬美元收購藝龍網近16%股權,成為其 第二大股東。2010年,資金雄厚的騰訊還分別完成了對遊戲商深圳網域、社區軟件平台及服務商康盛創想(Comsenz)的收購。其中,對擁有網站建設平 台Discuz!的康盛創想的收購,被視為騰訊與中小網站和站長群體共贏之舉。
同時,馬化騰還不斷跨國結盟。在其過去13個月進行的10起收 購中,6起屬於跨國收購,包括對越南公司VinaGame、印度環球、泰國Sanook等公司的股權收購。2010年4月,騰訊以3億美元獲得俄羅斯互聯 網巨頭DST(已更名為Mail.ru Group)10.26%的權益。3個月後,騰訊控股股東南非媒體集團Naspers再次收購DST近30%股份。專注於互聯網投資的DST,因投資 Facebook、Zynga和Groupon等社交網絡巨星聲名鵲起,借道DST,騰訊與風頭正勁的社交媒體結為了姻親。2011年3月,騰訊產業共贏 基金與Groupon等共同投資的高朋網宣告成立。
慣於謀定後動的馬化騰最近表示,2015年,電子商務將超越網絡遊戲和網絡廣告,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收入。身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斷不會缺席這一最大的互聯網盛宴。相比以往的封閉,開放結盟的企鵝帝國也許更令人恐懼。對此,馬云準備好了麼?
有意思的是,一反之前的老死不相往來,最近二馬之間秋波頻頻。高朋網的另一個投資者,就是馬云、虞鋒等人創建的云鋒基金;而最近騰訊得以入股華誼兄弟 (300027),也是由於馬云等人讓渡了所持股權。也許「競合」是開放時代互聯網巨頭之間關係的最佳寫照,開放共贏才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5

馬化騰寫給開發者的一封信:「再造一個騰訊」

http://news.imeigu.com/a/1331891340125.html

【搜狐IT消息】3月16日,騰訊今日在北京舉辦「騰訊開放平台新春年會」,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騰訊開放平台已有近30萬開發者入駐,有超過4萬款應用提交上線申請,平台分成總收入(第三方最終實收)突破6億元。

此外,會場對所有與會人員發放了一本騰訊製作的中國《互聯網開放平台白皮書》,屬書中附有馬化騰寫給開發者的一封信。

馬化騰在信中透露,2010年12月騰訊進行全面戰略轉型,2011年6月正式宣佈開放,截止今天,一年左右的時間,騰訊開放平台註冊開發者已經超過30萬,並且已經有多家開發商月分成超過1000萬元。

以下為馬化騰信件全文

親愛的合作夥伴們:

你們好!一年之計在於春,很高興能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與你們交談,並借此機會向你們一貫的支持表達我誠摯的謝意!

2011年,是中國互聯網開放元年。一年時間裡,「開放」已經為產業帶來了勃勃生機,互聯網也因此掀起一波新的浪潮,騰訊很榮幸能成為這股浪潮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相信我們都不會忘記:2010年12月,騰訊宣佈進行全面戰略轉型,開放是重要目標;去年6月15日,騰訊正式公 布「開放戰略」,並且提出未來給合作夥伴的分成收入將達到200億元,它意味著要在騰訊之外「再造一個騰訊」。

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依靠騰訊人的努力,也離不開眾多合作夥伴的的鼎立支持。今天看來,騰訊開放平台已經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一方面,騰訊的系 列開放政策極大地激發出開發者的創業熱情,截至目前,騰訊開 放平台上的註冊開發者已經突破30萬;另一方面,開發者的創造力也得到相應的回報,多家開發商月收入分成超過 1000萬元人民幣。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開放時代必將成為一個創造無數奇蹟的時代。而騰訊,則將繼續堅定地 貫徹「開放共贏戰略」,給予合作夥伴最大的支持和最真誠的服務。2012年,騰訊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攜手,引領全行業創造一個良性健康、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新 生態。

一年的摸索,我們也發現,一些中小創業團隊正在成為騰訊開放平台的新生力量,儘管他們的夢想之路才剛剛 啟航,但他們的激情和熱忱令人感動。我們能夠給予的,不僅僅是尊重,還有無條件的扶持。騰訊願意與他們共同 分享13年來的互聯網運營經驗,因為只有合作夥伴的成功,才是騰訊真正的成功。

可以這樣理解,在開放平台上,騰訊的角色應該是平台的建設者、經驗的傳播者以及產業的扶持者。2011年, 一大批開發者在騰訊開放平台上成就了創業夢想,他們的成功積澱出了非常寶貴的經驗。今天,我們為眾多合作伙 伴奉上這本白皮書,就是希望將這些成功經驗和寶貴數據與更多開發者分享,讓大家可以在追尋創業夢想的道路 上能夠少走彎路。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互聯網的魅力在於,永遠充滿了可能性,永遠沒有後來者。機會就眼前,只要有你足夠的創意,有足夠感知市場的能力。希望騰訊的開放平台,能夠成為大家撬動成功的支點!

–馬化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4

騰訊與財新聯姻:馬化騰「相中」胡舒立什麼?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30/230414.html

如果撰寫近15年的中國媒體故事,胡舒立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名字。

1998年1月1日,《財經》創刊號(當時刊名為《Money》)刊登關於瓊民源偽造業績的報導,讓這本雜誌一炮而紅。胡舒立後來說,當期大賣5萬冊。

隨後,銀廣夏、基金黑幕,以及後來的非典、魯能,一次又一次讓這個身高一米五八,語速極快的女人處在風口浪尖,也一次又一次刷新她的知名度。

「她常常每天打上百個電話,」一位國外學者在描述他見到的胡舒立時說:「她是一個人體U盤,你寫入信息,然後她繼續去找其他人。」

美國《商業週刊》給胡舒立冠以「中國最危險女人」的頭銜,同樣來自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則將她選為「亞洲商界女性十強」之一。

最近,因為與騰訊的一筆交易,59歲的胡舒立再次成為中國傳媒界的焦點。

這個因對資本市場瞭解和報導而聞名的媒體人,正在努力尋求成為這個市場的一部分。

引入騰訊

馬化騰想從胡舒立手中得到的其實不是內容,而是品牌、影響力和高端人群,這些正是騰訊缺乏的資源。

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辭職,200餘人的《財經》團隊有140多人離開,其中多數追隨胡舒立加入財新傳媒。

2012年7月19日,財新傳媒在其實名認證的微博上透露,「財新完成了最新一輪新股融資,騰訊加入成為股東之一,浙報控股亦保持原有持股比例不變。」

迄今為止,雙方都拒絕透露騰訊具體投資金額。根據2011年浙報集團對財新傳媒19.77%的股份掛牌價5647.6萬元推算,財新傳媒當時估值已達2.86億元。

有多位消息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稱,此番騰訊是通過增發形式入股,財新傳媒原大股東浙報傳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同比例增資,仍保持原有40%股份不變。財新團隊和原持股PE的股權則被稀釋。

理財週報記者獲得的財新傳媒股權結構最新名單顯示,多家新股東在最近一年內進入財新,理財週報記者獲悉,2011年,財新傳媒曾經向部分基金尋求第三輪融資合作,當時提到,計劃在3年中登陸創業板或者港股。

關於這個IPO計劃,財新傳媒相關負責人表示「未聽說」。而胡舒立則在電話中對理財週報記者表示,自己並不分管資本運營,不瞭解情況。

為了與財新合作,騰訊提供了足夠優惠的條件。

2011年9月,浙報控股計劃減持所持部分財新傳媒有限公司股權。據浙江產權交易所公告,浙報控股擬轉讓其所持的19.77%財新傳媒股權,掛牌價5647.6萬元。

理財週報記者獲悉,當時騰訊幾乎一度已經確定入股,但由於浙報傳媒反悔,不願意稀釋股份,這場交易最終無疾而終,財新傳媒無人摘牌。

一年之後,在騰訊與財新方面多方協商下,終於通過增資方式入股。有消息人士稱,騰訊入股時已許下承諾,若其他幾家股東不希望自身股份被攤薄,卻又無充足現金參與增發,騰訊可暫時予以墊付。

雙方消息源稱,騰訊不參與財新傳媒的日常運營,財新未來仍會堅守獨立專業的採編方針,但不排除新媒體等渠道的戰略合作。

財新傳媒相關負責人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騰訊確已入股財新,但對於具體的交易細節以及目前的股權結構不便透露。

事實上,財新和騰訊的牽手此前已有端倪,早在正式入股前很久時間,財新旗下的新世紀週刊就把網絡獨家轉載權授予了騰訊。

而胡舒立與馬化騰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來往十分密切,馬化騰還親自邀請胡舒立去騰訊講課,而除此之外,財新團隊的其他人也輪流到騰訊做採編等方面培訓,每半月一次,已持續了接近半年時間。

至於合作的緣由,知名互聯網評論人士洪波認為,騰訊真正的目的顯然不是純財務投資,騰訊不缺這點投資回報。他想從胡舒立手中得到的其實不是內容,而 是品牌、影響力和高端人群,這些正是騰訊缺乏的資源。騰訊此舉會彌補騰訊媒體話語權不強勢的短板。財新的用戶群比較高端精英,很多是社會意見領袖;而騰訊 的活躍用戶雖然數量高達6億,但是總體偏低齡化和低端。

至於財新傳媒,胡舒立在創立伊始便不斷重申「全媒體」概念,互聯網業務是財新「重要的戰略方向」。

在業務互補與資金需求上,雙方一拍即合。

3年內IPO?

目前浙報並未將財新合併進上市公司報表,但是也不肯稀釋自己40%的股權比例,IPO計劃可能遇到障礙

馬化騰的出手,除了雙方在未來的合作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外,最直接的作用,便是為一直以來手頭並不寬裕的財新傳媒帶來了大筆「輸血」資金。

2011年浙報轉讓財新傳媒股權的公告顯示:截至2011年7月的最近一個年度審計報告,財新傳媒流動資產3711.14萬元,貨幣資金 1226.06萬元,應收賬款2485.08萬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為3147.36萬元,營業利潤為虧損3315.09萬元,淨利潤為虧損 1426.7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掛牌開出的條件就包括很重要的一條,即接盤者需向財新提供1億元額度的五年期低息借款,並不得要求提前還款。

一位消息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2011年,財新曾經投入數千萬資金與亞視合作,雙方約定,從2012年初起,財新傳媒將參與亞視台和本港台多個電視節目的製作和經營。

但在財新傳媒為此增設了超過百人的專業團隊後,亞視合作態度出現反覆,這一項目受阻,直接促成了財新傳媒加快融資步伐。

在彌補當下現金流之外,胡舒立似乎還有更大野心。

一位投行中介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2011年中,財新傳媒曾與部分機構投資者接觸,希望進行第三輪融資,籌集1200萬美元,用於投資新雜誌刊物以及多媒體產品開發,包括APP和Kindle相關產品。

當時來自財新的消息稱,財新計劃用3年完成IPO計劃,首選創業板。如果A股對於紙媒上市的政策趨於嚴厲,則考慮直接上港股。

但是一位接近財新傳媒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浙報並未將財新合併進上市公司報表,但是也不肯稀釋自己40%的股權比例,IPO計劃可能遇到障礙。

此前,坊間一直有傳言稱,財新傳媒將被注入上市公司浙報傳媒。浙報

傳媒董秘曾表示,浙報控股在對財新傳媒達到控股並且財新盈利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注入上市公司。

此外,浙報傳媒在年報中也對未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進行了說明,重申未來不會進一步增持財新傳媒的股份以達到控股地位,不會尋求對財新傳媒董事會的控 制,也不會參與財新傳媒的公司管理和經營,一旦持有財新傳媒的股份達到控股比例,會將所持有的財新傳媒全部股權以適當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大陸最富紙媒團隊?

包括胡舒立在內的財新團隊持股比例或接近30%,財新團隊股權賬面價值可能超過8000萬元

2011年浙報轉讓股權公告還顯示,財新傳媒成立於2009年12月,浙報傳媒出資4000萬元持股40%,天津知衡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天津域 富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天津匯思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三家公司分別持有財新傳媒20%、20%和19%的股份,剩餘1%股份由自然人葛倩持有。

其中,天津三家企業註冊資本分別為2605萬,2605萬,2475萬,均成立於2010年5月20日,法人均為北京財敦敏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委派代表為新世紀週刊副主編吳鵬。而北京財敦敏公司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為50萬元。

換言之,三家天津系公司實為一致行動人,為財新傳媒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

據消息人士透露,這三家公司其實都是財新傳媒股份的代持工具,其所代持股份部分歸財新團隊高管所有,部分為PE的小額投資,這些股份都是由法人代持,避免了股權分散所帶來的弊端,也不會影響控制權。

至今,外界並不清楚投資財新的PE名單。理財週報瞭解到的消息是,方風雷旗下的厚朴基金擁有少量股權。

理財週報記者獲得的另一份截至2011年的財新傳媒股權資料上,出現了北大文化和君遠投資兩家公司,各自持有10%股份。

包括胡舒立在內的財新團隊持股比例或接近30%。以此估值,財新團隊股權賬面價值可能超過8000萬元。

胡舒立團隊曾建立過公司,在3年前她從聯辦出走時,當時有報導稱,她和秘書高海燕在員工公司中持股合計接近20%。

有消息人士向理財週報記者稱,本輪騰訊增資,財新傳媒原有PE大多沒有選擇跟進,股權稀釋大半,而員工持股團隊被稀釋比例較小。

「全媒體」財新模式

「通過此次騰訊入股事件,可以看做財新將影響力做大之後,以股權換取投資的成功案例」

目前,財新傳媒經營部由吳傳暉任總經理,她也是財新傳媒執行總裁兼總經理、《新世紀》週刊總經理,吳傳暉也曾是從財經團隊出走的成員之一,曾負責全面營運及管理《財經》的經營業務。

吳在傳媒行業有超過十年的經驗,被業界評價為胡舒立的最佳搭檔,她先於胡舒立離開《財經》雜誌。

而胡舒立本人顯然更樂於負責和言談財新的媒體業務部分內容。

2009年12月,剛剛從哥本哈根回國的胡舒立,原《財經》雜誌副總編楊大明,和部分原《財經》雜誌北京、上海的記者,經濟學家吳敬璉、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和《比較》執行主編肖夢等人在一個小型的辦公室中參加了揭幕儀式,財新傳媒就此出世。

對於財新的規劃,胡舒立始終重申「全媒體」概念。資料顯示,財新傳媒目前擁有雜誌(包括《新世紀》週刊,《中國改革》月刊、《比較》)、網站(財新 網)、視頻(財新視頻),圖書(已出版《舒立觀察》、《中國2012》等),會議(峰會、論壇、圓桌),以及「思享家」高端網絡社交平台,同時還有財新移 動客戶端等,「全媒體」佈局基本形成。

除此之外,財新的與眾不同還表現在版權保護的力度上,之前一直強調「直接到達用戶」的能力,比較少與門戶等新媒體運營平台進行合作,對於侵犯其版權 的行為從來都是「睚眥必報」,每年定期發佈的數期侵權公告,人民網、新華網、新浪、搜狐、網易、鳳凰在內的不少主流門戶網站都曾被點名,甚至連對財新傳媒 最大股東浙報傳媒旗下《錢江晚報》,胡舒立此前的老東家財訊傳媒下屬的和訊網均未能網開一面。

為了保護「新聞為公」的原則不受權力與商業利益的侵蝕,財新傳媒特別建立了民間監督機構——財新傳媒公信力委員會。獨立於董事會和管理委員會,對於 編輯方針和總編輯的任免擁有決策權。首屆財新傳媒公信力委員會委員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敬璉、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保育鈞、北京大學新聞與 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徐泓、《比較》雜誌執行主編肖夢擔任。吳敬璉任公信力委員會主席。

特立獨行的財新傳媒在試水一種特殊的運營模式。

據接近財新傳媒內部人士透露,財新傳媒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廣告,會議合作,雜誌及圖書發行等,版權合作費用很少,而且已實現管理層與員工持股,獨立上市的意圖明顯。

「通過此次騰訊入股事件,可以看做財新將影響力做大之後,以股權換取投資的成功案例,這區別於其他媒體,但不失為一種新的報業發展模式。」某媒體業內人士如是說。

胡舒立曾這樣說過,《財經》是一隻啄木鳥,永遠在敲打一棵樹,不是為了把樹擊倒,而是為了讓它長得更直。

2009年11月15日,胡舒立在離開《財經》前的最後一篇博文《我走了,再見》的博文中這樣寫道:「好在我們堅信這是個充滿機會的時代。機會意味著希望,也意味著壓力。沒有理由放棄,就是因為機會總在那裡。」

現在,她面對的是一個新的機會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47

馬化騰:騰訊沒有考慮做手機 大學生應先就業再創業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27/231656.html

QQ之父、騰訊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昨晚抵達武漢,將在今日見證騰訊在漢投資10億元項目奠基。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首次來漢的他說:「在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全球互聯網企業感受到壓力的時刻,期待在武漢壯大『移動互聯網』產業,成為騰訊的新增長點。」

騰訊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都有佈局。騰訊武漢研發中心項目位於江夏區廟山開發區羊子山,計劃第一期投入10億元,擬建設「無線互聯網技術研發總部」,預計2014年建成使用。

對此佈局,馬化騰說:「中部地區缺乏一個基地。我們的人才都來自全國各地高校,他們一般都希望回到家鄉附近,方便嘛。我們一定要跟著人才走,哪邊人才多,就要在哪邊設立基地。武漢高校多,我們同事中這一帶的人也超多,大家都願意來這兒。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他介紹,目前騰訊在漢研發基地的員工已有200名,未來可能會繼續做大,預計將有約2600名員工在武漢辦公。

不建議大學生畢業就創業

現年41歲的馬化騰,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1998年創立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公司。在許多大學生眼裡,馬化騰是青年創業、創富的英雄。

但是,馬化騰並不建議大學生畢業就創業。他說,現在有不少創業前景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方面有非常好的機會。但大學生畢業後直接創業可行度不大,從過去 十幾年來看,成功率不是太高,更多的還是要先去一些公司鍛鍊。「我創業以前也是工作了幾年。大學畢業生還是應該先進入一些企業去工作、積累經驗、學習,然 後再看有什麼機會」。

非原創領域也有創新產品

馬化騰所領導的騰訊是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一家全球罕見的互聯網全業務公司,即時通訊、門戶、遊戲、電子商務、搜索等無所不做。對騰訊有一種說法 是:「它總是默默地佈局、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你的背後;它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出來攪局,讓同業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時機成熟,它就會毫不留情地劃走屬於自己的 那塊蛋糕;有時它甚至會成為終結者,佔領整個市場。」因此,馬化騰和他的騰訊引發各種議論,其中爭議較多的是騰訊的創新能力。

馬化騰說:「已經沒有什麼原創的領域了,關鍵是看你的產品有什麼特色。大量創新其實在我們的產品中。比如,我們的微信最近特別火。搖一搖、看附近, 這都是我們原創的概念,這都和別人以前做的完全不一樣。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領先。我們不在意別人的說法,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東西做好。」

騰訊沒有考慮做手機

同為互聯網領軍人物的雷軍近兩年推出的小米手機頗受市場歡迎,曾讓馬化騰讚賞。而就在不久前,馬化騰選擇了與TCL合作推出「智屏」。它介於平板電腦和電視之間的跨界產品搭載Android操作系統、內置QQ Service模塊、26英吋,可在客廳、飯桌、睡房等不同應用場景之間移動。

對於騰訊以後會不會跨界發展做終端產品,馬化騰說:「我沒有考慮做手機。」對於與TCL的合作,他說:「『智屏』是騰訊首次嘗試融入家庭應用場 景。」他表示,跨產業的聯動能促進更大範圍的產業資源整合,推動多產業聯動創新。騰訊一直致力將互聯網服務更便捷地接入更多應用場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61

博瑞欲購漫遊谷 馬化騰賣昔日最賺錢遊戲公司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7250.html

是出於對頁游平台策略變化的考慮,馬化騰將騰訊曾經最賺錢的一個頁游研發公司賣出去。

近日,博瑞傳播(600880.SH)宣佈擬以10.3億元,收購北京漫遊谷70%的股權。

北京漫遊谷的控股方為深圳世紀凱旋,後者持有漫遊谷65.79%的股權。工商資料顯示,深圳世紀凱旋註冊於2004年1月,註冊資金1100萬元, 法人代表為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其持有世紀凱旋54.29%的股份。也就是說,馬化騰間接持有漫遊谷35%的股權。

此項收購協議還包含一份「對賭」條款。根據約定,若漫遊谷在2014年的淨利潤為零或正,則博瑞傳播將以不高於4.32億元的價格收購漫遊谷剩餘30%股權。

作為騰訊早期的網頁遊戲合作夥伴,漫遊谷一直與騰訊保持有深度的合作,其開發的產品《七雄爭霸》曾為騰訊帶來較大營收。

2011年第二季度,《七雄爭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達80萬,創下國內網頁遊戲在線人數紀錄,月營收超2億元。2012年第一季度,《七雄爭霸》居國內網頁遊戲市場份額的16%,排在首位,而第二位《神仙道》的市場份額僅為9.8%,與前者有較大差距。

《七雄爭霸》的高效營收也推動著漫遊谷利潤的增長。2011年,漫遊谷淨利潤達1.2億元。有市場預計,漫遊谷在2012、2013年的淨利潤將分別為1.25億元和1.61億元。

基於良好的合作關係和優秀的業績表現,馬化騰旗下公司世紀凱旋曾於去年再次增持漫遊谷至65.79%的股權。當時,有市場聲音認為,世紀凱旋全資收購漫遊谷也只是時間問題。就連漫遊谷創始人士也曾在此前透露,漫遊谷未來不排除成為一家徹頭徹尾的騰訊旗下公司。

不過,一名美林證券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漫遊谷與騰訊的合作始於騰訊開放平台早期,是時,騰訊自身研發力量也有限,產品豐富度不足,因此 漫遊谷旗下產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目前,騰訊網頁遊戲開放平台成熟度已經提升,平台並不缺乏頁游產品;此外,漫遊谷後續產品表現疲軟;因此,只要價格合 理,馬化騰考慮出售並不奇怪。

易觀分析認為,騰訊遊戲開放平台已從創建期,過渡為成熟期,其在網頁遊戲的霸主地位已經顯現,出於平台自身考慮,沒有必要對某個國內上游研發公司展開投資。

宏觀經濟影響,博瑞傳播今年連續三個季度毛利率下滑,依次為53.36%、48.06%、46.77%。此次收購也是博瑞傳播自2010年以4.4億收購成都夢工廠後,又一次對網頁遊戲公司展開收購。易觀認為,收購完成後,有利於博瑞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業務的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