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郵儲銀行H股IPO募資或超450億元 內銀股漸受南下資金青睞

最後一家未上市的大型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的H股IPO,或許選在了合適的時間窗口。

7月4日晚,郵儲銀行在港交所披露了其H股IPO的招股書初稿,投行人士透露,該行上周剛剛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募集資金80億美元。去年底,郵儲銀行已經引進了10大戰略投資者,包括螞蟻金服、騰訊、摩根大通、淡馬錫、國際金融公司以及瑞銀等。

根據郵儲銀行招股書,H股發行116億新股共計約45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股價格約3.89元。

以資產總額計,郵儲銀行目前是中國第五大商業銀行,根據招股書,截至2016年3月31日,郵儲銀行的資產總額、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達77076億元、67324億元和26658億元,截至同一時間,該行在全國的營業網點布局超過4億個。

在海外市場仍然對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持觀望態度時,郵儲銀行此次H股IPO具有一定優勢。該行招股書顯示,其大部分資產集中於低風險類別資產,產能過剩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行業等高風險領域的敞口很低。截至2016年3月31日,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81%,顯著低於其他大型商業銀行1.73%的平均水平,而同時撥備覆蓋率為286.71%,顯著高於其他大型商業銀行154.73%的平均水平。

與其他銀行顯著不同的是,郵儲銀行是中國個人存款、個人貸款和個人銀行業務利潤占比最高的大型商業銀行,截至去年12月31日,郵儲銀行的個人存款和個人貸款分別占存、貸款總額的85.4%和49.4%,個人銀行業務對整體稅前利潤的貢獻高達46%,高於業內平均水平。資金成本也具備一定優勢,去年,郵儲銀行付息負債的平均付息率1.94%,低於已在香港上市的內銀股2.75%的平均水平。

一些投行人士表示,投資者對於銀行股仍有一些顧慮,包括資產質量惡化、內地債務違約問題對銀行的影響等,郵儲銀行也難免遭遇同樣的質疑,但對於IPO,最終還是落在定價水平上。野村證券近期對全球200名投資者的調查顯示,投資者對內地銀行股的看法已有改善,不過仍有約80%的投資者認為內銀股會跑輸大市。

過去幾年里,IPO發行價格一直是內地銀行在香港上市面臨的首要問題,由於二級市場上同業估值偏低,對後來者的定價造成壓力,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大型商業銀行與城商行之間的差別也難以支持更高的定價。根據阿思達克的數據,目前大部分在港上市的內銀股市凈率仍不足1倍,僅鄭州銀行(06196.HK)、青島銀行(03866.HK)、天津銀行(01578.HK)和錦州銀行(00416.HK)的市凈率超過1倍。

不過,等到郵儲銀行通過港交所聆訊,正式開始路演時,情況可能又會有所改變。野村證券認為,內銀股當前的市凈率已經與股本回報不符,內地債務違約問題的增多實際上對內銀股的股價影響有限,內地銀行資產質量最壞的時候也已經過去。而二級市場上,南下投資者的參與,正令內銀股的命運發生一些改變。

在滬港通下,自6月以來,內銀股已經成為南下資金最為青睞的板塊,在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內銀股通常多達3~4個。港交所數據顯示,本周至今,建設銀行(00939.HK)和中信銀行(00998.HK)已經連續兩天上榜,其中建設銀行H股僅周一和周二就有15.7億港元流入,工商銀行(01398.HK)、招商銀行(03968.HK)和農業銀行(01288.HK)也在南下投資者的愛股榜單上,甚至同屬銀行股的匯豐控股(00005.HK)兩天內的資金流入規模也有10.7億港元。

南下持續的資金流入,也令內銀股在英國退歐造成市場動蕩時表現相對堅挺,對於即將展開上市進程的郵儲銀行來說,不失為一個好消息。摩根大通認為,英國退歐對內銀股來說有危也有機,但總體的直接影響不大。退歐之後,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銀行可能面臨信貸增長放慢等挑戰,而內地銀行以外幣計價的風險敞口截至去年底僅占整體資產約1%,退歐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43

郵儲銀行:郵政“搖錢樹”為何獨立上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59

剛剛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的中國郵儲銀行,是目前國內唯一還沒有上市的大型商業銀行。(東方IC/圖)

與其他商業銀行迥然不同的是,郵儲銀行的網點分布絕大多數在縣一級地區,這緣於其和郵政的天生結合。郵儲銀行是中國唯一一家可以委托非銀行機構辦理商業銀行業務的銀行。

為什麽郵政集團會同意郵儲銀行在海外上市呢?只能理解為郵儲銀行有增加資本金的需要,而這種資本金的擴充是郵政集團所不能給予的;其次,股份制改造可以改變單一企業集團控制的局面,這是監管部門多次建議的;第三,郵儲銀行在銀行方面是一個新手,做成一家穩健的銀行,離不開外部的支持。

沈在縣城的銀行巨頭

2016年7月4日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郵儲銀行)向香港證券交易所呈報了上市申請材料。如果進展順利,該行可能最早於9月或10月進行IPO。郵儲銀行將是繼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之後,最後一家上市的商業銀行巨頭。

截至2016年3月,郵儲銀行的資產總額為7.7萬億元,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達到6.7萬億與2.7萬億元。約一萬億美元的存款,按中國大型銀行的標準衡量,並不算很大,但根據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這已經是愛爾蘭、希臘、葡萄牙和捷克四國GDP的總和。

郵儲銀行計劃通過向投資者出售至多五分之一股票籌資70億-100億美元,多家媒體預測,郵儲銀行上市將成為今年全球最大IPO,也是全球自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以來的最大一次IPO。

目前郵儲銀行的網點有四萬多個,個人客戶達到5.05億,占全國人口的1/3。以每十萬人擁有的銀行網點計算,四大國有銀行的平均密度為1.2個,郵儲銀行則達到2.9個。

但與其他商業銀行迥然不同的是,郵儲銀行的網點分布絕大多數在縣一級地區。上市申請材料顯示,郵儲銀行的網點已經覆蓋中國所有城市和98.9%的縣域地區,其城市網點與縣域網點的比重為3∶7。而且分布均勻,在經濟發達地區、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大約各占30%,東北地區11%。

郵儲銀行的網點多且下沈,緣於其和郵政的天生結合。中國郵政的網點可以做郵儲銀行的代理,銀行向郵政支付代理手續費。在郵儲的4萬個網店中,代理與自營的比例略大於3∶1,郵局代理吸收的個人存款也占到了郵儲銀行的70%以上。

在城市生活的人也許對郵儲銀行陌生,但是從農村來的人們對它卻很熟悉。來自安徽農村在上海做鐘點工的周女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哪怕到城市里工作她們還是習慣用郵儲銀行,因為在老家的鎮子里就有,“在那個綠色的網點里,可以郵寄包裹,也可以順便存取錢。但是其他銀行鎮里沒有,要趕幾十里地到縣城存取,不方便”。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是郵儲銀行外部監事,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有人說郵儲銀行網點多是包袱,也有人說是未來的發展潛力。此前其他商業銀行撤回了縣域網點,現在看到縣域發展快,又往回設。他認為,在國家重點支持中西部、發展縣域經濟的背景下,網點多並非劣勢,“就像修高速公路,一開始不掙錢,但是車多了不就掙錢了嗎?”

同時他認為,郵儲銀行專註於小微業務、“三農”客戶,也與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相符,是未來整個銀行業務轉型的重要路徑,“在這個層面上,郵儲銀行有先發優勢。”

脫胎於郵政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木心先生的《從前慢》在描繪過去慢生活的同時,也部分揭示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誕生起因。

最早,中國的銀行沒有異地轉賬業務,只能通過電匯(電報匯兌)方式,將匯款人的款項通過電報傳給目的地分行,而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花費數天時間。大量的郵政匯款業務,以及對異地匯款時效性的要求,催生了郵政儲蓄業務。

同時,郵政網點遍布全國,一個地方可能沒有銀行,但往往至少有一家郵局,“點多面廣”的特點使得郵政具備發展銀行業務的天然優勢。

不僅在中國,大部分國家的郵政企業都有銀行,市值堪與中國工商銀行媲美的美國富國銀行和一度占據“全球最大存款持有者銀行”的日本郵政銀行,都是郵政企業創辦的銀行機構。

中國郵政儲蓄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郵政儲蓄業務停辦,郵政繼續辦理匯兌業務。直到1986年,郵政儲蓄正式恢複,當年3月,原郵電部成立郵政儲匯局。

在當時,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是全部繳存人民銀行統一使用的,人民銀行向郵政支付手續費。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最初的郵儲實際上是作為國家吸收資金的渠道,當時國家整個金融體系缺乏用於投資的資金,於是利用它把資金匯集起來做一些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所以,郵儲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是一個儲蓄機構,沒有自己融資和發放貸款的功能,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1990年,郵政部門和人民銀行的繳存存款關系有了改變。郵政儲蓄由代辦轉為自辦,郵儲存款轉存人民銀行,人民銀行支付存款利息給郵儲,郵儲由此開始“吃利差”的時代。在這兩個階段,可以說郵儲的收入來源是央行。

2003年,國家再次調整郵儲轉存款的政策,改變郵儲資金全額轉存央行的模式。實行新老劃斷,過去的資金仍由人民銀行支付利息,新增資金則由郵儲自主運用,自此郵儲開始了資產業務的市場化經營。

兩年後,國務院印發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加快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任務,要求郵政與郵政儲蓄兩塊業務分賬核算,成立後的郵儲銀行由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調控和監管,財政部進行財務監管和國有資產管理。

終於,2007年3月2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掛牌。至此,中郵儲正式從郵政系統分離成為獨立的公司。

對於這一系列轉變,曾剛解釋,進入1990年代後,國家資金來源已然很多,郵儲作為國家吸收建設資金的功能在慢慢弱化。同時,它已經有了龐大的客戶群體和非常多的分支網點,就有了把它向金融機構轉化的需要,所以從郵政儲匯局到郵儲銀行的轉變就自然發生了。

獨立之路

事實上,郵政儲蓄從郵政系統劃撥出來的過程並不順利,其中一大原因是郵電分營後,郵儲業務事實上成為了整個郵政系統的主要利潤支撐。

一位曾就職於人民銀行的業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在1990年代中後期,高層實際上已經一直在醞釀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然而卻一直擱置拖延了將近10年。

2004年,經濟學家巴曙松、鐘偉曾在《南方周末》撰文指出,郵儲收入占郵政總收入的42%,有的地方更高達60%-70%,郵儲人員占郵政從業人員的32.8%,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將郵儲從郵政系統完全分離是相當困難的。

“郵政儲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國家對郵政系統的一個補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郵政體制改革”課題組的課題協調人和執筆人李佐軍曾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據財新報道,在郵儲銀行31個省級分行行長中,絕大多數仍兼任所在地省級郵政公司黨組成員或黨委委員。南方周末記者也發現,郵儲銀行的6名高級管理層成員里,有5人此前始終就職於郵政系統,其中郵儲銀行董事長李國華,同時任郵政集團總經理;行長呂家進,同時任郵政集團副總經理。

“郵儲的人員都是郵政出身,網點依賴郵政,行政受郵政管,資金來源也是郵政,其利潤也歸郵政所有,可以說是郵政集團的搖錢樹。”一位熟悉郵政系統的知乎網友總結。

但是,郵政、郵儲分離,是郵儲銀行邁向現代化商業銀行的必然路徑。2012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並經銀監會、財政部批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郵儲銀行爆出重量級新聞,它向瑞銀、中國人壽、中國電信、螞蟻金服、摩根大通及深圳騰訊等10家戰略投資者,發行116.04億股新股,占已發行股本的約16.92%,募集資金人民幣約451.4億元。

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金融發展局原首席金融專家王君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郵政是不會輕易放手郵儲的,因為這里面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做郵政一般都虧損或是微利,銀行都是盈利的,它們之間有交叉補貼。郵儲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的機構。”

然而為什麽郵政集團會同意郵儲銀行引入戰略投資,在海外上市呢?只能理解為郵儲銀行有增加資本金的需要,而這種資本金的擴充是郵政集團所不能給予的;其次,股份制改造可以改善郵儲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改變單一企業集團控制的局面,這也是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多次建議的;第三,郵儲銀行直到最近十年才開始辦理貸款,在銀行方面是一個新手。現在它有巨額的存款資金,要保證資金安全,做成一家穩健的銀行,離不開外部的支持。

王君認為,股份制改革之後,郵政集團要從郵儲銀行拿錢,只能根據自己的出資額來獲得紅利分配。如果未來資本升值,可以享受資本利得;如果出現虧損或資本金嚴重不足需要補充,它將不得不讓渡更多的股份甚至控制權。

銀行業“新手”

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的硬性指標。根據銀監會於2013年1月1日生效的《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6%,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

自郵儲銀行成立起的2007年至2015年,作為唯一股東的中國郵政集團不斷補充郵儲銀行的資本金,從最初的註冊資本200億元,逐漸增加至570億元。但較低的資本充足率仍然是制約其發展的阻礙,銀監會也多次發文,要求郵儲銀行進一步加強資本充足率管理,開出的方子是“推進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

從2013年至2016年一季度,郵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從離紅線很近的8.84%漲到了10.26%。根據最新數據,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達到了8.35%。

然而,上市申請書顯示,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郵儲銀行應在2016年底達到4%的最低杠桿率要求,但截至2016年3月底,其杠桿率為3.47%。若其未能滿足資本充足和杠桿率的要求,銀監會可能限制其貸款及其他資產的增長,拒絕批準新業務或限制其宣派股息。

郵政集團之所以“忍痛割愛”選擇為其引入戰略投資者,起碼是出於補充資本金、達到銀行業監管要求的目的。

而在銀行經營的數據方面,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81%,明顯低於其他商業銀行,目前其他大型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率為1.73%。

另一方面,其存貸比(客戶貸款總額比存款總額,實際上是貸存比)也明顯偏低,為39.60%。這一數據顯示了郵儲多年來在存款方面的積累,以及2007年成立銀行後才開始做貸款的新手跡象。

曾剛指出,郵儲銀行在資金運用端,尤其是貸款方面起步較晚,已有的貸款也集中在小微領域和個人零售貸款方面。因為儲蓄資金充裕,它主要的資金運用渠道是作為金融市場上的資金批發者,把資金交給其他銀行來使用,這在銀行業中顯得獨一無二。

通過近些年的公開資料可以註意到,郵儲銀行的一大貸款流向是政府項目。

上市報告顯示,郵儲銀行最大的單一借款人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貸款2431億元,占全行客戶貸款總額的9.1%。

據郵儲銀行2014年的社會責任(CSR)報告,其貸款給鐵路行業2515億元,支持重大鐵路建設項目;電力行業1027億元,為五大電力集團及國家電網融資;公路行業542億元;城市軌道交通行業205億元。除此之外,還支持保障房建設,這部分貸款累計達到36億元。

曾剛認為,此類專項建設基金的貸款投放不完全是政策性的任務,也是商業化的理性選擇。目前,商業銀行都願意跟政府打交道,開始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看作重點投資方向,因為風險較低。

小額貸款,是郵儲銀行的一大重要方向。王君認為近期適合郵儲銀行發展的一條路徑,是為一些做零售的機構提供批發資金。在民間金融市場,有上萬家小貸公司以及P2P行業洗牌後留下的較為可靠的平臺,這些公司都迫切需要來自市場的資金,這個時候如果有批發性質的機構對此類機構進行評估、批發資金,就會產生杠桿效應,補充政府與民間、大型與小型金融機構之間的市場空白。

同類的經驗

縱覽全球金融市場,郵儲銀行並非特例,在日本和美國都能找到它的同類。

日本郵政銀行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存款持有銀行”,總資產約2.07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家庭儲蓄總額的30%。儲蓄是日本郵政銀行的絕對主導業務,同時兼有小額貸款業務,其特色則在於通過強大的全國性ATM網絡,用戶可以通過國際銀行卡和信用卡提取現金。

2015年11月,日本郵政集團在東京證券交易所IPO,募集約120億美元資金,創下該年度全球最大IPO案。作為日本郵政旗下郵政、銀行、保險三大業務中的領頭羊,日本郵政銀行為其母公司IPO立下汗馬功勞。開盤之初,日本郵政銀行收到5倍於公開發行股數的買盤競價,股價大漲15%。

日本郵政銀行於1875年成立,最初作為政府部門運作,與中國類似,日本郵政最早沒有設立專門的銀行機構,只是開展了相關的郵儲業務。早期,日本郵政儲蓄資金統一由大藏省(財務省)運作,投入政府“財政投資融資計劃(FILP)”,為公共項目和基礎建設等提供融資。截至2001年,FILP涉及金額達3.3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GDP的82%,日本郵政也被人稱為日本的“第二財政”。

2001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出對日本郵政事業體系進行徹底改革,並稱其為“明治維新以來最重要的改革”,郵政銀行私有化順理成章成為改革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日本郵政銀行正式成立,成為日本郵政重組的重要部分。根據《郵政民營化法案》,2017年前,郵政儲蓄銀行必須完全實現民營化。

與日本郵政銀行相比,美國富國銀行的發展路徑對於中國郵儲銀行更有直接的借鑒意義。

富國銀行創立於1852年,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通過並購、整合第一洲際銀行、西北銀行和美聯銀行,最終躋身美國最大商業銀行之列。

在摩根、花旗等銀行紛紛轉向投行業務時,富國銀行仍然堅持深耕傳統業務,不依賴複雜衍生品或借來資金進行高風險交易,因而平穩度過2008年次貸危機。

2015年第三季度,受市場形勢波動和持續低利率政策影響,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營收大幅下降,富國銀行反而分別實現了營收與盈利3.15%和1.22%的雙增長。2015年7月,富國銀行超過中國工商銀行,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放貸機構。

與這些顯赫成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富國銀行保守穩健的盈利模式和相對單一的業務條線,著名投資人巴菲特評價它:“很難想象一個企業做到這麽龐大的規模還能具有獨特性”。

與郵政銀行點多面廣的特點極為相似,富國銀行也將觸角深入到最基層,建立了全美數量最多的銀行網點。在此基礎上,富國銀行著重發展小微貸款經營模式。通過其零售金融商店(營業網點),為中小企業和社區居民設計房屋抵押貸款、商業貸款、財富管理等八十余種產品,已逐漸成為美國最大的小微企業貸款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44

中國郵儲銀行赴港IPO總額將逾600億港元 今日開始招股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簡稱“郵儲銀行”,股票代號:1658.HK)於9月14日在香港進行公開招股,向全球公開發售121億股H股,每股發售價定於4.68至5.18港元,集資額最高將近620億港元,這將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以218億美元赴美上市後,全球第二大集資募股額。

此次郵儲銀行的全球發售於9月14日上午展開,預計於9月20日中午12時結束,9月28日上午9時以每手1000股H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進行買賣。

郵儲銀行董事長李國華在13日的記者發布會上表示,郵儲銀行上市後會高度重視股東的價值回報,每年將以不低於10%的凈利潤率用於派息分紅。

郵儲銀行為此次IPO做足準備,已經敲定6家基石投資者,分別為中國船舶、上港集團、海航資本、國家電網、中國誠通和長城環亞,預計在全球發售後占H股認購總數的77%。

郵儲銀行於2007年成立,是國有銀行中最後一間赴港上市的銀行。對比其他四大國有銀行,李國華表示,郵儲銀行的優勢首先是在全國覆蓋範圍廣,目前的基礎客戶數量已超過5億,網點超4萬個;其次是資產質量優,不良資產率在2015年底僅為0.81%,遠低於同業水平。

李國華稱,郵儲銀行歷史包袱輕,由於一直秉承審慎的風險偏好,對於高風險及不熟悉的行業和企業堅持“寧願不做,也不涉足”的原則,目前高風險行業的貸款占比僅2.5%,不良率僅0.34%。他表示,郵儲銀行目前的存貸比不到40%,主營業務為結算支付類,資產及財富管理類業務剛剛起步,因此發展潛力巨大

截至今年3月底,郵儲銀行的資產總額、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為人民幣77萬億、67萬億和27萬億元;資產總額於2015年底在全球銀行中位列22位。

對於同大股東中國郵政集團的關系時,李國華稱,郵儲銀行的資產、財務、業務與郵政集團完全獨立,兩者是基於市場化原則下的代理關系,銀行為甲方,集團為乙方,經營活動中以銀行為主導。另外,在銀行成立9年間,郵政集團未要求過銀行分紅,利潤全部作為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李國華表示,未來郵政集團將利用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優勢,繼續大力支持郵儲銀行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11

郵儲銀行全球發售566億 將成今年全球最大IPO

9月27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宣布H股全球發售股份結果,以每股4.76港元全球發售121.07億股,所得款項凈額估計約為566.27億港元。郵儲銀行將於9月28日正式登陸H股,成為目前為止今年全球最大IPO。

“郵儲銀行擬將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經扣除郵儲銀行就全球發售應付承銷傭金及預計開支後)用於補充郵儲銀行資本金,以協助業務持續增長。”郵儲銀行稱。

郵儲銀行透露,在全球發行的121.07億股中,95%的H股股份(即115.01億股H股)為國際配售,5%的H股股份(即6.05億股H股)香港公開發售。

香港公開發售總認購股數為15.75億股,等於可供認購總數6.05億股的約2.60 倍。國際配售部分,超額認購了18.16億股。

此前郵儲銀行就敲定了6家基石投資者,根據簽訂的基石投資協議,CSIC Investment One Limited認購34.23億股、上港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認購33.49億股、Victory Global Group Limited認購16.3億股、國家電網海外投資有限公司認購4.84億股、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認購2.44億股、長城環亞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已認購1.63億股,共計92.94億股,相當於此次全球發售股份數量的約76.77%(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以及全球發售完成後郵儲銀行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11.51%。

根據協議,各基石投資者同意將不會且將促使其附屬公司不會在上市日期後六個月期間的任何時間出售已認購的任何發售股份。

郵儲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其資產總額、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達到人民幣7.71萬億元、6.73萬億元和2.67萬億元。

談及郵儲銀行與中國其他商業銀行的差異性,郵儲銀行表示,首先是依托郵政集團代理網點,其建立了“自營+代理”的運營模式。截至2016年3月末,郵儲銀行共有40057個營業網點,包括8301個自營網點及31756個代理網點,覆蓋中國所有城市和98.9%的縣域地區。

其次是在戰略定位上服務社區、中小企業和“三農”。再次,郵儲銀行則表示,其獨特的資產結構,資產質量以及審慎的風險偏好能夠增強對經濟周期波動的能力。

今年3月末,郵儲銀行個人客戶數量達到5.05億戶。截至2015年末,郵儲銀行個人存款占存款總額比例為85.4%,個人貸款占比總額比例為49.4%,個人銀行業務對該行稅前利潤的貢獻度為46%,高於其他大型商業銀行45.6%、30.2%和30.1%的平均水平。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16年3月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81%,撥備覆蓋率為286.71%。郵儲銀行表示,“本行大部分資產集中於低風險類別資產,產能過剩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行業等高風險領域的敞口很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01

郵儲銀行登H股解資本之渴 內地大型銀行均已上市

9月2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股票代號:01658.HK)正式於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開市報4.76港元,以每手1000股H股為單位進行買賣。隨著郵儲銀行成功登陸H股,中國大型銀行全部完成上市。

郵儲銀行全球發售凈額總計566億港元,坐穩近兩年內全球最大IPO位置。當天收於4.77港元/股,上升0.01港元/股,小幅上升0.21%。

“雖然以接近招股價區間下限定價,但首日股價維持在4.76-4.77港元為理想狀態,加上此次在香港市場超額認購倍數為2.6倍,說明市場反應積極。”郵儲銀行董事長李國華表示。

緩解資本不足

資本不足會制約銀行業務的拓展,郵儲銀行也面臨這個問題。而H股IPO落地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本不足的問題。

郵儲銀行招股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底,其資本充足相關指標較2015年末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以及資本充足率都從2015年末的8.53%下降到8.35%,下降0.18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從去年末的10.46%下降到10.26%,下降0.2個百分點。

天風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廖誌明對第一財經分析,郵儲2016年3月末資本充足率僅為10.26%(2018年底前須不低於10.5%),資本不足問題凸顯,嚴重制約業務發展。“此次IPO凈募集資金達566億港元,預計可提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1.5個百分點,顯著緩解郵儲銀行資本不足問題。”

郵儲銀行也表示,郵儲銀行擬將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經扣除郵儲銀行就全球發售應付承銷傭金及預計開支後)用於補充郵儲銀行資本金,以協助業務持續增長。

此外,被問及對比其他來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郵儲銀行此前聲明的10%派息率略低一事,李國華表示,未來的派息率將權衡公司發展、資本金補充情況及股東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後調整,將不會低於10%。

而對於郵儲銀行此次赴港IPO成為今年全球最大規模,李國華表示,一方面是投資者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有信心,另一方面則是認可郵儲銀行的發展策略以及成長潛力。他稱,郵儲銀行赴港上市後將按照國際化市場標準,完善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

堅持“一大一小”

成立於2007年3月的郵儲銀行,2012年1月完成股份公司變更,2015年12月引入10家境內外戰略投資者,2016年9月28日成功在香港上市。郵儲銀行通過9年多的時間完成了“股改—引戰—上市”三步走。

2015年12月,郵儲銀行以“引資金、引機制、引資源、引技術、引智力”為目標,引入瑞銀、中國人壽、中國電信、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螞蟻金服、摩根大通、Fullerton Management Pte Ltd、國際金融公司、星展銀行及深圳騰訊等十家戰略投資者。

李國華表示,這都充分表明了境內外投資者對郵儲銀行零售銀行發展戰略,獨特的“自營+代理”經營模式,龐大的網絡、客戶基礎和資金實力,優異的資產質量以及顯著的成長潛力的肯定。

“未來將堅持‘一大一小’的發展方向。”李國華表示,“一大”指做好涉及到國計民生的行業龍頭企業的業務,“一小”則是要繼續堅持大型零售商業銀行的定位不動搖,同時專註服務三農、社區及小微企業,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彌補農村地區金融業發展不健全的現狀。

零售銀行是銀行成立之初的戰略定位,截至2016年3月31日,郵儲銀行的網點數量超過4萬個,個人客戶數量超過5億戶。截至2015年12月31日,郵儲銀行個人存款占存款總額比例為85.4%,個人貸款占貸款總額比例為49.4%,個人銀行業務稅前利潤占比46.0%。

服務“三農”方面,就在上市前不久,郵儲銀行還成立了三農金融事業部。在總部將設立“五部四中心”,下設小額貸款部(扶貧業務部)、農業產業化部、農村項目部、政策與創新部、信貸管理部等5個專業部門。在總行中後臺設立三農風險管理中心、三農資產負債管理中心、三農財務管理中心、三農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等4個中心。

李國華表示,會借助互聯網、移動通信、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廣大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微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等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針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和市場情況,積極拓展新興業務領域。”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也表示,在發展支撐保障方面,會全面升級“線上+線下”獨具特色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自營+代理”模式

“自營+代理”運營模式和超過4萬個網點,使得郵儲銀行成為營業網點數量最多的上市銀行。

據郵儲銀行介紹,代理網店是指經銀行業務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取得金融許可證,在該行委托業務範圍內辦理商業銀行有關業務的代理營業機構。郵儲銀行委托郵政集團在代理網點提供吸收存款服務、結算類金融服務、代理類金融服務及其他服務,並向郵政集團支付代理費用。

截至2016年3月31日,郵儲銀行有8301個自營網點與31756個代理網點,自營網點及代理網點在該行全部營業網點的占比分別為20.7%和79.3%。通過郵儲銀行的數據統計,代理網點吸收存款的占客戶存款的比例在下降,2013年為60.8%,下降到了2015年末的57.6%。

李國華曾表示,“自營+代理”的模式給郵儲銀行節省了網點20萬人的運營成本、營銷成本,也相應地減輕了對這些網點的日常管理壓力和風險責任。

不過這一模式也受到了市場的質疑,例如在銀行服務、風險管理上可能會存在執行不到位等情況,可能會為郵儲銀行未來發展帶來一定的困擾。郵儲銀行在招股書中提示,代理網點的風險主要在於從業人員的數量、專業度、服務水平及營銷能力可能無法完全滿足該行發展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73

郵儲銀行、中船財務等因貸款管理問題受到監管處罰

上海銀監局近日對多個轄內機構的違法違規業務做出了行政處罰決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受到處罰的機構包括郵儲銀行上海長寧區支行、中船財務、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金融等,貸款管控中出現漏洞,是較為集中的問題。

郵儲銀行上海長寧區支行因向一些借款人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時未采取有效方式對資金使用進行跟蹤檢查和監控分析而受處罰。經查,貸款資金最終回流至借款人賬戶,亦即違背了提款約定用途,但該行在操作中並沒有發現。

貸款人假借“消費”名義套得資金挪至其它用途,是消費貸款管理中較為容易被鉆的空子。尤其在股市或樓市火熱時期,難免會有部分貸款人動起消費信貸的歪腦筋,恰恰在這些時期銀行也需格外加強對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的風險管理。

對此,監管方面此前要求銀行加強貸前、中、後審查,具體包括:貸前嚴格審查交易背景真實性,貸中加強受托支付審查和資金流向監測,貸後強化貸款用途驗證等管控工作。

名義貸款用途和實際資金走向不匹配的現象還發生在中船財務的一筆流動資金貸款上。上海銀監局對其也采取了行政處罰。中船財務的這筆貸款最終流向了資本市場,其放任借款人用於購買優先股,未采取有效措施對貸款進行管理和控制。

此外,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金融、華澳國際信托、浦銀金融租賃等也因業務違規而受到處罰。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金融的違規之處在於對借款人發放的流動資金貸款超過借款人實際資金需求。究其原因,是其未在制度中明確經銷商庫存車貸款額度測算規則,在實際操作中未綜合考慮借款人融資性負債情況。

華澳國際信托的違規之處在於:首先,2014年3月、7月間,該公司與投資人簽訂信托合同時未對投資人的適格性進行審查,投資人認購金額未達到投資信托計劃的最低投資金額;其次,2013年10月、2014年1月,該公司違規委托非金融機構推介信托計劃;此外,該公司2014年末集合信托資金用於發放貸款的余額占管理的集合信托計劃實收余額的45.97%,突破了30%的監管指標上限。

浦銀金融租賃受監管處罰則是因為其屢次報錯數據,影響了上海轄內銀行業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2014年上半年該公司在報送非現場監管報表時出現數據錯誤,已被上海銀監局發文責令改正,但此後其報送的統計報表再次出現數據錯報。

以上違規機構均被責令改正,並按違規情節輕重被處以15萬元至45萬元不等的罰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42

落地了!郵儲銀行推出行業首個區塊鏈資產托管系統

近兩年“區塊鏈”概念全球火熱,國內銀行也在加快區塊鏈的實際應用落地。

1月1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與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IBM),宣布推出基於區塊鏈的資產托管系統。

據介紹,該系統於2016年10月上線,已在真實業務環境中順利執行了上百筆交易。通過與IBM的合作,郵儲銀行采用超級賬本架構(Hyperledger Fabric)將區塊鏈技術成功應用於真實的生產環境。

“區塊鏈技術能夠低成本地解決金融活動中的信任難題,將為多方交易帶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信用的高效交換,具有推動金融業深刻變革的潛力。” 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表示。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表示,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信用高效傳遞、數字隱私得以保障等特點,非常適合於互聯網時代的記賬核心技術,可以從基礎上改變商業、行政、法律和社會治理的方式。“可以說,區塊鏈技術對金融行業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將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在世界範圍內銀行和風投非常關註這個領域的投入,匯豐、花期等金融機構紛紛加入到區塊鏈的聯盟。”

根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65%的銀行希望未來的三年將區塊鏈的技術運營到產品當中,80%的銀行認為貿易融資、企業貸款等領域都有可能會被區塊鏈技術顛覆,15%的銀行將會在2017年落實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此次郵儲銀行與IBM打造的區塊鏈資產托管系統,這也是中國銀行業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的首次實踐。

據郵儲銀行介紹,資金托管業務需要跨多個機構和多個部門,單筆交易巨大,業內參與機構眾多,但是目前還沒有可以得到多方共同介入的信息系統來支撐此類業務場景。

以往通過電話、傳真、郵件等手段反複進行信用校驗,費事費力。通常一個托管業務場景中會涉及托管業務委托人、管理人、投資顧問、托管人這四方。委托人發起一個資產管理產品,並與其他三方共同協商來制定一個產品合約,在多方協商達成共識之後,共同簽署完成這個合約。

接下來就會基於產品的合約條款進入運作環節,在以前的運作過程中,投資顧問需要通過傳真電話將指令內容發給委托人,委托人確認沒有問題才可以發給管理人,而管理人根據合約進行審核後,依然需要對合約進行確認。直到委托人確認無誤,管理人才可以將指令發送給托管方,這個時候托管方再將指令進行確認,如果沒有問題才進行資金劃撥操作。

這樣一個交易場景橫跨多個機構、多個部門,需要交易多方多次確認才能達成交易模式,這樣的業務流程造成大量的人工成本耗費,即使這樣也很難做到及時審計和風險的有效控制。

“究其根本是缺少一個多方共同信任的信息系統,來支撐此類業務場景。”郵儲銀行稱。

具體來看區塊鏈在其間的應用,在區塊鏈托管業務系統中,郵儲銀行將智能合約運用到投資方向的合規界面上,並給出風險提示,幫助業務人員對投資方向進行及時監管。

該系統將投資方向按照合規劃分為三類,完全符合合同條文及監管要求可以直接進行投資的投資方向被劃為“白名單”,被劃為白名單的投資指令,只需要管理人審批即可。需要多方確認的投資方向,被歸為“灰名單”,這類投資指令需要委托人等共同審批,不符合合同條文和監管要求的,被歸為“黑名單”,這樣的投資指令不能被執行。

郵儲銀行推出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實現了信息的多方實時共享,免去了重複信用校驗的過程,將原有業務環節縮短了約60%-80%。

“當前,金融科技蓬勃發展,金融業務不斷創新,郵儲銀行期待與更多金融機構攜手,共同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生態體系。”呂家進表示。截至2016年末,郵儲銀行資產托管業務規模約4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43

郵儲銀行與工信部達成戰略合作 5年將建設600家小微支行

3月27日,工信部與郵儲銀行在京簽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戰略合作協議》。郵儲銀行表示,未來五年,郵儲銀行將在各級工信部門支持下,建設600家小微企業特色支行,為工信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重點工程與專項行動支持的項目和中小企業累計投放5000億元信貸支持。

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小微企業主及個體工商戶借款人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容易出現資金鏈緊張、經營困難等情況,並進一步導致償債能力下降。

日前公布的郵儲銀行2016年報顯示,該行2016年凈利潤397.76億元,同比增長14.11%。不良率為0.87%,較上年末增長0.07%。逾期貸款余額290.0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4.95億元。

郵儲銀行年報指出,其中逾期貸款余額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小企業貸款和個人商務貸款,受到經濟結構調整影響,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償債能力下降並導致逾期貸款增加。不過,郵儲銀行一直以來都將小微企業作為發展重點。數據顯示,該行小企業法人貸款余額為1561.63億元。

郵儲銀行董事長李國華表示,目前,郵儲銀行已有27家以及分行與當地工信部門建立合作關系或簽訂合作協議,並將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雙方合作的重點內容之一。

根據此次郵儲與工信部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按照“政銀合作、合理惠企、突出小微、破解難題、構建體系、增進信用”的合作原則,通過建立分層級推進、合作協調、共同交流、信息共享等多種合作機制,以推動產融結合、促進投貸聯動、深化政銀合作、推進資源整合為其納音,著力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90

一天簽兩家!騰訊分別與郵儲、農行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銀行牽手互金巨頭又迎小高潮。6月14日,第一財經記者從郵儲銀行、農行分別獲悉,郵儲銀行與騰訊公司、微眾銀行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在另一場簽約儀式上,農業銀行也與騰訊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

在騰訊與農行的簽約儀式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均出席。在當日另一場簽約儀式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華和馬化騰出席。一上午的時間,馬化騰攜騰訊高管赴京簽了兩家大行。

馬化騰表示,騰訊和農行在許多業務領域已有深入的合作,如在移動支付領域,通過農行借記卡進行的快捷交易,無論以筆數或金額計,近年來都是銀行業第一。同時,智慧賬戶、跨境支付、信用卡業務、繳費等合作都在推進,未來雙方的合作將更加廣泛和深入。

根據此次農行與騰訊的合作協議,雙方還將在雲計算、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分布式技術合作、企業移動辦公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研究“人智”+“機智”相結合的智能服務模式。此外,還將以互聯網+智慧民生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社區、智慧景區新模式,在智慧金融領域展開廣泛合作,聚焦村鎮,惠及民生,以實際行動踐行普惠金融。雙方還將共同探討雄安新區綜合金融創新模式。

就騰訊與郵儲銀行的合作而言,根據協議,郵儲銀行與騰訊公司、微眾銀行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金融業務、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在金融業務領域,將在互聯網金融、消費信貸、供應鏈金融、公司金融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在金融科技領域,將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信息安全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與交流培訓;此外還將在用戶研究和客戶體驗等領域展開合作。

這是繼5月29日,中國光大集團和京東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一日,螞蟻金服與浦發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後,騰訊與傳統銀行合作的新舉動。

事實上,此前農行已經與百度宣布戰略合作,此外雙方的首款產品“AB貸”已經落地。5月29日,中國光大集團和京東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一日,螞蟻金服與浦發銀行簽署戰略合作。業內人士表示,從去年6月國有大行工、農、中、建紛紛與互聯網金融巨頭(BATJ)牽手已經過去一年,從彼時的“門當戶對”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多對多”的新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65

最快明年初上市 問鼎全球集資王中郵儲擬籌二千億

1 : GS(14)@2015-02-25 17:23:28





【本報訊】港交所(388)再有食「大茶飯」機會,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簡稱中郵儲)傳最快明年初上市,預計集資最多二百五十億美元(約一千九百五十億港元),規模媲美去年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有望成為史上最大IPO之一。分析認為該行很大機會選擇在中、港兩地A+H上市,否則任一地方亦難滿足其規模。記者:周家誠 吳永強


據《金融時報》昨引述消息人士指,中郵儲近日已委任大摩,為其最快於明年進行的IPO尋找上市前投資者,料上市規模介乎一百億美元至二百五十億美元,如落實以上限集資,則有機會達去年阿里巴巴的紀錄,同樣成為史上集資額最高的新股。報道未有提及中郵儲計劃上市的目的地,方案仍需獲國務院及財政部批准。



A+H掛牌機會較大

目前有意當中郵儲上市前投資者的陣容星光熠熠。包括阿里巴巴關連公司螞蟻金服、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星展銀行、私募基金黑石、KKR等。資深投行界人士溫天納相信,中郵儲以在港上市、或A+H方式在兩地上市的機會最大,「中郵儲是國企,加上冇股權問題,一定唔會去美國上市。」不過,中國新股市場落實註冊制改革,為提升A股質素,當局或希望有一些代表性新股出現,故中郵儲有機會在上交所上市,「特別是現時有滬港通,淡化了上市地點的重要性。」有基金界人士指出,中郵儲上市屬國企改革其中一步,該行的優勢是與郵政局結合,設置出納服務,深入農村鄉鎮,吸納存款能力甚強,同時該行的滙兌業務亦可為銀行帶來服務費收入。




銀行網點全國最多

截至二○一三年底數據,中郵儲擁有營業網點多近四萬個,連現時四大國有銀行中、網點最多的農行(1288)及工行(1398),合起來網點數目才僅與中郵儲相若。中郵儲以網點優勢,協助執行國家政策,如分派退休金等至全國包括偏遠農村地區。現時該行客戶約為4.3億人,資產規模達5.58萬億元,本幣及外幣存款餘額超過5.2萬億元。金英證券(香港)中國香港銀行研究副總監陳昔典謂,中郵儲最大賣點屬資金成本低,而且中央政府通常會經該行轉賬如退休金或援助等,使該行長期有穩定的活期存款,資金目前投放在優質債券或同業拆放為主,貸存比率較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25/190537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