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廣汽火力全開(九)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6-04-10

廣汽(2238)上月底公布的2015年全年業績,非常理想,純利42.1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攀升32%,符合之前發盈喜時的預期(38至46億元人民幣)。展望2016年,我認為公司的三個主要引擎,包括自主品牌、日系和歐系合營品牌,已經同時火力全開(firing on all cylinders),今年盈利增長勢將優於同業。

由於業績和前景漂亮,分析員紛紛調高公司未來的盈利預測(預計今年的盈利約51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增長約兩成),廣汽近期的股價持續上漲。考慮到公司的估值不高(現價8.5港元的預測市盈率只有9倍,還是稍低於過去的平均值9.7倍),我會繼續持有它的股票。

2015年廣汽共銷售130萬輛乘用車,同比增長10.9%。其中自主品牌「傳祺」表現突出,銷售19.5萬輛,急升61.6%,產能利用率超過90%,並轉虧為盈,經營利潤3.9億元人民幣(2014年虧損4.9億人民幣);SUV銷售42.8萬輛,大幅增長61.2%,主要受惠於廣汽乘用車推出全新的GS4、廣汽豐田推出新版漢蘭達(Highlander)及廣汽菲克(Fiat)推出JEEP自由光(Cherokee),全部受到客戶的歡迎,等候時間長達兩個月。廣汽應佔合營公司的盈利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淨利潤率從2014年的4.4%增加到2015年的4.8%,表現不俗。

公司財務非常健康,經營現金流38.9億元人民幣(2014年只有3.5億元人民幣),並於2015年底持有淨現金74億元人民幣,高於之前一年約20億元人民幣。

新產品方面,廣汽(包括廣汽自主品牌、廣本、廣豐、廣汽三菱、廣汽菲克)今年將會推出頗多新款SUV,重頭戲當然是JEEP全新SUV和廣本謳歌(Acura)國產SUV,藉以增強競爭力。投資者宜密切留意它們的銷售量。

公司預期2016年將會銷售143萬輛乘用車,同比增長約10%。今年以來銷售不錯,首三月共銷售33萬輛,同比增長36%,勢頭良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47

川普當美總統 一場飲鴆止渴的經濟災難 穆迪報告 火力不輸希拉蕊

2016-07-04 TWM

當同是總統候選人的希拉蕊大喊「經濟不能議他管」,可能被當成政治口水,但立場中立的分析機構穆迪,從總經面斷定他的政見恐戕害體質,事情就大條了。

希拉蕊最近在總統選戰炮火猛烈,向選民疾呼,主打生意人招牌的川普,絕非當總統的料。她認為川普的經濟策略是浮誇的空頭支票,寥寥可數的政見更可能導致數百萬民眾失業。「炸彈按鈕不能交在他手上,經濟同樣不能讓他管。」希拉蕊呼籲。

說這是政治口水也就算了,但若由立場中立的經濟分析師出馬,總算客觀了吧!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日前公布的《川普經濟政策的總經影響》(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Mr. Trump’s

Economic Policies)報告,分析減稅、移民、貿易等政策的實行結果。結論是,下場恐怕比希拉蕊對他的批評更不堪。

報告採用類似聯準會與國會預算局(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經濟模型,評估川普政見對利息、就業、預算赤字、市場、經濟成長的影響。

報告共同撰寫人贊狄(Mark Zandi)指出,川普的政見短期是經濟強心針,但不久會戕害體質。

大減稅》赤字估增兆美元

川普上任第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增加三.七%,新增就業人數達四百萬人,失業率將降至三.五%。但爽度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年後將面臨長期嚴重衰退。

首先,川普大幅減稅的後果,將導致未來十年稅收損失九.五兆美元。川普更誓言編列更多預算給軍隊與退伍軍人醫療保健,又要捍衛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與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預算,聯邦赤字因此激增,需要大幅舉債。川普上任首年,政府支出加上稅收的交互作用,將對經濟形成一股刺激的動力。

但到了第二年,移民與貿易政策開始生效。他希望遣返一千一百萬名非法移民;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四五%關稅;對生產線移往海外的美國企業徵收三五%重稅。

在已接近充分就業的背景下,占就業人口達五%的非法勞工一日一離開,將導致人力短缺。企業為了吸引並留下員工,只好加薪。到二0年底,川普政權下的赤字會增加一兆美元。舉債填補赤字的缺口,將會拉高利率。

反貿易》中國採關稅報復

此外,一日一新關稅開始生效,中國也會祭出關稅報復,物價將連帶上漲。中國與墨西哥共占美國非石油進口的三五%,關稅的提高將導致物價上漲三%。

薪資、物價、利率齊漲,將使通膨快速攀升。今年五月的物價指數為一%,到了一九年底將增至四.二%。聯準會將會立刻出手升息,降低通膨預期。川普上任的第二、三年,將會出現經濟衰退。

任期第四年底,失業率預計升至七%,就業人口減少三四0萬人,反觀若沿用歐巴馬政策,則預計增加六百萬人。

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國債將不斷膨脹,一六年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七五%,十年後則超過一三0%。

同期,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亦會從二.四%左右大增至六.七%。標普五百指數大跌,直到二一年才能站回一六年水準。

受經濟衰退衝擊最大的是中低收入家庭。貧富不均會更加嚴重,因為川普的減稅政策主要是造福富人階級。「一般美國家庭這四年會過苦日子。」報告提到。

穆迪分析報告一出,川普陣營反擊說,報告未考量到減稅與解除管制能產生刺激效應。對此,贊狄表示已納入模型,甚至許多方面已對川普的政策姑且信之。

例如,報告假設國內支出預算未來十年將下刪二兆美元,但以政治現實來看,如此刪幅的難度很高。川普有些更荒謬的構想,報告也未納入,例如與公債投資人協商償還條件、重啟黃金本位制等。

報告假設,在川普的移民政策下,勞動力會分八年慢慢萎縮,比他所稱的兩年更緩和。報告更樂觀假設,中國與墨西哥雖會提出報復關稅,但不會爆發全面貿易戰爭。

穆迪還考量其他情境,包括川普政策在國會遭到大幅削弱。即使如此,美國經濟規模仍會縮小、孤立於國際貿易之外、不再受移民和外資的青睞。或許這才是川普樂見的泱泱大國。

譯者·連育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01

“產業政策”大論辯火力四射,林毅夫張維迎將同臺對決

最近一段時間,林毅夫和張維迎對產業政策問題的觀點交鋒已逐漸演變成一場全民大辯論。第一財經獲悉,11月9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將舉辦“關於產業政策問題的討論”,論戰雙方林毅夫與張維迎均將出席,展開面對面的辯論。

討論會預告截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林毅夫和張維迎教授爆發的這場爭論,聚焦於政府的產業政策這個沈寂多年的重大問題。雙方各執一詞,觀點完全對立。

8月25日,張維迎以《為什麽產業政策註定會失敗》引發熱議開始,林毅夫與張維迎進行了數輪爭辯,二人爭論的焦點在於“發展經濟是否需要產業政策推動”,實質是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關系之間的爭論。

張維迎認為,“自由的市場”才能更好配置資源,產業政策不過是穿著馬甲的計劃經濟。產業政策阻礙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還帶來尋租行為和腐敗,產業政策註定會失敗。企業家要靠市場的邏輯賺錢,健康的市場才能促進企業家走正道。哪個項目好只有市場能判斷出來。只有政府減少對資源的控制,把市場的還給市場,企業家精神才能用到正道上,才能給整個社會真正帶來好處。

林毅夫則認為經濟發展需要產業政策才能成功,“有為的政府”必不可缺。新產業所需的資本規模和風險通常會比原有的產業大,政府需要給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一定激勵,企業家才會有積極性去冒這個風險。同時,政府能夠動員和配置有限的資源。他認為,中國道路的成功秘訣,就在於打破新自由主義所謂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的神話。

爭論自8月底來持續發酵,甚至發改委在9月14日的記者會上也對此做出了回應。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稱:“從目前的國際情況看,不同發展階段的各個國家都在運用產業政策,比如日本實行了‘產業重生戰略’,德國也發布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 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產業政策確實對我國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產業政策對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調節供求關系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更是我國產業發展取得輝煌成績的重要保障。” 趙辰昕在肯定產業政策的必要性的同時,也承認目前的產業政策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認真評估。

經過第一輪辯論後,林毅夫10月15日在《求是》刊發《照搬西方主流經濟理論是行不通的》,再次論證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又掀波瀾。

在此之前,張維迎在9月21日由北大國發院博士項目(DPS)與東方戰略與領導力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主題為“企業家精神與中國新商道”的論壇中,發表演講強調市場的作用。

有評論指出,林毅夫與張維迎之爭,是一場在學術界紛擾良久的爭議,雙方都在為自己堅持的立場而正名。回到本質,這是一場關乎市場與政府的命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03

特朗普的華裔拉拉隊:火力全開是為了啥

在美國大選中不斷釋放妨礙中美貿易和種族歧視言論的特朗普,卻令人驚訝地收獲了一批追捧他的華裔高知中產群體。

他們是誰?是什麽原因促使他們走出了亞裔不問政事的傳統,成為了“特朗普粉”?而語出驚人地打破美式“政治正確”傳統的特朗普,若真當選,又是否能達到他們最初的期待?

要不是一次意外引發的談話,《第一財經日報》記者9月下旬在華盛頓第一眼看到飛機鄰座的凱瑟琳(化名)時,完全無法把她與“特朗普粉”的形象聯系起來。

她是一位留著齊耳短發、溫文爾雅,且身材纖細的女性華裔聯邦技術官員。上世紀80年代初碩士畢業後作為高科技移民來到美國後,凱瑟琳一家經過奮鬥,躋身中產。這個原本不太關註政治的高知女性,在這兩年的大選中,卻開始旗幟鮮明地支持起了特朗普:積極加入助選團體,多次給特朗普的選戰捐款。

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項目部主任尼克·霍普(Nicholas Hope AM)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我不是美國公民,但我依然認為特朗普不足以勝任總統。當然其他人,包括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即便這些觀點讓我不可理解。”

他們是誰?

今年9月中下旬,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乘坐從華盛頓到舊金山的班機,空乘手抖,將一整杯番茄汁潑灑在記者大衣上。彼時,同樣曾經求學於北京的她,站出來協助本報記者向航空公司投訴。這也是打破陌生的開始,當談到為何支持特朗普,給人東方知性第一印象的凱瑟琳,語速開始明顯變快,手勢有力,聲音也有些急促。

美國8月中旬公布的一項全國政治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特朗普和希拉里的人群最大的區別便是教育水平。根據彭博的調查,一個典型的特朗普粉形象,是未獲大學學歷的白人,而希拉里的絕對優勢力量來自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

而據10月初公布的全美亞裔調查,絕大部分亞裔和華裔美國人支持希拉里。希拉里在這一群體中的支持率是55%,而特朗普的支持率僅有14%,剩下還有1/5的人未決定投給誰。

凱瑟琳的抉擇與這一調查結果嚴重背離。

但凱瑟琳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的戰友來自一批背景類似的第一代華裔高知群體。這個群體引人註目的地方在於,仿佛應該是天然的希拉里鐵桿,卻堅定地站在了特朗普這邊。

他們在這次大選中表現得尤為激進。比如,在著名高校匯聚的波士頓,在某知名研究所工作的陳立濤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周圍有相當數量和比例的特朗普粉,大多是第一代中國移民。

而正在馬里蘭州著名高校霍普金斯大學求學的克萊拉·馬(Clara Ma)也對本報記者描述說,據她的觀察中,這些華裔特朗普粉算是在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的統稱)等少數人群社會話題上比較保守的群體。在本次大選中,這個群體相當強勢地推介自己的觀點,往往不容他人辯駁。

常規而言,熱衷在美國談及種族和政治的,往往是白人和黑人,有時是拉丁裔,亞裔很少參與討論。但今年的大選,卻點燃了這一小群體的熱情。

當談到為何支持特朗普,凱瑟琳語速開始明顯變快,手勢有力,聲音也有些急促。

臨近大選,美國FBI重啟對希拉里“郵件門”複查之後,部分民調顯示希拉里的支持率首次不敵特朗普。凱瑟琳感到深受鼓舞。

在凱瑟琳的建議下,本報記者作為觀察員,加入了兩個和特朗普有關的在美華裔微信助選群。群里成員以微信聯絡,積極組織支持特朗普競選的活動,活躍度非常高,以至於記者手機常常死機。

比如,來自亞利桑那的華裔安迪·張(Andy Zhang)是群內特朗普粉們的驕傲。據介紹,他是特朗普的鐵桿粉絲,本人現在亞利桑那州競選學區教育委員,為華人家長發聲。他於10月中旬帶頭組織讓飛機將“挺川條幅”(Chinese Americans for Trump)帶上天空,因此帶動了類似飛機條幅飛上美國31個城市的上空。

他公開競選的個人網頁顯示,他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理科專業,後於1998年考取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MBA,現在是一個IT咨詢師。

不滿“入學就業平權”

對於這些特朗普粉而言,不滿入學和就業平權行為,是最重要的站隊原因。

2014年,加利福尼亞州通過限制亞裔入學比例的提案,要求將該州公立大學現占約40%的亞裔學生比例,強行降至與亞裔在加州15%的人口占比一致,以提升非洲裔和拉丁裔的升學率。如果該案最終通過,當地60%左右的亞裔學生的受教育機會將被剝奪。此事隨即在華人社區引起強烈反彈。在全美華人聯合聲援下,該案最終被退回。

凱瑟琳80年代初通過留學、工作,最後定居美國,夫妻倆都是高科技領域的高級人才,一雙子女也就讀於美國的一流名校。在她看來,這無異於剝奪了下一代孩子入學的機會,而希拉里一旦當選,可能繼續推進這樣的政策。她感到已經到了忍耐的極限。

這也符合民調的結果。調查顯示,對於在學校入學和招聘中的所謂“平權”(Affirmative Action) ,特朗普的支持者更為不滿,認為反向歧視了白人。其不滿的比例,遠遠高於希拉里的支持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一個特朗普助選群里看到,群主正發出最後的號召,努力拿下賓州,贏得大選。“只有最後這個周末了,為自己為孩子跟著特朗普助選周末義工註冊。”

一位媽媽則發出了如下的留言: 我們每個星期花三個小時陪孩子練鋼琴,練網球,上中文學校。我們每個月花三百塊讓孩子補數學,補英語,補寫作。我們年複一年的做雙職工買貴房子交高地稅。我們的孩子要讀更多的書,要做更多的題,要睡更晚的覺。為了什麽,為了他們上個好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為了這個我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另一位家長馬上回應,要報名,帶女兒去見識一下,讓她知道這些都得來不易。

凱瑟琳則對本報記者介紹說,矽谷的高科技公司,現在大概是華裔、印度裔、白人各占1/3。她朋友的孩子在Airbnb工作。今年夏天,收到一封來自高級總裁的群發郵件,稱要實施平權政策,未來必須多元化員工的來源。

Airbnb專門聘請了咨詢公司給大家培訓。黑人咨詢師指導說,首先,你們未來要停止招聘亞裔,要開始招聘黑人員工。“只要你們開始雇傭了,黑人員工就會逐漸開始多了。”一個員工提問,如果完全按照種族比例來招收員工,那怎麽考慮員工的水準和資格呢?結果公司的副總裁和咨詢師都大怒,說:“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寧選無視你的那個人

這些支持特朗普的華裔,有的並不完全贊同特朗普的言論,但更厭惡希拉里代表的民主黨政策傾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我支持特朗普,是因為想要有所改變,也許他能讓美國經濟變好。” 從16歲就來美國闖蕩、現在洛杉磯一家華人旅行社工作的福建籍導遊克里斯(Chris)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喬治梅森大學政府學院教授馬克·羅澤爾(Mark Rozell)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整體來看,這對於美國人是一個“矮子里面拔將軍”(lesser to two evils)的選擇。特朗普的吸引力在於,很多美國人覺得“政治正確”已經太過了,但只有特朗普願意出來公開說話反對。

雖然從各種公開資料看,特朗普並沒有明顯要為華人謀福利的承諾或表態,但並不影響這些華人的選擇。“一方對你明顯不利(希拉里),而另一方無視你(特朗普),你會選誰?”陳立濤向本報這樣解釋特朗普粉的心態。

華裔特朗普粉關註的其他民主黨政綱中對華裔不利的內容,還包括越來越高的醫保費用、新移民政策帶來的安全問題、未來空缺的首席大法官是否任命自由派,以及是否要把中產的福利削減給那些吃低保不勞而獲的人群。

雖然特朗普本人常常“亂說話”,凱瑟琳卻認為,如果結合共和黨以往的政策傾向,以上的問題至少都能得到回應,“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政策也許能夠務實一些。”

凱瑟琳提到剛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例子。她負責開車,載其它四個平時關系挺好的同事一起出去玩,其中三個女士坐後排(一個亞裔,兩個白人)。亞裔的女生比較瘦,而兩個白人比較胖。那個亞裔女生好心說,我比較瘦(small),要不我坐中間吧?沒想到這句簡單的話,馬上招來了兩位同事的不滿,臉馬上拉了下來。

“你這是暗示,我們很胖嗎?這是一種歧視。”其中一位白人同事用半開玩笑但仍然相當嚴肅的口吻說。這讓凱瑟琳特別吃驚,胖就是胖,為什麽就這麽難以承認呢?

她覺得奧巴馬政府代表的民主黨掀起的社會風潮,實在是有點過了。

有時候特朗普粉也會感受到挫敗,比如群內一位活躍的鐵粉將助選宣言發到自己校友群里,被一位校友嚴厲指責:“請看一下主流媒體報道,沒有事實根據的事情不要傳了。”

而當凱瑟琳在前臺發聲“挺川”,努力為華裔下一代爭取權利時,她已在美接受名校高等教育的一雙子女卻另有看法。

孩子們認為,即便實行平權措施,沒有被超一流大學錄取,自己也可以被其他優秀的院校錄取。即便被矽谷某家公司拒絕,也不可能被每家公司都拒絕。

而同時在馬里蘭州某知名中學做老師的克萊拉·馬,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對本報記者說,在美國,學習成績並非唯一標準,擅長運動和社交等其它能力,也是評價精英的同等重要標準。

“如果我老公不是華裔,本科原本可以上MIT。但他去了也不錯的學校拿了全獎,三年就讀完本科碩士,又因為他是華人,享受了創業優惠政策。這影響他成才了嗎?”她說。“他小時候剛來美國也曾被白人歧視,但因為打贏了一場籃球,迅速融入了。”

此外,她解釋說,多元化本就是美國文化的內核之一。在大選期間,不論是霍普金斯大學,還是她教書的中學,都反而加強了多元化社會的步伐。不過,她在一代移民算是一個特例——很小就到了美國,周圍的朋友幾乎都是美國人。

特朗普能解決華裔訴求嗎?

當群內特朗普的華裔粉們正沖刺運作最後的助選活動時,一個疑問依然存在:若特朗普當選會帶來什麽,又是否能夠達到他們的預期?

羅澤爾對本報記者稱,由於特朗普反對自由貿易、反對全球化,嚇到了大量的投資者,如果特朗普當選,雖然應該遠不如英國脫歐嚴重,但短期會有市場震蕩;但如果特朗普輸了,那麽美國的政治僵局和緩慢的經濟增速還會持續。

而負責美國肯塔基、俄亥俄、印第安納和田納西地區的投資移民簽證中心(KOIT)主席恰克·薩摩斯(Chuck Summers)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如果特朗普當選,政策將可能因此收緊。過去10年,來自中國的投資移民一直占主導力量。比如,2015年,美國87%的投資移民來自中國。

但目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並沒有找到問卷調查和實例顯示,特朗普的華裔粉是否包含投資移民,以及所占比例。

那些通過自由貿易獲得巨大收益的美國公司也在密切關註大選。一家加州杏仁出口公司,以及兩個密切關註中美貿易的大宗商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不論是誰當選,都要看其最後出臺的具體政策和措施。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彼得·斯考特曾在9月初表示,他最擔心的就是美國大選走向對全球經濟的走向。但現在,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目前民調顯示特朗普會輸,可能更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希拉里將會和什麽樣的國會合作,以及國會的保護主義傾向程度有多重。

無論如何,粉絲們一番熱鬧和努力之後,明天,這個結果將水落石出。

“如果希拉里作為政客不可信,那麽特朗普作為商人就可信嗎?他上臺就能解決華裔的訴求嗎?” 克萊拉·馬問道,“幾年後,不知道他們(特朗普粉)會不會失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91

火力全開,拜登最後演講痛批普京特朗普

美國副總統拜登周三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主旨演講,這也將是他最後一次以這一身份發表公開講話。在這份主題為“國際自由秩序面臨威脅”的演講稿中,拜登將矛頭指向了普京和候任總統特朗普,同時收入不公可能引起的社會問題也被提及。

指責普京破壞國際秩序

拜登首先講到,目前國際社會處於高度不確定性的狀態,我們應思考未來能留給孩子們一個怎樣的世界。隨後他提到了普京,認為俄羅斯總統使用了“一切工具”破壞西方民主進程,指責其試圖使之前美歐在民主方面數十年的努力付之東流。拜登表示俄羅斯使用“網絡攻擊”手段幹擾利潤美國大選,這結論獲得了美國17家情報機構的證實。鑒於今年眾多歐洲國家將陸續進行大選,未來我們將看到俄羅斯更多的幹預行為,目的很明確——普京希望看到“國際秩序的崩塌”。顯然普京對未來的看法“與眾不同”。

暗諷特朗普北約及邊境墻立場

雖然拜登在講話伊始就強調,希望媒體不要將他的講話解讀為對候任總統特朗普的炮轟,但事實並非如此。對於特朗普及顧問試圖動搖北約地位的嘗試,拜登強調美國必須支持北約同盟,毫無疑問這不可替代,歐洲和美國將一直為反孤立、反保護主義而戰。對於特朗普在美墨邊境修建隔離墻的呼籲,拜登則認為現在不是考慮這種問題的時候,美國也不應生活在恐慌之中。

在拜登看來,全球各國應同心協力保護民主成果,以免受個別國家破壞,而特朗普堅持的“美國第一”原則是不合適的。

警惕收入不平衡造成社會動蕩

拜登認為收入不平等日益成為破壞世界秩序的重要因素。雖然全球化讓商界領導和精英們嘗到了甜頭,但也要註意到社會中存在的恐慌。全球化讓富人越發富有,同時也讓底層窮人的生活獲得了提高,但中產階級的空洞化問題開始顯現,而這些人正是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未來的世界應該讓每個人的生活水準有所提高,而繼續教育將對個人職業生涯的提升大有裨益,建議美國政府應該為人才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和條件。

隨後拜登將矛頭指向了1%最富有的人群,強調應該建立一個合理的稅收制度,讓每個人的稅收狀況符合自己收入情況。中產階級的稅率不應該上調,而富豪並沒有完全體現他們的稅收義務。拜登認為通過稅收調整,可為學生入讀社區學院提供足夠資金,在幫助他們提升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的同時,也為未來的中產階級的發展及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

最後告別

拜登演講的開始與結束,都獲得了與會者長時間的起立鼓掌。在演講結束之際,拜登不忘提醒大家,本周他就將結束自己的使命,也許未來就可以說出任何想說的心里話了。本周五美國將舉行總統就職典禮,特朗普將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5屆總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02

全球頭條丨巴菲特股東大會火力全開 承認錯過谷歌亞馬遜

——CNBC——

【巴菲特股東大會火力全開】周六伯克希爾哈撒韋召開股東大會,股神巴菲特攜搭檔芒格出席並接受來自全球各地股東的提問。巴菲特對科技巨頭的表現贊嘆不已,因為在美國市值最高的股票主要都是科技股,包括蘋果、微軟、雅虎以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未來並購首選就是這種輕資本企業。股神承認自己錯過最大的投資機會就是谷歌和亞馬遜,並對亞馬遜CEO貝索斯贊不絕口。對於接班人問題,巴菲特表示還沒有考慮過,只有董事會知道最後結果,希望他已經非常有錢,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對於中國市場,巴菲特表示美國過去的教訓是,當市場變熱時,新發股票都很好,很多人就會被吸引進來投機,中國作為一個比較新興的市場,全民參與可能有投機的麻煩,這是不太聰明的做法。當被問及伯克希爾能否在中國複制成功時,搭檔芒格認為中國市場估值比美國低,有美好的未來,但會經歷成長的煩惱。巴菲特則表示投資不會限定國家和地區,並強調“芒格預言,中國市場表現將超越美國”。在發布會開始前,巴菲特接受第一財經等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比亞迪是目前為止伯克希爾唯一投資的中國公司,願意尋找新的標的,必須是有規模的公司,50億美元以上的。

——金融時報——

【墻倒眾人推 原油凈多頭創去年限產協定以來新低】根據CFTC本周二公布的數據,基金經理持有的WTI原油多頭頭寸已經降至1.63億桶,創去年11月29日歐佩克達成限產協定以來最低值。兩天後的周四,國際油價再次經歷近5%的重挫,可以預見凈多頭的倉位將進一步減少,市場對歐佩克能否繼續有效支撐油價疑問重重。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承認,商品市場的參與者對油價的影響越來越大。數據顯示今年2月WTI原油凈多頭一度達到4億桶的高點,而在最近一周,凈多頭頭寸驟降26%。

——BBC——

【特蕾莎梅:呼籲團結一心 歐盟來者不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周日發行的《太陽報》刊文,直言接下來的大選將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呼籲支持者積極投票,防止反對黨形成“混亂聯盟”幹擾脫歐談判,歐盟談判者會充分利用英國暴露出的弱點。文中提及,那些歐盟首腦刻意為談判設置難關,甚至借機忽視英語的重要性。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周五在意大利表示,英國脫離歐盟是一個“悲劇”,英語將會逐漸失去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在當天舉行的英國地方選舉中,特蕾莎梅領銜的保守黨優勢明顯,但依然不能在隨後的大選中掉以輕心,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已經表態將在稅收及養老金領域向保守黨發難。

——華爾街日報——

【法國竭力控制馬克龍團隊被黑客入侵影響】周五晚間,數千封馬克龍競選團隊郵件和內部文件在網上被曝光,馬克龍團隊隨後發表緊急聲明,稱被黑客攻擊,內容被添油加醋,試圖幹擾大選結果。法國大選委員會周六召開緊急會議,警告傳統媒體和社交網絡傳播相關內容涉嫌違法。法國媒體當天也對此事保持沈默,主流電視臺BFMTV播出投票準備細節,對黑客一事只字不提,《費加羅報》則刊登了選民反對勒龐的報道。

——Reuters——

【伊朗:國際油價55美元/桶是合適的】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周六表示,國際油價在55美元/桶是合適的,相信無論是歐佩克還是非歐佩克產油國都會支持延長限產協定以支持石油價格。在沙特宣布俄羅斯同意加入限產行列後,國際油價周五反彈近2%。歐佩克集體會議將在5月25日召開,會上成員國能源部長將討論限產實施情況,並決定是否繼續延長限產協議。

——Bloomberg——

【默克爾:北約應團結一致 願與俄羅斯對話】德國總理默克爾周六表示,北約需要展示實力,但願意在新的歐洲政治背景下與俄羅斯保持對話。默克爾在每周例行講話中強調,北約必須團結一致,以應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重挑戰,跨大西洋同盟不應分裂成北美和歐洲兩部分。目前歐洲與美國就北約軍費分配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成員國軍費占GDP的比例上升至2%,默克爾周五再次強硬回應,稱堅持發展援助目標同樣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4

BAT火力全開布局人工智能 平臺構建提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9864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獲得融資:例如2012年第一季度僅有12起人工智能相關的投資案例,而在2016年第二季度達到了65起。

人工智能正處於浪潮之巔。高盛集團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人工智能崛起》的研究報告,稱中國在利用人工智能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已經成為全球的主要競爭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2016年已經突破100億元,預計2019年將增長至344.3億元。2000年-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累計增長1477家,融資規模累積達27.6億美元。大量的資本、人才、創業公司以及技術正支持中國的人工智能爆發。世界範圍內,谷歌、蘋果、亞馬遜、微軟、Facebook五大科技巨頭都在搶占人工智能市場,國內BAT也火力全開布局人工智能,它們也將成為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過去五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艾瑞咨詢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增長率預計將達到51.2%:這一數字在2016年為43.3%,2017年產業規模將預計從2016年的100.60億元攀升至152.10億元。而由烏鎮智庫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獲得融資:例如2012年第一季度僅有12起人工智能相關的投資案例,而在2016年第二季度達到了65起。

但在人工專利數量飆升、行業融資數目不斷攀升的表象下,不容忽視我國仍舊缺乏核心人工智能專利,和美國相比,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獲得的融資額度仍然較低。盡管如此,在企業數量、融資額度、技術實力等多項指標上,目前我國已經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處在領先地位。

世界科技巨頭公司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中國盡管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誕生不少創業公司,但BAT較大的資金投入規模、招徠AI人才的能力、更好的基礎設施和規模更大的數據基礎,成為這場爭奪戰中取勝的關鍵。

麥肯錫近期發布報告認為,從全國來看大公司對於AI的投資在整個AI產業投資中占比極高,其中代表性企業包括谷歌、百度等,這一部分投資在2016年被認為在180億美元至270億美元之間,是來自風險投資、私人公司等外部投資金額的兩倍多。

BAT加速人工智能落地

自放棄了2015年以來O2O戰略後,今年以來百度在AI上展現了更為激進的姿態。“百度是一家AI公司。”是百度高管在今年時常提及的觀點。今年二季度財報會議上,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卻告訴分析師,騰訊認為AI發展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

但事實上即便是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力看似較遲的騰訊,也在AI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BAT三家都在各自產品中尋找落地人工智能的場景,但方向和幅度則不盡相同。

百度的AI戰略中,首要位置是用AI來提升目前百度已有業務,率先將AI能力應用到翻譯、導航等產品當中,以提升這類產品的效率。其次,則是通過AI來培育出新的業務,例如智能雲、智能駕駛等。

若梳理目前騰訊公布的案例,可以看到騰訊推出了遊戲AI、社交AI、內容AI來尋找人工智能落地場景。例如在圍棋領域推出“絕藝”,上線智能語音助手App等,以及在醫療領域推出了一個醫學影像實驗室,早期用於識別食管癌。將人工智能能力和騰訊目前已有的業務進行結合中,騰訊目前應用較多的業務之一是金融業務。

對於阿里而言,電商本身即是落地AI的主要場景,例如很早就聲稱將AI應用到了智能語音客服方面,在最近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又宣布推出一款支持中英文的智能會話客服機器人。此外阿里推出城市大腦,以及在制造業流水線上嘗試“工業大腦”等。在B端進行嘗試。

在加速技術落地應用同時,三家巨頭公司均初涉及構建AI開放平臺。

在2017年7月5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總裁陸奇認為,AI的商業化途徑、行業化是數據加算法、加軟件、硬件,達到用戶價值、產生商業價值,這樣更多的數據、更大的價值進入創新循環。更長遠來說,百度將自身定位為一個AI開發平臺,向開發者提供AI能力進行開放。百度寄望於再造一個汽車界的“安卓系統”,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推出了DuerOS。

麥肯錫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科技巨頭在全球投資Ai的金額達到了約2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被用於研發和部署。此外仍有10%左右被用於投資並購。例如百度收購了海外技術公司,專註在語音喚醒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創業公司KITT.AI。

10月11日,阿里雲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在采訪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阿里接下來將可能消滅目前的所謂的“城市大腦”、“工業大腦”等基於不同場景下的系統,提煉系統架構,通過輸入不同的數據來泛化到不同的垂直領域。本質上阿里的做法也是在試圖進行一次平臺化的轉變:從解決某領域的智能解決方案,轉變為一個通用型的人工智能架構。

騰訊的開放某種程度上是基於騰訊雲來完成,例如目前騰訊雲提供了包括圖像服務、語音服務等SDK接口,開發者同樣可以通過接入來獲得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能力。AI方面騰訊分列AI平臺、框架和應用服務等。此外騰訊還上線了騰訊雲小微,以此構建騰訊的智能服務開放平臺。

押註未來

近年來三家公司均大力引入AI人才。從團隊架構上而言,騰訊在多個團隊對AI進行布局,分屬騰訊三個不同事業群的AI Lab、優圖實驗室以及微信AI團隊。阿里在人才吸引上近期動作頗大,阿里新成立達摩院揚言在未來三年投入千億作為啟動資金。此前阿里更多強調技術的落地和實際應用,成立達摩院某種意義上是阿里在AI方面向縱深邁進。

阿里目前已經在布局芯片階段。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認為,目前諸如GPU這類已有的芯片無法滿足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因此需要推出定制化的芯片。而閔萬里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阿里仍在設計芯片架構的階段,距離真正硬件測試仍有一段距離。

在今年8月騰訊發布二季度財報講話中,劉熾平認為人工智能行業目前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而在騰訊提供的一份官方資料中,騰訊認為,由於人工智能在歷史屢次受限於基礎設施瓶頸,因此AI的發展和基礎設施支撐情況密切相關,此外騰訊認為目前AI在理解環節上仍未找到突破口。

但與此同時,騰訊同樣認為AI目前在垂直領域的落地能夠創造直接的價值。一種簡單而直接的印象是:百度在過去四年中進行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相關基礎研究,而騰訊、阿里更多強調技術的實用性、產品化和具體場景。

在BAT三家中,騰訊起步最慢且幅度較小,百度布局較早且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投入較大,阿里則在實際落地應用中最為激進,強調人工智能研究的實用性。但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三家公司今年在AI領域的投資布局呈加速趨勢。

但在技術能力具體落地上,具體載體仍在探索。例如百度DuerOS目前展示的落地載體仍是在智能手機上,以及智能音響。

今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智能音響“天貓精靈”,押註AI能力在消費市場場景。10月12日舉行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了AliGenie語音開放平臺新增多個場景。早在今年7月,也有騰訊正在研發自家智能音響的聲音傳出。但在9月,騰訊暫時選擇和出門問問聯合推出音響方式來介入這一領域。

無論從概念抑或是技術落地上,BAT這三大巨頭已經緊緊的將AI和自己綁在了一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101

證監魏建新:集中火力打擊3類案件

1 : GS(14)@2016-11-10 07:42:25

【明報專訊】於今年5月上任、接替去年9月離職的施衛民,成為新任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的魏建新(Tom Atkinson),昨日出席論壇時表示,由於資源有限,故證監會屬意優先處理影響較大的上市公司欺詐及不當行為、市場操縱、及中介機構不當行為。他強調,除執法外,日常監管亦不可忽視,會繼續加強與本地及內地監管機構的合作。

優先處理市場操縱中介違規等

新任「打虎專員」魏建新昨日出席論壇時表示,他希望證監會的法規執行部能着重於「質」,而不是「量」。不過由於資源有限,加上預期執法個案數量會以每年兩成的速度增加 ,故他認為有必要為案件定下優先次序,為此證監會成立了4個新的專責小組,分別專注於企業欺詐與不當行為、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中介機構不當行為、及潛在風險(暫時性小組)。而他指,最優先處理的,是上市公司的欺詐及不當行為、市場操縱、及中介機構不當行為,因為其涉及了龐大的公眾利益,及香港市場的廉潔。

同時,為了市場能進一步健康發展,魏建新透露,過去數月證監會法規執行部成立了5個策略檢討小組,分別負責與其他部門探討執法事宜的關注、檢討如何提高執法效率、檢視國際監管市發展、加強與本港及內地監管或執法機構的合作,包括中證監、金管局、警務處等。他指,近期證監會與律政司簽訂了備忘錄,就刑事案件方面加強合作。

強調全面監管 履行把關職能

不過魏建新強調,執法是後知後覺的,當執法時,投資者權益及市場聲譽或已受到損害,故證監會必須發展成為一個全面的監管機構,不只在執法上,還需要履行日常監管及把關的職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37&issue=20161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768

胡官集中火力搶泛民票

1 : GS(14)@2017-02-05 10:51:42

【本報訊】特首參選人胡國興昨日在未有事先通知傳媒下,在金鐘一間餐廳與80多名市民和選委會面,有民主派選委在會後表明積極考慮提名胡國興參選特首。胡國興會後表明,未來策略是集中向民主派選委拉票,又稱至今有信心取得足夠提名入閘,但不便透露已取得的具體提名數目。


稱資源充足毋須眾籌

胡國興昨於金鐘與近百名市民和選委聚會,出席選委包括醫學界區耀佳、衞生服務界吳志傑,以及社福界賴仁彪和黃於唱,不少沒有選委票的政界人士亦有現身,包括昨日主持聚會的新思維副主席鄭承隆、區議員陳國強和張美雄、「思言財雋」發言人陳漢輝等。有支持者席間向胡官送上寫有「成功」的紅色心意卡,並向胡官索取合照。胡官昨日演講時,講述自己成長經過,透露在英國留學時,為賺錢供朋友讀書,結果認識了現時太太,引來在場人士一陣笑聲,又說自己是前日出任林鄭競選辦主席團成員夏佳理的徒弟,「但?家同佢(夏佳理)冇乜太大關連」,並在會上重申過去對政改、《基本法》第23條等立場。醫生界選委歐耀佳會後表示,個人正積極考慮提名胡國興參選特首,因為胡國興夠正氣,但相信其所屬的「真普選醫生聯盟」選委不會綑綁提名。衞生服務界選委吳志傑亦表示個人積極考慮提名胡國興,但最終立場仍要與所屬「衞.真普30」成員溝通。社福界選委賴仁彪、黃於唱則稱未決定提名立場。胡國興會後表明,未來策略是集中向民主派選委拉票,因為很多建制派選委不想現階段即公開身份,又指由於自己有足夠資源應付選舉,所以不會仿效對手曾俊華發起眾籌。胡官昨又在facebook貼文,指前日曾與工程界選委黎廣德會面,其間談及棕地問題,表明如當選特首,將會建立公開的棕地資料庫平台,逐步取回被非法霸佔、違法作業等棕地作發展。■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5/199185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