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地流轉指導意見有望月底前公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63

首部關於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有望在本月月底前公布。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為了規範和促進農村土地產權流轉交易,政府擬出臺關於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起草,或將於本月底前公布。據了解,這是全國層面上首部針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指導性文件,將對市場形式、規模、布局、品種以及市場功能作出明確規定。

據其報道,截至2012年底,全國已有800多個縣(市)、13000多個鄉(鎮)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林業系統成立了1200多家林權交易機構。到2014年10月底,全國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安徽、山東、成都、武漢、杭州、廣州、昆明等11個省級或省會城市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機構。

但現在的農村產權交易機構面臨重重挑戰,一是交易機構定位模糊,主管部門不統一,有的是企業性質,按照公司機制運行,有的是事業單位,政企不分。二是法律制度不完善,集體產權是否必須進場規範交易、農村產權交易機構的合法性、二次流轉、長久不變等都缺乏相關法律依據。三是配套政策不完善。

上述報道引述專家預計,隨著政府即將出臺指導意見明確相關事宜,2015年的土地流轉交易會更加順暢,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54

農地流轉文件正式印發 集體土地承包權不得流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86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首部針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全國性指導文件日前正式印發。

報道提到,這份名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文件,對能進場的農村產權交易品種進行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四荒”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農業生產設施設備、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農業類知識產權等。但《意見》明確指出,交易品種將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體土地承包權。

“《意見》的安排實際上是對決策層提出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等‘三權分置’理論的落實。”《經濟參考報》引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由於農村土地的產權權屬關系複雜,適用的規則也不同,所以《意見》在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上進行了分類指導。

“這並不是說農村集體土地不能流轉,恰恰相反,中央還再三強調要重點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改革,但這里是指經營權的流轉交易。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永遠不可能交易,承包權現在也明確提出不在進場流轉品種範圍內,說明維護農民利益,防止他們在流轉過程中失地是決策層推進改革的基礎。”報道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213

農地流轉文件正式公布 集體土地承包權不得流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86

首部針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全國性指導文件今天正式對外公布

這份名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文件,對能進場的農村產權交易品種進行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四荒”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農業生產設施設備、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農業類知識產權等。但《意見》明確指出,交易品種將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體土地承包權。

《經濟參考報》曾引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意見》的安排實際上是對決策層提出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等“三權分置”理論的落實。由於農村土地的產權權屬關系複雜,適用的規則也不同,所以《意見》在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上進行了分類指導。

“這並不是說農村集體土地不能流轉,恰恰相反,中央還再三強調要重點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改革,但這里是指經營權的流轉交易。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永遠不可能交易,承包權現在也明確提出不在進場流轉品種範圍內,說明維護農民利益,防止他們在流轉過程中失地是決策層推進改革的基礎。”報道稱。

以下是文件全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引導農村產權

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4〕7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和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需求明顯增長,許多地方建立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服務平臺,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提供了有效服務。但是,各地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展不平衡,其設立、運行、監管有待規範。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事關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有利於保障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權益,有利於提高農村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利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此,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為前提,以保障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權益為根本,以規範流轉交易行為和完善服務功能為重點,紮實做好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工作。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益性為主。必須堅持為農服務宗旨,突出公益性,不以盈利為目的,引導、規範和扶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展,充分發揮其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作用。

  ——堅持公開公正規範。必須堅持公開透明、自主交易、公平競爭、規範有序,逐步探索形成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特點的市場形式、交易規則、服務方式和監管辦法。

  ——堅持因地制宜。是否設立市場、設立什麽樣的市場、覆蓋多大範圍等,都要從各地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

  ——堅持穩步推進。充分利用和完善現有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在有需求、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新的市場形式,穩妥慎重、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不片面追求速度和規模。

  二、定位和形式

  (三)性質。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是為各類農村產權依法流轉交易提供服務的平臺,包括現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交易中心、林權管理服務中心和林業產權交易所,以及各地探索建立的其他形式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現階段通過市場流轉交易的農村產權包括承包到戶的和農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等,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林地經營權為主,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體土地承包權,具有明顯的資產使用權租賃市場的特征。流轉交易以服務農戶、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流轉交易目的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為主,具有顯著的農業農村特色。流轉交易行為主要發生在縣、鄉範圍內,區域差異較大,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

  (四)功能。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既要發揮信息傳遞、價格發現、交易中介的基本功能,又要註意發揮貼近“三農”,為農戶、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流轉交易產權提供便利和制度保障的特殊功能。適應交易主體、目的和方式多樣化的需求,不斷拓展服務功能,逐步發展成集信息發布、產權交易、法律咨詢、資產評估、抵押融資等為一體的為農服務綜合平臺。

  (五)設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是政府主導、服務“三農”的非盈利性機構,可以是事業法人,也可以是企業法人。設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要經過科學論證,由當地政府審批。當地政府要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承擔組織協調、政策制定等方面職責,負責對市場運行進行指導和監管。

  (六)構成。縣、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等流轉服務平臺,是現階段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好現有的各類農村產權流轉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其植根農村、貼近農戶、熟悉農情的優勢,做好縣、鄉範圍內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工作。現階段市場建設應以縣域為主。確有需要的地方,可以設立覆蓋地(市)乃至省(區、市)地域範圍的市場,承擔更大範圍的信息整合發布和大額流轉交易。各地要加強統籌協調,理順縣、鄉農村產權流轉服務平臺與更高層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關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合作共建,也可以實行一體化運營,推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七)形式。鼓勵各地探索符合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實際需要的多種市場形式,既要搞好交易所式的市場建設,也要有效利用電子交易網絡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整合各類流轉服務平臺,建立提供綜合服務的市場。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可以是獨立的交易場所,也可以利用政務服務大廳等場所,形成“一個屋頂之下、多個服務窗口、多品種產權交易”的綜合平臺。

  三、運行和監管

  (八)交易品種。農村產權類別較多,權屬關系複雜,承載功能多樣,適用規則不同,應實行分類指導。法律沒有限制的品種均可以入市流轉交易,流轉交易的方式、期限和流轉交易後的開發利用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現階段的交易品種主要包括:

  1.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耕地、草地、養殖水面等經營權,可以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轉交易,流轉期限由流轉雙方在法律規定範圍內協商確定。

  2.林權。是指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使用權,可以采取出租、轉讓、入股、作價出資或合作等方式流轉交易,流轉期限不能超過法定期限。

  3.“四荒”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使用權。采取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按照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有關規定進行流轉交易。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其承包經營權可以采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進行流轉交易。

  4.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是指由農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經營性資產(不含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可以采取承包、租賃、出讓、入股、合資、合作等方式流轉交易。

  5.農業生產設施設備。是指農戶、農民合作組織、農村集體和涉農企業等擁有的農業生產設施設備,可以采取轉讓、租賃、拍賣等方式流轉交易。

  6.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是指農戶、農民合作組織、農村集體和涉農企業等擁有的小型水利設施使用權,可以采取承包、租賃、轉讓、抵押、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交易。

  7.農業類知識產權。是指涉農專利、商標、版權、新品種、新技術等,可以采取轉讓、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交易。

  8.其他。農村建設項目招標、產業項目招商和轉讓等。

  (九)交易主體。凡是法律、法規和政策沒有限制的法人和自然人均可以進入市場參與流轉交易,具體準入條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現階段市場流轉交易主體主要有農戶、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涉農企業和其他投資者。農戶擁有的產權是否入市流轉交易由農戶自主決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妨礙自主交易。一定標的額以上的農村集體資產流轉必須進入市場公開交易,防止暗箱操作。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要依法對各類市場主體的資格進行審查核實、登記備案。產權流轉交易的出讓方必須是產權權利人,或者受產權權利人委托的受托人。除農戶宅基地使用權、農民住房財產權、農戶持有的集體資產股權之外,流轉交易的受讓方原則上沒有資格限制(外資企業和境外投資者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對工商企業進入市場流轉交易,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強準入監管和風險防範。

  (十)服務內容。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都應提供發布交易信息、受理交易咨詢和申請、協助產權查詢、組織交易、出具產權流轉交易鑒證書,協助辦理產權變更登記和資金結算手續等基本服務;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開展資產評估、法律服務、產權經紀、項目推介、抵押融資等配套服務,還可以引入財會、法律、資產評估等中介服務組織以及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和擔保公司,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提供專業化服務。

  (十一)管理制度。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要建立健全規範的市場管理制度和交易規則,對市場運行、服務規範、中介行為、糾紛調處、收費標準等作出具體規定。實行統一規範的業務受理、信息發布、交易簽約、交易中(終)止、交易(合同)鑒證、檔案管理等制度,流轉交易的產權應無爭議,發布信息應真實、準確、完整,交易品種和方式應符合相應法律、法規和政策,交易過程應公開公正,交易服務應方便農民群眾。

  (十二)監督管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市場主管部門要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定期檢查和動態監測,促進交易公平,防範交易風險,確保市場規範運行。及時查處各類違法違規交易行為,嚴禁隱瞞信息、暗箱操作、操縱交易。耕地、林地、草地、水利設施等產權流轉交易後的開發利用,不能改變用途,不能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能破壞生態功能,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

  (十三)行業自律。探索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推動行業發展和行業自律的積極作用。協會要推進行業規範、交易制度和服務標準建設,加強經驗交流、政策咨詢、人員培訓等服務;增強行業自律意識,自覺維護行業形象,提升市場公信力。

  四、保障措施

  (十四)扶持政策。各地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紮實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戶宅基地使用權、林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行市場建設和運營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通過采取購買社會化服務或公益性崗位等措施,支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管理信息網絡平臺,完善服務功能和手段。組織從業人員開展業務培訓,積極培育市場中介服務組織,逐步提高專業化水平。

  (十五)組織領導。各地要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從本地實際出發,根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需要,制定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農村工作綜合部門和科技、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水利、林業、金融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4年12月30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20

上海聯交所總裁:搭建PPP交易平臺讓項目流轉起來

8月15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錢琎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呼籲,建立PPP交易平臺。

錢琎表示,PPP交易平臺的建立,能夠為PPP項目中的社會資本提供進入、退出或流轉的可能,也為新的社會資本進入存量項目提供了通道,從而保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PPP項目的動力和活力,是對PPP項目從發起、融資、建設、運營到退出整個生態鏈的充實和完善,有助於構建PPP事業的長效發展機制,也符合中央關於“供給側改革”、“盤活存量”的政策導向。

他透露,目前,上海聯交所計劃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上海,面向全國及國際,在財政部PPP中心的指導下,搭建PPP項目交易流轉平臺。通過此平臺為PPP項目落地實施一站式服務,包括交易信息發布、尋找社會資本、融資配套服務以及社會資本流轉等,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在政府和市場之間形成紐帶與對接。

錢琎稱,聯交所的其他幾個業務板塊,包括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跨境並購等,都能和PPP交易產生協同效應,從而促進PPP交易市場的活躍度,為資本退出和流轉提供高效而又合規的服務。

他對加快PPP項目交易流轉提出五點建議。

首先,在PPP制度的頂層設計時將PPP交易相關內容納入,以健全完善PPP項目發展的長效機制。

其次,在項目設計階段,就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在部分PPP立項合同中進行專業化設計,突出項目的金融屬性和資本屬性,提高資本進出的流動性。

第三,應該鼓勵PPP項目產品創新,在PPP項目不同時期通過增資、股權轉讓等方式,引入更為匹配適合的社會資本方和財務投資人,擴大參與方範圍,進行風險、權責和利益的再次分配,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

第四,充分發揮交易平臺的市場化服務功能,做好交易服務的集成商,擴大項目信息發布與服務的範圍和渠道。我們聯交所願意做365天永不落幕的展示平臺。

第五,待交易數據有一定的積累的條件下,可推出PPP行業景氣指數,PPP資產證券化指數等,既有利於監管機構實時監測市場動態,做出系統性風險預警,也有利於金融產品的創新,為產品設計和定價提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14

國家林業局出手整治集體林權流轉“亂象”

國家林業局制定的《關於規範集體林權流轉市場運行的意見》近日出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9日從國家林業局獲悉,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集體林權流轉“亂象”,國家林業局決定進一步規範林權流轉秩序,嚴格林權流入方資格條件,強化流轉合同管理,並加強林權流轉用途監督。

吉林省通化縣幹溝村村民孫秀娟手捧自家的林權證。攝影/章軻

《意見》明確,集體林權流轉是指在不改變林地所有權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權權利人將其擁有的集體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林木使用權依法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他人的行為,不包括依法征收致使林地經營權發生轉移的情形。

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區劃界定為公益林的林地、林木暫不進行轉讓,允許以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轉。權屬不清或有爭議、應取得而未依法取得林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未依法取得抵押權人或共有權人同意等情況下的林權不得流轉。林權流轉應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和林地林用及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

《意見》提出,對家庭承包林地,以轉讓方式流轉的,流入方必須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原則上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進行且需經發包方同意;以其他形式流轉的,應當依法報發包方備案。

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流轉的,流轉方案應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提前公示,依法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采取招標、拍賣或公開協商等方式流轉;流轉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要事先報鄉(鎮)政府批準。林權再次流轉的,應按照原流轉合同約定執行,並告知發包方;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經營權,須經依法登記取得林權證或不動產權證書方可流轉。

委托流轉的,應當有林權權利人的書面委托書。林權流入方應當具有林業經營能力,鼓勵各地依法探索建立工商資本租賃林地準入制度。鼓勵和支持林業經營主體主動公示“林業生產經營改善計劃”,以及林地、林木開發利用和流轉合同履約等情況年度報告,自覺接受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

《意見》要求,各地要完善縣級林業服務平臺功能,逐步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和管理網絡,加強林權流轉信息公開,可采取減免費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農戶和其他林業經營主體到林權交易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等公開市場進行林權流轉交易。

《意見》提出,引導和規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向社會公布評估機構不良行為,指導和監督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協會工作。各地要加強林權流轉合同管理,探索建立合同網簽和面簽制度,要求市場主體以規範格式向社會作出公開信用承諾,並納入交易主體信用記錄。

同時,推進林權流轉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建立林權流轉市場主體信用評級制度和信用評價成果運用機制,在實施財政性資金項目安排或授予榮譽性稱號時,將信用狀況作為參考條件;加強對林權流轉工作的指導,研究制定林權流轉具體操作規程,切實履行好林權流轉監督管理職責,及時查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

《意見》還提出,各地要建立林權數據動態管理制度,實行林權權源表管理模式,將林地承包合同和林權流轉合同、林權登記、林業經營主體、流轉交易、抵押擔保、森林保險以及森林資源等涉及林權信息有序銜接集成,實現關聯業務協同管理。加快推進林權流轉市場監管服務平臺建設,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網絡監管體系,實現相關數據的互聯互通和縱橫信息共享。加快建立林權信息基礎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網上辦理,逐步實現林權管理的自動化、標準化和信息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17

葡萄酒旅遊起步 客流轉化成發展節點

近期一場由天貓主辦的萬國酒品鑒會上,除了發布的《天貓全球酒水消費報告》外,第一財經記者還留意到天貓等商家意欲打造線上葡萄酒銷售與線下旅遊體驗結合的O2T新模式。

什麽是O2T?負責承辦本次天貓萬國酒品鑒會的雨耕山酒文化產業園副總經理劉衛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O2T的概念就是企業將線上產品銷售向線下旅遊集散平臺建設發展轉變的模式。”

根據山東煙臺市葡萄與葡萄酒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納入煙臺市統一監測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之窗、中糧君頂酒莊三處景區共接待遊客50萬人,實現景區收入6069萬元。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國內葡萄酒產區在拓展旅遊產業鏈上不遺余力,一方面是酒企借此縮短同終端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更多消費者得以通過遊覽了解或參與到酒企的生產過程當中,體會酒企文化及品牌內涵,從而增強消費者黏性,為產品銷售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旅遊業也可以促使酒企在管理和創新方面進一步走向精細化。

“雨耕山酒文化園在天貓上經營著進口葡萄酒旗艦店,同時也希望借勢將消費者引流至線下,從而將線上酒水銷售和線下旅遊結合,促進酒行業發展的閉環形成。線上的功能定位在產品認知和品牌推廣,著重的還是線下的定制化消費體驗。”劉衛軍表示。

葡萄酒產業與線下旅遊結合的定制體驗,需要與該行業契合度較高、具備特色的旅遊資源。

此外,根據天貓發布的全球酒水消費報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酒水消費熱情最高的國家之一,線上購買酒水類產品的比重顯著提高,其中葡萄酒的購買人數最多,消費金額漲勢強勁。萄酒線上消費提升的因素,除了一線城市,更得益於二、三線城市的葡萄酒消費人群的快速增長,2013年~2016年期間,非一線城市購買人數提升4倍,客單價提升3倍。

這對於線下旅遊來說,與酒類產業的結合無疑也潛藏著巨大的爆發力。酒企跨界旅遊,在地理位置及酒文化上具有優勢。跨界,一方面可以促進酒的銷售業績,同時對於品牌認知度也會有進一步的提升,但挑戰也是巨大的。

劉衛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酒文化園在旅遊方面的宣傳目前還相對比較低調,一方面是因為已經有的葡萄酒消費人群的特性,他們需要有旅遊品質保證的體驗,不適合大批量遊客同時參與。但這樣一個體量的產業園,又需要有客流量來帶動周邊消費。如何兼顧擴大旅遊營收、打造酒文化旅遊品牌與穩定酒產品消費者,中間還需要包括定位、管理等多方面的磨合。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國內葡萄酒旅遊剛剛起步,整個葡萄酒文化產業鏈條尚未完善,市場還尚在培育中。雖然根據天貓發布的報告,目前線上葡萄酒消費,年輕化趨勢明顯。但對於整個旅遊產業來說,這樣的增長顯然對行業貢獻率還比較低。

“18~22歲的年輕群體,三年間的銷售金額增速超過其他年齡段消費者,提升近3倍。數據背後折射的是消費升級背景下,國人消費品位的提升,葡萄酒文化開始融入中國餐飲文化、社交文化中。”天貓食品負責人令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線上已經成為中國進口葡萄酒消費者獲取知識和購買的重要渠道。”

酒企想要借平臺之勢,以酒作為媒介傳播相關文化,迎合消費升級的需要,以發展旅遊產業作為出口,劉衛軍認為,對於正處於變革調整期的酒行業而言,可以有很好的築底作用。此外,旅遊業同酒業的深度融合也或將為行業整合提供新的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96

中信登正式起航 18萬億信托資產有望流轉盤活

資產規模已突破18萬億元的信托業終於迎來全國統一的登記平臺。12月26日,中國信托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下稱“中信登”)在上海正式揭牌,這意味著長期以來困擾信托流轉的桎梏有望化解。

盤活信托流轉

2016年1月11日,銀監會召開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關於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設立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信托產品統一登記制度,推動銀行治理機制改革。

2016年9月中旬,上海銀監局在“上海銀行業服務自貿區建設三周年”總結中指出,中信登正在有序籌建,探索建立統一規範的信托登記、信托受益權流通轉讓平臺,兩個月之後的11月16日,中信登召開創立大會、董事會。

中信登註冊地為上海自貿區,註冊資本30億元。股權架構方面,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為控股股東,占比51%;中國信托業協會、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陸家嘴發展有限公司,以及信托行業中市場規模較大、行業地位居前、管理水平較優的18家信托公司參股。

中信登的成立對於信托業來說可謂巨大利好。

一方面,信托資產在2016年三季度末邁入18萬億大關,如此龐大的信托產品體系如何盤活?加快其流動性是業界關註的問題,此次中信登的落地,對於信托產品進行多層面的信息登記、在規範的前提下加速信息披露,使其成為資產荒行情下的社會最新優質資產。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中國信托產品登記機構共有兩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和上海信托登記中心。成立於2006年的上海信托登記中心,其功能僅僅停留在信息登記階段,並沒有產生更多的外延功能,也沒有在行業中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而現有的資產交易所、資產交易平臺並不能滿足信托產品的資產交易需求。中信登的成立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

在2016年信托業年會上,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智毅對於中信登的主要作用進行了闡釋,具體包括:集合信托計劃發行公示;信托產品及其信托受益權登記;信托產品發行、交易、轉讓、結算等;信托收益權賬戶的設立和管理;信托產品權屬糾紛的查詢和舉證以及提供其他不需要辦理法定權屬登記的信托財產的登記服務等。

對此,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信托登記公司是繼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後又一行業重要的基礎性運營機構,有利於提升信托產品運行的透明性、規範性和流動性,對於行業發展是一大利好。

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師李旸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於信托是私募產品,各家信托公司所披露的重要信息數據不夠全面,也不便於查詢,需要統一的機構進行規範運作,前期充分了解信托登記註冊信息後,為後期信托產品的轉讓流通奠定基礎。

“中信登平臺首先是做好登記,因為信托是非標產品,每個產品標的、交易對手均不同,不像是標準化產品轉讓起來比較容易,信息披露不是特別健全,如今中信登實現企業化運作建立市場,有了平臺登記再去流轉,提供平臺方便投資者交易。”李旸說。

袁吉偉表示,信托登記的相關制度還要加快制定,確保信托登記有效開展。信托登記公司的成立可能主要涉及信托產品發行、信托流轉、行業運營信息監測等工作,而對於信托法上要求的信托財產登記仍解決不了,信托財產登記是制約財產權信托乃至整個行業發展的重大制度障礙,未來仍需要監管層加快推動。

李旸也表示,中信登成立後,應盡快出臺相應的規定和管理辦法,提供平臺運作的基礎,便於信托登記流轉按照規定辦事,便於公司規範化運作。

盈利模式待解

李旸強調,中信登實行公司制,要界定是純粹性的商業公司,還是半官方、非營利性組織。

“有盈利機構股東在(諸如信托公司),因此不盈利股東不會出錢,但是也不會完全以盈利為目標,畢竟是行業基礎性保障機構。”袁吉偉表示。

從股東背景來看,中信登既有政府背景機構,又有市場化公司參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預計中信登成立後,信托公司發行登記流轉信托產品在平臺上進行是強制性要求,並非信托公司自願選擇,類似於銀行理財產品在中債登的登記制度。

既然實行公司化運作,那麽中信登成立後的盈利模式及盈利前景如何?在李旸看來,短期盈利比較困難,如果找不到盈利模式難以可持續發展,此前產權交易所、金融交易所曾嘗試產品流轉,但後來都不了了之。

中信登在年初提出,經過一整年的籌備,直至年底才正式推出,除證明新機構的成立在實施層面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外,也說明在信托行業推生新“機制”並不容易。對於信托機構而言,規範而詳盡的信批是“雙刃劍”。促使信托產品規範化不假,但也造成了信托公司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成本的增加以及許多原本在行業中已經成為“默許”的行為如今被加註“邊框”,導致並非所有信托機構主動意願都十分強烈。

此外,對於財產信托而言,我國財產根據不同“屬地”擁有不同的財產登記平臺,例如房地產資產、股權資產等,而財產信托的登記則需要多個機構和部門的配合才能夠順利完成。至於投資者關註的風險是否能被有效預警,還有待觀察。

此前媒體報道稱,監管部門已經對中信登未來的盈利狀況作出初步預測。即中信登成立2-4年後,每年可獲取7-10億元營業收入,預計實現利潤3-5億元。

今年9月20日,銀監會《關於籌建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有關事項的批複》顯示,同意公司在上海市發起籌建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並成立籌備組,文海興、張榮芳、李元成為籌備組成員。

銀監會還要求,公司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指導籌備組辦理籌建事宜,自批複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同時,籌建期間接受銀監會的監督指導,不得從事金融業務活動。

事實上,作為參股的信托公司,安信信托已於10月12日公告了《關於公司參與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議案》,這一紙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可窺見籌建中的中信登出資人的端倪。公告顯示,公司擬以固有資金出資人民幣1.5億元,公司將根據中信登設立的進展,按照經批準的最終設立方案,足額、及時繳付認購的出資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26

上海建立PPP資產交易流轉平臺

財政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與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1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作為財政部PPP中心指導下的PPP資產交易流轉試點平臺,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PPP資產交易中心也正式成立。

據了解,此次設立的平臺,將與各相關機構合作,立足上海,面向國際,發揮價值發現、風險化解等功能,提升各方參與PPP項目的動力和活力,將對解決目前PPP項目落地率較低的問題做出探索和實踐。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錢琎說,PPP資產交易流轉平臺,其主要功能是為社會資本提供進入、退出或流轉的可能,既可為新的社會資本進入存量項目提供通道,也可為項目落地提供包括交易信息發布、尋找社會資本、融資配套等一站式服務,實現降低交易成本、擴大業務範圍、提升交易效率的作用,為PPP項目在不同階段找尋更加合適的投資方,支持包括PPP項目股權、債權以及項目公司的股權增資等業務。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進入財政部和發改委項目庫的PPP資產總量雖然達到13萬億元,然而實現落地的項目只有約三成,市場缺少資本退出的渠道是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

財政部PPP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選擇與上海聯交所合作,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上海產權市場經過長期發展,已經構建起完善的交易機制、信息系統、風控體系和會員管理制度,有能力幫助PPP業務更好地開展;另一方面,上海匯集了國內外眾多的金融機構和不同類型的社會資本主體,並且構建了相對完善的要素類交易市場體系,這都有益於PPP資產流轉平臺的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13

關於流轉稅制度深入改革的展望

2018年是中國流轉稅承上啟下的一年,繼增值稅全面覆蓋貨物、服務、不動產及無形資產之後,在政策和征管兩個維度上持續深化、細化,為增值稅立法奠定基礎;消費稅管理進一步加強,在稅目稅率、征收環節、系統及發票管理乃至將服務納入消費稅範疇等方面都有很多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的空間。

6月15日,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以及計劃單列市國稅局、地稅局合並且統一掛牌,標誌著分立長達24年的國地稅實現了合並,而在7月底前,市、縣級稅務局將逐級分步完成集中辦公、新機構掛牌等改革事項,最終完成國地稅全面合並。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邁出階段性關鍵一步,必然帶來從制度設計到納稅服務以及稅收風險管控的一體化,從而推動流轉稅的發展。

增值稅改革脈絡

增值稅和消費稅是流轉稅里最主要的兩個稅種。營改增從2012年開始推進,從整個進程來看,其改革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增值稅更適合各細分行業分工合作,也更有利於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營改增在全國的迅速推行反映了增值稅對稅收中性原則的體現,適應和推動了經濟發展。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6年來,營改增累計減稅金額約2萬億元,助力GDP持續增長。

目前,增值稅仍在不斷的鞏固和完善中,大量政策和征管補充文件的出臺為增值稅立法做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稅率的簡並。增值稅稅率簡並是完善增值稅政策,實現稅收中性的最重要的一環。考慮到對財政收入和總體稅負的影響,簡並稅率將分步驟、分階段逐漸推進。2018年5月1日起,將17%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6%,將11%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0%。這次雖然只是1個點的下調,但是預計未來幾年仍然有繼續下調的空間。到增值稅立法時,稅率很有可能減為兩檔,一檔標準稅率,一檔是針對基礎民生和扶持行業的低稅率,低稅率也應當限制在比較窄的範圍內。

二是完善增值稅政策。包括完善進項稅額抵扣及扣除率規則;梳理稅收優惠政策,使其不斷趨於平衡;進一步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避免重複征稅;完善出口貨物及服務退稅、免稅政策規則;針對新業態和新領域,使文件內涵愈加清晰等。

三是實現留抵退稅。在6月27日出臺的財稅【2018】70號文中,將留抵退稅的範圍擴大到了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和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共18個大類行業,再加上電網企業一共19個行業,進一步增強了企業資金的流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我們期待可以實現全面的留抵退稅。

四是完善增值稅征管。包括出臺並完善增值稅申報比對管理;通過網上辦理、遠程辦稅等手段減少納稅人的奔波,以助於納稅人集中處理稅務事項;依托電子底賬大數據庫,加強發票管理;金稅三期征管系統及開票系統持續升級;不斷完善出口服務零稅率及免稅征管辦法;通過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等手段開展事後管理等。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官網刊發文章,指出中國政府近年的增值稅改革遵循了OECD所倡導的增值稅制度中性、效率、公平、簡便的設計原則,既與國際通行的增值稅制度更好地銜接,也體現了中國作為OECD增值稅全球論壇成員國的擔當和作為。展望我國增值稅立法,應繼續以國際通行的稅收原則為統領,從政策和征管兩個方面完善增值稅,推進構建更加科學的增值稅制度體系。

消費稅持續完善

近幾年來,消費稅改革持續推進。從政策層面看,稅目上取消了酒精、汽車輪胎消費稅;將化妝品稅目更名為高檔化妝品,取消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征收消費稅;對高汙染、高能耗的電池、塗料開征消費稅;對超豪華小汽車加征消費稅。同時,對利用廢棄的動植物油生產純生物柴油免征消費稅,提高成品油的稅率。從征管層面看,消費稅的管理也在持續加強。

從2011年到2017年消費稅的收入總量看,消費稅一直持續穩定增長,由於消費稅稅目的調整以及健康環保等因素對於生產消費的影響,近三年消費稅收入基本持平;從收入比重上看,消費稅占全部稅收收入比重穩定在7到8個百分點左右。

和增值稅一樣,消費稅也在不斷地夯實完善當中,最終將走向立法環節。從未來的發展方向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稅目、稅率隨著經濟發展不斷調整。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原先觀念中的某些“奢侈品”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日用品,這些產品將逐漸退出消費稅的範疇。同時,各種新型產品是否屬於消費稅的征收範圍也需要進一步明確。從稅率看,消費稅稅率的設計體現著消費稅調節的縱深程度,其稅率的調整須適當、有序、穩步地進行,既應充分表達作為征稅者的政府部門在優化消費結構方面的意圖,又要避免因征稅而可能出現的影響生產發展和抑制正常消費行為的副作用。

二是奢侈服務可能納入消費稅範圍。隨著服務業全面納入增值稅範疇,可能考慮將特定的高檔或限制性消費服務行業納入消費稅征稅範圍,從而起到引導消費、提倡理性節儉的目的,在消費稅層面也實現貨物與服務流轉稅的統一。

三是征收環節逐步移向批發零售環節。我國現行消費稅的征收環節除卷煙增加了批發環節的消費稅,金銀首飾和鉆石及其飾品在零售環節征收等特殊情況外,其他應稅消費品限於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征收。有關方面正在考慮通過將消費稅征稅環節由生產環節調整至批發環節或者調整至零售環節,以堵塞消費稅征稅環節漏洞。

四是消費稅的征管必將加強,很可能借鑒增值稅征收管理的經驗,將消費稅納入發票管理體系。一方面完善金稅三期征管系統,以適應消費稅日常管理要求,提高征管效率;另一方面,可能參考增值稅進項發票抵扣的做法,對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消費稅采用抵扣管理,以票控稅。同時依托信息化管理,完善對消費稅稅種核定、申報、優惠減免及消費稅抵扣的系統化、信息化和痕跡化鏈條式管理。

從國地稅合並看稅收一體化管理

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增值稅則是針對銷售貨物以及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等征收的。營改增前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征收範圍在某些業務上可能有重疊的情況,這也是比較困擾一些行業的問題。

如果一個納稅行為既有銷售貨物又有提供相應的服務的話,那麽如何來征稅?以2016年加入營改增的餐飲行業為例,在營改增之前,餐飲行業交5%的營業稅。但如果餐廳有外賣或宅急送業務就有可能被要求按17%交增值稅。還有一個例子是電梯維修和保養,在營改增之前,電梯的維護保養是按照營業稅來征稅的,維修則需要按17%繳納增值稅。實務操作中往往存在劃分不清或各地稅務機關掌握口徑不一致的情況。

上述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分別由國稅局和地稅局來征收的,所以對於同一種業務到底該收增值稅還是營業稅各部門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隨著營改增的完成,國地稅也迎來了合並,更有利於統一管理,減少類似問題的產生。

在備受外界關註的執法標準方面,國地稅合並後按規定應當由原國稅、地稅機關分別進行行政處罰的同一個稅收違法行為,新稅務機構不得給予兩次及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對於原國稅、地稅機關稅收政策執行口徑、適用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對同一個體工商戶征收方式、定額核定依據不一致的,新稅務機構應按照依法合規、有利於納稅人和有利於優化服務強化管理的原則統一明確執行標準,統一執法尺度。

筆者認為,國地稅合並利於稅收一體化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利於統一稅收政策,提高征管效率。國地稅分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稅收政策分裂,不同稅種對於各稅收要素的基本理念、政策設置和征管方式存在差異,合並則利於稅收理念的統一,進而完善各稅種政策;國地稅分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稅收信息分裂,對於同一個企業,國地稅分別對不同稅種進行管理、評估和稽查,合並後則可以全面掌握企業情況,各稅種聯動,避免重複檢查,進而大幅提升征管能力。

二是有利於降低征稅成本,減少納稅人負擔。從國家整體層面看,國地稅合並減少了機構設置和人員安排,減少了征管系統等硬件軟件的重複開發和設置,必將有效降低稅收成本,節省社會資源;對納稅人來說,國地稅合並在國地稅聯合服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在稅務登記、提交資料及稅收應對等程序性事項上,負擔將更加減輕,從而提升納稅人的辦稅效率。

三是各項稅費一體化管理,稅收風險控制更為嚴密。據悉,除各項稅收外,各級稅務機關還將承擔所轄區域內的非稅收入征管,同時,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也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國家各項收入及社會保險費用管理將趨向一體化。

統一管理各項稅費的同時,隨著金稅三期等稅收電子信息系統的征管功能進一步增強,稅務機關對稅收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必將更為嚴密,更趨於數字化和自動化管理,更便於全環節和全稅種掌控。(例如,可將房地產交易發票數據同步用於契稅、印花稅、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等多個稅種管理)。

對於納稅人而言,隨著稅務機關打擊偷漏稅等稅收違法行為的技術手段不斷提升,隨著稅收誠信對於企業和個人信用等級的影響不斷加強,對於企業稅收風險的控制越來越重要和緊迫,同時采用數字化、自動化的稅務管理系統來降低稅收風險,也將越來越普遍。

(作者系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流轉稅主管合夥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05

萬科歉收:上半年銷售金額增速不足一成,凈經營現金流轉負

盡管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取得51.8%和24.9%的不錯增速,但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厲調控和緊縮的信貸環境,強如萬科,亦倍感壓力。

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萬科前六個月的合同銷售額僅有3046.6億元,同比增速不足一成。而即便在面對威脅企業存亡的股權大戰發生的2016、2017年同期,萬科的銷售金額尚能分別增長69.9%、45.8%。

此際,萬科在新業務的拓展上表現較為進取,在融資成本方面也頗有優勢。但受各種因素影響,萬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少有地由正轉負,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也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

對於未來,萬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表示:“我們也在不斷調試自己,去適應新的政策和要求。行業還有空間,城鎮化的進程依然沒有完成,容量依然很大。”他說,城市中人們在衣食住行、對空間需求還是非常大,因此對市場和業務前景有基本信心。

不過,目前萬科的營收和利潤主要來源仍是地產開發,多元化業務還在投入階段。

長租公寓房間數超16萬

8月21日,萬科召開2018年中期業績推介會,由祝九勝和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張旭、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孫嘉、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朱旭出席。

董事長郁亮缺席的花絮輕輕飄過推介會上空,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才應是關註焦點。

數天前開始,一場從北京開始的覆蓋南北的房租大討論持續發酵,包括開發商在內的長租公寓運營商被指為推高租金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初萬科把住房租賃業務確立為核心業務,截止至6月末,公司長租公寓業務已覆蓋30個主要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6萬間,其中6萬間是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而累計開業只有4萬間。對於此話題萬科避無可避。

祝九勝表示,關心機構進來後會不會推高租金,可能有誤會。“考察機構在一個城市住宅租賃的介入程度,一般會用滲透率指標。目前機構在中國最高的城市機構滲透率5%,而在深圳連2%的滲透率都不到。萬科在深圳公寓入住率92%以上,但我們每房單價才1800元左右。”

“長租公寓是一個新型業務,大家在觀察他的同時,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祝九勝說。

在多元化的發展上,萬科在物業管理服務、商業開發與運營方面、物流倉儲數個業務上的業務較為進取。

報告期內,萬科物業服務累計簽約面積超過4.7億平方米,實現營業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29.8%;商業開發與運營方面,萬科的商業地產平臺印力共管理126個項目,總建築面積915萬平方米,已開業自持項目79個,包括53個購物中心。

物流倉儲服務方面,萬科已成為普洛斯的第一大股東。截止6月底,萬科物流倉儲業務累計已獲得項目84個,近期萬科通過並購方式獲得太古實業在上海、廣州、南京、成都、廈門、廊坊、寧波在內的7座冷庫,實現了對國內一線城市及內陸核心港口城市的冷鏈業務覆蓋。

目前,萬科的多元化業務仍在投入階段,今年上半年對萬科的收入貢獻僅有11.8億元,房地產開發主業的發展才是萬科業績的決定性因素。

經營現金流凈額轉負

2018年上半年,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銷售面積2035.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046.6億元,同比分別上升8.9%和9.9%。

萬科業績推介會上,高管們並未對業績增速放緩作出詳細解釋。會後對此,孫嘉對第一財經表示,房地產行業是長周期產業,下半年會有更多項目入市。

即便如此,過去兩年的中期業績中,即便是在股權大戰期間,萬科的銷售金額尚能分別增長69.9%、45.8%。

但若把萬科上半年銷售增速放緩歸結在調控導致中的行業周期上,也不夠全面。因三巨頭中,上半年碧桂園的合同銷售金額為4124.9億元,增長42.8%,而恒大合同銷售金額為3041.8億元,增長24.62%。而同期,行業的銷售金額平均增速是14.8%。

一個與此相關的重要指標是,今年上半年,萬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現近年來頭一次凈流出,為負的42.5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凈流入218.5億元下滑119.47%。萬科向來強調回款和現金流管理,現金流量凈額轉負較為少見。

萬科的合並現金流量表明細顯示,上半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以及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合共1976.2億元,但現金流出合共2018.7億元。

孫嘉告訴第一財經,現金流量凈額之所以由正轉負,“是因為上半年銷售金額只有10個點左右的增長,而上半年的開工面積比較多,所以支出也會比較多,另外此前收購普洛斯股權等費用也是在上半年支出。”

中報顯示,萬科上半年銷售滾動回款率保持在93%以上。按照孫嘉說法,六年前萬科這個數字也只有80%,這些年一直處於改善的狀態。

不過,滾動回款率是按照過去12個月的實收銷售款和銷售收入來計算;如果采用即時回款率,萬科上半年只有64.8%,跑輸了好幾個TOP10的同行。

收入和利潤方面,上半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億元,同比增長24.9%。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人民幣兌換美元、港幣大幅貶值所致,萬科中期錄得匯兌虧損8.78億元,但去年同期萬科通過匯兌獲益1.29億元。

匯兌虧損影響公司利潤水平,萬科表示會適時采用套期保值工具覆蓋匯率風險敞口,朱旭稱,風險敞口小於12億美元,對公司造成的償債壓力較小。不過對於套保造成的財務成本,萬科並未明示。

值得肯定的是,憑借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萬科在融資方面仍有較大優勢。萬科完成五期超短融發行利率區間為3.25%-4.6%;而8月發行的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票面利率僅為4.05%,創2017年以來房企公司債發行利率新低。

截至6月底,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595.5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的總和609.8億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