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揭祕》網路熱門服飾PAZZO 日出貨二千件包裹

2014-01-06  TWM
 
 

 

31歲老闆從五分埔店員到營收五億不做電視廣告,憑著網路上的口碑,PAZZO成為近兩年來討論熱度最高的新生代服飾品牌;成立三年,創辦人廖承豪首度接受媒體專訪,揭露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網路戰局中打出新江山。

撰文‧鄧 寧

「誰是下一個營業額破億的網路品牌?」在lativ以國民平價服飾崛起後,許多網路熱門賣家,甚至長期替品牌代工的成衣廠,紛紛加入自創品牌戰局;二○○九年起,超過三十家新品牌陸續上線,堪稱網路服飾的戰國時代,其中較突出者自然引來投資者注意。

上個月,遊戲股王歐買尬宣布以一.○六億元入股美而快實業,也就是網路服飾品牌「PAZZO」的公司,成為一三年另一樁引人注目的投資案,讓人不禁好奇:「PAZZO為何能讓歐買尬看上?」PAZZO於一○年十月創立,成立時資本額僅七五○萬元,迄今已增資至四千萬元,每天從倉庫出貨的包裹數量最少也有兩千個,折扣季時包裹數量更可輕鬆破萬,以產品均價五百元估計,年營收約在五億元以上。

五分埔起家 獲歐買尬入股更令人吃驚的是,創辦人廖承豪是七年級生,創業時年僅二十二歲,成立PAZZO前已開過數家公司,曾跌跤過,所以在經營PAZZO時更是穩紮穩打,可說是在風雨中走出自己道路的年輕創業家。

而歐買尬因推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歐付寶」,在一年多前開始找尋優質的網路商家,第一個相中的便是產值龐大的服飾市場;長期研究電子商務的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即指出,台灣線上服飾零售業的年產值已超過兩百億元,占整體服飾零售比重一成以上,穿透力道驚人。

在這塊群雄割據的市場中,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欽點的即是PAZZO,「每一家網路服飾我都觀察過,就屬PAZZO最穩!雖然營收不見得比別家高,但確實有獲利賺錢,好好做下去,未來沒有競爭對手。」被看好未來將「打遍天下無敵手」的PAZZO,面對媒體時卻異常低調,業界僅知廖承豪從少男服飾起家,由五分埔店家轉戰Yahoo!奇摩拍賣,後來如何經營PAZZO品牌,卻從未曝光,《今周刊》獲得獨家採訪機會,為讀者揭開PAZZO與創辦人的神祕面紗。

一九八二年生的廖承豪,出來闖江湖時年僅十六歲,因家中經營小型成衣廠,國中畢業前,每天放學回家都得幫忙剪線頭,「這讓我對服裝印象很差,根本沒想過要做服飾業,國中畢業就去麵包店當學徒。」未料一年半後,習藝的麵包店倒閉,廖承豪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後,決定回到成衣業,但不學父母親從事代工,而是到五分埔當男裝店店員,學習與客人溝通的銷售技巧,持續三年多的時間直至入伍;這段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經驗,讓他同時握有成衣生產端與零售端的知識,也成為後來經營PAZZO成功的祕訣。

退伍後,廖承豪因不願與前東家搶生意,便拿著攢下的一六八萬元積蓄到廣州開服裝公司,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卻在兩年後因不適應當地的生意文化,將帶來的「一路發」資金虧掉一半,黯然打道回府。

拿著剩下的八十萬元資金,廖承豪仍未放棄開店當老闆,當時台灣除了五分埔,第二大成衣批發中心在高雄的後火車站,於是他又到高雄開了一家服裝批發店,這次做了一年,又虧掉三十萬元。

此刻回想,當年的挫折都是寶貴經驗,廖承豪平靜地分析:「每個區域都有一套做生意的模式,用原本的概念未必行得通,像高雄就不流行台北的一口價買斷,商家們喜歡拿舊貨來換新貨,我做不慣,只好回五分埔開店。」送貨給賣家 學到網拍竅門○七年,廖承豪終於回到五分埔,當時客戶仍以士林夜市與西門町的實體商家為主,即使Yahoo!奇摩拍賣已上線六年,更培育出「東京著衣」等網路服飾品牌,但廖承豪對「網路」仍一無所知。

有一次,一對情侶上門帶貨,起初只拿一點點,但幾個月之間拿貨量倍數成長,甚至超越一般實體店家,廖承豪忍不住問:「你們在哪裡賣?」得到「網路」的回答後,他還天真地問:「網路是在哪裡?靠近天母還是靠近士林?怎麼網路人這麼多?」談起「網路在哪裡」的糗事,廖承豪仍笑不可抑,但他不減興奮地說:「網路真是一門好生意,那時候一般店家一個月最多拿三十到五十萬元的貨,這個網路賣家一下子就拿到兩百萬元!」為了解網路生意,他展開為期一年的觀察,天天親自送貨給該名賣家,「他們一開始把衣服放在地上拍,後來掛在牆上拍,再來買人形模特兒套上衣服拍,最後請真人模特兒拍,我才知道,『照片』在網路上很重要。」發現到網路服飾這塊新天地,廖承豪躍躍欲試,「這麼好賺,我一定要自己下去做。」但開始不到兩個月,網拍生意就被客戶發現,一個月四、五百萬元的貨款全數抽單,廖承豪也不禁遲疑:「我還要繼續做網拍嗎?還是回去做批發?」但頭已經洗下去了,不做也不行,廖承豪便以「JP.aibo」之名正式進軍網拍,短短三個月營收就飆破百萬元,疑慮也全數煙消雲散。分析原因,除了當時網路賣家不多,也因為廖承豪自身就是大盤商,比起一般賣家還得向盤商叫貨,讓消費者等待七至十四天,JP.aibo可以「今天買、明天到」,相形之下更具優勢。

仿ZARA模式 五天出新款半年後,Yahoo!奇摩拍賣建議廖承豪進入女裝市場,他從善如流,卻在第二年遇到瓶頸。原來,廖承豪雖是男裝大盤商,卻不握有女裝貨源,必須像其他賣家一樣批貨來賣,到○八、○九年時,消費者已漸漸無法接受等待期長的預購模式,開始進行抵制,整個網路服飾市場被迫轉型。痛定思痛,廖承豪悟出心得:「網路生意是對的,但預購模式行不通。」於是毅然將JP.aibo結束,並在一○年十月創立自有品牌「PAZZO」。

在網路上買衣服,公認最不能忍受的第一名就是從下單到取貨的時間太久,甚至等超過一個月後宣布斷貨,但這情形在PAZZO幾乎不會發生,廖承豪更自信地宣示:「超過三天就是不及格!」進一步剖析PAZZO供應流程,竟與全球第三大服裝零售商ZARA相同,都採「快速、少量、多款」的管理模式,一般服裝品牌從設計、打樣、選料到生產、上架,週期最快也要半年,但PAZZO五天內即可生產出一款新衣,且維持偏低的庫存量,以達到貼近時尚且穩定獲利目的。

究竟他是如何辦到的?關鍵就在選布料!廖承豪指出,傳統作法是先設計圖樣再找布,但他前一季就看好下季會熱銷的布料,讓工廠提前備貨,一旦要用就能即刻生產;但這套方法也有風險,一旦看錯趨勢,壓下的布料就是多餘庫存,一般賣家缺乏廠務知識與流行眼光,就無法如法炮製。

舉例來說,上一季女裝流行花褲,但請布廠開花版布,一款一次至少要印三千碼,相當於三千條褲子,「花版不可能只開三款,少說也要給消費者三十款!但這樣庫存壓力會非常高。」一般店家只能咬牙撐住,廖承豪卻知道該如何轉彎:「我將布匹印花轉為裁片印花,也就是用素色布裁成一片片褲子的樣式再印花,雖然印製成本略高,但一款花色可以只做一百條,開個五十款,哪個花色『中』了再大量生產,比起堆庫存還是划算。」在快速時尚、快速配貨的確實執行下,PAZZO已成為近兩年來討論度最高的網路服飾品牌,FB粉絲團高達六十六萬人,但廖承豪卻表示從未刻意經營,「我們只是分享工作過程,營造『生活感』氛圍。」點進PAZZO的FB頁面,可以發現他們確實是把消費者當朋友,貼文分享的不只是商品,也包括「周一的早晨來杯美式熱咖啡」,或是「悠閒享用假日的早午餐」,塑造出專屬於PAZZO的生活步調,讓消費者進一步認同品牌。

展望未來,雖然已獲歐買尬億元投資,但廖承豪不求營收暴衝,而是要讓消費者在「看衣服找衣服買衣服」的規律中沒有斷續,實實在在成為生活中的美好配件。

PAZZO

公司名稱:美而快實業

負責人:董事長廖承豪

資本額:4000萬元

成立:2010年10月

主要業務:服飾、鞋類零售業

員工數:120人

一天出貨量:2000~3000包

年營收:估計約5億元

FB粉絲團人數:66萬人

廖承豪的創意煉金術

1.快速生產

仿效ZARA流程,先決定原料再設計,5天就能生產完成。

2.少量多樣

保證與時尚同步,最快推出多樣貼近流行的商品。

3.生活行銷

不刻意經營粉絲,與消費者分享生活點滴營造生活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62

《行銷聖經》服飾、化妝品、手機掀搶購風 書上學不到 台灣品牌必看的韓式行銷

2014-05-12  TWM  
 

 

兩岸三地瘋《來自星星的你》,也帶動劇中出現的產品熱賣,文化立國二十年,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發展出一套成功的行銷手法,結合劇本巧妙置入商品,觀眾在耳濡目染下,想要不買單都難。

撰文‧賴若函

「現在網上很時髦的一個韓劇,叫什麼星星?」這是今年三月中國兩會時,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突地給底下官員出了考題,結果一票文化官員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還是年輕官員偷打暗號,「是《來自星星的你》」。

這個場景真實在中國兩會上演,王岐山冷不防地小測驗,立刻反映出文化產業官員的敏感度。打從去年底《星》劇在韓國上映以來,魅力橫掃亞洲,不只在韓國當地創下二八.一%的收視率,大陸四大視頻網站上的下載流量也高達四十六億人次。

「星星熱」的風潮,超乎想像。《星》劇裡無所不在的置入性行銷,造成戲播完了,裡頭的商品也跟著大賣,從服飾、家電、化妝品到三星手機,無一不熱賣,三星手機貫穿全劇,《星》劇更成了台灣品牌宏碁、華碩等執行長最該學習的一堂課。

其中,劇中貫穿男主角「都敏俊」心境的繪本《愛德華的神奇旅行》,播出兩週內,銷量暴增五倍;女主角「千頌伊」一句台詞「下雪了,怎能沒有啤酒和炸雞?」就造成觀眾在臉書上跟著瘋傳「啤酒加炸雞」的照片。

洗版式行銷

LINE成功敲開中國市場大門創造感動,再把商品帶到消費者面前,是韓劇一貫成功的手法。「韓國置入性行銷的手法不著痕跡,會和劇情結合。」曾留學韓國、研究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多年的政大韓文系教授郭秋雯說,韓劇總能讓商品適度凸顯,但不顯得突兀。

拿劇中曝光度最高的通訊軟體LINE來說,「千頌伊」與「都敏俊」藉著LINE的對話視窗搞曖昧、傳情意,「千頌伊」家中更擺放著LINE吉祥物「熊大」與「兔兔」的抱枕、馬克杯,成功地在觀眾面前展示了LINE的商品。

其實,在韓國用量最大的即時通訊軟體不是LINE,而是KaKaoTalk,就連在中國最紅的,也是微信,但在《星》劇播出後,刻意置入的LINE商品,讓不得其門而入的LINE,成功敲開市場大門。無所不在的行銷攻勢,讓LINE在中國和韓國的用戶數暴增十倍,全球用戶也從三億四千萬,一舉突破四億大關。

「編劇從一開始寫劇本,就把劇本寫得很詳細,例如走到某場所,女主角會拿一個LV的包包,盆栽的旁邊,又放著某牌的家電。」政大科管所教授蕭瑞麟說,在韓國,名編劇的背後會有一個團隊,研究如何結合劇情與置入商品,但他們也不是全盤照收。

早在二○○○年,美國學者Campbell & Kirmani就研究指出,當置入產品與劇情協調,呈現方式越自然,就越容易達到說服目的。韓劇行銷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

《星》劇中,有一幕「都敏俊」到珠寶店買戒指的畫面,他在店中拿不定主意,其實是在為珠寶品牌行銷,畫面配合男主角的心境轉折,卻一點也不突兀。

郭秋雯舉例,韓國曾有一部犯罪偵查劇《幽靈》,就透過一幕卡車追逐戰,安排男主角把手機拿出來使用連拍功能,記錄犯人所在的卡車資訊,巧妙達到手機性能的宣傳效果。

相較於韓國,台灣手法顯得粗糙。郭秋雯指出,台灣曾有偶像劇,為宣傳某品牌手機,安排女主角把手機掉到水裡,透過旁人對白,來解釋手機的功能,方法拙劣,反而引起觀眾反感。

其次,是培養跨領域的行銷人才。「韓國政府很早就把科技業管理引進來,跨領域人才非常厲害。」蕭瑞麟說,以往娛樂產業的管理能力不佳,募資常是最大難題,但一九九八年後,政府居中牽線,讓大企業投入娛樂產業,帶來企管人才,所以投資、研發和行銷方面,都有了更完善的考量、科學化管理。

蕭瑞麟說:「現在的韓劇作法,是從提案就開始做行銷,把廣告商拉進來。」這也是為什麼《星》劇中,「千頌伊」可以在一集內換十三套造形的原因。越晚加入贊助的廠商,可安插空間越少,價碼也就越貴。

版權的洽談與販售,也是早早起步。蕭瑞麟說,如同此次《星》劇和中國優酷網簽約授權,基本上在開播前,就會確認版權、肖像權、後續廣告代言價碼,連金秀賢來台舉辦的粉絲見面會,也是戲劇開拍早期就規畫好,最後成功達到八百萬元的淨利。

放寬的法規

創造文創娛樂與產業的雙贏韓國影視的置入式行銷成了各大品牌爭相學習的手法,然而,韓國也不是一下子造就今日的局面。早年,因應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的規範,商品在電視節目的限制重重,全面禁止置入性廣告,直到一○年,相關法規全面放寬。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講師鍾樂偉曾為文分析,透過置入商品,伴隨韓流影響力,把韓國品牌行銷至海外,韓劇中置入的商品幾乎百分百是韓國製造。

法規的鬆綁,帶給電視台強大收益。根據韓國的媒體監察團體統計,一集六十分鐘的韓劇,平均約有十項置入產品。近三年,韓國三大電視台(KBS、MBC與SBS)的相關收入已超過十億元,足見其收益,也連帶牽動戲劇製作成本及質感的提高。

今日的韓劇不只是戲劇,也像一集六十分鐘的廣告。行銷手法成功,搭上創新題材、優質內容和人才,賺到高收視率的同時,也創造驚人周邊效益。

《星》商品正夯 —— 相關網拍周邊產品激增45萬項LINE敲開中國市場 男女主角使用LINE通訊軟體聊天、傳情,帶動中、韓用戶下載量暴增十倍。

啤酒+炸雞當紅 「下雪了,怎麼能沒有炸雞和啤酒?」「千頌伊」的這句台詞,掀起各地排隊吃炸雞、喝啤酒熱潮。

千頌伊口紅賣到斷貨 為了和「都敏俊」約會,「千頌伊」特別挑選Laneige LED 超誘光精萃唇膏,吸引消費者搶購。

格紋大衣這樣穿 第一集「千頌伊」出場所穿,為CÈLINE2013年秋冬款式,劇中款式已銷售一空。

無所不在的三星手機 三星Galaxy Note 3在劇中強力放送,其中「千頌伊」使用的粉紅色款更造成搶購。

背包銷售增8成 「都敏俊」在劇中的背包Samsonite RED,在戲劇推出後,銷售額較去年成長80%。

都教授的慢跑鞋 「都敏俊」於劇中腳踩運動鞋,也引起觀眾跟風,其中又以NIKE Air Max最熱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73

服飾行業:先驅者的再次革命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407/t20140717_613434.htm

  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1.85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7.8%。服飾作為網購渠道的核心品類,自然也搭上了高速增長的快車。2008-2012年,中國服飾網購市場規模從181億元升至3189億元,預計2013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佔整體網購市場的比重超過25%。據Euromonitor測算,2013年服飾網絡渠道滲透率在15-20%。

  中國服裝電子商務發展始於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發大大刺激了居民的網購需求。2005年PPG開創B2C模式,2008年4月綜合性B2C平台淘寶商城創立(2012年更名為天貓),本土B2C交易正式起跑。2009年後,傳統服裝企業逐漸涉足電商渠道,如七匹狼、報喜鳥、羅萊家紡、富安娜等或借助第三方電商平台、以直營店形式開設電商旗艦店,或如百麗等建立自主B2C交易平台等,服裝B2C交易規模迅速擴大,且其佔網購整體交易規模的比重也穩步上升。

  2013年是服飾企業試水O2O元年,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在O2O創新上有了實質性的推進。A股服飾企業中,探路者、美邦服飾、富安娜等走在了前面。O2O概念也為服飾企業股價插上了翅膀,過去一年紡織服裝指數整體跑贏滬深300指數,相對漲幅達21%(附圖)。

  不過,本土傳統品牌企業希望借力O2O東風,仍面臨著幾大問題:首先,網購價格低廉、性價比高,對於服飾網絡渠道快速崛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至今,近50%的用戶考慮網購消費的第一因素仍然是價格因素,但也正因如此,整個行業的發展也陷入了線上線下各自為營、線下被動的高價與犧牲利潤的線上低價惡性循環中。其次,綜合電商平台掌握話語權,競爭品牌繁多且分散。此外,純電商服飾品牌輕資產化,而傳統品牌卻具有相對高的庫存率,且自身供應鏈管理水平稍嫌不足。

  作為電子商務先驅者的服飾行業,需要再次的創新革命,在借鑑海外品牌成功經驗的同時,制定符合本土企業的O2O戰略,打通線上線下、實現商品與價格融合,梳理利益分配機制、協調直營與加盟利益,並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本土品牌試水O2O

  目前,中國互聯、移動互聯渠道的主角仍是綜合類平台及新興純電商服飾品牌,多數傳統品牌服飾企業對O2O的本質、重要性尚認識不足。即便最近兩年傳統企業電商渠道銷售佔比快速提升,但多成為清理渠道庫存的工具。

  2013年,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在借鑑海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朝著O2O方向有了實質性的推進。A股服飾企業探路者、美邦服飾、富安娜等走在了前面。

  洋品牌啟示:線上線下共贏

  海外服飾行業發展呈現多元均衡的格局,這是因為當電商出現時,服飾行業的成熟度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同時市場銷售份額集中度較高,品牌企業掌握話語權。

  以美國為例,從1831年第一家男裝工廠在美國出現,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基於互聯網的商務模式興起,截至2012年,美國服飾行業線上網絡渠道交易規模已達333.62億美元,滲透率9.2%。美國前十大服飾網站中,各類渠道平台均佔有一席之地。同時,2012年前十大服裝公司銷售收入集中度達到19.2%,市場集中度較高。

  來到O2O時代,日本的優衣庫、丹麥的綾致集團是較早試水O2O的品牌,美國的GAP線上銷售經驗豐富,2013年6月開始在美國市場試水O2O,線上線下融合是洋品牌O2O發展模式的突出特點(附表)。

  探路者:服飾+在線旅遊的跨界O2O

  探路者是國內最大的戶外用品企業之一,其戶外服裝及鞋等裝備在過去7年都保持著超過30%的增長率,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4.4億元。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內外戶外品牌的進入,行業競爭加劇,探路者收入增長速度開始下滑。

  為此,其開始從單一的戶外產品提供商向「商品+服務」戶外旅行綜合服務提供商轉變。2013年,先後戰略投資新加坡上市公司Asiatravel(持股21.22%)和綠野網(最終將可能間接持股55.67%)等,完成了初步轉變。

  綠野網是中國最早的一家戶外旅行活動網站,據探路者披露,2013年綠野網擁有300萬註冊用戶,綠野活動參與者超過40萬人次。從服飾到在線旅遊,雖然兩個行業存在一定相關度,但跨界幅度也不算小,反映了管理者的互聯網思維在線下戶外店+線上戶外網的結合下,綠野網的盈利模式為戶外旅遊代理及展示平台,為消費者提供擔保支付、旅行保險、產品推薦的一體化服務。

  探路者計劃把全國的1600家門店打造成為綠野的大本營,在今年的門店升級改造中,探路者把門店功能從銷售轉化為綜合服務,開闢專區供綠野的領隊互動交流和出發地驢友們集結。當然,線下實體店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其他銷售和服務,最終與線上戶外旅行信息、戶外社區交流及金融服務等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形成閉環,不斷增強用戶的黏性,實現戶外活動服務提供商、戶外愛好者和戶外旅行綜合服務平台的三方共贏。

  而新加坡上市企業Asiatravel的旅行產品服務已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等17 個國家和地區,可提供14 種主要貨幣的在線支付,探路者本次投資的目的是吸取其在戶外旅行服務方面的經驗和後台信息技術優勢,拓展海外旅行服務市場,加快其戶外出行服務平台戰略的實施進程。

  國內戶外用品人均銷售額不到歐盟的 1/30,同時,參與戶外活動人群比例也很低,隨著個性化深度體驗式旅行的發展,潛在戶外消費人群增長潛力巨大但不可忽略的是國內外戶外品牌林立的競爭態勢,在天貓中搜尋戶外用品,僅衝鋒衣就有多達200個品牌。儘管探路者「探路者+綠野+Asiatrave」的多品牌策略已制定,但如何借助其O2O模式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應是下一步公司管理層關注的重點。探路者目前市盈率26倍,總市值7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25

收租代賣服飾店 設計師駐點推新衣

2014-09-22  TCW  
 

 

穿著就是要獨一無二!不想和人撞衫的你,這家位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實體服飾店Scoop,最能貼近你的需要。

這裡展示集結的,全是新進品牌或設計師作品。為了嶄露頭角,設計師只要專注設計新品,賣衣服交給專業就行。

只要按商品類型與數量付出租金,每月從99歐元(約合新台幣3,800元)起跳,Scoop從經營、設備、人事一律打點穩當,全力負責銷售,不另外抽成。

每季有新的設計師進駐,商品風格也會隨之更替,想尋寶的消費者隨時都有新衣可選擇。

設計師也可以利用店面開設工作坊,或站在第一線服務顧客,Scoop的2位創辦人樂於提供老經驗的銷售諮詢,並且回饋來客的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62

從地攤攻進101 韓服飾龍頭旋風解密

2014-12-22  TCW

 

十二月,熙來攘往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上,微風忠孝館掛上封館拍賣的布條。六個月後,這裡將出現全新風景:韓國最大服飾業者衣戀(E-Land)將承接超過千坪店面,由旗下快時尚品牌Spao、Mixxo進駐,右打只隔一條巷弄的Zara、正面迎擊對街的優衣庫(Uniqlo),正式插旗全台店租最貴的一級戰區。

展店手腳最快:明年開十店,終結日獨大

今年九月,衣戀在台已首次展店,選在地標台北一○一,一次包下近五百坪、連開三店,月營收約二千五百萬元,已達成單店獲利。明年下半年,該業者在台店數預計將達十家,展店速度超過當年的優衣庫,甚至是Zara的兩倍。

韓衣攻台,衣戀不是最早,卻最具指標性意義。一年前,台灣的韓衣銷售通路仍多在東區小店、夜市等批發市場,但現在,由衣戀帶隊,包含LG集團旗下的Hazzys、SK的O'2nd及H:Connect等,韓衣正規軍已「登堂入室」,從地攤攻入一線百貨和商圈。

來得又快又急的它們,將對國內零售業帶來什麼改變?

隨著明年Forever 21、Abercrombie & Fitch、H&M來台,潮衣的戰國時代,韓國人在其中又將扮演什麼角色?

首當其衝,是日本品牌曾經的黃金時代將正式終結。國內唯一上櫃的服飾代理商、滿心企業董事長李俊良分析,不計自有品牌服飾製造零售商如Zara、優衣庫業者,過去,泛日系品牌在台市占率超過七○%,近兩年則大幅衰退至五○%,拱手讓給韓國品牌。

「服裝業和國家流行文化是綁在一起的,你看近年日劇,想得起來的也就《半澤直樹》,和韓國一比,影視弱、沒有話題,差太多了,」微風廣場執行常董廖鎮漢的話,透露通路業者心中的順序,已經洗牌。據了解,兩大百貨龍頭經營者,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新光三越執行副總吳昕陽,都曾經或計畫親自赴韓拜會衣戀高層,顯示其重視程度。

然而,論服裝事業體營收,衣戀只是Inditex(Zara母集團)的三分之一、Fast Retailing(優衣庫母集團)的一半。論特色,Zara、H&M走歐美名牌模仿款、優衣庫則以機能布料為號召,韓國品牌的迎戰籌碼是什麼?

市場行銷最準:搭上韓劇,用偶像綁住粉絲

朝韓流靠攏聽來不令人意外,但衣戀卻是徹底執行。當別人是設計好衣服後,才找代言人,衣戀是從產品研發開始,就以韓國明星為中心去發想。

以衣戀在二○○九年創立的快時尚品牌Spao為例,其為樹立「韓國偶像御用服」的品牌形象,它與少女時代、Super Junior的經紀公司SM,就曾以約五七%、四三%的比率合資成立廣告公司ALEL,執行Spao的行銷策略。去年六月,衣戀再以約新台幣三萬元的「友情價」,將持股全數轉讓給SM。

衣戀如此犧牲,就是為了掌握SM的明星資源。如Spao的男裝線,就以Super Junior中的崔始源等三名成員為發想對象。而由於關係密切,該品牌可以事先得知藝人在連續劇中的角色與劇情,在最短的時間內,動用總部近千名設計師打造對應造型,並搶先生產供貨。

最後,當戲劇上演時,這些衣物也能做到和韓劇「同步上架」。該品牌並在購物袋印上藝人肖像,使自家服裝成為影視產品的一部分,抓準粉絲愛屋及烏的商機。

「微風願意把千坪店面給我們,就是看準我們的包裝能力,」衣戀台灣分公司營業部經理陳俊璋說。其台北一○一店開幕時,公司花超過三千萬元請藝人來台剪綵、吸引粉絲排隊三天三夜,「行銷費用都是現在獲利的好幾倍,」他也透露,明年六月東區店面開幕時,將包下小巨蛋辦演唱會,是國內服飾業首例。

韓國服飾品牌是跟著戲劇發光,這些韓國品牌也必須趁著韓流正紅時,快速布點。

圈地為王最狠:店面先卡位,直接挖角同業

陳俊璋說,韓國衣戀高層去年十一月來台,「只看一次,就敲下五家店,要我十個月後開出來,」「我開始可以體會為什麼韓國那麼多人自殺!(笑)」

他分析,韓國企業展店不求循序漸進,而是「圈地」概念,先卡到好的店面、一次簽五年,就能保證別人進不來;先確保店數,在市場上就有發語權。所以,為求以最短速度開店,衣戀不設儲備幹部、直接向同業挖角,甚至包下整棟旅館近一個月,從中國、韓國找人來支援展店。

當然,衣戀特殊的商業模式,也埋下限制和風險。

因其品牌擬人化,受藝人形象限制,款式無法做到極度流行,導致樣式選擇不及Zara、H&M豐富,論品質、客層廣度又不及優衣庫普及,加上韓星效應有其地域性,品牌發展受限。

不只如此,因初期行銷費用等投資過大,單一品牌至少都要三年以上的攤提時間。以二○一○年推出的Mixxo為例,至今仍未轉虧為盈。

李俊良也提醒,韓國服飾依附粉絲經濟而生,但當演唱會結束、競爭回到產品本身時,能將多少「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粉絲轉化為顧客?將是韓衣風潮能否長久的關鍵。

【延伸閱讀】請韓星助陣,衣戀砸錢不手軟—各國服飾集團比較

■衣戀

˙2013全球財年營收:約3,000億(含地產、百貨、餐飲)服飾約2,000億

˙來台首年展店數:10(最快)

˙行銷費用占營收比率:3%至5%(最敢砸)

˙在台首位代言人:Super Junior、F(x)(最原味)

˙總部設計師人數:超過1,000人(最強智庫)

˙上新貨速度:每週1次

■Fast Retailing(Uniqlo母集團)

˙2013全球財年營收:約3,700億

˙來台首年展店數:7

˙行銷費用占營收比率:3%至4%

˙在台首位代言人:林依晨

˙總部設計師人數:約150人

˙上新貨速度:每週1次

■Inditex(Zara母集團)

˙2013全球財年營收:約6,870億

˙來台首年展店數:5

˙行銷費用占營收比率:0.3%

˙在台首位代言人:無

˙總部設計師人數:約400人

˙上新貨速度:每週2次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92

高雄東大門 南台灣最會造勢服飾街

2015-02-16  TCW
 
 

 

湛藍天空搭配懸掛在半空中五顏六色的雨傘,蔓延超過一公里的裝置藝術,彷彿置身葡萄牙小鎮阿格達(Agueda)中,很難想像這裡其實是搶客、搶錢、搶流行的平價服飾一級戰場──高雄後驛商圈。

位於高雄後火車站旁,供貨濁水溪以南六成以上服飾,聚集超過三百個店面,去年商圈營業額約七十二億元,比台北統一阪急百貨的年度營收還高出十億以上,是全高雄產值最高的商圈。

這群店家對流行趨勢最敏銳,面對平均每兩週店內服飾就要汰換一輪,眼光要夠精準才不會批進一堆賣不出去的貨,被稱為是「南台東大門」(編按:東大門為韓國首爾知名商圈地標)。

這裡的商家臥虎藏龍,有人在這裡一口氣開了七家店,還有二十家店在中國設了成衣生產廠,做起從衣服設計、生產到銷售一條龍式的生意。店家林國卿自創童裝品牌瑪瑪米雅,是中部以南服飾批發商圈中,唯一一家敢推自有品牌的店家。

網購衝擊生意,他從沒人理變救星

要讓這些老闆「聽話」不是容易的事。

後驛商圈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劉昭智接手時,根本施不上力。他在當地經營二十三年的模特兒衣架獨門生意,因產品與其他店家不重複,且幾乎所有店家都是他的客戶,在二○一二年,他被推選為理事長。

在這之前,協會做事綁手綁腳,就連向政府申請到一千一百萬元,把街區改成徒步街的經費,也因店家抗議,只好退回高雄市政府。協會成了燙手山芋,長達三年沒人想接手。

因為,當時店家批發生意太好,單店月營收超過四百萬的不在少數,「生意都忙不過來,哪還有時間理你(指協會),」劉昭智說。生意興隆,讓店家各掃門前雪,缺乏合作誘因。

但,商場上沒有永遠的順風車。隨著網購市場擴增,南台灣服飾實體店面受到衝擊,九成以上做批發生意的後驛商圈,連帶受到影響,生意一落千丈。

二○○九年後驛商圈營業額超過一百 四十億元,到二○一二年竟只剩五十多億元,不到極盛時的四成。在這最慘的時刻,劉昭智接手懸缺三年的理事長位置。

危機開啟改變之門,他看準店家亟欲轉型,開拓零售客源,於是協調店家,舉辦該商圈有史以來首度的「封街拍賣」。

但,這場拍賣卻僅吸引六百人次來客數,「第一次辦活動就失敗,很失氣(台語,指很丟臉),」劉昭智皺著眉、搖頭難過說,「店家跟我講:『這活動不要搞了!』」此次慘痛經驗,並沒有讓他放棄,「不對的我會認錯,但是,你是店家的頭,火車不動,永遠就放在那生鏽。」

他先跟台鐵爭取,讓買家只要抽號碼牌,便可從前站走到後站的後驛商圈買貨,讓買家省了六元的月台票費用。區區六元,讓人流增加了快兩成。

劉昭智刻意引進年輕腦袋。如今已有三成年輕人擔任重要幹部,讓新鮮點子有機會落實。現在,實踐大學時尚設計系、三民家商、樹德家商服設科學生,都在此發表作品,是南台灣第二個戶外走秀展場,點子就是由當地店家第二代的理事顏嘉霈,向以前就讀的學校提出申請,協會扮演推手讓活動順利進行,她眼眶泛淚的說「我超感謝他們(協會)願意給年輕人機會!」

原本失敗的封街拍賣,因為引進學生戶外走秀、裝置藝術、攝影展等,讓拍賣不只是拍賣,更是視覺饗宴。於是,去年人潮開始增加,零售占店家的營業額從平均一成升高為三成,商圈營業額也升高到超過七十億元。

二月初,年關前的封街活動開跑,第一個週末,店家們反映,約比去年同期營業額多三成,初步成果讓他們更有拚勁。儘管離高峰時期盛況還很遠,但至少這群店家正努力轉型,企圖讓南台東大門這名號,持續在高雄發亮。

【延伸閱讀】怎麼玩

■ 活動便宜買:農曆春節前舉辦封街拍賣,年度最便宜,許多商品打對折超好拍:街區有裝置藝術,選對時間還可看到學生走秀

【延伸閱讀】商圈經營術

■ 掌握時機:網購衝擊批發生意,藉此號召店家轉型拚零售。

■ 引入活水:邀請年輕人加入組織,舉辦人氣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0

天貓服飾總經理劉秀雲:要造場景、全渠道、全球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3/151946.shtml

屏幕快照 2015-09-13 上午9.29.50

服飾作為消費者網購頻次最高的品類,在天貓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增高,服飾商家對平臺的服務要求也不斷攀升。為此,天貓切入服飾的供應鏈上遊,利用消費者大數據,從商品研發開始,到新品上市、次新品折扣、尾貨清倉等,提供淘寶、天貓、聚劃算、儷人購等平臺的綜合解決方案。

天貓服飾總經理劉秀雲表示:“服飾商品的生命周期經歷“介紹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時期,天貓會根據各個時期的特點,為服飾商家建立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同時利用全渠道的運營思路,充分融合線上線下,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

據易觀智庫《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 B2C市場服裝交易規模達120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1%,其中天貓占據69.9%市場份額,保持絕對領先位置。

因此除了創造更多的場景,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天貓在商家端也在發力。劉秀雲表示,天貓會幫助服飾商家實現全渠道運營,將數字商業和實體商業充分融合,為消費者帶來PC和移動端之外的購物全新體驗,具體體現在: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線上下單,門店發貨;線上下單,門店自提;線上下單,門店自提、試穿、退貨;線上下單,門店完成銷售,退貨到需要的門店;線上線下會員打通、聯合營銷。

劉秀雲認為,天貓今年更強調零售本質,更看重結構調整帶來的內涵式增長,在不斷引進國際大牌的同時,也積極攜手傳統品牌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建設全渠道,此外,還為國內具有原創設計能力的品牌提供資源和技術,進行孵化,助其發展,從而為天貓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具特質的商品。

前不久,天貓與全球110多個集團160多個服飾品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覆蓋國際品牌、線下傳統品牌、設計師品牌、淘品牌等不同層次的服飾品牌,其中20多個品牌與天貓為獨家合作。劉秀雲還在論壇上透露,美國輕奢品牌COACH近期也來到天貓開設品牌旗艦店。這也標誌著天貓全球化、全渠道、全場景的服飾行業打造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239

智能打底褲能否引爆智能服飾的新藍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2/152315.shtml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逐步失去了耐心,更多是基於表面現象來做出判斷,也就是透過視覺來建立認知。男女的相互審美之間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尤其是男性對於女性的審美已經從過去的內在美轉向於視覺美,男性更在意女性的臉蛋與身材。這也催生了美容、塑性、整形、瑜伽等產業的發展,“減肥”已經成為了百度的搜索熱詞。

減肥目前正在成為大部分女性們奮鬥的目標,隨之而來的困擾一方面是在選擇衣服的時候由於體型尺寸的變化,而導致選試的困難,尤其是對於網購的女性來說,獲得自身精準的體型尺寸非常關鍵;另外一方面則是由於無法時刻掌控體型變化的數據,而導致嘴巴這個入口總是難以把持。

不過這些問題在智能穿戴時代中都將不是問題,隨著智能服裝的興起,人體的各種體征數據都將通過衣服來獲取,並且能隨時隨地呈現給用戶。日前一款名為LikeAGlove的智能打底褲出現了,它與當前的可穿戴設備不同,並不是側重於運動保健,而是側重於滿足女性的“愛美之心”,也就是對於女性的體型尺寸的準確測量。

LikeAGlove是條什麽褲?

LikeAGlove是一件長款的打底褲,借助於在褲襠位置安裝傳感器和傳導光纖,來度量出女士的體型數據。之後借助於這些數據就能夠大幅縮短女性在購買服飾時為尺碼的問題而糾結的時間,尤其是對於網購的女性而言,一個準確的體型數據至關重要。不過從目前LikeAGlove這款產品本身來看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其所獲得的尺寸只使、適用於牛仔褲的購買,並不支持用於其它服飾的選購。

LikeAGlove打底褲主要是針對於網購用戶而設計開發,工作原理非常簡單,只要用戶穿上LikeAGlove,按下表面按鍵,只要相關的網絡購物平臺接入了LikeAGlove的應用數據,就能夠自動在網絡購物平臺中搜索出相關符合該用戶尺寸的款式,並且會根據測量體型的數據自動做精準度的優先推薦。

LikeAGlove褲子將引爆智能服飾新藍海

智能服裝產業的潛力遠大於當前以手表、手環為載體的可穿戴設備,不論是從運動保健,還是一些專業領域的訓練而言,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穿戴產品,可以借助於智能紡織材料讓智能融入無形之中。對於整個智能穿戴產業而言,智能服裝將會是2016年的重點爆發產業,我曾在《智能服裝:引爆2016智能穿戴新發展》一文中做了闡述,這里不再展開。

從目前已經商業化的智能服飾產品來看,主要圍繞著智能胸罩、智能內褲、智能背心,或者是一些特殊領域訓練使用的智能服飾。但從LikeAGlove褲子這款產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商業機會,也就是圍繞著女性的“減肥、塑型”來展開,在產品功能方面聚焦在體型的數據化監測上,剔除繁雜的心率等監測功能。

以女性的體型監測為核心,一方面實時測量相應數據提供給用戶購買服飾時使用,另外一方面則是通過對體型尺寸的變化監測來提醒用戶控制飲食。當然,更關鍵的是借助於這種內衣型的智能服裝可以精準的監測出體型的哪個部位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借助於後臺的大數據給予用戶相應的調整建議,比如控制某方面的飲食,還是加強某方面的運動,或者是某種方式的運動,這類側重於視覺美的智能服裝類產品將會是一個新的藍海市場

不論是對於傳統的服飾企業而言,還是對於創業者而言,這種智能化的實時監測,能夠根據用戶的需要實時提供相關監測數據與改善建議的視覺美產品,不僅具有顛覆性,同時蘊藏著一定的價值元素,是一個值得關註與進入的市場。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陳根,微信:陳述根本。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090

6億!優衣庫憑什麽拿下今年雙十一的服飾類銷售冠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967.html

6億!優衣庫憑什麽拿下今年雙十一的服飾類銷售冠軍?

一財網 劉曉穎 2015-11-12 20:10:00

分析人士指出,相對於此前一些商家將“雙十一”作為清理庫存的機會,優衣庫在銷售產品上占據優勢,比如“雙十一”銷售的90%都是秋冬新品。

2015年“雙十一”,幾乎每家服飾類企業都在刷新2014年的銷售額。其中,以優衣庫為最。

雖然優衣庫方面沒有對外公開銷售數據,不過,11月12日,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天貓處了解到,其2015年的“雙十一”的整體銷售額突破了6個億,拿下了服飾類商家銷售的第一名。同時,按照細分品類,優衣庫也是天貓男女裝品牌旗艦店雙料冠軍。

天貓服飾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優衣庫在“雙十一”剛開始4分鐘就破億,成為天貓服飾第一個單店破五億的商家。

“此次“雙十一”活動幾乎所有主力商品都很快被銷售一空。”優衣庫中國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最受歡迎的是輕型羽絨服系列、HEATTECH系列、法蘭絨襯衫系列、搖粒絨系列等等。相對於2014年,這家公司2015年加大了促銷力度。“打折力度參照‘雙十一’活動要求進行,優惠程度遠高於優衣庫日常促銷的力度,消費者在優衣庫天貓官方旗艦店可以領取店鋪優惠券以及天貓‘雙十一’購物券。”

記者註意到,雖然優衣庫平時都是按照線上線下統一價格進行銷售,但此次“雙十一”的活動卻僅限其天貓官方旗艦店,線下各實體店不參加線上“雙十一”活動,也不支持活動商品的取貨、退貨、換貨等服務。

“優衣庫並不認為‘雙十一’的線上活動會對線下銷售造成太大的影響。”上述人士信心十足地表示。

記者采訪的一些服裝行業人士均表示,對於此次優衣庫能做到全品類男女裝品牌旗艦店銷售額的第一名並不出乎意料。分析人士指出,相對於此前一些商家將“雙十一”作為清理庫存的機會,優衣庫在銷售產品上占據優勢,比如“雙十一”銷售的90%都是秋冬新品。

“相對於Zara和H&M這樣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銷售的都是基本款。“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CEO崔洪波認為,前者的風格主要是女性消費者,只能買來給自己穿,而後者的產品都是羽絨服、搖粒絨等等,你可以買來給自己,給另一半,也可以給長輩,屬於全家消費,“這個就是基本款的力量”。

也有觀點認為,優衣庫電商在“雙十一”的銷售業績與實體店的區域布局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優衣庫目前已經遍布中國9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400家店鋪。而通常,對於品牌商來說,開店其實是最佳的推廣和廣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公司的電商團隊通過對2014年“雙十一”大數據的分析與研究,從2015年年初即開始“雙十一”項目的準備。團隊根據2014年“雙十一”活動中消費者在購物車里放置商品的大數據,來進行庫存的相關準備,確保有更加充足的活動商品貨量供消費者在活動中搶購。

雖然此次電商獲得很大的成功,但優衣庫並不打算收住線下店鋪擴張的腳步。“未來將繼續加強電商的發展,但是電商的發展並不會影響線下的開店計劃。”上述負責人如是說。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91

2008年中國運動服飾市場佔有率 (Frost & Sullivan) (5 Oct 2009)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