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铝击败五矿 有望入主北京矿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yOMDAwMDE5NjQyOQ.html

9月7日,一位接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下称北京矿冶)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有望被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重组。

由于中铝与北京矿冶的业务吻合度最高,国资委有意将北京矿冶纳入中铝旗下。

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未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中铝将重组北京矿冶。吕友清表示,中铝一直在寻找资产优良的重组对象,而北京矿冶科研实力突出,二者原来就是“一家人”。

上述消息人士对记者称,北京矿冶被重组已成定局,在所有潜在重组方中,国资委目前最中意中铝。“今年年底前要搞定重组,估计国资委改变主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公 开资料显示,北京矿冶是我国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主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 有色金属工业局,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国资委,旗下有上市公司北矿磁材(600980.SH)和当升科技 (300073.SZ)。

中铝击退五矿

在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透露,五矿正在与北京矿冶洽谈重组。

5月份,北京矿冶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五矿,中铝也希望重组北京矿冶。

“中铝过来是自然的事情,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分出来的。”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说。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与北京矿冶原本都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虽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于1998年解散,但双方业务关系一直密切,“仍然是一家人”。

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领域具有雄厚研发实力,中铝的很多矿冶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项目交由北京矿冶完成。

然而,近几年,中铝在国内有色业的资深地位遭到后起之秀五矿集团的挑战。五矿集团成立之初,承担钢材、有色金属、电工电讯器材等商品的进出口业务,随着业务多元化,金属及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成为五矿集团的主业之一。

今年年初,五矿集团被国资委指定为长沙矿冶研究院的重组方,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铝也曾有重组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意愿。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资委考虑到五矿在整合长沙矿冶研究院上比中铝更具优势,中铝因此出局。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五矿已确定退出重组北京矿冶。

7月23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间隙,周中枢没有对本报记者确认五矿是否还在洽谈重组北京矿冶,与“两会”期间的表态相比,周中枢的态度显得消极。

除了五矿,中钢集团、中国有色、中冶等,也对重组北京矿冶表达了较大兴趣。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作为国内十大科研院,实力远在长沙矿冶研究院之上,加上央企重组的方式为无偿划拨,“业内几乎所有央企都表达过重组意愿”。

上述接近北京矿冶的人士表示,考虑到中铝在整合北京矿冶方面最具优势,国资委已认可中铝重组北京矿冶。

北京矿冶是“香饽饽”

按照国资委央企重组思路,被其他央企重组的企业一般“实力弱小、业绩较差”。北京矿冶虽然规模相对小,却是大伙儿都抢着要的香饽饽。

上述消息人士不久前曾往北京矿冶调研,该人士表示,北京矿冶“是隐藏在同行业当中的强者”。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科研院所,不能将北京矿冶与中铝这样的产业集团比规模,业内的很多公司依赖北京矿冶的工程与技术,如果中铝重组北京矿冶,不能称作“强者吞并弱者”,而是“强强联合”。

北京矿冶官方资料显示,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和金属粉末材料等研究领域代表国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力,工程设计具有甲级资质。

目前,北京矿冶拥有10个研究设计所,一个工程公司,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北京矿冶还是北矿磁材的控股股东,总市值约17.73亿元,被市场称为“纯正的迷你型央企”。此外,北京矿冶控股的当升科技已于2010年4月在创业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矿冶还是刚成立不久的“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成员企业。据记者了解,北京矿冶被国资委选入“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原因是,北京矿冶的锂电正极材料具有国内领先技术优势,成为国际最大六家锂电池生产商中五家的供应商。

另外,北京矿冶磁性材料(包括磁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钨电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这意味着,中铝一旦重组北京矿冶,不仅研发和工程设计实力大增,而且将获得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会。

科研院所重组思路敲定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国资委还未正式敲定由中铝来重组北京矿冶,但北京矿冶纳入产业集团的重组思路,已成定局。

目前,国资委“央企至少留100家”的任务大限将至。其中,科研院所重组,是央企重组的一大任务。

科研院所又称科技型央企,主要由一些国家部委隶属的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经历了几轮央企重组,目前还剩下10家左右规模较大的科技型央企。

致力于科研院所改制研究的天强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科研院所花钱的地方少,现金储蓄比较丰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科研院所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正是各大央企集团争抢科研院所的主要原因。

目前,科研院所重组的思路有两个,一是将科研院所纳入所对应的产业集团,二是科研院所之间联合。

一位国资系统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资委对科研院所的重组思路已经敲定,那就是上述两种思路的第一种。“大多数科研院所报上来的重组方案是纳入产业集团”。

而科研院所与产业集团的重组效果良好,是这一重组模式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但也有少数科研院所排斥纳入产业集团,以钢研集团为例,据本报记者了解,宝钢和鞍钢几年前就有意并购钢研集团,但钢研集团一直不愿意“被重组”,理由是,钢研集团是为整个钢铁业服务的,不能纳入单个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08

友达光电昆山建7.5代线有望在月底过“首关”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4/212224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8

中石油天然气资产整合推进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9/2164850.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00857,HK;601857,SH)(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资产的整合再进一步。
昆仑能源有限公司(00135,HK)(以下简称昆仑能源)与其母公司中国石油12月27日发布联合公告称,昆仑能源将斥资188.7亿元从中国石油手中收购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有关权益。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
显然,中国石油的天然气资产正在一步步地注入昆仑能源,而中国石油旗下另一家天然气业务关联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昆仑燃气)也在各地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积极“跑马圈地”。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中国石油一直在加快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这也是大的趋势。
昆仑能源188亿再购天然气资产
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分别由中国石油和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0%和40%股权,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向陕西-北京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线沿线城市燃气经销商输送天然气。
目前双方正在订立有关股权收购协议,中国石油直接持有昆仑能源25.1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50.75%。
业内分析人士称,继中国石油去年陆续挂牌转让旗下零零散散的天然气股权后,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中国石油希望将上下游天然气资产整合到昆仑能源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昆仑能源2010年半年报显示,其天然气业务销售收入占中国石油该业务总收入的39.88%,较去年同期增长70.02%。
今年,中国石油加快了向昆仑能源注入相关天然气资产。5月,昆仑能源从中国石油手中以5亿元收购了江苏液化天然气55%的股权;10月,再次以20.1亿元成功竞得中国石油旗下辽宁大连液化天然气业务75%的股权。
与此同时,昆仑能源也先后通过股权收购、注资、成立新的独资及合资公司等形式,组建了6家控股子公司: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昆仑能源青海有限 公司、昆仑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天津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及沧州中油燃气有限公司。
“之所以大规模整合天然气资产,主要是因为自2007年以来,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中国石油重要利润增长点,近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整合可以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更便于运营和市场拓展。”上述分析人士说道。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除昆仑能源外,中石油集团旗下的昆仑燃气也在各城市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跑马圈地”。
昆仑燃气有关人士说,为实现天然气业务上中下游一体化,该公司目前一直专注于开拓终端销售市场,沿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沿线,大力开发城市燃气市场。
2009年,中国石油将液化气业务交由昆仑燃气统一经营,中国石油城市燃气和压缩天然气业务步入专业化经营的新时代。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李裬譞认为,昆仑燃气是中国石油旗下专营燃气分销的企业,自2008年该公司成立以来,就筹谋整合燃气销售业务。国内70%的天然气和近一半的液化气都是中国石油生产的,如果不控制终端就没有最终的市场控制权。
虽然与更多关注上游和中游的昆仑能源在业务上不同,但是整合方式却也相似。2009年,中国石油也曾将旗下的燃气资产大规模注入昆仑燃气中。目前,昆仑燃气进入近100座城市,供气能力达50亿方以上,拥有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100多个。
昆仑能源主要业务涵盖油气田勘探开发、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等,也致力于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两家公司业务关联性很大。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认为,从大的发展趋势看,两家公司合为一体的可能性很大,这符合公司打造天然气业务上下游一体化的大战略,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
对于昆仑能源未来的战略方向,该公司半年报中表示,重点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业务,在平稳发展CNG、城市燃气和伴生气回收业务的同时,优先发展LNG,实施“以气代油”的战略,积极拓展天然气利用的高端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4

国药中生重组获批 上市有望加速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06/2189916.shtml

  一桩历时一年多的央企重组大戏近日终于落下帷幕。
昨日 (1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宣传处了解到,之前被撤销法人资格的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以下简称中生集团)已经 重新获得法人资格。而国药集团官方网站也于近日刊登消息称,集团董事会于去年年末召开了临时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药中生集团重组改制方案。
此前,国资委网站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国药集团与中生集团实行联合重组。
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近期透露,中生集团将到港股市场整体上市。目前,港股市场并无疫苗和血液制品公司上市,中生集团的上市将填补这个空白。考虑到国家目前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上市后其市值将不会低。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国药集团一直在积极推动中生集团整体上市,重组方案的敲定肯定会加快中生集团整体上市的进程。
国药集团是中国医药流通方面的行业老大,同属央企序列的中生集团则是血液制品和疫苗方面的龙头。由于经营的疫苗和血液制品属于国家特殊监管药品,中生集 团一直牢牢掌控着一类疫苗(国家采购,免费接种)的绝对市场。其官方网站显示,2009年中生集团的总资产为85.5亿元,年销售收入达42亿元,利润为 11亿元。
郭凡礼表示,中生集团的并入将大大弥补国药集团在工业上的短板,加上近期并入的上海工业研究院,国药集团上有研发,中有生物制品生产,下有医药分销,得以贯穿整个医药产业链,成为医药行业的“巨无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2

fatlone’s view: 卡姆丹克有望成為本輪行業淘汰賽下的贏家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5/26/%E5%8D%A1%E5%A7%86%E4%B8%B9%E5%85%8B%E6%9C%89%E6%9C%9B%E6%88%90%E7%82%BA%E6%9C%AC%E8%BC%AA%E8%A1%8C%E6%A5%AD%E6%B7%98%E6%B1%B0%E8%B3%BD%E4%B8%8B%E7%9A%84%E8%B4%8F%E5%AE%B6/

首先, 請看看以下兩篇消息:

Solar Subsidies and Why They’re So Important

(source: http://www.fool.com/investing/general/2011/05/17/solar-subsidies-and-why-theyre-so-important.aspx)

2011年光伏市場增速減半?小型項目或受寵

(source: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510/KDWS9D0KCVJ42.shtml)

看畢上面的消息, 帶出一個重要訊息, 就正如第二篇的標題: 小型項目或受寵

我認為這個最新趨向是中國高質單晶之王卡姆丹克的一個潛在利好

這個最新趨向是大砍大型項目的補貼, 而小型或家用項目降幅明顯較低, 甚至維持不變

代表做小型項目的業者的利潤空間有機會沒想象中壓縮得那樣嚴重, 我甚至認為做終端市場的會因為製造商大降價而增加獲利, 不過那是當地業者的事

單晶是硅晶光伏中比較昂貴的種類, 主力市場應該是面向土地資源有限的地區, 主要都是會放在屋頂上, 這些地方首要考量不是最平的每瓦成本, 而是在有限的地方發出最高的電能, 單晶模組的優勢此刻就可以發揮出來

單晶模組的需求應該可以保持, 甚至可能有驚喜, 因為現時模組價格跌幅可以追得上小型項目補貼下砍的幅度, 相反, 大型項目情況較惡劣

我會視這個方向為卡姆丹克的潛在利好, 主要原因是我不知道卡姆丹克的客戶在小型項目市場所佔的份額情況如何

再推論下去, 小型項目市場的贏家需要有強大的銷售通路, 那些具知名度的業者, 如世界杯時大家都見到的yingli, 是其中之一

我想指出一個潛在危機, 這是中國廠商要面對的危機, 因為我看到有報道指有國家會對使用中國廠商製造的產品的承建商減少10%的補貼, 面對這個情況, 中國會如何應對? 我不知道會否對卡姆丹克做成影響

其實, 卡姆丹克和sunpower搞n-type方面的認證, 可能為卡姆丹克帶來新契機

我相信搞認證就是準備要將公司的產品向sunpower銷售, 而sunpower在高效能模組有一定市場地位, 而在美國更是數一數二(sunpower是美國公司), 如果卡姆丹克可以和西方一線廠商建立關係, 日後再有這些針對中國廠家的措施, 卡姆丹克有機會不用「完全硬食」

再講, 踏出第一步之後, 就有機會陸續跟更多西方一線業者合作, 擴大客戶基礎, 無論是風險管理上, 還是對公司的知名度, 都有正面影響

以上的看法, 全部都是一些推測, 沒有實質證據支持, 可能是我自己憑空想像一些利好, 去自我滿足我看好卡姆丹克的原因

而且, 我雖然此刻寫有關712的潛在利好, 並不代表現在就要買入, 以走勢來看, 我仍然是抱著觀望態度

但是, 接近3元的卡姆丹克, 的確可以買一點兒在倉底貨, 在卡姆丹克的歷史低水平是介乎於1.2至1.5, 現在卡姆丹克已經由當時的200MW產能成長至現時的600MW, 再外加10億資金和TPG的關係, 我個人看, 底部上移一倍, 至2.4至3元, 是很合理的, 這就是我現時712最新底部的區間, 一間成長中的公司, 其股價可以大跌, 但拉長來看, 是可以看得到是一浪高於一浪的勢態

不足三元的卡姆丹克, 我認為絕對有投資價值

再次提醒大家, 暫時不要大注撲入太陽能股, 因大市和板塊本身仍未有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52

淘寶營收有望超過百度?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176

金山網絡首席執行官傅盛最近有兩句話引發互聯網界熱議,他說,前百度產品副總裁俞軍當年離開百度時說,「百度的最大對手不是谷歌而是淘 寶;淘寶的商業模式不是電子商務,是搜索」、「百度10%的搜索是商業詞彙,這是百度收入的核心;淘寶的站內搜索全是商業詞彙且搜索量是百度搜索的20% 以上」。

淘寶的營收有可能超過百度嗎?有可能。

百度最新發佈的財報顯示,2011年其營收為145億元人民幣,2009年至2011年增長率分別為40%、77%和81%。這種增速雖然已經讓很 多公司望塵莫及,但淘寶卻跑得更快:2011年營收為88億元人民幣,最近三年增長率分別為97%、123%和150%。假如淘寶能夠持續保持113%以 上的年增長率,百度維持80%的增長率;淘寶營收將在2014年超過百度。

淘寶上述數據是市場調研公司艾瑞發佈的。算法應該是這樣的:阿里巴巴集團2010年營收是102億人民幣,扣除上市公司的營收55.6億元人民幣,還有46.4億元,來自淘寶、中國雅虎、阿里云和支付寶(還未劃出前)等阿里非B2B業務。而在此當中,淘寶佔了大頭。阿里非B2B業務201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71%。這樣來看,淘寶2011年營收增長150%至88億人民幣極有可能。

我們這裡所說的淘寶,是指涵蓋C2C網站淘寶網、B2C商城天貓(即淘寶商城)和購物搜索一淘網(之前的「淘寶直通車」)的「大淘寶」。在2011年之前,其營收主要來源是淘寶直通車帶來的CPC廣告(點擊付費)收 入。淘寶廣告產品及運營資深總監王華曾說,「淘寶網客戶花在營銷上的費用如果是100%的話,那麼淘寶直通車佔80%」。不過現在業界對一淘網和天貓的潛 力同樣給予了很高評價。相比之下,百度在谷歌撤離中國後的兩年內實現了快速增長之後,能否繼續保持之前的增長現在業界爭議頗多。

如果淘寶營收超過百度,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精準電商廣告模式超過泛搜索廣告模式。

眾所周知,百度通過競價排名,以CPC廣告的搜索模式獲得了比以新浪為代表的CPM(展示付費)廣告模式大得多的收入。這主要是由於百度提供了一個更有效但門檻更低的廣告模式,產生了很大的長尾效應。而現在的淘寶提供的電商廣告又在百度的長尾上進一步挖掘,為廣告主直接提供精準的網購客戶。

如果用關鍵詞「iPad」分別在百度和淘寶上搜索,你會發現:百度的搜索結果前三條分別是百度百科、中關村在線報價和百度圖片,而淘寶的搜索結果則 是商家給iPad的報價列表。這表明使用百度搜索的人是希望瞭解iPad的各種信息的用戶,而在淘寶搜索的人就是希望購買iPad的用戶。當然,也有部分 希望購買iPad的用戶可能會點擊中關村在線的報價,但是這部分用戶的購買意願明顯比淘寶帶去的用戶低很多。作為廣告主,自然是希望得到購買意願最強的用 戶。

此外,我們進入中關村在線的網站可以看到,在網頁右側有銷售商家的廣告鏈;就是說中關村在線會把從百度購買來的流量賣給商家;商家自然需要付比他從 百度買來的流量更高的價格。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明,電商廣告比普通的CPC廣告更有價值;廣告主願意為此付更高的價錢。淘寶提供的正是精準的電商廣告。

數據調研機構Hitwise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月噹噹網上游網站來源中,包括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淘寶網、凡客在內多家電商網站成為其最 主要訪客來源。在噹噹上游網站前十位貢獻者中,京東、亞馬遜中國、來優團購、淘寶和凡客幾家電商公司成為主力軍,佔主要上游網站來源的35%,超過了百度 搜索的貢獻。

百度也一直在反思自己「流量為王」的模式,但要在電商領域「後來者居上」談何容易。「有啊」作為百度體系內電子商務事業部模式運作,一直走得踉踉蹌 蹌,後來宣告關閉,現在則轉為生活信息類服務平台。與日本電商巨頭合資的「樂酷天」也一直是不慍不火,最近又與新浪樂居成立「百度樂居」,玩起家居電商。 但收效如何,估計李彥宏心裡也沒底。

(作者係雪球財經分析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5

雀巢有望入主惠氏奶粉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9/zNNDE4XzQyMTIzNw.html

惠氏奶粉業務外嫁即將塵埃落定,瑞士雀巢集團機會最大。

4月18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輝瑞與雀巢接近達成協議,出售惠氏營養業務,價格在90億美元。

自2011年7月輝瑞宣佈剝離惠氏營養業務之後,有多家食品和奶粉巨頭表示參與併購,這其中包括法國達能、美國卡夫、亨氏等。其中美贊臣與達能結成了併購聯盟。

雀巢如果併購惠氏成功,在中國市場將躍居第一,成為新「霸主」。曾任職過惠氏的奶粉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誰收購惠氏都會成為中國奶粉市場的冠軍,惠氏在國內2011年稅後收入為50億元,佔據約10%的市場份額,而雀巢約4%-5%的市場份額」。

4月18日,雀巢中國和輝瑞中國都表示未得到總部最新消息,輝瑞中國公關總監喜慶表示,「還處於評估和分析的過程中。」

雀巢或迎娶惠氏奶粉

雀巢是世界上最大的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之一,雀巢2011年業績報告顯示,其嬰幼兒配方食品銷售收入為7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7.3%。而在中國市場,雀巢市場份額在4%-5%之間,銷售額約25億元左右。

而被併購的對象惠氏奶粉2011年銷售額為21億美元,較上年增加15%。奶粉行業資深人士指,中國市場是惠氏奶粉最主要的市場,佔到惠氏總銷售額三分之一。

一國內奶粉人士透露,「惠氏內部人透露惠氏去年計劃奶粉銷售額為40億元」。而上述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惠氏2011年稅後銷售收入在50億元,比雀巢大一倍多。惠氏2011年的市場份額約10%。」

如果雀巢成功收購惠氏奶粉,在某些市場可能面臨反壟斷的障礙,為了達成交易,雀巢可能會在某些市場上出售資產以贏得監管部門的批准。加上惠氏奶粉的份額後,雀巢在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市場份額將達到60%以上,在當地具有壟斷地位。

外資巨頭的壓力

AC尼爾森公司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國內排名前十位的奶粉品牌中,5大外資品牌多美滋、美贊臣、雅培、惠氏、雀巢等位列其中,他們合起來佔據中國內地奶粉市場份額的50%以上,並且幾乎都是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

外資品牌佔據國內奶粉市場高端市場約80%,從原料奶粉和市場價格對國內奶粉進行雙重擠壓。

事實上,無論哪一家獲得惠氏奶粉,其在中國市場都將佔據老大的位置。

上述奶粉資深人士透露,美贊臣去年在國內市場稅後銷售額為58.5億元,達能旗下的多美滋稅後銷售額為46億元,雅培則為40億元。

由於外資品牌在國內的市場話語權,每年各大外資品牌輪番漲價,毛利率都保持在60%以上。

雀巢併購惠氏如果成功,雀巢與惠氏在中國奶粉市場稅後的銷售額將約為75億元左右,超過目前第一名的美贊臣約17億元,將是名副其實的老大。這更將衝擊實力相對弱的國產品牌。

目前雀巢主做成人粉,惠氏主做嬰幼兒配方粉。一奶粉企業市場部負責人表示,如果收購成功,會對雙方的渠道、團隊管理和市場運營帶來影響,兩個品牌存在著競爭,至於好與壞需要看最後的運營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8

光伏業有望回暖 700組件商2016年或減至50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2NNDE3XzQzNTk2NQ.html

儘管光伏業這一年多來一直處於冰谷期,但正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SNEC 2012上海)上,記者卻看到,超過20萬平方米的場地內,全球2200多家展商擠滿了17個展館,主辦方表示,這次展覽「全球規模最大」。

之 所以人氣旺,是因為看好光伏業前景。「儘管目前遇到了很大困難,但光伏才是人類的未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一位參展代表告訴記者。多位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 記者,預計到2013年底,光伏市場就能回暖。「現在大家都在熬,最後剩者為王。」廣州三晶電氣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歐陽家淦表示。

2013年完成產業洗牌、整合

在 SNEC展上,記者分別諮詢了保利協鑫、英利綠色能源、晶科能源等多晶硅、光伏組件巨頭,這些參展企業的代表都告訴記者,目前整個光伏業依然在過冬。「一 年時間,多晶硅價格從100美元/公斤附近,跌到了現在的20多美元/公斤。絕大多數多晶硅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保利協鑫作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之 一,也只能做到微利。」保利協鑫一位銷售代表告訴記者。

歐洲光伏協會的一位參展代表稱,光伏業寒冬,使得全球光伏組件企業進入整合期。「全球光伏組件廠商會從現有的700家,縮減到2016年的50家左右,市場洗牌在所難免。」

杜 邦光伏解決方案部門告訴記者,國內光伏組件業,乃至整個光伏產業的洗牌、整合期,大概要到2013年年底才能完成。「現在全球光伏組件產能超過50G W,而2011年全球的需求只有27G W左右。產能利用率只有50%。只有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這個產業才能算得上是健康的。」

「整個歐洲的市場容量,不下降就不錯了;新興市場上,大家對中國、印度、日本、美國的期望較高,但這些市場的基數較小,很難在短期內補上歐洲市場停止增長產生的空缺。全球光伏市場要到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才能真正回暖。」歐陽家淦強調。

兩年內產業或迎來拐點

杜 邦大中國區電子與通訊事業部總裁鄭憲志指出,傳統化石能源逐步枯竭,而光伏發電成本卻在大幅下降,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實現平價上網,從全球範圍來看,兩年 內,基本上都能實現平價上網。屆時,光伏業會迎來產業拐點,整個光伏業的規模將出現井噴。「光伏在全球能源體系中佔比十分小,空間非常大。杜邦去年的研發 費用為18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就用在光伏上,足以表明杜邦對光伏前景的看好。」

而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看來,光伏業之所 以處於冰谷,並非是光伏市場出了問題,而是企業家和金融推手造成的。「很多人說我們的光伏市場有問題,但我說沒問題,因為連續幾年都是快速擴張,包括去年 的歐債危機期間全球經濟陷入困境,但光伏市場還是增長了60%。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企業界的自律(指不能盲目擴產投資),而不是期望有更多的政策來救市。金 融救不了光伏產業,只有光伏企業家們自己救自己。」

對話

傳統化石能源逐步消耗,光伏業前景誘人

———專訪杜邦大中國區電子與通訊事業部總裁鄭憲志

南都:光伏市場陷入低谷,對杜邦的光伏業務帶來了哪些影響?

鄭憲志:2011年杜邦在光伏市場的銷售額為14億美元,今年預計將實現20億美元的銷售額。儘管多晶硅、光伏組件價格出現了暴跌,但整個光伏市場仍在大幅增長。另一方面,杜邦作為光伏行業領先的材料和技術供應商,掌握著上游核心技術,受到的價格衝擊並不大。

南都:怎麼看待目前的產業困境?光伏企業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局面?

鄭 憲志:光伏市場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造成現在的困境,主要是產能過剩,導致惡性競爭。到2013年全行業整合完成後,光伏業將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產業。隨著 技術的進步,光伏光電轉化率每年提升0.5%左右,而光伏發電成本也每年都在大幅下降。一旦光伏發電真正實現了平價上網,光伏業的春天就會再次來臨。對於 當下的困境,光伏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創新力度,加強研發;另一方面,則需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商譽。等到市場回暖之時,這樣的公司才是最後的受益者。

南都:現在原油價格又跌到了90美元/桶的水平,美國、中國還在大力開發頁岩氣,是不是意味著全球對光伏能源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了?

鄭憲志:傳統化石能源總有消耗盡的時候,日本也進入棄核時代,讓全球對新能源更為看重。太陽能在現有能源中佔比是最低的,空間非常大,且光伏產業鏈也十分完善,光伏業的前景是十分誘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1

探秘網易養豬場:丁家豬有望明年底上市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17/233785.html
這是網易養豬場全景效果圖的第一次曝光。在安吉,只見山丘之間,依次排列著母豬、小豬仔的豬舍,最珍貴的公豬豬舍放在最後。現場的豬舍看起來類似土家族的 吊腳樓,豬舍下面是草坪,豬糞通過全密閉管道,直接輸往環保處理總站,進行集中處理。網易農業事業部副總周炯告訴《外灘畫報》,今年底,豬場建成,將進行 長時間的設備調試。隨後,首批豬將正式進駐豬場,「丁家豬,有望在明年年底上市。」未來,安吉養豬場將會成為一個樣板,網易將借此獲得相關數據,最終建立 起適合自身的第三代養殖模型。

「鐺、鐺、鐺」,單老伯敲響了手中的桶,只見山間的母雞叭嗒、叭嗒從各個方向,圍攏過來,開始搶食他手中的穀子。

每天中午十二點,單老伯都會定時喂養這 200 多只「網易雞」。「有的從另一個山頭後面聽見,都能馬上跑來。」他說。

眼前,是一脈青山,最多的是竹子,有的偉岸凌空,有的低矮匍匐;皈山鄉洛四房村的渠水,清澈見底,這裡是整個安吉的生活水源。不遠處,就是「網易養豬場」。

近日,養豬場正在招聘「田園管家」。「清明時節採茶,冬春季節挖筍,秋天收穫板栗,平時撿撿土雞蛋。」這是網易農業內部的一個招聘郵件,為的是給網易創始人丁磊的養豬場尋找一個「大管家」。

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大量白領應聘。「來的人,有農場主、麥肯錫分析師、馬士基的經理,甚至包括一位退役的艦隊軍官。」網易農業事業部副總周炯說。

據悉,這個崗位對學歷沒有要求,不用坐班,工作自由,而且,年薪也在六位數以上。事實上,網易農業的「田園管家」,正式崗位名稱是綜合業務經理,主 要職責是負責養豬場周邊的白茶、竹林、板栗、散養走地雞等各類農產品的培育、加工和銷售業務,同時負責維護公司與當地農民的關係。

「在總佔地 1200 畝的養豬場內,規劃的建築僅佔地 56 畝,餘下的 1144 畝原本種植著經濟作物的土地,被用作豬舍與豬舍間的天然屏障,這部分土地都是『田園管家』的職責範圍。」網易農業市場經理林華松,在現場比劃著一大片山林介紹道。

「養豬,仍然是網易農業的主業。」 周炯表示,「丁家豬,有望在明年年底上市。」而不久前,丁磊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曾經表示他的養豬配方和模式,最終都是要放在「公開課」上播出的。「當然要兼顧利潤,但也是公開、公益的。」

為了尋找一個可以在整個行業裡複製的式,丁磊、毛山、周炯組成的「養豬三人組」,「基本上是按照窮盡式搜索的網絡方式,跑遍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先進的 養豬國度。」而由南極科考站設計師精心設計的豬舍,現在已經到了收尾階段。9 月底,《外灘畫報》記者專程來到安吉,一探究竟。

「和南極科考站設計師一起進行試驗」

走進養豬場,只見入口處已經出現了一個類似四合院的屋子,不過腳手架猶在。「未來,這裡將是員工研究、實驗、休息的場所;也是所有人進入養殖區前,洗澡消毒的地方。」 林華松說。

這次主導網易養豬場的女設計師,來自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以前曾設計過南極中山站。「進來的時候,是人臉識別。」 林華松指著一個長方形的水泥地:「看,這裡有很多觸點,上下左右的噴頭,會保證全方位的消毒。」

窗外,是搖曳的竹林。整個四合院,目前看起來比地面還低。「現在因為施工需要,把辦公房周圍墊高了,完工後,會全部恢復原樣,景觀會更好。」

在豬場的東北角,有好幾個成型的豬舍,有的水泥地面上已經搭起了鋼筋。每個長方形的豬舍,都是全架空的,「因為,這種模式對地表植被影響最小。」

當初,選擇安吉大費周章。周炯記得,「養豬三人組,前後一共找了90 多個點。」光是湖州這一片,就選了 48 個,最終的標準是一個「九百分表」。「這是一個美國人的表。」他說,「在選擇豬場方面,極其細緻,比如風向、風速、周邊的免疫環境、豬場和人居的距離有多 遠,還有地下水的條件、陽光朝向等等。」

丁磊和周炯、毛山他們,就完全按照這個表打分。「只有達到良好以上,我們才開始投票。」周炯說,「結果,別人都打趣說,我們是用科學技術偽裝的風水大師。」安吉當地的一個招商的負責人,因為跟著到處看項目,「走了兩次,就把高跟鞋給走斷了。」

而南極科考站的設計師,也因為網易養豬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設計領域。「上次到清華,他們自己就說,因此進入了養豬行業。」周炯回憶道。

事實上,五六十年代的清華建築系,原本開設了「豬舍」課程。但此後,畜牧類的設計就不再列入清華研究範圍。「專門的農業設計,在中國主流建築界幾乎沒有人了。」周炯瞭解到:「一開始,他們對於豬場的需求,也不是很清楚。」

於是,毛山、周炯他們和行業內的專家,一起和頂尖的設計師們商量。「清華的優勢是,在實現技術條件上有極豐富的經驗。比方夏天,我們希望豬場溫度達到多少、能耗多少?對方能通過測算給予較精準的答覆,採用何種材料就能辦到。」

在這個過程中,網易農業和設計師們,「進行了中國畜牧業第一個 8760 的模擬實驗」——就是模擬一棟豬舍,在一年 8760 個小時中,每分每秒的空氣溫度、濕度、有害氣體濃度的變化。「這樣的電腦實驗,在中國畜牧業史上從未有過。」

周炯說,「因為,我們需要對環境進行精確控制。」而南極站的設計師,最擅長此點。網易養豬場,究竟要精確到什麼程度?「如果房間裡要養一百頭豬,我們就必須要知道這一百頭豬的生長習性、運動規律,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有毒氣體的控制量等等。」

中國畜牧業,目前並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和農業設計一樣,中國所有的數據,都要往前推。我們看到的,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數據。一些老先生所做的研究,沒有傳承下來,就斷掉了。

而現有的養豬業,又不願意去做這種基礎性的研究。」周炯說,網易團隊最初一腳踏進來,真是「四顧相望兩茫茫」。

網易「養豬三人組」,原來沒有一個是內行。丁磊來自互聯網,毛山則是名修理民航客機的工程師。毛山和丁磊是奉化中學高中同學,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周炯則是南方都市報的首席記者。一天,周被丁磊拉去問:「你對農業有興趣嗎?」

都是讀書人出身,這幾個「尖子生」養豬,一開始就從「搜索」開始。「我們把能找到的書啊、雜誌啊,都找來了。」《豬業實錄》、《仔豬培育技術指 南》、《豬良種引種指導》、《養豬生產管理實務》、《中國畜牧雜誌》、《國外畜牧學——豬與禽》、《中國養豬史》??這些書和雜誌,佔去農業事業部書架整 整兩層。最後是互聯網,很多國外的論文資料,都是網上找來的。

此外,農業事業部背後,有一支堪稱世界一流的專家團隊,以農業大學教授、畜牧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和養豬行業資深人士為主。「起先都是托朋友介紹,聽說 誰比較厲害,我們就跑去拜訪、當面請教??兩年下來,我們親自拜訪過的專家就有將近 100 個,最後確定了一個十幾人的專家組名單。有育種的,有疾病防疫的,有飼料的,有管理的??全都是各個領域叫得響的人物。」毛山這樣回憶。

2010 年,丁磊率隊去荷蘭考察,認識了當地的養豬專家漢瑞。在選擇豬場時,漢瑞專程來到中國幫助「踩點」。他對安吉情有獨鍾,曾經一蹲就是好幾天。漢瑞認為, 「這裡不僅自然環境極好。另外,低丘緩坡的地形,對於豬舍園區建築的線性分佈很有利,比如排污管道就可以根據地形從高到低實現無動力自流。在老外行家看 來,養豬場的低碳節能頗為重要,無動力自流就是一個亮點。

事實上,丁磊養豬場裡的飼料,全部是液態的。「就有點像我們常喝的粥的形態。」周炯形象地比喻道。這在中國的養豬業,以前幾乎沒有。不過,在包括荷蘭在內的歐洲國家,卻是尋常物。

「液態飼料的好處是,豬吃了以後,呼吸道疾病會比較少,而現在顆粒料和乾料,粉塵太多。」周炯說,「再者,其實豬不需要吃那麼高熱量的東西。現在就是讓它吃得健康一點,慢慢長嘛。長此以往,豬的腸胃吸收會越來越好。」

未來,網易養豬場不準備向外採購成品飼料,因為其間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液態飼料的原材料,首先考慮在安吉就地取材。比如大豆、南瓜藤、好的酒糟、豆腐渣等等。」

網易還計劃從小訓練豬上廁所、定點排便。作為網易 CEO,網易養豬事業的「精神領袖」,丁磊則表示從此中國養豬,將從「茅坑時代」進入「抽水馬桶時代」。為了給豬舒緩的環境,也為了避免日後屠宰時,豬對外界聲音太陌生而受驚嚇,網易養豬團隊曾考慮給豬舍安裝廣播系統。

有趣的是,當地的一家音樂電台得知這個消息後,還主動找上門來,希望成為網易豬舍的唯一指定廣播。

凡此種種,在傳統的養豬行業,全是聞所未聞。此前下水的高盛和德意志銀行養豬,都以失敗收場,玩轉互聯網的丁磊,到底能否玩轉養豬場?


「安吉養豬場將是一個樣板」

「陽光明媚,一群伊比利亞豬,在橡果林中嬉戲。」畫外音是丁磊的嘖嘖稱奇。這是一段錄像,周炯承認三年來的農業考察,是一段艱辛而快樂的日子。

「其實,網易農業考察,要從2008年算起。」一開始,全憑興趣。「因為我們想積累經驗,找到一個合適的著力點。丁磊本人也有一種懵懂的感覺,覺得自己也能做好農業。可到底要做什麼呢?等進去之後,才發現農業的範疇太大了。」

於是,從東北的梅花鹿、四川的林麝、獐子島的海參和鮑魚,以及新疆的肉蓯蓉,網易農業全都看了個遍。歸來後,周炯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的農業絕大部分還是靠天吃飯,而且獨特的條件太多,普世性的東西很少。」

這時,丁磊問大夥,「網易介入農業的意義又是什麼?」論現金,沒有哪個農業項目能比得上互聯網的規模。「新疆的肉蓯蓉,賣得是很貴,利潤能達 80%-100%。可一年也就2億元的產值。」論利潤,目前也很難有哪一個行業,會比網絡的毛利率更高。

大家坐下來,重新回到原點。丁磊最初要追求的是,「一個普適性的模式」。「由於網易農業的加入,再對這個模式進行創新,並推廣它。」這樣,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養豬上。

「養豬體量夠大,光中國人一年就要吃掉 6 億多頭,從育種到屠宰、加工、配送,產業鏈很長。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一行的現狀,讓我們感到大有可為。」

此後,「養豬三人組」去遍了世界上養豬業最發達的地區。比如丹麥、德國、荷蘭、西班牙、日本以及美國和加拿大。「我們去了給西班牙王室供應火腿的廠子。一般考察黑豬,去一個已經很不易了。但我們在一個禮拜中,跑了三個廠。」

幾年下來,他們發現,現成可以借鑑的模式幾乎是「零」。

「美國養豬的模式『不干預,圈養』。他們都用大通風,就是用一個奇大無比的風機來排風,」周炯總結說,「這是它最獨特的飼養條件。

大風機很費電,但美國能源價格很低。」再者,美國的養豬大州基本都在中部,地廣人稀。「地理條件就像中國新疆,幾十公里才能見到一戶人家。所以,它的自然防疫條件非常好。」而作為玉米大豆的主產區,飼料價格又便宜。

另外,美國養豬可以用瘦肉精,它只規定了一頭豬終身用藥的限量,以及出產前 3 個月不能用藥。「因為這個國家的控制條件好,誠信體系也很健全。」但這些因素,在中國沒有一項是具備的。而且,美國的管理並不精細。因為人工成本太貴,主要靠機器維護,工人幾天才來看一次,如果發現死豬,就用機器拖出來。曾經出現過一次事故,一個採用美國模式的加拿大養豬場,因電線短路導致大火,一夜之間所有豬都被燒死了,卻無人知道,直到很多天后才被主人發現。

再說「放養」的伊比利亞模式,並非歐洲模式的主流。經過考證,丁磊他們發現,真正頂級的伊比利亞黑豬,它一生只吃橡果不吃別的。但數量非常稀少,基本上一條火腿能賣到一千歐元。「道理很簡單。首先,伊比利亞只有幾百平方公里的橡樹果林;第二,橡樹果每棵出產量稀疏。另一方面,還需要土地來消納生豬的糞便。基本上 2 公頃的土地,才能養活一頭豬。」

歐洲養豬模式的主流,是丹麥、荷蘭的小農場,它的特點是高度社會化的專業配套。「比方飼料的運輸、排泄物的處理,還有其他的服務,都是外包的。」周炯發現:「他們幾萬頭的豬廠,只需要兩個人,而在中國卻需要三四十人。」

即便如此,中國的效率遠不如歐洲。「他們的一頭母豬,每年出產率能達到二十多頭,而中國是十五頭。」這給了「養豬三人組」極大的震撼。

歐洲管理極其精細,比如丹麥的生產方式:「一戶養多少頭生豬,是根據勞動力多少和土地的消化面積來確定的。如果我想多養幾頭,那也不行。」每年,丹麥的生豬委員都會制定下一年度整個國家生豬的指標。而這個委員會,還是一個民間組織。

最後,「養豬三人組」確定了自己的「中國模式」。「要說安吉,從氣候角度而言,大約是全中國最難養豬的地方了。」 周炯的說法出人意料:「江浙滬地區,四季分明。如果選擇在廣東、海南養豬,只要解決一種氣候模式就行了。但在這裡,就得對付四種氣候。」

到了夏天,世界上通行的方法,就是「濕簾通風」。他打個比喻,「這是一個簾子,由一條條帶著縫隙的波浪形硬紙板組成,後面是豬場。

原理很簡單,水從上往下流動,大風從外往裡猛吹,把溫度較低的水汽夾帶在空氣中進入豬舍,從而起到降溫的效果。」

但「養豬三人組」研究後發現,在安吉,這種通風模式根本「行不通」。因為,江浙一帶的夏天,濕度溫度都最高。「濕簾通風,不僅沒把溫度降下來,還增加了豬舍內的濕度。想像一下,那種高溫天裡又悶又濕的環境,豬在裡面能舒服嗎?」

「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天氣乾燥的東北、華北。」 周炯說,「但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在採用此模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就要在全封閉設計的基礎上,對豬舍進行精確的環境控制。」

在他看來,在中國對豬舍進行全封閉的設計,可以大大降低外界環境對豬舍的干擾,溫度濕度可控,各種細菌病菌也能有效過濾,提高生豬的健康水平。「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藥了。現在的養殖行業,人家開玩笑說是為兩個人打工,一個是賣藥的,一個是賣飼料的,都是洋人。網易養豬場,就是要打破惡性循環。」

如果生豬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生產效率就會隨之提升。「網易豬的死亡率只要在平均水平之下,比別人少幾頭,利潤就來了。」

而如今市場的商業邏輯是怎樣的?他舉了個例子:「現在大家想的是,你15頭我也 15 頭,但你 15 頭出來的成本是 13 塊錢,我 15 頭出來 9 塊錢,就賺了。這種反推的邏輯,沒有往上走的能力或決心。所以,養豬這個行業,就呈現往下走的競爭——你下流,我比你更下流就掙錢了。」

「為什麼不能像姜文說的,站著就把錢給掙了呢?」 周炯說完,笑了起來。他在電腦上點開了效果圖,養豬場的全景第一次曝光。只見山丘之間,依次排列著母豬、小豬仔的豬舍。「最珍貴的公豬豬舍,我們放在最後。」一旁的林華松說。

現場的豬舍看起來,類似土家族的吊腳樓。豬舍下面是草坪,豬糞通過全密閉管道,直接輸往環保處理總站,進行集中處理。周炯說,「豬場將採取一套先進的排污系統,糞水乾濕分離:豬糞將提純壓縮,作為有機肥釋放在基地內的林地,或者銷售出去。而污水則通過淨化循環使用。」

今年底,豬場建成,將進行長時間的設備調試。隨後,首批豬將正式進駐豬場,明年的出欄量大約是兩萬頭。

未來,安吉養豬場將會成為一個樣板,網易將借此獲得相關數據,最終建立起適合自身的第三代養殖模型。「在最難的地方成功了,以後去任何地方,我們都只需要做減法了。」 周炯說,「現在最有趣的是,已有農民在向我們訂購豬糞了,要去澆白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00

明年銅加工費「有望漲20%」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2/5NNDE3XzU4MTk5Ng.html

一位國有銅冶煉企業高級經濟師稱,2013年度銅精礦加工費有望較今年大幅上漲20%。

業內人士稱,目前是銅冶煉行業的擴張高峰期,在下游消費不會大幅提振的預期下,明年產能利用率會大幅下降,有跌破目前70%的可能性。

他是在昨日舉辦的2012年上海有色網年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2012年,銅精礦長單加工費基本維持在60-63.5美元/噸,比2011年56.5美元/噸最高提升了12.4%。

銅礦商向冶煉商出售銅礦的價格,是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基準3個月期銅期貨價格計算的,LME的銅期貨價格是精煉銅材價格,而非礦價,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減去冶煉加工費,這個加工費則由銅礦商向冶煉廠支付,一般以每年談判的方式確定。

市場普遍預計,2013年電解銅、精銅礦的供應會過剩,對銅價不構成支撐。

「中國企業有叫價80美元/噸的。照現在市場供求關係來講,包括中國的消費情況,我認為70-75美元/噸比較合理。老外說60美元/噸,我們認為不可能。」上述高級經濟師說。

不過他也表示,加工費的事情「很難說」,談判是個博弈過程,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比如某些企業跟礦商簽一個較低的加工費,成為市場標竿以後,其他大企業會很被動。

除了加工費,產能利用率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銅冶煉企業。

上述高級經濟師指出,目前是銅冶煉行業的擴張高峰期,在下游消費不會大幅提振的預期下,明年行業整體的產能利用率會大幅下降,有跌破70%的可能。「而目前全行業平均水平在70%以上,大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幾乎能高達98%。」

眼下,市場傳言上海保稅區倉庫的銅庫存已有100多萬噸,由於融資銅的量大,所以中國總的銅消費量有虛高的可能性。對此,這位高級經濟師分析,去年銅表觀消費量為780萬噸,預計今年在900萬噸,但減去100萬噸保稅區的庫存,只剩800萬噸,因此中國銅消費實際需求增長幅度很小。(編註:根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數據,11月份中國銅產量創下紀錄水平,升至531000噸,比上月增長2.1%,比上年同期增長11.6%。此前的12月9日,中國原油產量也創下新高。Coal Network鋼鐵行業分析師戴兵告訴華爾街日報,一些人預計今年底明年會出台更多基礎設施方面的刺激措施。但一些分析師警告稱,數據不一定表明實際需求真的就上升了。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李莉以原油加工量為例稱,原油加工量觸及紀錄水平的原因很簡單:目前進行檢修的煉油廠數量很少。)

「這對小冶煉廠來說,非常危險。」上述高級經濟師說,冶煉廠不能單獨從冶煉的單一環節來看,目前幾大冶煉方法各有千秋,但成本區別並不大,總成本高低的關鍵在於循環利用。「如果煉出來(除銅以外)別的東西以為是廢物甩掉了,不能做到綜合利用,那肯定不行。」

他說,「在正常情況下,銅精礦加工費只夠冶煉廠的加工成本,冶煉廠產能利用率稍微差一點、技術差一點、管理鬆懈一點,都會沒有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