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VIE監管成恐慌放大鏡 中概股遭新一輪空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30/yMNDA3XzM2OTUyMg.html

如果你鍾情投資海外市場的中國公司,最近顯然應該避避風頭。地球的一邊,多數A股股民已淪為「難民」,每天麻木地盯著大盤磨底。另一邊,中國概念股正被全球市場和VIE問題折磨得死去活來。

北京時間週四(29日)夜間,中概股意外遭新一輪空襲,17只個股跌幅超過4%。分析人士對記者指出,VIE將廢傳聞或成此次中概股再度被做空的契機。而在幾個月前,因為「財務造假風波」,中概股已經上演過一波慘烈的暴跌。

太陽能、TMT板塊領跌

很多人都在抱怨A股近期暴跌,令國慶節都過不踏實。以投資者小陳為例,他在9月16日買入蘇寧環球(000718,SZ),本來想賭重組,不幸因大盤創新低導致個股至今累計跌幅19%。由於賬面浮虧超過6000元,小陳感嘆又損失了一台iPhone4。

然而,與在美上市的部分中國概念股相比,小陳已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拿新浪為例,其從9月15日開始,已從110美元徑直掉至81.1美元,跌幅26%。同期,百度更從每股145美元砸至121美元,跌幅高達17%。搜狐則從73跌至53,跌幅27%。

這些中國概念股怎麼了?這不禁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美國上市公司是否也那麼慘?觀察近期「重災區」美國銀行股,從9月15日至29日,花旗不過跌了14%,高盛跌幅則不到10%。

中 國概念股連美國銀行股都能跑輸,這就不難想像星期三極其黑色的一幕。當天,道瓊斯工業指數大跌1.6%。i美股中概30指數收跌6%。其中,i美股中概太 陽能指數跌6%,成份股中僅韓華新能源上漲,其餘成份股跌幅均在2%以上;i美股中概TMT指數跌近6%,搜狐雪崩11%領跌。其餘12只成份股跌幅超 3%;i美股中概教育指數跌4%,i美股中概醫藥指數則下跌3.2%。

據統計,週三,7只中國概念股創52周新低,合計17只股票跌幅超5%。其中11只跌幅在7%以上。在創52周新低的個股中,包括搜狐、學大教育、文思信息、斯凱網絡、僑興環球、金融界和第九城市。

罪魁禍首:VIE收緊可能

事實上,我們並不想再談論中概股雪崩是因為歐債危機或者全球經濟放緩。因為這些話題讀者已聽得夠多。這裡有一個更現實的話題,VIE監管。

什 麼是VIE?其全稱是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Entities)。舉個例子,你在國內創立一家企業A,想上市融資。但由於沒有達到國內交易所要求,只能去海外IPO。遺憾的是,你是 私人企業,要去海外上市也需要政府部門審批。這時,你可以在海外成立一個殼公司B,讓B與公司A簽訂一份幾十年協議,將A所有債務和權益轉給B。這個時 候,你便能通過VIE模式在海外上市了。目前,大多數企業都採用這種模式,包括新浪、百度等。

但這裡有一個雙向問題。對於中國來說,VIE模式允許用一系列協議,讓外國投資者持股的離岸控股公司在國內運營那些不准外資持有的公司。對於國外投資者來說,他們買入VIE企業股票,也並非純粹等於投資它們的境內業務,而是直接投資了一家離岸公司。

問題就來了,如果政府開始加強監管VIE會發生什麼?據報導,上週,中國商務部表示,正與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如何規範許多國內企業利用VIE在美國上市。

長 期跟蹤美股的睿盟投資諮詢基金經理張錫營向記者表示,中概股近期暴跌是內憂外患共同作用結果。一方面,A股和美股均表現疲弱。另一方面,很多中概股同時也 是VIE模式,一旦政府真的加強監管將會導致兩大問題。首先,已上市的VIE中概股會否在再融資和重組兼併等方面受到阻礙。這會導致本來beta係數更高 的這些公司更容易遭遇機構拋售。其次,擬上市公司會否IPO受阻。由於目前VIE企業集中在互聯網和媒體方面,故最近跌幅最大的也是TMT板塊。我們判 斷,VIE監管收緊是大勢所趨。當全球股市下行時,這將放大悲觀情緒並可能讓中概股再次下跌。若全球股市企穩,這些中概股確實很便宜,因為估值已接近 2008年底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2

VIE恐慌再襲中概股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21248.html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的這句話或許恰好能概括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現狀。

因VIE(可變利益實體)結構調整遭SEC調查事件發生後,新東方週二大跌34.32%,週三再度下跌35.02%,該公司週一收盤價仍為22.26美元,週三報收於9.50美元,創下近5年新低,兩天大跌57.32%。

在新東方事件的影響下,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集體走低,優酷、土豆跌幅超10%,新浪、搜狐、百度、攜程創近52周新低,其中百度盤中曾一度跌破100美元。

VIE恐慌

「這其實是一場信任危機。」I美股內容總監鐘日昕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採訪時表示,在中概股財務造假、支付VIE風波、雙威教育前CEO擅自 轉移國內資產等事件之後,市場對中國公司的信心非常脆弱。「另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長也不是特別看好,所以引發了此次普遍下跌的狀況。」

新東方的VIE結構調整事件又變成了新的導火索。由於中國互聯網和教育行業的外資准入等限制因素,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和教育公司大多採用VIE結構,即通過國外殼公司以可變利益實體(VIE)的形式控股國內運營實體。

以新東方為例,在美國上市的主體通過VIE控制國內運營實體北京新東方,北京新東方此前由包括俞敏洪在內的11名股東持有,但近年其他10位股東大 多已經離開新東方。7月11日新東方公告稱,為加強控制,將北京新東方其他10位股東股份轉到俞敏洪名下,但美國上市主體股權結構不變,調整國內運營實體 的股權結構。

但是,去年由於支付寶事件使得美國資本市場對VIE結構表示擔憂,今年上半年又發生雙威教育將VIE控制下國內運營實體的資產和現金轉移,使得美國資本市場聞VIE調整色變。

7月17日,新東方在財報中表示,由於此前的VIE結構調整,SEC已經介入調查。此消息一出,新東方股價立即大跌。由於部分中國概念股也採用VIE結構,在此牽動之下,中國概念股遭到投資者拋售,股價集體聯動下挫。

新東方CFO謝東螢在財報後電話會議中表示,或許SEC認為新東方此次的VIE結構調整類似去年馬云支付寶VIE事件,但是兩者完全是不一樣的。新東方此次的VIE結構調整是光明正大的,只是清理那些與公司運營完全無關的VIE老股東。

「現在市場對於VIE結構調整已經是驚弓之鳥。」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其實很多公司都採用了這種結構,比如新浪、搜狐和百度等都是通過VIE模式 在海外上市的。「但這次新東方事件其實是凸顯了VIE結構存在的潛在風險,雖然新東方沒有做損害持有人利益的調整,但如果公司通過調整VIE結構做出一些 讓持有人利益受損的事情怎麼辦。」

做空機構主導?

「其實新東方的基本面沒有任何問題,VIE結構調整也屬於合情合理。」溫莎資本合夥人簡毅告訴記者,此次新東方股價的大跌,其實是華爾街在吸取做空分眾、奇虎經驗之後爐火純青的做空「傑作」。

簡毅指出,和之前做空分眾、奇虎不同的是,這次做空機構能夠如此成功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第一目前市場整體氛圍不好,全球投資者普遍看空中國經濟; 第二,新東方的持股結構比較分散,做空機構容易在二級市場上收集足夠的控盤籌碼。第三,選擇在SEC對新東方VIE結構調整進行調查這個時點爆發,以最小 的代價非常巧妙地引發了市場空頭的共振。

「在調查期間,新東方的內部股東是不能回購股票的。」簡毅指出,這不像上次分眾遭遇做空的時候,江南春可以自己出面增持分眾的股票來反擊做空力量。也不像奇虎那樣由於持股相對集中,所以做空機構狙擊奇虎也未成功。從純市場派的觀點來看,空頭這次幹得真得很出色。

一直以做空中概股著稱的渾水機構((Muddy Waters)7月18日發佈報告稱,新東方存在賬目欺詐行為,因此給予其股票「強烈賣出」評級。報告中指出,新東方通過特許加盟費和其他費用來鼓吹現金餘額,新東方在2009年至2011年期間的財報結果具有欺詐性。

「渾水機構在這次的做空中只是一個小角色,主要的做空力量還是來自於華爾街一些大的投資銀行。」簡毅指出,這些投資銀行的交易部門不僅通過做空新東方股價獲利,同時還將在相關衍生品上大賺一筆,而且後者更可能是贏利的大頭。

「從技術分析角度來講,7月17日新東方股價開盤16美元左右,已經是明顯的頭肩頂破位,此前應該一直有資金在賣出打壓。」美國中文投資網創始人王 惟對記者表示,當時他就預計新東方股價可能會被打壓到10美元左右。「現在已經達到了這一價位,後面可能會有一部分反彈,因為做空資金盈利很多,未來會回 購股票獲利了結,這會帶來一定的買盤,所以短期內應該會有一定幅度的反彈。」

7月19日,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對渾水報告中的質疑做出一一回應之後,新東方股價出現反彈,當日上漲17.89%,報收11.2美元。

「不過,目前我們還是建議投資者以觀望為主。」王惟指出,一旦被SEC調查之後,美國很多機構持有人都會選擇拋售,所以這整個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很大。短期內,新東方股價可能在8~12美元間震盪。

高盛在本週三暫停了對新東方的評級。高盛表示:「我們暫停了對新東方的投資評級和設定目標股價,這主要是因為目前並沒有充分的依據來決定其投資評級和股票的目標價格。」

中概股將再分化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VIE問題引發的中概股首次大跌,去年支付寶的VIE事件被認為是導致去年年中至今中國概念股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Wind 數據,納斯達克中國指數自去年10月創下137.69點底部之後,曾經小幅反彈,但在今年3月達到185.91點高點後一路下行,目前已經下跌至 138.77 點,與去年10月的底部位置非常接近。

「以前,由於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不錯,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上曾經整體有一定溢價。」 鐘日昕對記者表示,最近兩年,隨著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以及中國公司財務造假的問題,投資者更加挑剔,中概股某種程度上是折價的。

「我覺得中概股未來可能會進入一個U形底,現在越來越接近U形左邊的底部。」簡毅指出,但預計在這個底部可能仍要持續很長的時間。

王惟則指出,中概股未來可能會走向分化。「像新浪、百度、網易這樣財務結構比較好、在美國上市比較久的公司,未來應該會觸底反彈;但另一些財務狀況確實存在問題的公司,可能還會繼續下跌。」

鐘日昕也表示,中概股中有一些基本面還是不錯,投資者可以挑選一些行業屬性好、商業模式沒有遇到挑戰,並且能保持一定增速的優質公司,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機會,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等待。攝影記者/吳軍 製圖/張逸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9

恐慌週期的階段 聽風__春華秋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3b76a10102ec2n.html

對於經濟週期的劃分,比較常見的有分為上升和下降的二階段法和繁榮、衰退、蕭條、復甦的四階段法。本文所要描述的經濟週期的階段是基於明斯基和金德爾伯格的研究成果並由史蒂芬.韋恩斯做了適當的修正而得。(摘錄自《恐慌與機會》)。個人認為這個11階劃分法對理解和識別經濟週期更容易一些,對投資指導性更強一些,所以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市場恐慌多數來源於市場動作機制本身,當股市的繁榮程度無法持續下去,掉頭向下「跌跌不休」時,市場恐慌就來臨了。對於恐慌週期的描述,此處分為11個階段。

 

第一階段:經濟週期開始於某種對經濟系統的衝擊,這種衝擊往往會給至少一個經濟部門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這可能是一次外部衝擊,比如一場戰爭,或者一個與經濟活動緊密相連的事件,比如鐵路的發展,或近年來國際互聯網的興起。

 

第二階段:該階段開始於經濟繁榮,然後隨著銀行的信貸擴張,貨幣供應量增加,繁榮的動力增強。

 

第三階段:隨著手中現金持有量的不斷增多,一種「過度交易」的情況隨即出現。「過度交易」指這樣一些事件,比如由於期望未來價格上升而進行的大量投機交易,或者通過保證金買入投機資產而導致的高槓桿融資等。

 

第四階段:通過進行投機交易獲得可觀利潤的消息瞬時傳遍整個市場。很多人看到別人致富之後也會去模仿,或者至少改變自己的某些觀念,轉而行動起來也去尋求致富的道路。這樣,每個人都會在對財富的憧憬效仿前人,股市泡沫因此產生。這時,即使那些以前根本沒有考慮過投資股票的人,也會義無反顧地衝進股市。

 

第五階段:當股票的新聞登上非財經類報紙首頁時,真正的危險恐怕就要到來了。在20世紀90年代股市繁榮期的最高點,一幅共同基金的圖片赦然登上《花花公子》雜誌的封面,預示了危機的爆發。當股市的報導取代那些衣衫朦朧的美女,登上雜誌的顯著位置時,如果不是邏輯出現了問題,那一定是真的要出事了。

 

第六階段:大量非專業投資者的出現,不僅擾亂了股市秩序,並且導致大量新股的發行。在流動性過剩的資金背景下,新股紛紛湧出來,以股市當前高企的價格瘋狂融資。同時,衍生品也出現了交易的高潮,那些經驗豐富老練的投資者此時會對衍生品喜愛有加。從本質上說,衍生品交易是保證金槓桿交易,這種交易產品的增加無疑提高了市場的投機性。

 

第七階段:隨著泡沫的不斷膨脹,股市越來越脫離其代表的真實資產價值。

 

第八階段:詐騙、違規以及其他不合規的事件開始出現。即使這些還沒有立即引發市場恐慌,至少也是一種先兆了。

 

第九階段:事態發展到這個時候,機智一點的投資者開始意識到該退出了。而新手還摸不著頭腦,會繼續停留一下。隨著大量投資者的撤出,不斷上漲的股市開始剎車,價格上升趨緩。這種情況一旦發生,變現的趨勢就不可逆轉。股價進一步下跌,抵押品價值損失增加,銀行催收貸款更為頻繁。

 

第十階段:此時,市場的頹勢開始全部展現。即使那些鐵桿做多的投資者也意識到大勢已去。在這種情況下,當還有部分投資者憧憬美好未來的時候,大部分人已經開始全力撤退了。這個階段,可能會出現某種代表性的事件為投資盛宴畫上句號,如出現某家銀行(或券商)的倒閉,或者詐騙事件的敗露。

 

第十一階段:銀行破產或詐騙醜聞的出現會加速資金撤離,並增大了投資者對資產的厭惡情緒。即使是那些易於忘掉苦惱的人,也很難徹底忘卻他們的錢如何從所謂的高科技資產突然變的一文不值,真的像逗號這個符號一樣。

隨著恐慌的繼續蔓延,某些機會又隨之產生。由於價格不斷探底,重新做多的市場動能又重新出現。其次,監管者也可能出面干預,對市場下跌深度進行監管層面的限制。另一方面,最後貸款人也會安撫投資者,比如說市場上的流動性充足,不必擔心。如果以上的情況出現,市場壓力會減小,因為投資者不會那麼擔心了,他們的情緒會重回穩定。

 

對恐慌各個週期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市場整體風險和機會,並在馬車變成南瓜之前,提前離開舞會,同時又可以在舞會開始前提早進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89

彭博"窺探門"引發洩密恐慌美聯儲財政部介入調查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anno=2&depth=1&hl=en&rurl=translate.google.com.hk&sl=zh-CN&tl=en&u=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745&usg=ALkJrhjGml_1ulPWR5AxsZs-5mEFYoKRHQ

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在高盛公開質疑信息供應商彭博(Bloomberg)可能對其數據庫產品彭博終端(Bloomberg Terminal)的用戶使用情況進行窺探後,美聯儲的發言人對CNBC透露,美聯儲正在檢查一些官員使用彭博終端的數據信息是否有被彭博的員工所窺探的嫌疑。

美聯儲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關注此事,並且已經與彭博方面接觸來獲取更多相關信息。」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財政部也在展開類似的調查。

據一位前彭博員工透露,他在彭博任職時可以查看到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前財長蓋特納的使用數據信息。 彭博洩漏用戶使用數據引發了美國監管層的恐慌,如果彭博能夠監測到央行行長所熱衷查詢的信息頁面,那麼或許可以以此推測出一些未來央行可能展開行動的相關信息。

這位前彭博僱員透露,所有知道這個功能(UUID <GO>)的彭博社記者都可以查看到這些用戶使用數據信息,比如高級官員查看股票,債券市場信息的頻率。

彭博發言人並沒有對外透露公司是否對記者獲取用戶數據信息所展開調查。

一位之前曾在彭博社編輯部工作的員工透露,他們將伯南克和蓋特納使用彭博終端的數據信息收集起來展示給新加入彭博的員工,以此炫耀彭博終端在獲取信息數據領域的強大能力。

據一位摩根大通消息人士透露,在「倫敦鯨」事件發酵期間,多位彭博記者使用用戶登陸數據信息來監測交易員Bruno Iksil以及其它職員的登錄信息,以此第一時間獲得交易員或其它員工是否離職的消息。

彭博終端在全球有31.5萬用戶,每台彭博終端的年租金超過2萬美元,去年彭博的的收入為7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33

野村:美債遭拋售的幕後黑手——「薩默斯恐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456

上週全球市場的重磅事件不僅僅是美股大幅回落,也不僅僅是光大證券自擺烏龍,還有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暴漲。

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都創下了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天北京時間中午時段,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刷新2年高位至2.87%。

更有意思的事,導致此輪美債收益率大漲的因素可能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動因,如經濟數據走強導致美聯儲放緩QE可能性增加等等。野村分析師George Goncalves認為,債券市場之所以疲弱,是因為市場對下屆美聯儲主席人選的擔憂,投資者擔心一旦薩默斯當選會引領美聯儲走向更為鷹派的方向,也就意味著美聯儲購買更少的資產、更早告別零利率時代。

今年夏季美債成交量稀少以及稍有好轉的經濟數據都暴露了美債市場的弱點;導致美債走弱的原因已經不光是對放緩QE的擔憂了,這還關乎到美聯儲下任主席人選的不確定性。

過去一週,美國利率市場走勢異常,我們急切地等待美聯儲FOMC會議紀要的公佈以及其它關鍵美聯儲事件的曝光。債券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關於美聯儲放緩QE的恐慌和對美聯儲下屆主席人選的擔憂。

在此情景下,投資者當然會好奇並且觀望,鷹派擔任美聯儲主席後究竟會讓收益率漲到什麼程度,可能會突破3%。如果達到這樣極端的水平,我們認為,隨著債券競爭力的恢復,股市將承受更大的壓力,最終資產配置將會出現資金從股市流入債市的逆轉。

我們的調查以及許多經濟學家和市場參與者都預測耶倫是下屆美聯儲主席的頭號人選,但薩默斯接替伯南克也的確存在可能性。風險在於,那些呼籲耶倫擔任主席的人們還仍然在痴心幻想,而市場參與者已經沉溺於美聯儲過於寬鬆的政策中無法自拔了。這些投資者認為,耶倫可能不會對政策作出過大的改變,而是與鴿派伯南克相似。

但一下媒體(尤其是CNN)已經預測薩默斯擔任新一屆美聯儲主席的可能性更大。野村的調查也顯示,我們的對沖基金經理們也預計薩默斯會得到提名。

單純地用鴿派或鷹派來描述耶倫和薩默斯的區別,當然過於簡單了,但這是區別兩人的最直接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47

【讀懂耶倫時代】耶倫的「黃金觀」:黃金漲跌不好懂、人恐慌時就持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700

今年7月,有「黃金之友」綽號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碰到了黃金價格的問題,他說:

黃金下跌很可能是因為投資者更加有信心,對極端結果的擔憂減少了。

沒有人真正理解黃金價格,我也不會裝著理解他們。  

本月14日,10月獲下屆美聯儲主席提名的現任美聯儲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迎來了第一次國會大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聽證會。她也遇到了和伯南克相同的問題。

問題同樣來自7月時向伯南克發問的內華達州共和黨參議員Dean Heller。Heller問耶倫,她是否密切留意金價,是什麼導致了金價漲跌。

耶倫的回答是:

我認為誰都沒有一種很好地掌握金價漲跌起因的模型。

在談到黃金的角色時,耶倫還有自己的一些見解,認為黃金常用作避險天堂:

當然,黃金是這樣一種資產:如果人們很害怕金融市場可能發生災難,或者遇到經濟困難和尾部風險,就會想要持有黃金。

我們常看到,金價因為眾人蜂擁購買黃金而上漲。

對於耶倫的回應,Heller認為比伯南克的解釋更令人滿意,

這比我今年7月從伯南克那裡得到的答案好。

我當時問了同樣的問題,他(伯南克)說沒人真正瞭解黃金的價格,還說自己也不會不懂裝懂。

伯南克因任內連續推出三輪QE、兩輪OT(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而被視為影響黃金價格的官方「推手」,甚至留下「黃金之友」的綽號傳揚。

雖然今年4月黃金跌入熊市,目前在向1300美元靠攏,但在伯南克宣佈QE1之前的2008年11月,金價還徘徊在每盎司830美元。

作為與伯南克同樣有貨幣寬鬆傾向的美聯儲高官,准伯南克接班人耶倫對黃金的看法及市場影響免不了備受關注。

市場對14日耶倫聽證會的黃金言論有何評價?

投資顧問Axel Merk的總結很經典:

耶倫也許不懂黃金,可黃金懂耶倫。黃金今天漲了。

14日隔夜金價一度漲至每盎司1290.80美元,繼前一日公佈耶倫為聽證會準備的演講稿後,交易員們還在繼續消化耶倫在聽證實戰時傳達的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104

恐慌後的進擊 看見全球股市大調整後新機會

2014-02-17  TWM
 
 

 

新年鞭炮才放完,國際金融市場已經炸了一輪。

這場從QE退場為導火線點燃的災難,會讓去年的多頭格局,調整為什麼樣子?

《今週刊》獨家授權轉載,美國最專業的《霸榮》投資雜誌,請到「債券天王」葛洛斯、「末日博士」麥嘉華為讀者解答全球經濟五大問題:美國經濟復甦是否真的有影?跌了一波的新興市場,會怎麼發展?

影響台灣最重的日本、中國,在2014年這個充滿挑戰的一年,分別將有怎樣的表現?台股又會如何反映?

大調整後,從這裡出發。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黃家慧二月五日,台股新春才開市,就因為外資補殺「開黑門」。初五,不論當天財經媒體的頭條是什麼,拼出來都是同樣的兩個字「恐慌」。一週過去了,當「新年恐慌」已經漸漸退去,事情又有了新的變化,建立在二○一四年的第一波調整上,一個更大的全球經濟的轉變,正在進行中。

調整,從何而來?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恐慌之後,又該如何面對未來一年的投資環境?《華爾街日報》旗下、全球最專業的投資雜誌《霸榮》獨家授權《今週刊》二○一四年的「圓桌大師論壇」,請到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投資長「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等十位投資市場大師級人物,來為讀者解答。

為了說明這齣震盪格局的調整序幕,我們要從劃破新興市場魔咒的一條線開始。

土耳其暴動 震出醜陋的真相一四年一月十八日,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的深夜,一道煙火劃過黑色的天空,簡直就像黑板上畫出一條彩色的拋物線。

這不是慶典,而是蒙著面的示威群眾,對拿著盾牌的鎮暴警察射出的挑釁煙火,三千多名民眾聚集在廣場,抗議政府的網路箝制。晚上十點三十分,高壓水柱出動;十一點四十分,催淚瓦斯彈在伊斯坦堡街上炸開;午夜,警棍、石塊落下,血流在夜裡的地上,示威群眾竄逃。

這是土耳其長久以來騷亂最嚴重的暴動。

距離紐約華爾街開盤還有十個小時。誰知道華爾街開盤後,土耳其政府公債信用違約交換率(CDS)又會飆升多少?信用評等公司惠譽又會把已在垃圾債券邊緣的土耳其公債降評多少?而這場暴動,只是整個新興市場崩跌的開始。

「我們比很多歐洲國家都還要自由!」一大早,土耳其執政整整十一年的總理埃爾多安急著發表演說。但是太晚了,作為土耳其貨幣的里拉,在總理發表演說的同時,過去六個月已深跌二○%,這次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史上最大單日跌幅。沒隔兩天,央行狂升利率二十二碼,但止不住匯率刀子落,像切奶油般割開全球投資人對土耳的信心。

土耳其只是新興市場中出問題的一國,投資人突然發現,過去幾年股市大好的新興市場國家,竟是如此不穩定;阿根廷、南非接連出事,連同亞洲、南美洲、東歐等新興國家開始一波資金竄逃。

基本面解讀成為二○一四年主軸為什麼市場崩潰?當一三年夏天,美國聯準會首度證實開始研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退場時,大家都預期,美國這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已經認真走向復甦,景氣榮景將可撐起全球經濟。萬萬沒想到,就在土耳其暴動的同時,美國、中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回檔,代表經濟復甦出了問題,打碎投資人的美夢。

美國成長不穩、中國經濟減速,再加上QE熱錢退場,現實讓人太過失望,投資人找不到與美景相稱的數據,無法與心中已經建立起的復甦榮景連接起來。這個不堪的現實,強烈地撞擊著投資人的腦袋,吼著「賣出!賣出!」光是一月的最後一週,全球投資人就賣出了一.八七兆美元的股票,相當於台股半年的總交易量。

總共有一二二億美元的資金流出新興市場,新興市場指數(MSCI)跌了六.五%;先進國家也難逃賣壓,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也跌了三.五%。現在市場,不分晝夜地傳來難以判讀的訊息,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是可怕的轉折點。市場開始放大解讀每一個細節,就連美國數據不佳,是否應該歸咎於大暴風雪,都引起激辯。

但是,市場不是一頭隨機衝撞的怪物,現在的價格可能動盪,但決定價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實質經濟。一四年,在QE退場之際,主導市場的不再是資金面,至少,QE帶給全球經濟與投資市場的資金保護傘,已經開始縮小;相對而言,經濟基本面的表現,將牽動投資人每一吋的敏感神經。如何解讀基本面,成為最重要的關鍵。

在一個地方||「霸榮圓桌論壇」,解讀了這些混雜的基本面訊息,精準地預測了即將發生的危機。《霸榮》週刊每年都會舉辦圓桌論壇,一四年,這場會議開在一個絕妙的時刻。就在一月十三日,新興市場向下暴走的前夕,「霸榮圓桌論壇」的十位投資大師再次精準預測,並指出一條未來的路。

全球大調整 關鍵一:

美國企業「硬推」獲利

前景不樂觀

基本面當道,而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景氣榮枯,自然就是一四年絕對必須掌握的關鍵重點。

每年都出席圓桌論壇的「債券天王」葛洛斯對於美國前景首先發難。他明確指出,一四年的美股,將沒有辦法像一三年一般再創新高。「現在,一切資產價格都是硬推的,因為現在利率被聯準會壓得很低(聯準會名目利率目前為○.二五%)。」在葛洛斯看來,這個被「硬推」出來的人造榮景,出現反轉的可能已經越來越大,首先是在企業獲利端,「這幾年美國企業的邊際獲利成長,可能有二、三成是來自於『利率紅利』(編按:企業受惠於資金成本偏低所創造的利潤空間)。而這項因素,很可能在二○一五年就會消失。」雖然聯準會已表明QE退場不代表利率就會同步調升,但葛洛斯預期,假設一四年年底前QE完成退場。「聯準會必然希望市場利率能夠回到正常水準,而不是現在被壓低的利率。所以,未來QE退場還會造成動盪,市場走向將取決於投資人的信心,取決於他們是否相信聯準會的樂觀,能不能接受聯準會官員的前瞻看法。」如果投資人的信心不足,對於已經漲高的美股股價,又將造成另一層面衝擊:「過去一年美股走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公司大手筆買回庫藏股。」葛洛斯接著說,如果公司預期資金成本即將升高,而停止買回股票,市場投資人又沒有信心接手,「那麼,誰來繼續拉抬股價呢?」簡單地說,因為認定了聯準會將在一五年調升利率,葛洛斯似乎已把一四年定位為「升息前的調整年」。「有些人還在相信聯準會宣稱的『美國加速復甦』說法,我相信的則是『新常態』,一個緩慢成長的世界將到來。」葛洛斯認為,在升息預期心理下,這一年的美國經濟即使不差,但也好不到哪裡去,而股票市場也難持續有令人驚豔的演出。

除非,聯準會新任主席葉倫能聰明而有效地建立市場信心。

然而,葉倫上任後不到一週,市場就大起大伏,她與市場的溝通不良,正是原因之一。在她上任後,聯準會變得寡言,目前僅靠一個數字傳達訊息;這個數字,也正在決定我們未來的市場走向:美國的失業率。

全球大調整 關鍵二:

失業率下降

不等於就業市場熱絡

二月七日,美國公佈一四年第一個月的非農就業指數,全世界都睜大眼睛盯著看。為什麼就業市場數據這麼重要?除了因為它是衡量經濟復甦最實在的指標之一,另一個原因,更在於它是聯準會決定QE退場時間點的明確界線,也就是所謂的「伊凡斯法則(Evans Rule)」!

芝加哥聯邦銀行分行主席伊凡斯曾在一一年聯準會推出QE2時,提出若經濟未達一定門檻,不應退場,利率更應保持在超低檔。而他所提出的重要指標,就是失業率降到六.五%以下。如今,最新公佈的美國失業率已經來到六.六%,這是美國自○八年金融海嘯後最低的一個月。

但是,這個「好消息」公佈後,市場擔心的與其說是「伊凡斯法則」達陣、QE即將加速退場,倒不如說是害怕「聯準會錯估了真正的就業市場狀況」。華爾街分析師指出,失業率這個生硬的數字,有一個大問題。因為除非你是「沒工作」同時又「還在找工作」,否則就不算是「失業人口」;所以只要越來越多的人放棄找工作,失業率就會自動降低。

因此,我們需要另外一個數字:「勞動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同時計算「在找工作」與「有工作的人」,統計兩者總人數佔整體勞動人口的比率。這個數字,從金融海嘯前的六五%水準,降到現在的六○%,還處在低谷,未見回升。再一次的,現實與投資人的預期,又有了脫節;而市場最擔心的也就是這一點:葉倫會不會在美國仍然體弱多病時,不但按部就班地減碼QE,甚至早一步宣步升息?

幸運的是,至少已經有聯準會官員對於「不必急著升息」的決策提出明示,「我們不想把貨幣政策一下子做太誇張的調整。」聯準會波士頓分行總裁羅森格林(Eric Rosengren)在公佈最新失業率,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聯準會至少在一五年以前,利率不會移動。」而這正在葛洛斯的預期之內,也推演出葛洛斯對未來一年全球投資局勢的另一預言:在利率維持低檔而景氣波動加劇的環境中,全球資金將有可能重新思考美國公債投資價值的可能。

全球大調整 關鍵三:

股市多頭已連續多年

資金將重回債券

是的,資金重回債市,正是一四年影響全球投資與經濟局勢的可能趨勢之一。在葛洛斯眼中,「一旦QE退場,投資人免不了開始擔心『美國公債未來要誰來買』,這是過去一年債市轉空的原因。不過,既然利率短期之內不會升高,加上經濟前景可能沒有想像得好,所以債券的獲利空間仍然存在。」請注意,這是葛洛斯在一月中旬、聯準會尚未宣佈QE再減一百億美元時的發言,而他的預測很準確,就算聯準會在一月底宣佈減買公債,但投資人反而搶著接手。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一四年年初時曾在三%的高點,二月五日時已經降到二.五九%(債券的殖利率下降,代表價格上升)。而美債也帶動其他國家債券蠢蠢欲動,歐洲指標性公債十年期德國公債殖利率,也從一.九四%降到一.五%的水準。

如果你以為「看好債券」是全球最大債券基金投資長的老王賣瓜,那麼,不妨聽聽圓桌論壇中另一要角,末日博士麥嘉華的說法:「我才不相信全球經濟會復甦!我現在有很多現金在手上,接下來,我會買十年期國債。」「一四年已經是股票多頭市場的第六年!連續六年的市場,我想大家都猜得到會發生什麼事:一四年可能會在某一天看到一個大衰退,就像一九八七年股市大崩盤。然後長期債券價格就會飆升,葛洛斯將會大豐收。」麥嘉華幾乎把話說死,認定空頭將至,全球資金必將由風險性資產轉移回到債券市場,如果這項預言成真,衝擊的不僅是美股,更是過去幾年受惠於大量熱錢流入的新興市場。

不過,這個論點很快地激起了同桌「多頭派」的回應。

全球大調整 關鍵四:

歐、日接手印鈔

成長股的時代來臨

高盛資深全球策略分析師艾比.科恩(Abby Cohen)是圓桌論壇的老將之一,這一回,她雖然也強調,在資金退場下應該強化選股技巧,但對於股市整體表現,倒是沒有太過悲觀的預期。原因之一,是「鈔票供應商後繼有人」。雖然美國減緩印鈔速度,但一四年日本與歐洲因為通膨仍然維持低檔,景氣復甦也尚未明朗;因此,兩大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可望代替美國聯準會,成為另類QE的發起者。

歐洲央行總裁馬利歐日前就指出,在歐洲極低的通膨下(歐元區通膨率○.八%),央行不排除採用「創新的貨幣寬鬆政策」。同時,日本通膨也還未升到目標的二%,若一四年四月的消費稅增稅上路,造成經濟動盪(詳見後文《日本篇》),那麼「日版QE」也不太可能在此時縮手,兩大經濟體的聯手印鈔,多少能夠緩衝美國減少購債的負面效應。

科恩認為,在資金供給比想像寬裕的環境下,不必急著對股市的命運做出悲觀論斷,「以美股來說,過去一年表現最好的,是那些有漂亮資產負債表,又能付得起高股息以及買回庫藏股的公司。現在股市動能改變了,要看營運槓桿與報酬,如何在成長中獲利。價值股(Value stock)過去一年很吃香,現在是成長股的時代了。」

全球大調整 關鍵五:

中國經濟走弱

衝擊商品價格與股市

美國景氣能不能為新興國家創造足夠出口需求?資金撤離會不會造成新興國家貨幣危機?從以上討論中,大概得到了「謹慎為上」的答案。不過對於一四年的新興市場來說,還有另外一個新的變數──中國經濟。

中國PMI指數在年初下滑至象徵衰退的五○以下,整頓影子銀行泡沫帶來的「錢荒」問題也尚未完全解決。雖然中國經濟已經確定減速,一四年市場預估早就「不保八」,但是中國對於全世界的影響,卻比過去還要更強。

圓桌論壇老面孔之一、瑞士資產公司董事長朱洛夫(Felix Zulauf)觀察:「首先,中國已經是許多國家,特別是周邊新興市場最大的出口市場;再加上,中國的需求直接影響到商品價格,如果中國持續縮緊銀根,對於商品價格只有負面影響。再加上美元於QE退場之際開始走強,更造成國際商品價格一路下滑。」「中國利率上升的壓力很大,不是因為央行的緊縮,而是籌資的壓力,他們有信用泡沫,如果中國出了什麼差錯,將會在股票市場造成恐慌。我會說,在一四年開始的幾個月,全球股市會到一四年的高點,然後可能會出現一波賣壓。」朱洛夫強調,上半年的中國變數(詳見後文《中國篇》),非常有可能會再進一步影響市場。

最後,我們看到QE退出、中美經濟不穩、商品價格滑落的最大受害者──新興市場。曾經乘著資金大潮的新興市場,已經清楚地看到船板在搖晃。從阿根廷、土耳其開始擴散到亞洲、南美洲、非洲、東歐等地。無疑,經過多年多頭走勢,一四年將是新興市場最危險的一年。(詳見後文《新興國家篇》)

全球大調整 關鍵六:

國際信評機構調整評等

新興市場重新洗牌

仔細觀察,失去市場信賴的,多半是有經常帳赤字嚴重,同時又有政治問題等結構性病徵的國家。隨著第一波的倒勢過後,國際信評機構惠譽、標普、穆迪等,已經開始將最危險的新興國家公債降評。

其中,脆弱五國(Fragile Five):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與印尼最被市場看衰。標普已以經濟風險為由,將土耳其的主權債信評展望自「穩定」降至「負向」。不過,可別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同時之間,墨西哥則從B級債券,被穆迪升等為A3級;威脅新興國家的貨幣問題,也不存在於墨國。葛洛斯最看好墨國,他透露:「PIMCO投資很多在墨西哥。那裡的債務改革是玩真的,我很看好它未來的前景。」「只有在退潮時,你才知道誰在裸泳!」霸榮圓桌論壇是股神巴菲特最看重的投資盛事之一,而一四年在圓桌上的多空討論,大概也可以用巴菲特的這句名言總結。在熱錢保護傘變小、資產價格震盪加劇的新年度,逐一檢視每個市場經濟體質的強弱良窳,已是投資人不可迴避的功課了。

3大指標觀察

新興市場危險國家

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代表今年經濟成長情況CDS債務違約交換價格越高,代表國家倒債機率越高如一國貨幣價格短期大幅下降,代表該國經濟出現問題2014年預估GDP成長率 2014年以來CDS漲跌幅 2014年以來貨幣漲跌幅阿根廷 2.75% 44%信心最弱-16.43%貶值最重委內瑞拉 1.70% 37% (外匯管制)烏克蘭 1.50% 31% -3.70% 泰 國 5.25% 24%-0.21% 中 國 7.25% 16% -0.24% 俄羅斯 3.00% 12% -5.48% 南 非 2.93% 6%-5.06% 韓 國 3.68% 8% -1.75% 墨西哥 3.00% 2% -0.01% 土耳其 3.47% 0% -3.12% 匈牙利 1.26%成長最遜 0% -4.32% 巴 西 2.50% -5% 0.57% 印 尼 5.50% -8% 0.06% 資料來源:2014年預估GDP成長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2013.10 2014年以來CDS漲跌幅 Deutsche Bank Research,2014.02.07 2014年以來貨幣跌幅 Bloomberg,2014.02.07 1.87 兆美元資金大遷徙!

全球股市漲跌幅

美國成長不穩、中國經濟減速,再加上QE熱錢退場,光是一月,全球投資人就賣出了1.87兆美元的股票,相當於台股半年的總交易量。

資料來源:Bloomberg,2014.02.07 霸榮圓桌論壇2014年最關鍵的預言

看多

高盛資深全球投資策略師艾比‧科恩:美國勞動市場正在回溫,收入會成長,所以我們會看到資金回流美股。

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會再創新高!

OSS資本創辦人奧斯卡‧薛佛:我們還沒有進入泡沫,因為現在還有許多危機讓人們擔心。

只要你還聽得到「危機」,就可以繼續買股票。

看空

PIMCO投資長葛洛斯:因為利率太低,一切資產價格都是硬推的。

有些人還在相信聯準會,我相信的則是「新常態」,一個緩慢成長的世界將到來。

「末日博士」麥嘉華:

進入連續六年的多頭市場,大家都猜得到會發生什麼事。

今年會有一個大衰退,就像1987年股市大崩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87

葡最大上市銀行爆財務危機 引發歐洲市場恐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752

周四,出於對葡萄牙最大銀行之一Banco Espírito Santo財務狀況的擔憂,歐洲股市驚現拋售潮,歐元區外圍國家市場波動。受避險需求影響,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1.17%,創歷史新低。(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葡萄牙PSI 20指數下跌4.9%,至9個月新低。20個成分股中,有19個下跌。 Espírito Santo Financial Group(ESFG)持有葡萄牙第一大上市銀行Banco Espírito Santo 25%的股份。ESFG表示,將暫停本公司股票交易,稱因其母公司Espirito Santo International存在“持續的實質性困難”。ESFG還表示暫停其債券交易,其中包括其全資子公司Espírito Santo Financière所發行的債券。 盡管股票暫停了交易,但在暫停之前,ESFG的股價今天依然下跌16.15%,至1.09歐元。而Banco Espirito Santo股價則下跌14.6%,創下今年新低。 葡萄牙債券市場今天也損失慘重,國債價格持續下跌。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20個基點,至3.98%,創下5月中旬以來新高。本周,收益率已經上漲41個基點。 有分析師表示,ESFG的問題最終將會被控制,而目前市場的拋售正是買入的好時機。 除了葡萄牙,歐洲外圍國家市場今天也受到影響。歐元區外圍國家股市也全線下跌。意大利FTSE MIB指數下跌2.5%,西班牙Ibex 35指數下跌2.6%。 西班牙人民銀行(Banco Popular Espanol)原本計劃於今日出售債券。但市場波動使得其不得不放棄今日的出售計劃。 幾家意大利銀行的股票也被暫停交易。同時,意大利醫藥公司Rottapharm因沒能達到預期發行價,放棄了上市。 銀行股更是下跌的重災區。Banco Comercial Portuguese的股價下跌了6%,而西班牙、意大利的一些銀行股價下跌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92

蘇格蘭公投局勢越緊 倫敦金融界恐慌越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64

實際那

隨著贊成獨立的蘇格蘭人比例越來越高,倫敦金融城對日益臨近的獨立公投越來越恐慌。金融市場首次對蘇格蘭公投局勢作出反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幾個月的數次民調結果顯示,贊成獨立的陣營在逐步擴大,而持否決立場的群體比例在縮小。

這樣的結果令那些先前認為蘇格蘭獨立概率較小的倫敦投資者們憂心忡忡。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最顯著的反應體現在貨幣期權市場:接近公投日的英鎊期權購買成本在上漲,投機者尋求對沖風險。

而正是由於投資者選擇對沖風險,英鎊對美元波動率昨日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

投資者還預計,一旦贊成獨立的陣營占據上風,市場波動性將飆升,英鎊和英國國債價格將暴跌。市場對蘇格蘭獨立後是否繼續使用英鎊持有疑問。

持有大量跨境風險敞口的企業股票遭沖擊,持有蘇格蘭銀行股份的英國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股票下跌1.4%,至74.8英鎊。蘇格蘭皇家銀行股價大跌2.4%,至351.5英鎊。

《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消息稱,勞埃德銀行集團已制定應急計劃,包括一旦蘇格蘭通過獨立投票,則可能將公司註冊地址從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搬遷至倫敦。這意味著,其位於蘇格蘭愛丁堡的蘇格蘭銀行將作為一個外國子公司來運營。

瑞銀財富駐英國投資辦公室負責人Bill O’Neill表示,獨立公投將給投資者帶來“難以預測的不確定性”。他還透露,為以防萬一,一些蘇格蘭客戶已經將資金轉移至註冊地位於英國的銀行。

十足的沖擊將導致某些戲劇性事件的發生,至少最初的反應會是如此。

運用適當的風險溢價來為市場定價是非常困難的。這也足以表示,我們可能卷入一段非常重要的憲法存在不確定性的時期。

此外,匯豐集團主席Douglas Flint近日也警告稱,蘇格蘭獨立會引起該地區嚴重的資本外逃,令金融系統陷入危險境地。

蘇格蘭將於9月18日就是否脫離英聯邦舉行全民公投,該地區加入英聯邦已307年。

9月2日,英國《每日郵報》援引最新YouGov民意調查結果稱,剔除尚未決定的群體,其余有53%的蘇格蘭人將在獨立公投中投“否決票”,47%的人將投“贊同”票。

投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04

蘇格蘭公投恐慌效應:西班牙國債收益率飆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04

蘇格蘭公投沖擊已不僅僅局限在英國國內,西班牙國債收益率一天之內上漲了17個基點,創下自歐盟成立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9月18日蘇格蘭進行公投選擇是否“留在”英國,而現在民調顯示支持獨立的人數,已超過了留在英國的人。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鬧獨立的不僅僅是蘇格蘭,歐洲大陸還有很多地方目前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20140908_GBP1_0

西班牙經濟最發達的加泰羅尼亞地區歷來就有獨立傾向。市場擔心蘇格蘭公投結果將鼓舞西班牙的民族分裂情緒。

周二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了17個點,收益率漲幅超過8.1%,創下歐盟建立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20140909_spain_0

20140909_spain1_0

事實上,蘇格蘭公投風險已經對英國經濟籠罩了一層陰影。盡管英國央行正在接近加息,但是英鎊對美元匯率最近一路下跌,英鎊波動率達到三年以來最高。

投行高盛上周發布的研報稱,如果蘇格蘭獨立,那麽包括英格蘭以及英國其他地區將面臨一場歐元區式的危機。英國北部地區面臨資產外逃,儲蓄大量流失的風險。

高盛高級經濟學家Kevin Daly說:“蘇格蘭獨立後進行的調整將是相當痛苦的,他們大幅削減公共開支。從長期看,獨立後的蘇格蘭將擁有一個較小的公共部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