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媽行動了:對稱降息25BP+定向降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894.html

央媽行動了:對稱降息25BP+定向降準

第一財經日報 李德尚玉 宋易康 2015-06-27 17:56:00

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與此同時,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以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對“三農”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

央行有關負責人就定向降準並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答記者問時表示,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的接續關鍵期,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需要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通過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並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我國物價水平仍在低位運行,實際利率高於歷史平均水平,也為運用存款準備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條件。鑒此,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定向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結合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以更好地平衡好總量穩定與結構優化的關系,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對於此次為何沒有在定向降準的同時普降準備金率,央行有關負責人稱,4月末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後,銀行體系備付金水平一度達到歷史高位,預計6月末銀行體系超額備付金水平仍將保持在3萬億元左右。同時,貨幣市場隔夜利率最低時降至接近1%的歷史低位。近期受新股發行凍結巨量資金影響,銀行間市場利率與最低點相比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上較為充裕,並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提供流動性。

2014年以來,為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銀行先後三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9個百分點至5.10%,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75個百分點至2.25%。在基準利率連續下調的引導下,2015年5月份,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6%,較去年同期下降0.91個百分點,創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金融機構存款定價更趨理性,存款利率總體有所下行,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定價格局基本形成。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顯現,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也有明顯下行,社會融資成本整體有所降低。

從近幾次降息的效果看,貸款利率雖已全面市場化,但央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仍然具有較強的導向和信號作用,進一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可望繼續引導實際貸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也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的籌資成本,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鞏固前期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

至於下一步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調控方面的考慮,上述負責人稱,此次定向降準並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重點是要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優化結構的重要功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更加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註意把握好宏觀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16

萬科vs寶能:一場“人品”不對稱的權力爭奪戰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5361?full=y

這幾天引發全國熱議的房地產巨頭萬科股票被“暴力”增持,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如果放在其他公司身上,叫“大資本”舉牌,或“主力高度控盤”,歡天喜地。但因為是萬科,從王石的口中說出來,潮汕商人姚振華就成了“門口站著的野蠻人”,寶能系被暗諷為“賭徒”。

對於這件事的媒體評論,很多邏輯比較奇怪。特別是一些媒體煞有介事地炒作姚振華娶女秘書的“秘聞”,貌似想據此做出人品判斷。可為什麼同樣是追求女生,有人是真愛,有人是耍流氓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我對王石還有姚振華都不熟悉,初步判斷兩位都是成功的企業家。一位引領媒體高大上的坐而論道,一位成功踐行了潮汕人埋頭賺錢的致富套路;一位是高品位的商界娛樂界名流,一位是悶聲發財的土豪,總害怕別人知道;一位自稱職業經理人卻是掌控大股東的知名老闆,一位被認為是大土豪卻拿著錢到處求人投資的資本新兵。

如果不問什麼緣由,兩人在媒體吵架,王石一定會贏——這是一個讓人習慣於預設結果的主觀審判。

但這些終究是事件的外表,對已知信息做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攻守雙方在以下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平衡。

職業生涯起點:

王石1980年通過考試進入了廣東省外經委,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先當公務員。待了6年,到深圳發展,第一桶金是靠做飼料中介商,通過倒賣玉米賺了300萬。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姚振華目前兩種發家說法分別是——深圳布吉市場炸油條,或賣菜。寶能集團前身的前身是1997年設立的深圳市新保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菜籃子工程”。

這個對比可以有兩個推理:第一,姚振華的菜籃子工程肯定不是黃賭毒,萬科也可能涉足過。雙方的創業起點未必能分出什麼高下。第二,沒有當過公務員,沒有高乾家庭背景的姚振華應該起家更辛苦一些:沒有外貿能力,更多關註內需,服務老百姓。單從這些,我們很難做出誰更值得信賴的判斷。

公眾形象:

王石的社會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媒體的傳播能力,萬科是很早的實業旗幟,公眾印象最深的是其對品質的追求,以及選地的時候不冒進的穩健精神,還有不和地方政府合流的一份正直。這些都是鮮明的優點。二是個人對生活品味的追求,包括登頂珠峰,商界領袖式的廣泛佈道,海外學習的超人毅力和對個人幸福的執著追求。這些都很符合領袖氣質,有助於占據道德制高點。

姚振華呢?總結起來有這麼幾點:偷偷賺錢,不想出名,這種特點在中國人的語境里很容易就被認為是“有秘密”;其次,商業手段貌似簡單粗暴。有媒體披露說,姚給下屬四五百萬的年薪,然後達不到要求就開除。秘書經常換。這些表達聽起來很負面,很容易被解讀為“剛愎自用”、“殘暴冷漠”和“缺少領導力”。從部分媒體評論姚時的口氣來看,似乎他們也覺得不洋氣的事物一定是醜陋的,並且媒體關註之外的角落都是骯臟的。這種思維慣性顯然讓姚處於輿論劣勢。

對外發聲:

萬科首先發聲的是退休大佬王石!在“內部講話”中,王石表態“不歡迎”,理由是“寶能系”信用不夠,會毀掉萬科。萬科總裁鬱亮先期表示“支持王石”,後面反問“有錢也要遵守規則,請交代清楚錢的來源”。顯然,一開始萬科就站在“人品”的制高點開始對不請而來的大股東進行道德審判,甚至對監管部門喊話,做了一個預設結果的舉報。

萬科在王石的帶領下眾誌成城,高調滿世界尋找盟友投資者,試圖稀釋寶能系的投資。其甚至可能採取“毒丸計劃”,反守為攻,配合股票無限期停牌,直接挑戰寶能系的資金來源和現金使用成本,很有釜底抽薪的味道。

寶能系的公開表態則是“我們對萬科抱有敬意,既不兇悍也不野蠻”。他們還很無奈的表示:“很多媒體對寶能系控股前海人壽舉牌萬科的報道和評論,沒有根據,卻預設了立場,好像寶能控股萬科之後,不利於萬科的發展。這種預想毫無根據”。兩者對比,寶能系似乎並沒有外界所說的那麼兇悍,買了人家的股票反被人家責備。對方不歡迎,姚也沒有太大脾氣,略無梟雄氣概。

以上三點是這個事件中很小的可以對比的插曲。我覺得,這是一場明顯不對稱的權力爭奪戰:“出身不對稱”、“人品不對稱”和“公信力不對稱”。這導致萬科在初期主宰了輿論,一方面說寶能系用高杠桿惡意收購會給萬科信用帶來風險,一方面又說這個時候大規模買入會占便宜賺大錢。能賺大錢的合法投資到底有什麼風險?很少有人這樣追問。

這樣看來,我們不得不感嘆媒體品牌的力量。當一個公司和個人被媒體賦予光環之後,他們在商場上多了一份主宰道義的能力,這種能力平時是品牌的延伸,關鍵時刻就可能成為獲取支持的話語權。

但是,商戰畢竟不等同輿論戰。隨著越來越多的媒體和聲音加入這場論戰,越來越多不利於王石一方的問題也被提起:

——萬科作為一個崇尚管理科學的公眾公司,為什麼讓退休的王石代替管理層和大股東對外發聲?這是否符合現代公司治理要求?

——如果萬科沒有歡迎所有資本的開放態度,為什麼不提前尋找中意投資者進行戰略投資?媒體披露的萬科合夥人高達45億人民幣、使用4倍杠桿增資萬科的計劃,其資金來源穩定性是否經過調查?

——十幾年前就如日中天的萬科,為什麼穩健經營和專註踏實的結是被一個所謂賣菜起家的保險集團控股?職業經理人治理的萬科為什麼進取心不如土豪公司?

——對比大概10年前的“野蠻人”陳天橋試圖收購新浪以及後者當時祭出的“毒丸計劃”,誰能確認寶能系是在最好的時候投資了最被低估的萬科?而萬科不是一路衰落的新浪呢?

——還有,在2015年8月天津濱海大爆炸毀壞了萬科小區之後,萬科股票暴跌、股民血流成河的時候,也就是寶能系“趁虛而入”成為“野蠻人”的時候,萬科的精神領袖、高管和股東為什麼沒有人大規模增持股票?危機時期萬科為什麼沒有強烈反對寶能系增持?

從事件目前的走勢看,不排除萬科最終能成功稀釋寶能的股份,或在時間上拖斷對方的資金鏈;高大上的股東或能重新控制公司,令“野蠻人”帶著對情懷與價值觀的敬畏,灰溜溜敗走。這也很可能成為商學院的教科書案例,給未來的職業經理人學習景仰。

但這個故事的收場一定會留給中國商界新的啟示:險資的崛起標誌著中國經濟從實業為王進入了金融為王的全新時代。就像開創實業時代的那群“野蠻人”一樣,新時代應該會有更多“野蠻人”參與重塑規則。畢竟,在當時看起來,和國企死磕的“野蠻的”民營企業家不見得比現在的土生資本家更靠譜。

萬科應有的格局,或許應該超越控制權,更應該超越出身論;你可以有選擇的傾向,但最終情懷必須讓位於現實的利益與商業規則。或許王石該問的問題不是“如何擊敗野蠻人”,或是“他有什麼權力進來”,而是如何讓合理合法登堂入室的“野蠻人”為萬科的廣大中小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作者為多家上市公司戰略顧問,電商投資人,管理理論研究者。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11

科技金融監管,讓技術創新解決信息不對稱

科技金融的快速發展和問題顯現,給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出了一道不小的難題。如何實現監管以及控制風險?在近日的2016浦江創新論壇科技金融分論壇上,來自政界、學界和業界的人士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監管規則要不斷創新

中國銀監會上海監管局局長廖岷在上述論壇上表示,監管者前瞻性地預判商業的變化,建設一個靈活的、可以適應變化的風險體系是全球監管當局面臨的一大挑戰。

他認為,監管者首先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制度來協調科技與金融的關系,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讓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不再受阻。其次,科技的發展會帶來新的金融模式,同時也會產生新的風險,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廖岷提出,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發展帶來快速的變化,對於監管者來說就必須要拓展新的領域、采納新的觀點、不斷創新監管規則。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錢軍在論壇發言時以上海自貿區為例說,在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中,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建立了負面清單,因為看到科技創新的速度非常快。和以前的正面清單相比,這就是理念和監管的創新。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錢軍

在廖岷看來,國際上的三個科技金融模式是值得中國借鑒的。首先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以風投創新組織和金融組織的形式推動了企業的創新。第二是以以色列為代表、以私人投資的模式為主,同時建立了與市場機制有效對接的互惠互利的機制。第三則是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協同獨立主題,即綜合使用多種金融工具創新的模式,形成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兼具市場性。

監管核心是鼓勵創新

作為學者代表,錢軍表示:“第一,我們要理解監管的核心目的是什麽……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傳統金融相對落後,無法很好地服務實體金融,導致需求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總的監管目的就應該是鼓勵創新,因為最終的目標是要讓百姓過上好生活。如果傳統金融無法讓大量的人群獲得服務,那麽就需要通過互聯網金融的普及讓更多人受益。所以我認為監管部門總的方向是對的——扶持和鼓勵創新。”

然而,廖岷也提出:“實際上市場經濟的發展非常需要更加適合的監管規則和監管的框架。但如果我們總是通過重大風險的爆發來推動制度的建設,這個成本是很高的。”畢竟一旦互聯網技術和金融關聯,影響的速度和傳播的幅度就會特別大。因此,錢軍說,監管者一方面要鼓勵試錯,另一方面也要盡最大努力不出現大規模的金融風險。要掌握其中的平衡特別難,尤其需要監管領域的創新。

讓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

“我在最近的演講中經常說,80%的投融資平臺倒閉是很正常的,因為它們沒有核心的優勢,那就是風險控制。”錢軍說,要想把風險控制做好,需要很強的數據以及信息處理的能力。而和金融監管相關的關鍵因素就是加強事前的信息披露。這不單單是技術上的披露,還包括商業模式、背後創始人的關聯方以及投資比例等,就好比是一個公司上市之前要做一份很詳細的報告。

英國伯明翰大學副校長梅森(Robin Mason)提出,限制科技金融發展以及帶來高風險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因此“風險評估要盡量對投資者越透明越好”。

米缸金融董事長曹曉峰建議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改變信息的不對稱。“通過技術手段來識別風險,這是技術的一個方向,包括區塊鏈的技術如何在各種文本、證書、合約方面保證它們是真實並且不可篡改的,這種技術手段是改變信息不對稱性的重要手段。”

誇客金融創始人郭震洲給出了一個他們正在使用的經驗,那就是利用履約保證保險來降低風險: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可以享受履約保證保險的服務,不管任何原因,一旦借款人不能足額償付,就由保險公司代為償付。由於第三方公司在出具保單前會對企業的風險控制和所有步驟進行逐一檢查,因此也相當於獲得了第三方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16

雷軍:小米要補課,但不會學習oppo、vivo,他們成功靠信息不對稱原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8/159489.shtml

雷軍:小米要補課,但不會學習oppo、vivo,他們成功靠信息不對稱原創
李亞婷 李亞婷

雷軍:小米要補課,但不會學習oppo、vivo,他們成功靠信息不對稱原創

雷軍承認,紅米一定程度混淆了小米的品牌定位,在線下渠道的布局上,小米也晚了一年的時間。

本文由微信公號中國企業家雜誌(ID: iceo-com-cn)授權i黑馬發布。

近日,小米一口氣推出兩款高端產品,售價2799元起的小米note2和3499元起的小米MIX,看得出來,小米在一手抓好出貨量的基礎之上,開始希望在中高端和黑科技兩個領域站穩腳跟。

昨晚,雷軍在小米辦公室接受采訪。這位有名的“中關村勞模”將采訪時間定在晚上八點,雖然看上去有些疲憊,但狀態還不錯。

過去一年多是小米最受外界質疑的階段,隨著電商模式紅利逐漸消失,國產手機開始註重品牌提升,線下渠道越來越重要,小米在經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後,迅速進入“補課”階段,雷軍坦承對國產手機的快速變化預估不足,沒有想到問題會到來得這麽快。

在昨天的采訪中,雷軍回應了外界對小米在品牌、渠道和供應鏈的質疑,他承認紅米一定程度混淆了小米的品牌定位,在線下渠道的布局上,小米也晚了一年的時間。

不能接受小米模式的渠道就不合作

CE:小米以前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銷售模式在今天有沒有遇到困難?

雷軍:價格厚道、高效率是小米追求的願景,我認為也是王道。高效率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在電商(領域)最早實現了。今天電商占整個商品零售總額規模的20%上下,小米遇到的天花板就是接觸不到那80%的客戶,這是核心問題。

小米不是把自己鎖定只在網上做,而是定位成新零售,就是怎麽能夠形成高效率的運作模式。比如像cosco,作為美國的零售店,它能做到了6.5%的毛利率就能生存,這是接近電商的水平。而亞馬遜是要20%多的毛利率,但它打不動cosco。

所以核心問題是在,通過什麽樣的零售模式能達到cosco這個目標?它背後的本質是效率。

CE:如何提升效率呢?

雷軍:就是堅持。我們初期就設定了這個目標,在市場上,不管是20%還是2%的人相信我們,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小米店里的客流量大。大到我們在一個城市里的通訊一條街開了一個店,那一個店的銷售額和人流量等於那條街上所有其他店的總和。cosco在美國也是用了15年才說服了美國民眾,它需要有一個過程。

小米也會考慮和傳統的渠道合作,這一點在跟他們溝通過程中,存在著非常複雜的說服工作。但還是有很多零售店願意跟我們合作。是因為小米的產品帶來了客流量,對於一些傳統的零售店,小米確實進不去,因為小米的產品幾乎沒有利潤,這是我們在做線下時候的困難,我的想法很簡單,這樣的客戶我們就不做了。

CE:在2014年小米發展最快的階段,有沒有想過2015、2016年要反過頭來補充小米在供應鏈和渠道領域的不足?

雷軍:在過去兩年,我們遇到成長困難是在去年5月。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解決了整個供應鏈的問題,產品終於可以大規模供應。之後就發現遇到了天花板,產品供應不成問題,但是渠道問題出來了。

對手機市場的變化速度,我們估計得不足。市場給我們的時間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多。另外,一些時代性的機遇開始了。比如縣城、鄉鎮換機潮開始了,小米的主要客戶群是一二線城市,(但是)三四五線換機開始了。

CE:小米之家的進展是在您的預計之中嗎?還是您覺著晚了一些?

雷軍:我覺得晚了,如果我們今天複盤它是晚了。我覺得今年幹的事情,要前年年初開始幹。但那個時候,(2014年),我們還在為產能發愁,還在解決怎麽擴產的問題,供貨問題一解決,我們就發現消化的速度沒有之前那麽快了,那個時候就開始有渠道上的壓力了。

CE:您認為OPPO、VIVO在模式上,小米有什麽可以借鑒的嗎?

雷軍:這是兩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我覺得小米跟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模式,兩家公司的理念不一樣。我們完全不會學習,因為他們的模式跟我們的是反著的。

從商業模式上來講,這是兩個極端,我們在追求極高的效率,他們在追求極高的毛利。兩種模式都會並存,只不過說在某個階段,誰的量多一點、誰的量少一點。

我覺得他們今年很成功是核心原因,是三四五線城市的換機潮,還有信息不對稱,因為越往一二線,信息越透明,(在三四五線城市)大家不知道里面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還可以有別的可選擇。

供應鏈的問題永遠存在

CE:今年5月份,您開始親自抓供應鏈,為什麽會做這個決定?過去半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雷軍:我們發展了5年以後,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規模,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們一定要對標同行,認真地改善研發和供應鏈,把這些東西要做到可控,不是一會兒缺貨、一會兒貨很多。手機行業的供應鏈是超複雜,不是一夜之間能解決的。我們需要真正地跟供應商成為夥伴關系。

CE:紅米這條產品線在今年七月已經出售超過1.1億部,外界認為紅米拉低了小米的品牌,您怎麽看?

雷軍:我覺得我們沒有很好地處理好小米跟紅米這兩個品牌的區別,它叫紅米跟小米的品牌太近了。這一點是我們初期沒經驗,這是第一個反思了。

第二個反思是我們當時為了產品品質、為了大規模地生產和制造,在產品設計的時候,要求沒做到那麽高,因為小米老是量產不了,量產的時候遇到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在整個設計里面,相對的要求沒有那麽高。它容易生產、質量可靠,這是第二個反思。

我覺得不是因為賣得便宜拉低了小米的口碑,核心問題是要把紅米做得更好。

CE:小米之前從來不會請明星代言,但是今年在紅米Pro和小米note2 上都請了代言人,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雷軍:小米在初期的定位是發燒友,就是懂的人,(但是)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在用手機,對手機本身是不太懂的,這是一個常態。所以明星背書是有價值的,可以讓消費者更容易地了解和接受你的產品。

我覺得在互聯網上只要你的產品好,大家會主動幫你傳播,到線下的話,你發現大家既不了解這個行業,也不關心這個行業,怎麽讓他們關註到小米的產品,明星代言的價值就在這里。

我們今年年初決定開始從online都到Offline,就意識到如何最大化傳播的重要性,我們這次請了梁朝偉,很久不見的人都會在跟我打招呼求合影,所以明星還是很有作用的。

小米 雷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09

讀書札記170907美中開戰的起點(一) 非對稱武器策略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9/07/%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907%e7%be%8e%e4%b8%ad%e9%96%8b%e6%88%b0%e7%9a%84%e8%b5%b7%e9%bb%9e%e4%b8%80-%e9%9d%9e%e5%b0%8d%e7%a8%b1%e6%ad%a6%e5%99%a8%e7%ad%96%e7%95%a5/

讀書札記170907
美中開戰的起點(一) 非對稱武器策略
掌門執筆

《美中開戰的起點Crouching Tiger: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2015) Peter Navarro
本書作者原先不過是位平平無奇的商學院教授,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提拔他出任新成立的 “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 主席 (合併了前此的 “國家安全會議”, “國家經濟會議”和 “國內政策會議”.),一躍成為白宮最高階的決策顧問.
本書內容相當邪惡,簡單地說,就是全部可找到的 “敵視中國”言論的集成;*** 寫作風格十分通俗和民粹化,自詡是本 “推理故事”. 全書分為45章,每章提出一個問題,環環相扣, 圖窮匕現,最後導出終極問題: 「快速軍事化的中國對亞洲和平與繁榮帶來何等威脅? 」

本文介紹書中有關 美中軍備競賽的發展近況, 特別聚焦於有趣的 中方 “非對稱武器asymmetric weapons策略” 和 美方的因應戰略考量.
〈反艦艇彈道飛彈〉
眾所周知,空戰武器屬於更高科技和更資本密集類型, 此所以美國的空戰優勢大幅領先全世界. 空戰的象徵物就是航母, 美國擁有11個航母戰鬥群,次位的國家只有2個.
投放空戰武器需要航母, 否則便得在 遠端的戰略性地理位置構築大型海空軍「先遣基地」. 現時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在日本設有三個大型基地,駐軍4萬; 南韓4個,駐3萬軍; 菲律賓和泰國各1個; 還有重鎮 關島虎視雄據洋中.

面對這圍堵態勢,中國軍方的定策名為 「反介入, 區域阻絕anti-access,area denial」, 意思是在遠洋截擊來犯的艦隊,而不待近岸戰鬥. 具體的戰鬥目標很簡明,就是要擊沈前來的航母於區域之外緣!
要達成這項目標,合適的武器有三種:a航母; b潛艇; 和c彈道飛彈. 三者之中,a可以不論,因為攻敵所長,毫無勝算; 所以中方發展的是b和c,是為「非對稱武器策略」. 兩者之中,潛艇是傳統的反航母工具,攻防戰術研究甚詳; 但「反艦艇彈道飛彈」卻是新開發的戰略武器,相關戰術一片空白, 這就是軍備弱勢的中方的戰略突破口, 攻其無備,以弱制強之道也.

本書的第8問很技術性:「從數千英里外,攻擊開放海域中以30節速度航行的航母有多困難? 」,答案是 “幾乎不可能”,理由是…..
一般而言,導彈分為兩種:
Def.「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使用小型噴射推進器,飛行高度很低, 甚至可以貼近地表輪廓前進以避耳目.
反之,def.「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的定義是:飛行的首階段使用火箭推動,脫離大氣層(或者爬升至平流層)後進行 次軌道太空飛行, 然後在選定位置以 自由落體方式返回大氣層,*** 依靠準確計算落在目標之上.

對擁有太空科技的國家來說,發射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 擊中一個(不會移動的)城市,並沒有甚麼難度. 但要控制攜帶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在太空歷時十多分鐘,飛越幾千里之後, 再以自由落體方式擊中一艘自主移動中的(小小)航母,那就 “幾乎不可能” 了. 要做到這種精準度,需要技術革新, 回到大氣層的飛彈要具備微調能力,以衛星導航, “平飛”狙擊目標艦艇. 即是說,它要在某種意義上變身成為一枚巡弋飛彈.
非常出人意表,本書認為 中國(可能)是目前 唯一 開發出這種彈道飛彈技術的國家.*** (美國沒有開發,因為世上沒有幾多艘目標航母供其應用; 其他國家沒有開發,因為….. 沒錢.)

非對稱武器策略利害之處不在戰術強度,而在於成本效益.*** 無論是從陸上基地發射彈道飛彈,抑或用快速雙體船逼近目標發射巡弋飛彈, 一枚飛彈的造價不過區區數百萬美元, 但一艘航母的造價卻是一百億,外加五千條(昂貴的) 美軍性命!
中方的戰術未必真的能夠有效地限制美軍在西太洋的活動,但卻極大地增加了活動的風險! 中方不是要進行「強硬防禦」, 而是增加美方的主觀性風險成本,使其 “知難不進”, 作者讀過孫子,知道這叫做 “上兵伐謀”.***

非對稱武器策略徹底改變了西太平洋的戰略平衡. 彈道飛彈固然對駛進海域的航母起到阻嚇作用; 而中方佈署在沿海的大量巡弋飛彈對美軍先遣基地的威懾作用則更為實質性和難以化解.***
美國海軍發展出一種終極武器「神盾系統」, 那是個雷達系統,可以同時鎖定100個來犯的目標, 但是 “漫天箭雨” 又能否盡接呢?

〈美方的因應戰略〉
中方的「非對稱武器策略」確實在戰略層面動搖了美方一貫的「先遣基地+流動航母」空中壓倒的絕對優勢.*** 那麼美方首先考慮的是:應否 “變陣” ?換句話說,美方的決策歧路就是:維持並強化已有結構; 抑或從根本上改變結構,即提出新結構?

基於優化程度已然甚高,強化已有結構的途徑非常有限. 最具效益的戰術手段是在先遣基地佈署美國陸軍的終極武器「薩德THAAD系統:戰區高空防禦飛彈」, 那是能夠在超高空截擊入侵飛行體(主要針對彈道飛彈,也包括戰機.)的飛彈系統. 但是佈署薩德有個政治難處,易遭基地在地國人民的反對. 再者,神盾和薩德都是防禦系統,無論如何高效, 共同弱點是 “久守必失”,沒有把握同時間應付超大量來襲飛彈. *** 它們的真正用途只是爭取時間,進行反擊, 那怕反擊的後果只會是互相毀滅,但起碼達到了「保証相互毀滅」的戰略目的.
另一個方法是分散基地,但除了削弱規模效益,增加財務成本之外, 也要面對上述政治難處. 況且基地總比飛彈貴得多,風險成本如影隨形,無從避免.
結論:舊結構確實露出了難以消除的破綻.

於是美軍內部提出了大膽的戰略變調:廢止航母主導,代之以潛艇.****
航母之為用,是將戰機帶到敵方的近海,然後施行空中壓制和定點轟炸. 優點是戰術力量強大; 選擇範圍寬廣,可以殲滅軍隊,也可以轟炸城市和基建. 潛艇攜帶的武器少得多,選擇範圍也就狹窄得多.

但潛艇神出鬼沒,防不勝防, 既不用擔憂敵方的先制攻擊,也是 後發瞬時反擊的最佳武器.***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潛艇技術全球最先進. 如要施行核子打擊的話, 潛艇更是無上佳選, 可以在水底發射彈道飛彈,無遠弗屆,不露形跡,非常利害.
但潛艇卻有一項意料外的政治弱點:正是由於匿蹤藏形, 受保護的人民(尤其是盟國的)看不到它的存在,不似航母那樣能帶來 “安全感”;*** 同理,對敵國人民的心理威脅也有所不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43

得意妹身體不對稱右邊身發育快過左邊

1 : GS(14)@2016-06-06 03:03:04

英國布萊克本(Blackburn)5歲女童麗莉(Lilli-Mai Queen)患了罕見怪病,右邊身體比左邊長得快,造成諸多不便,包括雙腳要穿大小不同的鞋子。此病亦令她口齒不清、手腳不協調和身體易失平衡跌倒。24歲母親貝克(Beckie Perry)說當初不發覺初生女兒身體有異,「但當麗莉開始長大,便發現她的嬰兒衣服其中一邊永遠不合身」。後來醫生在麗莉11個月大時,證實她患了貝克威斯韋德曼氏症(Beckwith Wiedemann syndrome,BWS),家中3名孩子僅麗莉有此症狀。據悉BWS患者身體不同部位會以不同速度生長,大約每1.5萬人中有一人患上此症。麗莉目前身高已經高過年長她一歲的哥哥,由於身體兩邊不對稱,麗莉玩耍時經常跌倒,亦令她背部及腿感到痛楚,舌頭兩邊不對稱則令她口齒不清。去年3月,麗莉曾癲癇發作,自此影響她的說話、行路及平衡能力,腳部亦常感到疼痛,醫生指她現時情況類似輕微中風。現時她右腳比左腳長2.5厘米,因此家人要為她向醫院特別訂製鞋子,左腳會加鞋墊,鞋跟加厚,令她雙腳能站穩。媽媽說:「由於鞋子製作需時,有時我索性為她買左右不同大小的鞋子。」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2/196380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30

【何文田變天前】雙塔式井字對稱公屋 震撼90後攝影師

1 : GS(14)@2016-10-01 13:20:28

90後攝影師Wilson留學期間聽聞井字形公屋的建築之美,兩年前回流返港後,立馬到愛民邨拍下多張對稱建築作品。 (受訪者作品)



井字形的舊式公屋是不少攝影發燒友的拍攝對象,從中高低層都可以拍出震撼的視覺效果。兩年前自英國回流的90後小伙子李偉信(Wilson)是一名業餘旅遊攝影師,自小便周遊列國,13歲已一個人去旅行。他聽聞愛民邨雙塔式井字形公屋的建築之美,立馬朝聖,拍出一張張對稱的攝影作品。「這種美是,即使我看過很多外國的風景和建築,我都沒有現在這種嘩一聲的感覺。」



Wilson中學會考後赴英留學五年,在歐洲到處遊歷,鍾情對稱建築的他當然不會錯過當地著名的教堂、劇院和大型商場,當中影得最多的是柏林,「試過特地去商業大廈影對稱設計,外國的對稱建築大多是較新式的設計,現代感很重。」回到香港後,Wilson想拍攝一些舊式的東西,他首選是愛民邨雙塔式的井字形設計,「我始終是在香港長大,在香港、影香港建築是特別不一樣的。現在公屋也有分新舊,新式公屋不會有這種天井式的設計,外國也很難見到這麼漂亮的對稱建築。」採訪時,Wilson多次稱讚眼前的公屋真的很美,他的眼神可以說出,兩年後重遊舊地,井字形公屋建築對他仍然是一種震撼。來自中產家庭的他住在大型私人住宅,「平時覺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遠,這種天井的設計則讓大家一開門就看見對方。你會看見很多日常瑣事都在這條走廊發生,例如在門外的欄杆晾衣服、小朋友又會在走廊玩耍。」事實上,這樣的井字形設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衞翠芷博士表示:「以前,小朋友都會在走廊和天井玩耍,居民一出門口就可望到上下左右,小朋友可以在大人的視線範圍玩。」她又補充,天井的大小跟愛民邨樓高20多層的高度都有合適的比例,確保天然光可以照到每一層,可以減少開燈。「另外在通風方面,由於底層接通天井,當裏面的熱空氣上升時,可帶動空氣的循環。」這樣的環保設計,正符合當時冷氣還未普及和基層的生活需要。
facebook:Wilson Lee Photography記者:列淑華攝影:陳健邦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說最簡單的拍攝方法就是在高中低層影,可輕易拍出這類舊式公屋的特色。

Wilson向來喜歡對稱建築,他說愛民不算難影,但一定要在對稱軸上拍攝,才可達到拍出好的作品。

從天井「低炒」上去,視覺效果相當震撼。


今次他更嘗試捕捉陽光照進來的光暗對比,突顯井字形公屋充份採用自然光的特點。

細心的話,你會見到邨內有幾幢迷你舊長形公屋,它們位處屋邨的外圍,避免擋住整個屋邨的通風。

Wilson說他雖然看過不同國家的風景和建築,但回到香港影舊式公屋,感覺很不一樣。


丹麥哥本哈根管風琴教堂 (受訪者作品)

除了歐洲國家,他到日本旅行時,也影過東京都廳。 (受訪者作品)

英國倫敦Royal Albert Hall (受訪者作品)


德國柏林交易所兼商會大樓 (受訪者作品)

德國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受訪者作品)

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衞翠芷博士表示,雙塔式井字公屋採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風的設計十分環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01/19787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