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配售“香精女王”朱林瑶又套现11.6亿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09/2009100901212562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在今年4月份刚刚通过配售股份套取了11.62亿港元的现金后,有  “香精女王”之称的华宝国际(00336,HK)主席朱林瑶再度出手,通过配股套现11.6亿港元。

朱林瑶持股降至51.28%

        该 配售价较2009年10月7日华宝国际收市价每股8.22港元折让了约5.72%,并较该股最后五个交易日收市价平均价格8.268港元折让约 6.27%。此次所配售股份占华宝国际现有已发行股本的约4.83%,预计此次配售将于10月12日完成。在此次配售全部完成 后,MogulEnterprises对于华宝国际的持股量将由此前的281367889股减少至131367889股,其对于华宝国际持股比例也有 9.06%下降至4.23%。

        MogulEnterprises是华宝国际公司主席朱林瑶全资持有的一家于英属处女群岛 注册成立的公司,是华宝国际的主要股东之一,目前共持有华宝国际共281367889股股份。朱林瑶作为华宝国际的主席,其通过 MogulEnterprises及其他四家全资子公司共持有华宝国际的股份1741679415股,她个人的持股比例占华宝国际全部已发行股本的 56.11%。在此次配售完成后,朱林瑶个人对于华宝国际的持股量将降至51.28%。

良好业绩支撑华宝国际

        作 为主营香精香料的公司,华宝国际在行业内占据着领先的地位。据了解,华宝国际在烟用香精、食用香精以及日化香精等多个领域的业务表现都十分突出,其中烟用 香精方面,更是拥有着包括白沙、黄果树、双喜、红塔山等多家知名香烟品牌客户。据其最新的年报显示,在截至2009年3月31日为止的年度里,华宝国际的 营业额同比增长了36.6%,达19.38亿港元,公司净利润也增长了2.9倍,为11.15亿港元。

        对于朱林瑶的连续两次减持,中银国际指出,这是朱林瑶继今年4月份以每股6.1元减持6.18%的权益后第二次的售股行动,令人关注她会否保留大股东的地位。

        不过,中银国际同时表示,华宝国际的营运业绩维持强劲,相信今年自然增长20%的目标可以达到,该行重申对该股的“买入”评级。

        值 得注意的是,因为华宝国际的股价表现相对稳定,与今年4月份的那次相比,虽然朱林瑶两次套现的金额相当,但她所减持股份数目却少了不少。今年4月份,朱林 瑶同样也是通过MogulEnterprisesLimited减持套现约为11.6亿港元,当时的配售价格为每股6.1港元的价格,减持股份为 1.905亿股。

套现已经不低于50亿港元

        2004年3月,华宝国际的借壳上市公司力特以每股0.1港 元的价格,向朱林瑶的全资控股公司发行了1.731亿普通股,朱林瑶得以将旗下主营的香精业务注入该公司从而成功借壳上市。在借壳上市初期,朱林瑶个人的 持股比例高达97.57%。而在上市之后的数年里,朱林瑶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套现行动后,其持股比例已逐渐降低。

        据《每日经济新闻》粗略统计,朱林瑶在将旗下香精业务借壳上市后,已经发生了多次减持套现的行为,数次减持,朱林瑶从香港资本市场套取的现金已经不低于50亿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7

吉利高管集中套现 沃尔沃概念预期见顶?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30/159804.html


受沃尔沃收购案影响,吉利汽车 (00175.HK)正成为目前交易各方中最大的赢家。此次李书福绕过上市公司,直接通过集团公司收购沃尔沃,由于后期有“把收购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预 期,资本市场一度看好吉利汽车。吉利汽车港股价格四个月内顺势大涨120%以上,12月初一度最高升至每股4.84港元。

就在机构看涨吉利同时,包括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洪少伦在内的多位高管,在利好消息出台前十天,连续减持股票。

谈判收官前夜高管减持

资料显示:洪少伦在12月14日、15日两个交易内,以每股平均价4.365港元至4.435港元,共减持400万股,其持股比例从827万股,降至427万股。如果以4.365元计算(忽略交易成本),洪少伦此次减持收入1700余万港元。

吉利汽车独立非执行董事宋林向港交所申报,其在2009年12月7日以每股4.343港元的均价减持了100万股公司股份,其持股量从0.03%降至0.02%。吉利汽车独立非执行董事杨守雄称,2009年11月4日其减持50万股吉利汽车股份,每股平均价2.759元。

这让资本市场人士颇感不解。

目 前吉利汽车正处于上升态势,2007年提出的战略转型在刚刚公布的年中报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德意志银行称,吉利汽车股票估值相当于2009财年预测 市盈率4倍,而2007-2009财年每股收益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6%,虽然中国汽车处于销售增长放缓的时期,但是该行认为吉利汽车能够长期维持两位数 的增长。

从车型上看,吉利汽车着力进行的产品升级换代也已经完成,吉利已经没有4万元以下的主力销售车型,这为吉利摆脱低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都将提高吉利的预期。

吉利高管在此时减持,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吉利汽车见顶的信号。“两个公司之间的并购,成功的比例并不高,即便是西方公司之间的并购,也有50%都不算成功。”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陈永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考 虑到中国市场因素,没有海外运营经验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多位国内外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相对于收购,他们更关心沃尔沃下一步的运营发展。高信 证券副总裁Steven Lam表示,在过去三个月,吉利汽车累计涨幅超过100%,估值已过高。而在这一波上涨行情中,作为战略投资者的高盛更是获利不少。

吉利汽车的资本路径

据吉利最近三年的财报显示,吉利2006年-2008年销售总收入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在汽车消费井喷的2009年上半年,其销售净利润也仅为5.96亿元人民币。“吉利收购沃尔沃的20亿美元从何而来?”一直是外界的关注焦点。

对于具体收购方式,吉利一直没有公开明确解释,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必然的方式。今年9月底,吉利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向其发行可换股债券18.97亿港元及3亿份认股权证,获得25.86亿港元的融资。高盛获得了吉利汽车15%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国内某分析师此前表示:“高盛的资金将会作为收购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吉利自有资金外,也将会获得来自银行融资的巨大支持。”

记 者了解到,包括北京、广州、东莞等地方政府都先后与吉利接洽过,也表示过协助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打算,更据来自投行业人士的消息称,吉利计划将工厂建在北京 亦庄,距离20公里外的采育工业园区是北京奔驰的配套基地,这里的零部件企业将来可为奔驰和沃尔沃同时配套。作为回报,北京市的银行机构将为吉利收购沃尔 沃提供资金支持,总计承诺的资金量可能达上百亿。

在利用政府资源方面,李书福是民营汽车业的开山鼻祖。2007年销量尚不足20万辆的吉利 就制订了宏伟的目标:到2015年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虽然现阶段谁也无法考证这一消息,但却使吉利顺利得到来自各地政府的支持。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 间,吉利先后在兰州、湘潭、成都等多个城市建造了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新的生产基地大都采取了由地方政府供地,再利用地作为抵押换取融资,使吉利集团在 短期内迅速做大。

此后吉利又通过资本运作,把生产基地一个一个装入上市公司融资,获得发展资金。2008年6月18日吉利获中国商务部批 文,公司将以总代价约16.11亿港元收购五家联营公司各44.19%股权,其持股将增至91%。吉利在完成了整体上市的同时,汽车核心整车业务的控制权 已经抓到李书福手中。这一成功的做法,目前已被华泰等多家民营企业效仿。

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临近,泓福资产已将吉利汽车的评估目标价调高为4.5元港币,大华继显、DBS等机构则首次给予吉利汽车买进评级。德意志银行更是在吉利汽车发布年中公告后将吉利汽车评级从持有调高至买进,以反映上涨潜力。

“吉利汽车的资本运作路线已渐趋明显,收购沃尔沃很可能是吉利在成为资本玩家路上的一次重要实践。”有分析师称,仅上市公司方面,吉利汽车已经获利颇丰。

目前资本市场的担心是,将来高盛退出后吉利的业务如何延续概念。一位高盛美国的内部人士透露,“按照高盛的规定,一般持有一个项目的时间不超过三年。”该人士预测,未来吉利可能会持续将沃尔沃业务作为融资资源,去寻求更多新的融资机会,这样吉利的资产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收购成败看整合

按照吉利集团的公开信息,预计将于2010年第一季度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于第二季度完成交易。由于吉利此前已表示,愿意维持沃尔沃在瑞典生产,因此沃尔沃董事局工会负责人说他对于此次出售表示欢迎。

自确认收购沃尔沃以来,李书福已经紧急招募多位高层进入吉利,为沃尔沃业务进入中国做准备。其中包括原菲亚特动力FPT中国区总裁沈晖、华泰汽车原总裁童志远等均已加盟吉利。

在这之前,吉利已经通过猎头公司在上海、北京物色总监等执行职位的具体人选,物色对象中不乏沃尔沃(中国)的在职员工。按照吉利的计划,期望沃尔沃的年销量能翻番至近1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要达到20万辆。

陈永岚认为,按照吉利与沃尔沃达成的协议,吉利将能够保证沃尔沃轿车公司绝对的独立性,并把总部留在瑞典。

“沃尔沃独立运行的特性,很可能使吉利难以介入其实质的业务,也不可能将沃尔沃更多的技术与吉利现有技术对接。”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分析,这笔交易完成后,福特公司将不再持有沃尔沃的股份。但福特已持有沃尔沃那么多年,两者之间有很多产品出自相同的平台。

在 沃尔沃出售给吉利以后,两者之间如何分享沃尔沃的知识产权,权利义务如何分割,一直是福特与吉利商谈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吉利公开声明,这次是100%收 购沃尔沃资产,但是福特汽车近期已经表示,在完成沃尔沃资产的出售后,福特汽车仍将在某些领域继续保持与沃尔沃的合作。这就使吉利面临,未来福特产品与沃 尔沃产品直接竞争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1

套现9亿港元 黄宏生大幅减持创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14/yOMDAwMDE3MjYyOQ.html

出狱后仍被创维内部人视为“精神领袖”的黄宏生,作出大幅减持的决定。
4月13日,创维数码(0751.HK)在短暂停牌后发布公告称,其已经接到控股股东Target Success Group (PTC)Limited的通知,后者已通过里昂证券(CLSA)配售合共1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3.957%。
虽然该公告没有透露创维数码控股股东具体的配售价格,但有消息称其配售价格为9港元,较创维数码前一天收盘价(9.48港元)折让5.06%。PTC是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及其夫人林卫平百分之百控股的投资公司。据此推算,黄宏生此次大幅减持共套现约9亿港元。
受到大股东高位减持的影响,创维数码的股价在4月13日复牌后一度下跌4.01%至9.1港元。
记者了解到,此次减持后,黄宏生及其夫人林卫平(创维数码执行董事)还通过Target Success Group (PTC)Limited持有创维数码约33.45%的股份,依然是创维数码的第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7月30日开始林卫平就分多次减持了创维数码的股票,其持股比例从原来的39.38%下降到37.44%。另外,包括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张学斌、执行董事丁凯、杨东文、苏汉章,以及财务总监梁子正在内的高管都先后多次减持公司的股票。
对于高管和大股东集中减持的原因,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认为,从2008年8月开始创维数码等香港上市的消费电子股都出现了强势反弹的态势,其中2009财年上半年业绩增长近5倍的创维数码的股价从最低的0.28港元上升到今年3月最高的9.88港元,其增长幅度超过35倍。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高管,创维—RGB中国营销中心的一些大区负责人本来每人拥有40万股期权可以分四次行权,其中部分高管在去年11月选择了行权,而有些人则在今年4月初完成了行权。
对于这次大股东的减持,创维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黄老板一直是公司的精神领袖,其减持短期内对投资者和员工的信心有一定冲击。”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黄宏生已经将自己的未来投资规划放在了职业教育等新领域,这次减持套现的资金就是为了投资新的领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57

金杯中华缺血 祁玉民四处套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6/5NMDAwMDE3OTA5Ng.html
5月25日,截至记者发稿时,金杯股票因召开2009年度股东大会而停牌一天。此次股东大会因在金杯汽车被“ST”之后召开而 备受关注。股民们猜测,此次股东大会将会有重大决策出台,挽救金杯前途未卜的命运。停牌前,金杯股价已从之前的4.4元小幅上涨到4.7元。而 在此次股东大会召开前,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为了给金杯“输血”四处筹钱。申华控股为金杯融资5 月31日,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华控股)将召开2009年度股东大会。本次大会将审议由辽宁正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正 国”)提出的《关于拟发行不超过8亿元短期融资债券的议案》提案。辽宁正国是申华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1.3%。而华晨汽车集 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汽车)持有辽宁正国75%的股权,即申华控股的实际控制人为华晨汽车。申华控股对外发布公告称,本次短期融资 券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和置换部分银行贷款,目的为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华晨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推测,申华 控股此举有可能是为了缓解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杯汽车)的资金状况。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认为,中华轿车业务的长期亏损情况使华晨 急需资金投入车型研发,缓解紧绷的资金链。由于金杯汽车连续两年亏损,5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其实行了“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 理”。刚刚在2008年成功摘掉“ST”帽的金杯汽车,两年之后再次因同一原因戴上了这顶帽子。业内人士分析,誓在资本市场千方百计融资以发展轿车业务的 祁玉民,正在通过申华控股这一优质资源寻找为金杯汽车再次摘帽的资金。早5月7日,华晨汽车已经通过受让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100%股权 给申华控股,而获得2.5亿元现金。双方对此次关联交易的目的表述为:申华控股目前正大力拓展汽车后市场产业,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而 华晨汽车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华晨汽车之所以将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100%股权受让给申华控股,一方面是为了缓解金杯汽车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该 学院有闲置的土地资产可以为申华控股作房地产投资,进而为华晨汽车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申华控股今年一季度营业利润约为1287.4万元, 同比增加了2529.32%;净利润为1257.8万元,同比增加了1744.21%,是目前华晨汽车旗下发展势头最好的上市公司。根据申 华控股2010年的经营计划,该公司今年除了继续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新能源为第二主业之外,还将积极寻求房地产开发项目提高公司整体利润水平。此 外,祁玉民还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降低金杯负债。债务重组令金杯减负今年3月26日,金杯汽车与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营业部(以下简称中国农行辽宁分行)确定债务重组方案。根据协议书内容,截至2010年3月15日,金 杯汽车欠中国农行辽宁分行贷款本金6487万元,在协议书签订5个工作日内,金杯汽车偿还其1102.79万元后,中国农行辽宁分行即免除金杯汽车剩余贷 款5384.21万元及约1亿元利息。这意味着通过与农行实施债务重组,金杯汽车取得债务重组收益近1.6亿元。该债务重组方案生效后,金 杯汽车今年一季度营业外收入同比增加了22145.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加了433%。而5月20日,辽宁省国资委对外发出 通知:“特公布华晨汽车为辽宁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这一消息被股民们视为辽宁省政府出面为金杯汽车救市的举措。盈科律师事务所律 师任建涛对记者说:“这意味着华晨汽车今后的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活动必须经过辽宁省国资委的批准,在省国资委的监管下,使华晨汽车这一国有资产得以保 值、增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晨金杯汽车销售公司内部人员对记者说:“金杯汽车摘掉‘ST’的帽子是早晚的事,将中华业务从金杯处剥离 之后,金杯现在轻装上市,不久在资本市场也将有大动作。”不过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来看,剥离中华轿车业务之后的金杯发展步伐并不 轻快:今年1-4月金杯累计销售27331辆,同比增长19.5%,低于轻客行业平均38.16%的增幅,市场份额开始下滑。目前有数据统 计,金杯汽车在58只汽车行业股票中,产品利润排名48,增长势头排名25,每股收益排在第22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33

4年爆赚628亿 高盛再度套现工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5NMDAwMDE5OTg5Ng.html

9月30日,港股一开市工商银行(1398.HK)H股股价便急挫3%,全天下跌3.18%,这是该股近4个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下跌。对于这只巨象来说,如此巨幅下跌并不经常出现。

事情起因有点出人意料,为原持有工行3.95%股份的高盛大幅减持套现工行H股股份。

接 近交易的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高盛在9月29日收市后,即以每股5.7港元至5.79港元价格火速配售27.5亿股工行H股。至9月29日午夜,由于 市场需求比较强盛,高盛遂将配股额度增加至30.41亿股,并以每股5.74港元的中间价定价,仅较9月30日工行收盘价每股5.78港元轻微折让。此次 减持高盛共套现22.5亿美元(约150.5亿元),减持后仍持有工行约105.7亿股股份。

4年爆赚628亿元,

承诺近期不再减持

高盛再次减持工行似乎早有征兆。

在今年3月25日工行年报发布会上,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向记者表示“高盛对他们在工行投资所获得的回报感到满意,表示愿意继续与工行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愿意保留所持有的大部分工行股权,长期成为工行的重要股东。”

上述信息反映高盛仅表态会持有手中工行股份的大部分,而非全部。而高盛向工行承诺的第二个锁定期也于2010年4月28日到期,此后便没有继续承诺锁定期。

2009年6月,高盛首次大规模减持工行股票,共出售30.3亿股,套现19亿美元。而当年3月高盛曾主动承诺,将手上80%持股锁定期延长至2010年4月28日。

两次减持,高盛共套现41.5亿美元,而2006年高盛入股工行时,仅花了25.822亿美元就获得了工行164.76亿股H股。而以这次减持价算,这次减持后高盛继续持有的工行股票市值仍高达78亿美元。如此,高盛投资工行4年便爆赚94亿美元(约628亿元)。

“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价格。”对于每股5.74港元的出售价,上述权威人士这样表示。

不 过,上述权威人士强调,“未来高盛作为工行的长期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不会改变,高盛本身还是维持对工行和中国经济的长期承诺与认可,此次减持仅 是高盛以对市场和工行影响最小的方式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她还表示“在可以预见的近期内,高盛不会继续减持工行股份”。但她没有明确表示“近期”所指的具 体时间为多久。

另外,唐焱还觉得,高盛减持工行很难与市场对内银股是否担忧建立联系。虽然内银股普遍需补充资本充足率且房贷政策的趋于收 紧;但暂时还看不到明显的负面影响,此番补充资本充足率再融资过后,未来两三年内内银股都几乎没有再融资需求,而货币政策即使收紧虽短期影响贷款需求,但 从存贷利差角度看却是有利的。

唐还表示,现在市场大部分都在增持内银股,并且据说此次高盛减持的接盘人很多都是前段时间沽空工行的投资者。

高盛并不缺钱

此次减持又恰逢工行宣布450亿元的A+H配股融资方案,这不禁让市场猜想,高盛是不是缺钱了?

光大控股(香港)市场策略部主管唐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市场觉得此次高盛减持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高盛去年和今年的盈利状况都很好,不像是急需资金的。”

大福证券内地银行与保险业研究主管李健雄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减持与配股并没有太大关系,高盛也不至于手头紧张。”但他还表示,高盛不一定会参与此次配股。

但上述权威人士并不认为减持与配股有关系。

2010 年上半年,高盛共实现净收入216.2亿美元,净利润40.73亿美元,其中第一、二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34.6亿美元和6.13亿美元。再则,按工行 450亿元的配股方案,原来持有工行3.95%股份的高盛即使全额参与配股也仅需付出约17.8亿元。2009年,高盛也实现利润133.9亿美元,列居 工行之后为全球第二赚钱银行。并且,早在2009年高盛就还清了美国政府的100亿美元救援资金。

一位外资大行分析师则认为,此次减持应该结合工行配股与高盛对待所持工行股份的长期策略来看,如果高盛不计划参与配股,减持便是顺其自然的。

李 健雄也表示,高盛的长期策略应该是逐渐剥离非核心业务,如9月初传出消息,继摩根大通之后,高盛也计划解散旗下其中一个坐盘交易部门,以符合美国早前通过 的金融业监管改革法案中,限制银行进行坐盘交易的“沃尔克法则”。另外,高盛也打算陆续退出PE业务。不过,上述权威人士表示此次减持工行股份与高盛自身 业务调整并没有关系,并且坐盘交易部门仅是高盛很小的一个部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10

麦考林接第三起诉讼 被指内幕人提前套现1.29亿美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8/2097799.shtml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12月7日,“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Nasdaq:MCOX)接到了来自美国投资者的第3起诉讼。
在这3起诉讼中,投资者都指控麦考林在IPO时虚假披露信息。此外,麦考林公司及特定内幕人士还涉嫌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前套现约1.29亿美元。
大量内部人士提前套现?
12月7日,美国法律公司SarrafGentile在美国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向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指出麦考林在IPO中披露的信息有误。
这是继罗斯律师事务所及美国法律公司KahnSwick&Foti(以下简称KSF)发起诉讼后,麦考林接到的第3起诉讼。
这3起集体诉讼都指出,麦考林特定高管、董事会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在IPO相关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
KSF在诉讼中指出,麦考林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公司不能按照其事先公布的计划运营。此外,在特定内幕人士变现在IPO时持有的超过1.2897亿美 元的股票之后,麦考林于11月29日收盘后才披露财报,称毛利率大幅下滑,以及成本和费用上涨,导致了第二天股价大跌40%,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有故意隐 瞒事实、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之嫌。
对以上指控,麦考林回应称,未收到任何诉讼请求副本。但相关人士已获知此事,并表示该诉讼没有依据,已准备针对此诉讼请求进行有力辩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麦考林第一大股东沈南鹏,其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或占线状态。红杉资本一名公关人员说,“公司目前并不打算对此次事件发表看法,在事件平息后才会对外发布信息。”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中表示,“从麦考林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投资人主导操控味道浓厚。投资人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能敬而远之最好保持一百公 里距离。做好电子商务必须有实业家的心态和方法。如果这场集体诉讼败了,麦考林很可能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摔。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
光环褪去 业绩变脸
2010年11月29日,麦考林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也是上市以来发布的第一份财报。财报公布第二天,麦考林的股价大幅下跌,最高下跌近40%。
财报显示,麦考林第三季度净营收为5530万美元,净利润为80万美元。“华尔街注重的是毛利率。”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9.7%,低于去年同期的43.7%。
与此相印证的是,在麦考林的两起诉讼中,都提出了“麦考林的毛利率已经受到了成本和费用上涨的负面影响,使业绩不可能达到IPO时的预期。”
财报指出,麦考林总净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网络平台业务的净营收增长。同时,来自于直接运营店铺的净营收为6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40万美元下滑22.3%。
上述分析师指出,麦考林在IPO时强调自身存在的差异化难以显现。“如果仅仅看网购的业绩,而没有线下实体店业绩支撑,其与国内如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的区别就不大。而且仅凭麦考林线上销售的业绩,显示不出与这些电子商务大佬竞争的实力。”
另外,上市时麦考林一直宣扬以网购、邮购和线下实体店三种方式经营。“在招股说明书中,麦考林将邮购业务与网购业务合二为一,这就使电子商务的比例在其 销售渠道上比重非常高。”该分析师指出,目前国内邮购业务的业绩一直在下降,所以财报中电子商务的销售渠道业绩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上市时的过度包装,导致投资者对麦考林的预期过高,从而使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在经营中遇到的正常业绩下滑难以接受。”易观国际CEO于扬指出,过度包装最终还是会导致上市公司利益受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4

周凱旋再創奇蹟套現十一億

2004-1-1  NM




三年前以特權上市的TOM.COM,市值曾攀上四百五十億元。李嘉誠紅顏知己,股權僅次於長和系的TOM.COM第二大股東周凱旋,憑藉三成多股份,一夜間躍身成百億闊婆,成為香港的上市神話。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富貴,為了假銀變真銀,周凱旋最近又再創奇蹟。聖誕節前夕,TOM.COM宣佈將旗下的雷霆無極,以及其他網絡業務,分拆為Tom Online在創業板上市。一年半前才成立,註冊資本只得一百萬的雷霆無極,原是周凱旋的「私伙」生意,在大陸經營類似香港「#93xx」的手機收費熱線,用戶只得三十六萬。雖然只是奀豬公司, 但TOM.COM月前通過,向周凱旋以高達十一億七千萬的作價,把雷霆無極等賣給TOM.COM,她將收取五億八千萬現金,其餘一半收取Tom Online股票,周凱旋今鋪有真金白銀落袋,做個真真正正的億萬富婆。上週三是聖誕前夕,金融界早已靜下來,迎接連續四天的聖誕假期。但TOM.COM 的高層仍忙個不停,把握長假期前的機會,匆匆向港交所入紙,申請分拆Tom Online上市。Tom Online的業務,包括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但「主菜」其實是周凱旋創辦,在國內從事手機熱線的雷霆無極。雷霆無極於前年七月底才於北京成立,註冊 資本最初只有五十萬元人民幣,去年四月才增資至一百萬元人民幣。表面上,持有八成股權的是TOM.COM互聯網業務總裁王雷雷,而另外兩成則由一名報住河 北省,但持有洪都拉斯護照的王秀玲持有;但實際上雷霆無極的一百萬元註冊資本,全由周凱旋墊支借出,她才是最終股東。十一月中,TOM.COM召開特別股 東大會,通過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以及另外一些網絡業務,總代價不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即約十一點六七億港元;一半以現金支付,另一半將待Tom Online分拆上市後,收取Tom Online股票。

想幫襯也無門雷 霆無極是中移動五間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無線語音增值)服務供應商之一。所謂IVR即是透過手機致電熱線,聽取一些預先錄音的資訊,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事實上,雷霆無極在 國內也無甚知名度。記者走到深圳東門的中國移動門市,店內並沒有擺放任何關於雷霆無極的宣傳小冊子。向店內職員索取有關雷霆無極的資料,該店員竟然毫無頭 緒:「我哋呢度冇佢嘅資料,我哋有咁多供應商,可能佢已經取消咗咪冇囉!」店員其後又謂:「基本上你唔問,我都唔知有雷霆無極呢間公司。」記者其後致電雷霆無極的客戶服務熱線,才獲知怎樣使用其服務及當中各項的服務代碼。「我們現在沒有網頁和宣傳小冊子,有使用過我們服務的人自然會知道該打什麼號碼。」雷霆無極的職員說。

街 訪無人識雷霆無極的服務,包括類似香港玩line熱線的「無限情緣」交友熱線,繁牝間每五分鐘二元人民幣,非繁牝間收費減半。而另一個「音信俱樂部」的熱 線,則提供懷舊情歌、故事和性愛技巧的一類錄音資訊,繁牝間每分鐘三毫,其他時間收費則減半。此外還有每分鐘收費一元的電話遊戲「七龍珠」,客戶按指示隨 意輸入兩位數的號碼來找尋龍珠,每日得分最高者有一千元獎金。所有收費,雷霆無極可分拆七成至八成半,餘數歸中國移動。記者在深圳街頭訪問了十多位三十歲 以下的年輕人,他們都沒有聽過雷霆無極這間公司,當中只有一人曾打過其他公司的 類似收費熱線:「我以前打過類似的交友電話,它說會替你轉駁電話交友,但要你等好幾分鐘,浪費你的時間,要你多付錢!我以後都不會再玩,再說這間雷霆無極 收費那麼貴。」廿多歲的曹先生說。而另一位黃先生亦表示:「用三毫子打電話聽情歌,一啲吸引力都冇,要聽歌點解唔買張唱片?」

香港同行牙癢 癢根據TOM.COM的收購文件,在九月份,雷霆無極的使用者有三十六萬四千多人,使用量為五百五十萬分鐘。而會計師報告披露,截至○三年六月底為止,雷 霆無極的營業額有一千二百多萬,稅後溢利只有六百三十多萬元。無論街頭直擊,或從數字上看來,雷霆無極都只屬一間奀豬公司。 類似的IVR供應商,在香港其實有很多,例如Golden Dynamic,在香港提供收費交友熱線、收費新聞、占卜和足球等資訊。對於TOM.COM以十一億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Golden Dynamic的董事Andrew Chan即士地說:「佢哋只得一百萬元註冊資本,我哋都攞咗一千萬元做註冊資金啦,IVR在大陸剛剛新興,而我哋同雷霆無極提供嘅服務差不多。 TOM.COM用十一億去收購,咁我哋公司都可以賣呢個價啦!」雖然成績平平,但TOM.COM早已考慮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並把它連同其他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一併以TOM Online,分拆在創業板上市。然而,由於雷霆無極經營不足兩年,未符上市資格,早前已遭到港交所否決分拆。因此收購雷霆無極的完成日期,也由九月二十五日延遲了兩個月至十一月二十五日。TOM.COM利用這兩個月時間要求覆核,而剛於十一月十九日,TOM.COM就正式通過股東特別大會,向周凱旋購入雷霆無極等業務,顯示分拆上市再露曙光。

連年蝕錢股價企硬其實TOM.COM三年多以來,在李嘉誠發功之下,就不斷屢創神話。首先TOM.COM上市時,已獲五項特權,惹起不少風波,至今仍記憶猶新。這包括上市時的營業紀錄不足兩年,而TOM.COM更無須抽籤就取得八○○一這個上市靚編號。TOM.COM上市時,只是一間賣概念,並沒有太多實質業務的公司,因此過去三年,要不斷在國內、台灣及香港四出搜購,務求由虛擬變實質。例如購入電腦雜誌《PC HOme》及《亞洲週刊》,去年更向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收購華娛電視,夢想成為大中華跨媒體的王國。TOM.COM三年間的收購多達二十多宗。全部透過發行新股支付,令公司總發行股數由二十九億股,增加至三十三億股,周凱旋的股權因此亦由三年前的三成二,被攤薄至兩成四,但不斷南征北討並未扭轉TOM.COM連年虧損的經營狀況,TOM.COM最新公佈截至九月底的第三季業績,仍然虧蝕一千四百多萬,而過去五年多以來,總共虧蝕二十三億元,公司從三年前擁有淨現金九點三四億至去年中淨負債四億五,反映TOM.COM一直有出無入的。TOM.COM上市時,曾是股壇的風頭躉,股價曾攀升至十五元,當時公司市 值四百五十億。大股東周凱旋亦在一夜之間變成擁有百四億的富婆。網股熱潮過後,當其他網股例如軟庫、金力國際等,由每股十多元,跌至淪為仙股,然而 TOM.COM在連年蝕錢無息派兼不斷印公仔紙收購的情況下,股價仍維持在兩、三元的水平,相較於眾多早已升仙的網股又是另一個神話。

先發債券鋪路周凱旋的身家,隨股價縮水至二十多億元,而且她從來未有變賣手頭TOM.COM股份套現,這次藉着把雷霆無極上市,實行假銀變真銀。而TOM.COM亦默默為此鋪路。去年七月,TOM.COM配股集資九億九千五百萬元。及至八月份,TOM.COM找來評級公司為集團作評級,為發債作準備。而標準普爾給予TOM.COM的評級是BB+,只屬投機級別,即風險比較高,銀行、保險公司或 政府均不會考慮購入的債券。兩個月前,TOM.COM發行一億五千萬可換股債券,由德國銀行和花旗銀行負責配售,「嗰次係私人配售,不過TOM.COM咁 嘅評級,而息率只有半釐,照計都幾難賣出去。」一名歐資的債券交易員說。但偏偏這批債券獲超額認購三倍,並於半日內全部被搶購一空。令一家債券經紀都佩服 李嘉誠的超人力量。

還看周文耀TOM.COM配股及發債一共集資得二十一點六億元,為收購周凱旋的雷霆無極提供充裕的彈藥。不過雷霆無極要成功藉着TOM Online分拆上市,非再造奇蹟不可。因為雷霆無極經營業務不足兩年,根本不合創業板上市資格。記者於本週一早上,在國金一期向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查詢,若TOM.COM成功分拆TOM Online上市,是否違反上市規例,周只瞄了記者卡片一下,連問題都未聽完便說:「唔答!」更急步走入電梯。而交易所本週一回覆本刊時,指創業板上市委員只批准TOM.COM的分拆建議,並未批准TOM Online上市,在上市決定時會以大眾最佳利益為依歸。周文耀作為港交所行政總裁,職責包括要維護香港股票市場能在公平、公正原則下運作,周凱旋能否再創奇蹟,還看周文耀如何處理。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0

周凱旋再創奇蹟套現十一億


2004-1-1  NM




三年前以特權上市的TOM.COM,市值曾攀上四百五十億元。李嘉誠紅顏知己,股權僅次於長和系的TOM.COM第二大股東周凱旋,憑藉三成多股份,一夜間躍身成百億闊婆,成為香港的上市神話。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富貴,為了假銀變真銀,周凱旋最近又再創奇蹟。聖誕節前夕,TOM.COM宣佈將旗下的雷霆無極,以及其他網絡業務,分拆為Tom Online在創業板上市。一年半前才成立,註冊資本只得一百萬的雷霆無極,原是周凱旋的「私伙」生意,在大陸經營類似香港「#93xx」的手機收費熱線,用戶只得三十六萬。雖然只是奀豬公司, 但TOM.COM月前通過,向周凱旋以高達十一億七千萬的作價,把雷霆無極等賣給TOM.COM,她將收取五億八千萬現金,其餘一半收取Tom Online股票,周凱旋今鋪有真金白銀落袋,做個真真正正的億萬富婆。上週三是聖誕前夕,金融界早已靜下來,迎接連續四天的聖誕假期。但TOM.COM 的高層仍忙個不停,把握長假期前的機會,匆匆向港交所入紙,申請分拆Tom Online上市。Tom Online的業務,包括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但「主菜」其實是周凱旋創辦,在國內從事手機熱線的雷霆無極。雷霆無極於前年七月底才於北京成立,註冊 資本最初只有五十萬元人民幣,去年四月才增資至一百萬元人民幣。表面上,持有八成股權的是TOM.COM互聯網業務總裁王雷雷,而另外兩成則由一名報住河 北省,但持有洪都拉斯護照的王秀玲持有;但實際上雷霆無極的一百萬元註冊資本,全由周凱旋墊支借出,她才是最終股東。十一月中,TOM.COM召開特別股 東大會,通過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以及另外一些網絡業務,總代價不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即約十一點六七億港元;一半以現金支付,另一半將待Tom Online分拆上市後,收取Tom Online股票。

想幫襯也無門雷 霆無極是中移動五間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無線語音增值)服務供應商之一。所謂IVR即是透過手機致電熱線,聽取一些預先錄音的資訊,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事實上,雷霆無極在 國內也無甚知名度。記者走到深圳東門的中國移動門市,店內並沒有擺放任何關於雷霆無極的宣傳小冊子。向店內職員索取有關雷霆無極的資料,該店員竟然毫無頭 緒:「我哋呢度冇佢嘅資料,我哋有咁多供應商,可能佢已經取消咗咪冇囉!」店員其後又謂:「基本上你唔問,我都唔知有雷霆無極呢間公司。」記者其後致電雷霆無極的客戶服務熱線,才獲知怎樣使用其服務及當中各項的服務代碼。「我們現在沒有網頁和宣傳小冊子,有使用過我們服務的人自然會知道該打什麼號碼。」雷霆無極的職員說。

街 訪無人識雷霆無極的服務,包括類似香港玩line熱線的「無限情緣」交友熱線,繁牝間每五分鐘二元人民幣,非繁牝間收費減半。而另一個「音信俱樂部」的熱 線,則提供懷舊情歌、故事和性愛技巧的一類錄音資訊,繁牝間每分鐘三毫,其他時間收費則減半。此外還有每分鐘收費一元的電話遊戲「七龍珠」,客戶按指示隨 意輸入兩位數的號碼來找尋龍珠,每日得分最高者有一千元獎金。所有收費,雷霆無極可分拆七成至八成半,餘數歸中國移動。記者在深圳街頭訪問了十多位三十歲 以下的年輕人,他們都沒有聽過雷霆無極這間公司,當中只有一人曾打過其他公司的 類似收費熱線:「我以前打過類似的交友電話,它說會替你轉駁電話交友,但要你等好幾分鐘,浪費你的時間,要你多付錢!我以後都不會再玩,再說這間雷霆無極 收費那麼貴。」廿多歲的曹先生說。而另一位黃先生亦表示:「用三毫子打電話聽情歌,一啲吸引力都冇,要聽歌點解唔買張唱片?」

香港同行牙癢 癢根據TOM.COM的收購文件,在九月份,雷霆無極的使用者有三十六萬四千多人,使用量為五百五十萬分鐘。而會計師報告披露,截至○三年六月底為止,雷 霆無極的營業額有一千二百多萬,稅後溢利只有六百三十多萬元。無論街頭直擊,或從數字上看來,雷霆無極都只屬一間奀豬公司。類似的IVR供應商,在香港其實有很多,例如Golden Dynamic,在香港提供收費交友熱線、收費新聞、占卜和足球等資訊。對於TOM.COM以十一億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Golden Dynamic的董事Andrew Chan即士地說:「佢哋只得一百萬元註冊資本,我哋都攞咗一千萬元做註冊資金啦,IVR在大陸剛剛新興,而我哋同雷霆無極提供嘅服務差不多。TOM.COM用十一億去收購,咁我哋公司都可以賣呢個價啦!」雖然成績平平,但TOM.COM早已考慮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並把它連同其他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一併以TOM Online,分拆在創業板上市。然而,由於雷霆無極經營不足兩年,未符上市資格,早前已遭到港交所否決分拆。因此收購雷霆無極的完成日期,也由九月二十五日延遲了兩個月至十一月二十五日。TOM.COM利用這兩個月時間要求覆核,而剛於十一月十九日,TOM.COM就正式通過股東特別大會,向周凱旋購入雷霆無極等業務,顯示分拆上市再露曙光。

連年蝕錢股價企硬其實TOM.COM三年多以來,在李嘉誠發功之下,就不斷屢創神話。首先TOM.COM上市時,已獲五項特權,惹起不少風波,至今仍記憶猶新。這包括上市時的營業紀錄不足兩年,而TOM.COM更無須抽籤就取得八○○一這個上市靚編號。TOM.COM上市時,只是一間賣概念,並沒有太多實質業務的公司,因此過去三年,要不斷在國內、台灣及香港四出搜購,務求由虛擬變實質。例如購入電腦雜誌《PC HOme》及《亞洲週刊》,去年更向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收購華娛電視,夢想成為大中華跨媒體的王國。TOM.COM三年間的收購多達二十多宗。全部透過發行新股支付,令公司總發行股數由二十九億股,增加至三十三億股,周凱旋的股權因此亦由三年前的三成二,被攤薄至兩成四,但不斷南征北討並未扭轉TOM.COM連年虧損的經營狀況,TOM.COM最新公佈截至九月底的第三季業績,仍然虧蝕一千四百多萬,而過去五年多以來,總共虧蝕二十三億元,公司從三年前擁有淨現金九點三四億至去年中淨負債四億五,反映TOM.COM一直有出無入的。TOM.COM上市時,曾是股壇的風頭躉,股價曾攀升至十五元,當時公司市 值四百五十億。大股東周凱旋亦在一夜之間變成擁有百四億的富婆。網股熱潮過後,當其他網股例如軟庫、金力國際等,由每股十多元,跌至淪為仙股,然而 TOM.COM在連年蝕錢無息派兼不斷印公仔紙收購的情況下,股價仍維持在兩、三元的水平,相較於眾多早已升仙的網股又是另一個神話。

先發債券鋪路周凱旋的身家,隨股價縮水至二十多億元,而且她從來未有變賣手頭TOM.COM股份套現,這次藉着把雷霆無極上市,實行假銀變真銀。而TOM.COM亦默默為此鋪路。去年七月,TOM.COM配股集資九億九千五百萬元。及至八月份,TOM.COM找來評級公司為集團作評級,為發債作準備。而標準普爾給予TOM.COM的評級是BB+,只屬投機級別,即風險比較高,銀行、保險公司或 政府均不會考慮購入的債券。兩個月前,TOM.COM發行一億五千萬可換股債券,由德國銀行和花旗銀行負責配售,「嗰次係私人配售,不過TOM.COM咁 嘅評級,而息率只有半釐,照計都幾難賣出去。」一名歐資的債券交易員說。但偏偏這批債券獲超額認購三倍,並於半日內全部被搶購一空。令一家債券經紀都佩服 李嘉誠的超人力量。

還看周文耀TOM.COM配股及發債一共集資得二十一點六億元,為收購周凱旋的雷霆無極提供充裕的彈藥。不過雷霆無極要成功藉着TOM Online分拆上市,非再造奇蹟不可。因為雷霆無極經營業務不足兩年,根本不合創業板上市資格。記者於本週一早上,在國金一期向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查詢,若TOM.COM成功分拆TOM Online上市,是否違反上市規例,周只瞄了記者卡片一下,連問題都未聽完便說:「唔答!」更急步走入電梯。而交易所本週一回覆本刊時,指創業板上市委員只批准TOM.COM的分拆建議,並未批准TOM Online上市,在上市決定時會以大眾最佳利益為依歸。周文耀作為港交所行政總裁,職責包括要維護香港股票市場能在公平、公正原則下運作,周凱旋能否再創奇蹟,還看周文耀如何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3

和黃套現450億碼頭無位泊

2011-3-24  NM




上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談到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中規模最大,在2009年佔GDP 24.1%,僱用近80萬人。預算案提到政府已經展開在青衣西南發展十號集裝箱(即貨櫃)碼頭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研究預計可於今年年底完成。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07年上任後,已提出要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吸引更多船公司來港停泊裝卸貨物,增加香港的貨櫃吞吐量。他在2008年初宣讀的財政預算案,便提到政府正「積極」考慮發展十號貨櫃碼頭的適當地點。現在過了三年,政府差不多原地踏步;相信到明年六月曾財爺卸任時(若果不用提早落台),十號貨櫃碼頭依然是在研究階段中。

香港的貨櫃碼頭發展始於1970年,當年政府在葵涌發展貨櫃碼頭,一口氣推出一號至三號碼頭的發展權,由三間不同公司奪得。之後政府每隔數年便推出新碼頭的發展權,到1987年香港貨櫃碼頭的吞吐量已佔全球首位。但自從1992年政府批出九號貨櫃碼頭發展權後,便停止批出發展權,一直「冬眠」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二十年。

其 實政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已有計劃在大嶼山興建新貨櫃碼頭,將港口發展和興建新機場工程連成一體。可是在1999年,前任特首董建華將原先規劃興建貨櫃碼 頭的土地,改為興建迪士尼樂園,之後便再沒有討論另覓新址興建碼頭。要到2002年在合和胡應湘的大力推動下,政府才再開始考慮研究新碼頭選址和興建港珠 澳大橋。當時和黃高層霍建寧公開表示此舉會打擊原本的碼頭經營者,指摘胡應湘想「做他們的世界」。

熟悉本地貨櫃碼頭業發展的人都知道,葵涌貨櫃碼頭,除了七號碼頭外,其他碼頭都不是主要透過價高者得的方法來分配,而是以招標和私人協議形式批出。即使過去財團以數十億元的地價和興建費用投得碼頭,過去二、三十年亦早已收回成本,賺個盆滿鉢滿。

最近和黃將旗下珠三角港口業務(主要是香港及深圳的貨櫃碼頭業務),包裝成商業信託基金並分拆在新加坡上市, 便為集團在今個財政年度錄得約440億元收益,套現450億元,這有助降低集團的負債比率,幫補過去在3G業務的虧損。和黃今次分拆港口業務預期會收取 640億元(包括仍然持有的基金單位市值),以大約6%的股息派送計算,和黃今年的港口利潤接近40億元,明年預計會超過40億元。

 

很明顯本地的大財團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操控貨櫃碼頭收費去賺取暴利,嚴重損害港人的利益。大財團在香港收取全球最貴的碼頭處理費,令貨櫃吞吐量增長放緩,阻慢興建新貨櫃碼頭。過去一年多,本地貨運量大幅回升,不少中小型的海上運輸公司找不到足夠碼頭泊位去起卸貨物,嚴重影響生意的流轉。

最近政府因應發展啟德郵輪碼頭,收回觀塘及茶果嶺的公眾裝卸區用地,迫使一些回收商與中小型海上運輸公司爭用其他公眾裝卸區,出現中小企「自相殘殺」的局面。

近日中遠太平洋董事副總經理黃天祐接受報章訪問,便提到自從九號貨櫃碼頭在2003年底落成後,香港便沒有新的碼頭泊位供應,出現集裝箱運力供不應求的情況,船公司只好選擇深圳的港口。黃天祐指出政府對興建十號碼頭一事,多年來只是說而不做。

特區政府為了保護大財團的利益,犧牲中小企及全港市民的利益,正是香港主要的深層次矛盾。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3

超人李密密套現

2011-4-7 NM




繼分拆和記港口信託到新加坡上市,超人李旗下之長實又分拆匯賢房託上市;前者形同出售香港同大陸之碼頭業務,後者則係沽出北京之商場、酒店及寫字樓物業。皆為套現之舉也。

套現並不一定係睇淡香港同內地之前景,而可能係另有部署。不過即使係未公布分拆匯賢之先,超人李上個禮拜已經講到出口:「香港變得政治化,對於香港現在面臨嘅問題,我係欲語而無言。」各位,咁嘅口脗,你話係睇好定係睇淡啦!

當然,以長實之規模(總市值超過三千億港紙,多過政府全年開支),冇可能一話擸起就擸得起者。始終要一步步嚟。其他唔好講,長江基建年來就喺加拿大、英國、法國……全方位出擊收購電廠。密密套現,又點會冇後着呢?不過可以肯定唔會喺香港買嘢。

李家有子初出道

中環寫字樓供不應求,因為國金一二期之後,再無乜新寫字樓面世矣。今年第一個項目,係樂聲置業嘅干諾道中50號,但都要將近下半年先至入到伙。

干諾道中50號,前身既係鱷魚恤大廈。幾年前俾專起豪宅獨立屋嘅樂聲置業同外國房產基金Apollo買咗,搵嚟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Robert Stern做首席建築師設計呢幢大廈。樂聲置業董事總經理Loewe‧李本智猛讚設計正斗,佢最欣賞整幢寫字樓室內完全冇柱,樓底起碼三米以上,空間感十 足。

講開Loewe,雖然佢只得三十歲,哈佛畢業之後喺紐約JP Morgan做賓架,學滿師至返屋企幫手。干諾道中50號係第一砲而已,跟手應該陸續有料到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