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渴求回應的千禧BB(下)

上回提及,世代論述說,千禧BB的特色是渴求回應(feedback)。我反而相信,相較其他世代,他們並不是特別渴求回應,只是渴求更特別的回應──兜口兜面、一對一、很私人那種。
 
其他世代,一樣在乎回應。分別卻是,無人得閒分分秒秒給自己貼身回應,所以只能靠觀察。說了話,別人無反應,你就知道錯重點。提了建議,事情大成功,你就知道走對路。做事,事半功倍,你就明白方法對了。一旦習慣了這個模式,不難發現萬事萬物都在回應自己。回應,從環境而來,從生活而來,從思考而來。
 
然而千禧BB從呱呱墮地起,就被剝削了觀察機會。在大人們緊張的關愛中成長,天天都在被提醒、被指導。他們也生長在沒空間犯錯的年代,所以大人們的訓示總是直接而清晰。習慣了密集式且具針對性的貼身教導,早已對手到拿來的環境提示失去了敏感度。一旦「無人得閒睬你」,存在感頓失,沮喪到極點。
 
千禧BB也生長於一步到位的科技資訊時代。對他們來說,回應,就像自己跟電腦的對話,必需一對一,而且即問即答,一答就中。不能一步到位,就不算是回應。上世紀人們做研究,翻報紙翻得兩手沾滿油墨,仍未找到答案,只得在零碎的發現中,思考推敲出專屬自己的結論。千禧BB在電腦的世界,沒有「research」,頂多是「search」。找不到,就是沒有回應囉。
 
怎樣的年代就有怎樣的孩子。不論是日常相處抑或外在環境,都在把千禧BB推進度身訂做的死胡同。這也解釋了世代論述列舉的他們的另一特色,就是不主動接收資訊,卻很期待別人即時回覆。很難斷言這樣成長好不好。肯定的是,千禧BB在紛亂的世界中,既自我又迷失,作為大人,我們其實難辭其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29

渴求回應的千禧BB(上)


世代論述,好像是這樣說的。千禧後出生的孩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很渴求、很需要被回應(feedback)。

沒有做過正式統計,但這些年來的前線親身觀察,的確如此。然而我不認為只有這一代才喜歡被回應。渴望被關注、被提點、被愛護,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跟別人聯系,渴望有人跟自己互動。這一點,是不分年代的。

真正的問題或許是,為甚麼六、七、八十後,甚至更久遠的年代,人們雖然同樣渴求被回應,卻甚少投訴別人忽視自己的存在?是今時今日我們對孩子的回應少了?還是孩子變得貪心了?抑或,兩者皆不是。只是回應的定義,以及接收回應的方式,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

根據經驗,千禧BB對回應的定義,是這樣的:回應,必需兜口兜面,而且一對一,並且直接針對某個特定問題。

以上課為例,老師向全班授課的,不算數。只有私下針對自己某個學習問題給予的意見,或寫在功課上回應某個特定觀點的評語,才算數。以生活為例,一幫人一起幹活,不算數。長輩私下就着自己的個性、特徵耳提面命,才算數。

換言之,只有度身訂造的,才被視為回應。一些參考性意見,或者能廣泛應用的觀點,甚至在團隊互動之中出現的討論,以至別人身體力行的示範,在千禧BB眼中,都不合格。

如是者,不難想像,現實社會中,哪怕是一切以孩子福祉為大前提的學習環境裡,每個個體能夠得到的「回應」,多極有限。匱乏,衍生渴求,實乃人之常情。有人指責千禧BB自我中心。但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一代人的普遍心態,跟社會環境必然有關。搞不好,孩子也只是時代的產物、社會轉變的受害者?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30

【飲料食品】如何給千禧一代打造爆款零食?新人類飲食偏好新趨勢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890&summary=

【飲料食品】如何給千禧一代打造爆款零食?新人類飲食偏好新趨勢

嬰兒潮到千禧一代:特殊時代造就不同消費行為


千禧一代特指出生於 1984-1995 年,在跨入 21 世紀後達到成年年齡的一代人。在我國,千禧一代又有兩個更接地氣的名字——八零後和九零後,他們出生的年代正值改革開放進入實質化階段,之後的成長時期更是中國經濟一路上行的黃金年代。他們是不一樣的一代人,由他們開創的新興消費行為正引領著新行業的崛起。


無獨有偶,類似的場景在戰後的美國和日本也曾上演。盡管已過去幾十年的時間,但我們仍能看到特定社會環境在他們消費行為變遷過程中留下的烙印。


1. 美國嬰兒潮(1946-1964 )


隨著二戰的結束,數百萬美國大兵從海外硝煙彌漫的戰場返回故鄉,普通美國人的生活也由緊張的戰時狀態重歸安逸的幸福時光。彼時的美國政治、經濟地位空前強大,而歐亞大陸則因為戰爭的創傷而百廢待興,美國夢的激勵作用,使得全球在戰後掀起了新一輪向美國的移民潮。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美國迎來了轟轟烈烈的嬰兒潮(baby boom),1946 年至 1964年間,全美新生嬰兒總數高達 7600 萬,新生兒出生率連續 18 年超過 20‰,人口增長率遠高於戰後其他年代。目前,嬰兒潮一代正扮演著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包括克林頓、布什、奧巴馬等三位前總統均是嬰兒潮一代的傑出代表。



嬰兒潮一代的成長階段,正值上世紀 6、70 年代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同時那又是一個文化思潮不斷碰撞的年代。作為嬉皮士文化的開創者,在經歷黑人民權運動、越南戰爭等一系列改變美國戰後社會發展的歷史事件過程中,嬰兒潮一代形成了崇尚自由與叛逆的個性,他們樂於接受新鮮事物,追求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是美式文化與生活方式傳承過程中繼往開來的一代人。當時特殊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對嬰兒潮一代的價值觀以及生活、消費習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日本 60 、70 一代(1960-1970 )


如果說美國的嬰兒潮離我們尚有些遙遠,那麽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同樣能夠找到這樣一代人,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千禧一代的相似性。我們認為從人口與收入的雙重維度上考慮,日本的 60、70 一代都是我國千禧一代可直接對標的對象。


2.1. 人口結構相似


計劃生育導致人口增速下降,中國降速晚於日本 20 年。戰後的 1946-1950 年日本的人口增長迅速,五年的 CAGR 達到了 3.2%。隨後日本政府開始推行抑制生育政策,人口增速下降至 2%左右。中國計劃生育的實施從 70 年代初開始,人口增速從接近3%下降至 1.5%-2%。日本的 60、70 一代與中國的千禧一代均出生於計劃生育實施後的 15 年左右,單個家庭中子女數量的減少使得這一代人在成長中獲得更多的物質資源,同時兄弟姐妹的減少也使得這一代更加個性化。



中國千禧一代與日本 60 、70 後出生率均在 20 ‰左右,生活環境具有可比性。中國50 年代出生率一度高達 40‰,1984-1995 年保持在 20‰左右,進入 21 世紀後下降到 15‰以下。日本在 40 年代末一度也超過 30‰,60-70 年代這一比率維持在接近20‰的水平,80 年代後出生率再度出現下滑跌破 10‰。從出生率看,中國千禧一代與日本的 60、70 後出生時的出生率均在 20‰,單個家庭中的子女數量相近。



青壯年人口占比高本 ,中國千禧一代與日本 60 、70 後出生在社會勞動力充足階段。80-90 年代,我國 15-64 歲壯年和中年人口占比高,而 0-14 歲占比下降。從人口結構看,一方面兒童占比下降,另一方面作為千禧一代父母的壯年和中年人口比例上升,千禧一代出生並成長於一個社會勞動力充足的時代,有機會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2000 年開始中國則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65 歲以上占比上升。日本 60、70 一代類似,他們出生時其父母(18-44 歲)一代的占比處於高位,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進入 80 年代後,日本老齡化開始加劇,壯年和中年人口比例下降。



經濟高速增長帶動物質生活富裕,推動消費理念轉變。中國千禧一代出生於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而日本 60、70 後同樣出生於日本經濟騰飛階段。因此相對於之前時代的人,他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轉變,購物時價格因素的影響下降,更加重視品質、功能等其他因素。



從人口增速、出生率、人口結構、可支配收入四個維度對比,我們認為日本 60、70後的成長環境最接近中國千禧一代,因此其也最有可能跟千禧一代一樣成為消費習慣發生轉變的一代。


3. 千禧一代:消費偏好轉變,消費能力已形成


千禧一代充分享受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成長於獨生子女的環境中。我國的千禧一代指出生於 1984-1995 年的一代人,從出生到成年均享受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同時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從 70 年代開始實施,出生率下降,直接導致我國家庭戶均人數下降。上世紀 50 年代前我國家庭戶平均人數基本保持在 5.3 人的水平,從80 年代開始家庭戶平均規模縮小趨勢顯著,1990 年縮減到 3.96 人,2010 年縮減到3.10 人。千禧一代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的成長環境塑造了他們不同於上一代人的、更加個性化的消費習慣,同時他們也可以更直接的轉移來自父母的購買力,消費能力大大提升。



中國 80 年代開始城鎮化建設加速,第三產業發展迅猛。1950-1980 年我國城市化率僅從 11.8%上升至 19.4%,期間還一度出現下滑。從 1980 年開始我國城市化率開始加速,1990 年和 2000 年分別達到 26.4%和 35.9%,此後延續上升趨勢;此外我們也註意到,我國第三產業也在 80 年代中期發展提速,第三產業在 GDP 中的占比從 1984年的 25.5%上升至 2016 年的 51.6%。千禧一代出生並成長於我國高速城鎮化的時期,伴隨著服務業的迅猛發展,他們接觸了更多新鮮事物也更加喜愛休閑與娛樂,這一代人對休閑食品的需求也應運而生。



千禧一代是註重個性、樂於嘗試新事物、品牌意識強、互聯網化的一代。根據埃森哲中國消費者研究,千禧一代(主要包含 18-25 及 26-35 年齡段)中更多的消費者不想和大部分其他消費者購買同樣的商品,更追求個性體現。在選擇新的品牌和產品方面,千禧一代有接近 70%願意嘗試,20%以上的不反對,不願意嘗新的在 10%以下。從消費主導因素來看,千禧一代由於成長環境富裕,品牌主導的比例超過85%,而年長的一代中價值主導的比例更高。千禧一代還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其對於網購的偏好也明顯高於年長一代。



當下,千禧一代正處於 20-30 歲的年齡段。其中年齡較小的也已開始工作,逐步具備消費能力;年齡較大的已工作一段時間,形成一定的財富積累,消費能力逐漸增強。由他們開啟並引領的新消費行為對行業帶來的影響值得我們格外關註。


嬰兒潮與 60 、70 一代主導的食品消費行為變遷


1. 美國:方便、新潮與健康成為嬰兒潮一代對食品新要求


1.1. 方便食品逐步替代傳統正餐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家庭戶均人數為3.33人,兩人及以下的家庭數量占比40.90%,超過 70%的美國人仍然習慣於和家人圍坐在一起進餐。然而到 1980 年代初,隨著嬰兒潮一代進入成年,美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戶均人數下降至 2.76 人,兩人及以下家庭占比達 54.01%,上升 13.11pct。年輕人對烹飪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同時隨著更多的美國女性進軍職場,在客觀上也使在家就餐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到 80 年代只有 60%的美國人還經常與家人一道共進晚餐,20 年間這一比例下降了10 個百分點,進而催生出了市場對餐飲業及方便食品的客觀需求。



從大類上分,方便食品主要涵蓋了配制食品、烘焙食品、罐頭食品及發酵食品等幾塊,當然也包括了薯片、玉米片、堅果等可以部分替代主食的休閑零食,它們的出現大大簡化了做飯的工序,美國家庭在 40 年代初每天高達 6 小時的備膳時間到 70年代末已降低至 1.5 小時。在 1966 到 1976 年的十年間,美國方便食品的銷售額從300 億元增至 800 億元,占到了當時全美食品銷售額的三分之二,嬰兒潮一代在方便食品普及推廣過程中的作用居功至偉。


1.2. 新潮與健康類產品受到青睞


1.2.1. 果汁與無糖碳酸飲料消費量上升


和大多數西方人一樣,美國人也有著濃厚的咖啡情節,哪怕是在激烈的戰場上,美國大兵的實物配給中也少不了咖啡這一項,著名的美式咖啡(Americano)即由美國士兵在戰後所創造。在 1970 年代初,美國人年均咖啡消費量達到 33.4 加侖(126.4升),隨著相關食品科學研究的深入,過量飲用咖啡對心臟、腎臟、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等的危害逐步為人們所知,到 1990 年美國人年均咖啡飲用量降至 26.8 加侖,較 20 年前下降 19.76%。作為健康飲品代表的果汁,年均飲用量在此期間則由 5.5加侖上升至 7.4 加侖,增幅 34.55%。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無糖碳酸飲料。作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誕生地,美國消費者每人每年的碳酸飲料消費量在 50 加侖左右,幾乎相當於每天喝掉一瓶 500ml 裝碳酸飲料,熱衷程度可見一斑。


上世紀 50 年代,作為碳酸飲料行業的一項革命性發明,無糖汽水在布魯克林誕生,第一款有品牌的無糖碳酸飲料萊特可樂(Diet Rite Cola)在上市短短一年半後即成為當時美國第四暢銷的可樂類產品,對無糖碳酸飲料的宣傳和消費者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可口可樂零度(ZERO)、百事可樂極度(MAX)都與萊特可樂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



無糖類碳酸飲料的出現充分抓住了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健康的訴求,給普通碳酸飲料增添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在 1970 到 1990 年間,美國人均年無糖碳酸飲料的消費量從 2.1 加侖增至 10.7 加侖,完成對茶與果汁的超越,無糖類飲料在碳酸飲料總量中的占比也由 8.77%上升至 23.53%,主打健康牌的無糖碳酸飲料在 90 年代後已成為美國人的重要日常飲品。


1.2.2. 新品堅果受到青睞


堅果由於食用方便,加之其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健康屬性被消費者日漸了解,逐漸成為休閑食品中重要的一支。通過對美國上世紀 70 年代至今的堅果消費量進行統計,我們發現美國消費者對傳統堅果類零食花生的消費量多年來無明顯增長,一直保持在每年 6 磅上下;而以杏仁、夏威夷果、開心果等為代表的新品堅果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在 1970-1990 年間的人均消費量分別增長了 1.21 倍、2.67倍和 1.75 倍,並培育出了像“美國紳士”這樣的 10 億美元級的知名堅果品牌。



2. 日本:60 、70 後推動休閑食品國際化與健康化


2.1. 日本休閑食品發展歷程


日本的休閑食品統稱為點心(菓子),共包含飴糖、巧克力、口香糖、日本煎餅、餅幹、米糖、日式點心、西式點心、膨化食品、油炸點心和其他類等 11 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又包含若幹小類。



早期的日本點心在我國唐朝點心的制造工藝上發展而來,後期與茶道融合逐步形成日式點心的獨有特點,近代以來運用國外引入新的品種與食材,日本點心師傅改進工藝創造出更多新的品類。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日本點心行業進入機械化生產的放量時期,而隨著 60、70 等消費觀念轉變的群體逐漸具備消費能力,日本點心開始了國際化與功能化的進程。



2.2. 60 、70 一代改變點心消費觀,進口品種受青睞


60、70 一代從小的物質生活富足,與經歷戰爭的前輩相比,他們對食品的認知已遠遠超越了果腹這層概念,對傳統一日三餐的需求減少,轉而增加了對休閑食品的支出。這代人自 80 年代開始已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根據總務省統計局的家計調查,1980-2009 年間日本家庭的點心支出占食品總支出的比例從 7.4%上升至 9%。在 60、70 後的主導下,日本家庭呈現出從主食向休閑食品轉移的趨勢。



60 、70 一代出生於富裕時期,富有個性和好奇心,在生活中接觸到更多的西方文化也更偏愛進口類點心。日本的傳統類點心包括飴糖、日本煎餅、米糖、日式點心和油炸點心,進口類則包括巧克力、餅幹、西式點心、膨化食品等。根據總務省 2000年(這一時期 60、70 後處於 30-39 歲)的家計調查,30-39 歲的戶主家庭點心年支出為 76184 日元,考慮到年齡因素,略低於 78136 日元的平均值。但從品類看,60、70 一代的傳統點心(甜涼粉、豆漿並、其他日式點心、日式煎餅)支出基本上只有平均值的 50%;而對於蛋糕、布丁、餅幹、膨化食品、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進口點心的支出均高於平均值。



60 、70 一代推動進口點心增長。1980-2016 年間,日本家庭點心類支出金額 CAGR為 0.75%,傳統點心(日式煎餅、日式點心)的增速均低於點心整體,而巧克力、膨化食品、冰淇淋、西式點心等進口點心由於受 60、70 一代追捧增速較高。其中增速最快的品類為巧克力,年複合增速達到了 2.6%。1985-2015 年間,日本巧克力的消費量從 16 萬噸增至 25 萬噸,人均消費量從每年 1.33kg 增長至 2.01kg。從產值看,1975-2000 年膨化食品、西式點心和巧克力的產值增速較高,CAGR 分別為 5.4%、2.6%、2.2%;飴糖和米糖的 CAGR 只有 2%和 0.8%,日本煎餅與油炸點心則呈現下降的趨勢。受 60、70 一代開始對進口點心的偏好,進口點心的增長明顯高於傳統點心。



健康升級推動點心價格。中樞上移。根據日本餅幹協會,1994-2015年餅幹噸價由92.02萬日元增長至 99.65 萬日元,CAGR 為 0.38%,而同時期日本 CPI 的年複合增速僅0.11%,餅幹單價上漲主要受益於點心類產品健康化的消費升級。目前,經過審核的部分特定保健用點心類型包含糖果、餅幹、口香糖、巧克力等形式。日本健康與營養食品協會統計顯示,2007 年日本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市場規模總計為 6798 億日元,點心與其他類的特定保健用食品市場規模達到 969 億日元,占比 14.3%。保健點心等功能性產品已具備消費基礎。



新品類新渠道,我國休閑食品行業迎來發展良機


1. 休閑食品行業量價齊升


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最大的千禧一代邁上工作崗位具備了自主消費能力,年齡最小的也已有 15 歲,具備了部分轉移自父母的購買力。千禧一代是富裕的一代,成長於服務業高速發展期,他們註重休閑娛樂,也為休閑食品的發展提供了機遇。2011-2016 年休閑食品行業(本文采用的中國休閑食品口徑為歐睿中烘焙食品、糖果巧克力、甜餅零食棒與水果零食、冰淇淋和冷凍甜品、鹹味零食五類的加總,其中烘焙食品剔除了面包)銷量保持增長,從 1354 萬噸增長至 1619 萬噸,CAGR 為3.6%,其中 15、16 年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休閑食品作為一種可選消費的增速放緩。但隨著 GDP 增速趨於平穩加之民間消費能力的增強,休閑食品的增速逐步回升。行業規模從 3109 億元增至 4493 億元,CAGR 達到 7.7%。銷售額的歷年增速均高於銷量增速,休閑食品的單價不斷提升,表現出量價齊升的趨勢。受益千禧一代消費能力的兌現及經濟穩定在新常態,預計未來五年休閑食品的銷售額增速將維持在 10%左右。



隨著我國休閑食品行業規模擴大,品類增加,消費群體逐漸細分,傳統的幾種零食適用所有消費者的局面被打破。目前我國的休閑食品消費者可以分為三類,其中包含了千禧一代的中青年是主要的消費群體。他們是時代轉折點上的一代人,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使他們更追求品牌,重視健康、包裝和便利,而對價格敏感度下降,這恰恰有利於新品與高端品種的推廣,推動了休閑食品行業的變革。



2. 進口類休閑食品增速快於傳統類


類似日本的 60、70 一代,我國的千禧一代由於成長環境類似同樣樂於嘗新,對進口類西式產品的偏好高於傳統產品。在糖果巧克力中,2003 年以來西式的巧克力(CAGR 為 6.9%)在大部分時期內增速均高於更傳統的糖果(CAGR 為 4.4%)。而在膨化食品中,西式的薯片(CAGR 為 10.1%)的增長也一直高於傳統的大米零食(CAGR 為 1%)。



受益於千禧一代對西式休閑食品的青睞,大量外資品牌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其中包括樂事薯片、費列羅巧克力球、阿爾卑斯奶糖、箭牌口香糖、奧利奧夾心餅幹等知名大單品。這些產品彌補了傳統中式休閑食品如蜜餞、酥餅等的空白市場,引入了更多的口味、風格,受到高度具備新奇性的千禧一代的追捧。



3. 打造爆款單品還需“ 內外兼修”


千禧一代是兼顧品質與外觀的一代人,除對食品口感與材質提出高要求外,還需要產品有精美的包裝和追逐潮流的設計。費列羅巧克力球由於其獨特的球形設計和選用的高檔材質,在眾多巧克力品牌中脫穎而出,07-16 年費列羅在中國的銷售額CAGR 高達 20%,市占率從 8%提高至 18%,躍居中國巧克力市場的第二位,同期市占率增長高出瑪氏和雀巢兩大巧克力巨頭。


我們註意到,千禧一代還格外鐘意可愛、萌這類卡通元素風格,2016 年 8 月上市的百草味抱抱果,就憑借其可愛的包裝與新穎的口味,一個月銷售額突破 1100 萬,銷量超 40 萬件,一時間成為爆款單品。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千禧一代由於生活富足,在滿足了基礎的生理需求後會尋求更高層次的健康訴求, 低熱量、低脂肪、低糖的休閑食品逐漸成為主流,高負荷食品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來自歐睿的數據顯示,2015 年以來堅果、肉制品與豆制品等健康型休閑食品的增長明顯高於軟糖、夾心餅幹等高熱量品類。而根據 CBNData 對淘寶終端的調查,2012年以來糖果巧克力和蜜餞果幹兩類的銷售占比有所下降,堅果炒貨和餅幹糕點的占比上升,顯示高糖分食品正被取代,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向健康化轉移。



4. 渠道端:連鎖店與電商受益


我國的休閑食品零售行業主要有四種模式:個體經營、超市賣場、連鎖店與電商模式。千禧一代與之前的消費者相比,追求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相比於傳統的個體經營與超市賣場,連鎖店模式通常有多種產品備選,且裝修與服務更專業,給予消費者一站式服務的良好體驗。同時千禧一代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一代,偏好網購的便利性,而網購的反饋機制往往也能給予更好的用戶體驗。連鎖店與電商成為當下最受益的休閑食品銷售渠道。



2005-2011 年連鎖店模式的市場占比從 12.3%增至 15.6%,培育出以來伊份、良品鋪子、周黑鴨、鹽津鋪子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休閑食品連鎖企業。



2011-2015 年間 19-28 歲的消費者網購休閑食品的占比大幅上升,至 2015 年 Q1-Q3已超過 40%。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千禧一代已成為網購休閑食品的主力軍。


根據歐睿,除去短保且不易運輸的烘焙食品、冰淇淋和冷凍甜品兩個品類後,電商模式在糖果巧克力、鹹味零食、甜餅零食棒與水果零食中的銷售占比從 2010 年開始均出現快速上升,目前增至 10%左右。


電商模式由於方便、價格較低的優勢快速普及,孕育出了如三只松鼠這樣飛速發展的純電商休閑食品企業。三只松鼠創立於 2012 年,其雙十一銷售額從 2012 年的 800萬元猛增至 2016 年的 4.35 億元,年銷售額從 13 年的 3 億增至 16 年的超過 50 億元。之前電商模式的快速發展主要受益於 PC 端的用戶,而隨著移動端的快速發展,電商模式的高速增長有望持續。



5. 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千禧一代重視品牌,傳統小作坊式的休閑食品加工企業逐漸面臨被淘汰的風險。目前我國休閑食品市場的品牌集中度(CR10)較英美仍具備一定的提升空間。隨著休閑食品行業逐漸成熟,大量小作坊與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將被大品牌擠壓,我國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CR10 達到接近英美 40%的水平,品牌企業的增長空間大。



我國市場主要公司介紹


1. 海外品牌在中國


1.1. 億滋國際(Mondelez International )


億滋國際前身為美國第一、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卡夫食品。卡夫於 2012 年分拆為兩家的獨立上市公司,面向北美市場的仍沿用卡夫的原名,另一家面向全球市場的公司則更名為億滋國際。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巧克力、餅幹、糖果、咖啡及固體飲料食品商,旗下擁有多個年收益 10 億美元的明星品牌。在中國的甜餅幹、零食棒以及水果零食領域處於領先地位,2015 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占到 15%。



公司的標誌性品牌是奧利奧,到 21 世紀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和最暢銷的餅幹品牌之一。90 年代,奧利奧被引入中國。2016 年,奧利奧餅幹年銷售收入達 20 億美元,銷售區域擴大到 100 多個國家。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全球銷售平臺的基礎上,奧利奧被重新設計並不斷推出新產品。從產品的形態上看,有夾心餅幹、威化、巧脆卷;從產品規格上看,有 150g、450g、單包裝、三片裝、迷你裝;從產品的口味上看,有奶油夾心、抹茶夾心、生日蛋糕口味、冰淇淋口味、繽紛雙果口味等 , 中國已經成為了奧利奧的除美國之外第二大市場。近年來,由於消費者更加註重健康飲食,夾心餅幹市場出現了一定萎縮,奧利奧在中國市場占有率 40%,銷售額 30 億元。



“belVita 焙朗早餐餅”則是億滋國際引以為傲的另一項創新產品,它幫助公司在全球範圍引領了營養早餐餅新潮流。焙朗早餐餅具有高標準的營養組成,精選五種谷物,並加入水果和堅果顆粒,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 A、維生素 B2 和鈣。1998 年焙朗餅幹誕生,到 2014 年,焙朗早餐餅系列產品已有超過 20 個品種,品牌價值達到 6 億美元。2015 年,焙朗產生約 5.5 億美元的收入,增速 20%。公司現有約 34%的營收來源於此類健康產品。到 2020 年,該比例將提升至 50%。



消費者調研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場之一,到 2017 年,中國早餐市場的整體規模將超過 1595 億元(約合 250 億美元),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也開始傾向於選擇更便捷的早餐食物。2015 年 10 月億滋宣布將焙朗早餐餅正式引入中國市場。作為零食領域的市場領導者,這是億滋為響應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營養均衡的早餐需求而邁出的重要一步。億滋此次在中國推出的焙朗早餐餅共有三種口味和 50 克、150 克、300 克三種規格,賣場零售價分別為 3.5 元、9.5 元、16.5 元,在進入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賣場便利店的同時,也在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同步進行銷售。


1.2. 皇冠丹麥曲奇


Danisa Butter Cookies(皇冠丹麥曲奇)由丹麥丹尼詩特色食品有限公司(DanishSpeciality Foods ApS)與 MAYORA 集團合作出品,產品銷往世界上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上世紀皇冠丹麥曲奇進入中國之後,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2009 年以來,皇冠丹麥曲奇已連續四年獲得由《FMCG 快速消費品》雜誌評選的“上海市快速消費品年度暢銷金品”的稱號。在中國曲奇銷售額一路攀升的情況下,皇冠丹麥曲奇的市場占有率也逐步增加。至 2016 年,皇冠丹麥曲奇在中國曲奇市場已經占有約33%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曲奇消費市場中的最大品牌。



1.3.  紳士牌堅果


美國紳士牌(planters)堅果擁有 110 年歷史,2000 年被卡夫食品收購,暢銷全球73 個國家。2016 年公司以 9.97 億美元的銷售額牢牢占據美國零食堅果和種子市場第一的位臵,市場份額近 25%。


2016 年 7 月,紳士牌借助電商渠道正式登陸中國,陸續在京東、天貓、唯品會、貝貝網等電商平臺上架銷售。公司關註到中國堅果市場中一些未被充分滿足的消費者需求,比如無殼、罐裝、多口味、高品質等,本次引進國內市場的所有產品也 100%為美國原罐進口,確保了產品的原汁原味。公司的無殼純果仁采用高端密封罐裝,具備更好的密封和保鮮性,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消費體驗。



美國紳士的營銷推廣也十分獨具新意,與年輕人的“娛樂至上”“萌萌噠”個性特征相匹配,該品牌形象代表是一個堅果紳士,生動趣萌,完美體現美國紳士堅果與時俱進、精益求精的頂級品質。品牌宣傳上,紳士牌並沒有采取諸如電視廣告、冠名當紅真人秀這類的傳統思路,而是一上陣即采用最前沿的直播形式,以天貓直播為平臺,並更一舉簽下當紅人氣偶像張藝興成為品牌代言人,有效利用了堅果類產品自帶的電商屬性。


2. 本土品牌大發展


2.1. 來伊份


來伊份 1999 年成立於上海,是一家經營自主品牌的休閑食品連鎖經營企業,在國內同行業中,來伊份的銷售規模和擁有門店數量處於領先地位,2015 年收入、利潤分別為 31.27 億元、1.32 億元,直營門店 2125 家。公司目前經營的產品包括炒貨、肉制品、蜜餞等九大類,總計 900 余種,形成了直營門店、加盟門店、經銷商、團購、移動 APP 等全渠道終端網絡,其中直營連鎖是公司最主要的經營模式。



公司產品在江浙滬地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收入也基本來源於江浙滬,江浙滬市場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由 2012 年的 89.33%逐步提升到 1H2016的 95.25%,而其中又以上海和江蘇地區的營業狀況尤為突出。截至 2016 年 6 月末,上海擁有 1043 家門店,占到公司總共 2111 家門店數量的近一半,江蘇次之,擁有門店 656 家。收入方面,上海 1H2016 收入占總收入 62.76%,江蘇市場占 28.56%。



2.2. 好想你


百草味總部位於杭州,主要從事休閑食品加工行業。2003 年第一家百草味線下店鋪創立,2010 年正式入駐淘寶商城,至 2015 年底已經發展成純互聯網休閑零食品牌。百草味的產品主打健康,並以個性化的設計使大量泛 90 後群體成為其忠實的消費群體,公司在 8 月推出的“抱抱果”系列產品僅用 18 天就達到 1000 萬銷售額,銷量超過 30 萬盒,10 月推出另一款 IP 爆款單品“仁仁果”。


2016 年好想你斥資 9.6 億元收購百草味,並於 8 月正式並表。百草味的出現改變了好想你過去完全依靠紅棗類產品的業務結構,各類新品更能迎合年輕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百草味為好想你帶來了寶貴的線上渠道,作為休閑零食電商第二大品牌,百草味線上與好想你線下優勢的整合值得期待。



2.3. 洽洽食品


公司總部位於安徽合肥,專業從事堅果炒貨食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種類齊全,品質優良,目前主要產品有葵花子類、西瓜子類、豆類、南瓜子類、花生類等傳統炒貨產品和以開心果、核桃、杏仁等為代表的高檔堅果產品。公司自成立以來很快成為堅果炒貨行業的龍頭企業,2006-2008 年,洽洽品牌連續位居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評選的“全國堅果炒貨食品十大著名品牌”之首。


2017 年公司電商渠道收入 1.9 億元,以撞果仁和每日果仁為代表的堅果類收入 1.08億元,線下渠道山核桃、焦糖味瓜子實現收入近2 億元收入。線上收入略低於預期,隨著 2017 年電商倉庫、分揀配送中心和發貨平臺投入使用,電商板塊的發展速度有望加快



2.4. 鹽津鋪子


公司專業從事小品類休閑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鹽津鋪子”品牌的休閑食品,包括休閑豆制品、涼果蜜餞、堅果炒貨、休閑素食、休閑肉制品五大類近百種產品。公司 2016 Q4 實現營收 1.93 億,同比增長 25.32%,系核心產品“31°鮮”魚豆腐系列新品表現亮眼收入突破 1.49 億元,銷售占比超 20%,實現凈利潤498.66 萬元,同比增長 82%。


2017 年公司將重點開發熱帶果幹系列產品,強化差異化競爭,另外將繼續開發其他新品如:迷你小烤腸、牛肉幹、牛板筋、鴨肉等肉制品,拉絲面包、長崎蛋糕、鋼帶面包等糕點制品,蒸魚丸、蒸魚卷等魚糜制品。渠道方面講進一步整個渠道,對全國經銷商進行統一管理,同時深耕華南市場、務實華中市場,拓展華西、華北、加大直營系統開發力度。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26

一個月劇情大反轉! 中國資本睿康股份收購千禧年影業流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5/1145273.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好萊塢歷史最悠久的獨立電影公司之一千禧年影業最終沒有投入中國資本的懷抱。8月31日,睿康股份(002692)公告稱,終止收購A&T Media,INC.股權事項,A&T Media,INC.擁有千禧年影業100%電影片庫和商標。

有意思的是,大約一個月前收購還進展順利,睿康股份7月29公告稱,雙方大部分重要交割文件已完成確認。然而,歷時5個月的這樁海外收購在一個月內就發生了劇情大反轉。

收購“反轉”與一份重要文件不無關系

睿康股份對終止收購A&T Media,INC.股權是這麽解釋的,根據《收購協議》相關條款規定,雙方在2017年8月31日前未完成交割,賣方代表或買方可告知另一方終止協議。2017年8月31日前不能完成交割的原因:一是雙方律師就A&T Media,INC.集團範圍內子公司存續的有效性向相關政府部門申請核實確認未全部完成,仍需較長時間;二是A&T Media,INC.及其子公司擁有片庫達272個,對其知識產權的歸屬需查閱大量合同及法律文件,就雙方律師目前進度的匯報,無法在8月31日前完成權屬確認。

《睿康股份關於收購A&T Media,INC.股權事項到期不再繼續推進的公告》截圖

睿康股份於2017年3月28日公告對外投資收購A&T Media,INC.,投資收購的平臺是睿康股份設立於香港地區的全資孫公司。然而,最終這樁海外並購在一個月內發生逆轉,這與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出爐不無關系。

新華社8月18日報道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宏觀指導,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推動境外投資持續合理有序健康發展。《意見》限制開展的境外投資中,其中一條就是限制開展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美國《好萊塢報道者》也表示,中國目前執行的相關政策指導意見影響著此事的進程,“雖然睿康集團和千禧年影業已經簽訂了合同,但不少中國影視業的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懷疑,睿康集團是否能通過來自政府的監管。”

其實,在睿康股份公告對對外投資前,已經有海外並購娛樂業資產失敗的案例。2017年3月,萬達集團10億美元收購美國金球獎制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的交易失敗;2016年12月下旬,夢舟股份(原名“鑫科材料”,600255)終止了對《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拆彈部隊》等奧斯卡獎影片的制作公司Voltage Pictures的收購。

欠缺娛樂業經營經歷並不被看好

美國《好萊塢報道者》對睿康股份收購A&T Media,INC.的進程較為關註,畢竟這是一筆近1億美元的現金收購。然而,該報道同樣對睿康股份的“身份”表示出擔憂,“這家主業經營電纜的公司欠缺娛樂業經驗,而且睿康集團的老板夏建統此前並不為外界熟知,直到他2016年收購英國老牌足球俱樂部阿斯頓維拉。”

睿康股份在2016年年報中就明確提到,主營業務將新增涵蓋影視文化領域,讓新主業快速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公司的的內生動力。不過截至2017年上半年這塊業務尚未開展,主營的電線電纜業務受到市場經濟形勢影響,銷售未達預期。

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1.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42.5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32%。在收購海外影視資產失敗後,睿康股份並未放棄,仍表示與A&T Media,INC.未來將在影視其他領域進行戰略合作,終止收購不會影響公司既定戰略規劃。

《睿康股份2017年半年度報告》截圖

不過,據每經記者觀察,喪失了股權綁定的深度合作,睿康股份若以項目介入與千禧年影業合作,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千禧年影業是好萊塢歷史最悠久的獨立電影公司之一,其《敢死隊》系列,以《倫敦陷落》為代表的“陷落系列”都是全球票房表現較好的版權作品。

然而,在睿康股份準備收購前,其實一些中國公司就已經入手在與千禧年影業談項目合作。比如海秀娛樂,在今年2月就宣布與千禧年影業聯合投資出品兩部影片《冰海陷落》和《埃斯科巴》,並以超過千萬美金的交易額拿下了這兩部影片在中國內地的版權。千禧年影業的另一部大IP《敢死隊4》,也已經在去年底就將中國內地版權賣給了大地時創電影發行(北京)有限公司,而在8月初,上市公司夢舟股份又宣布將參與合作該片在內地的發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62

瑞鑫國際 (0724,前千禧智慧、先科國際、泰豐國際) 專區 (關係: 大凌、中信、黃創光)

1 : GS(14)@2010-07-03 13:25:31

(謝謝teawater!!)

新聞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6005
2 : GS(14)@2010-07-03 13:25:50

我絕對不能忍受七叔個哥哥做這樣的事....這個股票市值過百億,股民贏得多少錢,輸的卻是不少?

要寫這些文說甚麼注資,真的要上到一千億?有這個財力嗎?

你/記者/打手想知道些甚麼?我逐個逐個辯倒....

經濟日報,請你容許我冒犯你的版權,如果有那些複印版權協會出來,請你快點叫他收聲,如果真的需要一點錢才能轉載,我給你好不好?

我不想別人輸大錢...當做過好事,好不好?
3 : GS(14)@2010-07-03 13:26:14

Annoymous (2010-01-16):
重會注入五六七叔概念囉!然後隔一排,人的記憶有限,再出嚟話業積好,叫人撈底搏反彈!

我最佩服佢將幅圖改得咁斜
480){this.width=480}">


greatsoup(2010-03-1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16/LTN20100316030_C.pdf

nothing to say, buy house
4 : GS(14)@2010-07-03 14:08:24

del
5 : GS(14)@2010-07-21 23:12:5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21122_C.pdf
6 : Mavie(3177)@2010-07-26 17:59:16

這個通告有什麼啟示? 可以講講嗎?
7 : GS(14)@2010-07-26 18:04:11

6樓提及
這個通告有什麼啟示? 可以講講嗎?



無呀,只供備忘之用,現在做緊資料庫。
8 : Mavie(3177)@2010-07-26 18:07:38

7樓提及
6樓提及
這個通告有什麼啟示? 可以講講嗎?



無呀,只供備忘之用,現在做緊資料庫。


時間上好考合。 佢呢幾日升得好勁。
9 : GS(14)@2010-07-26 18:26:23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這個通告有什麼啟示? 可以講講嗎?



無呀,只供備忘之用,現在做緊資料庫。


時間上好考合。 佢呢幾日升得好勁。


三星期前個論壇全部資料被壇主洗掉,本貼是在7月3日重開的。內中資料是用Google recover的,這些文章是數個月前的。

不要買了,價值和盈利完全不配合,又亂用高價買屋,還是算了吧。

這隻股的埋人和很多財技人有關的,小心好。

我近來真的在做資料庫。這是我對未來的建議,請留意日期。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6386
10 : GS(14)@2010-08-19 08:07:4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18673_C.pdf
11 : GS(14)@2010-09-21 22:06:4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921515_C.pdf
12 : GS(14)@2010-10-12 00:12:3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10012_C.pdf
rubbish one more
13 : iniesta(1400)@2010-10-12 03:37:53

12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1010/LTN20101010012_C.pdf
rubbish one more
想問下, 內文提及"可換股票據及現有可換股工具",
現有可換股工具是什麼?
14 : GS(14)@2010-10-12 21:47:41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1010/LTN20101010012_C.pdf
rubbish one more
想問下, 內文提及"可換股票據及現有可換股工具",
現有可換股工具是什麼?


之前買差不多東西發行的天量CB及此前派紅利輪...
15 : i3640(1387)@2010-10-31 12:07:43

呢件野,牌面三成多D貨浮上水面,八成五街貨,業務都幾亂。
吾系做開樓,竟然高價掃貨買山頂樓,09年度盤數做到蝕成八億,跟住同中信物流行埋。
檔野個底花曬,邊有力收購。系眯就系所謂半張檯做樓做電子之類,半張檯做物流,一條褲兩份著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10012_C.pdf
16 : GS(14)@2010-10-31 12:25:56

15樓提及
呢件野,牌面三成多D貨浮上水面,八成五街貨,業務都幾亂。
吾系做開樓,竟然高價掃貨買山頂樓,09年度盤數做到蝕成八億,跟住同中信物流行埋。
檔野個底花曬,邊有力收購。系眯就系所謂半張檯做樓做電子之類,半張檯做物流,一條褲兩份著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10012_C.pdf


其實原來是三張,後來執了原上市的打火機,變成兩張
17 : i3640(1387)@2010-10-31 14:08:07

16樓提及


其實原來是三張,後來執了原上市的打火機,變成兩張


嘩,一檯三圍,經典!
18 : GS(14)@2010-10-31 14:13:25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其實原來是三張,後來執了原上市的打火機,變成兩張


嘩,一檯三圍,經典!


它是經典股票之一,值得記存
19 : i3640(1387)@2010-10-31 15:12:05

湯財兄,我再林林呢單野,貧困老細應會揾D股權非常分散,通過揸相對控股權,做阿一就得咯。
呢件野算系咁玩法?呢件野睇牌面悲慘結局收場居多。

出麗行,個個都要還?會吾會有畸士最後無衰收尾?!
20 : GS(14)@2010-10-31 15:26:48

19樓提及
湯財兄,我再林林呢單野,貧困老細應會揾D股權非常分散,通過揸相對控股權,做阿一就得咯。
呢件野算系咁玩法?呢件野睇牌面悲慘結局收場居多。

出麗行,個個都要還?會吾會有畸士最後無衰收尾?!


隻股看來分散,實際上可能只是大家同心持有,貨其實好乾...不過隻野炒起了就不要玩啦
21 : i3640(1387)@2010-10-31 15:54:28

由得佢買上頂又好,買山腳又好,呢件野吾會店咯.
22 : GS(14)@2010-10-31 16:12:32

21樓提及
由得佢買上頂又好,買山腳又好,呢件野吾會店咯.


總之只要你識的資產應該是好資產,你不懂的,應該大部分都是不太好
23 : GS(14)@2011-01-04 23:00: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104639_C.pdf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本集團預期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將錄得虧損,預期主要由於攤銷無形資產及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成本所致。

此外,董事會相信,於審閱本集團資產之賬面值後,可能需要就商譽及無形資產計提進一步減值虧損。上述攤銷無形資產、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成本及減值虧損(如有)乃因就適用會計準則之規定進行會計處理而產生,屬於非現金性質。
24 : GS(14)@2011-01-05 21:38:39

是又點,唔是又點,你睇番新聞區(在1樓)大把這些新聞,擺明這舊東西是高價垃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10359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90923572_C.pdf
現在換埋股有成140億股,即是市值有成30億,但前年七個月賺3,600萬,盈利保證就當睇唔到,即是全年賺約6,000萬,PE成70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21450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10012_C.pdf
然後加上剛剛高價買件虧損資產,很明顯看到賣方都很缺水,你認為還有甚麼值錢的呢。

買股票係要看這些,但這間很明顯靠中信個名呃飯食,估值又咁高,你能說服自己買件高價垃圾,我無話可說。
25 : mimer(1366)@2011-01-07 15:25:52

22樓提及
21樓提及
由得佢買上頂又好,買山腳又好,呢件野吾會店咯.


總之只要你識的資產應該是好資產,你不懂的,應該大部分都是不太好


早兩日出刑警有留意下,今日rocket up,不過其實無買,只係睇下點玩

同意soup講,唔識其實好多時唔係你智商有問題,係件野有問題多,當然天才兒童智商智商其高突登買就另計
26 : mimer(1366)@2011-01-07 15:27:21

題外話,樓上廣告招租點解唔睇下AdSense呀?
27 : GS(14)@2011-01-07 23:05:20

27樓提及
題外話,樓上廣告招租點解唔睇下AdSense呀?

兩樣一齊搞
28 : GS(14)@2011-02-12 12:45: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211699_C.pdf
調低了價格85%,換股價降了40.5%,即是降低了4分之3
29 : GS(14)@2011-02-26 15:14:37

29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211/LTN20110211699_C.pdf
調低了價格85%,換股價降了40.5%,即是降低了4分之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225523_C.pdf
30 : kamfaiAthrun(1488)@2011-03-23 23:07: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23690_C.pdf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業績
31 : GS(14)@2011-03-24 00:19:44

31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3/LTN20110323690_C.pdf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業績


呈 報 期 間 之 持 續 經 營 業 務 虧 損 淨 額 由 相 關 期 間 之 約770,904,000港 元 減 少 至 約532,180,000
港 元,主 要 由 於 商 譽 減 值 虧 損 減 少 所 致。年 內 虧 損 主 要 來 自 商 譽 及 其 他 無 形 資 產 之 減 值
虧 損、攤 銷 其 他 無 形 資 產、可 換 股 票 據 之 推 算 利 息 及 購 股 權 費 用( 統 稱「非 現 金 項 目」)。


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之減值虧損、攤銷其他無形資產、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及購股權費用 因 根 據 適 用 會 計 準 則 條 文 進 行 會 計 處 理 而 產 生,屬 非 現 金 性 質。未 計 此 等 非 現 金 項 目前,本集團於二零一零年錄得輕微虧損821,000港元,於二零零九年則錄得溢利22,448,000港 元。
32 : GS(14)@2011-03-24 00:22:49

現金一掃光
33 : leoyk1014(859)@2011-04-09 21:03:32

湯sir, 為何兩天抄上而且成交很大.但之前連跌幾日。這是否迴光反照??
34 : GS(14)@2011-04-10 18:06:28

34樓提及
湯sir, 為何兩天抄上而且成交很大.但之前連跌幾日。這是否迴光反照??

我講了一百次,成交大同炒上無關,甚麼都可以造出來

睇番之前啦,間公司已爛了,睇股價睇唔到呢樣,用這個價買間爛野,都是唔值
35 : GS(14)@2011-05-24 22:35:0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524461_C.pdf
本公司擬贖回部份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九日發行給李偉民先生,作為收購中信物流(國際)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的部份代價之可換股票據。
36 : GS(14)@2011-05-30 23:09: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530415_C.pdf
贖回大股東可換股票據
37 : GS(14)@2011-07-06 08:08:1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107041434_C.pdf
盈警
38 : GS(14)@2011-08-27 22:20:1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25666_C.pdf
未 計 攤 銷 其 他 無 形 資 產、可 換 股 票 據 之 推 算 利 息 及
贖 回 可 換 股 票 據 之 虧 損 前 之 期 內( 虧 損 淨 額 )純 利 (1,341) 1,917

蝕大了,蝕4,600萬,負債重
..
在 上 述 環 境 下,本 集 團 除 了 不 斷 改 善 現 有 物 流 項 目 之 執 行 及 成 本 控 制,同 時 亦 積 極 尋 找
新 項 目,致 力 擴 大 物 流 服 務 業 務 之 收 入 來 源。本 集 團 計 劃 於 安 哥 拉 仲 裁 裁 決 後 恢 復 為 安
哥 拉 項 目 提 供 海 運 服 務。本 集 團 現 正 向 三 名 分 別 持 有60%、30%及10%權 益 之 賣 方 收 購 中
信 物 流 北 京 之 全 部 股 本 權 益(「收 購 事 項」)。轉 讓 該30%及10%擁 有 權 須 取 得 中 國 監 管 部
門 批 准,而 有 關 申 請 已 向 相 關 部 門 提 交。收 購 事 項 可 於 二 零 一 一 年 完 成。

二 零 一 一 年 預 期 為 電 子 產 品 行 業 的 另 一 艱 難 年 度。本 集 團 相 信,電 子 產 品 業 務 正 面 臨 極
大 之 邊 際 利 潤 壓 力。儘 管 市 場 競 爭 日 益 激 烈,本 分 類 之 產 品 保 持 了 競 爭 力。定 價 政 策 將
成為最重要之市場策略。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勞工保障不斷提高,加上廣東省勞工短缺,
故 勞 工 成 本 持 續 上 升。該 等 壓 力 將 令 毛 利 率 較 以 往 水 平 顯 著 下 跌。董 事 會 預 料 此 趨 勢 將
延 續 至 二 零 一 二 年。本 集 團 將 不 時 審 慎 監 察 其 表 現,減 少 依 賴 利 潤 較 低 之 產 品,並 專 注
於 較 高 邊 際 利 潤 之 客 戶 及 產 品。
39 : GS(14)@2011-11-04 07:54:3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103764_C.pdf
謹此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一年一月四日、二零一一年七月四日、二零一一年七月七
日及二零一一年九月七日之公告,內容有關(其中包括)中信物流有限公司(「中信物流
北京」)與安哥拉項目前經辦代理人就終止中信物流北京與該前經辦代理人訂立之合作
協議進行之海事仲裁(「安哥拉仲裁」)。同時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八
日之通函,內容有關(其中包括)涉及收購中信物流北京全部實際權益之須予披露及關
連交易(「該通函」)。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三日從中信物流北京得悉,中信物流北
京已接獲由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就安哥拉仲裁發出之仲裁裁決,安哥拉仲裁已解決。此
外,如以往所披露,安哥拉仲裁涉及中信物流北京與前經辦代理人,而第一賣方(定義見
該通函)及第二賣方(定義見該通函)已共同及各別承諾悉數彌償:(1)本公司之附屬公司
中信物流(國際)有限公司;(2)中信物流北京;或(3)本公司源自或由於安哥拉項目而蒙
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賠償。

40 : Clark0713(1453)@2011-11-07 22:49:40

完成90%收購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107440_C.pdf
41 : GS(14)@2011-11-11 19:12:5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110463_C.pdf
好似唔夠人塞下先
42 : GS(14)@2012-03-05 23:59:07

第2庭

3字樓

Court No. 2

(3/F)


司徒敬上訴庭副庭長

Hon Stock, VP

楊振權上訴庭副庭長

Hon Yeung VP

倫明高上訴庭法官

Hon Lunn JA




上午

10:00 am

法庭聆訊

Open Court


刑事上訴

CACC96/2010

[1/6]#


HKSAR (香港特別行政區) v.

Tsang Wai Lun Wayland (曾煒麟), Kwok Wai Man Nancy (郭慧玟), Cheng Kai Ming Charles (鄭啟明), Li Kwok Cheung George (李國祥), Wong Wai Kwong David (黃偉光)


不服定罪上訴許可申請

Leave to Appeal Against Conviction


刑事檢控專員

Director of Public Prosecutions

屈漢驊律師事務所

Wat & Co.

李智聰律師事務所

Michael Li & Co.

陳黃林律師行

Chan, Wong & Lam

張昭婷嚴興鳳律師事務所

Chong & Yen


開庭
43 : (21126)@2012-03-14 17:50:01

停牌了
44 : GS(14)@2012-03-14 22:43:04

44樓提及
停牌了


算啦
45 : greatsoup38(830)@2012-04-06 17:29:2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203307441_C.pdf
呈報期間之虧損淨額由相關期間之532,180,000港元增加至936,816,000港元,主要由於商
譽減值虧損增加及對分類業績之貢獻之經營虧損(「經營虧損」)所致。年內虧損主要來
自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之減值虧損、經營虧損、攤銷其他無形資產、可換股票據之推算
利息、購股權費用、物業、廠房及設備之減值虧損以及存貨撥備。
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之減值虧損、攤銷其他無形資產、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購股權費
用、物業、廠房及設備之減值虧損、存貨撥備及贖回可換股票據之收益(統稱「非現金項
目」)因根據適用會計準則條文進行會計處理而產生,屬非現金性質。未計此等非現金項目
前,本集團於二零一一年錄得虧損69,309,000港元,而於二零一零年則錄得溢利2,279,000
港元。

虧損擴大120%,至1.3億,重債殼

獨立核數師報告摘要
「保留意見之基準-應收賬款減值評估之限制範圍
貴集團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總額239,285,000港元包括已逾期且據悉於截
至本報告日期止尚未清償之應收賬款總額約34,832,000港元。 貴公司董事認為, 貴集團可收回未償還
結餘,故並無就該等應收賬款作出減值撥備。然而,我們未能取得我們認為必要之充份恰當審核憑證,以
評估該等應收賬款是否可以全數收回或釐定該筆款項有否減值(如有)。我們並無其他可行之審核程序,
可使我們信納該等應收賬款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並無任何減值虧損。
倘發現須對上述應收賬款金額作出任何調整,將可能影響 貴集團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資產
淨值, 貴集團截至該日止年度之虧損,以及綜合財務報表內之相關附註披露。
因限制範圍而產生之保留意見
我們認為,除保留意見之基準一段所述事項之潛在影響外,綜合財務報表已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真實而
公平地反映 貴集團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財政狀況及 貴集團截至該日止年度之虧損及現金
流量,並已按照香港公司條例之披露規定妥善編製。」

...
本公司董事相信現有財務資源將足以應付現時之營運需要。倘出現須額外集資之其他機
會,管理層亦相信本集團具備良好條件可取得條款優厚之融資。

...
未來展望
鑑於全球經濟前景未明,本集團在二零一二年仍需面對各種挑戰。影響經濟前景之因素
眾多,當中包括歐洲債務危機陰霾不散,美國經濟復甦欠缺動力,以中國及巴西為首之
新興經濟體增長亦見放緩。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導致油價急升,亦令全球增長增添不利風
險。《金融時報》於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發表之報告引述聯邦儲備局(「聯儲局」)主
席之言論,表示支持美國消費開支之基本因素持續疲弱,勞動市場近期雖有所改善,但
距離正常水平尚遠。聯儲局仍未決定推行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QE3),或會視乎消費需
求能否重拾增長動力而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二零一二年一月發表之《世界
經濟展望》預測,美國經濟將於二零一二年錄得1.8%增長。
希臘成功藉換債爭取更多時間處理債務問題,惟債務重組過程複雜,加上市場對債務危
機擴散深感憂慮,預期未來減債之路仍然困難重重。此外,金融市場早已預料希臘日後
會再度違約。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估計,希臘嚴重違約或會令
歐元區蒙受超過一萬億歐元損失。IMF在《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面對主權債務息率上
升,銀行減低實體經濟槓桿比例的效應,以及進行更多財務整合活動,可能令歐元區經
濟於二零一二年出現0.5%萎縮之輕微倒退。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之增長預期有所放緩,
由二零一一年之6.2%下跌至二零一二年之5.4%,乃外圍環境轉差及內需疲弱所致。
雖然中國很可能會實現軟着陸,但隨着出口需求減弱,持續遏抑房地產市場,資本投資
及零售銷售增幅收窄,經濟下調壓力有增無減。中國政府已將經濟增長目標由過去多年
之8%調低至二零一二年之7.5%。如二零一二年三月十日之《南華早報》報導,二零一二
年首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為十年低位,工廠產出則跌至二零零九年七月以來
最低,零售銷售亦不如預期。出口一直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之一,惟出口於二零一二
年二月亦出現下滑,貿易赤字創歷史新高。然而,從積極的一面看,消費者價格指數於二
零一二年二月已下降至3.2%,屬二十個月低位,而適度通脹亦給予制定政策官員空間,
採取較為寬鬆的政策以支持增長。IMF在《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中國經濟之二零一二
年增長率將為8.5%。
湛江鋼鐵基地之建設延誤,本集團相信經濟緊縮應為主因之一。然而,經濟政策放寬應
為湛江鋼鐵基地正式施工帶來有利條件,並有助本集團開始籌備湛江項目。安哥拉項目
海運於報告日期尚未恢復,並存在可能不會恢復之風險。本集團將繼續改善現有物流項
目之執行及成本控制,並積極物色新項目,冀能擴大物流服務業務之收益來源。
面對中國嚴峻之經濟及營商環境,本集團之電子產品業務有可能承受銷售訂單數量及產
品售價持續下調壓力。內部因素方面,中國最低工資預期於本年度增加逾10%,而材料
及經常性成本將隨人民幣升值而上升。以上種種令本集團來年須應對前所未見之艱難環
境。因時制宜,本集團將因應營業額下跌而收緊經營成本,並將存貨維持於最低水平,以
渡時艱。
46 : GS(14)@2012-04-26 01:01:1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425213_C.pdf
老細捉埋
47 : GS(14)@2012-07-20 13:52:4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718311_C.pdf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本集團預期截至二零一二
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將繼續錄得營運虧損。
在營運層面,電子產品分類之虧損主要源於本公司面對嚴峻競爭,加上經濟低迷導致中
國及歐洲市場的需求均有所下跌所致。分類業績的溢利貢獻方面,預期物流服務將會繼
續錄得虧損,主要因為安哥拉項目的海運服務繼續暫停,以及中信物流有限公司繼續產
生虧損所致。物業投資分類預期將錄得虧損,由已產生的成本、開支及維修費用產生所
導致,惟投資物業之公平值相比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公平值,則維持不變。
48 : GS(14)@2012-08-04 11:27:4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208031032_C.pdf
有關股東貸款之訴訟
本公司謹此宣佈,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二日,中信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北京」)接獲由北京
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北京法院」)發出的傳票(「傳票」)及民事判決書(「民事判決書」),
內容有關中信汽車公司(「中信汽車」)針對物流北京提出的訴訟(「該訴訟」),申索償還
股東貸款及有關利息人民幣39,824,305.61元加其他開支及利息。根據民事判決書,北京法
院接納該訴訟,而該訴訟的聆訊將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舉行。此外,北京法院接
納中信汽車的訴前資產保全申請,凍結物流北京為數人民幣39,824,305.61元的銀行賬戶
或物流北京名下的其他資產。
於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及二零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物流北京接獲中信國華國際工
程承包有限責任公司(「中信國華」)的通知,內容關於中信國華收到北京法院的通知,據
此,中信國華須凍結應付予中信物流(國際)有限公司(「物流國際」)及物流北京的應收
賬款,金額分別為3,289,000美元及人民幣3,125,000元(「中信國華逾期款項」),而未得北
京法院的事先許可,中信國華不得向物流國際及物流北京支付任何中信國華逾期款項。
另外,物流北京注意到,根據法院的通知,物流北京的其中一個銀行戶口亦被銀行凍結。
該訴訟的背景資料
據本公司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年報(「二零一一年年報」)所述,於二
零一二年三月三十日,中信國華結欠的應收款項總額約為29,600,000港元,均涉及物流國
際及物流北京於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提供物流服務,以由中華人民共
和國運送建築材料至安哥拉共和國(「安哥拉項目」)。物流國際為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
物流北京分別由本公司及中信汽車分別持有90%及10%權益。
據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之通函及二零一一年年報所述,一名物流北京
前經辦代理人向物流北京發出仲裁申索,並已將申索書提交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安哥
拉仲裁」)。誠如本公司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三日的公佈及其後的二零一一年年報所述,
物流北京已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接獲由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就安哥拉仲裁發出之仲裁決
定書(「仲裁決定書」)。根據仲裁決定書及其後的法院執行程序,物流北京已於二零一二
年三月底支付合共約53,450,000港元(包括利息及其他成本),以結付有關安哥拉仲裁的
索償款項(「仲裁索償款項」)。物流國際及物流北京與中信國華一直就中信國華逾期款
項保持溝通,而本集團獲悉安哥拉仲裁已導致中信國華延遲付款予本集團。因此,本集
團預期中信國華會於結付仲裁索償款項後方支付中信國華逾期款項。於二零一二年六月
三十日,中信國華逾期款項約有29,300,000港元(包括應付予物流國際約3,289,000美元及
應付予物流北京約人民幣3,125,000元)。

據二零一一年年報所述,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物流北京結欠中信汽車的股東
貸款合共約為28,800,000港元(「中信汽車貸款」)。中信汽車及中信國華均為中國中信集
團的附屬公司。經最近與中信國華及中信汽車溝通後,本集團得悉中信汽車有意應用中
信國華逾期款項抵銷中信汽車貸款,而本集團正與中信汽車磋商清償中信汽車貸款的方
式。
物流北京將繼續就中信汽車貸款與中信汽車商議,並將就該訴訟委聘一名中國律師。倘
該事項有任何重大進展,本公司將刊發公佈通知公眾投資者及本公司股東。
停止使用中信商標及名稱
另一方面,本公司亦公佈,中信汽車要求物流北京及中信物流飛馳有限公司(「飛馳」)停
止使用「CITIC 」或「中信」商標及名稱。飛馳為於中國註冊成立的公司,由物流北京持有
52%的權益。物流北京及飛馳就更改相關名稱及商標正進行所須程序。

49 : GS(14)@2012-08-31 00:05:5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208301018_C.pdf
虧損增80%,至7,200萬,超重債

未來展望
本集團於年初已預料,鑑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二零一二年的經營環境仍面對各種挑
戰。影響經濟前景之因素眾多,當中包括歐洲債務危機陰霾不散,美國經濟復甦欠缺
動力,以中國為首之新興經濟體增長亦見放緩。踏入二零一二年下半年,市場仍未有
好轉跡象,前景是好是壞,端視刺激經濟措施及處理歐元區危機的成效。作為一項指
標,於二零一二年七月,中國工廠產出增長較預期低,下滑至9.2%,為三年多以來表
現最差。從積極的一面看,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於二零一二年七月已下降至1.8%,屬
三十個月低位,給予更多空間放寬政策。
面對中國嚴峻之經濟及營商環境,本集團將簡化其電子產品業務,主打較高利潤產品
及減少存貨水平,務求增加營運資金流量,控制及提升電子產品分類之經營表現。
除了嚴峻之營商環境,董事會相信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響本集團物流服務業務,包括
該項調查(列載於本公佈「業務及財務回顧」一節)、停止使用「CITIC 」或「中信」之
名稱及商標及中信汽車訴訟。此外,湛江項目繼續進行或須因應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之
建設時間表及進度籌集資金。
誠如二零一一年年報「業務及財務回顧」一節所述,該項調查可能令人對本集團形象
產生壞印象。董事會正評估停止使用「CITIC 」或「中信」之名稱及商標對現有物流北
京及飛馳之物流服務合約可能帶來之影響。中信汽車訴訟可能影響物流北京之財務
狀況,甚至業務營運,情況視乎中信汽車所獲款項金額及賣方與擔保人能否就已記賬
中信汽車貸款超出之金額以現金償付本集團而定。面對種種不利情況,本公司正與往
來銀行及物業代理磋商,釐訂本集團擁有之投資物業之最佳出售方法。倘是次出售事
項未能於短期內完成,本集團在現金流方面可能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到本集團之業務
分類。
基於上文所述,本公司之核數師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發出有保留
審閱結論,其有關分別對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因本集團收購物流北京之90%股權而
產生)賬面值作出減值評估約38,498,000港元及139,308,000港元。
儘管如此,本集團將致力將上文所述之不利影響減至最低。此外,本集團將繼續改善
現有物流項目之執行及成本控制。本集團將與寶鋼項目公司保持緊密聯繫,並繼續為
湛江項目作適當準備。
50 : greatsoup38(830)@2012-09-26 00:54: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925556_C.pdf
於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賣方與買方訂立臨時協議,據此,買方已有條件同意收購
而賣方已有條件同意出售該物業,代價為285,000,000港元。
...
進行出售事項之理由
本公司為一間投資控股公司,其附屬公司之主要業務活動包括製造及買賣電子零件及部
件、提供海運及運輸物流服務以及物業投資。
如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五日所公佈,本公司於二零一零年以代價280,000,000港元
收購該物業作投資用途。如二零一二年中期業績公佈所載,該物業於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
日之賬面值為315,000,000港元。該物業已質押予銀行,作為本集團銀行借貸之抵押品。
於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五日,以該物業作抵押之銀行借貸總額約為146,000,000港元。該物
業自獲收購以來並無產生任何收入。
如二零一二年中期業績公佈所載,繼續進行湛江項目將令本集團有集資需要。與此同時,
本集團現時面對多項不利因素,如該項調查、停止使用「CITIC 」名稱及商標以及中信汽
車訴訟對本集團形象造成之負面觀感。倘若是次出售未能於短期內完成,則本集團可能
在現金流方面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本集團之分類業務。
經考慮上述因素,董事相信,出售事項為本公司以合理價格變現該物業之良機,而出售
事項之所得款項將可改善本集團之財務狀況。董事同時認為,臨時協議項下之交易乃按
一般商業條款進行,屬公平及合理,而訂立臨時協議乃符合本公司及股東之整體最佳利
益。
出售事項之財務影響
該物業自獲收購以來並無產生任何收入。如二零一二年中期業績公佈所載,根據獨立專業
估值師編撰之估值報告,該物業於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之賬面值為315,000,000港元。
於扣除相關佣金及有關法律費用後,估計本公司將因出售事項而確認虧損約36,000,000
港元(僅供說明之用)。
所得款項用途
出售該物業之所得款項淨額將約為279,000,000港元,當中(i)約146,000,000港元將用於償
還以該物業作抵押之現有銀行借貸;及(ii)約133,000,000港元將用作本集團之一般營運資
金。
...
「該物業」指位於香港山頂施勳道8號倚巒8號屋之物業
51 : greatsoup38(830)@2012-12-01 13:16:5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130396_C.pdf
誠如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之公告所載,本公司前執行董事兼前主席李
偉民先生(「李先生」)當時正接受中國有關當局調查。誠如本公司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三
日進一步公佈及於該通函所載,中信汽車針對物流北京向北京法院提出中信汽車訴訟。
中信汽車訴訟顯示中信汽車申索與已記賬中信汽車貸款之差異。本公司目前無法與李先
生釐清該差異。法院最近一次開庭審理中信汽車訴訟之日期為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
日,而下一次則訂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七日。於本公告日期,該項調查尚未了結,而物流
北京亦未接獲中信汽車訴訟之任何法院判決。
鑑於該項調查及該差異,董事會認為委聘獨立核數師檢討本集團之內部監控程序屬審慎
及必要之舉。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現正就建議檢討範圍與獨立核數師及聯交所進行討
論。本公司將於適當時候另行發表公告。
誠如該通函所載,儘管本集團之電子產品分類維持不變,該項調查及中信汽車訴訟已對
物流北京及物流國際(兩者均為本公司物流服務業務分類之營運附屬公司)之財務及業
務營運造成不利影響。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物流北京接獲寶鋼項目公司發出之
通知,知會物流北京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之建造工程已於二零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正式動
工。湛江項目當時估計之總投資額約為人民幣466,000,000元。於本公告日期,物流北京
及本集團概無足夠資金投資於湛江項目。誠如本集團中國律師所告知,倘若物流北京並
無進行此投資,則其存在可能違反湛江項目相關合約條款之風險。與此同時,就中信汽
車訴訟而言,中信國華結欠物流國際之應收賬款約3,300,000美元被北京法院凍結(「該凍
結」)。於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物流國際已向北京法院申請就該凍結提出異議(「該
異議」)。然而,北京法院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之審理中駁回該異議。由於該項調
查、中信汽車訴訟及流動資金問題,儘管物流北京於中國其他地方之辦事處分處仍然進
行商業運作,其北京總辦事處之商業活動已經終止。

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本公司宣佈董事會之多項新任命,以期注入專業知識以
協助穩定本集團業務及狀況。
鑑於本集團面對之種種不利因素,董事會目前正在嚴正審視本集團之現有物流服務業務
分類,並尋求專業協助以籌劃將上述對本公司之不利影響減至最低之策略。本公司將於
適當時候另行發表公告。
52 : greatsoup38(830)@2012-12-13 00:52:2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212550_C.pdf
建議將物流國際自願清盤
董事會謹此知會股東及本公司潛在投資者,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七日,董事會在考慮物
流國際集團之營運、前景及問題後議決應將物流國際清盤。因此,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十日,物流國際之董事會議決建議Top Victory(物流國際之唯一股東)應將物流國際自願
清盤,並就清盤建議提名楊磊明先生及何國樑先生(地址均為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
一座35樓)為共同及各別清盤人。
有關物流國際集團之資料
物流國際為一間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為提供物流服務。本公司透過
Top Victory擁有物流國際全部已發行股本,而物流國際則直接及間接持有物流北京90%
股權。物流北京為一間於中國註冊成立之有限責任公司,其主要業務為提供物流服務。
物流北京擁有飛馳之52%股權及菱信之40%股權。飛馳及菱信均為於中國註冊成立之公
司,主要業務均為提供物流服務。
物流國際及物流北京為本公司之兩間主要營運附屬公司,負責本集團之物流服務分類。
Asia Glow為一間投資控股公司,而中信物流遠洋則暫無營業。於本公告日期,Asia Glow
及中信物流遠洋均無任何重大資產。Sino Summit、新寶及Freight Links為投資控股公司,
尚未進行任何業務活動。
由於物流國際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綜合總資產及收入價值超過本
公司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即本公司最近期刊發
之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所示本公司總資產及收入之5%,故根據上市規則第13.25(2)條,
物流國際被視為本公司之「主要附屬公司」。
建議將物流國際自願清盤之理由
本公司原先從事製造及買賣電子及電器零件及部件。於進行兩項收購(即於二零零九年
十一月收購物流國際全部已發行股本及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收購物流北京90%股權)後,
本集團開始從事物流服務業務。
物流國際之業務營運主要包括為安哥拉項目及香港項目提供物流服務。誠如本公司截至
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報告所載,鑑於進行安哥拉仲裁,物流國際已暫
停為安哥拉項目提供海運服務。於本公告日期,安哥拉項目之海運服務尚未恢復,而安
哥拉項目之相關協議將於二零一三年四月屆滿。因為(其中包括)毛利偏低或錄得毛損
及成本持續上漲,有關香港項目之業務一直蒙受虧損,而香港項目之相關合約將於二零
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結束。物流國際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兩個年度及截
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一直錄得虧損,而董事會認為業績欠佳之主要理由為
安哥拉項目暫停及香港項目之毛利偏低或錄得毛損。
物流北京(物流國際擁有90%權益之附屬公司)主要於中國進行業務活動,總辦事處設於
北京,另於寧波及惠州設有兩間辦事處分處。物流北京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
日止三個年度及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亦一直錄得虧損。
誠如本公司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三日所公告,中信汽車於二零一二年八月向北京法院提出針
對物流北京之中信汽車訴訟,內容有關申索償還股東貸款及有關利息約人民幣39,800,000
元加其他利息及費用。就此,北京法院已凍結中信國華應付予物流國際及物流北京之應
收賬款分別3,300,000美元及人民幣3,100,000元連同物流北京為數人民幣744,000元之銀行
賬戶。物流國際已向北京法院申請,就凍結中信國華結欠物流國際之3,300,000美元應收
賬款提出異議,惟北京法院於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之審理中駁回該異議。有關中信
汽車訴訟之最近一次法院審理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七日進行。於本公告日期,本集團尚
未接獲有關中信汽車訴訟之任何法院判決。
誠如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之公告所載,中國有關當局現正對本公司前
執行董事兼主席李先生進行該項調查。中信汽車於物流北京成為本公司附屬公司前向物
流北京提供中信汽車貸款,當時李先生仍出任物流北京之行政總裁、股東兼董事。約人
民幣23,300,000元之已記賬中信汽車貸款金額有別於且低於根據中信汽車申索所申索之
金額。本公司無法與李先生釐清中信汽車申索與已記賬中信汽車貸款兩者之金額差異。
於本公司在二零零九年十一月收購物流國際及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收購物流北京前,李
先生為物流國際之唯一擁有人及物流北京之股東。李先生一直為物流國際及物流北京之
主要管理人員。由於該項調查、中信汽車訴訟及流動資金問題,物流北京之北京總辦事處
之商業活動受到影響。儘管物流北京於中國其他地方之辦事處分處仍然進行商業運作,
惟上述情況未見改善。
於二零一零年九月,物流北京與廣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就為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提供物流
服務訂立兩項物流服務合約。誠如本公司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三日所公告,中信汽車(擁
有物流北京10%股權)要求物流北京及飛馳停止使用「CITIC 」或「中信」商標及名稱。按
照最近期與寶鋼項目公司進行之溝通,本公司知悉終止物流北京使用「CITIC 」或「中信」
名稱或會影響湛江項目繼續進行。誠如本公司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
期報告所載,於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物流北京接獲寶鋼項目公司發出之通知,知
會物流北京湛江鋼鐵基地之建造工程已於二零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正式動工。依照物流
北京最近接獲之計劃,估計物流北京投資湛江項目將需要合共約人民幣466,000,000元。
然而,於本公告日期,物流北京及本集團均未有足夠資金投資湛江項目。誠如本集團之
中國律師所告知,物流北京可能已違反相關合約之條款,而合約對方可以並可能就損失
及損害賠償對物流北京採取法律行動。
物流北京亦擁有飛馳之52%股權及菱信之40%股權,該等公司之主要業務均為於中國提
供物流服務。飛馳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開始錄得虧損,而菱信於截
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三個年度僅能以投資收入之方式為物流北京稍作貢獻。
按照物流國際之未經審核賬目,於二零一二年十月三十一日,物流國際之資產淨值約
為31,000,000港元。物流國際之主要非流動資產為於物流北京之90%股權(賬面淨值約
52,000,000港元)及物流服務之汽車(賬面淨值約30,000,000港元)。物流國際之流動資產
主要為應收賬款及墊付予其附屬公司及本公司附屬公司之貸款。
鑑於上文所述物流國際集團面對業務及財務不利形勢,董事會認為將物流國際自願清盤
乃符合本公司及股東之利益。清盤將有助確保本公司避免承擔針對物流國際集團之任何
法律行動及申索之後果。於清盤開始後,保留集團將不再進行物流服務業務,並將調配
資源集中經營電子產品分類,而董事會將物色其他機會改善本集團之財務狀況。
清盤對本集團之影響
Top Victory(作為物流國際之唯一股東)計劃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通過根據公
司條例第241條將物流國際自願清盤之決議案。物流國際計劃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四
日向全體已知債權人發出債權人會議通知,債權人會議將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舉行。於唯一股東在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通過清盤建議後,物流國際之清盤程序
將會展開。
於清盤開始後,物流國際將不再為本公司之附屬公司,而物流國際集團之財務業績及狀
況將終止與本集團之財務業績及狀況綜合入賬。
按照本集團於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之未經審核賬目,董事會估計終止將物流國際集團
綜合入賬或會導致本集團之資產淨值減少約75,000,000港元(僅供說明用途)。此外,保留
集團可能因清盤而需要就應收物流國際集團款項作出撥備(估計約為159,000,000港元)。
本公司及其餘下附屬公司將為物流國際之最大債權人,並可藉變現物流國際集團資產以
股息方式收回款項。於扣除所有須優先支付之款項及有關清盤之相關費用後,變現及╱
或出售物流國際集團資產及╱或業務之所得款項(如有)將於適當時候按比例分派予物
流國際全體債權人。本公司現階段無法確定從清盤中收回款項之數額。
清盤方面若有任何重大進展,本公司將於適當時候另行發表公告。
53 : GS(14)@2012-12-28 00:26:2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227322_C.pdf
建議將物流國際自願清盤之最新資料
本公司謹此公告,Top Victory(作為物流國際之唯一股東)已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
日通過根據公司條例第241條將物流國際自願清盤之決議案,而物流國際之清盤程序已
經開始。同日,物流國際之債權人已批准就清盤委任楊磊明先生及何國樑先生(地址均
為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座35樓)為共同及各別清盤人。
於清盤開始後,本公司已失去對物流國際之控制權,故物流國際不再為本公司之附屬公
司,而物流國際集團之財務業績及狀況將終止與本集團之財務業績及狀況綜合入賬。按
照本集團於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之未經審核賬目,董事會估計終止將物流國際集團綜
合入賬或會導致本集團之資產淨值減少約75,000,000港元(僅供說明用途)。此外,保留
集團可能因清盤而需要就應收物流國際集團款項作出撥備(估計約為159,000,000港元)。
再者,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已就一名獨立第三方向物流國際作出之其他借貸8,000,000
港元提供公司擔保。因此,本公司或會因清盤而產生約8,000,000港元之負債另加相關利
息成本。
54 : greatsoup38(830)@2013-01-26 15:01:2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125436_C.pdf
董事會謹此知會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本集團預期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呈報期間」)將錄得虧損,主要由於(其中包括)其他無形資產及商譽減值、物流國際清
盤之潛在影響、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及經營虧損所致。
董事會認為,由於湛江項目及物流北京集團(即物流北京連同其附屬公司)面臨逆境,故
物流北京集團應佔之其他無形資產及商譽總額將不可收回。由於清盤,保留集團可能需
要就應收物流國際集團內各實體之款項作出撥備。再者,本公司已就一名獨立第三方向
物流國際作出之其他借貸8,000,000港元提供公司擔保,將有責任償還有關負債另加相關
利息成本,並只可於其後從物流國際之資產中尋求收回有關款項。然而,由於未有物流
國際集團足夠之最新財務資料,故董事會目前無法評估終止確認物流國際集團之財務影
響。
物流服務分類於終止經營前已產生虧損。在本集團其他分類之營運層面,電子產品分類
預期將於呈報期間產生虧損,主要由於面對嚴峻競爭以及中國及歐洲市場需求均有所下
跌所致。然而,由於收緊成本控制及集中於利潤較高之產品,故此分類於二零一二年下
半年之業績較二零一二年上半年好轉。物業投資分類預期將於呈報期間錄得虧損,主要
由於投資物業之公平值下跌以及與出售事項相關之成本所致。
55 : greatsoup38(830)@2013-03-02 13:38:06

終於開番
56 : qt(2571)@2013-03-30 00:06:06

全年業績
57 : greatsoup38(830)@2013-03-30 13:34:08

虧損少40%,至7,300萬,重債空殼
58 : greatsoup38(830)@2013-07-13 11:05:38

虧損下降
59 : GS(14)@2013-09-07 23:52:17

虧損降7成,至1,600萬,重債空殼
60 : newtonau(41980)@2013-11-07 21:21:47

greatsoup60樓提及
虧損降7成,至1,600萬,重債空殼


個殼會唔會有人睇中
61 : greatsoup38(830)@2013-11-07 22:41:25

newtonau61樓提及
greatsoup60樓提及
虧損降7成,至1,600萬,重債空殼


個殼會唔會有人睇中


唔知道,都爛爛地
62 : newtonau(41980)@2013-12-04 00:02:11

更換公司秘書,仲有咩會換
63 : VA(33206)@2014-01-07 19:01:16

【明報專訊】日前山頂倚巒8號屋獨立屋,以2.8億元、呎價6萬元成交,再創出全港洋房新高呎價,買家是上市公司泰豐國際(0724)。原來,這幢獨立屋第一手買家是一位「80後」青年、今年只有25歲的明基控股(8239)、彩娛集團(8022)主席黃偉昇出任唯一董事的公司,這間公司在2007年,向發展商新地(0016)一手買入,只約7個月便摩出,當年帳面便勁賺近3000萬元。

From hkgolden
64 : GS(14)@2014-01-07 22:34:03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91584
政府推出連串措施,旨在控制豪宅樓價,只是豪宅飆升之勢未止,山頂豪宅倚巒8號屋,以每呎天價逾6萬元售出,除打破本港獨立屋的呎價紀錄外,亦成為亞洲最貴呎價的洋房。
買家為上市公司泰豐國際(0724),該物業將作投資用途,而上手業主持貨兩年多,獲利33%。採訪:林尚民、梁智浩

據泰豐國際昨日公布,該公司以2.8億元購入位於山頂施勳道8號的倚巒一洋房,物業面積為4,650方呎,平均呎價為60,215元,其成交呎價打破倚巒2號屋保持的亞洲最貴洋房呎價紀錄。
而據市場人士指出,上述成交為倚巒8號屋。資料顯示,原為亞洲最貴呎價洋房的倚巒2號屋,於2008年6月獲廠家以2.84億元購入,單位面積5,021方呎,平均呎價為56,562元。
原業主獲利7000萬
今次成交的倚巒8號屋,於去年8月曾獲買家出價2.6億元洽購,業主當時未有出售物業,事隔半年,樓價持續上升,帶挈原業主多賺2,000萬元。
泰豐為該物業第三手業主,上手業主為一間名為Prime Glory Management Limited的海外註冊公司,於2007年12月以2.1億元購入,物業於兩年多後升值33%,原業主帳面獲利7,000萬元。


可節省釐印費140萬


而該物業的第一手業主則為昇澤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07年中才以1.809億元購入,至2007年底以2.1億元沽出,持貨半年帳面賺2,910萬元,物業升值16%。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於財政預算案中公布,由今年4月1日起,2,000萬元以上的物業,釐印費將會由樓價的3.75%調升0.5個百分點,至4.25%,而今次倚巒8號屋的交易,將安排於3月29日或以前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成功趕及於新政策實施前成交,買家因而節省的釐印費達140萬元之多,足以於二手市場購買一個中小型單位。


熱錢湧入供應罕有


雖然政府積極遏抑豪宅價格飆升,但在熱錢湧入、供應罕有的情況下,市場仍未擔心豪宅過熱的問題。有區內代理指,加上新鴻基地產於2006年底,以每方呎地價超過4萬元購入的山頂加列山道項目,有機會於今年底或明年推售,區內代理預期將帶動區內樓價再度急升,故造就倚巒再有洋房創出新高價。
而泰豐在公告中亦表示,集團購入該物業,將持有作投資用途。
事實上,倚巒自推出以來,呎價屢次打破紀錄,現時全港5間最貴呎價的洋房物業之中,連同剛成交的8號屋,倚巒便已佔了3席,絕對可以稱得上為全港最富貴屋苑。
65 : GS(14)@2014-01-07 22:34:41

VA64樓提及
【明報專訊】日前山頂倚巒8號屋獨立屋,以2.8億元、呎價6萬元成交,再創出全港洋房新高呎價,買家是上市公司泰豐國際(0724)。原來,這幢獨立屋第一手買家是一位「80後」青年、今年只有25歲的明基控股(8239)、彩娛集團(8022)主席黃偉昇出任唯一董事的公司,這間公司在2007年,向發展商新地(0016)一手買入,只約7個月便摩出,當年帳面便勁賺近3000萬元。

From hkgolden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0318/news/la_laa1.htm


【明報專訊】日前山頂倚巒8號屋獨立屋,以2.8億元、呎價6萬元成交,再創出全港洋房新高呎價,買家是上市公司泰豐國際(0724)。原來,這幢獨立屋第一手買家是一位「80後」青年、今年只有25歲的明基控股(8239)、彩娛集團(8022)主席黃偉昇出任唯一董事的公司,這間公司在2007年,向發展商新地(0016)一手買入,只約7個月便摩出,當年帳面便勁賺近3000萬元。

泰豐國際前日公布,全資附屬以2.8億元、呎價6萬元山頂倚巒8號屋,將洋房售予泰豐的,是內地富豪單麗華任董事的公司;單麗華的公司於2007年12月,並不是一手購入該洋房,而是向當時只是22歲的黃偉昇任董事的公司購入。黃分別於08及09年,獲委任為明基控股及彩娛集團的主席,並且是兩間公司的主要股東。

黃現年25歲,他任董事的公司於2007年5月,向新地以1.809億元一手購入該宅,只投資7個月便摩售(即未付尾數前,以確認人身分轉售)該宅,帳面勁賺近3000萬元,扣除交易成本,淨賺2300餘萬元。據了解,黃當時是該大宅摩售一方公司的唯一董事,該公司亦要求發展商直接將該宅轉讓予單麗華的公司,獲得批准。

屋苑獲不少低調富豪鍾情

資料顯示,單麗華現時亦以私人名義擁有倚巒12號屋,該屋是單於2007年8月以1.55億元向新地一手購入。倚巒一直為不少低調富豪鍾情,如越南華僑、港人朱立基,便斥資約8億元購入倚巒5間洋房,是現時該屋苑的大業主。

資料顯示,黃偉昇持有倫敦坎特伯里大學(Canterbury University)頒發之國際商業科學學士學位,並持有美國史瑞福大學(Stratford University)頒發之國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黃亦為香港董事學會附屬會員。2008年,明基委任黃擔任主席時亦指出,黃完成中國新疆煤礦安全監察局之三級煤礦安全技術綜合考試,於採礦、天然資源業及煤炭買賣方面有逾兩年經驗。入主彩娛之前,黃則為一家以中型執業會計師行之顧問。

(明報記者周偉強報道)
66 : newtonau(41980)@2014-01-08 10:17:37

篇報導主要都係講黃偉昇,即係上手再上手.....724 market cap 4.31億,自住都2.8億。D錢係邊到唻?
67 : greatsoup38(830)@2014-01-08 23:29:32

newtonau67樓提及
篇報導主要都係講黃偉昇,即係上手再上手.....724 market cap 4.31億,自住都2.8億。D錢係邊到唻?


好似都是集資番來的,變相偷錢囉
68 : greatsoup38(830)@2014-01-22 23:49:59

盈警
69 : greatsoup38(830)@2014-05-13 19:20:51

724

虧損降57%,至3,500萬,重債
70 : greatsoup38(830)@2014-07-18 15:04:38

724 announcement
71 : greatsoup38(830)@2014-07-18 15:04:55

724 profit warning
72 : GS(14)@2014-10-02 02:41:05

虧損增4成,至2,300萬,空殼重債
73 : greatsoup38(830)@2015-01-22 02:06:46

盈警
74 : GS(14)@2015-05-05 01:57:25

賣盤
75 : greatsoup38(830)@2015-09-03 14:39:26

虧損降15%,至1,900萬,空殼重債
76 : greatsoup38(830)@2015-10-28 02:41:48

兩個人頭認7億股@4.5仙
77 : greatsoup38(830)@2016-02-01 02:19:52

盈警
78 : greatsoup38(830)@2016-02-26 23:25:32

換主席
79 : Clark0713(1453)@2016-03-25 22:54:25

"董事會宣佈,其將向股東提出建議以批准將本公司之名稱由「Sino-Tec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更改為「Ruixi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並於更改名稱生效
後,將採納新中文名稱「瑞鑫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替代「泰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其
現時僅供識別)。"
80 : greatsoup38(830)@2016-03-26 02:57:08

虧損增7%,至5,000萬,重債
81 : greatsoup38(830)@2016-07-09 07:14:00

改名瑞鑫國際
82 : greatsoup38(830)@2016-07-28 02:57:18

盈警
83 : greatsoup38(830)@2016-08-28 02:29:15

去越南和上汽合作搞汽車
84 : greatsoup38(830)@2016-09-14 20:53:08

虧損增120%,至4,300萬,重債空殼
85 : greatsoup38(830)@2016-12-15 05:46:30

delay CB
86 : GS(14)@2016-12-19 00:31:26

不合作
87 : greatsoup38(830)@2017-01-13 00:37:07

越南基建
88 : GS(14)@2017-05-22 00:43:23

虧損增6成,至8,000萬,空殼重債
89 : GS(14)@2017-07-28 20:03:16

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預期本集團於
截至二零一七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呈報期間」)錄得估計虧損28,500,000港元左右,
而截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去年同期」)則錄得虧損約43,100,000港元。虧
損減少乃主要由於呈報期間並無如去年同期就香港稅務局所作出有關本公司一間附屬公
司於2006/07至2014/15課稅年度之香港利得稅之查詢確認稅項開支約16,600,000港元(「稅
項開支」)所致。倘不計入去年同期之稅項開支,則本集團於呈報期間之估計虧損增加約
7.5%,此乃主要由於(其中包括)電子產品業務之營運虧損增加(由於(其中包括)原材
料成本增加所致)、探索於越南之商機產生之開支及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支出增加所
致。
90 : GS(14)@2017-10-31 22:07:09

於二零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Phoenix Asia Pacific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Phoenix
Investment」,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與上海墨谷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墨谷設計」)
(一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之公司並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之第三方)訂
立概念規劃設計合約(「概念規劃設計合約」),以準備與開發於越南之商業及住宅地產
項目之潛在投資機會(「潛在投資」)有關之概念規劃設計。
概念規劃設計合約之合約總額為27,132美元,將分三期支付。根據概念規劃設計合約,墨
谷設計須於概念規劃設計合約日期起計約55個工作天向Phoenix Investment提交最終概念
規劃設計。該概念規劃設計將由Phoenix Investment用於編製有關潛在投資之申請文件。
91 : GS(14)@2018-01-26 18:26:48

盈利警告
92 : GS(14)@2018-07-26 06:19:13

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預期本集團於
截至二零一八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呈報期間」)錄得估計虧損30,500,000港元左右,
而截至二零一七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去年同期」)則錄得虧損約28,600,000港元。虧
損增加主要由於(其中包括)於呈報期間錄得匯兌虧損並無如去年同期錄得匯兌收益及
於呈報期間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93 : GS(14)@2018-10-19 08:03:19

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一八年十月十八日(交易時段
後),瑞鑫環球有限公司(「瑞鑫環球」,本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三一重工股份有
限公司(「三一」,其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號:600031))之全資附屬公司三一
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三一國際」)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戰略合作
框架協議」)。

94 : GS(14)@2019-01-31 18:42:56

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預期本集團於
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呈報期間」)錄得估計虧損85,000,000港元左
右,而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去年同期」)則錄得虧損約42,700,000港
元。呈報期間之估計虧損尚未計入修訂可換股票據條款之財務影響(「財務影響」)及就
應收賬款預期信貸虧損作出之潛在撥備(「潛在撥備」)。財務影響須待修訂可換股票據
條款之會計處理落實,而潛在撥備將視乎應收賬款之減值評估(以預期信貸虧損模型估
值為基礎)而定。
視乎財務影響及潛在撥備之調整而定,呈報期間之虧損增加乃主要由於(其中包括)(i)
於呈報期間之營運虧損增加;(ii)於呈報期間錄得匯兌虧損並無如去年同期錄得匯兌收
益;及(iii)於呈報期間可換股票據之推算利息支出增加所致。呈報期間之營運虧損增加乃
主要由於電子產品業務之虧損因(其中包括)不明朗因素及爆發貿易戰令收入下跌,以
及材料成本(包括存貨減值虧損)增加所致。
由於本公司仍正在落實本集團於呈報期間之全年業績,故本公告所載資料僅以董事會參
考本集團管理賬目及按現時可得資料作出之初步評估為依據,而非基於經本公司核數師
審核或審閱之任何數據或資料。本集團之財務資料及其他詳情將於本集團呈報期間之全
年業績公告中披露。
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於買賣本公司股份或其他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
95 : GS(14)@2019-04-25 07:17:43

20合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07

HKSAR v Kevin Egan; Mandy Chui & Andrew Lam v HKSAR -先科國際(724,前千禧智慧、現泰豐國際)

1 : GS(14)@2010-07-03 14:04:53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1692&currpage=T
2 : GS(14)@2010-07-03 14:05:58

2010-6-29 hj
先科案林炳昌徐敏偲終審勝訴獲釋




先科國際造市案中,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的律師林炳昌【圖】和先科前主席黃創光女友徐敏偲,昨天獲終審法院裁定上訴得直撤銷控罪,當庭釋放。終院法官批評原審法官未能從證據中作出合理推斷,裁決不穩妥。廉署發言人回應表示,尊重終審法院的判決。

林炳昌在庭外表示,對判決感到開心,捱了六年終取得公義;而案件令他失去人生六年黃金時間,面對壓力,損失健康和財力。他希望能重新獲發律師執業證書,繼續執業。


艾勤賢上訴案再得直

另外,被指披露受廉政公署保護證人身份的大律師艾勤賢,原審被裁定罪名成立,去年上訴得直,獲撤銷定罪;律政司提出上訴,與林、徐的上訴一併處理。律政司的上訴昨日被駁回。法官同意上訴庭對原審法官的批評,包括裁決的理據與其採納的證供有矛盾。艾勤賢昨日未作評論,表示要先看判詞。

案件由廉署調查先科國際造市觸發,二○○四年七月,廉署拘捕九人,當中包括黃創光和他的女秘書。黃被扣留四十八小時後,獲准離開廉署,但無法聯絡女秘書,在律師樓文員和徐敏偲(徐和女秘書據說情同姊妹)的協助下,千方百計嘗試聯絡她。

其間,黃委聘林作為其代表律師,林介紹另一律師行代表徐關注女秘書的情況。再由該律師行聘請艾勤賢代表徐向廉署要求與女秘書會面。其後,艾又為女秘書向高等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稱懷疑女秘書遭廉署非法禁錮。

法院閉門聆訊保護令的申請,律政司一方透露女秘書是根據《保護證人條例》受保護的證人,翌日,有報章披露「保護證人計劃」的證人身份。廉署隨即搜查七間報館,檢走記者筆記和人身保護令申請文件的副本等。

廉署指林、徐串同黃等人士妨礙司法公正,在相信或懷疑女秘書會協助廉署的調查的情況,以連串行動嘗試接觸她,以影響她為廉署提供協助。


林指控基於錯誤前設

原審裁定林、徐、黃三人罪名成立,分別被判處入獄四年、二年半和三年。三人提出上訴,聆訊前黃潛逃,被廉署通緝;而林、徐的上訴則被駁回,林的刑期更由四年加至六年。

終院判詞指,林是在黃離開廉署後才首次接觸他,期間與他接觸不多,但卻被指為整件事的幕後策劃者;法官質疑怎會有律師在第一次接觸一個陌生的客人時,會冒險地提出非法計劃,或應一個陌生人的要求,參與不法行為,押上自己的專業事業。法官認為有關幕後策劃者的指控是基於錯誤的前設,並沒有足夠證據支持。

至於艾勤賢的控罪則指他在沒有合理原因下,向法庭記者披露保護證人計劃中的證人身份,被原審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判監兩年半。終院認同上訴庭指原審法官理據矛盾。

判詞指,原審法官一方面以不能肯定艾知道申請人身保護令是另有陰謀,而裁定其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名不成立;但又認為他在申請人身保護令時,相信女秘書已成為廉署證人,而判定艾有披露證人身份。加上記者的資料來自多方面,控方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艾有作出披露,故撤銷其定罪
3 : GS(14)@2010-07-03 14:06:50

2010-6-29 HT
先科案脫罪 林炳昌落淚 終院:替證人申保護令 非妨礙司法公正




  律師林炳昌被指利用人身保護令程序,干擾先科國際造巿案的女證人,06年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判監,至昨日林獲終審法院撤銷控罪,終院裁定他與案中女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妨礙司法公正,他與大批親友在庭上拍掌歡呼,激動落淚。

  本案先後已有3名被告上訴得直獲釋,只餘下先科前主席黃創光仍然棄保潛逃,廉署表示尊重法庭判決。

折騰6年 林或轉做民事案

  被案件折騰6年,林炳昌謂如果不是擁有意志力及堅定信心,他也無法捱過,昨晚終於可睡一覺好的,日後會盡快向律師會申請恢復執業資格,但可能轉做商業或民事案件,他感謝朋友及家人支持,事件亦證明香港是法治的社會。

  終院5名法官一致裁定林炳昌(58歲)及黃創光的女友徐敏偲(30歲)上訴得直,並駁回律政司上訴,維持大律師艾勤賢無罪的裁決(詳見表)。

  常任法官李義在判詞中表示,黃創光的女秘書遭廉署拘捕後,林及徐替她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這行為表面上不構成妨礙司法公正,亦難以被濫用作為向證人施壓的手段,因為法庭不一定會接納申請,本案亦無證據推斷林及徐有意圖利用人身保護令的程序去影響女秘書,令她考慮退出廉署的保護證人計劃。

  李義又列出案中一些固有的不可能性,他指林接手案件前不認識黃及徐,不可能在首次與兩位當事人開會時,即同意串謀二人妨礙司法公正,令自己律師生涯承受風險。

  此外,黃及徐首次與林見面,也不可能立即要求林與他們同流合污,訛稱女秘書不願意留在廉署,他們較可能會向林隱瞞真相,聲稱自己真心相信女秘書遭非法禁錮,以便林按照他們的指示去採取法律行動。

參與程度有限 不可能控告

  李義續指,林有權根據當事人的指示行事,除非他明知道那些指示不正確,而律師或大律師在履行專業職責時,亦必須接納當事人的指示,無權判斷其對與錯。李義又表示,林在本案中的參與程度有限,他在黃被捕後4日才首次與黃見面,其後又基於利益衝突,擔心女秘書的立場與其當事人有別,故安排另一間律師行接手徐的人身保護令申請,之後的聆訊他亦無份參與,不可能控告他串謀妨礙司法公正。

  非常任法官烈顯倫的判詞則指出,原審法官馮驊史無前例地於裁決的時候解釋他裁定案件表面證供成立的原因,做法並不恰當,因為表面證供成立及罪名成立兩者的舉證標準完全不同,原審法官在表面證供成立的階段中,已經認為林有罪。

  常任法官:包致金、陳兆愷、李義;非常任法官:烈顯倫、紀立信;案件編號:FACC 3、4、5/09。
4 : GS(14)@2010-07-03 14:11:03

2010-6-29 WWP
與艾勤賢徐敏偲捲入先科案外案 林炳昌脫罪 終院指證據嚴重不足 廉署稱尊重判決




 【本報訊】糾纏6年、由先科國際造市案引起的妨礙司法公正案,昨在終審法院一槌定音。被指企圖妨礙司法公正的律師林炳昌及黃創光的女友徐敏偲、涉洩露受保護證人身份的大律師艾勤賢,均獲洗脫罪名。終院指出,控方就林炳昌及徐敏偲是否知道或相信先科案中女秘書實際上願意接受廉署保護方面,證據其實嚴重不足。律政司發言人說,由於案件司法程序已終結,對判決沒有評論。廉署發言人則表示尊重裁決。

此案於區院審訊達55天,終院昨頒下158頁判辭。判辭批評原審法官馮驊出錯,在審訊中段判林炳昌表證成立時已初步判他罪成,然後在聽罷辯方案情後卻未有權衡及考慮,而將本身已作的「有罪推論」稍稍移動,更肯定要判林罪成。終院指出,查找事實應是一個前進的過程,權衡證供後作出總結,而非先假定被告有罪再倒後行,未加分析就評「廉署間諜」、律師行前總經理林卓思為「一名可信證人」。

律師初見客 雙方不可能談不法

 控方案情指出,林炳昌在明知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的女秘書願意做廉署證人下,仍透露艾勤賢替她申請人身保護令,以圖向廉署「爭搶證人」,避免她出庭頂證黃創光。終院指出,控方案情其實有很多疑點,在2004年7月13日,黃創光延聘林炳昌前,彼此是完全不相識,那次會面中,林、黃僅見面1小時45分鐘,而林與徐更只見面17分鐘。終院認為,黃、徐不可能向一名初次見面的律師提出不法計劃,而林也不可能在陌生人要求下就押上自己的事業。

 林炳昌獲悉徐敏偲擔心女秘書遭廉署非法禁錮後,將此轉介別的律師,他辯稱此舉是基於「角色衝突」,但卻惹來「幕後黑手」的指控。原審法官及上訴法庭都認為,林炳昌沒有角色衝突後;終院判辭則指當中確有利益衝突存在,因為林當時已接手黃創光造市案,而女秘書或倒戈助廉署頂證黃創光,林當時其實不能恰當地為女秘書提供法律意見。

女秘書回覆訊息 混雜且誤導

 終院又指出,徐敏偲與在廉署的女秘書數次通話中,雖然對方自稱「平安無事」,但由於訊息混雜及具誤導性,徐可能以為已被捕的女秘書需要法律協助,而當時林炳昌不知當中真偽,但他仍是要跟從客戶指示履行專業責任。

 終院稱,控方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林、徐兩人明知女秘書願做控方證人,而利用人身保護令去施壓,故判兩人上訴得直。

 另外,由於沒有證據顯示記者知道受保護證人身份的來源只是艾勤賢一處,故駁回控方的上訴。

終院判辭重點

1. 控方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林炳昌及徐敏偲明知或相信女秘書願意做廉署證人下,透過申請人身保護令去與廉署「搶人」,企圖阻止女秘書出庭作供。

2. 林炳昌不可能為一個只見面短短不足2小時的客戶黃創光,而押上自己的事業,去做明顯不法的勾當;而黃及徐敏偲也不可能向初次見面的律師提出不法計劃。

3. 林炳昌處理女秘書的案件,確如他所說有角色衝突,因為女秘書或會倒戈指證黃創光造市,原審法官及上訴庭認為林沒有角色衝突的說法不正確。

4. 徐敏偲與女秘書通電話後,得到的訊息是混淆而具誤導性,徐可能真的以為女秘書需要法律協助,想透過申請人身保護令阻止女秘書被非法禁錮。

5. 頂證林炳昌的證供主要是靠「廉署間諜」、律師行前總經理林卓思(A.Nattrass),但他暗中出賣客戶對律師行的信任,作供誇張且前後矛盾,可信性受致命削弱,但原審法官卻錯把他看成可信證人。

6. 原審法官把判斷案件是否表證成立的中段裁決,與判定被告是否有罪的裁決混淆;他先假定被告有罪,未有權衡辯方的案情後就作出裁決。

妨礙司法案時序

日/月/年 事件

09/04/2004 廉署展開「驛馬星」行動,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等9人因涉嫌造市案遭拘捕。

15/07/2004 大律師艾勤賢成功為先科女秘書向法庭取得人身保護令。

16/07/2004 廉署向法庭呈交證供顯示,該女秘書並非遭廉署非法拘捕,法庭撤銷人身保護令。

24/07/2004 廉署拘留律師林炳昌等人,又到7間報館搜查,取走大批文件。

16/06/2006 林炳昌和艾勤賢等人被判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被判囚2年半至4年不等。

24/07/2007 黃創光等人被裁定造市罪成;黃當天棄保潛逃,及後被判囚3年3個月;另兩名被告經上訴後脫罪。

22/02/2009 艾勤賢上訴得直,但林炳昌上訴被駁回。

21/05/2009 原被判囚4年的林炳昌,加刑至6年;另黃創光亦被加刑至5年。

24/05/2010 林炳昌和黃創光的女友徐敏偲上訴至終審法院。

證人身份曝光 廉記搜7報館取證




 上市公司先科國際造市案於2004年發生,先科主席的秘書成為廉署保護的證人,律師林炳昌涉嫌串謀徐敏偲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證人被禁錮,之後多份報紙披露證人身份;廉署搜查本港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引起社會震動。

 事緣2004年廉署調查先科造市案,拘捕主席黃創光、黃的女友徐敏偲及黃的女秘書等,稍後徐敏偲以女秘書友人身份,委聘大律師艾勤賢到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廉署禁錮女秘書。

源自控辯爭奪證人

 其後,廉署指女秘書自願當被保護證人,人身保護令申請才告終結。不過,廉署稍後指黃創光的律師林炳昌在幕後策劃一切,明知女秘書自願與廉署合作,仍假借人身保護令與廉署爭奪證人。林炳昌最後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被判入獄4年,上訴庭之後更應律政司要求加刑至6年。

 當年多份報章在報道廉署調查先科國際涉及配股貪污案中,披露了該公司秘書及案件的部分資料。其後,廉署取得法庭搜查令後,動員過百名調查員,展開空前的搜查報館行動,同時搜查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又到記者家中搜查。

 廉署當年「高調搜報館」的行動,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傳媒強烈指責廉署行動侵犯了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亦挑戰新聞自由終極核心的價值:保護消息來源;更有傳媒去信特首尋求協助。《星島日報》入稟高等法院,申請撤銷廉署的搜查令。

歎公義「遲到」6年 領牌轉打民事案




 【本報訊】先科案中被控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的律師林炳昌,獲終審法院5名法官一致裁定上訴得直。林在終院外向記者表示,對裁決感高興,又指最終得到公義,證明香港是法治社會。對事隔6年才上訴得直,他認為雖然公義昭彰仍感遺憾,他希望可取回律師牌照繼續執業,或會由刑事案轉打商業民事案。

 昨晨9時09分,林炳昌穿一身整齊西裝抵達終審法院。被問及對終極上訴是否有信心時,原本已眉頭深鎖的他,深呼一口氣無奈地說:「真的不知。」前後不過半小時,終院法官宣布,一致裁定他上訴得直,定罪及判刑撤銷。甫散庭,全場近40名親友即站起來鼓掌。面對此情此景,他喜極而泣,踏出終院後,深吸一口自由空氣,由衷地說:「很開心!」

 林炳昌指出,案件困擾了6年,除了影響家庭,亦造成經濟困難,如果沒有堅定信心、意志力及朋友相助,現在仍是階下囚,難以捱過這段時間。他說:「捱了6年,最後拿到公義;但有少少遺憾,要到終審法院才拿到公義。我很忍耐,香港是法治社會,公義會被昭彰。」

宣判時緊張到險些暈倒

 林感謝家人及朋友,暫未有慶祝計劃,但返家後會先好好睡一覺,因為過去6年都睡得不好。林其後步往聖約翰座堂外,自小領洗的他表示要感謝神,又指自己去年12月曾做「通波仔」手術,今午會覆診。林的兒子稱,昨晚仍與父親齊看世界盃,不過,父親話在法官宣判時感到緊張,「要深呼吸,險些暈倒」。

 香港律師會會長王桂壎表示,該會理事會今日將召開特別會議研究案情及判辭,決定是否取消林的暫時停牌,再考慮會否中止他的紀律聆訊。他說,今次事件較特別,過往並沒有律師被暫停執業時間長達6年,且獲准保釋在外,故將盡快審理,期望短時間內恢復他的執照。

 林炳昌在1977年加入廉署當高級調查員,在廉署工作的3年中,認識兩位親密戰友艾勤賢和前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3人同樣曾為廉署工作,被外界稱為廉署的「剋星」。林炳昌在1985年完成法律課程,成為執業律師。

證人身份曝光 廉記搜7報館取證




 上市公司先科國際造市案於2004年發生,先科主席的秘書成為廉署保護的證人,律師林炳昌涉嫌串謀徐敏偲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證人被禁錮,之後多份報紙披露證人身份;廉署搜查本港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引起社會震動。

 事緣2004年廉署調查先科造市案,拘捕主席黃創光、黃的女友徐敏偲及黃的女秘書等,稍後徐敏偲以女秘書友人身份,委聘大律師艾勤賢到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指廉署禁錮女秘書。

源自控辯爭奪證人

 其後,廉署指女秘書自願當被保護證人,人身保護令申請才告終結。不過,廉署稍後指黃創光的律師林炳昌在幕後策劃一切,明知女秘書自願與廉署合作,仍假借人身保護令與廉署爭奪證人。林炳昌最後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成,被判入獄4年,上訴庭之後更應律政司要求加刑至6年。

 當年多份報章在報道廉署調查先科國際涉及配股貪污案中,披露了該公司秘書及案件的部分資料。其後,廉署取得法庭搜查令後,動員過百名調查員,展開空前的搜查報館行動,同時搜查7間報館,並取去大批新聞資料,又到記者家中搜查。

 廉署當年「高調搜報館」的行動,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傳媒強烈指責廉署行動侵犯了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亦挑戰新聞自由終極核心的價值:保護消息來源;更有傳媒去信特首尋求協助。《星島日報》入稟高等法院,申請撤銷廉署的搜查令。

先科前主席 黃創光仍遭通緝




 先科國際涉造市案轟動一時。2004年廉政公署展開代號「驛馬星」行動,拘捕9名人士,包括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及一名高層,他們涉嫌行賄銀行及證券行的高層,協助配售及購買股份;受賄的證券行高層接洽證券分析員,撰寫有利先科的分析報告。行動中,廉署共搜獲150萬元懷疑賄款。

 於廉政公署的網頁,黃創光的名字仍列在通緝名單上。廉政公署指出先科國際集團前主席黃創光,因分別向美國運通銀行前高級總監,以及匯盈證券前部門董事總經理提供利益,作為他們在2004年7月,就先科兩次配股事宜,對先科股份予以優待的報酬,於2005年3月22日被控以兩項提供利益罪名。

 不過,黃創光在被定罪當日未有出庭,法官於2007年7月24日向他發出拘捕令。
5 : GS(14)@2010-07-03 14:11:31

2010-06-29 OD
先科案纏訟六年 林炳昌終院勝訴 炮製冤獄 廉署輸鋪勁




先科國際造市案所觸發的串謀妨礙司法公正案(簡稱先科案),纏訟六年後,昨日有最終判決,廉政公署結果一敗塗地。終審法院五名法官一致裁定律師林炳昌和女上訴人徐敏偲上訴得直,撤銷兩人的定罪和刑罰,又一致駁回控方要求恢復大律師艾勤賢定罪的上訴。終院同時拒絕將案件再發還區院重審,廉署可能要支付巨額訟費給兩名「廉署剋星」林炳昌和艾勤賢。

林炳昌昨獲終審上訴得直,一洗頹氣。

終院指,原審法官裁定已棄保潛逃的先科國際前主席黃創光和律師行職員鍾昌權有份串謀妨礙司法公正,上訴各方均無異議,但控方證明林炳昌和徐敏偲與他們同謀的證據薄弱。鍾扮演的關鍵角色不容忽視,由於鍾是廉署特赦證人,主控官在原審時只提及黃、林兩人是始作俑者,未提及鍾有份參與,這種做法有可能嚴重歪曲實情。

官指林徐同謀證據薄弱

終院表示,黃被捕後翌日已與鍾見面,兩人其後一再開會,黃期間曾叫徐敏偲傳短訊給已參加保護證人計劃的女秘書,這些都是發生在黃、林兩人見面之前。黃被捕四日後才與林見面,兩人之前素未謀面,黃無可能敢冒險要求林參與非法勾當。另外,林只是接辦案件和收律師費,與黃只是陌路人,亦無可能冒失去律師牌的風險而答應參與非法勾當。

徐敏偲昨脫罪,並無回答記者便即時上車離開。

終院認為,林在接辦案件後,只是與黃、徐二人開過兩次會,為他們兩人及艾勤賢充當過翻譯,林當時另有案件要辦,只是多次打電話向艾勤賢查詢案件進展,林的參與有限。為涉案女秘書提出人身保護令申請的是艾勤賢,目的只是希望女秘書向法庭確認她是否自願被廉署扣留,並非要妨礙司法公正,故林的定罪應該撤銷。

至於徐敏偲,終院覺得她在事發時入世未深,與涉案女秘書關係情同姊妹,加上鍾在轉述女秘書的說話時曾說謊,徐可能因此誤會女秘書被廉署非法扣留而需律師幫助。徐向法庭呈交內容失實的誓章,失實的部分有些是來自鍾的謊言,也有些是因律師轉述的錯誤,所以徐的定罪應該撤銷。

特赦證人作供疑認錯人

就控方要求恢復艾勤賢的定罪,終院指已離職的《南華早報》女記者周燕玲以特赦證人身份作供時,指稱消息來自一名吸煙的男人,但證供顯示艾不吸煙,不排除她認錯人,加上她當時有其他消息來源,如律師信、證人誓章和向其他報社記者交換得到的消息,原審法官裁定消息來自艾時未有充分解釋理據,因此不應恢復艾的定罪。

對於終極慘敗,廉署表示尊重法庭判決,律政司亦不評論判決。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則狠批廉署說:「兩個專打大案同廉署對立的資深律師,被折磨幾年,你話廉署如果唔係不公義,又係乜?」他更質疑廉署在此案曾銷毀證據的手法不當。

議員質疑廉署有心迫害

涂指,鍾在案中扮演重要角色,卻獲廉署「放生」,令人質疑廉署是有心迫害林、艾二人,他們無罪是廉署「證據唔得」,此案是冤獄,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應主動賠償給兩人。涂擔心此案會影響其他律師,令他們憂慮成為林、艾二人的翻版,對處理客戶保障程序有猶豫,剝削了法律界對人權的保障,他正考慮在立法會合適的事務委員會跟進事件。

林炳昌父子相擁




【本報訊】糾纏六年的「先科案」以廉署搜查全港七間報館揭開序幕,但在一陣陣熱烈掌聲中終結。當終院法官昨日宣判案中三名被告無罪後,庭內即傳出歡呼聲及掌聲,林炳昌及到庭的兒子林威辰(見圖)亦當場淚灑相擁,場面溫馨。外界喻為「地魔」及「天魔」的林炳昌及艾勤賢,昨獲得「人魔」徐家傑等數十名親友到庭打氣支持,得悉裁決結果後即紛紛上前道賀。

林炳昌與艾勤賢昨早九時前便先後到庭,期間在庭外接待絡繹不絕到庭支持的親友,林於開庭前表現較緊張,坐在旁聽席的他時而仰天、時而低頭,更多次「透大氣」,相反艾勤賢則較為淡定,兩人獲悉無罪時難掩興奮神色,林的女親友更興奮得當庭灑淚。

艾勤賢絆倒跌一跤

林致電向親人報喜後,離庭時受到大批傳媒包圍,他對判決感到開心,更公開表示會申請再做律師,「但無以前咁熱情,經六年洗禮,會改做商業性、民事性」。至於林威辰則與父親林炳昌「前後腳」離庭,他亦對判決感到高興,又表示「太突然,仲未諗到點慶祝」,前日則陪同父親一起看世界盃足球賽。

艾勤賢昨離庭時亦表示對判決感到高興,惟以要看判詞為由,沒有接受記者訪問,期間艾更懷疑被電視台的攝錄器材電線絆倒,跌了一跤。涉案女被告徐敏偲昨則匆匆離開法院,隨即登上一輛私家車絕塵離去,她任職堪輿學家的友人區仲德昨亦有到庭,並聲稱已算出她會脫罪。

未來終院首席都冇面畀




【本報訊】將於今年九月履新的候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去年二月在高院上訴庭審理林炳昌的上訴時,曾指林是這次串謀妨礙司法公正案中的「幕後操縱者」,當時不但駁回林的上訴,之後更把林的監禁刑期由四年增至六年。終審法院五名法官昨日裁決時,對於這名未來司法機構「最高fit人」都一樣「冇面畀」,批評馬的判決缺乏邏輯和事實基礎。

候任終院首席法官 馬道立

現時是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馬道立,九月將接替退休的李國能,成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負責帶領司法機構,並且有機會與其他終審法院常任和非常任法官一同審案,當中包括昨日推翻馬判決的五名法官包致金、陳兆愷、李義、列顯倫及紀立信。

放大圖片

去年初,包括馬道立在內的三名上訴庭法官,以二比一多數駁回林的上訴,而認為應駁回上訴的包括馬及另一名高院法官韋毅志。

馬官當時認為,林假稱有利益衝突,介紹另一名律師給徐敏偲,由該名律師替涉案女秘書向高院申請人身保護令,林其實是藉此做「幕後操縱者」,林事實上與艾勤賢「密密」通電話,由於林隱瞞自己的參與,馬官認為法庭唯一可作的推論是林知道廉署並無非法扣留女秘書,並想藉替女秘書申請人身保護令而作出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

惟終院昨表示,馬官的理據和結論是建基於林並無利益衝突,但實情卻是相反。終院指林是黃創光的代表律師,假如林可以找到女秘書,而女秘書又願意協助控方指證黃,林便陷於兩難局面,不可能同時代表屬被告的黃和屬證人的女秘書之利益,林確實有利益衝突,故林介紹另一律師給徐,也只是按律師會守則辦事。

密密通話斷估係幕後操縱者

終院續指出,林炳昌介紹給徐敏偲的律師在庭上作供時,也否認自己是按林的指示辦事。故指馬官僅憑林、艾二人「密密」通電話,而推斷林是「幕後操縱者」純粹是猜測,證供顯示林只是想向艾了解案件進展。終院指馬官對林作出不當批評,他的推論也欠缺邏輯和事實基礎。


「人生有幾多個六年?!」




林炳昌因先科案遭折磨六年,失去名譽、財富甚至家庭,他昨獲判無罪後即接受東方報業集團記者專訪剖白心聲,明確表示從無後悔接辦先科案,又暗示因他是「廉署剋星」而遭廉署迫害,林更質疑此案由調查以至起訴均有問題,令他花去人生黃金歲月的六年始討回公道,慨嘆「點解要搞六年先有公義?人生有幾多個六年?呢個六年我痛苦邊緣生存及掙扎」。

林炳昌昨脫罪後再次受訪,喜上眉梢。(梁耀榮攝)

(1)沉冤感受篇

林炳昌昨受訪時大吐苦水,形容從沒有後悔過接辦先科案,他說「做得律師有我天職,盡我專業本能職務,完全無後悔!」當被問及是否認為廉署涉嫌公報私仇時,他沒有直接回應:「唔係我林炳昌同ICAC糾纏,當中有勝訴、有敗訴,公眾知識領域裏面有林炳昌專打ICAC案件律師存在,我唔會有今日境況!」他又表示要經過冗長的六年始討回公義,質疑本案「調查是否不全面、檢控是否過鬆、法庭是否有偏頗」,認為這些都是此案應該細心思考的問題。

(2)健康生活篇

林嘆言六年來由於被沒收旅遊證件不能外遊,故幾乎每周七日,每日七小時到中環的外國記者會與朋友飲酒談天,亦會看書及行山做運動度日,他表示身體因此案承受沉重壓力變得大不如前,除了患高血壓「我之前係一一七血壓,剛剛量過係一六九」,去年十二月更要入院做「通波仔」心臟手術,猶幸目前已經康復。他又披露要變賣物業,由中環豪宅搬到北角居住,支付逾千萬元的高昂訴訟費。

(3)朋友家人篇

林昨日受訪時無所不談,惟每當觸及他前女友周飛言及兒子林威辰時便欲言又止,他不諱言「私人感情我唔想提」,只表示已到美國唸書的兒子,數個月前返港,兩仔爺於判決前一起看世界盃,又指家人及朋友總站在他一邊。林又披露六年來因無辜「畀人屈」,一直在痛苦中掙扎,惟欣慰的是一班好朋友多年來不離不棄,沒有鄙視他,並在各方面給予他很多支持。

(4)入獄篇

林指因此案先後兩次入獄,兩次俱監禁約三個月,他苦笑坐牢滋味極不好受,自己的社會地位由執業律師淪為階下囚更恍如「由天堂跌到落地獄咁」,首次入獄前林更曾遇襲,導致臉上留有傷疤,他透露當時傳言有人會在獄中對他不利,故此監獄對此大為緊張,曾將他調往獨立監倉處理,事隔多年,林笑言該人看到他今日境況「咩仇都報晒啦」,相信「有良心人」都不會再追究。

(5)未來篇

經過六年官司纏身的「洗禮」,林表示律師資格早被暫時停止,稍後會申請恢復執業律師資格並重開律師行。他坦言「已經無以前passion(熱情),會重新定位,做民事案件」,他又指暫時腦海一片空白,故待今日才部署日後去向,而逾千萬元堂費亦會交由律師處理,他亦不考慮就此案向廉署民事索償。林堅稱不會因此案而疏遠傳媒,又認為傳媒在社會有監察功能,不能剝奪市民知情權,他總結六年風風雨雨,認為生命可貴,盼本案帶出訊息:「有決心、毅力可闖出困境」。

■記者郭家榮

先科國際案事件簿

2004年 廉署展開代號「驛馬星」行動,拘捕先科國際有限公司主席黃創光等共9人,指他們涉及造市案,黃行賄銀行及證券公司要員以配售和購買股份,又行賄分析員撰寫報告唱好股價,涉及賄款150萬元

林炳昌於六月初判決前受訪時,雖稱胸有成竹,但仍顯得憂心忡忡。 (霍振鋒攝)

2004年 報章披露黃創光的女秘書正被廉署非法禁錮,大律師艾勤賢向高等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

2004年 高院發出人身保護令勒令廉署放人,但廉署指助查人自願接受調查。多份報章報道聆訊的進展

2004年 廉政專員黃鴻超親到法庭提交證人誓章,表明廉署無非法禁錮助查人,法官撤銷臨時人身保護令

2004年 廉署帶手令搜查7間報館及記者寓所,以涉嫌妨礙司法公正及觸犯證人保護條例等罪拘捕艾勤賢及林炳昌等6人

2004年 《星島日報》入稟法院申請撤銷廉署搜查令獲得勝訴,廉署上訴

2004年 高院裁定廉署敗訴,報館可取回被檢取的新聞材料

2005年 廉署正式起訴林炳昌、艾勤賢、黃創光及黃的女友徐敏偲,同日被提堂

2005年 廉署起訴黃創光配股時涉嫌造市貪污

3月22日

2006年 林炳昌、文勤賢、黃創光及徐敏偲妨礙司法公正及披露受保護證人資料罪名成立,各人分別被判監2年半至4年

2006年 被指披露廉署受保護女證人身份的艾勤賢獲准以150萬元保釋等候上訴

2006年 被指干擾廉署女證人的林炳昌獲准以200萬元保釋等候上訴

2006年 黃創光及徐敏偲就妨礙司法公正一案獲准保釋等候上訴,但黃因涉及另一宗造市案仍須還押看管

2006年 黃創光就造市案獲准以70萬元保釋候審

10月28日

2007年 黃創光行賄罪名成立,他棄保潛逃,法庭頒出逮捕令,其餘兩被告翁家添、梁志華受賄罪名成立

2007年 法庭確定黃創光蓄意潛逃,即時充公其七十萬元保釋金,更在他缺席的情況下判刑,入獄卅九個月,翁梁二人則各被判監廿三個月

2008年 翁梁二人就判決提出上訴,上訴庭當日以原審法官錯引法律原則為由,判兩人上訴得直,並下令案件不作重審

2009年 上訴庭裁定艾勤賢上訴得直無罪釋放,但駁回林炳昌、徐敏偲及黃創光三人的定罪上訴,林、徐即時收監

2009年 林、徐二人向上訴庭提出減刑,律政司一方則要求對林加刑

2009年 林、徐向終審法院就判罪申請上訴許可,林獲准以一百萬元現金及一百萬元人事擔保等條件保釋外出候審,徐敏偲亦獲准以各五十萬元現金及人事擔保外出

2009年 上訴庭反將林原有的四年刑期加至六年,黃創光的刑期亦加至五年;各被告要求減刑的申請全被駁回

2010年 林、徐二人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律政司又要求終院恢復上訴脫罪的艾勤賢原審定罪。終院當日一併處理有關審訊

2010年 終審法院判林、徐二人上訴得直,撤銷兩人定罪及刑罰,並同時駁回律政司就艾勤賢提出的上訴


廉署人員是在○四年拘捕林炳昌及艾勤賢等人,指有關人士明知涉案女秘書並非遭廉署非法扣留,但仍替女秘書向法庭申請人身保護令,是企圖影響證人涉嫌妨礙司法公正。
6 : GS(14)@2010-07-03 14:12:28

2010-7-1 NM
林炳昌案廉署玩死自己




廉政公署跟眼中釘律師林炳昌和大律師艾勤賢,糾纏了足足六年,本週一終於了斷。

終審法院的終極判決判兩人勝訴,曾兩度進出監獄的林炳昌一鋪翻身,終於可以昂首闊步踏出法庭,重過新生活;艾勤賢亦再無後顧之憂,繼續他的大狀生涯。

那邊廂一心釘死兩人的廉署,六年前將傳媒拖落水,高調搜報館及記者寓所,惡評如潮,但大龍鳳一場,最後換來的是衰收尾。

終審法院的判詞明言是案的證據薄弱,指控欠理據支持,猶如狠狠的摑了廉署一大巴。

廉署的出位調查手法種下的惡果陸續浮現,接連被法庭批評,搞到查案時進退維谷。

「如果我唔係有資源同毅力,我已經變成階下囚。」林炳昌嘆氣說。事實上,他先後共坐過半年監,在○六年被定罪,判監四年,兩個月後獲准保釋等候上訴,可是去年上訴庭維持原判,還接納律政司的申請,將刑期加至六年,四個月後,他再度獲准保釋等候上訴。艾勤賢則於去年獲上訴庭判上訴得直,推翻定罪,但律政司向終院申請推翻上訴庭的決定。

批評保護證人組安排

就算廉署或律政司向他作出賠償,也無補於事。「我完全唔會痛恨廉署,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角色。都俾佢搞六年,你問我我梗係唔開心。牽涉一個六年教訓,人生有幾多個六年?」他當年正值最風光的日子,大案一單接完一單,但廉署一手將他打殘,將他由廉署剋星變成過街老鼠,他連律師牌也被釘,辛苦經營的律師樓也得結束,更要賣樓打官司,官司費最少花掉千多二千萬元,他稍後會申請取回堂費。

從前的氣焰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年五十八歲的他,打算日後集中打民事商業訴訟。「你打刑事案對抗性比民事強好多,尤其係你面對廉署。」林不諱言現在已心如止水,「我唔係怕,係心態軟化,無份passion。」 幸好,律師會週二通過,終止對他停牌。

根據判詞,終院法官不但毫不留情逐一抽秤指控林炳昌的證據,就連當年廉署用來釘死兩人的絕招——保護證人組,也批評其安排有問題。

○四年,廉署調查上市公司先科國際前主席黃創光涉嫌貪污造市時,就是利用黃的女秘書成為受保護證人,身份必須保密,藉此指控林炳昌和艾勤賢刻意向傳媒洩露證人身份來向證人施壓,串謀妨礙司法公正。

去得太盡惹不滿

終院今次除了指出,林等人當時可能根本不知女秘書是被合法扣留外,其中常任法官李義更指出,無法接受執法機構拒絕讓律師接觸證人的安排。李義表明,律師應有權跟證人接觸,更反指任何阻止律師執行職務,是藐視法律的行為,若執法機構擔心證人安全,大可安排用閉路電視等方法接見來補救。

有廉署調查員指出,今次廉署不但輸晒,就連絕招保護證人組的安排,也遭終院非議,可謂得不償失。他認為,廉署堅持要追擊艾勤賢至終院,引起各方不滿,造就今次終院仔細批評廉署的調查工作。

「點解要去到咁盡?之前上訴庭都判艾勤賢無罪,你睇到理據都知唔夠料啦,仲要追擊。你廉署就當自己係秦始皇,而家連司法機構都要擺到明唔妥你。」他所說的矛頭,直指即將退休的副廉政專員李銘澤。自李○二年底接替郭文緯成為執行處一哥後,無論署內或署外,對廉署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多。

高層手法邪門

李接管執行處後,過晒火位的辦案手法一直為人詬病,署內的同事也看不過眼李銘澤馬房的調查員手段邪門。「唔係一單兩單,係好多單都好污糟,根本唔係執法,違反晒法律原則,你查案,點解淨係要計較輸贏?」

○三年廉署大鑼大鼓拘捕環球唱片香港區前總裁陳少寶貪污,但因搶走陳的手提電話剝奪他聯絡律師的權利,令陳無罪獲釋;在今次林炳昌案中,辯方曾去信特首要求保留其中一段竊聽錄音,但廉署一於少理照樣銷毀。上月,上訴庭狠批廉署在陳裘大貪污案中,明知有被告跟律師見面仍偷錄,並無尋求法律指示便偷聽內容,公然違反法律專業保密特權。最新鮮熱辣的是本月初,窩輪天王吳鎮濤涉嫌行賄托市案中,爆出其中一名被告早前偷錄了跟廉署人員的對話,疑有調查員「教人作供」。

知情人士指出,礙於廉署員工約滿酬金的生殺權在一哥李銘澤手上,不滿的人一是繼續忍,無法忍受的唯有劈炮唔撈。在李銘澤上任後一年多,便有五十多人不獲續約或離職,大部分是資深調查員。○五年,就連當時被視為明日之星的執行處處長陳德成,也因拒絕在文件上做手腳,跟李銘澤反面突然辭職,轉往高盛做法律顧問。

李系馬房前途光明

但獲得李銘澤垂青的同事,就算多次出事也無損仕途,表表者正是首席調查主任楊恩德,他亦正正是這次林炳昌案中保護證人組的負責主管。早在九九年,兩名助理調查員處理一宗詐騙案時,利誘經理招認,兩人的直屬上司正是楊;楊○一年調查一宗短樁案,兩日後疑犯跳樓身亡;○三年更在陳裘大貪污案中,被揭○一年有醉駕刑事案底。

「佢個底俾人挖完又挖,律政司但凡見到佢有份查案,都好似驗屍咁驗,因為辯方一見到佢個名,都會攻擊佢手法,就連法官見到佢個名都會起疑心。」高層見狀,近年亦唯有「暫時收起」這件「攻擊性武器」,最近才將他調回負責調查公務員貪污的組別。

另一名李銘澤馬房要員,就是日後很大機會成為首位廉署一姐的李寶蘭。原本明年將屆六十歲退休年齡的李銘澤,去年已放風希望延任,剛獲升為執行處處長的李寶蘭明年的資歷尚淺,李銘澤便有足夠理由續約,方便幫李寶蘭日後接棒。

個個是輸家

已婚的李寶蘭現年四十七歲,早年被本刊踢爆和同樣有家室,時任副刑事檢控專員的麥偉德到酒店開房,一個是廉署高層,一個是專責廉署檢控案件的律政司高層,明顯存在利益衝突。可是,兩人繼續有運行,除非陳德成如傳聞般真的回巢,否則李寶蘭接替李銘澤做廉署一姐已成既定事實。麥在去年十月更接替江樂士,擢升至刑事檢控專員,有傳他只會做一至兩年,下一目標是做高等法院法官。

不過,知情人士指出,自從廉署的出位調查手法接連被批評後,更先後有同僚犯法入獄,因此調查員已有所收斂,查案時步步為營甚至過分保守,經驗淺的調查員則只懂按上司指示行事,但大部分心態是按章工作。「人無查案熱情,只係當份工,少做少錯。」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狠批廉署,在證據不足下仍檢控林炳昌及艾勤賢,有欠公義。他透露此案令法律界人心惶惶。「法律界有閒言閒語,有邊個身做ICAC case,分分鐘好似林炳昌遭遇,你做多幾單,ICAC就迫害你。」他將會在立法會合適的事務委員會跟進事件,包括討論廉署的調查手法、亦會要求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應主動向林炳昌及艾勤賢作出恩恤賠償。

「今次大家都是輸家,包括我、林炳昌、廉署,甚至司法機構,沒有人贏。」六十三歲的艾勤賢說,他和林雖然還得清白,但無論金錢、健康和聲譽的損失,是無法計算。他並不憎恨廉署,只是不認同其高層的處理手法。「如終院判詞說,我們的制度是無罪假定,但廉署卻以假設去調查,法院卻以假設去審案。」他慨嘆說,不想再談及事件,會如常生活,只希望廉署會聽取批評。
7 : GS(14)@2010-07-11 22:51:47

2010-6-30 EW
終極勝數 專訪林炳昌:黑暗六年 學懂很多   

被稱為「廉署剋星」的律師林炳昌,因先科國際造市案而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終審法院本周一作終極裁決,林炳昌與一直拍住上的大律師艾勤賢,以及先科前主席黃創光女友徐敏偲,戲劇性地全部脫罪。

林炳昌多年來新聞不斷,他與大律師艾勤賢、前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經常挑戰廉署調查的案件,被廉署中人戲稱為「天、地、人」三魔。多次被「剃眼眉」的廉署,曾因先科案大舉搜查七間報館,惹起極大非議。○五年,林炳昌神秘遇襲幾近毀容,他又曾與多位港姐拍拖傳誹聞,更令他成為話題人物。

先科案官司糾纏多年,林炳昌試過被廉署拘留和收監,又丟了律師牌,歷盡人生低潮。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剖白過去六年由天堂跌入地獄,到今天如何重生的心路歷程。

周一早上,林炳昌、艾勤賢及先科前主席黃創光女友徐敏偲,先後到達終審法院。神情嚴肅的林炳昌步入法院時,收起一貫笑容,加上當時下着微微細雨,氣氛更顯滄涼。

林炳昌約於早上九時十五分到達法庭,當時離開庭還有十五分鐘,但公眾席近三十個座位,早已被三人的親友坐滿。林炳昌和徐敏偲一起坐在公眾席角落位置,艾勤賢則與幾個外籍朋友坐另一排。不少親友主動上前和林炳昌耳語,包括曾拍攝《四葉草》電視劇的藝人兒子林威辰、老友徐家傑等,趕在開庭前替他打氣。

林炳昌過去曾說,六年來的審訊猶如長篇連續劇,感覺度日如年。面對今次終極審判,他顯得憂心忡忡,等候開庭時不時望向天花板若有所思,眉頭深鎖,又不時深呼吸鎮靜情緒。

早上九時半,終審法院三名法官準時現身,由包致金法官宣讀判詞,判林炳昌和徐敏偲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無罪;律政司就艾勤賢被控披露廉署證人身份脫罪而上訴,同樣被駁回,三人終回復無罪之身。

當三位法官離開後,法庭隨即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三人互相祝賀,林炳昌更激動落淚,幾次用手抹眼,更與艾勤賢肉緊擁抱慶祝。放下六年來的心理包袱,林忙不迭步出法院,面露笑容但聲音柔弱地對記者說:「很高興可以得到公義,但遺憾要來到終審法院才能得到。」他又稱,先科案至今近六年,很辛苦才能撐得過去,加上四年前被律師會除牌,經濟曾出現困難,幸好得到不少朋友義助,才度過難關。

多年來力撐老友的徐家傑向本刊透露,六年來林炳昌花了近千萬打官司。記者問他會如何慶祝,林炳昌說:「現時最想就是好好睡一覺,並申請拿回律師牌。」當被問及是否會再接與廉署有關的案件時,曾被喻為「廉署剋星」的他卻說:「可能會專注多些商業或民事案件。」

曾覺世界無希望

這場長達六年的官司,幾乎將林炳昌的事業判處死刑。昔日他對記者談笑風生,帶點意氣風發,今日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接受本刊電話訪問時,平靜地說:「有關案情的,我一律不會講,但我經歷這黑暗六年,學懂了很多。」這單官司峰迴路轉,林炳昌的心情,亦跟着事件發展而大起大落。

林炳昌說,在這六年間,他瘦了十多二十磅,想起被拘捕初期,他的情緒曾非常低落,甚至覺得這世界已無希望,「好彩有很多朋友鼓勵我,否則不知怎樣才捱得過。」在最失落的日子,林炳昌曾有一刻「想唔通」,但他覺得自己放棄的話,一生就會玩完。

「人不應該輕易結束生命,只要放得下,生活仍會如常下去。」經歷過一些思想掙扎,林炳昌開始反思人生。他笑言以前做律師工作繁忙,很多心願都無法達成,但自從被停牌後,他才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幾年學了法文,又考獲船隻駕駛執照,更多了時間與家人相處。」暫時失去了事業,林炳昌反而得到更多。他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練歷,勸勉年輕人不要輕言放棄生命。

「再難的難關,其實都可以捱得過。」經歷過人生低潮的林炳昌如是說。

「天地人」三魔之一

五十九歲的林炳昌,人生因○四年的先科國際造市案而逆轉。廉署當時拘捕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等九人,黃的秘書突然失蹤,徐敏偲以其朋友身份,向林炳昌和艾勤賢求助,兩人報警並申請人身保護令,其後艾涉嫌將內庭聆訊資料,即該名秘書已轉做廉署證人一事向傳媒洩露。廉署為搜證告林炳昌和艾勤賢等人妨礙司法公正,罕有地高調搜查七間報館,更拘留林炳昌四十一小時。

事後林炳昌高調開記者會反擊,聲淚俱下指廉署公報私仇。「點解拉我?完全因為我與廉署有恩怨!」○五年四月,林炳昌在中醫館候診期間,被一名神秘男子用? 刀割喉襲擊,他保命閃避下右邊臉頰被重創,送院救治縫了二十三針。林炳昌事後指今次襲擊與被廉署控告有關,令事件更添神秘色彩。

林炳昌與廉署的恩怨,可追溯至三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他加入廉署當高級調查員,三年後他遠赴英國讀法律而離開廉署,八五年學成回港,正式執業做律師。不過,在廉署短短三年間,他認識了兩位日後的「親密戰友」——前廉署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以及專替廉署做檢控官的大律師艾勤賢。

九三年,徐家傑被革職,開始改為與廉署對着幹,他經常夥拍林炳昌和艾勤賢上庭,推翻不少廉署調查的大案,令廉署中人對三人恨之入骨,戲稱他們做「天、地、人」三魔。

令廉署調查員坐監

最經典的「打廉署」一役,○三年發生,事緣一位工程公司的項目經理,被廉署檢控在天水圍公屋工程中串謀詐騙。林炳昌為被告辯護時,突然播出一段廉署調查員與被告的對話,揭發該調查員的口供與法庭紀錄不符,令被告脫罪。該調查員更被落案起訴作假口供,被判罪成囚九個月,成為首位因查案入獄的廉署人員,而當日教被告偷偷錄音的,正是林炳昌。

廉署對「三魔」恨之入骨,規定若調查員與他們接觸,必須向上級匯報。○○年,廉署高級調查主任余志然,被指九七年在尖沙咀東海酒家,偷偷與林炳昌和徐家傑晚飯後被炒魷魚。廉署憎恨「三魔」的程度,可見一斑。

經歷了難捱的六年,林炳昌和廉署的轇轕,隨着他指不再打與廉署有關的案件,相信可劃上句號。

林炳昌六年脫罪之路

時間 事件

2004年7月 廉署展開代號「驛馬星」行動,拘捕先科國際主席黃創光等九人涉嫌聯手造巿。同月,廉署大舉搜查七間報館(右圖),懷疑有人非法披露黃創光女秘書的證人身份。

2005年3月 廉署控告大律師艾勤賢、律師林炳昌、黃創光及其女友、公司董事徐敏偲,他們涉嫌串謀妨礙司法公正,阻撓女證人與廉署合作及向法庭呈交虛假誓章;林炳昌及艾勤賢另被控向記者披露受保護證人資料。

2005年4月 林炳昌在銅鑼灣中醫館候診期間,被人以?刀襲擊近喉嚨位置,他下意識閃避,刀鋒落在他右邊面頰,送院救治縫了二十三針。事後他指摘襲擊與他被控串謀妨礙司法公正案件有關。

2006年6月 黃創光、徐敏偲和林炳昌,被裁定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名成立,艾勤賢被判企圖披露受保護證人資料罪成。等候判刑期間,艾勤賢獲准以現金及人事擔保各五萬元保釋,林炳昌則還押懲教署看管,首次入獄。其後林及艾分別被判入獄四年及兩年半。

2006年9月 黃創光、徐敏偲和林炳昌獲准保釋等候上訴,林結束108日牢獄生涯。

2006年11月 林炳昌被律師會停牌。

2007年7月 先科國際造市案宣判當日,黃創光突然失蹤棄保潛逃,法庭發出拘捕令。

2009年2月 高院上訴庭駁回林炳昌的上訴,更將刑期加至六年,即時收監,而艾勤賢則上訴得直,當庭釋放。第二次入獄的林炳昌於三個月後,獲批准保釋等候上訴。

2010年6月 終審法院推翻林炳昌及徐敏偲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罪名。艾勤賢上訴得直後,律政司不服提出上訴,亦被終審法院駁回。

做法事助脫罪?

林炳昌曾向傳媒表示,自己原是天主教徒,○六年獲准保釋後感到極大壓力,自此改到氣氛較輕鬆的基督教會,並於朋友安排下到觀音廟和車公廟求籤,又曾求教紫微斗數及塔羅牌,為的是求個心安。

堪輿學家區仲德周一現身終審法院,他稱年多前認識林炳昌,並教他多做善事積福。「我給他一些建議,亦為他做了些法事。」他不肯透露實際做了甚麼法事,但就表示林命格屬火,宣判當日屬土金日,有利他脫罪。

撰文:林浚源︱攝影:林崢

設計:章可儀
8 : GS(14)@2010-11-19 21:10:59

HKSAR v Kevin Egan & Andrew Lam: costs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 ... IS=73840&currpag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11

千禧年聯手加價失敗

1 : GS(14)@2014-12-24 02:01:32





【立案調查】過去一年,四大電訊商連環加價「㩒住搶」,政府一句聲都無出,反觀2000年初,當時六大電訊商於短時間內齊齊加價,即惹來當時的電訊管理局「立案」調查,結果迅速裁定六大電訊商有默契聯手加價,業界即時取消加價。1999年香港的流動電話市場十分活躍,六家電訊商和記電訊、萬眾電話、香港電訊(008,現稱電盈)、新世界電訊、數碼通(315)及SUNDAY透過減價戰搶客,但「激戰」過後,大家盈利受壓,結果齊齊於2000年1月2日,加價20元,事件引起全城關注。當時的立法會亦有討論有關加價事宜會否涉及不公平競爭,六大電訊商更逐一被傳召往電訊管理局「答話」,期間電訊商管理層亦承認,在1月2日加價前幾個月曾數次開會接觸。可能電訊商心知「不妙」,和記、SUNDAY及萬眾在電訊管理局調查報告發表前夕,已率先將手機月費調低20元,電訊管理局於1月20日裁定,六間電訊商有默契聯手加價,當時的電訊管理局局長認為這種默契等同於流動電話商發牌條款內禁止的「安排」,期後香港電訊、新世界電訊及數碼通亦陸續宣佈擱置加價計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223/189785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47

【職時新聞】千禧世代坐唔定 頻轉工為有抱負?

1 : GS(14)@2015-10-08 07:27:19

香港年輕人「坐唔定」,轉工意欲強。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任仕達發表2015年第三季度工作趨勢報告(Randstad Workmonitor),報告指80年代至千禧年出生的香港「千禧世代」對長期服務同一機構的熱情降低,每5個人就有4個考慮轉換現有工作,部份原因是千禧世代對自身工作前景充滿信心,有83%人認為能在半年內找到同類工作。調查發現,18歲至24歲組別香港被訪者中,有33%正尋找另一份工作,緊隨其後是25歲至34歲組別,達26%。這趨勢顯示千禧世代缺乏工作滿足感,其中對現有工作感到滿意的人少於一半。任仕達香港董事俞國輝表示,如何長期吸引及挽留年輕世代員工將成為香港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香港每年有7萬名畢業生找尋工作,僱主應制定各種計劃挽留及激勵人才。他又說,千禧世代是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關注企業聲譽及文化,也是最具抱負的一代,僱主需為員工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覆蓋全球33個國家,包括亞太地區、歐洲及美洲,每個國家最少要有400名年齡介乎18至65歲的受訪者,他們每星期受聘工作要最少24小時。第三季度調查於今年7月20日至8月4日期間進行,香港共有400名受訪者接受訪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08/193252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83

美今年併購 千禧後最多

1 : GS(14)@2015-10-15 00:40:47

【逾13萬億】美國股市今年雖然表現波動,但無阻企業進行收購合併的興致,今年迄今的規模接近1.7萬億美元,勢創千禧年來新高。
S&P Capital IQ資料顯示,今年迄今為止,美國已公佈的企業併購金額達到1.68萬億美元(約13.1萬億港元),是十五年來最多,僅次於2000年科網熱潮高峯期的1.73萬億美元。規模最大的首推蜆殼斥793億美元收購能源公司BG Group,而最新鮮滾熱辣的當然是戴爾公司周一宣佈斥資670億美元,收購數據儲存設備商EMC,締造科企歷來最大宗收購。



或是股市見頂訊號

S&P Capital IQ分析師彼德森表示,企業水頭充足、資金成本低廉,以至股價高企,都是推動企業進行併購的誘因。另一方面,有分析指企業盈利前景欠佳,例如戴爾公司本業業務增長缺乏動力,公司遂試圖在低息的環境下,透過收購合併來提振業績表現,亦可能是企業間併購活動興旺的催化劑。事實上,環球經濟不振,加上強美元影響美企海外收益,標普500成份公司第三季盈利按年料倒退5%。部份看法較悲觀的投資者認為,企業併購頻繁,加上私人企業估值急升,恐怕是股市牛氣已盡的訊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14/193321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94

居外主席Georg Chmiel:千禧世代 網上置業平台潛力大

1 : GS(14)@2017-10-12 13:48:15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502&issue=20171012
【明報專訊】暫錄虧損的眾安在綫(6060)於上月底掛牌以來股價勁升近五成,可見金融科技(Fintech)的投資主題備受資金追捧。內地領先的海外置業平台居外(Juwai.com)董事會主席Georg Chmiel接受訪問時便將屬於金融科技細分領域的地產科技(ProTech)吸金之道娓娓道來。他表示,居外作為聯繫內地買家與海外發展商及經紀的交易平台,定位不只是海外地產資訊網站,而是「做生意的地方」(market place)。雖然居外暫時未有盈利,惟Chmiel指近年高速增長的客戶、特別是年輕客戶數目,才是集團最重要的資產,他相信隨着成長於網絡世界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在未來10年開始海外置業,以網上作為海外置業平台的優勢會日益明顯。

記者早前應邀在某個大清早到位於灣仔某商廈的高層訪問居外董事會主席Georg Chmiel,乘電梯到達所在樓層後,首先見到的是一個不設接待處的廣闊工作空間,與互聯網公司突破界限聯繫四方的理念十分匹配。

居外網站每月瀏覽人次200萬

甫進入會議室開始訪問,Chmiel這位操流利英語的德國人便滔滔不絕地介紹集團的鴻圖大計,「我們的經營模式很簡單,便是幫助海外發展商及代理向中國人銷售當地物業,目前主要收入來自代理及發展商在網站投放廣告,以及在他們成功銷售物業後與我們分成。以地區來說,美國、澳洲、泰國、英國及歐洲樓盤是主要市場,這亦與內地買家的海外置業需求一致」。

資料顯示,居外網站每月吸引到逾200萬名有興趣到海外置業的用家瀏覽,當中逾九成是內地居民,集團的盤源則包括來自全球89個地區的近250萬個物業。居外以上海及香港為總部,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均設有辦事處,今年再進駐馬來西亞吉隆坡,希望把握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帶來的商機。記者感到奇怪,Chmiel作為一位不太擅長中文的德國人,如何透徹了解內地居民的海外置業需求,從而為居外找到商機呢?

今年初賣盤予基金

事情是這樣的,在今年6月加盟居外前,Chmiel曾任職一間互聯網媒體企業,為該公司籌集2.23億美元,在業界向來有集資高手的美譽;而他在2010至2015年曾任職國際房地產企業LJ Hooker;2005至2010年曾任職澳洲上市公司REA集團財務總監及國際業務總經理,期間帶領REA市值由1億澳元大幅增長至16億澳元,而REA在本港亦有不少業務,包括透過旗下房地產多媒體平台GoHome.com.hk及squarefoot.com.hk提供網上樓盤搜尋服務。REA去年被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以7.5億澳元收購,與Chmiel早年任職期間奠定的穩健業務基礎也有一定關係。

至於Chmiel目前任職的居外,由2名居住在香港的澳洲人Andrew Taylor及Simon Henry在2011創立,當時他們注意到愈來愈多內地人在港買海外樓,但並沒有相關的中文資訊平台,於是便創辦居外網站,初期定位是一個專業的中文國際房地產搜索引擎及資訊平台,成立以來業務一直高速增長。不過,Taylor及Henry於今年初已出售所持的居外全部股份,而據澳洲《金融評論報》估計,居外當時估值為5000萬澳元。而Chmiel不論在REA或LJ Hooker任職期間,均曾與Taylor及Henry共事,是次相信是經該兩名創辦人轉介予新買家任職居外主席。

助用家及發展商成功配對

Chmiel透露,居外的新買家是由多間在金融科技領域有豐富經驗基金所組成的財團,而收購完成後該財團亦向居外注入足夠未來3至5年發展的可觀資金。銀彈充足對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是十分重要,Chmiel指出,中國內地人去年購買海外物業的金額按年增長25.4%至1014億美元(見圖),而代理促成相關一手交易的佣金率高達3%至8%,而二手交易的佣金率亦有2%至3%,故此居外作為中國內地客購買海外物業的中介平台,發展潛力相當大,尤其是居外會視每次用戶在其網站瀏覽及搜尋海外樓盤的紀錄為資產,作出大數據分析,即使用戶未必即時經居外購買海外物業,但居外日後也會準備好相關海外樓盤的資料,等用戶再次瀏覽該網站可以即時提供。

為代理提供用家反饋資訊

另外,居外亦會在供應端着手,向發展商及代理反饋網站用家所搜尋的資訊,幫助他們提供更適合用家需要的物業。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電子商貿一樣,居外的上述商業模式講求匯聚效應(critical mass),即愈多用戶瀏覽其網站,便可取得愈多資訊,吸引愈多海外發展商及代理與其合作,最終促成更多交易,賺取更多佣金。

惟目前到海外置業的中國人,主要是較年長的一輩,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累積財富後,希望到海外退休、移民,或安排子女到當地升學,所以才有購買海外物業的需求,而他們一般傾向透過傳統的中介代理,而非地產網站取得資訊。因此,目前居外暫仍處於建立規模的階段,Chmiel相信,隨着上世紀後期出生、已習慣使用互聯網應付日常需要的「千禧世代」在未來10年逐步累積財富,利用居外的平台作海外置業,集團的業務才會步入收成期。

明報記者 葉創成
2 : GS(14)@2017-10-12 13:48:3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579&issue=20171012
【明報專訊】Georg Chmiel在訪問中一直強調,居外不只是一個海外地產資訊網站,而是聯繫內地買家與海外發展商及經紀的交易平台。因此居外亦經營一個電話呼叫中心,網站用戶可以致電該中心,提出擬海外置業的原因(例如移民、退休或子女海外升學),居外會有專人接聽來電,提供有關資料,並且詳細向客戶講解。

近九成用戶是內地居民

居外首席執行官羅雪欣解釋,居外近九成用戶是內地居民,若要求他們在網上提供上述重要個人資料,不少人可能會擔心這些私隱在互聯網上會否被外泄。

作為比較,經過電話由專人親身解答,對用家來說亦明顯屬較佳的體驗。她強調,居外會從線上到線下(O2O)盡力為用戶提供最好的服務,務求贏得用戶的信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